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8 15:29:1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思政課課程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 考試改革; 研究成果; 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749(2013)01-0060-03
如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為“思政課”)教學實效性?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現實問題。作為思政課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學界對思政課考試環節進行了多方面研究。本文對此進行綜述,旨在對提高思政課教學實效性有所禆益。
一、傳統思政課考試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現有研究來看,論者們普遍認為,傳統思政課考試環節積累了許多好經驗,但也存在諸多不足之處,概括地說主要有:
1.命題內容呆板
王立榮認為,多年來思政課考試命題大多局限于書本知識,記憶性內容所占比重過大,極易導致學生習慣于死記硬背書本知識,不利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1]梁勇等人也認為,現有思政課考試內容囿于書本理論,與現實生活嚴重脫節,這既不能使學生通過考試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也不能使學生運用相關理論去發現、揭示和正確剖析現實社會生活中存在的各種問題。[2]
2.考試形式單一
張振昶指出,傳統考試方式僅從教材、課本出發,將考試局限在課堂內,缺乏對社會實踐的考核,不能完全反映思政課的課程本質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規律。[3]王儒仿指出,多年來思政課考試大多采用開卷和閉卷兩種考試形式,試卷結構分為客觀題和主觀題兩部分,題型模式由選擇、填空、名詞解釋、簡答和論述等構成。這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變通思維與靈活性。[4]石裕東也指出,考試題型缺乏理性思辨,容易造成學生平時不認真學習,只是臨考之前突擊背誦,所以達不到思政課教學的應有目的。[5]
3.成績評定失當
目前在思政課課程成績評定上,許多高校采用“總評成績=平時成績+期末考試成績”的方式,這改變了“一考定終身”的傳統,但由于期末考試成績在課程成績中所占比重大(一般要占到70%),所以許多學生還是把重點放在期末考試上。石裕東認為,這不能很好地體現對學生學習過程和能力的考核,有悖于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6]
4.考后分析缺位
考試有多方面的功能,而長期以來思政課在設置考試環節時,比較重視考試的檢查功能,即僅僅將課程考試的及格與否作為監控思政課教學的唯一目標。對此,王儒仿認為,由于受教學課時、學習內容等諸多因素影響,思政課考試一般安排在一個學期期末或一門課程結束之時進行,也就是說考試實質上只是總結,而非診斷。[7]李楠也認為,過去對思政課考試作了孤立于思政課教學系統之外的狹隘理解,也即只是將考試看作評價學生學習效果的手段,而沒有很好地發揮考試的反饋功能,更沒有看到考試本身也是一個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過程。[8]
二、改革思政課考試的現實意義
關于改革思政課考試的現實意義,學界主要是圍繞這四個層面來加以研究的:
1.改革思政課考試有利于消解傳統考試的弊端
梁勇等論者指出,傳統思政課考試在命題內容、考核形式、成績評定、考試分析等方面的弊端,既有高校對考試環節設置錯位的因素,也有教師對考試操控力不強的因素,還有學生應試目的不端正的因素,更有個別領導對考試改革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而使改革方案無有力保障而半途而廢的因素。這些弊端和不利因素極大地制約了思政課考試意義的發揮,因而必須強化對思政課考試改革重要性的認知,積極推動思政課考試的改革實踐。[9]
2.改革思政課考試有利于發揮考試的多種功能
王儒仿認為,傳統思政課考試過分突出考試的檢查和總結功能。這不利于發揮考試對學生學習的引導和規范作用,也不利于教師根據考核結果及時調整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10]馬冀也認為,思政課考試不僅要測試學生掌握、運用知識的能力和水平,更要督促、引導和提升師生雙方的教和學,因而從發揮考試本身具有的評價、導向和激勵等多種功能來說,必須對思政課考試進行改革。[11]
3.改革思政課考試有利于實現教學的根本目標
楊建強提出思政課考試改革,應結合“05方案”的實施,積極探索多樣化的考試形式,努力使考試成為提高大學生學習積極性與教師提高教學水平的重要手段,成為提高思政課教學實效性的重要環節。[12]王立榮提出,思政課考試形式要靈活多樣,評價手段要改革創新。唯有如此,才有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知識視野的拓寬、發現和認識規律以及綜合素質和多種能力的提升。[13]馬冀也提出,科學而又符合教育規律的思政課考試,不僅能促進思政課教學質量提高,而且有助于我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目標順利實現。[14]
4.改革思政課考試有利于順應高等教育的發展
吳昌盛等論者認為,要通過改革思政課考試,使之更加適應教書育人這個大目標的客觀需要,更好地適應注重素質教育這個時代大趨勢的客觀要求。[15]楊建強也認為,長期以來形成的傳統考試理念、考試內容與考試形式已不完全符合時代、社會和高等教育的發展要求,深化考試改革是現代高等教育發展的一項重要課題,而作為我國高等教育制度重要組成部分的思政課教學,也必須順應這一趨勢,積極探索和實施好考試改革。[16]
三、改革思政課考試的原則與對策
1.改革思政課考試的基本原則
為了積極而穩妥地推動思政課考試改革,論者普遍認為必須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則。其中,較典型的有四種觀點:一是張振昶提出的必須將理論知識考試與實際表現考核相結合,期末測試與平時考核相結合,同時兼顧師生實際承受能力;[17]二是楊建強提出必須把考試的權威性與人本性相統一,考試目標與培養目標相一致,考試內容與考試形式相協調,理論考試與實際表現相結合;[18]三是李磊等論者提出必須堅持有利于培養人才、提高素質、轉變學風、豐富實踐和適應社會的“五個有利于”原則;[19]四是李慶華等論者提出了“六個相結合”,即堅持分層次與分階段改革、開卷考查與閉卷考試、熟記知識點與運用基本理論、主課程小步改革與副課程大步改革、平時考核與期末試卷、考試成績與讀書心得等相結合。[20]
2.改革思政課考試的對策思路
如何切實有效地推動思政課考試改革?這是學界研究的重點。現將相關研究綜述如下:
第一,拓展命題內容。思政課考試的內容不應局限于課堂講授及書本知識,金春姬認為思政課考試命題除了要考查學生對教學大綱規定的基本知識和理論的掌握情況之外,還應考查對學科知識的融會貫通和對知識體系的整體把握能力。[21]李楠也認為,作為思政課考試的內容范圍,應減少對書本知識等純粹記憶性內容的考核,適當增加社會實踐內容的考查,重在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社會熱點、難點和疑點問題的能力及邏輯思維能力、創新實踐能力等方面。[22]
第二,創新考核形式。李楠提出可在保留期末考試這一前提下,探索多樣化的平時考核方式。[23]王儒仿提出要全面創新考試形式,一方面改變考試的組織形式,另一方面變換試卷的命題形式,突破單一的筆試考查方式,同時改革筆試考查內容。在考試題型方面壓縮客觀題比例,增加主觀題含量,廣泛采用材料式、分析型試題進行考查,以考查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邏輯思維的能力、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語言組織表達的能力和對社會現實關注的能力等。[24]基于任何單一的考試形式都有其優劣的認知,金春姬提出應構建閉卷與開卷結合、筆試與口試結合、理論考試與實踐考核結合、課程論文與社會調查結合的考試考核形式系統。[25]
第三,完善成績評定。李楠認為,改變思政課課程成績評定不合理狀況的關鍵是提高平時成績在總成績中的比重,這就要求在課程成績的評定上貫徹“三個相結合”,即平時考核成績與期末考試成績相結合,以提高平時成績在總成績中的比例;理論知識考試成績與社會實踐考核成績相結合,以加大社會實踐考核成績在總成績中的比例;書面成績與其他方式成績相結合,以書面成績為主。[26]張振昶認為,學生的過程性評價成績和終結性評價成績應分別按占總成績的40%和60%計算為妥;[27]吳昌盛等論者提出“二三五”模式,即平時、期中和期末各占總成績的20%、30%和50%較合適;[28]楊現勇認為思政課課程成績要由理論考試成績和實踐考核成績兩部分構成,根據不同課程內容,兩者在總成績中的比例要有所區別,如理論課的理論成績在總成績中占比可稍高些,而思想品德課的實踐成績在總成績中占比可略高些。[29]鑒于思政課課程的特殊性,李玉姣提出,在課程成績評定上還必須跟學生的實際政治思想情況和日常表現結合起來。[30]
第四,重視考后分析。楊現勇認為,傳統思政課考試比較重視考試的檢查功能,而對考試的診斷、規范和引導功能的關注不夠,以至產生把考試完成當作一門課程教學結束的狹隘理解。[31]魏春艷認為,考后分析是整個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起信息反饋的作用,因而考后應及時告訴學生考試成績并對考試結果進行評析,使學生明確今后努力的方向。同時,教師通過考后分析也能發現自己教學中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改進教學內容和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32]
