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8 15:27:0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理論教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理論力學的基本理論是一切力學課程的基礎,相應的基本理論及應用課件的研制也顯得尤為重要。結合理論力學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的改革,靜力學不再對各種力系獨立進行分析,主要分成力系的簡化和力系的平衡兩大部分,從一般情形出發,直接導出特殊結果。靜力學中物體系統的平衡問題,取不同的研究對象,可以得到結果相同的多種解答,每種解答需要兩個或三個以上的受力圖,信息量相當大,另外,空間力系平衡的受力分析圖等問題,通過多媒體表述,避免了黑板板書的困難。在計算桁架結構內力時,在桿件數量比較多的情況下,計算方法往往不是唯一的,包括所取的截面及節點都有可能不唯一,需要通過不同的受力分析圖進行比較,運用多媒體的表現形式可以節省大量的時間。運動學分為剛體運動學和點的運動學兩大部分。在運動學中,黑板板書圖例只是運動機構瞬間狀態的示意,不能描繪運動的全過程,特別是點的合成運動中絕對運動軌跡曲線、相對運動軌跡曲線以及牽連運動狀態,剛體平面運動的瞬心軌跡曲線,不同的瞬間,平面運動剛體上各點的運動狀態,通過多媒體動態顯示,清楚直觀,還可以對學生感興趣的動態過程實例進行重復播放。動力學中動量定理、動量矩定理合為一章,這樣剛體平面運動方程成為兩定理的綜合運用。動力學中各章內容的研究對象以質點系為模型,導出普遍理論,應用時以剛體為主。在動力學問題中,通過視頻演示,解釋動量定理、動量矩定理、動靜法等原理在工程和生活中的應用實例。例如利用動量定理,了解振動壓路機的工作原理,通過調節偏心質量的大小和質量分布,可以實現不同類型的壓路機對不同被壓實材料的密實作用。利用動量矩定理,解釋花樣滑冰運動員身體轉動速度的變化規律,網球對球拍的沖擊以及擊球時手掌處產生的沖擊效果,以及如何減小對手掌產生的不利沖擊效果。利用動靜法,解釋大型旋轉機械的動平衡問題以及車輛在不同路況下的動力學問題。動靜法中的主動力、約束力和慣性力,可以用不同的顏色、不同的線條(實線、虛線)表示,可以進一步說明達朗貝爾原理只是在形式上組成了平衡力系,并不是靜力學問題中真正的平衡。此外,對不同的專業,為了使教、學、用緊密結合,課件內容也有所側重,如橋梁工程專業對不同的橋梁模型如梁橋、拱橋、懸索橋、斜拉橋等,進行了力學性能的定性分析,而建筑工程專業對各種屋架結構模型,梁、柱、板、樁及其組合結構模型進行定性分析,機械類專業對各種典型機械零件模型、工程機械模型、各種傳動機構模型進行靜、動態分析。這種虛擬實際工程和生活模型的多媒體教學手段,易懂、易學、易教,傳統的教學方式很難達到相應的教學效果。在課件中,簡化了基本理論的推導,強調其具體運用,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課時縮短的矛盾。每次課有獨立的課件,包括知識點、重點難點內容、學習方法指導、課堂討論、思考、例題等欄目。對不同的內容設計出不同的表現形式,利用文字、線條、顏色等多變的格式進行設置。
二、理論力學多媒體典型例題庫的編制
要學好理論力學課程,學生必須獨立完成一定數量的計算問題,因此制作典型例題多媒體課件成為豐富多媒體素材庫的又一個內容。在每一次多媒體教學課中,都設置了一定數量的例題,這些例題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對解答步驟分步進行控制,依次點擊可以得到解答的每一個要點,使解題規范化,對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素質和能力有一定的幫助。如靜力學平衡計算,依次點擊可分別得到研究對象、受力圖、平衡方程、計算結果;動靜法中的例題依次點擊可得到研究對象、主動力及約束反力、運動量、慣性力、方程。運動學、動力學部分的例題除對解答分步驟進行控制外,還可以對例題的圖形進行運動過程的仿真演示,從而使例題的分析解釋更加生動形象。例題庫中的例題來自于一些重點院校編制的教材、考研試題、競賽試題、習題解答參考書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理論力學課程的學習水平。