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7 15:05:2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意識形態整改措施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按照××文件要求,我局在落實意識形態工作中存在的×個方面問題,局黨組高度重視,并于×年×月×日召開專題會對這兩方面問題進行研究,并落實整改。現將事情情況報告如下:
一、針對“落實意識形態工作領導責任制有差距,未將意識形態工作納入××年度領導班子述責報告”的問題。
整改落實情況:收到整改報告后,局黨組高度重視,并及時召開會議,采取整改措施。一是局黨組進一步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黨組書記是意識形態工作第一責任人的責任;二是將意識形態工作納入黨風廉政工作考核內容和在××年述職報告中單獨體現意識形態工作落實情況,完成問題整改。
一、深刻反思,剖析問題根源
收到巡察反饋的問題后,對存在的問題逐項分析,深入查找產生問題的根源,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黨建思想工作存在弱化現象。主要精力集中在抓業務工作上多些,對黨建思想工作重要性認識不深,研究不夠,缺乏有效載體,黨建思想工作需進一步加強。
(二)工作作風不夠扎實。對2013年以來立項項目檔案沒有進行完善梳理,缺乏有效的分析研判。對在建項目的監督檢查力度不夠。
(三)紀律規矩意識不強。嚴格紀律執行落實不到位,規矩意識沒有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嚴是愛松是害的思想還停留在口頭上,沒有轉化為實際行動,需進一步加強學習教育,提升遵規守紀意識。
(四)管理制度有待完善。一些內部管理制度與現有制度不符、部分工作機制不完善,需進一步明確和健全。
二、提高站位,壓實巡察整改主體責任
我作為XXX的黨風廉政建設第一責任人,非常重視巡察反饋意見的整改落實工作,4月3日,召開專題會議,對整改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認真研究了縣委巡察組對我局的反饋意見,深刻反思問題存在的根源,研究整改落實工作總體思路和辦法,在局班子會,自己就整改落實工作,從我做起提出了明確要求,要求班子成員要提高思想意識,全面領會把握巡察組反饋意見,把巡察組提出的整改意見作為當前的重要政治任務,抓好整改落實。縣委第四巡查組的反饋意見,嚴肅中肯、實事求是,具有很強的針對性,要求全局要認真對照,全面整改。我深刻地認識到巡察監督對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的重大意義,將貫穿落實巡察組反饋意見作為重要的政治任務來抓,把政治紀律擺在首要位置,以講政治的態度、抓機遇的意識、敢擔當的決心全面抓好問題整改,切實履行巡察整改的主體責任。
三、找準問題導向,嚴格落實整改
(一)盯緊問題落實整改。為保證整改速度和質量,主持召開巡察整改專題民主生活會,針對性地查找問題原因,落實整改工作。一是成立巡察整改領導小組,由本人擔任組長,帶頭扛起主體責任,親自掛帥,靠前指揮,對重要工作認真部署、重大問題耐心詢問、重點環節組織協調,切實加強組織領導;二是制定整改清單。研究制定《XXX落實縣委第四巡察組反饋意見的整改清單》,明確每項具體問題的責任領導、責任人員、整改措施和完成時限;三是明確整改要求。將巡察問題整改作為當前工作的重心來抓,明確按照“即知即改、限時整改、完成銷號、建立長效”的工作要求,全面完成整改;四是全程跟蹤落實。整改過程中,明確階段任務,布置具體工作,全面跟蹤落實情況,要求責任領導全面監督,確保問題一個不少,措施一條不落,整改落實到位。
(二)強化意識落實整改。按照黨組書記是落實整改第一責任人的要求,從頭到尾負總責,切實抓好整改落實工作。一是明確整改報告要求。在巡察整改專題民主生活會中進行分析研討,要求局班子成員和股室負責人對照問題整改責任清單報告整改情況,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二是全員行動抓整改。形成班子帶頭,業務骨干跟進,全員參與的整改氛圍,在整改中強意識,在強意識中抓落實。
(三)建章立制落實整改。建立健全制度規范,對照整改清單,修訂完善制度措施,防止整改問題反復和回潮。一是加強黨建思想工作制度建設。制訂出臺《XXX意識形態陣地建設管理制度》、《XXX重大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操作細則》和《XXX黨組理論中心組學習計劃》等,明確工作任務,落實黨建思想工作責任;二是嚴肅工作作風建設。特別是嚴格執行《政府投資條例》和《企業投資項目事中事后監管辦法》規定,通過在線監測、現場核查等方式加強對項目實施情況的監督檢查,制訂了《XXX已立項項目跟蹤反饋制度》,形成已立項項目跟蹤反饋機制。各有關股室負責人對2013年至今的立項項目檔案重新進行分類歸檔梳理。三是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筑牢紀律規矩意識。嚴格落實《領導干部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情況考核辦法》,強化班子成員“一崗雙責”,安排專門黨員同志負責黨內業務工作,制訂黨風廉政建設年度計劃,細化工作制度,對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的計劃、檢查、考核進行全程跟進,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四是加強內部管理制度完善。按照公務接待制度和財務管理制度等,規范工作行為,嚴明工作紀律。注重對會計人員進行培訓,規范會計行為,提高會計人員業務素質,從源頭上堵塞漏洞,進一步規范財務管理,完善報銷程序,加強專項資金監管,嚴格預算程序。加強“三公”經費管理,嚴格報銷審批。
四、整改成效明顯
