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護理專業學期個人總結
時間:2023-03-06 16:04:2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護理專業學期個人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職業規劃;護士;職業發展
在當前經濟快速發展與就業形勢日趨嚴峻的前提下,職業發展規劃在學生擇業、就業和整個職業發展中顯示出重要的作用,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作為一名長期從事畢業生就業指導和職業規劃課程教學人員,我在如何做職業規劃課程教學,引導護理專業學生做好職業發展規劃方面積累了一點心得,以下是我對學生進行職業發展規劃引導中的一些嘗試。
1.護理專業學生職業發展規劃的定義
人的一生中,職業生活占據了絕大多數的時間,做好職業發展的規劃與管理將對人的一生產生重要的影響。在今天這個人才競爭的時代,職業發展規劃已經成為獲得成功的一個重要利器,它有足夠的難度,但又有足夠的吸引力。目前,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整體教育水平的提高,高等護理教育的發展促使護理人員在專業發展方面期望更多的選擇和更高的目標,培養高素質的護理人才投身于護理實踐,并在專業領域發揮帶頭人作用,已成為護理教學者在教學研究上面臨的新課題。
護理專業學生職業發展規劃是學生在自己的護理學專業發展中,根據專業發展和個別需要,獲取相關的知識與技術,擬定需要達到的目標,設計達到目標的活動,并通過自身的努力最終達到既定目標的過程。進行職業發展規劃就是幫助學生理清思路,使之認清自己、明確目標,并為之不斷地奮斗,把自身的發展和護理專業緊密聯系起來,為將來在護理事業有一個清晰的發展藍圖而奠定基礎。
2.職業規劃對護理專業學生個人職業發展的作用
科學的職業發展規劃必須正確地認識自身條件和客觀環境,從而確定切實可行的奮斗目標。
2.1要在學校、教師、學生中強化職業發展規劃的理念
護理專業學生職業發展規劃指導是一項系統工程,不是單由一門課程就可以完成的任務,也不是只由學校某一個就業指導部門就能單獨完成的,由于它貫穿于學生的整個教育過程,必須涉及到學生及面向學生的校內外服務和管理機構。因此,我們必須做到學生、學校和社會觀念的更新。
在職業發展規劃指導工作上,學校首先要從觀念上走出把它等同于“就業安置”的誤區,轉變思路,充實內涵,把就業指導的重心轉向學生的職業發展指導,從而實現對學生的職業發展規劃的指導。同時注意提升教師的思想認識,促使教師從學生的整個發展規劃和管理的角度去認識,并積極參與其中,這是搞好職業發展規劃指導工作的重要條件。
學校應樹立新的教育理念,以指導學生進行職業發展規劃帶動學校教學、學生管理工作的改革。學生轉變思想觀念是核心,經調查我們發現,護理專業學生職業發展規劃意識淡漠,尤其是新生有87%的學生認為職業發展規劃可有可無,所以我們必須加速學生觀念的轉變,以學生自覺、自愿、自主參與為前提,只有在學校、教師、學生的共同努力下,讓學生認識到職業發展規劃在自我發展中的作用,并自覺參與時,才能找到學習的動力,職業發展規劃教育才能真正發揮應有的功能。
2.2學生的自我評估
性格是職業選擇的前提,興趣是工作的動力。自我評估是對自己做出全面分析,主要包括對個人的需求、能力、興趣、性格、氣質等的分析,并通過相應的測試或輔導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優勢、劣勢,知道在哪方面需要更多的學習,將劣勢轉變成優勢,找到最適合自己、最能發揮自己的潛能、最能做出成績的行業,這是職業發展規劃的基礎。
護士工作是醫療機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為醫生治療和患者最終痊愈提供了重要保證。護士職業不是一項簡單的臨時性職業,其基本特征是運用獨立學術理論與技能,為患者減輕疼痛,提供康復、護理服務。所以,選擇護理專業的學生要清楚認識護理工作的職業性質,這樣才能對自己今后的職業發展做出好的規劃。
2.3對護理工作的職業認識
有些學生在選擇護理專業時對護理職業了解甚少,她們的選擇主要是遵從父母或者社會因素的影響。因而要幫助學生了解護士職業的性質、分類、任職資格等,及近年來護士的就業情況,通過多種途徑獲取相關職業信息。
在這個步驟的設計中,可以邀請就業專家開展一些專題講座,使學生了解社會、行業和各種信息,并逐步了解到護理行業是一個人才緊缺的行業,其就業前景良好,社會需求量大。據衛生部預計,到 2015 年我國的護士數量將增加到 232.3 萬人,平均每年凈增 11.5 萬人,這就為護理專業的畢業生提供了廣闊的就業空間。隨著我國逐漸向老齡化社會的轉變,未來從事老年醫學的人才走俏,保健醫師、家庭護士也將成為熱門人才。另外,對專門為個人服務的護理人員的需求量也將增大。通過對職業信息的了解,使學生堅定信念,并對自己將從事的職業有個基本的定位。
3.在不同的學期階段,對學生職業發展進行有規劃的教學
在全球衛生事業發展迅速的形勢下,我國護理專業在教育、實踐、管理、科研等層面都有突飛猛進的發展,我國高素質、高技術、高能力的護理人才也層層輩出。我國護理碩士教育起于90年代,現在已經基本成熟。在護理實踐方面,護理工作的專業范圍業已拓展到預防疾病、保護生命、減輕痛苦和促進健康等方面。在臨床護理領域,護理的專科化程度不斷提高,許多領域都培養了??谱o士,同時,社區護理、老年護理、臨終關懷等護理服務方興未艾。護理工作作為衛生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護士專業的學生提供了若干機遇。
護理專業要針對學生在校的不同學期,對學生的職業發展規劃分階段進行,不同階段采用不同的引導方式。
3.1大一是對護理專業興趣的培養階段
護理專業學生在大一上學期的主要任務是盡快熟悉適應大學生活,對護理專業知識進行初步認識,了解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實施途徑,并進行自我評估。進入下學期后,就要結合對護理專業的認識,進行專業興趣培養,同時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和組織管理能力。組織學生制定個人成長暨職業發展規劃。
