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8 15:29:1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讀書匯報會材料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06A-0033-01
閱讀作為一種學習活動,一直是人類感知世界、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一般說來,閱讀能力強的人,學習能力不會弱,而學習能力弱的人,往往是因為閱讀能力太弱。愛閱讀的孩子愛學習,愛閱讀的孩子也會學習。閱讀對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為一名語文老師,尤其是一名農村學校的語文老師,引導、幫助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尤為重要。
一、農村小學生的閱讀現狀
孩子們投入閱讀的時間不足、閱讀面不廣的問題普遍存在。在農村,這個問題更加突出,集中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家庭沒有閱讀氛圍,孩子沒有養成閱讀課外書的習慣。農村小學生的家長文化程度普遍較低,家里藏書少,家長沒有閱讀的習慣,更談不上家庭閱讀氛圍。他們也沒有認識到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重要性,更不善于引導孩子從小培養閱讀的好習慣。
(二)孩子沒有自己的課外書。受經濟條件限制,大部分農村孩子沒有自己的課外書,即使有,數量也不多。在一些農村家長看來,孩子讀課外書是“不務正業”。筆者曾經做過這樣的一次調查:班上53個學生,有10本以上課外書的學生只有11個,有3個學生甚至連一本課外書都沒有。
(三)學校圖書室的書籍陳舊。現在農村中小學校都建有圖書室和閱覽室,但是普遍存在藏書不足、課外讀物更新不夠及時等狀況,根本無法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
面對如此困境,如何讓農村孩子愛上閱讀,并使閱讀成為陪伴他們一生的良好習慣呢?筆者認為可以從“六個一”入手,即灌輸一種理念,打造一個閱讀課堂,成立一個圖書角,每周一首詩詞,每月一次評選活動,每學期一次匯報會。
二、培養農村小學生閱讀興趣的方法
(一)灌輸一種理念。就是向家長灌輸“讀課外書也是學習”的觀念,讓家長重視、支持孩子閱讀。教師可以利用家長會、家訪活動等機會,向家長灌輸閱讀對人生有重大影響、買書就是買知識的觀點,讓家長們認識到,讀課外書是孩子開發智力、豐富知識、增長本領的有效途徑。告訴家長,要讓孩子享受到真正的閱讀樂趣,就要讓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課外書,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進而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和綜合素質。提醒家長平常要力所能及多買一些孩子喜歡的、感興趣的課外讀物。
(二)打造一個閱讀課堂。就是在課堂教學中給孩子充足的時間閱讀文本。新課標強調學習語文的主要途徑就是多讀、多寫、多積累。我國古代的語文教育,特別強調誦讀涵泳,熟讀精思,強調熟讀勤讀為語文學習的根本之法。語文教師應當“以讀為本”,把課堂還給學生,把時間還給閱讀,讓學生在讀中理解文本,在讀中感悟文本。課堂中,學生閱讀是一個重要環節,每一節課學生都要有充裕的閱讀時間,或是大聲朗讀,或是默讀品讀。在學生熟讀的基礎上講解課文,教學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成立一個圖書角。就是把學生手中的課外書集中在一起,成為共享資源。學生的語文水平與閱讀的多少息息相關。語文教師應當注重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指導,讓孩子更多地接觸語文材料,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夯實語文基礎,加深文化底蘊。面對學校藏書不足,農村孩子課外讀物少的窘境,可以鼓勵學生把課外書集中到一起,成立班上圖書角,讓他們互相交換閱讀。這樣,一個人拿出一本課外書,一個班50人,每個學生就可以讀到50本課外書。這樣資源共享,增加了孩子的閱讀量,豐富了他們的課余文化生活。
(四)每周一首詩詞。就是每周讓學生熟讀成誦一首優秀詩詞。為了營造班級閱讀氛圍,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在鼓勵學生自由閱讀的同時,可以采取每周讓孩子們背誦一首優秀詩詞的方法。這樣,一個學期下來,學生至少能積累20首優秀詩詞,對他們學習傳統文化很有幫助。
