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6 16:04:2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七年級期中數學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七年級數學是初中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本學期的教學,要使學生學會適應日常生活,參加生產和進一步學習所必須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進一步培養運算能力、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數學創新意識、良好個性品質及初步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二、學生基本情況:
本學期我擔任七年級(1)(2)班的數學教學工作。今年是兩處中學合并的第一年,由于師資短缺,班級人數多達64人左右。根據分班考試的情況來分析學生的數學成績并不理想,總體的水平一般,尖子生少、低分的學生較多。合并前某處中學的班級數學成績每班及格的只有7、8個人。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厭學情況嚴重,紀律渙散,意志力薄弱,學習欠缺勤奮,學習的自覺性不高。
根據上述情況本期的工作重點將扭轉學生的學習態度,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抓優扶差,同時強調對數學知識的靈活運用,反對死記硬背,以推動數學教學中學生素質的培養。不斷加強學生的邏輯推理、邏輯思維能力,計算能力,以便提升學生的整體成績,應在合適的時候補充課外知識,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本學期中我要抽出一定的時間給孩子們講講有關新概念幾何,提升學生素質;在學習態度上,部分學生上課能全神貫注,積極的投入到學習中去,部分學生對數學學習上的困難,使他們對數學處于一種放棄的心態,課堂作業,大部分學生能認真完成,少數學生需要教師督促,這一少數學生也成為老師的重點牽掛對象,課堂家庭作業,學生完成的質量要打折扣,學生的自覺性降低了,學習的風氣有所淡化,是本學期要解決的一個問題;學生的學習習慣養成還不理想,預習的習慣,進行總結的習慣,自習課專心致志學習的習慣,主動糾正(考試、作業后)錯誤的習慣,還需要加強,需要教師的督促才能做,陶行知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這是本期教學中重點予以關注的。
三、教學目標要求
期中授完第九章,期末授完下冊全冊。
四、提高學科教育質量的主要措施:
1、認真做好教學六認真工作。把教學六認真作為提高成績的主要方法,認真研讀新課程標準,鉆研新教材,根據新課程標準,擴充教材內容,認真上課,批改作業,認真輔導,認真制作測試試卷,也讓學生學會認真學習。
2、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愛因斯坦如是說。激發學生的興趣,給學生介紹數學家,數學史,介紹相應的數學趣題,給出數學課外思考題,激發學生的興趣。
3、引導學生積極歸納解題規律,引導學生一題多解,多解歸一,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提高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這是提高學生素質的根本途徑之一,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讓學生處于一種思如泉涌的狀態。
4、運用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指導教學,積極更新自己腦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將帶來不同的教育效果。
5、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陶行知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有助于學生穩步提高學習成績,發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彌補智力上的不足。
6、開展分層教學,布置作業設置A、B、C三類分層布置分別適合于差、中、好三類學生,課堂上的提問照顧好好、中、差三類學生,使他們都等到發展。
7、進行個別輔導,優生提升能力,扎實打牢基礎知識,對差生,一些關鍵知識,輔導差生過關,為差生以后的發展鋪平道路。
8、站在系統的高度,使知識構筑在一個系統,上升到哲學的高度,八方聯系,渾然一體,使學生學得輕松,記得牢固。
五、教學進度安排:
周數教學起止時間章節
1—8周20xx.3.1—14.24第一章1.1—第三章3.6
9周4.25—5.1期中考試
回顧上周的工作,我們有太多的感動,太多的難忘?!∧敲从嘘P大學值周工作總結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大學值周工作總結,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大學值周工作總結1
一、出勤方面,上周各班出勤率還是比較高的,總的來說是開始的時候比后面幾天出勤要好,低年級的出勤比高年級的要好,尤其是把八年級兩個班的出勤。但還是有些班級經常缺一兩個人,總的來說,出勤方面還是比較好的。
二、衛生方面。本周各班級的教室和環境區衛生保潔工作做得非常好,良好的衛生保潔狀況反映了班級管理的精神狀態。但,個別班級的衛生清理不到位,尤其是我們現在取暖的爐子周圍,總是有灰塵。還有些班級的講桌沒弄干凈,有些班級的黑板下面的粉筆灰沒弄干凈。衛生的保持不是很好,我們的學生對這方面意識還不夠,隨意性比較強,亂丟垃圾的現象比較多!,有些在拖地的時候不要撒太多的水,然后再用拖把拖地,之后全是痕跡,學生往上一走全是爛泥腳印。在衛生方面有一個建議,我們的檢查不能只限定在星期一和星期三下午的衛生大掃除,學生也都摸出規律了,在這兩天的衛生打掃要比其他時間干凈徹底,所以為了給大家提供一個良好的工作和學習環境,衛生要不定時的檢查。
三、學風方面,在中午和上晚自習之前的那一段時間,學習氣氛不是太好,打鬧的,說話的,玩的干什么的都有,有些同學坐在那就是在等老師,等時間,有些班級的情況還算好,有些班級有老師和沒老師情況根本就是兩個樣,說明學生的自覺性還需要加強。
四、德育方面,九年級一班的同學撿到一張飯卡主動交公提出表揚,加一分。八年級二班有個別同學用拿書做得圓筒敲打課桌提出批評。
五、綜合以上各方面的情況,各班的得分和名次如下:最后,祝大家在新的一周工作順利,生活愉快。
大學值周工作總結2
1、上周星期一,初一年級進行了階段性測試;星期四、五,高三年級進行期中考試,考試組織嚴密,要求嚴格,無安全、違紀事故發生。
2、星期五下午,高二期中考試家長會,對期中考試進行總結,從學校到家長,從教師到學生進行了全面總結,教師針對教學,學生繼續發揚優點,改正自身的不足,同時加強家校聯系和教育。
3、萬州區第四屆“變革課堂教學”英語、數學優質課于上周星期四、星期五分別在分水、橋亭中學比賽結束,二中參賽教師獲得第一名、第二名的好成績。
4、上周,在體育組的安排組織下,下午第三屆課外活動開展起來。周末,德育處、學生公寓精心安排組織了住校生籃球、乒乓球、拔河比賽,豐富住校生的周末文化生活。
5、存在的問題
上課有個別同學打瞌睡,少數同學利用課間操的時間躲進廁所吸煙,早、中、晚,有同學邊走邊吃零食,還亂扔餐巾紙,包裝袋,亂吐吃過的口香糖、口痰等。這些行為不符合文明學生的規范要求,還受到學校值周行政、班主任、訓導員的批評教育。若有的學生再違反紀律,將受到學校的處分。
希望,每位同學在認真進行中考總結的基礎上,做到不大考,大好耍,而且對自己有更嚴格的要求,制定出更加明確的學習目標,言行舉止符合中學生文明規范要求,做一名合格、優秀的二中學生。
大學值周工作總結3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代表上周值周組對第五周工作作如下總結:
1、師生出勤。絕大部分老師和同學都能遵守學校規定的作息時間按時到校,但仍有部分同學不按到校上課,或者提前來到學校門口聚集逗留。特別應該提出表揚的是:我們學生會的同學們,每天都能在早上8:00和下午2:00鐘的時候,以標準的站姿,積極向上的精神,微笑著迎接老師和同學們的到來。
2、教學工作。今年是翠屏區教育系統“魅力課堂年”。星期二,在我校舉辦的“翠屏區歷史學科‘同課異構’活動”中,我校賈永梅老師為來自全區的歷史老師上了一堂精彩的示范課;3月16日,“翠屏區七年級數學研討會”在我校舉行,剛剛榮獲“全國新課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展示觀摩活動”特等獎的于沁老師,為來自全區的180余位數學老師上了示范課,孫校長、劉校長、楊校長全程參加了研討會。兩位老師以先進的教學理念,嫻熟的教學技巧,靈活有效的授課方式,展現我校高效課堂獨具的魅力風采。另外,我校部分學科還到了筠連定水中學參加了教學交流活動,充分發揮了我校作為宜賓市義務教育示范校的輻射功能。
3、清潔衛生。上周兩個年級各班清潔衛生的打掃都比較好,現在很多班級都養成了良好的衛生習慣,在早上和下午第一節課前都能看到值日生對教室和所負責公地進行保潔,但遺憾的是,有些衛生死角的衛生打掃還不夠徹底,部分班級的清潔用具沒有按規定擺放整齊,更重要的是有部分同學還沒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早上和下午學校門口有很多學生扔下的垃圾,就連教學樓樓梯上也偶爾發現有同學亂扔的垃圾。