3.2大二是綜合素質的提升階段
護理專業學生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專攻護理專業知識,提高自身基本素質,包括個性優化、技能培養和心理素質提升等方面。
3.3大三是職業發展的定向階段和沖刺階段
護理專業學生在這個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將所學的專業基本技能、基礎護理工作、溝通方式、護理操作技能等應用到臨床實踐。同時這個階段也是是職業發展的沖刺階段,護理專業學生在順利完成課程學習和醫院實習的基礎上,對三年的學習作一個總結,并根據自己的興趣、能力、社會發展的趨勢、當前就業形勢政策等做出擇業的選擇。
關鍵詞:護理專業;實習;模式化教學管理
中圖分類號:G6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2)05-0159-01
臨床實習是護理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和技能用于實踐,并在實踐中提升的過程,是護理工作者踏入工作崗位,從一名學生轉變為護理工作者的橋梁。加強護理專業學生的實習管理,是提高實習質量,順利完成實習任務的重要保證。由于學生實習是分散在不同的實習單位,使得學校管理較為薄弱。為此我校采取了如下一系列措施:
一、加強實習指導,開展一系列實習前培訓
1.加強學生的護理操作技能,使學生順利進入實習生角色。護理專業學生一般于每年6月份結束四個學期的理論學習,隨后分配到實習單位進入為期一年的臨床實習階段。護理操作技能伴隨基礎護理學的教學進行,根據教學安排,在第二學期和第三學期進行,同時重要的操作技能實行老師和學生一對一的考核并及時點評的方式以加強學生的熟練程度。在第四學期的下半學期,針對較重要的操作技能如靜脈穿刺、青霉素皮試液的配置等加強訓練,使學生更加牢固掌握操作過程。
2.舉辦實習講座,堅定學生完成實習任務的信心。在學生實習之前,請有經驗的老師講解護生在實習中容易遇到的問題,如聘請醫院的護理部主任,科護士長到學校舉辦講座,介紹醫院規章制度,講解同學們到實習單位應該注意的問題,例如加強護生的法律意識,學生必須要明確自己的法律身份,是正在學習護理專業的學生,只能在帶教老師的嚴密監督與指導下,嚴格按照護理操作規程進行護理操作。還可請實習結束即將畢業的學生現身說法,打消實習前的顧慮,堅定護生完成實習任務的信心。
3.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消除異常心理問題。通過調查問卷了解到學生在實習前存在焦慮,抑郁,緊張等心理問題,主要為以下幾點因素:
(1)對實習工作缺乏自信心,護生在校期間所學的護理操作都是在實驗室模擬的病房環境中進行,許多同學擔心進入醫院之后不能適應醫院的規章制度,不能很好的處理護患關系,不能對病人熟練地進行護理操作。
(2)擔心分配的實習單位不理想,部分學生希望分配到離家較近的實習醫院,利于食宿和就業;又想到管理規范,技術先進,設備齊全的醫院實習,更好地鍛煉自己的操作水平等要求,針對上述因素,在實習前,一些學生會過多的考慮實習分配而出現焦慮、抑郁、緊張等心理問題。為此在實習前一段時間,開展針對性的設心理咨詢和談話,了解學生思想動態,盡量滿足學生的合理要求,使學生愉快的進入臨床實習。
二、校系兩級管理,努力提高實習質量
實習學生分配到各實習單位后,依舊實行校系兩級管理。
1.學校統籌管理。召開會議討論制定實習分配方案,不斷修訂和完善《實習生手冊》,包括實習教學大綱等。集中對學生進行安全和實習紀律教育,與每一位學生及家長簽訂安全協議書。學生進入實習單位后,由實習管理小組親自挑選各實習單位的實,由實及時向學校反饋情況。
2.班級細致管理。在學生實習階段,班主任需要做大量工作:諸如通知學生參加護士資格證報名及考試安排;登陸畢業生信息網進行注冊,完善簡歷,做好學生的就業工作等。都需要班主任通知到每一個學生,這就要求班主任與實習學生經常進行信息互動。讓學生經常登陸學校網站,設立QQ群,移動飛信等媒介讓學生隨時了解和掌握信息。通過這幾種形式,可以將信息及時、無誤的傳達到每一位學生。
三、院校緊密合作,強化醫院教學意識
安排專兼職實習指導老師到實習單位巡查,檢查帶教老師的教學及學生的實習情況。
1.注重帶教老師的選擇。帶教工作的優劣,關系到護生操作技能的掌握和職業素養的形成,帶教老師的一言一行都會直接影響到護生的身心發展。因此,在選擇帶教老師時,要根據其個人素質、學歷水平、業務水平、教學意識等方面進行綜合考察,擇優選拔。要求帶教老師不僅要有豐富的臨床護理專業知識和經驗,規范的護理技術操作,還要有良好的醫德醫風,要通過考評評出真正具有臨床帶教資格的護士來擔任帶教老師。
2.召開座談會,及時解決出現的問題。分別召開帶教老師及護生座談會,了解學生在醫院的表現如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操作技能水平、出勤情況等,以及醫院希望學校在教學方面有哪些改進。對個別學生出現脫崗,私自停止實習等情況進行及時處理。
3.制定雙向考核制度,對出現的問題及時整改。通過雙向考核制度,讓學生與帶教老師相互考評,每年評選出“優秀帶教老師”及“優秀實習生”,有力的促進了醫院的帶教工作。
4.抓好出科考試和出科小結。出科考試是檢驗護生實習效果的有效途徑,可以激發護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考試內容主要是與本科室有關的理論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將考試成績與平時的服務態度、組織紀律、技術水平等掛鉤。同時在實習生轉科結束時,召開實習小結會,總結實習經驗和教訓,以順利進入下一科實習,圓滿完成實習任務。
臨床實習是護理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關鍵時期,是踏入社會的過渡時期,也是成長的關鍵時期。做好護生的實習管理定能培養出新時期高素質的醫療衛生人才。
參考文獻
[1]吳偉平.護理人才培養引入現代模擬教學模式[J].當代醫學,2008,7(1):100—111.
