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7 15:06:4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精準扶貧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中圖分類號:F323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23-0099-01
一、 精準扶貧思想的現實需要與理論基礎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精準扶貧思想提出的現實需要
在主持更好地實施精準扶貧第三十九次集體學習的會議上指出,農村人口如期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沒有貧困地區人口的脫貧,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在于補齊短板。由此可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任務是精準扶貧思想提出的現實需要。實施精準扶貧有利于集中各類資源,聚焦扶貧對象,提高扶貧工作的精準度和有效性,確保能夠幫到點上、幫到根上,讓貧困地區與貧困群眾能夠真正地脫貧,走上小康之路,達到共同富裕的目標。
(二)共同富裕是精準扶貧思想提出的理論基礎
小康社會是共同富裕社會的初步要求,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奮斗目標和根本原則,也是我黨的重要使命。強調,促使全民脫貧、實現共同富裕,是中國現階段極其緊迫的任務。做好扶貧工作,幫助困難地區的困難群眾脫貧致富,使發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人民,這是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體現。精準脫貧就是要擺脫以前灌溉式、一把抓的脫貧方式,通過建立檔案卡,摸清貧困人口底數,做實底細,實現動態調整,因人因戶因村實施相對應的政策,突出產業扶貧,發展帶動貧困人口脫貧的經濟實體。
二、 精準扶貧思想的內涵
“精準扶貧”最早是在2013年11月3日,在湘西調研扶貧工作時提出的。他強調扶貧工作“要科學規劃、因地制宜、抓住重點,不斷提高精準性、有效性和持續性”“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準扶貧,切忌喊口號,也不要定好高騖遠的目標”。2013年9月中旬和10月上旬,總理兩次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扶貧工作時,都對精準扶貧和建檔立卡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所謂精準識別就是按照統一的標準,通過具體的方法將低于貧困線的貧困人口精確地識別出來,同時了解貧困狀況,分析貧困原因,摸清幫扶的需求,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幫扶。識別出扶貧對象后,要采取精準的扶貧措施使扶貧政策得到有效的貫徹,針對不同情況的困難戶要進行不同的扶貧項目。例如,對于喪失勞動能力的勞動主體,可以直接向其提供生產和生活所需的糧食、衣物等物資,幫助其日常生活。而對于那些有勞動能力的,政府可以向其投入一定的扶貧資源,比如說基礎設施的建設、生產技術的輸入等,使貧困地區的貧困戶生產自救,逐步走上脫貧的道路。
三、 精準扶貧的實現路徑
(一)開展全國性的貧困普查,做好基礎調研工作
精準識別是精準扶貧的基礎,為了解決識別模式中存在的識別偏差等問題,我們應該開展全國性的貧困普查,精準掌握我國當前貧困地區地域分布、貧困人口的數量、人口結構、教育情況、基礎設施狀況,對于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數,只有這樣才能徹底解決扶貧客體不準確的問題,從而保證精準扶貧政策的有效實施。
(二)拓寬資金籌集渠道,加快基礎設施建設
精準扶貧很主要的一方面就是基礎設施的建設。交通、醫療、水電、教育等基礎設施差是貧困地區存在的普遍問題。積極營造基礎設施建設的良好氛圍,不僅是提高貧困人口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保證,也是貧困地區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為了更好地進行基礎設施的建設,我們應從各方籌集建設資金,以建設資金投入為杠桿,積極引入市場機制,通過 BT、BOT、PPP 等模式引導各類社會資本廣泛參與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貧困地區基礎設施的建設。
(三)全面宣傳與貫徹落實相關政策,提高精準扶貧的實施效率
扶貧先扶智,全面宣傳精準扶貧的相關政策,提高貧困戶對扶貧政策的把握程度,可以橢貧困戶在脫貧過程中少走很多彎路。在宣講扶貧政策的過程中,同時了解貧困戶的實際需求,制定切實可行的扶貧計劃,提高精準扶貧的實施效率。
參考文獻:
[1]越光.淺談公共圖書館以農家書屋為陣地助力精準扶貧工作――以六盤水市圖書館一個扶貧點為例[J].貴圖學苑,2016(3):28-30.
