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24 11:41:2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中小學科技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第一,今年與三年前的上屆南海區骨干教師相比,我校的數量翻了一番多,由原來的6位南海區級以上骨干老師變成現在的13名區級以上名校長、名班主任和學科骨干教師,擁有骨干老師數量比例在南海區公辦學校處于首位。其中謝景如校長被聘為廣東省教育學院客座教授,劉志偉主任被評為中學特級教師、廣東省教育家培養對象、廣東省中小學名師工作室主持人,謝景如、劉志偉、關娜紅、黎淑枝等十三位老師成為市、區的骨干校長、首席教師、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第二,近六年有50多人先后在區級以上的教學比賽中獲一等獎,在各級報紙雜志上發表教育教學改革文章50多篇,獲獎論文200多篇。其中,劉志偉教師論文在教育部組織的全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成果評比獲一等獎。第三,學校教師編寫的《科技與創新》、《藝術與欣賞》和《半命題作文的寫作》三種校本教材已由科學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部分內容在《廣東科技報》連續轉載43期。
二、通過教科研特色,有效提高了學校的辦學效益
第一,近十年來我校升中考試成績在南海區公辦學校保持第一。第二,近六年學生比賽獲省級以上獎勵的有683人次、國家級的有412人次,57件作品獲國家專利。其中,科技創新、頭腦奧林匹克創新、天文奧林匹克、物理、數學、化學、地理等競賽成績均居佛山市、南海區前列。值得一提的是,學校參加在美國舉行的第27屆、第28屆、第29屆、第31屆和第33屆世界頭腦奧林匹克創新總決賽獲得四個冠軍、一個亞軍和兩個最佳創造力獎,成為本項目比賽成績的世界最好紀錄學校,參加全國青少年創意大賽連續六年獲得金獎,參加第23屆、第24屆和第26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均獲得獎勵,參加第五屆全國少年兒童“爭當小實驗家”科學體驗活動獲兩個金獎其中洪浩源同學獲總分第一名、。
三、通過教科研特色,有效彰顯了學校的辦學特色
697.2億元
為保證城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春季開學后正常運轉和“兩免一補”政策落實到位,中央財政近日提前下達2015年城鄉義務教育補助經費部分預算697.2億元。其中,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資金605.9億元、城市義務教育補助經費91.3億元。
2000米
從11月開始,天津市學生開展了第八屆陽光體育冬季長跑活動,每天長跑參考距離基數為小學生800~1000米,初中生1500米,高中生、高校學生2000米。對不適于長跑活動的學生要作出相應安排。市教委要求各學校要把冬季長跑活動與每天鍛煉一小時結合起來,將體育課、早操、大課間體育活動和《國家學生體質健康》達標活動有機結合,因校制宜、積極實踐,想方設法組織、指導和帶動廣大學生參加冬季長跑活動。
3.75 億元
為確保243萬名農村中小學生溫暖過冬,甘肅省為農村義務教育中小學校下撥3.75億元取暖費,目前已全部撥付到位。甘肅省教育廳發出通知,對各地中小學和幼兒園供暖時間作出明確要求,嚴禁以任何理由降低供暖標準、縮短供暖時間,確保按時、安全供暖,并要求各地加強對取暖經費監督檢查,防止套取、挪用和截留。
聲音
“又來了,那個仙境一樣散發著迷離朦朧的小鎮,再一次如同清麗絕美的冬晨華光一般,在他的眼前浮現?!?/p>
這是短篇小說《辭別夢鄉》的開頭。也許你想不到,這些唯美的文字,其實出自一名14歲的初三男生之手。這位酷愛寫作的少年叫何波宏,初中兩年已創作了十多萬字的小說和近百首詩歌。
“狩獵就和其他運動一樣,別的學??梢詭е@球拍照,那我們也可以拿著槍拍照?!?/p>
美國一所位于內布拉斯加州的高中,公然同意其畢業生在拍攝畢業照時,持槍上鏡。這一做法在美國社會引起爭論。但校長希爾維因也表示,校方一直擔心帶槍拍照會引發暴力事件,但是學校董事會既然同意了,自己也沒有辦法阻攔,況且狩獵在本地文化中占有很重的地位。校方認為,只要照片拍得好看生動就可以了。
“集中精神!不要開小差!”
日前,高中女生小謝在學校參加節目排練,有些心不在焉,老師眼神暗示無效,不得不高聲如上提醒她,沒想到,話音剛落,小謝馬上撲倒在地,意識不清,雙目緊閉,大口喘氣,四肢掙扎。大約十幾分鐘后她才慢慢恢復平靜,但依然不能說話,仿佛癱瘓,無法行走,但能用筆對答。經專家診斷:女生為癔癥發作,可能與她自小嬌生慣養、個性出現缺陷有關。
“準備好了嗎?搶答開始!”
