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7 15:05:3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安全工程專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安全工程本科專業的認證標準中有詳細的課程設置要求,在理解內涵的基礎上,根據江蘇大學安全工程專業30多年的辦學經驗,調整理論教學課程體系,設置通識教育平臺課程體系、學科專業基礎平臺課程體系、專業(方向)課程體系。通識教育平臺課程體系按照教育部本科工程教育基礎課程要求設置,課程設置體現“大工程觀”,要求學生既具備科學與基礎理論修養,形成對宏大或復雜工程的系統視野;又能從多學科的視角審視,同時還有具備人文情懷和工程組織素養。安全工程作為一門新興學科,不僅涉及力學、電學、化學等諸多自然科學,還涉及到法律、人文、保險、心理學和管理學等學科,具有很強的學科交叉性、綜合性和實踐性。要全面、系統的認識、診斷、評估現代大工程、復雜巨系統的安全問題,必須具有廣闊的知識儲備。依托江蘇大學完整的學科門類,共開設了哲學、數學、外語、計算機、化學、力學、電學、人文、經管、藝術四十多門必修、選修課程。學科專業基礎平臺和專業必修課程體系體現“大安全觀”,主要學習解決各行業、各類組織共性安全問題所用的科學理論方法、管理手段、工程技術,如安全管理學、安全與環境法學、安全學基礎、安全系統工程、安全人機工程、職業衛生學、防火防爆技術、設備安全技術等,以適應廣闊就業市場的需求,為改善各行業在生產、服務等各項活動過程中的安全與健康水平服務。專業(方向)課程體系,按照“行業引導專業、專業服務行業”的專業方向,依據本專業教師的科研方向、環境與安全工程學院環境專業的學科優勢、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設置專業課程,著力打造安全管理與檢測控制技術、危險有害源防治與職業健康、環保技術與設備設施三個教學模塊。學生按照模塊選課,既能滿足同學不同的學習興趣,又能實現對行業安全問題的覆蓋。
2打造多層次、多平臺的實踐教學體系
安全工程專業的實踐教學環節是培養學生從事安全生產工作能力的主要途徑,可以使學生了解生產工作實際,理解理論知識,形成職業能力。因此,安全工程本科專業認證標準別強調實踐環節,注重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注意加強安全工程教育與產業結合、與企業聯系合作,加大產學研相結合的力度,形成了多層級實踐教學體系,包含學科基礎實踐、專業課實驗、專業實踐;多平臺實踐場所,包含學院實驗中心、校級工程訓練中心、校外實習基地。具體做法包括以下四點:
(1)依托學院實驗中心,加強專業課實驗建設。本院實驗中心經過多年的建設投入,已建成工業通風除塵實驗室、安全檢測實驗室、電氣安全實驗室、防火防爆實驗室、噪聲控制實驗室、大型儀器分析室,擁有各類實驗儀器300余套。實驗內容從預先設定好內容的演示性實驗,逐步向開放性實驗過渡,增強教學的實踐性、創新性,讓學生將課程知識點轉化為實際能力。
(2)提升課程設計水平,課程設計的內容要與時俱進,密切聯系生產實際。設計的內容基于企業的安全生產需求,經過教師的升華提煉,變“滿堂灌”為“用中學”,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自我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獨立工作能力,增強學習興趣。在培養環節,共安排了5個與專業密切相關的課程設計,分別是?;放c電氣安全技術課程設計、化工原理課程設計、設備安全技術課程設計、通風與除塵技術課程設計、安全系統工程課程設計,設計內容都與具體的生產現場相關,有若干可選方案,學生必須經過思考,獨立完成。
(3)充分利用好學校工程訓練中心資源,做好學科基礎實踐工作,提高金工實習、工業系統認識實習質量。江蘇大學工程訓練中心以“大工程教育”思想為指導,通過工程認識、基礎工程訓練、現代工程訓練、綜合與創新訓練4個訓練平臺,著力培養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綜合分析與設計能力、科研能力與創新精神。
(4)重點打造優秀的實習基地,密切產學研合作,將教師的科研、學生實習、工廠的生產三者關系理順,提高實習的成效,協調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提高素質三者關系,發展加深學生對實際生產過程的認識與理解,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企業量身打造合適的工程技術人員。
3構建本科生實踐創新計劃
目前,江蘇大學校教學處、團委、學工處、學院開展了多項實踐、科研活動,但同學有效參與這項活動、獲得實踐創新能力的效果不明顯。探索將學生各項課外的學習、實踐活動整合形成“本科生創新計劃”,包含科研創新訓練計劃、科技競賽計劃、綜合素質提升計劃、職業技能培訓計劃、實踐基地實習計劃五方面內容,并建立運行管理體系,切實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每個子計劃由若干項目、活動組成,具體包含:科研創新訓練計劃主要是組織開展各類科學研究活動,包括大學生科研立項、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參與教師課題研究、發明專利申請、開放性實驗訓練等活動;科技競賽計劃主要是組織參加“挑戰杯”、大學生建模大賽、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其他各類學科競賽等;綜合素質提升計劃主要是參加人文社科類講座、文體活動、學校的社團活動、暑期社會實踐等;職業技能培訓計劃主要是鼓勵學生參與外語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和各類職業資格、專業技能的培訓和考證活動;實踐基地實習計劃主要指學生在一定時間去制定的實習基地參與工作實踐,完成一定的工作量,或完成有一定認識水平的實習報告。大學生實踐創新計劃按“總體設計,分項實施”的原則,實行項目負責制,采取“項目管理”的辦法組織實施。該計劃將貫穿于整個培養過程,每學期滾動開設,做到四年不斷線,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能力和特長選擇相關項目及其修讀時間。為保證實踐創新計劃的有效開展,建立一套運行管理體系,保證創新學習計劃有效實施。由學院牽頭,負責大學生實踐創新計劃的實施,將學院現行的導師制、優生優培制、團委、學工辦等社會實踐相關的規定整合,制定大學生實踐創新計劃實施管理辦法及各分項目的組織實施管理辦法和細則。將上述五個計劃方面的內容以“創新學分”形式納入培養方案中。
4結束語
關鍵詞:專業認證;安全工程;實踐教學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15-0088-02
一、安全工程專業認證現狀及標準要求
1.安全工程專業認證現狀。開展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可以增強高等教育與工業生產的緊密聯系,可以促使我國工程教育與國際工程教育的互相認可,同時可以提升我國高等工程教育的國際競爭力,直接影響工程師資格認證的國際互認[2]。因此,我國于2006年開始建立工程教育認證體系,并于當年開始了認證試點工作。2007年,安全工程專業列為新的認證試點專業[3]。中國礦業大學(北京)于2008年首先通過安全工程專業認證,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遼寧工程技術大學、東北大學于2009年第二輪通過專業認證,隨后設有安全工程專業的高校相繼開展認證工作,截止到2015年,共有15所高校的安全工程專業通過專業認證。
2.安全工程專業認證標準要求。根據《工程教育認證工作指南》,專業認證標準包括通用標準以及專業補充標準。通用標準規定了專業在學生、培養目標、畢業要求、持續改進、課程體系、師資隊伍和支持條件7個方面的要求;專業補充標準規定相應專業領域在上述一個或多個方面的特殊要求和補充。專業認證除滿足相應的通用標準之外,必須滿足相應的專業補充標準。安全工程專業補充標準在課程體系、師資隊伍以及支持條件方面規定了特殊要求[4]。由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在安全工程專業補充標準的課程體系內容中,尤其對于實踐教學,包括專業實驗、認識實習、生產實習、課程設計、畢業實習及畢業設計(論文)等方面做了具體要求。
二、安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內蒙古科技大學安全工程專業是以博士學位點――礦業工程學科為依托建設起來的,于2004年開始招生,結合我國西北地區礦產資源開采優勢,逐漸形成了礦山安全和工業安全兩個專業方向,同時該專業于2011年被批準為品牌專業。對照安全工程專業認證通用標準及專業補充標準,在課程設置內容上基本達到認證要求,但在實踐環節有所欠缺[1]。而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強調實踐教學的重要性,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安全工程專業補充標準中實踐環節主要包括專業課實驗,認識實習、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論文)。目前,安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的現狀如下。
1.實踐教學設施投入方面不足。專業實驗課方面,工業安全之前側重危險化學品實驗,而開設的專業課程中包含消防學、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建筑安全工程、電氣安全工程等課程。因此,目前的實驗設備不能完全滿足實驗教學,學校近幾年已經對本科實驗設備投入資金,但是部分大型儀器設備的配套措施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2.缺乏穩定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主要是涉及到安全工程專業的工程教育實習(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目前,學校教務處承擔了本科專業的工程教育實習安排,但是學校指定的實習地點和環節,沒有專業針對性,而學生在整個實踐過程中是被動的,有的學生只是盲目地進行參觀,達不到實習目的。而對于安全工程生產實習,由于缺乏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加之實習經費不足,導致教師不愿參與到生產實習環節中。
3.實踐教學體系有待改革。目前,安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雖然正常運轉,但是實踐教學的管理監控比較薄弱,實踐教學體系還需進行改革,需要建立創新實踐教學體系,為培養高質量的應用型安全技術專業人才提供保障。
三、以專業認證為導向的安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改革