在每一道例題的講解過程中,通過對學生學習狀態的有效監控,對一些學生不懂的步驟,可以利用多媒體回放的特點為學生提供重復學習的機會。而對于有些例題,如靜力學中的部分例題,只對研究對象、受力圖部分進行點擊,而平衡方程、計算結果由學生自己去思考。一題多解,通過黑板板書,將會花費很多時間,運用多媒體的教學手段,將會起到較好的效果,如對于靜力學問題,取不同的研究對象,對不同的構件或組合進行受力分析,可以得到問題的相同解答,通過一題多解,使學生更加熟練的掌握靜力學平衡問題的求解。對于運動學中平面運動剛體上點的速度求解,通過一些典型問題,比較基點法、速度投影定理和瞬心法的適用性,進一步加深對這些知識點的理解。對于動力學問題,比較動量定理、動量矩定理、動能定理以及動靜法的適用性,對一些典型的動力學問題盡量嘗試用多種方法解決,進一步加深對這些定理和方法的理解。
三、如何改進多媒體教學的教學效果
翻譯的對象是譯語讀者,譯者希望通過譯文達到傳遞信息、表達感情和引起行為反應的目的。譯語讀者在欣賞帶有異域風情語言的同時,也期望從中領略到相關文化,從中得到信息,引起感情的共鳴或是采取一定的行動。我國中學英語教學的對象是母語為漢語的學生,教師主要培養學生實際使用英語的能力,發展使用英語的興趣,拓展對英語國家不同文化的認識。學生在課堂上除了學習英語語言技能外,也想充分了解英美國家文化,與本國文化對比,擴大視野,增長見識。綜上所述,翻譯與國內中學英語教學有兩點相似處。一是它們都涉及兩種語言的運用,二是它們都是以目標群體為中心的有目的的活動。翻譯涉及的要素有原文、源語讀者、譯者、譯文和譯語讀者等。英語教學中涉及的要素有課文、教師、課堂語言、學生等。翻譯是譯者通過語言的轉換,將原文傳遞給譯語讀者,達成傳遞信息,或表達感情,或呼吁行動的一個過程;中學英語教學則是教師通過語言的轉換,將課文傳遞給學生,達成傳遞信息、表達感情、呼吁行動三者有機結合的過程。
二、國內中學英語教學面臨的困難
在國內中學英語教學目標的指引下,中學英語課堂正逐步走向課堂語言以英語為主的形式。這要求教師的課堂語言80%-90%為英語,課堂的組織形式盡量貼近英語國家的課堂形式,教師應為學生營造一個真實的英語語言環境,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熱情,以及用英語表達的潛力。然而,以英語為主的教學形式在實施過程中存在諸多困難。
(1)語法練習中,教師常常錯誤使用非謂語動詞組成的短語,造成垂懸修飾語;兩個相鄰句子間缺乏連接詞,造成邏輯不順等;學生的語法錯誤頻發,造成教師糾錯的困難。
(2)在單詞釋義時,教師往往忽略了單詞的內在構成和形態,以及不同詞性轉換的規律,學生沒有形成單詞網,記憶十分困難。教師的表達方式也不夠地道,往往將中文詞匯生硬地翻譯成英文詞匯。學生對地道的英語表達知之甚少,也不知怎樣運用。
(3)在課文教學時,教師局限于讓學生掌握課文的詞匯、語法、句式等,而對文中所描述的內容和情感采取了忽略的態度,造成了課文語境的減弱。學生難以體會到課文的要旨和精神內容所在,局限于做閱讀理解的單選題,不知道如何把握文章的情感和語言。
三、形式對等理論在國內中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將強調以譯語讀者為中心的形式對等理論應用于當前國內中學英語教學中,便于教師采取適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方式,因材施教。該理論要求教師在諸如分析課文、講解語法、解釋單詞上,尤其需要注意自己對語法、詞匯、語境的把握,還要在課堂活動和題型設計上,注意將學生的語法、詞匯和理解最大限度地貼近英文原文,在師生共同創造的英語語境中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一)課文分析形式對等理論要求源語語境中意思的一致性,即譯語應保留源語營造的語境。將此理論應用于中學英語教學中,教師無論是講解課文中的詞匯、語法還是句式時,都要緊扣課文內容,讓學生對課文思想有深入的理解,與作者達到心靈的互動。保留語境的一個方式是教師對課文內容進行延展式教學。(童志剛,2013)比如聯系相關書籍、視頻、電影、音樂分析課文,加深對主題的理解;還可以就該話題展開討論,各抒己見,或布置相關作文,暢談體會。保留語境的另一個方式是學生小組活動和合作學習。學生在課后查閱相關數據和文獻理解寫作背景、寫作意圖、作者生平等,然后根據課文內容整理要點,暢談理解,做成課件在班上展示,供學生討論和評價。