山東省濟南第八中學一節語文課上,教師金亞南話音剛落,30多名學生爭先恐后按下手中的電子遙控器搶奪答題權。高科技“智慧教室”的推廣,讓傳統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學生們用搶答器做出的答案轉化為數據上傳云端,教師們則根據技術分析結果隨時調整授課內容。
小學校長承諾讓學生將自己粘墻上
美國科羅拉多小學校長瑞安慍斯特向學生們承諾,如果他們能為小鎮秋天的狂歡節賣出1萬張票,他就答應讓學生們把他粘在墻上。學生們爭先恐后去實現目標,到舉行活動時,賣出了1.1萬張票??ㄋ固匾残母是樵傅刈屍渲匈u票最多的27個學生將他用花花綠綠的膠帶粘在體育館的墻上,從早晨一直到午飯時間??屏_拉多小學學生委員會還特地宣布當天為“胡子日”,校長也被戴上了一個大大的假胡子。
日本造出“學霸”軟件
日本研究人員開發了一款名為To-Robo的人工智能軟件,讓它解答標準化高考英語試卷,To-Robo得了95分,打敗日本高中生的平均分93.1分。To-Robo不能像人一樣閱讀試卷,試題需要由研究人員轉化為軟件能識別的數據。開發者相信,To-Robo有至少80%可能通過大部分私立大學的英語入學考試,還能“考上”久負盛名的東京大學。
北京中小學教學全新革命
近日,北京市教委正式《北京市中小學語文學科教學改進意見》《北京市中小學英語學科教學改進意見》《北京市初中科學類學科教學改進意見》。小學階段禁止統考、統測;中高考(微博)語文增加優秀傳統文化內容,英語強化聽力能力考查;初一開設物理化學實踐課……伴隨著一系列新措施的推出,中小學語文、英語、物理、化學等科目教學將進行重大調整,一場全新的教學革命即將發生。
山東出臺政策規定提高中小學班級管理標準
山東省濰坊市近日出臺政策規定,自2015年起,將中小學班級管理團隊激勵標準提高到每班每月700元。這一舉措將有效促進中小學班級管理團隊立德樹人的積極性和責任感,吸引更多的優秀教師從事班級管理工作。濰坊要求,不斷完善中小學班級管理團隊激勵機制,在職稱評聘、評優表彰等方面予以傾斜,中小學校進一步加強對班級管理團隊工作的考核,搞活內部分配,確保優勞優酬,發揮激勵作用。
小學生治污建議論文與專家同獲獎
在“房頂蓄水”、在“黃河岸邊建造噴泉群”,甘肅一小學生提出的治污建議的論文近日被甘肅有關部門評為“優秀論文”,與專家學者一起獲獎。這名叫金瑜騰的小學生目前在蘭州市耿家莊小學就讀。在論文中,他對蘭州在治理大氣污染過程中大量灑水的做法提出了不同意見,認為“很多副作用,效果也不是很理想”。比如道路不平坑洼積水、車行走時水會濺到人身上,造成路邊護欄臟污,地表灑水影響浮塵的高度不夠,還有灑水車行走慢,容易造成車輛擁堵等。
中小學教師 網絡 文獻資源 利用 現狀
在網絡技術迅猛發展的當代,中小學教師通過網絡獲取和使用文獻資源已成為他們學習和研究的一種新手段。中小學教師利用網絡文獻資源的狀況,直接影響著他們的教學水平,從而間接影響著對學生的教學成效。通過對中小學教師網絡文獻資源利用現狀進行調查分析,可以準確把握中小學教師對網絡文獻資源需求的特點和成因,為教師更好地利用網絡文獻資源提供參考。
一、研究背景
網絡文獻資源的運用已經成為教師從事研究的主要工具和方式之一。善于利用網絡獲取文獻資源,不僅為知識獲取和資料收集提供越來越多的便利,也可以提升教師研究的深度和廣度,激發研究的創新性。但是如果不能較好把握網絡資源的特點,停留在淺層次的網絡文獻資源的利用上,就會給教師的學習和科研帶來障礙。因此,提升教師網絡文獻資源利用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課題組面向寧波市中小學教師開展了問卷調查,共發放并回收問卷586份,其中無效問卷19份,有效問卷567份,問卷有效率為96.8%。為確保樣本數據的代表性和準確性,調查對象涉及不同性別、地區、教齡、學歷、職稱、崗位、任教學段及學科的教師,參與調查的教師群體能夠代表寧波市中小學教師的整體情況,調查結果能夠全面反映寧波市中小學教師網絡文獻資源利用狀況。
二、現狀分析
1.中小學教師網絡文獻資源利用現狀和特點
從網絡文獻資源的利用率來看,僅有1.91%的教師從不查閱網絡文獻資源,56.30%的教師每周查閱1次以上,11.07%的教師幾乎每天都要查閱網絡文獻資源。這表明,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絕大多數教師會利用網絡這種便捷方式來查找和利用文獻資源,網絡文獻資源已成為中小學教師學習、工作資源的主要來源。
從利用網絡文獻資源的目的來看,寫論文和備課是中小學教師利用網絡文獻資源的兩大目的,所占比例分別為69.50%和67.20%,其次是寫工作計劃總結和積累資料,所占比例分別為46.45%和46.28%。由此看出,中小學教師查找網絡文獻資源的目的相當明確、集中,這與教師身份完全相符。
從資源類型和查閱途徑來看,期刊論文和電子圖書的閱讀率最高,說明教師既關注經典著作,也與時俱進,關注最新研究成果。百度等網絡文庫和搜索引擎是教師獲取網絡文獻資源的主要途徑,分別占75.13%和71.40%。學科教育網站排名第三,占58.08%,而通過專業數據庫進行資源查閱的僅占20.96%。教師對淺層的搜索引擎過于依賴,其本質問題是教師文獻檢索基本功的欠缺。
從檢索技術上來看,35.59%的教師只會進行直接搜索,不會使用高級檢索和專業檢索等其他檢索方式。87.94%和54.26%的教師分別會使用題名和關鍵詞作為字段進行文獻檢索,而使用全文、作者、摘要、文獻來源等其他字段進行檢索的教師不到27%。這直接體現了教師檢索技術的不足。
從資源收集利用面臨的困難來看,僅有1.24%的教師認為自己沒有任何困難,絕大多數教師都會遇到各種困難。“資源內容與需求有偏差”、“難以找到想要的資源”、“資源雜亂整理困難”這三種困難所占比例最大,所占比例分別為53.98%、47.79%和40.35%。這進一步驗證了教師文獻檢索能力和資源整理能力急需加強。