(五)每月一次評選活動。就是每月都舉辦一次 “讀書明星” 評選活動。讓學生有機會在同學面前展示自己的閱讀成果,從而獲得更大的成就感和閱讀動力?!白x書明星” 評選活動可以極大地調動孩子們的閱讀熱情,使一些原本不愛閱讀的學生從被動閱讀轉變為主動閱讀,使閱讀慢慢成為一種習慣。
一、多積累
古人云:“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币獙懞米魑?,語言材料是寫作文章的建筑材料,積累語言材料就顯得尤為重要,那么到哪里去積累呢?我們要告訴學生要善于積累課文中的語言材料,那些富有表現力的字、詞、句、段要積累。語文課本后又是有一些有趣味的小知識、小資料等,這些東西都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這些語言材料的積累可供學生在記敘文中展開縱橫馳騁的聯想;可供學生作為議論文的依據,已足以應付一般性的作文需要了。
因此,在作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注意語言的積累。要賦予語言生活氣息,要能把語言還原于生活,發表一定的見解;要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把自己喜歡的語段敘述出來,并注意運用語段中的一些詞語。語言材料積累的多了,猶如整裝待發的士兵,寫作時才能文思敏捷,才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二、多讀書
閱讀是一種積累,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大凡寫作好的同學,書總是讀得多。多讀一些有益的課外書,可以豐富學生的寫作材料,開闊學生的思路。學生在寫作中就能夠運用閱讀中學到的表達方式,豐富了自己語言和情感的表達。首先,教師不應再將目光、精力全放在教材所給的文章上,要從課上、課下抽出一定量的時間讓學生閱讀。采用多種讀書方法,豐富學生的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梢宰寣W生到圖書館和閱覽室去讀書,也可以把圖書館的書借給學生去讀,也可以鼓勵學生訂閱圖書雜志和報紙,讓學生從課外的書本上搜集一些語言材料和寫作素材。學生都很感興趣,搜集得很認真。然后,同學們互相交流搜集來的材料達到了互為補充,共同積累的目的。
其次,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如:故事比賽,讀書匯報會,讀書心得展……讓學生讀有所用。讀書講故事,不但可以積累材料,還可以鍛煉語言表達能力。學生可以講書上的故事,也可以將讀書過程中發生的故事,讀書的感受,背誦優美的語言等。這樣學生對看過的故事、優美的語言牢記在心,在以后的寫作中,學生對這些材料就能夠自覺地運用。
三、多思考
一、授之以讀法
首先,葉圣陶先生告誡我們:“要了解語言文字,通常的辦法是翻查字典詞典。從原則上說,無論什么人都應該把字典、詞典作為終身伴侶,以便隨時解決語言文字的疑難?!币虼?,筆者要求學生每人必備字典詞典,還在每節課中留給他們適當的時間,先進行查字典的訓練,教給他們查字典的方法,讓學生在學習中找到真正屬于自己的東西。
其次,所讀作品中的精彩句段,重要篇章的論點、論據或藝術特點,語言現象的歸類釋疑、有意義的寫作材料的積累、閱讀過程中有感而發的思想火花等,要鼓勵學生把他們列為閱讀筆記的內容,長期沉淀便成為自己的東西,終生受益。
再次, 課堂教學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自我體驗、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創新的素質。在學習課文的前提下,可推薦引導學生閱讀一些名著,讓學生自己去認識書中豐富多彩的人物,學習自己用筆去描述對這些人物的感受。
二、授之以說法
教師的語言要能撥動學生的心弦,就要注情于聲,以聲傳情,聲情并茂。教師帶著感情教,滿懷深情說,娓娓動聽的話語就能在學生心里產生共鳴,從而“情動而辭發”,造成一觸即發的態勢。一定的情境,激起了學生一吐為快的情趣,并且在這一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又得到了啟發和教育。教師應營造一種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誘發學生說話的欲望,給學生一個說話的空間,讓學生在討論中各抒己見,在爭論中迸射出思想的火花,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多向性和答案的多樣性。教學人物形象豐滿、故事性較強的文學作品后,讓學生復述,達到“說”話的目的,既鞏固了課文內容,又培養了說話能力。如學了《短文兩篇》,讓學生說說自己生活中的第一次;學了《童趣》,讓學生交流自己兒時的“物外之物”……這樣給學生提供充分說話的機會,無形中培養提高了表達能力。
