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7 15:06:5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描寫冬至的古詩句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關于故鄉事、故鄉情的文章著實不少,《鄉土情結》的作者柯靈卻巧妙地開篇引用此詩作為情感鋪墊,簡潔地將“我”的感情、心理等表現得淋漓盡致,這其實是很節儉的筆法,而詩人的感情卻表現得格外含蓄、濃烈、深厚。正文中又引用了宋之問的“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寫游子久別返家的忐忑復雜心情;引用崔顥詩句“君家何處???妾住在橫塘。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庇靡粋€嬌憨天真的船家女的搭訕來表現人們普遍而深厚的思鄉情結。而后文引用的詩歌又升華了一種超越思鄉情結的愛國情懷,“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李賀)”,“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等詩句。鄉土鄉情,古人今人、圣人凡人,均魂牽如此!
如此美的古詩詞意境,使本就美妙的散文內容和作者情感更顯雍容典雅、意蘊豐厚。
古詩詞在散文中的串燒引用,能增添文章的美感,使讀者獲得美的享受。教學中,教師不妨先把古詩詞提取出來,利用學生喜歡的多媒體形式進行展示,讓學生在上課之初就朗誦感知,討論鑒賞,教師則適度點其精妙,借以培養學生對古詩詞的熱愛和閱讀鑒賞能力。教學現代文時,適當一些古詩詞,能活躍課堂氣氛,激活學生思維。補充要精當自然,要利于理解文本情感,可以在導入新課時設置,也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巧妙穿插。如教學余光中散文《聽聽那冷雨》時,可以補充蔣捷的《聽雨》拓展閱讀:“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庇缮倌辍涯暝俚酵砟?,以聽雨為線,寥寥幾筆寫出了對人生、歲月不尋常的觀感。還可借助歌曲來營造氛圍,如聽《明月幾時有》感受蘇軾被貶后憂傷和曠達心緒的交織,聽《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理解李煜亡國后難言的痛楚……
一些重要的散文表現手法和古詩詞表現手法是相通的,可以同步精要列舉古詩例句來學習和理解。韓少功《我心歸去》中第五段寫道:“很想念家里――似乎是有點沒出息?!易谌岷偷臒綮F里,聽窗外的海濤和海鷗的鳴叫,想象母親、妻子、女兒現在熟睡的模樣,隔著萬里守候她們睡到天明……”作者思家的情景,讓人心生感動。這里,“想象”這一藝術表現手法功不可沒。這和白居易《邯鄲冬至夜思家》的想象有異曲同工之妙:“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痹娙藦募胰酥?,想象家人深夜未眠,燈前說著遠行人。這一拓展比較,可獲得舉一反三之效,更好地達到學習目標。課下作業設置可以再來個聯結拓展:請找出并賞析杜甫《月夜》中運用想象技巧的句子,“今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詩人想象妻子的思親之景,由此把自己的思念之情抒發得一覽無余,愈加深刻。
在散文教學中融合古詩詞的學習,好處自然還有很多:化難為易,巧學怡趣。如開創浪漫主義詩風的屈原寫作《離騷》的時代,距離我們比較久遠,對于學生字面障礙特別多,學生也就沒有了閱讀下去的欲望。如果靈活引用穿插,在其他文體教學中引用屈原名句并精要講解,是一種化整為零的有效教學法。教師還要善于預設。韋莊的“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詩句在蘇教語文必修一課本上出現過兩次,而兩次用以表現的主題大不相同,一為思鄉苦,一為不舍情,學生在理解時肯定有糾結和困惑。有效引導學生多維度理解鑒賞,即可拓展其視野和想象力,使學生養成見疑不避、迎難而上的探究精神,解決古詩詞學習難的問題。
一、高考試題分析
例1:2011年江蘇卷第9題,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春日憶李白 (杜甫)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