從教師群體特征與網絡文獻資源利用的相關性來看,呈現三個特點。一是學歷和崗位與教師網絡文獻資源利用率的相關性較大。大專以下學歷教師每周利用網絡文獻資源1次以上的幾乎沒有,利用頻率隨著教師學歷的提高而逐漸提高。擔任學校領導崗位的教師有76.09%經常利用網絡文獻資源,而其他教師的比例僅為53.28%。二是城鄉差異不顯著。城鎮和農村對網絡文獻資源的利用率差異很小,幾乎相當,他們獲得網絡文獻資源的途徑和檢索技術也與城鎮教師相差不大。這表明網絡的普及已達到了一定的程度,農村與城鎮同樣能夠享受便利的上網條件,技術層面也不占劣勢。三是學科優勢不明顯。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師利用網絡文獻資源的頻率比其他教師略高,但沒有明顯的差異,同樣證實了網絡的普及和信息素養的提高,使得信息技術學科教師在網絡文獻利用方面并不占優勢,其他學科的教師也具備與信息技術學科教師同等的能力。
2.影響教師利用網絡文獻資源的主要因素
(1)教師自身因素
教師網絡文獻利用意識不足。隨著移動互聯網絡的普及,上網對教師來說已是家常便飯。但是教師上網更多的是瀏覽資訊,進行碎片化淺層閱讀,而較少查閱文獻,進行深層次研讀。調查發現,剛工作教師和離退休不足5年教師較少查閱網絡文獻資源。教齡不滿1年的,比例為66.67%,教齡在5年以下的教師中,有59.76%每周查閱不到一次,離退休不足5年的教師中有83.33%每周查閱不到一次。而其他群體教師則有40.85%的比例。究其原因,教齡不足5年的教師會把更多的時間花在練好教學管理基本功、站穩講臺上,進行研究的時間會相對較少,而離退休不足5年的教師自我提升的動力不足,滿足于現狀,而且這一年齡段的教師學習信息技術起步較晚,從網絡上查找文獻的意識不濃,更習慣于到圖書館查閱紙質資料,因而較少進行網絡文獻的閱讀。
教師網絡文獻資源利用能力不高。這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網絡文獻檢索技術掌握不夠,文獻查找途徑單一,使得查找到的文獻廣度和深度都不夠理想,影響了教師對網絡文獻資源的有效利用。另一方面,教師對資源的梳理、辨析能力不強。40.35%的教師都認為“網絡資源雜亂、整理困難”影響了自身對文獻資源的利用,說明相當一部分教師不會從大量資源中高效地查找出有用的信息,缺乏對大量數據進行分類整理的能力,也不會利用工具軟件對資源進行梳理。另外,僅有28.3%的教師對網絡文獻資源的正確性和權威性有質疑,表明教師對資源的辨析能力也有待于提高。
(2)外在因素
從外在條件分析,網絡文獻資源本身確實數量龐大,不少資源權威性也不夠高,這對教師有效利用網絡文獻資源造成了一定的困擾。調查發現,百度等搜索引擎的利用率相當高,但是使用知網等專業數據庫進行檢索的比例較少,專為教師服務的學科網站排在第三。事實上,提供核心資源的學科教育網站和提供專業資源的專業數據庫理應作為教師查閱文獻資源的首選途徑,而提供線索性和淺層資源的搜索引擎則應作為輔助途徑。另外,信息的不對稱使得不少優秀的學科網站和數據庫資源并不為教師所熟知,這些資源并沒有被充分利用,而教師卻苦于找不到理想的資源。
三、對策和建議
1.加強服務,推動學科網站平臺建設和宣傳推廣
學科教育網站是專門為教師教學研究建立的網站,包含了大量的資源。這類網站在國內有很多,有國家基礎教育資源網、中學學科網等大型教育網站,也有按照學科或地區分類的中小型教育網站。例如,寧波市數字圖書館正在開展服務推廣工作,寧波市中小學教師教學科研文獻信息服務平臺也已投入使用。但是,學科教育網站建設不夠完善、宣傳推廣力度不夠導致教師并不愿意將其作為資源查閱的首選途徑。要做好學科教育網站的建設和推廣工作,需要多個部門共同努力,既要提供大量的資源,又要確保資源的高質量并及時更新,還要做好服務工作,改善網絡文獻環境,幫助教師便利地查找到所需文獻資源。資源的建設可以由多個部門進行共建共享,網站的建設和推廣也需要引入競爭機制,利于網絡文獻環境的進一步改善。
2.創造條件,為教師提供更多的專業數據庫來源
知網、維普、萬方是三大中文專業數據庫。教師對這些數據庫的利用率卻并不高。一方面是教師并不了解這些專業數據庫中有海量的文獻資源,另一方面,這些專業數據庫需要收費才能閱讀全文,而中小學教師所屬管理部門很少開通包庫服務,教師需要自行購買書卡才能進行全文閱讀,這也影響了教師對網絡文獻資源的利用率。所以可以首先通過培訓、分發學習資料等形式引導教師逐步熟悉這些數據庫,上級部門則應盡可能創造條件為教師提供免費使用專業數據庫的機會,引導教師使用權威性較高的,有一定研究深度的文獻資源。
3.培訓指導,促進教師檢索技術和研究能力的提升
調查發現,59.93%教師希望參加培訓以進一步了解網絡文獻資源的利用,46.63%的教師希望通過詢問專業人士的方式進一步了解網絡文獻資源的利用。針對教師群體共同需要學習的網絡文獻資源的檢索技術和分析梳理技巧進行培訓指導,能夠快速提高教師整體的資源利用能力。由于高學歷教師和領導崗位教師網絡文獻資源利用能力較強,因而,鼓勵高學歷的教師和領導崗位的教師與普通教師進行師徒結對,能夠將“師傅”的經驗傳授給“徒弟”,并且有針對性地解決“徒弟”在操作中的具體問題,從而達到更好的提升效果。因此,通過培訓指導和師徒結對的方式會有利于教師增強網絡文獻資源利用意識,提高他們的檢索技術,從而進一步提升專業研究能力。當然,培訓指導和師徒結對指導既要著眼于提高教師的檢索技術,更要強化教師對網絡文獻資源進行有效整理和利用能力的培養。
――――――――
參考文獻
[1] 胡鐵生,焦建利,汪曉東,胡小勇.發達區域中小學教育資源建設現狀分析:以佛山市為例.中國電化教育,2009(1).
[2] 汪曉東.中小學教師網絡信息尋求行為調查研究.電化教育研究,2012(8).
[3] 譚瑋瓊.中學教師網絡信息行為的調查研究.圖書與情報,2008(4).
[4] 楊玉芹,焦建利.教師信息尋求過程研究――以廣東省中小學校教師為例.中國電化教育,2012(1).
[5] 黃艷梅.大學生網絡文獻資料運用能力探析.電子世界,2012(13).
