首頁 > 精品范文 > 調查問卷匯總分析報告
時間:2023-03-08 15:29:3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調查問卷匯總分析報告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質量管理體系;顧客滿意度測評;數據分析;持續改進
一、概述
質量管理體系八項原則中,排在首位的便是“以顧客為關注焦點”,組織依賴于他們的顧客,因而組織應把滿足顧客需求列為企業持續穩固發展的重要任務,理解、滿足顧客需求并爭取超過顧客期望。作為軍工企業,國防科技的國家隊,我們始終在為軍隊提品和服務,因此及時了解顧客滿意度情況,收集分析顧客意見和建議,可以幫助我們不斷提高產品科研能力和服務水平,從而穩固于軍工市場。
二、顧客滿意及顧客滿意度概念
顧客滿意的思想和觀念,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受到世人關注。菲利普?科特勒認為,顧客滿意“是指一個人通過對一個產品的可感知效果與他的期望值相比較后,所形成的愉悅或失望的感覺狀態”。也就是說顧客滿意不僅僅是顧客對產品質量、服務質量等方面的直觀感受,更深一層含義是組織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與顧客期望和要求相吻合的程度。經過幾十年社會實踐和理論研究,特別是近20年的社會實踐,顧客滿意越來越被社會認可,已經成為世界性潮流,如今,顧客滿意成為一個重要的理論在現代企業和組織管理中推行。
對于顧客滿意度,目前學術界最常引用的理論模型是美國學者奧利佛于1980年提出的“期望一實績”模型。模型指出,顧客滿意度取決于顧客對產品或服務的期望與消費中感受產品或服務的實際績效水平的比較判斷,如果實際績效達到或超過顧客的期望,顧客就會感到滿意,否則就會不滿意。
三、顧客滿意度測評體系構建
為調查顧客對我所產品和服務的滿意程度,找出質量體系和產品中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質量改進,經過不斷改進完善,建立了顧客滿意度測評體系,包括顧客滿意度測評流程、顧客滿意度測評指標、顧客滿意度測量方法、測評數據分析四個關鍵域,如圖1所示。
整個測評體系經過幾年的運行和改進,解決了調查問卷的有效性差、調查結果不夠客觀、用戶意見處理不及時等問題,提高了測評的科學性和可靠性。
(一)顧客滿意度測評流程
根據PDCA工作循環模型,顧客滿意度測評流程包括顧客滿意度調查計劃、問卷發放收集、顧客滿意度統計、顧客意見處理、跟蹤落實、持續改進六項內容。
在計劃階段,確定調查范圍、用戶信息以及調查問卷;在執行階段,采取抽樣方式發放和收集調查問卷,對顧客反饋的意見和建議,先由質量部對問題進行分析,再由相關部門提出問題解決方法并落實,最后由質量部將問題的落實情況向顧客通報;質量部對整個測評工作的過程和結果進行跟蹤,定期將顧客滿意度分析報告數據提交管理評審,保證產品和服務及質量管理體系的持續改進。
(二)顧客滿意度測評指標
從顧客滿意度影響因素出發,考慮軍工企業顧客滿意度測評的目的和原則,將顧客滿意度評價指標體系劃分為三個層級,第一層級為顧客滿意度,第二層級關注了產品質量、服務質量、企業形象和顧客忠誠四個維度,第三層級是將上一層級提出的四個維度轉換為調查項,形成調查問卷的各個調查問題,如圖2所示。
{查問卷由選擇題和問答題組成,選擇題依據李克特5級量表列出選項,即非常滿意、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和非常不滿意,以直觀反映產品和服務滿足顧客需求的程度。問答題通過詢問的方式獲取顧客的意見,比如:“您對我所有什么建議和意見?”“對不滿意的項目或產品請描述詳細情況”等,便于我所針對問題和建議進行專項整改。問卷的末尾對顧客信息(如用戶單位、填表人姓名、聯系電話等)進行收集,便于將反饋意見及時傳遞給顧客。
關鍵詞:任務驅動;農業推廣;農業氣象;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14-0098-02
一、前言
近年來,我國各類職業院校各個專業的各門課程都在教學過程中積極探索適宜的教學方法,尤其是工科類職業學院各門課程較多地應用了項目導向、任務驅動教學法,而農林高等職業學院的各門課程也不同程度地積極探索了任務驅動等教學方法的應用,但因課程內容不同,受體對象不同,授課效果、師生收益也各不相同[1]。
二、研究對象
農業推廣與農業氣象兩門課程的授課班級為同一班級,授課時間分別為同一學年的春季學期與秋季學期,授課的方法都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具體授課過程中對學習任務的設計和學生學習方法略有不同。