4、兩操。上周七年級按規定做好了兩操,八年級組織了廣播體操入場專項訓練。上周的兩操有一個明顯的變化就是學生會的干部們都能快速到位,以標桿的形式為其它同學作出表率。希望全體同學都要以高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把每一次的升旗和兩操都當作演練來進行。標準站姿的要求是:全身筆直,挺胸收腹,兩眼正視前方,兩肩平齊,兩臂自然下垂,兩腳跟并攏,身體重心落于兩腿正中,整個身體莊重挺拔,整個人精神飽滿,氣宇軒昂。這不僅是一個學校,一個班級整體形象的體現,更是一個人基本素養,氣質的展現。
5、學生學習。兩個年級大部分同學能做到上課認真聽講,注意力集中,課后對不懂的問題能及時向相關老師請教,大部分同學有高昂的學習興趣。星期五上午,八年級的全體同學接受了“英語口語訓練課”,下午,進行了數學第一單元測試。
在絕大部分同學認真學習,健康成長的同時,我們非常遺憾地看到,仍然有那么一些人把無知當個性,把莽撞當純真。上周學生會的文明勸導員發現了我們學校有個別學生不遵守交通規則,甚至在大街上翻越欄桿的行為。其實,當我們貪圖一時之方便,更多的是讓別人看到了這些人的丑態百出。在上周,我們值周組老師還發現了有部分同學有抄作業的行為。
---仁化縣雙峰寨中學2017-2018學年第一學期教學工作總結
本學期我校強化教育教學管理,組織開展了系列教育教學活動,管理效果明顯,較好地完成了各項教育教學任務,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一、工作亮點:
(一) 以目標管理為抓手,用高效的管理來提升教學質量。
1、指導學生制定符合自己實際的短期、中期、遠期的目標,幫助學生設計人生規劃,從而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內驅力,進一步激發學生對自我價值的認識,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一步一個腳印的向前走。
2、通過幫助學生制定學習目標,引導學生以提高學習成績為切入點,認知當下學習是為將來能為社會做貢獻打基礎。要求各班主任和科任教師以成功教育為指導,以學法優化及高效學習為抓手,面向全體,降低重心,按照“教師幫助學生成功學生嘗試成功學生自己爭取成功”的指導模式,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喚醒學生的成功欲望,點燃學生的學習激情,同時進一步挖掘勤學善問、品德優良、成績優異或成績取得顯著進步的學生的鮮活事例,張榜表彰,大力宣傳,以激發學生勤奮求學,積極上進,促進良好學風不斷形成。
3、具體做法是:以上學年度期末考試成績作為基礎值,要求學生和教師在本學期的月考、期中考和期末考試中都要設立自己的目標,爭取達到每次都能進步一點點。實施目標管理,將學校目標轉化成為激勵性的學生和教師個人目標。教務處在目標管理過程主要是指導、檢查、控制和調節。通過教師會議,學生會議,明確目標,統一思想,提供信息的支持;通過參與備課、聽課、教案和作業檢查,學生座談會,問卷調查等實現教學信息的及時反饋,對教學活動進行控制;及時解決教學過程中的困難與問題,提供幫助和支持,協調各班級各學科的關系,使各分目標進展均衡,措施運用協調。
(二)加強常規管理的實效性,全面強化教學工作管理。
一是備課要求教師在后記上寫上教學思路及對課件的修改和本堂課的反思,并在每周一大課間前上交到教務處檢查。二是上課要求課堂開展師生互動,教師要在課堂上讓學生多開口說話,評課也以學生在課堂上回答了幾次問題,整節課學生開口說話的人次作為評價一堂好課的重要參考依據。在數理化學科中推廣導學小組合作教學模式,注重教學反饋,每次大型的考試后都要求班主任和科任教師對學生進行約談并做好記錄,把約談作為每次考試后的一項常規工作。三是加強試卷分析的實效性。教務處把局教學工作會議下發的2016-2017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考試的試卷分析印發給教師每人一份學習。要求教師在每次月考后對照此寫好試卷分析,并上好試卷分析課。
(三)以“校本教研”為平臺,加強教研活動的實效性。
學校以“校本教研”為平臺,加強教研活動的實效性,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通過舉辦教師培訓、校優質課評比,校際交流活動、“請進來走出去”等方式,全面推動學校教研工作的發展。學校要求科組每周開展教研活動,定點定時,學習信息技術或看優秀課例視頻,教育專家講座等,學習先進教育理念,提高業務水平。
(四)營造濃厚的“書香校園”氛圍。
我校深入開展了“書香校園”的讀書活動。每周安排1節閱讀指導課和充分利用好周一下午的活動課,讓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盡情地翱翔,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學校圖書室全天候開放,讓學生課間課后隨時可以去借書閱讀。要求每位學生每學期要寫好讀書計劃,并做好讀書筆記。每學年評比閱讀之星并張榜公布表彰,把學生的讀后感、讀書卡在宣傳欄進行展示交流。積極開展讀書活動,如手抄報比賽,征文比賽,寫人物傳記,辦校刊等活動。本學期由雙峰寨中學文學社主辦的校刊《雙峰寨》,收錄了學生作品42篇,有書海拾貝、紅土地、青蘋果園地等欄目。同時,教務處還加強了早讀、午讀、午練寫字的安排與指導。學校大力打造書香校園,為申報廣東省書香校園積極創造條件。
(五)學校特色項目成效凸顯。
我校特色教育以人人有社團為抓手,以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興趣小組為載體,全力推進素質教育。學校成立了書法、繪畫、歌唱、跳繩、籃球、足球、乒乓球、月姐歌、小導游等興趣小組。要求七八年級的學生全員參與到社團活動中去,做到人人有社團,活動時間有保證,活動內容有保證,活動質量有保證;做到每周有訓練,月月有提高,學期有成果。書法繪畫、籃球、小導游、月姐歌已凸顯學校特色。
二、主要成績:
1、本學期期末考試縣抽考八年級英語平均分排全縣第4名,八年級語文平均分排縣第五名,八年級物理和道德與法制排縣第五名,九年級歷史排縣第三名,七年級地理排縣第6名。
2、葉海燕老師教學案例《七下unit 10 I’d like some noodles sectiont A 1a-2e》榮獲2017韶關市初中英語新課程教學案例評選三等獎。曾海明、馮菊娣老師論文《歷史課堂的愉快教學》在2017年韶關市中學歷史優秀論文評比中榮獲三等獎。賴伍福教學論文 《淺談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地圖的應用》2017年廣東省中學地理論文評選三等獎。李東強老師在2017年仁化縣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比賽中榮獲中學組二等獎。
3、本學期劉海英申報的課題《農村初中數學教學目標精細化實踐研究》獲縣立項。李衛華老師主持的課題《農村初中數學練習優化設計策略研究》結題榮獲縣二等獎。
4、本學期學生參加“繪仁愛之誠,創文明校園”2017年仁化縣中小學校(幼兒園)藝術比賽中喜獲佳績。陳錦陸老師輔導的小組唱《映山紅》榮獲中學組二等獎;張福優老師輔導的龍尤同學榮獲書法類中學組二等獎,黃依琳同學榮獲繪畫類中學組二等獎,林艷霞同學、張樺同學榮獲繪畫類中學組三等獎,蔡思敏同學、邱秋玲同學榮獲書法類中學組優秀獎。韶關市第二十二屆“英東杯”文藝競賽黃依琳榮獲中學組繪畫二等獎。在2017年仁化縣第5屆運動會中小學生足球比賽中獲初中男子組第7名。
三、存在問題及努力方向
1、課題研究的層次還不夠高,今后要加大教研的管理力度,充分發揮教研組和骨干教師的引領和輻射作用,進一步提高研究的層面,使教學研究真正服務于教學。
2、高層次學科帶頭人有待培養。今后,我們將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
3、優質生源有所流失。如何挖掘學生潛能,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也是學校面臨的一個課題。
【關鍵詞】:數學教學“換位法”嘗試
近兩年學習《數學新課程標準》后,聽了幾位專家關于新課程教學的新理念講座、報告,思想頗有觸動,也極具危機感,于是在老教材中也嘗試用新觀念來上課,以防全面實施新課程時措手不及,嘗試帶來了甜頭,期中考試班級平均分提高了13分,逐想整理一下。
一、“換位法”教學詳細過程
從傳統的觀念來說,學生始終處于坐的角色,傾聽老師講課并跟著老師的思維轉的角色;即使少數學生有自己的解題方法,亦沒有及時發表供大家商討的機會。要讓學生思維廣、有創新,必須讓學生從被動變為主動,從怕學數學變為樂學數學,就必須改變傳統一站與全班坐的教學模式。我認為數學課應讓師生換換位,讓學生在課堂中,多思考、多動手、多講敘、多評論,教師只要做好組織、引導,并作為學生一員與他們合作討論,我把這一教法簡稱為“換位法”。
“換位法”以創設情境、設疑自學、自演自評、點拔釋疑為線索。把45分鐘根據內容的易難大致分為看一看、議一議、講一講、改一改、評一評五個環節,環環相扣,緊密相連。做到人人參與,優等生當小老師,中等生當講解,中下生當板演,教師押陣、組織,使課堂變得活躍變得有生機。
(一)、創設情境
學習動機是學生自主參與數學活動的基礎,數學興趣是學生獲得數學知識、探索數學問題的傾向性。我們的教學設計要充分關注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活動,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現實的、有趣的數學情境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創設情境可以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體驗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也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實驗、猜測等活動,提出數學問題,創設懸念。
如:初中數學第一冊·第一節內容“1.1節正數與負數”,我就仿照師大出版的七年級上冊“數怎么不夠用了”的圖示:教師操作多媒體,出示全國各城市天氣預報表,提出問題:在這張天氣預報上你有不認識的數嗎?你知道這些數的含義嗎?
