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7 15:06:3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職財會專業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財會專業;職業能力;培養模式
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建設的迅速發展,生產、建設需要大量技術應用型人才,促進了高職教育的蓬勃發展,至今已形成了多種辦學形式共同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的局面,包括職業大學、職業技術學院、高等??茖W校、成人高等學校、本科院校的二級職業技術學院、民辦高校及高教自考等,統稱為“高職高專教育”。高職高專教育開設的財會專業是以能力培養為本位,目的是培養在畢業后能直接上崗的高級財會專業人才。
一、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特點
(一)教育層次的高級性
從層次上來看,高等職業教育要高于中等職業教育。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面向生產和服務第一線的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培養的理論型、學科型人才,也不同于中等職業教育培養的單純技能型人才。
(二)知識、能力的職業性
高等職業教育是一種職業教育,它對學生進行某種職業和管理教育,以提高職業技能為目的。它以職業崗位群的需要為依據開發教學計劃,在對職業崗位群進行職業能力分析的基礎上,確定培養目標和人才規格,明確列出高職畢業生應具備的職業道德、職業知識和職業能力,進而組織教學。
(三)人才類型的技術性
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的學生不但要懂得某一專業的基礎理論與基本知識,更重要的是他們具有某一崗位群所需要的具體操作和組織管理能力,能較好地解決實際問題。還善于處理、交流和使用信息,是一種專業理論夠用、生產技術操作熟練和組織能力強的復合型人才。
二、高職財會專業人才須具備的主要職業能力
(一)知識素質
財會專業屬于知識應用性專業,其崗位要求人才具有復合性的知識結構。所謂復合性知識結構是以專業性知識為核心,以基礎性知識和相關性知識為兩翼,從而形成完整的、均衡發展的、高度開放的知識結構體系。
1.基礎性知識。主要指適應職業崗位所必需的前提性知識,它包括職業技術教育的基礎性知識和數學、語文、外語、計算機知識?;A性知識既是適應求職謀生的文化基礎,又是終身學習、轉職轉崗、創業立業的前提條件。
2.專業性知識。主要指財會專業人才必須具備,并籍以形成本專業技能,勝任行業技術和管理工作所需的基本理論知識。
3.相關性知識。主要指與財會專業人才所從事的專業工作相關聯,有助于擴展其專業技能的知識,主要涉及適應產業結構調整、技術結構提升所需的相關的專業知識、行業知識、產業知識,如商貿知識、法律法規知識、現代管理知識等。
(二)能力素質
能力素質是以知識的掌握程度為基礎的,就高職財會專業人才培養來說,多元化的綜合的能力素質是必須的。這可分為三個層次。
1.核心能力。主要包括專業技術應用能力,現場組織與管理能力等。這些能力相互影響,其交集能力越多,則表明核心能力越強,自然而然可以形成具有綜合優勢的核心競爭力,真正體現應用型財會專業人才的鮮明特色。
2.相關能力。如合作能力、溝通交流能力、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等。這些能力是鞏固和強化核心能力,同能力聯系的基礎,對提高應用型財會專業人才的綜合能力都將產生重要的影響。
3.能力。主要包括自學能力、發展能力、自我推銷能力等。這是構成應用型財會專業人才綜合能力結構的基礎,是開發、提升核心能力和相關能力的營養源。
三、目前高職財會專業學生職業能力方面的欠缺
近年來,高職財會專業教育為我國經濟發展培養了大量的經濟管理人才,但也應清楚地看到,高職財會專業學生掌握的知識、技能及具備的能力與市場的需求脫節。
(一)對專業知識理解不到位
學生普遍接受的是先理論后實踐的傳統教學方式,課堂教育多,實踐機會少,這種教學方式容易使理論與實際脫節,也使學生感到困難和厭倦,學生對所學到的專業知識也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消化,從而影響到能力的形成。
(二)實踐經驗少,動手能力差
高職財會專業畢業生普遍存在著社會閱歷淺,實踐經驗差的狀況,有許多財會專業畢業生直到畢業時都沒有接觸過企業。加之高校社會調查、下廠實習等教學環節流于形式,使得畢業生長期脫離社會實踐,不了解企業,不了解市場。企業普遍反映,培養的畢業生實踐經驗少,動手能力差,與企業管理人才的需求相比,遠水解不了近渴。
(三)綜合素質低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企事業單位對相應人才的需求也出現了急劇的變化,由過去的學歷型、學科型向應用型、復合型人才需求轉變。企業需要具有全面的管理知識,卓越的組織能力以及高超的綜合分析問題能力的現代企業經營管理者,而按照傳統教學模式培養的高職財會專業學生只具備基本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組織能力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綜合能力欠缺,無法滿足企業的要求。
四、高職財會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培養模式的構建
由于目前高職財會專業培養的畢業生實踐經驗少、動手能力差、綜合素質低,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因此需要積極推行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一)開展生動活潑的課堂教育
財會專業是一個實踐性特別強的學科,傳統知識灌輸式的教學方式、方法和手段以及以知識掌握為主的課程考核形式已不能滿足現代高職財會專業教學的需要,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而啟發式、討論式等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和現代化多種媒體相結合的新型教學手段,能夠豐富教學內容,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創新意識、現場組織與管理能力及溝通交流能力等,以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同時,推進課程考核方式和成績評定體系的改革,采取多種形式的考核方法,增加一些實務操作和實踐技能的考核,著重考核學生職業技能的掌握和綜合運用所學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
(二)構建“崗證互通”的課程教學框架
會計專業畢業生從事會計工作時必須具有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用人單位也非常重視畢業生手中所持有的證書。鑒于此,可以將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培訓和考核納入會計專業教學計劃和教學目標中。在專業基礎和文化基礎課的基礎上,開設會計實務培訓課程、會計職業技能培訓課程、證書培訓課程,將“基礎知識學習――崗位能力培養――從業證書培訓”三項內容連成一體,以項目教學為主要教學方法,保障“崗證互通”課程教學內容的有效落實。學生在完成教學計劃要求的學習任務后,即可獲得畢業證書、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和其他要求的證書。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推行,將專業理論、基本知識的教學與職業崗位、職業技能的要求緊密聯系,增強了學生就業競爭力,也為學生順利就業、畢業就能頂崗工作提供了方便。
(三)建立校內外職業技能實訓基地
要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和操作技能,就必須使學生在實踐中學,在實踐中練。其一,加強校內實驗室和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根據高職教育培養目標的需要和教學特點,更新教學儀器設備,提高儀器設備的科技含量,逐步建立起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基礎實踐能力與操作技能,專業技術應用能力與專業技能、綜合實踐能力相結合的校內實驗室和實習、實訓基地。其二,建立和健全長期穩定的校外實訓基地。校外實訓基地可以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工作環境,提供先進的設備和技術,學??梢酝ㄟ^與企業合作,將一些股份制企業、三資企業、會計師事務所作為校外實習基地,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到基地實習。通過“在校學習―單位實習―在校學習―單位實習”的流程實現工作與學習的兩次循環。同時可以將企業的財務主管、高級會計師、注冊會計師請進課堂,加強學校與企業的溝通與交流。
五、結束語
隨著市場的發展和環境的變化,職業能力已成為高職財會專業學生能力培養的重點,決定著其培養出來的學生能否滿足市場的需求,因此,高職財會專業教育必須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以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
【參考文獻】
[1] 唐亞豪.論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與創新[J].教育與職業,2005(2).
