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18 19:44:5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理財教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大學生;個人理財;推廣
一、研究大學生個人理財的背景
當下,我們的大學生對于結余的生活費的處理已是造成了個人的資金浪費。大學生不僅沒有好的消費習慣,而且沒有合理的理財規劃。從大學生理財現狀中不難看出大學生理財缺一個由理論到實際的的橋梁,少一個實際操作的平臺,更沒有專業理財人員的指導,因而月底會變為“大負翁”、“月光族”。
面對現在的大學生理財的現狀,我們的大學生就需要理論的扎實、多次的實際經驗、專業的理財指導,然而能夠幫助大學生做到這三項的任何服務業務我們至今沒有發現。
二、影響大學生個人理財的因素
(一)大學生自身因素
1、自身認知偏差。部分大學生會利用自己兼職的資金以及憑借工作經驗去理財機構購買理財產品,然而許多人是虧本還得向父母借錢度日。這些現狀顯示一定程度上的過度自信、表面認知偏差都會使大學生積極的理財,但在相應程度上會忽略產品的風險、時間等信息,從而導致個人理財出現認知偏差。
2、固定的收入。根據調查顯示,約75%的學生的生活收入來自父母,他們的收入減去必要的支出及大學里逐漸的存在攀比消費和盲目消費、浪費資金嚴重及消費結構不合理等資金支出后,這樣的不合理支出讓大學生無財可理。
(二)理財市場與社會環境因素
1、理財市場條件的制約。由于理財機構宣傳不到位,很多大學生是一無所知選擇理財產品或是產品的銷售門檻高放棄理財,這樣的現實條件制約,讓大學生對理財望而卻步。俗話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2、社會環境。傳統的消費理念受到強烈的時代沖擊,大學生的消費方式有很大的轉變,社會上的不良風氣影響著大學生的價值觀和消費觀,給大學生理念帶來較深的沖擊,導致大學生產生高消費的心理變化。在實際情況下,由于社會環境影響,很多大學生不能樹立很好的理財觀。
三、研究大學生個人理財中出現的問題
1、理解誤區。大學生理財需求上升,但仍缺一個獨立的理財環境,且理財技巧匱乏,受傳統觀念束縛,大學生的理財很保守。錯誤的將理財理解為傳統的資金使用方式,即獲得的收入存入銀行獲得穩定的利息或進行股集,債券投資,以期獲得高于銀行存款利息的風險收益。
2、欠缺豐富的理財經驗。相對保守的大學生選擇基金,學生一般選擇資金管理的開放式基金的固定方式。21歲的李樂同學看到學多人理財都掙了不少錢,他于是拿出了自己積攢的資金購買定期理財產品,可不久李樂就虧損了??梢?,盡管在校大學生理財具有重要的意義,但這需要經過比較長的投資理財起步期。
3、理財風險。對大學生而言主要有信用風險、市場風險、經營風險。理財商家可能因經營管理不善而虧損,也可能因市場變化出現產品滯銷、資金周轉不靈導致脫節現象等。期限越長的理財產品,對利率波動就越敏感,市場風險也就越大。
4、理財產品門檻偏高。如招商銀行的“金葵花”,要求客戶資產要達到50萬元;工商銀行的“理財金賬戶”,要求客戶資產達到20萬等。這顯示理財市場上的產品缺乏創新性,不能滿足大學生這一客源,讓很多大學生只能觀望理財。
5、缺乏專業指導。專業的理財人員不能接觸到我們廣大的大學生,因而我們大學生的理財知識理論層面的教學,而沒有實際的實例教學,這就使大學生個人理財要走許多彎路,如此發展會讓大學生對理財的熱衷度降低。
四、針對大學生個人理財中出現問題的解決方案
1、開展理財宣傳教育。在高等院校開展理財宣傳教育讓非經濟管理專業的大學生在學好專業知識的同時提高對理財的認知程度。理財機構定期開展理財知識競賽、與各高校合作開展理財宣傳教育的專題座談會,并在大學城設立理財中介服務點,可使大學生養成良好的消費和生活理財習慣,并為將來成為一個善于理財的現代人打下堅實的基礎。
2、量身定制理財規劃。當月可支配收入在500元以下的大學生,由于受自身資金的限制,建議其要開源節流,合理利用課余時間,通過勤工儉學來拓寬自己的融資渠道,比如利用家教、導游、餐廳服務等兼職,增加自己的經濟收入。大學生群體差異較大,不同的群體不同的消費水平和消費結構,且每個人有著不同的收入來源和消費習慣,因此,每個人的理財方案就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3、豐富理財經驗。經驗不一定是非得自己總結出來的,經驗是可以互相學習交流的。學生可向經濟管理類的專業老師請教,也可向我們理財中介推薦的理財專業人士咨詢。我們理財中介服務會不定期的發放專業書籍和邀請理財專家和理財成功人士到學校為大學生做專門的經驗交流講座并建立“大學生理財協會”會員社團,有效促進理財資訊和經驗的交流。
4、合適的理財產品。理想的理財產品應有相對較低的理財服務門檻,以滿足大學生對資金靈活性的需求。各理財機構不斷推進創新理財產品,個人理財產品只有適用才會有新市場,所以為大學生量身定做理財產品,突出產品的適用性,要最大限度的滿足大學生客戶群理財的需要。
5、完善個人理財業務相關的政策環節及法律保障。
(1)理財合同。理財機構從事理財業務,應當依法與委托人簽訂委托合同或信托合同。但在合同中不得對理財產品進行保本保息的承諾。
(2)理財機構的風險內控制度。包括對理財資金及資產實行集中統一管理,嚴格執行相關會計制度要求,切實防止帳外經營,挪用理財資金情況的發生,建立嚴格的業務隔離制度。
(4)理財機構的信息披露制度。理財機構應當按照誠信、真實、完整、準確、及時的原則披露理財業務的相關信息。
(5)禁止作出保證其資金不受損失或最低收益的承諾。
五、成果
(一)實現大學生人人會理財,人人有財理
通過對大學生的一系列的理財服務,我們確保了許多大學生享受到了理財該有的服務,確保大學生是會理財,而且通過專業理財人員的指導下,我們確保每個大學生都是有足夠的資金去理財。
如果不會理財,不用怕,個人理財擁有專業的服務,保證人人會理財;如果沒有資金理財,不用擔心,我們的專業理財規劃師會幫助規劃資金使用,保證人人有財可理。
(二)校企合作共同發展大學生理財項目
學校與理財合作商合作,針對理財專業指導,合作商可與學校舉辦理財講座、開展理財模擬大賽、理財知識競賽、理財培訓等方式讓更多大學生合理的參與到理財中來,既讓合作商有機會宣傳自己的理財產品、給自己的理財銷售市場增加客源,也讓學校的理財課程有機會接觸實際操作中去,有利于學生合理利用資金,合理的去理財。
(三)特色的方法,開啟潮流模式
1、利用創新手段宣傳理財。為了讓大學生加入理財,我們理財服務點利用21世紀時尚通信方式(QQ、飛信、YY、人人等)建立大學生理財交流群和理財中介服務點會員社區群以及進小區宣傳理財,通過我們工作人員的不懈努力,參與理財的大學生人數日趨上升。
2、與高校合作開展多次理財座談會。我們個人理財中介服務點成立會員社團,與高校合作舉辦關于理財的經驗交流、理財教育等專題講座,大學生參與率100%,讓更多學生不再懼怕理財。
3、大學生個人理財的業務不斷深入發展,每個學生經過我們系統的培訓都可以實際操作理財,對理財的認識不再是表面的理論了解,能夠合理理財、規劃理財。面對這樣的發展形勢下,學校與當地的各大理財商家更加的急求加入我們的跟人理財服務團隊中來,不斷地壯大我們的服務隊伍,提高理財服務水平,為大學生理財服務提供更進一步的發展。(作者單位: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
