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8 15:28:5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觸摸春天教學設計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觸摸春天》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五組第17課課文,篇幅不長,卻通過文本描述讓我們走進了一位熱愛生活、珍惜生命的盲童安靜多姿多彩的內心世界。作者細膩的描述和得出的人生感悟“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于自己的繽紛世界”這一人生命題,讓我們對生命的價值和意義產生積極的思考。
【學情分析】
生命的真諦是什么,生命的意義何在。學生年齡較小,生活經驗不夠豐富,對生命的體會不夠深刻。利用現代技術資源,通過對張海迪、海倫?凱勒、千手觀音的演員等人物拓展,讓學生感受生活的美好,激發對生命的思考,明白“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于自己的繽紛世界”的道理,珍惜生命,熱愛生命。
【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含的道理。
3. 體會盲童對生活的熱愛,懂得熱愛生活、珍愛生命。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味安靜的內心世界,感受盲童對生活的熱愛,感受作者對生命的關愛,懂得珍愛生命,熱愛生活。
【教學難點】
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教學過程】
一、品析語句,感悟奇跡
1. 品析語句:安靜創造了哪些奇跡?
A. 奇跡一:她走得很流暢,沒有一點兒磕磕絆絆。
從哪個詞語看出“奇跡”?你是如何理解的?
(指導朗讀,個人讀、男女生合作讀)
接下來,安靜又創造了第二個奇跡――
B. 奇跡二:她慢慢地伸出雙手,在花香的引導下,極其準確地伸向一朵沾著露珠的月季花。
什么是極其準確?為什么能極其準確地摸到月季花?
指導朗讀:
一次朗讀體會:根據學生的感悟指導學生讀出自己的感受。
二次朗讀體會:在這“極其準確”的背后,融入了多少安靜對自然、對生活的熱愛之情??!讓我們邊讀邊想象安靜深情地伸向月季花的畫面,邊用心來體會吧!
最讓人意想不到的奇跡是――
C. 奇跡三:安靜的手指悄然合攏,竟然攏住了那只蝴蝶,真是個奇跡!
理解:悄然合攏、奇跡。
2. 多么令人心動的一刻??!我們再來讀讀這美好的畫面吧!
(課件出示三個奇跡片段)
二、細讀體會,深入感悟
1. 安靜意外地攏住了那只蝴蝶,蝴蝶在她的手指間撲騰,后來她是怎么做的?
哪句話提到了?
2. 蝴蝶和安靜之間會有怎樣的對話?
三、整體回顧,揭示主題
1. 在這個清香裊裊的早晨,安靜告訴我這樣的道理――(出示: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能創造一個屬于自己的繽紛世界。)
課文中的“誰”指的是?只能是安靜嗎?還能是誰?
2. 張海迪、海倫?凱勒的事跡介紹,了解生命的真諦。
3. 相機出現一張張平凡人在平凡崗位上創造屬于自己的繽紛世界的圖片,
補充:_____有生活得權利,_____能創造一個屬于自己的繽紛世界。
4. 配樂朗讀。在音樂中感動,在音樂中感悟。
五、拓展閱讀
搜集“熱愛生命”的感人故事,舉行一次班級讀書會。
【點評】
葉瀾老師曾經說:“我們的語文教學,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語言文字,才能使其變為生命的涌動?!薄队|摸春天》這篇課文真切的描寫了一個叫安靜的盲童在春天充滿花香的早晨竟然捉住了一只蝴蝶,并將蝴蝶放飛的故事,表達了盲童熱愛生活、珍愛生命的強烈追求,并感動著我,感動著我們。
由于本課的話題凝重、深沉,學生年齡較小,生活經驗不夠豐富,如何深入體會一些關鍵語句的含義,就成為這課的教學重點。
教師在執教時以兩個問題組織教學:
問題一:盲童安靜創造了哪些奇跡?
圍繞著這個問題串起了3個重點句的學習。抓住關鍵詞“極其準確”“攏”等感受奇跡,又通過反復的朗讀促理解。以男女讀、點名讀、引讀、齊讀等多種方法,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能帶領學生以讀悟情、以讀生思,在讀中品、品中讀。經過學生自己的朗讀體會,無聲的文字轉化為了有聲的鮮活的語言,讓學生走進了文本,走進了安靜的內心世界,平面的文字變成了立體的畫面。
問題二:“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能創造一個屬于自己的繽紛世界?!闭n文中的“誰”指的是?只能是安靜嗎?還能是誰?
這是課文所闡述的道理,由于學生閱歷淺,對那些身殘志堅、創造生命奇跡的人不太了解。這時,教師適時補充張海迪、海倫?凱勒的事跡讓學生感受到他們都是殘疾人,都是熱愛生活的人,都能創造屬于自己的繽紛世界。再出示各行各業平凡的人們,在各自平凡的崗位上創造屬于自己的繽紛世界,拉近生活,孩子們又一次達到了情感,為體會: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于自己的繽紛世界,做了很好的鋪墊,從而讓學生理解這句話所包含的意味和道理。
【關鍵詞】新課標;語文閱讀課;動態和諧;情感價值教學行為
課堂,是新課程實施的主陣地,是開啟學生智慧、展示學生個性的核心。走進新課程,我們看到了令人振奮的語文閱讀課――從事先規定細節的僵化設計走向了多元開放、靈活動態的彈性預設,從教師霸權的“一言堂”走向了教師、學生、文本的“平等對話”,從偏重認知能力走向了促進生命的成長與發展。新課程的實施為語文閱讀教學帶來了精彩,帶來了生機。
一、課堂預設
反思傳統語文閱讀教學設計,最基本的一點是學生主體地位的失落。新課程大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堂教學亟須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優化設計。教學設計應該是一種彈性預設,預留下更多的空間給學生,這樣,有利于養成學生的語文素養,形成語文能力。
為此,在課堂教學里,教師應重視課堂教學內容的豐富,盡可能地滿足學生對知識的渴望,激發對問題的思考,以期達到課堂教學內容豐富多彩、趣味盎然的和諧境界。如教授朱自清的《春》,學生被《春》里的優美語言和作者飽含激情、樂觀向上的感情感染了,教師可以不失時機地提問,引導學生列舉描摹春天的詩句,如孟浩然的“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杜甫的“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朱熹的“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等。這些詩文大大豐富了教學內容,使課堂教學容量增加,同時也讓學生感性地認識到,春天歷來是人們歌詠贊美的對象,春天在人們心目中,是值得向往、盼望的季節,愛春之情油然而生。
二、師生平等互動 ,共享和諧美
師生關系是學校教育中最基本的人際關系,它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課堂教學的過程和結果。羅杰斯說:“成功的教育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的安全的課堂氣氛。”師生之間建立親密融洽的關系,努力創造健康的、生動活潑的良好的課堂氣氛,在這種愉悅、寬松、平等、合作的課堂氛圍中師生之間的交流就比較順暢,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會高漲,在這種寬松愉快的教學情境中“自由地呼吸,吸吮知識的瓊漿”。
平等始終是一種介入對話的姿態。當教師作為平等對話者,傳遞自己的理解、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時候,對學生的影響和感召是巨大的,具體來說:
教師先要用心去浸潤文本。
教師首先是文本的讀者,是閱讀的主體,要反復不斷地觸摸文本,深度參與,去思考、質疑、查閱、創造,而決不停留在抄寫教參、教案集上已設計好的內容,做“傳聲筒”。如讀了《散步》,“我”的尊老愛幼會令人深深感動,“我”的行為又促使我們每個為人子女,為人父母的現代人反思;讀了童話《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一直跌宕在內心深處的是:我們的生活中也有那么多溫情脈脈的細節,需要我們用心去體驗,用我們自身的行為去愛身邊需要關愛的弱小者,不幸者。教師要用自己與文本的心靈對話形成一個獨特的教學視野,以獨到的閱讀見解帶動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更好地預測學生閱讀的立體性、生成性和創造性,易于互動的進行。