關鍵詞:合作學習;護理,教學方法;小組學習;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48-0279-03
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紀70年代開始在美國盛行的一種教學方法。《基礎護理學》是護理專業當中的重要的實踐課程,并且是護理專業的基礎課程。護理專業的學生對于專業的理解程度決定了學生的實際能力以及教學的綜合水平,同時與學校的教學方法也有著密切的關系。本文針對小組合作學習在《基礎護理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效果進行相關分析,并結合實際的研究對象對其進行研究,探討小組學習對于護理專業的推動效果和對護理課程教學效率的提升效果,為實際的教學提供理論基礎。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研究對象的選擇對于研究的實際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實際的研究當中,本文采用抽樣調查法對于本校2011級護理專業學生進行調查,并且選取了兩個護理專業本科班的學生為研究對象。在研究過程實施當中,應該選取一個班進行小組學習方式的研究,另一個班級作為相應的參照班進行對比研究,通過實際對比,觀察班級的學習效率和對知識的掌握情況,經過對比分析,得出相應的結論。
2.研究方法。①建立學習小組。本研究選擇了大學二年級第二學期的《基礎護理學》實驗教學過程中進行研究,根據第一學期《基礎護理學》實驗考核成績、實踐操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以及性格方面的測試和評測,按照互補的原則進行小組的劃分,實現互補性的原則,對學生每10人分成一組,共分成六個小組進行教學任務的實施;并對小組成員采用隊長管理的方式,用投票的方式選取小組長,使得小組在實際教學中便于管理。組長要對組員負責,在實際的課程教學當中進行輔導和監督,使得整體效率明顯提升。②實施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對于實際的課程教學,基礎護理學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其在小組劃分之后,應該進行小組之間的交流合作教學。在實際的聯系當中,每一個小組推選出小組當中的一名組員進行實際操作,其他同學觀看之后進行評價,指出當中出現的誤差和錯誤操作,避免錯誤的重復發生;并在課堂教學技術后,教師進行隨機的課堂考核,將實際的考核成績作為課程實際操作成績。③制定教學計劃和學習目標。組織授課教師集體學習合作學習理論知識,領會其主要的思想、意義、方法、注意事項以及教師在當中的角色和職責,制定教學計劃;并且在開課前,向學生介紹小組合作學習的計劃,說明小組活動在實際課堂教學當中的重要性,并介紹其具體的實施方法和實施的意義。在教學當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自身的素質,因材施教,完成護理教學的要求;制定學習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給學生制定相應的目標,在課程結束后的一段時間里,要對學生掌握的知識進行考核,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督促學生完成學習目標。
二、教學效果評價
1.護理學教育實驗技能考核。在基礎護理學的實際教學當中,對于實驗課程的技能考核是組成實驗課程的重要方式。技能考核當中,主要包含兩種考核形式,一種是個人考核,另一種則是小組考核。針對實驗教學當中的重要內容,采取個人考核的形式,將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做到更加全面。其中,考核內容包括無菌技術、藥物過敏以及鋪床發,這些項目的特點都是護理學當中最基礎的試驗內容,對此,教師應該嚴格要求,對考核成績進行記錄。小組考核在實際教學當中同樣的重要,在實際小組考核當中,教師在小組當中選取一名組員進行實際操作,在操作的過程中,其他組員進行觀看;再進行操作,結束之后,最開始由操作者進行簡單介紹自己的操作科目,將操作內容進行簡單評價;之后由自身的組員進行評價,分析并闡述當中存在的不足;最后,是教師的陳述和總結,將小組表現進行分數評定,記錄到每個組員身上。
2.問卷調查法。護理課程結束后,研究者集中研究組學生進行無記名問卷調查,先向學生說明調查的目的、意義及問卷填寫的要求,問卷填寫5至10分鐘,所有資料當場收回,發出調查問卷60份,回收問卷60份,其中有效問卷56份,有效回收率93.3%。
三、結果
1.兩組實驗考核成績比較。研究組實驗操作考核成績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但兩組的期末理論考核成績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2.研究組對小組合作學習效果的反饋。有39名(69.64%)學生認為,合作學習方式對學習很有幫助;15名學生(26.79%)認為有幫助;只有2名學生(3.57%)認為,教學效果不是非常明顯;56名學生認為,小組合作方式的教學能夠有效地提升團隊默契程度。47名學生認為,小組學習能夠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43名(76.79%)認為,可激發學習興趣且提高分析、解決問題能力;47名(83.93%)認為,可提高協同學習能力;31名(55.36%)認為可增強競爭意識。
四、結論
1.小組合作學習在《基礎護理學》實驗教學中具有實效性。①小組合作學習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護理課程的實際教學當中,實現小組合作的模式,有助于學生在課堂當中找到自身的主體地位。受到傳統的教育方式的影響,學生在課堂當中一直是被動接受知識的角色,不利于學生的發展。護理專業的學習本身具有一定的實踐性特點,在課堂教學當中,開展小組學習的模式,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主動學習知識的興趣。在開展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的時,小組當中的成員應該進行情景模式的設定,通過病例進行實際的情景模擬治療,使得護理過程更具真實性,增加課堂在實施過程中的趣味性,促進學生對于課程的理解。這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得學生產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活躍課堂的實際氛圍,使得傳統的教學模式能夠進行更新,發展出新的教學模式,適應現代的教學水平,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②小組合作學習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臨床護理在實際的教學當中,應該明確其中包含的重要意義。在臨床護理學的實施過程中,應該重視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使得學生在課程結束走向社會的過程中能夠適應社會的發展進程。在進行護理操作時,對于理論知識的掌握和操作技能的掌握要做到熟練運用,但是在實際的教學當中,也應該重視學生之間的實際配合。整個臨床護理不是一個人進行操作,應該形成團隊合作的意識。通過實際教學過程,將臨床護理的團隊合作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在綜合能力的培養當中,團隊合作模式固然重要。同時,對于臨床護理行業的理解也應該得到一定的重視,通過對護理職業的熱愛,從而促進護理行業的發展,使得在進行實際的工作當中能夠出色地完成護理任務,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對于教師進行教育當中有著很大的難度,但是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好處,小組學習模式的發展能夠對其進行有效的推動。
2.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學生對護理內涵的理解和認識。在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中,教師進行對于課程的情景模擬的教學形式。在實際教學當中,進行護理工作的實際演練,能夠有效地加深學生對于護理內容的理解;再進行實際的教學當中,應該重視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到模擬教學當中,使得每一個學生對于護理的內容都能夠正確的理解,使其進一步了解護理行業的使命感,體現出護理行業以人為本的重要的概念。在實際的調查當中,大多數學生認為,小組合作教學對于護理學習有一定的幫助,能夠學習到護理行業當中書本上不能夠涉及到的知識。并且,護理行業高尚,是一項具有使命感的行業,要在護理專業的學生當中形成深刻的認可,并有效地加深了護理學生對護理專業深刻內涵的理解,有效地提升學習效率。
3.更新教學觀念是實現小組合作學習的關鍵。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能較好實施的關鍵,在于教師[7],教師應轉變教學思想,更新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從單一的知識傳輸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促進者和協助者;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新型合作式師生關系,營造寬松、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對于傳統的教學模式,應該進行更新,并應該了解到傳統的教學模式不能夠適應現代教學模式的發展。因此,教師在課程實施當中改變教學觀念,能夠有效地提升教學效率,適應新時代教育的發展。
五、研究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與體會
在問卷調查中發現,有部分學生反映,小組合作學習過程分組時消耗的時間過長,并且實際教學效率低下。這種反映的出現,主要是學生對于傳統的教學模式的依賴,長期的傳統教學已經深入人心,使得學生不能夠有效地接受新的教學模式,缺乏主動發展問題的能力。在進行小組合作教學時,學生應該逐漸地適應教學模式的變更,在課程當中找到自身的主體地位,善于發展問題并且進行有效操作,提升對于護理教學新型教學模式的理解。
總而言之,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基礎護理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能夠良好地推動護理教育的發展,順應了當代教育改革的需要。有效地開展合作學習,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成績,對促進學生的主體性發展也有著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丁可.合作學習和女性教學法[J].國外醫學:醫學教育分冊,1998,19(2):6-10.