課題來源:
本論文課題來源自江蘇省高等學校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項目
個人理財中介服務創業設計
參考文獻:
[1] 王在全:《一生的理財計劃》,南海出版社2008年版
[2] 何麗華:《理財新視角:個人理財規劃》,《審計與理財》05年第2期
[3] 林寧:《淺談個人理財規劃》,《商業文化》(學術版)2008年版
[4] 鄭建輝:《如何制定合適自己的理財規劃》,《金融博覽》2008年第二期
[5] 田文錦:《個人理財規劃》,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8
[6] 曹素芳,彭興富.加強大學生理財觀教育,構建和諧校園[J].經濟與社會發展,2006(3)
【關鍵詞】通識教育;行政文秘;專業課程;改革思路;實施途徑
通識教育即自由教育,是對心靈的自由滋養,其核心是:自由的精神、公民的責任、遠大的志向。一般而言,通識教育也稱“普通教育”“一般教育”“通才教育”等等,與專業化教育相比較,通識教育重在“育”而非“教”,其重在開發、挖掘出不同個體身上的潛質與精神氣質,要“孕育”出真正的“人”而非“產品”,即學生們通過多樣化的選擇,得到了自由的、順其自然的成長??梢哉f,通識教育是一種人文教育,它超越了專業教育的功利性與實用性。
一、行政文秘專業實施通識教育的必要性
(一)行政文秘職業的特殊性要求實施通識教育改革。秘書職業是一種滲透于一切行業之中的職業,無論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教各個戰線的領導機關,農村、醫院、學校都需要或多或少、或專職或兼職的秘書人員來支持和輔助領導及領導部門的工作。同時,由于秘書工作的綜合性特點,它與行政管理、經濟貿易、財務工作、人力資源管理等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性,其主要工作內容是協助領導處理行政事務,輔助領導決策。綜合概括為輔助決策、溝通協調、信息處理、督促檢查、調查研究,以及辦文、辦事、辦會等行政事務處理工作??梢?,行政秘書是一個綜合性、服務性、文化性很強的職業。行政秘書不僅要具備職業崗位所要求的最基本的知識和豐富的文化內涵,還需具備較強的綜合素質、較高的人文素養。因此,單純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教育與培養對學生發展是不利的,通過通識教育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人文素養。
(二)當前行政文秘專業教育現狀迫切需要推行通識教育改革。專業化教育模式是我國高等教育在特定時期、特定社會背景中的選擇,其缺陷也是十分明顯的。它過分強調專業劃分,把學生的學習限制在一個狹窄知識領域,不利于學生全面發展。隨著社會生產發展的日新月異,新工作崗位不斷出現,“專業對口”已不再是唯一目標了。因此,某些專業綜合性較強的專業,其專業化做得越好,學生就越難適應變換了的工作。行政文秘就是一個綜合性較強的交叉學科,從其傳統專業建設而言,也同樣存在諸多問題。如文秘專業課程設置不夠合理,僅僅圍繞行政和秘書崗位核心工作,且過于偏重黨政機關政務管理,政治性較強;專業課程教材內容相對滯后,內容陳舊,不能與時俱進,與實際需求嚴重脫節等等問題,結果導致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一直處于矛盾的狀態――社會市場人才需求十分廣泛,而專業人才又不能很好地符合市場需求。應對工作崗位的變化,培養學生一般能力往往比專業化更為有效。因此,在行政文秘專業推行通識教育課程改革迫在眉睫。
二、行政文秘專業課程實施通識教育改革的途徑
(一)行政文秘專業課程實施通識教育改革的原則。一是要遵循“博學與精專相統一的個性化”原則。通識教育實際上是素質教育最有效的實現方式。通常它把通識教育分解成哲學社會科學素養、人文素養、自然科學與技術素養、美學藝術素養、實踐能力素養模塊,要求并鼓勵學生結合自己實際跨學科、跨專業自由選課,充分發展個性,博學多識;鼓勵學生從難、從嚴、從自己實際出發自主選課,從而增強學生學習主動性,全面提高素質。二是要遵循課程、環境和活動三者之間協調發展的原則。課程、環境和活動之間是既相互聯系又相互獨立的關系,要使專業核心課程與通識類課程之間存在拓展、銜接、引申等關系,引導學生從自身知識體系以及專業需要的角度出發進行選擇,使通識教育課程體系更加有利于學生專業水平及綜合素養的提升。三是要遵循“民主、科學、真理、正義、自由、寬容”的大學精神原則。通識教育也是“大學精神”的課程實現方式。通識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力圖把學生培養成崇尚科學和民主,追求真理和正義,尊重他人、善于溝通,具備創新意識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以及終身學習能力的人才。四是要遵循既有中國特色,又全面改革開放面向世界的原則。通識教育是現代教育理念中國化的實踐過程。無論是國外的博雅教育、全人教育、自由教育、能力拓展訓練等教育方式;還是中國的素質教育和“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教育;以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以及培養一專多能、德才兼備的人才教育;乃至弘揚傳統文化教育等等,都能涵蓋在通識教育的范疇之中。因此,中國的通識教育既應突出中國特色,又應改革開放面向世界,整合國內外多樣性的現代教育理念和模式,既體現時代性,又保持民族性,把現代科學技術與中國傳統的文化典籍結合起來,把現代信息文明與中華優秀文化歷史統一起來。
(二)行政文秘專業課程實施通識教育改革的途徑。一是專業核心課程改革的主要途徑。在行政文秘專業核心課程設置改革方面,綜合考慮當前乃至今后行政文秘人才特殊培養的需求,同時結合就業、升學、公務員考試等多種需求,在專業核心課程上,以“理論夠用,強化專業素養,突出專業技能”為主線,圍繞管理學、行政學、政治和法學、經濟學、秘書學、文學六大學科模塊分別開設相應課程。在具體課程設置上,圍繞管理學學科可以開設人力資源管理、組織行為學、領導學等課程;圍繞行政學學科可以開設行政管理、企業公共行政學等;圍繞政治和法學學科可以開設政治學、法理學、經濟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等;圍繞經濟學學科可以開設宏觀、微觀經濟學、會計基礎等;圍繞秘書學學科可以開設秘書理論與實務、檔案學、寫作學、公共關系學、商務談判等;圍繞文學學科可以開設現代漢語、中國文化、中外文學、新聞與傳播學等等,使學生具備較強的行政管理和文秘崗位專業知識、技能,同時又能夠適應經濟、管理、法律等相應崗位的需求。學生未來無論是考研、讀雙學位、就業乃至職業提升和轉換都有更大的自由空間。在專業技能性核心課程的設置上,可適當開設技能性實踐課,比如行政事務綜合實訓、文書寫作與檔案管理實訓、電子政務實訓等,提高學生的專業核心技能。