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7 15:05:1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火燒云教學設計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簡單地說完了“閃光點”和“創新點”之后,我想重點說說“遺憾點”。這些“遺憾點”也是我在聽課中經常遇到的,特別是公開課、展示課、觀摩課,更多一些。
《火燒云》我教過,是教科版四年級下冊第一組的第二篇精讀課文,作者蕭紅。文章用準確、生動的語言,描繪了火燒云從上來到下去過程中顏色和形狀的變化,展現了絢麗多彩、美妙奇異的景觀,抒發了作者熱愛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以及學段要求,從“真語文”的角度審視這幾份同課異構的教學設計,我覺得,有的教學目標過大,有的教學內容過雜,有的教學環節過多。語文知識學習、語文能力訓練及人文素養熏陶未能有效體現,教學形式化較重,存在著“非語文”“泛語文”現象,給人一種“似霧,似風,似雨”的迷茫感覺。這樣設計,必然會降低語文教學的效果。
先說教學目標過大的問題
我仔細看了,有一份教學設計確定了4個教學目標,第二個目標是這樣表述的:“通過《火燒云》的學習,培養學生遣詞造句能力。”恕我直言,這個目標定得太大了,這是語文課程的目標,一節課怎么能實現這么大的目標?什么是教學目標?所謂“教學目標”,就是所要達到的預期的教學效果。在教學實踐中,教學目標過大,其實質就是淡化目標,也可以說沒有目標,這可能導致在教學中“抓不住”,缺乏具體實在的東西去落實,甚至會隨意發揮。
那么,怎樣解決教學目標過大的問題呢?
認真讀課文,我們會發現,第三自然段描寫火燒云顏色千變萬化,瑰麗無比,用詞非常準確:“這地方的火燒云變化極多,一會兒紅彤彤的,一會兒金燦燦的,一會兒半紫半黃,一會兒半灰半百合色?!绷硗?,這也是一個排比句。在第一自然段中也有一個排比句:“大白狗變成紅的了,紅公雞變成金的了,黑母雞變成紫檀色的了?!庇捎诎硗高^云層的陽光是紅色的,人與動物身體顏色不同,受到霞光的映照必然呈現不同的色彩:照到白色的物體上,呈紅色;照到紅色的物體上,呈金色;照到黑色物體上,呈紫色。用詞既準確又生動,讓我們仿佛身臨其境一樣。通過以上簡析,第二個教學目標不妨定為:“練習仿寫詞語‘紅彤彤’‘半紫半黃’;練習仿寫排比句子‘大白狗變成紅的了,紅公雞變成金的了,黑母雞變成紫檀色的了?!边@樣一改,就把大而空的“培養學生遣詞造句能力”的教學目標,變得具體了,可操作性強了。
再說教學內容過雜的問題
在一份教學設計中,有一個教學內容,是解釋第一自然段中的兩個名詞。教案寫道:“‘晚飯過后,火燒云上來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臉紅紅的?!瘍删渲杏袃蓚€名詞,一個是‘火燒云’,一個是‘霞光’?!馃啤汀脊狻皇且换厥隆!馃啤窃撇适芟﹃栒丈涠a生的,呈紅色;‘霞光’,指太陽落下地平線后,余光照射到云彩上又反射到地面上來的光。因此,傍晚被陽光照射得紅彤彤的云,叫‘火燒云’;而火燒云反射到地面上來的光,叫‘霞光’。”再恕我直言,這樣設計,是科學課,而不是語文課,這個教學內容與語文毫無干系。語文課最大的悲哀是語文本體的淡化和失落,要知道,在語文教學中,課程內容大于教材內容,教材內容大于教學內容,語文教學內容一定與語文有關。語文課無論怎樣設計,一個根本的東西不能變,那就是以課文為例子,指導學生去學習語言、感受語言、運用語言。
那么,怎樣解決教學內容過雜的問題呢?
