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8 15:28:3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教學媒體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與現代教學媒體相比,傳統教學媒體缺乏形象性。受技術、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傳統教學媒體不能營造形象生動的情境教學,信息傳播量也較少。雖然現代化教學媒體具有種種優勢,但是在教學中并不是多多益善,如何正確選擇、合理應用現代教學媒體,使課堂教學達到最優效果,才是教師必須注意的。下面筆者就教學媒體選擇時要遵循的原則進行分析。
(一)目標性原則
教學媒體選用時,首先,要從教學的總目標出發,保證實現總目標;其次,要考慮到每個知識點的教學目標,針對不同的知識點目標,使用不同的媒體來實現教學傳遞,保證各個知識點目標的實現。
(二)有效性原則
教學媒體要能有效體現教學內容。教學內容是教學媒體選擇的依據,因此,選擇教學媒體也因學科的性質不同而有所區別。即使是同一學科不同章節由于內容不一樣,對教學媒體的選擇也不同。例如,語文鑒賞課程,較為注重感性,則可以采用展現力強的媒體形式,例如,聲音、視頻等;而像數學這類學科注重邏輯和空間思維,則可以采用多媒體軟件制作相應的課件有利于學生建立思維聯系。由上述可知,要根據教學內容來選擇不同的教學媒體。
(三)適用性原則
就是要應用不同的學生,學生的認知結構是逐步形成的,與學生年齡直接相關。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接受事物的能力不同,低年級學生以激發感性認知為主,可以采用活潑生動、形象直觀的媒體形式;中高年級學生,需要培養理性、邏輯性思維能力,教學中可以借助各種不同性質的媒體進行多角度、多維度的呈現。同一年齡段的學生,接受能力也不相同,所以要重視學生群體的平均水平和接收能力,使教學媒體適用于更多的學生。
(四)經濟性原則
教學媒體的選用要考慮教學媒體的投資與預期效益,盡量花最少的錢得到最大的收益。由于各地經濟條件、資源狀況、教書水平等不盡相同,在選擇教學媒體時要充分考慮這些因素。
(五)最優化原則
教學媒體的選擇是教學設計的一部分,教學媒體要與教學的其他方面相互協調,使教學的各個方面達到最優效果。
二、媒體變化與教學模式創新
傳統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中心,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負責傳授知識,學生的任務是接受知識,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制作教學媒體與學生進行信息交流,用學生的考試成績來考核教師的教學水平。在這種絕對教與學的師生關系下,教學就變成了灌輸和命令。長期的這種使學生被迫接受、服從的方式導致了反抗與叛逆,使學生厭倦學習,嚴重打擊學生的積極性。這種模式經過長期的實踐,其弊端已經暴露無遺。多媒體信息技術下的課堂教學完全扭轉了傳統教學模式的這種師生關系。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及學生情況來選擇適宜的媒體課件,以此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最終實現教學目標。而評價教師水平的依據不再是學生的成績,而是教學目標的實現程度?,F代教學模式強調學生為主體,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幫助,使學生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索、自主學習的能力,更有利于培養創新人才。多媒體技術的引入,使傳統教學模式發生了深刻的變革,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有了明顯提高,這關鍵是因為多媒體信息極大地促進了教育。傳統模式下知識信息的傳授,基本都采用語言描述的形式,這就對教師和學生提出很高的要求,教師要具備豐富的表達能力,學生更需要通過單一的語言信息去想象。這一過程相當困難。但是引入多媒體技術以后,教學知識可以通過多種形式表現出來。促進學生及師生之間的自主、互動學習。
三、小結
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培養學生的英語口語交流能力是初中英語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要想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交流能力,教師必須為學生創設英語交際情景。隨著教學媒體的不斷普及和完善,多媒體走進了每個班級。利用多媒體進行英語教學情境的設置,可以有效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通過英文小故事、英語教學短片、英語歌曲等方式為學生提供用英語學習和交流的平臺,培養學生運用英語的良好習慣。比如,在進行“Where’syourpenpalfrom?”的教學時,教師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出示視頻短片,里邊出現本節課的生詞和語法知識,還有“WhereisJohnfrom?IamfromJapan.”的句式訓練。學生通過對視頻短片的理解,深刻感悟了英語學習需要開口說話,不能學“啞巴英語”。同時,教師利用課余時間和學生進行簡單的交流時,利用英文和學生進行交流,比如打招呼,和學生交流“Howdoyoucometoschool?”等信息,為學生提供英語交流環境,培養學生運用英語的習慣,提高學生的交流技巧。