四、推進思政課考試改革探索的若干思考
學界現有研究為推進思政課考試改革探索提供了良好基礎,但也存在不完善之處,在今后的研究中以下這幾個基本點值得關注:
1.必須創新視角
經過多年的實踐運作,碩士生入學考試全國統考課,無論是在考試目標的設定,還是題型結構的設置上,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值得思政課學業考試借鑒,但目前這方面的理論研究還幾乎是空白。另外,以往對思政課考試方式的研究,多是從考查形式、題型設置等方面展開的,而隨著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快速發展,能否進行網上考試的探索,能否將改革考試方式與完善考試機制、有效引導教學、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結合起來研究,目前還不多見。
2.必須深化研究
如何發揮思政課考試對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培養效應,現實中存在哪些制約因素?目前,這方面的研究還有待深化。另外,如何科學安排思政課考試內容、規范設置考試形式、正確處理理論考試與實踐考核的關系、合理劃定課程成績比例等問題的研究尚不夠深入。此外,在考試內容、命題素材的選取乃至考試方式的設置上,今后應積極探索如何處理好思政課教學與學生日常行為教育的關系,努力將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落實到對其日常行為規范的培養上。
3.必須注重應用
在今后思政課考試改革研究中,應加大應用性、實證性和對策性研究的力度,如關于思政課課程成績的評定,多數論者主張要加大平時考核力度,但闡述必要性的居多,而創建具有一定可行性模式的還不多見;又如要借鑒和汲取現代教育考試學的理念、方式方法和技術手段,將之運用到思政課考試實踐中,以體現對考試實踐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13] 王立榮.創新型人才培養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考試改革[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12):90-93.
[2][9] 梁勇,靳秀芳,李新英.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考試改革初探[J].中國電力教育,2008(9):49-51.
[3][17][27] 張振昶.思想政治理論課考試改革的理論與實踐[J].承德石油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4):58-61.
[4][7][10][24] 王儒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考試改革探析[J].教育探索,2008(4):40-41.
[5][6] 石裕東.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考試改革探索與實踐——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為例[J].科教導刊,2010(35):47,50.
[8][22][23][26] 李楠.美國大學通識教育課程考核的特點及其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考試改革的啟示[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5):65-69.
[11][14] 馬冀.探析應用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考試改革[J].學理論,2010(30):267-268.
[12][16][18] 楊建強.新課程體系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考試改革初探[J].社科縱橫,2010(7):169-173.
[15][28] 吳昌盛,傅麟雅.關于“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考試改革若干問題的思考與建議[J].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09(4):73-77.
[19] 李磊,馮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考試改革芻探[J].當代教育論壇,2007(3):78-79.
[20] 李慶華,梁溫英.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成績評價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3):77-79.
[21][25] 金春姬.創新教育與思想政治理論課考試改革[J].林業科技情報,2007(3):128-129.
[29][31] 楊現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考核體系的反思與重構[J].黑龍江教育,2007(6):77-79.
目前公共思政課的課堂秩序和效果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問題,學生上課時睡覺、看手機、說話、甚至打鬧的在課堂上并不少見;也有上課不帶課本或者帶了其他專業課本的;遲到、早退、曠課在公共思政課上也經常發生;甚至有的學生上了一學期課不知道老師是誰,去辦公室交作業都不知道哪個是自己的老師。作為一名公共思政課的教師筆者在教學之余也聽過很多老師的課幾乎都存在上述某一種或多種課堂亂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第一,此類課程大都是大班教學,人數多教室大,教師與學生距離較遠交流受到一定限制,也很難關照到每個學生甚至只能照顧到一小部分學生,課堂參與度和一些教學環節的實施都受到一定限制,所以有些學生坐在教室的最后排或者角落位置,離老師較遠很難與老師有目光與表情的交流,在聽課過程中容易走神或者干脆不聽課找個“安全”的角落干自己的“私活兒”。第二,公共思政課教學內容本身具有一定的說教性,教材內容也比較簡單學生在高中階段有了一定的基礎缺乏對教材內容的重視,加上一些教師不注重引導或是照本宣科或是偏離教材,不但不能引起學生的重視和興趣反而令很多學生產生反感和厭倦心理。第三,一些公共思政課老師并不是專門從事公共課教學的而是在專業思政課教學之余肩負公共課教學任務,本身就重視程度不夠。甚至有些專門從事公共思政課教學的老師也妄自菲薄認為自己所授課程并不重要既不能突出學校特色又不像專業課那樣實用。教師的這些想法難免會無意間傳遞給學生使學生更加不注重此類課程的學習。針對這一情況筆者在課下與學生交流過程中了解到學生的一些想法:有的說,公共思政類的課混一下就好了考試一般都是論文的形式在網上查一些資料拼湊一下就完成了,跟老師在課堂上講的內容關系并不大,所以上課時可以看看小說打打游戲什么的或者干脆吃點東西再睡一覺,不想上課就不去教室,點名就找人答到,反正老師離得遠人又多看不到的;也有學生說,本來感覺這類課對自身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是很有幫助的,可是看看課本內容感覺真的枯燥乏味,老師講課時間長了就聽不下去了,感覺也沒什么意思,慢慢的也就從希望到失望再到不想學了;還有一部分學生表示由于考研要考公共政治理論所以希望老師能結合考研多講一些實用性的。但大部分同學都表示希望這類課程能多一點互動,多與老師和同學交流。
二、加強公共思政課課堂管理的重要性
公共思政課的課堂現狀及教學效果令老師和學生都深表擔憂,所以加強課堂管理就變得尤為重要。近年來,課堂管理也不再是一味強調規章制度,而是由剛性管理向柔性管理轉化,更加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更加注重教學規律與學生身心特點相結合。在實際教學中取得了不錯的現實成果,展現出了有效課堂管理對教與學的重要作用和意義。第一,有效的課堂管理能夠引起學生對此類課程的足夠重視。在教學過程中加強課堂管理會使學生意識到課堂上是有規范和要求的不是可以隨心所欲的,進一步形成一種良好的課堂氛圍。第二,有效的課堂管理能增進師生間的有效交流與溝通。通過課堂互動的有效開展與管理能增進師生間的彼此了解建立起良性的師生關系,同時增加學生對課堂內容的重視與學習的興趣。第三,有助于教學內容的開展。公共思政課本身就包含了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進行有效的課堂管理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本身就是教育內容的一部分,并且能夠進一步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
三、公共思政課課堂管理的策略與方法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在教育研究領域就興起了對有效課堂管理行為的研究,從理論研究與實踐的總體走向看,主要是朝著靈活而民主的方向邁進,呈現出由剛性向柔性的轉變。公共思政課的課堂管理也是在朝著這一趨勢發展,而且更加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結合公共思政課課堂教學的特點及筆者的課堂教學經驗總結出以下幾種策略僅供公共思政課老師參考。
(一)結合學校規定與課程特點制定教師本人特色的管理制度并堅決執行目前學校都有自己的課堂管理規定對學生和教師的行為做了一定的要求,但是針對有些學生并不了解學校的規定而且學校的規定并沒有具體到課堂中的一些具體行為或者教學中的具體要求。所以作為公共思政課老師要管理好一兩百人的大課堂,針對課堂或教學過程中的一些不良行為制定出自己的課堂管理要求就變得尤為重要。首先,在上第一次課之前結合自己對課堂效果的預期針對影響教學效果的因素制定出相應的規定和要求并提出獎懲方法。如學生的最終成績除了考試之外還有一定比例的平時成績,我們教師就可以利用這一權利,將平時成績的加分和扣分作為獎懲手段。針對上課說話、戴耳機、看手機、沒帶課本等不同情況扣除不同的平時分,對積極參與課堂互動的、經常坐在前排聽課比較認真的給予一定的加分獎勵。然后,在第一次課上課時明確提出自己的課堂要求和獎懲計劃,作為以后課堂管理的依據,使學生明白什么情況下是獎勵的什么情況下是有懲罰的。最后,在平時上課時一定嚴格按照標準去執行。如果發現了違反課堂紀律的情況就按照標準去懲罰,如果有積極的表現就按照標準去獎勵。需要注意的是,標準一旦提出對同一個班不可輕易更改。