寫到這里,我想起一句意味深長的對話:有人問一位著名的雕塑家:“您是怎樣把石頭雕成人像的?”雕塑家答道:“把石頭上不是人像的地方去掉?!本湍米R字教學來說吧,與其解釋“火燒云”和“霞光”這兩個概念,倒不如讓學生在熟讀背誦的基礎上,動筆寫一寫這5個字,重點指導“燒”字和“霞”字的寫法?!盁?,左右結構,左窄右寬;“霞”,上下結構,上小下大。小學階段,一定要把識字寫字教學放在重要位置,這是千百年來語文教學成功的經驗,如果不重視漢字教學,將會在歷史上鑄成罪過。我這樣說,一點也不為過。
最后再說教學環節過多的問題
有一份教學設計,我數了一下,兩課時一共設計了十幾個教學環節。從讓學生看火燒云錄像開始,到讓學生展示自己收集蕭紅的有關資料結束,雖然處處充滿了時尚元素,但千頭萬緒,模糊一片,弄得語文支離破碎。這樣的教學設計,有太多的資料補充,有太多的媒體演示,有太多的“小組討論”,有太多的片面追求形式的做法,學生所得必定“淺草才能沒馬蹄”。
那么,怎樣解決教學環節過多的問題呢?
【關鍵詞】構建 閱讀體系 高效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4A-0047-01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深入探究教材文本,展開個性閱讀教學設計,引導學生閱讀思維快速啟動,能夠有效提升閱讀教學品質。為此,教師要從朗讀訓練、語言探究、情節挖掘等方面展開,為學生創設豐富的閱讀切入點,幫助學生順利構建立體閱讀認知體系。
一、朗讀體會,激活閱讀情感
小學語文教學離不開朗讀訓練,教師在具體引導時要對學生的朗讀習慣、朗讀認知、朗讀缺陷等情況有深入了解。朗讀是學生學習文本的常見形式,為了提升學生的朗讀效度,教師要給出多種朗讀示范,還要糾正學生朗讀中存在的問題。教師要提出具體的朗讀指導,讓學生逐漸掌握抑揚頓挫的朗讀技法,深入到文本內質核心,以激活學生的閱讀學習思維。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課文《火燒云》,文本描寫生動形象,是學生朗讀訓練的重要素材,教師引導學生朗讀訓練:火燒云到底像什么呢?作者給出了眾多的比喻,現將這些喻體都找出來,然后體味一下比喻運用的效果,確定了文本感情基調再進行朗讀,其訓練效果會更為顯著。學生找出喻體:火、馬、大狗、大獅子等,再談體會:作者運用比喻特別恰當,而且對喻體展開進一步的敘述描繪,給人帶來靈動、多姿多彩的感覺。教學明確朗讀基調:熱烈、靈動、形象、喜愛、贊嘆。學生朗讀訓練時,教師不時給出具體指導,使課堂學習氣氛漸濃。教師先讓學生從體味比喻運用開始,感知作者描寫情感的維度,并在掌握情感基調的基礎上展開朗讀訓練,成功激活學生的閱讀學習熱情。個性化的比喻運用是這篇課文的重要特點,教師以此展開朗讀訓練,使學生學習思維啟動順利,教學效果突出。
二、解讀詞句,豐富閱讀切入點
在閱讀文本時,教師要注意抓關鍵詞、句,通過對這些詞句的解讀,幫助學生感觸文本內質情感。首先是解決生字詞,掃除閱讀障礙,理順文本基本意義。其次是篩選關鍵詞,特別是起到總領、總結作用的詞語,一般會在題目、開頭、結尾等,用關鍵詞引領學生思維展開多元切入。最后關注中心句、點題句,從解讀句子入手,理清文本構成脈絡,形成重要閱讀路線。蘇教版語文三年級下冊《長城與運河》這篇課文語言比較簡樸,以白描手段展開。在課堂教學時,教師先讓學生找典型詞語,并給出個性解讀。學生自主閱讀文本,很快列舉出一些典型詞語:崇山峻嶺、蜿蜒盤旋、筑成、t望口、射口、堡壘、呼應、凝結、氣魄雄偉、奇跡等。教師與學生一起探討這些詞語的意義,有學生這樣解讀成語:“崇山峻嶺”是形容山高路險,自然環境非常惡劣;“蜿蜒盤旋”是說長城形狀隨山勢而建,像盤龍一樣;“氣魄雄偉”形容長城建筑的壯觀,讓人無限感嘆,歌頌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勇氣。這樣教學,讓學生先學習關鍵詞,從詞語理解切入閱讀,弄清這些詞語內涵外延的意義,幫助學生展開閱讀思維,對文本有了比較深入的理解,為具體閱讀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沉潛情節,構建閱讀體系
學生閱讀就是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教師作為媒介,要發揮好橋梁和紐帶作用。學生進入文本情節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展開多向思維,與文本、作者形象進行對話,拉近文本、生本的距離,使閱讀學習獲得豐碩成果。文本構成有特定的歷史背景,小學生思維認知尚淺,教師要從不同角度予以引導,促使學生與文本情感形成共鳴,幫助學生走近情節,全面構建立體閱讀認知。蘇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烏塔》這篇課文有比較完整的故事情節,教師在閱讀教學時從情節角度展_設計:烏塔是一個14歲的小姑娘,她獨自一個人,憑借自己的能力掙錢出國遠游,她的行為可取嗎?如果讓你一個人出國,你敢嗎?如何設計好你的行程呢?學生們對這些問題充滿探知欲望,紛紛對人物、故事展開討論。有的學生說:烏塔是非常勇敢獨立的小姑娘,能夠獨自一個人出國旅游,并且是自己賺錢完成這項壯舉,真的令人佩服。也有的學生認為:烏塔是德國人,與我們的教育背景有很大差異,我們的父母是絕對不同意這樣安排的。從學生的發言中可以看出,學生學習思維活躍,觀點比較理性,沒有“一邊倒”持贊成態度,說明學生從故事情節中獲得了較為深刻的學習認知。
