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8 15:29:0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初三歷史重點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歷史學科有普及性、基本性和發展性三大特點。所謂發展性指歷史課程既考慮全體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又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長,為學生進一步接受高一級學校教育打基礎。面對新的教材及江蘇省新的高考模式,歷史教學的重要地位彰顯,重視初中歷史教學勢在必行。
初一時,學生初接觸歷史,對歷史較好奇,有一種新鮮感,因而在初一歷史教學中,重點是培養學生的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啟迪學生的心靈,使學生感知歷史,以了解一些事件和人物為主,讓學生對歷史的好奇心、新鮮感成為一種持久的動力。
初二中國近現代史的教學,培養學生的責任心、使命感,弘揚民族精神,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能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經過兩年努力,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培養和鍛煉,同時隨著學生心理生理的成長,學生的思辯能力也在提高,對外界事物有了自己的判斷。因此,初三歷史應重視社會發展史教學及對事物內在聯系的認識,讓學生初步形成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得出結論的能力,為優秀學生適應高中歷史學習作鋪墊。
因此我認為初三歷史教學中要解決好以下幾個重點:
1、重視歷史發展觀的教學,應該讓學生對歐美歷史按時間順序有一個系統認識。如歐洲史:西方文明之源(古希臘羅馬史)中古歐的主要封建輕視的形成及政治經濟特點城市興起及資本主義萌芽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對外擴張及矛盾一次大戰等。這樣學生在學習高中跳躍式歷史時就不會無所適從。
2、重視對高中教材中重點內容的補充
如羅馬的宏偉,通過它的法律制度、軍事制度、建筑藝術和遼闊的帝國版圖得到印證。高中教材的重點在于羅馬法,從習慣法到成文法,因此初中教材應該對遼闊帝國版圖的形成,羅馬式建筑風格等內容進行重點講解,并對初中教材小字中涉及的羅馬法略作提示,讓學生對羅馬的宏偉有一個整體認識。
再如,高中教材對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的過程一帶而過,重點講解了這幾個國家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即英國的君主立憲制、美國的總統制共和制度、歐洲大陸的代議制),而這些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與各國的政治經濟及資產階級革命有必然的聯系。因此,初三歷史教學中可以在這方面作文章。
3、重視課本中《活動和探究》部分的作用
初三歷史課本12頁《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亞非文明地圖》,對亞非文明古國作了一個總結,使學生對文明古國的認識更直觀系統;活動探究中第二問,“他們是在什么樣的地理環境中發生和發展的?這些文明都處在哪兩個緯度之間?古代文明為什么多發生在大河流域?”透過歷史現象對歷史本質進行了更深層次的探究,重在培養學生利用相關信息轉換思維視角,多角度看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素質教育;綜合能力;創新思維;嚴格訓練;打牢基礎
歷史學科的中考越來越注重考查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考題靈活,聯系實際,為了更好地迎接挑戰,初三歷史復習課教學應該有規劃、系統地進行,既要重視歷史基礎知識的掌握,又要注重歷史知識的整體系統把握,更要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和訓練。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呢?我計劃分為三個階段。
一、全面系統復習,夯實基礎
在這個復習階段要依據課本全面復習,理清史實和概念。要在"精"字上下功夫,抓住常規教學,認真地上好每一節課,力求提高課堂效率。每節課都將重點和難點的知識,用問題的形式展示給學生。簡單的問題通過自學解決,難度較大的問題,以小組討論的方式共同研究完成。為了鞏固所學的知識,在每節課前,都要對上節課的重點進行檢查,尤其是后進學生。在單元復習中利用材料分析、小組合作探究、歷史知識搶答等方式,強化理解記憶,拓展、鍛煉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夯實基礎。
