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8 15:29:1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小學品德教案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行為:
1.不給同學起綽號,不譏笑和戲弄人。
2.見到同學中戲弄人的現象能給予批評和制止。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課是根據課程標準三至五年級“團結友愛”德目中的有關要求編寫的。
人與人之間要友好相處,互相理解、互相尊重,這是建立社會主義新型關系所必須的,也是對小學生進行品德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尊重人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尊重他人的人格和名譽,不拿別人的缺陷、弱點開玩笑。四年級學生取笑他人或給他人起綽號,多數是出于好奇、好玩兒,并沒有意識到這是對對方的不尊重。因此,有必要對他們進行這方面的教育,增強他們這方面的意識,使他們懂得:給別人起綽號或拿別人取笑,是把自己的快樂建筑在別人的痛苦之上,不尊重人的表現,是不道德的。培養他們從小學會理解和尊重他人。
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使學生知道人與人之間要互相尊重,給別人起綽號和取笑別人是不道德的。
由于學生社會經歷有限,對人生的酸甜苦辣感受不深。一般說,他們被人取笑時,反應不會很強烈,而取笑別人時,也很難意識到別人的痛苦。所以,如何讓學生感受被人取笑的窘迫與傷心,由此產生情感共鳴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本課導入部分設計了“想一想”欄目,通過讓學生設想被人取笑者的心清,啟發學生的內心體驗。由此調動學生的情緒,使學生對取笑人的行為產生反感。
課文選擇的是學生身邊的事例,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事情的起因。李剛等同學摘下楊立的帽子,見到楊立得了斑禿,不但不同情,還哈哈大笑。雖然他們是出于好奇,但這是取笑人的行為,是很不應該的。
第二部分可分為兩層意思:第一層是師生們對這件事的討論,使大家認識到取笑人是錯誤的,對同學的痛苦要理解、關心和同情。第二層是講同學們的具體行動,使楊立倍感溫暖,而且改變了自己不愿意與人交往的性格。
教法建議
1.取笑人不同于辱罵人。后者很明顯地表現出對人的不尊重,給人的傷害也能直接再現出來。而取笑人,表面看起來對人的傷害程度不大,但實際上,給人造成的傷害是深層次的,甚至可以給人的心靈帶來永世難忘的創傷。本課的明理必須建立在情感基礎之上,教師在教學時應通過啟發學生的內心體驗,幫助學生理解觀點。
2.教學以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為主,聯系實際也是要聯系學生的思想實際,幫助學生澄清對與錯、是與非,解決學生的模糊認識。至于學生中取笑人、不尊重人的現象,應在提高學生道德認識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領悟,不宜在課上批評指正,以防造成負面影響。
教學設計示例
第十課同情還是取笑
教學目標
認知:
知道對人應當尊重,拿同學的缺陷、短處起綽號,或取笑別人,是對他人的不尊重,是不道德的。
情感:
1.對取笑他人的行為感到不滿、氣憤。
2.對被取笑的人有同情心。
行為:
1.不給同學起綽號,不譏笑和戲弄人。
2.見到同學中戲弄人的現象能給予批評和制止。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引入新課。
1.同學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陷和短處,你有沒有碰到過因為自己的缺陷和短處而被別人取笑的“煩惱事”呢?當時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呢?(老師一一概括列出同學們所說的事。)
2.那么,面對別人的缺陷和短處,我們應該采取怎樣的態度,是同情還是取笑?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第十課—同情還是取笑。
板書課題:同情還是取笑
二、講故事,明白道理。
被人取笑是痛苦的。最近,四(1)班就發生了這樣一件事。
1.出示幻燈,老師講故事,學生展開討論。
師:楊立是新轉來的同學,他老是戴著帽子,上課時也不摘。李剛等同學很好奇,他們打算摘下楊立的帽子,看看他頭上究竟有什么秘密。這一天課間,李剛見楊立向教室走來,便趕快躲在門后。當楊立跨進教室時,李剛伸手摘下他的帽子,原來楊立的頭上是一塊塊禿斑?!翱炜礂盍⒌念^!哈……哈哈哈……”這時,周圍/,!/一些同學也跟著笑起來。
問:如果你是楊立,你會怎樣?
(四人一組討論。)
小結:是??!楊立被這突如其來的舉動驚呆了,非常難過,傷心地哭了。正因為楊立害怕被別人取笑,所以他不但不愛說話,也很少和大家一起玩。李剛取笑楊立,使楊立的自尊心受到傷害,給他帶來了心靈的傷害,這是對楊立的不尊重,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
板書:取笑難過
2.出示幻燈,續講故事。
師:就在楊立傷心流淚時,陳欣走過來安慰他說:“楊立,別難過,我們去告訴老師?!蓖跗揭娎顒傔€在笑,氣憤地說:“楊立得了病,你不但不同情,還拿他取笑,真不道德。”
問:為什么這種取笑別人的行為是不道德的呢?
(四人一組討論。)
小結:給別人起綽號或拿別人的缺陷和短處取笑,是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是不尊重人的表現,所以說是不道德的。
3.那么,碰到這樣的情況,我們應該怎么做呢?(看幻燈,自讀課文中老師說的一段話。)
小結:我們對取笑別人的人應予以批評和制止,應該去安慰被取笑的人,給予他同情和幫助,讓他感受到我們集體的溫暖。
板書:同情溫暖
4.那么,四(1)班的同學又是怎么做的呢?(看幻燈,繼續講故事。)
師:課后,李剛主動走到楊立面前,深感歉疚地說:“楊立,對不起,是我傷害了你,我很后悔,請你原諒?!标愋赖陌职质瞧つw科醫生,她熱情地把楊立帶到家里,請爸爸給診治。她爸爸給楊立開了藥方,并建議他最好多曬曬太陽,不要老戴帽子,這樣可以恢復得快些。為了讓楊立曬太陽,大家想出一個好辦法,教室里哪個座位能曬到太陽,就讓楊立坐。楊立不再害怕同學們笑話他,也愿意和大家在一起了。通過這件事,四(1)班同學更加團結友愛了。從此,班里再沒有發生過取笑、戲弄別人的事情。
三、加深認識,暢談感受。
在四(1)班這個集體中,有這樣一些成員:李剛、楊立、陳欣、王平(出示頭像投影和名字),你愿意和哪個成員交朋友,為什么呢?
