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6 16:03:5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八生物下知識點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高中生物;教學;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1-230-01
隨著世界的飛速發展,傳統的接受學習已經不能夠適應時代的需求了, 而自主學習是有別于傳統學習的一種方法, 它是通過學生獨立的分析、探索、實踐、質疑與創作等方法來實現學習目標的一種學習方法。自主學習是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幫助學生培養學習興趣。高中生物是一門探究性極強的學科,如果僅靠教師將知識傳授于學生, 其價值必然不會被彰顯出來。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學中,
要求教師通過積極有效的措施激勵學生能夠自主探究學習。那么,如何才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呢以下,我從四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通過逐層推理, 幫助學生學會分析
“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 , 與其將生物知識直接灌輸給學生, 還不如教會學生如何分析生物知識。眾所周知, 生物理論學的形成是經過千百次的實驗與觀察而得來的, 所以, 比起最后的理論知識, 其過程的趣味性更高。而作為教師, 就應該幫助學生學會分析生物知識, 逐步引導其探究生物知識的形成過程。教會學生分析生物的形成過程,不但增加了生物學習的樂趣, 而且提高了學生對生物的綜合應用能力。當然, 學生分析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毗而就的, 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它需要教師一步一步引導學生完成,在引導過程中,教師要做到耐心、細心。
例如,在講解“DNA時,教師不要事先告訴學生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而是要求學生自己對進行資料的收集。收集的資料應該包括閃八白勺主要作用、閃八白勺形成過程、閃八所包含的營養物質等等。學生在收集這些資料的同時, 就是對該知識的自主探究學習過程, 并且通過這些資料, 學生對相關概念的記憶也會更加深刻。然后教師在課堂上再次引導學生學習, 通過兩個過程的逐步學習, 學生對該知識的認知就比較通透了。
二、巧妙地使用比喻, 幫助學生遷移學習
高中生物教材上的知識比較枯燥, 學生容易對其失去興趣, 這就降低了生物教學的效果。而這個時候, 就要求教師能夠將枯燥的生物知識轉化成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比喻應用在轉化詞句中,是相當巧妙的, 它亦能夠用幽默的語句為學生培養愉快的課堂學習氛圍,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例如,教師在講解三磷酸腺普時, 就可以巧妙地將三磷酸腺普比喻成硬幣, 而將人體的生命運動比喻成, 將其它能量比喻成紙幣。只能接受硬幣而不能接受紙幣就如人體的生命運動只能接受三磷酸腺普提供的能量而不能接受其它能量提供的一樣。通過這一比喻, 學生很容易就能夠理解這一知識點, 對該知識點的記憶也會將更加深刻。巧妙地使用比喻對教師的要求也是較高的,不僅要求教師對該知識點的掌握程度極深,也要求教師對生活的領悟極高,能夠找到生活中常用的事物與該知識點的聯系性, 并在課堂上的比喻做到信手拈來。
三、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 幫助其分清重點
所謂辯證思維,指的是人們通過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形式對客觀事物辯證發展過程的正確反映, 即對客觀辯證法的反映。辯證思維最基本的特點是將對象作為一個整體,從其內在矛盾的運動、變化及各個方面的相互聯系中進行考察,以便從本質上系統地、完整地認識對象。通俗的來講,在高中生物學習中應用辯證思維, 就是要求學生能夠從傳統的慣性思維中走出, 通過思考生物知識的正反兩個方面,從而對生物知識有一個全面地了解。有時候,從一個方面思考生物知識, 其難度較大,也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 但如果從側面或反面進行思考, 思考的難度就大大降低了。因此,我們要積極從幾個方面思考高中生物學知識,進而提高對高中生物的理解能力。除了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外, 還需要教師幫助學生找到知識的側重點,高中生物知識體系相對比較龐大, 如果學生盲目的在知識體系中學習, 其效率也是很低的, 還會導致學生對高中生物學習失去興趣。這個時候, 如果教師能夠教會學生如何在龐大的知識體系中找到學習的重點,對學生的幫助是巨大的。
四、幫助學生學會對知識進行歸納總結