1.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隨著內蒙古科技大學安全工程專業不斷地快速發展,為滿足社會發展與經濟發展的需求,專業以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為導向,在構建實踐教學體系的過程中,以“基礎知識―專業能力―綜合素質”為貫穿主線,依據安全工程專業認證補充標準中對于實踐環節的要求,構建“專業基礎理論培養、專業實驗技能訓練、工程應用與實踐能力培養、創新能力與綜合素質培養”為核心的四級層次的實踐教學體系。體系中的四級實踐教學層次之間逐層提高,各有不同的側重點,貫穿專業實踐教學各個環節,形成了突出特色、重視實踐、強化能力、多元立體的實踐教學體系。
2.實踐教學體系的組織與實施。以課程體系建設為根本,注重專業基礎理論培養。內蒙古科技大學安全工程專業在制定培養方案的時候,依據專業認證對實踐環節的具體要求,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為目的,在課程設置方面非常注重實踐課程的設置,在專業基礎課程實踐和專業課程實踐方面建立了實踐課程教學體系,并分為礦山安全和工業安全方向進行設置。其中主要包括工程教育、金工實習、電子實習、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設計、物理實驗、礦井通風與礦井空氣檢測實驗、礦井通風與安全課程設計、礦山安全生產實習、工業安全與?;穼嶒灐⒐I安全生產實習、安全評價設計、畢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等課程,均為必修,共計40學分,畢業學分要求175學分,占23%,達到了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中工程實踐與畢業設計(論文)至少占總學分的20%的要求。同時,本專業注重對理論課程的建設,其中“礦井通風”課程在2011年被批準為精品課程,為礦井通風與安全課程設計實踐課程奠定了理論基礎。
2.以安全工程專業實驗室建設為陣地,注重專業實驗技能訓練。內蒙古科技大學安全工程專業實驗室按照專業方向已經建立了礦井通風與安全、瓦斯防治、礦井防滅火、粉塵與有毒有害氣體防治、工業安全與?;饭芾砗兔嘿|分析6個實驗室,加之學校近兩年加大實驗室建設力度,引進了新的實驗設備,在建的有消防與安防工程和安全人機工程2個實驗室。在實驗內容的設計上,保證基礎實驗課程,加深學生對專業理論課程的理解和掌握,在此基礎上逐步增加開放性實驗項目內容,注重培養學生的基本實驗技能。通過理論與實踐的互補反饋滲透教學,加強實驗教學的實踐性、創新性,使學生將課程知識轉化為專業技能能力。
3.以實驗、實習、設計環節為依托,注重工程應用與實踐能力培養。實驗教學鼓勵在保證基礎實驗課程的基礎上逐步增加開放性實驗項目內容,使實驗教學由傳統的驗證性實驗逐步向綜合性、創新性的實驗靠近,并且逐漸加大此類實驗的比例[1]。同時,結合專業理論知識,充分利用校園環境,開展安全人機工程實驗、校園環境噪聲監測與評價、宿舍消防疏散模擬實驗等綜合性實驗,培養學生的工程應用與實踐能力。學生通過實習將理論知識與生產實際相結合起來,通過實習培養學生的實踐與創新能力以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根據安全工程專業方向分礦山安全和工業安全,實習基地可按專業方向進行建設,比如建立礦山實習基地、化工園區實習基地、建筑施工實習基地等。在保障原有實習基地建設的基礎上,加強校企合作、產學研教育,為學生創造工程實踐應用的機會,為企業培養合適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實踐環節分為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是培養學生專業技術、設計與思考能力的重要途徑。安全工程專業課程設計包括礦井通風與安全課程設計、安全評價課程設計,可在對應的理論課程開課之初告知學生課程設計任務,讓學生提前對課程設計有所認識,并自主選擇設計任務,讓學生在該課程教學中理解課程設計的重點。畢業設計與畢業實習一體化,鼓勵學生在就業單位進行畢業實習,在實習過程中確定畢業設計內容,或者以老師的科研項目為基礎確定畢業設計內容,從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以科技創新活動為載體,注重創新能力與綜合素質培養。讓學生積極申報參加科技創新活動,對于安全工程專業的學生,鼓勵參加全國大學生“挑戰杯”競賽、安全工程專業實踐作品大賽,同時學校還對本科生設立了大學生創新基金項目,也可以根據所學專業課程進行相關的科技創新項目,比如工業防火防爆安全裝置設計、煤礦“一通三防”安全裝置設計等,通過這些活動,將學過的專業理論知識進行再次理解與應用,從而鍛煉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除此之外,還可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專業老師的科研項目,可以進行基礎數據的收集,進行前期研究,也可以作為畢業設計的方向,通過參與科研項目,讓學生學習撰寫科研論文,提高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
四、結語
總之,內蒙古科技大學安全工程專業以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為導向,通過構建四級層次的實踐教學體系,并從四個方面展開實踐教學體系的組織與實施,對安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改革進行了探索與研究。以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目標,以專業基礎理論、專業實驗技能訓練、工程應用與實踐能力、創新能力與綜合素質為核心,為培養應用創新復合型人才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彭燕,王筱虹,張發根.以專業認證為導向的環境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探索[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高教版,2012,(10):215-216.
[2]李穎.工程認證背景下大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研究與實踐[J].河南化工,2014,31(8):59-61.
關鍵詞:安全工程;專業英語;研究型教學;教學改革
一、安全工程專業英語教學現狀分析
專業英語是語言系統與專業課相結合的一門課程,雖然學生在日常用語以及閱讀等方面有一定的基礎,但是在閱讀安全工程專業方面的英語書籍、刊物以及在學術報告上進行交流的能力仍然不足。經分析,安全工程專業英語在教學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1.安全工程專業英語的參考教材匱乏。目前,各高校都面臨著專業英語教材匱乏的問題,有些高校選擇出版社發行的教材,只能籠統地進行學習,不能系統地闡述和突出本校安全工程專業的特色內容。而且,教學內容基本上是以詞匯、閱讀、翻譯、寫作等形式為基礎,忽略安全專業知識的常識引導等問題。2.安全工程專業英語教師應具有高標準。安全工程專業英語的任課教師不僅需要過硬的專業能力,還要具有較高的英語聽、說、讀、寫、譯的能力,才能夠將安全工程的專業課和英語課更好地結合在一起。而且,為了能夠在專業英語授課過程中取得更好的效果,任課教師除了掌握安全學科的基本理論知識外,對于不同行業的安全問題也應有一定程度的了解。3.學生對專業英語的認識不足。目前,有些學生的職業規劃不明、目標性不強,當面對專業英語中比較生僻難懂的詞匯、復雜難懂的長句時,興趣和積極性就更低了,對老師布置的任務敷衍了事,專業英語的教學質量和教學目標更難達到要求。
二、實施研究型教學課程的必要性分析
研究型教學是德國教育學家洪堡多年前提出的,其基本含義是將科學研究與教學結合起來,將研究融入教學。其基本原則是,改善或改變師生之間傳統被動的教與學模式,教師以啟發式、探討問題方式與學生共同研究一門或各門課程涉及的知識,使學生作為探索規律的主體,以高度的熱情接受新知識[3]。在安全工程這種涉及多個學科,涵蓋了理、工、管理等方面的教學課程中,實施研究型教學具有重要意義。1.有利于安全工程專業人才目標的實現。安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是指通過對理論課程系統地學習,培養具有解決安全工程理論與實踐問題能力的人才。因此,在專業英語的教學過程中,既要培養學生的翻譯和閱讀能力,最重要的是讓學生主動學習,學會舉一反三。研究型教學就是在滿足正常教學內容的同時,還注重培養學生思維、表達、自學、分析、綜合等能力。2.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研究型教學的目的是為學生構建一種開放活躍的學習環境,大大地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在這種模式下,借助相應的教學手段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的能力,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加以分析整合并且能夠應用于實踐,有助于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不斷進取的學習精神,從而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4]。3.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研究型教學模式是以小組的形式來開展教學活動,大部分的學生經過基礎性的英語學習后,英語的水平存在差異,通過小組團隊合作,有助于學生之間團結合作,增強凝聚力,促使學生共同進步。
三、北科大安全工程專業英語研究型教學改革實踐
北科大安全工程專業教師在進行充分調研的基礎上,通過不斷擴展、深化,對《安全工程專業英語》的教學模式進行了改革,形成了特色鮮明、操作性強的高素質安全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5],同時取得了明顯的效果。1.教材的調整。課程內容此前是以司鵠教授的《安全工程專業英語》教材為主,取材新穎,難度適中,選材恰當。但為了能夠突出北科大安全工程本專業的特色,目前已經編寫了自己的《安全工程專業英語》教材,由黃志安副教授主編,避免學生籠統地進行學習,有利于學生掌握本專業的特色。2.多元化教學方法的調整。針對傳統教學方式的弊端,對課堂的教學方法進行了以下調整。(1)增設“freetalk”環節。每堂課開始前留出10—15分鐘,以小組為單位進行presentation,談論內容設定寬泛,形式由學生自己決定,可以是PPT報告,可以是講演,也可以是評論。這樣有效地活躍了課堂氛圍,也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2)學生講授。根據教學內容,以小組為單位,將指定的章節分配給各個小組,對負責的章節在課堂上進行講解,最后教師進行總結點評,針對學生不足的地方進行補充和擴展。這種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方式,有效促進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層理解和靈活運用。(3)討論式教學。本課程采用討論式教學法,教師設定專業領域內相對簡單的問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收集和整理資料,進行口語辯論或模擬學術會議,這樣提高了學生安全工程專業英語的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使學到的專業英語成為一種技能工具。(4)多類型教學手段及模式。教學方式以板書為基礎,同時充分利用雜志、網站、視頻等資源,提高學生學習和應用專業英語的興趣。同時,邀請國外教授進行授課,讓學生更能切身體會國際行業發展,并通過此途徑營造出國深造氛圍,為學生創造出國條件,目前本學科每年都保持了一定的出國深造率。3.考核方式的調整。對最終成績的比例進行了調整,提高平時成績所占的比重,實施多渠道、綜合性的評價方式。在卷面考核中,設置多元化題目,考核分析學生專業英語學習的積累情況。在平時成績中,結合課堂問答、專題演講、分組討論以及大作業完成情況進行綜合評分考核。通過學生最終成績和學校的評教系統,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了明顯提高,并且效果顯著。