二、通過智能語音教具系統為學生提供規范的聽讀素材,培養學生的聽讀能力,讓學生在語言運用中提高實踐技能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多種教學媒體走進初中英語課堂。其中智能語音教具系統以其獨特的語言功能優先走進了英語課堂教學。我們知道英語發音教學是初中英語教學的重點,發音的規范性也是初中英語教學的難點,為規范學生發音的行為,提高學生科學發音的能力,教師選用了智能語音教具系統。這套系統能夠對教材上的單詞、短語、句子等進行標準的范讀,有效培養學生的拼寫能力和聽讀能力,在泛讀、跟讀、對比矯正的訓練中,提高學生語言運用和實踐技能。比如,在進行ATriptoBeijing的教學時,教師利用智能語音教具系統的軟件平臺進行生詞如“kilometer”的認讀和拼寫訓練,學生通過的聽讀、跟讀、矯正等方法,提高發音水平,規范發音行為。教師可以利用軟件制作有聲教具,訓練“this,that,these,those”的用法,訓練“HowfarisitfromChinatoCanada?It’sabouteightthousandfivehundredkilometer.”等句式。通過反復訓練,讓學生結合自己的旅行,運用本節課的知識點說一段話,或寫一短篇文章,有效提高學生對本節知識的運用能力,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
三、發揮網絡資源優勢,拓展學習空間,豐富學習途徑,提高英語學科素養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網絡資源得到了極大的豐富,尤其是英語教學資源,更是百家爭鳴,各大學習網站為初中英語學習提供了直觀生動、豐富趣味的課程資源。為提高學生的篩選能力,高效率地運用網絡英語信息,教師應為學生提供最優秀的網站,如習網(/),可可英語(/),題谷(/course.htm)等網站,學生在這里可以隨心所欲地學習英語知識,進行聽讀訓練,學習語法常識,短文閱讀理解,短語訓練等。這樣學習,有效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豐富了學習途徑,綜合提高了學生的英語學科素養。比如,在進行七年級“冠詞”的復習教學時,教師利用題谷(/course.htm)網站進行知識點的總結與提高,網站上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豐富的知識信息、例句和視頻講解。尤其是對那些視頻資源,學生的點擊率很高。對一些相對比較模糊的知識點,網站為學生提供了視頻講解的微課資源,學生通過在線觀看視頻教程,深刻理解了定冠詞、不定冠詞的基本用法和特殊用法,同時進行了在線習題訓練,有效提高了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提高了學生的英語學科素養。
四、結語
財務管理學作為經濟管理學科,具有極強的綜合性和應用性,在進行財務管理學教學時,該課程包含內容較多,理論抽象,學生由于缺乏實務經驗,普遍感覺課程難學,教師教學也頗為棘手。因此,教師可采用復合式教學模式,以教學環節為主干,相機運用各種教學媒體和方法,改善這一不利局面,提高教學效率。
課前導學環節。學生課前自學相關內容,教師指導學習方法、提示學習路徑。教師根據所教章節,分解教學任務,提供自學思路,梳理主線,明確自主學習所要達到的目標,學生則利用PPT課件、網上信息、復印資料、教材和參考書進行自主學習。學生自主學習的效果如何,教師設計一些提問,例如什么是資金成本?為什么 籌資必須考慮資金成本?如何計算資金成本?什么財務風險?如何防范財務風險?如何確定合理的資本結構?我國不同性質企業的資本結構有何特征?要求學生在自學之后予以回答。師生可借助網絡教學平臺、郵件傳輸、短信發送、電話咨詢、直接面談等方式進行反饋與交流。一方面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意識,提高學習興趣,加深對財務管理學課程的熱愛。另一方面便于教師掌握學生自學的程度,確定課堂講授內容的側重點,做到有的放矢。
