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8 15:29:2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五年級數學冊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時間過得可真快,從來都不等人,老師們的教學工作又將有新的目標,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教學計劃了。以期更好地開展接下來的教學工作。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準備的小學五年級數學下冊《折線統計圖》教案精選范文,供大家閱讀參考。
更多關于教學工作計劃的內容請點下方鏈接
九年級下學期化學教學計劃
初中個人教學計劃匯總集錦5篇
五年級數學上冊《小數除法》教案
教學計劃小學5篇精選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計劃匯總5篇
小學五年級數學下冊《折線統計圖》教案精選范文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讓學生在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認識折線統計圖,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數學與生活實際的密切關系。
2、過程與方法
使學生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點,會看折線統計圖,并能根據數據進行合理分析,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能從統計圖中發現數學問題、解決問題,并能體會統計知識在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師:同學們都喜歡機器人嗎?同學們可以自己制作,鍛煉動手能力。我們了解到2006~2012中國青少年機器人參賽隊伍的參賽隊伍支數情況,于是做了一份統計圖。出示條形統計圖。你能從中獲得什么信息?回憶條形統計圖的特點。
(二)探究新知
1、為了更明顯的看出各年參觀科技館的人數增減情況,我們來學習一種新的統計圖。
出示折線統計圖(板書標題:折線統計圖)
說一說它的橫軸、縱軸分別表示什么?
統計圖上的各點又表示什么意思?
2、分析折線統計圖
小組討論:(1)中國青少年機器人參賽隊伍的數量有什么變化?你有什么感想?(2)折線統計圖有什么特點?
小組交流匯報討論結果。
師帶領學生從點和線兩方面分析總結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師問:在折線統計圖中我們是用什么來表示數據?(板書:點表示數量的多少)
我們明明用點來表示數量的多少,而它卻叫做折線統計圖你,說明這些線段中肯定藏著一些奧秘。
師問:觀察一下折線統計圖里面的各條線段,它們有什么作用?
(板書:線表示數量的增減變化)
3、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尤其是上海,早在20世紀70年代末就進入了老齡化。
出生人口數和死亡人口數是重要的影響因素。下面是一個小組調查的2001—2010年上海出生人口和。小組討論:如果要看出生人口數和死亡人口數變化情況,該怎么辦?
分別出示上海出生人口數和死亡人口數統計圖。
4、提問:請比較出生人口數和死亡人口數變化情況。
怎樣才能更方便地比較呢?
(1)出示復式折線統計圖,指出復式折線統計圖的標題和圖例在制圖中一定要有。
(2)復式折線統計圖與單式折線統計圖與什么不同?
復式折現統計圖可以更方便的分析兩個數量增減變化情況。
5、根據復式折線統計圖回答問題
(1)觀察復式折線統計圖,你說說上海出生人口數、死亡人口數的變化趨勢嗎?
(2)每年的出生人口數和死亡人口數之間存在什么關系?
(3)結合全國2001—2010年出生人口數和死亡人口數統計表,你能發現什么共同的規律嗎?(如下表)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出生人口數/萬人
1708
1652
1604
1598
1621
1589
1599
1612
1619
1596
死亡人口數/萬人
821
823
827
835
851
895
916
938
942
953
三、知識鞏固
1、甲乙兩地月平均氣溫見如下統計圖。
(1)根據統計圖,你能判斷一年氣溫變化的趨勢嗎?
1、2
月份氣溫最低,從 3 月份氣溫上升,5~8 月份氣溫最高,從 8 月份開始,氣溫下降。
(2)有一種樹莓的生長期為 5 個月,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 7~10之間,這種植物適合在哪個地方種植?
這種植物在甲地種植比較合適。
2、陳明每年生日時都測量體重。
下圖是他 8~14 歲之間測量的體重與全國同齡男生標準體重對比的統計圖。
(1)陳明的體重在哪一年比上一年增長的幅度最大?
14 歲比 13 歲增長的幅度最大。
(2)說一說陳明的體重與標準體重比變化的情況。
四、課堂小結
重點: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會看折線統計圖,能根據折線統計圖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
難點:弄清條形統計圖與折線統計圖的區別。
小學五年級數學下冊《折線統計圖》教案精選范文二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通過對比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讓學生認識單式折線統計圖,會看折線統計圖,了解折線統計圖既可以表示數量的多少,又可以體現數據變化趨勢的特點。
2.問題解決與數學思考:能根據統計表所給的數據繪制完成折線統計圖,能根據折線統計對數據進簡單地分析
并能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能根據折線統計圖數據變化的趨勢,對數據的變化做出合理的推測。
教學重難點:
1、認識單式折線統計圖,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及優勢。
,會看折線統計圖,并能夠根據折線統計圖解決問題和提出問題。根據統計表所給的數據正確地完成折線統計圖。
2、學會用折線統計圖來分析問題,預測事情的發展趨勢,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義。
教學方法:討論法,講授法,小組合作交流等。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設計
(一)設疑自探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交流:同學們,你們喜歡機器人嗎?下面是全國青少年機器人大賽參賽隊伍統計圖。
(課件出示條形統計圖)
2.分析統計圖。
思考:從這張統計圖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自由發言,讀懂條形統計圖。
3.揭示課題。
師:為了便于分析,統計圖還可以這樣畫。出示折線統計圖。(課件出示統計圖) 這就是今天我們要研究的內容,板書課題:折線統計圖。
(二)解疑合探
1.初步感知
師:剛才,我們在條形統計圖中了解的信息在這張折線統計圖上都能找到嗎? 學生觀察統計圖,指名說一說。 問:2010年有多少支隊伍參賽?誰來指一指? 生:邊指邊答2010年489支。 追問:489在哪? 生:在2010年這一列和橫著的489這個數據的交點。
2.揭示課題。
師:為了便于分析,統計圖還可以這樣畫。出示折線統計圖。(課件出示統計圖) 這就是今天我們要研究的內容,板書課題:折線統計圖。 思考所有的信息都找到了,那他們為什么還要制成這樣的折線統計圖呢?
3.深入探究。
學生觀察折線統計圖,獨立思考教材中提出的2個問題。 小組交流。 全班討論、交流:你是是怎樣看出來的?怎樣想的?
4.讀懂圖意。
談話:看來折線統計圖的用途真不小!你能看懂這個折線統計圖嗎?
請同學們先與同桌互相說一說,折線統計圖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它是怎樣表示數據信息的?
學生活動,教師組織全班交流。
提問:表示2007年參賽隊的點在哪里?這一年有多少支參賽隊?2011年呢?
5.數據分析。
談話:你能回答下面的問題嗎?自己先想一想,再和同桌說一說。
出示問題:
(1) 多長時間記錄一次數據的?
(2) 哪一年參賽的隊伍最多?哪一年參賽的隊伍最少?