關鍵詞 皮影客 中學生物教學 動畫制作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志碼 B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視覺內容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視覺文化已逐漸取代語言文字的傳播,成為目前呈現信息的主要方式。有關《初中二年級學生有無插圖課文的眼動研究》表明,在學生閱讀成績、閱讀時間、閱讀速度幾項的比較中,有插圖組的學生成績顯著優于無插圖組學生,且閱讀時間更短、閱讀速度更快。這表明學生對圖形的理解要比文字快,而皮影客剛好提供一種教學途徑,它將知識運用動畫的形式展現出來,其優美的圖像、動聽的配音、有趣的畫面可以刺激學生的感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讓學生更快進入學習狀態。
“皮影客”是胥克謙創立的一個幫助普通人快速制作動畫的平臺。它依靠動畫云技術和龐大的素材庫將動畫制作的過程模塊化、組合化,包括選擇場景、添加人物、添加動作、錄音和配字幕幾大模塊,用戶只需要進行簡單的拖拽組合就可以快速制作一部動畫片。這種簡單的動畫制作方式為許多沒有專業知識背景的普通人解決了技術難題,使普通教師自己動手制作動畫成為了可能。
1 “皮影客”平臺界面
教師可在手機或電腦上進行操作。若在手機上操作,需先免費下載安裝皮影客官方軟件,注冊完成并登陸;若在電腦上進行操作,只需要在皮影客官網進行注冊登陸就可使用,手機上使用的賬號和電腦上使用的賬號可通用。
以電腦操作為例,在皮影客官網注冊并登陸后,點擊開始制作動畫,進入制作頁面如圖1所示。
左側由上至下分別為選擇場景、添加人物、道具和鏡頭。右側從上至下分別表示添加動作、字幕、配音、遠近圖標;中間是動畫創作舞臺;下方是進度條和播放按鈕,通過進度條可以控制修改每一步制作。
以手機操作為例,在手機皮影客軟件上注冊登陸后,在頁面點擊“+”,進入制作動畫頁面,如圖2所示。
在頁面最上方是動畫創作舞臺,舞臺下方是進度條和播放按鈕。進度條下方從左至右依次為添加鏡頭、配字幕、錄音、添加背景音樂。舞臺下方從左至右依次為主題、場景、形象、道具、氣泡,制作者可以依次從相應的素材庫里進行選擇。在手機上動畫制作完成后,可點擊制作頁面右上方“”,可將動畫在動畫圈里面,自己和好友都可看到的動畫并能重新進行翻拍,也可將動畫分享給微信、QQ好友。
2 制作步驟
使用“皮影客”制作動畫的步驟簡單,分為選擇場景、選擇人物、添加動作、添加字幕、配音、添加標題及簡介和導出視頻。詳情可掃描圖3二維碼中的《皮影客:普通教師制作專業動畫型微課利器》文章,或掃描圖4“皮影客”制作步驟教程視頻網頁鏈接的二維碼進行學習。
3 皮影客在生物教學中的應用
3.1 皮影客用于微課制作
3.1.1 皮影客用于微課導入
教師可將一節生物課的導入用“皮影客”做成動畫型視頻。教師在設計劇本時,要選擇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有趣的自然現象、生產生活中的知識應用等吸引學生心理指向的內容,或者與以往學習基礎聯系的“先行組織者”等內容,幫助學生找到新概念與已有概念之間的聯系。在學生觀看動畫視頻時,教師可以及時地進行提問,指明學生觀看視頻過程中的思考方向,促進學生的思維,為其學習新的內容做準備。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一節“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為例。本節教材上的“問題探討”內容是斯帕蘭扎尼的消化實驗,這是一個科學史素材,多數教師都以此作為本節內容的導入,但因網上無相關視頻,教師只能通過口述講解。若利用皮影客制作動畫,由唐僧、八戒以對話的形式闡述物理性消化,引出斯帕蘭扎尼表演魔術:讓鷹吞下放入金屬籠中的肉塊,再次取出金屬籠時,肉塊消失。八戒存疑:為什么肉塊在金屬籠里不能進行物理性消化的前提下還會消失?唐僧分析此魔術應是化學性消化。提出問題:消化肉塊的物質是什么?通過上述生動形象的動畫形式作為此節內容的導入,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和建立知識間聯系。
圖5為以人教版必修一“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一節為例,使用皮影客制作的動畫所在二維碼。
3.1.2 “皮影客”用于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皮影客”是一種突出重點教學內容的新穎手段,可以集合視頻、音頻等各媒體,形式變化多樣,新奇生動,能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教師可利用皮影客將重難點內容做成動畫,并將其插入微課中。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四節“能量之源―光與光合作用”為例,外界環境尤其是光照強度、CO2的變化對光合作用的影響是本節內容的重點,亦是難點,是高考實驗探究題常考內容。此部分內容比較抽象,學生不易理解,教師可用“皮影客”將此內容做成動畫。選三個人物,一個是原料供應商,提供光能、CO2;另外兩個是光合作用工廠的光反應、暗反應部門的負責人。通過設計原料供應商的原料供應變化,探討對該工廠光、暗兩個部門產生的影響。例如,當原料供應商減少光能的供應,光反應部門水的光解受阻,其ATP、[H]的生成量減少,直接影響了整個光反應部門;同時,輸送到暗反應部門的ATP、[H]就減少,使得暗反應部門的三碳化合物還原減少,三碳化合物堆積,糖類有機物、ADP、Pi生成量減少,暗反應部門因此受到間接影響;ADP、Pi生成量減少,輸送給光反應部門的量也就減少,因此,光反應部門腹背受敵。同理,當供應商恢復其光能的供應,減少CO2的供應,分析其對光合作用工廠光、暗反應的影響。
上述動畫,把外界環境變化對光合作用的影響這部分內容再次進行精細加工,把此部分內容碎片化,學生對該內容再次進行學習、強化,達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效果。