2、師生平等介入與文本的對話,碰撞出和諧之花
在新課標下,作為課堂學習的主體,學生相互交流合作,和文本直接對話,更有了和教師平等對話的權利。學生認真地閱讀了課文,“自然感受”可能很小,可能很膚淺,還可能很“怪異”,但是學生敢大膽地把自己的感受理解說出來,積極地參與課堂的學習討論,是難能可貴的。由于有了對話,語文課堂變得鮮活熱鬧了起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都被激發了。
三、人文熏陶
有人說,今天的孩子是情感缺失的一代.通過反思,我們認識到:現代教育決不能是“忽視了另一半的教育”。語文學科最有可能實踐情感、生命教育,它有著其他學科不能比擬的優勢:人文性最強,教材中蘊含的人文資源最豐富,與生活最密切,生命,情感理應在情感教育中歡歌。教書育人,塑造學生健康的人格,教師要把教材中正義、美善的情感注入學生的血脈中,讓它們永遠在學生的血管中循環流淌,這才是語文教學的大成功。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講究策略,使教學觸及到學生的情感世界,從而陶冶情操,發展個性,建構學生完美的人格。
1、情境演繹,激感
人的認知過程是從感性到理性,初中生尤其如此。因此,創設情境,讓學生從聽覺、視覺等方面出發,有助于他們全身心地投入閱讀中,很快地進入課文表現的情感境界。
我在上《散步》時,課始利用多媒體播放崔京浩演唱的《父親》,并以一組又一組人類的親情圖片呈現在大屏幕上,渲染氣氛,導入課文,畫面、音樂同時欣賞,為接下來的教學作了成功的鋪墊。又如在教學《黃河頌》一課時,我用視聽結合的方式將“黃河”──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呈現在大屏幕上,讓大家用心去感受這充滿氣勢、充滿生命力量的景觀,吸引學生沉浸到這種獨特的氛圍中,真正受到心靈的震撼。在接下來的朗讀中,學生把全部的激情都融入到了課文當中,效果極佳。
2、自主參與,體驗情感
關鍵詞:合作和交流;新課程;平等;師生關系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02-124-01
新課程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習慣,在課堂上大膽采用一些新的做法。
一、突出學生的“學”
新課程要求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強調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去獲取知識,而不是直接把結論告訴學生,教學要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在具體實踐中,就要破除傳統觀念,樹立學生為主體的新理念。在教學中敢于放手,多給時間讓他們去安排,多給機會讓他們去把握,多給權利讓他們去選擇,多給問題讓他們去解決,多給是非讓他們去明辯,多給疑難讓他們去探討……讓學生的獨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得到充分的發揮,產生自覺接受教育的內在動機,掌握自我學習的本領,從而積極主動的求得全面和諧地發展。
二、大膽運用探究法進行教學
傳統教學設計太過嚴密,問題答案是唯一的甚至連學生該用怎樣的句式,詞語來回答都預先設計得天衣無縫,對于這樣的教學過程,執行得又過于呆板,教學就了教師一廂情愿地演示自己設計的教案千方百計地把學生牽到自己預設的哪條道上來。來不得半點變通,容不得一絲意外。學生的思維稍逾常規,回答稍有偏差。教學就急急忙忙地點撥引導,唯恐偏移教路。根本沒有學生自主探究的時間,也沒有給學生主動創新的余地。這樣的課堂教學在平淡中一帆風順,實際上喪失了其應有的活力和靈氣,扼殺了學生自主創新的能力。根據這類傳統的教學根基。我在教學設計時充分給學生預留探究創新的空間,營造“天高鳥飛”的自由環境,讓學生的潛能,思維得到充分的發揮。
三、讓“合作和交流”成為習慣
在語文課中,教師要積極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和交流”。課堂上,可以將學生按前后座位分為自然小組,按學習水平的高低搭配分為學習小組,每組選出調控員和發言人。在思考問題時,小組成員自由展開討論,互相交流;在分角色表演時,小組內每一個人都很投入,爭取本組成為最佳表演組,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結精神尤為強烈;在做練習時,小組成員互相監督、幫助;在探究學習中,學生互相配合,共同發現問題……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合作學習,充分交流,互相啟發,互相幫助。如在學習《春雨的色彩》一文時,我說:“我們都見過春雨,可是你們發現過沒有,春雨有好多色彩呢!你們想知道春雨到底是什么年色的嗎?就快快讀課文吧!”我把學生分成了幾組,讓每個學生都在自己的小組內讀課文,講內容。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斷引領學生走進課文的言語深處,經歷體驗,觸摸作者的心靈。在課文的情景和情感中“悟”,在人物的“對話”與碰撞中生成了帶有個性的思想和語言:有的同學說“春天來了,小燕子從南方飛回來了,它在草地上,在柳樹叢中飛舞,還唱著歡快的歌,春雨沙沙地落下來,小草,柳樹更綠了,所以春雨是綠色的?!庇钟械耐瑢W說“小黃鶯飛舞在田野中,春雨落下來,油菜花黃了,所以春雨是黃色的?!薄f完了課文的內容,小朋友們意猶未盡,一些學生又搶著說:“春雨落到梨樹上,梨花白了,春雨是白色的”“春雨落在花壇里,開出了五顏六色的蝴蝶花以所以春雨是彩色的”……
四、積極創建平等的師生關系
新課程對老師與學生的地位要求是讓老師成為學生學習伙伴,成為學生進行探究學習的有益幫助者和引導者,從而形成師生在學習過程中地位平等的關系,清除以往在學生心目中老師至高無上,主宰一切的觀念認識。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放下架子,用尋常、委婉的語言和對自身的嚴格要求來影響學生,同時學會傾聽,尊重學生,信任學生,善待學生,對學生流露出來的情感或闡明的觀點,有道理的給予贊賞和肯定;不正確的決不嘲笑、批評。教師應常常設身處地的體驗學生的感受,以寬容的心去對待學生,使師生關系融洽,學生敢說,樂于學習,努力營造一個和諧民主的、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教學氛圍。
五、多媒體輔助語文課堂教學
新課程小學語文教學特別需要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多媒體可以融圖、文、聲、像于一體,并且具有交互性,能讓教學活動變得直觀、形象而有趣,還可以達到師生互動、人機互動的效果。例如:教學《月光曲》一課,導入新課時可先用多媒體出示課文插圖,同時播放貝多芬的《月光曲》,然后老師加以引導:“同學們,你們能用幾句話來描述畫面上的情景嗎?”學生各抒己見。老師繼續引導:“同學們你們知道這位英俊瀟灑的青年男子是誰嗎?你們知道剛才播放的美妙的鋼琴曲的名字是什么嗎?”學生搖頭漠然,老師又指著畫面說:“他就是世界著名的鋼琴家貝多芬,剛才播放的美妙鋼琴曲就是他為身邊這位姑娘即興創作的《月光曲》。此時,再出示課題、貝多芬像,像的旁邊配上貝多芬簡介,老師進一步引導:“這里還有一個感人的故事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用心來聆聽這神奇的《月光曲》,了解那感人的故事。課堂伊始 ,利用貝多芬美妙動人的《月光曲》創設情景、強化意境、誘發心境,充分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習新課做好鋪墊。又如:在教學《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的時候,讓學生觀看《十里長街送總理》的錄像片斷,使學生進入學習的情境,并與送總理靈車的人們產生心靈的共鳴,心中升起對總理的崇敬、熱愛之情。
以上,就是筆者對新課程小學語文教學實踐探索后的一些認識。在此,最為重要的是,教師必須轉變觀念,建立開放的語文課程意識和語文教學理念,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終身發展對語文素質和能力的需要為要旨,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組織豐富采的教學活動,努力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積極構建人人參與、多樣并存、隨機變化的課堂生態,這樣,新課程語文教學才會真正做起來并越越好!