[2]黎立義,蔣業宏,石磊.淺談“精準扶貧”現狀、問題與對策――以農業發展銀行廣西區分行為視角[J].區域金融研究,2016(8):56-59.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力實施脫貧攻堅,是面向歷史的莊嚴承諾?!笆濉逼陂g,平均每年有一千萬以上人口的脫貧任務,超常規的重任需要超常的智慧和謀略。
“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是打贏扶貧攻堅戰的基本方略。針對貧困人口規模龐大、貧困程度深、減貧成本高、脫貧難度大的多重挑戰,惟有“精準”施策、創新方式、健全機制,方能決勝“全面”。
《財經國家周刊》、t望智庫組成“精準扶貧調研小組”,在寧夏、貴州、湖南、新疆等多地考證調研,追蹤這場被稱為“非贏不可”的戰役進展。
在扶貧攻堅一線,記者看到,圍繞產業造血脫貧的內生發展模式,已探索出豐富的經驗;金融血液如何流向貧困戶的“毛細血管”,也不斷涌現出解決方案;互聯網、大數據等先進技術手段,被引入扶貧工作后開始顯現巨大潛力。
扶貧的艱巨性、復雜性不容小覷,不會一帆風順,也不會有萬能藥方。完成扶貧攻堅重大任務,需要采取新思路、激發新動力,通過一個個山頭的攻堅而獲全勝。 2016年3月20日航拍的廣西大化瑤族自治縣七百弄鄉弄平村的通村水泥路,“交通精準扶貧”是廣西壯族自治區出臺的精準扶貧配套政策之一。
產業造血與改革活血
產業扶貧是新階段扶貧攻堅的重頭戲。
一個地方再貧窮,有了產業支撐,就有了造血功能與內生動力,就有望依靠自身的主動作為擺脫貧困。只有從“輸血式扶貧”走向“造血式扶貧”,從“救濟式扶貧”走向“產業式扶貧”,才能獲得永續擺脫貧困的基礎。
圍繞“造血能力”和“內生動力”,寧夏吳忠市的探索值得關注。
近年來,吳忠市陸續探索出了“龍頭帶動型”、“協會拉動型”、“支部推動型”等9個產業扶貧模式,一步步實現農民走進園區變工人、進入城鎮做商人、擺攤開店當老板、土地入股成股東、進城落戶變市民、技能培訓做職業農民,實現了村村有產業、戶戶有門路、人人有活干。
其中頗有成效的特色探索,是依托“光伏+”開展的扶貧模式,光伏+新農村、光伏+農牧業、光伏+工業觀光旅游、光伏+村集體經濟……當地農戶“靠太陽”能平均年入3000元,村級扶貧電站平均每年也能給村子創收約20萬元。
這個經驗即將推廣至全國。今年3月份,國家發改委、國務院扶貧辦、國家能源局、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聯合《關于實施光伏發電扶貧工作的意見》,決定在全國具備光伏建設條件的貧困地區實施光伏扶貧工程。將光伏扶貧作為資產收益扶貧的重要方式,在2020年前,以整村推進的方式,保障200萬建檔立卡無勞動能力貧困戶(包括殘疾人)每年每戶增加收入3000元以上。
不過,產業造血也有深層難點。國家開發投資公司貧困地區產業投資基金總經理張元領表示,一些貧困地區的造血項目,規模小、效益不高、競爭力較弱、缺乏品牌,銀行信貸難,社會資本往往不愿意進入,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擴大再生產的能力不強。
張元領等受訪者還表示,貧困地區的企業多為中小民營企業,往往管理不規范,財務較為混亂,廣大貧困戶的財產權利更是分散、模糊,經營意識淡漠。這個現象加劇了各路資本“有錢投不出去”的尷尬狀況,說明在產業扶貧過程中,除了產業造血,也要強化改革活血。
在改革活血方面,貴州銅仁市探索的“三權、三變、三金”具有典型性。
所謂“三權、三變、三金”,即對農村住房、山林、茶園、果園等不動產進行確權辦證和價值評估試點工作,并在此基礎上實施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林權“三權”抵押貸款,推動農村“資源變股權、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使貧困群眾成為流轉土地有租金、入股企業有利金、進園務工有薪金的“三金”農民,實現“三權、三變、三金”良性互動。
通過“三權、三變、三金”改革,銅仁農村“沉睡的資源”變成了“流動的資本”。在“十二五”期間,全市流轉土地129萬畝,發放“三權”貸款3.81億元,惠及貧困群眾5.6萬余人,項目區農戶通過專業合作社及農業園區股金分紅、土地流轉租金、園區務工收入,戶均增收1.2萬余元。
金融“血液”流向扶貧末端
金融是經濟的“血液”,也是貫穿在扶貧各個環節的重要“能量”。長期以來,金融“血液”向貧困農戶“末梢”流動明顯卡殼。
