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8 15:26:5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車間實訓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實訓、實踐車間是項目任務教學實施的必須場所,是完成項目任務與職業操守、技能提升、職業資格鑒定和研發推廣技術應用的必須場所,可分為“校中廠”和“廠中?!?a href="http://www.0536.info/haowen/26241.html" target="_blank">實訓車間。
1.精細化組建項目任務車間,需要對實訓項目任務場地組建、任務實施過程、驗收考核評價結果等方面進行精細管理。按高職學生的項目能力的三個層次,即初層、中層、高層能力,搭建好實踐教學的三個專業平臺,即搭建好“校中廠”“廠中?!睂嵺`教育基地。
2.校內實訓項目任務車間應該按照ISO9000和6S企業生產要求進行設計與執行,從宏觀上要做到設備擺放規劃整齊、功能合理、機床設備銘牌清晰、車間環境清潔、規章制度醒目。從微觀來看要形成環境育人的良好氛圍,學生有身臨其境的生產企業車間感覺,能自覺養成優良的職業操守習慣和職業操作素質。
3.實訓、實踐項目任務車間的精細化管理的內容。首先,項目任務車間采用紅、黃、綠、白四色進行區域標識、劃分出理論教學區、普通機加工區、數控車銑區、特種加工區、CAD/CAM區、成品區、原料區理、廢料區等,最終目的是以方便教學、生產運行、材料搬運、安全通行為目的。其次,機床設備產地、規格、類型和功能標識明確,學生操作前一目了然,能迅速直觀地了解機床設備的全面資迅。最后,項目任務車間管理制度上墻、項目任務看板到位、項目任務說明清晰、設備操作規程詳細,精細化現場管理氣氛濃厚,學生如進入管理規范、科學生產的管理真實企業,寓環境育人于無形中。
二、實訓設備、工量具的精細化管理
1.機床設備精細化維護保養。實訓機床維護保養可分為:班組保養、定期保養。機床維護保養又分為操作前、操作中和操作后的清潔與保養。實訓過程中,教師嚴格要求學生,明確并要嚴格規范保養流程、保養標準、檢查驗收記錄等。實訓機床設備的定期保養要做到有計劃、有項目、有方法、有保障,嚴格按設備保養要求,針對不同設備、統籌安排,在教師帶領下,由學生完成,教師負責指導和監察,保證學生按規程精細化做好維護保養,為實訓機床設備長期良好工作打好基礎。
2.工量具使用保養精細化管理。實訓項目任務開始之前,指導教師要根據項目任務要求、實訓人數做好以下幾件事:配置清單表;發放責任一覽表;保養回收一覽表;使用過程評價成績一覽表。
3.精細化建立實訓設備維修檔案。對一些重大設備要建立電子臺賬的維修檔案、每次故障出現要有分析制度、維修制度、總結預防制度。能做到故障原因分析準確,維修極時,總結提練科學,找到設備故障規律,最終能做到事前預防,減少或避免故障發生,保證設備長期穩定正常運行。
三、實訓項目任務精細化管理
實訓項目任務的精細化是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對人才培養目標和專業課程標準的要求,對實訓項目任務、任務實施過程、任務評價監控體系進行科學規范表述和具體量化描述,能成為項目任務的標準和參照,具有良好的實踐性。
1.通過人才需求調研報告,分析調研結果,確定崗位的核心操作技能、職業操守、綜合素質。總結歸納出的崗位及典型項目任務,拆分典型項目任務為:應知、應會、技能、態度等知識點。從中選擇核心專業技能4~5項,深度融入應知、應會知識點、結合技能、態度的要求,重構實訓項目任務核心內容,進行針對性的操作訓練。
2.明確項目任務操作的具體目標要求、任務實施按照崗位技能的具體要求,結合技能抽測標準,職業資格標準,提練并明確每個職業崗位所需要進行操作實訓的技能種類、操作內容、實施過程、實施辦法等。最終總結并編寫科學、全面的實訓項目任務教學指導文檔、項目任務標準,在此基礎上,落實崗位技能實訓和職業素養培養的依據和標準,達到實訓項目任務教學內容的精細化。
四、實訓項目任務實施過程精細化
實訓項目任務實施過程精細化,是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任務驅動式教學的核心環節,能較好地提升實訓實訓項目任務教學內涵和品質。
1.精細化準備實施項目任務。要對項目任務進行精細化設計。指導教師要對項目任務進行精心研究,明確項目內容、項目任務、項目目的。能合理規劃和組織,統籌安排所有設備和學生,做到機盡其能,人有所獲,秩序井然,組織得力,保障有方。
2.項目任務實施精細化管理。任務實施精細化就是要對教學全過程精細化,就是要按照產品生產要求,嚴格組織實訓過程,遵照項目教學六步法,培養學生達到企業員工工作的職業習慣。實訓項目任務教學實施過程分為:集中講解、分組演示、我做你看、你做我看、現場點評,評價考核、總結提練等。在具體工作流程中,我們要時刻注意細節,讓學生實現自然成為習慣。
