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8 15:27:1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清明節詩句古詩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2、內官初賜清明火,上相閑分白打錢。——韋莊《長安清明》
3、清明時節雨聲嘩。潮擁渡頭沙?!獜堁住冻写搿で迕鲿r節》
4、今日清明節,園林勝事偏。——賈島《清明日園林寄友人》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的根基,是整個民族的精神支柱,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語文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主要的交流工具,也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教育滲透在語文教學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不僅可以拓展語文教材藝術美感、拓寬語文教學范圍,還能利用傳統文化培養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另外,在語文教學中融入傳統禮儀教育,還可以規范學生的行為舉止。目前,在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主要以古文學習為主。但學生學習古文也是以背誦為主,缺少鑒賞學習的過程,教師不重視對傳統文化的挖掘。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有效滲透傳統文化教育的研究勢在必行。
一、優化教材案例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優化教材中的案例,在有限的課本資源中滲透傳統文化,最大限度地讓學生感受我國傳統文化的魅力。人教版語文教材收錄了很多優美的古詩詞,其中蘊含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教師在教學中要讓學生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形式美和意境美。例如,《題破山寺后禪院》這首古詩描繪的是雪后清晨破山寺中后禪院的幽靜雅致的景象,這首詩展現了詩人的隱逸情懷,教師在講解這首詩的過程中,要讓學生體會作者的感情,教會學生欣賞這首詩,逐漸學會體味詩歌的意蘊美。
二、將傳統文化融入教學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讓學生感受到其中蘊含的傳統美德,進而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在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勇敢表達自己的觀點,鼓勵學生運用傳統文化中的經典古詩文和民間故事。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積累傳統文化,還可以使學生從中認識到古人高尚的品格和堅定的意志,進而提升自己的素質,培養自己堅定的信念和意志力。例如,教師給學生講成語“禮尚往來”時,很多同學將“尚”寫作“上”。對此,教師不能一味地讓學生死記硬背,而是通過講成語的深層含義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禮尚往來的意思是在禮節上有來有往,“尚”表達的是“注重”的含義,而非“上下”之義。這樣,學生在記憶成語的過程中還學習了傳統文化知識,提升了自己的知識水平。
三、優化課堂教學模式
在語文課堂上,教師應給學生講一些古典故事,讓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妙處,從而激發他們積極主動地感悟古詩文中的內涵和意蘊,領會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例如,教學課文《絲綢之路》時,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解這條路之所以叫“絲綢之路”,是因為在這條漫長的道路上進行的貿易活動主要以中國的絲綢為代表,還包括鐵器、金屬制品、甘蔗等,它們途經中亞、西亞,直到羅馬。教師講解具體的教學案例,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在傳統教學模式中,學生只是被動接受知識,教師對課堂教學占據絕對領導權,這是錯誤的做法。教師應盡量優化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成為課堂主體。比如,在課堂開始之前,教師可鼓勵學生在工具書和互聯網的幫助下搜集課文背景資料,尤其涉及傳統文化的部分時,教師可將學生分成學習小組,讓小組成員相互合作、共同分享研究成果,然后在全班同學面前發言交流,教師最后再進行總結發言。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還有利于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提高學生搜集材料、整合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
四、利用民族習俗吸引學生
我國的傳統文化具有傳承性、民族性等特點,教師要將傳統文化滲透到語文課堂教學中,甚至延伸到課外活動中,鼓勵和引導學生在課外進行朗誦和鑒賞古詩詞。在人教版教材《元日》這首詩中,“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提到了我國的傳統節日――春節。那么,教師在教學中,就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春節見聞、活動等討論與春節有關的傳統文化,從而在課堂中形成獨有的文化氛圍。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還有很多節日受到人民群眾的喜愛和重視,如象征團圓的八月十五中秋節、緬懷先人的清明節等。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解釋中秋節的來源及風俗習慣,強化學生的民族責任感和使命感。教師還可以講解描寫清明節的古詩句,如“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等,闡述清明節的文化與內涵。這樣做,既幫助學生學習了古詩句,又引導學生了解了我國的傳統文化、民俗習慣。另外,在新年歡慶的節日里,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舉行聯歡會,在會上,學生們可以載歌載舞,可以分享小故事,可以開展對對聯、猜燈謎等活動,還可以開展手工活動,學生分小組學習編織中國結。這些有意義的活動,都能讓學生深刻感受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清明節作文一
上星期六,我們一家很早就起床了,一切準備妥當之后,全家人便浩浩蕩蕩地出發了。
我們今天要去掃墓,由于距離清明節還有兩天,所以高速公路上的車子并不多,我們很快的下了高速公路,接著開上蜿蜒的山路,好不容易才到達了目的地。走進墓園,一片寂靜,我們走到奶奶的墳前,清掃之后,媽媽叫我們幫忙把一些彩色的紙壓在石頭下,我問媽媽為什么要把紙條壓在石頭下呢?媽媽說這叫做掛紙,墳上壓了掛紙,就代表祖先的墳已掃過。接著我們把要祭拜奶奶的貢品放在墳前準備祭拜。我們每個人手拿一柱香,虔心的向奶奶祭拜。祭拜完之后,也差不多是中午了,這時的我們,肚子已經餓得咕嚕咕嚕叫,于是我們就收拾收拾后下山,準備去飽餐一頓了!