為適應國家對人才結構調整,培養具有創新和實踐能力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更好地促進全日制安全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發展。本文主要從人才培養目標、招生與學制、課程教學體系、專業實踐教學、導師隊伍建設和質量監督評價六個方面對安全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進行了研究。最后提出安全工程領域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的實施方案,為國內其他高校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提供參考。
關鍵詞:
全日制;安全工程;專業碩士;培養模式
基金項目:
重慶市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項目編號:yjg123024
一、引言
2009年3月,教育部發文決定自2009年開始增加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并面向應屆本科畢業生招收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重慶科技學院作為首批“服務國家特殊需求人才培養項目”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試點單位之一,學校的安全工程學院也于2011年11月被授予安全工程專業碩士點,并于2012年迎來首批全日制專業碩士研究生[1]。由于是首次招收全日制專業碩士研究生,國內各高校大多都缺乏此類學生的培養經驗,在培養模式上也幾乎“毫無建樹”,而近年來,國內各高校專業碩士研究生人數呈現迅猛增長的趨勢,探索出一套符合以應屆本科畢業生為主的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創新型培養模式,是當前相關培養院校急需研究的課題[2]。為了適應安全專業的發展和社會的需求,目前有更多的安全領域專家把安全教育改革的重心轉向安全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教育,使其成為現階段安全教育改革探索的熱點課題,安全專業碩士研究生教育成為培養高層次安全管理人才的重要途徑。
二、現狀分析
無論從全國還是重慶來看,安全工程領域的人才培養能力都遠遠不能滿足需求,具體可概括為以下三點:
(一)安全問題上升為國家戰略,安全生產形勢十分嚴峻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深刻變革的過程中,安全生產面臨諸多新問題、新要求。國務院確定了“到2020年全國安全生產狀況實現根本性好轉”的目標。目前,我們國家的安全生產形勢十分嚴峻。2010年全國安全生產事故死亡人數高達7.9萬人,億元GDP事故死亡率是發達國家的近8倍。我國安全生產基礎仍然薄弱,尤其是安全生產人才方面存在人才總量不足、高層次科技人才匱乏、人才培養與安全生產及管理實際需求脫節等突出問題。
(二)安全生產人才比較緊缺,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嚴重缺乏
國家安全生產監管總局《安全生產人才中長期發展規劃(2011-2020年)》提出:2010年至2015年,從事安全生產的人員總量將從419萬人增至670萬人;至2020年,要達到860萬人。同時要求:“相關專業(安全生產)的人才比例需達到50%以上;高、中、初級專業技術人員比例為1:4:5。根據規劃,到2020年,全國從事安全生產監管監察的人才總量將達到8.7萬人,年齡結構、專業結構進一步優化。
(三)重慶區域經濟迅猛發展,急需大量高層次安全生產管理人才
西部大開發、重慶大發展,重慶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市委、市政府提出“人人重慶,和諧平安”的戰略目標,并且重慶作為全國唯一安全保障型城市示范區,急需大量安全生產專業人才,尤其是高層次人才。一是高層次企業安全生產人才缺乏。在重慶現有4萬余名企業安全生產人員,其中受過高等教育的不足1萬人。二是高層次安全生產監管人才缺乏。重慶全市安監部門安全監管人員共6307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學歷1293人,占21%。為提升安全監管人員素質,重慶市安監局計劃每年支持30人進修安全工程碩士研究生。三是安全生產技術服務人才缺乏。據調查,重慶市安全生產技術服務機構如安全檢驗檢測機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機構、國家職業危害實驗基地等每年需安全工程碩士人才約30人。因此,重慶市每年對安全工程碩士人才的需求量至少260人。重慶科技學院在石油、化工、鋼鐵、建筑等領域具有鮮明的行業特色辦學優勢,在重慶科技學院開展工程碩士安全工程領域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試點,加快高層次應用型工程碩士培養,實現與學術型研究生培養的互補,具有不可替代性。綜上所述,隨著國家和重慶市社會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面對嚴峻的安全生產形勢,加快培養大批高層次應用型安全人才已迫在眉睫。
三、安全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六要素
研究生培養模式是指在一定培養理念指導下,根據高層次人才成長規律和社會需要,為研究生構建的較為穩定的教育結構及其運行方式和運行機制的總稱[3]。根據服務國家特殊需求人才培養項目設置目的,參照國內外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先進理念,提出研究生“六要素”培養模式,即人才培養目標、招生與學制、課程教學體系、專業實踐教學、導師隊伍建設和質量監督評價六個要素。
(一)以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主線的人才培養目標
當前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以及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形勢,對研究生的綜合素質能力要求更高。研究生要全面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既要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又要加強實踐能力的培養。作為專業碩士研究生,如果單純的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不加強實踐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就無法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在從事科研工作方面應當具備一定的創新能力,創新型人才是具有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能對國家、社會的經濟發展做出創造性貢獻的人。在實踐教學體系設計中,實踐教學的核心目標是培養創新型人才,把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貫穿于實踐教學的每個環節[4]。對于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更加注重實踐性,而目前社會急需的是創新能力。重慶科技學院安全工程學院致力于培養具有先進安全理念和良好職業素養,具備較強的安全監管執法能力、生產現場安全設計能力、安全生產檢測檢驗能力、生產安全風險控制能力,獲得國家注冊安全工程師相應的訓練水平,能夠在安全生產管理、石油天然氣化工、礦山和建筑等高危行業、安全技術服務機構、政府監管部門等適應安全工程領域實際工作需要,具有創新能力的高層次應用型安全生產技術和管理人才。
(二)招生與學制
招生是整個研究生培養過程的起點,學制則可保證質量[5]。研究生入學的招生規模要滿足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針對目前專業領域即將或相對飽和的現狀,招生規模應采取適當的縮減措施。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學習時間短,就業目的性強,具有獨特的職業導向性。學制一般指受教育者的受教育年限,設置非常靈活,如美國大多專業學位的學制是1-2年,遠程教育一般在3年[6]。目前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主要采用學年制,大部分采用的是“1+1+1”的培養方案,這與個別學生或者個別專業的特征不相吻合,難以適用。我們可以采用“一年三學期制”,課程學習一學期,學位論文一學期,時間大體均衡,專業實踐則隨著學生和實踐單位的需求而不斷調整,半年或半年以上甚至一年的實踐,這樣學制就可以發生彈性化的改變。
(三)課程教學體系
研究生的課程設置在研究生培養模式中充當體現教育思想載體的“角色”,因而在扎實的理論基礎上,要反映其實踐性、前沿性、開放性。為實現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的培養目標,其課程設置既要體現本專業基本理論以及方法,又要能反映本專業領域的重要研究成果及前沿發展動態,因此研究生的課程設置一定要凸顯特色。重慶科技學院安全工程學院在課程設置原則上重點強調專業實踐理論教學和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注重與安全領域的執業資格認證體系相銜接。根據生源類型、培養基地需求、崗位資質、就業面向等因素,構建由學位課和非學位課兩部分組成的模塊化的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體系。課程體系包括公共課、基礎理論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核心課程:包括防災減災工程、系統可靠性分析、安全檢測與監測技術、作業危害分析、安全工程領域前沿技術、安全工程專業英語等課程。
(四)專業實踐教學