按照整改表態狠抓落實,突出問題導向抓好落實和鞏固巡察成果長效管理三個要求,我局的整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黨的建設明顯加強。加強黨的領導、全面從嚴治黨是巡察的根本目的,通過巡察整改,抓黨建促業務意識明顯提高,敢于負責、勇于擔當的意識大幅增強,班子的凝聚力、戰斗力進一步提升,民主集中制得到全面執行,股室負責人等骨干大局意識強,全局同志都能安心工作,堅決服從領導班子集體領導。
(二)作風建設明顯提升。通過巡察整改,履行主體責任意識進一步加強,班子成員“一崗雙責”進一步落實,紀律規矩意識進一步增強,嚴于執法意識進一步強化,遵章守紀意識在絕大部分干部職工已形成自覺。
(三)內部管理明顯規范。通過巡察整改,修訂、建立、完善一系列內部管理制度,用制度來規范行為,全局干部職工按制度、規矩、程序辦事的意識得到鞏固,內部管理規范運作。
按照區黨工委的安排部署,對照“六查六看”突出問題清單和加強作風建設重要批示精神,我認真自查,重點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方面,對自身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進行了深入的剖析: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政治功能方面。一是政治敏銳性和警覺性不夠。對社會上出現的一些影響大局的小道消息,政治新聞,沒有做到積極抵制。二是黨員自豪感不夠。關鍵時刻不敢亮出黨員身份,混同于一般群眾。三是對通報的典型案例、他人的違規違紀問題沒有警醒意識。片面的認為不犯錯就和自己無關了,沒有做到警鐘長鳴。
(二)“四個意識”方面。一是大局意識不強。有“守攤子”的思想,只看自己負責的工作,沒有從大局出發看部里的全面工作。對工作安排沒有大局意識,工作中存在隨意性,有時“東一榔頭西一棒槌”,想到哪干到哪,顧此失彼,沒有計劃性考慮工作。二是責任擔當意識不強。對待工作畏難發愁,遇到難點問題不積極想法解決,而是過分依賴領導,匯報請示太多,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延誤工作時機。
(三)“四個自信”方面。一是在學習態度上不夠認真、缺乏自覺性和積極性。不能主動學習作風建設的有關規定要求,學習僅限于推著走。二是淡化為人民服務的意識?!敖Y親連心”工作存在形式主義,滿足于完成任務,拍照留資料,沒有真正解決群眾實際困難,導致上級惠民政策沒有及時傳達給群眾。
(四)發揮作用方面。奉行好人主義。對其他同志存在的問題不及時提醒,怕得罪人,認為做好自己分內的工作,管好自己就可以了,沒有做到關心、指正同事。
(五)工作作風方面。一是調研工作浮于表面。寫調研材料時大部分依賴于基層上報的數據,很少進行實地考察,導致調研工作浮在表面,不深入、不扎實。二依賴于經驗主義。在擬定文件時,有時忽略實際情況,借鑒往年和其他縣區的數據材料,導致材料明顯漏洞或盲區。
(六)自我要求方面。開會有遲到的情況出現,會議期間做與會議無關的事情。
(七)形式主義方面。不能主動對照查擺,存在僥幸心理。思想上不重視導致對照檢查“走過場”,認為每年都是“老三樣”拿往年的材料應付,拿工作忙為借口,沒有真正自我剖析存在的問題。
(八)官僚主義方面。工作中沒有考慮基層實際。特別是推進宣講工作中,沒有考慮基層工作緊任務重,有時為盡快完成任務,盲目的進行催促,態度不夠溫和的現象,也沒有及時將基層困難及時反饋給上級。
二、原因分析
存在上述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深刻剖析這些問題的根源,主要由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對政治學習“走過場”。停于形式,敷衍了事,在政治學習時存在應付心理,沒有把參加政治學習和主動接受思想教育作為一名黨員干部的必修課來認真對待。
二是群眾意識的淡薄。沒有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觀念。沒有深刻體會“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實質,導致結親連心工作浮于表面。
三是業務水平不高,缺乏鉆研精神。工作上沒有認真鉆研,缺乏敬業精神,常常得過且過,自認為上級領導會有指示,在業務方面存有依賴性。
四是工作有急躁情緒。工作速度可以,但容易馬虎出小錯,責任心還需加強,工作不夠細致,不夠周到,特別是有些文件修改了以后,就急著上報,沒有仔細檢查。
三、整改措施
(一)加強自身建設,提高政治素質。一是增強學習主動性,特別是理論學習,提高用理論指導具體工作的能力,做到理想信念堅定,才能做好意識形態和理論武裝相關工作。二是加強對專業知識、傳媒新領域方面的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力爭成為一名優秀的宣傳干事。
關鍵詞:電信;危機管理;危機預警;危機管理系統
一、危機管理與我國電信業
在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下,由于一直處于獨家壟斷經營的時代,我國電信業曾被認為與“危機”、“危機管理”等無緣。然而,隨著我國電信業獨家壟斷經營的局面被打破和競爭機制的逐步建立,以及加入WTO后電信市場將陸續對外開放,我國電信業的生存發展環境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其所面臨的制度風險、資本運營風險、市場風險、技術風險等都在不同程度上隨之增加。尤其是開始于世紀之初,并持續至今的全球電信業危機,其延續時間之長,影響范圍之廣,造成的損失之慘重,都以活生生的實例向我們證實和警告:電信業對危機沒有絕對的免疫力,危機防范和管理不可缺少。