[2] 李麗.以就業為導向,建立高職財會專業人才培養模式[J].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1).
最近幾年,各大職業院校在財會實踐教學改進方面做出了許多積極有益的探索,但仍存在一些問題,無法實現畢業生與就業崗位之間的零距離銜接。
1、有針對性的適用教材普遍存在缺失。一套針對性強、目標明確的高職財會教材在會計教學中具有不可低估的指導作用,是實踐教學得以順利實施的重要保證。鑒于當前各層次畢業生的就業崗位普遍下移,高職財會教材的選用應圍繞“培養以面向中小企業為主的具有較強管理意識和熟練操作技能的中初級會計人才”這一基本目標。但現實情況是:不少高職學院以采用優秀教材為名,使用普通本科教材,偏離了高職的教學方向;有些高職學校則以與會計資格考試接軌為名,直接使用注會或會計職稱考試系列教材,偏離高職業教育的實際;有的學校雖然使用的是高職教材,但質量不能保證,失去高職教學的特色。教材的不適用直接導致在理論教學中應有的原始憑證等會計載體缺失,經濟業務多以文字描述簡單替代,致使學生對企業實際業務流程知之甚少,聽課時似懂非懂。教材中理論與實踐的脫節,造成了學生對以文字敘述的經濟業務較為熟悉,尚能正確作出分錄,但當面對真實原始憑證卻無法讀懂經濟含義,無法適應崗位工作需求的狀況。財會教材是會計實踐教學的前提和基礎,所以,教材選取所存在的問題是導致實踐教學效果弱化的直接原因。
2、實踐教學設施建設投入不足。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多為上世紀九十年代末由中等職業學校升格而來,這些學校原有的中職辦學條件與高職培養目標要求存有一定差距。之后又恰逢高等教育迅猛擴招,高職院校上規模、求發展,速度之快,讓實踐教學建設明顯滯后。加之絕大多數高職院校沒有足夠資金去更新教學設施,致使會計實訓設備老化、陳舊,遠未達到仿真要求。據調查,很多院校沒有設置專門的電算化會計實訓室,一部分院校甚至連手工財務模擬室都沒有,而教學軟件建設上更是缺少,學生在學習電算化會計時,仍然停留在教材和筆記上,保證不了人手一機,必然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基本技能的培養與鍛煉。實踐教學設施投入不足,嚴重影響財務會計實踐教學的正常開展。另外,會計實訓基地嚴重缺乏,造成學生實訓只能在教室和會計模擬實驗室進行,這樣封閉的訓練方式勢必造成實訓內容與會計實踐脫節,達不到應有的實訓效果。
3、專業教師實踐經驗長期缺乏。從目前高職會計專業教師隊伍的現狀來看,教師脫離實踐是較為普遍的現象,現在的高職會計教師多是從學校到學校的學院派,缺乏必要的實踐經歷,進入高職教學崗位后,長期從事任務繁重的教學工作,往往難以抽出時間參加社會實踐。另一方面,多數高職院校也沒把教師參加社會實踐納入教學管理計劃或形成制度,在時間、組織和經費上都沒有相應的安排和保證,不可避免地出現教師脫離實踐的現象。還有一些學校所謂的“雙師”多是靠考證獲得,理論知識固然相對豐富,但實踐經歷仍然欠缺。教師自身實踐經歷的缺失造成在實踐教學中的紙上談兵和認識局限,是導致學生實踐技能不達標的重要原因之一。
4、現行教學方式手段依然落后。當前,財會專業實踐教學多數還是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依據,以粉筆、黑板為手段。這種“填鴨式”式教學使得課堂氣氛沉悶,學生缺乏進行創造性思維的時空,缺乏培養專業能力、文字和語言表達能力、人際交往和組織協調能力的場合和機會。而且實踐教學中,教師很少將學生帶進企業進行實地考察,通常是在課堂上把實習資料以教材形式印發給學生,讓學生按照教材上所給資料進行賬務處理,由于實習資料缺乏且不系統,這種做法與實際業務相差較遠,很難體現出實際會計工作的現場感,不利于學生對會計工作形成直觀認識,實訓效果難以保證。
5、實踐教學考核形式較為單一。實踐教學考核主要是考核學生,對教師考核相對較少。由于教學內容較多,課時有限,而且教學內容多為理論類型,平時對學生缺少考核的機會,多集中到期中、期末以一紙試卷進行考試,卷面題量難免膨脹,加之學生平時聽多練少,考核成績可想而知。單一的考核形式,一學期的學習內容都匯集在一張試卷上,試卷題量再多也恐難載其重。同時,考核本是對學生學習的一種督促和檢驗,若間隔期過長,就無法起到督促作用,所以考核的效果不理想。
二、對教學改革的幾點建議
1、大力開發高職財會專業校本教材。鑒于目前高職適用教材普遍缺乏的狀況,高職院校可針對高職培養目標和教學特點,組織有實踐經驗的優秀教師聯合開發校本教材。合適的才是最好的,高職教育屬于“能力本位”教育,所以在編寫教材時,應突出實務性,妥善處理會計理論和實務的關系,基本理論要簡明扼要,不宜過深過難;業務核算要具體詳細,尤其是作為記賬依據的原始憑證,要盡可能從實際財會工作中收集整理有關資料,編成教學案例,以生動直觀的實例在教材中展示。學生在耳濡目染中,便可培養識別、審核、處理原始憑證的實踐技能。編寫教材時還應結合職業崗位群將知識模塊化,每個模塊之間相對獨立,模塊之間有機聯系。此外,各模塊內容的學習目的、教學目標、重難點等也應予以說明,以最大限度地指導學生自學,提高其自學能力。對財會教學分項目或綜合實訓教材中的實訓資料更應貼近實際,無論在內容上還是形式上都應有自己的特色,盡可能縮小理論與實踐的距離。
2、加大校內外實訓與實習基地建設。一是加大校內實訓與實習基地建設,會計模擬實訓室的硬件建設要盡量做到仿真模擬,而非傳統的演示性實驗室,營造一種現場感,以增加學生的會計責任感;軟件建設要盡量突出會計流程中各崗位操作要領與技巧,而非企業財務軟件的流程演示。二是拓展校外實訓與實習基地,為此要選擇一些業務全面、具有代表性的單位和部門,作為院校的專業實訓基地,并聘請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會計人員做學生的實訓教師,使學生在企業第一線得到實踐鍛煉,逐步做到會計的實踐教學與學生將來的崗位工作零距離。