二、專題歸類復習,比較對照,縱橫聯系
在這個階段,一方面讓學生了解歷史知識多樣化特點,在空間上涉及世界各地,在內容上涵蓋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對外關系等方面知識。理清同一歷史時期各方面知識及其相互關系,就是橫向聯系。如,引導學生分別從背景、革命爆發標志、結束標志、意義和影響等方面進行分析,掌握從不同角度思考和解釋歷史問題的基本方法,做到學以致用。
另一方面,每一歷史事件又都是前后發展、依次交替。把每個歷史事件前后串聯起來,使之系統化,這就是縱向聯系。如,我在講解“中國近代是如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時,先要求學生自學,后小組討論,再動手設計《》《》《》的對比表格,從內容和影響及內在聯系上去分析,理順弄清整個歷史事件的脈絡,使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得到了充分發揮,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的同時,培養了學生思維、分析、比較的能力。
三、綜合鞏固,針對訓練,突出重點、熱點
歷史學科的綜合,主要是指“把各種知識要素和成分重新組合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因此,在綜合復習中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如,在分析為什么“美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會后來居上”這一問題時,引導啟發學生進行以下分析討論:(1)美國通過獨立戰爭和南北戰爭兩次資產階級革命,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調整了生產方式,促進了生產力的快速發展。(2)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廣泛應用新技術和新成果,推動了經濟的發展。(3)市場廣大和豐富的各種資源。(4)美國內戰中廢除了黑人奴隸制度,為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掃清了障礙。(5)華盛頓和林肯的歷史作用。這樣經過層層分析,既有利于學生理解“為什么美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會后來居上”,同時又有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另外,在教學中還要進一步拓展教材的深度和廣度,注意教材知識的延伸,選擇一些能充分展示和提高學生能力的各種題型進行嚴格訓練。通過學生自查和老師講解相結合,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使各種能力得到培養和提高。
初中畢業生歷史課程學業考試是義務教育階段的終結考試,是全面、準確地反映初中學生在歷史課程學習方面所達到水平的重要環節。加之歷史學科中考內容多、復習時間短的特點,因此做好新形勢下新課程歷史中考復習工作,提高復習效率十分必要。本人就新形勢下做好新課程歷史中考復習談幾點策略,與同行們共同探討。
【關鍵詞】復習策略 ;基礎;強化訓練;關注熱點;政史結合
一: 加強訓練,夯實基礎-------第一輪復習
側重基礎,理、背、思、講、練五步緊密結合。
理:就是師生共同整理歷史線索。由于歷史新教材是以課為單位編寫的,所以在這個復習階段要依據教科書逐冊、逐章、逐節進行全面復習,但是,要注意這不是上新課。也就是說要在教師的指導下,提示出這節課的線索和主要內容,理清史實和概念。主要就是讓學生明確無誤的了解每一單元、每一課時必須要掌握的基礎和重要歷史概念.
背:就是背誦基本知識點,“理”是復習的開端和前提,“背”是復習的基礎和關鍵。我們以填空的方式將課文主要知識點展現出來,印發給學生填寫記憶。
思:運用簡單的歷史材料進行簡單的提問,引導學生思考,重點引起學生對重大事件、歷史概念的注意。
講:“思”是“講”的鋪墊,“講”是“思”的落實,就是針對學生“思”中出現的問題,重點講解,教學法突出一個“精”字:即講課時要線索清楚重點突出,邏輯性強;講的過程要講清,講透,而且要講的有趣味性,不僅給學生深刻的印象,而且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練:就是緊跟做練習。目的在于鞏固學生“背”“思”“講”的基本知識,要做到難易適中、基本的知識、概念、觀點基本掌握。要通過看、讀、寫、記等方式強化訓練,一章一節的基礎知識,盡可能做到大面積過關。
第一輪復習主要以每單元的每一課時為主,偏重于“點”的掌握(如基本時間標志、重大歷史事件)對于歷史事件的內在聯系的掌握,不做過高要求,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掌握基礎、抓住重點,為下一步復習打下堅固的基礎。
二:精選習題,綜合運用強化訓練――第二輪的復習