危機管理起源于西方管理學中的“救災式”管理,是針對那些事先無法預想何時發生,而一旦發生就會對企業經營造成極端危害的各種事件的管理。企業危機具有多樣性,主要包括經營危機、信貸危機、信譽危機、財務危機等。危機管理相應地包含以上幾個方面的內容。由于企業危機具有突發性、嚴重危害性、不可預測性、輿論關注性等特點,因而,加強危機管理,及時、科學地處理危機在任何一個企業的發展進程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筆者認為,目前而言,我國電信企業的危機管理應側重于“事前管理”,即在企業管理中引入“危機”的概念,通過對企業發展中的內部微觀環境和外部宏觀環境,以及影響企業發展的各種不確定因素的分析和判斷,初步建立適合本企業發展的危機管理系統,以求使企業在內外部環境不斷變化的情況下保持健康的發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始終立于不敗之地。
二、我國電信企業危機管理系統的構建
1. 通過實施恰當的教育培訓工作,增強電信企業全體成員的危機管理意識是建立危機管理系統,進行危機管理的前提。
危機管理的關鍵在于將危機管理理念融入到企業經營的全過程,這些理念包括一系列有助于防范、管理和成功應付企業危機的行動和管理步驟。事實表明,沒有危機隱患的企業是不存在的。企業的危機何時發生,在何處發生,發生什么,往往事先很難預料,因此,危機管理不僅是企業主管和某個部門的職能,而是要求全體員工都要參與的事情。一方面,全體員工都樹立起強烈的危機意識,就會大大減少危機事件發生的可能。另一方面,即使在危機真的發生了,也比較容易組織大家按照企業的危機管理制度,利用非常手段,避免危機事件給企業帶來更大損失。而對于電信業來說,就是要從電信企業長遠發展的戰略高度,加強對全體員工的危機意識教育,使之增強危機感和責任感,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潛力,預防危機。
針對電信行業特點和電信企業經營發展的具體情況,做好危機管理的教育培訓工作,增強員工的危機管理意識和技能,是增強危機管理意識的重要途徑。我國電信企業存在地區發展不平衡,而且總公司和各下屬省級子(分)公司在人員素質、資產質量、管理水平上都存在一定的差異。為實現整體戰略的需要,必須由總公司集中組織規劃,開展危機管理的教育培訓工作。教育培訓工作應制度化,開展之初可以聘請社會上相關的教育培訓機構進行,同時應注意逐步培養各企業自己的培訓人才,形成具有一定實力的培訓隊伍。
2. 必須建立有效的危機預警機制,這是我國電信企業危機管理系統構建的關鍵所在。我國電信業應將危機管理的重點放在危機預警機制的建立和完善方面。具體來看,電信業危機預警系統的建立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在電信企業內部管理部門中建立專門的危機管理委員會,負責危機處理計劃的制定,做好人員和組織機構方面的準備。企業發生外部危機時要想平穩渡過,就必須要有相應的機構與隊伍來專門進行處理,而沒有危機管理部門就不能保證企業迅速做出反應,采取措施。危機管理委員會的總職責是:全面、清晰地對各種危機情況進行預測;為處理危機制定有關的策略和步驟;監督有關方針和步驟的正確實施;在危機發生時,對全面工作進行指導和咨詢。鑒于電信業的行業特點,我國電信企業危機管理委員會的成員組成應注意既要包含管理型人才,又需要有技術性人才作支撐;既需要有可以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人才,又不能缺少能夠踏踏實實協助危機管理委員會內外信息傳播與溝通工作的人才。通過在各級子(分)公司設立危機管理機構,可以協助電信企業逐步培養一支危機處理的專業隊伍,以便既能在危機爆發時救企業于水火之中,又能在平時為企業的日常經營和發展服務。
(2)建立電信企業良好的信息搜集和評價系統,這是進行危機預警機制的關鍵。影響企業經營的信息有外部環境信息和內部經營信息兩類,其中外部環境信息包括政治、經濟、政策、各種市場、競爭對手、供求信息、消費者等與企業發展有關的信息;內部經營信息則主要是能夠準確反映企業生產、經營、市場等發展變化的生產經營信息和財務信息。該系統不僅要全面搜集以上信息,而且還要對所得信息做出及時、客觀的分析和評價,根據分析結果找出電信企業經營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和可能引起危機的先兆,如經營不善、技術發展滯后、戰略決策失誤、財務危機等因素引起的企業人、財、物管理運營方面的相對失衡,以便采取有效措施規避和控制危機,促使電信企業健康、持續地發展。
(3)建立電信企業科學的危機預測和警報系統,這是進行危機管理的前提。該系統應能對企業經營各方面的風險、威脅和危險進行識別和分析,預測企業危機的演變、發展和趨勢,為管理者進行危機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學決策的依據。另外,該系統應根據電信企業的經營特點,建立科學、系統的評價指標,并確定每一指標的可接受值與不可接受值。當經過科學的評價,判斷各種指標和因素突破了危機警戒線時,根據判斷結果決定是否發出警報、發出何種程度的警報以及用什么方式發出警報。
現在國內的絕大多數電信企業的評價指標還是基于上級公司下達的統一的考核指標(如中國電信,中國移動給各省公司的考核指標體系)。這樣的考核指標體系被人為分割成按各個部門的考核指標,部門間的指標缺乏溝通和有效的聯系。另外,很多影響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指標在現有的考核指標體系中無法反映出來,例如客戶滿意度,員工素質,企業運營效率等等。因此,筆者建議,借鑒韓國3大電信公司的做法,引入平衡計分卡(Balanced Scorecard)的管理方法,通過對財務(Financial),客戶(Customer),內部運營(Internal Process),學習與成長(Learning & Growth)等4個主要方向的考核,全面、科學地評價企業的運營,為危機預測和管理提供客觀依據。
(4)建立危機預處理系統,預先制定危機預處理方案,將危機消滅在萌芽狀態。電信企業危機的性質同樣包括物質、金融財務、意識形態和管理等方面。雖然危機性質各不相同,但企業危機管理原則與目的是一致的。企業要想擺脫危機步入正軌,就必須預先制定危機處理方案,以確保危機到來時能夠處于主動地位,避免和削弱危機帶來的負面影響,甚至可使危機變成機遇。企業危機預處理系統的建立應包括以下步驟:提出預測的目標積累與預測目標相關的背景情況及有價值的信息選擇適當的預測方法(回歸分析法、時間序列分析法、模型法等)制定預處理方案對預處理方案進行調整和優化。