(二)語法講解形式對等理論要求語法的一致性,即譯語語法成分應與源語語法成分盡可能地保持一致。將此理論應用于中學英語教學中,教師需有意識地注意自己的用詞用句,使自己的語法與英語地道的語法保持一致,避免中式英語的發生。學生進行大量的語言輸出,在同學和教師的糾正下,改正提高,從而使自身的語法最大限度地貼近英語語法。保留地道語法的一個方法是教師在運用長難句時,尤其要注意句子的結構。具體說來做到以下六點:“避免名詞重復累贅,正確使用代詞,正確放置短語。避免垂懸修飾語,注意并列結構,添加邏輯銜接詞?!保≒inkham,2000)保留地道語法的另一個方法是形成糾錯系統。英語作業先由小組組長改、糾錯,然后由教師審閱、糾錯,最后,學生自己改正,書寫正確的短語和句子。課堂上,學生發言,其他學生找錯,然后教師點評,最后學生及時改正,說出正確的英語短語和句子。
(三)單詞釋義形式對等理論要求表達方式的一致性,即譯語的單詞和短語應盡可能地保留源語的單詞和短語內在的含義。將此理論應用于中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改革單詞釋義的模式,豐富其內涵。保留地道的表達方式的辦法之一是教師可講解詞的構成和形態變化,說明其含義,然后介紹與該詞相關的諺語、俚語等加深學生的記憶,提高興趣。教師還可充分利用“希望英語”“動感英語”和“色拉英語”等視頻、動畫等教授英語地道詞匯。保留地道的表達方式的辦法之二是學生準備短語積累本,無論在學習課文、做題還是看視頻中,養成隨時積累詞匯、短語的好習慣。學生還可應用短語造句,或設想場景寫對話等。學生可以自導自演小對話,用學過的地道表達法,使對話更逼真,更生動有趣。
四、結語
每個民族語言的詞匯,都承載著其獨特的文化信息。如果在詞匯教學中只是介紹詞匯的表面意思,學生就很難準確全面把握詞匯,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在講授那些具有文化內涵的詞語時,注重導入詞匯的文化意義。從一個詞上學生可以了解到相應的背景文化知識,既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又加深了學生對該詞匯的印象,且無形中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英語詞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神話故事、經典名著、海洋文化、宗教文化多方面地影響。神話故事尤其是希臘神話對英語詞匯的發展起了源遠流長的影響。在教師的授課中加入這樣的文化因素,學生不僅可以掌握這個詞匯本身,還可以透過詞匯了解到其背后所蘊含的文化內涵,詞匯教學課程對于學生來說也不再覺得枯燥了。
2強化新詞與同義詞的聯系,促進新詞習得
利用詞匯習得強化新詞與已知同義詞之間的聯系,促進同義新詞的習得。Nation在其所提出的學習負擔理論(1990,2001)中指出,學習者對目標詞的詞匯知識愈熟悉,認知的負擔就愈輕。已有相關實證研究發現,已知同義詞的句法搭配等知識能夠正遷移至未知同一新詞,對同義新詞的學習負擔相對較輕。因此在教授詞匯時應關注目標詞的學習負擔,教師應鼓勵學生使用詞語的同義或近義表述,增加詞匯豐富性,以此來應強化新詞與已知同義詞之間的聯系,由此促進同義新詞的習得。同時掌握本族語者常用的詞塊也直接關系到學習者語言的準確性和地道性。詞塊積累和運用對學習者語言能力的提升作用不言而喻。
3構詞法的講解
現代詞匯教學應該把詞匯知識和運用詞匯的能力有效地結合起來。老師要盡可能給學生傳授詞匯教學的有關知識,通過構詞法等手段讓學生掌握詞根詞綴,能更好的記詞和猜詞,使詞匯學習有機地融入到聽、說、讀、寫、譯中去。了解構詞原則,前綴和后綴,學生的詞匯量會急聚增加。常講的英語構詞法要有三種:派生法(derivation)、轉化法(conversion)、合成法或復合法(compositionorcompounding)。派生法也即詞綴法。也就是我們常講的前綴后綴,一般而言,前綴改變意思,后綴改變詞性。教師引導學生掌握常用的前綴、后綴,并進行必要的歸類。轉化法是由一個詞類轉化為另一詞類,不改變詞的形態就能實現詞類的轉換。名詞轉化為動詞,動詞轉化為名詞等等,經常出現在不同語體和不同語言環境中。如book,fish,water等等,都能由名詞轉化成動詞,分別具有“預訂,釣魚,澆水,灌溉”之意。反之,亦有一些動詞轉化為名詞。如在haveaswim中“swim”的意思沒變,但詞性卻由動詞轉化為名詞。合成法是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構成新詞的方法。英語充斥著許多復合詞,涉及到政治、文經濟,文化、軍事等方面。如take-it-or-leave-itattitude,difficult-to-operatema-chine,ever-greenbushes等。在教學中,教師要多留意,充分備課,挖掘知識點,引導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加以總結,掌握構詞法,擴大詞匯量,發揮他們的創造力,將枯燥的詞匯教學變成靈活、有趣的課堂。