課堂講授環節。教師在多種教學媒體的支持下,根據課前導學環節學生反饋的意見,以及該章節難點,因材施教,相機運用各種教學方法,解決重點疑難問題,滿足學生的求知需要。例如教師可運用講授法,但它有別于傳統的講授法,不是講授章節的全部內容,而是選擇師生交流中所反饋的學生在自學中不能理解或理解困難的重要知識點,是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所進行的重點講解,一次授課只安排1~2個重要問題(大學一般是2節課/次),與該問題有關的次重要問題,往往已在課前導學中指導學生完成。教師在講授的過程中配合使用答疑法,主要就重點內容及自學過程中存在的其他疑惑進行解答、討論,提高課堂講授的教學效果。教師可運用案例法,財務管理案例大多來源于實際工作的典型素材,給學生以客觀真實的感覺,能激發其學習興趣,通過案例的討論,有助于改變學生理論知識條塊分割的狀態,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還能提高學生的文字表達和語言表達能力,案例法促使教師深入到財務管理實際工作中,搜集加工整理相關資料,有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科研水平。教師授課中還可有意識地將自己的科研體會傳授給學生,告之學生如何確定題目,如何搜集資料,如何進行論文寫作,并可在課堂或是網絡教學平臺上對優秀論文進行講評。
論文摘要:本文介紹教學妹體在教學中的作用,教學資源,教學操體的分類,選擇教學探體的方法和原則,設計依據等內容。
教學媒體,所謂教學媒體是以傳遞教學信息為最終目的的媒體,教學媒體用于教學信息從信息源到學習者之間的傳遞,具有明確的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教學資源:指一切可以用于教育、教學的物質條件、自然條件和社會條件。教學媒體是教學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資源的概念可大可小,教學設計只關心可以人工設計的資源。有時區分資源和工具。
1教學資源包括人類資源和非人類資源
(1)人類資源是教師,輔導者,學習小組(學習伙伴)。非人類資源有兩種。一種是教學材料,另一種是教學環境。教學材料包括教育信息資源(網上資源,電子出版物和印刷品等)和教育教學軟件(傳統教學媒體、幻燈投影教材、音像教材、多媒體課件,以及學科專題網站等)。
(2)教學環境有兩種硬環境和軟環境。硬環境包括教育資源環境(圖書館、學習資源中心、電子閱覽室、校園網及Internet)和教學傳遞環境(多媒體環境、網絡環境、閉路電視系統,以及各種教室、實驗室)。軟環境指的是教學模式。教學模式有基于“教”的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和基于“學”的教學模式。
(3)教學煤體在教學中有很大的作用。教學媒體有以下幾種類型:①非投影視覺媒體:印刷材料、靜止圖畫、圖示材料、實物教具和模。②投影視覺煤體:幻燈機、投影機等,以及相應的教學軟件。③聽覺媒體:錄音機、收音機、電唱機、激光唱機(CD機)等,以及相應的教學軟件。④視聽覺媒體:電影放映機、電視機、錄像機(VCD,DVl)機)等,以及相應的教學軟件。⑤綜合媒體:多煤體計算機、計算機網絡等,以及相應的教學軟件。
(4)選擇教學媒體的依據有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對象和教學條件。
美國傳播學家施拉姆(WilberSchramm)提出的決定媒體選擇幾率的公式,是選擇媒體的最優決策的依據。媒體選擇的幾率(p)-媒體的功效(V)/需付出的代價(C)。在確定知識點學習目標的基礎上,首先確定媒體使用目標。選擇媒體類型;確定媒體內容。
2媒體設計的心理學依據有注意。知覺,記憶,概念形成
(1)媒體設計的心理學依據一一注意。認知心理學上表明:人對于學習的過程,是從人本身的學習動機和心理來對知識產生注意開始的,而不是從外界的事物來施加一定的壓力來開始。所以,學習首先是要對學習知識產生注意,這樣才能使得自己開始學。這種心理學上的“注意”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選擇性注意,新異性注意,簡潔性注意,適中性注意,期望性注意等幾種口選擇性注意:即人在接受知識的時候都是本身有選擇性的,所以授課應有重點的講解;新異性注意,即事物的特征,不同于其他的特征,往往在人的學習中會引起注意,所以授課應有突出性的講解;簡潔性注意,即事物的表現越簡單,越容易被人記住,所以授課應言簡意賅;適中性注意,即難易適中的知識問題,一般能使大多數人引起注意,所以授課應分清主次;期望性注意,即每個人都有求知的欲望,所以授課前應該將本課的教學內容以及重點先提供給大家。
(2)媒體設計的心理學依據一一知覺。認知心理學表明,人的知覺和教學的相關媒體都有一定的聯系,特征表現如下:整體性,相對性,對比性。所謂整體性是知覺的一個重要的基木特征,雖然知覺的對象是由很多的個體組成的,但是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往往學生不會把這些堪稱一個個的個體,而是將其統一整體化。任何沒有表述的知識都是不會被學習者所加深印象,所以,必須對知識進行一個邏輯關系,因果關系的處理,從而使之聯系成為一個獨立的整體,這樣學習者再學習起來才會輕松易懂,這也是將復雜轉化為簡單的一個常用模式。相對性,知覺不會對其某一個物質做一個簡單的判斷,而且要通過其它事物的比較呈現,才可以有一個大概的認識。但是在畫面上如把集成有上百萬個門電路的半導體芯片放在手指上呈現,則可以使人們對芯片的集成度大小留下深刻印象。對運動的判斷是相對的:畫面上,一輛汽車在靜止背景上移動或汽車不動而變換背景的位置,均可以被感知為動態。在亮度的呈現上也是相對的:如果一個紅色的實物放在太陽光下則會閃爍出晶瑩透亮的紅色,但是在夜晚的燈光下,則會暗淡許多。對比性:當兩種事物的屬性誰以區分時,應將它們放在一起呈現,而不是分開。并在畫面上用不同的顏色、字體或符號標出它們的不同點;或是將細微的差別加以放大,這些均有利于知覺的對比,從而能幫助學習者更好地辨。