二是專業通識教育課程改革的主要途徑。在行政文秘專業通識教育課程設置改革方面,除了全校公共課例如思政、馬列、中國近代史、外語、體育、計算機、軍事理論與軍訓、高等數學、大學語文外,專業特色化的通識教育課程可以嘗試按照以下思路設置:首先,設置文化學科課程――例如中國文明文化史和西方文明文化史、中外歷史經典研讀、文學名作與寫作訓練等。旨在讓學生對中西文明的發展歷程有整體的理解;使學生學會用歷史的方法、以歷史的眼光認識事物;從而較深入地了解人類文明的歷史演變和文明多元發展、沖突、整合及其在當代的意義,同時提高解讀文本和寫作能力。其次,設置社會科學課程――例如財務管理、投資理財等、營銷學、管理心理學、危機管理等課程,使學生熟悉社會科學的一些主要概念和方法,以加強對當代人類行為的理解,正確認識和處理現代社會面臨的問題。教學方法上,則借助于某個學科的某些片斷,通過短暫的學術探索,讓學生接觸到這個學科的研究方法,而不是讓學生學習經過簡化的、較為完整的學科概論或常識。第三,設置數學和邏輯學課程――通過基礎高等數學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數學發展中的重大時間及數學家的創見和發明,了解數學的文化功能和思想價值,以及對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的意義,尤其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邏輯學課程則是讓學生學會如何正確地進行推理和論證,并能夠識別和反駁錯誤的推理和論證,提高思辨能力。第四,設置藝術創作與審美體驗課程,如音樂、戲曲表演、繪畫賞析、影視欣賞、書法、社交禮儀、演講口才、攝影攝像等。培養學生對文學藝術作品的理解能力和審美情趣;提升學生的藝術鑒賞力、想象力、表現力,提升人際溝通和交流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和綜合素質。第五,設置拓展性訓練課程――創新創業訓練以及社會實踐類課程、校園文化活動以及各類講座等,拓展學生的崗位適應范圍以及社會適應能力。以上五個模塊的通識教育課程設置旨在向學生展示人類的基礎性學問與精神實踐領域中的問題及其思考和探索之路,展示人類社會文明歷史進程中的重大演變和人類當代狀況的基本性質,提高學生的人文修養,拓寬其思想視野,提高其精神感悟能力,并引導學生形成天下關懷、文化自覺與學術探討之精神。
總之,在通識教育背景下推行行政文秘專業課程的改革與實踐,可以彌補當前國內對該專業進行通識教育改革理論與實踐研究的不足,有效推進行政文秘專業內涵建設、提升人才培養的質量。使學生在具備較強的專業技能的基礎上,培養完善的人格和職業氣質,提高道德品質和心理素質,自由發揮個人潛質,增強社會適應性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為其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注:本論文是我校“青年教師創新基金”(項目編號2014JXC15)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劉立賓.通識教育視域下大學課程設置探析.雞西大學學報,2012(06).
[2]張艷艷.高校文秘專業教育的課程定位策略.教育與職業,第20期.
關鍵詞:美國公立大學;廉政建設;教育行政監督;權力制衡制度
中圖分類號:G64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04(2012)02−0217−06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規模的不斷加大,高校在學科發展、招生錄取、經費使用、機構設置、基本建設、物資采購、干部聘任等方面的自越來越大,但是,高校廉政建設卻相對滯后,導致高校行政權力異化,甚至權力腐敗和行政違法。據統計,最近五年高校職務犯罪案件數占全國教育系統案件數的比例約為1/4。因此,加強和完善高校教育行政監督制約機制已經成為建設一流大學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教育行政監 督,是指有關機關對教育行政主體在教育行政過程中是否依法行政進行監督的活動。[1](105)在這方面,美國公立大學的許多作法可供我國借鑒。
一、董事會(Board of Trustees):美國公
立大學的教育行政權力監督機構
1. 董事會的權利和職責
美國是最早實行大學董事會管理制度的國家。不管是公立大學還是私立大學,董事會都是大學的最高權力機構和決策機構,成為管理學校公共事務的基石。董事會、校長和評議會(教授會)在某種程度上起到相互制約與權力平衡的作用。如建于1855年的密歇根州立大學是美國最早根據贈地法建立的公立大學,它的第一屆董事會成立于1861年,其董事會成員基本都是
本州居民。密歇根州民眾依據憲法建立密歇根州立大學董事會,藉此以推動教學、科研、服務并促進大學的發展。為了實現這一使命,憲法賦予董事會對密歇根州立大學的普遍監督權,包括對大學財政支出的控制以及政府監督權的實現。由于公立大學的主要經費來自州政府撥款即納稅人的錢,其使用情況自然要受到公眾的監督。董事會在一定意義上行使著受納稅人委托監管高校財政開支并確保公立大學實現公眾利益目標的職責。密歇根州立大學董事會的主要職責包括任命及支持并制約校長、制定學校的戰略規劃、決議學校發展的方向與目標、維護和修訂學校的章程、通過年度財政預算、評估教育項目、確保良好的管理、保護高校獨立、廣泛建立校外聯系、提高教學科研水平、決定和裁決招生計劃、專業設置、學位授予等重大問題等等。任命、支持和制約校長(在必要的時候也包括解聘校長)是美國高校董事會的首要治理責任,其次是確保高校財政良好運轉。公立大學董事會受州政府的影響較大,章程更多地是規定董事會的義務,并把州政府的意愿滲透其中。如密歇根州立大學董事會的使命是讓學校提供農業、工業及其它課程的通識教育和實踐教育,為學生的生活和職業生涯追求做準備,為密歇根州、國家以至整個世界的進步和人類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此外,美國高校董事會還起到了高校與社會之間的橋梁和紐帶作用,董事會在學校與政府、社會之間起緩沖作用,進而避免外界對學校的直接干預,保證校方能集中精力辦學,有助于保障高校自治。
2. 董事會成員的任命與選拔
美國大學董事會充分體現了“外行管理內行”的特點,成員主要來自企業界、政府部門或所在社區,非學術人員和高等教育系統外部人士占到董事會成員的大多數,這是美國高校董事會制度的重要特征。美國各州立大學的董事基本上來自本州或本學區的公民,也有部分政府官員擔任公立高校董事成員,但比例有限。這是由于美國公立大學章程的法律淵源一般為州憲法,并且州政府對于州立大學有一定的控制力和影響力,因此州立大學董事會中的部分成員由州政府任命或者是通過州的人民選舉產生。如密歇根州立大學章程規定其董事會成員由密歇根州人民選舉產生,他們對本州人民負責,根據本州憲法自主管理學校。董事會有8名成員,任期8年,無償服務。董事會成員如有空缺,由州長任命人員或由董事會在會議上提議任選以填補職位空缺。