4詞匯教學中引入語義場理論
20世紀30年代一名德國學者特里爾提出了系統的語義場理論,語義場是基于概念的關系場,是詞義形成的系統,是詞義與詞義之間構成的一種完全虛化的、非物質的空間領域。語義場可以分為詞匯場(lexicalfield)和聯想場(associativefield)。詞匯場是靜態的,它表現為詞義與詞義之間的聚合關系;聯想場是動態的,它表現為詞義與詞義之間的組合關系。通俗地說,若干個意義上緊密相聯的詞義,通常歸屬于一個總稱之下,就構成了語義場。我們在進行詞匯教學中就可引入這個理論作為根據。例如jewelry這個表示類概念的上義詞可引申出受其支配的下義詞crystal,diamond等。通過語義場的詞匯教學,可擴大學生的詞匯量,也不易忘記,所以將語義場理論引入詞匯教學中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5從語境角度教詞匯
語義學的基本原理即從詞的語言環境中去理解詞的意義。也就是從語境的角度進行詞匯教學。教師進行詞匯教學時要向學生提供一個恰當的語境來解釋詞義,不能簡單給學生一個定義或中文釋義。語境教學的方式有很多種,比如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運用新詞匯,并讓學生在回答中使用該詞匯。學生務必聽清問題以及相應的關鍵詞匯,然后在所提供的相應的語境中思考并組織語言表達所需的答案,成功地實現了運用語言去交際的功能。其次讓學生利用所學的核心詞匯編故事也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教師在每個單元結束后,給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分組完成,并在課堂上匯報展示。另外還可以進行詞語大家猜的競賽。開展競賽時,教師將整個班級分成幾個小組,每組選舉一人猜詞,其余組員可以英文解釋和身體語言來幫助隊友猜出正確的詞匯,在規定的時間內猜出正確的詞匯最多的就是猜詞冠軍組。此法不僅可以檢測學生對重點詞匯的掌握情況,還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詞匯的興趣,并可以培養學生間的合作和團隊精神。
6結語
1、能促進健美操教學
傳統的健美操教學模式忽略了對審美意識的培養和提高,大多都停留在了技能和動作的學習上,這不利于學生的發展,而且課堂教學內容較枯燥泛味,難以激發學生對健美操的興趣,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在健美操教學中滲透美學教育,不僅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激發學生對健美操的興趣,還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鍛煉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健美操教學水平的提高,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2、可以促進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在健美操教學中滲透美學教育可以逐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提高學生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提升大學生的氣質、品質。高校的教育目標,本就融合了對高素質人才的塑造。而美學思想的貫穿,正是為了讓學生認識到健美操的美學價值。學生群體在教學活動中受到健美操的美學思想熏陶,其對運動美學的認知,對形體美學的認知,對舞蹈動作美、情感美、動作語言美的了解都有利于讓學生形成更為全面的美學思想,從而促進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二、如何在健美操教學中滲透美學教育