論文摘要:在新課程改革中,計算機多媒體教學技術是應用在課堂教學中一種普遍的技術手段,無論在小學、中學或大學,多媒體教學技術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廣泛應用成為一種必然趨勢。本文在論述和分析多媒體教學發展歷程的基礎上,試圖探究多媒體在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優勢及劣勢,對其優劣之處探討清晰有利于促進多媒體教學技術自身的改進與完善,同時也能讓教師對多媒體教學技術有更加深刻的認識與了解,進而在教學過程中更加恰當得應用,從而促進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
目前,以計算機多媒體為代表的現代化教學手段普遍應用于學校教育。為學校教學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取得了可喜的教學成果。但直視問題是解決問題的開始,課堂教學中的多媒體技術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也不斷曝露出許多新的問題,即多媒體教學技術的劣勢。隨著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不斷推進,多媒體教學的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的反應比比皆是,甚至有的資料反應多媒體教學打破了教學秩序,違反了教學規律,造成教學質量與效率的下降。所以,在人們對計算機多媒體教學的狂熱追捧中值得冷靜下來重新審視這種先進的教育技術應用于課堂教學的方方面面。是這種先進的教育技術不值得應用?還是在應用的過程中有失嚴謹?這是需要我們深思的問題。教學媒體的發展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傳統的黑板、粉筆、書本等,當然,這種媒體在當今依然是最常見的教學媒體,任何新興的媒體都沒有完全將它替換;第二階段是幻燈片、投影儀、廣播、電視、電影等;第三階段就是計算機作為教學媒體走進教學,對教育教學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筆者認為,教學媒體發展還應該有一個前過程,在這個前過程中教學媒體主要是以小木棍、泥土地以及最簡單自然的工具為教學媒體,是教育技術最原始的表現形式。到后來出現了傳統的教育技術,表現在教育媒介上就是出現各種材質的教科書,黑板、粉筆、掛圖、版畫、電影電視等,發展到今天,計算機參與教學,多媒體技術應用于課堂,給教育教學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給教學帶來新的方式與方法。新的技術應用于課堂在教育發展的任何階段都是正確的值得鼓勵的做法。這一點從技術的發展過程上就已經表露無疑。教育技術是在進步的。先進的教育技術不值得應用顯然是不理智的說法與沒有頭腦的偏見。
多媒體教學的特點主要表現在:集計算機技術與聲像技術于一體,使教學過程呈現智能化,教學信息易于存儲而且容易做進一步與加工處理。而且信息的儲存使教學信息反復多次重復播放,供學習者多次使用,不同的學習者也可跨越時空共享同一資源。對先進多媒體教育技術的肯定,并不是說多媒體技術沒有缺憾,應用時不需要謹慎。對多媒體教學手段應用于教學的優勢之處與不足之處進行分析顯得尤為必要。
1、多媒體教學技術應用于課堂教學的優勢
1. 1為學生提供直觀的表象
對某一類事物表象的建立,是了解學會有關于這類事物知識的先決條件,建立在直觀表象之上的學習是有基礎的有機的學習。多媒體教學技術在為學生提供表象方面做的明顯優于傳統的教學技術。多媒體技術能夠在瞬間為學生提供集圖,文,聲,像于一體的畫面與情境,通過對真實情景的再現和模擬,將教學內容融于圖、文、聲、像等的展示中,抽象的教學內容變的直觀具體容易理解,這種情況下教學內容不再是靜態的復現,向學生展的教學內容示充滿生機與活力。為學生直觀的,多角度的觀察事物提供支持。
1.2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多媒體集聲音、影像、圖片、文字、動畫于一體,能營造一個圖文聲并茂的教學環境,把學生帶人一個多彩的立體課堂,吸引學生,集中學生注意力,從而激發學生在學習中的欲望。興趣是對某事物產生強烈的期待與好奇,希望進一步了解與深人的心理狀態。學生對所學事物感興趣是能夠將知識學會的前提條件,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古今中外的教學中一直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也是教師們關注的話題。多媒體課件集圖、文、聲、像于一體,形象生動,絢爛多彩,可以對學生的聽覺視覺、甚至心理觸覺產生強烈的刺激,比傳統教學媒體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引起學生的注意和關心,更容易將學生的學習情緒調動起來,活躍課堂氣氛,進而學生的積極性上來,教學比較容易進行下去。