下了山,我們來到碧瑤山莊。點好菜沒多久,菜就上桌了,飯菜香撲鼻而來,讓饑腸轆轆的我食指大動,好想立刻大快朵頤一番!佳肴一道道的上桌,每道菜我都很喜歡吃。吃完中餐,旁邊的空地上可以打陀螺,讓我們體驗過去的童玩。一開始我們還不會玩,但是慢慢的,熟能生巧,我們打得越來越好了。玩了許久,直到夕陽西沉,我們才拖著疲累的身軀,準備回家了。
這次掃墓行不但讓我吃到了美食,玩到了童玩,更讓我了解了掃墓的意義。清明掃墓是中國人慎終追遠的傳統習俗,我們要把這習俗傳承下來,讓我們的后代子孫能繼續保存這個習俗,慎終追遠、不忘本。
清明節作文二
“清明時節寸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苯衲甑那迕鞴澥?月5日星期四,我們全家一大早就開車前往老家—潮陽谷饒去掃墓祭祖,一路上的車排成了車龍,都往墓地趕著。
我是第一次要去掃墓,在路上我心里總是猜測著山上的墓地到底是怎樣的很是期待,終于到了目的地,我迫不及待的沖了上去,可是雨天的山坡路太滑了,“撲通”我摔了一個嘴啃泥。我爬了起來,媽媽看了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山坡路得慢慢走的”。我聽了媽媽的話,慢慢地走著。山上有許多果樹楊梅樹、蘋果樹、香蕉樹、橄欖樹……一顆顆小楊梅掛在樹上,有的蘋果紅得像喝了許多酒的小孩,香蕉像一只只小船掛在樹上??諝馇艴r極了!
走呀走,終于到了祖奶奶的墓前,我們把墓前的雜草清除干凈后再把貢品和紙錢放到祖奶奶的墓前,點了香燭,開始祭拜了,媽媽嘴里念念有詞的也不知在念叨著什么,拜好了把香燭插在土里,然后我們拿了幾根木材點火,再把紙錢放進火里去燒,最后我們點起了炮竹,磕三拜之后把東西收好回家。
山上的祭祖人真多,到處都是錢紙和炮竹的回聲,今天的山上可真熱鬧呀!
回家后,我全身濕淋淋的可我還是很開心,因為從這次掃墓讓我懂得了許多許多。
清明節作文三
又是一年清明節,一大早,爸爸開著車,載著我和媽媽向公墓駛去。那里,安息著我的爺爺……
車內無人說話,空氣就像一潭靜止的水,沒有人朝水中投一粒石子兒,也沒有風吹過后的層層漣漪。車停了,公墓到了。一排排林立的墓碑仿佛陰陽相隔的界線。我推開車門,捧著鮮花,低著頭,含著淚,跟著爸爸媽媽向爺爺的安息地走去。
看到了,看到了!墓碑上爺爺的照片格外清晰,方正的臉龐上嵌著一雙慈祥的眼睛,上揚的嘴角掛著和藹的微笑。他正看著我,似乎我叫一聲爺爺,他就會像往常那樣抱抱我,為我理一理垂到眼前的亂發……“爺爺,我來看您了!”我動情地喊著,淚水模糊了雙眼。我跪下,恭敬地獻上鮮花,伸出雙手撫摩著爺爺神采奕奕的照片,似乎感覺到爺爺把我摟在溫暖的懷抱中……
往昔的一幕幕如電影一般在我腦海中回放。爺爺,我小的時候,您經常把我頂在頭上、扛在肩上、馱在背上,逗得我“咯咯”笑;我生病了,身為醫生的您為我輸液,幫我把苦藥碾成碎末調進糖;當我遇到困難時,您給我信心和勇氣……
可是,幸福為什么要在四年前突然定格?您上午還在為別人醫治,下午卻與我們永別。您拋下了您最疼愛的孫女,去了另一個世界。想到這兒,我的淚水又像斷了線的珠子滾落下來……
媽媽在爺爺墓碑前放好水果,爸爸敬上一杯酒,我點著了香,可這些又怎能表達我們對您的深深思念呢?爺爺,我相信,另一個世界的您并不孤單,因為我們的思念會穿越生死送到您的身邊,您的愛會依舊伴著我們今后的每一天!