圖6為以人教版必修一“能量之源――光與光合作用”一節為例,使用“皮影客”制作的動畫所在二維碼。
3.1.3 “皮影客”用于微課總結
在一個知識點講完之后,教師也可以用“皮影客”來做一個動畫進行知識總結,由不同的角色講述整節微課的內容。例如,以人教版必修一“細胞的增殖”一節為例,選唐僧師徒四人作人物形象,唐僧提問有絲分裂分裂期四個時期的特點,由孫悟空、八戒、沙僧以聊天的形式說出四個時期的特點。通過這樣的動畫對內容進行歸納梳理,幫助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進行鞏固、系統化,使新知識有效地納入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中。
圖7為以人教版必修一“細胞的增殖”一節為例,使用“皮影客”制作的動畫所在二維碼。
3.2 “皮影客”用于學生學習
“皮影客”不僅可以用于微課制作,更主要是交給學生用于學習的各個過程中。
3.2.1 “皮影客”用于學生學習的成果展示
教師可把學生分成小組,讓學生用“皮影客”制作動畫對某個知識點進行學習。例如上面外界環境變化對光合作用影響的探討,教師只需用“皮影客”做出光照強度的改變對光合作用的影響即可,CO2供應變化的影響可留給學生課后以小組的形式制作動畫來進行學習。
首先,教師應教會學生“皮影客”的使用方法。其次為了對學生制作的動畫進行指導和評價,教師應建立一個行為量規表,從以下幾個要素來進行指導:① 科學性:即學生制作的動畫應符合主題、內容準確。② 趣味性,包括角色形象生動活潑,富有藝術想象力;畫面美觀,色彩和諧;情節人物、語言等設計有一定創新等。③ 創造性,主題的表達形式新穎,內容結構設計獨到。④ 后期制作連接合理,各種銜接操作流暢,視聽效果好。然后,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分組,指導學生進行分工合作,如編寫劇本、制作動畫、配字幕、配音等。最后,W生作品反饋回來以后,可在課堂上進行播放,讓學生進行觀看討論,教師再根據量規表進行點評總結。
3.2.2 “皮影客”用于學生“成長記錄”的電子檔案
在《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11版)》中提到,倡導采用“檔案夾”的形式記錄學生的發展。教師可制作一個電子檔案庫,將學生的“皮影客”作品存在里面,在電子檔案庫里面寫上學生的姓名、所在班級、制作的動畫、動畫分數、制作動畫時在小組內擔任的職務(導演、編劇、制作人或配音等)。分階段展覽學生的電子檔案,教師和學生根據每次動畫的評分和評語,結合學生發展變化的情況,共同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
3.2.3 “皮影客”用于學生教學反饋、檢驗手段
教師可把一個知識點用“皮影客”做成動畫,在做的過程中可把問題部分留白,即不錄音和配字幕,把動畫做成題目的形式,發給學生,讓學生課后進行配音和配字幕。例如,教師在講完“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之后,可把氨基酸的結合方式、多肽鏈中氨基酸數、肽鍵數、脫去的水分子數等計算問題做成動畫,在動畫里面把這些問題部分留白,即不配字幕、配音。將動畫發給學生,學生做完之后再交給教師。教師通過在課后觀看學生做的動畫可準確了解學生對概念的掌握情。這種活潑的檢驗手段比讓學生進行紙筆測驗更直接。而學生通過這種形式對知識點進行學習,可以緩解其對做作業的排斥心理,增強其對生物的學習興趣。
4 使用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4.1 使用前注意分工合作
教師在安排課后作業的時候,應清楚地解釋制作動畫的目的,以讓學生知道做的目的以及這個過程在認識和記憶知識的思維過程中的重要性。再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選定隊長,確定展示時間。由學生自行安排工作。
4.2 使用過程中注意制作動畫的技術
“皮影客”制作動畫簡單,但是做得十分完美也是很困難的,所以在制作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內容:每制作一個步驟,都需要點擊保存;選對場景,選擇與劇本匹配的場景;添加動作時必須選到相應的進度點,否則動作會還匹配畫面;在選擇人物動作的時候,需要根據講話的時間來選擇動作,若時間過短,人物不能在規定的時間內把話說完,就會造成對話與動作不匹配的情況。
4.3 使用后注意總結提升
在學生觀看動畫后,教師要注意總結和討論的方式。討論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兩點:① 讓制作動畫的小組講述他們在制作動畫過程中的感受,如遇到的問題等。② 讓觀察者提問一些有關動畫的問題,談談自己對動畫的理解,在這個提問的過程中應把重點放在獲取信息上,批評性評論應盡量減少。教師總結的時候應先充分肯定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和主動性,同時應重視制作動畫這個活動的目標是否達成,學生對動畫里面的知識點是否理解準確。
參考文獻:
[1] 陶云.圖畫背景中詞圖認知的無意識激活研究[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4,148-152.
[2] 郝德秀.動畫制作平臺““皮影客””[J].創業邦,2015(5):32-33.
[3] 劉勇,袁瑾.皮影客:普通教師制作專業動畫型微課利器[J].發明與創新.教育信息化,2015(10):59-61.