參考文獻:
教學設計主要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過程,其中教學過程包括導入、新授(初讀、析讀、品讀)、小結、拓展延伸、板書設計。
教學設計模板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會寫......等字,會讀并理解...
...等字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過程與方法:通過...
...方式,提高...
...能力,體會...
...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產生...
...共鳴;培養...
...精神;陶冶...
...情操。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說明本課所必須解決的關鍵性問題,是教材中為了達到教學目的而著重指導學生必須熟練掌握的內容。
教學難點:本課學習時易產生困難和障礙的知識點,就是學生對教材中不易理解掌握的地方。
(重難點的確立一定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慮)
三、教學過程
1.導入環節:依舊拓新、承上啟下、開門見山、設置疑問、引起懸念、直觀演示等。
2.講授新課——初讀
A.初讀:自主探究:默讀、輕讀
(1)字詞:讀正確、通順,弄清詞義
(2)內容: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情感:畫出感動的句子,記錄你的感受。
B.檢查反饋
(1)字詞關:
范讀朗讀:教師/名家
交流匯報:記憶方法,解決途徑
個別糾正:重點識記
指名朗讀:共同評價
(2)內容關:
思考文中講述了一個什么故事?
文章是按照什么順序寫的?
畫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說明理由。
3.講授新課——析讀
要求針對不同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包括如何提問、如何啟發、教師怎么教、學生怎么學、詳細步驟安排、需用時間等。
4.講授新課——品讀
文章寫的感人至深,你覺得是哪里寫的好呢?
品手法:比喻、對比、排比、首位照應、說明方法、感官等等
品情感:感人、啟發(聯系生活實際)
5.鞏固練習
要求練習設計精巧、有層次、有梯度、有密度,要考慮到進行的方式和所需時間。
討論主旨,聯系現實——改寫劇本,小組表演——分享經歷,代表匯報——拓展閱讀,對比感悟
6.歸納小結
要考慮怎樣進行,是教師還是學生歸納,以及所需時間。
7.作業安排
要考慮布置哪些內容,需不需要提示或解釋等。
學科內:
識字寫字——閱讀培養——口語交際——寫作練習
學科間:
語言——音樂美術——數學
8.板書設計
上課時準備寫在黑板上的內容。板書要求科學性、整體性、條理性。
文體知識
人物描寫萬能教學:
語言描寫:這句話你讀出了人物怎樣的心情?那你能帶著這種感情再來朗讀一遍嗎?
例:“阿曼達,我的兒子!”——《地震中的父與子》
動作描寫:這是人物在什么情況下發出的動作,在這個動作里你體會出人物怎樣的心情,那你能上臺來為大家模仿一下這個動作嗎?
例:她張開手指,蝴蝶撲閃著翅膀飛走了,安靜仰起頭來張望?!队|摸春天》
外貌描寫:這是刻畫人物的?(長相、穿著)你感受到人物怎樣的狀態?(精神狀態、身份、喜好)那你能試著用外貌描寫來介紹自己身邊的朋友或者親人嗎?
例:“老漢清瘦的臉上淌著雨水。他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山?!薄稑颉?/p>
例:他胖乎乎的身體,又圓又大的腦袋,短而黑的眉毛下鑲嵌著一對機靈的大眼睛,總讓人感到是那樣的機靈、俏皮、活潑。
心理描寫:這體現出人物怎樣的心情/性格?如果是你,你會怎么想?
例:看見慈祥的外祖父大發脾氣,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畫梅,有什么稀罕的呢?——《梅花魂》
神態描寫:這是人物在什么情況下做出的表情?他此時會是怎樣的心情?如果你在他的身邊,你會對他說些什么?
例:“小英猶豫了一會兒,最后慢吞吞地站了起來。我們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兒紅了?!薄墩坡暋?/p>
寫景角度萬能教學:
色彩上:這句運用了哪些色彩上的詞語?你能造出類似的詞語嗎?(或深或淺、或明或暗、艷麗、鮮艷、亮麗)
例:粉紅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紅,再加上或濃或淡的新綠,眼前一片明艷?!队浗鹑A的雙龍洞》
遠近上:這是從什么角度寫的?能否刪掉這些標志性的詞語?
例:我站在天都峰腳下抬頭望/ 我奮力向峰頂爬去/終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頂——《爬天都峰》
感官上:聽覺(播放視頻)、視覺(播放圖片)
例: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在滾動。頓時,人聲鼎沸?!队^潮》
例:那條白線很快向前移動,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六米多高的白色城墻。——《觀潮》
修辭萬能教學:
比喻:這是將什么比喻成了什么?你還能想出像什么?
例:那浪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队^潮》
排比:如此相同的句式有什么作用?(句式整齊,增強語勢,加強情感)你能造出相同的排比句嗎?
例: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擬人:他們真的能發出這種行為嗎?你能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介紹下身邊的景物嗎?
例: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草原》
例:頑皮的雨滴最愛在雨傘上盡情地跳舞。
對比:刪減法,我可否刪掉對比,直接展開事物的描寫?為什么?