2、帶學生觀察高山與盆地的海拔示意圖。問:“-155”表示什么?
3、出示一張試卷,老師批閱“-5”是什么意思?
4、這種帶“-”號的數你在其他地方見過嗎?
二、設疑自學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質疑和懸念的設置能夠使學生感到有疑需學,激發探究欲望,何以解疑?必須看書(查找資料),互相討論,尋找答案。這就是最初的學生自主學習,長期堅持直到學生能自己設疑、自己解決,就起到教會學生學習的目的了。如何設疑?教師要充分挖掘本堂課知識的重點與難點,設置問題既要突出重點難點,又要有階梯性,附合“跳一跳,能摘到”的原則。力求在課堂中牢牢吸引住各個層次學生的注意力。
仍以“正數與負數”為例:引課后讓學生帶著疑問自學,設問的問題:
(1)什么是正數與負數?
(2)什么是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3)判斷
通過設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嚴謹答題的習慣。
設問的使用,需要注意的問題:
(1)要選擇關鍵所在,并非每處設疑,一節課若“四處設崗”,必然窮于應付,有可能沖淡了一節課的重點。
(2)要精心設計“設疑”問題,應使問題具有令人信疑參半的迷惑性,與十分濃厚的吸引力,讓學生一見問題便躍躍欲試,興趣盎然。
三、自演自評
《數學課程標準》在知識技能目標中提出了過程目標,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經歷提出問題,收集和處理數據,做出決策和預測的過程,讓學生在過程中獲得探索體驗,創新嘗試、實踐的機會,自演自評就是一種較好地能展示過程的一種方法。
前一環節設疑自學討論,只能讓學生對知識是有一個初步了解,在落實設疑后,務必進入第三階段即“自演自評”階段,對設問的典型題目,按難易程度,有目的地讓相應層次(中下生)同學在黑板上演示,體驗做題當中思維的周密程度如何。演示完成,立即進入自評環節,對演示的結果作出評議、分析,說出看法,對的加以確認,錯的錯在何處。先鼓勵后進生或中等生發言,如有不妥之處,可以讓其他學生進行分析、糾正,讓大家都有鍛煉的機會。同時給學生創造表現才華的天地,鼓勵學生爭當“小老師”,這樣也正符合了中學生好勝心強,喜歡在同伴面前表現自己這一特點。
在使用自演自評過程中,要注意的問題:
(1)在前幾節課中,老師要刻意培養學生的發言習慣,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比如舉手發言,上臺時注意走路姿勢,站在臺前,保持嚴肅,講課時手執教鞭,人與題目保持150°,要求聲音響亮,吐詞清楚,突出重點等。
(2)平時要保護學生敢于發言的積極性,應鼓勵學生創新,從不同方法,不同角度去解決問題,敢于讓學生碰壁。
在自評中,讓學生們充當小老師的熱烈氣氛中,七嘴八舌,挖掘教材中所學知識,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
如學習了《第四冊》P18,想一想:已知矩形ABCD,AB=cm,BC=1cm,若將紙片沿AB對折成如圖形狀,點B落在B′,那么D與B′的距離是多少?求DB′?
在學生自評中竟有十種解法。
一種:圖1,作高。
二種:圖2,延長CB′,得∠4=60°,證:B′D=B′C。
三種:圖3,作B′F∥DA,證AFB′D是平行四邊形。
四種:圖3,作B′EDC,證B′E=0.5,在直角ΔDB′E中,∠2=30°,DB′=1。
五種:圖4,連結DB、B′B,證DBB′為直角三角形,證∠1=30°。
六種:圖5,延長BC到E,成為平行四邊形ACED,∠E=60°,證
ΔB′CE為正Δ。
七種:圖5,延長CB′至F,使DFFC,用勾股定理逆向思維證。
八種:圖6,延長AD、CB′相交于E點,證B′為EC的中點。
九種:圖7,作OEDB′。
十種:圖7,作B′FAC。
四、點拔釋疑
經過“自演自評”后的學生,對本堂課的內容,有比較深刻的了解。但通常還是零亂、分散、彼此獨立的,恐怕還有一些錯誤的解法,都需要教師適時引導、點拔,使學生對本堂課的內容有一個全面而深刻的了解。串得起,拎得出,用得上。要實現這一點,我一般是從以下方面來做:
(1)首先對“自演自評”階段中較好的思路進行總結,好在何處,錯的原因加以分析。(2)其次講述自身對本堂課知識點的理解,要求在重點突出的前提下,再用圖示表示,最后一一列出,如:
①已知=5,=7,求a+b的值。
在分析時,先作草圖示意再按線路層層分配,答案有4種,做到不遺漏,解決了只有二種答案的錯誤,直觀易懂,效果好。
②求---的值?
解:--
=-X3
③已知A、B兩地相距28千米,甲每小時行8千米,乙每小時行6千米,甲、乙兩人分別從A、B兩地同時出發,問經過多少小時他們相距離106千米?根據題意:
(1)背向而行時,8X+28+6X=106
(2)當同向右而行時,8X=28+6X+106
(3)當同向左而行時,8X+28=6X+106
(4)當相向而行時,8X+6X-28=106
此題關鍵:學生真正理解,圖示中上面路程之和=下面路程之和,點拔釋疑的使用,應明白的是:“設疑”與“辨析”是一對矛盾,“無疑處,教有疑,有疑處,教無疑”
二、“換位法”教學的意義
運用“換位法”不僅順應了《數學新課程標準》的觀念思想,而且還克服解決了傳統教學的幾個問題。
1、這種教學模式程序符合構建主義數學觀
過去我們總認為教師講的越細、越多,學生學得就越好,認為“抱著走”總比他們自己走要快、要穩。但是我們沒想到,這樣做學生只會張著嘴巴接,而不會明著眼睛找。
構建主義認為學生學習是以自身的已有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的構建活動?!皳Q位法”正是建立在學生各自不同層次水平之上的,談出各自對問題的不同理解,使新的數學材料在學生頭腦中產生特定意義。
2、“換位法”從根本上達到了課程目標---學會學習。
葉圣陶先生說得好“教是為了不教”。只有教會了學生知道如何學習,教師才算盡到了自己的責任,學生掌握了學習的真諦。“換位法”的教學不僅使學生學會了如何學,讓他們掌握了如何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教師也可以在這種方法中學到各種不同的教學思路,打破固有的思維方式,即教師也在教學中學會了如何教。
3、“換位法”讓師生走出若干圍城
運用“換位法”進行教學,就讓每個學生都有站起來當“小老師”的機會,在激發了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的同時,也滿足了學生角色換位的心理,老師的神秘感遠走了,師生間的關系也自然而然地融洽了、民主了。
后進生問題作為老大難問題,在“換位法”中卻得到了較好的解決。傳統教學中,后進生處于邊緣地位,不受重視,形成一種惡性循環,而現在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后進生都得到充分的肯定和鼓舞。“換位法”能使他們充分認識到自己的能力,變“怕學”為“樂學”。
在傳統教學中,總是教師講一題,學生做一題。這種老一套教學方法會使一般學生學得很累。而“換位法”堅持先設疑自學,讓學生先做題,自己設法解決問題,讓他們逐步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僅教師會教得輕松,而且也會改變學生做題不敢下手的局面。
“教貴引導,學貴領悟”。對于尖子生,我們認為只有學會是遠遠不夠的,“換位法”不僅能讓這些學生更快地掌握新知識,更能讓他們所學知識在“小老師”般的自改自評中得到鞏固、升華;同時他們幫助他人時也學會了深層次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高自身能力,變“學會”為“會學”。
由此可見,“換位法”的運用,使課堂教學開始面向全體學生,最終改變了“只為少數人教學”的現象,達到讓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一目標。
“換位法”不但改變了學生現有的困境。與傳統的教師靠系統的傳授來實現教師主導作用不同的是:在“換位法”中老師開始跳出知識重點多次敘述的陷阱,從單純知識的傳授者,成功地轉型為:學習的激發者、組織者和引導者。
【參考文獻】:張行濤、周衛勇主編的《新課程教學法》(中學卷上冊).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4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卷).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計劃應規定出在一定時間內所完成的目標、任務和應達到要求。任務和要求應該具體明確,有的還要定出數量、質量和時間要求。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2數學老師教育計劃文本,喜歡可以分享一下喲!