四、做游戲,辨析是非 。
通過“大轉盤”的形式,來讓同學們完成課后的“說一說”。“想一想”、辨一辨。
(將這七題設在“大轉盤”上,同學轉到哪一題,就回答哪一題。)
五、聯系實際,解決問題。
上課時,同學們舉了很多被別人取笑的煩惱事,如果在你身邊再發生這樣的事情,你該怎么做?
1.愿意和同學團結友愛。
2.不喜歡影響團結的行為。行為:
和同學友好相處,不爭吵,不打架。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課是依據課程標準一、二年級“團結友愛”德目中“同學之間團結友愛”“不爭吵、不打架”“能舉例說明團結起來力量大”等要求設置的。
設置本課的意圖是讓學生通過正反事例的比較,懂得團結起來力量大的道理,從而愿意與同學團結友愛,厭惡不團結的行為。
本課有五個欄目。
“試一試”欄目,設在課文前面,起導入作用。目的是為突破“團結起來為什么力量大”這一教學難點進行鋪墊。
“說一說”欄目,緊接課文,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歸納、概括,明確本課所說明的道理,可結合分析課文進行。
“比一比”欄目,讓學生通過比較正反事例,說明團結力量大的道理。這一練習是對課文內容的擴展,選擇的事例是辦一件事,團結起來力量大,就把事情辦成、辦好。
“講一講”欄目,讓學生舉一反三,以事例說明本課所學的觀點。
“讀一讀”欄目,讓學生通過讀,理解有關團結力量大的諺語,進一步強化團結的重要性。
教法建議:
1.教學中,教師特別要重視學生的體驗,在教學的開始教師首先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試一試”的活動,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使學生初步懂得團結起來力量才大。
2.為了使學生知道怎樣做才是團結,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搬重物的活動,具體的活動方法見“探究活動”。
教學設計示例
第二課團結力量大
〈教學目標〉
認知:
1.結合具體事例,知道團結是指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齊心又協力。
2.通過正反事例的比較,懂得團結起來力量大。
3.知道同學之間應該團結。
情感:
1.愿意和同學團結友愛。
2.不喜歡影響團結的行為。
行為:
和同學友好相處,不爭吵,不打架。
教學重點:
使學生懂得團結起來力量大的道理。
教學難點:
使學生明白為什么團結起來力量大。
教育過程:
一、試一試,導入新課
教師介紹:
今天我們首先做一個小試驗。(教師發給每個學習小組20根棉線)請每組先拿10根同樣的棉線,每個組員一根一根地拉一拉,看看結果怎樣?
1、學生進行試驗。
2、學生匯報幾次試驗的結果。
3、教師小結:
每個同學都能很輕松地將一根綿線拉斷,因為一根棉線太細了,力量太小了。
4.教師引導學生繼續試驗。
請每組把另外的10根和前面一樣的棉線擰成一股繩,用力拉,看看結果怎樣。
5.學習小組開始試驗。
要求:每個小組成員都動手試一試。
6.學生匯報試驗結果。(試驗結果:學生拉不斷擰在一起的棉線。)
7.教師提問:
想一想,為什么兩次試驗的結果不同?
8.小組討論后進行匯報。
9.教師小結:
一根棉線,力量小,可以輕易地被拉斷,但是10根棉線擰在一起,力量就大了,我們不能輕易地把它們拉斷。
10.教師提問:
幾根棉線擰在一起力量就大了,那么在集體中,同學之間團結起來,結果會怎樣呢?
11.學生回答。
12.過渡語:
同學們的想法對嗎?我們看一場拔河比賽,看后,大家就知道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了。
二、分析課文,領悟觀點
1.教師提問:
看一看,在這場拔河比賽中,哪個班獲勝了?
2.教師演示課件《拔河比賽》 下載:
內容:教材P23-P24的課文內容。
3.學生觀看后進行匯報。
4.教師提問:
在拔河比賽中,二(1)班為什么能戰勝二(2)班?從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5.小組成員之間交流想法后,小組派代表發表看法。
6.教師邊聽學生發言邊演示課件,課件分別演示兩個班在拔河比賽中的不同表現。(板書:團結力量大)使學生更加清楚認識團結的表現與不團結表現的不同。
7.教師小結:
在集體的比賽中,由于二(1)班同學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齊心協力,團結起來形成了合力,所以二(1)班取得了比賽的勝利。(板書:目標一致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齊心協力)相反,二(2)班同學在比賽中失敗,就是由于他們不團結。
三、深入觀點
過渡語:在比賽中,團結不團結比賽結果不同,那么在活動中,團結與不團結有會有什么不同呢?我們來比一比。
四、比一比
1.教師提問:
比一比,在排練新年聯歡會時,第二,第三小組的表現有什么不同,結果怎樣為什么?