清明節作文四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大家都知道這是一首杜牧寫的清明古詩。
清明節,讓人緬懷先輩,令人留戀,令人悲嘆,令人振奮,這里面蘊含了許多的先輩們的事跡,當他們入土為安之時,自己的故事就告終了,剩下的,就只有讓人懷念了!
我所知,4月5日是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汕迕鞴澾€有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今天是星期六,我爸爸一大早說“清明節到了,祭祖墳了,這是我們中華的風俗。”我得意地說“誰不知道啊!好像就你知道一樣?!?/p>
我和爺爺爸爸媽媽四個人來到祖墳前面,我們先拿出打火機,然后拿了幾串小鞭炮放放,我們放完鞭炮點了幾根香,我學著爸爸媽媽的樣子,先鞠躬,再說些什么話,我的爸爸媽媽在說什么我聽不到,但我口中在說“我要好好學習,以后考上大學,這樣才對的起父母“我知道我這樣只說說不做是沒有用的,而是要實際行動起來。最后,我爸爸拿出一些吃的東西和酒,他把酒倒到小茶杯里,然后倒倒墓碑前面的土地上。在回家的路上,我說“你們這樣祭祖墳不怕旁邊那些野草著火嗎?”他們說“當然怕啊!但只要小心點就行了?!?/p>
清明節作文五
清明節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節的一天其實平平淡淡,但家鄉的習俗是在清明節前夕去上墳。我和家人上墳的時候,人們會帶酒、果子和吃的什么東西到親人的墓前,將食物祭在逝去親人的墳前,燒些紙錢或掛些白色的紙,然后磕個頭,吃完食物回家。
星期六早上,天氣晴朗。我和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一起,帶上黃酒、果子、紙錢等供品,向埋著太爺爺、太奶奶的東山梁進發,還沒到目的地,我就累得不行了,還是爺爺老當益壯,一馬當先,離墓地已經不遠了,站在一個山頭向我們招手,我不甘落后,一口氣爬到了目的地,我喝了一口水,坐在一塊石頭上喘氣,在一塊平整的土地中間,并排堆砌了太爺爺、太奶奶的墳墓,墳墓上枯黃的草木下面,小草開始發芽,墳前兩棵高大的白楊樹伸展開它那密密麻麻的枝條。我想它們夏天一定非常茂盛吧,說不定太爺爺、太奶奶還在樹下乘涼呢。
大家都上來了,爸爸把早已裁好的白紙條拿出來,我們把紙條一張一張掛到墳堆上的草叢里,墳堆一會兒就被白花花紙條覆蓋。然后,姑姑拿出黃酒和雞蛋、果子之類的,擺在墳前。爺爺點著了紙錢,一大堆紙錢在熊熊烈火中燃燒,忽然來了一陣旋風,爺爺說這是太爺爺、太奶奶取錢來了。爸爸又取出鞭炮,“啪啪”的聲音在山中回蕩。爸爸讓我們站在墳前,給太爺爺和太奶奶鞠三個躬,以此來表達對太爺爺、太奶奶的思念,爺爺似乎很難受,眉毛皺著,一副傷心的樣子,爸爸、姑姑和爺爺的表情差不多,奶奶也比較失落,從大家的表情看出,太爺爺、太奶奶一定是也是和藹可親的。
上墳儀式完畢,我們要回去了?;仡^看看兩個孤零零的墳堆,還有在風中飄散的灰燼,我的心里非常沉重。大家誰也不說話,默默地沉浸在無言緬懷之中。
清明節作文六
現在清明節放假啦,今天我能和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去靈璧老家掃墓。早早起床,奶奶就給我拿來一個雞蛋,說“清明這天要吃雞蛋,這樣可以驅除疾病,而且吃了雞蛋,眼睛又大又亮,以后會變得更漂亮?!蔽液懿磺樵傅某粤艘粋€。我看到門上插著柳枝,就不解的問爺爺,“清明為什么要插柳枝哪?”爺爺說是為了紀念兩位古人,一位是神農氏另一位是介子推。爺爺還給我講了他們的故事,原來清明節有這么多的故事呀。奶奶拿出早早折好元寶,奶奶在折的時候我還跟著學,也幫著折了好幾個哪,雖然不怎么好看,但是也是我對祖宗的一點小小的心意吧。
重視對古詩文誦讀的考查體現了新課標精神,也為同學們的寫作和運用儲備更多的語言精華。其考查方式,體現在試卷上主要是設置默寫試題,約占試卷分值的10%。各地對背誦詩文默寫題的檢測方式豐富多彩, 具體類型可細分為判斷選擇型默寫、直接型默寫、情景理解型默寫、遷移運用型默寫、簡單賞析型默寫等。
考題例析
一、直接型默寫題
例:(2009年北京燕山卷)
① 學而時習之,______________?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論語》)
②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______________。(《天凈沙 秋思》)