(5)力求使電信企業危機預警系統制度化,把危機管理納入企業管理的核心內容中,定期或不定期地開展企業自我診斷,分析企業經營狀況,開展危機預測,并通過分析危機信息,制定危機預防措施。
3. 建立電信企業較為完善的危機處理系統。危機處理系統負責在危機爆發后,為減少危害和沖擊,按照危機處理計劃和應對策略對危機采取直接的處理措施。它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1)在企業危機出現后爭取在第一時間內采取明確的行動,盡早地阻止企業危機的進一步發展,這是至關重要的,尤其是對于電信這一關系國民經濟健康發展和居民生活正常運行的行業而言更是如此。持續至今的全球電信業危機,其爆發固然是根源于電信業自身的發展規律,然而,其持續時間之長、造成的后續影響之大,則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電信業界一直以來漠視危機管理,以至于當危機出現時顯得措手不及,不能及時、有效地將危機轉變為發展機遇。(2)分析危機成因,采取適當的措施處理危機,設法消除危機造成的消極后果,并努力促使危機化為轉機。危機處理對策包括:指定適當的公關人員擔當企業的獨家發言人,以對事件做出公正、全面的報導,并最大限度地維護公司利益;設立迅速、統一、公開的信息方式,危機一旦發生,危機管理部門應迅速率先由企業發言人向媒體、公眾及企業內部員工公開事情的過程,這樣既為公司樹立了坦率的形象,也給危機的狀況定下基調,避免使公司處于被動地位;與媒體建立良好的關系,配合媒體進行公正客觀的報道。(3)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危機所造成的消極后果。其一是物質后果,包括危機直接造成的財富、設備等損失,以及危機間接造成的連鎖損失和處理危機所耗費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其二是人身后果,主要是指危機中發生的企業員工喪亡的情況。
4.總結和恢復系統是危機管理系統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危機的發生總會給企業帶來損失,因而,危機過后進行認真而系統的總結是必要的。借鑒其他企業的經驗,電信企業危機總結系統的工作程序一般可以包括如下3個步驟:(1)調查,即對危機發生的原因、預防和處理等全部措施進行系統的調查;(2)評價,即對危機管理工作進行全面評價,力求詳盡地列出危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種問題;(3)整改,即對危機系統管理中存在的各種問題綜合歸類,提出整改措施,,交由企業相關部門逐項落實。此外,危機過后,企業要在對危機進行總結的基礎上,正視自身弱點,修正發展計劃,盡快地恢復正常運轉。
參考文獻:
1.朱建軍等.企業危機管理的三個過程.企業活力,2001,(6).
關鍵詞:民辦高校;圖書館;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05-0244-02
信息素質教育已經被認為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學生則是對信息進行利用的主體。因此,只有通過對大學生加強信息素質教育并將普及信息知識作為重點,才能不斷提高大學生的信息素養,從而培養高能力的人才,并帶動全社會提高信息利用能力。
一、信息素質教育的內容
所謂信息素質教育,就是通過大量的相關信息工具和信息資源來解決問題的技能。它是人們識別、獲取、加工、利用信息等各個方面基本品質的總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信息意識教育,就是有意識地去發現和獲取新的信息,從而來培養信息行為在活動中的自主獨立性;信息能力教育,就是首先要具備基礎文化知識,如信息論、檢索知識及信息工具知識等;除此之外,還有培養信息的辨析能力;信息道德教育,就是樹立正確的道德價值觀,遵守相關規范,不斷培養自主學習的技能和創新以及社會責任感的意識;信息技術教育,就是信息理論、方法與技術技能教育,首先應該全面掌握信息檢索技術和相關檢索設備的使用方法,對于所需要的信息源,能夠做到既準確又迅速,可以很好地培養人們面對信息化社會的相關能力。
二、民辦高校圖書館開展信息素質教育的重要性
針對民辦高校圖書館開展信息素質教育的重要性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信息素質教育的開展被認定于民辦高校圖書館的教學任務;信息素質教育的開展是社會發展與進步的需要;信息素質教育的開展是目前廣泛應用信息技術的需要;信息素質教育的開展是信息資源不斷上升的需要;信息素質教育的開展是培養新世紀人才的需要。
三、民辦高校圖書館信息素質教育目前存在的問題
民辦高校的教學宗旨大多數還是為一些相關單位培養具有相關技術和技能的應用技術型人才,主要重視的還是對學生實踐操作技能的培養,因此對學生的信息素質教育缺乏應有的重視,從而不免會導致一些民辦高校對信息素質教育的投入力度不夠,由此也就不能夠為學生提供完善良好的相關方面的教育條件。但是有一部分民辦高校雖然也將信息檢索的課程列入了教學計劃,但是由于缺乏經驗和專職教師,導致課程的安排不太合理,從而直接影響了信息素質教育的教學成果。
(二)民辦高校學生的信息意識較低
大多數民辦高校在錄取招生時,錄取分數較低,導致生源并不是十分優秀,文化基礎也較差,缺少自覺學習的態度與熱情,對知識的渴望程度也較低,由此使得該類院校的學生的信息意識較低。因此,他們學習的過程主要是通過課堂的講授來提取專業知識,只有很少一小部分同學會去圖書館查找相關方面的資料;大多數的學生到圖書館也只是借閱一些小說、雜志來供自己娛樂和休閑,對專業方面的書籍利用率很低;屈指可數的學生會使用圖書館的網絡資料,缺乏使用圖書館網絡資源的認識。如果沒有科學的認識觀,很可能會造成資源的浪費。前面我們講的很多跟學生們進步有關的書籍都被冷落,而那些娛樂性質的書籍卻成為了學生們最鐘愛的內容。這是一種意識形態的問題,如果不能夠及時的改進,后果是非常嚴重的。
(三)落后的信息檢索教學手段