3.實訓物料管理精細化。實訓物料實行按照項目需要供應、杜絕浪費、適度環循利用的原則。按照各項實訓要求,做好庫存一覽表,做到耗材牌號、規格、數量一目了然。
五、實訓項目任務結果評價精細化
實訓項目任務結果評體系可分為:評價學生體系和評價指導教師體系。構建師生互評、處室督察評價標準,既要滿足評價要點清晰,評價分值合理,又要滿足評價體系簡單扼要、不繁瑣、易操作的要求。
1.指導教師評價學生體系:任務實施過程評價為主。主要包含有:職業態度、團隊精神、6S標準、產品品質等方面。重點考核任務實施過程、當面評價,積極鼓勵點評。
1 “五位一體”教學模式在制劑教學中的實踐
1.1 建設GMP仿真車間實訓教學平臺
高起點、多功能的實訓基地硬件建設實踐性課程的教學不僅僅是在教室,更多的應該是在實驗室、實訓基地等“真實”或“仿真”的實踐性教學場所中完成,其中“工學結合”的教學內容只有在模擬或真正車間中才能完成,而藥品生產GMP的內在要求,使得醫藥企業無法滿足藥學類專業人才GMP實訓教學的需要。因而,符合GMP標準的、與現代制藥工業同步的藥學類專業校內實訓教學基地的建設,也就成為相關院校改善辦學條件、彰顯辦學特色、提高教育質量的重中之重。
1.2 組織與實施藥物制劑“五位一體”課程
教學組織一體化具體實施過程如下:首先在班級內部建立了QA小組,它是以一種管理人員的身份出現的,是提高整個產品生產過程的重要手段。QA小組實行輪崗制,所以要求每次實訓課承擔QA工作的學生首先要掌握本次實訓的整個內容,包括生產流程、設備調試與使用、質量控制的關鍵工藝。這樣可以鍛煉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以致用。因此在實訓課程之前教師應該幫助QA制定與項目相關的一系列工作程序和工作質量標準,并在課程中貫徹實施。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QA要及時反饋并記錄,在項目結束后加以總結,并對每組的表現、成品質量加以評價。其次,其他學生按崗分工,各負其責,按生產工人進行管理,完全按照SOP標準操作規程進行生產。在實訓過程中QA小組將對每個制劑小組進行檢查和監督。完成實訓后進行成果展示與評價,QA對本次實訓過程以及出現的問題進行總結。教師進行補充評價與總結,為下一項目的學習提供寶貴經驗,以此達到共同學習和提高的目的。
1.3 教學結果評價方法
2 成效分析
2.1 對比分析傳統教學與五位一體課改教學的區別(表2)
2.2 教學質量對比分析
通過藥劑學實訓教學,我們發現學生的分析總結能力、動手能力、對崗位了解程度以及責任意識都有顯著的提高,學生能夠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定位和評價,顯著提高了教學質量。具體情況總結表格如表3。
(1)期末考試。采用統考方式,統一出題,流動判卷。分為理論與實操兩個方面結果是實驗班優秀率明顯大于對比班。
(2)技能大賽。在學期下旬,我們采用技能大賽,藥事法規競賽的形式對學生們進行了考核。實驗班的學生在競賽中的優勢也比較突出。
(3)企業回訪。學校教學結束后,學生們分別被分配到企業進行實習工作,在實習期一個月后,我們在對比班與實驗班中分別找出20名,到他們的實習企業進行回訪。得到的結果是從工作表現及穩定程度等方面,實驗班較優秀。
【關鍵詞】高職教育;藥劑生產技術;工作過程
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的是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其核心是掌握的職業技能與樹立的職業意識。課程作為高等職業教育教學的載體已成為培養職業技能與職業意識的重要手段。藥劑學作為藥學及相關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其教學改革的效果直接影響到學生職業技能與職業意識的培養。
一、課程整合
藥劑學屬于我院生物制藥技術專業開設的核心專業課程。其課程內容包括藥物各種劑型配方及設計、生產工藝過程及設計、制劑質量監控及方法的知識,其中生產工藝與質量監控涉及制劑生產用到的相關設備和生產的管理。同時,我校生物制藥技術專業還開設藥物制劑設備操作與維護、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務實兩門課程,藥物制劑設備操作與維護課程內容包括各種劑型典型制藥設備的基本結構、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務實課程內容包括生產環境、設備、產品人員等方面要求。此三門課程教學內容相互聯系,相互滲透。但課程體系的分開教學,使學生建立的知識體系缺乏綜合系統性。