3、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大力培養真正來自企業一線的“雙師型”教師,學校教學與企業經濟活動要緊密結合。一是專業教師參加社會實踐要制度化,規定教師從事會計教學工作必須要具備一定的實踐工作經歷。學校要積極與企業或會計師事務所等單位聯系,讓教師到一線去掛職鍛煉,熟悉財會實務,了解財務會計工作現狀和改革發展的趨勢,讓教師在會計崗位上得到系統訓練,有效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二是把 “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納入學校發展的總體規劃,從政策上加以引導和鼓勵,建立不同的課時津貼制度;充分利用社會的人力、物力為教學服務,采取“走出去、請進來”模式,請企業的財務負責人、會計人員到校指導教學,培訓教師、為學生講課,以縮短理論與實踐的距離。三是產學研結合,鼓勵教師研究會計實踐教學,探討會計實踐教學方法,同時,在教學手段上還要引導教師充分利用現代化學教學設施,開發會計實踐操作方面的多媒體課件,并應用于課堂教學,使教學過程更加直觀生動,以真正縮短會計理論與會計實務的距離。
4、改進實踐教學方法手段。一是在會計實踐教學過程中,強調教學形式的多樣化和教學過程的互動性,教師應從“教”向“導”轉化,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學中運用案例教學,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分析問題、思考問題的能力。教學中充分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因其傳送信息量大、知識密度高、抽象的知識更易理解,從而化解教學難點,提高教學效果。對會計課程各知識模塊,可制作多媒體課件,使學生在“有聲有色”中愉快地接受新知識。二是學校要盡可能創造條件,讓教師有機會帶領學生到企業見習,了解企業會計實務、財會部門的設置及人員崗位職責等情況,按照會計傳遞順序,觀看企業各崗位會計人員具體會計處理方法和操作步驟。讓學生既有理性認識,又有感性認識,真正做到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
5、優化實踐教學考核辦法。會計實踐教學的考核是確保實踐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采用教師業務考核和學生實踐成績評定相結合的辦法,確保財務會計實踐教學環節的教學質量。一是實行以操作技能為重點考核內容的教考分離制,試題以學生實踐操作為主,理論考試為輔,給學生仿真的實務資料,重點考核學生的操作技能。教考分離可對任課教師形成有效約束,從而提高教學責任心,確保實踐教學效果。二是對教師實行以學生、同行、專家組成的“三級”考核制,采用學生教學報表反饋或問卷調查、系部同行評價、專家組評價三者相結合的方法,對任課教師進行量化考核。三是對學生考核打破原有的期中、期末兩次考核辦法,可分模塊考核、項目考核、階段考核、綜合考核等形式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采用校內和校外考核相結合的辦法,由實踐成績評定小組按統一標準,嚴格評定成績。四是將各級各類技能大賽成績納入考核,計入師生考核結果。此舉旨在鼓勵師生積極參加財會專業技能大賽,不斷加強實踐環節的學習和鞏固,從而掌握應有的實踐技能。
關鍵詞:財會專業;中職;高職;教學銜接;淺析中圖分類號:G64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4)18-0013-011.中高職財會專業教學銜接的必要性
1.1適應會計自身的發展。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到來,我國會計改革的進程不斷加快,會計準財體系日趨完善,會計電算化全面普及,相應地對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革會計教育和管理,完善和提高會計科學體系,必然要求我國會計類專業教學與此相適應。
1.2深化職業教育內部改革。長期以來,由于辦學體制和管理體制的不同,我國的中職教學與高職教學之間普遍存在著互相脫節,互不協調的現象。從學制、教材到專業設置、課程設置、教學模式、考核制度、以及培養目標等方面缺乏系統性,教學內容互相重復,辦學設施互相浪費,培養的人才既顯示不出層次性,也未體現高職學生的特色。
1.3加快高職院校自身發展。目前,我國高等職教發展緩慢,大專財會教學尚未形成特色,表現出一定的盲目性。實現中高職教學銜接,可以重新整合教育資源,走內涵式發展的道路,辦出職業教育的特色。
2.存在的問題