大學生信息素質能力的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信息檢索能力,該類能力的提高主要是通過高校開設的信息檢索課程來提高。民辦高校圖書館的信息檢索課程大部分還是通過課堂進行教學,采用實踐操作進行講授的很少,學生對這種單一枯燥的教學方式無法產生激情和興趣。由于陳舊的教學內容、不太合理的新教學理念和方法,都導致了理論和實踐之間發生嚴重的脫節。除此之外,由于班級人數容量較大,上機實踐和課時嚴重不足以及機房電腦數量的限制,都導致了實踐環節只是趨于形式,學生根本不能得到充分的實踐鍛煉,同時也加劇了學生對信息檢索這門課程的錯誤認識,從而限制了他們信息素質的提高?,F在很多學校的檢索工具并不先進,而且還經常會出現“卡殼”的現象。學校對檢索工具的建設和完善并沒有重視,而且檢索工具的建設往往成為了高校建設的一個盲點。很多對于科研和學習沒有深刻體會的人作為管理者,他們并不知道檢索對于提高學習能力和科研參考的重要性。所以,建立科學、完善的檢索資源是非常必要的。
(四)信息素質教育教學的方法缺乏主動性
多數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都過于機械化,教師為學生制定的實習計劃也是根據各專業的相關特點進行自擬產生的題目,要求學生對該題目查閱相關的內容,由此導致學生對檢索的結果缺乏相應的感悟,學生無法帶著自己的問題去查找相關的信息和內容,沒有欲望和主觀能動性去獲取信息,也就更談不上對所檢索到的內容進行相應的整合了。有些工作人員有一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想法,這種思維破壞了學生們學習能力的培養。他們只知道完成自己手底下的工作,而完全忽視認為跟自己無關的工作,所以工作積極主動性差很多,在工作任務面前,他們選擇逃避或者是不作為,這是非常不可取的。
(五)信息素質教育的教師水平的局限
文獻檢索課程的教師雖然有著比較豐富的文獻檢索專業知識,但是由于不同專業的局限性,他們大多數都缺乏對理工類專業和對相關專業信息源的了解。此外,在圖書館工作的教師大部分都缺乏科研的經驗,也就無法在學生分析和利用文獻信息方面進行比較有效和實用的指導。因此,文獻檢索課的教師應當與專業課的教師進行緊密的配合,在各科的課程當中要逐步滲透文獻檢索和利用的相關知識,使學生能夠做到學以致用。另外,文獻檢索課的教師還應當主動參與學校的科研項目,增強自身在這方面的知識水平,逐步提高自身的素養,從而適應當今的教育發展形勢。
四、民辦高校圖書館針對信息素質教育所提出的整改措施
(一)對民辦高校圖書館進行現代化建設
民辦高校信息素質教育的基地就是圖書館,全校師生應從圖書館感受到十分優越的信息環境。所以,我們就應該使得民辦高校圖書館的建設趨于現代化,從而可以提供給信息素質教育強勁有力的支持與幫助。對于比較古老的機器設備以及傳統的印刷檢索工具,都由于跟不上時代的步伐,逐步被淘汰出信息環境的范疇。因此,如果想要給全校的師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就必須要不斷加大圖書館的現代化建設力度。現代化建設主要包括設備和信息資源,他們都是良好的信息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能夠有效的保障信息素質的培養。
(二)提高對館員信息素質的培養
民辦高校圖書館在信息素質教育方面達到的程度以及人才優勢都是受到相關工作人員信息素質高低的影響。民辦高校圖書館信息素質教育和服務的職能要想得到充分有力的發揮,必須采取多種措施來提高圖書館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全校師生對圖書館信息資源和設備的利用都會受到館員素質、相關業務能力和服務態度的影響。所以,民辦高校圖書館應當對員工的在職和繼續教育加以重視和加強,并令每一位員工都能將終身學習的觀念銘記于心。要想很好地適應信息需求的多樣化以及業務現代化的管理要求,只能不斷地獲取新的知識,跟上時代進步發展的腳步。
(三)為信息素質教育建立相應的評估指標體系
對信息素質教育的正確評估是促進其實施的最有利和有效的措施。通過調查研究發現,目前相應的評估指標體系主要包含兩個方面:(1)為學生信息素質的能力建立相應的評估指標體系。該指標主要是根據學生的信息素質特點,制定具體的標準和實施辦法,將學習成績與信息素質能力得到的評價互相結合起來。(2)為教師的信息素質能力建立相應的評估指標體系。該類體系是根據教師的職業特點來為其制定相應的教育規劃和相應的評估標準及實施辦法。調查發現,目前已經有很多國家和地區都為教師制定了不同的培訓計劃和培養目標,從而幫助教師提高信息素質方面的能力。就我國而言,民辦高校的教師幾乎都能掌握計算機的基礎知識,但是對于信息資源檢索方面的能力還是十分欠缺的。為此,在制定教師培養計劃的時候,應該結合我國教師發展的實際情況,為其建立和發展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信息化改革評估組織,除此之外,若能將教師的崗位、績效等與其自身的信息素質能力有效的結合起來,將更加有利于教師素質的提高。
(四)加強民辦高校師資隊伍的建設
對于信息檢索課程的任課老師要不斷的研究信息素質教育方法。圖書館也應該為任課老師提供學習、進修和交流的機會,組織老師定期參加各種形式的師資能力培訓課程。同時,對于從事這方面教育的教師要督促其自覺進行研修,加強教育學等相關領域知識的學習,并大力宣傳信息素質教育對學生的重要性。同時應鼓勵學生使用圖書館資源進行檢索,并采用生動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對該門課程產生興趣。所以,教師自己必須要具備良好的信息覺悟、信息意識和信息道德,才能給學生樹立模范帶頭作用,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信息素質相關的導向教育,從而使得教育效果得到充分的保障。另外,民辦高校圖書館也應該采取多種措施,以通過對教師進行考試、評比等方式,來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提高其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劉丹丹,馬磊,陳艷梅.我國大學生信息素質現狀調查與分析[J].圖書館學刊,2012,(6):70-72.