1.農業推廣課上的任務驅動教學。師生共同設計任務。(1)教師設計部分。綜合考慮農業推廣學科性質、高等職業院校開設此課程的目的、學生所在專業、任務驅動教學方法的特點及教學任務設計的原則,筆者在農業推廣課程授課過程中采取了師生共同對教學任務進行設計的方法。即,老師將整門課程的知識點設計為一個符合課程需求的、規定了教學范圍但不指定具體名稱的綜合性較強的教學任務(×××地×××項目的推廣),這一綜合任務又下設若干子任務:①農業推廣人員角色認識;②×××地農業推廣項目的選擇與確定;③×××農業推廣項目的實施;④×××農業推廣項目的總結評價;⑤×××農業推廣項目成果報獎。整個學科的知識點分別穿插于若干個子任務中。(2)學生具體設計任務及實施。不同專業的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明確農業推廣人員角色扮演的身份及工作性質與程序;然后結合社會崗位需要、個人興趣愛好、農業專業知識掌握情況、本課程知識點、當地自然與社會條件等綜合分析選擇確定農業推廣項目,并撰寫推廣項目可行性分析報告;確定了具體推廣項目后的工作實施過程中,學生需要結合自選項目的復雜程度、當地農民素質條件,以及硬件設施等選擇確定項目的推廣模式與方法,并撰寫推廣項目實施方案,模擬推廣過程中學生需要根據農民的采納情況隨時應變使用多種方法,并鍛煉學習人際交往及演講的溝通、交流、語言技巧;項目推廣演練結束后,學生需要進行雙重總結與評價,一重總結為對自身所選項目及推廣情況進行專業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等綜合總結評價,并撰寫總結報告,二重總結為學生之間相互對課堂學習情況進行評價總結,總結在評價過程中相互取長補短;最后,學生們需要撰寫推廣項目成果請獎申請書,學習推廣項目的報獎流程。
2.農業氣象課上的任務驅動教學。(1)教師單獨設計任務。教師將學生所學專業目標與農業氣象課程目標充分結合,以學生現有的知識結構和能力水平為基礎,對整門課程設置了總體目標任務“×××省農業種植業區域規劃”,課程總任務下設支撐典型任務共7個:①×××省各地農業氣候資料及代表性農作物種類資料搜集;②光照對農作物生產的作用及影響;③溫度對農作物生產的作用及影響;④水分對農作物生產的作用及影響;⑤風對農作物生產的作用及影響;⑥×××各地農業氣候資料及代表性農作物種類資料分析;⑦觀測不同作物的農田小氣候特征。(2)任務實施過程。教師在第一次課上對任務的實施過程、學習過程中使用的參考資料、學習提示等簡要向學生進行說明,學生課下個人完成并小組匯總分析,第二次課上時間一分為二,前半部分時間為學生對課下學習結果進行展示,老師隨時點評指導,后半部分時間由教師下達下一個任務,依次類推,直到學期結束,完成全部的典型學習任務。最后,師生共同匯總各典型任務結果并分析,完成課程總任務。
三、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本研究通過中國期刊網、中國優秀碩博士論文文庫、高校圖書館期刊資料室資料進行檢索,收集相關文獻資料。
2.問卷調查法。兩門課程在學期結束后都對該班36名同學發放了調查問卷表,兩次共收回問卷調查表72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3.數理統計法。采用Excel統計軟件進行圖表制作和統計。
四、教學效果對比分析
兩門課程結束后,都對該班學生進行了課程學習效果問卷調查,發放問卷調查表內容完全一樣,主要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性與自覺性、資料查閱能力、自我分析解決問題能力、人際交往能力、語言組織表達能力、專業知識掌握全面程度、綜合素質提高程度等方面入手調查。詳細數據如下,學習效果見圖1。
1.學習興趣有無對比。農業推廣課程:學生有學習興趣問卷36份,比例100%;無學習興趣問卷0份,比例0。農業氣象課程:學生有學習興趣問卷28份,比例77.8%;無學習興趣問卷8份,比例22.2%。
2.學習積極性與自覺性提高對比。農業推廣課程:提高了學習積極性與自覺性問卷34份,比例94.4%;沒提高問卷2份,比例5.6%。農業氣象課程:提高了學習積極性與自覺性問卷26份,比例77.8%;沒提高問卷8份,比例22.2%。
3.資料查閱能力提高對比。農業推廣課程:提高了資料查閱能力問卷36份,比例100%;沒提高問卷0份,比例0。農業氣象課程:提高了資料查閱能力問卷34份,比例94.4%;沒提高問卷2份,比例5.6%。
4.自我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提高對比。農業推廣課程:提高自我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問卷36份,比例100%;沒提高問卷0份,比例0。農業氣象課程:提高自我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問卷36份,比例100%;沒提高問卷0份,比例0。