2.1課程設置重復,教學資源浪費。課程設置是實現學生職業能力的重要手段,中、高職財會專業不同的教學目標要依靠不同的課程設置和不同的教學內容來完成它們層次間的銜接和遞進。但是長期從事中、高職財會專業教育的同志都感覺到,目前中、高職財會專業在課程教學上存在文化基礎課要求脫節,教學內容重復的現象。例如,升入我院高職學習的三校生、3+2高職生、高職預科生都反映,大學里的許多課程與原先中職所學課程基本相同,象《基礎會計》、《財務會計》、《統計學原理》等等課程中職學了、高職學,教學內容雷同,教學方法相似,嚴重影響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2.2教學目標模糊,培養層次混亂。中等或高等職業教育本質上都是對人的職業(專業)技術能力的培養,培養目標主要是依據行業的職業崗位的不同要求和規定來確定。但中、高職院校在確定教學目標時,相互交叉、層次不清,主要表現在:一是中職學生難以適應高職教學。與普通高中畢業生相比,中職畢業生由于文化知識基礎薄弱,在增加專業理論的深度和廣度時困難重重;二是高職階段缺乏與之相對應的職業崗位等級證書。
2.3教材編寫滯后,因材施教無法實施。目前全國各地的中職、高職院校所使用的教材是各成體系,職教教材的編寫工作缺乏統一組織領導,教材內容脫離實際,缺乏行業和職教特色,同一專業不同的學校則采用不同的教材,特別是五年一貫制,自成體系的教材更是匱乏,不少院校是前二、三年借用中職教材,后二年用大學教材,根本無法按中高職的不同培養目標和學生的不同需要組織教學。
2.4師資水平落后,教學方法傳統。目前我國的職教師資大部分是從學校到學校,理論知識豐富,但實踐經驗缺乏。另一方面,我國大部分高職院校是由高等??茖W校、職業大學、獨立設置的成人院校和部分符合條件的中專學校改制建成的,師資隊伍的層次和結構普遍不能達到高等職業教育的要求,高層次教師的比例偏低,許多教師在高職教學中仍沿用中職教學的方式方法,嚴重影響高職教育自身的發展和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3.對策建議
3.1重新界定教學目標,構建人才培養方案。實現中高職教育順利銜接,首先需要進行培養目標的重新界定和定位,高職教育與中職教育在培養目標、培養模式上既有一致性,又有著層次上的差別。國際上較為公認的"職業帶"理論,是職業教育可以借鑒的人才結構及其分類理論,它把社會的人才結構簡化為"技術工作-技術員-工程師"三個層次。中等職業教育主要培養技術較高層次的技術員和部分工程師。因此,要根據不同的培養目標構建不同的人才培養方案。
3.2合理設置課程體系,修改教學計劃。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的銜接是中高職銜接的關鍵。中高職財會專業在教學銜接上,一要從培養目標角度出發,擴展和深化高職課程內容;二是在課程設置上打破學科式教學模式,構建模塊化課程,在寬基礎、活模塊的原則 指導下突出和強化實踐訓練;三是實施兩套教學計劃,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實現學分制,各個職業學校相互承認學分,中職畢業生在高職階段可結合自身發展,免修與中職重復的課程。四是注重隱性課程設置,把以專業實踐活動為核心的課外活動、校外活動,校園文化等課程納入到有計劃、有補充、有組織的培養人的活動中,減少學生的"自由-自流"發展。
3.3選擇合適教材,完善教學大綱。中高職教育主要以就業為目標,培養出來的畢業生主要從事技術性工作,屬于人們通常所稱的"藍領"。因此,在教材的選擇和大綱的編寫上,中高職教育也應有所區別。不能簡單地將原中專教材或專科教材進行"切配",而是根據中高職畢業生就業的崗位群所需要的知識、能力要求,選擇使用所需教材。
3.4提高教師綜合素質,轉變教學理念。目前,我國大部分高職院校的師資層次底,綜合素質不強,實際動手能力差。為了盡快作好中高職銜接,各高職院校必須加快師資隊伍建設,轉變傳統的教學理論。一是可以選派中青年專業教師向上或向下到對口學校進行業務交流,到企事業單位,進行生產管理的實習實訓,到高等院校攻讀在職碩士、博士,以提高會計專業教學的業務能力。二是可以采取建立"雙師型"制度、建立校企基地等措施,也可以從生產管理一線聘請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高級技術人員來學校作講座,以提高會計專業的實踐指導能力。三是利用會計教師的特長和資質,獨立成立記賬會司,也可以與會計師事務所合作,共同開展會計業務活動,讓教師在實踐中隨時研究教學工作,將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在實踐中得到解決。參考文獻:
[1]周向群主編,《知識經濟概要》,蘇州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參考文獻:
[1]張杰. 語篇分析對大學英語閱讀課教學的指導意義[A]. 世紀之交論功能[C].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2]張德祿.功能語言學與外語教學[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
【關鍵詞】稅法課程 內容 方法和手段 評價體系 改革
【基金項目】隸屬課題:中國機械工業教育協會2012年度重點課題。課題名稱:技工院校會計專業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改革試驗研究。課題編號:ZJJX11JZ001。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5-0230-02
稅法課程作為高職院校財會專業的必修核心課程,由于法條抽象、內容多、變化快、靈活性大、專業性強等特點,一直以來是學生難學教師難教的一門課程。而企業對學生稅法知識能力的需求是:能根據企業的具體經濟業務正確判斷企業要繳納哪些稅種、能準確計算出企業應納的各稅款的具體金額并進行納稅申報、以及能處理其他涉稅事宜等。下面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探討高職財會專業稅法課程教學改革。