我專業藥劑學課程改革將藥劑學、藥物制劑設備操作與維護、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務實整合形成新的課程藥劑生產技術。根據高職實際確定教學內容,全面強化藥劑生產涉及到的生產產品、崗位規程、高危操作、職業標準和行業法律法規等內容。課程教學目標根據崗位的實際需求進行修訂,課程教學內容根據藥劑生產實際需求進行設計。
二、課程設計
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以制藥企業實際工作過程為標準構建教學內容與教學標準,實現理論與實踐一體的教學模式。在制藥企業中生產一個合格的藥品需要經過完整規范的工作過程,該工作過程充分展示了需要生產人員具備的崗位知識、能力與素質。同時由于藥品劑型眾多,具有不同生產工藝、生產設備、生產環境等,因此不同劑型的藥品生產的工作過程差異較大。藥劑生產技術的課程項目設計篩選典型劑型的生產過程為依據進行教學項目的設計,教學文件嚴格依據藥品生產的實際編寫,教學過程實現與生產實際同步,教學評價教學成果與教學過程并重。這種完全基于實際工作過程的項目化課程設計強調了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能夠學習典型藥劑生產的基本操作與基本技能,并通過自我總結和教師引導完成藥物制劑相關知識學習,使學生能夠形成藥品生產人員應具備的職業意識與職業素質,自然的從學生角色過渡到企業員工角色。
三、教學流程
綜合人的認知規律與教學成本等因素,在課堂上組建藥劑生產車間,生產車間主任由教師擔任,負責生產任務的下達、技術指導等工作,生產車間操作工由學生擔任,負責操作與維護機械設備。學生隨機分組,每組作為一個生產班組。課程的教學過程采用以下步驟:(1)教師告知,使學生明確將要完成的工作項目和該項目達到的目的;(2)學生制定行動計劃,引導學生查找資料并完成行動計劃,可適當提供與任務相關資料;(3)學生計算機模擬實施行動計劃,學生依據制定完畢的行動計劃在仿真實訓系統相應程序中進行模擬操作,根據程序的提示修改完善行動計劃;(4)學生GMP實訓車間仿真實施行動計劃,學生進入GMP實訓車間實施修改后的行動計劃;(5)項目實施過程及結果行評估總結,學生與教師共同完成。
四、仿真教學
教學情境能否和真實的工作環境相符合是影響課程教學效果的關鍵因素,關系到教學項目能否順利實施與學生能否順利融入職業氛圍。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重視多媒體教學、實踐教學等多元化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將圖片、動畫、錄像等結合,通過視覺、聽覺等共同刺激,使學生注意觀察和比較,更容易理解掌握學到的技能與知識,并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節省教師大量的講解時間。實踐教學采用校內教學和校外教學結合的教學方式。目前我院生物制藥技術專業已經擁有的仿真仿真條件包括藥學仿真一體化教室、藥物制劑一體化教室、校內GMP實訓車間和校外實訓基地。藥學仿真一體化教室的網絡多媒體教學系統內安裝有國內先進的GMP仿真實訓系統,用于典型藥劑形態生產過程的計算機模擬教學。藥物制劑一體化教室內可進行多種藥劑的實驗性生產。校內GMP實訓車間包括固體藥物生產車間、小容量注射劑生產車間與口服液生產車間,其建設符合國家GMP要求,用于典型藥劑的小批量生產。校外實訓基地為與我院合作的大型制藥企業,在校外實訓基地頂崗實習可以鞏固課程教學成果。
綜上,在整合了相關課程的基礎上,藥劑學的教學改革,依據實際工作過程設計了教學內容,使課程更貼近實際生產,為學生提供了更貼近職業崗位的實踐機會,有助于培養學生職業綜合素質,為學生未來的工作奠定基礎。我院藥劑學的教學改革仍處于探索起步階段,我們將堅持深化課程改革,保證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課題項目: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學會 “十二五” 高等教育科研青年專項課題《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生物制藥技術專業課程體系開發的研究》(課題編號14Q180)。
作者簡介:劉偉強(1979-),男,黑龍江,漢族,工程師,講師,從事藥理學、藥劑學、藥物及食物提取等方面的教學與研究。
參考文獻:
[1]戴雅芳.以企業需求為指導的高職《藥物制劑技術》實訓課程改革探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31):49.
[2]李劍惠.藥物制劑技術專業仿真工學結合教學方法改革實踐[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1(21):34-36.