3. 董事會的組織機構和運行機制
美國公立大學實行的是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美國高校董事會并不親自涉及大學的細節管理,董事會將管理大學內部日常事務的權力委托給由它任命的校長, 董事會與大學校長分工明確,在工作中相互合作、相互支持、相互制約。校長盡管是美國大學管理的最高行政官員,但其最基本責任就是建立與董事成員的最強有力的關系。董事會把管理學術事務的權力交給評議會,在校內形成決策權、行政權、學術權“三權分立”的狀態。董事會下面常設若干負責具體事務的專門委員會。如密歇根州立大學董事會下設執行委員會、社區和公民事務委員會、財務規劃委員會、審計委員會、投資咨詢委員會、學生和校園生活委員會、政策委員會、大學合作委員會、員工薪酬委員會、發展和校友關系委員會、醫學中心委員會等。[2](51)各常設委員會成員一般至少由5名指定董事組成,成員由董事會在年會上任命。由于公立高等學校屬于公共事業,需要公眾的支持。因此,董事會會議一般都對公眾和媒體開放,絕大多數董事會的專門委員會會議也對公眾和媒體開放。董事會會議每月開一次,并歡迎社會公眾旁聽會議?!靶枰赋龅氖牵绹髮W董事會的這種重要權力不是每位董事權力的總和,也不能分解到董事個人身上。董事會只有以集體的形式才能行使其最高權威。沒有董事會授權,董事單獨做出的決策對高校并沒有約束力?!盵3](69)近年來,隨著高校教師在董事會中比例的逐漸增加以及教師對學校管理權的爭取,作為大學最高決策機構的董事會權力也開始有所削弱,董事會的職能也從對學校的宏觀決策和發展規劃的制定,逐步地向籌集辦學資金爭取社會資源方面傾斜。但是盡管如此,美國大學董事會制度仍然是高等教育管理的基本制度,對美國公立高等教育的發展以及實現高校自治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二、評議會(Academic Senate):
美國公立大學“教授治?!钡?/p>
學術權力組織形式
評議會(或稱教授會,也稱教授評議會)是美國大學提出和制定學術政策的重要機構,是高校學術管理的專門機構,也是教授團體參與學校管理的主要方式。1967年,AAUP(美國大學教師聯合會)、ACE(美國教育委員會)和AGB(美國大學董事會聯合會)聯合發表了《大學和學院治理聲明》(又被稱為《聯合聲明》),[4]確立了美國大學“聯合治理”的基本模式:即董事會是大學的最高權力機關,校長負責行政管理,是行政權力的代表;評議會負責管理學術事務,是學術權力的代表。美國著名高等教育思想家伯頓?克拉克曾強調:“現代大學的危機,在很多情況下是學術權力的衰微和錯位所造成的”。[5](1)評議會制度體現了“教授治?!钡睦砟睿彩敲绹咝1U蠈W術自由、促進學術進步的基本要求。正如美國著名教育學家約翰?布魯貝克所說:“教授應該廣泛地控制學術活動,因為他們最清楚高深學問的內容,他們也就是最有資格決定應該開設哪些科目和課程以及如何講授,他們最有資格決定誰有資格學習高深學問,誰已掌握了知識應獲得學位,以及誰有資格成為教授。”[6](31)因此,美國90%的高校特別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學都設有評議會。在不少公立大學如密歇根州立大學則形成了行政權力與學術權力均衡分配的二元權力結構。密歇根州立大學評議會傳統上主要由教授、副教授、專門政策中心和研究機構的資深人員以及負責學術管理的領導組成。評議會成員通常按學院或學科分配名額產生。美國大多數大學的評議會均設有下屬機構即咨詢委員會,包括學術委員會、招生和教育關系委員會、職稱晉升與終身教授咨詢委員會、科研政策委員會、教育政策委員會、學生事務協調委員會、教師福利委員會、研究生事務協調委員會、學術申訴聽證委員會、項目評估委員會、研究不斷執行委員會、大學財政預算委員會等。[7]一般來說學術委員會是評議會的執行部門。這些委員會主要是為校長和其他學校行政官員就各種類型的學術問題提供咨詢和建議。評議會負責的學術事務主要包括制定全校的學術政策、學術標準、學科建設和發展、教學改革目標、學位的基本要求、教師的聘任考核和晉升、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學、課程設置以及對外學術交流活動等。高校教師們通過評議會參與大學管理,使大學整體水平得以提升,從而幫助實現大學的教育、科研和社會服務的功能,是保障大學辦學成功和質量提升的重要因素。美國大學評議會的權力來源是多樣的,或來自州立法授權,或由董事會授權,或由大學行政機構授權。在不同的大學,評議會的權力存在著差異。有些學校它只起咨詢作用,而在另外一些學校它則可以否決并用自己的政策代替行政部門的決定,校長的政策也必須得到它的批準,如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但凡全校的學術方針規劃、教授的評鑒、聘任、升職、加薪等等,決定權全屬評議會(即教授會),教授會擁有最大,分校校長只執行教授會決定的學術方針及校董會決定的非學術方面的行政事務。評議會起著協調學術權力和行政權力的作用。美國大學“這種行政領導和教授共同治理學校的模式使得大學校長對學術事務不能專權,評議會的存在是對大學校長權力的一種制約。為了促進大學的發展,校長必須把教師帶進決策過程中,并使預算信息和財政信息透明化”。[8](93)這種權力相互制約、尊重共享的治理結構和組織形式使得大學行政人員對學術事務不能專權,從而“有效地避免了單純依靠行政權力、行政手段、行政方式所帶來的辦學弊端,保證了學術權力有效地參與到學術事務的決策中去,保證了學術標準得以貫徹,使學術事務能夠少走彎路”,[5](80)最大限度地尊重學術自由的原則并提高高校的辦學效率。
三、問責制(Accountability):美國公立
大學的政府宏觀調控及督學手段
高校問責制是美國政府部門監督公立大學管理并對其進行宏觀調控的一種重要手段。美國政府對高等教育的宏觀調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聯邦政府的宏觀引導和州政府的協調指導。聯邦政府由國會通過立法方式,以經費資助、贈地和分發物資等形式,確定多個教育或研究資助項目等對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施加影響;再次,聯邦政府通過制定法律、政策和調整稅收等來影響高等教育。高校在掌握社會教育資源使用權的同時,也應該擔負起發展高等教育、接受社會監督、實現受教育機會平等的責任。美國政府通過設立獨立的教育行政監督機構,并賦予其獨立的監督職權,以確立其監督的權威性,從而對教育行政實施有效監督。根據1978年通過的《監察長法案》,美國各政府部門都設立了監察處,下設有稽核部和調查部。監察處作為政府機關內部的防貪肅貪機構,主要職責和任務是:杜絕貪污、訛騙、浪費、,保證公共財政合理合法地使用,并促使提高行政效率。教育行政部門也根據《監察長法案》下設了總監察長直屬辦公室、分析和督察事務部、審計事務部以及調查事務部, 其工作職責與任務是:通過開展獨立客觀的工作,協助教育部長和國會提高教育經費的使用效率,確保項目得到全面、有效落實,并預防和發現欺詐及濫用教育資金行為。