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6 16:03:3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江南教案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通過誦讀,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品味語言,當堂背會課文。
(二)鑒賞課文借景抒情的藝術手法,引導學生了解課文先鋪寫景物后直抒胸臆的寫法及其表達效果。
(三)鑒賞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了解尾聲一曲多用對偶、排比的修辭特點和表達效果。
二、難點、重點分析
(一)《哀江南》這套曲子是如何借景抒情的?
分析:《哀江南》這套曲子先鋪寫景物,寓情于景;后直抒胸臆,慷慨悲歌。自開篇頭兩句以后,前六支曲子以教曲師傅蘇昆生游南京的蹤跡為線索,由遠而近,從城郊寫到孝陵,從故宮寫到秦淮,從板橋寫到舊院,描寫南明滅亡后南京各處的凄涼景象,展現了南京面目全非的變化。在景物描寫中蘊含了懷念故國的無限哀思,不言情而情自在景中。這六支曲子集中筆墨寫景,一氣貫穿,層層蓄勢,使第七支曲子的抒情水到渠成,猛然爆發,動人心魄。
(二)《哀江南》這套曲子,語言有什么特色?
分析:《哀江南》這套曲子,語言準確、生動、形象。例如,“舞丹墀燕雀常朝”,一個“舞”字,寫出燕雀在丹墀上跳來跳去、自由自在的情形,一個“朝”字,又把這種情形與巨子拜見天子的莊嚴禮儀聯系起來,給人以今昔對比的聯想,表現了昔日神圣宮廷的今日極端衰敗景象;“剩一樹柳彎腰”的“?!弊郑馕渡铋L;表明柳樹不僅只有一株,是孤獨之柳,而且是昔日眾多柳樹中的殘存之柳、僅存之柳,使人想見當年絲絲綠柳夾岸垂翠的美景,飽含今非昔比、感時傷懷的無限凄涼。
尾聲一曲,多用對偶、排比,兼用三個散句,既句式整齊又駢散結合,錯落有致,讀起來一氣貫通,急促有力,令人慷慨擊節。
三、教學過程設計
(一)作者及《桃花扇》。
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又字季重,曲阜(今山東曲阜)人,清代戲曲作家、詩人。
《桃花扇》共40出(其中有4出各加1出,實際共44出),寫明末復社名士侯方域,寄居南京莫愁湖畔,與秦淮名妓李香君相愛。成親之日,侯方域贈宮扇給香君作為定情之物。奸黨余孽阮大鋮為了拉攏侯方域,出重金置辦妝奩,被李香君堅決拒絕。阮大鋮惱羞成怒,對侯、李施加種種迫害。侯方域只身遣往揚州,投奔愛國將領史可法。阮大鋮仰仗權奸馬士英的勢力,逼迫李香君嫁給新任巡撫田仰,香君誓死不從,將頭撞破,血濺宮扇。侯方域之友點血在宮扇上畫成一枝桃花,所以稱為桃花扇。南明王朝覆滅后,侯方域在棲霞山同李香君相會。這時,復社文人死的死,散的散,愛國將領史可法也壯烈犧牲了,他們相對嗟嘆,百感交集,懷著亡國之恨,割斷情根,雙雙出家。
劇本“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以侯、李愛情故事為線索,利用真人真事和大量文獻資料,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明末腐朽、動亂的社會現實,譴責了南明王朝昏王當朝,權奸掌柄,爭權奪利,置國家危亡于不顧的腐朽政治。
(二)情節結構。
《哀江南》是傳奇《桃花扇》結尾的一套北曲。這套曲子,通過教曲師傅蘇昆生在南明滅亡后重游南京所見的凄涼景象,話興亡之感,抒亡國之痛,表達了強烈的故國哀思。
課文由七支曲子組成。
第一支曲子,是引子,寫蘇昆生重到南京所見的戰后郊外的凄涼景象,為全文定下沉郁、悲愴的基調。
