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7 15:06:2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學校師德建設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學校工作。
1.嚴格執行每晚的學習制度。要求全體教師按時參加的學習,并記好學習筆記。周一進行政治學習,周二進行教研活動,周三進行業務學習,周四進行教學教研活動。每位教師都能夠完成規定的學習筆記。
2.開展豐富多彩的師德建設活動。
本學期,按照中心學校的安排部署,我校進行了師德演講比賽、國旗下師德宣誓、“四培雙帶”、學生問卷活動和師德自評、互評等活動,凈化了廣大教師的思想;每位教師都能用“師心慈、師儀端、師風正、師志堅、師學勤、師業精、師紀嚴、師德良”為準則嚴格要求自己,并積極倡導互助教育的“四種精神”,強化“六個意識”,樹立了教師的慈母形象,并能積極參加師德建設月的各項活動,我校的全體教師在學生、家長和社會上樹立了良好的形象。
3、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利用班隊活動、活動課、學科滲透等途徑,通過講解、演示和安全演練,對學生開展安全預防教育,使學生接受比較系統的防溺水、防雷電、防交通事故、防觸電、防食物中毒、防病、防體育運動傷害、防火、防盜、防震、防騙等安全知識和技能教育。還利用學校廣播、黑板報等宣傳工具及舉行主題班會、講座等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安全教育。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安全逃生技能,本學期組織了安全演練活動二次,從活動效果來看學生基本上能將所學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另外,學校利用每天放學時間,小結安全工作,強調安全事項。通過開家長會和發放公開信,給家長灌輸了安全知識,增強了家長的安全意識。通過安全演練活動提高廣大學生的安全意識、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
4、加強安全檢查,及時整改。
⑴開展常規檢查。學校把安全教育工作作為重點檢查內容之一,學校對校舍進行全面的不定期安全檢查。學校對電線和教師宿舍、教室進行安全檢查。
⑵務實填寫各類安全記錄。如:學校安全工作教育專項記錄、學生缺勤調查登記記錄、學生周六、周日活動情況調查記錄等。嚴格執行學生缺勤調查登記制、學生放學護送制、外來人員入校登記制和周六、周日學生校外活動情況調查制。
⑶嚴格執行安全隱患排查整改制。
⑷認真做好值班工作,特別是雙休日(重大節日)的值班工作,明確值班職責,責任到人,保證了24小時在崗,確保了校園安全穩定。
5、重新修訂了學校的各項制度。使我校的制度更加科學化、合理化、易操作化。
二.教導工作
1、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整體素質。
加強了教師業務自修工作。要求每位教師必須完成“三字一畫一話”的安排;加強了“備、說、聽、講、評”五個環節的教研活動,由教導統一組織、檢查和指導,使我校課堂教學煥然一新,新課程教學改革工作逐步深入。
2、抓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訓,實現課程改革的新突破,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我校進行了四次集體備課、教學筆記研討和課改問題匯集活動,并完成了課題研究(論文);四月份模范平安二小進行了新教師培訓、中青年教師培訓、“走出去、請進來”、“一幫一”、“多幫一”、“同課異構”和聽骨干教師示范課活動,使我校的課堂教學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3、加強了動態評估檢查的力度
為了檢查、督促全體教師的各項工作,我們先后四次檢查了老師的備課、作業批改、第二課堂、班主任工作等,對廣大教師工作中的優點及時地給予了肯定和表揚,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提出了批評和建議。在檢查中,我們發現了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工作記錄不詳細、工作內容少;課堂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不重視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教學反思流于形式,不深刻地分析和研究教學中的問題和缺點;合作學習缺少引導和科學的分工協作;作業評價方式陳舊、單一,缺少對學生的鼓勵和指導等。今后,我們還要加強各項工作的階段性動態評估檢查,嚴格工作紀律,從一點一滴做起,轉變工作作風,真正做到一切工作井井有條,一切工作一絲不茍。
4、狠抓學生的書寫不放松。開學初,學校就把抓學生的書寫納入了教學檢查的內容中,要求教師從各科作業書寫抓起,在班級中開展了書寫評比活動,到目前,學生的書寫有了很大的提高,下學期學校將在此項工作上再加大力度,力爭使學生的書寫達到普遍提高的目的。
5、加強畢業班的教學工作。
組織六年級全體教師定期召開六年級階段總結會議,認真分析考試成績,認真總結,尋找學科差距,明確指標,加強了優等生與學困生的輔導工作,講求實效;及時匯總了學生在學習、思想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商討解決的辦法,部署了復習階段的任務。