1.3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
與傳統教學媒體相比,多媒體技術可以做到畫面生動,色彩豐富,視頻音頻兼備,這樣在多種角度上刺激學生的視覺,聽覺,心里觸覺,喚醒學生的多種感官,可以在學生的頭腦中留下強烈的刺激,學生對某種信息的印象也就越深刻。比傳統教學媒體更能讓學生記憶深刻,在頭腦中留下鮮明生動的印象。
1.4能夠儲存而且可以重復播放與利用
現代數字化的技術保證了各種教學信息以編碼的形式儲存在硬件及網絡上,只要保留下來就永遠不會造成信息的遺失,保留下來的優秀課件可以供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時間內播放重復享用,這是傳統的教學媒體永遠無法比擬的。儲存在軟盤或硬盤之上的教學信息可以在學生需要的時候拿來使用,只要需要點擊鼠標就可以播放,而且這個過程絕對可以做到信息的原汁原味,不會因為信息的衰減或走樣而產生不同的效果。同一群體也可以在不同的時間內重復回放教學內容,有利于突破教學中的難點,幫助學生記憶,克服遺忘,牢固掌握所學知識。從學習的長遠利益與更大的范圍上講,受教育者可以跨越時空隨時隨地進行自主學習。快速,便捷地獲取世界最先進,最優秀的文化。
1.5短時間內為學生提供大量信息
多媒體教學利用課件中編輯的文字、圖表、示例、公式推導等直接投影予屏幕,教師不必花費大量時間用于黑板板書,而能夠從容的對內容教學充分進行闡述說明,能增大教學容量,同時可以留出時間與學生交流互動,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再者,多媒體技術信息的構成通過多種元素,視覺信息元素,聽覺信息元素等,在瞬間爆發多種信息,學生在學習有關知識信息的過程中還接受了其他相關與不相關的信息.開闊學生視野,增加可課外知識的吸人。在有限的時間內多種信息的發送,增加課堂教學容量,提高了教學的效率。
1.6能夠向學生展示前沿科技
科技的發展與應用是社會進步的表現,新科技成果的使用不僅能夠為課堂教學提供高效率,同時也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將學生置身于科技發達的新天地,處處充滿新鮮的前沿信息,科技展示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目不暇接,新鮮的畫面層出不窮,對高新科技的探秘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對科技的新發現產生強烈的憧憬。對前沿科技的領略中培養崇敬科技與積極探索求知的理念。
多媒體教學手段在課堂教學中的使用其優點有許許多多不能歷數,但任何事物都是具有兩面性的。事物的優點經過轉化可以成為事物的缺點,這是矛盾輪回轉化的特性所決定的。多媒體教學手段應用于課堂也一樣,其優點背后必然是有待克服或解決的不足之處。
2、多媒體教學技術應用于課堂教學的劣勢
2. 1對教師基本素養要求較高
教師熟練使用多媒體教學技術需要對先進科技的計算機的熟練掌握,要求教師具備應用現代科技的基本能力,對教師又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師能夠利用網絡進行資料的搜索與整理,了解熟悉幻燈片的制作,各種圖像,聲音的添加,不同頁面的鏈接等,在這個方面教師要具備基本的科技素養。多媒體課件應用于課堂前期的工作比較“艱辛”,教師只有對先進的科技成果了如指掌才能夠運用自如。
2. 2成本較高
現代多媒體應用于課堂教學的成本相對于傳統教學方式來說較高。第一,多媒體課件制作過程費時費力,在時間上教師在上課前要將多媒體課件制作完畢,將教學內容制成Word文本,轉換成PowerPoint ,花費時間收集資料,添加圖片,設置音效,在片與片之間做鏈接等,所以,教師備課時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較多;第二,多媒體教學技術的制作過程與播放過程無時無刻不依賴電力的供應,電力的供應是多媒體課件能夠運用于課堂的必備條件。這一點上表現的不是很靈活而且消耗電能花費巨大,這是多媒體教學手段相對于傳統教學手段的弊端之處。
2. 3操作運用比較機械
課堂教學的過程是一個豐富多彩的過程,課堂教學的發生過程很多時候并不是按預設過程發生的,教師往往因課堂教學的具體情境或者師生互動而突發新的有價值的教學靈感,而且,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會有“意外”發生,課堂教學的生動性也表現于此,教師的教學機智也因此受到考驗。教師要隨著課堂教學形式的發展靈活應變,而多媒體課件是制作完畢的,在短時間的課堂教學內是固定不可變的,這時教師就需要脫離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師的臨場發揮,而臨場發揮的時候不可以沒有黑板粉筆等傳統教學媒體的運用,而傳統教學媒體此時表現的非常靈活,產生適時而生的效果,在這個方面多媒體表現出操作機械靈活性不足,不能根據課堂實際發展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等一些特點。