[9](156)美國各州立大學從行政上主要歸州政府管理,各州政府專門設有指導和監督高校辦學的機構,政府一方面尊重公立大學的辦學自,另一方面又要開展對高校行為涉及公共利益的重要問題進行監管。建立問責制的最終目的是從積極預防的角度實現權責的和諧統一,保證教育管理基本目標的實現。“從價值取向上看,美國大學(尤其是公立大學)的問責制既關注社會公平又兼顧效率和效益原則。在社會公平方面,問責制主要關注有色人種、少數民族、貧困人口是否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機會等問題;在效率、效益問題上,問責制通過學位獲得率、升學率、畢業生就業安置率等硬性的投入及產出指標對高校管理進行考評?!盵10](62)在問責制體制下,公立大學向社會公眾展示辦學并說明財政收支。例如密歇根州立大學每年要向州政府提交年度教育報告,報告內容主要包括:教育質量的自我評價、學費收取標準、獎學金的發放、招生人數和畢業率、在校生與畢業生追蹤分析、畢業生就業率和繼續升學率、教職員工考核指標情況、社會和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評價、科研經費使用情況等。
四、社會中介組織(Social Intermediary
Organizations):美國公立大學的
公眾參與教育監管的獨特機構
公立高等教育具有典型的社會公益性特征。美國公立大學的“辦學經費大部分是通過政府由納稅人的教育稅提供,因此高等學校的學術標準、教師工資、基本建設和發展規劃、專業建設、經費分配等經常會受到社會公眾的問責和監督”。[11](599)注重社會對教育行政的監督功效是美國構建和強化教育行政監督體制的重要手段與路徑。美國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鼓勵和允許各種社會中介組織和機構參與高等教育的管理、監督和調節。這些社會中介組織按職能和類型來分,可分為教育研究咨詢型、決策問責監督型、專業鑒定認證型、發展評價評估型、社會投資捐贈型等等。這些社會中介組織包括美國研究型大學協會、美國卡內基教學促進基金會、社區學院協會、大學教授協會、高等院校認證協會、高等教育問責委員會、州際教育咨詢委員會、州教育委員會、校友會等等,都是社會參與監督、從外部管理高校的非營利性社會組織機構。這些中介組織具有專業性、公正性、權威性、非政府性、獨立性、中介性、服務性、非營利性等特點,成員通常由高校的行政領導、教育專家、企業界和政界知名人士等組成,對推動公眾參與、監督、協調、管理公立高等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其“緩沖器”的作用既避免了政府對高校事務的直接干預,強化了高等教育學術自治的傳統;又克服了教育信息獲取不對稱現象,從而緩解了公眾與高校之間的矛盾,并且為政府的正確教育決策提供了重要依據;同時也加強了高校與社會的溝通,形成了更加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的社會力量監督體制;“確立高等院?;救雽W資格,促成高等教育與中等教育的銜接;規范高等院校及其專業設置基準,維護高等教育質量,整合高等教育系統;維護教師的權益,促進教師專業化;開展調查研究,為教育決策和改革提供咨詢和建議等”。[12](52)完整嚴密且富有層次的社會參與組織承擔著對美國高等教育實行外部監管的社會職責,它們對制衡政府和學校行政權力,在監督高校辦學質量、為消費者提供真實準確的教育信息、促進行業自律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使教育行政監督落到實處。克服了信息不對稱,使政府、教師、院校,甚至學生及家長都可以從不同類型的教育中介組織獲得需求的信息。
五、財務報告公開制度(Financial
Report System):美國公立大學
的經費收支透明體制
財務報告一般包括財務報表和其他應當披露的相關信息和資料?!八谴髮W整個財務預算工作的階段總結或年度總結,也是反映學校一定時期財務狀況和事業發展成果的總結性書面文件?!盵13](58)公立大學向社會公開其財務報告在美國是例行做法,是大學“取信于民”的有效途徑,也是促進學校依法理財和規范管理的有效路徑。例如,密歇根州州立大學的教師、學生和其他社會組織與個人,都可以在該校財務部門的官方網站上看到學校的年度財務報告。財務報表需要公開的資料具體包括:凈資產和資本性資產報表、學校運營收入和支出報表、收益盈余報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所得稅分析、凈資產變動表和現金流量表等等?!懊绹髮W對外公開的財務報表需要經過政府的獨立審計師或注冊會計師的審計,并且獨立審計報告隨同財務報告一起對外公開披露?!盵13](60)財務審計也有嚴格的規定。如給密歇根州立大學提供財務審計的審計師事務所必須通過董事會財務委員會監督下的招標形式確定。同一家審計師事務所不得連續六年參與財務審計工作。美國大學財務報告公開制度,實質上體現著對高校理財活動的高標準、嚴要求,也推進了財務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進程,它的基礎就是要依法理財,規范管理,經得起公共問責。完善而公開透明的財務報告公開制度,“可以促進高校加強基本建設、對外投資、物資設備采購等方面的科學管理,從源頭上預防和遏制大學內部腐敗現象的發生,減少浪費與損失,控制人員經費、行政費用支出,優化支出結構,降低資金成本,提高財務資源的使用效益,真正把有限的資金使用到學校建設和發展最需要的地方”。[13](61)美國公立大學財務報告公開制度值得我國高校效仿和借鑒。對于中國高校來說,財務問題一直是高校主動公開信息領域中的敏感問題。根據《法制日報》報道:2011年12月1日中國政法大學教育法中心的《2010~2011年度高校信息公開觀察報告》顯示,教育部“211工程”中的112所大學,沒有一所向社會主動公開學校經費來源和年度經費預算決算方案,也沒有一家高校公布其財務資金的具體使用情況。112所高校中有108家透明度測評為零,即沒有公開學校財政性資金的使用和管理情況。而得分的那4家高校,也僅僅是公布了自己學校財政資金的相關管理制度,并沒有交代如何具體使用。可見,中國高校在財務報告公開和信息透明方面與美國高校仍有很大差距。
六、風險預警制度(Risk Warning
System):美國公立大學的債務
風險管理模式