(3)參賽的隊伍上升得最快的是哪一年到哪一年?下降得最快呢?
全班交流,讓學生說一說是怎么看的,怎么想的。
(三)、質疑再探
折線統計圖有什么特點?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思考:那么折線統計圖和統計表相比,哪個能更清楚地看出參賽隊伍的變化情況呢?為什么?師:你有什么感想?
(四)、拓展延伸
1.媽媽記錄了陳東0~10歲的身高,根據下表中的數據繪制折線統計圖。
出示統計圖(沒有描點),教師示范前兩個點的畫法。
學生嘗試畫圖,并組織交流(讓學生說一說制作折線統計圖時,要注意些什么)。
提問:從這幅圖中知道了什么?
提問:從圖上看,陳東的身高有變化嗎?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追問:為什么身高長的速度越來越慢?
(五)、課堂小結
人們在表示這些數據時可以選用折線統計圖,折線統計圖的特點是
不僅能夠看出數量的多少,而且還能清楚地看出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
小學五年級數學下冊《折線統計圖》教案精選范文三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眾數的含義,學會求一組數據的眾數,理解眾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
2、能根據數據的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統計量表示數據的不同特征。
3、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從而明確學習目的,培養學習的興趣。
重點難點:
1、重點:理解眾數的含義,會求一組數據的眾數。
2、弄清平均數、中位數與眾數的區別,能根據統計量進行簡單的預測或作出決策。
教具準備:
投影。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提問:在統計中,我們已學習過哪些統計量?(學生回憶)指出:前面,我們已經對平均數、中位數等一些統計量有了一定的認識。今天,我們繼續研究統計的有關知識。
二、教學實施
1、出示教材第122
頁的例1 。
提問:你認為參賽隊員身高是多少比較合適?
學生分組進行討論,然后派代表發言,進行匯報。
學生會出現以下幾種結論:
( 1)算出平均數是1 .475 ,認為身高接近1 .475m 的比較合適。
( 2)算出這組數據的中位數是1 .485 ,身高接近1 .485m 比較合適。
( 3)身高是1 .52m 的人最多,所以身高是1 .52m 左右比較合適。
2、老師指出:上面這組數據中,1
.52 出現的次數最多,是這組數的眾數。眾數能夠反映一組數據的集中情況。
3、提問: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有什么聯系與區別?
學生比較,并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概括,交流。
老師總結并指出:描述一組數據的集中趨勢,可以用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它們描述的角度和范圍有所不同,在具體問題中,究竟采用哪種統計量來描述一組數據的集中趨勢,要根據數據的特點及我們所關心的問題來確定。
4、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123
頁的“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并結合生活經驗談一談自己的建議。
5、完成教材第124
頁練十四的第1、2、3 題。
學生獨立計算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集體交流。
三、思維訓練
小軍對居民樓中8 戶居民在一個星期內使用塑料袋的數量進行了抽樣調查,情況如下表。
( 1)計算出8 戶居民在一個星期內使用塑料袋數量的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可以使用計算器)
( 2)根據他們使用塑料袋數量的情況,對樓中居民(共72 戶)一個月內使用塑料袋的數量作出預測。
小學五年級數學下冊《折線統計圖》教案精選范文四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提高識圖和用圖的能力,感受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2、使學生在繪制復式折線統計圖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統計觀念。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進一步感受統計方法對于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價值,增強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會利用統計圖里的信息進行分析比較和判斷。
教學流程:
一、談話揭題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復式折線統計圖,誰來說說復式折線統計圖有什么特點?指名回答。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復式折線統計圖。(板書課題)
二、綜合練習
1、出示P77第2題
(1)學生看圖后獨立思考:1999年哪種電話的用戶多?2003呢?
(2)哪種電話用戶的增長速度快一些?你是怎么判斷的?(從折線的走勢上來判斷;計算每種電話用戶2004年與1999年的差,進一步檢驗作出的判斷是否正確)
(3)看這這張統計圖,你還想到什么?學生交流。
2、我國的經濟在持續穩定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出示第3題。
(1)這張圖統計的是什么?
(2)擁有電話的家庭戶數哪兩年增長幅度最快?計算機呢?學生獨立思考后回答,追問:你是怎么知道的?讓學生說說自己判斷的方法。
(3)從上面的統計數據中,你還能想到什么?
三、聯系生活應用統計知識
1、完成P78第4題引導學生看懂統計圖的橫軸和縱軸,學生獨立完成后和同學交流。
(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可以看出,水仙花根的生長速度要快一些。而芽的生長速度之所以比根慢,主要是因為開始發芽的時間比較晚。但從第8天起芽的生長速度就和根大體上是相當的)我們在農學院里也有自己的盆栽植物,請你也來做個小科學家,堅持觀察一種植物,并做好記載。
2、完成P78第5題逐題討論交流,注意引導學生比較兩條折線中相應點的關系進行判斷。
3、獨立完成P79第6題,
(1)指導學生正確使用圖例
(2)交流,互相評價,進一步掌握繪制的方法和技巧。
(3)討論交流問題。結合“為什么氣溫變化正好相反?”一道學生自主閱讀“你知道嗎?再交流說說理由。
小學五年級數學下冊《折線統計圖》教案精選范文五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能根據統計表正確繪制單式折線統計圖。
2、能根據折線統計圖對數據進行分析,對數據的變化做出合理的推測,并能提出和解決數學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已有的統計經驗遷移學習單式折線統計圖。
2、通過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比較,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優勢。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數據和合理推測能力。
2、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義。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單式折現統計圖,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優勢。會看、會繪制折線統計圖,并能夠根據折線統計圖提出和解決數學問題。
教學難點:感悟折線統計圖的特點,能對數據的變化做出合理的推測。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談話:同學們喜歡機器人嗎?參加過機器人大賽嗎?沒有也沒關系,以后會有機會的。
在中國,自20__年起,每年都會舉辦一次全國青少年機器人大賽。記得在第一屆大賽時,全國的參賽人數僅為200。不過后來,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青少年中敢于進行科技創新的人才越來越多,參加機器人大賽的人也越來越多。在____年時,已有約1100名選手,參賽隊伍是426支;到____年,參賽隊伍達到了499支。老師還查詢了其他幾個年份的參賽隊伍數量,大家請看。(教師邊說,邊通過課件出示統計表)
(二)復習舊知——條形統計圖
1、教師:請同學們思考,從統計表里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學生回答)
教師:剛才說的信息,大家能用我們學過的統計圖表示出來嗎?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橫軸表示什么,縱軸表示什么?根據數據的情況,第一個起始格應該表示多少?接下來一格代表多少合適呢?