2.學生自己看書,內容:根據教材P25-P26圖與文的內容安排。學生分組表演:二年級一班排練新年聯歡會的節目時,第二,第三小組的不同表現。
3.學生觀看表演后發表看法。
4.教師小結:
在準備節目的過程中,第二小組的同學非常齊心,個個都想把節目演好,認真排練,所以他們演出取得了成功。第三小組,排練節目中,大家意見不統一,不團結一影響了他們排練和演出效果。
5.教師過渡:
在比賽中,團結才有可能取得勝利;在演出中,團結才會把節目演好。在我們班集體中,還有哪些事例也能說明團結起來力量大。
五、講一講
1、老師請學生首先進行小組交流,用具體事例說明團結起來力量。
2、小組派代表舉例說明。
3、教師小結:
在集體生活中,團結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同學之間,團結起來才可能把班集體的事情辦好。(板書:把事情辦好)
六、過渡語:
團結對于一個集體來說非常重要,有兩條諺語也說明了這個道理。
七、讀一讀
1、請學生看教材P26讀一讀的內容。
2、學生讀諺語,并說說是什么意思。
*一根線,不成團,萬根線,能拉船。
*人心齊,泰山人移。
一、思想品德課教案的編寫原則
1.應在進一步鉆研課文的基礎上動手編寫。研究教材和分析教材是教師備課的核心,教師必須在研究單元教材的基礎之上,對課時教材作進一步地鉆研,具體分析課文的內容、體會課文中的材料和觀點、確定該課在整個思品教材體系和該單元中教學的地位,以掌握教材。
在通讀教材的基礎上精讀和熟讀課時內容。精讀的目的是理解教材。通過仔細、深入地揣摸和鉆研每一課、第一節的具體內容,掌握教材的基本內容、重點、難點,了解教材的精微,做到心領神會,融會貫通。熟讀的目的是要能夠純熟地掌握教材,駕輕就熟地駕御教材。即不僅要懂,而且要熟,要做到從整體結構到具體內容,都胸有成竹,并使自己的思想感情與教材的思想性、科學性融為一體。
同時要處理好教案和教材的關系。教案的編寫原則應是對教材的加工過程。關鍵在于使教材適應本班的水平和需要。教案既不能簡單地照搬教材,是教材的重復,也不能完全拋開教材另搞一套。
有了教案也要充分利用教材,教師可把重點問題,如課文中所明之理加點、波浪或序號、注釋以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
2.一定要掌握學科特點。目前小學思品課已形成較系統的教學理論和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明理、激情、導行是思想品德課的總特征。教師在備課時要把握這個基本特點,不能將思品課教案寫成語文課的教案。思想課同樣要學習和閱讀課文但教學目標不在于掌握字、詞、句、篇章、結構,而是在于學文明理,是通過分析字、詞、句的感彩,體會和理解所明之理,并內化后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并進行行為指導。這樣,教案才會編得有思想品德的味道。因此,編寫教案時要緊緊抓住學科的特點。
3.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案是教師發揮主導作用的方案,但同時也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注重三點:(1)教師要設計好啟發式的問題和運用啟發的方法。使學生有思考余地,既能說出一點、又說不完整,要開動腦筋分析綜合一番后方能掌握這個問題。還要教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如分析一事物的多角度、分析一事物的原因和結果、分析一事物與它事物的關系等。并在教學中鼓勵學生積極思考、提出問題、發表意見、得出結論。(2)教師設計的問題要緊扣小學生的身邊事。如一位教師在講《關心他人》一課時,在明理之后給學生出了這樣幾個問題:誰知道爸爸媽媽最喜歡吃什么?誰知道爸爸愛看什么樣的書或有什么嗜好?誰知道媽媽每都是幾點鐘起床做飯等問題。問題提出后,有的同學興奮地搶著發言,有的同學則一臉的懊喪。在老師提出問題后,他們都領悟到關心他人不僅僅是課文中的事,而且就和自己有關。幾個問題提出之后,也就知道了自己是不是關心他人,是口頭的還是真正做到。因此,在教案編寫時還要做到心中有學生。
二、思想品德教案的編寫過程和方敞
教案一般分講義式教案、提綱式教案和圖表式教案等幾種。教師要選擇哪一種取決于教師的業務能力和教學經驗。
教案和內容分一般情況和具體內容二部分。一般情況是指每一課時的教案都應寫入的內容:包括授課班級、上課日期、課題名稱、課型、教學目的要求、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方法等;具體內容是指這一課時完成的教學內容和進度,它是教案的正文和重點。
教案和具體內容的教學過程是聯系在一起的,內容是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內容,過程是教案內容的講授過程。要把講授的內容組織成教學過程,安排好教學進度、教學順序和教學步驟,構成完整的教案。總地說來,就是按思想品德課的教學特點,在認真備課的基礎上,圍繞教學目的、按照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設計總體結構、選擇教學方法、安排教學順序和步驟,組織好教學過程。
1.組織教學環節的編寫組織教學指的是教師步入課堂、宣布上課這一環。組織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從課間休息或上節課內容的興奮點轉移到本課中來,集中注意力,做好聽課的準備,使學生的精神狀態做出“預備”。不能“心不在焉、視見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大學》)
組織教學通常要采用一些方法。因此編寫教案時要緊緊圍繞教學這一目的進行。如可以把上節課布置的作業進行檢查、講評,并把講評的要點條理化;高段的老師還可以讓學生就事先準備好的內容安排進行一分鐘講演、發表自己的對某事的見解等。
以這種方式組織思品課教學,能較好地達到集中注意力、培養學生學習思品課興趣的目的。
2.導入新課環節的編寫教師還應充分準備從組織教學過渡到講授新課的導入問題。導入時既要注意和上節課知識的銜接,又能自然引入新課,并通過導入使學生集中注意力并產生興趣,為講授新課——明理做鋪墊。
導入新課可從“縱”“橫”兩方面導入。“縱”指過程,即導入指在課前進行的引入新課的方法?!皺M”指拋開過程性導入新課,這種導入的方法有很多。
從“縱”的方面導入的方法有:
(1)課前開門見山揭示課題:如第三冊第二課《光輝的節日》,老師直接板書課題,然后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光輝的節目指的是什么嗎?下面我們就來學習第二課《光輝的節目》”,并板書課題。
而課中和結尾時點化揭示課題,就不單純是導入的方法問題又屬于明理內容。下面也附帶說明。
(2)課中揭示課題:如第二冊第七課《做勇敢的孩子》。老師教學中已經使學生明白了“小紅不膽小,她不怕黑,不怕打針吃藥、敢當眾發言是一個勇敢的孩子”后,再提問:“那我們應該怎樣做?通過動情明理,大家異口同聲地回答:做勇敢的孩子,教師適時板書課題。在課中適時揭示課題既可以激發學生做勇敢孩子的愿望,又為學生樹立了學習的榜樣。
(3)結尾時點化課題:如第一冊第八課《我愛祖國》。當老師完成明理和導行部分之后,總結全課學習內容,提出課后行為要求時提問:“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中國是我們的祖國。它面積廣大、祖國富強又可愛,那你是怎么想的呢?”在結尾時揭示課題,既總結全文,又激發了學生的愛國之情。
以“橫”方面,導入新課的方法有很多種:
(1)教師運用談話、設問比較的方法:
如《熱愛家鄉》一課,教師運用談話方法導入新課:“同學們,今天這堂課我們來學習《熱愛家鄉》一課。怎樣做才是熱愛家鄉呢?請同學們打開書,看看課文中的兩位大哥哥都是怎樣做的?”