2022數學老師教育計劃1一、指導思想:
七年級數學是初中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本學期的教學,要使學生學會適應日常生活,參加生產和進一步學習所必須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進一步培養運算能力、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數學創新意識、良好個性品質及初步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二、學生基本情況:
本學期我擔任七年級(1)(2)班的數學教學工作。今年是兩處中學合并的第一年,由于師資短缺,班級人數多達64人左右。根據分班考試的情況來分析學生的數學成績并不理想,總體的水平一般,尖子生少、低分的學生較多。合并前某處中學的班級數學成績每班及格的只有7、8個人。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厭學情況嚴重,紀律渙散,意志力薄弱,學習欠缺勤奮,學習的自覺性不高。
根據上述情況本期的工作重點將扭轉學生的學習態度,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抓優扶差,同時強調對數學知識的靈活運用,反對死記硬背,以推動數學教學中學生素質的培養。不斷加強學生的邏輯推理、邏輯思維能力,計算能力,以便提升學生的整體成績,應在合適的時候補充課外知識,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本學期中我要抽出一定的時間給孩子們講講有關新概念幾何,提升學生素質;在學習態度上,部分學生上課能全神貫注,積極的'投入到學習中去,部分學生對數學學習上的困難,使他們對數學處于一種放棄的心態,課堂作業,大部分學生能認真完成,少數學生需要教師督促,這一少數學生也成為老師的重點牽掛對象,課堂家庭作業,學生完成的質量要打折扣,學生的自覺性降低了,學習的風氣有所淡化,是本學期要解決的一個問題;學生的學習習慣養成還不理想,預習的習慣,進行總結的習慣,自習課專心致志學習的習慣,主動糾正(考試、作業后)錯誤的習慣,還需要加強,需要教師的督促才能做,陶行知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這是本期教學中重點予以關注的。
三、教學目標要求:
期中授完第九章,期末授完下冊全冊。
四、提高學科教育質量的主要措施:
1、認真做好教學六認真工作。
把教學六認真作為提高成績的主要方法,認真研讀新課程標準,鉆研新教材,根據新課程標準,擴充教材內容,認真上課,批改作業,認真輔導,認真制作測試試卷,也讓學生學會認真學習。
2、興趣是的老師,愛因斯坦如是說。
激發學生的興趣,給學生介紹數學家,數學史,介紹相應的數學趣題,給出數學課外思考題,激發學生的興趣。
3、引導學生積極歸納解題規律,引導學生一題多解,多解歸一,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提高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這是提高學生素質的根本途徑之一,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讓學生處于一種思如泉涌的狀態。
4、運用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指導教學,積極更新自己腦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將帶來不同的教育效果。
5、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陶行知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有助于學生穩步提高學習成績,發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彌補智力上的不足。
6、開展分層教學,布置作業設置A、B、C三類分層布置分別適合于差、中、好三類學生,課堂上的提問照顧好好、中、差三類學生,使他們都等到發展。
7、進行個別輔導,優生提升能力,扎實打牢基礎知識,對差生,一些關鍵知識,輔導差生過關,為差生以后的發展鋪平道路。
8、站在系統的高度,使知識構筑在一個系統,上升到哲學的高度,八方聯系,渾然一體,使學生學得輕松,記得牢固。
2022數學老師教育計劃2這個學期我任教初一1班、2班的數學教學工作。為了使工作更加地到位、細致,我針對這個學期的工作制定教學工作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以“促進課堂改革,提高教學實效性”為工作中心,力爭讓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有所提高。認真貫徹落實學校的教育理念,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大膽開創課堂教育教學方法,爭取做一名優秀的數學老師。
二、工作目標:
通過本期教學,使學生形成一定的數學素質,能自覺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形成扎實的數學基本功,為今后繼續學習數學打下良好的基礎。培養一批數學尖子,能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不及格人數較少。形成良好學風。形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形成融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在德、智、體各方面全面發展。
(一)多方面學習,樹立新理念
開學初就要認真通讀數學新課程標準,潛心研究,反復揣摩。以《數學課程標準》基本理念為依據是用好教材的前提,所以一定要認真領會《標準》編導意圖,去指導教學實踐,以便采取靈活、有效的教學方法,使數學教學真正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
(二)掌握學生心理特征,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學生由小學進入中學,在心理上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開始要求“獨立自主”但學生環境的更換并不等于他們已經具備了中學生的諸多能力。因此對學習道路上的困難估計不足。鑒于這些心理特征,教師必須十分重視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有目的地時時地向學生介紹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還要想辦法讓學生親身體驗生活離開數學知識將無法進行。從而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知識的直接興趣。同時在言行上,教師要切忌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如初一學生普遍保留小學階段積極舉手發言的良好習慣,面對孩子們這種學習熱情,教師應該表示贊賞,給予肯定,同時盡可能讓更多的學生有輪流發言的機會。
(三)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
(1)在教師這方面,首先做到要通讀教材,駕馭教材,認真備課,認真備學生,認真備教法。對所講知識的每一環節的過渡都要精心設計。給學生出示的問題也要有層次,有梯度,知識的達標程度教師更要掌握,使優生吃飽,差生吃好。在學生方面,把學生按座次和成績分成學習小組,選出小組長,在課堂上發揮小組的集體力量,這樣用輔優,幫差,帶中間的方法來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2)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
在教學中盡量做到“學生自學能學會的不講”、“在教師的引導下能自己總結的不講”、“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互相幫助下能學會的不講?!睆亩囵B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學生的潛能全部挖掘出來。
(四)指導學生運用科學的學習方法
小學階段科目少,內容淺,學生學習方法即使差一些,只要用心,用功,總可以應付。但是一進中學,有些學生縱然很努力,成績依舊上不去,這說明中學階段學習方法問題已成為突出問題,這就要求學生必須掌握知識的內存規律,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以逐步提高分析、判斷、綜合、歸納的解題能力,我向學生介紹的方法是:“兩先,兩后,”既先預習,后聽課、先復習,后做作業。也就是引導學生課前做好預習,發現問題,帶著問題有目的性的聽課,效果會更好。課后注意及時復習鞏固以及經常復習鞏固,使學過的知識達到永久記憶,遺忘緩慢。如果學生能真正按照此方法,再加之自己特有的經驗,一定是學起來輕松愉悅,成績優異的。
三、工作進程安排:
第一章:有理數、15至18課時。
第二章:代數式、8至10課時。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12至14課時。
第四章:幾何圖形初步、13至15課時。
重點把握第二、三章的知識內容,努力鉆研教材與教育教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主動去探討數學問題,緊密聯系實際問題,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熱愛數學,并且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提高平均分和優秀率上漲的幅度。
總之本學期的教學工作需要學習的地方比較多,更多地向經驗豐富的同行學習,并在今后的實際工作中進一步補充和完善。
2022數學老師教育計劃3一、班情分析
通過查閱新生錄取成績冊,對比小學平時成績與小學畢業成績,以及對部分新生的調查摸底,發現本班新生數學成績參差不齊,兩極分化現象比較嚴重。雖然不乏高分,但普遍成績較差。數學不及格的人數達到半數以上,甚至多名學生數學成績是十幾分。從小學畢業試卷分析可以看出,相當部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僅僅局限于單純的簡單計算,缺乏靈活運用的能力;知識點掌握不牢固,缺乏系統性和邏輯性。
二、指導思想
認真落實《數學新課程標準》提出的各項基本教學目標。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從日常生活入手,結合課堂教學活動,精心設計教學方案,最終圓滿完成七年級上冊數學教學任務。著力培養學生的感性認識,并將其轉化為理性思維。通過課堂教學、課堂練習、課堂作業、課后鞏固等多種方法和手段幫助學生逐步建立數學思維模式;使學生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自主探索、學會總結規律的方法;進而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學生通過探究實際問題,認識有理數和整式,掌握必要的運算技能,能運用有理數、代數式探索具體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和變化規律,并運用代數式進行描述。通過對物體和圖形的初步認識,掌握基本的識圖與作圖技能,認識最基本的圖形——點、線和角。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學會抽取實際問題中的數學信息,并用有理數、代數式表示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通過探究點、線、角的性質、圖形的變換以及三視圖、展開圖,初步建立空間觀念,發展幾何直覺;培養數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模式;通過解決問題過程相互合作,養成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習慣。
3、情感與態度目標。
通過學習,認識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明確學習數學的意義,并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體會到數學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工具,了解數學對促進社會進步和發展的重要作用。認識數學學習是一個充滿觀察、實踐、探究、歸納、類比、推理和創造性的過程。養成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結合的良好思維品質。了解我國數學家的杰出貢獻,增強民族的自豪感,增強愛國主義。
四、教材分析
第一章、有理數:本章主要學習有理數的基本概念及運算,它一方面是算術到代數的過渡,另一方面也是為今后的繼續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本章重點內容是理解有理數的基本概念,并對其分類和比較大小;理解相反數、絕對值、倒數的意義并利用它們的性質進行化簡和計算;理解有理數的各種運算法則、運算定律和運算順序,掌握有理數混合運算法則。本章的難點在于理解有理數的基本概念、運算法則,并將它們應用到實際解題和計算中。