三、授之以疑法
“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運用各種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撥動學生求知的心弦,引導學生大膽質疑,讓他們在“樂學”中敢于質疑、樂于質疑,充分發揮思維能動性,敢于“異想天開”,并體驗自己的新穎創見被其他同學接受和贊賞的滿意感、自豪感。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多種質疑不應擔心、回避,更不要阻止、壓制,而應及時捕捉學生智慧的火花,引導學生加深對教材內容及相關知識的理解、挖掘,通過有目的的思考、探究,來滿足好奇心和求知欲,從而促進學生積極主動發展,使學生既學習知識、發展智力又增強能力,為終身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還能使教師與學生之間相互學習、相互啟發、相互激勵。
如上課時學生會對“今年爸媽不收禮,收禮只收腦白金”這樣的廣告語犯疑,教師要大膽和學生共同進行探討。這個廣告的確存在語病,要讓學生知道分析其語法上前后矛盾的錯誤。但是廣告的經濟效益和為大多數人所認可的原因而出現此類現象,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學生可以有不同的見解,最后通過師生合力,為其找到合適的解釋。新課程要求教師能夠大膽面對此類問題,在實踐中不斷使學生關注生活中語文,用所學的語文知識解釋生活,更好地理解生活。
四、授之以覓法
魏書生曾說過,要進行教改,教師必須把自己的心靈全方位向學生敞開,把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對教改的看法真誠地和學生傾談。這樣,師生在充分信任、相互理解的基礎上才能探討問題、探討改革,才能共同完成語文教改的任務。在課堂上,我總是努力去營造寬松民主的氛圍,逐漸強化學生的主人翁意識,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建立一種以人為本的開放式的教學模式、輕松和諧的氛圍,便于學生人人參與,輕裝上陣,暢所欲言。這種方法突出了學生的自主性,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這就體現了《課程標準》中提倡的實踐性和綜合性的學習。
1.撰寫調查報告。在進行綜合性學習“漫游語文世界”時,可要求學生到生活中尋找語文,分小組走上街頭、走近熒屏、走到圖書館、走進網絡,搜集資料,篩選、分類、編排,裝幀設計,裝訂成冊,互相交流。
2.辦手抄報,交流評價。可定期舉辦讀書匯報會,主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匯報會上談讀書心得,交流思想,推薦佳作。
3.主張戶外活動,回歸自然,關注社會。學生可以三五成群到圖書館、公園、旅游勝地,所有這些都為寫作積累了素材。
小學生都有強烈的好奇心,對于那些新的知識和技能,他們都很樂于學習,也有著濃厚的興趣。而閱讀能夠給學生帶來美的享受,使他們感受到不同的人生,體驗到不一樣的精彩。閱讀就像是讓學生的心靈經歷了一次旅行,旅途的美好會使學生樂而忘返。因此,閱讀同樣對他們有著強烈的吸引力。他們喜歡那些有著精美插圖的書,看著美麗的圖畫,聽著教師的講解,他們會很快沉入其中,無法自拔。受年齡影響,小學生在進行閱讀時很難直達作品的本質,因此教師要注意加強引導。在閱讀過程中,學生的一些社會情感會逐漸形成,他們會學著去對讀物進行評價,或者去點評一下自己的生活。因此,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我們在幫助學生甄選讀物時應該遵循一定的原則,讓學生的心理能夠經歷從文字過渡到思想、從形式過渡到內容、從部分過渡到整體的過程。有了合適的讀物,就可以展開閱讀了。
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小學生的閱讀材料大部分內容都比較淺顯,經過誦讀就可了解作品中事件所發生的時間、主人公的基本特征,以及主人公的各種積極向上的精神等。為了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閱讀之中,教師要努力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他們通過閱讀感受到人生的壯闊、生活的美好和人生的快樂。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師切不可急于求成,因為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他們的經歷和生活環境不同,導致了個性的差異,我們應該給學生選擇的權利,讓他們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去選擇適合自己的讀物。