1、將美學滲透納入教學目標中
在健美操教學中滲透美學教育,首先就要將美學滲透納入健美操教學目標中,明確教學目標。有了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師才會根據教學目標來實施教學,正確引導學生,最終完成健美操的教學任務。在健美操教學目標中融入美學教育,就是要求在增強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注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提高學生表現形體美和姿態美的能力,激發學生對健美操的興趣,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美操運動集舞蹈、音樂和體操為一體,能夠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音樂中鍛煉身體,放松身心,體會到健美操的運動樂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提高身心素質健康的同時,還要注重美學的滲透,從審美的角度合理選擇教學內容和方法,讓學生能夠多方面的進行審美體驗,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2、在教學內容中滲透美學教育
明確了教學目標后,就要根據教學目標科學合理地選擇適用的教學內容?,F代社會知識更新速度較快,學校要及時更新教學內容,注重教學內容的現代性、藝術性和豐富性,有效整合美育教學資源,選擇適合學生特點和符合本校實際情況的教材,有條件的學校也可以采用自編教材。在教材內容的編排上,要尤其注重教學內容的美育功能,讓學生在掌握健美操基本技能的同時,增強身心素質,提高審美意識,注重教學內容的科學性和適應性。另外,在健美操動作內容的選擇上,要以健身性和組合健美操等充滿活力的動作為主,同時還可以配合形體訓練等課程來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體育技能和審美意識。
3、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教學方法和手段的選擇能夠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的氣氛,關系到學生是否樂于參與其中,關系到課堂教學效果。針對當代大學生的性格特點,體育教師要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要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將美的動作、美的意識和美感融于一體,通過人的形體和動作來表現出自身的美,使健美操教學對人的發展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在健美操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教學方法的針對性、科學性和適應性,將美學教育滲透進健美操教學方法中,讓學生通過教師的講解和示范能夠更加直觀的欣賞到健美操的形體美和姿態美。
4、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和諧的師生關系
1.1運用合作學習理論,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球運動所強調的是團隊精神,要求隊員通過集體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務,因此需要每一位參與者都要建立起全局觀念?,F在的學生多數為獨生子女,具有極強的個性,鼓勵他們參加籃球體育項目,可以培養學生樹立團隊精神,并提高合作能力和組織能力。在籃球運動中,需要每一位隊員都積極默契地配合,通過不間斷地傳球、掩護、接球等等動作,直到投籃,都需要每個人從團隊的角度定位自己,并積極地參與其中??梢姡捎煤献鲗W習的方法,不但深化了體育教學新的課程改革目標,而且還提高了籃球教學效率和質量。