第二章、整式的加減:本章通過日常生活事例引入代數式的概念,進而導出單項式和多項式的概念,并對單項式和多項式的加減運算進行探究,加深學生對式的理解和對數的認識。本章重點內容理解單項式、多項式及同類項的概念,掌握單項式、多項式的概念,掌握合并同類項及去括號的法則及整式的加減運算。本章難點在于理解合并同類項和去括號的法則,并將其熟練的應用于整式的計算。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學習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等式的基本性質、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應用。既是本學期重點內容之一,也為今后學習其它方程的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培養學生的方程思想。本章重點內容是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質;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驟:去分母、去括號、移項、合并同類項、系數化為1;掌握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思路。本章難點在于解一元一次方程,并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第四章、圖形認識初步:本章從生活圖形、圖案入手,通過對點、線、角的探究,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并逐步將感性認識上升到抽象的數學圖形。本章的重點一方面是掌握直線、射線、線段和角的有關性質,并進行線段和差、角的和差的計算;理解互為余角、互為補角的性質及應用。另一方面是著重培養學生看圖和識圖的能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本章的難點在于線段和角的有關計算。
五、教學措施
1、認真研讀新課程標準,潛心鉆研教材,根據新課程標準,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的備課,精心設置課堂教學內容和模式。
上好每一堂課,閱好每一份試卷,搞好每一節輔導,組織好每一次測驗。
2、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課外調查,向學生介紹數學家、數學史、數學趣題,喻教于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學生的潛能,培養數學特長生。
3、開展分層教學實驗,使不同的學生學到不同的知識,使人人能學到有用的知識,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發展,獲得成功感,使優生更優,差生逐漸趕上。
2022數學老師教育計劃4一、指導思想
在學校教學工作意見指導下,在年級部工作的框架下,認真落實學校對備課組工作的各項要求,嚴格執行學校的各項教育教學制度和要求,強化數學教學研究,提高全組老師的教學、教研水平,明確任務,團結協作,圓滿完成教學教研任務。
二、教材簡析
使用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A版)》,教材在堅持我國數學教育優良傳統的前提下,認真處理繼承、借鑒、發展、創新之間的關系,體現基礎性、時代性、典型性和可接受性等,具有親和力、問題性、科學性、思想性、應用性、聯系性等特點。
三、教學任務
本學期上半期授課內容為《選修1-2》和《選修4-4》,中段考后進入第一輪復習。
四、學生基本情況及教學目標
認真貫徹高中數學新課標精神,樹立新的教學理念,以“雙基”教學為主要內容,堅持“抓兩頭、帶中間、整體推進”,使每個學生的數學能力都得到提高和發展。
高二文科學生共有10個班,其中尖尖班2個,8個平行重點班。尖尖班的學生重點是數學尖子生的培養,沖刺高考數學高分為目標。平行班學生的主要任務有兩點,第一點:保證重點學生的數學成績穩步上升,成為學生的優勢科目;第二點:加強數學學習比較困難學生的輔導培養,增加其信息并逐步縮小數學成績差距。
五、教法分析
1、選取與內容密切相關的,典型的,豐富的和學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動活潑的語言,創設能夠體現數學的概念和結論,數學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數學應用的學習情境,使學生產生對數學的親切感,引發學生“看個究竟”的沖動,以達到培養其興趣的目的。
2、通過“觀察”,“思考”,“探究”等欄目,引發學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動,切實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
3、在教學中強調類比,推廣,特殊化,化歸等數學思想方法,盡可能養成其邏輯思維的習慣。
六、教學措施
1、認真落實,搞好集體備課。
每兩周進行一次集體備課。各組老師根據自已承擔的任務,提前一周進行單元式的備課,并出好本周的單頁練習。教研會時,由一名老師作主要發言人,對本周的教材內容作分析,然后大家研究討論其中的重點、難點、教學方法等。
2、詳細計劃,保證練習質量。
教學中用配備資料《導學案》,要求學生按教學進度完成相應的習題,教師要提前向學生指出不做的題,以免影響學生的時間,每周以內容“滾動式”編一份練習試卷,學生完成后老師要收齊批改,對存在的普遍性問題要安排時間講評。
3、抓好第二課堂,穩定數學優生,培養數學能力興趣。
尖尖班的教學進度可適當調整,教學難度要有所提升;其他各班要培育好本班的優生,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隨時注意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備課組也將組織學生上培優班。
4、加強輔導工作。
對已經出現數學學習困難的學生,教師的下班輔導十分重要。教師教學中,要盡快掌握班上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工作,既要注意照顧好班上優生層,更不能忽視班上的困難學生。并根據需要在年級開設數學困難生補充輔導班。
2022數學老師教育計劃5一、指導思想:
在學校教學工作意見指導下,在級部工作的框架下,認真落實學校對備課組工作的各項要求,嚴格執行學校的各項教育教學制度和要求,強化數學教學研究,提高全組老師的教學、教研水平,明確任務,團結協作,圓滿完成教學教研任務。具體目標如下。
1、獲得必要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數學概念、數學結論的本質,了解概念、結論等產生的背景、應用,體會其中所蘊涵的數學思想和方法,以及它們在后續學習中的作用。
通過不同形式的自主學習、探究活動,體驗數學發現和創造的歷程。
2、提高空間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論證、運算求解、數據處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數學地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包括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數學表達和交流的能力,發展獨立獲取數學知識的能力。
4、發展數學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力求對現實世界中蘊涵的一些數學模式進行思考和作出判斷。
5、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形成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和科學態度。
6、具有一定的數學視野,逐步認識數學的科學價值、應用價值和文化價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維習慣,崇尚數學的理性精神,體會數學的美學意義,從而進一步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
二、學生基本情況:
高二理可學生共有926人,多數學生學習積極性強,部分學生學習數學的氣氛不濃、基礎較差。學生對學過的知識內容復習不及時,致使對高二的數學學習有很大的影響,高一數學成績充分反映尖子生少,成績特差的學生也有不少,有一批思維相當靈活的學生,但學習不夠刻苦,學習成績一般,但有較大的潛力,以后好好的引導,進一步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帶動全體同學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
三、教法分析:
1、選取與內容密切相關的,典型的,豐富的和學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動活潑的語言,創設能夠體現數學的概念和結論,數學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數學應用的學習情境,使學生產生對數學的親切感,引發學生“看個究竟”的沖動,以達到培養其興趣的目的。
2、通過“觀察”,“思考”,“探究”等欄目,引發學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動,切實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
3、在教學中強調類比,推廣,特殊化,化歸等數學思想方法,盡可能養成其邏輯思維的習慣。
四、教學措施:
1、認真落實,搞好集體備課。
每周至少進行一次集體備課。各組老師根據自已承擔的任務,提前一周進行單元式的備課,并出好本周的單頁練習。教研會時,由一名老師作主要發言人,對本周的教材內容作分析,然后大家研究討論其中的重點、難點、教學方法等。
2、詳細計劃,保證練習質量。
教學中用配備資料《學案導學》,要求學生按教學進度完成相應的習題,教師要提前向學生指出不做的題,以免影響學生的時間,每周以內容“滾動式”編兩份練習試卷,做后老師要收齊批改,存在的普遍性問題要安排時間講評。
3、抓好第二課堂,穩定數學優生,培養數學能力興趣。
競賽班的教學進度要加快,教學難度要有所降低,各班要培育好本班的優生,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隨時注意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
4、加強輔導工作。
對已經出現數學學習困難的學生,教師的下班輔導十分重要。教師教學中,要盡快掌握班上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工作,既要注意照顧好班上優生層,更不能忽視班上的困難學生。
五、具體措施:
1、不孤立記憶和認識各個知識點,而要將其放到相應的體系結構中,在比較、辨析的過程中尋求其內在聯系,達到理解層次,注意知識塊的復習,構建知識網絡。
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解題技能,注意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公式的辨析比較,靈活運用;力求有意識的分析理解能力;尤其是數學語言的表達形式,推力論證要思路清晰、整體完整。
2、學會分析,首先是閱讀理解,側重于解題前對信息的捕捉和思路的探索;
其次是解題回顧,側重于經驗及教訓的總結,重視常見題型及通法通解。
3、以“錯”糾錯,查缺補漏,反思錯誤,嚴格訓練,規范解題,養成:想明白,寫清楚,算準確的習慣,注意思路的清晰性、思維的嚴謹性、敘述的條理性、結果的準確性,注重書寫過程,舉一反三,及時歸納,觸類旁通,加強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的應用。
4、協調好講、練、評、輔之間的關系,追求數學復習的效果,注重實效,努力提高復習教學的效率和效益;
精心設計教學,做到精講精練,不加重學生的負擔,避免“題海戰”,精心準備,講評到為,做到講評試卷或例題時:講清考察了那些知識點,怎樣審題,怎樣打開解題思路,用到了那些方法技巧,關鍵步驟在那里,哪些是典型錯誤,是知識和是邏輯,是方法、是心理上、策略上的錯誤,針對學生的錯誤調整復習策略,使復習更加有重點、針對性,加快教學節奏,提高教學效率。
5、周密計劃合理安排,現數學學科特點,注重知識能力的提高,提升綜合解題能力,加強解題教學,使學生在解題探究中提高能力。
6、多從“貼近教材、貼近學生、貼近實際”角度,選擇典型的數學聯系生活、生產、環境和科技方面的問題,對學生進行有計劃、針對性強的訓練,多給學生鍛煉各種能力的機會,從而達到提升學生數學綜合能力之目的。
作為中小學教育核心課程之一的數學,其重要性在國內外都不言而喻。然而,如何在學校班級教學環境下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進行個性化輔導,長期以來是擺在數學教育者面前的難題。本文介紹了在教學理論指導下設計的網上數學教學系統――“樂學一百”。該系統具有即時反饋、幾何作圖智能判斷、游戲化激勵等多項功能。本文詳細研究了該系統在一所中學一個學期的混合式教學課程實驗情況,在準實驗中收集的學生成績、學生調查、學生和家長反饋、教師訪談等多維度的數據表明,該系統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改善其學習表現,減輕數學教師負擔。研究表明:該系統交互性的重要表現――即時反饋和正面激勵是其產生積極影響的重要原因。同時,該系統的智能化程度需要進一步提高,以滿足眾多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
【關鍵詞】 數學教學;教學系統;教學效果;即時反饋
【中圖分類號】 G4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458x(2017)03-0037-08
一、研究問題
數學是中小學教育階段國際公認的核心課程之一。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簡稱“經合組織(OECD)”)的國家和地區發起的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PISA)測試就包括數學知識考試,它也逐漸成為衡量不同國家之間中小學教育成就的一項重要指標。
但是,在學校常規班級教學中,較高的生師比使得數學教師不可能考慮每個學生的學習進度,也不可能針對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給予即時反饋,提出恰當建議,進行個性化的輔導和興趣激勵。而在數學學習中,特別是在應用基本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即時而恰當的反饋、建議、輔導和激勵對學生來講是至關重要的。
計算機輔助學習系統最重要的優點就是能夠自動給予學生即時而恰當的反饋,這也是其智能性的重要體現。所以,長期以來,以計算機輔助教學系統為代表的現代教育技術在數學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但是其實際應用效果究竟如何呢?