5.人際交往能力提高對比。農業推廣課程: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問卷36份,比例100%;沒提高問卷0份,比例0。農業氣象課程: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問卷24份,比例66.7%;沒提高問卷12份,比例33.3%。
6.語言組織表達能力。農業推廣課程:提高語言組織表達能力問卷36份,比例100%;沒提高問卷0份,比例0。農業氣象課程:提高語言組織表達能力問卷30份,比例83.3%;沒提高問卷6份,比例16.7%。
7.專業知識掌握全面程度對比。農業推廣課程:專業知識掌握全面問卷36份,比例100%;不全面問卷0份,比例0。農業氣象課程:專業知識掌握全面問卷30份,比例83.3%;不全面問卷6份,比例16.7%。
8.綜合素質提高程度。農業推廣課程:提高綜合素質問卷36份,比例100%;沒提高問卷0份,比例0。農業氣象課程:提高綜合素質問卷29份,比例80.6%;沒提高問卷7份,比例19.4%。
由上圖可以看出,農業推廣課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性與自覺性、人際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專業知識掌握全面程度、綜合素質提高程度明顯優越于農業氣象課程;查閱資料能力與自我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相差不明顯??梢?,雖然任務驅動教學的優越于傳統填鴨式教學[2],但應用任務驅動教學過程中師生共同根據課程需要、專業需求、社會崗位需要、個人興趣設計任務的教學效果又比單純由教師根據課程目標設計任務的教學效果優越。
五、結語
目前,各級各類職業院校的各門課程都在不斷探索應用任務驅動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其目的旨在提高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技能應用能力及綜合素質。建議授課過程中,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創造性地探究設計學習任務,可以很大程度上體現學生的自我價值,而學生的自我價值一旦能夠得以肯定,其學習興趣與積極性、學習潛能則被無限激發,學生自然受益匪淺。
參考文獻:
[1]郭紹青.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內涵[J].中國電化教育,2006,(7):57-59.
[2]劉增厚,談任務驅動教學模式[J].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1,8(3):28-30.
[3]向建紅.關于高職高專會計電算化專業建設相關問題的思考[J].南平師專學報,2007,(02)
[4]楊建平.全程考核-實訓-競賽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探索――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證券投資學教學改革的實踐[J].職教論壇,2008,(16).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地方社會;服務社會;義烏
知識經濟時代,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依賴于知識和信息的創造與傳播,知識在社會經濟發展中起著決定性作用。高校圖書館作為海量知識的積聚和傳播中心,理應承擔起服務地方經濟、促進社會發展的重任。本文即以義烏市為研究背景,探討地方高校圖書館服務社會的現狀與策略。
1 研究背景
國內各高校圖書館服務地方社會研究風生水起,但在地域分布上以一線城市為主,多種服務模式并存。高校圖書館為地方經濟服務的運行模式主要包括自主自建、館企合作、館校合作、館地合作、館館合作、館會合作等[1]。高等學校在城市分布上也以一、二線城市為主,一些小城市高校分布很少,資源欠缺,并有其局限性,故地方高校圖書館服務社會研究有其特殊性,而沒有很好地開展。