一、課程和內容的重新設計與安排
翻開企業對稅務崗位的要求,結合高職學生的特點,筆者認為高職稅法課程的設計應以培養能在中小企業辦理各種涉稅業務處理能力的技能應用型人才為目標,著重培養學生涉稅業務的實踐操作能力,所以,在課程和內容的設計與安排上,不能照搬大學的模式,應有自身的特色。
(一)依據工作對象重建教學內容并序化
針對中小企業一個會計周期內的涉稅業務進行分析歸類,以項目的形式重新構建以下順序的四大教學內容:項目一納稅實務基礎、項目二流轉稅類納稅實務、項目三所得稅類納稅實務、項目四其他稅類納稅實務、項目五納稅實務綜合實訓。
其中,項目一主要涉及稅法基本理論、稅務登記與發票管理、納稅申報與法律責任、稅款征收與稅務檢查等內容。項目二流轉稅類納稅實務,包括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關稅。項目三包括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兩大稅種。項目四涉及到的稅種很雜、但不可缺,包括城市維護建設稅與教育費附加、車輛購置稅、車船稅、印花稅、契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土地增值稅、資源稅。在安排順序上做了這樣的考慮:①城市維護建設稅與教育費附加放在最前,因為它們與流轉稅緊密相關,可以藉此復習先前的稅種;②車輛購置稅是在購置環節一次性繳納的,而以后每年要繳納車船稅,所以放在一前一后銜接;③印花稅、契稅、房產稅三個稅種的順序是基于企業經營過程中,以購置房產為例,會涉及到印花稅、契稅,以后每年要繳納房產稅;④放在最后的兩個稅種,只是涉及到一些特殊的企業,所以放在最后。項目二至四,主要是根據企業真實涉稅業務分稅種的學習,循序漸進。項目五在此基礎上,按典型企業(如汽車生產企業、汽車經銷企業、房地產開發企業等)設計全真涉稅業務,讓學生根據業務獨立完成從判斷應納的稅種并正確計算到期末編制涉稅報表并網上模擬申報的整過程,教師負責引導。
(二)基于培養技能設計教學項目
項目由每個任務構成,每個任務按照“任務引入――任務安排――任務分解――任務拓展――任務檢測――成果展示”的順序來安排。整個課程設計,以項目為線索、以任務為核心,充分體現任務引領、實踐導向的課程設計理念。
以增值稅納稅實務這個任務為例:①首先精心設計一個一般納稅人的涉稅業務的案例,即“任務引入”;②其次,順理成章地進入到“任務安排”,按順序羅列要完成的任務,明確具體。學生此時會想:要完成這些任務,先得有“料”;要有“料”,定要好好學……,變被動為主動,一步步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③在“任務分解”部分,根據安排的任務,結合學生學習特點,分成若干“子任務”。 通過一個個“子任務”后,學生基本就能完成安排的任務了。此時,學生有很大的成就感,同時,又有點意猶未盡。④趁熱打鐵,進入“任務拓展”,延伸相關知識及技能并讓學生繼續操作。⑤技能強化,再精心選擇一兩個案例,進入“任務檢測”,讓學生獨立完成。⑥最后,對任務形成的成果進行展示交流、點撥與評價。
在整個任務的設計及教學中,樹立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新型教學理念;遵循理論知識以“必需、夠用”,重點突出職業技能的培養與訓練; 以學生為主、以學生的學習為主,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
二、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與創新
針對課程特點與內容,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嘗試綜合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介紹其中的一些做法跟大家分享。
(一)精心設計案例,案例連結任務
在整個課程的教學中,案例是連結任務的載體。每一個任務的完成,都是在案例中進行。以消費稅為例,引入下面案例:
丹琪日化有限公司(增值稅一般納稅人),主營香水、洗發水的生產銷售(兩種產品分別核算)。納稅識別號:4406839
07684568,2012年12月發生業務:①銷售香水、洗發水給甲批發商(一般納稅人),開具專用發票上的價款分別為800萬元、600萬元;銷售香水、洗發水給乙商場,開具專用發票上的價款分別為500萬元、300萬元。②零售香水、洗發水分別取得款項300萬元、200萬元。③丙經銷商訂購由2瓶香水(單價25元)、1瓶洗發水(單價25元)、及塑料包裝盒(單價5元)組成的成套消費品10萬套,上述價格均不含稅。④將一批成本為300萬元的香水精委托丁加工廠加工成香水,加工廠收取的加工費及輔料費不含稅價30萬元。收回后將20%直接銷售取得不含稅價300萬元;80%繼續加工成熏苔香水銷售,取得不含稅價900萬元。⑤將自產的成本價為15元/瓶的香水共2000瓶作為福利發放給員工。同時將成本為100萬元的香水投入車間繼續加工洗發水。(成本利潤率5%)根據案例,完成以下任務:
(1)指出案例中涉及到的5個企業,哪些需要繳納消費稅?
(2)指出案例中涉及到的2種產品,哪些需要繳納消費稅?
(3)依據業務順序,分別指出業務①―⑤分別屬于何種銷售業務?并分別計算出應納消費稅稅額。
(4)根據業務,填制本月的《消費稅納稅申報表》。
(5)完成消費稅的模擬網上申報。
(6)指出案例中涉及到的5個企業,是否都要繳納增值稅?如果要繳納,請計算出應納增值稅;并作出丹琪公司的賬務處理。
(7)根據業務③,你能提出方案讓企業合法少交稅嗎?