筆者所在杭州市公共實訓基地整體規劃和實施了數字化實訓工廠,在其應用中探索出一些應用模式。
CAXA數字化實訓工廠是在實訓基地建立真實企業的生產環境,學員按照真實企業的生產過程組織實訓項目,學員按照企業的生產崗位分工協作,學員生產的成果按照企業的模式來檢驗,使學員通過項目式的實訓項目掌握進入企業就業所需的先進制造技術、制造業自動化技術和制造業信息化技術。同時實現實訓教學過程的可視化、信息化,成本的可控性和圖表化。
整個CAXA數字化實訓工廠包括了理實一體化討論區、可視化管理、PLM體驗中心、車間管理、庫房管理和實訓資源管理、績效管理、設備管理部分,這模塊是一個完整的有機整體和實訓基地學員實訓的每個過程緊密連接,利用基于網絡的CAD/CAPP/CAM/PDM集成技術即PLM技術,實現產品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化設計與制造。
具體的應用如下:
一、學員進入基地:進入PLM體驗中心和實訓車間參觀,調用實訓資源管理平臺中的資源如開學第一課視頻、多軸數控加工視頻等樹立企業和崗位的概念,并了解課程與崗位的對接。
二、實操實訓:
在PLM環境下進行產品設計和制造,實現產品無紙設計和全數字化制造。在無紙化的設計、生產過程中,產品按照流程實現設計、工藝及制造,所有數據之間相互關聯。同時在對外培訓過程中,實現了理實一體化,融洽的匹配了學員理論和實操的整個過程。
1、零件加工前的分析講解及加工完成后老師的總結評判:通過一體化討論區老師調用教案、課件及視頻講解等資料現場講解,實訓零件的加工示范學員可在一體化討論區清晰直觀的看到,實訓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杜絕圍觀。
2、零件加工前需要準備的刀具和材料:老師可以通過庫房管理刷卡領用,完成后刷卡歸還。根據實訓規劃,庫房準備工具及物料,庫房管理員負責制單及發放物資,由帶班老師刷卡領取,實訓管理員負責審核單據;
3、庫房物料編碼管理:對入庫的物料進行統一編碼,自動為單據設置想要格式的單據編號,編碼自動生成,不需要人工手動再設置;對到庫房辦理相關業務人員統一使用ID卡。
4、庫房物料消耗跟蹤管理:通過讀卡器識別并記錄到庫房辦理相關業務人員的ID卡,庫房管理系統可以對該人員進行統計和跟蹤查詢。
通過掃描槍掃描條形碼,能夠直接把某物料部分信息直接寫到作業頁面內,并通過系統軟件顯示該物料價格、庫存情況等信息。提升工作人員效率和準確率,提升數據電子化的使用率和利用率。
可以對庫存、臺賬、出庫單、入庫單,出庫明細、入庫明細、單據明細、物資借出等信息進行查詢和追蹤。
5、零件加工所需的代碼文件,實訓前由老師審核并通過車間管理的機床聯網DNC下發到學員實訓的機床,保障實訓安全。
6、對于多人共用一臺機床進行實訓,一人加工操作,其它的學員可以通過可視化管理了解零件時間加工的過程,在實訓過程中碰到的問題可以通過一體化查詢終端自主學習,帶實訓的老師可通過可視化設備時時了解學員實訓的現場及碰到的問題,及時答疑。
> 實訓內容的可視化,每2臺機床配置1臺觸摸屏電腦,通過觸摸屏電腦查看實訓內容和工藝要求,同時跟資源庫相連,初學數控的學員可以通過觸摸屏電腦查看機床的操作要點及操作過程的注意點,同時能夠在操作過程中有問題,通過資源庫查詢解答。
> 實訓場地視頻監控 ,在實訓車間設置全方位視頻監控,對實訓車間的整體情況的視頻可以連接到領導辦公室、教師辦公室和實訓老師電腦顯示屏上。
> 通過引入現代化企業7S現場管理理念,提升學員的企業“見識”,為培養學員良好的職業素養奠定了基礎。
7、老師授課的教案、課件、課程相關的素材通過資源管理平臺老師可隨時查閱、上傳。管理各種教職工資料及教學中使用的課件、題庫或科研成果,不斷積累公共資源、分級授權訪問。實現教學資源的共享。管理教案、課件、企業實例、題庫,實訓項目等資源。實現數字化教學資源規范化管理。同時可以將現場加工視頻連接到實訓中心機房,通過投影的方式,讓學員在接受軟件教學的同時,可以同步切換到現場生產加工環節,從而理解軟件教學中關于工藝設置等方面的理論內容,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融入一體,豐富課堂教學手段。
三、綜合實訓:基于工作流程的項目式教學
學員階段性的綜合實訓:實例項目通過PLM體驗中心模擬企業產品的計劃、設計、工藝、編程、仿真、零件加工最后裝配,學員完成企業生產流程過程的體驗,并對所學課程與企業崗位有一個清晰的了解和認知。
借鑒西方發達國家職業學校的培養模式,采用項目式分組規劃,按一個班42人的規模來規劃分7組,每組6人為一個項目小組,共同完成一個目標(組合件),作為共同的綜合實訓成績,老師作為指導和最終的評分??偣灿?個項目,每組完成一個項目。完成后輪換項目,這些項目以數車和數銑的加工零件。
通過CAXA數字化實訓工廠的整體項目式教學,對整個教學有了極大的改善,具體表現在:
1.融入企業工作流程
實訓項目按照企業項目管理模式組織,學員按照真實的角色進行協同工作,盡早適應企業角色、崗位。實訓流程定義:實現企業面向產品的訂單、產品設計、工藝設計、數控編程及仿真、生產派工、檢驗、進度跟蹤、工時核算等整個產品制造過程的模擬與組織。
2.符合技術形成規律
按照單項技能、綜合技能與生產型技能的遞進關系,培養全方位技術型人才,符合本專業人才的技術形成規律。