二、相關研究簡介
國際上有大量關于計算機支持的數學教學效果的實證研究,因為篇幅限制不能詳細列舉,簡要介紹相關元分析研究的成果。元分析是一種文獻研究,其研究對象是已經出版的實證研究文獻,研究方法是對這些實證研究的結論進行分析,以便總結和概括這些實證研究結論所反映的共性和規律。國外很多關于計算機輔助教學(CAI)的元分析研究(Burns, 1981; Hartley, 1978; Kulik & Kulik, 1991; Liao, 2007; Tamim, Bernard, Borokhovski, Abrami, & Schmid, 2011)分別分析了幾十個、幾百個乃至幾千個研究,普遍指出:計算機輔助教學與傳統教學手段相比,對于學生的學習表現可以起到更加顯著的正面影響。對于學業表現較差的學生而言,很多研究(Lynch, Fawcett, & Nicholson, 2000; O’Byrne, Securro, Jones, & Cadle, 2006)也表明計算機輔助教學對于其學習成績可以起到正面的促進作用。
在數學領域的大量元分析中,Cheung和Slavin(2013)考察了K-12學校的教育技術應用對學生數學成績的影響,因為美國學生的PISA數學成績表現長期以來不如其他OECD成員國,而教育技術應用于數學教學是改善美國中小學生數學成績的一項有效手段,正如美國數學教師協會曾經指出的“技術在數學的教與學中至關重要”。他設置了非常高的研究方法標準(最少持續12周,有實驗班和對照班,常規教學條件,有要求嚴格的前測和后測成績),篩選出了74篇高質量的研究論文。這些研究包含的學生樣本量為56,886。其中45篇研究了小學階段的31,555名學生,29篇研究了中學階段的25,331名學生。該元分析發現:一般來說,與傳統教學方法相比,教育技術應用都對學生學習產生了正面影響。
在此研究之前,國際上20多個元分析研究考察了教育技術對學生成績的影響,其中7個關注數學學科。這些研究也都發現了教育技術對學生數學成績的正面影響。
國內不少研究也介紹了計算機支持的數學教學系統,但是關于其教學效果的實證研究不多。從中國知網(CNKI)檢索后,我們發現了以下兩篇關于技術支持數學教學的實證研究。
張文蘭等(2013)對參加三個月的電子書包實驗的試點班和對照班的數學考試成績進行了統計和分析。前測中兩個班成績無顯著性差異,后測也無顯著性差異,但是實驗班比對照班成績高出0.21分。該文對成績提高不顯著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包括實驗周期有限(三個月)、設備技術和功能的局限性等。
管玨琪等(2015)分析了參加兩年電子書包實驗的三年級和四年級學生和同時期未參加實驗的學生的期末數學成績,發現不論是三年級還是四年級,期末數學考試中,參加實驗的班級的成績都顯著高于未參加實驗的班級的成績。但是,該文沒有介紹實驗班和非實驗班在參加實驗前的成績差異,也未介紹除了實驗變量(電子書包)外,實驗班和非實驗班是否還受其他不同因素的影響。
基于以上的相關文獻分析,我們發現:國內關于計算機支持數學教學的實證研究不多。本研究擬選擇某所學校的數學教學進行較長時間的準實驗研究,以提高實驗結果的可信度。
三、教學理論基礎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強調通過強化與教學目標相關的刺激和激勵來實現學習。計算機輔助教學系統給予學生的即時反饋和建議就是這樣的刺激和激勵。行為主義指導下的計算機輔助教學,強調計算機能夠激發學生的反應,并給予學生及時、詳細和恰當的反饋,而這種反饋能夠包含對學生表現的評價(Skinner, 1958)。Tobias(1973)發現,學生建構性的反應對于提高學業成績而言是最有效的,而且,這種對于學生的明確反饋會引起學生的極大關注,并進一步導致更好的學業成就。Clariana和Lee(2001)也認為,網絡學習中的明確反饋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認知主義強調研究和理解人腦內部的復雜過程:感知能力、解決問題的策略、決策過程和對復雜關系的理解,等等。學習是多層次的信息加工過程,包含了對于信息的解釋和評價。教學不是知識的簡單傳遞,而在于學生積極主動的獲取。學生是一個積極的信息加工者――積極地做出選擇和注意等反應,積極地組織已經知道的信息,積極地尋求相關信息來解決問題。教師要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條件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供合理的學習策略,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Gagne & Briggs, 1974, pp. 10-20)。
混合式學習方式⒋統的班級教學與通過國際互聯網或局域網進行的在線學習結合起來。Dziuban、Hartman和Moska(2004)指出:“混合式學習應該被看作一種教學方法,它將課堂教學的社會性和有效性與在線學習環境技術支持下的主動學習結合起來?!盉onk和Graham(2006, p.1)強調:“混合式學習環境將傳統面對面的教學方式與計算機支持的在線學習結合起來?!被旌鲜綄W習是計算機輔助教學的一種教學應用方式,強調傳統的班級教學與計算機支持的學習的有機結合。網絡教學系統支持的數學學習與傳統的學校教學結合起來,顯然是一種混合式學習。
四、教學理論指導下的系統功能設計
北京樂學一百在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總結近15年多媒體教育軟件及混合式教學實踐經驗,研發了“樂學一百”在線教學系統。該系統聚焦于中小學數學教學,在行為主義和認知主義等教學理論指導下,提煉出了適應中小學生在線學習的3I教學法并將該教學法貫穿到系統設計之中:個別自適應學習,自定步調(Individualized Adaptation);漸進掌握式學習,小步闖關(Incremental Mastery);互動發現式學習,持續互動(Interactive Discovery)。
在內容上,該系統包括與全國初中和小學數學大部分通用教材相配套的習題內容,全部為自己研發。與傳統印刷版的習題集不同,該系統能夠根據學生提交答案的快慢和正誤,給予即時反饋和游戲化的積分激勵,而不是單純呈現解題過程和答案。
我們以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初中數學》(七年級下冊)為例,介紹該系統的主要功能和3I教學法的具體實施。該冊內容包括了“整式的乘除”“相交線與平行線”“變量之間的關系”“三角形”“生活中的軸對稱”“概率初步”等。在每一部分,設置了若干關卡練習。比如在“生活中的軸對稱”部分,設置了18道關卡(如圖1所示)。前面的15關是關于“生活中的軸對稱”的若干分解任務的(如第一關是認識軸對稱,第二關是“畫軸對稱圖形”,等等),后面的3個關卡分別是“挑戰100分”“檢測”“錯題更正單元”?!疤魬?00分”和“檢測”是綜合性練習,而“錯題更正單元”是本單元出現的錯題集合。
這些關卡題目的做題順序,完全由學生自我控制,可以根據情況自由選擇,這就是“個別自適應學習,自定步調”的含義。
第八關是“等腰三角形練習1”,包含10道題,滿分為100分,并設置了標準時間,為2到4分鐘。如果做題時間短于標準時間的下限,即2分鐘,則加分;如果做題時間長于標準時間的上限,即4分鐘,則減分。這些題目采用填空題或選擇題的形式,系統可以判斷用戶答案的正誤。如果答對了,系統給予“正確”之類的提示,進入下一道題目;如果答案錯誤,系統則給出“錯誤”或者“再想一想”之類的提示,學生必須再次輸入或者選擇正確答案,直到該題目答案正確為止,才能進入下一道題目。這就是“漸進掌握式學習,小步闖關”的含義。每個關卡的通過,系統給予正確或者錯誤的提示,就是行為主義教學思想的體現;這樣一系列的圍繞等腰三角形等知識點的小步驟闖關過程,可以幫助學生深刻理解相關知識點,體現了認知主義的教學思想。
如果學生實在做不出來,可以求助在線的“老師答疑”。這種人工在線輔導加上系統自動給出的答案正誤的反饋,構成了“互動發現式學習,持續互動”的教學環境。
以上我們介紹了“同步闖關”的基本內容。每個關口的做題過程都會保留下來,便于用戶以后復習。闖關成功后,學生可以看到本次練習的得分、一次正確率、所用時間、(相對于標準時間)提前/延遲、基礎學分、獎勵學分、獲得樂幣(該平臺的一種虛擬貨幣)、當前樂幣。其中的得分、獎勵學分、基礎學分和獲得樂幣是綜合考慮一次正確率、所用時間等多個做題表現指標計算得出的。
除了學分和樂幣,如果該生能夠持之以恒地練完一章的內容,系統還授予學生勛章。同年級同一學段學生,還按照其獲得學分、樂幣多少設置了排行榜;只要是注冊用戶,都能在排行榜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和要超越的對象。學生還可以使用學習獲得的樂幣來換取實物獎品。
除了“同步闖關”,還有“強化技能”“挑戰100分”“競賽培優”“專項訓練”“最后一題”。這些內容屬于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之上的較高要求。此外,該系統能夠自動收集學生在單元闖關中所有題目的答案,并特別關注做錯的題目,形成個人錯題集,便于學生開展針對性的糾錯練習。
為了輔助學生學習比較困難的幾何作圖,該系統設計了幾何作圖智能判斷引擎,自動判斷學生的幾何作圖是否符合題目要求。借助這個工具,學生不僅能夠學習常規作圖方法,更能創造性地解決幾何問題。
為了創建社會化的學習環境,系統還設置了“同學動態”窗口。學生用戶可以選擇打開或者關閉該窗口。該窗口上動態顯示其他同學的做題情況,以及家長給予孩子的表揚和樂幣獎勵。
五、研究方法
本課題研究方法主要是準實驗研究。準實驗研究的基本思路為:根據學校正常教學工作的安排,選擇其中一個班作為實驗班,其他作為控制班(對照班)。實驗班和控制班的教學內容、進度和方法完全一致;唯一不同的是,實驗班要通過網絡在智能教學系統上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而對照班仍然按照傳統方式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