要做到點、線、面相結合,點、線成面,做到點實,線清,面廣,要求師生將已基本掌握的教科書內容前后上下、東西南北貫通起來,構建知識網絡,獲求規律性的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突出重點,兼顧一般,即有助于學生把握問題的內在聯系,又更加踏實的掌握了知識要點。九年級復習任務重,時間緊,對于學生來說更是“一寸光陰,一寸金”這就要求我們教學時根據考綱,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編寫習題,讓學生進行訓練,訓練分單項訓練和綜合訓練對不同學生提出不同要求。每次訓練下來要及時閱卷分析總結,全面分析學生存在的問題,并與學生交談,課堂上要集中評講。不僅評講正確答案,更重要地是交給學生審題、解題的方法。
三:關注熱點,政史結合――第三輪復習
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進而使學生學會辨證地觀察、分析歷史和現實問題是新課改的重要精神之一,也是近幾年來中考歷史試題命題方向。因此在復習時,學生要關注國家、人類和世界的命運,平時多注意聯系社會熱點、焦點問題,培養信息探索的能力,開拓思維,歷史學習要引發學生的思考,應該尋找適合的切入點,特別要關注社會熱點問題。
歷史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現實,關注現實,服務社會。在歷史教學中要重視將歷史知識與社會重大時政和社會熱點問題相結合,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我們注意的時政熱點可以是一定時期內值得關注的事情,也可以是一年甚至近期的事件。復習中要重視歷史事件與現實的結合,注意歷史的時代性,重視歷史的史鑒作用。把握時代脈搏,關心社會,做到學以致用。如聚焦,反對行徑、維護國家統一問題;“三農”問題;改革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問題;科學的發展觀問題;靖國神社問題;戰爭賠償問題;經濟全球化問題。涉及周年的知識點,如建黨90周年,100周年等等。這樣將學習的重點與時事的熱點有機結合,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認識,而且可以培養學生關注現實、服務社會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同時通過對事件深層次的探究,促進學生的理性思維,提高運用歷史知識認識和分析處理現實問題的能力。四:全面演練,教授方法,提升能力――第四輪復習
這一輪復習主要是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整合能力,熟悉中考題型,全面演練知識、技巧、方法,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解題能力,輕松迎接中考。
通常,從學生答題角度來看存在著審題不細,題意理解不到位、答題不全面的情況。因此,從第三輪復習中一開始就要嚴格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審題與答題習慣,盡可能減少失分的現象。
培養能力,除記憶力外,主要是培養和提高閱讀能力、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鑒于如北,在復習的后階段中,要進行強化訓練,要抓住中心,以點帶面。教學中要有整體教學的觀念,重視學科的知識結構和內在聯系。圖示教學法具有高度的濃縮性、完整的系統性、簡明的直觀性、較強的思維開放性和可行的實踐性等特點 。這些特點正和歷史總復習要求相一致,在初三歷史總復習中大量采用圖示教學,可取得明顯的學習效果。要在復習教學中注意學習方法的點拔,解題思路的分析,學習規律的總結。要運用專題復習法,多歸納比較,加深對基礎知識的理解,避免基本概念和史實的混淆。以問題為中心梳理知識,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應在專題之下設計問題,以問題為中心梳理知識,將古今中外相關的知識按照歷史發展的線索和內在的聯系統一于一個系統之中。
綜上所述,初三歷史復習應該緊扣考綱,以課為本、夯實基礎,突出重點、攻克難點,結合時政、歸納技巧,切實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應對新形勢下的新課程歷史中考,贏得歷史中考的成功。
參考文獻
[1] 《歷史課程標準》(實驗稿)
初二下學期的學習就是糾正初一的缺點,鞏固初二的知識點,打下初三的理想基礎。初二是初中一年級和初中三年級的結合點。
初二上學期的學習已經結束,無論初二上學期的考試成績是好是壞都已經是歷史是過去,初二下學期到底該怎么學呢?
新年之后,初二下學期的學習意味著新的開始,新的沖刺。初二下學期學習的難度增加了,知識范圍更廣,課程的內容更加抽象,更加難以理解,需要綜合分析并加以推倒才能解除問題的最終答案,利用所學的識和曾經解過的題型,找出解題的方法,理清思路,迅速的將答案表達清楚,這一點對初二學生的學習是極為重要的!初二是初中階段的過期,課業負擔重,學習特別累,隨著課時和知識復雜程度的加重,如何正確的了解和把握初二年級的學習?
工具/原料
一個良好、上進的心態。
方法/步驟
第一。主次分明,把握重點學科。