從該案例的設計可以看出,它幾乎連結了消費稅這個任務的所有內容:納稅義務人、征稅范圍、稅目與稅率、應納稅額的計算(包括自產銷售、自產自用、委托加工等基本業務,同時還涉及到含稅價的換算)、稅款的申報與繳納。同時,還涉及到任務拓展,見任務(6)、任務(7),涉及到增值稅的判斷與計算、涉稅業務的賬務處理、納稅籌劃等。通過案例,變抽象為形象、變文字為數字,改變傳統教學以本為本、從概念到概念的注入式教學方式,變成一種促進學生成為教學主體,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研究性探索性學習的開放式教學方式,讓學生在案例任務的處理中,順利自然地實現從知識到技能的遷移。在具體實施案例教學時應結合稅法課程特點,并兼顧學生現有的理論水平和認知特點,語言應通俗易懂,從典型案例入手,向學生演示案例分析的步驟及方法,目的不是講授知識,而是講授方法,使學生觸類旁通,從中受到啟發。
(二)注重對比與歸納,訓練思維與增強條理
稅法教學中,很多地方都可以采用對比歸納教學法。以下是筆者在教學中,與學生一起得出的部分知識點的對比與歸納。見表1:
表1 增值稅、消費稅與營業稅納稅環節對比歸納
通過與學生一起對比歸納,一方面,把課堂交給了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更能激發其學習熱情;另一方面,還能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增強其應用知識的邏輯條理性。在應用對比歸納方法時,既可采用按章、節實行縱向歸納,將同一個問題不同層次的知識進行系統化;也可以采用跨章節實行橫向歸納,將同一類問題或者不同問題的前后聯系以及它們的共性和個性進行歸納。
三、結束語
通過上述改變與創新,稅法課堂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變,過去那種死氣沉沉的課堂氣氛不見了;課下的學習也從盲目性轉向有目的性;學生的思維空間拓展了,動手意識和實操能力有了根本性的改善;學生渴望與同學、老師交流與探討的勁頭增強。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有了很大提高,學習效果大大增強。當然,教學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教學對象的差異性客觀存在,作為從事高職教育的教師,在稅法課程的教學中,要根據專業、課程及學生特點,遵循針對性、應用性、實踐性的原則,緊跟時代變化,積極探索,努力做到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快樂,不斷創新。
參考文獻:
[1]鄭劍虹,高職會計專業企業納稅實務課程教學改革探討,2012.11
關鍵詞: 職業學校 財會專業 英語 學習狀態
自2011年7月開始,我在從事的高職英語課堂教學中,進行了關于五年一貫制高職(財會專業)英語任務型語言教學實踐方面的研究。研究的對象是我校2009級財會專業五年制高職學生(097班);研究的目標是如何結合財會專業特點,在五年制高職英語教學中有效引入任務型語言教學法,將“任務”與財會專業學生的專業能力相結合,提高學生聽說與閱讀英語的應用能力,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對財會專業人才能力的需求。在研究中,通過收集素材,編排場景、設計多種任務型的教學案例,努力提高學生對財會、金融方面的口語交際能力;提高學生對財經類讀物的英語閱讀能力。
隨著為期一年的研究工作的進行,為了進一步掌握實驗班級學生在這一學年的英語學習情況,分析任務型語言教學模式對高職財會專業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性、學習方法及學習態度等方面的影響,特此展開本次調查。
一、調查目的
與一年前的學前調查情況作比較,從學習興趣、接受程度和英語水平的變化等方面,了解實驗班級學生在這一年中的英語學習狀況。
二、調查對象
調查對象為本校2009級五年制高職財會專業,097班的40名學生。
三、調查方法:問卷調查
本次問卷調查采取的是自填式問卷調查法。針對研究中的實驗班級,集中發放問卷,當場填寫回收,共發放問卷40份,實際回收40份,回收率為100%。問卷同時采用不記名的調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確保調查結果的真實有效性。
四、調查的內容
任務型教學模式與之前傳統的英語教學法相比有沒有吸引力;是否喜歡任務型的教學模式;現有模式下的英語學習是否更有主動性;是否喜歡現有模式下的課堂活動;如何評價自己的英語水平;任務型語言教學模式對財會專業水平的提升;是否愿意繼續采用任務型語言模式進行英語學習等共計12個問題。
五、調查結果與分析
1.任務型語言教學使英語學習變得生動有趣,課堂氛圍也變得輕松愉悅。
從調查表的數據分析來看,有90%的學生認為任務型課堂比以往更有吸引力,英語學習也更富有成效。有82.5%的學生贊同在英語課堂引入任務型教學模式。這說明任務型語言教學模式在學生的學習中,取得了較高的認同度,在現有的教學模式下,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積極性產生了較好的促進作用。
2.任務型教學大大激發了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根據提供的數據,所有的40名學生都感覺自己在英語課堂上比以往更加活躍了;有87.5%的學生認為,任務型教學較之以往的教學模式,更大地激發了他們學習的動機和積極性。還有80%的學生感到現在上英語課很開心。他們認為,有意義的任務活動貼近他們的生活與學習經歷和社會實際,能引起他們的共鳴,激發他們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的欲望。對于熟悉的話題,他們有話可說,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他們有機會體驗成功,增強了自我效能感。這些又會轉化為他們后續學習的動力。
3.任務型語言教學是培養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的有效途徑。
從問卷調查的統計結果來看,絕大多數學生都不喜歡傳統的機械操練式的英語教學模式;有87.5%的學生喜歡在課堂上參與扮演各種角色;實驗后有70%的學生認為自己的英語水平不錯,這和實驗前該班僅有20%的學生評價自己的英文水平高形成了鮮明對比。由此可以推斷,任務型語言教學模式有效地提高了他們的英語水平,使學生的聽、說、讀、寫等各項語言技能在任務型課堂上都得到了發展。從這兩個數據我們可以看出,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自信心有了明顯增強。
4.有針對性的任務型語言教學,可以促進學生專業水平的提升。
數據可以看出,80%的學生感覺任務型語言教學法對他們的財會專業水平的提升有明顯效果,并且有更多學生希望在今后的英語課堂上采取這樣的教學模式。這說明,在任務型語言教學模式中,有針對性地引入專業知識和行業場景,對他們學習相關的專業知識、提升相應的專業水平作用很大。
六、結論與啟示
通過調查結果統計與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任務型語言教學法使得英語學習變得生動有趣,在大大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的同時,讓高職的英語課堂氛圍變得輕松愉悅。任務型語言教學不單單是培養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的有效途徑,在經過有針對性的設計和編排后,還能有效促進學生專業水平的提升。
結合一年前的學前調查和本次調查中的數據變化,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啟示:要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和實際應用水平,在英語教學中,首先要讓課堂對學生具備足夠的吸引力,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英語的信心。根據語言學家Stephen Krashen的觀點,一些心理因素如興趣、動機及自信心等在語言教學和學生的學習能力之間起到了關鍵的媒介作用,在教學過程中,積極的學習態度對學習有很正面的影響。
同時,針對五年制高職學生的語言教學,如何與所學專業相銜接,引入優質的教學資源,設計和編排合理的行業場景,在提高學生英語運用水平的同時,拓寬學生的專業知識面,引領學生向更高的專業層次邁進,是所有五年制職高學校的英語老師面臨的課題。
參考文獻:
[1]胡一寧.用任務型教學途徑設計教學活動的實踐性探索.國外外語教學,2005(2).