又如《珍惜集體榮譽》一課,教師用設問的方法導入新課。教師:“小朋友都喜歡做一個維護集體榮譽的孩子嗎?(板書“集體榮譽”)誰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維護集體榮譽嗎?(板書“維護”)為了班級得到衛生評比的“小白鴿”就把垃圾收起來又倒在共它班級的分擔區,是維護集體榮譽還是破壞集體榮譽呢?同學們一定都很想弄清楚,下面我們就來學新課《維護集體榮譽》
(2)借助其它手段,如故事、謎語、哲理、名言導入新課:
故事導入:《園園和方方》一課,老師給孩子們講了《大象和小花貓》的故事,使孩子從中了解到,大象和小花貓都有各自的優點,只有互相學習、互相合作才能辦好事情。這個小故事使我們懂得了一個道理,那么我們看《園園和方方》又告訴我們什么?
謎語導入:《小鳳送桃》一課,老師出示一則謎語:“胖娃娃、沒有腳,紅尖嘴一身毛,背上一道溝,肚里有味道”。學生回答:“桃”。老師說:“孩子們猜對了,今天我就給你們講一個《小鳳送桃》的故事?!?/p>
哲理、名言導入:《最可愛的人》一課。老師出示了“虧了我一個幸福十億人”這句南疆戰士的豪言壯語,提出問題:知道這句話是誰說的?歸納發言后,老師又說,他們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下面我們就來學習第二課《最可愛的人》。
此外,還有用歌曲(音樂)、舉例、圖片或實物、音像等創設情境等多種導入新課的方法,這里就不一一講述了。
(3)教師使學生發揮主體作用,以游戲、小品表演、匯報等方式導入新課:
如《做媽媽的小幫手》一課。課前教師安排小品表演。一組是小女孩放學回家看到媽媽洗衣服腰酸腿疼,就主動給媽媽捶背、替媽媽洗衣,媽媽睡著后又輕輕地給媽媽蓋上被子;另一組是小女孩放學回家,看媽媽洗衣服就把口袋里的臟手絹掏出來扔到盆里,看電視時媽媽叫她去買火柴,她卻不耐煩地說:沒看見我在看電視嗎!真討厭!……老師提出問題,二組表演各反映了一個什么問題?哪個小女孩做得好?……由此導入新課。
匯報:教師在課前有目的的組織參觀、調查、走訪等活動,通過學生課前匯報活動情況的方法導入新課。
還可以通過行為測查引出問題導入新課:以上的各種方法導入都不要忘了一個“巧”字,既要引得自然、合情合理,又要引人入勝、動人心弦。使學生一開始就進入最佳學習狀態。
3.講授新課環節的教案編寫講解新課是教案正文部分的中心,所占篇幅最多。一般說來,一堂課質量如何,主要是看這一環節完成得怎樣。
對于小學思想品德課來說,這部分主要包括明理、激情、導行三個主要內容。主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并把具體內容安排設計明確地寫在教案上:(1)設計好講授新課的整體步驟;(2)把握每個步驟的重點和難點;(3)設計出運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進行明理、激情、導行,做到內容和方法相統一,方法為內容服務。并達到掌握重點和突破難點的教學目的。
同時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寫清基本概念,如遵紀守法中的“法”和“紀”;
(2)多選用具體形象生動的事例說明觀點;
(3)注重重點和難點部分的編寫。如設計一組問題,使學生抓住關鍵重點,或使學生化難為易;
(4)講新課和鞏固新課要同步進行,邊講邊鞏固,不能一節課講完了,再找專門時間鞏固。根據思品課的特點,一般可分三步驟鞏固觀點;a.學文明理,即學完新課后就概括總結出新觀點;b.引入相同觀點的其它題材,再深化觀點;c.聯系實際導行時按著觀點的不同側面的內容要求與小學生思想行為實際逐一對號,進而鞏固新觀點。
(5)設計好板書。板書應完整系統。應簡煉,板書應反映出整個觀點,或整個觀點的操作內容。要抓住觀點設計板書,否則就會支離破碎,前言不搭后語。不要成段地抄書,板書字型要規范,不能隨便亂寫造字。
低年級學生也可采用板畫形式設計。
一般,板書分基本部分和輔助部分?;静糠职ù笮祟}、內容要點:輔助部分可根據情況將重要的概念、數字、生詞、生字等設計在內??梢栽诮贪刚呐粤斫M織板書系統。
也可以在正文中把字寫大,改用彩筆的辦法把應該板書的地方標增出來。
(6)要設計教具和使用方法。思品課為了增加直觀效果,要充分利用教具、圖、幻燈、投影儀和錄音、錄像。教案設計上要寫上運用什么教具、需要什么設備、寫上制作什么內容的幻燈片、錄音像帶,通過課前有計劃地準備,防止上課后因缺少備件而使計劃落空。
4.布置作業環節的編寫布置作業要和鞏固新課相銜接。它起到鞏固新課,啟發學生運用新課內容,指導學生進行課后復習的作用。在進行小結的基礎上布置作業。通過小結把本課的基本部分、重點和難點,讓學生有個明確的結論,作業題要想好寫出,要求也要簡明地寫在教案里。
三、熟悉教案
緊張時的一抹微笑
1987年8月師范學校畢業的我,被分配到宜都市陸城第二小學工作,擔任小學數學、思品及音樂學科的教學工作。年輕的我,一邊努力搞好教學工作,一邊積極參加課堂教學比賽活動。當時,參加縣級比賽,必須經過陸城片區初賽選拔,我在第一二年連續參加數學優質課比賽,都止步陸城片區,鎩羽而歸。面對強手如林、競爭激烈的陸城片區選拔賽,我并沒有退縮,第三年,我另辟蹊徑,把兼帶的思想品德這門“搭頭副科”作為參賽課,通過精心準備,我一路過關斬將,終于拿到了參加市優質課大賽決賽的入場券。
對這來之不易的機會,我倍加珍惜。決賽時,我的參賽課文是《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當時既沒有網絡,也沒有現成的教案,僅僅只有一本教師用書,我反復揣摩課文、鉆研教學《大綱》和教師用書,設計了一份教案。那時最先進的教學設備,就是投影儀和錄音機了。由于學校條件有限,無配套的燈片和磁帶,我就挑燈夜戰,自己動手制作幻燈片,灌制故事錄音磁帶。學校組織了兩次試教,對我的教態、教學設計和教學語言提出了修改。我根據大家的意見對教案幾易其稿,把自己關在寢室里,反復對著鏡子練習打磨。帶著領導的期望和老師們的祝福,我信心十足地登上了市優質課決賽的舞臺。講臺下坐滿了學生、評委和現場觀摩教師,室外的走道里也坐滿了人,見了這陣勢,初次參加大賽的我心跳加快,語速也在不知不覺中越來越快,心想:這下完了,又要失敗了。
正當我異常緊張時,不經意間,我瞥見時任市教研室主任思品專家、特級教師陳光全正面帶微笑,全神貫注地聽我講課,還不時地點頭。陳主任嘴角的微笑像陽光一樣照耀著我,我信心驟升,迅速調整自己的心態和氣息,有條不紊地完成了教學任務。我如愿獲得了市級優質課一等獎,并成為學校唯一獲此殊榮的老師。
一年后,我代表宜都市參加了宜昌市首屆思品優質課大賽,獲得了一等獎。此后我登上了更廣闊的舞臺:學校和我成為了宜都市課題實驗學校和教師,我多次在宜都市教材培訓會上、送教活動中執教公開課。榮譽紛至沓來:我先后被評為宜都市思品學科優秀教師,宜都市優秀工作者,宜都市第一、二屆小學品德骨干教師。
時至今日,陳主任的那一抹微笑還定格在我的腦海里,是那樣的溫暖、親切、動人。那是前輩對教壇新人的呵護、贊許和鼓勵,那一抹微笑幻化成動力,鞭策著我行走在品德教學的路上。時至今日,那一抹微笑也復制在我的臉上,成為了我聽課、評課時常有的表情,在這抹微笑中,講臺上的教師也許會少了一份緊張、一份膽怯,多了一份自信、一份從容;在這抹微笑中,也許一位教壇新星正積攢著升騰的力量。
轉折時的一種賞識