6、學習觀摩
①5月7日--16日,派*同志到*參加全國中小學校長培訓及考察學習。
②5月17日--28日,派*同志到*參加由中國教育服務中心舉辦的“*省典型特色名校綜合考察活動及教學觀摩活動”。
③5月22日--27日,派*同志到*參加由教師報舉辦的“*”三省的英語教學研討及教學觀摩會。
三、大隊輔導員工作
1.“六﹒一”兒童節。我校給學生過了一個愉快而富有意義的節日,使每個孩子體驗到了自己節日的快樂,有鍋莊表演、廣播操比賽、舞蹈比賽、雙隊表演、彩旗隊表演和鼓號隊表演,到處都是飛揚的彩旗,到處都是身穿節日服裝的孩子,到處都是歡歌笑語。
2.加強“說普通話,寫規范字”活動。經過一學期的要求,我校學生的字體書寫規范了,普通話說的比以前流暢了,語言表達能力提高了。
3、學風建設活動。通過學風建設月活動,我校的學風端正了,班風正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了。
4、學習雷鋒活動。通過學習雷鋒活動,同學們知道了“幫助他人,快樂自己”,主動地清理了丹麻街道的垃圾,起到了教育作用。
5、慶?!叭q八”婦女節活動中,進行了給媽媽一個驚喜、畫媽媽、寫媽媽和夸媽媽活動,使廣大的學生體驗到了母愛的偉大和珍貴。
四、校園文化建設
1、修補了名人雕塑底座和校門圍墻,并在校門圍墻和雕塑上書寫永久性標語刷。制訂并懸掛了校訓和校風。
2、清除了校園內的雜草;修剪了花園里的草坪。
3、重新布置了辦公室,更換了展板,張貼了“三風”。
4、樓道內懸掛了圖文并茂的名人名言;制做了整容鏡。
5、重新布置了教室。
五、不足與思考
過去的工作在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和各級政府的正確領導和關懷下,在全體教職工的通力配合和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我們的工作還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1、對新教師的培養力度還做得不夠,沒有使他們真正發揮好應有的作用,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參差不齊,這與當前教育教學的要求還極不適應,有待于今后進一步加強。
2、制度在配套、落實方面需要進一步完善
3、學?;顒訄龅匦?,加之體育、藝術器械嚴重缺乏,嚴重制約著我校體、衛、藝工作的開展。
4、校本教研還需要加大力度。
5、教學過程的管理不夠細致、不夠嚴格。
六、今后努力的方向
1、實現教師角色和教學觀念的完全轉變,以新課程改革為契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2、加強教師愛崗敬業教育。
3、大力校本培訓力度,以教師的專業成長促進學生的發展和學校的發展。
關鍵詞:師德建設;意義;存在的問題;對策
高校輔導員既是教師又是學生事務的管理者,在與學生交往的過程中,輔導員以其自身的道德素養、個人品格、專業能力、健康情感等因素影響著大學生的心理和行為,他們師德水平的高低、工作作風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生能否健康地成長。這就需要高校輔導員不僅要有過硬的業務能力,更要有高尚的師德風范。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事業已經進入新的發展時期,切實有效地加強高校輔導員隊伍的師德建設,已成為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
一、加強高校輔導員師德建設的意義
努力培養和造就一支優秀的高校輔導員隊伍具有重要的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促使高校輔導員樹立終身奉獻教育事業的崇高職業理想
職業理想是職業道德的靈魂,有了崇高的職業理想,才能產生模范遵守職業道德的行為,才會把教育作為一種事業去追求。成功教師的共同特點是堅持理想信念、勤于學習、勇于實踐、敢于創新、精于業務。因此,高校必須加強輔導員的職業理想教育,使他們不但把教書育人作為一種謀生手段,更把它自覺轉化為奉獻教育事業的畢生追求。
2.增強高校輔導員立德樹人的理念,促進大學生健康地成長
高校輔導員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堅持育人為本、立德樹人,從學生的長遠發展著眼,結合時代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促使學生實現健康成長、自學成才。高校輔導員始終站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線,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在思想、學習、生活等方面擔負著輔導學生、關心和引領學生的職責。高校輔導員應從自身做起,堅持以人為本,把師德建設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師德修養,以德修身、以德治教、以德育人,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和人格去影響學生。
3.促使高校輔導員不斷提高教書育人的本領
