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8 15:26:5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采購審計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我院審計部門以“增效益,找漏洞,防風險”為中心,在學院內部建立起以預防為主的約束與監督機制,是一個全過程的審計,貫穿于學院的全部管理內容。再好的制度,沒有好的執行以及監督也不能防止錯誤,而錯誤都是在過程中發生的,從某種意義上說,“防范”勝于“糾正”,過程審計做到了對項目的全過程監控,做到防患于未然。
一、學院物資采購的主要風險類型
1.采購計劃風險。物資管理部門及人員計劃管理技術不適當或不科學,導致采購中的計劃風險,即采購數量、采購目標、采購時間、運輸計劃、使用計劃、質量計劃等與目標發生較大偏離。
2.采購價格風險。(1)由于供應商操縱投標環境,在投標前相互串通,有意抬高價格,使學院采購蒙受損失的價格風險。(2)在價格合理情況下批量采購,但不久,該種物資可能出現跌價而引起采購風險。
3.采購合同風險。合同風險主要包括:(1)以虛假的合同主體身份與學院訂立合同。(2)接受學院給付的貨款、預付款,擔保財產后逃之夭夭。(3)簽訂空頭合同,而供貨方本身是“空殼公司”,將騙來的合同轉手倒賣從中謀利,而所需的物資則無法保證供應。(4)由于合同訂立者未嚴格按法律規定辦事,如情況不明,盲目簽約;違約責任約束簡化,口頭協議等等。(5)合同行為不正當。如賣方以某些好處為誘餌兜售假冒偽劣產品,導致合同風險。(6)企業采購人員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由于合同條款考慮不當給企業造成的經濟損失導致合同風險。
4.采購驗收風險。由于人為因素造成學院所采購物資在入庫前未按合同及制度要求,所購物資數量、品種、規格、質量、價格、單據等多方面的審核和驗收而引發的風險。如在質量上魚目混珠,以次充好;在品種規格上貨不對路,不符合合同規定要求;在價格上發生變形等。
5.采購質量風險。由于供應商提供的物資質量不符合要求,而導致。
6.采購存量風險。(1)物資采購過多,造成積壓,使學院資金沉淀于庫存中,失去了資金的機會利潤,形成存儲損耗風險。(2)學院“零庫存”策略可能因供應商出現干擾因素,因供應商供貨不及時而造成缺貨的風險。
7.采購道德風險。學院物資采購部門或個人和供應商之間可能存在舞弊行為。采購人員為了達到個人的一些私利,可能會與某一供應商合謀,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力,使該供應商在競標過程中處于優勢地位,破壞采購所奉行的“公開、公正、公平”準則,給采購帶來極大的道德風險。
二、學院物資采購過程審計對策
審計部門對采購實施全過程的監督。全過程的審計是指從預算、審批詢價、招標議價、簽約、驗收、付款和領用等所有環節的監督。審計重點是對預算制定、簽訂合同、質量驗收和結賬付款四個關鍵控制點的審計監督,以防止舞弊行為??茖W規范的采購機制,不僅可以降低物資采購價格,提高物資采購質量,還可以保護采購人員和避免外部矛盾。
1.確定控制目的,按需采購。即審查所有的采購,是否由需求部門提出的,這個需求部門與采購部門是否職能上分離的。
2.對供貨單位的資質審查。審查采購經辦部門和人員是否對供貨單位進行資格調查,包括供貨方的資質、生產狀況、質量保證、供貨能力、企業經營和財務狀況等;是否在全面了解的基礎上,作出選擇合格供應單位的正確決策,以便在采購活動的初期把由供應商方面的不確定所帶來的采購風險控制在最小。
3.價格的確定。審查是否根據采購物資的數量金額的多少,采用比價、議價或招標的方式來確定;是否按照規范的程序進行,是否存在違反規定的行為發生。
4.合同或協議確認。審計部門對合同中規定的品種、規格、數量、質量、交貨時間、賬號、地址、運輸、、付款條件、結算方式等各項內容,按照合法性、可行性、合理性和規范性等四個標準,逐一進行審核。
5.驗收入庫。審計要求用戶、采購人員、審計人員三方共同參與物資驗收,嚴格按照合同驗收。
6.賬務核對。審查驗收單是否與合同、發票、送貨單核對無誤;驗收單是否由驗收人和領用人雙方簽字認可,貨物的驗收人員應該是是獨立于采購人員;審查實物與驗收單是否核對無誤;以及報銷金額與合同金額的核對,合同的出賣人公章與發票的開具人公章是否為同一家供貨單位。
三、學院物資采購過程審計內審人員的素質要求
學院物資采購過程審計還處于初級階段,內部審計人員也有一個適應過程。要切實做好風險管理審計工作,根據過程審計的特點,涉及的知識面比較多,除政治素質外,業務上需要學習財務知識以外的更多的東西,比如要看得懂原始資料,要有一定的經營銷售知識、法律知識,要對所采購物資的性能、質量標準等有一定的了解等。否則,難以勝任。
嚴格的程序和全方位的審計執行起來有時難免被認為影響了效率,只要全院師生支持審計部門的工作,堅持程序大于一切權力的理念,就能保證學院的管理制度真正落實。
參考文獻:
[1]管理審計在企業物資采購中的運用.中華財會網,2005-04-06
論文關鍵詞:關于高校內部審計工作“關口前移”的幾點思考