中國扶貧基金會會長段應碧向《財經國家周刊》記者分析,從實踐來看,當前金融支持扶貧還存在不少障礙。
比如,扶貧貸款的定價存在兩難,如果要照顧農戶,有時就難以實現商業層面的可持續發展,而如果追求可持續發展,提高利息,農戶付息壓力往往偏大。再比如,扶貧貸款的成本控制有相當難度,農村信用體系缺失導致信用調查成本過高。
中國郵儲銀行行長呂家進認為,現有的銀行管理機制也存在一些問題,難以匹配國家扶貧大局,此前的績效考核機制不足以支持銀行員工踴躍開發扶貧業務。這些約束因素需要盡快找到解決方案。
針對貸款成本高、商業銀行信貸意愿不高的問題,有專家建議,從外部層面而言,央行可以加大扶貧再貸款力度,給商業銀行提供低息資金,財政扶貧資金則可以分出一塊成立“扶貧信貸擔?;稹保档头鲐毿刨J利率成本。
針對貧困戶信用體系缺失、信用調查成本高的問題,有專家建議,可在國家層面盡快形成統一的貧困農戶信息系統,并與銀行的信息系統對接,便于銀行針對貧困戶進行精準甄別、精準檢測、精準投放。
銀行也可和各類駐村扶貧工作隊強化合作,駐村工作隊可以發揮項目推薦、信用把關、減少信息不對稱等重要作用。
在扶貧一線,記者看到,不少地方圍繞“金融血液如何流向毛細末端”這個難題進行了大量探索。
分管扶貧工作的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常委、自治區政府副主席李銳認為,從寧夏的實踐來看,金融扶貧的核心是依托四大資源、瞄準四大領域、突出四大舉措。
具體而言,即依托財政扶貧資金撬動、政策性銀行中長期信貸、涉農商業銀行專項信貸投放、普惠性金融信貸支持這“四大資源”,瞄準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優勢特色新興產業發展、重點群體就業創新、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這“四大領域”,集中實施“四大舉措”――人民銀行切一塊、財政部門貼一塊、金融機構降一塊、存貸掛鉤激勵。
湖南武陵山片區則通過積極探索,總結出了金融扶貧的“七個經驗”:以“一授、二免、三優惠、一防控”模式推進小額信貸的“麻陽經驗”;創新開發“信貸+就業擔保貼息+公司基地+農戶貸款”金融服務產品的“龍山經驗”;搭建起“銀農聯結”橋梁的“沅陵經驗”;“農戶建檔立卡+掛靠龍頭企業或合作社+政府擔保基金注入+設立扶貧貸款貼息專戶”的“武岡經驗”;以金融惠普服務推進精準扶貧的“張家界經驗”;攜手農商行對扶貧對象進行授信以精準投放貸款的“邵陽經驗”;政府牽頭設立經濟風險擔?;鸩⒙摵仙墦9咎峁L動擔保服務的“邵東經驗”。
隨著這些探索的深入,金融“血液”開始在貧困地區循環起來。
“互聯網+大數據”提高扶貧精度
“互聯網+”深入影響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對脫貧攻堅也有巨大潛力,全國已涌現出一大批較有成效的案例,比如阿里、京東等電商紛紛將其農村業務與扶貧工作結合起來。
記者發現,推進“互聯網+扶貧”,目前還有待充實三個關鍵要素。
一是貧困地區往往缺乏“雙創”帶頭人;二是貧困農戶往往缺乏獲取和分析海量互聯網信息,進而以此為基礎開展生產和銷售的能力;三是缺乏高效廉價的農產品物流體系,當前物流方式低效昂貴,耗損甚大。
貴州銅仁與阿里巴巴合作,通過電商扶貧實踐,提出了一個可參考的解決方案――建好“三張網”。
阿里巴巴副總裁孫利軍介紹,第一張網是“天網”,即培育基層領導干部“互聯網+扶貧”的思想理念和頂層設計。
第二張網是“地網”,即物流、信息流、支付流三合一的基礎設施。讓農產品高效率進城,讓信息高效率下鄉,讓交易高效率支付。
第三張網是“人網”,鼓勵有創業激情和想法、經過互聯網洗禮、經過大城市洗禮的年輕人回鄉創業,鍛造農村的“雙創”帶頭人隊伍。
除了“互聯網+”,大數據對提升扶貧的精準度同樣意義重大。貴州黔西南州的大數據精準扶貧案例可圈可點。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下轄一市七縣,其中七個縣均為國家貧困開發工作重點縣,是典型的貧困地區。
針對精準扶貧發展普遍面臨的數據掌握不準確、政策上下不通暢、社會扶貧缺乏參與途徑等問題,黔西南打造了由一朵云(黨建民生數據云)、一張網(精準扶貧信息網)、一組中心(州縣兩級綜合決策協同中心)組成的大數據精準扶貧體系。從數據采集、數據管理、數據應用、價值實現等環節,構建了較為完整的信息服務鏈,支撐精準扶貧的全過程管理。
這個大數據精準扶貧體系,到底神奇在哪里?