數學、語文、英語、物理要作為重點來安排學習,除了上課認真聽講,課后80%的精力要花在這些主課上。其他20%的時間留給其他的科目。初二時,每門主科應有一本課外輔導書,課外適當做一些練習題還是必要的。初二下學期除了聽好課,還得多關心時事,如關注一些新聞等等,中考會涉及奧運的考點等。這些國家大事需要在平時的生活中關注一下。
第二。學習生活時間合理安排。
一般早晨是人的記性最好的時候,建議讀英語,記單詞。白天的自習課最好安排給數學、物理,這時候解題的效率高一些。其它的時間就要留給語文了,可以多讀些課外書,遇到好文章和好的語段,就抄下來以積累素材,這樣寫起作文來就輕松多了。
第三。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讓孩子克服以前的一些不良學習習慣,例如一些男生比較粗心、對簡單問題過分輕視、學習熱情不能長期保持等等,一些女生的學習上容易分心、不專心等問題。另外平時準備錯誤集錦本,遇到容易出錯的問題就及時記下來。復習時就能有的放矢,有條不紊了。初中二年級抓孩子的學習習慣是第一位,有了好的學習習慣,到初三的時候,孩子就相對容易沖刺上去。
第四。帶著興趣,帶著問題,帶著目的聽課。
根據課程表的安排,有針對性地預習弱項課程,預習時要弄清下一節課的內容,其中哪些是清楚的,哪些是模糊的,哪些是不懂的,由此確定出聽課的重點。課后進行總結,歸納出所講知識的框架,然后做相關練習和輔導。
第五。課后溫習加鞏固練習。
每次聽完課后,閱讀一些相關的輔導資料,做一些相關的習題?,F在的輔導資料很多,尋找到一種適合自己的情況的輔導書。在書店的輔導資料書架前大致閱讀一些,感覺哪本適合自己就用哪一本。如果不會選擇,可以咨詢以下老師。如果有問題要及時請教老師,有意識地提前了解的學習初三、中考的試題,并分項對相關中考題類整理,進行階段性復習。初二物理要結合奧物的題目,系統了解初二物理下學期的知識點,并做相關的中考試題。
結語:
初二在一定程度上將成績優秀的學生與相對成績較差的學生逐漸區分開的一個學年。“好”與“差”在初二下學學期就能被具體的顯現出來。
初二下學期的學習情況是代表一個學生在本學年所付出的努力的客觀體現,它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學生在學習態度上是否端正、學習方法是否正確、以及對于主要知識點是否能夠靈活運用等。在初二結束時,可以通過月考、期中、期末成績讓學生思考在即將到來的初三中,該怎樣更好的提高自己才能在中考里取得出色的成績,也可以了解自己在各科學習中哪方面還理解得不夠深刻,要知道每一個細微的知識點都有可能會在中考被考察到,所以不能對任何一個掌握得不夠的知識點輕言放棄。并且,初二下學期的成績也可能會是將來所要報考的高中對學生進行考核的憑據之一,初二代表了初中學習的中間階段學生的學習狀態是否穩定、初中前半段學習知識的掌握情況等等,所以一定要重視初二下學期的學習,考察自己基礎階段的學習情況如何,以最快的速度做好查漏補缺的工作,因為到了初三是沒有時間再進行基礎知識補充復習的。
【關鍵詞】開卷考試講究方法有效應試技巧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中考歷史開卷考試的靈活性、開放性、綜合性、應用性和創新性的程度在不斷提高,初三畢業班老師和同學們面臨的壓力也在不斷增加。由于初三歷史總復習內容多、時間緊,這就要求我們要正確對待開卷考試,采用科學合理的總復習備考策略,講究科學的解題方法,掌握有效的應試技巧,才能在中考中取得比較優異的成績。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高質量、高效率地做好初三總復習備考工作,是廣大考生非常關注的問題。筆者多年從事初三年畢業班教學,對做好2013年中考開卷考試有效復習備考提幾點看法。
一、正確認識和對待開卷考試
開卷考試是實施新課程改革評價制度的一種嘗試,目的是為了體現新課程教學理念的變化。其特點是減少死記硬背的成分,加大能力的考查,并注重知識的遷移轉化,重點考查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達到素質教育要求的目的,同時減輕學生不必要的負擔。這種考試不是打開課本照搬照抄,簡單的羅列書上的知識點,而是通過顯性知識透視其隱性聯系,它需要以基礎知識為載體,知識技能和創新技能相融合,強調學以致用,以豐富的想象力和遷移能力對固有知識體系進行重新整合,在新的情境下獲取有效信息,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
面對中考歷史開卷考試,有些學校、老師、家長和學生都存在著錯誤看法,認為很簡單,到時翻翻書查查資料抄抄現成答案就可以,所以平時重視程度不夠,甚至抱著相當輕松的態度,導致考試時許多考生無所適從,考試結果也不盡人意。近幾年中考歷史開卷考試的實踐,要求考生必須轉變觀念,正確對待開卷考試。首先,克服小科、副科思想,重視歷史學科在中考中的重要性,培養學習歷史的興趣,安排足夠的學習時間,講究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其次,要立足課本,熟悉教材,注意對基礎知識的積累,夯實基礎,注意課本知識的梳理、歸納與整理。最后,要重視分析、比較、評價、歸納、運用、遷移、拓展和創新等各種能力的培養,多做經典習題,及時鞏固和提高。
二、采用科學的總復習有效策略