2000年,由于愛人工作的調動,我也被調到宜昌市猽亭區工作。對于此次調動,我顧慮重重:到猽亭后,我所取得的一切成績都會成為過去,必須重頭再來,特別是我還能否執教我鐘愛的品德課都是未知數……帶著這些想法,我到猽亭區實驗小學報到,時任猽亭區實驗小學校長譚國俊說:“作為猽亭區的窗口學校,沒有主課副科之分,所有的學科都應該由專任教師擔任,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育教學質量。周老師你對思品教學有一定的研究,應該人盡其才,你的工作崗位是學校專職思品教師?!?/p>
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不但可以繼續執教我所鐘愛的品德課,而且是專職教師。也就是說品德課不再是搭頭課了,而是我的主要工作了。從此,我擔任了10年的專職品德教師和品德教研組長。在這10年里,我先后執教了人教版、鄂教版1-6年級的《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我全面地了解了教材特點和體系,系統地鉆研了課程標準,摸索出學生喜愛的課堂教學流程。我多次獲得區優質課大賽一等獎,2001年我代表猽亭區再次走上宜昌市優質課競賽舞臺,并取得了優異成績,指導教研組兩位年輕教師參加宜昌市優質課大賽均有斬獲,多篇論文獲得市區一等獎;我也先后被評為猽亭區品德骨干教師,區十星教師。
回顧這段經歷,我慶幸又一次碰到了我人生中的貴人——譚國俊校長。在一個人生地不熟的環境中,正是譚校長的信任和賞識,為初來乍到的我提供了一個更好的平臺,使我輕車熟路、一如既往地在職場行走。通過多年的歷練、實踐、反思,我的課堂引導能力、應變能力、創新能力均有提升,課堂充溢著自主、合作、和諧的魅力,自己的教學風格也日臻成熟。十年品德專職教師的磨礪,十年的積累,給我的職場生涯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正如特級教師竇桂梅所說:“你會驀然發現,在公開課上所成就的,絕不僅僅只是幾節‘代表作’,而是生命的歷練,并循著這樣的路徑,腳踏實地地走向日常課堂的‘厚實’,乃至成就人生的厚重和精彩?!?/p>
彷徨時的一次引領
2009年秋,我帶著幾許的忐忑和敬畏走上了猽亭區品德教研員的工作崗位,成為了教研戰線上的一名新兵。實現從一名教師到一名教研員角色的轉變,我又走過了怎樣的一段心路歷程呢?從彷徨起步、自信行走、到從容自如這一路走來,不得不提到我的亦師亦友的教研室副主任楊小勤對我的幫助。雖然我在小學品德課堂上摸爬滾打近20年,也取得了一些成績,這畢竟是做了一名教師應該做的事,但如何發揮教研員研究、指導、服務職能,如何實現教師到教研員的華麗轉身,這些問題困惑著我。
正當我迷茫之際,楊主任向我伸出了溫暖的手,她告誡我:一名稱職的教研員必須駕馭好學習、研究、反思三駕馬車。學習是現代社會永恒的主題,更是一名教研員成長的必經之路,只有不斷提高自身水平,才能更好地服務于教學、服務于教師、服務于學生。于是,學習成為了我工作的狀態,我一面虛心向老教研員學習,拜他們為師;一面抓緊時間閱讀經典、品名家博客、看新聞,學習課程標準,查閱各種資料,掌握最新的教育教學信息,觀看名家課堂教學實錄,并隨時做好學習筆記,三年來做讀書筆記幾萬字。我在學習中開闊了視野,豐富了教育理論的儲備,努力為專業引領打好“底色”。
開展有主題的教研活動,與老師們一起在教研活動中修煉提高是教研員必做的功課。記得我在籌備第一次教研活動時,楊主任又及時指導我制定活動方案,在楊主任的指導下,我按照如下步驟成功地組織了第一次教研活動:與老師們商議確定了教研主題——把話題分解到各校,參會教師查閱收集相關資料——與做課教師磨課——搭建觀課議課平臺——提煉整理解決問題的策略——成果的推廣應用——形成新的議題……這次教研活動的成功提高了我的信心。為了提高全區弱小學科的教研水平,我成立了區品德中心教研組,建立了中心組QQ群,并開展網絡教研活動,還開展了理論學習輔導講座、現場教學指導,老師們也逐漸認可了我。
著名教育家葉瀾教授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可能成為名師?!狈此几墙萄袉T要駕馭好的第三駕馬車,我總是時刻反思:自己是否清楚本學科的教學強勢和弱勢?是否有更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傳遞給了教師?是否引領教師把教學理念與課堂真正地融合?教師的獨立思考能力、獨立教學能力、獨立研究能力是否有提高?外出學習,我會隨時記錄下那些觸動了我,引起了我思考和共鳴的觀點;聽課之時,教師的精彩演繹會及時記載并寫聽課心得,每次教研活動后,會反思總結本次教研活動的得與失,以及下次教研活動要提高和改進之處。我先后把捕捉到的教育故事和思維火花寫成文章,陸續在《中小學德育》、《教師報》、《湖北教育·綜合資訊》等報刊上發表,撰寫的論文先后獲省市一等獎。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我國小學品德與社會的課程教學工作出現了新的變化。如何切實有效地落實新課改的教學要求,順利完成新時期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的教學提升,是當前擺在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發展中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立足于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的教學發展,對新課程改革下小學品德與社會的課程特點進行了分析,對提高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有效性的方法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品德與社會;教學;有效性
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專門面向兒童開設的兼具社會學內容和心理學內容的綜合性課程。它目前主要開設于小學的高年級階段,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心智還不夠成熟,對外界的感知能力和判斷能力也相對薄弱。所以在這個特殊的成長階段,學生更需要良好的學校思想品德教育來促進身心健康成長。
一、新課改下小學品德與社會的課程特點
新課改下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的重點是“道德教育”,整個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的內容設置也是圍繞這個核心教學點展開的,多樣化、開放化、生活化是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三個最主要的特征。
(一)多樣化的課程內容