2. 4使課堂教學固化缺乏情感
教學過程是教師的教的信息發出與學生的信息接收相統一的過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不僅進行知識信息的傳遞,教師和學生在知識傳遞的過程中進行著情感信息的交流。教師的作風,形象等也會作為潛移默化的因素影響學生。在教學中,有經驗的教師往往將自己的教學風格,個人特長與學科教學內容的有機結合,直接影響學生。如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誦、漂亮的粉筆字、美觀的板畫、流暢瀟灑的作圖、通常會給學生留下終生難忘的深刻印象,并能產生或直接的或間接的影響,在某種意義上,這種充滿教師體溫與熱情的教育對學生具有特殊的意義,使學生建立對老師的仰慕之情,因為學生喜歡這個老師而喜歡這個老師所教的這門學科的現象屢見不鮮。而多媒體教學在這方面做得比較欠缺,多媒體教學呈現固化特點,按照課件制作完畢的內容進行講授,這個期間很不利于教師個人風格的展示,教師個人情感也沒有機會進人課堂教學中,個人特長的全面展示受到限制,教師學生間情感上的互動不容易產生,活生生的教學變得生澀無味。
2. 5縮小了學生想象空間
多媒體教學將大量信息在瞬間展示出來,表現的豐富多彩,往往在學生來不及設想之前,給學生視頻的定格和先人為主的形象,向學生傳遞的信息太滿太實,所以對信息的處理缺乏留白,從而阻塞學生對于各種教學事物的想象。再者,信息的傳遞缺乏展示的過程,不經思考就會看到結果,長此以往勢必給學生造成思維和做事風格上的不良影響。
2. 6重點不易突出
多媒體教學在課堂中短短時間內呈現信息量過大,學生對信息的接受往往不加取舍,或者學生只接受自己感興趣或者想知道的信息,而教學重點則因為跟其它信息相比并無突出之處不容易受到重視,對多種信息同時進行學習顯然使重點內容的印象模糊,弱化重點內容的信息的印象,對重點教學內容有弱化的影響,所以,對信息的取舍不當容易形成信息污染,影響教學效果。不少教學課件為了達到較好的藝術效果,大量運用了圖片、圖象、聲音、音樂,甚至動畫,這與傳統的粉筆和黑板相比,的確給學生帶來了更為美妙的視聽感受,但教師的投人并非一定能達到預期的效果,這些具體、生動、直觀的信息在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如果沒有針對性,甚至會成為教學過程中的干擾源。而且,過于注重形式,多種顏色的使用,多種動畫的添加,聲音的播放,容易發生喧賓奪主的現象,影響對教學內容信息本身的接受和消化。
計算機輔助教學系統在教學上的運用,標志著教學媒體質的飛躍。計算機的應用,使教學手段更加豐富,將對教學效果的提高起到促進作用。由于計算機是人腦的延伸,是人腦思維活動的模擬,是對人類思維活動的結構、功能及其規律的把握,因此,其在教學上的運用十分有利于學生的發展,符合現代化教學規律的要求。
多媒體是90年展起來的新技術。它是一種把文本、圖形、形象、視頻圖像、動畫和聲言等運載信息的媒體集成在一起,并通過計算機綜合處理和控制的一種信息技術。多媒體技術是信息領域的又一次革命,在教學上,它既能向學生快速提供豐富多彩的集圖、文、聲于一體的教學信息,又能為學生提供生動、友好、多樣化的交互方式。
多媒體教學可產生優良的視聽效果。因為人的視覺、聽覺是接收信息的主要渠道,獲得的信息也最大。多媒體教學有利于信息傳遞和學生對信息的接受、儲存。其特有的優勢對學生產生一定強度的刺激,引起學生的注意。如果沒有注意,感知就不會產生強烈觀察力。而觀察力是在感知過程中并以感知為基礎形成起來的,離開了感知也就沒有了觀察。利用多媒體的優勢引人入勝,可以不斷提高學生注意的品質,使學生心理活動處于積極狀態。
以往的教學活動是由教師、學生、媒體三個要素構成的,缺一不可。大多數教學媒體都具有直觀性,但各有所長,也各所短。傳統教學媒體中有教師語言、課本、板書、實物、模型、掛圖等,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多媒體能使學生不由自主地集中全部注意力,引起學生的濃厚興趣,激發學生強烈的情感,從中獲得直接、生動、形象的感性知識。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恰當地選用教學媒體,能更好地把知識技能傳授給學生,加快師生間的信息傳遞,優化教學過程,從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多媒體能克服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教學中常有一些宏觀的自然現象、逝去的景色或者需長時間才能感知的事物,因受時間和空間的制約,無法讓學生親眼看見;一些微觀的事物和微小的變化,無法通過儀器設備讓學生進行觀察,這些都是課堂教學難點。多媒體的運用,為學生提供了形象生動、內容豐富、直觀具體、感染力強的感性認識材料,使學生看到了事物在運動、發展、變化。真情實感取代了憑空想象,難題無須多講,“百聞不如一見”。學生通過聽、視、評、悟充分感知原先較為抽象的教學內容,適應了學生從具體到抽象的認識規律,從而保證了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