關鍵詞:三校生;高考;生物復習;策略
為了學生能在生物高考中應對自如,取得良好的成績,教師必須對三校生的生物高考命題依據及方向等有明確的了解。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對學生的復習進行指導,并找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復習策略,以提高學生的生物高考成績。以下是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對三校生高考復習指導所進行的一些探索,以供廣大高中生物教師參考。
一、明確命題依據及方向
在三校生的生物高考復習指導過程中,教師要明確三校生生物高考的命題依據以及命題方向,充分了解生物高考的考核目標及相關知識點的范圍。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有效地進行復習。三校生高考命題的依據是《考試指要》,它對三校生生物高考的相關考核目標及考核的知識范圍都有非常明確的規定,明確了三校生生物高考的范圍,如有20%的考核內容是初中階段的知識,80%的考核內容是高中階段的知識等。這樣,教師便能有重點地指導學生對相關知識進行復習。當然,這也需要對初高中的生物教材進行調整,有選擇地對相關知識進行復習。對考試范圍內的知識點進行強化復習,而考試范圍外的知識點則可以暫時舍去,避免面面俱到,沒有重點,既浪費學生的復習時間,又增加學生的復習負擔的弊病。當然,有選擇性地進行復習的前提是學生對初高中的生物知識能夠比較系統地掌握,畢竟基礎知識是考試的關鍵所在。這樣,教師在指導學生復習時就可以對相關內容進行適當的增減。此外,鑒于近年來高考生物中存在著超綱問題,對于高中生物新教材中涉及較少的克隆技術、親子鑒定、人類的遺傳與優生等相關知識,教師也要給學生們做充分的介紹,讓學生了解并掌握,便于碰到此類題時能應對自如。
二、根據考試分值有側重點的復習
《考試指要》中明確說明了生物各章節在高考中所占分值的大小,因此在復習過程中,教師就可以根據所占分值來指導學生有所側重地對各知識點進行復習。對于占分量大的知識點,教師要指導學生多花時間進行復習;對于占分量小的知識點,則可以少花費點時間。如按照《考試指要》的規定,遺傳變異一章占了35分,算是所占考試分值較大的章節,因而學生要對這一章的相關知識加強復習,因為這一章中知識點比較多,且范圍廣,就要求學生具備相當高的分析知識、理解知識及應用知識的能力。因而,如何對這一章進行高效復習,還需教師指導學生正確尋求相關考點,在整體把握知識的基礎上,找出復習重點、要點。對此,筆者認為應把復習重點放在遺傳定律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上,重在分析雜交育種及人類遺傳基因的分析上,還可以引導學生試著推斷遺傳的發病率等。這樣,對于高考中涉及此類知識點的分析應用題,學生也能輕松應對。而緒論部分的考核所占分值較小,教師指導學生對這一部分的知識進行簡單的識記即可,不必花費太多時間。
三、合理、適度根據內容來推斷題型
對于《考試指要》中規定的考核范圍及相關知識點,教師要能指導學生進行可能出現的題型的推斷,這也是提高復習效率的有效手段。對此,筆者也進行了一番探索:針對“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這兩個知識點,應作為簡答題來進行復習,學生在復習過程中要注重相關知識的識記及理解;細胞的結構的相關知識點,則可以作為選擇題和判斷題來進行復習,學生在復習過程中注重相關知識點的識記即可;遺傳變異一章由于知識點多,占分值大,則要充分選擇多種題型來進行復習,如選擇題、填空題、判斷題及分析應用題等,學生在復習過程中所花費的時間及精力都要多很多,不僅對相關知識點要進行識記及理解,還要有一定的分析及應用能力。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復習的過程中不僅要充分推斷、套用題型來進行復習,還要引導學生掌握一個知識點多種命題方式的命題方法,學會將不同題型進行轉換,從而學會對同一知識點從不同題型上進行把握。這樣,才能讓學生的復習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針對題型進行專題訓練
根據三校生《生物學基礎》在《考試指要》中的規定,三校生生物高考題型有八類,包括填空題、單項選擇題和多項選擇題、判斷題、名詞解釋題、簡答題、實驗題及分析應用題。在生物高考復習的短短時間內,對這些題型進行分類講解極為重要,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復習效率。比如,針對填空題的復習,教師要指導學生根據《考試指要》的規定,在教材中找出相關知識點,著重進行識記方面的把握;而針對判斷題的復習,要根據指要找出相關知識點后,對容易混淆的知識點進行區分,避免知識的混亂;針對分析應用題這類占分量大,難度也較高的題型訓練,則要在復習中積極引導學生對相關知識進行拓展及延伸,注重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如“遺傳變異”中,更多的會出現分析應用題,教師就要善于指導學生掌握相關的遺傳變異的實踐應用分析以及相應的答題技巧;名詞解釋需要學生對相關知識進行理解并記憶;實驗題的復習重點則放在初中生物的動物解剖及高中生物的洋蔥細胞質壁的分離與復原方面。當然,復習所占時間基本與其所占分值量成正比。教師在指導學生復習時還應注意,要通過各種檢測方式,讓復習達到預期效果,不能不管效率地追求復習進度。這樣,方能切實提高復習效率。
五、通過試題檢測來提高復習效率
復習效果如何,是否達到預期目標,還需要通過測試來進行檢驗。因而,在復習過程中,教師要適時讓學生進行測試,以驗證復習效果。就三校生而言,合適的模擬試卷并不多,而針對普通高中的模擬試題對于三校生來說又不實用,那個難度偏大。對此,教師可以根據考綱要求,以往年的三校生高考試卷作為參考,自己從教材出發,根據知識的難易程度,充分進行研究后出幾套質量較高的、盡量接近高考水平的試題供學生進行測試,以此來充分掌握學生復習的真實情況。然后再針對考試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重點突破,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復習效率。教師切不可隨便找一些實用性不強的試題來對學生進行考核,那勢必會適得其反。
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歷年的三校生生物高考試題來對學生進行訓練。通過歷年真題能把握高考出題的大致方向,且在分析歷年真題的過程中會研究出有效的解題模式及方法,為之后的高考奠定基礎。如名詞解釋題,通常不會在高考中出現相同的名詞解釋,所以在進行名詞解釋題的復習時,就可以將重點放在尚未考過的名詞解釋上。當然,考過的是需要掌握的,這樣,學生就不容易在高考的名詞解釋題上丟分。
還有一點是需要教師掌握的,那就是在每次模擬考試后,教師都要對所考試題進行分析,包括試題的難易程度、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掌握情況等。通過對試題難易程度進行分析后,教師要及時對下一套試題進行調整,力求讓試題越來越接近高考試題;對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分析后,則要有針對性地進行強化復習,盡量讓學生的復習達到理想效果。這樣,不斷調整,不斷積累經驗,就會逐步提高學生的復習效率。
總之,三校生的生物高考復習是極為重要的。教師要重視三校生的生物高考復習指導,切實看清三校生與普通高中學生之間的差距,采用合理有效的復習手段指導他們進行生物高考復習,通過各種有效的復習指導策略,力求在最短的復習時間內達到最高的復習效率。這樣,就能讓學生通過有效的復習,輕松自如地應對生物高考。
參考文獻:
[1]趙雅玲.淺談新課標下高三生物復習中學生能力的培養[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1(08).