(一)以讀書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小學生性格活潑,對新鮮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因此,我們可以組織一些與閱讀相關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閱讀的樂趣,從而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讓他們的語文素養在活動中得到提高。常用的活動形式有:演講、講故事、朗誦詩歌等。
(二)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學生的閱讀榜樣可以是名人,也可以是班上的同學。教師可以在每天上課開始前五分鐘為學生介紹一位名人熱愛讀書的小故事,或是班上的某位同學在閱讀中所取得的成就。這樣做,可有效激勵學生,使閱讀逐漸成為學生的內心需求。
(三)向學生講述閱讀的意義莎士比亞曾經說過:“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苯處熞酁閷W生講述一些名人從書中汲取營養的故事,以便讓他們明白閱讀的意義。
(四)展示學生的閱讀成果小學生的好勝心都很強,也希望付出辛苦后很快能夠有所回報。為此,教師可以定期展示學生的閱讀成果,滿足學生的好勝心。有了成就感,學生就會更加努力地通過閱讀來提高自己,并以此得到家長和教師的贊同。
三、指導學生掌握一些閱讀方法
學生有了閱讀興趣,教師就要適時地教給他們一些閱讀方法,讓他們由“愛讀”到“會讀”。我們常用的閱讀方法有四種:一是選讀法。這種方法基于學生在課內學習或寫作的需要,讓學生有選擇地閱讀書報或篇章的有關部分,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二是精讀法。精讀法就是對一些重點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地閱讀。三是速讀法。速讀法就是對所讀的書報,不發音、不辨讀,而是快速瀏覽。四是摘錄批注法,此閱讀法就是在閱讀過程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將有關的詞、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來,或對閱讀的重點、難點部分標注記號、作注釋、寫評語。
四、通過恰當評價激勵學生多讀書
朗讀評價形式有師評、生評、師生互評、生生互評等。教師可以經常組織學生召開讀書匯報會,如利用早會賞讀、交流所摘錄的好詞妙句;舉行班級賽詩會;評選“故事大王”;舉行“手抄報展評”“習作競賽”等活動,為學生提供顯示自己才華的機會,讓他們獲得閱讀的成就感,從而激發學生閱讀的積極性。
〔中圖分類號〕 G62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14―0097―01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中指出,“要重視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關注學生通過多種媒介的閱讀,鼓勵學生選擇優秀的閱讀材料。加強對課外閱讀的指導,開展各種課外閱讀活動,創造展示與交流的機會,營造人人愛讀書的良好氛圍?!弊鳛樾W語文教師,更要注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掌握閱讀方法,提高閱讀品味,形成課外閱讀能力,使閱讀成為陪伴學生終身學習的良好習慣。
一、提高認識,激發興趣
1.有效引導,由課內向課外拓展。好奇心是學習興趣的動力和源泉。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積極運用各種方法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以拓寬學生的閱讀范圍和知識視角。例如,學了《賣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鴨》這些課文后,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安徒生童話》等,經過引導,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