義烏是地處浙江中部的一座縣級城市。2011年,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獲批,成為第十個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驗區。全市常住人口123萬人(義烏籍常住人口64萬,市外流入人口59萬)。2012年在義烏居住半年以上的境外客商達1.3萬余人。境外企業在義烏設立代表處多,占浙江省總數的1/2強[2]。在這樣一個有著諸多出眾特質的城市,推進義烏文化強市建設勢不可擋,以提升義烏國際商貿城市的文化軟實力。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作為義烏(縣級市)政府辦的惟一一所全日制高職院校,服務義烏地方社會責無旁貸。
2 地方高校圖書館服務社會存在的問題
地方高校圖書館在為地方社會提供信息服務過程中還處于摸索前進的初級階段,在服務意識、手段、形式和內容等方面仍存在很多不足。
2.1 服務社會意識與宣傳力度尚待加強
地方高校圖書館面向社會主動服務的意識還不夠強烈,而已經面向社會提供文獻信息服務的高校圖書館在宣傳方面也不到位。有時候并不是人們不需要服務,而是不得其門而入。
2.2 服務層次、形式和內容相對單一
從地方高校圖書館面向社會服務的內容來看,其服務層次仍停留在初級層次上的文獻借閱、文獻傳遞和信息咨詢服務,尚缺乏社會所需要的科技查新、專利文摘、定題跟蹤、構建專題數據庫等服務。高級層次的知識發現、知識組織、知識管理、知識挖掘等信息服務還很欠缺。
2.3 外部因素制約明顯
從制度層面來看,我國目前還沒有一部全國性的完善的圖書館法律法規,明確規定高校圖書館必須向社會提供文獻信息服務。同時,高校圖書館也缺乏相應的實效評估機制和獎勵補償機制,無法對館員的服務地方社會行為進行有效的量化評估,進而導致高校圖書館在服務地方社會方面利益驅動機制嚴重匱乏[3]。
2.4 服務成效不夠突顯
從已經發表的文獻研究來看,在已經開展面向社會服務的情況中,其普及性和覆蓋面還不夠廣泛。在空間分布上還未形成密集的服務網絡,響應者較少,未形成一定的用戶規模。加之在服務水平上也尚未形成有效的服務合力,因此從整體上看,服務成效不夠突顯。
3 義烏市地方社會對文獻信息資源的現狀與需求分析 為了了解義烏市用戶對文獻信息資源的需求現狀,筆者以調查問卷的方式,向義烏市的政府部門、公司企業、教育部門、醫療機構、社區街道、金融機構等單位以發放紙質調查表和填寫網絡問卷兩種方式進行信息采集,最終收回有效問卷456份。以下將通過對該份調查問卷的統計分析對義烏市地方社會對文獻信息資源的現狀與需求進行解讀。
3.1 被調查者基本情況分析
從回收的所有調查表分析,女性和男性被調查者比例為10∶8,男女比例基本平衡,能夠幫助調查實現客觀了解不同性別領域的文獻需求情況。從年齡層次來看,高達81.6%的被調查者集中在21~40歲的年齡段,是人生進階、事業推進的關鍵階段,處于對高質量的文獻信息大量需求的狀態。而其中有近50%的被調查者大量集中在21~30歲年齡層,這一階段的文獻信息索取欲望和文獻信息獲取能力之間存在矛盾,這一問題將在本調查的相關題設中得到彰顯。
在本調查中,被調查者的學歷層次77.6%處于專科和本科層次,其中的40%又集中在本科,說明被調查者的學歷層次較高,對文獻信息有潛在需求。同時,碩士和博士學歷層被調查者比例較低,分析的結果將傾向于本專科學歷人士的需求特征和措施。
在單位性質的調查中,34%的被調查者來自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其次為公司企業的被調查者占到27.9%。由單位性質可大致判斷其潛在的需求偏好,他們對于政策性信息和經濟金融信息等會表現出更多偏好。
3.2 被調查者文獻信息利用現狀分析
在資源類型使用方面,超過60%的被調查者選擇的是報紙雜志,其次是圖書占到46.7%(見圖1)。這說明圖書和報刊仍是大眾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而所查閱的資源所屬學科領域方面,大部分集中在文藝及語言(48.5%)、教育社科(33.6%)和經管(31%)3個領域(見圖2),稍少的領域是政治法律和工業。從緊接著的資源利用目的分析我們看到,以娛樂休閑為目的的被調查者比例占到51.3%,其次才為職業提升或職稱晉升目的(44.3%)(見圖3)。由此可見,被調查者查閱資源的個人休閑傾向明顯,這部分信息資源通過大眾傳播媒介或初級的信息服務基本能夠滿足,深層次的信息服務在于滿足職業和職稱提升。
圖1 文獻信息類型偏好
從獲取資源途徑上看,大多數被調查者毫無懸念地選擇互聯網作為主要獲取途徑(75.2%);又由于智能手機的迅速普及,選擇移動網絡獲取資源的被調查者也不在少數
圖2 學科領域分布情況
圖3 資源利用目的分析
(43%);書店作為開放的資源聚集地,也贏得了多數人的青睞(40%)。而作為另一個開放的資源聚集地,公共圖書館則未得到更多關注,僅有24.8%的被調查者選擇了此項(見圖4)。值得注意的是,從調查結果的比例來看,高校圖書館是公眾最不會選擇的途徑之一,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高校圖書館的社會開放程度和資源宣傳力度欠缺,沒有培養大眾形成主動去高校圖書館查閱資料的習慣。