[6] 胡鐵生,汪曉東.“國家基礎教育資源網”現狀調查與發展策略研究.電化教育研究,2012(3).
[7] 胡雪鳳.欠發達地區中學教師網絡信息獲取能力現狀及對策研究.浙江師范大學,2012.
[8] 易劉麗,楊世偉,周兵輝.中學教師利用數字化學習資源的困境與對策.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3).
[9] 羅紫初,嚴萍,田麗.利用網上文獻促進科技發展――我國網上科技文獻利用情況調查(之一).圖書情報工作,2006(4).
[10] 張國海,徐潔,寧志娟.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大學生網絡文獻信息資源利用的調查分析.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9(2).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網絡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日益廣泛和深入,特別是Internet與校園網的接軌,為中小學教育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使網絡教學真正成為現實,同時也為中小學教育開辟了廣闊的前景。陳至立部長在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全國實施中小學'校校通'工程,努力實現基礎教育的跨越式發展。”“‘校校通’工程的目標是用5年到10年時間,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和信息資源建設,使全國90%左右獨立建制的中小學校能夠上網,使中小學師生都能共享網上資源,提高中小學的教育教學質量?!薄靶PMā惫こ痰膯雍桶l展,給中小學教學帶來革新的機會,為學科教學信息化奠定了物質基礎。如何有效地利用網上的資源,建構基于網絡的現代教學模式是一個迫切研究的問題,而開展網絡教學模式研究的重要理論基礎之一就是網絡教學的設計與評價。因此,開展網絡教學的設計與評價的探索與實踐研究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課題研究背景
(一)國內外的研究現狀
1、網絡教學的設計理論與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統性
通過對國內外有關的學術刊物(如《電化教育研究》、《中國電化教育》、《EducationalTechnology》等)、教育網站和國際國內有關學術會議(GCCCE、ICCE、CBE等)的論文集進行分析,網絡教學的設計研究主要是關于建構主義學習環境的設計和協作學習的設計等方面,缺乏系統的研究??梢哉f,網絡教學的設計理論的研究還處于初級階段,還有很多問題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網絡環境下如何利用網絡資源進行主動學習、利用虛擬情境進行探究學習、利用通訊工具進行協商學習、利用工具進行創造學習的設計以及教師指導性活動的設計等方面,都值得我們去研究。
2、網絡教學的評價研究才剛剛起步
隨著Internet應用的普及,網絡教學已成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和教學場所。然而,與傳統教學相比,網絡教學的質量保證體系卻顯得不夠完善、健全。如何保證網絡教學的質量,建立一個行之有效的網絡教學評價模型,已成為網絡教學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時至2000年,教育部批準全國31所高校建立網絡教育學院,但卻沒有制定出如何保證網絡教育質量的相關政策。美國國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InstituteForHigherEducationPolicy)于2000年4月也發表了一份名為"在線教育質量:遠程互聯網教育成功應用的標準"的報告,然而,這些文章(報告)也僅僅是描述性的定義網絡教學的評價指標,而對如何組織評價、如何獲取定量數據、評價數據如何促進教學等方面則很少涉及。目前,網絡教學的支撐平臺中的學習評價模塊往往只含有測試部分,而缺乏相應的分析與反饋。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1、促進網絡教學的發展,提高網絡教學的質量
由于網絡教學可以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在網上組織最優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學習者在網上可以學到最新的知識,因此是教學改革發展的方向。通過本項目的研究與實踐,使網絡教學更能為學習者提供一個建構主義的學習環境,充分體現學生的首創精神,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在不同情境下去運用他們所學的知識,而且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行動的反饋來形成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從而提供網絡教學的質量。2、尋找利用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實現學生遠程交互自主學習的教學設計的技術解決方案
3、完善和發展教學設計理論
網絡環境下的教學與傳統教學,不僅是教學環境的不同,在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傳播形式上都有本質的區別。通過本項目的研究,能夠解決網絡環境下,教學如何進行教學設計,如何調控教學過程,如何有效實施教學活動以達成教學目標,是對教學設計理論的完善和發展。
二、課題研究內容
(一)研究的主要內容
1、網絡教學設計理論體系的研究
包括教學目標的設計、建構性學習環境的設計、學習情境的設計、學習資源的設計、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設計、學生協作學習活動的設計、教師指導性活動的設計、學習評價工具的設計等。
2、基于網絡環境下的教學策略與教學模式的研究
(1)網絡教學策略的研究,如網絡環境下的教學內容組織策略、網絡環境下的教學情景營造策略、網絡環境下的教學對話組織策略、網絡環境下的的課堂管理策略等
(2)網絡教學模式的研究,如項目化學習模式、探索性學習模式、研究性學習模式等
3、網絡教學評價的內容體系、方法、步驟與模型的研究
4、網絡教學設計系統軟件的開發與應用
5、網絡教學評價系統軟件的開發與應用
根據上述研究內容,總課題下設如下子課題:
1、網絡教學設計與教學評價的理論研究(謝幼如、李克東)
2、網絡教學資源的開發(鄧文新)
3、網絡教學設計與教學評價系統的開發(柯清超)
4、Web課程的教學過程設計及支持系統的研究(陳品德)
5、網絡教學設計與教學評價理論的應用研究(余紅)
(二)課題的研究目標
本項目的研究目標是:運用現代教學理論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通過教學改革與實驗,探索網絡教學的設計與評價的理論和方法,開發相配套的網絡教學的設計和評價系統軟件,探索普通中小學利用網絡資源進行網絡教學的途徑與方法。
(三)預期成果形式
1、論文與專著
發表有關網絡教學的設計與評價的一系列學術論文,出版專著《網絡教學的設計與評價》。
2、電腦軟件
開發《網絡教學設計系統軟件》和《網絡教學評價系統軟件》,制作《網絡教學設計》專題教學(學習)網站,建立《教學設計》多媒體資源庫。
三、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
(一)研究方法與步驟
本項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動研究、實驗研究、評價研究等方法。
對于較大規模的教學設計與教學模式的試驗研究,將采用行動研究方法。
對于個別帶有創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見解的小范圍的教學研究,則通過建立科學的假設,采用實驗研究的方法。
關于教學模式的評價和有關教學效果的分析,則采用評價研究方法。
研究步驟如下:
2002年5月-2002年8月,收集資料,建立模型