加強師德建設,不斷提高教書育人的本領是高校輔導員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因此,師德高尚的教師,必須積極參加教育教學改革,刻苦鉆研教學本領,不斷提高政治素質和教學技能。在當前推行素質教育的背景下,為我國高校教育的改革發展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二、現階段高校輔導員師德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
隨著近年高校擴招,高校輔導員面臨工作任務重、難度大、壓力大等問題,高校在師德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也日漸突出,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1.對師德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目前很多高校存在“重教育教學質量,輕輔導員師德建設”的現象,他們普遍只抓教育教學,認為師德建設是“虛任務”、“難任務”,沒有把輔導員師德建設擺在應有的重要位置。很多學校未明確專人分管、專項落實、專門經費保障,師德建設只是附著在其他工作中順帶進行或是作為完成上級的某一項任務來應付。
2.師德建設的日常工作機制不健全
高校輔導員師德建設是教師隊伍建設中的一項系統工程,應該與時俱進,常抓不懈。但在現實中,很多高校師德建設的日常工作機制缺乏系統性和規范性,未能定期召開師德建設工作會、研討會,對師德建設中的經驗也不能及時加以總結,沒有形成符合輔導員師德建設自身特點的體系。還有類似師德檔案制度、績效考核機制等一些好的機制也都未能得到很好的應用。
3.師德教育制度不完善,懲處力度不夠
國家關于輔導員違反教師職業道德行為方面沒有明確的處罰標準,使得輔導員師德教育只處于口頭隨便說說狀況,對違規的輔導員也沒有觸及個人利益及心靈深處,教育效果十分不明顯。在師德建設過程中,學校對師德問題嚴重、反復教育都不整改的輔導員,缺乏有效的懲處力度和手段,致使師德教育缺乏實效性。
三、加強高校輔導員師德建設的對策
加強高校輔導員師德建設,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合作,既需要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也需要全體員工的極力合作。
1.準確定位輔導員崗位職責,樹立政治意識和責任意識
學校領導要將輔導員師德建設寫進學校發展規劃的重要議程中,要定期為輔導員開展講座,堅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過程中,要求輔導員要堅持以身作則,爭做師德楷模,在社會生活中發揮“行為世范”的作用,積極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的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學校領導要定期召開輔導員工作專題會議。聽取近期工作匯報,解決輔導員工作中的實際困難,提出工作要求。在實實在在的工作過程中,突出強調輔導員要樹立對教育事業高度的責任感,以奉獻社會、奉獻人民為執著的信念,發揚敬業、愛生、嚴謹、踏實、求真的師風,關愛每一名學生,關心每一名學生的成長與進步,努力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成為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2.建立健全輔導員教育機制,為輔導員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
(1)建立輔導員培訓機制
高校要結合自身實際,根據不同類別輔導員的特點,分別就受訓層次、知識結構以及能力水平等具體指標提出不同的目標要求,對輔導員提出不同階段的目標和要求;在培訓中依據對象和課程內容,設計諸如崗前培訓、日常培訓、專題培訓等;同時,輔導員培訓工作還必須納入規范化、制度化管理,可以采取一定形式的認證形式,提高培訓質量,保障受訓輔導員的學習效果。從而實現培訓目標的層次性、培訓方式的多樣化、培訓管理的制度化的真正統一。
(2)要建立輔導員保障機制
建立嚴格的準入制度,保證新進輔導員具有較高的思想政治素質和組織管理能力,秉承“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嚴格把關。高校還要根據輔導員的工作特點,在辦公條件、交通補助、通訊經費等方面制定相關政策,為輔導員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必要的保障。有條件的高校還可設立輔導員工作研究專項基金,用于支持開展輔導員工作方面的科學研究,提高其研究能力。
(3)建立輔導員導向機制
把輔導員師德考核結果與進修、評優評先、職稱評定等直接掛鉤,對不符合師德規范,考核不過關的輔導員進行批評教育,仍無改進的要控制上崗或調離工作崗位,用獎優罰劣的激勵機制提升輔導員的師德水平。同時抓好典型示范和輿論倡導,宣傳、表彰先進個人,形成良好的輿論導向。
3.加強輔導員理論素養和創新教育實踐