[2]楊柳青.合作學習在目標教學中的運用效果[J].中等醫學教育雜志,2010,18(4):39-40.
[3]邱玉宇.本科護理學基礎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護理學雜志,2007,22(2):33-34.
【關鍵詞】高職;基礎護理技術;雙語教學;反思
【中圖分類號】R471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6-3691-02
教師自身的經驗和反思是教師教學專業知識和能力的最重要的來源〔1〕,只有經過反思,使原始的經驗不斷處于被審視、被修正、被強化、被否定等思維加工中,去粗存精、去偽存真,這樣的經驗才能成為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有力杠桿。只有教師意識到自己教學經驗的局限性,并經過反思使之得到調整和重組,才能形成符合課程的先進教學觀念和個人化的教學哲學〔2〕?!痘A護理技術》(以下簡稱《基護》)是護理專業的主干核心課程,是護士執業資格考試課程,課程地位高,學習任務重,此課程是否適于雙語教學,怎樣搞好此門課程的雙語教學,作為一個高職高專涉外護理專業的專任老師,如何使學生既能掌握專業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又能提高專業英語水平讓學生能在未來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我就近年來的雙語教學進行了剖析和反思,現分析歸納如下:
1 目前存在的問題及分析
1.1缺乏對雙語教學內涵的深刻認識。實施雙語教學的關鍵是觀念,我們是一所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在高職院校嘗試雙語教學、在尚未能深刻領會雙語教學內涵及未能正確地評價學生語言能力的基礎上,授課老師膚淺地以定量的方法認定雙語教學即按50%的外語比例開始在《基護》所有理論課實施雙語教學,授課過程中,教師簡單地將雙語教學理解為“加強英語”,過度地強化雙語教學比例,教學過程中注重英語的運用和表達,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由于難以兼顧雙語學習和引導學生發現理解護理學科知識的重點,導致課堂信息量大大減少,原本輕松愉快的課堂變成“教師教得吃力、學生學得費力”。在學期末的調查顯示,部分學生對英語教學內容不能理解,老師在用英語講解時,學生只能看教科書的中文解釋,導致對本門課的學習興趣下降。
1.2 雙語教學內容選擇盲目。《基護》授課內容體系繁雜,除少部分與醫學基礎知識有銜接外,絕大部分是學生陌生而新奇的內容,實施雙語教學,學生不僅要學習以前從未接觸過的護理專業理論知識,練習近20項操作技能,還要在課堂顧及英語的表達、交流,課前預習、課后復習和作業的完成都增加了雙語內容,學習負擔加倍,學習動機水平低下。有的新知識、新技術,初學者就是用中文去學習,也很難一次理解掌握,如果過分地強調雙語,那很多學生將無法理解,教學難度加大。應該說這門課程不是所有的內容都適宜雙語教學的。
1.3 雙語教學教材選用不恰當。選用什么教材直接關系到雙語教學質量〔3〕。由于我校大專學生的英語基礎普遍不太好,閱讀和理解原版教材的能力有待提高,不適宜使用原版教材,加之因為缺乏經驗和借鑒,我們采用了全國高等職業教育護理專業領域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教材,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基本護理技術》(供涉外護理專業用)作為學生使用的教材,此教材編寫于2006年,由于醫學科學發展迅速,很多新知識新技術未能提及,我們又加用了普通班用的《基護》教材,這樣涉外護理班的學生上《基護》課就得帶兩本書,由于學生普遍認為帶兩本書比較重,筆記抄來抄去很麻煩,于是大部分學生干脆放棄帶雙語教材,只帶中文版的教材,根本無法達到雙語教學的目標。
1.4 缺乏配套健全的雙語教學環境〔4〕。雙語教學不是一個教師、一門課程、一群學生的簡單任務,而是一項復雜系統的工程。由于過分強調雙語教學的必要性和功利性,對于雙語教學的條件、師資水平和學生素質、教學方法設計、前期和后續課程的安排等一系列問題缺乏清醒的認識和周密的安排,導致雙語教學還處在教師嘗試、摸索階段,配套健全的雙語教學環境有待完善。
1.5 缺乏有效激勵學生的措施和手段。作為高職院校,我校尚未能搭建一個推薦學生與國外合作與交流的平臺。在評優、實習及畢業分配上也沒能體現進行雙語學習后的優勢,需要、有用、實用是學生衡量學習活動的杠桿,因為缺乏有效的激勵措施與手段,僅憑最初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學生是無法保持高水平的學習動機完成雙語的學習,最終的是疲于應付了。
2 下階段的整改措施
2.1 采用適合學生特點的雙語教學方法。雙語教學可分為單語授課和混語授課兩種形式,單語授課要求教師自始自終應用外語(我國主要是英語)授課,不能滲入母語〔5〕;混語授課指一堂課教學中可同時混用兩種語言,又可分為過渡式和滲透式,過渡式是指課堂師生交流主要使用英語,遇到學生不理解的難點重點可用中文解釋,滲透式是指課堂師生交流以母語為主,教學中逐漸滲入英語〔6〕。針對我校護生的特點,在理論教學中,采用混語授課方法中的滲透式雙語教學模式,不同的章節所使用的中英文比例不同,根據所授知識的難易程度決定,一般英文不超過50%,均采用Powerpoint多媒體教學,對于簡單、易理解的學生有一定基礎的知識點,如第一章第一節的醫院概述等可以英文授課為主結合多媒體課件講解,而一些較難理解的重點難點,如常用的搶救技術、輸液反應及護理、過敏性休克的急救措施等則以中文講授為主,專業術語及操作主要步驟、注意事項用英文翻譯幻燈片播放,為了讓學生較好地掌握專業知識提高學習興趣,對于每節課結束前的5-10分鐘一般均用中文進行重點總結,以保證大部分的學生能掌握,建議在一節課的開始5分鐘用英語對上節課的重點內容進行提問,讓一部分英語基礎好的學生用英語回答,對于回答正確者給予獎勵(加平時成績),這樣可激發一部分學生的學習熱情,逐步提高學生對雙語教學的興趣。