心理學研究指出,認知活動是與人的情感活動緊密聯系的。多媒體教學直觀形象,在創設情境、吸引學生注意力、激感方面具有獨特的作用,有利于學生入情入境,借境悟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多媒體教學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先進教學手段。多媒體的恰當運用,使課堂教學活動更加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識規律,促使學生始終在愉悅的氛圍中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學會學習,提高能力。學生當堂學習新知識,當堂消化吸收,無須課上損失課下補,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事實表明,許多好課使學生久久不忘,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
【論文關鍵詞】:教育技術;素質;培養
縱觀人類教育發展的歷程,科學技術的發展始終是影響教育變革和發展的重要因素?,F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已經成為現代教育發展的重要驅動力。20世紀后期,隨著計算機、多媒體、信息網絡、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及其在教育教學中的運用,它給教育帶來了一場巨大的變革。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的現代教育技術在教育領域的運用,將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得教學過程的優化成為必然。
然而,現代教育技術在教育中的運用不是一蹴而就的。教育部的一項調查表明,目前各高校用于購買現代教學設備的投入逐年增加,但將其應用于教學的教師卻遠未達到理想的數目。形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很多,而教師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意識、知識和能力上的欠缺常常是其制約因素。因此,它對教育技術工作者提出了新課題:教育技術工作者應當承擔起傳播教育技術和培養教師提高現代教育技術素質的雙重責任。
1何謂教育技術素質
可以認為,教育技術素質應是將教育技術應用于教育教學的一種能力和素養,即對教學過程和資源進行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以促進學習、提高教學效益的能力和素養。教育技術素質應包括教育技術觀念、教育技術知識、教育技術能力這三個主要的方面。
1.1教育技術觀念
觀念是指人們在實踐中形成的確定的認識和看法,與時代的發展密切相關。教育技術新定義明確反映了現代教育觀念,即以“促進學習”為目的,從關注教師“教”的過程轉向關注學生“學”的過程;從傳授知識轉向為學生創建有效學習環境及學習資源,以達到促使學生“有效認知”的目的。信息時代為教育提供了信息技術支持,基于資源的學習環境得以創建,從而促進了傳統教育觀念向現代教育觀念的轉變。教育技術觀念是指在信息技術環境下的現代教育觀念,主要表現為提倡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①主張新的教師觀。即教師的角色應由單一的知識傳授者向教學資源的選擇、開發者,教學過程的設計者,學習群體的組織者、幫助者,學習者個人的咨詢者,學習者品德形成過程的示范者,成長道路的引路人和朋友的多重性轉變;②主張新的教學觀。即由傳遞知識向開發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主體性、個性和創造性及實踐能力轉變;③主張新的學習觀。即學習過程由被動接受信息刺激向主動構建知識的過程轉變;主張新的教學組織觀,即由單一的班組授課制向個別教學、小組學習、協作學習課堂互動式學習等多種形式轉變;④主張新的教學評價觀。即由單一的知識評價向多元的知識、技能、能力、態度等綜合評價轉變引。
1.2教育技術知識
教育技術知識包括有關教育技術的本質、研究對象、研究的領域和范圍;教育技術的基礎理論;教學系統設計的理論及教學媒體的理論、功能和使用方法等內容。教育技術基礎理論有許多方面,其中最主要的是教學理論、學習理論、系統理論和傳播學理論。教學設計是在上述理論基礎指導下,為優化教學效果而“運用系統方法分析教學問題和確定教學目標,建立解決教學問題的策略方案、試行解決方案、評價試行結果和對方案進行修改的過程?!苯虒W媒體是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傳遞教育教學信息的載體或中介,是教學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媒體不但包括黑板、粉筆、幻燈、投影、錄像等傳統媒體,也包括計算機、信息網絡等現代媒體的硬件設施,更重要的是教學軟件的開發、設計制作和應用。