國家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在2008年“推進內部審計轉型與發展研討會”上指出,現代內部審計是部門、單位企事業組織的“免疫系統”,是內部控制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滲透到內部管理的各個方面,必須以“強管理、防風險、促發展”為己任財務論文,積極探索以“事前審計為基礎、事中審計為重點、事后審計為保障”的審計方式,要責無旁貸地承擔起推動內部控制建設、強化風險管理的重要職責。這給內部審計的發展趨勢定下了基調。高校審計部門作為現代內部審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高校依法行政、依法監督的重要職責。目前,各高校審計部門所從事的業務工作大都是“事后審計”、“秋后算賬”,沒有體現出審計監督所應有的作用論文參考文獻格式。高校內審工作需要切實轉變傳統的審計觀念,改變以往“要我審”的模式,將審計工作“關口前移”,樹立“防范勝于糾正”的理念,提升高校內審工作的前瞻性,提出多角度全方位的建設性意見,為決策層提供更有力的支持財務論文,為學校發展提供更優質的監督和服務。
一、高校內部審計工作“關口前移”的內涵體系
內部審計工作“關口前移”是新時期黨風廉政建設“更加注重預防”要求在審計工作的具體運用,是把事后審計變為事前、事中審計,發揮審計“免疫系統”功能的必然要求。那么如何理解高校內部審計“關口前移”內涵,本文認為可以結合科學有效的方法加以剖析。
(一)從系統論角度豐富高校內部審計工作“關口前移”內涵。
一個系統是由各個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個體集合形成的整體。高校內部審計工作“關口前移”是一項具有復雜性、前瞻性的系統工程。其一、從系統所處的環境出發,一個動態的系統必定與它所處的系統環境有著結構性的聯系。劉家義審計長2008年3月提出發揮審計“免疫系統”功能的觀點之后,全面審計系統積極響應,許多審計創新理念雨后春筍般出現,在這種審計轉型大趨勢環境下,高校內部審計工作“關口前移”是踐行審計“免疫系統”理念,推動審計工作轉型必要途徑論文參考文獻格式。其二、從系統的整體性出發,審計人員必須從審計項目的各個側面對高校內部審計工作“關口前移”進行系統化動態化研究分析財務論文,包括:審計的戰略目標、影響審計項目的內外部關系、被審計部門內控制度的相互作用等。
(二)從控制論角度強化高校內部審計工作“關口前移”監督。
控制論是信息交換過程中原因與結果不斷相互作用以完成共同目標的過程控制,一個完整的控制系統必須包括三個要素:導向器、檢測器以及矯正器。高校內部審計工作“關口前移”相當于導向器和檢測器,側重于事前、事中控制,發揮著審計“免疫系統”的預防功能和揭示功能。在高校內部審計過程中,當控制主體(審計人員)將獲取的控制信息(審計證據)傳達給被控制對象(被審計項目或被審計部門)時,其實也就是起到了一個行為修正的作用,即相當于控制系統中的矯正器,同時也發揮著審計“免疫系統”的抵御功能。
(三)從信息論角度暢通高校內部審計工作“關口前移”渠道。
為了全面清晰認識高校教育系統經濟收支、專項資金管理、教育資產安全完整等情況,必須加大高校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在改進審計手段和提升審計效能的基礎上,暢通高校內部審計“關口前移”所必需的信息渠道財務論文,充分運用0A審計辦公系統和AO審計現場實施系統對財務數據和業務數據聯動審查,建立一套可操作性強的信息傳輸、信息獲取、信息篩選、信息處理、信息儲存的動態高校內審路徑。
二、當前高校內部審計“關口前移”的主要制約因素
審計“關口前移”是審計方式創新的結果和審計工作科學發展的延伸論文參考文獻格式。從工作實踐上看,高校內部審計“關口前移”取得了卓著的工作成效和良好的社會評價。但是,近年來,很多高校投入大量資金,建設速度明顯加快,新建項目、維修改造項目明顯增多,物資設備采購規模不斷擴大等等,現有的審計理念、審計獨立性、審計方法、審計手段以及審計范圍已經無法完全適應高??焖侔l展對內部審計工作的要求,具體表現以下幾個方面:
(一)審計“關口前移”的認識不足
高校內審人員樹立“關口前移”審計意識淡薄,僅僅著眼于問題的解決辦法財務論文,沒有立足于促進機制建設,通過與其他部門協作共同管理學校。并且高校內審工作側重于行政監督,“事后糾弊”或“事后問責”,沒有真正擔負起為高校健康穩定發展“保駕護航”的職責。目前,高校內部控制機制的不完善和高校治理權力過分集中,客觀上阻礙了高校內審工作“關口前移”的運用。在實際工作中,主要表現是:審計立項主觀性較強,審計風險管理及質量控制不力,業務工作流程存在一定隨意性,缺乏各個環節規范的文本等等。
(二)內部審計范圍比較狹窄
由于我國內部審計工作起步較晚,發展較慢財務論文,高校內部審計工作內容大都停留在財務收支審計、基建(修繕)工程審計和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等方面,內部控制審計、管理審計、專項資金審計、效益審計基本上沒有開展,影響了我國高校內部審計職能的有效發展。
(三)內部審計工作手段落后