高職會計專業的學生英語水平不高,專業基礎薄弱眾所周知,很多高職會計專業的學生英語水平不高,部分學生進入專業之前英語語法不清,聽說讀寫的能力偏弱。但學生因專業的關系對專業英語仍有興趣,只是缺乏足夠完善的課程體系去刺激學生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作為專業必修課的會計英語有它獨特的專業特點:專業術語較多,語法和句法嚴謹,如果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不高,再加上有些高職院校的課程設置存在層次不清或者紊亂,就會導致學生缺乏對會計英語的學習積極性。
會計專業英語的教師業務素質有待提高師資力量薄弱也是目前會計專業英語教學的主要問題之一,會計英語的教師既要懂會計專業知識,又要具備一定的英語水平,而目前高職院校普遍缺乏這樣的專業英語教師。從專家的調研結果來看,高職院校會計英語教師大多是基礎英語教師,在會計英語教學中,主要強調語法和專業詞匯以及句子的翻譯,忽視會計專業知識的學習,缺乏英語語言與專知識的緊密聯系。
高職財會專業主干課程與CAT課程體系的關聯性分析
CAT(CertifiedAccountingTechnician)即國際注冊會計技師資格認證,被行業專家喻為“國際型企業中高級財務管理人員的搖籃”。CAT資格考試以國際會計準則和慣例(IAS)為依據,課程主要涵蓋會計、財務管理、辦公實務、人力資源和IT等領域。CAT和ACCA是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ACCA主辦的兩個級別的資格考試,CAT是ACCA的技能基礎,ACCA是CAT的延伸發展,兩者體系一致。ACCA含金量很高,但對高職高專學生來講,學習起點過高。CAT把幾門實用的會計專業課程分為三個水平等級,一般在兩年以內可以學習完所有課程,適合高職財會專業的學習特點。:CAT具有完善的課程體系,但都涵蓋于于當前高職高專財會專業的教學計劃中,只是在各門課程的相互對應度、緊密相連度上略有差別。以成本會計為例,大多高職財會專業把此項課程放在第五學期學習;而對于財務管理的課程,兩方面都一致的放在后期學習;在最基礎的部分,雙方都集中學習了基礎會計的內容,但是在中級課程方面《財務記錄和做賬》的課程表明了CAT證書的側重點在于“技”的把握;只是CAT中《人力資源管理》和《績效管理》是目前大部分高職財會專業沒有重視的課程。據以上分析,本文認為CAT和目前大部分高職高專的財會專業教學課程有很大關聯度?;跁媽I英語的不足分析和課程體系的關聯性分析,本文提出把CAT嵌入教學計劃,形成新的課程體系進行雙語教學的構想,用以解決目前會計專業英語教學中的問題,進而使高職財會專業教育適應國際化的潮流趨勢。
以CAT為藍本構建高職高?!禖AT會計英語》課程體系的設想
1.構建原則及目標據CAT的課程與高職財會專業的課程關聯性分析。本文認為可以以CAT課程體系為新課程體系的基礎和制定原則,以CAT的分階段課程替代高職財會專業相應的課程,進而把CAT課程嵌入到高職財會專業的教學計劃中去,最終達成新專業英語課程體系的目標。
2.教材、教學內容和教學語言設計本文認為CAT的教材本身十分強化基礎和技能訓練,重新編寫教材必要性相對較小,更適合高職財會專業的教案和講義是編寫的重點。在教學內容方面,本文建議對CAT的三個階段予以適度調整以嵌入到當前高職財會專業總體教學計劃。例如CAT中T1RecordingFinancialTransactions(財務交易記錄)和T3MaintainingFinancialRecords(財務記錄和做帳)可以合并第一階段學習,以適應我國高職財會專業的教學特點。T5ManagingPeopleandSystems(人力資源和系統管理)和T7Planning,ControlPerformanceManagemen(t計劃,控制和績效管理)更適合調整到第二階段進行學習。本文認為《CAT會計英語》的課程體系應采用雙語教學,側重點在于用英語去理解領會會計專業知識,我們建議教師以漢語為主進行講解,同時盡量以英語作為教學語言來幫助學生加深理解,適當加入口語訓練部分,調動學生使用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根據“CAT會計英語”雙語課程的特點,本文建議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發揮多媒體教學的特長,展現雙語教學,擴展雙語教案和講稿。發揮網絡學習的優勢,使學生可以與全世界CAT學員進行溝通交流。在教學方法上,應逐漸形成一定的模式,注重課前和課后的學習。建議分層次分組指導,保證英語水平較高的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得到更好的英語語言訓練,而英語水平較低的學生也不影響其對專業知識的學習和掌握。
結束語
近年來,高職英語教學改革已是大勢所趨。財會專業英語學習要求為掌握會計專業詞匯的英語表達;掌握英語語境下基本會計業務的處理和財務報表的編制和分析,能對會計專業的英語文獻進行正確的理解和翻譯,對于高職學生薄弱的英語基礎和“可憐”的英語學習興趣而言,這是一條艱辛的路。而“財會行業英語”強調以職場交際為目標,以應用為目的,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英語的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能在日?;顒雍团c未來職業相關的業務活動中進行一般的口頭和書面交流,介于公共英語和專業英語之間。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學應如何與行業相結合?全國各大職業院校正在針對課程設置、教材建設、教學革新、師資設置等各方面進行積極探索。