在準實驗研究中,自變量是參加混合式學習與否,因變量是學生的考試成績及主觀反應。通過分析歷次考試成績來比較實驗班和控制班的數學學習成效;通過調查問卷和訪談等方法了解學生對于數學學習和數學教學系統的感受和認識。
對于考試成績,主要比較實驗班和控制班在同一次考試中的成績差異,也就是進行橫向比較。這是因為在同一次考試中,兩個班的考試內容完全相同,其成績具有可比性。而同一個班(如實驗班或者控制班)在不同時期的兩次常規考試中,考試內容一般都不相同,難度也不一定相同,所以前后兩次的成績不具有可比性。因此,不進行同一班前后成績的時序縱向比較。在比較實驗班和控制班兩個班成績的時候,主要考察的統計指標包括:
(1)每一班成績的平均值。它反映了全班同學成績集體性的平均表現;兩個班成績的差異就用兩個班成績平均值的絕對差來表示;每次考試每個班平均成績在整個年級的位置變化,也反映了其成績的變化幅度。
(2)每一班成績的標準差。它反映了全班同學成績的離散程度。
(3)兩個班平均成績差異t檢驗的結果。它反映了兩個班成績差異的統計學顯著程度。t檢驗是一種假設檢驗;假設兩個班的成績相同,如果計算出來這種假設的概率很小,比如一般設為小于0.05(即5%),則認為這種假設不成立,即兩個班的成績在統計意義上是有差異的,或者說兩班成績的差異在統計上是顯著的。t檢驗可以用SPSS等統計軟件來進行。
(4)效果尺度(Effect size)。綜合考察兩個班平均成績的差異和每個班成績的離散程度。國際上常用Cohen’s d這一變量來表示效果尺度(Cohen, 1992):
[d=Mean1-Mean2Standarddeviation]
其中,Mean1和Mean2是實驗班和對照班的評價成績,而加權標準差(standard deviation)由下列式子計算得出:
[Standard deviation=n1*SD12+n2*SD22n1+n2-2]
其中,n1和n2分別是兩個班的人數,SD1和SD2分別是兩個班成績的標準差。
調查問卷的實施,則通過網絡調查問卷系統(Limesurvey)來實現,簡單、快捷、方便。
六、基于混合式教學思想的課程整合實驗
2015年9月到2016年1月,“樂學一百”系統在四川一所初中的數學教學中進行了準實驗研究。初一年級四個班的教學內容、要求、進度和方法基本相同。選取其中一個班為實驗班,其他三個班不使用該系統,作為對照班參與課題研究。
按照混合式教學的基本思想,實驗班使用“樂學一百”系統(如圖2所示)。具體教學流程為:
課前,教師通過“樂學一百”給學生布置“引導單元”部分的作業,讓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時完成該部分的作業。教師通過系統檢查學生的預習結果,即查看學生是否完成了引導單元的練習和成績如何。
課上,教師根據學生預習的情況對教學內容做適當調整,具體表現在:對學生在“引導單元”基本上回答正確的題目進行略講,對經常出錯的知識點進行重點講解,或者請答對的同學板書演示,有時候也請同學們使用平板電腦對難題進行深入討論(如圖3所示)。此外,在上單元小結或者知識點小結的課堂上,教師會直接分析學生之前做過的題目。對于那些得分很高、表現很好的同學,教師會在課堂上給予口頭表揚,對于那些沒有及時過關的同學,則會詢問原因,究竟是網絡原因、時間原因還是其他原因,然后再根據學生反饋的情況提出不同的要求。
課后,實驗班學生除了用大約25分鐘時間完成一本常規練習冊中的配套練習之外,還需完成“樂學一百”中的練習,約10分鐘。對照班學生則要完成兩本常規練習冊的配套練習,時間約為50分鐘。
七、實驗結果
根據收集到的考試成績數據、學生調查數據、學生和家長反饋以及教師訪談,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
(一)考試成績
我們收集了2015年11月份期中考試,12月份月考和2016年1月份期末考試實驗班和其他三個對照班的成績。期末考試的形式、題型和總分的情況是:考試分A、B兩卷,A卷100分,其中選擇題10個共30分,填空題4個共16分,解答題8個共54分;B卷50分,其中填空題5個共20分,解答題3個共30分。
從該表可以看出,在試驗初期,實驗班比對照班的成績高出3.8分,統計意義上不顯著(p=0.107),實驗班相對于對照班的效果尺度也僅僅為0.18。一個月后,成績差異擴大到5.2分,但是差異顯著性和效果尺度有些縮小。再經過1個月,成績差異擴大到6.1分,這種差異從統計意義上是顯著的(p=0.049),實驗班相對于對照班的效果尺度也擴大為0.25。
(二)問卷調查
在實驗學期結束后,我們設計了一個網絡調查問卷,調查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和使用“樂學一百”系統的體驗和感受。問卷包括三個部分:個人基本信息、對學習平臺的評價和數學學習效果評估。因為在現有研究文獻中沒有找到中學生數學學習評價量表,該問卷內容根據本研究的實際情況自行設計。
實驗班48人中有42人提交了有效問卷,其統計情況如下。
在個人基本信息部分,關于學生的性別,答案顯示男生為18人(42.9%),女生為24人(57.1%)。年齡均值為13歲。平均每次在“樂學一百”在線學習平臺上學習的時間,均值為47.4分鐘。
第二部分是對“樂學一百”在線學習平臺的評價,含有九道題;第三部分是數學學習效果的自評,含有五道題。第二和第三部分共14個問題,都為單項選擇題,答案5個分值的Likert量表,1表示非常不同意,2表示不同意,3表示不確定,4表示同意,5表示非常同意。對這14個問題的答案進行信度分析,發現其Cronbach’s Alpha值以及基于標準化項的Cronbach’s Alpha都為0.987,表明該問卷可信度很高(如表2所示)。
表3顯示了這14道題的描述統計結果,從中可以看到,對系統平臺感受的9個問題,均值都在“同意”(4分)附近。最高的一項是“即時給予正面的反饋能增強自己的自信心”,為4.05分。可見,該系統界面美觀、布局合理、簡便易用、穩定可靠,題目質量高、數量合理,以及排行榜和樂幣等游戲機制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即時反饋增強了學習自信心,在線答疑機制幫助學生釋疑解惑。因此,學生喜歡使用這個智能學習平臺。不過這9個問題的均值都未達到“非常同意”(5分)的程度,可見學生對這個平臺還有更高的期待值,說明該平臺還有很大的改善余地。
對學習效果的5個問題,均值略低于“同意”(4分)。最高的一項是“提高了自主學習能力”,為3.98分。可見,該系統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習自信心、自主學習能力,幫助學生掌握了相關知識。但與“非常同意”(5分)還有一定的距離,可見該平臺在改善學生的數學學習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在調查問卷的結尾部分,還有一個開放性問題,請同學們暢所欲言,談談使用系統的體會和感受。分析這些反饋內容后,可以將其分為三類:正面評價、建議,以及正面評價+建議。25個同學都給予了正面評價,包括:“‘樂學一百’讓我不會的題都會做了,讓我的能力提升了”“樂學對我有很大幫助,讓我掌握知識,還讓我增加對學習的興趣”等。12條建議包括:“有時候數學符號有點問題”“希望答疑老師能夠更好地去引導學生!”,等等。既有正面評價又有建議的反饋3條:“建議改進一下網頁部分頁面腳本錯誤的問題,感謝樂學一百對我的幫助!”“在線答疑有時候會人太多,解答不了,其他都挺好的”和“希望把答案做成多樣化,其他方面都非常好”。
從這些反饋中看出,大部分學生對該系統的評價是正面、肯定和贊揚的,還有一些同學提出了合理化建議,比如4條建議是關于在線答疑功能的,應該在這方面進一步完善。
(三)學生和家長反饋
為了解學生和家長對“樂學一百”系統的感受,隨機請5位同學及其家長書面總結了學習心得和反饋意見。
學生A說:“自從開始使用‘樂學一百’,我對數學有興趣了。以前上課不喜歡聽課,總是走神,現在上課也不浮躁了?!睂W生B說:“自從學了以后,感覺我的基礎上升不少,成績也提高了,讓我對數學有點感興趣了。而且不會的題可以問老師,還可以到網站的市場上買很少見的東西,這是激發我學習的動力之一。”學生C說:“在‘樂學一百’中,不僅學習到了知識,也收獲到了學習的快樂?!鄙鲜鰧W生的反饋可以概括為:這種學習方式提高了學習數學的興趣,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增強了學習信心,提高了學習成績。
家長A說:“通過這次活動,孩子對數學逐漸有了學習興趣,希望能繼續加油,多動腦,多做題,把成績提高上去?!奔议LB說:“孩子學了‘樂學一百’以后我們很高興,她自己也覺得很好,我們很支持?!奔议LC說:“‘樂學一百’的課程設置與學校的教學內容緊密相關,而且對教學內容進行科學的分解,使學習更容易,便于孩子理解和掌握,而且教學方式靈活多樣、趣味性高,真正做到了讓學生快樂學習,學習成績有所提高。”上述家長反饋意見可以概括為:這種學習方式幫助孩子增強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體驗到了學習數學的快樂與成功。
(四)教師反饋
我們訪談了參與課題的數學教師,了解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基本情況,聽取其對系統的評價和建議。該教師認為,該系統能夠客觀、準確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可以幫助教師進行個性化教學,讓教師清楚地知道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況。此外,習題是模塊化的知識點,能夠幫助學生快速掌握知識。闖關游戲,對學生起到一定的激勵作用。每一道題目都會給學生積極的反饋,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如果學生遇到困難,答疑系統就會提示“需要幫助嗎”,能及時幫助學習上遇到困難的學生。