(二)良好的教學設計促進有效的課堂管理。教學設計主要包括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時間分配。良好的教學設計使整堂課內容充實環節緊湊而又能很好的把握時間。同時利用好多媒體,除播放課件之外也可播放相關的音視頻,但時間要把握好。公共思政課尤其是《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與學生的生活和思想道德的發展息息相關但內容并不難,學生通過看書也能理解,要上好這類課就需要以學生為中心科學合理的安排教學活動,留出一定時間給學生思考和討論,傾聽學生觀點和想法,將課本上的知識點落實到學生實際??梢粤舫龉潭ǖ臅r間開展小課堂給學生一些鍛煉的機會,這樣學生們就會積極的自學并準備相關資料。事實證明這一形式不僅鍛煉主講學生的能力而且下面學生對小課堂的參與度也很高會積極回答“小老師”的提問,或主動提出一些問題。另外也可以設置一個時間段和學生一起把相關內容的考研真題做一做并做適當講解。此外還可以設置辯論內容、討論內容或表演等內容。
(三)重視情感在課堂管理中的作用。古語有云,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教師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者,在教學過程中師生情誼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隨著時代的發展,學生的主體地位受到普遍重視,而師生之間的關系卻慢慢淡化,尤其是公共思政課,教室大、人數多,很多學生一學期下來還不知道老師的名字,走在路上不認識老師,更別說建立師生情誼了。針對這一情況我們建議公共課老師在課堂上利用學生看書的時間在教室里轉一圈了解學生的狀態,課間走到學生中間去聊聊天拉近師生間的距離。講課的時候結合公共思政課的內容特點舉一些與學校和學生相關的例子,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或者可以舉教師本人的一些經歷和見聞,使學生能更加立體的了解老師增進師生感情。無論課堂上人數有多少我們都應該一視同仁,用真誠和關愛之心開展課堂管理,當學生對教師產生了情感認同,他們才能正確的對待老師的夸贊與懲罰,才能自覺自發的保持適宜的課堂秩序。也更有利于教師傳授思想政治課的內容避免反感心理。
(四)維持良好課堂秩序的一些簡易方法。在課堂管理過程中有很多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我們結合教學經驗及聽課學習做了總結,主要有以下幾種:
1、在第一次上課就講明公共思政課的重要性,比如考研要考,或者期末閉卷考試而且平時成績占一定比例。
2、在學生說話聲音較大的時候,教師可以停下來,一兩分鐘之后學生會自動安靜下來。
3、針對課堂秩序混亂的大教室上課可以指出一兩個具體的學生,以一儆百。
4、適時的走到學生中間轉一轉,有睡覺、看手機等情況的及時制止,情節嚴重的進行適當教育或懲罰。
5、在講課過程中設置幾個相關問題,隨時點名提問。
6、不定具體時間的抽查點名或者全部點名。當然這些方法不一定適合所有情況,教師可以參考借鑒或改進運用。
關鍵詞:醫學檢驗;本科教育;大陸;臺灣地區
1基本情況
大陸醫學檢驗本科教育主要由綜合性大學或醫科大學的醫學檢驗技術專業(以下簡稱醫檢專業)承擔,旨在培養具備現代醫學檢驗能力、終身學習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和良好職業素養,適應能力強,綜合素質高,能滿足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基礎扎實、技能熟練、素質全面,具有一定科研發展潛能的應用型醫學檢驗專門人才[1]。目前,大陸開設醫檢專業的本科高校有一百多所。教育部于2012年將醫學檢驗專業改為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學制4年,滿足學位授予條件者可獲理學學士學位,學生畢業后可從事醫學檢驗相關工作。由于醫檢專業本科畢業生工作一年后才能參加臨床醫學檢驗技師資格考試,故臨床醫學檢驗技師資格考試通過率并不是教育部考核高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指標。臺灣地區醫學檢驗本科教育主要由部分大學及科技大學的醫學檢驗(暨)生物技術學系(所)(以下簡稱醫檢系)承擔,旨在培養掌握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生物醫學和生物技術的醫學生物技術專業人才。目前,臺灣地區開設醫檢系的本科大學有十余所,學制4年,滿足學位授予條件的學生可獲理學學士學位。學生畢業后可參加“考選部”舉辦的醫事檢驗師考試,通過后向主管單位申請執業登記,方可從事醫事檢驗師工作。由于臺灣地區醫檢系應屆畢業生獲取畢業證后就有資格參加醫事檢驗師考試,因此,考試通過率也是高校教學質量評價指標之一。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常結合考點講授知識,學校還舉辦醫事檢驗師考前培訓。
2課程設置
大陸醫檢專業本科課程主要分為必修和選修兩大類,必修課程包括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選修課程包括專業相關選修課和少數公共選修課。臺灣地區醫檢系的課程也分為必修和選修兩類,必修課程包含通識課和專業必修課。比較兩岸課程設置后發現,臺灣地區醫檢系本科課程門數較多,主要原因有3方面:(1)臺灣地區本科高校通識課程較多。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臺灣地區高校通識課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善的課程體系,涉及文學、藝術、歷史、文化、社會、哲學、數學、邏輯、物理學、生命科學、應用科學與技術等多個領域[2],許多高校要求學生在上述領域選擇幾類課程進行學習。大陸本科高校通識教育課程體系包含公共必修課和公共選修課,公共選修課課時數較少,包括思政類、軍體類、外語類和計算機類等,其中思政類占比較大,這使得大陸本科高校通識課程數比臺灣地區本科高校課程數少。(2)臺灣地區醫檢系許多專業相關課程的理論與實驗是分為兩門課程開設的,而大陸醫檢專業的專業相關課程理論與實驗是融合為一門課程開設的。以生物化學為例,臺灣地區設為生物化學、生物化學實驗兩門課程,而大陸則為生物化學與生物化學實驗一門課程,這使得臺灣地區醫檢系本科課程數比大陸醫檢專業課程數多。(3)臺灣地區高校醫學檢驗人才培養目標是掌握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生物醫學和生物技術的醫學生物技術專業人才,因此設置較多生物學相關課程。大陸醫檢專業培養的是從事醫學檢驗及醫學類實驗室工作的醫學檢驗專門人才,所以生物學相關課程開設相對較少??梢?,高校課程設置與人才培養目標密不可分。
3實踐教學
實踐教學是相對于理論教學的各種教學活動的總稱。醫檢專業實踐性強,其實踐教學逐漸受到教育主管部門重視。醫學檢驗本科教育實踐教學有實驗、見習和實習3種形式。(1)兩岸高校均開設專業相關實驗,區別在于大陸醫檢專業的許多課程采取理實一體化教學,而臺灣地區多數高校是先上理論課再上實驗課。(2)見習方面兩岸差異較小,但在畢業實習時差異明顯。大陸本科醫檢專業學生最后一學年被安排到實習點進行不少于40周的實習。臺灣醫檢系學生每學年都有在校修課任務,學校為了讓學生有更多時間準備醫事檢驗師考試,往往會壓縮實習時間(約20周)??傮w來說,大陸本科高校醫檢專業比臺灣地區高校醫檢系更注重實踐教學,而臺灣地區高校更注重理論學習和應對醫事檢驗師考試。
4英語教學
大陸本科高校醫檢專業學生一般需學習4學期英語課程并通過期末考試獲取相應學分。學生可參加教育部組織的英語等級考試,獲取相應等級證書。多數高校將專業英語課作為選修課,部分高校的少數課程采取雙語教學或英語教學。據了解,臺灣地區許多醫院要求醫囑以英文形式開具,所以臺灣地區醫檢系學生的英語成績較好。臺灣地區醫檢系學生除了要獲取英語必修課程學分外,還要通過校外官方英語能力鑒定考試或校內英語能力檢測考試。另外,臺灣地區本科高校醫檢系專業課程采用英語教學或雙語教學的現象較大陸更為普遍,許多專業課程的考試也以英語出題或要求學生用英語、雙語作答。
關鍵詞:網絡環境;混合式教學;教學質量
1 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理論支持
1.1 行為主義理論
行為主義理論認為,學習是個體在受到新事物的刺激和形成固定的反應之間的連接過程,行為就是學習者對環境刺激的反應,而探索和得到結論的過程就是“學習”。行為主義認為,探索和得到結論的過程是學習過程最重要的環節,因此學校和教師應當在“探索和得到結論”這一環節下功夫,如改進教學方式,創造讓學生更好理解知識的教學方法等。因此,采用網上和網下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給學生提供了更便捷的學習渠道,與教師和同學的交流更加方便,使答疑解惑能夠隨時隨地進行,而不必要苦思冥想等到課堂上去解決。因此,行為主義成為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理論支撐之一。
1.2 認知主義
認知主義又叫認知學派,是西方教育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該理論認為,學習是人腦自我變化的過程,外在的刺激只是大腦自身不斷完善的一個外在刺激,學習依靠長期的引導下某一時點的頓悟,因此系統的、理論性的教學應當是教學的主要模式。認知主義強調課堂系統理論性教學,同時注意到了課下教學跟進的重要性。高職院校思政課內容雖然抽象,但是都來源于生活,但從生活中具體現象抽象到理論知識需要教師的引導。而單純依靠原有的課堂教學,是很難將這個過程充分完成,因此有的學生總是“不入門”,其實就是沒有建立起理論和實際的有效的聯系。而認知主義主張“生活處處有知識,學習無處不在”的基本觀點,與混合式教學模式不謀而合,混合式教學模式很好地實現了認知主義的主張,所以認知主義成為混合式教學的又一理論來源。