例: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玩賞過水平如鏡的西湖,卻從沒看見過漓江這樣的水?!豆鹆稚剿?/p>
夸張:這體現出人物怎樣的心情?你能帶著感情來朗讀一遍這一句嗎?
例:那聲音如千萬輛坦克同時開動,發出山崩地裂的響聲,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队^潮》
說明方法萬能教學:
舉例子:作者為什么要舉這個例子?我們能否刪掉?這是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有什么作用?(真實具體的說明了...
...)
例:夜深了,從一座陳列珍貴字畫的博物館里,突然傳出了急促的警報聲。警察馬上趕來,抓住了一個劃破玻璃企圖盜竊展品的罪(zuì)犯。你也許不會相信,報警的不是值夜班的看守,而是被劃破的玻璃!——《新型玻璃》
列數字:這里都運用了哪些數字?我們能否把數字換成...
...?這是什么說明方法,有什么作用?(科學準確的說明了)
例:我國發現過一頭近四萬公斤重的鯨,約十七米長,一條舌頭就有十幾頭大肥豬那么重?!饿L》
例:我們發現過一頭鯨,很重也很長。
作比較:作者明明是為了寫...,為什么卻要提...?這是什么說明方法?有什么作用?(突出強調的說明了...
...)
例:我們看太陽,覺得它并不大,實際上它大得很,一百三十萬個地球才能抵得上一個太陽。——《太陽)
打比方:這是將什么比作什么?它們有什么相似之處?這是什么說明方法?有什么作用?(生動形象的說明了...
《雨霖鈴》教學環節設計精巧,層層推進,由表及里,由淺入深。戴老師的設計如知人論世,介紹作者柳永和寫作背景;感受情調,聽名家朗讀,學生練讀;曉知大意,學生敘說《雨霖鈴》大意;涵詠詩句,學生寫出對詞句的理解;聯想詞境,學生根據本首詞的內容和意境,將本詞改寫成一部“微電影”。
戴老師的課點面結合自然,點有解讀,面有突破。在“面”的處理上,課前播放《雨霖鈴》曲子,營造出凄美哀傷的氛圍,接著在這樣的氛圍中,讓學生反復吟誦此詞,從感官上體會詞中主人公與戀人難舍難分的心情,學生漸漸地走進詞人那哀傷的世界中?!懊妗钡慕虒W藝術,為所有教學環節創設了一個語境,接著教師在學生知曉故事情節,粗淺了解詞人心境的基礎上,鋪設“點”的解讀。戴老師在教材處理時,緊扣文本,精心設計教學內容,表現出課堂教學的深度和厚度,主要突出兩個“點”的突破,第一個“點”是對“意象”的理解,如“楊柳”、“曉風”所象征的意義,以及在詞中傳達了詞人怎么樣的情感。第二個“點”是對意象所創造的“意境”的理解,如“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這三句本是想象今宵旅途中的況味,遙想不久之后一舟臨岸,詞人酒醒夢回,卻只見習習曉風吹拂蕭蕭疏柳,一彎殘月高掛楊柳梢頭。整個畫面充滿了凄清的氣氛,客情之冷落,風景之清幽,離愁之綿邈,完全凝聚在這畫面之中。如果說課文的“面”還只能使學生認識課文的表象,那么課文的“點”能使學生認識課文的本質。它不但是語文課教學的主要內容,而且是學生獲得語文知識、訓練語文能力的主要“例子”。教學內容的安排,課堂結構的優化,教學過程的推進,教學方法的運用,主要圍繞“點”展開。但是“點”是在“面”的基礎上提煉組合的,以“面”托“點”,以“點”帶“面”,點面結合,相輔相成。
《雨霖鈴》的難點突,教學設計開放靈活,教師示范寫作,學生自主探究。此環節教師要求學生涵詠詞句,觸摸詞人的情懷,細細體味琢磨,并寫下自己的理解。
戴老師在課件上出示自己對詞句的理解,“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欲飲無緒,欲留不能,這時,縱有千言萬語也說不出口,只有淚眼相對,之手告別罷了,滿腹哀傷之情,盡在不言之中。
伴隨著《雨霖鈴》的音樂,學生也逐漸陷入了沉思,開始執筆播種自己的認識和思想,稍后,學生一一匯報。
如有學生說“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是送別宴上,喝酒也沒有心情,船家催著出發,但“我”卻不肯離開。有學生說“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描繪了一派晚秋凄涼的精致,營造了離別哀傷的氣氛和情調。
戴老師在課堂中的一言一行,所思所感,一切均為了學生的發展而設計。通過引導學生想象,一幅幅立體的場景,一幅幅鮮活的畫面,師生投身其中,體味著短短的詩句背后的廣闊的背景,體會著詩人的濃濃的情懷。感謝這次古詩教學,給了我新的思考和智慧。于是,在這學期的教研活動中,我選擇了語文基礎模塊下冊李商隱《無題 相見時難別亦難》做為公開課的教學內容。
在以往的古詩教學中,我的一貫做法是引導學生熟讀古詩,逐字逐句理解意思。這樣的教學,學生的方式無疑使被動的,課堂上教師的行為是在引導學生掌握相關古詩的文學知識,沒有情感的體驗,沒有換位的思考。這樣的課堂缺失了一種靈動之美,一種思考之美,一種涵詠之美。為了突破古詩教學的藩籬,走一條情感與思維、積累與創新的教學之路,課前教師細心地解讀文本,顯得尤為重要。
一開始,我拋開所有的教輔材料,自己一遍遍的吟誦著這首詩,不管是站在教師的角度還是讀者的角度,總覺得這首詩很簡單。當我以學生的身份再讀時,卻讀出了一番乾坤——在以學生的身份對其間的字詞進行追問時,追問出了一片柳暗花明。
例如,我從詩的首聯追問,詩人先抒情“相見時難別亦難”,轉而寫景“東風無力百花殘”,這句景物描寫是什么意思,詩人寫景是什么用意?
從頷聯追問,“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能不能簡單地從詩的表面去理解,這句詩有什么比喻的含義?
通過這樣的追問和解讀,我看到了一個單包的文本漸漸變厚了,單純地講讀講解變為了喚醒學生已有積累的方式,教師的說教被學生智慧的語言所取代。所以說,文本解讀,是走向古詩教學的有效途徑。
本課的教學,我嘗試著戴老師的教學方式,即在突破難點,解讀詩人如何借用意象傳達情感的這一環節,帶領學生自主探究??紤]到我們學生的基礎偏差,不一定能在課堂規定的時間對文本有深刻的領悟。所以,在正式上課之前,我給學生出了幾道由淺入深的預習題目,這樣做,一方面,學生預習之后,使課堂上的思考更加有效;另一方面,我對學生的水平有所了解,能使課堂上的指導更加有針對性和有效性。
學生預習思考三個問題:1、這首詩中哪一句詩最直接地抒發了離別之苦?2、詩中借用了哪些意象來表現離別之苦,相思之痛?3、研讀詩句,品味詩人怎么樣借用意象傳達相思之苦?