1.2運用合作學習理論,實現學生之間的學習互助。高職高專的學生對于籃球知識和技術的掌握程度參差不齊,那么在籃球教學中就要差別對待。從具體的教學角度而言,對于籃球技術具有較高水平的學生而言,如果進行籃球的基礎教育,無疑是浪費時間,而且會因學不到新的知識而喪失了學生對于體育課堂教學的興趣。如果講解太過深奧的籃球知識,很難于被籃球水平較差的學生所領悟。另外還有介于兩者之間的學生。引用合作學習理論設計教學模式,對于學生的劃分要保證小組綜合水平基本均衡,實施小組相互協作式教學,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鼓勵、相互幫助,以提高小組的籃球技術整體水平。
2高職高?;@球教學中合作學習理論的應用策略
在合作學習理論中,教師要做好合作任務的分配工作,進行監督、干預和評價。在教學中,教師將教學任務提出來,由學生自己選擇任務完成的方法。另外,還要制定出各種合作學習方法,如組內競賽法、組間競賽法、分工學習法等等。
2.1為調動學生參與籃球教學的積極性,舉行小組間籃球比賽?;@球是多數高職高專學生所喜愛的運動,但是對于體育課中的籃球教學卻總是提不起興趣。為了激發學生對于籃球體育教學的參與意識,可以設計小組籃球比賽開展籃球教學。為了贏得比賽,小組之間的籃球比賽就會充滿競爭的味道,進而督促小組成員之間的緊密合作。處于青春期的學生具有自我表現的欲望。讓學生一展自我籃球技巧,不但可以使學生將籃球天賦施展出來,而且還可以發揮學生籃球技術的潛在能力,提高籃球競技水平。教師的作用是針對于小組成員的相互協調性予以指導和控制,并根據比賽的節奏派發組員間任務,以獲得合作學習理論的效應。采用籃球競賽方式開展籃球教學,在提高學生參與意識的同時,還可以使學生享受到競技的樂趣,并達到了鍛煉身體的效果。
2.2講解傳球和接球技術的過程中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傳球、接球是籃球運動中的基本技術動作,需要籃球隊員之間默契合作,以提高籃球整體隊伍的籃球技術水平。在籃球比賽中,傳球、接球是兩個隊員之間協作完成的技術動作,團隊的協作水平直接關乎到籃球比賽的質量?;@球的傳球,涉及到手指、手腕和手臂的力量,要獲得良好的傳球效果,就要將三者的力量協調好,力求動作連貫而有力。此外,為了提高傳球的質量,還要對傳球的速度以及傳遞的準確度進行練習。接球的時候,除了要將傳過來的球接住,還要注意接球動作的連貫性以及接球的姿勢,傳球、接球是兩個連接的技術動作,傳球的質量要由接球者來反饋,接球的質量要通過傳球者來檢驗,相互之間的聯系,確定了合作學習基礎。在籃球體育比賽中,傳球、接球是聯系賽場隊員紐帶,作為團體合作戰術,對于比賽的結果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2.3在籃球教學中,組織形式多樣的個性化教學設計。在籃球掩護配合戰術的教學中,為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可以設計三對三的籃球對抗形式,讓每個學生在小組的劃分上,按照學生的能力分成為多個小組,實施同級別的對抗賽。教師作為籃球教學的引導者,要格外關注籃球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可以請同組的學生指導,建立團隊學習的氛圍,也可以根據小組配合情況進行個別指導,做到因材施教。
2.4注重籃球合作學習過程方法的多元化評價。在籃球教學中,要以整體成績作為最終評判的依據,并給予獎勵。在合作學習中,評價是最為關鍵的環節。對于學生以客觀而準確地評價,不但對于學生的學習具有鼓勵和促進的作用,而且還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按照合作學習理論的教學評估方式,要將小組整體成績作為獎勵的依據,那么每一位組員都要向著同一個目標努力,并通過相互合作,才有可能獲得預期的結果。當階段性教學完成之后,教師就要對小組成員所掌握的籃球技巧進行測試,并將評價結果反饋給學生,以便于學生及時矯正。為了提高籃球教學水平,教師對于考核中所發現的問題要重點講授,并以典型示范和重復教學的方式,以保證學生達到練習的標準。按照新的課程標準,對于學生籃球學習的評價要更為注重學生提高的過程。評價的主體由原有教師評價轉為教師、家長和學生共同參與的方式。對于籃球教學的評價,其目的是激發學生對于籃球學習的自主性和自覺性,通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以鼓勵學生不斷地向更高的目標挑戰。通過評價,可以讓學生了解自己在籃球運動中的進步幅度,以評估自身的發展潛力。在課堂評價中,以評價小組參與為主。讓每一位學生參與其中,為學生的進步而喝彩,以讓學生充分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在課堂中參與評價的學生,可以培養理解他人、善于傾聽的品質,讓學生善于發現他人的優點,并敢于針對自己所發現的問題提出質疑?;@球合作教學模式具有個性化、創造性的特征。將這種教學模式應用于課堂中,可以促進教師與學生以及學生之間的交流。