2、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條形統計圖。
(課件演示)
3、教師:觀察完成的條形統計圖,哪一年參賽的隊伍最多?哪一年參賽的隊伍最少?這些問題都一目了然了。
如此看來,條形統計圖比統計表更加清楚、直觀。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條形統計圖的知識,為學習折線統計圖做好準備。
(三)探索新知
1、認識折線統計圖
(1)課件出示折線統計圖。
教師:有一種比條形統計圖更加“強大”的統計圖,同學們想不想認識一下?請看大屏幕。
課件出示:中國青少年機器人大賽參賽隊伍統計圖(____—____年)。
教師:統計圖還可以這樣畫。這種統計圖叫做折線統計圖,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折線統計圖的知識。(教師板書課題:折線統計圖)
(2)初步體會折線統計圖的繪制過程。
教師:我們首先來觀察一下折線統計圖的橫軸與縱軸,與條形統計圖相比,它們相同嗎?(學生回答相同)
教師:想知道其中的折線是怎樣畫出來的嗎?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教師邊介紹邊描點,最后把這些點用線段順次連接起來。(課件演示)
觀察物體(三)
1、根據形狀擺幾何體
根據從有個方向看到的形狀,可以擺出不同的幾何組合體。
2、確定立體圖形
根據從三個不同的方向看到的形狀還原立體圖形。
難點:
(1)這里所說的正面、左面和上面,都是相對于觀察者而言的。
(2)站在任意一個位置,最多只能看到長方體的3個面。
(3)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4)從一個或兩個方向看到的圖形是不能確定立體圖形的形狀的。
(5)同一角度觀察不同的立體圖形,得到的平面圖形可能是相同,也可能是不同的。
(6)如果從物體的右面觀察,看到的不一定和從左面看到的完全相同。
(7)不同角度觀察一個物體
,
看到的面都是兩個或三個相鄰的面。
(8)不可能一次看到長方體或正方體相對的面。
第二單元
因數和倍數
1、整除:被除數、除數和商都是自然數,并且沒有余數。
整數與自然數的關系:整數包括自然數。
2、因數、倍數:大數能被小數整除時,大數是小數的倍數,小數是大數的因數。
例:12是6的倍數,6是12的因數。
(1)數a能被b整除,那么a就是b的倍數,b就是a的因數。因數和倍數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單獨存在。
(2)一個數的因數的個數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數是1,最大的因數是它本身。
一個數的因數的求法:成對地按順序找。
(3)一個數的倍數的個數是無限的,最小的倍數是它本身。
一個數的倍數的求法:依次乘以自然數。
(4)2、3、5的倍數特征
1)
個位上是0,2,4,6,8的數都是2的倍數。
2)一個數各位上的數的和是3的倍數,這個數就是3的倍數。
3)個位上是0或5的數,是5的倍數。
4)能同時被2、3、5整除(也就是2、3、5的倍數)的最大的兩位數是90,最小的三位數是120。
同時滿足2、3、5的倍數,實際是求2×3×5=30的倍數。
5)如果一個數同時是2和5的倍數,那它的個位上的數字一定是0。
3、完全數:除了它本身以外所有的因數的和等于它本身的數叫做完全數。
如:6的因數有:1、2、3(6除外),剛好1+2+3=6,所以6是完全數,小的完全數有6、28等
4:自然數按能不能被2整除來分:奇數、偶數。
奇數:不能被2整除的數。叫奇數。也就是個位上是1、3、5、7、9的數。
偶數:能被2整除的數叫偶數(0也是偶數),也就是個位上是0、2、4、6、8的數。
最小的奇數是1,最小的偶數是0.
關系:
奇數+、-?偶數=奇數
奇數+、-?奇數=偶數
偶數+、-偶數=偶數。
5、自然數按因數的個數來分:質數、合數、1、0四類.
質數(或素數):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
合數: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因數(至少有三個因數:1、它本身、別的因數)。
1:?只有1個因數?!?”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最小的質數是2,最小的合數是4,連續的兩個質數是2、3。
每個合數都可以由幾個質數相乘得到,質數相乘一定得合數。
20以內的質數:有8個(2、3、5、7、11、13、17、19)
100以內的質數有25個: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100以內找質數、合數的技巧:
看是否是2、3、5、7、11、13…的倍數,是的就是合數,不是的就是質數。
關系:奇數×奇數=奇數
質數×質數=合數
6、最大、最小
A的最小因數是:1;
A的最大因數是:A;
A的最小倍數是:A;
最小的自然數是:0;
最小的奇數是:1;
最小的偶數是:0;
最小的質數是:2;
最小的合數是:4;
7、分解質因數:把一個合數分解成多個質數相乘的形式。
用短除法分解質因數
(一個合數寫成幾個質數相乘的形式)。
比如:30分解質因數是:(30=2×3×5)
8、互質數:公因數只有1的兩個數,叫做互質數。
兩個質數的互質數:5和7
兩個合數的互質數:8和9
一質一合的互質數:7和8
兩數互質的特殊情況:
⑴1和任何自然數互質;
⑵相鄰兩個自然數互質;
⑶兩個質數一定互質;
⑷2和所有奇數互質;
⑸質數與比它小的合數互質;
9、公因數、最大公因數
幾個數公有的因數叫這些數的公因數。其中最大的那個就叫它們的最大公因數。
用短除法求兩個數或三個數的最大公因數?(除到互質為止,把所有的除數連乘起來)
幾個數的公因數只有1,就說這幾個數互質。
如果兩數是倍數關系時,那么較小的數就是它們的最大公因數。
如果兩數互質時,那么1就是它們的最大公因數。
10、公倍數、最小公倍數
幾個數公有的倍數叫這些數的公倍數。其中最小的那個就叫它們的最小公倍數。
用短除法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除到互質為止,把所有的除數和商連乘起來)
用短除法求三個數的最小公倍數(除到兩兩互質為止,把所有的除數和商連乘起來)
如果兩數是倍數關系時,那么較大的數就是它們的最小公倍數。
如果兩數互質時,那么它們的積就是它們的最小公倍數。
11、求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方法
用12和16來舉例
1、求法一:(列舉求同法)
最大公因數的求法:
12的因數有:1、12、2、6、3、4
16的因數有:1、16、2、8、4
最大公因數是4
最小公倍數的求法:
12的倍數有:12、24、36、48、…
16的倍數有:16、32、48、…
最小公倍數是48
2、求法二:(分解質因數法)
12=2×2×3
16=2×2×2×2
最大公因數是:
2×2=4(相同乘)
最小公倍數是:
2×2×3×2×2=
48(相同乘×不同乘)
第三單元
長方體和正方體
1、由6個長方形(特殊情況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叫做長方體。兩個面相交的邊叫做棱。三條棱相交的點叫做頂點。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長方體特點:
(1)有6個面,8個頂點,12條棱,相對的面的面積相等,相對的棱的長度相等。
(2)一個長方體最多有6個面是長方形,最少有4個面是長方形,最多有2個面是正方形。
2、由6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叫做正方體(也叫做立方體)。