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問題(2):“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一聯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種表現手法?(4分)
參考答案:表達了雙方翹首遙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李白,想象李白也思念自己。
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現手法。
此詩抒寫的是杜甫在某一春日傍晚興起的對李白的懷想之情。前四句熱情贊美李白之詩,后四句抒發懷念李白之情。頸聯前句寫詩人對著春樹想念李白,屬于眼前實景,后句想象李白此時此刻也一定因想念自己而望西北,屬于虛寫,虛實結合,但兩句表達的都是詩人一方對李白的想念之情。這種富有表現力的藝術手法,就是“對寫法”。這種手法,一方面,在內容上可以充分表現出詩人強烈濃郁的思念之情,極富情味;另一方面,在藝術上又可體現出詩意含蓄,詩句新穎之美。
例2:2010年江蘇卷第9題,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送魏二 (王昌齡)
醉別江樓橘柚香,
江風引雨入舟涼。
憶君遙在瀟湘月,
愁聽清猿夢里長。
問題(3):三、四兩句詩,明人陸時雍《詩鏡總論》云:“代為之思,其情更遠?!闭堊骶唧w分析。(4分)
參考答案:由眼前情景轉為設想對方抵達后的孤寂與愁苦,通過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雙方惜別深情表達得更為深遠。
這首詩的一、二句敘事寫景暗含惜別之情,三、四句詩人卻將眼前情景推開,以“憶”字勾勒,從對面生情,為行人從視(月光)聽(猿聲)兩個方面虛構了一個典型的旅夜孤寂的環境,表現對方因思友而產生的愁緒又深又濃。這當然也是詩人心境的反映,但詩人不寫自身而寫對方,這就既開拓了新的意境,又使詩作含蓄曲折,意蘊深長,耐人尋味。
例3:2005全國卷第 12題,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邯鄲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鄲驛里逢冬至,
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還應說著遠行人。
問題(2):作者是怎樣寫“思家”的?
參考答案:作者主要通過一幅想象的畫面,即冬至夜深時分,家人還圍坐在燈前,談論著自己這個遠行人,以此來表現思家的。
這是一首抒寫羈旅懷人之情的詩作。全詩四句,一二句寫詩人自己,三四兩句轉換角度,不寫自己,改寫家人。家人圍爐夜坐,深更半夜還未休息,只是因為思念牽掛著千里之外的自己。寫家人“說”自己,實際上是為了表現“遠行人”對“家中人”的思念。對面落筆,主客移位,含蓄深沉,不難看出這份思念和牽掛多深,多苦!
二、“對寫法”闡釋
“對寫法”是古代思親思鄉詩中一種獨特的寫作技法?!皩懛ā庇腥擞址Q為“主客移位”、“落筆對面”等。就是在表現懷遠、思歸之情時,作者不直接或不僅僅直接抒發對對方的思念之情,而是撇開自己,從對方下筆,想象對方思念自己的情形。表面上看是寫對方,而實際是寫自己,是通過對方來反照自己,從而委婉含蓄地抒發深摯的情感。這種“落筆對面”的手法,使得作者或作品中的主人公懷遠或思歸之情,既顯得生動形象,富有意境,又顯得具體充實,富有深度。既深化感情,又強化主題。
“對寫法”的實質在于一實一虛,大力聯想和想象,以虛襯實。它是古典詩歌中一種常見的表現手法。
三、“對寫法”在詩中的運用
“對寫法”的運用最早可追溯到《詩經》。《魏風?陟岵》:“陟彼岵兮,瞻望父兮。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無已。上慎旃哉!猶來!無止!”這是一首懷念親人、懷念家鄉的詩,但詩中沒有直接描寫詩人如何懷念親人、懷念家鄉,而是從對方寫起,通過想象詩人到了不同的地方,都似乎聽到親人對自己的囑托和呼喚,把詩人思念家鄉、親人的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对娊洝分羞\用這種寫法的還有兩首,一是《周南?卷耳》,一是《豳風?東山》。