3.3 被調查者文獻信息需求分析
關于問題“目前,在義烏您獲取文獻信息資源的方式和途徑是否可以滿足需求”,高達70.2%的被調查者表示基本可以滿足,只有20.4%的被調查者認為不能滿足。說明通過通用媒介,大部分人能夠獲取他們所需要的基本信息,少部分需要特殊途徑獲取的信息就是資源所有者所應該考慮的問題。而對于這少部分不易獲取的文獻信息資源,被調查者中67.8%的人選擇會通過網絡數據庫獲取,或者選擇找朋友幫忙(37%),僅有17.6%的被調查者選擇了尋求專業機構獲取。這表明大眾尚缺乏向專業的資源所有者索取信息的意識。
關于需要使用的數據庫類型,比例最高的是音樂影視
圖4 獲取資源途徑分析
藝術圖片數據庫,占到42.5%,這也從側面印證了用戶所需的大部分信息為個人休閑信息的傾向。而電子書數據庫和中文期刊數據庫的高比例(兩者比例相加為77.4%,見圖5)也說明用戶對于專業信息的訴求也很積極。但從74.8%的被調查者不了解圖書館的參考咨詢服務和61%的被調查者沒有使用過圖書館的文獻傳遞服務來看,圖書館仍需要進行信息與服務的推送與宣傳工作。
圖5 需要使用的數據庫類型分析
本調查表的最后一個問題為開放問題,了解被調查者對文獻信息資源獲取方面的意見建議。共有38位被調查者回答了該問題,其中有效份數為30份,內容按照重復頻率排列依次為:信息服務的宣傳與普及,信息獲取方便快捷并向社會開放,信息獲取免費或低價,信息資源更新與增加,信息全面真實有效,了解信息獲取方法,社會整體文獻信息資源水平的制度性保障。從這一問題的回答中可知,用戶希望資源所有者向社會開放信息源并加大信息服務的宣傳和獲取方法的普及力度,并對信息本身的質量提出了要求。4 義烏市文獻信息資源分布及服務現狀
義烏的兩大系統(高校、公共)圖書館系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和義烏市圖書館。就文獻信息資源量和資源種類而言,在義烏都是最有優勢的。因此筆者將資源所有者身份鎖定到這兩所圖書館,對其資源、用戶和服務情況進行分析匯總,從而基本達到研究義烏市文獻信息資源服務現狀的目的。
4.1 義烏市文獻信息資源建設與用戶概況
通過實地調查,筆者對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和義烏市圖書館的資源與用戶概況做了匯總(見表1)。從匯總情況來看,兩所圖書館的紙質圖書和報刊資源量比較接近,差異在于,義烏市圖書館在特藏資源建設方面優勢明顯,而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在電子資源的數量和種類方面具有巨大優勢,體現出高校圖書館服務教學科研和學生的特性。
表1 義烏市兩大系統圖書館現有資源與用戶概況(2012年度)
資源與用戶情況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義烏市圖書館紙質圖書50余萬冊50余萬冊紙質報刊期刊近900種,報紙42種期刊1 300多種古籍、地方文獻4.8萬多冊(專門設庫)義烏籍作者著作3 900多冊(專門設庫)電子資源正式購買10種數據庫使用權:中國知網、維普、超星、讀秀、EBSCO外文庫、中國資訊行、中經網、冰果英語、起點考試系統,百森創業庫。還有若干試用和免費資源。全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多媒體文化信息資源。限持證讀者,內容較陳舊。持證用戶校內讀者9 000多人,校外讀者300余人。2萬多人
4.2 地方高校圖書館服務地方社會的現狀
在縣級市辦大學,義烏走在了全國的前列,作為一所公辦的縣級市辦的大學。其所處的環境很多時候有其局限性。讀者習慣,服務意識,需求環境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著高校圖書館開展服務社會的方方面面。
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面向地方社會開展了一些服務。首先,面向社會開放高校圖書館,接納社會讀者,使高校圖書館服務社交化。向社會人員開放學院圖書館,目前,共有社會持證讀者300余人,占學校讀者人數的3.75%。另外,學院圖書館開放館內場所,接納校外人士來館自主學習,高校圖書館作為義烏市民的學習中心起到了作用,為許多社會備考者提供了安靜舒適的學習環境。學院報刊閱覽室,還兼有社區閱覽室的功能。作為義烏市江東街道雞鳴山社區365便民服務社的社區圖書閱覽室,滿足周邊社區群眾的書報刊閱讀需求。其次,利用現代網絡、通訊、移動業務,與廣大讀者宣傳與互動。如在學校圖書館頁面開設包括在線咨詢、圖書館博客、留言簿,開通騰訊微博等溝通工具,為大家解疑答惑,提供所需的服務,及時將圖書館動態展示在大家面前。利用當前最為通行的即時通訊工具QQ服務地方社會。在本館資源滿足不了需求時,依托省高校數字圖書館資源多途徑、多元化、多方位開展社會服務。