1.3 建構主義
建構主義主張“因材施教”,對統一的課堂教學持批評態度,認為單純的課堂教學過分強調一致性,忽視個體特性,影響個人優勢的發揮,不利于學習過程的可持續性。因此,建構主義主張改變傳統的書院式教學模式,要給每個學生都有和教師直接溝通的機會,讓教師成為學習過程的輔助者和引導者,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建構主義下的教學模式應當是教師講授知識,學生深入思考,最后提出自己問題并由教師針對性地解答。高職思政課很多知識點,例如哲學,由于知識抽象且有一定的理解難度,因此僅僅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很難讓學生都透徹理解并掌握主要思想理論,而且課堂教學往往無法對課外知識進行有效延伸,影響了學生知識面的擴充和對書本知識的掌握和吸收。而混合式模式將學生的主體地位凸顯并確立起來,讓學生能夠根據自身的學習習慣接受知識,并有更多更方便的渠道得到教師的指導,因此有效地提高學習效果,更好地達到思政課的教學目的。在這個意義上來說,建構主義和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內在邏輯上是一致和統一的,因此也成為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之一。
綜上,高職院校思政課基于網絡技術進行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有包括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和建構主義在內的教育理論的支撐,在實踐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績。
2 開展基于網絡技術的混合式教學的意義
2.1 改進傳統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果
網絡的出現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也影響了人們傳統的學習方式。傳統的課堂教學是以教師為主體,由教師掌握課堂節奏,學生只是跟隨教師的進度被動地接受新知識,對于完成教學目標而言,這是一種相對有效的方式,尤其對于學生人數較多的大課,這種方式更有效率。但思政課是一門理論性強,但又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課程,單純依靠課堂教學,無法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制約了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而在線教學的引入則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一種改進,學生的主體地位凸顯,數字化資源大大增加,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探究精神也得到激發。此外,混合式教學讓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溝通更為便捷和頻繁,隨時得到教師的解答,有利于學生接受知識,使教學內容得以高質量完成。
2.2 解決“大課弊端”
所謂“大課弊端”,即課堂人數過多,教師無法顧及每一位學生的個性需求,只是將教學任務完成的一種教學模式,高職院校由于種種原因,將思政課安排為大課的情況比較多見,因此“大課弊端”凸顯,學生被動接受知識,上課缺席率居高不下。而網絡平臺要求每位同學都參與,并且有機會和教師互動與交流,同學之間的溝通也更為方便,因此使學生的參與意愿被充分調動起來,參與感增強,學習積極性自然提高。
3 高職思政課混合式教學的開展形式
3.1 網絡課堂的開展
思政課開展網絡課堂教育,充分的信息資源是首要條件。信息資源包括學習內容及相關的參考資料,如背景知識視頻等,還有教學軟件,傳統的power point依然大顯身手。這些網絡下的信息資源可以作為對課堂知識點的有效補充,在課前上傳到網絡課堂上給學生觀看,了解課堂內容,起到“預習”的效果,在課后讓學生借助這些資料來回顧課堂內容,起到“復習”的作用。部分高職院校已經建立起網上學習平臺,只要有網絡連接和軟件的使用權限,學生和教師就可以隨時隨地到網絡學習平臺上進行提問和答疑,學生之間也可以進行問題討論,教師還可以將作業以電子版的形式公布在網絡上,方便學生查看。此外,教師還可以將一些有關課堂內容的時事新聞以鏈接形式到平臺上,充實課堂資源,完善課堂內容??傊?,構建網絡課堂,需要多種形式的網絡資源,既可以是內容呈現,也可以是用于教學評價的試題、試卷等課程資源。
思政課開展網絡課堂教育,還需要個性化的平臺設置。除了信息之外,方便使用、具有個性化的網絡學習平臺也是十分必要的。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發展,學生的學習風格和學習習慣也日益多元化,部分高職院校建設的學習平臺太過標準化,長時間使用很容易造成視覺疲勞和審美疲勞,不利于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制約了個性化學習的空間。因此,網絡教育平臺應當建立模塊化的設計理念,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習慣和審美標準來自我設定。但對于與思政課知識點關系緊密相關的講解、試題試卷資源以及答疑平臺等,為保證信息完整和管理方便,可以考慮統一標準。至于學生思政課學習筆記,學習心得等模塊,應當允許自主設計和個性化安排。
思政課開展網絡課堂教育,還應當制定合理時間表。網絡平臺上的教學和學習原則上是時間靈活安排的,但為保證學生和教師都參與其中,保證一定的學習時間還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思政課教師可以參考國外教學管理制度,即任務型教學模式,在網絡平臺上布置一些有關思政課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在一定時間內完成,以此作為督促。同時,學校也應當對思政課教師參與網絡教學的情況進行統一管理,制定時間表,讓網絡教學融入到日常教學方式中去,更好地發揮混合式教學的優勢。
3.2 課堂教學的開展
有了網絡教學這一有力輔助工具,高職思政課的課堂教學開展就更為靈活,也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首先,要堅持課堂教學是思政課理論知識講授的主要陣地,這是混合式教學的根本,不能本末倒置。混合式教學模式下,因為課堂內容的背景知識都已經在網絡平臺上提前公布,因此教師可以將更多時間分配在重點知識點講解和內容分析上,將課程重點突出在課堂教學環節中,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其次,可以考慮分組學習模式?;旌鲜浇虒W模式和原有的“填鴨式”教學模式有很大不同,即突出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教師以引導者和輔助者的角色出現,并不過多介入到學生接受知識的過程中,讓學生以適合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知識。而課堂教學上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每一組重點討論一個專題,在課堂上進行匯報。不同組之間定期開展交流互動,讓知識互相流動起來,同時,由教師對每一小組的匯報成果和小組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作點評,這樣可以對學生掌握知識點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有,課堂教學還是考核評價的重要環節。和網絡教學模式相比,課堂教學的最大特點就是集中性,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組織考核評價,建立量化指標。這部分可以與網上教學進行有機結合,提高測評效率,增強結果的科學性。
4 總結
本文以網絡技術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為主要研究對象,重點分析了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開展形式和對高職思政課教學的意義。相信筆者的努力對在高職院校思政課課堂進一步推進混合式教學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何克抗.從BlendingLearning看教育技術理論的新發展(上)[J].電化教育研究,2014(03).
[2]Harvi Singh and Chris Reed.Centra Software A White Paper.Achieving Success with Blended Learning [DB/OL], 2009,7(09).
[3]余勝泉.網上教學、學習與課程設計[Z].2005,7(09).
[4]余勝泉.網絡教學支撐系統的研究與實現[D].北京師范大學2012年博士論文.2013,6/2013,7(09).
[5]路秋麗,余勝泉.面向學習對象的網絡課程設計與開發[J].中國電化教育,2014(01).
課題名稱:2014年度工商科研課題 思政課教師職業發展研究