[2]熊光明,徐忻,鄧光榮.國內高校圖書館信息素質教育淺論[J].圖書館界,2009,(2):7-9.
[關鍵詞]企業危機 成因影響 危機管理系統
一、引言
企業在日常經營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危機事件,如自然災害、人為災害、產品質量問題、財務問題、罷工等等。企業危機是指能夠對企業及其產品和聲譽造成極大潛在破壞的事件。它一旦發生,可能給企業帶來巨大的威脅,若處理不當可能給企業帶來災難性的影響。企業危機作為一種客觀存在, 它存在于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每一個階段,每一個方面。企業內部由于人員、技術、設備、資金、管理等因素,會給企業帶來難以克服的企業危機,而企業外部由于經濟與社會環境的波動、突變,也會給企業帶來難以料想的企業危機。
二、文獻回顧
國外的危機管理研究源于美國,開始于20世紀30年代,針對企業的危機管理研究則開始于20世紀 70年代中期。
二十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企業競爭環境復雜性的不斷增加,特別是1982年的芝加哥“泰諾事件”爆發后,西方學者開始系統地把危機理論應用到經濟管理和企業管理的領域中來,開始研究危機的來源、種類和遭遇危機時的措施對策。二十世紀80年代末,美國學者提出將企業危機的預防與控制的管理立足點置于企業內部管理過程,將管理失誤作為危機起源來研究其過程機理。他們認為企業管理的失誤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外部環境突變造成的沖突;二是內部決策不當所導致的問題。
倫敦商學院的管理專家薩爾在1999年發現,“行為慣性”是導致企業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成功帶來的正反饋促使企業經營者相信,他們發現了一條最佳途徑,能使他們集中精力構建和拓展其制勝體系。然而隨著環境的變化,這種體系可能很快變得僵化。一旦公司的外部環境發生變化,按成功模式行事反而導致了失敗。
國內目前對危機管理的研究主要處于起步階段。對危機管理的理論模型的研究還比較少,但已經開始并逐漸重視危機管理的理論與方法的研究。
徐兆海(2001)從危機溝通方面詳細論述了南京冠生園事件失敗的原因,并提出了相應危機管理的策略;
張倫明(2001)結合互聯網時代特征,提出新形勢下,危機傳播的新的特點,從而提出了互聯網時代危機管理的思考。
孟雪梅、賈春華(2001)提出信息化戰略在危機管理中的應用思想,認為中小企業預警式戰略重點為危機管理系統,分為三部分:企業危機預測系統,危機中企業的控制系統,危機后企業恢復與再開發系統。
任國元(2001)提出了質量管理中的PDCA循環方法應用于危機管理,按PDCA循環程序來進行危機管理的思想。
柳炳祥(2002)討論了數據挖掘技術在企業危機管理中的應用的思想。
四川大學管理學院2002年成立危機管理研究所,專門就危機管理的理論與方法進行研究。
處于多變環境中的企業是一個復雜巨系統,所面臨的危機非常復雜,而當前對國內企業危機管理的大多數研究只停留在表面,缺乏對危機成因和影響進行深入探討和從實踐的角度對危機管理模型的構建。為了有效避免危機的發生或降低危機對企業造成的損失,有必要運用科學的理論和方法研究危機的成因和影響,構建危機管理模型,為企業有效應對危機、實現健康有序發展提供借鑒。
三、企業危機的成因與影響
1.企業危機的成因
根據企業危機的分類,可將企業危機產生的原因分為企業外部環境原因和企業內部環境原因。
(1)企業危機形成的外因。①國家政治、法律、政策的變化。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修訂、出臺,國家政權的穩定與否,國家產業政策和行業相關稅收、財政方面的政策變動,都將會對行業的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②社會、經濟環境的影響。社會環境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社會組織、社會結構、人口狀況、風俗習慣、歷史傳統、文化基礎等。一旦產品或服務與當地消費者市場相沖突,或是因宗教、意識形態而與當地利益相關者產生沖突,很容易使企業陷入危機之中。經濟環境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社會經濟制度、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結構、勞動力狀況、物資資源狀況、消費水平、消費結構等。企業越適應當地社會、經濟環境,則受到的危機可能性也越低。③弱勢的競爭地位。與國外企業相比,我國企業普遍存在市場競爭意識淡薄,管理水平不夠,產品質量差,技術含量低,生產規模小,服務意識低等不足。這勢必會造成以勞動密集型為主的國內企業在全球競爭中的不利地位,危機爆發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國際間貿易沖突使得企業危機發生可能性更是大幅增加。④不可抗拒的外部因素。不可抗拒的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災害:地震、洪水、臺風等以及人為不可抗拒外部因素:恐怖襲擊、他人縱火、爆炸、瘟疫疾病等。這些因素都會對企業的經營產生巨大影響,且具有危害性大,突發性強、難以防范的特點。例如: 2004年東南亞海嘯、2008年我國南方的冰凍雪災害和四川漢川大地震也都極大的影響了當地相關行業的經濟發展。