③夫戰,勇氣也。______________,再而衰,三而竭。(《曹劌論戰》)
④滴水之恩,______________。(俗語)
解析:這是直接型默寫題,它是一種傳統型的默寫題。它要求考生直接默寫出題干所指定的古詩文或名句。這種題型大多提供上句,要求考生默寫出下句;或者提供出下句,要求考生默寫出上句;或者提供文章的前后句,要求考生默寫出中間的文句。有些省市的試卷還在題目后注明作者和出處進行了提示。這樣的題目比較簡單,只要平時按要求完成背誦任務、注意積累,就能比較容易地填寫出正確答案。
答案:①不亦說乎;②古道西風瘦馬;③一鼓作氣;④當涌泉相報。
二、理解型默寫
例:(2009年江西卷)
①中國人都喜愛用《愛蓮說》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為激勵自己潔身自好的座右銘。
②美國一些政客把全球經濟失衡的原因歸咎于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的高儲蓄率,其目的無非是轉移國內民眾視線,逃避責任。這真是“_________________”。(用《醉翁亭記》中的語句回答)
解析:這道題屬于情景理解型默寫,考生應緊扣題干給出的語境提示,從積累倉庫中快速調出《愛蓮說》和《醉翁亭記》中的句子,然后按提示語的要求認真斟酌后方可作答。這要求考生不僅要熟悉、識記默寫的內容,還要對詩文有較好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能靈活運用。
答案:①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漣而不妖 ②醉翁之意不在酒
三、遷移運用型默寫
例:(2009年湖北黃岡卷)
雖然甲型HlNl流感在美洲迅速蔓延,大有“___________?!?用李賀詩句填空)之勢,但我國已經啟動了嚴密的防疫機制,大家沒有必要恐慌。
解析:這道題屬于遷移運用型默寫,這種試題注重考查學生將知識轉化為能力,靈活運用的技能。要求考生根據自己日常所學的知識,借助聯想,根據題干的規定要求,在積累的倉庫中搜索出恰如其分的語句填入其中。寫出符合命題意圖的答案。
答案:黑云壓城城欲摧
四、開放型默寫題
例:(2009年江蘇常州卷)
請寫出古詩文中表現作者雄心壯志的兩個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這是一道開放型默寫題,這種題型將課內外的詩文積累聯系起來,由內引外,注重遷移。這種考查方式更富靈活性、綜合性,答案往往是豐富多彩的,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發揮個人主動性。當然,這對學生的要求也高了,學生只有具備一定量的知識儲備時,才能左右逢源、從容作答。
答案: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又如:(2009年浙江嘉興卷)
我國把端午節定為法定節假日,說明了對傳統節日的重視。請寫出與傳統節日(如清明節、中秋節等)有關的古詩詞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連續的兩句)
(答案示例:待到重陽日,還來就。/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佳節有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學習備戰策略
要想做好古詩文默寫題,在學習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對課文需背誦的古詩到熟讀成誦,正確默寫。文言文應熟背教材中要求背誦的段落或全文;詩歌,一至九年級教材上的都應掌握;課外的,以千古傳頌的名句為主。
2.掌握適合自己的背誦記憶方法,如“歸類記憶法”、“聯想記憶法”、“辨析記憶法”等。重視平時積累與考前強化訓練相結合,提高效率、強化記憶。
3.古詩文默寫的重點應放在:①教材規定需背誦的篇目;②教材中引用過、涉及到或注釋中注解過的名句;③膾炙人口、廣為流傳的課外名篇名句。尤其是那些有較深的文化積淀、較強的積極意義的名篇名句。
4.熟悉古詩文默寫的常見考試題型,掌握一定的答題技巧。
值得提醒的是,中考古詩文默寫題不會出得太生僻,都是考生熟悉的,所以記憶準確、書寫正確、靈活運用是非常重要的。
唐太宗問許敬宗
談 論
唐太宗問許敬宗:“我看滿朝的文武百宮中,你是最賢能的一個,但還是有人不斷地在我面前談論你的過失,這是為什么呢?”