正方體特點:
(1)正方體有12條棱,它們的長度都相等。
(2)正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正方形,每個面的面積都相等。
(3)正方體可以說是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它是一種特殊的長方體。
相
同
點
不同點
面
棱
長方體
都有6個面,12條棱,8個頂點。
6個面都是長方形。
(有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相對的棱的長度都相等
正方體
6個面都是正方形。
12條棱都相等。
3、長方體、正方體有關棱長計算公式:
長方體的棱長總和=(長+寬+高)×4=長×4+寬×4+高×4
L=(a+b+h)×4
長=棱長總和÷4-寬
-高
a=L÷4-b-h
寬=棱長總和÷4-長
-高
b=L÷4-a-h
高=棱長總和÷4-長
-寬
h=L÷4-a-b
正方體的棱長總和=棱長×12
L=a×12
正方體的棱長=棱長總和÷12
a=L÷12
4、長方體或正方體6個面和總面積叫做它的表面積。
長方體的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2
S=2(ab+ah+bh)
無底(或無蓋)
長方體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2
S=2(ab+ah+bh)-ab
S=2(ah+bh)+ab
無底又無蓋長方體表面積=(長×高+寬×高)×2
S=2(ah+bh)
貼墻紙
正方體的表面積=棱長×棱長×6
S=a×a×6?用字母表示:S=
6a2
生活實際:
油箱、罐頭盒等都是6個面
游泳池、魚缸等都只有5個面
水管、煙囪等都只有4個面。
注意1:用刀分開物體時,每分一次增加兩個面。(表面積相應增加)
注意2:長方體或正方體的長、寬、高同時擴大幾倍,表面積會擴大倍數的平方倍。
(如長、寬、高各擴大2倍,表面積就會擴大到原來的4倍)。
5、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
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V=abh
長=體積÷寬÷高?a=V÷b÷h
寬=體積÷長÷高?b=V÷a÷h
高=體積÷長÷寬?h=
V÷a÷b
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V=a×a×a?=?a3
讀作“a的立方”表示3個a相乘,(即a·a·a)
長方體或正方體底面的面積叫做底面積。
長方體(或正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用字母表示:V=S
h(橫截面積相當于底面積,長相當于高)。
注意:一個長方體和一個正方體的棱長總和相等,但體積不一定相等。
6、箱子、油桶、倉庫等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通常叫做他們的容積。
固體一般就用體積單位,計量液體的體積,如水、油等。
常用的容積單位有升和毫升也可以寫成L和ml。
1升=1立方分米
1毫升=1立方厘米
1升=1000毫升
(1L?=
1dm3?1ml
=
1cm3)
長方體或正方體容器容積的計算方法,跟體積的計算方法相同。
但要從容器里面量長、寬、高。(所以,對于同一個物體,體積大于容積。)
注意:長方體或正方體的長、寬、高同時擴大幾倍,體積就會擴大倍數的立方倍。
(如長、寬、高各擴大2倍,體積就會擴大到原來的8倍)。
*形狀不規則的物體可以用排水法求體積,形狀規則的物體可以用公式直接求體積。
排水法的公式:
V物體
=V現在-V原來
也可以
V物體
=S×(h現在-
h原來)
V物體
=S×h升高
8、【體積單位換算】
大單位×進率=小單位
小單位÷進率=大單位
進率: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000000立方厘米(立方相鄰單位進率1000)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100公頃=1000000平方米
注意:長方體與正方體關系
把長方體或正方體截成若干個小長方體(或正方體)后,表面積增加了,體積不變。
重量單位進率,時間單位進率,長度單位進率
大單位×進率=小單位
小單位÷進率=大單位
長度單位:
1千米?=1000?米?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分米=100毫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相鄰單位進率10)
面積單位:
1平方千米=100公頃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公頃=10000平方米(平方相鄰單位進率100)
質量單位:
1噸=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人民幣:
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第四單元
分數的意義和性質
1、分數的意義:一個物體、一物體等都可以看作一個整體,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
2、單位“1”:一個整體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也就是把什么平均分什么就是單位“1”。)
3、分數單位: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數叫做分數單位。如4/5的分數單位是1/5。
4、分數與除法
A÷B=A/B(B≠0,除數不能為0,分母也不能夠為0)
例如:4÷5=4/5
5、真分數和假分數、帶分數
1、真分數: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數叫真分數。真分數
2、假分數: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數叫假分數。假分數≧1
3、帶分數:帶分數由整數和真分數組成的分數。帶分數>1.
4、真分數<1≤假分數
真分數<1<帶分數
6、假分數與整數、帶分數的互化
(1)假分數化為整數或帶分數,用分子÷分母,商作為整數,余數作為分子,
如:
(2)整數化為假分數,用整數乘以分母得分子
如:
(3)帶分數化為假分數,用整數乘以分母加分子,得數就是假分數的分子,分母不變,如:
(4)1等于任何分子和分母相同的分數。如:
7、分數的基本性質:
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
8、最簡分數: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數1,像這樣的分數叫做最簡分數。
一個最簡分數,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其他的質因數,就能夠化成有限小數。反之則不可以。
9、約分:把一個分數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較小的分數,叫做約分。
如:24/30=4/5
10、通分:把異分母分數分別化成和原來相等的同分母分數,叫做通分。
如:2/5和1/4
可以化成8/20和5/20
11、分數和小數的互化
(1)小數化為分數:數小數位數。一位小數,分母是10;兩位小數,分母是100……
如:
0.3=3/10
0.03=3/100
0.003=3/1000
(2)分數化為小數:
方法一:把分數化為分母是10、100、1000……
如:3/10=0.3
3/5=6/10=0.6
1/4=25/100=0.25
方法二:用分子÷分母
如:3/4=3÷4=0.75
(3)帶分數化為小數:
先把整數后的分數化為小數,再加上整數
12、比分數的大?。?/p>
分母相同,分子大,分數就大;
分子相同,分母小,分數才大。
分數比較大小的一般方法:同分子比較;通分后比較;化成小數比較。
13、分數化簡包括兩步:一是約分;二是把假分數化成整數或帶分數。
1/2=0.5?1/4=0.25?3/4=0.75
1/5=0.2?2/5=0.4?3/5=0.6
4/5=0.8
1/8=0.125?3/8=0.375?5/8=0.625?7/8=0.875?1/20=0.05?1/25=0.04
14、兩個數互質的特殊判斷方法:
①
1和任何大于1的自然數互質。
②
2和任何奇數都是互質數。
③
相鄰的兩個自然數是互質數。
④
相鄰的兩個奇數互質。
⑤
不相同的兩個質數互質。
⑥當一個數是合數,另一個數是質數時(除了合數是質數的倍數情況下),一般情況下這兩個數也都是互質數。
15、求最大公因數的方法:
①
倍數關系:最大公因數就是較小數。
②
互質關系:最大公因數就是1
③
一般關系:從大到小看較小數的因數是否是較大數的因數。
16、分數知識圖解:
第五單元
圖形運動(三)
旋轉
在平面內,一個圖形繞著一個頂點旋轉一定的角度得到另一個圖形的變化較做旋轉,定點O叫做旋轉中心,旋轉的角度叫做旋轉角,原圖形上的一點旋轉后成為的另一點成為對應點。
(1)旋轉要明確繞點,角度和方向。
(2)旋轉的性質:旋轉前后圖形的大小和形狀沒有改變,只是位置發生了變化。
第六單元
分數的加減法
1、分數數的加法和減法
(1)?同分母分數加、減法?(分母不變,分子相加減)
(2)?異分母分數加、減法
(通分后再加減)
(3)
分數加減混合運算:同整數。
(4)?結果要是最簡分數
2、帶分數加減法:
帶分數相加減,整數部分和分數部分分別相加減,再把所得的結果合并起來。
附:具體解釋
(一)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1、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同分母分數相加、減,分母不變,只把分子相加減。
2、計算的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
(二)異分母分數加、減法
1、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數單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減。
2、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異分母分數相加、減,要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方法進行計算。
(三)分數加減混合運算
1、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與整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相同。
在一個算式中,如果有括號,應先算括號里面的,再算括號外面的;如果只含有同一級運算,應從左到右依次計算。
2、整數加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對分數加法同樣適用。
第七單元
折線統計圖
1、單式折線統計圖
用一定的單位長度表示一定的數量,根據數量的多少描出各點,然后把各點用線段順次連起來,所得到的統計圖就是折線統計圖。
2、復式折線統計圖
在同一個統計圖中用兩種(或多種)不同顏色(或形式)的折線來表示不同數據的變化情況的統計圖就是復式折線統計圖。
3、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1)單式折線統計圖:既可以反映出數量的多少,又可以反映出數量增減變化情況。
(2)復式折線統計圖:不但能表示各組數據的多少和增減變化情況,而且可以比較各組相關數據的差異和變化規律。
第八單元
數學廣角——找次品
找次品的最優方案
程
的
意
義
一、教學內容:蘇教版國標本小學數學五下第1~2頁的內容。
二、教學目標
1.借助生活情境理解方程的意義,能從形式上判斷一個式子是不是方程;區分等式與方程。
2.經歷從生活情景到方程模型的建構過程,感受方程思想的核心之一,即建模。初步滲透集合思想。培養學生觀察、描述、分類、抽象、概括、應用等能力。
3.感受數學探索的樂趣,體會“生活中處處蘊涵數學知識”。
三、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準確從生活情景中提煉方程模型,然后用含有未知數的等式來表達,理解方程的意義。
教學難點:理解方程的意義。
四、教學準備
課件
課前游戲:準備一張日歷(2013年9月1~28日),豎列任意圈2個相鄰的日期,告訴和,就能知道是哪兩個日子。圈三個也能知道。
五、教學過程
導入:同學們,我國古代有一本偉大的數學著作,就是《九章算術》,其中有這樣一道題:
今有上禾(上等稻)三秉(捆),中禾二秉,下禾一秉,實(谷子)?三十九斗;上禾二秉,中禾三秉,下禾一秉,實三十四斗;上禾一秉,中禾二秉,下禾三秉,實二十六斗。問上、中、下禾一秉各幾何?
今天我們所學的內容就跟這道題有關系。
(一)初步感知:
情景1
1.你能用語言描述一下這個過程嗎?
2.你能用一個式子表示嗎?
3.比一比,說一說感受。
情景2
各寫一個式子。怎么寫?跟前面的式子比較一下有何不同?
情景3
怎么樣用式子表示其中的關系。
X+300=800
X+300>800
X+300
情景4
還能用式子表示嗎?
X+y=800
X+y>800
X+y
(二)比較分類
請你將下面式子按一定標準分為兩類?(小組討論)
500+300=800
400+300
600+300>800
X+300=800
X+300>800
X+300
X+y=800
X+y>800
X+y
(三)揭示意義
第一種:等式:500+300=800
X+300=800
X+y=800
不等式:400+300
600+300>800
X+300>800
X+300
X+y>800
X+y
第二種:含有未知數:
X+300=800
X+y=800
X+300>800
X+y>800
X+y
不含未知數:400+300
600+300>800
X+300
500+300=800
等式
含有未知數的式子
500+300=800
400+300
600+300>800
X+y=800
X+300>800
X+300=800
X+300
X+y>800
X+y
揭示概念: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方程。
(三)深化理解
1.
先獨立完成,說說同一線段圖為什么可以列出不同的方程。
2.根據情景列出方程
一輛汽車每小時行駛50千米,行駛幾小時后,行了300千米。
每個班級分50本書,
300本可以分走了300千米
(1)學生獨立完成?
(2思考:情景完全不同,為什么列出的非常可以相同?
(3)50x=300
還可以表示生活中的哪些情景?(小組內交流)
(4)你有什么想法?
(四)拓展應用
小明帶了一些錢,只買1枝鋼筆還剩180元,如果買4枝這樣的鋼筆還剩30元。
1.請你找出題中相等的關系,并列出方程。
2.可以變化哪些條件,天平保持平衡,能列出方程嗎?
3.你有什么想法?
(五)介紹《九章算術》題的解法
同學們,開始我們介紹的古題就可以用我們今天所學的方程進行解答。
1.現有上等的稻谷3捆,中等的稻谷2捆,下等的稻谷1捆,共收稻谷39斗。
3x+2y+z=39
2.現有上等的稻谷2捆,中等的稻谷3捆,下等的稻谷1捆,共收稻谷35斗。
2x+3y+z=35
3.