達爾文說:“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掌握科學的復習方法,你就擁有制勝的利器,它將使你事半功倍。因此,要想在中考歷史考試中取得好成績,就必須依據課標,立足教材,吃透考試說明,并制訂正確的總復習策略,掌握科學的復習方法,才能全面提高歷史總復習效率。
1、全面復習,夯實基礎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基礎硬,萬年牢”?;A知識是能力的載體,能力是基礎知識的運用。只有把握好基礎知識,能力的培養才會做到潤物細無聲?;A知識是提高考試成績的保證,所以,在歷史總復習中,同學們一定要準確記憶和理解基礎性的歷史知識。
要依據中考歷史《考試說明》對課本進行逐冊、逐章、逐節地全面復習,各個擊破。復習不是簡單的知識重復,而是要提煉出每章節、每單元,甚至是每冊知識的基本線索和主要內容。理清知識點之間的關系,最后形成知識網絡,特別要注意課本中的圖片與引用的文字材料。通過全面系統的復習,在鞏固基礎知識的同時,使理解和運用能力得到提高,至少通過這樣的復習能讓同學們熟悉教材,知道每個知識點是出現在哪本教材的哪個章節,只要有了印象,學習一般的同學也能在考試時以最快的速度查找到最佳答案。
2、單元復習,縱橫比較經過全面、系統地復習,掌握的知識更牢固了,但知識是零碎的、混亂的、孤立的。為了把知識學活,還要進行第二階段的單元復習,單元復習的主要任務是結合課本和考試說明,對照比較,辨其異同,縱橫串聯地把知識歸類整理,使知識條理化、系統化,使之形成一個整體。同時,對相關的知識點進行縱向和橫向的聯系和對比,既可以鞏固對基礎知識的記憶,又可以加深對知識全貌和實質的理解,還有助于提高回答歷史問題的能力。此外,在復習時,要注意與社會時政熱點、鄉土歷史和記者會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培養思維延伸和拓展能力,及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真正做到以史為鑒,學以致用。
專題復習,培養能力首先,專題復習和單元復習是一脈相承的,是單元復習的深化和系統歸納。
它要求把具有同類型的知識整合在一起進行比較,重新梳理線索和框架,這樣有助于彌補單元復習的不足,形成清晰明了的歷史脈絡感,而且還有助于打破原有的教材體系限制,進行知識的遷移和重組。
其次,專題復習要以歷史的主干知識點為樞紐,以線索為網絡,以點帶線,以線帶面,形成系統的知識框架,并有意識地培養豐富的敏感的聯想、想象能力,及時把同類型的歷史知識歸納起來形成專題。通過對知識的系統化和專題化復習,完成教材由厚變薄的過程,不僅能真正地掌握了基礎知識,而且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認識,完成由量變到質的過程。
再次,專題復習不僅要縱向聯系,而且要橫向聯系,這樣就可以清晰地掌握歷史發展的脈絡,達到學以致用。綱舉目張的目的和效果。這種多方位、多角度的復習既鞏固了基礎知識又能使思維更敏捷、更開闊,形成更強的適應能力,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復習的實效性。
三、講究科學的解題方法
在全面復習基礎知識的基礎上,要提高中考歷史成績,必須掌握科學有效的解題技巧和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確的審題、答題思路和方法,既省時高效,又能提高答題的準確率、得分率,所以在整個初三復習階段都要高度重視。近幾年的中考試題是最好的范例,要有計劃地深鉆細研,對各類題型、題目、不同的設問方式等的解題方法要進行總結、分類歸納,真正做到熟悉掌握并能靈活準確地運用。為提高應考能力,筆者依據泉州市中考歷史四種題型的特點和答題要求,總結出一些解題規律和方法,以供考生們參考:
1、選擇題
一般考查基礎知識,如果失誤較多,就很難達到A級,所以做好選擇題是歷史取得好成績的基礎。常見的選擇題主要有肯定型、否定性、最佳型、因果型、組合型、比較型、材料型、圖表型、時空型等幾種形式。
首先,通讀題干,領會題意,判斷是肯定型還是否定型,鎖定選擇方向和對象,做到目標明確,有的放失。解題時,不管提干長短,緊扣引導語,抓住“關鍵詞”,注意限制條件,不要被題目創設的情景迷惑。
其次,細讀四個備選項,根據題意能直接選出答案自然最佳,不能直接選出可采用排除法,即先排錯,再排亂。先排錯是指先排除說法有錯誤的選項,減少干擾,降低試題難度;再排亂也即排除說法正確但不符合題目規定的選項,直到選出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
再次,否定型選擇題可采取逆推法,即根據題意,先找出與題目要求不相符合的三個選項,剩下的選項就是符合題目要求的答案。另外,一般選擇題都有兩個選項與題意明顯不相符,可立即排除,剩下兩個選項較難選擇,當你確定選不出時,可選一個你覺得最有可能的選項,千萬不要放棄。即使四個選項都無法選擇或排除,就是隨機選擇一項也還有25%正確的希望。
2、辨析題
辨析題是多數學生最感頭痛的題型,特別是說明理由使很多學生無所適從。從2009年開始,辨析題從4小題改為3小題,6出錯誤改為3出錯誤,但要求雙向說明理由,題量雖減,但分值增加其實是增加了難度。辨析題一般可分為“時間混亂型”、“張冠李戴型”、“因果錯亂型”、“前后矛盾型”等幾種形式。