3.創新實訓模式,有利于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培養。
對浙江省制造業產生三個方面的引領作用:一是通過基地的先進平臺進一步加深校企合作,從設備場地的共同使用,到教師及優秀學院直接參與企業的產品創新、生產制造過程,可以較好地解決企業面臨的加工和工藝難題;二是引導企業對自身的企業開展虛擬制造和并行工程項目改造,保障高效、高質生產;三是極大地改變企業產品開發、生產管理等模式,提升企業在現代市場中的競爭力。
總結:杭州市公共實訓基地功能定位:面向主導產業及企業、面向院校、面向社會提供服務平臺、以全市技能勞動者特別是高技能人才重點,滿足職業技能培訓、技能鑒定和技能競賽的需要,成為職業教育師資培訓和職業院校、培訓機構及企業事業單位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成為新技術、新工藝、新職業推廣和中高級職業技能鑒定基地;成為國內一流的綜合性、公益性和示范性的公共實訓基地。通過引入CAXA數字化實訓工廠,極大深化并拓展了先進機械制造實訓中心的服務能力。
作者簡介:
劉建軍,男,講師,單位:杭州市職業技能培訓指導中心(杭州市公共實訓指導中心)研究方向:實訓實驗室建設和管理、電工電子自動化。
【關鍵詞】安全規范;理實結合;優化評價;完善師資
一、安全第一,規范管理
大一新生在初次進入鉗工實習車間時,第一感覺都很新奇,好奇心比較強,會情不自禁的這里摸一摸,那里動一動,全然不知鉗工車間處處都存在著不安全因素?!鞍踩谝唬A防為主”是教給學生的第一堂課。鉗工實訓可分為理論知識講授和實踐操作練習兩大部分。在開始實踐操作練習前,首先要讓學生理解安全生產的重要性。同時要增強學生的自我安保意識,讓學生知道哪些設備不能碰,哪些事情不能做,在實訓過程中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安全生產習慣和要正確的使用各類量具和設備。在鉗工車間顯眼及必要位置張貼“鉗工安全生產規程”等各類相應的警示牌,以隨時隨地提醒學生。嚴格要求學生遵守這些安全規程。在實際訓練過程中,二十歲左右的大學生都有愛玩好動的心理,會在車間內打鬧嬉戲,這在實訓教學中是決不允許的。因為存在著不安全因素,指導教師應嚴格監督學生的行為,在學生的危險行為發生在萌芽狀態時,就要及時制止和控制。
二、使學生認識到鉗工在先進制造技術中的地位
90后的大學生知識信息來源快。在了解鉗工工作的同時,他們會把鉗工操作方法與機床加工、數控機床加工、特別是先進制造技術做一個對比,會覺得現代社會,機械加工如此發達,怎么還會用鉗工方法加工零件。在這樣的疑問中。指導老師應讓學生認識到鉗工在先進制造技術中的地位。對于高精密機械的導軌及高精度平板的加工和修復,仍主要以鉗工刮削、研磨的方法進行。使用精密測量儀器,測量機床或各類設備的導軌、基準平面的直線度和平面度,以及零、部件相對位置的垂直度和平行度誤差等。以及在高速、精密和大型機械的裝配維修中都是不可代替的。
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增強技能訓練
在鉗工實訓教學中,可根據理論教材和職業技能鑒定要求相結合,將相關的內容項目根據所選項目的不同,穿插所選項目所用到的理論知識。先感受實際操作講授理論知識和技巧再練習,再提高。整個教學都圍繞在所選的項目里。在所選的項目中,從易到難的開展實際訓練,項目與項目之間可以彼此關聯,也可以完全獨立。項目的主要內容有:訓練目的、理論知識點、重點與難點、技術要求、實訓方法、實訓要點、檢測方法、安全生產規程和注意事項、考核評分。要讓學生感覺到一定的壓力,以此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不達目的不罷休的自我要求。不同的的專業,項目個數和要求也不一樣,但實訓內容是緊貼專業設置的。
四、改進實訓結果與評價
在鉗工實訓教學中,每位學生的所有實訓作品,都應當做零件產品。教師對學生在這一階段的實訓教學中的表現進行綜合正確的考察和評價是非常重要的,對提高教學質量,提升教學效果和方法有很大的促進。首先對學生平時實訓表現及時和常規的記載和考察。及時發現實訓中出現的問題,及時改進和調整,使實訓過程達到較高的質量。其次,實訓課程結束時教師采用理論考試和對實訓所做產品進行考核。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30%,理論成績占總成績的20%,實操成績占總成績的50%。在總成績中,不僅僅重視學生所做產品的最后成績,還看中的是學生實訓的全過程。養成良好的生產習慣,為今后的工作習慣打下基礎。
五、師資力量的完善
高職高專對社會輸出的就是高技能人才,但是培養高技能人才不但需要高技能的能工巧匠,也需要善于發現實訓中存在的問題并能解決問題,具有創新能力的這類老師。實訓教師不僅要有高技能的手藝,還要有創新的能力。在實訓教學過程中,教師把技術技巧和創新的能力傳授給學生。學校的鉗工實訓教師,由于長期在校內授課和管理學生,對社會技能的快捷變化,社會的實際需求,先進工藝和技術,先進設備等情況,不如長期在企業從事生產一線和技術部門的專業人員。在實訓教學中在職教師與兼職教師一起授課,這樣可以提高教學水平和層次,不斷完善和創新。