關鍵詞:小學;經典詩文;實踐探索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05-256-01
中華文化蘊藏著豐富的人文內涵,繼承學習經典詩文,能引導小學生追求高尚的道德修養,豐富精神世界,有益于小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培養小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
一、開展經典詩文誦讀訓練活動的原則
1、全員性原則
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提倡“以人為本”的學生觀,要求教師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經典詩文誦讀訓練活動必須面向全體學生,讓每位學生都能在詩文訓練活動中提升自己。教師要鼓勵全校學生多記多背,每周都利用一個晨讀時間指導全體學生誦讀,期末以背誦的方式進行抽考,爭取讓每位學生都能成為誦讀古詩文的佼佼者。
2、趣味性原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著重培養小學生對經典詩文的認知情趣,自覺自愿的背誦。小學生天生活潑好動,教師采取多種形式的背誦,提升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教師可以采取直觀的方式,幫助學生記憶。譬如,在清明節即將來臨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背誦杜牧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讀通讀順,然后指導學生按節奏讀,接著根據詩中的意境配上音樂讀,讓學生從中感受到詩人的悲傷,最后熟讀成誦。
3、實踐性原則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此可見,實踐可以得真知,在經典詩文的誦讀訓練中,教師多鼓勵學生放聲朗誦或是低聲朗誦,可以讓小學生根據自己的記憶方式選擇背誦,從中悟出真知,感受到經典詩文的魅力。例如,在春天來臨時,可以啟發學生聯想到古詩中描寫春天的詩句,古詩背得最多的學生,老師要給予肯定和欣賞,鼓勵小學生再接再厲。另外,老師還可以通過獎勵學生小紅花的方式,背誦得越多,得到的小紅花越多,最后看誰的紅花最多,把紅花最多的小學生評選為“班級之星”,為其他小學生樹立榜樣。
4、持久性原則
經典詩文的誦讀訓練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老師要注重培養學生毅力,在背誦詩文中,教會他們持之以恒的道理。抱著“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學習態度是學不好的。因此,老師必須鼓勵學生每天都要背誦一首詩,周末放學時定期檢查小學生背誦的篇幅,讓小學生長期浸染在古詩文中,才能受到教育,達到受益匪淺的效果。
二、誦讀經典詩文的措施方法
引導小學生背誦經典詩文,需要老師從各個角度上去引導。在小學階段,開展經典詩文誦讀活動時,無需面面俱到地進行分析、講解,只要能初步理解大意或一些名言警句的含義就行;但也并不反對個別學有余力的學生對某些經典詩一些較為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1、表演背誦
依據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在學生背誦經典詩文時,可以邊背誦邊表演,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增強對古詩內容的理解,理解詩人表達的意思,從而與作者產生共鳴,碰撞出心靈的火花。例如,一年級的小學生在背誦王安石的《梅花》時,當背誦到“數枝梅”、“ 獨自開”、“ 暗香來”這些詞語時,老師通過多媒體教學為學生展示出關于梅花的圖片,引導學生體會梅花不畏嚴寒的高潔品格。老師在學生背誦過程中,除了指導他們背誦的語氣之外,還要恰當地用肢體語言表達詩文中的思想,促進學生對梅花的認識,加深印象,提高興趣[3] 。
2、根據意境背誦
古詩可以根據詩的內容歸類為寫景詩、敘事詩、抒情詩、言志詩等。如寫景詩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湖上》、《江雪》、《絕句》等,以七言律詩《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為例,當學生完整地有感情地背誦這首詩時,老師可以根據詩中的意境進行提問,詩中有哪些描寫顏色的詞語?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運用引讀法讓學生熟記并能運用千古名句。通過對學生的提問,引讀,引導學生理解詩中的美妙意境,感受到作者筆下六月的美。 [4]。
3、根據時令背誦
古詩中對每個季節的描寫都很具體形象,老師可以根據四季的特點指導學生背誦,從而流暢背誦。讓學生在背誦經典詩文的過程中,充分感受春游草地,夏賞綠荷,秋飲美酒,冬觀白雪,順著四季的輪回,讓學生感悟到大自然的美麗,產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4、多種形式背誦