小學品德與社會的課程內容具有豐富龐雜、無所不包的多樣化特征。它把兒童視角中的生活百態容納其中,既涉及政治經濟,也包括地理、歷史、自然。它從勞動的美麗,講到道德的絢麗,從社會的多彩,講到科學的魅力,旨在用豐富多彩的知識內容,幫助兒童加深對自我的了解,建立與社會的聯系,學會與自然的共處。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的內容就像一個專門為兒童準備的萬花筒,里面擁有許多的秘密和神奇,只要學生和教師有足夠的耐心和毅力進行探索和發現,就一定可以找到珍寶,獲得身心健康的發展。在多樣化的課程內容下,相關的教學工作者需要具有較為豐富的生活經驗和較為完備的知識結構,只有這樣才能把多樣化的課程進行井然有序地分類,營造出妙趣橫生的課堂教學氛圍。
(二)開放化的課程理念
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是一門與社會發展和時代進步的軌跡緊密結合的課程,它的課程大綱也一直在不斷地進行調整。但是無論課程大綱怎么變化,它與社會同行、與時代同步的開放性課程理念一直都沒有改變。而這種開放化的課程理念也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于學生來說,學生要通過對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的學習,學會真誠地對待自己和他人,掌握基本的生活知識,具有獨立生活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生活態度和價值觀念,以更好的姿態開始社會生活,融入時代潮流。對于教師來說,教師在進行小學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工作中,要善于拓寬自己的教學眼界,吸收更多更新更前沿的教學信息,來幫助自己提高教學能力,幫助小學生更好地成長。
(三)生活化的課程要求
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淺層次的教學目標是幫助學生構建起優秀的思想品德,成為一個合格的社會人。其深層次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對社會知識的學習和理解,建立起對社會各個方面的正確認識和理性感悟,為將來參與和適應社會生活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礎,同時幫助學生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接班人。生活化的課程要求傾向明顯,一種獨特的“人文關懷”貫穿整個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的始終。為了更好地落實生活化的課程要求,在日常的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中,相關的教學工作者要善于把握課程實踐的要點,為學生創建更多的教學實踐機會,幫助學生把生活化的教學內容,轉化為生活上的實踐經驗,完成課程教學從理論到實際的有效銜接。
二、提高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有效性的方法
通過前文的描述,我們知道多樣化、開放化、生活化是當前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在新課程背景下顯示出的三個最主要的特征。相關的教學工作者也需要針對這門課程的這三個主要特征,來開展和落實自己的教學工作,以達到提高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有效性的目的。筆者將從思、行、悟三個方面來具體地分析提高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有效性的方法。
(一)勤思考――建立正確課程認知
隨著新課改的頒布和執行,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理念和教學要求也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變化。對于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的教師來說,從自己出發,積極地學習和領悟新課改下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的科學內涵,是其提高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有效性的第一步,所謂“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首先,學校要幫助相關的教學工作者建立起對小學思想品德課程的正確認識,改變以往以考試和升學為主要教學目的的錯誤教育觀念,積極地宣導現代化的素質教育觀和德行教育觀,把培養小學生的良好生活習慣和優質思想品德,作為重要的教學任務進行落實和考核,對以往語數外等主課老師占據思品課程時間進行教學的不良習氣,進行整頓。其次,學校還可以通過組織有關小學品德與社會新課改內容的培訓,幫助相關的教學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和學習新課標的內容,并通過對培訓內容進行抽查考試的方式,來督促相關的教學工作者用端正的學習態度來對待新課改的培訓,保障培訓的質量,讓相關的教學工作者通過培訓和學習能夠有所收獲。
(二)多行動――嘗試多樣教學手法
小學品德與社會的教師在對新課改下課程內容準確把握的基礎上,要在日常教學工作中,積極開展對新課改內容的教學實踐,這是提高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有效性的第二步,也是最為關鍵的一步。只有踏出新課程實踐教學的腳步,才能讓小學品德與社會的課程教學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行動是成功的原動力。
首先,小學品德與社會的教師要積極地嘗試多樣化的教學手法,建立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輕松、快樂的課堂教學氛圍。因為小學生的思想觀念和情感意識還不夠成熟,所以小學品德與社會的教師在做好教師本職工作的同時,還要拓展多樣化的教育身份,成為學生的好伙伴和好朋友。主動關心和愛護祖國的花朵,在拉近師生間距離的過程中,讓學生通過耳濡目染的方式,對人與人之間的正常交往和有效溝通進行學習。其次,小學品德與社會的教師還要加強對新的科學技術的學習,學會利用科技的手段來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除了以往利用課本插圖、講故事等方式來吸引學生注意、引導學生進行課程學習以外,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來豐富和拓展課程教學的內涵和外延,幫助學生更好地開展對本門課程的學習。以“當危險發生的時候”的課堂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先通過多媒體設備來播放消防車的聲音,讓學生通過聲音來討論聽到的是什么,然后在學生討論之后展示正確的答案,讓課程內容變得生動具體,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積極性。