[2]趙圣亮.淺談高中生物遺傳規律題解題技巧[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03).
【關鍵詞】初中生物;教學;效率;方法
有效性的教學實施就是在整個的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能夠利用有限的時間開展好相關的學習,并且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學的效率和學生的能力均獲得了提升與發展。因此,有效性的教學也歷來為各科教師們所追求。下面,筆者就結合自身的教學實際來簡要論述一下如何開展好初中生物的教學實施繼而獲得有效性的教學。
一、激發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最能否吸引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中的最大助手之一。而且學生的學習興趣一旦得到提升和發展,那么學生自覺、主動參與到學習之中幾率也就越大。
因此,教師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善于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要注意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加強相關的措施來更好地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才可以更好地在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實現初中生物的有效性教學實施。
在初中階段的教學實施過程中,要想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認為主要可以借助一些趣味化的方式在教學導入階段就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繼而通過這些趣味化的方式展現知識點來有效地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七年級下冊的《細胞的分裂與分化》這個部分的教學導入階段。教師就可以首先引導學生借助顯微鏡來觀察某一個切片中的細胞運動情況。在這個暫短的觀察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細致地對細胞進行觀察。并且在這個過程中,筆者認為教師還可以讓觀察的學生對自己的觀察進行陳述,并且一邊借助多媒體設備播放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細胞運動情況等視頻。
通過觀察學生的講述可以有效地調動其他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過播放相關的視頻則可以很好地幫助其余的同學更好地來觀察細胞的運動情況。
在這樣一個教學導入環節之后,學生的學習欲望得到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在這種形式下被激發出來。而教師借助這樣的方式并且長期堅持,必然可以很好地在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到每一堂生物課的學習之后,繼而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實現初中生物的有效性教學實施。
二、聯系生活開展教學
“理論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边@句話是每個教師都非常熟悉的一句哲理。我們的生物這門學科中所涉及到的知識點都與我們的現實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而生活中的很多事物往往是學生所熟悉的。
因此,在這樣的背景認識下,筆者認為教師應當積極地借助生活來開展初中生物的教學實施。借助將生活化的因素引入到教學之中,從而更好地拉近學生與知識點之間的心理距離,從而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和加強初中生物的有效性教學實施。
聯系生活開展教學主要是可以將生活中的因素融入到課堂教學之中,從而創設出有效性的生活情景,繼而做好初中生物的有效教學實施。
例如:在八年級下冊的《身體的防衛》這個部分的教學實施中就涉及到一個知識點――“過敏反應的機理”。該機理的反應過程為:“過敏原――(刺激)B淋巴細胞――(產生)抗體――(附著在)某些細胞――化學物質――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大、平滑肌收縮等――(導致)局部紅腫、噴嚏、哮喘甚至休克等過敏反應?!?/p>
這是一個較為復雜的、且較為繁復的反應機理,但是這一機理就像是一個鞏固化的反應公式一樣,一旦掌握了這一機理,那么學生就能夠掌握人的身體在何種情況下是如何過敏的,從而更好地掌握《身體的防衛》這一部分的內容。
因此,教師詢問學生當中有誰是過敏體質,以及對什么事物過敏,然后再引導學生自己依據該機理來論述自己的一旦沾染了過敏原之后,將會發生什么變化。
例如:一個學生對青霉素這一藥物過敏,因此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就會這樣進行論述:我的過敏原是青霉素,一旦我使用了青霉素這一類的藥物,該藥物就會刺激我體內的淋巴細胞從而產生抗體,這些抗體將附著著某些細胞上,然后產生相應的化學物質,隨即我體內的毛細血管通透性將增大、平滑肌將收縮,隨后就會出現局部紅腫這樣的過敏反應。
通過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來重復過敏反應這一機理就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該部分的知識點,繼而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理解,加強學生對該部分知識的掌握。
三、加強教學評價
透過教學評價可以及時地引導學生發現自己學習的弱點,并且在教學評價的過程中,教師還應當多多鼓勵、激勵學生,從而在教師的激勵下,學生的學習熱情將得到加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將得到加強,繼而才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此外,借助教學評價的實施,教師還可以借助該評價來反思自己的教學實施,繼而更加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和提升初中生物的有效教學實施。
例如:在完成了七年級第十三章的學習之后:
教師對學生做出了這樣的評價:學習積極、態度端正、善于思考,望繼續發揚。也希望你在后面幾個章節的學習中多發言,多展現自己。
教師反思:注意在教學實施過程中給學生表現自己的機會,多引導學生自我表現。
教師的話對學生往往起到一個重要的引導作用和良好的激烈作用。所以,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發現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并且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筆者認為教師應當注意加強教學評價,從而更好地提升初中生物的教學效率,實現有效性的教學實施。
【參考文獻】
[1]鄧厚玉.初中生物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的初探[J].軟件?教學,2014年第1期.