通過學生的作業,可以了解到,學生能結合課文注解,了解詩歌的意象以及意象的含義。如:蓬山(咫尺):神話中的仙山,這里指對方的住處。青鳥(探看)神話中西王母的信使,這里借指愛情信使。但對于品味詩人詩中怎么樣借用意象傳達相思,幾乎沒有學生能做闡述。如“東風無力百花殘”一句,學生只知“東風無力,百花凋殘”,卻不知詩人寫這句詩的用意是表達兩人分離也像美景逝去一般無奈。
針對學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情況,我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學生探究為主,教師點撥為輔的方式,點撥學生深入了解詞義,揣摩詞境。如“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中“曉鏡但愁云鬢改”從字面意思來理解是早晨臨鏡梳妝時才發現,兩鬢已添白發。但這樣的字面理解還不夠,我追問學生詞人為什么會在一夜醒來白發,又為什么發現有白發而“愁”?
學生紛紛發言,有的說因為思念情人,而白了頭發;有的說相思太苦,為愛煩惱而憔悴;又有的說清晨為長白發而痛苦,不希望戀人看到自己憔悴的樣子?!耙挂鲬X月光寒”抓住“寒”字,讓學生聯系首聯“東風無力百花殘”由東風可想而知此時是春天,引導學生設身處地想象在春天的月光能否使人感到寒冷,為什么詞人會覺得月光寒?這樣就自然而然知道詞人的月光寒,是借生理上的感官寒冷來反映心理上的凄涼之感。
我們的學生對于古詩文有一種條件反射式的抗拒,所以在做《相見時難別亦難》的教學設計時,我特別注重課堂導入的設計。在戴老師的《雨霖鈴》導入時引用名家解讀詩文的句子,由學生激情朗讀導入??紤]到我們的學生齊讀除非進行過特殊排練,否則是沒辦法達到能夠令聽眾欣賞的境界,因此在導入中我沒有借鑒戴老師的設計,而是選擇了一個故事導入。
這個故事由我講述: 70多年前,一對年輕人在花一樣的 年紀結婚了,男家世代經商新婚不久便遠赴外地接管家族生意,女的則一個人留在家里操持,那時妻子整日以淚洗面,孤獨無助,丈夫家是個幾十號人的大家庭,白天忙碌沒時間,到了晚上在一盞豆油燈下,妻子才偷空思念丈夫,思念久了,妻子決定給丈夫寫信。雖然是大家閨秀,但思考了幾天,終于給原始的簡單物件“寫”好了一封信,讓信客捎給丈夫,就在信發出半個月后,丈夫逃了家,那種“語言”只有丈夫才能讀懂,才能深切體會到妻子發自心底的思念和真摯的愛。
《小雨沙沙》是浙美版第一冊第5課,是在美術新課標正式公布的背景下,編寫的一堂十分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造型、表現課。雨是最尋常的,但是下雨之美學生卻很少用美術的方式去表現。教材中運用富有童趣的拼音兒歌,小雨沙沙的情景,為的是更有意境地讓學生認識美術元素中的點與線,并學習如何來表現雨的意象。本課的編排目的是讓學生認識小雨,讓學生仔細觀察下雨等這些自然現象的美,體會到植物在雨中造型變化的特點,從而用有情感的點與線去塑造。教材還展示了不同雨的畫法,擬人化的小花喝雨水的步驟圖和兩幅不同表現內容的學生作品,對不同的下雨情景進行點與線分析,起到了欣賞和感悟的作用,引導學生去表現春天的雨中動植物的可愛模樣。
一年級的學生已經能用點、線來表現事物,但是這是一種無意識的表達,或者說他們并不知道自己所運用的點、線還有粗細、曲直、疏密、輕重、急緩的變化。所以這堂課是學生第一次正式地學習點、線的變化。通過這一課,學生要了解點和線的輕、重、 緩、急。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初步理解美術元素中的點與線的基本知識,體會點與線的輕重急緩。
2.過程與能力:采用聆聽雨聲、觸摸雨水等形式,結合表演、欣賞、述說等做法,讓學生運用不同的情感體驗來表達下雨的感受,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以及對點、線、色彩的表現能力。
3.情感與態度:學生感受到雨的美,點與線的美,自然美與藝術美結合,進一步培養學生對美麗的大自然的向往,對藝術的熱愛。
三、教學重難點
1.重點:運用點、線及色彩表現下雨時動植物的情景。
2.難點:點與線的變化,情感的融合。
四、課前準備
1.學生:油畫棒或者水彩筆
2.教師:課件、教具和紙
五、教法和學法
根據一年級學生心理特征,在教師引導下,采用在“玩中學”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
一是在“聽雨”中,玩點與線,表現形象;
二是在“看雨”中,玩點與線,豐富形象;
三是在“講雨”中,玩點與線,組織形象;
四是在“評雨”中,加深對點線美的認識;
五是在“組合”中,加深對整體美的理解。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聽雨聲,唱《小雨》兒歌,體會聲音與點、線的關系。
1.播放下雨的各種聲音,聽自然的雨聲,請學生根據聽到的聲音在紙上畫點與線,讓學生體會聲音與點、線的關系。
師:現在我們先做一個游戲,請大家拿出白色的紙和記號筆,聽聲音來畫畫,教師在黑板上板書。聽,準備好了嗎?
放小雨沙沙聲,(不出示圖像)
學生根據聽到的聲音隨意地用點和線來畫
師:大家畫的是什么?
生:小雨
2.播放《小雨沙沙》音樂,請學生根據聽到的音樂在紙上畫點與線,體會音樂、兒歌與點、線的旋律。板書課題:《小雨沙沙》。
師:春天里,下雨了,小植物,小動物會怎樣啊?大家來聽兒歌,用記號筆畫下來。
放小雨沙沙兒歌,(不出示圖像)如果兒歌結束,教師再背相關的兒歌,
師:我們請第一組把作業交上來,看畫了什么?
投影儀展示,教師描述,然后貼在相應的黑板上
師:剛才的游戲里,大家用點與線(板書點與線)畫出了小雨和各種形象,我們是否想畫得更好一些?。?/p>
生:想!
師:今天我們就學習小雨沙沙這一課。
(貼小雨沙沙課題,出示教材的幻燈片。)
設計意圖:一開始就讓學生動手實踐,隨意地表現聽到的雨聲、兒歌??此茻o意的畫畫,呈現的是學生對點和線的最初運用的狀態。
(二)展開:看雨天,引出與雨有關的形象,打開學生的思維。
播放小雨沙沙情景的幻燈片,用視覺去感受雨中有哪些形象出現和變化,并在紙上畫出來。
1.畫白云,體驗線條的“輕”。
師:我們現在做第二個游戲,看圖畫畫。貼“看”,請大家拿出三角形的彩紙,用記號筆畫。(出示白云的圖片),藍藍的天空上飄來了一朵一朵的白云,我們可以用怎樣的線條來畫?