專業實踐教學是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的重點。專業實踐教學既是鍛煉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學生從事科研能力的主要“幫手”。實踐教學是樹立學生創新意識、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提高其綜合素質的重要環節。實踐教學質量是實踐能力培養的核心,提高實踐教學質量,首先要遵照因材施教的基本思想,綜合多方面考慮影響實踐教學質量的諸多不利與有利因素,摒棄不利因素,汲取有利因素。此外,應當建立健全各項實踐教學規章制度,落實和完善各項實踐教學相關管理規定,切實保證實踐教學質量。重慶科技學院安全工程學院的實踐教學由實踐教學計劃、內容和方法、手段以及考試考核等環節組成。實踐教學質量管理與監控貫穿于實踐教學的全過程。為提高實踐教學質量,落實實踐教學質量監控管理辦法,研究生處與實踐教學管理科積極開展實踐教學質量評價工作,逐步建立實踐教學的信息反饋體制,客觀、真實反映實踐教學質量。
(五)導師隊伍建設
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注重實踐教學環節、強化案例教學,所有這些都需要擁有豐富實踐經驗教師的參與。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實行雙導師制,由校內導師與企業導師共同指導。這種制度一方面可以幫助研究生掌握專業基礎知識,提高實踐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企業單位按照需要培養人才。目前,對導師的選聘,校內導師通常以學?,F有研究生導師為基本遴選范圍,對于企業導師的選擇大多是具有本科及以上學位或副高級別以上職稱、專業精深、職業素養高且有較多科研成果的專家。因此,為保證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質量,應該建立導師“能本策略”、“能進能出”的彈性化管理制度,廢除導師終身制,營造動態激勵機制,不斷輸入新鮮血液,保持導師隊伍的生機和活力。重慶科技學院安全工程學院的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方式采取學校與企業聯合培養的方式。全日制的研究生采取進校后先學習部分課程,到企業學習并發現問題、回學校學習、再回到企業解決問題的培養方式,即采取“學校+合作企業+學校+合作企業”的培養方式。全日制研究生要求在企業工作的時間累計不少于1.5年。
(六)質量評價
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論文質量評價是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質量的基本保障,畢業論文是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統一反映,也是高校教學質量水平的直觀體現。重慶科技學院在研究生畢業論文的質量管理方面,有著嚴格的把關。在學生論文選題及其現實意義、指導、中期答辯、評審專家小組全程監控,這樣可以有效檢驗學生的基本科研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如研究方法的合理性與科學性,論點的科學性,論文結構層次的完整性與合理性,文字水平、圖表運用技巧,論證的邏輯水平,廣度與深度運用理論的程度,研究材料事實的可靠性與代表性,結論的價值等進行質量保障,進而可以提高研究生各方面的綜合素質。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質量評價包括校內質量體系和校外質量體系兩個方面。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質量由校內質量體系提供基本保障,利用校外質量體系監督和促進。重慶科技學院設立專門負責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管理的機構,負責規劃實施管理招生錄取、學制安排、專業實踐、培養質量監督等相關事宜。例如重慶科技學院監督人員選擇學科專家、企業專家以及學生代表共同對整個培養過程進行監督管理;質量反饋體系由學校、社會和研究生共同參與,整個研究生培養模式的運行結果需依靠學校、社會和研究生個人的及時反映,并能得到三方主體的重視??刹扇⌒畔⒒脚_的方式,對學生的管理、質量監督以及反饋都可以通過網絡的方式進行,這樣方便對學生進行實時管理。并且在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評價中更加注重社會企業的參與,企業及時反饋學生工作情況和就業現狀,可以更好地推動學校及時調整培養計劃和規模,使專業學位碩士成為推動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發展的動力。
四、安全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培養工作的實施
以重慶科技學院下屬二級學院——安全工程學院為例,2006年5月,經重慶市教委批準,由重慶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與重慶科技學院共同組建下,重慶安全工程學院在重慶科技學院掛牌成立。安全工程學院安全工程實驗中心是重慶市安全工程人才培養基地的重要實踐教學平臺,同時也是重慶市安全生產科技支撐體系的重要科技研發、安全檢測檢驗社會服務平臺,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在服務區域經濟發展和創建安全保障型城市建設方面成績斐然。重慶市安全生產科學院(中國安科院重慶分院)于2008年在學校掛牌成立,2010年10月重慶市安全生產檢測檢驗技術中心在重慶科技學院掛牌成立。學院開設安全工程、化工安全、建筑安全三個專業,現有全日制專業碩士研究生87名,擁有國家級職業危害實驗基地1個,2個國家安全生產科技支撐體系省級重點實驗室,分別是“重慶市非礦山安全與重大危險源監控實驗室”與“重慶市職業危害檢測與鑒定實驗室”,學院擁有安全工程專業實驗室5個、重慶市檢測檢驗中心1個、消防技術服務中心1個[6]。學院安全工程領域涵蓋煤礦、非煤礦山、交通運輸、建筑施工、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冶金等工業領域,主要培養方向有:(1)安全管理工程。安全管理工程主要利用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等管理機能、控制來自自然界的、機械的、物質的不安全因素及人的不安全行為,避免發生傷亡事故、保證職工的生命安全與健康,保證生產順利進行。主要研究內容包括現代安全管理體系建設、過程風險評價技術等。(2)安全技術及工程。安全技術與工程研究方向主要以非煤礦山過程中災害的發生、發展的過程和規律,過程控制中的安全基本理論與工程技術為研究對象。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和智能化理論及新技術的基礎理論,開展行業系統安全分析與評價、預防和控制的關鍵技術應用研究。(3)職業衛生工程。職業衛生工程主要研究勞動條件對勞動者健康的影響以及如何改善勞動條件,開展預防和控制職業危害的基礎理論、現代職業安全健康技術標準及管理標準化、職業危害檢測檢驗方法,職業危害控制及防護工程技術等研究。
(一)結合人才培養目標,科學合理制定人才培養方案
重慶科技學院安全工程學院在制定研究生人才培養方案時,根據國家目前安全工程領域對安全生產、技術和管理人才的實際需要,同時結合學校安全工程學院對安全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的知識結構、素質要求等,科學合理的制定有針對性的人才培養目標,并且根據實踐運行中學生的理論知識水饋情況對人才培養方案作出相應的合理調整。參照全日制安全工程領域專業碩士研究生的特點,經學院研究生教學管理小組的共同研討,學院把研究生課程體系拆分為三大模塊,分為學位課、非學位課及實踐環節。實行學分制,總共為47個學分,其中學位課有27個學分,非學位課有8個學分,實踐環節有12個學分。研究生第一學年及第二學年上半年為課堂教學與校內實踐環節,研二下半學年及研三學年為畢業設計及校外實踐環節。2016年9月25日,安全工程辦學十年總結大會暨2016年安全生產與職業健康國際學術論壇在重慶科技學院隆重召開,與會各專家教授耐心為學生召開“安全生產與職業健康領域學科前沿講座”,為學生們講授安全領域前沿科學知識。
(二)優秀的教師隊伍建設
在師資配置方面,重慶科技學院安全工程學院選聘的是具有精深的專業理論知識、思想素質高、教學履歷豐富、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職稱且擁有較多科研成果的骨干教師。此外,學院定期從消防部隊、重慶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等單位聘請技術水平卓越和管理經驗豐富的專家作為兼職教師來授課,學院鼓勵任課教師編安全工程領域適合專業碩士使用的教材。目前,學院研究生導師參與編撰和主編了《安全學原理》《化工過程與裝備安全技術》《化工安全》《職業危害控制技術》《實用管理心理學》等5部專著和教材。同時,學院每年遴選優秀的骨干教師到國外一流大學進行學術訪問及科學研究,主講教師還將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融入課堂教學,注重研學結合,不斷更新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以便加強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保證專業碩士研究生的教學質量。
(三)優秀的實訓平臺建設
重慶安全工程學院安全工程實驗中心秉承培養學生工程素質、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使命,開拓進取、追求卓越。安全工程實驗中心承擔“服務國家特殊需求人才培養項目”安全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實踐教學任務,在實踐基礎上所形成的實驗教學理念、建立的實驗教學體系、提出的整體建設方案特色鮮明,人才培養效果顯著,示范引領作用明顯,在安全生產行業領域中產生了廣泛的影響。根據學校和學院的“十三五”發展規劃,安全工程實驗中心將以學校應用型技術大學改革試點為發展契機,進一步完善以安全工程為主體,消防工程和職業衛生工程為兩翼,安全生產檢測檢驗和安全工程碩士研究生教育實踐教學平臺建設,全面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不斷增強安全生產監管技術支撐保障能力,強化安全生產科技創新,將安全工程實驗中心建設成為具有鮮明的“政產學研用”協同辦學特色的國內一流安全工程人才培養、安全科學研究、安全科技成果轉化、安全生產科技支撐一體化基地。實驗中心教學團隊成員注重教學內容的更新和教學手段的改革,側重于培養實踐能力強、創新能力強的工程應用型人才。通過邀請高級工程師開展專業知識講座與校內實踐基地的實訓以及校外企業的實習相結合,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借助教師的科學研究前沿項目或工程實際項目、學生的各種競賽項目和科技創新項目,使學生參與科技創新的機會大大增加,提升了學生科技創新的深度和廣度。近年來,學院與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重慶市教委、重慶市安監局、重慶建工集團、重慶燃氣集團、重慶消防總隊、重慶高新區消防支隊等17家企業單位簽署了合作協議,共建穩定的實習實訓基地。與中石油合作共建“石油工程綜合實踐教學平臺”,與重慶市安監局合作共建“安全工程綜合實踐教學平臺”,與重慶市教委共建“公共安全與應急管理研究中心”。學院充分利用擁有的國家甲級資質安全評價所,不僅為政府安全監管、企業安全生產提供技術服務,同時為教師實踐能力提升和學生實習實訓、畢業設計等提供良好的實踐條件。