【摘 要】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改革是思想政治理論課全面改革的一個基本方面,教學方法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在當前形勢下,完成思想政治理論課承擔的重大責任和使命,必須深化教學方法改革。教學方法改革是制約和影響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的主要因素和關鍵環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改革應從積極發揮教師的教育教學主導作用,努力提升教師的能力和素質;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實現教育教學方式和方法的現代化;積極開展實踐教學;推動學生考試考核評價方式的創新等五個方面切實抓緊抓好。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改革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的必修課,是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途徑,體現了社會主義大學的本質要求。教學方法是指教師和學生為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根據特定的教學內容在教學活動中所采取的一切方式、步驟、程序、和手段的總和。傳統的教學方法大多遵守以“教”為中心的模式,以課堂、教材、教師為中心,以傳授課本知識為唯一目的;忽視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忽視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忽視學生認知能力的培養;片面地強調知識的培養,重結果輕過程,在教學過程中過分重視現成知識的傳授,考試以知識的簡單記憶為主。實際教學中由于部分教師的教學方法不當,教學形式、教學手段單一,實效性不強;教師滿堂灌,學生不愿聽,致使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抬頭率不高,教學效果不好。
教學方法改革是教學改革的關鍵和切入點。傳統的教學方法已不能適應現代教育理念、教育目標、人才培養的要求,不能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深化高校思政課教學方法改革已成為當務之急?!案母锝虒W方法,不是簡單地改變傳統課堂‘灌輸式’‘注入式’教學法,而是重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討論,在交流中實現教學相長,共同提高?!?/p>
一、充分發揮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的主導作用,不斷提升教師的能力和素質,是教學方法改革的關鍵所在
教師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再好的教學方法也只有通過教師作用的發揮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白ソ虒W方法改革,實質上就是抓教師”。上好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關鍵在教師,教師是教學方法改革的主體;教師要創造性地開展教學工作,不斷豐富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
(1)教師觀念的更新和轉變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的先導?,F代教育理念強調教學是一種多邊活動,教師要盡可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學生是學的主體,教師是教的主體。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改革應“遵循‘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著力于‘基于學’而設計‘教’的教師教學方法改革和學生‘學法’的革命,并使教學方法的參與主體由單向性走向多向性”,注重挖掘以主體性發揮為特征的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熱情。
(2)教師過硬的政治理論修養是提高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的前提和保障。思想政治課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對學生的世界^、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價值導向,思政課教師不僅要有良好的師德與高尚人格,還要有扎實的理論功底和較高的理論素養。教師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立德樹人,教書育人;既是業師,更是人師。思政課教師要站穩講臺,自身首先要自信,要加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論自信、文化自信的認同。
(3)教師科研水平的提高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的核心。教學是高校的生命,科研是高校的靈魂;對于高校而言,教學是根本,必須圍繞教學搞科研。
“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空”,高校思政課教師要處理好教學與科研的關系??蒲惺墙虒W的前提和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教學是科研的延伸。科研不僅能促進教師學術能力的提高,也能促進教學內容的更新和教學方式的改革,從而不斷提高教學水平。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應努力聯系本學科領域的最新動態進行教學,使學生了解本學科的發展動態,激發他們解決學術問題和實際問題的興趣。
二、切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是教學方法改革的出發點和著力點
傳統的教學方法有以下明顯的不足:第一,缺乏“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只注重基本知識和理論的傳授,缺乏對學生情感、態度和品德的培養,給學生的印象是思政課假、大、空,不接地氣。第二,缺乏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忽視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無法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你說你的,我的。第三,教學手段陳舊落后,教師一本教材,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無法調動學生的興趣。而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首先就要讀懂學生,要研究學情,搞清楚學生的所思、所需、所求。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改革應著力于喚醒和激發大學生的學習能動性,教會學生學習,使其積極主動地自主學習、探究式學習。教學方法改革的重點是提升學生獨立自主學習的熱情和能力。
思政課教學要堅持“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積極性,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05方案”指出,“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多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生動活潑的事例、新穎活潑的形式,活躍教學氣氛,增強教學效果”。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改革要直面問題,以破解問題為牽引。在教學中,可采用“從問題切入講理論的思路”,以問題引出理論,用理論分析問題;也可采用“從學生興趣出發組織教學的思路”,只有抓住了學生的興趣和需求,才能抓住學生。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具體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根據相應的教學目標、教學對象、教學內容及自身教學特點而定。教師要結合實際,對啟發式、參與式、研究式、情景式、專題式、討論式、案例式、多媒體輔助式教學等多種教學法靈活選擇使用,不斷提高思政課的感染力、吸引力,切實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教育部部長袁貴仁也曾指出:“改革教學方法,最重要的是堅持以育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開好課程,最根本的就是要真正調動大學生內在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檢驗思想政治理論課效果的標準是大學生喜歡這門課程,認真地學習這門課程,覺得這門課程對他們有幫助。”
三、探索和努力實現教育教學方式和方法的現代化,是教學方法改革的大勢所趨和必然要求
教學手段是教學方法的構成要素之一。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和普及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走進了高校思政課課堂。當今,現代教育技術迅猛發展,為高校深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改革提供了機遇和條件。2010年7月,《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把教育信息化納入國家信息化發展的整體戰略,加快全國信息化進程;整合教育資源,構建先進、高效、實用的數字化教育基礎設施;推進網絡教學資源庫、數字圖書館和虛擬實驗室建設的工作;不喔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提升教師應用的技術水平;提高學生利用技術手段進行信息檢索的能力,以及運用技術手段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是教育教學思想的體現。教學手段的變化,必然引起教學方法的改革。時下,慕課、微課程、Blackbaord、“易班”等現代教育技術不僅豐富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內容,也創新了教學方法,極大地增強了教學的實效性,為思政課教學注入了活力。深化高校思政課教學方法改革,教師要自覺順應教育教學現代化的趨勢和要求,不斷提高掌握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本領。