3結論
(一)學生的參與程度不足
分組討論式學習最大的優勢就是學生的參與度要高于傳統的“注入式”教學模式,然而,在分組討論的過程中,小組成員之間在學習基礎以及學習心態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異,那些成績較好,平時比較活躍的學生往往很快能夠投入到討論活動中,而那些成績相對較差或者學習心態較為被動的學生則很難融入到學習活動之中,因此,在小組討論過程中,常常會出現少數幾個討論思考,其余在旁邊“看熱鬧”的情形,由于參與度不足,導致學生無法在分組討論中獲得共同的發展。
(二)小組成員間缺乏互動性
分組討論式的學習方式其最大的優勢就是發揮了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并使得學生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形成積極的互動,培養合作能力。然而,在現實的小組討論活動中,小組成員之間常常缺乏互動性,很多時候都是你說你的、我說我的,小組成員之間很少有人愿意認真聆聽隊員的觀點,僅僅是想著如何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這種貌合神離的小組合作的效果往往也不會很理想。
(三)討論的時間不足
傳統的“注入式”教學中,教師在課前進行備課,把知識點進行總結概括,到了課堂上,就可以在短時間內迅速將這些知識點輸送給學生,而討論式教學是在只提供一定材料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討論、思考、探究來獲取知識,在時間上,顯然討論式教學要更長一些,而課堂教學時間只有短短地四十五分鐘,很多時候,討論的時間都顯得不足,再加上一些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總是說不到點子上去,從而讓很多的討論活動都顯得虎頭蛇尾。
二、提高小組合作有效性的策略
(一)小組合作前進行合理的分工
為了避免小組合作過程中有人積極有人“搭便車”的情況,在小組合作之前,就要把小組中每個成員的工作分配好,明確地指出每個成員需要扮演的角色和完成的任務,這樣,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每個人才能積極盡心地參與到合作探究中。例如,筆者在給學生講到《保護生物的多樣性》這節的內容時,采用的就是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合作的課題以當前熱門的房地產開發為背景,讓學生圍繞著房地產開發對生物的影響為課題進行探究。為了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課題的探究中發揮作用,筆者對每組學生進行角色分配,讓小組成員分別扮演地方政府行政人員、房地產開發商、農林牧漁人員、科學研究人員、環保局工作人員,圍繞著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所應當承擔的義務、責任,以及面臨的困難等進行資料搜集,然后在課堂上進行演講和辯論。通過這種角色扮演,不但明確了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的分工,同時也有效調動了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