隨著知識經濟的來臨,經濟活動記錄已面向電子化、數字化和無紙化的方向發展,會計技術為了跟隨市場經濟的知識化、信息化的步伐,很多企事業單位已經實現了會計電算化。然而,在會計電算化信息開發時代,我國的審計電算化卻相對滯后,許多審計人員還停留在紙質賬本審計階段,對計算機審計技術掌握不夠論文參考文獻格式。我國高校內部審計技術手段相對落后尤為突出。
(四)內部審計人員質量不足
隨著高校信息化快速發展,信息資源快速建設和不斷引進財務論文,許多高校已經實現了校園網絡一體化和,那么這就需要相配套的先進科學管理技術方法和高素質信息化管理人才。但從目前看,有很多高校內部審計人員不能從傳統的審計手段中解放出來,信息技術知識缺乏、跟不上高校信息化建設對人才的需求。
三、高校內部審計工作“關口前移”的基本思路和具體做法
高校實行內部審計“關口前移”,就是要實現四個轉變:在指導思想和工作定位上,實現由注重結果到注重過程、由注重監督到注重監督與服務并重的轉變;在審計內容上,實現由單純財務領域的差錯防弊到注重改善經營管理的轉變;在審計方式上,由單純基建(修繕)工程結算審計到全過程跟蹤審計、由領導干部離任審計到任前或任中審計的轉變;在審計手段上,實現由手工操作向計算機審計、網絡實時審計的轉變。
(一)加快審計理念轉變速度
在審計中,既注意對結果的審計,更注重對過程的審計財務論文,實現由注重治標向重在治本的轉變、由查錯糾弊向風險型審計轉變;以加強控制、防范風險為目標,重點關注內部控制能力及其有效性的審計和評價,查找內部控制、風險管理的薄弱環節,更好地發揮內部審計在促進高校內部管理中的建設性作用。
(二)拓寬內部審計覆蓋領域
除了開展基建(修繕)工程審計、財務收支和預決算審計,以及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外,每年可以按照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內部控制審計、專項資金審計和效益審計。同時,要按照“全面審計,突出重點”的原則,將高校經濟活動全部納入審計范圍,特別要注意從未審計或長期未審計的單位,做到不留死角。
(三)實施審計方式創新工作
由事后審計為主向事前、事中、事后審計并重轉變財務論文,建立以“事前審計為基礎、事中審計為重點、事后審計為保障”的審計方式,實現對審計項目的動態管理和監督,有利于進一步發揮審計監督在防范和控制風險中的積極作用論文參考文獻格式。比如,基建(修繕)工程領域推行全過程跟蹤審計,實現工程項目全程審計與建設工程同步,對工程建設的立項、決策、設計、招投標、施工監理、竣工結算等全過程經濟活動和財務收支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效益性進行全過程跟蹤審計服務和監督;針對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建立起“以任前、任中審計為主,兼顧離任審計”的審計模式,堅持有離必有審,先審后離,先審后任財務論文,把審計評價作為任免干部的重要參考依據。
(四)加強審計手段創新能力
在審計手段上,廣泛運用現代審計技術,多形式、全方位地發揮監督和服務作用。第一,實現由傳統手工操作向信息化、科學化的審計手段轉變,構建起集聯網審計、實時審計、在線審計為一體的現代化審計平臺,實現對重點項目資金實時的、動態的監控,全面提高審計工作質量和效率。第二,探索建立“兩書、兩報告”制度(“兩書”即《管理建議書》和《審計建議書》,“兩報告”即《審計專項調查報告》和《審計工作報告(年度或半年度)》),充分發揮其在促進管理、服務領導決策方面的作用。第三,充分發揮審計專項調查作用財務論文,針對熱點、重點問題積極開展審計調查,如開展教育收費專項審計調查、“小金庫”清理、工程領域專項治理等工作,摸清家底,化解矛盾。
(五)加強內部審計隊伍建設
摘 要:本文從內審工作現狀及開展情況,內審面臨的問題和困難,2014 年內審工作計劃,內部審計工作意見和建議四方面闡述了內審工作的情況。
關鍵詞 :江蘇省醫學會 內審 問題 計劃 建議
2013 年,根據上級主管部門關于建立內部審計工作信息報告制度的有關指示精神,結合學會年初制定的審計工作目標和計劃,江蘇省醫學會內審積極開展工作,認真履行審計監督職能,堵塞管理漏洞、強化內部控制、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內審工作中注意積極擴大審計覆蓋面,認真做好年度財務收支審計,加大專項資金、零星修建和物資采購的審計監督力度,加強預算執行、經濟合同的管理,針對“三公經費”,選取公務用車情況對車輛運行費進行審計,在審計過程中發現了一些不規范的現象,針對出現的現象立即開始整改,積極補充完善有關管理制度,堵塞漏洞,建立長效機制。現將內審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內審工作開展情況
(一)加強學習
內審人員認真學習審計法律法規,全面履行《江蘇省醫學會稽核制度》和《江蘇省醫學會內部控制制度》《江蘇省醫學會內部審計工作實施細則》,認真貫徹執行單位的各項規章制度,踏踏實實履行崗位職責,嚴格遵守內部審計準則,規范審計程序,加大審計力度,提高了審計工作水平和質量。通過學習,政治思想覺悟進一步提高。在審計工作中敢于堅持原則,秉公辦事,恪守審計人員應有的職業道德,做到了秉公審計、廉政審計。