多種形式融為一體的綜合背誦,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以采用兩人比賽背誦、分組背誦、男女組賽、詩詞接龍等多種形式。這種方式靈活富有變化,當學生背誦詩時,配上一段輕松活潑的音樂或是絢麗多彩的圖畫,增強學生的記憶。同時,老師可以采用反復背誦的方法,讓學生充分理解[5]。
開展小學生低年級經典詩文誦讀訓練活動中,小學生的審美情趣、文化素養都得到了較大提升。經典詩文濃郁的文化氣息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小學生的身心發展,使其受到感染和熏陶,對小學生的成長終生受益。
參考文獻: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學 古詩詞教學 存在問題 教學策略
引言
自古以來,我國都是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大國,我國文學作品的種類甚多,其中古詩詞以精湛的文字,向我們展示了先輩的聰明才智。小學生雖然年紀還小,但是未來他們將是我國最美麗的“花朵”,我國各方面的發展和文化的傳承都要依靠他們。對于傳統文化而言,古詩詞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小學加強語文古詩詞教學可謂勢在必行。然而,由于諸多原因,我國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教師應不斷發現問題,并及時解決問題,促進古詩詞教學的良好發展。
1.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教育本身的問題。
目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就近學習的政策使小升初的考試不像中考、高考那樣重要,但是小升初的考試依然是學校教學質量的體現。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教師為了滿足應試教育的要求,保證學生能熟練背誦并默寫古詩詞,通常在課堂上只是對古詩詞的內容做簡單介紹,再翻譯每一句的意思,剩余的時間就留給學生,讓他們背誦學習的內容,直至學生能熟練默寫為止。這種“講—記—背—寫”的應試教育的教學模式缺乏對古詩詞的鑒賞,過于單一,不利于小學生對古詩詞內容與情感的掌握。
1.2教學目標問題。
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小學語文課本中古詩詞所占比重越來越大,其中以唐、宋兩個時期的文學作品居多,這主要是因為唐、宋時期的詩詞不但情感豐富,而且貼近生活,易于理解。教材的選材很有針對性和代表性,一般情況下,教師在進行古詩詞教學中應該明確教學目標。然而,事實卻非如此。調查顯示,很多小學語文教師的古詩詞教學的教學目標不明確,有的甚至把學生能夠背誦和默寫作為最終的教學目標。在新課標下,學生能力的培養和綜合素質的提高是教學總目標,這就意味著小學語文教師更應注重的是學生古詩詞學習能力的培養和語文素養的提高,而不是背誦與默寫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學目標不明確是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問題中一項急需解決的問題。
1.3教師專業素質問題。
目前,仍有一部分教師的教學素質偏低,不重視古詩詞教學,主要體現兩個方面。第一,教師不能很好地把握古詩詞的意境和情感,只是講一些詩詞大意、詩詞每一句的解釋等淺層次的內容,而不能深入講解古詩詞,缺少對古詩詞的鑒賞。第二,教師由于自身專業素質不高,對古詩詞自身包含的邏輯性的理解不夠全面,只能將古詩詞所包含的畫面簡單介紹給學生,使古詩詞自身畫面、情境、情感等方面的完整性遭到破壞,因此學生很難在理解古詩詞的基礎上掌握古詩詞。
1.4教學方式、內容問題。
在教學方式方面,由于教師更多注重的是學生對詩詞的背誦與默寫,而忽視了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因此教學方式十分單一,幾乎就是讓學生死記硬背,學生很少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這就使教學過程變得枯燥無味,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喪失學習興趣。在教學內容方面,教師對古詩詞的每一句、每個詞都講解得很詳細,可謂面面俱到,卻缺少對詩詞的鑒賞與整體內容的講解。事實上,每一首古詩詞都是一幅內容豐富且優美的畫面,如果教師只注重零散細節的講解,而缺少對整體內容的描述,整個畫面就缺少了完整性,而且由于小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較差,很難將每個細小的事物有機地聯系起來,造成對古詩詞的理解不全面,或者有變差,從而影響教學效果。
2.改進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
2.1改變教學觀念。