2002年9月-2003年1月,開發軟件
2004年2月-2004年8月,教學試驗,評價修改
2005年9月-2005年12月,擴大試驗,歸納總結
(二)關鍵技術
1、基于網絡的協作化設計思維工具的通訊模型的構建;
2、教學設計系統中師生教學活動的可視化表示與分析;
3、網絡教學的教學評價模型的構建;
4、網絡教學過程中學習反應信息的自動采集與處理。
四、課題研究價值
(一)創新點
1、建立網絡教學設計的理論體系與方法。
2、建立基于網絡環境的各類教學評價指標體系。
3、開發出操作性強、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網絡教學的設計工具和評價系統軟件。
(二)理論意義
傳統的教學設計是應用系統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學的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他們的方法與步驟,并對教學結果作出評價的一種計劃過程與操作程序。現代教學設計理論已經不拘泥于系統論的理論基礎,不強調對教學活動的絕對控制,逐漸放棄呆板的設計模式,開始強調教學設計的關系性、靈活性和實時性,從而更加有利于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本課題的理論成果將完善和發展傳統的教學設計理論與方法。
(三)應用價值
1、通過課題的研究與實踐,總結并形成基于網絡環境下學科教學設計的理論與方法,優化中小學課堂教學結構。
2、通過課題的研究與實踐,探索并總結信息化時代如何改革傳統的思想和模式,使學生學會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學習的方法和經驗。
3、通過課題的研究與實踐,探索普通中小學利用網絡資源的途徑與方法,形成一批優秀的網絡教學課例。4、通過課題的研究與實踐,開發出具有應用推廣價值的網絡教學的設計工具和評價系統軟件。
五、研究基礎
(一)已有相關成果
1、曾于93年、97年兩度獲得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其中《多媒體組合教學設計的理論與實踐》項目的成果在全國的大中小學廣泛應用,《多媒體組合教學設計》(李克東、謝幼如編著,科學出版社)多次再版發行。
2、出版的《多媒體教學軟件設計》(含教材與光碟)(謝幼如等編著,電子工業出版社,1999年)、《多媒體教學軟件設計與制作》(含教材與光碟)(李克東、謝幼如、柯清超編著,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0年)和《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李克東、謝幼如、柯清超等,萬方數據電子出版社,2001年)在全國廣泛應用。
3、97年《多媒體技術在基礎教育改革中的應用實驗研究》和《小學語文"四結合"教學改革試驗研究》獲國家教委全國師范院校面向基礎教育改革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
4、承擔國家"九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研制開發與應用》(簡稱96-750)《小學語文科學小品文》、《小學語文古詩欣賞》、《小學語文擴展閱讀》、《初中語文新詩賞析》四個子課題的研制與開發,4個項目6張光盤全部通過教育部組織的專家組鑒定,被評為優秀軟件,并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和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在國內及東南亞地區發行。
5、2000年所完成的《學習反應信息分析系統》獲廣東省高等學校優秀多媒體教學軟件一等獎,并出版專著《學習反應信息的處理方法與應用》(謝幼如、李克東著,暨南大學出版社,1999年)。
(二)研究條件
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學科是國家級重點學科,華南師范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學院是"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單位,我國的教育技術學博士點之一。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擁有從事計算機教育應用研究的人員近30名,其中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5名、講師8名、博士研究生4名和碩士研究生近15名。他們在長期的研究工作中,對各種多媒體教學軟件、網絡教學應用軟件、學科教學工具、資源庫管理應用系統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與探索,并已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和成果。本研究所擁有先進的計算機軟件開發實驗室兩個、國家級的多媒體教學軟件制作基地一個,在國內教育技術領域方面處于領先地位。
(三)參考文獻
1、《多媒體組合教學設計》,李克東、謝幼如編著,科學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1994年第二版
2、《多媒體教學軟件設計》謝幼如等編著,電子工業出版社,1999年
3、《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李克東、謝幼如主編,萬方數據電子出版社,2001年
4、《學習反應信息的處理方法與應用》,謝幼如、李克東著,暨南大學出版社,1999年
5、《GlobalEducationOntheNet》,高等教育出版社、Springer出版社,1999年
6、《教學設計原理》,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韋杰著,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
7、《新型教學模式的探索》,謝幼如編著,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年
8、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大會(GCCCE)第一屆至第五屆論文集,1997年(廣州)、1998年(香港)、1999年(澳門)、2000年(新加坡)、2001年(臺北)
9、《改善學習--2001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國際研討會論文選編》,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年
10、《認知過程的評估》,J.P.戴斯、J.A.納格利爾里、J.R.柯爾比著,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
11、《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李克東編著,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
一、結合本土資源與全球資源與語、數、外等工具性學科相比,綜合課程與科技、文化、經濟、生態等等方面的聯系更為直接和密切,課程資源也更加豐富。我國歷史悠久,幅員遼闊,形成了一個個豐富多彩的地域資源,如璀璨的民族文化、瑰麗的自然特色、以及各具特色的發展現狀等等,使課程來源呈現多樣性、具體性和差異性等特點,從而大大提高了課程資源對不同地區不同學生的適切性。而且本土資源存在于學校周邊,教師容易采集和整理,學生感到熟悉和親切,不但有利于教師的教,還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和掌握,適合培養本地建設和發展所需要的人才。為此,當前許多教師進行課程資源開發,提倡本土化,首選本地資源,甚至滿足于本土資源。本土資源確實具有經濟性和有效性等等優點,但不能完全滿足教學內容和學生發展的需要。雖然中小學屬于基礎教育,學習的知識比較淺近,但綜合課程所蘊涵的基礎知識,包含的內容卻極為廣袤,上下幾千年,縱橫幾萬里,幾乎蘊涵了物理學、化學、生物學、自然地理等自然學科和社會學、歷史學、人文地理等人文社會學科的知識基礎。所以綜合課程要求教師開發極為寬廣的課程資源,使學生在多學科綜合的范疇,全面地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同時,教育的全球化是二十一世紀發展的主旋律之一,由于科學技術和經濟發展等等方面的全球化,未來的人才必定在全球范圍流動,進行競爭和合作。只有全球化的課程資源才能滿足全球化教育的需要,培養全球化的人才。所以,教師不能滿足于本土資源的開發,應該在掌握本土資源開發的方法的同時,掌握全球資源開發的方法,使用互聯網等現代化工具,充分利用各個國家、民族乃至各個國際組織之間大量的開放信息,根據學生發展的需要,在全球化課程資源和本土化課程資源兩者之間,進行適當地選擇和整合,取得相對平衡。