(二)財務收支審計
江蘇省醫學會主要業務為實施政府受托項目即醫學學術交流、繼續醫學教育、醫學科技項目評價、評審和醫學科學技術決策論證、評選和獎勵優秀醫學科技成果(包括學術論文和科普作品等)、組織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推動醫學科研成果轉化和應用等,財務收支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收費項目以繼續醫學教育收費為主,項目支出特點主要表現為以現金方式支付專家、學者的講課勞務費,人力成本比例較高。內審部門未單獨成立科室,但工作由財務科專人負責。各類學術會務均有財務科派員參加,負責收費與結算,內部審計對會務收支全過程實施監督,確保收入全部入賬,支出合規合法,結合各類學術會議的預決算,積極建言獻策,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議,進一步規范財務收支行為。
(三)招投標工作
積極參與學會各項招投標工作,結合本部門工作特點,提出規范招投標工作意見和建議,嚴格按照規定進行采購,根據我會組織管理的特點,實行集中采購和分散采購相結合的模式,積極完成年度預算采購任務,凡列入政府采購范圍目錄內的項目,一律實行集中采購。一年來,共參與項目招標、考察、談判和驗收二十多項,參與大宗物資的采購會審,參與儀器設備采購招標、議標、競爭性談判等多次。工作中始終堅持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充分發揮了事前、事中、事后審計的監督作用,并認真和相關職能部門溝通和協調,把這些意見和建議落到實處,節約了財政資金,有效的維護了單位的經濟利益。
(四)加強經濟合同管理
進一步加強單位經濟合同管理,對學會涉及的所有協議、合同進行認真審核、嚴格把關,2013 年共審核審簽經濟合同60 多份,無違約合同發生,有效的規避了風險。
(五)積極開展專項審計工作
按照有關內審工作部署與要求,針對社會熱點“三公經費”的支出情況,內審部門對學會車輛運行維護費用進行了專項審計。內審小組制定了專項審計流程,確定審計方案后,隨機抽取了一輛公務用車進行審計,審計內容為2013 全年該車發生的全部費用,具體包括發生時間、憑證號、任務內容、事項發生地、具體事項等,具體事項又分為汽油、過路停車費、維修保養、保險、司機誤餐、安全獎公里數等,經認真統計和查詢,比對和實地核查,審計結論與建議如下:
審計結論:
1、汽車加油存在不規范的行為。
2、汽車維修沒在省政府招標定點單位維修。
3、部分汽車維修沒有附維修清單 。
審計建議:
1、建立車輛臺賬,實行定點加油一車一卡制度,并加強考核。
2、車輛維修前需填寫“車輛維修申請單”報管理部門,注明車輛故障情況及估計維修費用。
3、報銷費用時應附維修清單,更換部件要交回單位。
4、登記公里數,核算佰公里油耗,加強考核。
二、內審面臨的問題和困難
2014 年,江蘇省醫學會的各種開支將明顯增加,審計任務也將更加繁重,內審工作的覆蓋面還需進一步擴展,人手少、任務重、時間緊是我們面臨的問題和困難,所以我們的內審工作要有計劃有重點地有序開展,以“三公經費”為內審抓手,進一步加強審計力度,要以規范預算管理、推動財政體制改革、保障財產安全、提高單位管理水平,為學會的整體發展戰略,做好審計工作。
三、2014 年內審工作計劃
2014 年我們將進一步貫徹執行《江蘇省醫學會內部審計工作實施細則》,緊緊圍繞2014 年醫學會整體發展戰略,進一步強化內部審計職能,加強審計工作的基礎性建設,進一步提高審計人員素質,突出管理質量效益,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認真履行審計監督職能。在審計力量有限的情況下,確保把工作重心放在管理薄弱的環節,切實認真制定2014 年度審計工作計劃,兼顧審計工作的覆蓋面。
2014 年,審計工作將面臨更加繁重的任務和更高的要求,我們不僅要全面做好學會的年度財務收支審計,同時計劃對印刷費進行專項審計,進一步加大財政專項資金、零星修建和物資采購和“三公經費”的審計力度,創新內審工作機制,加強對一些項目跟蹤審計、完善內控制度、招標投標、合同履行、材料與設備采購、會議預結算管理工作,全面提高項目跟蹤審計的效率和效果,進一步節約財政資金、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
四、內部審計工作意見和建議
(一)建議內部審計協會定期舉辦審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以提高審計人員的整體素質。
撰寫人:___________
日
期:___________
xx年內部審計工作總結匯報
近年來,市審計局不斷強化對內部審計工作的指導。一是組織本市內審人員認真學習審計法規和《省內部審計工作規定》,及時召開座談會,加深理解文件精神,增強內審人員對內審工作重要性的認識;二是組織內審人員參加各種類型的審計知識培訓班,提升內審人員的審計理論水平和實際操作能力;三是動員內審人員總結內審工作經驗,撰寫內審專題論文,開展經驗交流,提高內審工作質量;四是幫助內審部門建立有關內審制度,規范內審工作程序,使內審工作逐步走上規范化的軌道。