五、結語
目前國家大力發展全日制專業學位教育,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作為高等教育發展過程中的一個“特殊群體”,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研究這個特殊群體的特點和把握專業學位教育的發展規律,不斷創建和優化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才能真正完成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構建。重慶科技學院作為首批“服務國家特殊需求人才培養項目”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試點單位之一,屬于辦學水平較高、特色鮮明、能夠服務國家戰略發展需要、且在人才培養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地方高等院校。全日制安全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模式在發展過程中仍存在很多問題,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思考。
作者:鄒碧海 周世靖 寇娜 單位:重慶科技學院安全工程學院
參考文獻:
關鍵詞:GIS;立體人才;安全工程;課程體系;培養模式
一、引言
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簡稱GIS)是一種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間信息系統,它是一門綜合性學科,結合了地理學與地圖學以及遙感和計算機科學。GIS利用計算機強大的數據處理功能和空間分析功能進行數據的處理、存貯和管理、查詢和顯示,目前已經廣泛應用于城市公共安全、道路交通安全、事故預測與應急救援、安全的輔助設計與評價預測等方面。GIS的運用對安全工程行業和人才的培養提出相應的要求。然而,由于所依托的學科不同,GIS在安全工程中的課程設置和師資力量存在明顯不足。為了使高校非GIS類學生獲得必備的GIS理論和方法,以及在將來能將GIS應用于安全管理和科學研究中,需要在課程設置方面采取一定的策略,突出GIS、安全工程和其他相關課程之間的多元關系。
二、GIS和安全工程專業定位與特色
GIS專業是近20年來新興的一門綜合性的邊緣學科。本文根據高校安全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要求,通過綜合分析國內外GIS專業課程設置和人才培養模式,及其適應安全工程專業培養創新性人才的需求,提出“為安全培養高素質復合人才”的辦學宗旨。
高校安全工程專業是以面向煤礦、建筑、交通、石化、消防、電力等行業為主,培養安全技術及工程、安全科學與研究、安全管理、安全健康環境檢測、安全設計與生產、安全教育與培訓等方面復合型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是一門涉及面極廣的綜合交叉學科。安全工程專業的特色在于培養學生的安全管理設計、開發和安全科學技術知識,以安全管理、安全健康、安全監控、安全評價等為主要應用方向。高校學生應學習GIS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構建基于GIS的應急救援、城市救災、重大危險源管理等安全信息技術平臺,并將其應用于安全產品的研究與開發。
三、安全工程專業GIS立體人才培養模式
1.安全專業GIS人才培養目標。傳統的高等院校安全工程培養目標具有單一性,這往往有悖于社供需狀況,不能順應多元化和市場化的發展格局。具有安全工程專業特色的GIS人才培養目標是:要求學生掌握GIS、安全系統工程、安全評價技術、計算機科學等綜合理論知識;掌握GIS和地圖學的基本理論、基本實驗技能以及GIS信息的獲取和利用;熟悉基礎GIS平臺軟件的使用,運用GIS、安全工程理論和其他相關學科的知識進行基于地理信息系統的設計與開發。安全專業GIS人才培養特色表現如下:
(1)依托安全專業進行GIS研究。突出GIS的特點,將計算機理論、空間科學、安全系統工程、測繪遙感、監測監控等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利用GIS理論建立面向企業和社會的安全管理決策系統,為企業和社會的安全管理水平提供決策支持。
(2)依托GIS進行安全知識研究。突出企業安全知識的獲取、數據處理等優勢,利用GPS、RS、GIS等地理信息技術,建立多維GIS空間數據庫、集成空間數據,進行安全產品開發,進行“4D”“3S”等安全集成產品的應用開發,重點進行安全工程專業的GIS應用能力的培養開發。
(3)依托“互聯網+”進行GIS開發研究。以“互聯網+”為基礎,集成和融合GIS技術,實現全國安全行業遠距離空間數據傳輸、交換及共享,為公共安全提供GIS服務,建立大規模的GIS平臺,為安全管理提供基礎信息資料。
2.立體人才培養模式。安全工程專業培養應針對現行教育存在的問題,抓住“應用型人才”這個解決問題的關鍵進行研究和實踐,根據學生的興趣和基礎特點,劃分不同的層次,制訂不同層次的培養計劃和培養目標。
安全工程專業GIS人才培養模式第二層次開發人才第一層次技術人才第三層次研究人才第四層次創新人才
圖1立體人才培養模式
安全工程專業GIS人才培養模式分為GIS技術人才、開發人才、研究人才、創新人才四個層次培養模式,如圖1所示。第一層次培養能熟練應用GIS基礎理論和技術,面向安全行業服務的GIS應用類人才;第二層次培養在計算機、圖論、安全等方面具有較為深厚的理論知識,面向科研機構、高等院校、企業單位的GIS開發類人才;第三層次培養在前沿領域具有很深的理論基礎,具備成為科研、教學行業條件的GIS研究類人才;第四層次培養具有從事獨立研究、具備應用開發能力,在行業領域具有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創新類人才。
四、具有安全工程特色GIS課程體系設置的基本構想
根據立體培養模式,建立理論―技術―應用的教學體系,并根據安全工程專業背景、學生特點和GIS市場的人才需求,確立面向安全工程專業應用型GIS技術人才的培養目標,并且將逐步完善相應的課程體系建設。
課程設置應體現安全特色,加強開發能力培養,強化實驗開發環節,培養GIS創新意識,強調安全和GIS課程之間的銜接,體現學科交叉的特征,體現分類培養的理念。安全工程、GIS與計算機的關系如圖2所示。根據課程設置的特征,設置安全工程專業GIS課程體系如下:
安全、GIS與計算機關系安全工程理論軟件知識硬件知識圖2安全工程、計算機課程和GIS知識的關系
主要基礎課:以拓寬學生基本理論為核心,以工科院校基礎課程為基礎,面向各行業的發展需要。主要包括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數理統計等在內的數學課程,包括計算機圖形學、數字圖像處理、空間圖形學等在內的圖論課程,包括數據結構、VB/VC程序設計、數據庫原理等在內的計算機基礎課程。
主要安全工程專業課:以就業為導向,以拓寬學生安全技術和理論知識為基礎,面向企業和社會高危行業的需要。主要包括:安全仿真學、事故災害分析、安全系統工程、公共安全圖像技術、安全監測監控技術、安全在GIS中的應用等。
主要GIS課程:以延伸知識,培養學生具備在GIS軟件平臺上的綜合應用能力。主要包括:地理信息系統原理與應用、GIS軟件及應用、MapGIS二次開發、數據采集技術等。
其他選修課: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目標,注重理論與實際的綜合應用,并銜接研究生教育課程。主要包括網絡技術、虛擬現實技術、多媒體技術、人工智能、JAVA等的高等計算機課程,包括數值分析、數學建模理論等的高等數學課程,包括GIS系統集成基礎、WebGIS、三維GIS技術等在內的高等GIS課程,包括安全信息技術開發與應用、安全評估技術、重大危險源控制理論等的高等安全工程課程。
五、安全專業GIS教學模式
安全工程專業GIS課程教學模式應確立以教學內容改革、教學形式改革、教學環節改革為主要內容的教改模式,并以此構建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教學方法體系,充分體現了教學活動中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安全專業GIS人才培養方式是以課程教學、實踐教學、畢業設計和科研訓練為主的培養方式。
1.課程教學。教師根據教學目的任務使學生掌握安全和GIS基本理論知識,使學生了解GIS與安全工程之間的關系,從而達到將GIS應用于安全工程專業的目的。教學過程主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進行主導,常常采用講授式、展現式、討論式、任務驅動式、體驗式等教學方式。
2.實踐教學。通過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主要通過GIS實驗室MAPGIS7.0系列軟件、設計性實驗及綜合性實習的合理安排,培養學生對MAPGIS7.0軟件的綜合應用與二次開發能力。
3.畢業設計。通過畢業設計,訓練學生查閱文獻資料的能力、寫作能力和表達能力,使學生對某一課題做專門、深入、系統的研究,鞏固、加深已有知識,培養綜合運用已有知識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4.科研訓練。通過給學生提供參與科技研究的機會,使學生得到科研工作的基本訓練,促進科研與教學相結合,培養學生的科研意識、團隊精神、科研能力和綜合素質。科研訓練的方法主要是教師下達多個科研任務,每個任務選取4~6名本科生參與課題,學生參與科研訓練項目后,指導教師應根據每個學生的訓練情況給出一定的評估。另外,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GIS創新設計大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通過定期舉辦研討會、設置名師講堂、進行科研訓練,教師定期指導學生參加GIS設計大賽、科技創新大賽,把學生在科技大賽、社會實踐、發明創造等活動中獲得的成果、獎勵以及發表的論文等計入學生綜合測評學分;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六、結論
安全工程專業GIS課程建設體系和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將安全工程和GIS有機結合起來,有利于提高安全工程學生的GIS應用能力,拓寬安全工程W生的知識面,改變安全工程學生的知識結構,從整體上提高教學質量。本文基于“為安全培養高素質復合人才”的辦學理念,提出應用安全工程專業GIS立體人才培養模式,建立具有安全工程專業特色的GIS課程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為安全專業的GIS人才培養提出新的思路。
參考文獻:
[1]鄭貴洲.GIS專業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體系構建[J].測繪科學,2014(9).