1.3教育技術能力
掌握教育技術知識的目的是使獲得的教育技術應用于教學實踐的能力。教育技術能力包括教學設計能力、信息獲取和處理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教學媒體的能力。
教學設計能力是指依據教學設計的原則對所擔任的課程進行學習需求分析、闡明教學目標、制定教學策略、實施教學效果評價的能力。具備教學設計能力,將有利于教學工作的科學化,有利于理論聯系實際、有利于對一切教學資源的系統開發和綜合利用。
信息能力包括獲取和評價信息、組織和保持信息、傳譯和交流信息以及使用計算機加工處理信息、創造新信息的能力。信息能力是一種終身學習的能力,也是信息時代重要的生存能力。
運用現代教學媒體能力包括選擇、使用、維護教學媒體的能力。在這里特別強調運用的能力,是為了能夠在教學活動中,利用教學媒體優化教學環境,使教學達到最佳效果。
教育技術觀念、教育技術知識、教育技術能力構成了教育技術素質的三要素。三要素不是孤立的,而是一個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統一體。觀念是先導,知識是基礎,能力是核心。
2教育技術素質的培養
素質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召開的21世紀教育國際研討會指出:“21世紀最成功的勞動者,將是最全面發展的人,是對新思想和新的機遇最開放的人。”我國教育界也對此進行了廣泛討論,普遍認為素質教育的基本特征就是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全體發展和個性發展,其重點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最終目標就是培養和造就創造型人才。
而教育技術恰好在這幾個方面都有明顯的優勢。第一,利用教育技術有助于提高教學效率,減輕學生負擔,以保證學生全面發展、創新和實踐的空間和時間;第二,利用教育技術有助于創設優良的課堂教學環境,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學生身處一個充滿智慧、快樂和美感的課堂,可以把學生的負擔化作學習的愉悅,把學生壓力變為學習期待,這樣的教學過程有助于學生理解和記憶,激發學生創新意識,從而優化教學質量;第三,教育技術有助于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的多樣化和個性化,為創造型人才的培養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從而使學習者全面發展、全體發展和個性化發展成為可能;第四,教育技術有助于培養學生基于資源的學習能力。信息時代是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我們不可能指望在學校短短的幾年時間里讓學生學習完有關的知識,而應教育學生樹立終生學習的觀念,教會學生如何學習。陶行之先生指出:“我以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葉圣陶先生也認為:“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睂W生充分利用身邊的公共圖書館、博物館、科技館、英特網、教師、專家等豐富的資源幫助個人進行有效學習,從而使學習者不但學到知識,而且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合作,學會創造,養成終生學習的習慣。
可見,既有現代教育觀念又能利用教育技術為教學服務的教師是實現素質教育的至關重要的因素。
教育技術素質的培養需要學校的教育、環境的熏陶、社會的影響,特別是學生對網絡信息計算機的操作應用、互動式教學、學生自制教學課件等教學實踐的磨練。在學校教育教學中,該如何系統地培養學生的教育技術素質呢?
3重視教育技術意識和觀念的培養
人的觀念和意識往往決定一個人的思維和行為。重視對學生教育技術意識和教育技術觀念的培養是教育技術素質教育的關鍵_。實踐證明,營造一個教育技術的環境有助于培養目標的實現。首先,是教育技術的人文環境。比如教師的教育技術素質將給學生造成一定的影響,若教師能在自已學科的教學活動中善于運用教育技術組織教學,將使學生在耳濡目染中促進教育技術意識和觀念的形成。其次,是教育技術的物化環境。要給學生創造良好的計算機網絡條件,使學生能夠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和網上資源幫助自己進行自主學習,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形成良好習慣,逐步減少或擺脫對教師的過分依賴。
目前,不少學校已開展網絡教學、精品課程等資源共享,利用校園網給學生提供講課文稿、發通知,網上交作業、提問題、教師解答問題等,這對增強學生的現代教育技術意識和觀念是十分有益的??梢姡扔鞋F代教育觀念又能利用教育技術為教學服務的教師是實現素質教育的至關重要的因素。
4加強教育技術知識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