高校的辦學規模和發展速度都需要足夠的辦學資金與經費,學校的經濟實力既決定著高校的培養目標、教學內容和手段,又影響著教學質量的提高、學校的前途和命運。隨著辦學規模的擴大與辦學條件的改善對資金的需求急劇擴大,國內外高校在建設及辦學過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的債務風險,如何來評估高校的風險,這是進行風險應對和預警的前提和基礎,這也是內部審計進行風險管理審計的核心職能之一。因此,建立財務風險預警系統就是在高?,F有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基礎上,設置相關量化指標,分析和評價學校辦學資金使用的合理程度、財務管理水平和真實財務情況,及時揭示隱性問題,對潛在的財務風險進行預警預報。美國公立大學的一半以上經費主要來自政府的財政性撥款,包括政府直接撥款和研究項目資助。美國獲得科研經費最多的前10所公立研究型大學,其科研經費收入的70%以上來自聯邦和州政府的投入。隨著金融危機的影響,政府削減高校資助、學生及家庭付不起學費、貸款利息增加、銀行凍結基金、社會捐贈減少――美國高校因金融危機面臨空前經費難題。因此,負債融資已成為美國高?;I集辦學資金的重要渠道。其實,貸款債務和債券債務自上世紀以來都是美國高校主要的兩個債務來源。貸款債務起源于上個世紀30年代至60年代,當時美國高校的債務主要來自于聯邦政府提供的貸款。到上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這一時期美國高校主要向商業銀行貸款。90年代以后,除了向銀行貸款外,美國政府鼓勵各大高校通過發行普通債券和免稅債券進行融資。隨著高校債券發行數量和規模的擴大,目前債券債務已經成為公立高校債務的主要組成部分。在美國,無論是高校的貸款債務還是債券債務,均有相應的較為成熟的管理和風險防范措施。[14](82) 1965年11月通過頒布了美國《高等教育法》,其立法宗旨在于“為了強化美國學院和大學的辦學條件,并對大學貧困學生提供經濟資助”,該法在許多方面對美國高校的教育設施都給予了政策支持和財政資助,包括對高校圖書館建設以及財政資源來源渠道較少的高等教育機構都有相當詳細而明確的資助條例。該法令一定程度上對高校的非理性擴張和盲目借貸起到了有效限制和防范的作用,也成為美國高校貸款監管的綱領性和指導性文件,并將高校貸款切實納入到了法制化和制度化軌道。除了通過政府層面和市場手段從外部對高校發行的債券債務問題及貸款問題進行有效的干預與控制外,美國各高校非常重視自身的信用建設,也非常注意在內部加強財務管理和風險防范。例如密歇根州立大學的財務評價指標體系中專門設立了關于學校信貸價值的評價指標項目,此項評價指標項目有助于學校能夠及時有效地進行債務風險自我控制,及時財務風險預警報告,并定期主動向專業的、權威的、有公信力的第三方信用等級評價機構申請信用評級和認定,以便為學校財務預算和發展戰略提供決策建議和政策依據。此外,學校還注重對財務管理人員自律品質和職業道德的教育,實施財務信息公開化、透明化、規范化管理,實現高校財務風險預警機制中的教育自覺和制度他律相結合。
七、行政倫理教育 (Administrative
Ethics):美國公立大學廉政及
道德規范建設的有效路徑
行政倫理是行政管理領域中的角色倫理,是針對行政行為和政治活動的社會化角色的倫理原則和規范,它是指行政人員或行政組織在行使公共權力、管
理社會公共事務時應遵循的具體行為準則。制度倫理可以憑借其有效的力量制約著行敗,高校行政倫理建設是抑制行敗的有效途徑。美國高校道德建設的主要內容:一是學術科研道德規范;二是財務道德規范。學術道德管理由大學董事會負責。美國高?;旧隙荚O有行政道德辦公室,這是由校長任命并直接對校長和董事會負責的專門防治利益沖突和規范財務道德的監督部門,其職責是:制定政策和制度;加強道德規范建設;協調學校各部門廉政工作;進行法制宣傳、教育和培訓;監督關鍵部門和重要環節的運作;審查和公布個人財產申報。高校員工的勞動所得、利息等各種收入由財產申報通過網絡向社會公開,任何公民都可申請查閱。防止腐敗并不僅僅依賴于個人的道德自律,更重要的還要有完備的法律和規章?!墩赖路ā贰墩赖赂母锓ā贰缎畔⑴斗ā贰蛾柟庀碌恼ā泛汀墩ぷ魅藛T道德行為準則》等一些針對政府公務員的道德規范法律制約對美國公立大學的高層行政管理人員同樣具有法律效力。這些法律覆蓋了防止政府雇員利益沖突的主要方面,如、物資采購、資金管理、隱私保護、基建招標、兼職取酬、親友回避、收受禮品以及公車使用等等。有些大學,如密歇根州州立大學道德標準辦公室還頒布了大學雇員行為規范,如《密歇根州州立大學職員道德守則》《教授科研和校外兼職的守則》等。此外,大學教職員工在校外兼職要遵守事先批準制度和年度報告制度。如密歇根州立大學《教師手冊》(《Faculty Handbook》)的規定,任何教職員工如果要從事有報酬的校外兼職工作都必須填寫“員工校外兼職申請表”(the Outside Work for Pay Authorization form)向所在學院或部門遞交申請,申請如被拒絕,教師則不得從事有報酬的校外兼職工作,當然學校方面要給出拒絕的理由。如果校外兼職工作申請被批準,兼職員工必須遵守以下規定:兼職時間不能超過每月平均4天;兼職工作將有助于強化教師的專業水平;兼職工作將不會影響教師的教學工作包括一些非教學的事務;兼職工作將不會影響學校的利益或違反大學的政策和法規。[15]此外,《教師手冊》中對于教師應該履行的學術倫理也有明確的界定和規定,當然也規定了一旦違犯這些學術倫理規范將會承擔什么樣的法律責任等條款。教師如果在科研項目、論文寫作等學術活動中出現違犯學術倫理的行為,不僅會遭到法律的制裁(如版權問題、剽竊問題等),而且也會喪失其在高校的工作崗位。這是美國高校對學術腐敗行為的有力懲處。
參考文獻:
[1] 李帥軍, 魏建新. 教育行政法治化初論[J]. 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1(2): 105.
[2] 蔣桂仙. 美國大學董事會的運作及特點――以芝加哥大學為例[J]. 董事會, 2007(8): 51.
[3] 劉寶存. 美國公立高等學校董事會制度評析[J]. 高教探索, 2002(1): 69.
[4]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Professors. Statement on Govern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B/OL]. (1968) 省略/govern.htm, 2004−04−22.
[5] 黃鎮. 美國加州大學教授會研究(河南大學2007年)[EB/OL] .中國知網.省略ki.省略/Article/CDMD-10475-2007 144731.htm. 第1頁, 第80頁
[6] 約翰?S?布魯貝克著[美]. 王承緒等譯:《高等教育哲學》[M]. 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2.
[7] Faculty senate, [EB/OL]. umkc.edu/facultysenate/ committees/index.shtml, 2009−08−12.
[8] 李巧針. 美國大學董事會、校長、評議會權力關系解析及啟示[J].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 2007(11): 93.
[9] 邱鑌.中外教育行政監督比較研究[J]. 今日科苑, 2009(7): 156.
[10] 樊釘, 呂小明. 高校問責制: 美國公立大學權責關系的分析與借鑒[J]. 中國高教研究, 2005(3): 62.
[11] 朱玉山. 美國高等教育管理體制中的社會參與及借鑒[J]. 醫學教育探索, 2006(7): 599.
[12] 劉承波. 美國高教治理中的規劃協調與社會參與機制[J]. 中國高教研究, 2007(10): 52.
[13] 酈解放, 饒寶紅. 美國大學的財務報告公開制度與啟示――以加州州立大學長灘分校為例[J]. 比較教育研究, 2009(1): 58−61.