[2]張曉麗.林業院校GIS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及課程體系建設[J].中國林業教育,2008(3).
本文簡述了高校培養安全工程專業化工安全方向復合型人才的重要性,從教法、培養模式和多元化考核三方面深入探討了該方向的教學改革方案,以期為化工行業培養具有扎實工程基礎的安全工程專業復合型高級人才。
[關鍵詞]
安全工程;化工;教學;復合型人才
隨著新技術、新工藝的開發與運用,化工生產工藝流程變得越來越復雜,自動化程度也越來越高,生產過程正朝著綜合利用的方向發展。然而對于一個化工企業而言,安全生產是企業發展的根本保障,是在生產經營中需要貫徹的一個重要理念。[1]這就對安全生產相關人員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安全工程專業技術人才。因此,掌握化工過程及安全技術相關知識是安全工程專業學生從事該行業生產與管理工作必不可少的職業技能。安全工程專業化工安全方向作為一門專業學科,具有內容涉及面廣、知識點多、實踐性強的特點。對于安全工程專業的教師而言,如何讓學生在有限的校園學習階段較好地掌握化工安全方向相關知識,[2]如何將安全工程專業特點融合到化工生產的教學中去,是教學的難點。本文以培養安全工程專業復合型人才為立足點,探討如何推進安全工程專業化工安全方向的教學問題。
一、教法探討
(一)教學觀念的改革
要提高教學效果,更新教師的教學觀念是根本。隨著科技的進步及社會經濟的發展,網絡已成為人們生產生活中密不可分的重要部分,這也給人們帶來了各方面的信息資源,教師已不再是學生獲得專業信息的唯一有效途徑。與幾年前相比,同一年齡層次學生的心智、儲備的信息量及獲取知識的途徑已遠遠超越以往的學生。以90后學生群為例,他們在課堂上更具活力和自主性,有很強的表現欲和求知欲,對于知識的前沿性和綜合性有更高期待。“教師講,學生聽”的常態上課模式已不能完全滿足學生的需求。學生的整體知識結構水平不斷提高,而教師依舊采用同樣的教學模式,這勢必使師生產生代溝。因此,教師應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權和自,樹立順應時展的教學理念,從以教師為主變成以學生為主,從灌輸式變為引導式,從以理論學習為主向實踐教學為主轉變,扮演好引導者、合作者的角色,讓學生在全新的教學模式下激發學習興趣。
(二)教學技能的提升
化工專業課程內容相對抽象,習題教學更是枯燥、乏味,且單憑文字和公式的闡述難以形象表達具體的科學過程,難以加深學生的理解。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方式和方法上進行創新,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其自主性和能動性。以化工原理課程為例,它以化工過程中的單元操作為研究對象,是引導學生由純理論學習轉向實踐性和工程性學習的一門工程技術基礎課,包涵了大量的專業術語和計算公式。從以往的教學回訪來看,學生認為老師的講授太過抽象和枯燥,自己難以在短時間內理解和掌握相關概念和公式,學習的積極性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因此,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升教學質量。第一,重視緒論的講解,引領學生入門。緒論是一門學科的開篇,也是學生開啟學習興趣的一把鑰匙。教師需要在緒論課上多做功課,將化工原理這門課程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前沿性及化工工藝過程的危險性聯系起來,對學生熟知和比較關注的熱點案例進行歸納和講解,讓學生還沒開始相關內容的學習,便已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第二,精選教學內容,教與學相結合。對于少學時課程而言,課堂教學時給學生講得過多、過細會造成學生過分依賴教師的局面,學生的獨立思考與創新能力得不到發揮,克服困難與創新的精神也顯得不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重概念理解,抓理論本質;優化教學內容,針對重點內容開展有層次的教學;合理精簡理論內容,突出基本概念與共性規律,抓主線和重點,對非重點問題采用監督自學的形式,做到少而精。如教師將課堂提問的形式引入教學,針對關鍵內容、難懂內容及易犯錯的內容進行提問,注重讓學生用自己學過的知識來解決遇到的新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其學習熱情,培養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三,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教師應從單純的書本知識灌輸轉變為多方位、多角度的教學,將知識的傳授過渡到培養學生的能力和素質上,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樹立工程觀念,培養工程思維能力,用工程觀念分析和解決工程問題。[3]此外,教學工具也是非常重要的。多媒體和板書相結合、PPT中融入生動的flash及視頻等方式,[4]可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知識,提高教學效果。開展課堂輔助案例教學、分組主題討論并結合學生自主講解,能夠讓課堂教學更立體、更直觀,同時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第四,加強與學生的互動。教師自身的文化素養和科學研究方法論意識是師生進行互動的重要基礎。教師要經常下企業接觸實際生產,豐富自身的化工領域知識體系,將安全工程專業與化工專業知識體系融合起來,及時更新課程內容,避免教學與實際生產部分脫節。教學過程中倡導師生合作、生生合作、共同探究創新的教學模式,鼓勵教師在求異創新中主動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如教師課上可采取提問題、做游戲、小組討論的方式與學生進行互動,增強課程的趣味性與學生的自主性;課下多與學生溝通交流,征求學生意見,及時獲得教學反饋,掌握教學效果,以便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改進教學內容及方法。
二、培養模式
(一)漸進式課程群結構
處理化學工程問題常常要求把簡單問題做嚴格的數學處理,復雜問題進行簡單的數學處理。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遵循此規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5-6]由于化工知識體系龐大,非化工專業學生想要在短時間內掌握專業相關知識,難度很大。以我校安全工程專業為例,為了讓學生在掌握安全工程專業知識的同時,逐步消化和深入學習化工知識,我們從大一到大四遞進式安排了學生的化學化工相關教學課程(見表1)?;ぐ踩较蛞詿o機及分析化學為入門課程,以化工原理、流體力學與流體機械、化工安全工程三門主干課為基礎,以危險化學品管理、設備腐蝕與防護、燃燒與爆炸學等限選課為輔,結合實驗、課程設計和實習,以化工過程中的單元操作為研究對象,引導學生由純理論學習轉向實踐性和工程性學習,將安全工程管理與技術融合到化工知識的學習中。種遞進式的課程安排實現了由點到面的過渡,學生對化工知識掌握得較好,教學效果顯著。