2.2 選擇恰當的雙語教學教材〔7〕。學院已非常重視涉外護理的教學,將派老師到其他開辦涉外護理歷史較久、比較成功的高職院校去學習,通過跟其他院校的交流,我們將選擇適合我校學生的雙語教學教材,選擇融知識的新穎性、實用性于一體的雙語教學教材,避免一門課帶兩本書,減輕學生的負擔,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2.3 創造良好的雙語教學環境。學院將改革涉外護理專業的教學課程設置,在每一學期增加英語學習課時,并將在課余時間增設英語培訓課,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開設雅思培訓班),同時建議學院加強專業老師的英語培訓,派老師外出學習英語教學〔8〕,并將《護理英語》的教學選擇專業老師任教(其它學院均是護理專業老師任教),這樣專業老師可用英語流利的解釋醫學術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既可學好專業知識又可提高英語水平。
2.4 增加有效激勵學生的措施和手段。近年來,學院領導通過不斷努力,正在申辦與國外某些大學的護理學院聯合辦學,我們學院護理專業的學生,畢業后通過英語考試將可申請到國外大學就讀碩士研究生,花一年半或兩年考試合格就可獲得碩士學位,其學歷和學位均獲我國教育部認可,相對國內碩士研究生的準入的難度和完成學業所需的時間,這一途徑無疑是高職院校學生們繼續學習的最佳途徑。這一良好的平臺,將激勵學生對雙語教學的興趣和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另外,對英語過級考試合格的學生將給予一定的經濟獎勵,在選擇實習單位時也將給予優先權,這些也能激勵學生學好英語,從而有利于護理專業課雙語教學的開展。
2.5 教師應加強自身專業知識和英語的學習,不斷進行自我完善。教學實踐使我們體會到,雙語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教師有精深的專業知識,還要有良好的英語應用能力,雖然沒有100%的使用英語授課,但教師的教案卻得100%用英語書寫,而目前國內沒有統一的原版英文《基礎護理技術》教材,課前備課得花費較中文教學多幾倍的時間和精力;同時教師為了保持良好的口語和聽力能力,即使有國外的學習工作經歷,仍然得堅持收聽英文頻道堅持練習口語,在每次授課前也得進行不同情景的設想,以保證能隨時解答學生的各種疑問,能隨時駕馭和控制課堂,對于教師而言,教學難度是加大了,只有不斷地完善自我才能更好地勝任。
盡管目前我院《基礎護理技術》的雙語教學效果不太理想,但是卻是一有價值的探索和嘗試,面對問題進行的反思,絕不是對高職院校雙語教學的否定和質疑,通過反思、通過研究,我們才能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高教學水平〔1〕;更重要的是能為高職院校護理專業從事雙語教學的教師提供有益的借鑒和參考,作為護理教學者,應堅持努力深入開展實證研究,探索適合我國高職院校的涉外護理專業的雙語教學模式,為培養合格的國際化護士而努力。
參考文獻
[1] 付利.《護理學基礎》公開課教學反思[J]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2,10(7):72-73.
[2] 翼萌.淺談護理教學中的教學反思[J].內蒙古中醫藥,2009,28(8):118-119.
[3] 農曉琳,陳琦, 黎燕寧. 醫學院校雙語教學的語言環境建設[J] .高教論壇,2009,4(1):53-55.
[4] 崔同輝,袁漢饒,周克元.關于醫學院校雙語教學的思考[J].醫學信息,2010,23(8):2810-2811.
[5] 車曉寧,楊瑞,馮小智.雙語教學在護理教育中的應用現狀[J].衛生職業教育,2008,26(1):75―76.
[6] 萬麗紅,賴淑英,林細吟,等.護理學基礎雙語教學模式的探討與改進策略[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12):922―924.
[關鍵詞]OBE理念;基礎護理技術;考核評價
成果導向教育(OutcomeBasedEducation,簡稱OBE),是指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的目標是學生通過教育過程最后取得的學習成果(LearningOutcome),學習成果是學生通過某一階段學習后最終所能達到的最大能力,要求學校和教師應該先明確學習成果,結合多元個性化學習要求,讓學生通過學習過程完成自我實現的挑戰,再利用成果反饋改進原有的教學設計與教學實施[1]。高職護理學專業課程多以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并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護生達到一名合格臨床護士的要求即取得了學習成果。而課程考核評價是檢驗護生是否取得學習成果的主要途徑和方法,是教師教學水平和學生學習效果的最直接體現,更是高職護理學專業教育質量監控的重要環節之一。課程考核評價對于推進高職護理學專業課程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完善教學評價體系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如何借鑒和融合OBE理念,通過構建基于OBE理念的課程考核評價體系,是優化高職護理學專業現有課程考核評價體系的重要課題。
1基礎護理技術課程考核評價現狀
1.1理論考核方法
基礎護理技術分兩學期完成,廣東茂名健康職業學院(以下簡稱“學院”)安排在第一學年完成此課程的學習。作為考試課程,每學期理論考試有期中與期末兩次,期中由同年級任課教師自行組織,期末由院系統一組織。考試成績與平時成績(課堂表現、作業、考勤)按照比例納入綜合成績。
1.2技能考核方法
基礎護理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而實踐操作能力培養是目前高職護理教育的主要目標之一。目前,國內護理學基礎技能考核形式多樣。大多數院校采取平時抽考、期末必考的形式,主要是針對單項技能操作的考核,按照統一的評分標準打分,技能成績單列。隨著臨床技能操作的不斷改革,要求基礎護理技術技能教學及考核方法也要與時俱進,在技能操作考核中采取病例展示考核模式,修改考核評分標準,重視綜合能力測評。
1.3存在的問題