關鍵字:新課標下 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在《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之下,小學語文老師的教學面臨著更大的挑戰。在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中,閱讀教學是很重要的一環節。在新課標中,明確提出了"閱讀是一種獨立的行為,老師不應該對學生的學習和閱讀進行過多的干涉"。在這樣的形式之下,老師就應該讓學生進行獨立自主的閱讀,對文章的內容和思想進行充分的了解和領會,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小學語文閱讀的現狀
閱讀教學作為語文教學必不可少的內容之一,是實現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徑,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據調查研究表明,目前我國語文教學中的閱讀教學大多還是以教師為主,而學生則處于一種被動學習的狀態,這樣很容易造成學生對語文提不上興趣,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使學生缺乏質疑意識,同時提問題的意識也相對較低,師生之間缺乏情感的交流,導致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教師的傳統教學觀念比較重,師生之間的關系沒有真正地實現平等,閱讀教學就很容易變成老師的"一言堂",使學生的思維得不到發展,限制了學生的創造性,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過于強調其主導地位。
第二,很多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停地提問,對于學生的回答也只是做一些簡單的概述,雖然表面上看,學生似乎是在主動的學習,但是其實質還是以教師為主,使課堂教學慢慢從"滿堂灌"轉變為"滿堂問",造成學生對學習的厭煩感和恐懼感。
第三,對于閱讀教學的不重視,實行閱讀教學的方式比較機械,缺乏一定的情感熏陶,失去了一定的人文關懷
二、新課標下,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措施
(一)自我設問,增強探究意識
探究性閱讀就是指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能自己給自己提出問題,然后根據自己提出的問題進行閱讀思考。老師僅僅是一個朋友、一個指導者,學生可以不在老師提問的情況下進行自主的閱讀。學生可以在閱讀的過程中,根據文章的情境進行問題的研究。中國有句古話"學貴有疑",這句話的潛在意思就是指在學習的過程中,要運用疑問來推動學生的學習。所以在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中,我們要讓學生進行自主的閱讀,并在了解文章的基本內容之后,對文章的講述進行問題的提出。在這時,老師應該對學生的學習進行適當的指導,并鼓勵學生進行知識的探索與研究。
如:在教學《卡夫》一文時,學生在閱讀之后都會提出一個同樣的問題,那就是爺爺最后會將卡夫帶回家嗎?文章的最好結局會是什么呢?在這時,老師就可以對學生進行引導,學生在閱讀課文之后,就會明白卡夫童年的悲慘生活,在痛恨資本主義的基礎之上,對底層的勞動人民予以同情憐惜。當學生獨立自主的解決了自己提出的問題之后,融合自己的思想進行文章中心思想的表述,增強學生對文章的了解。
(二)獨立思考,引導求索思維
在語文的教學中,若老師一直采用討論式和集體式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那么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就不能得以鍛煉,難以得到新的見解和經驗。探究式閱讀主要是指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進行語文的閱讀,老師只是一個引導者。因此,在對小學語文進行教育時,必須要營造一個開放獨立的教學氛圍,讓學生獨立的思考,自主的閱讀。在閱讀的同時,學生也可以融入自己的思想,有利于學生思維的開發。自主學習不僅僅鍛煉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還為學生提供了充裕的時間,加強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