總之,通過不斷的探討與實踐,不斷的完善和總結,改進和創新實訓方法,規范管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增強動手能力的訓練,把握好實訓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認識鉗工的重要性,增強學生對鉗工的熱愛,積極主動的學習,加強實訓師資力量,使鉗工實訓教學達到更好的效果。
參 考 文 獻
[1]吳元祥,陳剛.鉗工技術[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2(5)
[2]機械工業部統編.高級鉗工工藝學[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99(8)
【關鍵詞】機械加工技術
由于本課程的實踐性較強,沿用“滿堂灌”的傳統教學方法不會收到預期的效果。因此,探索適合本課程的教學新法尤為重要。
一、技能實訓課堂內容模塊化
為使所有學生都能成為技術能手,我們將訓練劃分為單件技能模塊和綜合技能模塊,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學習和訓練。(1)單件單項技能訓練模塊實訓內容是一系列教學模塊,模塊零件的形狀、尺寸、精度逐步變化,形狀由簡單到復雜,精度由低到高發生變化。一個毛坯,通過形狀、尺寸、精度變化,能多次加工,要求達到的技能標準逐步提高。單件技能訓練要反復操作,達到動作規范、準確、迅速。(2)綜合技能訓練模塊機械零件裝配組合起來才有實用性,機械加工技能也不是孤立的。綜合訓練包括識圖、工藝、加工、裝配、檢驗等方面,通過綜合訓練提升學生全面的技能。綜合技能要達到技術全面,統籌兼顧的要求。
二、課堂組織理論―實踐一體化
以前,我們在教室講授加工理論,在車間進行技能實踐,兩種課型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分開進行,一部分教師講理論,另一部分教師指導實訓,理論和實踐不同步,甚至嚴重脫節。理論課上講的內容實訓當中也許用不到,理論得不到驗證,理解不夠深刻。實訓要用到的理論知識,理論課上沒講到,實訓進度上不去。這些因素都影響到學生知識、技能的提高?,F在,車間專門開辟出一塊理論學習區,在學習區內擺設課桌和講臺,把理論課搬到車間去講,車間就是教室,邊講理論邊實踐,理論和實踐結合得緊密了。一方面,學生可以及時印證理論、檢驗自己的設計思想是否正確。另一方面,對于實踐操作中遇到的問題,積極查找解決原理和辦法,并將其記錄下來。
三、過程管理精細化
論文關鍵詞:高職;實踐教學;探索與實施
實踐教學為學生加深對專業知識的理解,獲得職業技能、技巧和職業道德的職業從業能力及自我發展能力,從而全面完成教學任務,實現培養目標的一種實踐活動。實踐教學包括實驗、實訓、實習、社會實踐、課程設計、畢業設計(論文)。教高【2006】16號文件精神五:“大力推行結合,突出實踐能力培養,改革人才培養模式要積極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模式,把工學結合作為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切入點,帶動專業調整與建設、引導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點是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實驗、實訓、實習是三個關鍵環節……。高等職業院校要保證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時間到企業等用人單位頂崗實習”。
一、高職院校食品類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高職院校是高等教育職業院校的簡稱,是高等學校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是又是和傳統普通高等院校有著不同質的另一種類型的高等教育,是以培養具有一定理論知識和較強實踐能力、面向基層、面向生產、面向服務和管理第一線職業崗位的技能型人才為目的的高等教育,是職業技術教育的高等階段。而實踐教學正是提高學生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的最重要環節。過去的高職教育由于學校實踐條件限制,不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大多數專業課程都是以理論課時比例比實踐課時比例大,有的幾乎開不了實訓課程,學生的動手能力很差,到企業后必需經過一段時間的崗前培訓才能頂崗。為了達到現在高職院校食品類專業培養目標,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食品專業教研室全體教師從2010年12月開始對涪陵及重慶周邊幾所高職院校和相關的食品企業進行了調查,分析歸納和整理出目前高職院校食品類專業在實踐教學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可概括為以下幾點:一是實踐教學條件差,尤其是由中專轉型的高職院校,大都還停留在過去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以理論為主,黑板上進行實踐教學;二是教材改革沒有跟上,沿用過去的傳統教材,理論知識多,實踐指導少,先理論教學,然后到企業參觀實習,學生根本沒有動手機會,動手能力培養成了紙上談兵;三是學校忽視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校內實訓室大都是教學型,模擬型的實驗室,少有生產性實訓車間,更變不上產學結合、工學結合。