把輔導員培訓與輔導員自修結合起來。定期召開輔導員自修匯報會,形成自修總結材料,進一步強化輔導員的理論素養。要讓他們充分認識到科技日新月異、經濟社會飛速發展以及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機遇和挑戰,要做一名當代合格的高校輔導員就要堅持不斷學習、勤于學習、善于學習、終身學習;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以學生為本,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重視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適應社會需求的能力;還要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創新教育實踐,進一步學習研究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業與創業輔導、人生發展規劃等方面的理論知識,探索不同年級、不同性別等不同類型的大學生的成長規律,深入地總結思想政治工作經驗,最終實現由傳統的“實踐型”向“實踐―研究型”的角色轉變。
總之,高校輔導員師德建設是一個不斷提高、反復完善的過程。高校應切實把師德建設擺在輔導員隊伍建設的首要位置,結合輔導員崗位特點,不斷總結,勇于創新,不斷把高校輔導員隊伍師德建設推向新的高度。
參考文獻:
1. 加強師德建設,形成良好的師德、師風,既是推動以德治國,加強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又是推動全社會道德建設的重要力量。
2. 師德建設是以德治教的基礎與核心,是學校生命的源泉,是造救一流的師資隊伍,實現教育事業蓬勃發展的必然要求與重要環節。
3. 加強師德建設是大力推動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環節,也是素質教育對教育者的根本要求。
4. 加強師德建設也是由教師的職業特性所決定的。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學生增長知識和進步的導師,教師的職業道德高低,直接關系到素質教育的順利實施。
5. 師德建設關系到一所學校良好風氣的形成,關系到學校的校風、學風、教風是否落到實處。
6. 目前,在師德建設上的一些不良現象,嚴重影響了教師的形象和人民教師的稱號,必須進一步加強師德建設。
二、加強師德建設的制度保障
1. 建立師德培養和教育制度。師德建設的內涵和外延比較寬泛,從根本上說,教師的職業道德包含道德認識、道德實踐、道德觀念、道德意志和道德情感等諸多方面。對于每一名教師來說,需要有一個認知、感受、體驗和不斷提高的過程。學校應建立一套比較完整的、切合實際的培養和教育制度,以保證道德的滲透和教育在師德建設上不間斷,成為一種長年堅持、持之以恒的教育制度和有效的途徑。如:從教育制度來說,既要有重要的專題教育,也應有平時的日常教育,應保證人員、保證時間,有學習內容、有學習收獲、有提高。
吉林市教育局開展的師德建設年活動就是非常及時、非常有針對性的師德教育活動。廣大教師通過五個專題的系統學習,撰寫讀書學習筆記,理論素養得到了提高,使“熱愛學習,教書育人,愛崗敬業,刻苦鉆研,務實創新,甘于奉獻,廉潔從教,為人師表,遵紀守法,誠實守紀”等五種職業精神得到了發揚光大,涌現出了一大批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的師德典型。
2. 建立健全師德規范約束機制。沒有一個師德規范的制約,就很難建立有利于師德建設實施的制度和政策。要具有導向和激勵作用的職業理想,指導作用的職業原則,遵從和約束作用的職業準則、教師人人都能基本做到的職業要求。規范要注重基礎性、層次性和繼承性,避免師德建設走形式或陷入誤區,讓教師們知道哪些是應該做的,哪些是必須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通過師德規范的制約,讓每位教師都成為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的教導者和師德實踐者。
3. 激勵與獎懲制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考核、聘任(聘用)和評價的首要內容。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要定期總結經驗,樹立典型,通過召開師德表彰會、經驗交流會、主題演講會等多種途徑,弘揚和表彰優秀的師德代表人物和師德典型,使熱愛教育事業、甘于奉獻的老師得到學生、家長和社會的承認,讓他們的人生價值在平凡的教育崗位上大放異彩。同時,在教師中進行經常性的法律法規學習和教育,剖析典型案例,從中汲取教訓,做到警鐘長鳴,防患于未然。對嚴重違反師德的行為實行一票否決制的做法,與人事部門協調,把師德作為教師評先、晉升職稱、提拔重用的一個先決條件,作為一項硬件條件與上述內容掛鉤。
一、完善組織機構,建立并落實師德建設制度。
1、我校建立完善了師德建設領導小組,制定了《學校師德考核工作實施方案》。把隊伍建設與日常工作有機融合。方案中有師德考核的內容、等級的確定、考核的措施、考核的程序以及考核結果的應用等內容,這樣學校就能把握住隊伍建設的方向。
2、我校還與每一位教師簽訂師德承諾書,增強教師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嚴格按規定組織學生上課,無違規現象。學校在教師大會上多次強調不得有償家教。在與教師簽訂的承諾書中也明確提到禁止有償家教。應該說,有償家教的情況得到了有效遏制。
二、師德建設列于首位,扎實有效地開展各項工作。
1、強化宣傳動員,認真組織學習。
(1)及時地召開了全體教師會,傳達上級師德建設工作精神,明確了師德建設的重要性、長期性和工作要求、步驟、達到的目標等。