2.以身示范,激勵學生熱愛讀書。教學實踐證明,教師讀書時所流露出的激情、趣味和快樂,對學生有著強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因此,教師自己要熱愛閱讀,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自己喜愛的書籍和對書中人物的看法,讓學生感受到閱讀課外書能學到更多的知識,增添生活的樂趣,從而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使之產生強烈的閱讀欲望。
3.精選內容,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學生擁有了探索新知識、閱讀新書籍的欲望,就有了學習的內在動力,這時候教師要注意因材施教,針對不同學生的興趣愛好給予不同的定位指導,推薦一些較好的圖書,激發學生讀書的內在興趣。
二、開展活動,營造氛圍
1.營造班級閱讀氛圍。為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引導學生好讀書、讀好書、在閱讀中健康成長,教師可以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讀書活動,營造良好的班級閱讀氛圍。如,“名人伴我行”、“我與好書交朋友”、“我讀書、我快樂”等主題的作文和演講比賽。
2.家校配合親子閱讀。小學生的自制能力比較差,在教師的引導下能積極、主動地閱讀各類書籍,然而到了家里,就容易受到電視、游戲等影響,導致課外閱讀的時間無法得到保證。因此,教師應該與家長配合,共同建立一個閱讀氛圍。如,鼓勵家長在家里建立一個閱讀的小空間,為孩子制訂閱讀計劃,每天用半小時左右的時間進行聽讀練習,分享閱讀心得。通過家長的言傳身教,給孩子樹立典范,使孩子感到閱讀是津津有味、樂趣無窮的活動。
3.開展學校讀書活動。學校要積極組織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營造濃厚的讀書氛圍,組織專題性的活動。如,朗誦會、故事會、讀書匯報會、名人名言展覽等,也可以結合校園文化建設舉行一些活動,以發揮閱讀活動的綜合效應。
三、指導方法,培養習慣
1.指導學生有選擇地讀書。小學生對真善美、假惡丑的識辨能力不高,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選擇。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按照課標要求,提供適合各年級學生閱讀的書目,讓學生去選擇、購買或借閱,指導學生找到適合自己年齡和知識范疇的書籍來讀,這樣才能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不至于誤入歧途。
2.指導學生有計劃地讀書。有計劃的讀書也是閱讀活動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許多小學生因讀書沒有計劃,不僅造成時間上的浪費,也使得讀書缺乏系統性。在閱讀之前制訂一個讀書計劃,按著計劃約束自己、管理自己,會極大地提高閱讀效率。
一、激發興趣,使學生想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曾經說過:“對學生的最好的刺激乃是所學材料的興趣”。興趣是學習的先導,是需求的動力,只有培養了課外閱讀的興趣,學生才會將老師的“要我讀”轉變化為自主尋求的“我要讀”。要激發課外閱讀的興趣,教師首先是根據學生的實際和教學的需要推薦充滿健康誘惑的能夠引起讀者共鳴的,使其愛不釋手,產生強烈、持久的學習興趣的好書。一般來講:低中年級以童話、神話、寓言、歷史故事、民間故事為主,高年級推薦科普、名篇佳作等精美典范的讀物。其次是給學生創造交流的時間和展示的機會,我們可開展讀書比賽,優秀詩文朗誦比賽,讀書成果匯報會,手工小報展覽等,讓學生有充分表現的機會,還可以鼓勵學生營建立體感知網絡,多方面、多角度積累語言,從報刊、廣播、電視、電影、錄像、網絡、閱覽室、圖書館、電子音像館等收集處理信息,編成“采蜜冊”、“大海拾貝”、“作文集”,定期檢查,交換瀏覽,展示評比,讓學生經常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閱讀的熱情就會大大提高。
二、傳授方法,教學生會讀
葉圣陶先生說:“教,是為了不教”。學習方法是人們在學習上的行為方式。學生學習方法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和能力的提高。我們應教給學生讀書的知識,習得讀書的方法,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如:抓人物的外貌、神態、語言、動作和心理活動用心去讀;抓精彩重點語段用情去瑯瑯地讀;抓意境描寫,發揮想像去讀。指出讀書之法:“不同之書,區別對待。應讀之書宜緩宜熟;應閱之書宜速宜多。閱書如攻城,輕騎剽悍,所向無前”。我們還應教學生學會選讀,應閱之書要學會瀏覽、略讀;應讀之書要學會精讀;為了積累語言學會摘讀。讀中要批注,“不動筆墨不讀書”;讀中要查閱工具書;要邊讀邊想,重點精美的語段要邊讀邊背誦。總之,要千方百計讓學生用課內得到的“法”與“能”,到課外去創造“效”與“益”。使已有的知識經驗在不斷“投入周轉”的過程中實現“舉一反三”增量、增值。