四、大力開展實踐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也是教學方法的創新運用
思政課實踐教學,是思政課實踐育人的有效載體,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是相對于課堂理論教學而言,為配合理論教學,實現思政課教育目標,讓學生自主參與的一種教學形式。實踐教學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活動的重要內容,也是對教學方法的創新?!?5方案”指出,“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所有課程都要加強實踐環節……要通過形式多樣的實踐教學活動,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和觀察分析社會現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學的效果”。
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實施形式,可分為校內和校外兩大類;校內實踐教學形式又可分為課內和課外兩種。思政課實踐教學是在教師指導下,在教學形式或教學內容上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教學目的是落實培養、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質,訓練學生觀察、分析社會現象能力的活動。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使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達到知行統一、學以致用。
五、不斷創新對學生的考試考核評價方式,也是教學方法改革的重要內容
考核是思政課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要以考核方式的改革為突破口,全面推進高校思政課教學方法的創新。思政課教學方法創新與考核方式的改革相輔相成。一方面,教學方法的創新必須以考核方式的改革為依托;另一方面,考核方式的改革必須以教學方法的創新為前提,對其具有舉足輕重的導向作用??己朔绞揭钥己藢W生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教育的情況和考核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主??荚嚳己嗽u價方式的創新,要從以往的以閉卷考試為主的考核方法,改為全過程的多樣化多角度考核,最后評出綜合成績。將平時考核與期末考核結合起來,強調過程考核,取消以往期末一卷定成績的傳統考核做法。如一些學校將學生的考核成績按照平時成績占40%,期末考試成績占60%;平時成績由考勤、作業、課堂討論、調查報告、課堂紀律等組成,期末成績由辨析題、論述題、小論文等組成。考試考核評價方式的創新,要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對問題的主動思考,提高實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落腳點。
總之,高校思政課教學方法創新是一個永恒的課題。教學方法改革是高校思政課全面改革的切入點、突破口和關鍵所在,唯有深化教學方法改革,才能使思想政治理論課真正成為大學生真心喜愛、終生受益的優秀課程。深化高校思政課教學方法改革任重道遠,高校思政課教師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參考文獻:
[1]李衛紅.認真總結經驗,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改革.[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3,(12)
[2]郭鳳志.現代教育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改革路向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3,(10)
[3].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人民日報,2016年12月9日01版
[4]教育部社會科學司組編.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文獻選編(1949―2008)[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5]顧鈺民.理念與方法:貫徹實施“05方案”著力點.[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7)
[6]袁貴仁,努力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成為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畢生難忘的優秀課程[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6)
【關鍵詞】高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學創新;教學實效
一、高職學院“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基本內容和目標定位
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目標,是指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和大學生成才的要求,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使大學生政治、思想、道德、心理、審美、法紀等素質在一定時期內達到預期效果,為達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作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新時期本課程的基本內容和目標定位應該是:綜合運用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以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法制教育為基本內容,在理論與實際的結合上,對當代大學生面臨和關心的實際問題予以科學和有說服力的回答,促進大學生自覺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導大學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揚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自覺加強道德修養,不斷增強學法守法的自覺性,以全面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使大學生成長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當前“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現狀及問題
1.“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教學內容還不能滿足學生需要
隨著時代的發展,“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學內容也得到了不斷的更新和完善。在教育和引導學生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隨著形勢的發展、實踐的深入、改革的推進,“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學內容需要進一步優化完善。
(1)教學內容亟待跟上時代的發展變化?!八枷氲赖滦摒B與法律基礎”課程體系雖然比較完備,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網絡道德教育和健康的人格教育等內容仍不完善。由于就業問題、學習和經濟的壓力、感情困惑及人際關系障礙,大學生心理問題逐漸成為影響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同時,由于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特別是互聯網等新興信息傳播媒體的迅速崛起,一方面給大學生學習、交往和娛樂開辟了新的手段和途徑,另一方面也使腐朽落后的文化和有害的信息可以借機更加隱秘、快捷地傳播,并腐蝕大學生的心靈。因此,必須高度關注互聯網對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影響。思想政治理論課在這方面的教學內容顯然有些不足。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過程中,另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就是過分強調國家和社會的要求,而對大學生自身成才愿望關注的較少,存在著教育內容與大學生的實際要求脫鉤的問題。