在我國,古詩詞文化已經有了幾千年的歷史,其作為我國重要的文化而源遠流長。學習古詩詞不但有利于習得歷史知識,而且有利于培養愛國情懷。目前,隨著我國《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中古詩詞教學量的增加和小學生必背古詩詞篇目的確立,學校應一改傳統的應試教育教學模式,提高對古詩詞的認識,加強古詩詞教學,同時要注重古詩詞教學的文化性,讓小學生通過學習古詩詞,不但文化素養得到提高,而且情操受到陶冶,同時感受到我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2.2明確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要求,教師應首先明確總的教學目標,注重對學生各方面能力與綜合素養的培養。小學語文教師在古詩詞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學生古詩詞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培養,可以先講解古詩詞的內容,讓學生理解每一句的含義,然后對學生進行適當引導,讓學生自己描繪詩詞所包含的畫面。其次教師應明確古詩詞教學的目標,合理利用教材,找準教學的切入點,在講解詩詞內容的同時穿插對詩詞的鑒賞,讓學生更多地了解詩詞的內容,體會其中蘊含的情感。最后教師應將古詩詞教學與其教學目標有機結合起來,深入學生的內心,用古詩詞啟迪學生的心靈,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2.3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
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過程中,教師是課堂的領導者,其在課堂教學中的一言一行都可能給學生古詩詞的學習與理解帶來很大的影響。因此,為了提高古詩詞教學質量,小學語文教師應不斷充實與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首先,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積累知識與經驗,做到不但自己能充分理解古詩詞的內容和意境,把握古詩詞的情感,而且能在課堂上將自己所想到的古詩詞的意境與情感展現出來,讓學生充分理解古詩詞,以便背誦、記憶。其次,由于語文是以文化為起點的學科,尤其是古詩詞,其本身是一種優秀的古代文化,因此教師應不斷增加文化知識的儲備,深厚自身的文化底蘊。例如,講《清明》一詩時,教師應該首先介紹清明節的來歷,以及清明時節人們的情感,以便于學生把握整首詩的情感,從而更準確地理解本詩。
2.4改進教學方法,充實教學內容。
事實證明,好的教學方法能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好地學習。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使用傳統單一的教學方法,只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漸喪失,因此,為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必須改進教學方法。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教學方法得到了革新,教師可以采用革新后的方法教學。例如,可以采用為學生創設極具吸引力情境的情境教學法、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的小組教學法等。在教學內容方面,教師應不斷豐富古詩詞教學的內容,在保證學生學到了古詩詞的基本知識之后,可以適當進行相關知識的拓展和優美詩句、詞句的賞析,以便于學生儲備知識和提高鑒賞能力。
結語
古詩詞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國文學和文化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提高對古詩詞教學的認識,保證學生學好古詩詞,使我國的古詩詞文化得到繼承與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敏.淺談小學古詩詞教學的審美體驗策略[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2(03).
[2]菅淑琴.淺談增加小學古詩詞教學吸引力的策略[J].新課程(小學),2012(03).
一、做好導入新課的準備
詩歌教學的導入方式很多,但不管是哪一種導入,都是生動簡潔的,可以收到激發學生的興趣,明確學習目的的效果。他要求我們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激起學習的興趣,激起學生探索欲望的效果。課前找一些學過的感情相似或者與詩歌內容相關的事物導入新課,使學生從熟悉的事物入手去接受新課,在講授新課之前,介紹時代背景或者詩人的寫作意圖,讓學生充分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以便能更好地理解詩歌的內涵。