三、創造條件,讓學生多讀
葉圣陶先生說:“單憑一部國文教本是算不上反復歷練的。所以必須在國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書,越多越好”。因此,我們還得創造條件讓學生有機會,有目的地在知識的海洋中遨游。廣泛閱讀,首先要解決書籍來源問題,我們可在班內設立一個圖書角,鼓勵學生人人購書籍、訂報刊,發動每個學生從家里拿來幾本書與大家“共享”,并定期更換。每周安排2-3節課時間去校閱覽室看書。另外,我們還鼓勵學生到市縣圖書館借閱圖書,到電子音像館借閱碟片。這樣就解決了書源問題,保證每個學生都有豐富的好書可看。其次,教師還要創造條件,讓學生的好作文得以較廣的傳播:我們可以把學生的習作貼在作文欄內展覽,或選送到學校紅領巾廣播室廣播;編寫班級優秀作文集,發給每個學生閱讀;選出最優秀的學生習作向報刊投稿發表,并訂閱這些刊物。這樣,解決了無米之炊,為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創造了條件。
一、在語文學習中進行積累
小學語文的大多數課文平白如話,文質兼美,有許多精彩的片段或句子。雖然小學生不一定能理解透徹,無法全部領會作者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的匠心,但熟讀成誦并不困難。如果教師能引導學生背誦積累,使課文的語言轉化為學生自己的儲備和積累時,他們日后定會受益無窮。但語言的積累要注意形式與內容的結合,文字符號與其所代表的事物、行為、思想感情及觀點的結合,因而要抓好兩個環節:一,聽讀欣賞。即在充分理解感悟的基礎上,組織學生聆聽完整課文的錄音朗誦,結合看掛圖、錄像或多媒體課件,一面靜聽默察,一面展開想像,細細咀嚼品味。這是對課文語言材料從形式到內容進行多層面,立體的審美體驗。二,演讀背誦。即讓學生憑借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對課文進行表演性的誦讀??梢允怯懈星橛袆幼鞯膯为毨首x,也可以分角色演誦,還可以改編成課本劇表演。這是對課文投射了自己的人生體驗和切身感受之后的一種創造性的閱讀。課文所表現的人、事、物、景,由于學生賦予了情感與生命而將以復活;課文中隱含的思想、觀念才會因為與學生的經歷接通而產生巨大的說服力和震撼力……在這樣充分演讀的基礎上達到“熟讀成誦”。
二、在現實語境中不斷積累
葉圣陶先生說過,“惟有從生活中多方面去體驗,把生活所得的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積累得越多,了解才越見深切?!币龑W生養成善于觀察生活,樂于記錄生活的好習慣,有助于學生在腦海中不斷積累多種表象。
1.觀察日常生活,品味記錄語言。語言來自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學習生活只有同絢麗多彩的生活聯系起來,學生的語言才會富有靈性。教師應鼓勵學生投入到社會生活中去,做生活的有心人。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多留意周圍的諺語、對聯、歇后語及精妙的廣告詞、標語和一些趣味無窮、意味深長、幽默詼諧的群眾語言,并隨時記錄在生活筆記本上。
2.觀察實踐生活,聯想記錄語言。教師可通過組織學生參觀、訪問、調查等實踐活動,拓寬學生生活的空間和觀察的視野,讓學生欣賞日出日落、風景名勝、去體味野外生活的情趣,去捕捉家鄉欣欣向榮的鏡頭。當學生耳聞目睹到與自己生活經歷相關的語言文字時,便會產生豐富的聯想,自覺地對已有的語言材料進行選擇、重組,用精彩的語言記錄美好的鏡頭,描繪生活的情趣。這同樣是掌握和積累語言的重要手段,并且是一種更高形態的積累語言的方法。
3.優化校園環境,實踐運用語言。學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中度過的,校園語言環境,直接關系到學生語言體系。只有優化校園語言環境,組織豐富多彩的語言實踐活動,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刹捎棉k手抄報,消息會活動,講故事比賽,小記者行動等,讓學生在語言情境中學習語言,運用語言、內化語言、積累語言。
三、在博覽廣記中隨時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