[2]王延杰.在初中生物課上培養學生學習興趣[J].吉林教育?綜合,2013年第12期.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紛紛反映該科目學習內容多,各章知識聯系性不強,學習起來比較困難。這些現象除了跟科目知識點涵蓋廣,抽象理論概念多的學科特點有關外,以下幾個因素也不容忽視:
(1)學生的化學基礎相對薄弱。雖然學生學習過普通化學且部分學生修過有機化學,整體說來學生對化學相關知識掌握依舊不多,知識儲備不夠,學習重視度也不高;
(2)科目課時安排相對較少。由于課程知識點雜多,如果僅僅是重點講述部分知識內容,容易破壞科目的整體性和系統性;
(3)缺乏實際應用的案例。課堂上基本原理知識闡述過多,和現實案例及實際環節關聯較少,講解容易枯燥無味。針對上述幾個反映普遍的問題,我們和學生充分交流后針對教學方法進行了相應調整,在補充相關的化學基礎知識,改善加強知識點的復習和梳理,以及在相關章節添加生動案例等方面進行了有益嘗試并取得不錯的教學效果。
2教學方法改進的幾個方面
2.1補充化學相關基礎知識
在學院制定的培養計劃中,環境化學科目開設時間為大三第一學期,在此之前大部分學生已經修讀過普通化學和有機化學,具備了一定的化學基礎知識。但由于培養計劃對化學科目的課時分配相對較少,同時環境專業的學生對學習化學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學生的化學基礎比較薄弱,給授課的順利進行造成了一定的困難。為了讓學生能聽明白,理解清楚,在某些章節我們適當補充相關的基礎知識,這種做法獲得學生的廣泛認可。我們采用的教材是由2006年高教出版社發行,戴樹桂教授編著的環境化學。其中大氣環境化學章節中提及自由基的穩定性,我們相應補充了鍵的解離能和共軛、誘導作用以及空間位阻與鍵穩定性的關系,引導學生從以上幾個方面綜合理解相應自由基的穩定性。談到自由基的活性時,我們把有機化學中講過的烷烴鹵代自由基反應與之關聯,學生學習新知識的同時回憶學過的內容,這樣接受起來更為容易。在講到多環芳烴的結構和性質時,我們及時幫助學生回憶了有機化學科目中對芳烴芳香性的介紹,其電子結構特點以及和化合物結構穩定性的關系,這樣學生就能更好理解多環芳烴的在環境中的穩定性,遷移和轉化的特點。同時我們要求學生在相應章節對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氣污染控制工程、環境毒理學,固體廢棄物的處理處置等科目進行對照學習,相互印證,既加強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記憶,同時也能讓學生從化學的角度深層次去理解環境問題出現的原因。
2.2總體把握教學內容,充分利用課堂時間
培養計劃中分配給環境化學48學時,在較短時間內完成八章內容,這對學生和老師都是一種挑戰。我們在正式開講前,先給學生大致剖析了一下該科目的主要脈絡,便于學生了解科目的重點章節。第一章緒論,主要闡述環境問題的出現導致環境化學的誕生以及環境當中主要污染物的類別,環境效應和遷移轉化。從第二章到第四章分別談及污染物進入大氣,水和土壤后的賦存狀態,遷移轉化等內容。第五章涉及污染物歷經上述三個圈層后進入生物體以及在生物體內的運動過程及毒性。第六章主要是一些具體的典型污染物在環境各圈層中的轉歸。第七章重點介紹受污染環境的幾種具體修復技術。而最后一章則是綠色化學的基本原理與應用。通過分析,學生大致了解了本課程的知識結構和脈絡特點,有利于學生在學習開始初步建立一個關聯體系。隨著教師授課工作的開展,學生可以把相應知識點置于關聯體系中,最后形成該科目的完整知識體系。另外針對科目課時較少而內容豐富的特點,我們要求學生必須做到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簡單的和常識性內容僅做概述,和其他科目有交叉的章節如第二、三和五章,我們側重講述和化學相關的內容,其他部分以課堂提問或作業的方式讓學生自己學習。這樣既節省了時間,也督促學生針對相應的交叉科目如大氣污染控制工程等自主進行對照學習,增強了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課時利用率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另外,我們設置“每課一個小結,每章一個總結”,便于學生及時復習課堂學到的知識點。
2.3補充真實典型案例,充實教學內容
環境化學中基礎理論和基本原理闡述較多,學生學習起來容易覺得枯燥乏味。引入環境中的真實典型案例,充實教材教學內容,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利用化學知識分析研究實際環境問題中有關污染物存在,化學特性及控制原理的能力。通過介紹11種農藥“喂養的豆角”,可爆炸的西瓜以及一系列生活中有毒的食品(毒饅頭,毒油條,瘦肉精,辣椒中的蘇丹紅,毒木耳等等),到富含有機物的工業廢水排放,揮發性有機物充斥室內外環境,以及最近出現的“霧霾”現象和人們高度重視的PM2.5等,讓學生認識到學習環境化學的重要性。在大氣污染物的遷移章節,介紹馬斯河谷煙霧事件,多諾拉煙霧事件,印度博帕爾事件,切爾諾貝利的核泄漏事件以及洛杉磯和倫敦煙霧事件,使學生把大氣中污染物擴散及對環境的影響和書本知識結合起來,充分理解大氣污染物擴散的各種影響因素及相應的處理措施和方案。另外我們也選擇在適當的章節中插入一些和環境保護相關的小故事來調節課堂的氣氛。比如在講到典型農藥在土壤中的遷移轉化時,介紹完有機氯農藥后,穿插了瑞士化學家米勒和滴滴涕以及德國科學家哈伯和毒氣的故事。這些歷史上真實出現過的血淋淋的事件,深深震撼了在座學生。課后學生紛紛上網查閱相關事件進行討論,同時也反饋了一些其他的案例供參考。通過真實典型案例的介紹和小故事的穿插,提高了學生對環境化學學習的重視程度,有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有顯著提高。另外我們會在課余時間或答疑時間和學生充分溝通,鼓勵學生對該課程授課內容和方式提出建議,及時了解他們的想法和實際學習情況也對教學質量的改善大有裨益[6]。