如在《詠鵝》的教學中,我是這樣導入的:我們生活在農村,有些人家喂鵝了,你能說出鵝的特征嗎,你能用幾句話說出鵝的樣子嗎?我告訴大家一個故事,有一個7歲的小孩,在池塘邊玩耍,看到池塘里游來一只鵝,就寫了4句話,把這只鵝寫得栩栩如生,這個人就是后來的唐初四杰駱賓王。想知道他是怎么寫的嗎?這樣就激起了學習新課的興趣,明確了學習本課的目的。
二、重視詩歌的朗讀,以朗讀促理解
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對一些跳躍性的語言接受得較慢,這就會影響他們對詩詞的理解。詩歌的語言富于音樂美,這種美只有通過聽覺才能感受得到。朗讀可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是學會語言表達的一種手段,和諧的音韻,鮮明的節奏,朗朗上口的語言都是小學生樂意接受的,以歌唱般的語氣語感,使詩中的情景再現,置身于詩的世界,就可以體會詩人當時的感受,從而也就能領會詩的意境。其次,朗讀時要讀出真情實感,讀不只是讀在嘴上,而是要用心去讀,所以在朗讀前,要運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創設一種感情的意境,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進而和作者產生共鳴,從而用心去讀,這樣就不會產生“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的情況了,也就能使學生對所學內容理解深刻。
如在《清明》的教學中,要求學生用心去讀,帶著感情去讀,在讀的過程中體會詩人的心情。在讀到“清明時節雨紛紛”這一句時,讓學生說出春雨的特點:綿綿,細密,紛亂,再結合本詩,體會路人的心情,也是和春雨一樣的“紛紛”,在桃花紅,柳樹綠的初春,本該是欣喜地欣賞春雨的時節,卻被清明攪亂了心情。在讀到“路上行人欲斷魂”這一句時,讓學生說說為什么會“斷魂”?清明節這天,是家人團聚,一起上墳祭掃先人的日子,在懷念先人,傷心悲傷的時候遇上這一場小雨,更增加了悲傷的情緒。同時也寫出了詩人的感受,在這個日子里,自己一人孤身在外,又被小雨澆了個透,個中滋味無與言說。在讀到“借問酒家何處有”這一句時,讓學生想想,為什么要找個酒家?體會詩人的心情。歇歇腳,避避雨,喝杯小酒,暖暖被雨淋濕的衣服,順便排遣一下心頭的愁緒。在讀到“牧童遙指杏花村”一句時,讓學生領會遙指,無需語言,只是一指,就讓人看到了遠處杏花盛開的深處,隱約可見一個酒家的招牌在迎風飄搖,迎接酒客的光臨,給人以無盡的遐想。一遍遍朗讀,一次次身臨其境地想象,仿佛置身于詩中,充分地領會了詩的精華。
三、要指導學生掌握朗讀技巧
朗讀的形式紛繁多樣,各種形式的朗讀都有各自的功能和適用范圍。當需要引起興趣或者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感情朗讀時,宜用范讀,范讀只是引路,起“示范啟發”的作用,不要讓學生機械地模仿,引導學生融入到情境當中,讓學生有所得。
在學生朗讀時需要五個注意,第一要注意停頓,詩也是由一個一個的詞句構成,適當的停頓,可以把語言表達得更加清晰,可以品味詩人的思想,不能把句子讀破,更不能在不該停頓的地方停頓。第二個要注意速度,朗讀的速度一般比口語稍慢一些,太慢了會影響感情變化,太快了會讀不出感情。朗讀時要根據詩歌的內容來確定快慢,一般愉快、興奮的讀得快些,平靜的、悲痛的讀得慢些。第三個要注意節奏,朗讀前可以適當地給詩歌劃分一下節奏,注意節拍,按節拍來讀才能使人感到悅耳動聽,給人以美的享受。第四個要注意重音,把詩句表達主要意思的詞強弱、輕重、快慢、長短等聲音讀出來,它對于表達作品的思想內容,啟發學生的想象,起著很大作用。它是通過加強音量并配合音節的延長來表現的,用重讀、輕讀,延長音調進行。第五要注意語調,語調是指聲音的高低及變化,表示喜悅、興奮的語句,語調要高昂,沉郁和含義艱難的語句,語調要低沉。
如在教讀《示兒》時,第一句讀降調表達詩人的復雜心情,第二句用升調傾吐悲憤心情,第三句語勢微揚,表達豪邁的氣概,第四句語調深沉,表達出詩人臨終前的全部感情。
四、引導學生展開想象,身臨其境的體會詩的意境
詩歌的特點是憑借豐富的想象,用新穎的比喻,夸張等手段,創造生動的藝術形象,表達強烈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學中必須引導學生想象,使詩歌的形象在學生頭腦中形成一幅鮮明的圖畫,把學生的心帶到詩的意境中去,使學生得到美的享受。對于一些古詩中所描繪的意境,由于年代久遠,對于生活在現代社會的小學生來說,詩中所描繪的場景可能從未見過,也談不上有什么情感體驗,對這種情況,就要從學生熟悉的事物或電視劇入手,引導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再現詩中的情境,這樣就能幫助學生理解詩歌的意境。
如在教授《宿新市徐公店》時就遇到了這種情況,學生對于“籬落疏疏一徑深”這句就不太了解,我就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中就有這樣的景色,羊村有一條條的木柵欄圍著,還有一條彎彎的小路直通羊村。然后引導學生想象,在遠處有一座童話般的小房子,房子周圍都是綠草,有一條籬笆圍成了一個小院子,一條小路彎彎曲曲直通小院,路旁是樹木成蔭,一片片的小草一直延伸到遠處……學生沉浸在這美好的風光之中,浮想聯翩,享受了詩帶來的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