該教師同時建議:“把知識點與課標結合,根據課標的要求,在理解和掌握方面多下功夫。加題目的隨機性,派給每個學生的題目最好不一樣。學生做錯題目進行二次過關的時候,只針對錯題,不要重復前面的題目。加強系統的數據統計功能,給老師和學生更多的參考信息?!?/p>
八、研究結論和討論
我們介紹了網上數學教學系統“樂學一百”的基于教學理論的設計思想,自動判分、即時反饋、幾何作圖智能判斷、游戲化激勵等多項功能,及其在一所中學一個學期的課程實驗情況。在準實驗中收集的學生成績、學生和家長調查反饋、教師反饋等多維度的數據表明,該系統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改善其學習表現,縮短學生課后作業時間,幫助教師了解學生情況,減輕教師負擔。該系統交互性的重要表現之一――即時反饋和正面激勵是其產生積極影響的重要原因?;谛袨橹髁x和認知主義教學思想的“3I”系統功能設計為學生提供了學習新知識、加深理解和鞏固運用所學知識的機會?;谠撓到y功能的貫穿于課前預習、課中學習和課后復習的混合式教學實踐為該實驗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不過,學生和教師的調查反饋也指出,該系統在提供學生游戲化激勵的同時,也應該增強其智能性和適應性,給學生提供適應性的測試題目、恰當的做題提示和幫助,實現個性化教學。也就是說,數學教學系統的未來在于智能化,即智能教學系統(Intelligent Tutoring System, ITS)。
一個智能教學系統(ITS)是指一個能夠模仿人類教師或者助教來幫助學習者進行某個學科、領域或者知識點學習的智能系統。它是人工智能技術在教育領域的一個重要應用方面。人工智能技術是教育技術與學習科學的基石之一(張劍平, 陳化品, 2008; 張建偉, 2013)。VanLehn(2011)對大量智能教學系統研究成果的元分析結果發現,在效果尺度(ES)上,人工一對一的教學方式與智能教學系統無顯著性差異(分別為0.79與0.76)。智能教學系統的輔導顆粒度(Granularity)越小,也就是說輔導越細致入微,效果越明顯?!皹穼W一百”系統的“漸進掌握式學習,小步闖關”功能設計已經初步體現了這種思想。該系統如果進一步改進、提高智能化程度,可以節省大量人力資源和成本,大幅度提高社會和經濟效益。具體改進的方向包括:實現對學生的基于自然語言的個性化智能答疑,替代現有的人工輔導答疑模式;把教師的教學資源、考試資源方便地整合到系統中,與原有的教材形成互補;針對學生的歷史學習紀錄,進行智能化的內容推送和學習測評等。
[參考文獻]
管玨琪,Peter Riezebos,蘇小兵,祝智庭. 2015. 電子書包對學生學習體驗與學習成績的影響――以上海閔行區小學數學應用為例[J]. 中國電化教育(9):56-62.
張劍平,陳仕品. 2008. 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智能化歷程及其啟示[J]. 教育研究(1):76-83.
張建偉. 2013. 關于美國教育技術研究發展的反思――設計科學的視角[J]. 北京大學教育評論,11(3):32-48.
張文蘭,李矗員閣,連云梅. 2013. 電子書包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模式及成效研究[J]. 中國電化教育(12):118-121.
Bonk, C. J., & Graham, C. R. (2006). Handbook of Blended Learning: Global Perspectives, Local designs. John Wiley & Sons, San Francisco, CA.
Burns, P. (1981). A quantitative synthesis of research findings relative to the pedagogical effectiveness of 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 in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42, 2946.
Cheung, A. C. K., & Slavin, R. E. (2013). The effectiveness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for enhancing mathematics achievement in K-12 classrooms: A meta-analysis. Educational Research Review, 9: 88-113.
Clariana, R. B., & Lee, D. (2001). The effects of recognition and recall study tasks with feedback in a computer based vocabulary lesso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49(3): 23-36.
Cohen, J. (1992). A power primer.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12 (1): 155C159.
Dziuban C., Hartman J., &Moskal, P. (2004). Blended learning. EDUCAUSE Review, 7: 19-28.
Gagne, R. M. & Briggs, L. J.(1974).Principles of instructional design[M].Holt, Rinehart & Winston, Oxford, England.
Hartley S. (1978) Meta-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individually paced instruction in mathematics[D].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38, 4003.
Kulik C. L., & Kulik, J. (1991) Effectiveness of computer-based instruction: an updated analysis.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7: 75C94.
Liao, Y. (2007) Effects of 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 on students’ achievement in Taiwan: A meta-analysis. Computers and Education, 48: 216-233.
Lynch L., Fawcett A. J., & Nicholson, R. I. (2000). Computer assisted reading instruction in a secondary school: an evaluation study.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31: 333C348.
O’Byrne B., Securro S., Jones J., & Cadle, C. (2006). Making the cut: the impact of an integrated learning system on low achiev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 22: 218-228.
Tamim, R. M., Bernard, R. M., Borokhovski, E., Abrami, P. C. & Schmid, R. F. (2011) What forty years of research says about the impact of technology on learning: A second-order meta-analysis and validation study.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81: 4C28.
Skinner, B. F. (1958). Teaching Machines. Science, 128(3330), 969-977.
Tobias, S. (1973). Review of the Response Mode Issue.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43: 193-204.
VanLehn, K. (2011). The relative effectiveness of human tutoring, intelligent tutoring systems, and other tutoring systems.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46(4): 197-221.
收稿日期:2016-01-08
定稿日期:2016-06-17
作者介:賈積有,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育技術系,北京大學教育信息化國際研究中心主任(100871)。
張必蘭,碩士生在讀,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育技術系(100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