(2)企業危機形成的內因。①管理體系混亂。企業中比較普遍的存在組織部門龐雜,職能不清,機構重疊,管理隨意性大等缺點,致使企業內部不能形成一個高效統一的指揮體系。同時,國內企業的管理者素質參差不齊,職業經理人隊伍制度不健全,缺乏必備的專業危機管理知識,難以制定出完備的企業戰略規劃,應付當今國際激烈復雜的市場競爭。這些企業管理水平上的問題已經成為中國大部分企業的通病,不但降低了企業的決策、管理效率,一旦企業遇到突發事件,就很難制定出有效的應對措施。②企業經營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企業在經營管理制度上的缺陷極易造成企業陷入危機當中。在我國,由于企業改制的不徹底,市場經濟制度建立的時間較短,無法避免的在制度上產生一時難以解決的痛疾,企業管理理念落后。大環境的復雜多變必然導致國內大部分企業的畸形發展,經營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并且執行不嚴。企業的管理制度反而成為阻礙企業發展的桎梏,成為中國企業危機頻發的重要原因。③危機認識不到位。多數企業沒有將危機管理納入到企業的戰略規劃中,認為企業危機是企業管理中的非正常態管理,只有當危機爆發時危機管理才需要進行,屬于臨時性應急行為,缺乏長期對企業進行的危機管理培訓工作,缺乏全員的危機感。另一方面,認為危機只會帶來負面損失,而將危機管理僅僅看成是一種事后的補救措施,看不到隱藏于危機中的機遇。④缺乏專業的危機管理人才。目前,由于我國的企業危機管理尚處于摸索階段,危機管理人才,尤其是高級危機管理人才缺乏,大多數企業管理者的危機管理專業知識匾乏,危機應對手段欠缺、危機管理經驗尚淺,使得企業在處理危機時用人捉襟見肘,直接影響了危機處理的效果。
圖1 企業危機的成因與影響
2.企業危機給企業帶來的影響
(1)企業的聲譽受到損害。當危機發生時,會對企業的經營產生極大的影響。如果企業應對不當,無法迅速消除這些影響,使損失降至最低,就會損害企業辛辛苦苦在市場中建立起來的聲譽。
(2)損害企業的信用以及社會公眾對企業的信任和信心。企業危機發生時,企業在產品生產銷售以及資金運轉等方面都容易出現問題,往往會造成產品質量下降、無法及時支付貸款等情況,從而使企業在市場交易中的信用程度下降,使交易對方喪失對企業的信任和信心。
(3)導致企業員工忠誠度下降。企業危機是喪失員工忠誠度和支持的最快的原因之一。危機中企業管理所采取的各種行動都會在員工的眼中放大,并得到評判,對企業危機的處理從一個側面展示出公司的領導能力。
(4)導致企業銷售下降。由于市場滿足同一種需求的產品種類很多,顧客不一定認為只有某一家企業的產品或服務對他們有吸引力,他們能夠很容易地選擇其他企業的產品或服務來滿足自身的需求。同時,顧客也可能會認為危機己經使企業顧此失彼,處于危機中的企業根本無暇顧及他們的需求。
(5)導致企業員工勞動生產率下降。在危機發生過程中及之后,所有員工的勞動生產率幾乎都會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在大多數情況下,危機會影響員工的心神,造成工作效率和勞動生產率下降。
(6)迫使企業的產品或服務發生變動。企業危機會迫使企業不得不追加新的費用對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做一些變動。這些變動可能包括完全改變產品或服務原有的營銷策略,甚至可能是更強烈的變動,如取消某一品牌或放棄某一細分市場。
可見,企業危機給企業帶來的后果是嚴重的,影響是全面的,損害是慘重的,因此,對企業進行企業危機管理必不可少。
四、企業危機管理模型
企業危機管理是一種全局性、戰略性、綜合性的管理,它的社會基礎在于企業自身的經營過程。企業危機管理就是使企業不斷地修正自身缺陷以抵御外部壓力、不斷與變化的客觀環境相吻合的管理過程。
本文提出的企業危機管理機制模型分為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宏觀層面主要包括三個要素:企業危機管理文化、企業資源組織保障與企業危機戰略。微觀層面包括四個要素:危機預警、危機預控、危機處理、危機管理總結。
圖2企業危機管理兩層面模型
1.企業危機管理宏觀層面
企業危機宏觀管理是從企業危機文化出發,逐漸形成企業“居安思危”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合理組織和分配企業資源,建立和完善企業抗擊危機的戰略規劃。
(1)形成企業危機文化。企業危機文化形成就是要在企業內部營造一種企業危機管理的氣氛,把企業安全需要轉化為員工具體的奮斗目標、信條和行為準則,形成員工維護關愛企業形象的精神動力,為企業的信譽與形象建設目標而努力。危機管理要求企業在企業文化中有深層面的危機感,使危機意識在所有員工內心中形成一種潛意識,讓危機成為計劃中的一部分。
(2)企業資源組織保障。危機管理需要一定的物資準備,要有一定的財務預算以及物資設施準備。其次,應該加強危機管理組織的培訓并進行危機模擬訓練,加強其決策能力、控制能力以及執行能力。再次,企業必須建立良好的公共關系資源,要加強與媒體、政府的聯系和協調,與之建立良好的關系,以便在危機中取得同情和支持。此外,要有充分的信息資源準備,為企業危機管理中的預測、決策以及運行提供重要的信息保障。