黔西南州相關負責人介紹,它的關鍵在于解決了精準扶貧的四個核心難題――扶誰的貧?誰去扶貧?如何扶貧?如何退出?
以“扶誰的貧”為例,傳統確認方式基本上是線下人工排查,其中難免存在瞞報、人情等問題。
而大數據云平臺線上精準扶貧系統采用跨部門數據共享,針對貧困戶涉及的貧困指標,通過與公安戶籍、銀行存款、工商登記、政府公職人員、車管所機動車、房管局不動產、殘聯殘疾人等數據交換分析,能準確剔除不符合扶貧標準的人員,實現對貧困戶線上比對審計。
除此之外,大數據扶貧還能帶來一個巨大的便利――可以“隨時隨地扶貧”。
比如,精準扶貧云平臺根據應用場景開發移動手機APP,扶貧干部精確定位貧困戶,隨時隨地記錄貧困戶信息和扶貧工作情況,扶貧項目實施情況圖片、文字、影像信息上傳。有關部門可以隨時隨地查看貧困情況分析、項目實施分析、資金發放分析、扶貧干部工作效果。
以“非常之策”啃硬骨頭
各地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取得許多成果和經驗,同時,多個地方也存在不少具有共性的問題。
比如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其任務之繁重和緊迫性前所未有。
國家發改委數據顯示,從2001年開始至今15年的時間里,國家累計搬遷680萬貧困人口。而中央決定“十三五”期間要對1000多萬貧困人口易地搬遷,這意味著未來5年搬遷任務是過去15年的約1.5倍。如分解到年度計算,“十三五”年均搬遷任務是過去15年年均的4-5倍。
面對如此史無前例的“非常之事”,需充分估計難度并實施“非常之策”。
脫貧攻堅戰的另一個較為普遍的難點,是農民工返鄉返貧問題。
記者在調研中發現,當前有三個重要因素觸發農民工失業返鄉返貧:一是資源型企業大量關停導致用工減少;二是自動化水平提高和機器人規?;瘧?,對傳統制造業用工形成排擠;三是吸納了近6000萬農民工的建筑業降溫,房地產新開工樓盤減少,停工現象增多,大批建筑類農民工“半失業”或“準失業”。
農民工失業返鄉,將加大農戶返貧壓力,對扶貧工作形成挑戰。目前農村勞動力有7~8成外出務工,非農收入占農民家庭50%左右。承擔家庭經濟重擔的農民工一旦失業返鄉,家庭收入銳減可能返貧。
按國務院農民工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2015年的數據,全國外出農民工達到1.68億人,30歲以下的青年農民工約占60%,他們基本沒有農業生產經驗,在遭受沖擊的情況下,農業“蓄水池”功能失效,可能在結構轉型中形成長期失業群體。
受訪專家認為,想要鞏固扶貧成果,就要千方百計實現農民工“返鄉不返貧”。在政府引導和體制機制方面,有四項工作尤其值得重視。
一是專項抓好返鄉創業。針對農民工群體特征設計全方位創業輔導,鼓勵技校培訓基地、企業培訓基地、免費發放培訓券、農民工創業孵化器、互聯網+農業創業指導等,尤其要引導熟悉大城市的新生代農民成為創業主力。
二是拓展本地就業容量。引導發展休閑農業、觀光農業、創意農業等,挖掘推送適合返鄉農民工從事的非農就業機會。
在被評為貧困戶之后,別人都說苗樹普以后的日子不用愁了,國家會救濟你的”。每當他聽到類似的話,臉上都是火辣辣的,他暗自在心中發誓一定要學習一項技能,靠自己勤勞的雙手擺脫貧困,讓家人過上幸福的生活!