如:在教學《草船借箭》時,老師不僅僅要講解課文中的內容,還要引導學生對課文中的人物進行分析評價。如:諸葛亮足智多謀、并且對待每個人都擁有廣闊的胸襟;而周瑜就是一個與諸葛亮相反的人,他心胸狹窄,并且對有才能有膽量的人持以嫉妒的心態;魯肅是一個老實本分的人;曹操是一個非常狡詐、非常固執的一個人。學生在自主閱讀之后,對老師做出的評價產生了懷疑,有個同學認為魯肅不是老實本分的人,它不僅僅對他的上司周瑜進行了欺騙,還對諸葛亮撒謊,。作為諸葛亮的朋友,魯肅明知道周瑜要謀害諸葛亮卻沒有將此事告知諸葛亮,這是一個誠實的人嗎?若不是諸葛亮足智多謀,運用草船借到了箭枝,那么火燒赤壁這個歷史就會被撰改。若不是學生與文章有進一步的接觸,誰會發現其中的問題,并提出與眾不同的看法呢。
(三)閱讀實踐,拓展創作空間
語文的教學源于現實生活,老師在教學中,不僅僅要進行書本知識的教學,還應該對現實生活中的知識進行傳授。豐富教學的內容,開發課外教學資源,拓展學生閱讀探究的空間。在對《火燒云》一課進行教學之后,老師可以帶領學生去觀看日落,并根據《火燒云》的描寫,將自己看到的日落進行講述,讓學生的閱讀與現實生活相結合。讓閱讀成為一件美好的事情,而不再是令人望而卻步的苦差事,從而使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不斷提高學生們的閱讀水平。
總結: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閱讀教學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它能為學生語文的學習奠定基礎。在進行閱讀教學時,老師應該將語文教材進行充分的利用,站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對學生進行閱讀訓練,推動學生正確閱讀方法的形成。此外,在閱讀的過程中,老師應該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思想去理解閱讀的內容,在此之后,老師要引導學生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在整個閱讀活動中,教師不僅是學生閱讀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而且也是他們的欣賞者,要參與到學生的閱讀活動中去,在活動中對學生"言傳身教",使學生"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老師還應該對學生的閱讀進行綜合性的評價,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關鍵詞 小學語文 提高 效率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已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師面臨的一個緊迫任務。下面,我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膚淺看法。
一、抓好課前預習
預習是學生對課文的知識事先做個先知先覺的過程,學生預習時會動眼、動腦、動手、動口,對于困惑或疑問的知識點會有深刻的印象,學生往往經歷了一個自動獲得知識、解決疑難的過程。學生帶著疑問上課就會主動探求問題的答案,再加上教師的正確引導,更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索。如學生在預習《草船借箭》一課時,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欽佩不已的同時也產生了幾個疑問:為什么諸葛亮去借箭的時候故意一邊擂鼓一邊吶喊?為什么諸葛亮知道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為什么諸葛亮只要二十條船,不要多點或少一點的船?……因此,學生帶著強烈的求知欲在上課時迫不及待地要求解決。在集體討論和教師點撥中,學生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順利地解決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學生養成預習的習慣,課堂上就能節省時間,有利于教師優化課堂教學,更有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