首先,通讀全題,理解題意,找出錯誤的地方,最佳方法是把錯誤的關鍵詞提煉出來。切忌把全題當成錯誤抄錄下來,如果題目只有一句話,可用縮句形式提煉錯誤部分。
其次,一般情況下,前提條件不能當成錯誤,否則會違背命題者的意圖;也不能把辨析題做成改錯題,如把錯誤的關鍵詞替換成一個正確的關鍵詞;更不能用否定式說明理由,如“不能”、“不可能”、“沒有”、“還沒有”等。
再次,說明理由時,先說正確的,即把題目正確的答案完整敘述出來,盡量使題目能完整地表達它想要表達的意思;后說錯誤的,就是分析或說明錯誤的原因,或者說出能與錯誤相符合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以此來證明錯誤的地方與本題是互相矛盾的。有的辨析題的設計很難雙向說理,說理時盡量理由充分,有理有據;有時說理要先分析原因,然后再得出結論。
3、材料解析題
通過材料創設情景來設置問題,讓學生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以此來考查學生的閱讀、理解、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取有效信息和綜合運用等能力。
第一,先看問題后閱讀材料,帶著問題去閱讀材料,這樣節省時間,提高效率,而且有目的性明確,準確度也高。有時看問題后不用看材料,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即可回答問題。
第二,閱讀材料時,既要理解材料所表達的意思,又要重視材料出處。把材料給出的信息與所學的知識聯系起來,并回歸到教材的相關章節中去搜索相關信息。
第三,審清題意,理解命題意圖,注意限定范圍,把握解題方向,根據提出回答問題。如果是“根據材料(或依據材料)......?”那就要從所提供的材料里去找答案,如果是“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就要把材料和教材內容綜合起來提煉答案。
第四,答題時有問必答,問什么答什么,逐一回答,注意論從史出,語言準確,邏輯嚴謹。答案盡量要點化、條理化和序號化。
4、綜合題
綜合題的解題方法與材料題基本類似,但綜合性更強,對考生要求更高。綜合題一般是分層設問,逐步加深。有時也附有圖表或文字材料,要學會從圖表資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對于開放性問題,一定要緊扣題意,言之有理,有的放矢。許多考生對開放性問題有畏難情緒,其實大可不必,開放性題目,只要意思相近或有點沾邊即可得分,盡可大膽作答,爭取得分機會。
四、掌握有效的應試技巧
中考是人生中的一個人重要十字路口,在目前應試教育的轉型問題,中考成績的好壞對自己的以后有較大的影響。所以,在做好充分的知識準備基礎上,還必須調整好考前心理狀態,掌握有效的應試技巧,才能在考試中立于不敗之地。
第一,相信自己,樹立中考必勝的信心,克服怯場現象,以平常心對考試往往能考出自己的正常甚至超常水平。
第二,進入考場前5~10分鐘時間閱讀教材或備考材料,使自己提前進入學科狀態,保證一開考就達到答題興奮點。
第三,要懂得利用考前5分鐘閱卷,通觀全卷、審清題意,答題時先易后難、先熟后生,答題文字要簡潔,觀點要明確,層次要分明。
第四,客觀性題目一般不要查書,如果題題查書,時間一定來不及。如確實需要查書,也要集中起來到最后一起查閱以節省時間。主觀題需要查找時,要迅速將考題知識點回歸到教材某冊某單元某章某段落等。找到相關資料不要急于動手,更不能把相關資料大段大段抄錄,要用簡潔的語言加以概述。
以下是本周班級工作總結:
本周大門口值日生十分積極,組長:王文軒,組員:林加奕、張文浩、宋向凱、肖玉林。提出重點表揚,所有組值日生都要想這個組學習?。。。。。?/p>
周三體育課焦晗、凌偉銘、劉宇辰、于海、朱冠臻、岳家軍,幫忙打掃體育器材室。
生物課當堂所學的知識大部分同學都可以較好的掌握下來,希望其他所有學科的學習都要向生物這門學科學習。
本周的英語課表現得都挺好,希望下個周繼續努力。
化學課老師又講了一些新知識,希望同學們利用這個周末多做些習題,以鞏固新學的知識,如發現不大明白的,可以在下個周請教老師。
本周周四的物理課同學們4~6個人一組合作完成了一個模擬照相機,充分體現了我們07級11班這個大集體的團結合作,希望這種精神可以好好發揮。(如值日、小組討論等。)
語文課又接觸了新的議論文,希望同學們可以充分利用周末多讀一些書,以充實自己的論點、論據資料。(我們都不能做“書到用時方恨少”的這一類人啊?。。。?/p>
歷史和生物,明年都要會考,所以現在也都開始學習初三下冊的新課了,所以同學們一定要好好復習歷史、生物,以便明年會考時可以輕松些。
歷史、生物、物理、化學這幾門學科上課時同學們不時會有些亂,下個周一定要注意。
在這里向本周所有值勤的同學們說一聲:“你們辛苦啦!!!”這個周值勤的同學們確實都很辛苦,相信所有值勤的同學也都會因為能為班級做出一點貢獻而感到自豪,謝謝所有值勤的同學。
天氣逐漸轉冷,一定要多添些衣服,以防感冒、甲流。下周一定要根據天氣多增些衣服。可以適當的拉上自己的老爸老媽一起鍛煉一下身體,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我們一定不能再在這個特殊的階段倒下了??!