(2)教學內容缺乏辯證性。“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學內容缺乏辯證性,很多內容都只是強調好的一面,可并沒有作出相應的解釋。如講反對個人主義時,批判它的自私自利、惟利是圖、損人利已、見利望義等消極的一面,而對它強調個人自主自立的主體精神,強調目主選擇、自己決定、自己設計、自己創造的生存方式卻極少給予正確的評價。由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缺乏辯證性,很多大學生對思想政冶理論課的教學內容產生了質疑,學習的積極性自然就大大地降低了。
2.“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學方法與手段不夠靈活
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是影響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接受效果的重要因素。隨著“思政課”研究的深入和廣大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探索,“思政課”教學方法和手段得到了改進,摸索出很多學生樂于接受的教學方法,教學取得了較好的實效。但是,與現代教育的要求仍然有著一定的距離,仍然存在著有待改進的地方。
(1)以灌輸為主,忽視學生的主體性。在“思政課”教學中,傳統教學模式強調以教師為中心,強調知識傳授,把學生當作思想政治理論知識灌輸的對象。課堂灌輸法是思想政治理論課傳統的主導教學方法,它雖然有利于將理論知識從外部向學生個體內部注入,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只是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教師很少顧及學生的主觀情感和心理需求,造成大學生學習積極性下降,逐漸失去對所接受知識的意義、價值的探求欲望。大學生對“思政課”學習感到枯燥無味,對理論死記硬背,能力培養無從談起,更談不上學生達到個體的知行統一,得到能力與素質的提升。從培養應用型人才的角度,“思政課”教學培養的大學生應具有運用的能力,對民族歷史及其先進文化的辯證思維能力和辨別、判斷能力,對與中華民族精神相抵觸的錯誤思潮的抵制和斗爭的能力。這就要求“思政課”教學在培育大學生的過程中,必須實現以“教”為中心向以“學”為中心的轉變,強調學生是認知主體與主動建構者,要把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知識和自身能力的建構作為培育過程的教學目標,使思想政治理論知識內化為學生內部的能力和素質。而教師在大學生的培育過程中只是大學生知識體系構建與自身能力的幫助者、促進者,絕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
(2)以理論說教為主,輕視實踐教育。傳統的“思政課”教學基本上重課堂、輕課外;重理論、輕實踐;重說教、輕養成,缺乏“思政課”應有的感染力和說服力,從而其教學效果就達不到預期目標。事實上,由于一些教師就理論講理論,認為“思政課”就應當是在課堂上傳授書本上的現成的知識,也只有在書本上的理論知識才能夠教導大學生成為高水平、高素質的人,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合格接班人。而忽視了“思政課”教學的目的不是讓大學生死記硬背一些現成的理論和現象,而是為了幫助大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掌握基本的思維方法,提高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綜合素質。忽視了應把“思政課”與實踐教學應有機結合,把實踐環節引入“思政課”教學活動中。
三、創新“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學的對策思考
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高職學院應對大學生“思政課”教學進行系統的改革,探求符合大學生認知事物本質基本規律的新模式,尋求提高“思政課”實效的新路徑。其中的關鍵點就是引導學生從被動接受教育轉變為主動參與接受教育,以獨立的主體身份在實踐中進行自我教育。
1.突出“以人為本”的育人理念。以人為本就是要以人為中心,突出人的發展。人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人是教育的出發點,也是教育的歸宿,任何教育只有轉化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才能真正達到教育效果?!八颊n”教學只有突出以人為本,大力弘揚人的主體精神,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因素,最充分地激發學生的創造活力,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有利于將社會要求轉化為自我要求。
尊重教育對象的自主性及特性是“以人為本”的內在需求。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不能無視受教育者的個性,無視受教育者的個體需要,一味地強調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價值,忽視甚至壓抑受教育者的個體價值。沒有個性,就沒有人才,沒有創造性,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必然要求實現由壓抑個性向發展個性、張想變化的實際。在教學中,要剔除過時的、落后于社會發展的陳舊教學內容,吸收理論和實踐發展的最新成果,把現代最新的理論研究成果和人文思想納入教學內容,增加富有針對性和現實性的內容。此外,積極引導大學生運用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高思想認識水平和科學思維能力,側重點應放在深化學生理解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重點解決為什么的問題,回答和幫助學生解決思想上的疑難點,消除學生理論上的困惑點,這樣隨著年齡的增加,知識的豐富,大學生就會進一步加深對理論的認知,達到理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的。
2.改革教學方法。為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高職學院應積極進行“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學方法改革,使教學活動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學生,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吸引力和說服力,切實提高教學實效性。
(1)改進教育模式。對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進行系統的改革,高職學院“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應采取課堂教學+實踐教育的模式,即學生在接受系統、全面的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同時必須參加實踐教育環節。實踐項目包括愛國踐履、專業實習、志愿服務、公益活動、社會調查、勤工助學、社團活動,把理論與實踐做到了有機結合,遵循了“實踐一認知一再實踐”的客觀規律,突出了實踐在學生認知事物中的重要作用,讓學生學會了用理論去對客觀事物進行正確的分析、評價,使其更加真切地貼近了社會、了解了國情,讓學生更透徹地認識錯誤思想觀念的實質,去偽存真,自覺堅持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牢固樹立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采用“問題式”教學法?!皢栴}式”教學是以理論聯系實際為主線,以培養學生運用基本觀點和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目的,結合教學內容以專題方式專門就某些社會問題和學生思想實際問題與學生一起探討,進行討論和辯論活動,并與實踐教育環節會、了解社會的重要途徑,也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正確道路。
(3)加強實踐教學的制度建設。學校各級領導要改變教育觀念,高度重視實踐教學,形成由學校主要領導統一負責,教務處、學工處、校團委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門等分工負責的領導與管理體制。
(4)建立實踐教學基地?;亟ㄔO是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基礎性工作。有穩定的實踐教學基地和場所,可以使實踐教學時間相對保證,內容相對確定,有利于學生獲取知識,鍛煉能力,提升綜合素質。
(5)加強對實踐教學的考核。根據實踐教學的要求,在實踐教學中和實踐教學后,要對學生進行科學全面的考核,設立單獨的實踐教學考核標準,使考核工作成為檢驗教學效果、檢驗學生能力形成與素質提高的有效手段。由于實踐教學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理論教學有明顯的不同,不能用簡單的問卷答題的方式和分數做測度來反映教學質量,必須用科學的方式進行考核,可采用口試、開卷考試、寫論文或調查報告等考核方式。
參考文獻
[1]周志剛,米靖.論提升高職院校學生自我認同的教學策略[J].中國高教研究,2007(12).
[2]張建德.高?!皟烧n”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中國水運,2007(8).
[3]莊嚴.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模式[M].黑龍江大學出版社,2011.