南朝時徐陵《關山月》:“關山三五月,客子憶秦川。思婦高樓上,當窗應未眠……”這首詩描寫了出征軍人在一個十五月圓的夜晚思念妻子的情景,但作者不是直接寫自己如何思念妻子,卻從對方寫起,寫妻子因思念自己而無法入眠,這樣就將自己對妻子的思念委婉含蓄地表達了出來。
到了唐代,運用“對寫法”的懷人之作更為多見,在此多舉幾例。比較典型的有杜甫《月夜》:“今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此詩是詩人在安史之亂身陷長安時思念妻子兒女之作。原本是詩人思念妻兒,詩人卻從對方落墨,想象妻子在月夜里如何對月思念自己,而孩子還不懂得母親為何要思念長安?!跋沆F云鬟濕,清輝玉臂寒”既以妻子望月的神態和姿勢襯托她對丈夫的思念,又通過對妻子的心理展示,細膩地傳達離情別意。作者巧用“對寫法”,將對親人的思念之情,將夫妻間真摯而深沉的愛戀表達得淋漓盡致。無怪后人稱《月夜》“五律至此,無忝稱圣矣”。
高適《除夜作》:“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焙髢删浔臼窃娙俗约核寄钋Ю镏獾墓枢l親人,卻說故鄉的親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沈德潛說:“作故鄉親友思千里外人,愈有意味?!保ā短圃妱e裁》)之所以“愈有意味”就因詩人運用了“對寫法”,把深摯的情思抒發得更委婉含蓄。
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一):“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坐海風秋。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薄盁o那金閨萬里愁”這一句不寫自己正思念金閨中人,而想象此時閨人正在萬里之外念及自己。自己之愁已經不堪,而閨中之愁,更將奈何?!這一曲筆使得感情倍深一層。誠如清人李瑛所云:“不言己之思家,而但言無以慰閨中思己,正深于思家也?!保ā对姺ㄒ缀嗕洝罚?/p>
四、“對寫法”在詞中的運用
南唐詞人韋莊《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殘,傷心明月憑闌干,想君思我錦衾寒?!边@首詞敘離別相思之情。詞中“想君思我錦衾寒”一句,代對方想到自己,透過一層,曲而能達,句法亦新。
宋代詞人柳永《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冉冉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該詞抒寫的是羈旅行役中懷鄉思親的愁情。下片妙處在于既寫了自己“登高臨遠”、“歸思難收”,更有摹擬“對想”。由于思歸心切,因而聯想到故鄉的妻子也一定是同樣的盼望自己回家。詞人生動地創造了這樣一個妻子形象:經常地在妝樓上癡癡地望著遠處的歸帆,幾次三番誤認為這些船上就載著她的從遠方歸來的丈夫。本是詞人自家登樓,極目天際,卻偏想故園之閨中人,應也是登樓望遠,佇盼游子歸來。本是自己倚闌凝愁,卻從對方設想,用“爭知我”領起,化實為虛,曲折而空靈,情至而感深。
歐陽修《踏莎行》:“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征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欄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弊髡呒葘崒懥诵姓呒从巫釉谠绱簳r離家遠去,因春色無限而生離愁,又虛擬了居者即思婦在閨中憑欄遠眺、思念行者之情境。抒發了旅人濃重的離愁別恨。從抒情而言,這也是透過一層,落筆對面的手法,把游子與思婦的閨怨別情相溝通,使抒情更為深摯。
五、“對寫法”在曲中的運用
元代鄭光祖的曲子詞《醉思鄉王粲登樓》[紅繡鞋]:“淚眼盼秋水長天遠際,歸心似落霞孤鶩齊飛。則我這襄陽倦客苦思歸。我這里憑欄望,母親那里倚門悲。乍奈我身貧歸未得。”“我這里憑欄望,母親那里倚門悲”這兩句曲詞細膩傳神地描繪出了母子兩人相思苦、苦相思的情景。前一句為實寫,后一句為作者的想象,一實一虛,尺幅萬里,情感深摯。
經過兩輪的《唐詩宋詞選讀》的教學,我發現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同時翻閱歷年各地的高考試卷,發現詩歌鑒賞的得分往往最不理想,老師們也常常感嘆詩詞教與不教的效果是一樣的,學生也常常感嘆看不懂詩歌到底在說什么,每次都是等著老師評講,然后恍然大悟,然后機械地抄答案訂正,下次遇到詩歌鑒賞的題目,仍然得分很低,偶爾一次高分,也談不上方法的積累,似乎是運氣使然。針對這樣的情況,再次教學《唐詩宋詞選讀》時,我開始思考如何更有效利用教材,提高課堂效率,讓學生提高詩歌鑒賞的水平。