現有上等的稻谷1捆,中等的稻谷2捆,下等的稻谷3捆,共收稻谷25斗。
x+2y+3z=25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12A-0049-01
蘇教版小學數學在教材編排上多采用層層推進的方式,能否在低層次的學習中打好堅實的基礎決定了更高層次內容的教學效果。在教學時,教師要通讀全階段教材,著眼全局,設計切合度高、無縫銜接的教學,讓學生在具體學習中得到多層次的鍛煉和全方位的發展。
一、依附教材,著力基礎
數學教學強調理解,強調由淺入深,學生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堆積上形成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和包容,形成知識的內化。而這一切都依附教材,依照教學內容層次的安排,借鑒教材提供的材料和方法,才能創造性地實施,為更深層次的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如,在蘇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教學中,教材提供了用長和寬分別為3厘米和2厘米的長方形來鋪滿兩個正方形(邊長6厘米和8厘米)的情境,從這種簡單的情境入手,引導學生探索用一一列舉的方法找兩個數的公倍數的方法,這樣的編排簡單而科學,學生在用列舉法解決這個簡單的生活問題時,既學到了方法,又發展了數感,積累了解決生活問題的初步經驗。我們不能片面求新求異而忽略了對數學本質意義的追求,偏離教材創設不能激發數學本源的情境。學生依托教材中的情境更好地學到倍數的相關知識,在列舉中發現公倍數的含義和本質,這些材料直觀,容易接受。
二、依托生活,發展提高
數學教學強調“數學生活化”和“生活數學化”,加強學生理解應用數學知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如,在蘇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倍數和因數》復習課時,筆者提供了大量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運用和解釋中加強理解。比如剪彩帶的問題,“紅彩帶長36分米,藍彩帶長24分米,可以把兩根彩帶剪成長度相等而無剩余的小段,最少可以剪成幾段?”這樣的問題屬于找最大公因數的問題。而“小明和小軍都參加了游泳夏令營活動,小明3天去一次,小軍4天去一次,7月1日他們在游泳館相遇,那么下一次他們相遇在幾月幾日?”這樣的問題屬于找最小公倍數問題,在練習中,要求學生深入探究,讓學生在畫圖、演示、計算、說理中明白題目的含義,建立數學模型。學生經歷這樣的生活化歷練,把數學方法與解決生活問題的方法相結合,如再遇到相關問題時就能調動相近知識原理來運用。
三、依靠思考,逐本深化
數學知識的內化和思想升華的最終載體是思考,學生在面對問題時,只有經過充分的思考、探尋、反思,才能到達知識本源的“深水區”,構建知識框架,完善知識模型。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提供給學生思考的機會,給學生思考發現的時間,并適時加強引導反思,讓學生的思維一步步完整和升華。
如,在教學蘇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整理與復習》“搶30點游戲”時,筆者開展了這樣幾個教學活動:
1.活動激趣
(公布游戲規則:每次可以報1,2,3,先搶到30的人獲勝)
師:你先還是我先?
生1:你先。
師:好的,很有風度,我報2。
生1:我報3。
……(過程略,師獲勝)
生2:我先報,我報2。
師:我報3。
生2:我報5。
師:我報6。
……(又是師獲勝)
2.引發思考
師:你想說什么?
生:為什么老師總是獲勝,這里面一定有什么奧妙。
3.還原過程
(將雙方報數寫下來,供研究觀察)
第一次:2,3,6,8,10,13,14,15,18,20,22,25,26,27,30。
第二次:2,3,5,6,7,10,12,14,15,18,21,22,25,26,29,30。
4.思考交流
師:怎樣搶30點才能獲勝?
(生思考后交流):要搶到30就要搶到26,22……2。
師:為什么要搶到26呢?
生:因為最多報3,搶到26隨便別人報多少都是自己獲勝,同樣的道理前面的數都是減4得到的。
5.拓展運用
師:修改游戲規則,又該怎樣玩這個游戲呢?(比如搶30,每次可以報1,2,3,4)或者你們自己制定搶多少、報多少的規則。(學生活動)
6.再次反思
師:到底蘊含怎樣的數學規律?
7.交流總結:要搶到N,就要用N除以可以報的最小數和最大數之和,余數是幾,就先報幾,如果余數是0,就要讓別人先報。
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學生經歷了充分地活動和思考,舉一反三,在思考中逐步發現了蘊含其中的“奧秘”。
關鍵詞:復式教學;方法;教材處理
一、復式教學的緊迫性和可行性
近年來,農村學齡兒童逐年減少,加之城鎮化建設的推進,農民工子女大部分隨父母進城就讀,生源急速向城鎮中心校流動,尤其是西北偏僻農村,個別年級人數少到一位數。這些學校為節約資源,都采用復式班教學,小學式復式班數量呈逐年上升趨勢,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復式教學將成為西北農村小學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復式班教學上溯到春秋戰國時代的孔夫子,他就是采用多年級大復式班教學。開創了復式班級教學的先河,成就了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人的輝煌業績。民國以前的私塾也是典型的復式班教學。復式班教學可以形成一個較大的學習群體,有利于培學養生的團隊精神,競爭意識和學習交往等各種能力,也符合兒童愛群處好交往的心理特征。更能適應學長制下的生教生模式。
二、復式班教學的方法。
新課改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這給復式教學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首先要把復式教學定為校本課題來研究。其次要認真搞好復式教學班的教師培訓和配備。復式班教學在復式組合上,可以把相鄰較遠的班級放到一起。如一、六年級。這些都是大多數學校采取的慣用手段。 還可以把兩個相鄰年級合并成一個班級教學,同時完成兩個年級的課時任務,。在實踐上,把兩個相鄰年級的某些教材做適當的處理合在一起搞復式教學會效果更好。教學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是在五、六年級數學復式教學中關于教材處理中的幾點做法,與大家共同探討。
(一)、根據教材的同一性整合教材