一、建立制度,有章可循
市供電局領導重視內審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建設。到目前為止已建立了《市供電局內部審計工作規定》,《市供電局財務收支審核辦法》等六項內審制度,使內審工作有章可循,有據可依。
二、內審計劃,緊扣目標
為了強化內審監督和服務,使內審活動與經濟活動環環相扣,每年初由內審機構提出初步內審計劃,經過部門集體討論,找準內審工作切入點,制訂內審工作年度計劃,如固定資產投資審計計劃、財務收支審計計劃、績效審計計劃等,促使內審工作有的放矢、有條不紊地進行。
三、突出重點,力求成效
市供電局根據行業管理要求和本部門實際情況,連續幾年開展新農村電網電氣化建設與改造工程審計,組織有資質的單位和人員對這些工程進行審核,并出具《工程造價報告書》,審計成效明顯.審核了424個工程項目,送審項目金額6145萬元,審定項目金額5953.6萬元,核減項目金額191.4萬元,核減率為3.11%;xx月—xx月審核了311個工程項目,送審項目金額5983.69萬元,審定項目金額5797.22萬元,核減項目金額186.47萬元,核減率3.12%。此外,該局還開展了試點性其他類型的績效審計。
四、全程介入,注重跟蹤
市供電局的內審工作不只是局限于事后審計,對事前審計和事中審計尤為重視。內審人員事前參加部門組織的各種材料采購、小型土建、議價競爭性談判會議和廢舊物資拍賣會議,行使內審監督權。在審計過程中,注重對問題的深入分析,提出切實有效的審計建議,并定期檢查審計建議落實情況和跟蹤整改情況,以鞏固審計成果。
關鍵詞:現代;招投標;審計
中圖分類號:F239.63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11.27 文章編號:1672-3309(2011)11-59-02
20世紀90年代,較大的會計師事務所都或多或少地開始擴展審計風險模型,會計師在審計過程中考慮企業所面臨的戰略風險,并結合企業自身的運營狀況及報表中所外顯的情況來進行審計。電力工程作為電力技術服務企業,在企業運營過程中持續的大規模設備采購成為成本的風險控制點之一,如何實現企業戰略與效益的統一,成為本篇論文探討的審計思路。
一、工程項目招標的概念
招標投標①是一種因招標人的要約,引發投標者的承諾,經過投標人的擇優選定,最終形成協議和合同關系的平等主體之間的經濟活動過程,是“法人”之間形成有償的、具有約束力的法律行為。
工程項目招投標概念中,過程行為主要體現在“投標人的擇優選定”上,從招標行為的“要約”階段,到后期的“合同”關系,依賴招標人如何擇優,以及通過何種衡量標準來進行選擇的問題。
二、現代風險導向審計
當人類社會進入信息社會和知識經濟后,企業管理也從過程管理向戰略管理轉變。戰略管理的思想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愈來愈重要,并開始向企業管理的各個方面滲透。正是基于這種背景,傳統的風險導向審計②逐漸向現代風險導向型審計過渡。
現代風險導向審計③以審計理論、系統理論和戰略管理理論為指導,通過自上而下相結合的審計思路完成審計。通過企業的戰略分析入手,通過“戰略分析――經營環節分析――會計報表剩余風險分析”的基本思路,將會計報表錯報風險與企業戰略風險之間的關系緊密聯系起來,從而提出了審計師從源頭發現問題的審計方法。
與傳統風險導向審計相比,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更強調審計結果與企業戰略層面的吻合度,即企業報表所反映出的企業運營是否有效的執行了企業的戰略思想。進而防范從報表到經營以及戰略層面的匹配度風險,這就是現代風險導向所防范和控制的主流。
因此,對企業內外部環境的協同影響效果的分析,是我們現階段審計的重點,換句話說,企業內控體系間不同職能部門合作的效果,決定企業運營風險的重要度以及能否支撐企業的持續運營。
三、基于現代風險導向的工程招投標審計思路
本文基于現代風險導向的審計工作,主要表現在三個層面,即戰略環節分析、經營環節分析和會計報表剩余風險分析。
首先,在這三個層次分析中,戰略環節作為公司持續經營的目標與總的思路,從審計角度進行考慮,屬于審計的根本依據,即審計的出發點是校核戰略層次的執行情況。所以,審計結果的理想狀態為報表的外顯狀況與公司的戰略目標的一致性、吻合性。
其次,作為外顯的報表剩余風險,財務報表表現為階段性的經營成果展示,為我們審計工作提供最直接的數據表現。當通過報表分析,我們發現報表中存在的“潛在風險”有必要進行針對性的究因,在這種目的引導下,審計結果的分析與企業戰略的指導思想具有高度的驗證。
最后,在企業戰略和報表剩余風險之間,通過經營環節的分析,在上述二者之間搭建中間環節,為審計的追溯性提供良好的鏈接。無論是報表的外顯特征,還是作為企業經營策略的戰略思想,都最終能夠在企業經營環節體現。經營效果是執行公司戰略思維的直接原因,因此,經營環節的分析在二者之間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見圖1)。