生:輕輕的。淡淡的。細細的。
師:請把輕輕的云畫下來。
師:大家畫完了嗎?請看其他小朋友是怎樣畫的。看這一張輕輕得畫得像棉花一樣,這一張畫得像白紗一樣,還有這一張更有趣,畫得像一個小白熊,我們班的小朋友有畫得不一樣的嗎?請舉手,教師巡視,挑好的一張,展示后貼在黑板上(要給學生另一張紙)。
教師小結:畫云的時候我們可以用輕輕的線條來畫,在板書的“線的變化”下貼有“輕”字的圖片。
2.畫烏云,體驗線條的“重”、“緩”。
師:出示烏云圖片。看,厚厚的烏云飄來了。我們可以用怎樣的線條來畫厚厚的烏云?
生:力氣帶大點。重重的。粗點。顏色深點。
師:請把厚厚的烏云畫下來。
師:大家畫完了嗎?來看其他小朋友是怎樣畫的,看這張烏云一圈一圈的,很厚,這張烏云一片一片的,重重疊疊。你們有畫得不一樣的嗎?請舉手,教師巡視,挑好的一張,展示后貼在黑板上。
教師小結:畫烏云的時候我們可以用重重的線條來畫,在板書“輕”下貼有“重”字的圖片。
3.畫閃電,體驗線條的“急”。
師:轟隆隆,雷聲響,嘩啦啦,閃電亮。(出示閃電圖片)我們可以用怎樣的線條來畫閃電?(折線)誰能把閃電畫得更有力量?(粗線)請你畫一畫有力量的閃電。
師:畫完了嗎?來看其他小朋友是怎樣畫的,看這張閃電像樹根,劃過天空,這張閃電像裂縫,你們有畫的不一樣的嗎?請舉手,教師巡視,挑好的一張,展示后貼在黑板上。
教師小結:畫閃電的時候我們可以用重重的快速的線來畫。在板書“重”下貼有“急”字的圖片。
4.畫變化的雨點,體驗點和線條的輕重急緩。
師:滴答滴答,下雨了。(出示下雨圖片)我們可以用怎樣的點來畫雨滴?(輕、重、大、?。┱埌延挈c畫下來。
師:大家畫完了嗎?來看其他小朋友是怎樣畫的,看這張雨滴大大的,這張雨滴重重的 ,這張雨滴輕輕的。你們有畫的不一樣的嗎?請舉手,教師巡視,挑好的一張,展示后貼在黑板上。
教師小結:畫雨點的時候我們可以輕輕地畫,也可以重重的畫,可以畫空心的,也可以畫實心的。
師:雨點串在一起會變成了什么?(雨絲)雨越下越密了,成了長長短短的細雨絲。還有沒有不一樣的雨絲?(粗的)風呼呼的吹著,細雨絲怎么了?請你畫一畫雨絲。
師:畫完了嗎?來看其他小朋友是怎樣畫的,看這張雨絲細細的,像牛毛,畫的時候用的力氣一定很小,這張雨絲粗粗的,肯定用力畫了,這張雨絲用了波浪線,我猜可能風兒很調皮,吹得雨絲左右搖晃了。你們有畫的不一樣的嗎?請舉手,教師巡視,挑好的一張,展示后貼在黑板上。
教師小結:雨絲可以用輕輕線條的畫,可以用重重的線條畫,也可以用斜斜的線來畫。在板書“折”下面貼有“斜”字的圖片。
師:雨越來越大了,噼里啪啦,雨點打在花瓣上,濺起了一朵朵水花。你可以用怎樣的線條畫水花?請你用我們學過的線條畫一畫水花。
師:畫完了嗎?來看其他小朋友是怎樣畫的??矗@張水花像小手,這張用到了點和細線,這張水花用到了粗粗的線條。你們有畫的不一樣的嗎?請舉手,教師巡視,挑好的一張,展示后貼在黑板上。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由練習,用點和線表現下雨情境中的基本要素。下雨時,不僅有雨點,還有其他天氣變化:天陰了,烏云聚集了,閃電了——所以下雨了不應該僅僅只關注不同的雨點。雨天典型變化圖片的播放,讓學生對雨天變化有所了解。但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不可能對天氣變化時所有的特征都有所認識,觀察之后還需要有個內化的過程,所以采用老師和學生一起畫雨天的天氣變化,降低了難度。
(三)深入:想雨中情景,說雨中的故事,豐富學生想象力。
創設雨中情境,啟發學生講故事,拓展思維,為學生畫下雨的情境創作準備。
情境:畫下雨天動物和植物的擬人故事。
師:剛才的游戲里我們用變化的點和線畫出了不一樣的雨天天氣變化。
師:現在我們來做第三個游戲,想象畫畫。貼板書“想”。
師:小雨點,沙沙沙,落到花園里,猜猜誰來迎接它了?(畫小花)
師:小花樂得張嘴巴,她在干嘛呢?(蓋上畫了雨的透明的薄膜)喝著甜甜的雨水,真快活。
師:再來猜猜,這朵小花在干嘛?(抽掉教師示范畫的小花,顯示出第二張事先畫好的小花)
師:漂亮小花扭扭腰。再來看看,誰笑了?(抽掉第二張小花,顯示第三張小草)綠色的小草隨風搖?,F在請你想一想,下雨了,還有哪些植物特別高興?能學一學它們的動作嗎?
師:植物笑了,動物也樂了??凑l來了?(抽掉第三張小草,顯示第四張小兔)
師:大自然中,還有什么也可以當雨傘。小兔子,撐著傘,走來走去,真快活。左一腳,右一腳,濺起水花笑哈哈。(教師在透明薄膜上畫水花)
師:猜猜它為什么笑了?(抽掉第四張小兔,顯示第五張螞蟻蝸牛)
師:你解釋的真好,那請你們想一想,下雨了,還有哪些動物很開心?
設計意圖:動植物擬人手法的指導練習。一年級的學生,處在“樣式化前期”,美術基礎還是幼兒水平,容易口高手低,表達的時候說得非常到位,一旦動手表現就未必那么回事了。所以在喚醒了學生對雨景的記憶后,就應該安排雨景的具體畫法指導。對于植物而言,擬人的具體手法就是添加表情和動作。表情可以是瞇著眼睛享受雨水的滋潤,也可以張開嘴巴喝著甜甜的雨水——但是教師示范的只是其中一種,其他表情由學生來思考。小花會擁抱,會跳舞——而這些動作靠葉子來完成。教師的表情添畫和不同動作的形象是在引導學生認識到小草,大樹都可以用這種方法來表現。而對于小動物而言可能有趣的就是躲雨的樣子:躲到荷葉下,藏到蘑菇下,還可以用小花做傘擋雨。但一堂課里不可能所有的畫法都示范,這些抽拉的形式會更快更有效。
(四)學生想不一樣的故事,創作一幅獨特的下雨天的畫。
教師發各種彩色幾何形紙片。學生進行創作。
作業要求:畫一畫雨中小花、小草、小動物的可愛模樣。
教師巡回指導,幻燈片放小學生畫下雨天各種題材的作業。
師:有個小朋友就把這開心的小動物,小植物畫下來了,看看她畫了哪些雨中情景。你能不能畫出和她不一樣的雨中情景呢?你想畫什么?下面我們就來畫一畫雨中小動物小植物的可愛模樣,畫好后思考一下,你用了哪些線條和點,為什么這樣用?畫面中哪里與眾不同,最好能給自己的畫取個題目。音樂停止我們就結束。開始吧。
(五)賞佳作,評雨景。
欣賞同學作品,嘗試用點雨線的基礎知識來評價作品。
評價要求:
1.用了哪些點和線,為什么這樣用?