各年級教材的編排要遵循循序漸進及學生認知規律的原則,原則上不能顛倒次序。但在一定的時機下可以根據學習內容的一致性,合理的整合教材,把內容一致的教材安排在同一課堂同時進行學習,既節省了學習時間又提高了學習效率,而且能達到減負增效的目的。比如:五年級十冊第三章第三節的學習內容是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六年級十二冊第二章第三節的學習內容是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這兩處的教材內容在概念上有一致性,只是求體積的方法和算理不同,可以把教材放在同一層面做準備,把課設計成兩個年級同上的一堂課,把學生學案設計成兩個年級同用的學案。豐富了學習內容,又增加了學習的興趣?;蛘呖梢园盐迥昙墝W習體積的內容同六年級的章節復習同時放在一起進行,以五年級教材為主做學案設計,設計的學案對六年級來說是一種極好的鋪墊,對五年級來說不但能學習新知,而且有意識地拓展延伸了學習內容。實踐證明,在復式教學中對教材做適當的處理,無論從學習知識層面或從學生能力培養層面都能達到很理想的效果。
(二)、根據思維方法的同一性整合教材
五年級在學習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時有形如 、 類型的
分數加減學習內容。根據學情,需要設計一節課的練習案。六年級第十二冊有一節分數加減法的復習內容,因為形如 以上類型的習題無論五年級還是六年級,學生應掌握的算理是一樣的??梢园盐迥昙壍倪@一節練習課和六年級的復習課放在一起進行,根據各年級目標可以科學地合理地整合教材,做復式教學設計。在五年級學生探究規律,總結方法時可請六年級學生做自己的小老師。學生就很容易整理出此類式題的特征及簡便算理。五年級學會了,六年級也達到了復習鞏固的目的。在拓展訓練時可根據算理設計思維一致層次有別的習題,讓學生在同一起點得到不同的發展。
比如:五年級學生題:
以上拓展練習各年級做各自的,學習中有困難的就讓他請教別人。在一對一的相互學習,學生學習積極性很高,學生忽然頓悟,能很快地掌握解題方法。生與生的互動超越了年級局限,學生交往廣了。得到的信息更多了。把教學放在了比一班一級教學環境更大的大課堂環境中,不僅讓學生學會學習方法,而且有利用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等方面的學習品質。
再比如,這樣的題型:
=( )÷20=0.8=20÷( )
=( )÷20= =20÷( )=()填分數
五年級在學習了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后有練習,六年級綜合復習時要涉及這樣的內容。該類題要抓住兩個關鍵:一是連等關系,二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10A-
0029-01
多年來,李吉林老師提倡的“情境教育”經由許多教師的嘗試和探索、調研和實驗,已經相當成熟,并被大量運用于教學實踐中。今天,我們再次品味“情境教學”的內涵與真諦,將“人為創設”和“優化”這樣鮮明的特點移植到數學教學中,以幫助我們更好地運用情境將數學教學開展得有聲有色。
一、人為創設
生活與數學是密不可分的,在教學情境的運用上,原生態的數學情境并不多見。教學情境創設中,教師通常將生活情境進行再加工,人為地創設適應教材、學生和教法的數學情境,這也是李吉林老師在美國教育家杜威的“情景教學”基礎上所提出的更高層次的認識。
比如,在教學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平移與旋轉》時,生活中并不少見這樣的素材,但是怎樣呈現在學生面前,怎樣引入物體運動的方式卻是大有學問的。磨課時,大家集思廣益,最終決定以兒童游樂場的場景引入,用課件動態出示游樂場上不同項目的運動,讓學生從熟悉的生活場景出發,去感知不同項目運動的不同。但在出示的時候,一開始是依次呈現,后面發現沒有必要,學生的生活經驗可以作為學習的基礎,通過觀察和比較,學生會很快發現平移和旋轉運用方式的不同,繼而能在教師引導下用手勢和活動區分這兩種運動方式,達到教學目標,不必浪費時間在一個個項目運動方式的感知上,從而節約了時間,提高了情境的利用率和效率。
二、優選優化
人為創設的情境可以根據學情的不同而作出調整,可以根據教學過程的反饋作出調整,以實現情境的優選優化。優選指的是要選用跟學生的生活聯系緊密的、貼近學生“最近發展區”的情境;優化指的是根據教學需要所做的教學加工,在符合邏輯的基礎上增加趣味性、思考性、數學味等因素,發揮情境教學的最大功效。
比如,在教學蘇教版五年級數學上冊《認識小數》時,教材提供的情境是用零點幾米來表示幾分米,但是在生活中,學生最熟悉的情境顯然是用零點幾元來表示幾角。這里就應當進行情境的優選,從最貼近學生的材料出發,找到知識成長點,實現知識的提升。著名特級教師許衛兵在教學這一內容時這樣引入:
師:有沒有見過這樣的標簽呢?(課件出示:橡皮0.8元,小刀0.5元,鉛筆0.3元)
生:見過。
師:你能讀一讀這些數嗎?它們表示什么含義呢?
(生小組交流后引導學生用涂方格的方法表示出零點幾,得出一位小數與分數的關系)
師:剛才大家表現得很出色,現在再考考你們(課件出示鋼筆6.8元,書包49.9元),這些價格又表示什么含義呢?
生:6.8元就是6元8角,49.9元就是49元9角。
師:還能用方格圖表示出這些小數嗎?你打算怎么做?
……
在這樣的情境設計中,教師從談話開始,引入是那么自然,情境設計巧妙,將學生已有基礎迅速調動出來,并與分數建立聯系,學生在寥寥數言中就認識了一位小數的本質,掌握了小數的一般特點。同時,學生學習的坡度在情境的延續中被有效降低,學習效果不言而喻。
三、因需縱深
隨著學生知識的積累和數學素養的提升,學生的“口味”也發生了變化,高年級的學生不再習慣于“童話式”“故事式”的情境,他們更感興趣的是數學味比較濃、比較具有思維挑戰性的情境,這時,教師的情境設計策略也要相應發生變化,要向縱深處發展。
比如,在教學蘇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圓的認識》這一經典課時,華應龍老師用一個頭腦風暴引入:小明參加電視臺的尋寶活動,信息提示:寶物離你左腳3米處。學生在假想寶物的地點時,逐漸發現符合條件的點越來越多,最后的表象定位成一個圓,這樣的情境是有生命力的,學生經歷其中的探索過程,一個個點在頭腦中連成線,這符合圓的定義“到定點距離等于定長的點的集合”,但是絕不枯燥抽象,情境巧妙地讓一個個點動起來,連起來,讓學生的思維受到沖擊,讓圓的本質特征在此情境中作了一個無聲的訴說。并且這個情境在本課最后還有引申:“符合要求的藏寶點就一定在這個圓上嗎?”讓學生的幾何觀念拓展到空間,令人嘆為觀止。
一天的工作流程:
8:00~9:30 上五年級數學。
9:30~11:00上六年級數學。
11:10掃地,拖地。
11:20整理隊伍,點名帶領學生去謝爾曼中山小學校區。
11:40~12:00午餐。
12:00~14:00看管502寢室學生午休。
14:15整理隊伍,點名帶領學生去中醫院分校。
14:30~16:00上三年級數學。
16:00~17:30上四年級數學。
﹙每個周六要開會總結,老師之間進行教育教學的問題交流。﹚
數學積分獎罰規定:
在規定時間內上黑板答題做對一次獎勵1分。
下課后檢查筆記和練習工整完成,并標清楚日期,獎勵1分。
每周五檢查一周的課堂筆記工整完成,并標清楚日期,獎勵2分。
考試成績達60分、70分、80分、90分、100分范圍各獎勵3分、5分、7分、9分、20分。
曠課一次或打架一次扣2分、亂丟垃圾扣1分。
我所帶的班級情況如下:
三年級學生基本情況:﹙共14人﹚
胡雅琪:不善發言,寫字動作慢,課堂上的小動作多,計算能力一般,對應用題的理解不夠透徹。
王思佳:計算基礎不錯,不喜歡多問,對知識的應用不夠靈活,成績中等偏上。
劉守理:反應遲鈍,寫字動作較慢,回答問題時對自己信心不夠,計算能力有待加強。
陳可情:計算能力很好,對知識的理解也透徹,成績優秀,就是課后沒有復習的習慣。
鄭承先:回答問題積極響亮,基礎計算不錯,但對知識的應用不夠靈活,比較外向。
林天和:計算能力較差,學習不夠認真,做練習愛投機取巧,課堂作業完成度較慢。
沈世豪:計算能力很強,對知識的應用很靈活,課堂回答問題也很積極,是個尖子生。
姚丹丹:計算能力不錯,回答問題也積極,學習很好問,對知識的應用不夠靈活。
林紫霜:性格比較內向,不喜歡回答問題,計算能力較差,成績一般。
林唐心:寫字動作快,計算能力不錯,就是課堂上不夠認真聽講,成績一般。
劉德云:計算能力一般,課堂上愛搞小動作,學習不夠認真,成績一般。
梁賢鋒:計算有待加強,對知識的應用不夠靈活,練習完成度也很慢。
王安秀:積極回答問題,學習很勤奮,計算能力很好,不過不夠自信。
鄭必行:計算能力不錯,回答問題也很積極,愛打抱不平,成績中上等,有點小馬虎。
三年級教學總結:大部分的知識講授都能吸收,對數字的計算和列式較好,對理解型的題目需要加強,特別是時間經過的計算。
四年級學生基本情況:﹙共15人﹚
楊茜茜:不喜歡回答問題,計算能力一般,學習也不愛動腦筋,喜歡投機取巧,成績較差。
黃雅琦:對知識的理解能力較好,計算能力不錯,學習挑三揀四,有點小驕傲,需要順和的引導。
黃慶偉:計算能力較好,積極回答問題,就是答題時的審題能力不夠好,有點馬虎。
陳語熙:學習刻苦,計算能力很好,但對知識的應用不夠靈活,不愛發言。
連子希:性格比較外向,計算能力一般,學習不主動,課堂上不夠專心,成績一般。
林 妍:學習認真,計算能力一般,不善于回答問題,對知識的靈活應用需要加強。
王鑫瑩:性格比較內向,基礎計算不夠扎實,吸收知識較慢,需要個別的關注引導。
黃思穎:答題速度快,計算能力一般,對知識的應用不夠靈活,字體寫得潦草。成績一般。
郭興鍵:學習認真,計算能力一般,對知識的理解不夠透徹,課堂上有點小動作。
黃 潔:學習認真,計算能力較好,回答問題不是很活躍,應用不夠靈活,成績中上等。
李彥春:答題速度較慢,計算能力一般,上課不夠認真,缺乏自信。
王子陽:計算能力很強,對知識的應用很靈活,吸收也快,回答問題很積極,是個尖子生。
梁芳韌:計算能力較好,回答問題不夠積極,作業完成度較慢,有時愛搞小動作。
肖佳鑫:計算能力一般,上課不夠專心,對知識的吸收一般,需要加強應用。
陳川幀:計算有待加強,對知識的應用不夠靈活,練習完成度也很慢。
四年級教學總結:每節課的布置量都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大部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較好,不過需要加強題型的多樣訓練。
五年級學生基本情況:﹙共10人﹚
萬慧柔:計算能力一般,學習耐心不夠,對知識的應用不夠靈活,主要還有乘法口訣沒記牢,成績一般。
莫小慧:學習刻苦,計算能力一般,對知識的運用不夠靈活,做題量少。
陳華明:學習比較懶惰,答題速度慢,也很少回答問題,需要不斷的督促。成績較差。
梁家炫:計算能力較差,學習不夠積極,不愿多思考,需要不斷的督促。成績較差。
熊人興:能較快的完成課堂任務,計算能力一般,需要大量的答題訓練來鞏固基礎知識。
王晟屹:計算水平一般,缺乏題型的強化訓練,答題速度較慢,學習不夠主動。
文 飛:計算能力較強,對知識的理解應用也透徹,就是缺乏認真審題的習慣。成績優秀,是個尖子生。
陳婉婷:上課認真聽講,計算能力較好,對新知識的吸收也快,就是題型訓練的太少,是個尖子生。
符宗亮:學習不夠主動,也比較沉默,計算能力一般,需要加強基礎的列式訓練。
許寰志:學習認真,計算水平一般,缺乏題型分類訓練,要加強小數除法訓練和應用題理解。
五年級教學總結:教學的進行比較順利,所布置的學習內容大部分學生均能完成,要加強多位小數的除法習題訓練,并做好應用分類。總的來看這個班的學習成績都有所提高,這些學生最主要的缺點就是學習態度不是很端正,實行積分制度對于他們來說還是挺感興趣的。因為用兩個星期來復習四年級下冊知識和講解暑假作業,五年級上冊的新課進度放慢了一周,已上完第四單元。
六年級學生基本情況:﹙共17人﹚
吳坤志、梁驍骉:對待學習,有充分的自信心,思維較敏捷,肯鉆研,學習自主能力有較大提高,上課能積極舉手發言,認真完成課堂練習,不過在圖形這方面的習題還有待提高。
鄭沁韻、王婧苗:這兩個女孩,學習認真自覺,積極思考,完成練習情況較好,性格獨立,做事踏實,書寫工整美觀,對應用題的理解有待提高,是可以培養的尖子生。
何遠輝、符世賢:學習思維較活躍,上課能專心聽講,認真完成課堂練習,在學習上很努力,但是可能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所以成績中等不上。
蒙定君、江和?。簩W習基礎不是很扎實,上課經常不專心聽講,完成課堂較慢,做幾次思想教育后行為有所改觀,剛開始接觸他們時連筆記和練習都懶得做。
厚、唐浩:學習比較馬虎,基礎不扎實,有較好的記憶能力,但就是課堂練習時比較懶惰,學習不思進取,永遠停留在已掌握的階段,不過相比補習之前成績有所提高。
周甜甜、鄧曉靜:上課注意聽講,有錯及時訂正,可是,只知道聽老師講,不曉得動腦筋想,害怕舉手發言,如果能勤動腦,多做練習,不吃現成的,成績會有很多的飛躍。
李平凡、張禮杰:基礎知識掌握不扎實,甚至連三年級的知識都沒扎實,主要原因是懶得多做練習,只聽講少做筆記,不主動去學習,完全是應付學習的。
張 汛:生性好動,上課不夠專心,不過學習自覺性不錯,成績不夠穩定,但是在嚴厲的課堂氛圍下,還是能夠認真的做好課堂筆記,完成課堂練習。
占校仿、王宜榮:學習思維比較遲鈍,記筆記和做練習速度很慢,課堂上經常分心走神,學習不夠刻苦,基礎不扎實,要不斷督促才能認真對待學習。
六年級教學總結:這個班的學生基礎水平相差太大,幾乎是三年級和六年級同班的情況,所以講課速度比原計劃的放慢了兩個星期,除了復習五年級下冊的知識點,已上完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這個班的數學基礎不是很扎實,教學的重點是如何去提高他們對數學的興趣,減少對數學的恐懼感。這方面只能做一下較簡單的習題,然后指名回答,給予他們答對的自信心。
原定的教學計劃還是比較符合學生的接受范圍的,只做了部分的難度修改和練習量的增加,學生對老師的認可度還是挺高的,主要是和學生的交流增加了,學生也愿意告訴老師需要重點輔導哪方面的知識,這對我修改教學計劃和教學方法還是起重要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