通過對現代風險的導向審計思路的分析,我們了解了經營環節是審計結果最終產生的原因。因此,我們在進行審計工作時,尤其是作為企業內部審計師,應突破傳統報表審計,將審計的觸角延伸到企業的運營環節。
作為工程建設項目服務型企業,尤其是以設備總承包為主的企業,在設備的集中采購過程中,如何實現理想的采購成本,成為企業控制招投標環節運營成果的一個表現。因此,作為內部審計師,招投標過程審計,成為我們工作的一個重點,即如何做到規避招投標風險,降低企業的采購成本。
傳統的企業招投標采購由專門的采購部門負責,僅限于招標文件、招標方案、資格審查以及評標、定標等流程合規性審計。但是,流程合規性審計更多的導致采購過程的形式化,沒有從審計風險控制的角度進行職能部門間的相互制衡與調控。
當我們通過對工程技術企業的財務報表分析,可以了解成本狀況,并對成本構成中的主要因素進行分析。當然,工程技術企業成本中包含諸多因素,本文選取采購的設備成本作為主要分析對象,力圖構成一個分析思路,來控制企業招投標的風險。因此,作為構成企業成本之一的設備采購成本,即控制招投標風險,也是我們企業成本控制點,因此,降低本文選取的采購成本中主要設備成本④,希望能對現代風險審計進行有效的理解。
四、 電力工程項目招投標審計研究
1.職能機構設置分析
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的操作理念,強調企業職能部門之間的橫向協作,因此,企業職能部門間的合作程度以及公司流程環節上的設置,都將成為審核的主要目標之一。
將現代風險導向審計落實到集團招投標工作來看,盡管電力工程有其自身的流程設置,并通過企業采購網來進行控制,但是在集團層面的職能部門之間,更需提倡橫向的職能傳遞,將部分職能局部功能轉移,來規避招投標過程的風險。
監察審計部、工程管理部之間,應建立信息反饋與執行機制,即審計過程中招投標流程的調整,由工程管理部門來進行細化、落實;財務部提供的成本數據,來支撐審計監察與工程管理的招標結果的評定。
2.電力工程招投標審計分析
我們將電力工程(集團)招投標過程的供應鏈條進行延伸,設置為三個層面,即戰略分析、運營環節分析和會計報表剩余風險分析。
第一,在戰略分析層面,公司的戰略目標主要為集團的工程技術服務。而且從其經營范圍來看,也主要以工程總承包商為主,因此,主營業務內容需要進行大量的設備以及工程服務等采購事項。此外,從其經營目標來看,5%的利潤率相比全國建筑業2%-3%平均利潤水平⑤,面臨較大的成本壓力。因此采購的招投標審計,成為成本控制的首要環節之一。
第二,從會計報表的剩余財務風險看,我們在關注報表本身風險之外,更應關注報表歷史的統計數據,包括設備采購與服務招標價格的控制,正是基于歷史數據的分析,才能較好的控制采購價格,控制成本、提升效益。
第三,作為最直接的操作控制環節,我們應在管理方式、價值理念、資源的有效配置上體現的更加合理。這種合理性主要表現在與公司戰略的高度吻合性和報表風險評估的結果一致性。
為了實現這種匹配度,我們需要從傳統的過程審計向“企業再造工程”過渡。所謂的企業再造工程是為了飛越性地改善成本、質量、服務、速度等重大的現代企業的運營基準,對工作流程(business process)進行根本性重新思考并徹底改革。對于電力工程(集團)公司來說,因其企業發展的相對成熟性,決定了我們的企業再造工程僅限于其職能部門間工作內容的合作事項。例如:審計結果與執行校驗的合作、成本統計數據與審計判斷的合作等。
我們通過上述的分析,并結合電力工程(集團)的企業成熟度,整理了基于現代風險導向的招投標審計思路圖(見圖2),幫助我們來進行有效的了解。
圖2 電力工程招投標采購審計思路
3.運行中可能出現的問題
當企業制度運營到一定程度,必然面臨著創新、調整,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一些問題,我們可以通過制度調整和監控手段的完善來逐步解決。例如,在招投標過程中實行資格審查和價格談判的分離,由不同的團隊進行風險分擔,但前提是不同團隊、組織間高效協作。我們可以嘗試通過不同職能部門間共同制定統一采購控制細則,避免上述問題。
五、總結
基于現代風險導向的招投標審計思路圖提供的是一種思考問題的方式,更多的用來指導我們進行內部審計工作的思路和流程。
總之,我們在審計工程中,尤其是企業內部審計工作中,應在現代風險導向審計原則下,實現企業內部縱向、橫向的校核,并將校核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在運營中尋找原因,尋找最終的解決辦法,提升企業的整體能力,進而推動企業戰略和總體經營目標的實現。
注釋:
① 賈震.中國建設項目審計案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
② 以審計風險模型“審計風險=固有風險×控制風險×檢查風險為基礎進行的審計,由于其在理論和實務兩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缺欠,所以稱為傳統風險導向審計。
③ 謝榮、吳建友.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理論研究與實物發展[J].會計研究,2004,(04).