3結論
生物中考是我們生物學科的一次大型考試。教師應采取有效的復習方法,來接受這次檢閱。首先應認真研讀課程標準及考試大綱(或考試說明),做到“以課標定學”和“以考綱定學”,把握備考方向。其次應從思想上高度重視,制定、實施科學周密的復習計劃。
關鍵詞:
中考復習;效率;復習計劃;復習方法
八年級的生物教學,教過的老師都知道,教學的難度相當大,因為只能把教學定位于授新課與復習課之間,一年時間要把兩年教學任務完成且要有明顯的效果,時間緊!任務重!因此,如何提高八年級生物課教學效率是擺在每一位生物教師面前的問題。下面談談我校八年級生物備課組的作法:
1制定一份切實可行的復習計劃
計劃是行動的先導,因此制定一份切實可行的復習計劃是非常必要的。根據教學安排,我組的復習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4月6—5月20日)歸納知識要點,形成知識網絡,以課本教材為主,輔以基礎訓練,再配以近幾年的中考試題集錦加以鞏固;第二階段(5月25日—6月10日)進一步夯實基礎,完成幾份以往幾年各縣質檢卷;第三階段(6月13日—6月20日)學生查漏補缺,落實知識。教師精心選題,學生做最后三份試題。
2重視教學方法的研究,努力提高課堂效率
2.1抓綱務本,突出重點
重點的確定,一要看內容所占篇幅,二要看學生理解的難易程度,由此判斷:生物圈中的人﹑綠色植物、生物的生殖發育及遺傳變異等是教學的重點,肯定要讀懂,講透,練足。
2.2創新方法,增強實效
俗話說,思想決定方法,方法決定效果。這里所說的方法包括教法和學法。首先說教法。課堂教學是提高質量的主渠道和主陣地,講練結合是復習教學的主旋律,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做到以下幾個方面:①語言的生動性。在語言的準確性與簡潔性之間融合生動性,課堂氣氛活躍,學習興趣盎然,讓學生從困倦學習中走出,做到學中樂,樂中學。如“血液”的教學,將紅細胞稱為“無私奉獻者”,將白細胞稱為“勇于獻身者”,將血小板稱為“稱職的防汛工兵”,學生們都露出開心的笑容,且快速記憶。②教具的直觀性。充分的利用教材中的插圖﹑教學掛圖及實物,通過視覺吸引學生,并易于理解。如教學“血管”時,用上肢直接演示動脈和靜脈流向,兩手相連,形象地展示出動脈﹑毛細血管﹑靜脈三者之間的關系,學生看得真切,記得牢固。再說學法。首先要給學生學習的時間。我給學生有這樣一個規定“:每課5分鐘,每周晚自習10分鐘。”讓學生有時間去加深理解,消化吸收知識點。其次要對學生的學習方法進行具體有效的指導,初中生物知識需要記憶的成分比較重,理解固然重要,記憶必不可少。對記憶的方法作些指導,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據本人最近幾年的經驗,證明以下幾種方法對于指導學生記憶是非常有效的。舉三種記憶方法:英語﹑拼音記憶法。如“血液成分”中紅細胞代碼為RBC,白細胞代碼為WBC,其同類項為BC,第一個字母R﹑W分別為紅細胞﹑白細胞英語單詞的第一個字母,血紅蛋白的代碼為Hb,分別為拼音“紅”“白”的第一個字母。2、諧音記憶法。微生物中營寄生生活的有細菌﹑真菌﹑病毒,將“細”用“飛白手法”換成“是”,記為“是真病”;微生物中屬于生產者的有藍藻﹑硫細菌﹑硝化細菌,諧音記為“難留肖”,意為姓肖的難以留住。3、配伍記憶法。缺生長激素患侏儒癥簡稱為“生侏”;幼年缺甲狀腺激素患呆小癥簡稱為“甲呆”,避免了兩類相似病例的混淆,遇到此類題目學生很快能做出判斷。在學習策略的指導方面,我還在學生中試過互測互檢法。學生不拘時間,不拘場合,在業余相互出題檢測,達到鞏固所學知識的目的,尤其要記印象不深的內容,結合別人的回答來記,效果比孤立地看書好幾倍。
2.3強化訓練,步步提升
“練”既是檢測的手段,也是鞏固的過程。在第一輪復習中運用課件向學生展示“考綱要求”,并結合用好《雙基優化訓練》,這本配套練習“知識歸納”對學生宏觀把握教材,把握教材中的重點內容起了提綱的作用“;中考例題解析”“適應訓練”融基礎性﹑針對性﹑典型性于一體,聚廣度﹑新度﹑深度于一身,緊扣教材,聯系生活,梯度適中。學生處理練習分三步完成:第一步“走出教材”﹙不看書﹚做有把握的題目;第二步“回歸教材”查缺補漏,不會做的題目查閱教材后完成;第三步核對答案,糾正錯誤。收閱后對自查自糾做得好學生給予肯定,對出錯率高的題目予以重點講解。第二輪專題復習以“科學探究、識圖解答、強化訓練”為重點,對教材內容進行再回顧,注重前后知識的銜接與照應。習題處理中要關注內容和題型的拓展延伸,考試說明指出“不出舊題”,這就意味著出題的角度是可變的,涉及面會更寬。第三輪查缺補漏,落實知識的訓練之中要加強題型研究。從近幾年試題可以看出,單一題減少,綜合題居多。以下題型值得關注:①.圖表題。這類題目將教材內容抽象化,學生根據圖表內容分析綜合,進而得出結論。如《中考沖刺》P152第16題,此題涉及到肺﹑腎小球﹑組織細胞﹑消化道壁的血液循環。②.一個內容多個知識點的綜合。如“骨﹑骨連結﹑骨骼肌在運動系統中的作用依次是﹙﹚”考查了運動系統各部分的功能;如“以下對肱二頭肌肱三頭肌的收縮狀態說明不正確的一項是﹙﹚A曲肘時收縮﹑舒張;B伸肘時舒張﹑收縮;C立正時兩手自然下垂舒張﹑舒張;D直臂提水時收縮﹑舒張;”此題考查了骨骼肌不同情況下的四種狀況,D項錯誤。③.實驗題??键c無非人物,過程,結論,或用課本知識解釋生物現象。復習中注重了題型變化訓練,學生的應變能力才會提高。