(2)以不同的形式向社會宣傳,引起社會的關注,讓全社會來監督學校的教師隊伍建設,征求社會各界人士的意見,建設出一支志存高遠,愛崗敬業,為人師表、教書育人、嚴謹篤學,與時俱進的師資隊伍。使全體教師都能履行好培養人才的神圣職責。
(3)本學期組織教職工深入學習了年新修訂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新義務教育法》,《反對自由主義》,《為人民服務》,《教師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山西省教育廳關于加強師德建設規范普通中小學教師教育教學行為的若干意見》等,并聯系實際撰寫學習心得,把師德師風建設與深化素質教育、民族興衰的高度來認識、來探討。
2、密切三結合教育聯系,健全“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德育網絡。
本學期我校召開了“我為學校添光彩”承諾和“我是一名人民教師”演講活動等形式及時與家長溝通,取得家長對學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同時我校還向學生、家長公開學校投訴電話,接受學生、家長對師德師風的監督,家長、學生隨時可向校長通過寫信、電話、等多種形式反映問題。這一舉措不僅使校長及時調控學校工作和師德建設方向,同時也促進了教師的自我修養,受到了社會、家長的廣泛稱贊。
3、加強班級管理,抓好班主任隊伍建設。
我校在班主任的選拔任用上,注重挑選工作責任心強、經驗豐富、熱情高、干勁足的教師擔任班主任。加強班集體建設,各班在本學期初制定班級目標,期中落實實施,期末評比表彰。
組織好班主任培訓系列活動,通過探討德育理念、交流工作經驗、觀摩教育活動、學習教育理論等多種形式,提升班主任的理論水平和工作水平;實行班主任例會,選取班主任工作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展開交流研討;完善考核激勵機制,對實績突出的班主任,在考核評優、職務晉升上予以優先考慮,以鼓勵先進。
4、典型引路,帶動群體。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們利用身邊的師德先進事跡和先進人物等手段來鼓勵、激發、引導全體教師,重視師德修養,提高人格魅力。我校教師積極響應上級教育部門開展的向優秀教師學習的活動,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模范的踐行人民教師的職責。學習了運城市師范附屬小學的焦云竹老師,她只是一個農村學校的民辦教師,她一邊工作,一邊學習,利用業余時間自修高中文化課程和教育類書籍,1987年,她取得了縣教師進修校畢業證和稷山師范畢業證。在教學實踐中,她除了教語文,還學會了彈琴,教學生唱歌、跳舞、排練文藝節目。1984年,在全縣“注音識字,提前讀寫“教研教改活動中,她的個人經驗材料在全縣推廣,同時上報國家教委給予肯定。
為提高我校教師的職業道德水平,鑄造一支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熱愛學生、悉心育人、讓人民滿意的教師隊伍。根據上級主管教育部門文件精神,結合鄭州市2019年“學習時代楷模,成就出彩人生”師德主題活動,本著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并結合學校具體實情,經過周密而細致地工作,順利完成了本年度的師德考核任務?,F總結如下:
一、宣傳學習工作
組織教師學習了《鄭州市教育局關于做好2018-2019學年中小學幼兒園教師職業道德考核工作的通知》,要求教師對照自己的工作與表現,深刻地剖析自己。為做到考核工作深入人心,考核內容和考核方法人人皆知,還組織教師認真學習有關考核文件,宣傳考核目的,明確考核時間和步驟。
二、成立師德考核領導小組
組 長:
副組長:
成 員:
三、組織考核
1、學生評價。每班下發評價表,要求學生對自己的任課教師逐條作出評價。一、二、三年級學生將表格帶回家同監護人共同完成,四、五、六年級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對教師的評價,填寫完成后由學生直接投入票箱,統計結果之后作為考核的參考資料。
2、師德管理機構考核工作評分。學校師德管理機構考核工作評分,及時收集評分表,過期交表作棄權處理。過程強調保持公平、公正,以免出現“人情分”和教師之間互相猜疑、影響團結的現象。
四、統計成績
1、將師德管理機構評分、學生和家長評價表等錄入電腦,算出參評人數的均分。
2、及時進行公示,讓每位老師知道自己的考核分數,進行自我的反思。
五、效果
通過教師職業道德考核評價,加強了師德建設的力度,提高了教師整體職業道德水平。學校重視了師德師風建設,從教師個人師德考核分數來看教師隊伍整體風貌是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很強。一年來,教師隊伍的政治思想素質及師德師風水平提高的很快,涌現出許多動人的事跡。