④ 采購成本中管理等成本因素不在本文考慮因素之內。
【關鍵詞】庫存積壓 物資儲備定額 物資計劃申報
利用信息技術并結合公司倉庫管理系統中物資信息相關數據分析得出倉庫物資已出現積壓。利用往年累計的物資采購數據測算出各類物資新的經濟儲備數量定額,并與原有的進行差異比較,進一步對物資采購計劃中計劃數量進行合理有效的約束,擠掉數量中的“水分”,使物資采購計劃數量盡可能與生產需要相適應。
公司計劃嚴格實行物資儲備數量定額管理,即便于審計對計劃編制部門的工作質量進行監督與評價,又能有效促進企業相關部門改進工作,不斷提高采購物資計劃編制的水平與質量,避免因不適當的采購行為而造成物資的積壓與浪費,實質性的為公司節約資金成本,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
一、公司倉庫物資已出現大量積壓
我公司倉儲管理系統數據顯示,截至5月1日,倉庫共有62797種不同規格物資,目前分為通用物資、常備通用物資、零庫存常備通用物資、專用物資以及閑置物資這五大類來進行管理與計劃申報,庫存資金達2.081億元。
通過對物資數據信息進一步整理發現,倉庫物資目前存在著大量庫存積壓,庫存資金逐漸上漲,增加公司生產成本,消弱企業盈利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經分析,主要因以下三方面原因引起:
使用部門申報物資計劃中的計劃采購數量隨意,且大都超過原有定額上限的允許范圍(見圖1);物資采購入庫后不能及時被使用部門領用或長時間都不領用(見圖2);倉儲系統中原以一個月用量作為庫存上限、半個月用量作為下限的經驗值定額設置是不嚴謹和不科學的,無理論依據及數據支撐。
二、利用倉儲系統物資數據計算新儲備定額
通過上文的描述,我們認為必須要從源頭抓起,即首先完善原有的物資庫存上下限設置,對其進行重新計算,使之能更科學、更經濟、更有效地服務于企業生產。
通讀曹慧明著《采購比價審計》一書,我們聯系公司實際現狀而得到啟發,其中所提到的理論完全可利用現有信息技術手段來分析我公司目前倉儲系統所擁有數據。
(一)儲備物資定額理論計算
物資儲備定額,是指企業為保證生產順利進行并使企業經營管理取得最佳經濟效益而制定的物資儲備品種結構及數量標準,其是編制物資供應計劃數量的重要依據之一。而企業的物資儲備定額又有兩種情形,一種稱為經常儲備定額,這種儲備是動態的,在一定采購供應間隔期內,儲備量由高到低,由低到高,周而復始。另一種則是保險儲備定額,是指企業為防止物資供應發生中斷,保證生產連續運行而建立的安全儲備。而我們接下來所要計算的儲備定額上限即為上述兩種情形得出的結果相加之和,下限則為保險儲備定額。
經常儲備定額計算:
經常儲備定額=平均每日需用量×(供應間隔天數+檢驗入庫天數+使用前準備天數)。
上式中各因式,匹配到我公司倉儲現有數據則分別是:
a、平均每日需用量=某物資年度入庫總量÷365天。
b、供應間隔天數=上期實際供應間隔天數的加權平均數。通俗理解則為同物資相鄰兩個訂貨單之間的入庫時間間隔天數×訂貨單上物資數量的加權平均數。轉換成公式即為:
c、使用前準備天數=采購物資入庫后需要多長時間被領用完結。
保險儲備定額計算:
保險儲備定額(庫存下限)=平均每日需用量×保險儲備天數
上式中各因式,匹配到我公司倉儲現有數據分別是:
a、平均每日需用量=年度物資入庫總量÷365天。
b、保險儲備天數=(訂單物資到貨時間-物資訂單發出時間)- 物資采購周期。其中(訂單驗審時間-訂單生成時間)取所取時間段內的平均值;
如果【平均值-采購周期≤0】,則保險儲備天數為0天,可理解為采購員能保證在規定的采購周期內將相應物資買回,不會影響生產。
如果【平均值-采購周期>0】,則按上述公式進行計算保險儲備定額。
最高儲備定額的計算:
物資最高儲備定額=物資經常儲備定額 + 物資保險儲備定額
(二)原物資庫存定額與新定額之間的差異
上述理論已然編譯成程序寫入我公司倉儲系統軟件中,對此我們以2011至2012年兩年的數據信息作為支撐條件,從系統中導出計算后的數據用以比較原定額與新定額之間的差異:
若以原來定額限制對數據進行分析,我公司倉庫有945項物資當前庫存值超出定額上限,多占用庫存資金合計約244.91萬元(見圖3)。
而套用新定額后,倉庫則有3011項物資當前庫存值超出定額上限,多占用庫存資金合計約為320.62萬元(見圖4)。
不難看出,新的儲備定額能更科學、更敏感地分析體現倉庫物資所處的狀態,更為有效的從另一層面去完善公司內部管理制度,同時也實質性的可為公司發掘節約生產成本的潛力,提升市場競爭力。
三、利用信息化技術復核物資計劃申報的正確性
公司在不久的將來嚴格實行物資數量儲備定額管理后,應有效利用信息化的平臺進一步對物資計劃進行約束管理,具體做法是將相關部門所提交的物資計劃中的計劃數量與倉庫結存數量并結合物資定額上限進行統籌控制,及時對計劃數量進行調整,具體操作見下表:
上表中思想通過信息化平臺實現后,一方面可對倉庫庫存物資最大化的進行調配利用,另一方面通過定額上限的控制,可有效的約束和規范物資計劃申報的隨意性,實現擠掉數量中的“水分”,有針對性的對申報超限的物資進行分析,查找原因。
四、結論
利用信息化技術對公司倉庫物資進行管理,其優點可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總結:
增強采購計劃申報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可行性,為領導或相關職能部門審批采購計劃提供依據。
一定程度的為公司籌措資金提供依據。經過審核后的物資計劃,更加接近生產的實際需求,財務部門可據以更準確的分析公司的資金狀態,為公司決策提供幫助。