二、聯系生活世界和科學世界雖然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編寫的課本,力求貼近社會實際教師課堂教學論文、貼近學生生活,但由于幾千年來人們對世界的認識日益深刻,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迅猛發展,表達世界的方法越來越抽象,把五彩繽紛的世界概括為一系列的數字或符號。同時,由于學校教學的間接性和迅捷性等特點,課本的編寫者不得不將知識從豐富多彩的生活世界中引伸出來,組成概念、定律、原理和結論。由此,而導致一部分學生對所學習的知識產生陌生、遙遠和枯燥的感覺,甚至難以萌發學習這些公式、定律的熱情和信心,影響對知識的分析、綜合、判斷、推理,影響對知識的掌握。中小學生通過綜合課程的學習,應該在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碩士畢業論文態度和價值觀這三個方面都有提高,以滿足終生學習的需要,成為未來的棟梁之才。
三、提升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當前,我國中小學采用文、理課程分別綜合的方法,設置了綜合文科《歷史與社會》與綜合理科《科學》這兩門課程。但最近幾十年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科技知識的地位日益提高,導致學校教學對科學知識前所未有的熱情,人文課程受到一定的冷落。在課程資源開發上,對理科實驗室的建設、對理科資料的積累,領導重視,教師的態度熱情而嚴謹,而對人文學科的資源開發就相對遜色。在教學過程中,對自然學科和人文學科涇渭分明,沒有適當地融合和滲透。當前還有部分中學對熱衷于考試升學,把開發課程資源的重點放在知識上,很少發掘培養學生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課程資源。而傳統的教學理念,由科學學科培養科學精神,從人文學科中培養人文精神。凡此種種,造成學生的文理分家、重理輕文、重知識輕精神,造成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相互割裂甚至對立。當代學校教學不能偏重掌握知識而忽視精神境界的培養,更不能促使科技理性的片面增長。從課程發展的角度分析,打破文理學科界限的《科學、技術和社會》等高度綜合的中學課程,早已誕生;高校課程的發展趨勢是高度的分化和高度的綜合并存。
從社會和自然發展的角度分析,世界范圍內由于高新科技發展所引發的疾病、環境、資源等等綜合性問題殛待解決,因此,這些都要求我們對綜合課程的課程資源開發,不能有失偏頗,更應該打破文、理學科之間的藩籬。其實,在現實世界中,科學知識與人文知識、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乃至知識與精神之間,都是緊密相連的,有許多典型的資源可以為教學所用,如愛因斯坦、波爾等大科學家既擁有深厚的人文背景,又對科學知識有很大的建樹等等,諸如此類的例子不勝枚舉。只要教師正確認識、深刻挖掘,必定能夠開發出融合文理知識,提升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課程資源,使學生在全面掌握知識的同時,既具備求真、求實,銳意進取的科學精神,又擁有關愛生命,尊重人的價值與尊嚴的人文精神。
一、課題研究背景
(一)國內外的研究現狀
1、網絡教學的設計理論與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統性
通過對國內外有關的學術刊物(如《電化教育研究》、《中國電化教育》、《EducationalTechnology》等)、教育網站和國際國內有關學術會議(GCCCE、ICCE、CBE等)的論文集進行分析,網絡教學的設計研究主要是關于建構主義學習環境的設計和協作學習的設計等方面,缺乏系統的研究??梢哉f,網絡教學的設計理論的研究還處于初級階段,還有很多問題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網絡環境下如何利用網絡資源進行主動學習、利用虛擬情境進行探究學習、利用通訊工具進行協商學習、利用工具進行創造學習的設計以及教師指導性活動的設計等方面,都值得我們去研究。
2、網絡教學的評價研究才剛剛起步
隨著Internet應用的普及,網絡教學已成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和教學場所。然而,與傳統教學相比,網絡教學的質量保證體系卻顯得不夠完善、健全。如何保證網絡教學的質量,建立一個行之有效的網絡教學評價模型,已成為網絡教學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時至2000年,教育部批準全國31所高校建立網絡教育學院,但卻沒有制定出如何保證網絡教育質量的相關政策。美國國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InstituteForHigherEducationPolicy)于2000年4月也發表了一份名為"在線教育質量:遠程互聯網教育成功應用的標準"的報告,然而,這些文章(報告)也僅僅是描述性的定義網絡教學的評價指標,而對如何組織評價、如何獲取定量數據、評價數據如何促進教學等方面則很少涉及。目前,網絡教學的支撐平臺中的學習評價模塊往往只含有測試部分,而缺乏相應的分析與反饋。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1、促進網絡教學的發展,提高網絡教學的質量
由于網絡教學可以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在網上組織最優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學習者在網上可以學到最新的知識,因此是教學改革發展的方向。通過本項目的研究與實踐,使網絡教學更能為學習者提供一個建構主義的學習環境,充分體現學生的首創精神,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在不同情境下去運用他們所學的知識,而且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行動的反饋來形成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從而提供網絡教學的質量。
2、尋找利用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實現學生遠程交互自主學習的教學設計的技術解決方案
3、完善和發展教學設計理論
網絡環境下的教學與傳統教學,不僅是教學環境的不同,在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傳播形式上都有本質的區別。通過本項目的研究,能夠解決網絡環境下,教學如何進行教學設計,如何調控教學過程,如何有效實施教學活動以達成教學目標,是對教學設計理論的完善和發展。
二、課題研究內容
(一)研究的主要內容
1、網絡教學設計理論體系的研究
包括教學目標的設計、建構性學習環境的設計、學習情境的設計、學習資源的設計、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設計、學生協作學習活動的設計、教師指導性活動的設計、學習評價工具的設計等。
2、基于網絡環境下的教學策略與教學模式的研究
(1)網絡教學策略的研究,如網絡環境下的教學內容組織策略、網絡環境下的教學情景營造策略、網絡環境下的教學對話組織策略、網絡環境下的的課堂管理策略等
(2)網絡教學模式的研究,如項目化學習模式、探索性學習模式、研究性學習模式等