傳統基礎護理技術課程考核評價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第一,重理論輕技能?;A護理技術是高職護理專業核心課程,通過技能教學培養護生實際操作能力,從而使其順利勝任臨床護理工作的一個重要途徑。雖然課程大綱中的實驗項目比例占到總課時的50%以上,但由于實訓設備及場地等客觀因素的影響,有一部分實訓項目是以視頻或討論形式開展的,并未真正讓學生動手操作,實驗教學仍然依附于理論教學,因而使得學生輕實踐重理論。第二,技能考試受客觀因素影響。傳統技能考核方法一般僅憑一次和一項考核內容來評價學生技能操作水平。顯然,這種總結性評價不能真正體現學生的實際操作水平。實驗室硬件設備亦是影響實驗教學的質量及學生考核成績的重要因素。第三,見習實習期間,成績無法體現。見習實習期間,缺乏系統的、連續的、客觀的評價方式[2]。
2基于OBE理念的基礎護理技術課程考核評價體系構建
2.1轉變課程考核評價目標
傳統基礎護理技術教學目標是以護理學科知識體系為中心設置課程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為了使學生學完課程后能夠系統地掌握本學科的相關知識,不強調一門課程與護生畢業要求之間的關聯性[3]。基于OBE理念的課程考核評價目標設計,首先要考慮考核目標是否達成護生在畢業時應達到基本合格的臨床護士的目標,以此為基準評價課程目標與課程內容的達成度。這種評價模式可以保證課程重心全部集中到幫助實現學生最終達到培養目標。
2.2轉變課程學習成果評價模式
傳統課程學習成果評價方式傾向于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以護生獲取知識多少為評價對象,評價手段主要是以試卷考試為主,以優、良、中、差將學生學習成果劃分等級,以此判定學生的學習效果。而OBE模式則以學生個人發展為中心,強調學生能力的獲得以及個人學習的進步,追求能力導向及多元評價。同時,OBE模式認為所有學生都可以獲得成功,只要給每一位學生提供適當的學習機會與充足的學習資源,他們都能獲得學習成果[4]。因此,基于OBE課程學習成果評價結果不劃分等級,而是檢驗學生是否達到了畢業要求,判斷護生最終是否具備臨床護士所要求達到的核心能力,同時還應評價學生是否有進步。
2.3注重教學反思和持續改進
傳統課程考核評價體系大多用來檢測“教”和“學”的效果,而對于評價方式是否科學合理,并未真正完全做到反思及改進。OBE理念特別關注持續改進。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通過多種反饋形式,掌握學生的學習效果,及時調整教學進度、教學方式,始終自省和反思:內容是否全面、考核形式是否合理、考核形式和畢業要求達成度評價依據是否合理等。
3基于OBE理念的基礎護理技術課程考核評價探索
3.1課程考核評價目標設計
將該課程的考核評價目標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考核評價課程大綱中提出的課程教學目標是否符合該課程支撐的畢業要求,如其中一項畢業要求是運用體溫的評估與護理理論知識給發熱病人制訂一份完整的護理計劃及措施,對應的課程教學目標是使護生掌握體溫的正常值及生理變化、異常體溫的變化及護理以及掌握體溫的測量技術。這種對應關系是否科學合理。第二部分是從考核方式上來評價課程教學目標是否達成,如該課程的過程性考核評價方式有:課堂表現包括理論課(綜合討論、頭腦風暴、小教師講課等)和實驗課(儀容儀表、紀律、實踐操作錄像等)、護理病歷的書寫等方式共同完成。課程作業部分包括課件的制作、小組情景模擬、實驗報告、案例分析報告、角色扮演等方式。
3.2課程學習成果評價模式設計
課程學習成果評價中重點評價是否實現了形成性的評價過程,如對該課程的課前預習、課中學習、課堂提問、課后作業、實驗項目、案例分析、小組討論、案例匯報以及期末考試等階段分別進行評價,每階段學生的理論環節學習成果用識記能力、理解能力、表達能力來評價,實踐環節用動手能力、溝通能力與評判性思維能力等來衡量。在學生學習成果問卷設計中,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目標以學生的過程性收獲為主,如設計的問題有:教師的教學實施是否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與成長期望為目標,采取了哪些有效的措施幫助學生自主學習,學生通過該課程的學習是否激發起了對相關領域進一步研究和探索的興趣和欲望等,重在學生自己的收獲,而不僅僅是學生的成績分布如何,學習了哪些知識[5]。
3.3課程的教學反思和持續改進
對該課程的考核評價方式,每學期開展學生學情問卷調查,調查內容涉及:學生是否明確課程學習目標以及在護理專業培養中的地位和作用、課后花在課程上的平均學習時間、完成課后作業是否有困難、遇到學習上的問題如何解決、對課程是否有興趣、興趣來自哪里、是否關注與本課程相關的課外學習資源、是否滿意教師的課堂講授方式、是否全勤,對課程的教學建議等[6]。將調查結果的分析反饋給相關教師,教師總結經驗并提出進一步改進措施,以便在下一輪教學過程中得到改善和解決。
4結語
基礎護理技術是護理專業的核心課程,如何對學生的學習行為及學習結果進行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是達成教學目標的重要環節之一,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如何在OBE理念的指引下建立護理學專業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還應與學校相關部門、實習醫院進一步進行探索研究。
參考文獻
[1]李志義,朱泓,,等.用成果導向教育理念引導高等工程教育教學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29-34,70.
[2]楊琴.高職高?!蹲o理學基礎》理論與技能考核方法的現狀與改革方向[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19):75-76.
[3]陳曉倩,戴光麟.論高校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的構建—從OBE工程教育模式的視角[J].浙江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4(4):464-467.
[4]海鶯.基于OBE模式的地方工科院校課程改革探析[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7(4):37-39.