(二)制定小組活動規則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小組合作要想順利的開展,制定合理的小組活動規則必不可少。筆者在班級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時候就制定了這樣的規則:討論開始前,小組成員先進行獨立思考,把自己思考的結果用筆記錄下來,然后在接下來的討論環節把自己的思考結論說出來,當同組成員發表看法的時候,要求小組內其它成員做記錄,然后把其它組員的觀念同自己的觀念進行比較,指出異同之處。這樣的活動規則最大限度發揮每個學生潛能的同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督促小組成員之間的爭論和交流,使得同組成員之間的互動更加頻繁有效。
(三)安排合理的探究時間,提高課堂探究效率
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時間的確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為了解決探究時間的問題,教師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進行解決,第一,對課時進行適當調整,例如,教師可以把生物課程調整成連堂,讓學生能夠擁有充分的探究時間;第二,提高課堂探究效率。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就需要教師和學生在課前做更多的工作了。例如,筆者在給學生講到《合理的膳食》時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考慮到課堂時間有限,在活動開始前,筆者先給學生設計了一份課前導學案,讓學生通過預習先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識,同時,還要求每個學生記錄一下自己一周的食譜,然后把食譜拿到課堂上來,并綜合所學過的知識,同學之間交換食譜,評價一下食譜是否健康合理。由于課前做了大量的工作,在課堂時間,每個學生都能迅速進入思考和討論的狀態。接下來,再讓學生根據討論的結果設計一份自己認為最健康的食譜,從而有效糾正學生過去不合理、不健康的膳食習慣。就這樣,課前充分的準備,課堂上高效率的合作探究,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了一次高質量的小組合作探究活動。
三、結語
隨著最新版本的高校英語教材的使用和推廣普及,學生已經感受到新教材中詞匯量較之前的課本大大增加,而且詞匯的難度也提升了一個新的檔次。很多學生為了提高學習成績,開始花費大量的時間去背詞匯表,但是學生在這種死記硬背的同時,卻忽略了一些固定搭配、習慣用語和常用表達,對一些單詞在教材中使用的具體方法也沒有進行整理,這就使得學生在學習詞匯的時候,出現了脫節的現象。
二、詞塊理論在高校英語詞匯學習中的應用
現在很多年輕的教師已經開始使用詞塊理論進行高校英語詞匯教學,詞塊教學法與傳統的英語教學法有著本質的不同,其先進的一點在于將詞塊作為教學的中心,在教學中強調的是任務而不是日常的練習;在教學中強調的是過程,而不是結果。詞塊教學法改變了學生在英語詞匯學習中出現的時間長、效率低的問題,這就使得學生提高了學習的效率,在詞匯量的掌握上有了很大的提升;在聽、說、讀、寫、譯的綜合能力方面也有了一定的提升,使學生的英語學習成績有了明顯的提高。在詞塊理論教學中應該注意以下兩點:
1.顛覆傳統的觀念,注重詞塊的學習
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記憶單詞時,要對傳統的記憶單詞的模式進行改革,要深入地幫助學生理解詞塊教學法。詞匯的學習并不是單純的單詞記憶,其還包含了語音、結構、語義、句法、固定搭配的學習,在詞塊理論中就是突出了英語學習中詞匯搭配的重要性。教師要培養學生將詞塊作為基本單位進行學習的習慣,改變傳統的機械背誦單詞的方法,強調詞塊和語境的理解。要做到舉一反三,對于某個單詞要能迅速聯想到一個詞組。
2.運用詞塊理論記憶高頻詞匯
在英語中有許多單詞出現的頻率較高,這些高頻率詞匯是我們學習英語的重要基礎,高頻詞匯的特點是詞形非常簡單、構詞能力很強、搭配較為靈活、音節簡單是日常交流的基礎單詞,對于這些詞匯的掌握,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一系列詞匯搭配練習。如take、get等單詞都是高頻詞匯,教師可以列舉一些常用的詞組來加深學生的印象,讓學生更好地對單詞、詞組形成記憶。
3.營造語言環境,使用詞塊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