村干部和駐村工作隊了解了其迫切希望脫貧的愿望之后,積極邀請他參加村上組織的技能培訓,精準扶貧工作的全面開展,給他帶來了奔向幸福生活的極大信心,他想到了承包土地搞種養殖產業、地理栽上風景樹,地里的雜草叢生干脆利用起來又整治環境,他經打聽和學習,買了500多只鵝苗,自家搭起了鵝棚,每天早起加料、加水、割草,剛出窩的鵝苗還要保暖,他一晚上起來幾次給鵝苗加暖,經他細心照料鵝長得很快。振奮精神,堅定信心,想爭取盡快走向更加幸福的新生活,閑時還打零工增加收入,希望早日脫貧,經同村人介紹苗樹普又到本莊窯廠去拉磚,因為沒文化,不懂技術,只能干些辛苦活。跑上跑下的工作又臟又累,回到家從不埋怨,不怕苦不怕累的他,村民都看在眼里,都給他豎大拇指,依靠勤勞脫貧致富。
鵝很快就可以出售了,可以有一筆不少的收益,加上每個月干點零工活,好生活眼看就要起色了。
2016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兒媳在家開了一個小商店,經營雜貨,年收入1萬多元,經村里介紹兒子到江蘇常州工地上干零活,年收入3萬元。
現對2016年我處扶貧開發工作計劃如下。
1、掛圖作戰、精準扶貧明白袋提檔升級
掛圖作戰、精準扶貧明白袋是去年我處扶貧攻堅亮點工作,今年,為更好發揮兩者功能,處扶貧辦將對其進行提檔升級。一是范圍升級。去年辦事處下轄的15個行政村村村掛出了作戰圖,今年辦事處級也將掛圖作戰;同時去年明白袋制作及發放僅覆蓋288戶一般貧困戶,今年未脫貧的低保戶、五保戶貧困戶也將入列。二是內容升級。以“強基礎,興產業、促脫貧”為主題的新一輪“三萬”活動“一村一品、一戶一業”的內容將被充實到辦事處級作戰圖中;明白袋中也將添加幫扶責任人更完整的個人信息,同時領導言論、扶貧政策等信息實時更新,做到動態管理。
2、狠抓產業扶貧,一村一品注重“造血”
我處的貧困村和貧困人口一直以來靠傳統農業沒有解決溫飽問題,這說明救濟式扶貧不可能解決根本問題,而產業扶貧可以使這些地方的貧困人群由“輸血型”向“造血型”轉變,幫助貧困地區解決生存和發展問題,可以說是脫貧的必由之路。今年,辦事處將借助全市開展第六輪“三萬”活動的有利契機,著力謀劃“一村一品”。重點是結合村莊發展規劃和村情民意,科學論證,幫助下轄15個村找準主導產業,同時立足長遠,制定規劃,落實推進產業發展的線路圖和時間表。在產業推進過程中,要確保貧困戶真正參與其中,從中獲得擺脫貧困的力量。處扶貧辦將對照各村制定的產業推進時間表加強督辦,各村扶貧專干也必須保證每半個月一次進展匯報,力促“一村一品”產業發展各項工作有序推進。
3、組織企業參與到扶貧攻堅過程中來
去年,村皇廷休閑山莊、關陵廟村鷺聯達工貿有限公司等企業擔負起社會責任,為全處數十戶貧困戶提供了就業崗位,助其擺脫貧困,為全處扶貧攻堅工作做出了貢獻。我處目前有33家企業,如果組織得力,將是扶貧攻堅進程中的一股強大力量。今年,處扶貧辦將堅持“義利兼顧、以義為先”的原則,組織轄區內企業自覺自愿、量力而行地參與到扶貧攻堅過程中來,即在組織企業負責人入戶走訪摸清貧困戶底數的基礎上,在“產業扶貧、商貿扶貧、就業扶貧、捐贈扶貧、智力扶貧”五個創新扶貧模式中因地制宜選擇具體幫扶途徑。
一是產業扶貧,即企業通過投資興辦工廠,開發結對村的資源,提高生產力、提升附加值,帶動貧困村經濟發展;二是商貿扶貧,即企業發揮自身市場開拓能力以及渠道和信息優勢,通過采購、代銷、委托加工等形式,幫助結對村對接外部市場,帶動貧困戶增收;三是就業扶貧,即企業為結對村貧困戶設立就業綠色通道,為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加大培訓力度,提高就業質量,增強勞動力的可持續就業能力,同時在崗位設置、薪資待遇上對貧困戶給予一定程度上的關照;四是捐贈扶貧,即企業發揚中華民族扶危濟困傳統美德,通過捐款捐物、助學、助老、助殘、助醫等形式,改善結對村貧困戶的生產生活條件;五是智力扶貧,即企業借助人才優勢開展智力幫扶,向結對村群眾教授實用技術,幫助結對村群眾更新生產生活觀念,提高生產技能和生活質量。