2.小花、小草、小動物哪里最可愛?
3.能給你的作品取個動聽的名字嗎?
4.誰的畫更有下雨天的情境?
師:好,已經有小朋友畫好了,(巡視過程中挑一張好的),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小作者來介紹一下你的作品,用了哪些點和線條?為什么這樣用?你覺得哪里最與眾不同?想過題目嗎?(介紹好貼到黑板上)你們有沒有畫的不一樣的?請舉手,教師巡視,挑好的6張,展示后貼在黑板上。
設計意圖:這些問題都是針對本課的知識、能力和情感的要求進行講評。
(六)雨景組合會怎樣?拓展思維
1. 把作業排成下雨天。(教師擺)
2.把作業排成雨傘。
3.拓展:給你的作業配兒歌、古詩、謎語等等。
小結:今天我們通過聽雨、看雨、想雨,練習了點和線條的變化。可以用線輕輕的畫,重重的畫,線條可以折,線條還可以產生水花,點和線可以表現很多的景色。
拓展:這么美的畫面要是能配上合適的兒歌,那就更有意境了。下課后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找找有關小雨的兒歌,寫到畫面中,比比誰找到的更合適。
最后讓我們看著自己美美的畫面,來唱一唱小雨沙沙。(放音樂,唱兒歌)
設計意圖:組合讓學生看到更大的空間,進一步創意的情景,把美的表現方法不斷地拓展。
七、課后反思
本課教學設計中主體形象的表現側重用擬人化的手法來表現動植物在雨中的不同造型。作為一堂學習點與線的基礎課,最實質性的內容就是掌握點與線的輕重急緩變化,用富有變化的點與線來表現雨中情景。所以教學設計由最初的創設雨中情景為主改成了用觀察比較的方法體驗點與線的輕重急緩為核心。通過這一課的學習,學生的確感受到了點與線的變化,也能嘗試著用富有變化的點與線來表現雨中情景。但是,畢竟只是一年級的學生,40分鐘的一堂課一直在進行觀察、比較、操作,這樣的課堂操練強度是否可以適當弱化點值得我們思考,畢竟孩子們才剛剛進入小學生活。在注重技法指導,強化操作性的基礎上,可能對孩子的情感體驗的關注弱化了。學生在埋頭操練的同時,對煙雨蒙蒙的美景的感悟,對踩著水坑,放聲歡笑的場景的回憶似乎欠缺了些。如果能打破課堂的界限,把教室搬到大自然中,如果能適當加入些情感的體驗,學生在這堂課里的收獲會更完整,更豐厚。
(鄞州區櫟社小學?浙江寧波)
[關鍵詞]廣東藝術歌曲 鋼琴伴奏 藝術特征 表現手法
廣東音樂是珠江三角洲一帶的歌曲,主要結合了古樂、昆劇和江南小曲3種風格,在十世紀初期開始成形后,發展成為我國南方輕音樂的代表,廣東音樂曲調優美,委婉動人,深受觀眾喜愛。解放后,音樂家們多利用廣東民間音樂編制鋼琴曲。廣東作曲家相繼創作出《賣雜貨》、《思春》、《旱天雷》、《雙飛蝴蝶主題變奏曲》和《平湖秋月》這5首粵調鋼琴作品。[1]這些廣東鋼琴作品的誕生,標志著中國鋼琴曲的作品多樣性和多層次。廣東的鋼琴作品非常具有本土民族文化色彩,極具代表性。
一、廣東新時期的藝術歌曲
廣東歌曲伴奏一般使用洋琴、笛子、粵胡、秦琴、古箏、琵琶、三弦琴等管弦樂器。高胡的音色明亮、音域高;揚琴音色抑揚寬廣、音域低;秦琴音色清澈;洞簫恬美,但音量太小,各個具有特色的演奏樂器,使演奏更加具有感染力。廣東傳統音樂融入鋼琴的伴奏之后,使廣東民族音樂的音色變得更加靈動。[2]
二、廣東藝術歌曲的鋼琴藝術特征
新時期廣東歌曲的鋼琴伴奏,采用了“中國風”和“鋼琴化”的創作技法,在鋼琴作品中,體現出了“中國風”和“鋼琴化”表演技巧。對民間音樂的原作作品進行分析和傾聽,參考中國彈撥樂、絲竹樂的音色,把民族音色通過鋼琴進行演奏,充分表現中國民族音樂的藝術魅力,體現了中國鋼琴作品濃郁的民族風韻。[3]
(一)《平湖秋月》的鋼琴藝術特征
《平湖秋月》的旋律非常的美麗且音色豐富。是根據呂文成原作的同名歌曲改編而來,別名《醉太平》。鋼琴曲《平湖秋月》和原型旋律非常相似,曲風繼承了原作品的優雅、安靜、纖細的曲調,歌曲結構十分的緊湊。歌曲中的主旋律部分運用各種曲調,其中包括:琶音、倚聲、震音、顫音等,可以把映在湖面上的秋月徹底的展現出來。伴奏中,大量的32,64分音符形成波浪式起伏,風吹湖面、微波起伏,湖面變得透明又美麗,閃著波濤晶瑩的光輝,展現出細致入微的月下湖面效果。
(二)《旱天雷》的鋼琴藝術特征
《旱天雷》是粵調鋼琴曲中最短的一首,其曲調是嚴老烈據原作《三級浪》改編之后的同名粵曲。該曲保留原曲子旋律的基本框架,并把二部樂曲的表現形式變更為A + B + B式的三段體,擴展原有的結構。在作曲的過程中,運用中國傳統的演奏方式,采用大的音程,樂曲有奮發圖強的含義。在和聲的風格上,為了滿足廣東歌曲的伴奏需求,運用可聽到的不協和音與變和聲,表現出天雷的聲音。演奏的時候,需要注意琴音色的控制,以及和聲色調的變化。在鋼琴過程中,演奏者需要體會樂譜中每1小節感情,從而正確地演奏。特別是對于B段的片尾曲,演奏者在鋼琴伴奏技巧上的炫技,是華麗無比的,演奏者需要具有非常好的演奏基礎,才能用堅強有力的手指彈奏出完美的音樂效果。
(三)《賣雜貨》的鋼琴藝術特征