《唐詩宋詞選修》的編排旨在通過對不同時期的詩人、詞人及其代表作品的學習和鑒賞,感受作品的形象和意境,從而獲得情感上的體驗和精神上的陶冶,在學習技巧和整體把握的基礎上,通過的對作品的賞析,領悟作品所蘊含的藝術魅力,從而獲得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拓展視野和空間。為了契合新課標的目標,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提高選修教材的范本作用,我努力嘗試把教教材轉變為用教材教,通過選修教材重新編排,給學生一把金鑰匙,讓他們提高詩詞閱讀的能力,從而提高了課堂效率。
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教本只是些例子,從青年現在或將來需要讀的同類書中舉出來的例子;其意是說你如果能夠了解語文教本里的這些篇章,也就大概能閱讀同類的書,不至于摸不著頭腦。”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的選修課教材重組,是不是應該突破教材的現有模式,從而多關照一點學生詩歌鑒賞能力的培養,使之成為學習的例子,從而達到可以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另外,根據教材編寫的目標原則,即根據教學對象的需求,如學習者的文化背景、學習目的、現有基礎等,充分考慮學情,通過重新編排,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符合教材編寫的趣味性原則。
還有,在重新編排教材時,如果我們考慮到作為學習者的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即學生在學習完相關內容后,都有掌握一定的方法的需求。我們就應該讓學生不斷形成概念體系,就能把原本難以操控的詩歌教學變得有條理性和目的性。這樣一來,學生在感受詩歌的魅力的同時,更能學有所得,目標清晰,學習的指向性也就更明確了。
我想以懷遠詩為例,談談《唐詩宋詞選修》教學中合理編排教材,構建高效課堂的想法。
《考試說明》要求我們要能閱讀淺易的古詩文,抒發思鄉懷遠之情是我國古代詩詞曲中的一個經久不衰的主題,思鄉懷遠詩包括:羈旅愁思、思念親友、征人思鄉、閨中懷人。在《唐詩宋詞選讀》選修課本中也選取了好幾首這樣的詩歌,我們可以把這類詩歌整合在一起,作為統一板塊讓學生學習,學生不僅要學習懷遠詩的相關知識,還要學習賞析這個類型的詩歌的過程與方法,找出解答這類詩歌的方法?!锻聭堰h》《送魏萬之京》《與諸子登峴山》《旅夜書懷》《九月齊山登高》都是這類詩,我們可以把他們放在一個版塊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把教材文本作為范本,進行類的拓展,讓學生感受一類詩歌,從而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學生學習同類型的詩歌,很容易找到內容上的共性,能很快克服詩歌鑒賞中普遍存在的畏難情緒,立刻參與到主動學習中來。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就是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學生不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老師就能從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
另外,學生在學習《望月懷遠》詩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關注到“月”這個意象,以及由月引發的思親、思鄉之愁。之前的教材詩句中“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中均有這個意象。為此,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在對過去詩句的回憶中體悟月這個意象表達的思鄉懷人的情感。
體悟“月”形象后,我們可以引發學生思考一類意象。鴻雁、杜鵑、楊柳等都是思鄉詩中常見意象。