3、網絡教學評價的內容體系、方法、步驟與模型的研究
4、網絡教學設計系統軟件的開發與應用
5、網絡教學評價系統軟件的開發與應用
根據上述研究內容,總課題下設如下子課題:
1、網絡教學設計與教學評價的理論研究(謝幼如、李克東)
2、網絡教學資源的開發(鄧文新)
3、網絡教學設計與教學評價系統的開發(柯清超)
4、Web課程的教學過程設計及支持系統的研究(陳品德)
5、網絡教學設計與教學評價理論的應用研究(余紅)
(二)課題的研究目標
本項目的研究目標是:運用現代教學理論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通過教學改革與實驗,探索網絡教學的設計與評價的理論和方法,開發相配套的網絡教學的設計和評價系統軟件,探索普通中小學利用網絡資源進行網絡教學的途徑與方法。
(三)預期成果形式
1、論文與專著
發表有關網絡教學的設計與評價的一系列學術論文,出版專著《網絡教學的設計與評價》。
2、電腦軟件
開發《網絡教學設計系統軟件》和《網絡教學評價系統軟件》,制作《網絡教學設計》專題教學(學習)網站,建立《教學設計》多媒體資源庫。
三、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
(一)研究方法與步驟
本項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動研究、實驗研究、評價研究等方法。
對于較大規模的教學設計與教學模式的試驗研究,將采用行動研究方法。
對于個別帶有創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見解的小范圍的教學研究,則通過建立科學的假設,采用實驗研究的方法。
關于教學模式的評價和有關教學效果的分析,則采用評價研究方法。
研究步驟如下:
2002年5月-2002年8月,收集資料,建立模型
2002年9月-2003年1月,開發軟件
2004年2月-2004年8月,教學試驗,評價修改
2005年9月-2005年12月,擴大試驗,歸納總結
(二)關鍵技術
1、基于網絡的協作化設計思維工具的通訊模型的構建;
2、教學設計系統中師生教學活動的可視化表示與分析;
3、網絡教學的教學評價模型的構建;
4、網絡教學過程中學習反應信息的自動采集與處理。
四、課題研究價值
(一)創新點
1、建立網絡教學設計的理論體系與方法。
2、建立基于網絡環境的各類教學評價指標體系。
3、開發出操作性
強、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網絡教學的設計工具和評價系統軟件。
(二)理論意義
傳統的教學設計是應用系統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學的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他們的方法與步驟,并對教學結果作出評價的一種計劃過程與操作程序?,F代教學設計理論已經不拘泥于系統論的理論基礎,不強調對教學活動的絕對控制,逐漸放棄呆板的設計模式,開始強調教學設計的關系性、靈活性和實時性,從而更加有利于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本課題的理論成果將完善和發展傳統的教學設計理論與方法。
(三)應用價值
1、通過課題的研究與實踐,總結并形成基于網絡環境下學科教學設計的理論與方法,優化中小學課堂教學結構。
2、通過課題的研究與實踐,探索并總結信息化時代如何改革傳統的思想和模式,使學生學會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學習的方法和經驗。
3、通過課題的研究與實踐,探索普通中小學利用網絡資源的途徑與方法,形成一批優秀的網絡教學課例。
4、通過課題的研究與實踐,開發出具有應用推廣價值的網絡教學的設計工具和評價系統軟件。
五、研究基礎
(一)已有相關成果
1、曾于93年、97年兩度獲得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其中《多媒體組合教學設計的理論與實踐》項目的成果在全國的大中小學廣泛應用,《多媒體組合教學設計》(李克東、謝幼如編著,科學出版社)多次再版發行。
2、出版的《多媒體教學軟件設計》(含教材與光碟)(謝幼如等編著,電子工業出版社,1999年)、《多媒體教學軟件設計與制作》(含教材與光碟)(李克東、謝幼如、柯清超編著,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0年)和《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李克東、謝幼如、柯清超等,萬方數據電子出版社,2001年)在全國廣泛應用。
3、97年《多媒體技術在基礎教育改革中的應用實驗研究》和《小學語文"四結合"教學改革試驗研究》獲國家教委全國師范院校面向基礎教育改革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
4、承擔國家"九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研制開發與應用》(簡稱96-750)《小學語文科學小品文》、《小學語文古詩欣賞》、《小學語文擴展閱讀》、《初中語文新詩賞析》四個子課題的研制與開發,4個項目6張光盤全部通過教育部組織的專家組鑒定,被評為優秀軟件,并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和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在國內及東南亞地區發行。
5、2000年所完成的《學習反應信息分析系統》獲廣東省高等學校優秀多媒體教學軟件一等獎,并出版專著《學習反應信息的處理方法與應用》(謝幼如、李克東著,暨南大學出版社,1999年)。
(二)研究條件
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學科是國家級重點學科,華南師范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學院是"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單位,我國的教育技術學博士點之一。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擁有從事計算機教育應用研究的人員近30名,其中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5名、講師8名、博士研究生4名和碩士研究生近15名。他們在長期的研究工作中,對各種多媒體教學軟件、網絡教學應用軟件、學科教學工具、資源庫管理應用系統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與探索,并已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和成果。本研究所擁有先進的計算機軟件開發實驗室兩個、國家級的多媒體教學軟件制作基地一個,在國內教育技術領域方面處于領先地位。
(三)參考文獻
1、《多媒體組合教學設計》,李克東、謝幼如編著,科學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1994年第二版
2、《多媒體教學軟件設計》謝幼如等編著,電子工業出版社,1999年
3、《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李克東、謝幼如主編,萬方數據電子出版社,2001年
4、《學習反應信息的處理方法與應用》,謝幼如、李克東著,暨南大學出版社,1999年
5、《GlobalEducationOntheNet》,高等教育出版社、Springer出版社,1999年
6、《教學設計原理》,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韋杰著,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
7、《新型教學模式的探索》,謝幼如編著,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年
8、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大會(GCCCE)第一屆至第五屆論文集,1997年(廣州)、1998年(香港)、1999年(澳門)、2000年(新加坡)、2001年(臺北)