廣東歌曲具有華麗、活潑的旋律,輕快的鋼琴伴奏,增加了樂曲的流暢性。廣東音樂使用鋼琴伴奏,可以更好的對歌曲的聲音進行裝飾,而連綿不絕的鋼琴演奏促進音樂效果的形成。其中,以“雜貨”為主題的鋼琴曲《賣雜貨》就是非常好的例子。演奏的時演奏者的手臂放松,圓渾音色被較好的表現出來。這種方法也適用于其他4首鋼琴作品,反映了“主題曲變奏自由流暢”的延展原則。
三、廣東藝術歌曲的鋼琴表現手法
(一)《賣雜貨》的鋼琴表現手法
《賣雜貨》選擇鋼琴小曲中段的旋律伴奏,原曲風委婉、美麗,速度緩慢。在鋼琴伴奏之后,《賣雜貨》全曲顯得更加的生氣、幽默明亮。鋼琴結構伴奏以A + B +再現,A段主題的作曲手法,采用鋼琴伴奏音樂帶出敘事感情,左手彈奏之后半拍伴奏,營造出快樂、明亮的韻律。[4]歌曲下半部分的主題用左手復奏,而右手伴奏出琶音,在熱情輕快的音樂之中,結束了A段歌曲。而A和B之間,在鋼琴演奏形成了一段快速的歌曲伴奏,然后在樂曲結束時,采用相應的音樂素材。演奏者彈奏出清晰的樂章,讓歌曲意境一氣呵成的展現出來。
鋼琴伴奏的手法表現優美音樂,展現出廣東歌曲一貫的溫柔優雅,把南國風光如詩如畫美景盡情的展現出來。演奏者不要忽略左手部分的音樂表達力,在演奏過程中,必須注意廣東歌曲里的細膩感情表達。伴奏A段再現時,速度要還原到小快板的伴奏,體現出廣東歌曲《賣雜貨》里貨郎熱愛生活的快樂景象。
(二)《思春》的鋼琴表現手法
《思春》這部作品是關于少女情感的內容,但是鋼琴樂曲的旋律伴奏,和歌曲的結構沒有直接關系,《思春》原曲框架非常具有創意意義。是一首描寫少女對幸福感情生活的憧憬作品,作品的構造為前奏+A+B+A+結束的再現三部曲。前奏(1-10小節)音樂節奏快速、力量緊湊,描繪出在一片春天的景色中,萬物復蘇。鋼琴伴奏的時候,節奏鮮明、輕快。
A段分為第一部(11 : 52小節),從前奏旋律的跳、連奏,描繪出音樂形象的生動、靈活。演奏者應用敏感的指尖,展現出彈性的旋律特征;第二部分(53-77小節)音樂流暢,融入了粵劇一樣彈撥樂。B段采用了粵劇小調《寄生草》的原型,這段也分第一部(78-92小節)二段的表現,演奏者內心深處的感情通過鋼琴彈奏加以體現,彈奏中輕輕觸摸按鍵,突出展現了高音部分的旋律線。樂曲伴奏中長款踏板,可以連接好廣東歌曲中的樂章;第二部分(93-110小節)旋律,伴奏中左右手交替之前,先開始單音二聲再彈出和弦,展開音樂的伴奏。A段再現直到演奏結束,廣東歌曲所使用鋼琴伴奏的速度加快,在尾聲雖大力彈奏力度,聲調變得急速激越。
(三)《雙飛蝴蝶主題變奏曲》的鋼琴表現手法
《雙飛蝴蝶主題變奏曲》這首歌是經典的廣東鋼琴作品,早在10年前,就列入鋼琴曲八級考試,之所以列入鋼琴考試中去,很大程度上是作品的鋼琴演奏深度和技巧。廣東音樂《雙飛蝴蝶主題變奏曲》混合了《雙飛蝴蝶》和粵劇小曲《仙花調》(又稱《水仙花》)的旋律,運用發展和奏的手法,把歌曲在7個不同風格里不斷的變奏。主題采用了《雙飛蝴蝶》的旋律,運用強烈簡蔚氖二音符的力量,依靠肩膀的力量進行伴奏。構成了音樂節奏和級進式語調,音樂句式輕松獨立,基本樂調明確且完整。[5]
變奏Ⅰ詞頭加花的手法進行主題擴展,左手后半拍二聲伴奏和右手旋律相呼應,音樂歡快而靈巧,像兩個蝴蝶在草間嬉戲,上下飛舞,穿梭其中,幾乎所有的伴奏都反復出現,由此得名“雙飛”。演奏者的彈奏力量集中在指尖,鋼琴的音色明亮、靈巧。第十小節marcato(強調)左右手交替部分,演奏著八分音符。變奏II采用了多聲變換的手法,各部分的伴奏清晰流暢、獨立完美。第35小節從左手的旋律開始入手,有著濃厚的粵劇的魅力,顯得平靜、甜蜜。變奏III舞曲的聲調非常的開朗、活潑,43-48小節前半拍子運用踏板,非常強調音頭。
變奏IV前部分(59-72小節)三連音的出現,使整個音樂的氣氛纏綿,就像娓娓道來的情感傾訴。之后,所有的旋律曲調轉為音調下降,在這里充滿了美麗浪漫的哀愁。變奏V由兩個樂句的構成,富有詠嘆調的氣息。變奏VI是粵劇小曲《仙花調》的原型主題,音樂清新明亮。演奏過程中,演奏者要掌握雙音,掌關節要有較好的支持力,伴奏時注意指法的安排,把小連線準確地彈出。在120-121小節中,右手8次級水平把音樂全曲推向了。變奏VII的部分要保持音樂的開放性,以及和弦音樂張力,運用演奏者充沛、旺盛的身體力量,富有激情的完成整首歌曲的演奏,使演奏效果實現音樂的升華[6]。
結語
廣東傳統音樂作品中運用鋼琴伴奏,既融入了中國的傳統音樂文化,又借助西洋樂器的表現手法和音色,這是運用鋼琴藝術表現本土文化的新探索,對于廣東音樂來說,采用這一中西結合,土洋結合的探索,更有利于本土音樂、本土文化傳播出去,也更易被當今社會和青年人接受,也就更讓廣東音樂這獨特文化傳承下去。
參考文獻:
〔1〕唐榕.高校音樂教育中鋼琴即興伴奏課程發展現狀及對策[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1(09);
〔2〕徐彩虹.如何彈好鋼琴伴奏[J].大眾文藝.2011(10);
〔3〕王保榮.論聽覺在鋼琴伴奏中的指導作用[J].樂器.2010(09);
〔4〕曾維.淺談鋼琴伴奏的應用及其烘托效果[J].大舞臺.2010(05);
〔5〕何鳳先.高校音樂教育專業學生鋼琴即興伴奏常見問題及訓練方法[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