【關鍵詞】英語教學改革;口語教學;口語測試;醫護英語
為了滿足當代社會對職業學校學生職業能力需求的標準,提高學生英語交際能力和水平,必須轉變現有的高職英語教學現狀,使學生的個人競爭能力、崗位適應能力和執業從業能力得到提高和發展。為此,本學期開始筆者與衛生學校英語組各任課教師的經過學習與研討,針對高職護理專業學生的英語課堂教學所涉及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測評形式進行了相應的調整與改革。
一、構建以職業能力需求為導向的高職英語課程體系
英語課程是教師組織開展教學活動的依據,必須構建全面系統的教學體系,不斷促進高職英語課程的可持續發展。通過調整英語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可以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英語技能的能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理念。1.整合護理專業英語教學內容,適應崗位需求目前學校使用的高職英語授課教材是《新視野英語教程》(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其內容主要是介紹西方文化、節日、校園生活、寓言故事、體育、飲食等,完全屬于單純的“聽、說、讀、寫、譯”語言基礎能力的訓練,屬于基礎英語,對于鞏固高職學生語言應用基礎有很大的幫助,但是對于衛生學校的學生來說,特別是護理專業的學生來說,與其未來職業崗位所需要的知識相差甚遠,沒有突出職業英語的特色,不具備職業教育的實用性。教材內容和結構不能滿足實際需要,導致學生感覺學無所用,因此學習態度散漫,缺少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學習效率不高。在英語教學改革中,應當將基礎英語與行業英語(護理專業英語)有效銜接,將基礎英語知識與護理英語知識有效整合,緊密結合具體崗位需求,使學生的學習與未來的職業直接掛鉤,這樣不僅使學生感知所學內容與其生活息息相關,而且貼近其未來工作的真實場景,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2.提供多樣化課堂教學,滿足不同專業、水平的學生需求“基礎英語+專業英語”的培養模式是到目前為止較符合高職生學習英語特點的課程設置形式,在培養方式上要堅持知識與能力并重、技術與素質并重的原則,而以職業培養為目的的教學,要求培養出的學生具備更多的技能,這就需要多樣化的英語課堂教學手段。長期以來,高職英語課堂以教師為中心,課堂教學基本以教師講授語言知識為主,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而學生卻只是課堂上的聽眾,師生、生生互動性差。在這種教學環境的驅使下,不僅教師的思維受到了制約,缺少創新和獨特性,而且學生也缺乏應有的學習興趣和主體能動意識,甚至對英語的學習產生抵觸情緒。因此,教改下的英語課堂應逐漸過渡為以學生為中心,教師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幫助者、組織者和促進者,并結合學生所學專業不同的特征,在課堂教學中將職業英語教學與高職基礎英語教學相銜接,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如交際教學法、案例教學法、任務教學法、模擬工作情景教學法、多媒體網絡技術輔助教學法等,為學生提供溝通和交流的平臺,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鍛煉他們的口語能力和實際操作技能,使學生畢業后能迅速適應未來的崗位。3.采取有效評價手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有效的評價體系對于以職業能力培養為導向的高職英語教學的實施起到了推動和促進作用,同時,也為學生的英語學習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和起到了督促的作用。因此,要改革將單一的理論考試成績作為測量學生能力水平的陳舊的評價體系,采用科學的、多樣的、全面的考核機制,以考促學,注重培養學生的英語職業能力與應用能力。
二、具體改革方案
1.增加口語教學此次高職英語教改在課堂教學中增加了口語教學環節,每學期高職英語教學學時為60學時,教改后將之前20學時的“習題精講訓練”調整為10學時“習題精講訓練”、8學時“口語實訓與演練”以及2學時總復習。2.調整課程考核方案,增加口語測試我們調整了課程考核方案,在考試課的課程考核方案中,平時考核不變,占40%。期末考試增加口語測試,占10%;期末筆試占50%。期末考試加入10%的口語測試,有效考核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把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納入口語測試的范圍,從而推動職業學校英語口語教學的改革和發展。3.將醫護英語基礎性核心詞匯引入日常的英語教學中本次在具體的教學設計中將醫護英語等級水平考試基礎性的核心詞匯引入到日常的英語教學中,希望可以有效銜接好基礎英語與醫學護理類英語?;A性核心醫護英語詞匯分為四期,并在每個單元結束前為學生細致講解其用法與應用。
三、口語課教學設計與實施
1.口語課堂教學活動策略(1)利用課本內容引發學生興趣。(2)課堂活動引發學生興趣。(3)通過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課堂活動激發學生口語表達的欲望。(4)講究糾錯藝術,正確對待學生說英語時出現的錯誤。2.口語課堂教學活動形式(1)小組討論。對于大班教學而言,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使最多的學生得到開口說英語的機會?讓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是最佳的選擇。教師在設計題目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水平,合理控制題目的難度,選擇與每個單元話題貼近的題目讓學生分組討論,以保證學生在活動中的參與度。(2)情景表演。根據對話場景的不同,創設不同的具體情景,使學生通過扮演不同角色演練對話來加深對相應話題的口語表達能力。情景表演步驟:①準備階段。教師針對某一話題設置具體的情景,介紹基本情況,講解會用到的核心句型,提供可能會用到的話題相關用語,解釋各角色任務。②分組布置任務。③演練。給予學生一定時間讓其組織并參與活動。④情景對話表演。⑤討論與評價?;顒咏Y束后給予恰當點評。(3)匯報訓練。通過背誦、總結等情形鼓勵學生積極使用英語表達,以提高英語口語表達能力。3.口語課堂教學活動方法(1)任務型教學法在口語教學中的應用。任務型教學法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在“做中學”,學生通過運用英語完成老師布置的各項任務來達到掌握語言知識技能的目的。任務型教學法打破了傳統的3P教學模式(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改變了過去英語教學中過分重視語法知識的講解與傳授的狀態,給予了學生更加豐富有趣的活動體驗,讓學生感受到學習語言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通過完成各式各樣新穎有趣的實踐活動,學生們可以更加高效地獲得語言知識,并且增強了學習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來說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2)情景教學法在口語教學中的應用。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展。情境教學法的核心在于激發學生的情感。情景教學法的應用有助于提高職業學校的學生對英語口語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等,教學中通過教師和學生對情境的設置和理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
四、口語測試設計與實施
1.口語測試模式2.口語測試的目的與原則英語口語測試的目的主要在于引導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注意朗讀,積極開口,發展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發揮考試對學生學習行為的導向作用。我們希望通過這次口語測試的嘗試促進本校高職英語教學改革,使之不僅不會影響學生對語法知識的掌握和應試能力,反而能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使英語真正成為學生的第二交際語言,從而提高本校英語教學質量。3.口語測試對象與特點此次口語測試對象為2015級高職護理、醫學影像與檢驗等專業的學生,試題的設計要全面反映此階段學生的聽說能力,材料的內容也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同時貼近所學教材中的相關話題。4.口語測試的組織與實施此次口語測試采取面試這一直接型口語測試形式。直接型口試是一種傳統的口語測試方式,需要考生和考官面對面地交談,要求在考試中真實地再現口語在真實語境中的特點。具體采用“二對二”的多向交互模式,每組測試中有兩名考官和兩名考生,考生兩人為一組;兩位考官中,一位主持口試,同時評定綜合得分,另一位專門評定分項分,考生主要通過彼此間的相互交談反映口語水平。具體實施分為兩個測試階段:第一階段:小組對話。第二階段:朗讀并回答問題。5.口語測試評價標準口語測試評價標準應結合本年級每學期的學習內容、教學進度和學生的實際水平來確定,包括以下幾方面:(1)語音語調。學生發音要準確、清晰,語調自然流暢,學生朗讀時能恰當地運用意群斷句,連讀自然正確。(2)模擬語境交際。按照教學大綱功能意念表選擇話題,設計語境,創設信息溝。這要求學生注意語言的交際場景,選擇與所處語境、說話時間和場所相適應的言語行為。注意交際者之間的關系,根據雙方熟悉程度,對方的社會地位和身份,說出合乎自己身份的話語,采用或嚴肅或隨便的交際風格。注意或直接或委婉的交際策略,如怎么樣開始、維持或結束談話,如何轉換話題,發現問題如何補救等。得體地表達自己的交際意向,如問候、打招呼、打電話、詢問、邀請、致謝及道歉等。(3)師生交談。根據所朗讀的對話正確回答考官所提出的問題。從考生的語音語調、語法詞匯、互動交際等方面進行量化評分。目前,在職業能力培養的視角下進行高職英語教學模式的改革,教師通過創新教學模式、完善教學內容來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鍛煉學生應用英語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應用英語的實際能力。今后將繼續探索適合職業院校學生的英語教授方法,以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能力。
作者:宋起慧
參考文獻:
[1]陳小蘭.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改革探索[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2,(12):161-162.