9、《改善學習--2001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國際研討會論文選編》,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年
10、《認知過程的評估》,J.P.戴斯、J.A.納格利爾里、J.R.柯爾比著,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
11、《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李克東編著,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
六、研究組織機構
本課題的研究人員由教學設計專家、信息技術教育應用專家、網絡技術專家、學科教學專家、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研究人員與研究生組成,以大學的教育技術研究所為核心,主要以廣東、江蘇、浙江、福建等地區的部分中小學以及西部一些網絡環境較好的中小學為研究基地,輻射其他地區的中小學,借助信息技術產業的技術力量,實現理論、技術與學科教學的優化整合。
總課題組顧問:南國農教授(我國著名電化教育專家,西北師范大學)
李運林教授(華南師范大學電化教育系原系主任)
周君達教授(中央電化教育館原副館長)
蘇式冬教授(廣東教育學院原副院長)
許漢特級教師(廣州市教研室)
總課題組組長:謝幼如教授(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李克東教授(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
總課題組成員:柯清超博士生(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陳品德副教授、博士生(華南師范大學網絡中心)
鄧文新講師(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余紅副教授(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總課題組秘書:王冬青博士生(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高瑞利碩士生(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劉碩士生(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孔維宏碩士生(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徐光濤碩士生(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本人于2006年7月畢業于貴州師范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從2006年8月進湄江高級中學以來,一直從事信息技術教學工作。于2013年12月,取得中學一級教師資格。任現職以來先后獲得“先進工作者”、市級“優秀領隊老師”、縣級“優秀教師”和市級優質課評選一等獎等,符合申報中學高級教師的條件,現述職如下:
本人喜歡教師這個職業,所以我的工作態度是積極主動的。思想態度端正,忠于教育事業,師德高尚,為人師表。本人自2006年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堅持黨的四項基本原則,認真貫徹執行黨在新時期下關于素質教育的方針政策,著力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既教書又育人。在工作中,不怕困難,勇挑重擔,頑強拼搏,敢于創新,在教育教學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一、教學手段及方法
本人參加工作的這12年,可以說信息技術教學在不斷的改革和探索。在這幾年里,縣教育局不斷提倡改革,鼓勵教學上的大膽創新。在這種教學思想的指引下,我也努力探索,大膽嘗試,逐漸摸索出了一套適合自己教學的方法。為了調動學生上課參與的積極性,努力鉆研教材,使教學方法能適用于基礎不同的學生,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二、工作認真負責,教育教學能力強,成績突出。
對工作,一直以來,我都是絕對的服從分配,聽從安排的,從無半句怨言。在教學過程中,我能認真對待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認真對待每一節課。備課認真,深入細致,教案書寫認真詳細,能做到教材、資料、學生齊備,真正做到了有備而上。所以我在課堂上總能胸有成竹,揮灑自如。上每一節課,我都能飽含熱情,絕不會把不良情緒帶進課堂。由于高度的投入,飽滿的熱情加上啟發式的教學模式,我上課時學生參與率高,課堂氣氛很活躍。課后,我常會找不同層次的學生談話,既為了反饋又為了輔導,做到了因材施教,全面兼顧。我很注重知識的更新,對學科有較系統的理論。在平時十分注意學習、吸收新的、有用的教學理論和本學科的相關知識,在課堂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堂上四十分鐘,提高效率,把課余時間更多地還給學生,以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這樣,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效果良好。
三、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本人積極參與各級各類的教學教研和課題研究活動,通過自主學習、向他人學習,不斷成長,努力向優秀教師靠攏。主要學習內容有:
1.2014年按時參加了貴州省專業技術《心理健康與心理調適》網上學習,并測試合格;
2.2015年參加湄潭縣中小學圖書室管理培訓,并在會上作了《信心+恒心+細心 共創特色圖書室管理》的研討;
3.2015年加入湄潭縣“宋培迅名師工作室”學習;
4.2016年參加遵義市第二期青少年科技輔導骨干教師培訓;
5.2016年參加湄潭縣中小學在職教師教材教法考試培訓;
6.2016年參加第十七期求是強師工程;
7.2017年參加湄潭縣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
8.2018年參加遵義市第六屆信息技術優質課評選的觀摩學習。
四、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任現職以來,本人努力工作,刻苦專研,也取得了一些成績,主要的業績成果有:
1.2014年獲得貴州省中小學圖書室先進工作者、湄潭縣“優秀教師”稱號;
2.2015年參加省級課題《湄潭茶文化進校園的研究與實驗》,并于2018年4月順利結題;
3.2016年撰寫論文《淺談新課程改革下茶文化進校園的形式》、“《使用Word制作一張精美的新年賀卡》教學設計”分別榮獲貴州省教科院論文評選二等獎。
4.2016年參與了地方教材《湄潭茶文化進校園》的編寫,在“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發行,ISBN:978-7-5576-4222-8,CIP:(2018)第022670號,獨立編寫1.2萬字。并于2018年2月在全縣推廣使用;
5.2016年輔導學生參加遵義市DI創新思維大賽,多名學生獲市級一等獎,被授予“優秀領隊老師”獎。
6.2017年在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年度考核中,獲得優秀等次;
7.2018年撰寫論文《高中計算機教學中互動教學的應用分析》發表在期刊《好家長》2018年總第613期上;
8.2018年參加遵義市第六屆信息技術優質課評選活動,榮獲市級一等獎。
以上是我任中學信息技術一級教師期間的述職報告,我希望能順利通過評審,成為一名中學信息技術高級教師,我將以此為契機,不斷完善提高自己,更加努力、更加自信地投入工作,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踏踏實實,兢兢業業,為教育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