(3)企業危機戰略規劃。在企業戰略的規劃與安排上,把危機管理列為企業戰略的實施環節,從戰略的高度將危機管理的制度、流程、組織和資源列入企業戰略管理的體系當中。融入戰略管理過程的危機管理的目標是預防危機、防患于未然,積極、有效地處理并轉化危機,維護和提升企業形象,使企業順利達到預期的戰略目標。
2.企業危機管理的微觀層面
企業危機管理微觀層面是指企業在企業危機宏觀管理指導下,通過危機預警、危機預控、危機處理和危機管理總結完成企業日常危機管理的程序和步驟。
(1)危機預警。企業危機預警系統致力于從根本上防止危機的形成、爆發, 是一種對企業危機進行超前管理的系統。企業危機預警系統包括信息搜集子系統、信息分析和評估子系統、危機預測預報子系統和危機預處理子系統五個子系統。
其中,信息搜集子系統收集可能引發危機的外部環境信息和內部經營信息;信息分析、評估子系統主要是對危機環境進行分析,了解與危機事件發生有關的微觀動向,察覺環境的各種變化,保證當環境出現不利的因素時,能及時有效地采取措施;危機預測預報子系統對企業經營的各方面的風險、威脅和危險進行識別和分析,并對每一種風險進行分類管理,從而準確地預測企業所面臨的各種風險和機遇。同時判斷各種指標和因素是否突破了危機警戒線,根據判斷結果決定是否發出警報;危機預處理子系統是預先制定危機預處理方案,把危機消滅在萌芽狀態。企業危機預警系統的構成如圖3所示。
圖3企業危機預警系統
(2)危機預控系統。企業危機管理的重點應放在危機發生前的預警和預控上,而非危機發生后的處理、總結和恢復方面。為此,建立一套規范、全面的企業危機管理預控系統是必要的。
圖 危機預控系統
首先,成立企業危機管理委員會,企業危機管理委員會的成員應盡可能選擇熟知企業和本企業內外部環境、有較高職位的管理人員和專業人員參加,以便于通覽全局、迅速做出決策。其次,培養一支訓練有素的危機處理專業隊伍。危機處理專業隊伍是處理危機的骨干力量,應該由各類專業人員組成。人員要涉及銷售、生產、技術、宣傳、法律等諸多部門。再者,進行危機處理的模擬訓練。模擬訓練應包括心理訓練、危機處理知識培訓和危機處理基本功的演練等內容,定期的模擬訓練不僅可以提高企業危機管理委員會的快速反應能力,強化危機管理意識,還可以檢測已擬定的危機處理應變計劃是否切實可行。
(3)危機處理系統。危機處理系統指的是在危機爆發后,為減少危害和沖擊,按照危機處理計劃和應對策略對危機采取直接的處理措施。危機處理系統一般應包括以下內容。
企業危機管理委員會快速啟動企業危機處理應變計劃。在企業危機尚未失控的時候, 就要迅速采取明確的行動以阻止企業危機的進一步發展,控制住危機。然后,迅速找出主要危機和關鍵因素,以此為基礎,集中力量,有的放矢。處理危機應該采取果斷措施,力求在危機損害擴大前控制其發展勢頭。有些危機處理措施往往不一定能在短時間內奏效, 面對這種局面, 企業領導者是否沉著鎮定, 能否努力不懈顯得尤為重要, 有時局勢的轉換就來自恒久不已的堅持。設法消
圖4 危機處理系統
除危機所造成的消極后果是一項重要工作,主要包括物質后果、人身后果和心理后果。例如危機直接損壞的資源、財富、設備等損失,組織好醫療工作和對死者家屬的撫恤工作, 并充分滿足家屬、親屬的探視或吊唁愿望,圍繞危機本身對社會公眾進行正面的引導和教育,通過各種方式的努力消除心理方面的不良后果等。
企業要盡可能依靠有效的傳播和溝通工作來削弱企業危機。利用各種傳媒對社會公眾進行及時正確的引導,都是非常必要的。危機一旦發生,企業要盡快收集一切與危機有關的信息,挑選可靠、有經驗的企業發言人,將有關情況告知公眾,并坦誠地向社會公眾和新聞界說明原因。
(4)危機總結系統。危機消除后,要及時進行危機總結,以便亡羊補牢。危機所造成的巨大損失會給企業帶來沉痛的教訓,所以,對企業危機進行認真而系統的總結不可忽視。企業危機總結系統一般要包括三個步驟:①調查。對危機發生的原因、相關預防和處理等全部措施進行系統的調查。②評價。對危機管理工作進行全面評價,包括對企業危機預警、預控、處理等工作內容、危機應變計劃、危機決策等各方面的評價,要詳盡地列出危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種問題。③整改。對危機系統管理中存在的各種問題綜合歸類,分別提出整改措施, 并責成企業有關部門逐項落實。
五、結論及未來研究方向
在分析企業危機產生的內外因基礎上及影響的基礎上,結合危機管理的宏觀與微觀層面,提出了一個新的企業危機管理系模型,為企業有效應對危機、實現健康有序發展提供借鑒。由于不同的企業處于不同的復雜環境中,其面臨的危機相應存在較大差異,進一步的研究將選取一個具體的企業,對本文提出的危機管理模型進行實證研究。此外,自動化的危機管理系統的開發有待進一步的研究和深化。
參考文獻
[1]胡溶冰張大勇:擺脫行為慣性:成長期企業應關注的問題[J],管理現代化,2005〔3):37
[2]徐兆海:透過南京冠生園事件看企業危機管理,省略
[3]張倫明:互聯網時代的危機管理,
省略/gb/content/2001-07/23/content-1844648.htm;
[4]孟雪梅、賈春華:論中小企業預警式戰略與危機管理系統,《情報科學》,2001.5,p 459-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