總之,復習教學豐富多彩,復習方法也是靈活多樣。只要教學靈活,科學合理,復習才能事半功倍,沖刺才會后勁十足,達到預期的效果。
作者;黃智海 單位:福建省三明市清流縣實驗中學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生物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2009.1.
結合生物課程標準對教材中的一些實驗進行進一步優化設計,注重學生的學習體驗,展現探究教學的魅力。
關鍵詞
實驗設計;課程標準;探究教學
《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明確指出,生物學課程不僅要讓學生獲得基礎的生物學知識,還期待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養成理性思維的習慣,并高度重視對學生探究能力的評價。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初中生物包含了近50個不同類型的實驗。但對于一些不易操作或不夠具體的實驗設計,不少教師按部就班進行實驗,導致實驗效果不佳,或一些教師為了“擠時間”而變做實驗為看錄像,“練習”的效果或許不差,卻達不到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目標。因此,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筆者結合實驗實際操作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原則,對教材中的一些實驗進行了優化設計,讓每一位學生都能真正獲得學習體驗。實踐表明,學生學習積極性高,教學效果顯著。
1改進實驗裝置,關注學生體驗
瑞士教育心理學家皮亞杰曾說過:“知識來源于動作”。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早在1927年便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著名理論。這些都說明動手實踐和探究實踐的重要性。同時,新課標大大增加了實驗教學的份量,在實驗操作過程中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突出了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筆者通過改進實驗裝置并實施,關注學生的學習體驗,提高了學生的科學素養。案例1:以蘇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六章第四節中“植物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的實驗為例。教材中選用分別裝有新鮮和燙熟蔬菜的黑色塑料袋,驗證植物的呼吸作用產生了二氧化碳。該實驗中,新鮮植物經過一個晝夜的呼吸作用產生的氣體量并不多,在塑料袋中不易將其完全擠壓出來,經常使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的氣體量不足,而導致實驗失敗。針對以上問題,教師進行了實驗裝置的改進。用礦泉水瓶代替黑色塑料袋,瓶中氣體受到擠壓易排出,且排出量較大。改進后的實驗裝置十分便于操作,即使一名學生也能獨立完成實驗。另外,礦泉水瓶易得,攜帶方便,學生也可帶回家進一步驗證。經過這樣的改進后,每一位學生都真正獲得了學習體驗,提高了學習興趣,進而加深了對生物學知識的理解。
2提高實驗材料可控性,化難為易
“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是新課標倡導的基本目標之一。而初中生物實驗范圍較廣,涉及到生物界的各個方面,在實驗過程中實驗材料的可控性將直接影響實驗的效果和對學生探索精神的培養。教師通過提高實驗材料的可控性來降低實驗操作的難度,大大激發了學生的探究興趣。案例2:以蘇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二節中“蚯蚓在什么樣的物體表面爬得快”的實驗為例。教材中對探究假設蚯蚓在玻璃板(硬紙板)的物體表面爬得快只提供了簡單的實驗指導,而在實際的操作中往往會遇到許多難題:如蚯蚓在物體上不爬怎么辦?爬得不是直線怎么辦?怎么測量爬的直線距離呢?這些問題在實際的操作中均會出現,教師卻難以控制。筆者對這個實驗做了以下改進,效果良好。首先,實驗前將蚯蚓浸泡在水中30s,制造缺氧環境。這樣蚯蚓在脫離水后,便會產生應激反應而不斷爬行,可解決蚯蚓不爬的問題。然后緊貼蚯蚓放置一把直尺,并記下蚯蚓爬行時的起點和終點刻度,以獲得在特定時間段內的爬行距離,進而得知蚯蚓的爬行速度。這樣便解決了蚯蚓爬的不是直線和如何測量爬的直線距離的問題,降低了實際操作的難度,化難為易,大大提高了學生的探究興趣。
3改進實驗方法,聯系現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