一、當前青年的就業現狀及問題。
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造成的不利影響有一個“滯后期”,由沿海地區向中西部地區,由外向型企業向各類企業,由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向規模以上企業,由農民工向城鎮勞動力特別是高校畢業生蔓延,勞動供給數量與勞動需求數量上嚴重不平衡將進一步擴大。很多單位都不招人、少招人,就五百強企業高校招聘會而言,崗位減少40%,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凸顯出來。青年人失業(包括待業)占失業總數相當大比率,是我國歷年存在的問題。特別是傳統的就業制度被打破之后,這一問題顯得尤為嚴峻,改革開放后的20多年基本呈上升趨勢。
1978年失業青年人數為249.1萬人,占城鎮失業人數的47.0%,1988年245.3萬人,占城鎮失業人數的82.8%,與10年前相比幾乎增加了一倍;1997年失業青年人占城鎮失業人數的68.9%,與10年前相比雖有所下降,但仍高于1978年的水平。由于第三次生育高峰時期出生的人口開始逐步進入勞動年齡,中國勞動力資源呈持續上升趨勢。“十五”期間增加5697.23萬人,即每年平均增長千余萬人,2006年為1603萬人。城鎮每年新增的1000萬左右勞動力中,絕大多數是青年。農村有1.5億~2億富余勞動力需要向非農產業轉移,大多數也是青年。教育論文"target="_blank">高等教育連續擴招,大學畢業生人數連續上升,而我國2009年大學畢業生的初次就業率達到74%。[1]1.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派生出新的問題?,F在,全球經濟雖然出現了逐漸復蘇的跡象,但是全面復蘇仍是一個緩慢而復雜的過程。國內經濟資源在人為因素影響下,片面流向重型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與大學生就業相匹配的知識型服務業則長期低迷。這種產業結構所對應的人才需求狀況,就是低端崗位需求旺盛。我國很多企業處于產業鏈的低端,需要的只是生產工人和技術工人,所以金融危機給大學畢業生就業帶來了很大壓力,而且還要持續幾年。
在我國,高等教育連續擴招,大學畢業生人數連續上升,2007年和2008年畢業的大學生分別還有100萬人和150萬人沒有找到工作,他們與2009年610萬應屆高校畢業生一起競爭工作,加在一起有860萬人。根據以往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比例,估計有約36%的人能找到工作,還有約500萬人面臨就業的困難。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給我國實體經濟帶來的沖擊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海外市場業務的縮減,二是國內市場需求的低迷。勞動力市場上,勞動供求數量矛盾突出。不少應屆大學畢業生被迫選擇考研,國家也在擴大研究生的招生人數以延緩就業。大學生就業難派生出新的問題:一是大學畢業生就業困難群體已經形成。這是由于高等教育中一個重要的轉變是大學畢業生就業分配制度改革將大學畢業生推向了市場,作為一種資源,大學畢業生也要受價值規律的作用和影響,同樣要通過使用價值和價值來判斷,和供求關系緊密相連。就業狀況的變化對培養大學生的高等學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是對大學生及家庭的一種考驗。目前,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流入就業困難群體。這一群體的教育程度普遍較高,容易沖動,有可能成為社會沖突的制造者。二是加大受教育不平等。目前,我國的高等教育對于貧困家庭絕對是高投資,如果投資沒有產生回報,勢必影響人們對教育的投入,由就業問題引發公眾教育投資的進一步拉大,會加大受教育的不平等,產生一系列社會問題。
2.青年農民工基數大,就業的穩定性不強國家統計局農村司的監測調查報告指出,2009年內我國外出從業6個月以上的外出農民工為14533萬人,在本鄉鎮以內從業6個月以上的本地農民工為8445萬人。據預測,未來幾年,城鎮新進入勞動力市場的勞動力每年都將達到1000萬人以上。
隨著城鎮化建設的推進,大規模轉移農村勞動力是中國解決“三農”問題、推進經濟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笆晃濉逼陂g,從農村勞動力供給看,雖然鄉鎮企業和進城務工轉移了2億人,由于土地容納的農業勞動力有限,按1.7億計算,則農村富余勞動力還有1.2億以上。有資料顯示,2010年,中國農民將減少至7億人左右,這就意味著至少有近2億農民要轉移到城鎮;另外,目前中國人均0.3畝以下包括完全失地的農民已接近5000萬人,而且每年以百萬級的數量在增加,這部分人的就業問題也是一個現實的壓力。隨著我國城市化、工業化進程的加快,我國大量的農村富余勞動力需轉移到非農領域,向城鎮轉移的規模會不斷增加,而進城務工的農民工大多為青年人。
由于找不到工作的農民工是不會長期滯留于城市中,并且農民工對條件較差的工作大多也可以接受,所以,相對于大學畢業生來說,青年農民工的就業率較高,但是就業質量不好,就業的穩定性不高,作為城市的一個邊緣群體,他們屬地位較低的收入階層。農民工作為城市發展中的一支生力軍,承擔著城市中的很大一部分基礎設施建設、制造業和服務業的工作,為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已經逐漸成為城市生活中的一個不可或缺的群體。然而,現實表明,由于種種因素,他們始終被排斥在城市社會的邊緣,無法平等享有和城市居民同等的權利和待遇,無法順利融入城市社會,成為真正的“城市人”。這不僅不利于城市社會的發展,而且嚴重地阻礙了我國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影響到整個社會的穩定和發展。目前,農民工群體的人口特征已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就是農民工群體內部代際分化已經形成,主要表現為青年農民工群體已成為農民工群體的主體,他們占整個農村流動勞動力中的大部分,是農村勞動力中的高素質人員,更是未來城市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后備勞動力資源。
監測顯示[2],農民工外出務工目的地仍以東部地區為主,但在中西部地區的比重提高。經調查,進城務工青年年齡大多在18—28歲之間,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以初中及以下學歷為多。進城打工的主要目的就是想多掙點錢,增加家庭收入。據上海市金山區團委對來滬青年農民工的調查,[3]青年農民工就業存在的主要問題在于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青年農民工求職渠道基本依靠熟人介紹。
74%的青年農民工是通過親戚朋友和老鄉的介紹找到“目前這份工作”的,并且學歷越低越是依靠這種關系(P=0),初中以下學歷占80.6%,沒有文化的農民工更是占到100%。通過分析發現,這一現象同來滬時間的長短沒有關系,而同跳槽的次數、所從事的行業和工種有直接有關(P=0.008、P=0.000、P=0.000)。也就是說,跳槽的次數越多越是依靠熟人,反之,也是因為熟人之間的強關系,促使跳槽增多,工作環境和待遇逐步改善。
二是青年農民工的工作時間普遍較長。本次調查顯示,外來務工青年平均每天工作時間在8小時及以下占少數,工作8小時以上的占絕大多數。
延長工作時間在農民工這里是較普遍的,每月的工作日在20以下的僅占13%。
三是青年農民工最大的煩惱來自于經濟收入少。數據顯示,農民工的收入大多在1000—2000元之間(77.8%),沒有文化的農民工更是100%在2000元以下,1000元以下的占6.4%,雖然長三角地區規定了最低工資標準,可是目前來說全覆蓋還需要一個過程和相關部門的監管。
四是青年農民工的社會融入度還有待提高。
關于“如果讓您對目前的身份做一下定位,以下那種說法最符合您”的問題,選擇“半個上海人”的比例為16.2%,選擇“新上海人”的比例高達21.8%,選擇“外地人”的比例為51.9%。關于“您離開家鄉外出工作多久了”的問題,選擇“四年以上”的比例高達41.6%,選擇“三年左右”的比例為14.9%,選擇“兩年左右”的比例為18.6%,選擇“一年左右”的比例為16.5%,選擇“半年左右”的比例為8.4%。根據人口學關于居住在一個城市的時間達到半年以上的為常住人口,可以認為務工青年傾向于長期在上海生存的意愿和能力都是非常強的。