4、設立扶貧基金,科學有效運作資本
如何以長補短,以優促弱?貴州充分依托大數據、云計算創新扶貧開發手段,通過“云上貴州”系統,打造全省“扶貧云”平臺,探索“互聯網+”扶貧新模式, 推動扶貧工作由定性到定量精準轉變,努力實現對癥下藥、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精準透明 大數據有大智慧
畢節市黔西縣紅板村,每個脫貧戶的相關信息被建檔立卡,及時上傳到“扶貧云”,而且脫貧資料還被制作成二維碼,貼在家門口。
大數據精準扶貧建設,終端到達的就是村寨農戶家,紅板村也成為精準扶貧“貴州模式”的村級樣本。
精準扶貧,首先是信息精準。如不能及時獲取數據資源,將導致幫扶物資調配不均衡、措施效果評價不科學,政策制定和修改也將變得盲目。為實現更快速更精確地甄別、篩選、監測、管理扶貧信息,貴州著力打造“扶貧云”,針對不同原因、不同類型的貧困對象,以現有建檔立卡數據為基礎,融合各有關部門的數據資源,形成全省扶貧工作統一的基礎數據支撐、脫貧指揮調度、項目資金監管、工作績效評估、任務督查考核、信息服務共享、互動交流參與的大數據綜合管理平臺。
“扶貧云”以GIS(地理信息系統)作為主要展示手段,依據貧困發生率和“四看法”的衡量指標,即一看房、二看糧、三看勞動力、四看讀書郎,以圖表的方式,展示省、市州、縣、鎮、村的情況,直觀地反映貧困人口的分布情況、致貧原因、幫扶情況、脫貧路徑以及脫貧實際。
“一時的收入提高并不能代表貧困戶就此和貧困徹底訣別,扶上馬送一程,通過系統動態監控隨時了解其產業、疾病、教育等情況,防止其因偶然因素返貧?!碧峒啊霸贫恕狈鲐殻F州省扶貧辦總農藝師周興深入解讀。
2015年12月,“扶貧云”上線運行,并通過“云上貴州”的統一門戶,為各級監管部門提供資源協助,為貧困群眾和社會公眾提供信息服務。目前,“扶貧云”一期已實現對623萬貧困人口、9000個貧困村、934個貧困鄉鎮、66個貧困縣和有扶貧開發任務的地區的精準識別和動態監測。
對癥下藥 大數據有大動力
貴安新區,高峰鎮麻郎村、活龍村、橋上頭村、堯上村4個村寨,通過建檔立卡精準分析,提出“人均一畝果”“人均一畝菜”產業扶貧方式,建設“高峰花海生態園”項目。項目啟動以來,54個建設項目已帶動當地近500人就業,農民直接務工月收入2400元以上。項目投入運營后,還將帶動周邊近千人就業。
貧困人口識別的量化、貧困程度深淺的可視化是基礎,關鍵在幫扶!貴安新區黨工委書記馬長青說,愛心人士可以借助大數據扶貧云平臺選擇幫扶對象、詳細了解貧困戶狀況和需求、時刻關注幫扶效果,云平臺上還植入了教育、醫療、法律援助等貧困戶需要的各種資源。
甲方(幫扶單位):
乙方(建檔立卡貧困戶):
為做好2018年精準扶貧工作,突出扶志在幫扶工作中的重要性,采取切實措施,激發貧困戶自我發展的內生動力,甲乙雙方在自愿平等基礎上簽訂本協議:
一、適用對象
本協議適用于具備發展潛力(有一定勞動力基礎,可發展產業、參加就業)的建檔立卡貧困戶。
二、激勵方法
以幫扶單位為主體,對勞動積極性高,有行動、有成效,實現家庭收入增長的貧困戶,根據其收入增長幅度,實行量化獎勵。
1.收入核算時間:核算2018年1月1日-2018年12月30日之間發生的收入。
2.收入核算方式:根據乙方提供的佐證材料(如工資表、各類收據及經營類別、規模、效益等),結合乙方的一卡通流水進行核算。
3.收入核算原則:只核算貧困戶生產經營性和工資性兩項收入(下文簡稱收入),轉移性及財產性收入不在核算范圍之內。