由于食品企業對車間生產環境要求潔凈度較高這一特殊性,致使食品生產企業不愿學生去企業實習,造成教學過程中的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等實踐環節很難落到實處;四是校內實驗室以課程劃分,呈“單一課程、單一實驗室、單人管理”的模式,如微生物實訓實驗室、分析化學實驗室等,功能單一;五是實踐教師隊伍素質差,大多教師是從學校 到學校,沒有實踐經驗, “雙師型”教師比例低,結構不合理,難以做到實踐教學任務的高質量完成。這樣的教學方法和實驗、實踐環節的安排與實踐,學生不能很好的將理論知識轉變為實踐動手能力。鑒于此,按照專業建設的整體目標和思路,根據市場對高職人才的需求,近幾年,我們就食品專業實踐教學體系進行深入調查、分析、探索和研究,試行更加有效的實踐教學改革模式。
二、修訂培養方案,構建科學的實踐教學體系
針對目前高職院校食品類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學院以改革實踐教學為重點,以適應重慶市食品行業發展需求為目標,以技術應用能力和基本素質培養為主線,設計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構建科學的實踐教學體系。
(一)通過對福建雅客食品有限公司、雨潤集團肉食品有限公司、涪陵榨菜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涪陵娃哈哈飲料有限公司、重慶啤酒有限公司等企業的調查,確定相應崗位應具備的實踐技能,選擇符合行業規范或行業標準的實訓實習項目,并進行相關課程的整合,使課程內容符合行業需求,編寫符合現在高職教育特點,以項目教學為主的實訓教材和指導書,如食品微生物學與食品微生物檢驗技術整合為食品微生物及檢驗技術。打破課程界限安排實驗實訓教學,改變實驗室、實訓室專為某一課程服務的狀況,做到教學資源共享。我院現就微生物這塊有基礎微生物實驗(訓)室、包括準備室、洗滌室、滅菌室、無菌室,食品生產車間檢驗室等。
(二)加強與食品企業的合作,打造穩固的校外實習基地。在目前的政策條件下,針對食品專業校外實訓實習難的現狀,通過教師下企業開展產品研發、技術服務、員工培訓等方式,為企業提供技術支持,調動企業參與人才培養與教學改革的積極性。通過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培養模式,加強了企業與學院的聯系,鍛煉和提高了學生的專業技能,培養了學生適應社會、全面發展的綜合素質,密切了產學研結合、工學交替、校企合作,達到了和企業之間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目的。目前我們已建立穩固的重慶市涪陵娃哈哈飲料有限公司、涪陵榨菜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雨潤集團肉類加工有限公司、福建雅客食品有限公司、重慶啤酒有限公司、重慶桂樓食品有限公司等10個校外實訓實習基地。
(三)學院加大投入,建立健全校內實訓基地,強化學生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的培養。以學?,F有的實驗室為基礎,建立了校內基礎實訓室和生產型實訓車間,建立了兩個食品生產車間、即一個食品分析與檢測實訓中心。實行“2+1”教學模式,各個教學系成立了教學科、實習就業科、教研室、學生辦、督導室,實現了一個流程,五個分工的實踐教學管理體系,使“工”與“學”有機融合,讓學生真正參與食品生產、食品分析檢驗過程,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學生畢業后即可真正上崗。探索與食品企業合作共同建設校內實訓基地,基地的建設參照生產車間的布局模式,并將企業生產元素和企業文化融入基地建設和實訓實習教學中。我們與涪陵榨菜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涪陵娃哈哈飲料有限公司簽訂了“烏江榨菜班”、“涪陵娃哈哈班”訂單式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協議,雙方共同參與培養方案的制定、課程開發,成功實行了校企協作、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校企合作模式。
(四)全面提高實踐指導教師素質,加快“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學院在資金上采取學院補貼大部分,自籌小部分等激勵機制,鼓勵教師參加各種職業能力、學歷提升等培訓、下企業鍛煉補貼等措施,利用暑假期間專業教師輪流下企業鍛煉至少達1個月以上,提高專業教師實踐教學水平。目前我院食品專業雙師型教師比例達到90%,大大提高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通過近兩年的努力,2011年底我院成功成為重慶市市級示范性院校培育單位。