同其他社會主體相比,高校教師更為注重對精神的追求,對人和社會的價值關懷是高校教師職業特質中不可缺少的因素。而對大學生人文精神的提升、德行的培養,更不能僅僅依賴人文社會科學的課程或教師,而是全體高校教師的職責所在。因此,人文精神是高校教師師德的重要內涵。師德則是教師專業倫理、道德與人文精神的統一。關于師德的重要意義,古今中外的先哲們都曾經給出自己的表述。中國古代的大思想家孔子在留給后世的《論語》中,指出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的古訓。意在告誡教師要“為人師表”。西方的啟蒙思想家盧梭曾指出,“作為老師,要嚴格的管束你自己”[3],也在告訴世人教師以身作則的重要意義。的經典理論家們也從人的本質是社會關系的總和的角度,提出對“人”的關注。而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國家教育行政部門下發了一系列關于師德建設的意見、規范,明確了師德的內涵以及高等院校師德建設的主要內容。①因此,加強職業道德與人文精神相統一的師德建設是我國高等教育理論探索與實踐發展的重要問題。
對于高等院校師德建設的現狀可以從理論與實踐兩方面入手分析。對于理論問題而言,比較代表性的觀點如檀傳寶教授曾指出當前師德建設應當特別關注的三大問題,分別是:公正、客觀的評價師德現狀,科學、合理的制訂師德規范以及努力形成師德建設的有效機制等。[4]而對于現實問題而言,我國高等院校師德建設方面所普遍存在的問題、面臨的挑戰以及地方高校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所存在的特殊問題引起了人們更多的關注。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深化和發展,高校教師的學術道德水平和學風現實狀況整體呈上升趨勢,高校教師良好的道德規范得到了很好的體現。但不可否認,高等院校的教師隊伍中仍存在師德失范的現象。一般來講,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學術風氣浮躁導致學術道德滑坡。近年來,抄襲、剽竊現象時有發生,尤其在我國重點的高等院校、學術科研機構,更有甚者在國家重點培養的知名學者的學術研究中頻頻出現,引人深思。第二,社會構成與社會思潮的多元化,使得傳統的道德評價標準陷入頗具爭議的境地,而導致教師對傳統師德觀念的認知出現偏差。第三,就師德建設本身而言,部分高等院校的工作過于形式化,國家教育行政部門關于師德建設的意見、指示在部分高校被當做“政治性的宣傳”而非扎實、具體的工作。而對于地方高等院校而言,師德建設存在著特殊的挑戰。關于地方高校的界定,筆者曾做過討論,在此不再贅述。
地方高校在師德建設方面所面臨的挑戰,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生源狀況的復雜性給地方院校的師德建設提出挑戰。地方高等院校,特別是新建立的地方本科院校其在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的地位與分工決定了其學生人數急劇增加且在生源結構、基礎方面與其他高等院校存在明顯的差異,學生對大學教育的需求的多元化與多樣化更加要求教師對個體差異、對人的關注。第二,師資隊伍的狀況,即教師總量不足與新聘任教師增多的問題困擾著地方高校的師德建設。一方面,生師比過大,使得教師疲于應付教學任務,無暇顧及自身倫理道德修養的提高。而占地方高校教師隊伍很大比重的新聘任教師、青年教師,很大部分是剛剛走出校門,走上講臺,因此在很大程度上缺乏對師德的認識與自覺。而地方高校在在教師的選聘、考核和培訓教育中,比較關注學歷層次、職稱、論文、獲獎成果等硬件條件,而淡化了對思想道德素質和教書育人能力等軟件的要求。第三,地方高校的學生培養模式的變化對師德建設帶來挑戰。這主要是指地方高校在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同時,在某種程度上忽視了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與人文環境的塑造,客觀上對師德建設造成了不利的影響。對于師德建設的基本路徑,目前高等教育管理領域進行的討論主要集中在教師的思想理論建設、師德規范的機制化建設以及文化氛圍的營造方面。②而筆者將著重從校園文化建設的視角,闡述地方高校師德建設的基本路徑。
地方高校師德建設的校園文化路徑
文化是個內涵十分豐富的概念,人類在改造客觀世界過程中所取得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都是文化。地方特色文化是長期居住在某一特定地域的人們,在共同的生產、生活過程中,受到地理環境、歷史變遷等因素的影響,而逐漸發展和形成的地方特有的人生觀、價值觀、行為準則、地方意識、地方情感和人文環境,包括凝聚在特定區域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時代風貌、生活習慣中的地方精神,以及反映這些精神的歷史遺跡、文物、博物院、紀念館、展覽館、圖書館、標志性建筑和杰出人物等。而地方高校的校園文化在此取其廣義的理解,即指廣大師生在長期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所形成的穩定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等,它包含著信念、價值、理解、態度、意義、標準、象征、儀式、典禮和人們所喜好的教與學的方式等。這些因素主要通過學校中群體成員共有的行為方式來體現。學校文化與外在的物質環境有關,也植根于內隱的價值觀念之中。[5]而地方高校的校園文化究其本身而言,即存在“斷裂”又存在“傳承”。說其斷裂是指其原有的校園文化存在積淀不深,而通過合并、整合或是升格,其原有校園文化又經歷了沖突、碰撞等,使得校園文化存在“斷裂”;而“傳承”意指地方高校深受地域與地方特色文化的影響,即受到地方高校所在地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時代風貌以及杰出人物等地方精神與文化的影響較深。同時,地方高校作為立足地方、服務地方的教育機構,長期沉浸在地方特色文化的熏陶之中,又以其自身知識與文化中心的優勢,對地方特色文化有著更好的體認和辨識,而有利于其實現從地方特色文化到地方高校校園文化的建構。