3.青年白領的職業壓力大,對生存與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當前,青年白領(本研究所調查的對象為工作3—5年的大學畢業生)在就業上的困惑與壓力眾所周知,作為擴招后的大學畢業生,在經歷選擇與被選擇的矛盾沖突后,無論滿意與否,最終都要選定某一職業,邁向社會,這無疑是人生的一大轉折。大學畢業生由“自由人”向“職業人”的角色轉換成功與否直接影響著他們的事業成敗和價值定位。
在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形勢下,大學畢業生在職場能拚得一席之地已屬不易,面對金融危機加劇下格外嚴峻的就業行情,早兩年已就業的大學生更感慶幸。但是,生存壓力普遍較大,不同群體存在較大差距,渴望破解發展瓶頸愿望強烈。作為高知識群體,當前白領青年的壓力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社會上龐大的大學畢業生求職群體的壓力。我國目前估計有約500萬大學畢業生面臨就業的困難。以上海為例,2009年上海高校共有畢業生15.8萬人,而上海高校畢業生就業崗位需要數目的同期降幅超過20%,其中以金融、航運、國內貿易和部分制造業的降幅尤為明顯,部分上海金融財經類、外語外貿類畢業生的需要數目同期降幅甚至超過了30%。社會上存在大量的待就業人員,對已就業的大學生來說會產生很大的壓力,一些人有被后來者取代的危險,所以,不管目前工作如何,必須加倍珍惜,不能失去,而有跳槽打算的人就更會慎重,大多持保守態度。
二是用人單位工資持續走低的壓力。在高校擴招后,隨著大學生數量的大幅度增加,大學生就業供給大于需求。在供需定律的推動下,必然導致大學生的工資價格降低。上海團市委于2010年1月對畢業3-5年的大學生進行抽樣調查顯示,月工資在1000—2000元的占13.2%,2000—3000元的占21.1%。目前,畢業生工資中位數為2492元/月。據媒體測算,一個無房上海大學生要維持基本的生活水平,每月開銷大概需要2000元左右。而在上海安家置業簡直就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上攵?,在中國一線城市,一個剛畢業大學生的經濟狀況可謂捉襟見肘。
三是就業穩定性下降的壓力。大學生就業穩定性主要源于高等院校的培養機制,學校沒有遵照市場為導向的原則培養大學生,致使學校教授的專業與勞動力市場的需求脫節。尤其是2003年以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穩定性呈現了持續下降的態勢。另一方面,當前“先就業后擇業”的就業導向,可能會導致大學生在首份工作選擇上的輕率和盲目,降低了大學畢業生對專業對口的關注和重視。
這些因素綜合在一起,共同導致了就業中的專業不對口問題,從而影響就業的穩定性。
二、促進青年就業的政策建議。
今后幾年,城鎮需要就業的人數每年仍將保持在2400萬人以上。勞動力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長期存在。而在現有經濟結構條件下,按經濟增長保持8%的速度計算,新增崗位和補充自然減員只有1100萬人,供大于求缺口在1300萬人左右,矛盾十分尖銳。國際貿易摩擦、人民幣升值壓力等國際和國內宏觀經濟的變數,也將對一些地區和行業的就業產生影響。青年就業應得到格外的重視。政府部門首先要采取措施,緩解社會就業壓力,促進青年成長。
1.加大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力度。
大學生就業難,技校生職場走俏,九成未畢業就被預訂一空。但技校、職校不可能替代大學教育,當大學畢業生紛紛回潮讀技校尋找就業出路時,拷問的就不止是教育體制,更深層次折射的是當前經濟結構的問題。一個不爭的事實是,中國一些重要產業目前仍停留在資本與勞動雙密集階段,接納的勞動力是大批藍領工人,對大學生需求有限。白領崗位需求不足,主要是因為我國的產業結構特別是第三產業不夠發達造成的。第三產業特別是像金融、法律、理財、高級家政、高科技還有中高檔的服務崗位需求不夠,第三產業只占到全部GDP的36%-38%,而一般市場經濟發達國家達到60%,甚至70%。從長遠來說,只有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才能解決更多大學生就業問題,當我們的產業不再高度依賴于外向型,形成自己完整的產業鏈,大學生的就業壓力或許能緩解很多。
2.相應提高青年農民工工資水平和工作穩定度。
外來人口的就業情況直接決定了他們的經濟地位。城市居民的工資與福利一直由政府有關部門做出規定,由用工單位強制執行。而外來人口則沒有這樣的規定,他們的工資完全由企業主說了算。由于中國現存巨大的就業壓力以及企業主的短期行為,很多外來務工青年只能接受低薪。同時他們也沒有城市工人合法的勞動權益,超時間工作、超強度勞動是城市農民工的普遍際遇。
青年農民工對于增加收入的期望很高,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增加農民工工資的迫切性。數據表明:收入不能完全維持生活的青年農民工比例較高,[4]因此,有必要適當地提高工資水平。具體的工資提高過程可以依照兩個指標進行,一是農村以及小城鎮生活水平提高幅度,二是國家經濟的發展速度,客觀上也要求勞動者的工資水平有所增加。
發展和完善政府部門等正規就業渠道,規范農民工非正規就業渠道,是促進青年農民工工作穩定的重要手段。對上海郊區的調查表明,青年農民工進城務工多是通過“親朋好友介紹”、“偶然找到”、第三才是“職業介紹所”,要依靠法律規范非正規就業渠道,發展正規的農民工就業渠道。要建立全國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網,盡快完善農民工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措施,使他們在國內任何一個地方都能夠享受到公民待遇。其一是暢通就業信息渠道,在各地設立就業咨詢中心,凡有用工必須提前公告,招工信息要透明,并開通全國聯網,以幫助農民工有序流動,減少不必要的“盲流”。其二必須保證每一個公民有個人的社會保障賬戶,并實行全國通聯制度,便于農民工的職業變動??傊胸熑尾扇∮行Т胧┮幏毒蜆I市場,而不能把問題都推給市場。
3.建立大學畢業生最低工資制度。
大學生由于對市場缺乏足夠認識,容易“眼高手低”。在職業搜尋的過程中,當意識到工作機會正在一個一個流失而競爭人數卻在不斷增加的時候,又喪失了冷靜和理性,不顧一切地把自己“賣出”,這就天然地為用人單位降低薪水創造了條件。然而,政策空白也是大學畢業生起薪降低的原因之一?,F在不少城市針對農民工制定了最低工資標準,對大學畢業生卻沒有相關規定,盡管上海制定了針對大學畢業生的工資指導價,但并未引起用人單位的重視,也不具有法律上的強制性。因此,建議制定大學畢業生最低工資制度,為大學畢業生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和事業發展的基礎,增強大學生的社會認同感和融入度。有人認為工資由市場決定,只要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就無可厚非,但為了約束企業的惡意行為,政府應有所作為。
4.鼓勵靈活就業和異地就業。
近年來,國內的就業方式呈多樣化發展趨勢,靈活就業的比重不斷上升,出現了非全日制就業、短期就業、季節性就業、家庭就業、派遣就業、遠程就業、自營就業、臨時就業等多種形式。這些相對靈活的就業形式主要吸納的是青年群體。靈活就業方式在歐美得到承認和保護,并享受到多重優惠。而國內,目前的優惠政策偏重于解決下崗失業人員的再就業問題,對于諸如大學生自主創業和其他新增勞動力、靈活就業從業者的問題考慮較少。
應對吸納失業人員或實現新增就業崗位的企業提供優惠政策,對青年非全日制就業、臨時性就業、季節性就業等靈活就業形式,政府給予一定的暫時性補貼,以緩解青年就業問題。比如,上海的父母很不希望孩子出去,但是,如果政府能給他們一個保障,就是如果出去,戶籍還可以保留,可以來去自由,這樣他們就可以放心地出去工作。對于到中小城市、甚至到鄉鎮、農村,到基層去鍛煉的大學生,幾年后再回到上海再就業時有關部門可以提供優惠政策,以促進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