對參與采購計劃編制部門的工作質量進行監督與評價,促進有關部門改進工作,不斷提高采購計劃編制的水平。
利用信息化平臺對物資計劃進行審計,不僅能減輕審計的工作強度,也有利于審計部門針對性的進一步關注和收集物資計劃申報的合理性,完善相關管理漏洞。
論文摘要: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陸續對國外先進醫院管理思想和方法的引入,各級醫院均開始實行企業化運作。因此,如何加強醫院內部控制在現代醫院管理中也顯得越來越重要,且只有全院上下統一認識,才能保證內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實施。本文就對當前醫院內部控制的現狀及對策作些探討。
一、當前醫院內部控制的現狀
醫院內部控制不同于傳統的一般牽制或經濟責任績效核算,而是一個涉及經濟活動全方位的控制,是一整套相互監督、制約、聯系的控制方法。
目前,我國醫院的內部控制的現狀來看,主要存在著以下的問題:
1、醫院內部控制制度建設不健全。由于長期受計劃經濟的影響,醫院經濟管理意識淡薄,對內部控制制度不重視,許多醫院沒有建立內部控制制度。有些醫院雖然建立了,但內容不完善或不合理。
2、醫院內部控制制度執行不到位。有些醫院雖然建立較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但是不能得到很好的貫徹執行或執行效果不好。主要原因是醫院內部控制制度執行人員的責任感不強,領導管理意識淡薄,不按內部控制制度來管理醫院,造成制度落而不實,形成有章不循,違章不究的狀況。國有醫院內部控制制度建設比民營醫院要健全,國有大、中型醫院比小型醫院要健全,但民營醫院的內部控制比國有醫院執行得要好。
從內部控制制度內容來看,主要存在四種突出的現象:
1、記帳人員、保管人員、經濟業務決策人員及經辦人員沒有很好的分離制約,存在出納兼復核、采購兼保管的現象。2、重大事項決策和執行沒有很好的分離制約,存在“重大”無標準,“決策”無民主的現象。3、財產清查沒有形成制度,清查期限、清查程序不明確。4、內部審計沒有形成制度化,該設內審機構的不設,該配備專職或兼職內審人員的不配置。
二、 加強醫院內部控制的對策
1、建立完善的醫院內部控制制度
1.1建立授權批準控制體系
首先,單位領導應結合本院的實際情況、特色,認真制定一套完整的內部控制制度。從院長到財務科長及財務工作人員,層層把關,對不合理的開支堅決杜絕。大額的經常性開支,由主管院長和財務科長審批簽字;對重要項目決策及大額資金的使用,需上院務會集體研究決定;對大型的醫療設備購置,需參加競標、實地考察后,才能簽訂合同予以購置。對衛生材料及其他用品的采購需求,由各科室做計劃上報批準后,由采購人員統一購買,以杜絕浪費資源。
其次,加強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會計人員應及時更新知識,提高操作能力,并應安排會計人員經常參加專業知識培訓,使他們能夠分析內部控制制度作用弱化的原因以及找出薄弱環節,為醫院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獻計獻策,使其發揮應有的作用。
最后,各職能部門因崗設人,責任到位,以防止挪用公款、錯蔽行為的發生。同時還應發揮社會審計機構的權威性和監督作用,定期或不定期地對單位內部控制制度進行評價,并授予審計部門一定權力,為改進內控制度提供建設性意見。
1.2建立相對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充分發揮其監督作用。
單位內部審計機構獨立性的缺失,是造成內部控制制度執行不力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單位內部應建立一個相對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有效地行使其監督權。強化內控,加強內部審計制度的建設,充分發揮審計監督作用,將內部審計工作的重點,在時間上從事后審計轉向事中、事前審計;將從查處違規違紀審計轉向內控制度審計和績效審計,理順資金運行管理機制。對本單位的財務收支及其經濟活動的合法性、合規性和有效性進行審核,提出意見和建議,發揮內部審計的監督作用,使內部控制和內部監督達到有章可循、有據可查的要求,充分發揮內部監督在日常工作全過程的控制作用。
1.3對內部控制制度要進行有效的評價。
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評價,主要從四個方面來看。一是健全性。評價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全面建立,是否符合基本原則,具體內容主要有:在各個需要控制的環節是否采取了控制措施,而且是否緊密銜接,并建立了必要的檢查監督機制。二是實用性。評價內部控制制度是否符合單位的實際情況,是否得到遵循,不切實際的照搬照抄,一套模式,必然會影響內部控制制度的實施效果。三是協調性。評價內部控制制度與本單位的總體目標是否一致,各個控制環節是否緊密協作,各項控制措施是否相互配套。四是經濟性。評價內部控制制度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原則,如果控制措施所帶來的效益大于其實施成本,可認為該措施是可行的,但要注意的是,不能只考慮經濟性而不顧及健全性,兩者應兼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