(三)善感悟――總結反思提高能力
當小學品德與社會的教師在對課程教學進行不同的努力和嘗試之后,一定不能忘記總結和反思,這是提高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有效性的第三步。因為事物在發展的最初階段都是無法判斷出優劣的,只有經過真正的實踐之后,才能知道哪些方式是有效的,哪些方式是無用的。而只有經由反思和總結的過程,這些實踐經驗才能百煉成鋼,轉換為真實的能力。
首先,小學品德與社會的教師要重視學生對課程教學的反饋,依據學生的需求進行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調整,建立起制作教案、前期備課、后期反饋、教案修改等環節的動態連接。其次,小學品德與社會的教師要積極地展開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思考,把自己的實踐經驗,通過撰寫學科論文的方式,進行理論上的梳理,同時通過的方式,讓自己的教學方式,接受更多人的檢驗,讓自己的教學能力得到更好的提高。例如,在進行“當危險發生的時候”的課程教學時,教師可以組織三個不同的討論活動:面對火災時,我們怎么辦?面對擁擠時,我們怎么辦?事故發生時,我們怎么辦?同時對活動中學生們的表現和成果進行分析和總結,整體把握課程的節奏和走向,讓課堂教學能夠順利地實施,提高課堂教學的成效。
三、結語
在不斷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的發展也在不斷地朝著“以人為本”“樂學活學”的新時代教育理念靠近。不同的教育機構和教育工作者也都不約而同地采取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來提高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的教學成效。筆者相信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發展的潛力是無窮的,只要相關的教學機構和教學工作者不斷地努力,積極地求索,小學品德與社會的教學有效性一定會得到切實提高,美麗的德育之花也一定會迎風盛開。
[參 考 文 獻]
[1]吳慧瓊.提高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探討[J].中華少年,2016(13).
[2]張建宏.淺析小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品社的有效性[J].亞太教育,2016(12).
[3]趙麗.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中學生自主探究意識的有效培養[J].教師,2016(10).
[4]楊興志.試論小學中高年級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J].新課程(上),2016(3).
關鍵詞:新課程;課堂;教學;課改
我校從上到下課堂教學改革活動正深入進行,正是春花爛漫時。
從2008年秋季起,教育局出臺了具體方案,2009年4月組織赴冀魯考察后,課堂教學改革進入實質性階段,上級領導強力推進課改的決心給我們推進課改的信心,一年來,我們走上課改之路,并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一、時常回望來時路――不斷總結提升
我們對課堂教學改革工作的總結反思與改革進程同行。學期初,通過全體教師大會總結反思,學期內,通過班子會議總結反思。其中不乏迷茫與擔憂,因為改革的成與敗,事關學生的發展,只許成功,不準失敗,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在大膽推行中,謹慎對待每個環節、每個問題。
二、管理之中求新
課堂教學改革在整個教學管理中不是孤立進行的,是課堂教學改革給我們帶來靈感,做好常規管理的同時,力求配套管理創新。
三、備課設計與環節求新
為了引導教師全心投入課改,我們推出新課改教案導學流程環節例舉,提供不同年級不同學科的導學流程,供教師參考。
(一)小學語文學科
1.創設情境、引入新知――2.自學探究、整體感知 ――3.反饋成果、形成認知――4.精讀深思、深入理解――5.分層作業,拓展練習――6.總結評價、課外延伸。
(二)小學數學學科
1.創設情境、引入新知――2.自學探究、討論交流――3.反饋成果、形成認知――4.分層練習、理解運用――5.實踐應用、拓展延伸――6.總結評價、課外作業。
(三)小學英語學科
1.熱身復習――2.激趣導入――3.自主探究――4.趣味操練――5.拓展活動――6.檢測評價――7.總結作業。
(四)小學科學學科
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2.做好準備、自學探究――3.理清結論、匯報交流――4.分層作業,拓展練習――5.總結評價、課外延伸。
(五)小學品德與生活學科
1.引發興趣、導入主題――2.自主活動、體驗生活――3.情感交流、明理升華――4.辨析實踐、引導生活――5.總結評價、課外延伸。
(六)、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科
1.引發興趣、導入主題――2.自主活動、親身體驗 ――3.交流討論、
強化觀點――4.聯系實際、辨析導行――5.總結評價、課外延伸。
(七)、小學音樂學科
1.組織教學、初感音樂――2.故事導入、 創設情境――3.喚起共鳴、自主感悟――4.藝術表現 自由創作――5.輕松小結 回顧評價。
(八)小學美術學科
1.引趣導入――2.觀察感知――3.親身探究――4.展示交流――5.小結延伸。
(九)小學體育學科
1.情境創設,激發興趣――2.娛樂熱身、充分準備――3.合作探究、掌握技能――4.鞏固技能、練習提高――5.輔助活動、愉悅身心――6.整理放松、總結評價。
根據新課程該要求,教學環節的提法發生根本變化,再用老調重彈,不能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與課改要求不一致,歡迎有經驗的教師有更好的環節設計。教案中的教學目標要求填寫必須符合“三維目標”要求。教案中“學生活動”和“教師活動”欄目,“學生活動”部分以前教師總覺得沒有什么可寫,填寫非常簡單。我們要求教師重點設計“學生活動”部分,“教師活動”部分一定要詳細寫明方法
通過檢查,發現教師們的教案流程設計發生很大的變化,許多教師“學生活動”部分填寫十分充實。這些不僅僅是形式上的變化,更重要的是驅動教師理念上的變化。
四、作業設計與要求求新