以地方特色文化為根基的校園文化與教師師德的培育主要集中在人文精神領域,旨在提高地方高校教師人文精神的修養。在高校師德建設的過程中,以地方特色為根基的校園文化,起著指引、熏陶、凝聚和激勵的功能。指引功能是指高校校園文化可以通過內在文化要素的有機結合,引導廣大教師主動接受和吸收積極正確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拒絕和排斥錯誤的觀點和影響,向著社會所期望的方向發展。受社會上一些不良思潮的影響,地方高校的教師隊伍中存在一些主張“實用、實際、實惠”等極具感性的不良傾向,而此時的校園文化則是引領廣大教師的一面旗幟。熏陶功能是指校園文化對全體教師在職業倫理道德建設中在情操的陶冶、道德品質的培育以及行為習慣的養成中的重要作用。廣大教師滲透其中,浸潤其里,在校園中,廣大教師通過人與人之間的接觸交往,思想的溝通及交流,情感的碰撞與交融,觀念的分歧與認同,行為的規約與懲戒逐漸地、潛移默化地形成共同的價值取向和行為舉止上的趨同,這就是環境對人精神境界的熏陶。而凝聚的功能,則是校園文化在師德建設中發揮的凝聚力量。作為廣大教師群體創造的一種群體文化,校園文化的存在使地方高校教師形成了一致的價值觀念和精神氛圍,無形地凝聚學校教師的力量,使之形成一種合力,以種種微妙的方式融合、提升廣大教師的信念情操。校園文化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激勵著高校教師獻身科教、服務社會,并以此培育自身優秀的道德品質。#p#分頁標題#e#
將地方文化為基礎的校園文化建設同師德建設相結合,首先,可以提高師德建設的效率。地方特色文化與高校傳統的集合以鮮活的形態潛移默化于師德建設的工作中,拉近了教育者、被教育者之間的距離,使師德建設的內容、環境和載體融合在一起,使師德建設真正成為一種心與心的交流。用現實代替想象、用生動代替乏味、用參與代替旁觀,啟發和誘導廣大教師,使師德建設真正落到實處。其次,師德建設的過程也是高校文化的凝聚、提煉的過程。師德的精神內涵反映出地方高校的文化本質。對教師人文精神的培育,可以使教師成為大學文化與精神的傳承者和守護者,大學教師的師德與品格也會形成地方高校獨特的校園文化。校園文化在師德培育中的應用可以從以下兩方面考慮:第一,以地方高校校園文化為主題與內容進行宣傳教育。充分發揮地方高校校園文化貼近教師、貼近生活的特點,通過有組織有計劃的宣傳、倡導活動,使高校教師對所處的校園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和敬慕之情。具體而言,可以利用各種渠道進行宣講,即組織地方特色文化的研究專家、本校的資深人士對地方及高校的歷史進行系統的梳理與宣講。同時由于校園文化往往具有內隱性和彌散性的特征,一般不容易被人們直接觀察和理解,需要通過對學校中人、事、物的“象征性”活動得以顯現出來,需要通過一些行為表象被成員所理解和耳濡目染。因此,利用地方高校的形象識別設計系統,以符號、標志等象征反復強化本校的校園文化,讓師德建設具體到教師身邊的“一草一木”,形成“物質”氛圍。第二,圍繞校園文化為主題,開展一系列實踐與文化活動。校園文化的形成過程是一個內化的過程,需要全體教師的認同和參與。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能夠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和參與性,增強校園的科學人文底蘊,營造濃郁的校園文化氛圍,使他們感悟文化、歷史的力量和人文韻味,產生追求自身道德、倫理建設的自覺。
因此,要精心設計和組織開展內容豐富、形式新穎和吸引力強的文化活動。例如,組織本校教師進行參觀訪問、社會考察、社會調查等活動,著重考察地方特色文化及本校校園文化的組成形式、內容;以此來深化思想認識,提高教師職業道德水平。同時,組織廣大教師參加本校歷史與文化的整理、維護,或利用自身優勢,開展地方文化與精神的教學與研究,在實踐中塑造自身高尚品德與情操。高校歷史傳統、大學精神的整理和研究的過程是對校園文化最嚴肅和最崇高地繼承過程,也是對高校校園文化的高度、系統總結和概括。校園文化與師德建設相結合要重視回顧學校的歷史發展進程,總結學校在培養人才、發展科學等方面做出的貢獻和辦學特色,發揚學校的傳統精神,以此教育在校的廣大教師始終堅持和弘揚自己優秀文化傳統,并由此透射出其獨特的感染力和震撼力,形成學校發展的強大凝聚力。
關鍵詞:素質教育 師德建設 困境 突破
素質教育改革背景下,職前職后一體化、開放性和綜合化的教師教育體制正在逐步推行,相應的我國教師專業化的進程也在不斷加快。師德建設作為教師專業化進程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然而,在素質教育實施背景下,當前師德建設中存在很多問題,我們必須給予重視。
一、當前我國師德建設的現實障礙
(一)師德建設囊括的寬度過寬
教師的職業道德即師德,是專指教師這個社會角色應該具備的道德規范。隨著素質教育的大力推行,教師的道德標準被提高。教師具備教育工作者、社會常人雙重身份。師德是針對教師身份而言的,相對于社會常人即公民這個身份,對之束縛的應該公民道德和法律規范。當前,教師不論在教育工作崗位上還是社會生活中,身份被一重化,師德是評價教師這個社會人的唯一標準規范。
(二)師德建設要求的高度過高