作者簡介:
關鍵詞:藝術生在校思想現狀;文化基礎;紀律表現;生活表現;工作對策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藝術專業輔導員普遍認為藝術系學生難管。在人們的印象中,藝術系的學生學習、紀律和生活方面的表現相對較差,作為帶班的輔導員,除了繁瑣的輔導員工作外,如果再碰到懶散、違紀、任性的學生,工作壓力更大。筆者為某高校藝術系的一名輔導員,此論文的研究基礎是在針對所帶2008級視覺設計班的現象而總結和提煉出來的一些工作思路和方法。由于該班基本上代表了藝術系學生的特點,所以筆者也以此班為例,闡述在帶班中工作的一些現狀和對策。以其拋磚引玉,探討更有效的藝術系輔導員工作對策。
一、藝術系輔導員工作的現狀
1.2008視覺班學生思想活躍,普遍重專業學習,輕文化學習,缺乏文化素養。這類學生只關注專業的學習,討論專業的知識,輕視文化課的學習,如英語、語文、毛鄧等文化課經常遲到、早退甚至曠課,使得老師的課堂教學也比較被動。文化基礎差、對文化課的學習有偏見、缺乏認真塌實、勤奮刻苦的學習態度,“聽不懂、沒用處”便成為其經常逃課或不聽講的理由。如:筆者曾經找一位曠英語課較多的學生談話并勸其上課。但該生認為英語課和藝術專業完全沒有關系,不實用,還不如在宿舍里畫畫比較現實。學期末由于該生曠課太多,英語科目掛科。其實文化課對一個學生的成長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學生不僅僅要學習專業,更加需要伴隨著各種知識和文化不斷的滲透認知教育,豐富學生知識的羽翼,但很遺憾的是很多學生對此不理解。
2.藝術系學生的文化基礎薄弱。部分學生由于其他專業分數線太高而選擇藝術類就讀,不管專業是否喜歡,先踏入大學門檻,將來獲得文憑,再慢慢找工作。這樣就導致部分學生對所學專業興趣一般,沒有學習的目標和動力,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開始了“心安理得、自由自在”的大學生活,更別提刻苦學習和專業研究了,由此衍生出一系列的問題,如敷衍老師作業、無故不參加班級活動、不履行自己在校的義務等。如:有一位經常曠課的同學,當輔導員親自“請”她回來開上課時,該生說“老師,那我請假算了,我不想趕去學校上課了”;有一些同學,敷衍學業積極開展副業,如開淘寶店、格子鋪等的也有。
3.行為懶散、自制力差是該班學生最常見的一個現象。由于藝術專業的課堂是比較開放的課堂,大多以技法練習為主,很多同學都認為缺一兩節課無關緊要,也經常找各種理由向輔導員請假;遲到和早退的現象較其他系也相對嚴重。上課不帶書、不按老師的要求帶相關的資料,老師一講技法理論就想著盡快下課,盤算著回宿舍下載資料完成作業。自制力差,明知道逃課不對,但總因為一時懶惰而逃課;明知道英語的重要性,但是總有一大部分的同學不能堅持學習英語知識,到考試時就企圖作弊。
4.由于在藝術創作和藝術實踐方面都比較注重突出和強調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藝術專業學生體現得更為注重個性,與別人交流的意識很差,甚至半個學期后還有同學互相不認識。自我意識過強,缺乏集體主義觀念和團隊精神,自由散漫,我行我素,懶于打掃衛生,宿舍內務衛生差,個人生活習慣混亂,白天黑夜顛倒,人際關系緊張,不服教育管理。如不少同學自控能力比較差通宵上網聊天、玩游戲、看影碟,且大開音響,影響了既按時作息的同學,也容易惡化宿舍關系,產生矛盾:如宿舍電費、作息時間、學習等。
二、藝術系輔導員的工作對策
綜上所述,藝術系輔導員工作的現狀比較棘手,“管好學生”也成為工作的口頭禪。面對藝術系的學生不良現狀,許多藝術系的輔導員大為困惑,不知該從何入手,有的輔導員認為只要采取習慣性做法,保證學生不出問題、不出差錯者就行,在學生工作往往忙于事務,忽視了輔導員真正的職責是“管理育人”、“精神導師”。筆者根據個人的工作經驗提出一些思想政治工作思路及方法:
1.注重學生交流,建立良性的關系
平時要注重和學生多交流,多關心和幫助學生,處理問題站在學生的立場,為他們著想,督促他們,并要盡量融入他們生活和學習的方方面面。藝術系的學生雖然大部分懶散、個性冷漠,但是他們情商很高,在內心里對于自己熟悉的老師和同學還是愿意幫忙和配合工作的。如一個男生宿舍,宿舍內務衛生差,網線的安裝不規范,為了整改該宿舍,系部通知了幾遍,都沒有達到效果。于是我親自到該宿舍布置工作,用親切的口吻交代他們,“你們看老師也說了很多遍了,宿舍衛生本來就是要保持干凈的,把網線拉規范也只需要你們花費幾分鐘的時間,這個工作對你們來說也不是難度很大的事情,請你們今天內把網線重新整理好吧?!鄙砼R現場的效果再加上耐心的勸說,讓他們認識到整改宿舍衛生是迫在眉睫,該宿舍男生更加主動地把宿舍衛生和網線重新整理。
2.教育方式靈活,適度
藝術系的學生很多外表成熟,實際心理年齡并不成熟,所以我們采取的教育方式要靈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在處理班級事務的時候注意公平、公正,把班級建設的權利交給學生,輔導員及時給予意見。如在08視覺班的一次踏春活動中,同學們就時間、地點的問題各抒己見,意見不一。輔導員采取民主的投票方式,選擇了一個票數較高的活動,尊重了大部分同學的意見,輔導員在其中控制好適當的時機,進行意識上的引導,讓學生明白班級活動是一個集體活動,而集體活動的目的不僅是出去游玩,在游玩的過程中加強他們對班級的榮譽感和凝聚力、提升班級活力,體現集體的精神。
3.把思政工作融入到專業學習當中
藝術類學生普遍比較崇拜專業較好的老師或者懂專業的老師,輔導員鼓勵學生參加專業比賽和社會實踐,組織學生外出參觀畫展,讓學生得到啟發和學習的動力,認識到自己和別人的差距,無形中鞭笞學習。如2010年中國大學生廣告藝術節學院獎,配合課任教師,要求學生把課程作業的方向以大賽的要求為準,督促同學們完成課程學習并參加比賽。在此過程中,新的目標讓同學們的作業賦予了新的形式,在專業知識學習方面變得更加主動,更加深入。功夫不負有心人,大賽的結果揭曉時有三位同學獲得廣告節的優秀獎,這是對他們專業學習的認可,也激勵了全部同學。在本學期我在班會上再次宣傳此類比賽的時候,同學們表現躍躍欲試的狀態,明顯感覺到班風、學風的良性發展。
4.樹立良性的態度面對藝術系學生
輔導員要搭建起課任老師與學生之間的橋梁。消除課任老師對藝術系學生的偏見也是一個關鍵問題,部分外系的教師認為藝術系的學生難管,一開始就對他們戴上有色眼鏡,如某一公共課課任老師,一開課就批評藝術系的不是之處,到課點名也只挑藝術系的班級來點,這種偏見的加重學生的抵觸情緒,影響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讓許多學生覺得到課成為負擔。藝術系的學生雖然文化基礎不好,但是大部分還是愿意學習,如此一打壓,他們更加厭學、心態更加浮躁,對于管理他們的難度也會相應的增加。綜合性大學或非純藝術性院校對藝術類學生評價和關注程度上應轉變,藝術類大學生的思政工作不僅需要輔導員和學生本人的努力,更需要課任教師、行政領導的支持和鼓勵。輔導員從中起協調的作用,把授課教師和學生的問題及時反饋和解決,學生在心里不僅接受了輔導員老師,同時又接受了課任老師,達到自然的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