學校周圍違規停車的家長又多了,相信這其中一定沒有我們班同學家長的身影吧,在這里提醒一下,所有家長早晚都不能違規停車。
下周一不要忘帶家長一封信及221元錢初三下冊的《生物伴你學》。
班主任補充:
一、期中考試班級成績整體不夠理想。這與這段時間同學們的學習狀態是密不可分的。很多同學漸生浮躁之心,表現出難以自制的興奮和輕狂!玩樂和嬉戲的情形屢禁不止,不分課上課下。課間追逐打鬧的身影總是集中在幾位同學身上,自己卻渾然不覺。適逢流感盛行,正和一些同學的心意,可以放松對自己的要求了。這樣,很多同學在考試中失去以往的優勢,退步很多。眾多的退步恰恰反襯出進步同學的優秀,最近一段時間一直作為我們學習榜樣——于致瀅,正是用她的“深深埋下頭來”的沉穩狀態一再征服我們的心。這種深深埋頭、甘于寂寞、鍥而不舍的心態是其他同學急需具備的心態。班上具有這樣精神的同學還有:王憶寧、張瑞秋、汪鵬、葛戈、鄒怡、孔茁等人。
二、班級本周可圈可點的人物、事件
本周最值得表揚的同學就是:王文軒、林加奕、張文浩等人的值日工作;崔俊秀以身作則、事無巨細、事必親躬的工作態度;汪鵬、王志磊、張浩琛等人積極踴躍舉手的勇氣;王若洪為班會所付出的辛苦勞動;全班同學無私的提議把第一批僅有的十支疫苗讓給沒發燒和體質弱的同學;也許我的觀察不夠完善,但是每天發生的事情總有讓人感動的成分。
初中《世界歷史》是初中三年級的教學內容,因中考在即,應考的壓力下使得初一、初二《中國歷史》有聲有色的課改到了初三《世界歷史》時就已偃旗息鼓、冷冷清清,形成目前“初一初二轟轟烈烈搞課改,初三扎扎實實搞應試”的尷尬局面。其實,新課程改革與中考應試并不矛盾,新課改要克服重知識、輕能力的弊端,而目前的中考改革也已表現出突出能力的導向。因此,二者的方向是一致的,如能找到二者的契合點,將會對新課程改革的更深一步推進產生積極作用。
在對新課改理念的深入學習體會下,我在教學實踐中作了一些嘗試,特別是對新課改中初中《世界歷史》的教學提出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根據新課改精神和中考方向,對教材進行大膽的調整和整合,但要保持世界歷史發展的完整性、系統性。
新課程改革中的初中歷史教材,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了縮編和簡化,去掉了一部分初中學生不太好懂的繁難、晦澀的內容,增加了一些輔的直觀的圖文資料,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提供了較大的發揮空間。但因為《世界歷史》是初三的課程,迫于中考的壓力,必須提前結束新課、盡早進入復習,因此《世界歷史》教材內容的調整,又必須向中考緊密靠攏。但大多數學校教師卻又因此而急功近利———中考考的內容就學,中考不考的內容就干脆刪掉,背離了新課改的科學的學習精神,也破壞了世界歷史的完整性,是不可取的。
世界古代史部分是非中考內容,但如果跳過不學,容易造成學生對世界范圍內人類歷史發展的規律缺乏清晰、完整的認識,對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也不易理解,不利于世界近代史的學習;而且學生剛剛由中國歷史轉到世界歷史,視野驟然開闊,既有些茫然也有些好奇,而帶有很多神奇色彩的世界古代文明會成為吸引和引導他們進入世界歷史學習的好工具,不應錯過。因此,在學習時間緊張的情況下,我還是將世界古代史部分整理成了“大河流域的亞非文明”、“以海洋為中心的歐洲古代文明”和“中世紀的歐洲與亞洲”三個專題,將學生比較感興趣的“金字塔之謎”等問題提前布置搜集資料,利用暑假補課時三節大課(1.5小時)的時間與學生共同完成了學習,既使學生興趣盎然的進入了比較理想的學習狀態,初步有了世界、人類歷史的意識,加深了對人類社會演變規律的了解和認識,更是通過對“亞非古代文明與歐洲古代文明對比”、“歐洲封建社會與中國封建社會的不同”等較深層次問題的初步討論,使學生對“把黑暗的歐洲變成為世界近代文明中心”的資本主義產生濃厚興趣,為世界近代史的學習作了良好的鋪墊。
世界近現代史的調整幅度較小,盡量不破壞世界歷史體系的完整性,以利于學生架構科學合理的知識結構為原則。
二、注重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增強課堂的開放性,強化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新課程改革中教學的核心是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改變教師替學生“咀嚼”的做法,注重學生正確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和方法,真正使學生在其中學會學習,這也是讓學生真正適應選拔性、能力型中考考試的根本解決辦法。
1、增強課堂的開放性,鼓勵和培養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習慣。