我國支持“教師是道德家”的人認為,教師必須是高尚道德和完美道德的化身,是“人之至者”,教師應該“為人師表”“言行一致”“表里如一”[1]。與美國“教育職業道德規范”中所列條目都以最低要求不同,我國師德要求大多以高標準來要求教師。由于這些規范比較籠統,缺乏針對性,將教師圣神化,操作性不大,只能作為鼓勵性口號,對教師群體不容易真正發揮其道德約束作用。
(三)師德的社會評價標準欠合理化
為使每個學生健康發展,我國中小學教育必須不斷改革創新。教育改革為師德建設提供了一個大背景,其大力提倡的素質教育自然成為師德評價的主要標準。然而,在我國教育氛圍下,師德規范內容的各方面與素質教育密切聯系,如果教師違背素質教育理念,那么他的師德水平很難被社會認可。
二、師德建設存在障礙的原因分析
(一)教師管理體制、評價制度不健全
當前,在強調量化指標的教師管理體制、師德評價制度中,教師是否潛心育人工作、實施素質教育是很難考評因而往往被虛化的指標。大多學校推行績效工資改革之后,將教師待遇與班級分數、科研成果緊密結合,這使教師將精力投入到論文寫作、公開課評比之中,而相對忽略日常教育教學工作。這樣,教師不僅沒有推進素質教育的進程,而且自身角色也沒有把握好。
(二)社會倫理道德轉型的束縛
師德建設是社會道德建設的一個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與中國社會傳統倫理道德有密切關系。當前,社會正處于倫理道德體系的轉型期,強調正確處理道德與利益的關系,肯定民眾對于正當權益、物質利益的追求的合理性。教師身處倫理道德體系轉型的進程之中,待遇正在不斷得到改善,社會地位不斷提升。很多教師正在告別一貧如洗的生活,更多地感受到社會進步帶來的幸福[2]。然而,就全社會而言,從圣人道德向常人道德的轉型[3],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例如,當前評選各級師德標兵時,仍然重點考查教師甘為人梯、樂于奉獻的情況。
(三)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具有不可調和的矛盾
當前,素質教育雖然贏得了話語上的優勢,但應試教育的壓力仍然很大?!翱诳诼暵曋v素質教育、扎扎實實搞應試教育”是大多數學校(尤其是中學)的實際情況。取得出色的高考、中考成績的學校即使管理嚴苛、氣氛壓抑、遭到學者批評仍然招生火爆,被社會和家長高度贊賞,并且順利掛上“素質教育改革先進校”的招牌。推行應試教育,取得的教育成果被冠上素質教育的美名,在這種情形中,師德建設就缺乏健康的環境。
三、師德建設障礙的突破思路
師德建設中存在的對教師角色認識不清楚、要求過高,評價標準單一等問題,我們都可以從素質教育改革、社會倫理道德轉型、教師管理評價體制等方面究其原因。針對以上原因分析,本文試著從以下三方面提出建議。
(一)創新教師管理與評價機制,堅持“無為而治”的核心理念
“無為而治”是我國教師管理和評價急需重視的經典智慧。自由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最高層次[4]??档抡J為:“自由是道德法則存在的理由?!盵5]針對我國當前教師缺乏自由空間的現狀,需遵循“無為而治”的理念。一方面,我們需倡導取消學生成績與教師績效掛鉤的做法。學校管理者可以通過組織教研活動、開展隨堂聽課等方式,督促教師潛心教學。另一方面,需要削弱科研成果在教師量化評比中的分量,以鼓勵教師寫隨筆、展示學習筆記等方式來引導教師的在職研修。
(二)關照教師幸福感的提升,穩步提高教師工作待遇
盡管保障和改善教師待遇的政策不斷出臺,但在我國東部、中部、西部不同地區之間,城鄉之間,教師待遇存在很大差距。在倡導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更有尊嚴的時代,政府和社會應該穩步提高教師待遇,逐步提高教師的幸福感,不能一味地用無私奉獻的口號向教師提出“圣人”般的要求。而且,政府和媒體應該調整道德轉型背景下師德標兵的評選標準,適當關照那些扎實教書育人、積極探索創新、享受教育幸福的優秀教師身上,使師德標兵更加普通化、實際化。
(三)正視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沖突,重塑教師的職業尊嚴
我國教育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在《應該盡力盡責總結經驗教訓》的反思性文章中,王策三先生語重心長地提醒各界“正視應試教育在現階段現實存在的基本國情,給教師適宜的輿論空間”[6]??梢姡覀冃枰谖覈膰檎_看待素質教育改革?,F階段,應試教育是客觀存在的。學校應在給教師一定自主放松空間的基礎上,開展遵循學生成長和發展規律的教學活動。此外,學校需要嚴格規定學生在校學習時間上限,打擊教師片面追求高分數的行為,以確立教師工作和教育的底線,提升教師的職業尊嚴。
參考文獻:
[1]甘劍梅.教師應該是道德家嗎? ――關于教師道德的哲學反思[J].教育研究與實驗,2003(3):25-30.
[2]杜時忠.教師道德越高越好嗎[J].中國德育,2010(2):74.
[3]余展洪.從“圣人道德”轉向“常人道德”――關于建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道德規范的哲學思考[J].廣東教育學院學報,1999(5):10-14.
[4]盧先明.略論公民道德的層次性[J].道德與文明,2005(4):47-49.
[5]康德.關文運譯.實踐理性批判[M].北京:商務印書館,19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