另一方面,限于職業院校課程設置的特殊性,高職英語在周課時、學期數安排等方面都有很大局限性,如很多專業只開設了兩個學期的英語課程(甚至只有一個學期),每周只有2課時等,限于時間,很多授課內容只能忍痛割愛,教師也無法對課程內容進行充分拓展和對學生進行課堂督查,這對學生來說也無疑是很大的損失。鑒于此,本文提出建立行業教學資源庫這一理念。
二、財會行業英語教學資源庫建設內容
網絡課程資源即以網絡為工具和載體的有關英語教學和學習的各種資源的總和。財會行業英語教學資源庫正是立足于財會行業英語教學內容,以網絡學習平臺為載體,匯總各相關教學和學習資源而成。由于高職院校學生英語底子薄弱,財會專業英語內容過于枯燥,而且對學生的英語基礎水平要求比較高,并不?m合高職院校的財會專業學生。鑒于此,本文結合高職院校財會專業學生未來從業的基本方向,以貨幣的概念、作用、意義為著力點,延伸出以下幾大模塊:金錢與貨幣(貨幣的概念)、理財與融資(貨幣的增值)、銀行英語(貨幣的存儲、兌換)、外匯單證(對外財務),如下圖所示:
建設內容主要包括課程資源、課外補充資源、在線交互性資源三大部分。在課程資源部分,教師將課堂中的教案、課件及相關教學資料悉數上傳,并實現網絡布置和提交作業、日常和期中測驗。在課外補充資源部分,教師全面收集財會專業相關的英文資料,包括術語、實用句型、工作流程會話、相關閱讀文章、社會熱點新聞、財會各專業報表憑證等,按難度由淺入深、分門別類輸入系統,并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增設等級考試(CET-4、應用能力A/B級、大學英語三級)內容,供學生課外自學,有效拓寬學生課外英語學習空間,指導學生掌握更全面的行業英語知識和技能,增強自主學習能力。在線交互性資源部分,包括作業、答案解析、疑難解答、在線測試、發起討論、自學項目等內容,實現師生在線互動功能,實現教學資源庫動態服務學生學業。具體如下頁表1―表3所示。
三、財會行業英語教學資源庫建設的突破點和創新點
(一)財會專業實際需求與高職英語教學具體需求相結合。當前國內的高職院校財會專業英語教學正處于探索階段,隨著“以職業為導向”理念的普及,當前的高職院校財會專業英語教學正向著“行業英語”靠攏,財會行業英語就是介于公共英語和財會專業英語之間的一個過渡,在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等基本英語能力的同時,適當學習財會專業相關的英文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在財務工作崗位中運用英語服務工作和進行交流的能力。高職院校學生英語底子薄,行業英語既貼近行業英語需求,又難度適宜。在這樣的改革大背景下,建設與財會行業英語內容相配套的教學資源庫,實現課內外的融會貫通、查漏補缺,可以將財會專業實際需求同高職英語教學具體需求結合起來,真正為高職院校財會專業打造行業英語教學資源庫。在教學資源庫的建設過程中,如果能時時與企業保持聯系,讓企業一線員工參與共享、共建教學資源庫內容,可以更好地保證學生適應未來崗位的實際需求。
(二)實用性和先進性相結合。財會行業英語教學資源庫的中心任務,是將分散、無序的財會行業英語資源整合起來,圍繞各個單元的教學內容,按內容和難度進行分類,既涵括了詳細的課程資源:總綱文件、課件、實踐案例、音頻、視頻、題庫等,還增加了行業英語詞匯、行業知識、最新動態閱讀,而且還能實現師生在線互動,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資源豐富的學習平臺。課外補充資源圍繞行業發展歷史、行業法規政策、行業熱點資訊、名企名家介紹等內容展開,緊密圍繞學生專業需要,這是立足于“實用”的角度。此外,財會英語教學資源庫建設在目前各高職院校少有耳聞,是一個新興的建設項目,結合了網絡平臺的學習功能,具有一定的“先進性”。同時對于財會行業英語教師而言,要建設、完善、運行教學資源庫,需要掌握一定的計算機技術,還要有與時俱進的理念和更新換代的勇氣。
(三)開放性和動態性相結合。教學資源庫的建立,突破了傳統教學模式的教室時空限制,構建了一個無限開放的教學空間,學生可以在校園任何地方、任何時候開展學習,需要學多久就學多久。學習者可以方便、高效地利用“教學資源庫”輔助自己的學業,并實現在線提交作業、答疑、測試等功能,支持語音、視頻和圖片等各種格式。同時教學資源庫開放給不同英語基礎的財會專業學生進行學習,也利于教師加大監督,提供課外指導和幫助,實現教師對學生的課后輔導,對學生的學習進度、效果進行及時掌握和反饋,這是“開放性”的一種重要體現。此外,教學資源庫的內容需要不斷擴充完善,從網絡上不斷吸收新鮮血液,遴選最新最近的熱點文章,選取大眾最耳熟能詳的案例,并緊跟時事進行及時更新優化,動態地監督學生,實現教學資源庫的使用、管理、評價、更新和升級的可持續性發展,很好地詮釋了“動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