大量的事實證明,凡優秀的教師,在課前都會很認真地做好課前準備。有的反復修改教學設計方案,有的細細斟酌考慮,他們所做的教學設計方案,許多都成了青年教師學習參考的材料。因此,備好課是搞好教學的基礎之基礎。語文教學尤其要重視備課,因為只有深入鉆研教材、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只有了解學生的情況,知道學生該學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該教什么、該怎樣教??梢哉f,一堂課就是一盤棋,我們要下好這盤棋,就得在踏上講臺之前有一盤計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課堂上靈活應對,才能保證課堂教學目標的順利完成。
三、創設和諧的氛圍
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心靈碰撞的過程,不光是知識的傳遞,更是情感的交流、合作的運用,因此,我主張教師本身首先是一團火,并把這一團火化成對學生的情和愛帶進課堂,尊重、理解、寬容學生,讓學生從教師的熱情服務中、關心與尊重中體會到溫暖與期望、激勵與鼓舞,進而感到老師可親、可信。教師要因“學”論“教”,設計教的過程,課堂上打破學生圍著老師轉、老師圍著教案轉,而是教師根據學生學習的需要,設計教的過程。
四、重視朗讀訓練
閱讀教學的第一步是讀文。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注重閱讀教學中的朗讀指導,是每個語文教師應盡的職責。要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教師的范讀十分重要。當然教師范讀時要讓學生邊聽邊想、邊看邊畫,正確聽出節奏、停頓和速度,聽出輕重緩急,讓學生進入意境。像《給予是快樂》、《去年的樹》這類課文,通過朗讀就能體會文中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的同情之心;像《火燒云》、《觀潮》、《鳥的天堂》等這類文字優美的課文,更要讓學生用恰當的語調、語速有感情地朗讀,在朗讀中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積累優美詞句,受到美的熏陶,產生愛國之情。在閱讀教學中,課文中的重點段,有些詞語很準確,有些句子含義深刻,對表現中心思想作用較大。指導學生朗讀理解好這些詞語、句段,可以幫助學生深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朗讀不但可以感受語言文字的韻律美,而且能在有限的時間里感受文中的思想美、情感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當然,朗讀的形式也要多樣化,可引導學生自由讀、小組讀、同桌互讀、比賽讀等,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體會。
五、培養邊讀書邊思考的習慣
良好的讀書習慣是提高閱讀能力和教學效率的重要途徑之一。要讓學生真正進入文本與作者對話,明白文本的主旨,從更深的層次理解文段,老師要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學會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聯系有關背景資料進行深入理解。如閱讀《匆匆》這篇課文,讀懂了作者從八千多個日日夜夜中產生的感受,可以聯想到自己度過的四五千個日日夜夜,從而與作者的感受產生共鳴,也悟出一些道理。在閱讀的同時,要讓學生學會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作者的感情,通過動筆畫一畫、寫一寫、與同學議一議,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只有養成了邊讀書邊思考的習慣,學生的閱讀能力才會有大幅度的提高,我們的課堂才會真正具有實效性。
六、運用多種教學手段
關鍵詞:小學語文;新課改;閱讀改革;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5)10-0165-02
語文是一門藝術化的大眾文化,它也是工具性、實用性、藝術性和生活氣息于一體的學科,對語文中的閱讀教學我們更在過程中要實現學生"知識、能力和情感"三重目標。然而很多老師依舊扮演著"主角"形象占據了課堂的地位,且以自己的理解和引導來代替了學生的所思所想,這顯然是不符合課改要求的,更不利于孩子的長遠發展。
下文將結合"閱讀改革"的必要性進行引述,然后依據科學的教學理論為依托細說如何進行小學的閱讀改革。
1."小學閱讀改革"的必要性
閱讀改革十分必要,不僅是閱讀的作用所致,還是因為課改也提倡了閱讀改革,最關鍵的是高考的閱讀變革所引導。