我的課堂上一直較多采用分組合作學習。建構主義是合作教學的理論基礎,它認為:學習是以個人的經驗為基礎,是學生對自身經驗世界的組織,但由于學生經驗的局限性,需要合作學習分享他人經驗。由最初的不太重要的、難度不大的內容放開,到后來幾乎節節內容都能合作討論完成;由老師布置具體的問題引導學習,到“自己閱讀,初步感悟”一“討論,明確知識要點”,“應對老師必答、搶答式問題,明確重點”———“學生提問,老師或學生作答,化解難點”,幾乎形成“自動化”學習程序。學生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大大提高,積極性也非常高。即使不提前布置,很多同學都能提前預習,并查找課外資料以作補充。比如,在學習《近代的科學和文化(一)———自然科學革命》一課內容前,我只是布置五個小組每個小組負責一個學科領域的內容(數學、物理、化學、生物、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物理,抽簽決定)介紹,形式不限。沒想到同學們準備的非常認真、充分,不僅從廣度上概括了教材中內容,又用翔實的補充資料作了深度上的拓展———如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的影響,居里夫人成功的啟示等,有一個小組竟然用小品的形式形象的反映了生物進化論前后人們思想認識的不同和微生物學創立前后戰場上救助傷員措施的變化,整節課的效果遠遠超出我的預料。
其實,開放的課堂經常會讓老師感受到驚喜、驚訝,有時甚至是被學生難住的尷尬,但一想到自己既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幫助者,又是與學生一起的學習者,也就釋然。當然,課前備課、課下學習的力度不知不覺間加大了,也讓我感受到了與學生一起成長的快樂。
2、強化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自。
除了在課堂上讓學生充分參與學習過程,在過程中逐漸學會分析歷史資料和按歷史發展規律學習的方法外,還從另外幾方面強化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自:
(1)讓學生嘗試自己建構歷史知識體系。
按照建構主義理論,知識由個體主動建構,而非消極接受。當然,前提是學生正確理解知識及知識間的聯系,這除了要求平時教學中注意對知識進行系統總結外,也需要經常有意識的為學生提供多種的知識結構形式,如表明因果等邏輯關系的“箭頭式”:表現包含關系的“括號式”、“樹突式”,表明對比關系的“圖表式”等等。開始放開時,我也有些擔心,害怕學生做不了反而打擊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但放手讓學生去做了之后,我發現擔心有點多余:絕大多數學生都能做得有模有樣,都能在最初模仿老師的方式上加一點自己的理解、創新,逐漸的有些同學的知識結構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如類似于電腦程序式的、框架式的等等,而且考試成績也證明了這一部分學生的學習效果是非常好的。另外,這種方式也會暴露學生知識理解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發現和解決這些問題對每個同學都十分重要。更重要的是,因為學生逐步感受到了這種學習方法的效果、嘗到了甜頭,便由開始時的被動的完成作業變成了自己的習慣性學習,只要布置學生自主學習或復習,很多學生便自覺地在筆記本上寫、畫起來。
(2)注重測試的反饋,培養學生學結、反思的習慣。
自我調控是一種重要的學習策略,主要是指學習上的自我反省和調整,是能夠達成自主、自助學習很重要的一方面。
我在課堂開放、注重知識總結的基礎上,也注重單元測試的檢查和反饋,適當彌補教學中學生能力增強但基礎知識不夠扎實的不足。測試反饋中,不僅注重對學生知識掌握情況、遷移能力的分析,更要求學生通過老師分析結合自己實際進行自我反思,寫出簡短的試卷分析和下一步的措施和目標,使學生大多能明確自己學習中的問題所在,也能制定合理的措施和計劃。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就及時提醒學生與自己的反思和計劃對照,督促學生進一步的反思和調控。學生和家長都反映效果良好,有些學生還由此學會了做整體的學結和計劃,學習效率得到提高。
(3)教給學生一些知識記憶的規律和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我經常在教學中結合實際的例子,為學生介紹記憶和遺忘的規律及一些記憶技巧,如筆記生成技術、聯想、諧音的方法等。我結合自己的經驗給學生介紹的“口袋小筆記”的方法(將一些知識要點摘錄于小紙片或小本子,放在口袋中,隨時可看上幾眼),方便實用,被學生們競相效仿。
三、世界歷史教學中,尤其注意多層次、多方位的聯系
1、歷史發展的縱向聯系。同中國歷史一樣,世界歷史的發展也有其清晰的線索、脈絡,明確了歷史事件的時序性和因果等關系,也就準確牽起了世界歷史縱向的發展脈絡。
2、不同地域的橫向聯系。盡管人類歷史的發展是有規律、有共性的,但各國、各地歷史還是都有自己不同的地域特點、民族特點。經常進行歷史知識的橫向對比聯系,有利于理解世界歷史發展的豐富多樣性,也有利于強化對發展共性的認識。
3、與現實的聯系。增強現實性是新課程改革的一個方面,是培養創新、實踐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中考改革的方向之一,如2003年中考歷史題中就有舉出身邊的例子說明科技革命影響的題目。在世界歷史學習中,我尤其注重引發學生對歷史與現實的思考,因為世界近現代史對當今世界的經濟發展、政治格局、國際關系等人們關心、熟悉的現實問題有著密切的聯系,學生提出的問題中也常有這類“現實中的歷史問題”。對現實問題的思考,可以在世界歷史學習中找到答案;對世界歷史的學習,又能加深對現實世界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