[2]甘麗華.以職業需求為導向的高職英語教學改革探析[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3,(2):7-9.
關鍵詞:護理學;雙語教學;人才培養;國際化
一、雙語教學的目的、意義
雙語教學是指除漢語外,用一門外語作為課堂主要用語進行學科教學,目前絕大部分是用英語。國際通行的一般意義的雙語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在教育過程中,有計劃、有系統地使用兩種語言作為教學媒體,使學生在整體學識、兩種語言能力以及這兩種語言所代表的文化學習及成長上,均能達到順利而自然的發展。在這里,第二種語言是教學的語言和手段而不是教學的內容或科目。語言是工具,教給學生的不僅僅是英語或專業技術,而是使用英語去學習專業技術。幫助學生養成閱讀專業原版文檔的習慣,為今后學生的學術提升奠定良好基礎,著力培養具有國際視野、開拓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同時也可促進教師教學科研水平的提高。
二、護理學雙語教學實踐的基本現狀
(一)課時安排
大部分授予護理學專業本科學位的院校在課程設置上傾向于醫學生培養模式,即培養“junior doctors”,而不是“nurses”。設置了很多醫學生要求的專業課程,如:有機化學、無機化學、醫學免疫學、細胞生物學、人體組織胚胎學、局部解剖學、分子生物學、臨床藥理學,這些課程在國外授予護理學本科甚至研究生學位的院校都不會開展,可我國大部分四年制本科院校都有這些課程。前期這些課程的開展占用了后期護理專業課程的學時,使得專業課的雙語教學受到影響,造成安排的課時不足。
以本人所在的武漢科技大學護理學專業課程設置為例:雙語教學課時量占總課時量只占23%,只是少部分課程開展雙語教學,如護理學基礎、內外科護理學,等等。還有很多課程應該開設雙語教學但卻受制于種種原因沒有開設,如護理學導論等。
(二)教材選擇
國內現有的大部分教材的選擇陳舊過時,很多是國外淘汰的資料,教材內容更新不夠,無法適應當代醫學科學發展的速度現狀。有的甚至于臨時拼湊教材,內容缺乏系統性,概念、術語表達闡述的規范性有所欠缺,使得學生用中國式的英語學習專業知識,這就失去了雙語教學的本來意義。沒有原版教材,雙語教學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拋棄過時的教材內容,廣泛吸收反映時代進步的最新知識、最新科技成果,將國外最新的科研成果納入教學范圍,是選擇原版教材的著重點。
(三)教師基本狀況
我校具有高水平英語的專業教師(如通過CET-6,TEM-8,TOEFL,IELTS等)不多,授課時用英語講課的比例低于50%。大部分教師是相關專業科班出身,用英語教專業課尤其使用原版教材并無優勢,只是具有一定的英語讀寫能力,而聽說交流能力特別是專業聽說英語欠缺,不能有效地將護理專業知識用英語進行傳達。
(四)學生基本評價
學生普遍感覺,老師的教學方法單一枯燥,授課只是照本宣科,簡單地將英文內容翻譯成中文;大部分學生感受不到學習的樂趣,認為雙語教學只是一種變相的外文教材的(如果配有原版教材的話)翻譯課,自己看書效率可能更高,因而產生抵觸情緒。同時,學生的英語基礎各不相同,雖然大部分學生過了CET-4,但是他們的英語聽說能力普遍不高;再加上學生接受能力有別、個人興趣存在差異,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又做不到分類視角,教學效果自然不佳。
三、解決措施
(一)師資配備
雙語教師首先應立足于英語水平的提高。有條件的院??梢杂杏媱澋剡x派教師赴境外高校進行研修交流,在提高英語聽說能力的同時,注重把握學術發展前沿、學習先進教學方法,同時可以廣泛了解外語國家的社會文化、風土人情、禁忌習俗,避免由于文化差異造成理解上的偏差。
如果是在國內培訓,可以在教師授課前的一個學期集中進行口語培訓,如學習“CLT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交際語言教學)、“CLIL content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內容與語言綜合學習等),以提高語音、語調和語言表達的準確性;注重提高教學能力,掌握相應水平的科學有效的英語教學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好學生的表率。另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盡量采取一些形體語言來幫助學生理解授課內容,避免由于語言理解落后造成的學生思維障礙,降低學生在英語理解上的難度。
(二)課程設置
選擇合適的雙語課程對于雙語教學的開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雙語教學并不意味著全部課程都能納入雙語教學范疇,要考慮到課程的難易、學生的接受程度和可操作性,科學合理地規范雙語課程設置。如護理學專業課程設置,可以多安排與護理實踐相結合的課程而相應減少醫學相關課程如免疫學、分子生物學等,將護理專業課(如護理學基礎、內外科護理學、精神科護理等)雙語教學的比例提高到總課時的一半以上。
(三)教材選擇
盡量使用最新版的英文原版或影印版教材,其特征為:原汁原味,反應最新學術前沿;實用性強、概念描述詳細,注重理論聯系實際,能夠啟發學生自覺思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熱情;習題難易程度適中。
(四)教學方法
在課堂上牢固樹立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采取啟發式、開放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方法,慎重選擇互動材料、分組討論或小團隊演示或分組作業,鼓勵學生自我展現,注重提高學生的聽、說、寫能力;營造輕松活潑的教學氛圍,將學生盡快帶入情境;盡量利用現代教學手段;合理確定改革考試方式,科學劃定期末、期中及平時成績比例。
本人在實際教學中主要采取的方法有:采取形式多樣有趣的warm-ups,如比喻式自我介紹、頭腦風暴、看圖說話、對/錯練習等;小組討論解決問題,每次由3~6位同學進行討論,并由小組中的一人或多人回答問題,這種方式讓學生感受到團隊的力量,可以從不同角度考慮問題,思考和回答問題比較放松,每個人都得到練習和回答問題的機會,課堂氣氛更加活躍;在回答問題時加強對學生的引導,通過情境設置盡快將學生的思維集中到討論主題上來,又通過學生的分組自由討論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最后在總結點評的時候,將學生的這種發散性思考集中到老師預先設置的教學目的上來,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促進學生能力水平的提高。而老師在這種教學過程中,能夠充分了解學生思維、個性特點,做到因材施教,從而不斷改進自身的教學方法和內容,促進雙語教學,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五)授課對象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