5 地方高校圖書館服務社會發展的思考
要提升地方高校圖書館服務地方社會的水平和能力,最基本的是應在制度、人力、財力等方面提供保障。在積極充實館藏資源、為服務打好堅實的資源基礎的同時,應呼吁相關部門及時修訂高校圖書館服務地方社會的相關規范。加強人力資源的技能培養,建設一支高素質人才隊伍,為深層次服務做好準備,遴選具有專業學科背景的人才作為服務社會的主干力量;為高校圖書館服務地方社會提供一定的資金支持,使服務能夠順利開展。
5.1 政府主導,建立地方圖書館聯盟
組建政府主導的跨系統圖書館聯盟[4],該策略政府搭臺,資源所有者唱戲,輻射全市建設者。具體實施方式是,由政府主導,高校圖書館、公共圖書館、科技系統牽頭,政府支持,企業協助,整合市內相關單位的資源,建設覆蓋全市范圍的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平臺。如在義烏可建設義烏數字圖書館(YWDL),讓在義人士無障礙享受文獻信息資源;并擬定義烏數字圖書館項目的建設與管理辦法,以規范其發展。在交流互動方面實現服務方與需求方的無障礙溝通。在YWDL中,建立網絡社區,以便及時收集文獻信息需求,方便用戶之間的溝通交流。在社交中學習,學習中社交。
5.2 結合地方高校辦學特點“校企合作,工學結合”要求,協同企業、行業建設特色館藏“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為地方高校的高等教育打開了一扇全新的大門,“廠中校,店中校”、“校內基地生產化,校外基地教學化”等校企結合的新育人模式漸入佳境[5]。地方高校圖書館應結合學院“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結合“教學作,產學研,技學創”,利用工廠、企業、公司與學校在工學結合方面的緊密聯系,拓展和深入圖書館服務社會的步伐。
根據需求,由地方高校圖書館提供人力資源,整合相關資源為企業所用。另外,協同行業建設特色館藏,使其內容更加契合各行業的特殊需求。在此基礎上深化面向企業、行業的信息服務水平,提高服務層次。具體內容如實現進一步的數據挖掘服務,為行業提供有效的競爭情報分析,幫助行業在行業前沿、專利攻關、產品研發、行業趨勢等方面掌握較為客觀精準的數據和分析報告,為行業發展提供借鑒。
5.3 針對地方社會的特色,針對特殊群體提供文獻信息服務 地方社會都有其城市特色,針對一個城市的特殊群體做好服務工作顯得極為重要。義烏外籍人士大量聚集,2012年在義烏居住半年以上的境外客商達1.3萬余人。境外企業在義烏設立代表處多,占浙江省總數的1/2強。受到城市特性影響,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國際教育近幾年也發展迅猛,學院自2007年起招收外國留學生,2012年9月在校留學生305名(非學歷、非全日制語言培訓生),已成功培養了來自60多個國家的2 000多名留學生,留學生規模在省內同類高校名列第一。這樣龐大的外籍人口數量和留學生數量理應在文獻信息資源方面得到必要的服務。面向外籍人士服務方面,地方高校圖書館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通過各種途徑向外籍人士提供優質的語言學習和文化學習方面的服務。
6 結 語
地方高校圖書館為社會開展信息服務是高校圖書館應有的歷史使命和職責,同時也是提升自身服務水平和社會地位的必然選擇。目前我國高校圖書館服務地方社會的案例較少,服務水平普遍不高,仍處在初步發展階段。地方高校圖書館在服務地方社會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在各方努力下,這條服務之路將越走越寬。
參考文獻
[1]劉桂峰.多種模式共存的高校圖書館社會服務的實踐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2,(10):62-66.
[2]數字義烏——2012義烏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概況[EB/OL].http:∥/glb/ywgl/,2013-04-12.
[3]沈光亮.我國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實踐與發展[J].圖書館建設,2010,(10):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