(二)實踐教學
相對于理論教學,實踐教學更具直觀性、綜合性和創新性,更能激勵學生的好奇心和創造性,能使學生初步掌握科學研究的方法,是培養學生崗位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徑,是理論聯系實際的一個重要環節,能為學生盡快適應工作崗位打下堅實基礎。[7]對于安全工程專業的學生而言,動手操作能力顯得尤為重要。我校安全工程專業化工安全方向的實踐教學環節包括基礎實驗、教學實習、仿真實訓、課程設計、工廠實習、創新性項目及畢業設計(論文)?;A實驗是針對專業基礎理論課程的實踐教學。我們根據理論課程各章節的內容,有針對性地設計了多個系統性實驗。以化工安全工程基礎實驗為例,我們針對化工安全工程理論課程中的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化工燃燒爆炸及控制措施和化工單元操作安全技術這三章重點內容,分別開設了物質自燃點的測定實驗、氣體/粉塵的爆炸特性參數測定、易燃建筑材料的燃燒性及危險性分析實驗及流化床干燥過程的安全技術分析實驗等。課程設計是學生學完課程后,綜合利用所學知識進行設計的實踐教學環節,由教師出題,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設計。通過課程設計,學生的工藝計算、繪圖等能力得到了真正提高,能夠把零散分布在各門課程中的知識有機結合起來,創造出有自己特色的設計成果。課程設計達到了綜合訓練的目的,提高了學生分析和解決化工實際問題的能力。[8]化工安全工程課程設計要求學生對某硫酸廠的廠區平面布置及特定工藝進行設計、計算和繪圖,并從安全管理、安全技術措施、事故應急管理等方面提出安全對策。在整個設計過程中,學生以安全學原理和技術指導硫酸化工廠的設計,在化工工藝流程的布置過程中進一步加深了對化工安全知識的理解。教學實習安排在理論課程結束后,學生到相關廠礦企業進行為期一周的教學參觀,例如參觀中糧可口可樂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了解該公司的廠區布置及安全管理模式等。教學實習以參觀為主,專業工作人員帶領學生參觀,并進行演示和講解。該環節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其感性認識,使其進一步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生產應用聯系起來。仿真實訓是在計算機上直接操作,模擬化工生產過程。以精餾過程為例,學生可任意改變參數,主動引發生產事故,進行探索性試驗,但不會造成實際的損失。學生通過仿真實訓可汲取教訓,及時更正操作,強化安全意識。工廠實習是在專業主干課程之后開設的為期一個月的進廠跟班實習。工廠實習能加深學生對相關工藝技術流程的基本認識和理解。工廠實習不僅要求學生全面了解化工生產類別,熟悉工藝參數、單元操作、設備操作與管理,掌握化工的工藝流程,懂得分析和控制設備的原理,而且要求學生能夠辨識化工廠車間危險源并提出安全對策,強化自己對化工生產的認識,明白安全生產與管理對于企業生存的重要性。通過實習,學生能直觀地接觸化工生產過程,真正體會到安全生產、安全管理與技術在化工行業中的重要地位,實現理論與實際的進一步緊密銜接。
三、多元化考核
社會發展要求人才具有良好的動手能力、表達能力和創新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注重智商和情商的共同發展及科學思維方法的培養。我們將考核形式多樣化,減少應試閉卷考核,引入論文寫作、動手操作、答辯等多種考核手段,使學生注重知識的探索與運用,并非單純為了考試才學習,從而與社會對人才的能力需求接軌。以化工實驗考核為例,根據前期實驗內容,老師擬定數個實驗考核項目,學生隨機抽取考核內容,進入考核現場獨立完成實驗,并離開現場??己擞涩F場實驗操作技能和實驗報告撰寫兩部分內容組成。操作技能包含實驗預習情況、實驗記錄、操作手法及實驗臺面整潔程度;實驗報告撰寫包含實驗步驟、實驗數據處理及結果分析和實驗報告的規范性。操作過程中教師還需對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實驗室工作習慣等進行考核。這樣的考核方式使學生在前期實驗教學過程中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同時提升了學生實驗操作的獨立性,培養了學生嚴謹的工作作風,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實習的考核也分為兩部分內容,一是當日主題答辯及當日工作總結,二是實習報告的撰寫。在石油化工企業實習過程中,老師根據工作性質,每天布置實習任務,采取“師傅引導制”,使學生在工人師傅的監督和指導下,完成工作任務;學生下班后撰寫當日工作總結并答辯。在答辯環節中,老師對學生遇到的問題和困惑進行正確引導,對于優秀的實習成果給予肯定和表揚,及時指出學生實習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并分析原因。通過這種考核方式,學生在下廠工作和后期答辯過程中會注意對所發現的生產薄弱環節及存在的安全風險提出改進意見。這樣既提升了實習成效,也讓學生真正懂得了如何處理現場突況及提出安全防范對策等。通過將安全科學知識與化工生產過程融為一體,學生的綜合工程素質及工作競爭能力均得到了提升。
四、結語
我們以教學方法、培養模式、考核方式為教改切入口,充分利用科技發展和教改帶來的機遇,加強安全工程和化學工程的結合,讓安全工程專業的學生在學習和實踐中感受化工過程理論指導實踐的重要地位,建立工程意識,樹立工程觀念,掌握化工安全方面的知識和技能,以期為國家培養更多敢于探索、勇于創新的安全工程專業化工安全方向的復合型人才,為有效促進化工行業的健康、穩定發展輸送力量。
作者:廖嬋娟 魏祥東 盧麗麗 蘇龍 蔣嬌蓮 楊冕 單位:湖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
參考文獻:
[1]張樹鵬,劉大斌,董偉,等.化工大類招生體制下以學生為主體的“四位一體”教學模式實踐[J].2015(4):11-14.
[2]潘鶴林,齊鳴齋,陳敏恒.少學時《化工原理》教材內容簡介和教學法初探[J].化工高等教育,2009(2):77-92.
[3]于湘,童漢清,李燕.化工原理教學中工程素質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3(5):60-61.
[4]王杰,葉啟亮,潘鶴林,等.多媒體技術在化工原理習題課教學中的應用[J].科教導刊,2013(6):66-68.
[5]王韻芳,李雙志,樊彩梅,等.化工原理教學中的幾點體會[J].化工高等教育,2012(1):67-70.
[6]謝艷,姚方.化工原理理論教學的改革[J].廣州化工,2012(10):178-179.