三、健全管理機制,推進實踐教學的有效實施
(一)通過專業教師下企業訪問、實踐等方式對重慶市食品行業進行調研,了解企業對畢業生的要求,掌握企業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需求動態,了解企業在員工培訓、技術革新、科研等方面的需求,探討雙方的合作點,尋求適宜的合作伙伴與合作方式。我院食品專業與涪陵娃哈哈飲料有限公司簽訂了職工培訓協議,每年培訓涪陵娃哈哈飲料有限公司職業300人,職業技能培訓重慶新涪食品有限公司職工10人。
(二)對開設食品類專業及相關專業的高職院校進行調研,我們對重慶三峽職業學院、長江師范學院等周邊高等院校進行了解,學習他們在實訓項目開設、實訓基地建設、實踐教學管理、實踐教材編寫以及校企合作等方面的經驗和做法。認真吸取外校有益經驗,并結合自身特點,探索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的路子。
(三)聘任企業技術人員為外聘教師,定期指導學生實踐。聘請了重慶醫科大學營養與食品衛生教研室教授、重慶新橋醫院營養學專家、涪陵榨菜集團、涪陵娃哈哈飲料有限公司等企業專家、工程師為專業委員會委員,共同研究生產實訓教學內容的可操作性、實用性、綜合性等問題,提高生產實訓教學環節的質量。
(四)每學期教研會不少于10次,組織專業課教師對實驗、實訓項目的開設、實訓內容的組織等進行認真研討,課堂上減少原理性知識的講解,實訓課程減少驗證性、演示性、理論性太強的實驗,增設可操作性、動手性強的實訓項目。
(五)以校內現有食品實驗(實訓)室為基礎,籌集資金,建立校內食品生產車間、食品分析檢驗綜合實訓基地。實訓基地的建設能體現企業車間的布局,體現車間與教室合一的效果,按食品行業標準和企業管理模式運作。給學生提供模擬生產操作、取樣分析檢驗等練習,大大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我院現有焙烤食品生產車間、制水車間、發酵食品生產車間各一個。
(六)學校對校內外實訓基地管理制度進行了改革,由各教學系統一安排專人負責實訓室管理。建立向實踐教學環節傾斜的激勵機制,除了專門實訓室管理員外,通過資金補貼吸引專業課教師參與到實訓室管理的教學中;基本上做到了每個實訓室至少有兩人負責。
(七)根據調研確定適宜的合作企業,并與企業洽談確定實訓項目、實習崗位和實習內容、指導教師和師傅等內容,校企雙方達到教師即是師傅,師傅即是教師。頂崗實習是一門特殊的課程,必須要把對學生在校內的教學管理“搬到”企業,即進行“企業學校”式管理。為確保頂崗實習的順利進行和教學質量的完成,我們精心設計了企業實習管理手冊,認真擬定了與企業和學生的合作協議書,并設計了典型食品加工和檢驗案例,滿足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需要。由于這些典型案例最好是學生能夠親身感受的,這樣可提高教學效果。 每學期都有學生到合作企業如榨菜集團、涪陵娃哈哈飲料有限公司、重慶新涪食品有限公司去參加崗位輪流實習一個月以上,并與企業簽訂實習(訓)基地協議、企業實習管理手冊、校企產學合作協議,與學生簽訂實習協議書,實行工學交替辦學。大三學生在當年11月中旬至翌年6月,有7個月時間均在企業進行頂崗實習。
(八)對科研結果進行總結,對成功經驗進一步完善和理論提升,成果鑒定、驗收并推廣應用。
四、實施過程中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一)專業教師隊伍的“雙師”素質建設。高職高專院校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優化“雙師型”隊伍結構、提高“雙師”教師素質是學院教師隊伍建設的重點。鼓勵在職教師參與進修培訓和深入企業鍛煉等形式提高實踐能力并獲取“雙師”資質,積極為行業企業提供科研、技術和培訓服務;選聘企業工程技術人員擔任部分課程的教學工作。
(二)建立“工學結合”機制。學院現有的食品加工車間還不能完全滿足學生綜合實踐技能的培養,食品分析檢驗中心設備不齊全,不能完全適應“工學結合”的需求。應根據實踐課程之需求, 加大飲料食品加工、發酵食品生產車間的建設、加大食品分析檢測儀器設備的投入,建立食品生產檢驗綜合實訓中心,以滿足學生“工”與“學”的需求,將技能訓練與教學課堂合為一體,“教、學、做”融為一體,是校內實驗、實訓基地建設的關鍵。
(三)加強校外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改革原有的先集中理論教學,后認識實習、參觀實習、綜合實習等實踐教學方法,實行工學交替、頂崗實習,“2+1”實踐教學模式。大一、大二各個學期均有一個月到企業集中校外生產實訓,深入食品行業到具體操作崗位跟工人師傅學習食品生產操作技能、食品檢驗方法等。實訓結束后,通過勞動部門的職業技能鑒定,取得相應的職業技能證書,大三從11月中旬至翌年6月集中到企業進行頂崗實習,實現畢業生到企業的“零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