4.獎勵標準:獎勵基數為家庭人均收入2000元,根據“你掙2塊,我獎1塊”的量化標準進行獎勵,如家庭3口人,人均收入3000元,則人均獎勵500元((3000-2000)/2),整戶則為1500元。封頂線為人均獎勵1000元。
5.獎勵發放要求:獎勵在收入核算之后,3個日歷日之內通過一卡通,以增收激勵的名稱發放到位。
三、雙方的權利和義務
(一)甲方的權利和義務
1.甲方應切實按照精準扶貧工作有關要求,為乙方落實扶貧政策;
2.對乙方在發展中遇到的困難,甲方應在能力范圍內,著力加以解決;
3.甲方應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履行好監督職責,仔細核準獎勵額度,嚴禁弄虛作假,切實樹立鮮明導向;
4.獎勵資金由甲方統籌安排,全權負擔,原則上不得拖欠,收入核算、相關資料整理及獎勵發放等工作在2018年12月30日之前完成。
(二)乙方的權利和義務
1.為便于核算收入,乙方應及時將所創收入打入一卡通;
2.乙方應誠實守信,實事求是報告收入,嚴禁弄虛作假、瞞報、亂報,一經發現,剝奪獎勵資格;
3.堅持自力更生,厲行勤儉節約,作息規律,愛護衛生,不沉迷麻將、紙牌等賭博性不良嗜好,不參加非法組織性活動;
4.主動學習國家扶貧政策及各類精準扶貧常識。
本協議有效期為2018年度,一式三份,甲乙雙方各執一份,當地村委會一份,雙方簽字后生效。
甲方: 聯系人(幫扶干部):
乙方:
多年前,陳剛在五團擔任副團長,主管農業。他清晰地記得,那是一個秋季的上午,巴扎上熱鬧非凡,最熱鬧的要數一個內地老板收購紅棗的攤位,數百名各族群眾將老板團團圍住,有些人在買賣,而更多人則在觀望。
“那一年,紅棗市場好,這名內地老板拿著現金在大街上收購紅棗,很多那一年種植紅棗的人在那個上午陡然而富?!标悇偦貞浀?。
而讓陳剛吃驚的是,第二年,五團不少職工群眾自發調整了種植結構,團場多年推廣不開的經濟作物――紅棗,風靡一時。
“正是那次經歷,讓我對少數民族群眾有了嶄新的認識?!标悇傉f。也正是那次經歷,讓陳剛改變了以后扶貧工作的思路。2011年,陳剛調入五十三團擔任團長,后又擔任政委,而這幾年,正是五十三團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
隨著時間的推移,五十三團的扶貧開發工作卓有成效地推進,到今年,終于即將實現“脫貧摘帽”。陳剛告訴記者:“扶貧的首要工作是要挖到‘貧根’,找到原因,才能制定對策實現脫貧?!?/p>
主觀原因:思想不解放、融合不徹底、政策不完善
五十三團所在地“皮恰克松地”,維吾爾語意為“刀把子折斷的地方”。有人說,當年拓荒者在這里劈砍攔路植物,當堅硬的刀把被折斷時,便停止了前行,漸漸才有了這片綠洲。
五十三團始建于1969年10月,地處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北緣,葉爾羌河下游的小海子墾區,全團現有總人口約2.1萬人,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80.4%以上,是典型的少數民族聚居團場。
“多年來,五十三團都是南疆兵團的扶貧開發重點團場?!蔽迨龍F政研室主任杜風雪告訴記者,“2012年,五十三團被兵團確定為少數民族聚居貧困團場,沉重的扶貧攻堅任務是五十三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大瓶頸?!睆?014年起,五十三團開始加大力度開展扶貧攻堅工作,挖“窮根”、找原因。
杜風雪為記者打開五十三團的行政區域圖,用手圍著團部周邊畫了一個圈。