1.1 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同時還能考察學生的綜合能力。閱讀是促使學生形成自己的知識系統和自我認知的重要手段,更是獲得同情心、共鳴感和寫作啟發的關鍵途徑。
1.2 新課程指出"語文閱讀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因此,打造個性化、主動化和情境化的閱讀,幫助學生形成閱讀習慣和獲得閱讀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1.3 我們可以看出,高考近幾年的改革卻使閱讀內容越來越重,且通過閱讀考察觀察生活、邏輯思維、歸納能力、思考反思技能等綜合水平的高低。所以,從小學時期就開始重視學生閱讀教學是十分有用的。
2."小學閱讀改革"的科學依據
科學的教學理論是教學法的支撐,以下是借鑒的理論參考:
2.1 過程教學理論。它重視體驗與過程的展示。語文的魅力和趣味也只有在師生共同的探索、發掘中才能得到體會。所以我設置了情境、互動、辯論等形式的多角度閱讀,力圖挖掘學生的興趣和潛能,使學生能在其中獲得多重體驗。
2.2 成功教學理論。成功教學法相信、認可和挖掘學生的潛能,這和現今提出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也是相符的。老師通過引導學生發現優勢和興趣,教會學生閱讀的方法和技巧,督促學生養成愛閱讀、主動閱讀、讀好書等習慣,能夠促使學生逐漸獲得自我完善。
3."小學閱讀改革"的具體措施
3.1 啟發"悅讀",互動課堂。小學生容易感興趣東西的引導而主動學習,因此"悅讀"就顯得很重要了。
3.1.1 情境教學,深入文情。小學生比較活潑愛動,因此情境教學法顯得比較親近有趣。此外根據"做中學"教學理念,學生在融洽、互動的情境還原氣氛中快樂學習,老師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啟發學生的形象思維和理性閱讀,那么這一過程中得到的知識會比較易于接受和長久記憶,也可以打造豐富多彩、生動高效的課堂。
對于語文閱讀課,可以采取的情境方法很多。學生對于《火燒云》比較陌生,老師可以采用ppt展示圖片作為變幻的背景,讓學生對作者筆下的描述感到真實且趣味,對于贊美之情也會有同感。而《倔強的小》老師可鼓勵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還能播放事先搜集到與課文相關的歷史知識,使學生對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和背景有更深的了解,而且分角色朗讀也是趣味閱讀的一種。
3.1.2 互動教學,思想碰撞。提前預習然后進行提問是我進行悅讀教學的最有效方法。學生的思維其實還是比較活躍的,而只有他們先感知和發現問題,才能在得到解答時更加用心學習,也能夠在觀點的碰撞里進步。
如《掩耳盜鈴》的故事寓意有的學生比較難理解,我解釋了兩遍后,讓大家分享自己的記憶方法,發現有的學生用意思相近的"自欺欺人、聰明反被"等幫助記憶;還有的通過自己類比自己身邊的故事進行理解性閱讀,如"抄襲作業或試卷的答案基本一樣卻不承認"。
3.2 學會"躍讀",內化技巧。閱讀理解是考試的"??秃唾F賓",所以提高了大家的閱讀興趣后要教會大家方法,還是我為備考做的重要積累。而且閱讀的速度和質量不矛盾,因此躍讀的應試技巧也是我在平時會注意訓練的內容之一。
躍讀的基礎則是字詞的積累和名句的欣賞與分析,然后是我常用"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來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分析,接著我提倡大家要多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和利用情感經歷去體會。
3.3 養成"月讀",強化習慣。月讀,顧名思義是每月一次的月讀總結會和活動會,是為了反饋閱讀效果和應對考試的特向訓練,每兩個周由我出一次題,考查大家的答題和分析、理解能力的高低。同時為了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訓練"讀與說",根據具體的教材或課程安排,組織大家對社會中的見聞(如正面的拾金不昧的好人好事或反面的不環保、不禮貌之事)進行"今日說"、"大批判"的小活動,或者是優秀書籍的"口頭推薦會"、"互評會"。
如對古詩進行簡單擴寫,注意邏輯嚴謹、語言樸實;對寓言故事進行"新解讀"改編,如將拔苗助長的含義理解為少走彎路;學會了修辭手法的時候,也能讓學生用造句和即興寫段的形式進行小練筆,促使知識的創新應用。
總之,小學閱讀教學改革要提高興趣,教會方法,加強互動,引導實用和實訓,強調親近自然、感悟日常生活,通過循序漸進地教學設計進而提高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全面成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