為了調動學生作業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克服機械性與局限性,使作業成為學生自我展示的領地,我們推出了“分層作業”和“自主作業”形式?!胺謱幼鳂I”為教師布置的作業,根據學生的不同學習水平至少布置兩個層次的作業, “自主作業”為學生自己設計的作業及搜集的新穎的課外作業,“自主作業”開始要求教師進行引導,優秀的學生“自主作業”內容和質量要求高一些,差點的學生要求低一些。語文數學至少每個月兩次自主作業,其他科一個單元一次,自主作業內容以開放、新穎的內容為好。作業的改革使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得到尊重與鼓勵。實踐證明,分層作業與自主作業深受師生的歡迎,據教師反映,許多孩子都很喜歡作業,作業的興趣濃、質量高。
為了配合中高年級“課前自主預習―課上合作探究展示”課型改革,在中高年級推行了“預習作業”,每個學生各科都有一本保存完整的預習作業,教師要及時布置預習作業,根據學科和課型不同,引導學生掌握不同學科不同類別課型的預習常規,新課改預習是重要環節,只有預習的好,自主性強,學生才會積極活動,課堂實效強。預習作業已經實施一年,今后繼續鞏固成果。
五、宣傳總結與記錄求新
從2009年3月《課改前線》校刊應運而生,至今已經編輯印發了四期。??涊d了我校課改工作的每一步進展與探索歷程,設置工作指南、會議檢查、學習提升、教學活動、一線拾零等板塊,圖文兼備,成為宣傳交流的窗口,就像我們甩在課改路上的腳印,與課改相伴而行。
一、做精巧教案,在課堂中滲透品德教育
其實滲透品德教育就在我們身邊,如:《只有一個地球》這篇課文,教學內容大致是:地球美麗而渺小――地球資源有限――人類無法移居――人類要精心保護地球。就按這個流程來設置教案,輕而易舉就完成了。但我不想讓學生只學習書本知識,我就跟學生講一些身邊發生的小事:如家里水龍頭沒關緊經?!凹毸L流”,早上都八九點鐘了教室的燈還在亮著,食堂的剩飯剩菜經常是大桶大桶的,包子只吃了里面的餡就丟掉了等等,于是我在教學中導入課文時,我就讓學生反思自己是否有這些現象,同學們大多數低下頭保持沉默了,有幾個同學卻能自告奮勇的承認“有”。接下來,我繼續教學“地球資源有限,地球資源枯竭了,我們該何去何從?”學生從課文中知道無法移居,只有保護好地球資源、節約地球資源,我們才能生活得更好?!肮庥袝旧系闹R和同學們的口號還不夠,必須要有行動,從今天開始,我就要求同學們在生活中珍惜保護資源,如有違反,就是地球的小罪人,你們愿意嗎?”效果當然是好的。在語文課堂上抓住“契機”,學以致用,品德教育立見成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盡好自己的導演職責,在引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態度和藹,飽滿熱情,以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對于學生提出的新觀點、新見解要予以鼓勵和表揚,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不同意見,敢于向權威挑戰。
二、品德教育應該貫穿整個小學階段
縱觀小學1~6年級的語文書,幾乎每篇課文都在教育我們該怎樣做人,老師在教學中,不能只膚淺地教兩個字,做一些內容分析,而應該結合實際滲透品德教育。如:一年級13課《平平搭積木》。里面有一句“平平搭的積木不只是給家人住還可以給大家住,”由此,我們教學的時候還要延伸到課外,教育學生做一個心中有他人的人。14課《自己去吧》則要聯想我們現在的小孩子都是在父母的百般疼愛下長大的,自私自利、經不起一點挫折、沒有一點獨立能力。在語文課堂上則需老師們教育孩子學會堅強,學會自食其力,學會鍛煉自己的翅膀。一年級課文如此,二年級的《坐井觀天》、三年級的《一次成功的實驗》、四年級的《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等,哪篇課文都滲透了品德教育,老師們則要好好把握,相機滲透。
三、“口語交際”、“小練筆”部分是滲透品德教育的好鑰匙
現在的語文教材從三年級開始就設計了“口語交際”這活動,這不僅是一個提升學生口才和膽量的活動,更是滲透品德教育的前沿陣地。另外的“小練筆”就是學習這篇課文后,要求學生反思自己的行為是否與課文相符,是否“油水分離”,而寫的一片小作文,既可以反思自己,又可以提升寫作水平。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一環,也是德育滲透的重要途徑。我認為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除強調寫作技巧、文字功夫外,重要的是幫助學生增強道德意識,提高思想認識水平和思想覺悟。俗話說“作文先做人”,一個道德意識淡薄、認識水平低下的人,是無論如何也寫不出內容豐富、思想健康的文章的。因此,在選擇作文題目時,我都是慎之又慎,選擇一些既具有人文氣息又現實性較強的話題,既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興趣寫,讓作文不再成為學生的負累,又能在寫作中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例如作文“在路上”,主要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作文中,有的學生書寫自己的成長之路,感恩于一路上的收獲,感恩于一路上的關懷;有的學生書寫自己的求學之路,有困惑有奮進,幾多淚水幾多歡笑,寫得真實感人。例如話題作文“比較”,主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鍛煉學生的思辨能力,生活中究竟需不需要比,比什么,比的標準是什么,怎樣比較等。一系列的作文訓練,既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又陶冶了學生的情操。
四、指導課外閱讀,在閱讀中滲透美德
課外閱讀是語文德育實施的途徑之一。積極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語文課外閱讀,不僅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當然,書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選擇地讓學生去讀。教師應該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征、興趣愛好、思想實際,向學生推薦有關讀物,列出書目,引導學生去讀,要加強閱讀指導,激發學生課外閱讀興趣,教給他們讀書方法,特別是評價與欣賞的方法,使學生從閱讀中有所收獲。例如針對有些學生沉迷于某些談情說愛、情意綿綿的情節,便組織學生認真學習有關文藝理論的書籍,引導學生了解任何作品中人物的悲歡離合,總是離不開時代特點的;針對某些學生閱讀時只注意故事情節,教育他們在閱讀文藝作品時要掌握作品的思想內容,看到它的社會意義,從中受到有益的感染。一本好書相當于一位良師益友,不僅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習成績,而且還能培養刻苦學習、戰勝困難的奮斗精神,所以應該鼓勵學生訂閱書刊雜志,使學生擴大視野,提高思想覺悟。
五、語文教師自身的形象,是滲透品德教育的一面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