“團部周邊的一連至八連,是我們團場的集體所有制連隊,也是團場的主要貧困區域。2014年7月,經過團場精準識別建檔立卡的貧困家庭達到438戶、1394人,占全團總人口的6.63%,貧困發生率為6.63%?!倍棚L雪說。
貧困發生的區域全部集中在集體所有制連隊,由于這些連隊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不足3.5畝,再加上長期從事傳統種植業等因素影響,脫貧難度極大。
“缺技術、缺勞力、缺資金,因病、因殘、因學、因災……我們總結了貧困群眾的致貧原因,發現除了一些不可逆轉的客觀因素外,大部分可歸結到群眾自身思想原因上?!倍棚L雪對記者說。
在五十三團精準扶貧的總結中,分析群眾自身思想原因一欄中這樣寫道:貧困戶中通過糧食補貼、大病醫療救助,最低生活保障、助學救助、社會幫扶等轉移性收入比重高達55%以上;45歲以上的貧困群眾中有82.9%不懂雙語,加上生活習慣差異、留戀家庭等原因的局限,對外出務工排斥心理大;家庭人口多、勞動力少,家庭負擔重;整體文化水平偏低;自身積累薄弱,收入只能維持基本生活……
“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曾經的扶貧政策不完善。”陳剛坦言,以往,團場扶貧傾向于政策、資金、結構調整,卻沒有將重點放在解放群眾思想上,致使他們的“等靠要”思想普遍,沒有變“輸血”為“造血”。
走訪了五十三團多個集體所有制連隊之后,從至今未能脫貧的群眾身上,記者證實著團場的判斷,但是記者也驚喜地發現,在近年來已脫貧的群眾中,“等靠要”思想正在消退。貧困群眾從“要我富”到“我要富”的思想轉變,從“伸手要”到“動手干”的行動轉變,正是五十三團多年來扶貧開發工作中,重視扭轉貧困職工思想的成效所在。
客觀原因:經濟增長能力弱、群眾持續增收難、公共事業發展慢
在五十三團政研室,記者得到了一張表格,是五十三團“脫貧摘帽”退出貧困團場的指標構成。
表格顯示,五十三團經過三年的脫貧攻堅,在經濟發展、貧困發生率、基礎教育、住房保障、公共服務等指標中均已達到脫貧標準,僅基本醫療指標中的“每千人口職業(助理)醫師數”一項尚未達標。
“如果就此表格看,五十三團‘脫貧摘帽’近在咫尺,但是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僅僅在數據上脫貧是遠遠不夠的,如何鞏固‘戰果’,不出現返貧現象,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杜風雪說。
從2012年到2015年,五十三團實現連續盈利,農牧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也逐年增高,達到了2.16萬元,貧困戶人均收入由6212元提高到了7512元,貧困人口也下降到2015年的344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2.2%。
不論是團場還是貧困群眾,近年來的發展成果明顯,但是從五十三團的歷史、地理、社情、產業結構等多方面考慮,五十三團依然存在著返貧隱患。
杜風雪向記者介紹,從產業結構看,五十三團三次產業比例依然不協調,第一產業依然是團場的經濟支柱,種植業“一枝獨秀”,職工增收模式單一。
從增收條件看,五十三團職工群眾,尤其是集體所有制連隊的群眾,人多地少的格局依然難破,基本養老無保障的情況依然存在,市場意識淡薄、小農意識強烈,生產經營盲目跟風造成的種植結構單一、產量過剩的問題依然突出。
從公共事業發展角度看,醫療水平低、教育水平低、專業技術性人才匱乏等問題亟待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