關鍵詞:安全工程;課程建設;協同創新
作者簡介:張洪杰(1982-),女,遼寧鐵嶺人,武漢科技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安全科學與工程系副主任,講師;向曉東(1958-),男,四川宣漢人,武漢科技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副院長,教授。(湖北 武漢 430081)
基金項目:本文系武漢科技大學教學研究項目“培養適合社會發展需求的安全工程創新型人才新模式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2012X94)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20-0074-02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對安全工程專業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廣,已經由原來的礦山、冶金等傳統行業擴展到石油、化工、機械、建筑、航空、交通、信息等領域,同時也對安全工程類人才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社會的需求推動了安全工程課程體系的革新,產學研一體化的理念已經滲透到諸多高等院校,人才的培養要圍繞社會的需求,課程體系的組織和安排要為素質型、能力型人才的培養提供保障。在此背景下,武漢科技大學多年來以專業素質教育和實踐能力培養作為課程體系設置的核心思想,搭建了從安全管理到安全技術的系列化安全工程專業平臺課程,包括:安全管理、安全系統工程、工業通風與除塵、建筑施工安全、起重運輸安全、電氣安全等核心專業基礎課。
本文介紹了武漢科技大學在構建安全工程專業平臺課程體系過程中,運用協同創新的理念,探索教師與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實現協同創新的手段和方法,培養理論與實踐能力兼備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一、大學協同創新的內涵及基本特征
1.大學協同創新的內涵
“協同創新”是指創新資源和要素有效匯聚,通過突破創新主體間的壁壘,充分釋放彼此間“人才、資本、信息、技術”等創新要素活力而實現深度合作。[2]大學協同創新的內涵是十分豐富的,它既可指大學內部,如精神、理念、制度等要素之間的協同創新,也可指大學外部,如大學與政府、企業、科研院所等之間的協同創新。[3,4]大學協同創新更為強調大學的主體作用,要求大學在協同創新中增強主體性,發揮參與、引導、指導、控制等作用。
2.大學教學協同創新的基本特征
協同在大學教學中的運用,使教與學和諧統一,有利于培養出創新人才,實現教學創新。它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1)系統性。大學教學協同創新要求教學按照其自身的目標、結構和功能,必須循序、系統、連貫地進行。教師在教學創新目標之下,按照規定的教學內容,采用合適的教學手段或方法,切合學生掌握知識和能力發展的順序,保證學生獲得系統的知識及對知識的充分理解。同時改變過去只注重教師的“教”,而忽略學生的“學”的現象,使以教師為主導的教授活動與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活動兩個方面有機統一起來,相互激勵,共同進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及創新能力。
(2)接續性。接續性體現了教師與學生的相互作用是一致的、連續的。教師與學生之間思想的交流、碰撞和融合,使得知識傳承、智慧涵育承前啟后、繼往開來。接續性也說明了教學周期的周而復始,連續運轉,前一階段的交流孕育著后一階段的發展,并成為后一階段發展的動力,最后導致整個創新性教學過程的可持續發展。[5]
(3)涵容性。教學的協同創新實現了教學的真諦,教學協同,使教師和學生不再是主動與被動的關系,而是雙方共同投身于教學之中,各自敞開自我、接納彼此,相互配合、共同參與教學活動。教學過程成為共同思想、情感交流與分享的場所。[5]在師生情感交流中,縮短了師生間的心理距離,鼓勵了學生獨立思考、敢于發言爭辯的能力,珍視了學生獨立的見解,使學生產生愉悅、輕松的心境,這樣學生就學得主動,學得積極,從而使學生學習的能力得到提高。
(4)協同性。協同是指元素對元素的相干能力,表現了元素在整體發展運行過程中協調與合作的性質。結構元素各自之間的協調、協作形成拉動效應,推動事物共同前進,對事物雙方或多方而言,協同的結果使個體獲益,整體加強,共同發展。導致事物間屬性互相增強、向積極方向發展的相干性即為協同性。[6]教學過程充滿著師生的相互關懷、理解、尊重、激勵,隨著師生間的思想交融,使教學進入創新的境界,實現系統和個人的雙重和諧發展。
(5)發展性。動態學習方式主張學生在動態學習環境下,形成動態思維結構,達到情感能力的協調發展。這種發展是在開放思維條件下,全時空發展的學習方式。
二、安全工程專業課程建設的協同創新
要實現安全工程專業課程建設的協同創新,必須按照協同創新的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工程平臺課程體系及一套協同創新的機制。以武漢科技大學為例,建立了安全工程專業課程的協同創新機制。
1.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協同創新
高等教育協同創新的關鍵是最大限度地調動和激發教師、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只有將教師和學生兩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同時調動起來,形成思想行動上的共識,才能真正做到教學相長,才能有效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科學研究水平,增強社會服務能力。[7]武漢科技大學在安全工程專業建設過程中,一直倡導“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想,在課堂教學中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1)課程組織建設。教師在選擇教材和準備教案時,在學生中挑選出能力較強的學生作為教學團隊的成員,讓學生參與課程的組織建設工作,實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生在課前預先提出希望了解掌握的知識,課后反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對課程的興趣明顯提高。
(2)本科生參與教師科研。增強本科生參與研究的機會,提升研究意識和能力。例如,一方面本科生參與教師的課題研究,給本科生提供參與科學研究的平臺。另一方面本科生在畢業設計(論文)階段,承擔教師科研課題的占48%以上。
2.教師與教師之間的協同創新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導者和實施者,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師就要在實踐中錘煉、積淀、提升。[8]
(1)組成教學團隊。為了建立教師與教師間的協同創新機制,武漢科技大學提倡教學團隊的組織模式,要求各個教學團隊必須由老、中、青三個梯隊組成,通過教師間的交互合作,最大限度地形成創新合力,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以安全工程平臺課程體系為例,“巖石力學”、“建筑施工安全”及“房屋建筑學”課程的任課教師組成了學科建設團隊,在不同的教學板塊間進行經驗交流,將課程教學中獲得的創新經驗相互融合,實現了教師與教師之間的協同創新。
(2)開展跨學科研究。武漢科技大學充分整合安全工程、采礦工程、機械設計、爆破及職業危害與防護等相關專業資源,確立了武漢科技大學安全工程專業的長期穩定的發展方向,在各位教師的協同配合下安全工程專業快速發展?,F已具有“安全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且為湖北省重點學科。
3.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協同創新
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協同創新就是在學生之間建立起一種協同學習的關系,在協同學習過程中,激發每位學生的創新能力。[9]在“安全人機工程學”課程學習過程中,教師將學生的成績劃分為三部分,即平時成績、考試成績及課件準備及講解分數,適當增加課件準備及講解分數所占比例,要求各小組成員準備教學內容,學生表現積極踴躍,從“作業場所安全、機械設備安全”到“汽車安全、ATM的設計”,甚至是“水龍頭、菜刀的安全設計”,內容充分豐富多彩,其他小組成員積極點評,教學氣氛活躍,學生在互動過程中充分理解掌握了“安全人機工程學”課程的內容及精髓。課下同其他小組的同學交叉學習,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新能力。
4.課程與課程的協同創新
安全工程專業的課程設置,注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提高”三結合,開展教學改革。
(1)更新課程知識。結合前沿成果更新課程內容,使課程設置與創新型人才培養的要求緊密關聯。例如,在講授“安全評價”課程過程中,為了更好地讓學生掌握“安全評價”過程,增加了安全評價實踐教學內容,要求學生針對實例,如“校園、實驗室、圖書館”等進行安全評價。結合武漢科技大學安全工業專業畢業生的主要就業方向,開設了“建筑施工安全”及“起重運輸安全”等課程。
(2)注重能力培養。本專業以“夯實基礎,拓寬口徑,增強能力,提高素質”的教學理念為指導,設置本專業課程群和實踐創新訓練體系。
(3)開設人文社科類、經濟管理類、科技類、創新訓練類等課程。對于學生素質拓展,要求學生必須修滿創新教育3個學分及第二課堂3個學分。
5.課程與實踐協同創新
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搭建了“課程實驗、校內實踐、課外科研”的實踐教學體系。
(1)課程實驗教學體系。建立基本型、綜合設計型、研究創新型的實驗教學模式,開放、探究、任務驅動型的實驗教學方法,將科研成果融入實驗內容;開展實驗教材建設。建立校內實驗教學系統,采用全開放式的教學模式,學生在教務系統中選擇后可隨時到實驗室進行課外實驗,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2)校內實踐創新體系。導師制指導學生科研,為學生畢業設計、課外科研、競賽類立項和自主開展創新研究型項目提供支撐,建構了校內實踐基地,提升實踐教學質量。
(3)課外科研。通過導師選題,組織本科生在課外進行科學研究活動,促進學生對學科研究方法的理解,加深學生對學科應用實踐的認識,及早進入學科前沿。
6.校內資源與校外資源協同創新
通過多元渠道吸收國外高校的先進經驗,提高專業辦學水平和質量。[10]
(1)專家講學,如邀請中鋼集團武漢安全環保研究院、武鋼安全環保部等單位專家為本專業兼職教師進行授課。
(2)聯合培養、合作辦學。與美國橋港大學、德國德累斯頓工業大學、澳大利亞埃迪斯科文大學等多個國家開展學生的聯合培養與合作辦學,促進學生知識的交融,拓寬了學生的學術視野,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
(3)建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本專業結合自身特色與畢業生就業情況,與武漢鋼鐵(集團)公司、金山店鐵礦、中交二航局等企業建立了一系列校外實習實訓基地。
(4)與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院校建立教師互派、學生互換及學分互認等機制,鼓勵學生到外校學習,發揮優勢、彌補不足,有效擴展了學生的知識獲取空間,激發學生創新潛能。
三、結論
社會對安全工程專業人才的需求不僅僅停留在基本的理論基礎和技能要求,同時還要求學生要具有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及創新能力。在安全工程專業課程的教學實踐中,運用協同創新的基本理念和教育思想,結合安全工程專業特色,構建了以協同創新為主題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環境,提出了“教師與學生協同、教師與教師協同、學生與學生協同、課程與課程協同、課程與實踐協同、校內資源與校外資源協同”的安全工程專業課程建設的協同創新機制。安全工程專業課程建設的協同創新機制的實施,對提高安全工程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產生了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張洪杰,向曉東,陳旺生.安全工程專業教學方法改革與創新型人才培養[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11,7(6):172-175.
[2]苗莉.系統動力學方法在協同創新中的作用[J].高教發展與評估,2013,29(1):18-22.
[3]湯其成,周繼良.大學協同創新:制約因素與改進思路[J].煤炭高等教育,2012,30(3):1-6.
[4]周繼良.大學協同創新的內部現實困境與制度改進[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9(6):15-22.
[5]胡高,胡弼成.大學教學協同創新論[J].現代教育科學,2004,(4):109-110.
[6]周玲.行業特色型大學在協同創新中的優勢、困難與對策[J].化工高等教育,2012,(4):1-6,100.
[7]李素礦.高校協同創新要把握好四個維度[N].光明時報,2012-08-30.
[8]曹國永.以協同創新為突破口提升高校辦學質量[J].中國高校科技,2012,(11):4-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