鴻雁:候鳥,常引起游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之愁?!叭藲w落雁后,思發在花前”。秋風、秋霜、衰草:引發行人孤獨、凄涼、惆悵之情。
杜鵑:又叫杜宇、子規,叫聲凄切哀傷,聲如“不如歸去”??诮酋r紅,故有“杜娟啼血”之說。常與哀怨、思歸有關。如秦觀《踏莎行·霧失樓臺》中“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楊柳(或《折楊柳》曲):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俗,而《折楊柳》曲,聽后會激蕩起蘊藏心中的鄉思。如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猿啼:常象征漂泊之人的悲苦之情,如杜甫《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p>
沙鷗:往往喻指漂泊不定,孤苦伶仃的形象。如杜甫《旅夜書懷》:“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浮云:因漂移不定,喻在外漂泊的游子。
西樓、高樓、小樓、危樓、危欄、驛亭:借人在樓、倚欄或登樓遠眺表現思念之情,如范仲淹的《蘇幕遮》:“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p>
其他如暝色、日暮、黃昏、落日、夕陽、暮靄、煙波、寒山、宿鳥等。漂泊的旅人停泊休憩,羈旅愁思也會驀然而生。
在邊關將士思鄉詩中,孤城、塞鴻、胡笳、羌笛等意象常與月亮、黃昏結合在一起,通過視聽雙重感受抒寫幽怨鄉愁,意境雄渾深遠,情感深沉含蓄。
而這類詩歌的情感也是固定的,①羈旅愁思:敘寫羈旅之苦,抒發內心的孤獨、凄涼及思鄉之情。②思念親友:感念親情之深,表達對親人的熱愛與思念。 ③幽怨憤慨:抒發漂泊、貶謫他鄉,不得重用,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幽怨憤慨之情。④征人思鄉:抒發征人思鄉,厭惡戰爭之情。
學生通過積極主動的學習,參與,思考,歸納。進而很自然地學會學習《旅夜書懷》等這一類的其他詩歌,并且學會分別把詩中的意象和詩歌的情感進行相應的歸類。
回顧我們的高考試題,命題一般從分析思想情感、分析手法、品析煉字中考察思鄉懷遠詩,比如今年的安徽卷的兩首詩:
《秋齋獨宿》
唐 韋應物
山月皎如燭,霜風時動竹。夜半鳥驚棲,窗間人獨宿。
和韋蘇州《秋齋獨宿》
金 趙秉文
冷暈侵殘燭,雨聲在深竹。驚鳥時一鳴,寒枝不成宿。
1.兩首詩中詩人的心境有何異同?請作簡要分析。(4分)
2.請分別指出兩首詩第一句使用的修辭手法,并加以賞析。(4分)
這兩首詩,從內容上,我們可以初步判定為思鄉懷遠詩,月的意象,人的孤獨,鳥受驚時候的一聲叫,我們可以感受到孤獨之情。但是對月的描寫是不一樣的,“山月皎如燭”,運用比喻,將月亮比作蠟燭,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月亮的皎潔;“冷暈侵殘燭”,冷冷的月光,侵入將要燃盡的蠟燭,運用擬人,寫出了環境的凄冷。所以韋應物的孤獨是淡淡的,更多是在自然景物的動靜中體現中恬淡自適的情懷。而趙秉文眼中的景物是悲冷凄涼的,表現了自己內心孤獨引發的清冷。
這樣,通過意象的分析和情感的體悟與具體的手法和對字的品味,可以讓學生體味到同一情感中的細微差別。
再如:2005年全國卷2《邯鄲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1)簡析“抱膝燈前影伴身”一句,并說出作者當時懷有一種什么樣的心情。
(2)作者是怎樣寫“思家”的?語言上又有什么特點?
羈旅在外的人思念家人,是想象著家人在思念自己,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為此,通過意象營造出意境,表現出情感,我們可以總結出該類題目常用的表現手法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有時候也借助于想象、聯想塑造形象。
同類型教材的學習以及與題目的比較,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學會鑒賞詩歌。使學生不僅得到精神陶冶和審美愉悅,而且在美的熏陶中提高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