第二支曲子至第六支曲子,寫蘇昆生憑吊昔日國都的各處地方。重點寫明孝陵、明故宮的殘敗和秦淮一帶(包括長板橋和舊院)的冷落。通過對比,突出地表現了南明興亡的歷史變遷,寓寄了無限懷念故國的哀思。
第七支曲子是尾聲,寫蘇昆生憑吊南京,慨嘆南京今昔景象的變化,痛悼南明的滅亡,唱出強烈的亡國哀痛。結尾“殘山夢最真,舊境丟難掉。不信這輿圖換稿。謅一套哀江南,放悲聲唱到老”,點明全篇主旨。
(三)曲詞鑒賞。
通過對曲詞的鑒賞,主要品味課文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了解尾聲多用對偶、排比的修辭特點和表達效果。
[北新水令]一曲,“山松野草帶花桃”,描寫蘇昆生肩挑柴草、信步走來的形象,點出他在南明滅亡后隱居山林的樵夫身份?!懊吞ь^秣陵重到”,“猛抬頭”三字不僅可以使人想見蘇昆生心懷亡國之痛、低頭沉思的情形,而且陡然一轉,表現了他的感情的急劇變化,使人仿佛看到他突然發現“秣陵重到”的情態。“重到”的“重”字,提起全篇,表明了南明滅亡之前和滅亡之后、往昔和今日的時間界限,引出蘇昆生目睹的南明滅亡之后南京的凄涼景象,定下了全篇今非昔比、懷舊傷今的寫景抒情基調?!皻堒娏魪U壘,瘦馬臥空壕”,寫的是蘇昆生“重到”南京后第一眼看到的景象。這里一連用“殘”、“廢”、“瘦”、“空”四個詞作修飾語。以“殘”修飾“軍”,使人想見敗軍潰逃的情形,這是虛寫,是因“廢壘”這一眼前實景而引起的聯想;“殘軍”與“瘦馬”也是虛實相對,前者為眼前之未見,后者為眼前之所見;昔日用于戰爭的“壘”“壕”,如今已“廢”“空”,又襯之以臥在空蕩蕩的城壕中的瘦弱之馬,更顯凄涼?!按骞挆l,城對著夕陽道”,本應是游人如織、笑語喧嘩的古城,如今卻是只剩“蕭條”,夕陽古道上,連個人影也見不著。這些描寫生動具體,寥寥數字,就真切地呈現了南京城郊戰后傷痕累累的凄涼景象。
[沽美酒]一曲描寫的是長板橋邊的景象。長板橋本是歌妓集居之地,風景十分優美,如今卻美景全消。不但昔日橫跨青溪的半里長橋,如今已沒有一片紅板,而且秋水長天行人稀少,冷清清的夕照下,只見剩下的一株彎彎的垂柳。夕陽殘照本來就顯得冷冷清清,而這夕陽殘照下的柳樹不僅只有一株,是孤獨之柳,而且是昔日眾多柳樹中的殘存之柳、僅存之柳?!袄淝迩宓穆湔铡迸c“一樹柳彎腰”互相映襯,愈顯冷清;一個“剩”字,尤其意味深長,使人想見當年絲絲綠柳夾岸垂翠的美景,飽含今非昔比、時過境遷感時傷懷的無限凄涼。這里只略加點染,就勾勒出一幅凄清的畫面,把人帶入十分悲涼的意境,用筆極簡,造境極精。
【離亭宴帶歇拍煞】一曲三個“眼看他”的疊用;使音韻整齊,語氣貫通,加重了語意,給人以今昔變化之大之快的生動?!敖鹆暧耠A鶯啼曉,秦淮水榭花開早”“那烏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鳳凰臺棲巢烏”等對偶句、排比句的運用,一下子使句式整齊、節奏鮮明,語勢貫通,產生了情聲并茂的強烈表達效果。
(四)借景抒情。
《哀江南》這套曲子先鋪寫景物,寓情于景;后直抒胸臆,慷慨悲歌。這是我國古典戲曲常用的藝術手法,它與詩歌的借景抒情有著明顯的不同。以劉禹錫的《烏衣巷》為例。
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同為描寫南京現在的凄涼景象,借以抒發興亡之感,但《哀》與《烏》寫景抒情有所不同。
《哀》寫整個南京的景象,包括城郊、明孝陵、明故宮、秦淮一帶等各處的景象,是全景的描寫;《烏》只寫烏衣巷一帶的景象,以小見大?!栋А放c《烏》兩者都描寫了現在的凄涼景象,但《哀》比《烏》的今昔對比更顯露,更鮮明?!栋А吩谥饕鑼懍F在的凄涼景象的同時,也有對過去繁華景象的描述(“俺曾見金陵玉階鶯啼曉,秦淮水榭花開早”“眼見他起朱樓”、《烏》只描寫現在的凄涼景象,對過去的繁華景象僅以“舊時”二字略加暗示抒情也不一樣?!栋А穫艖雅f,悲嘆南明王朝的衰亡,抒發親身遭受的亡國之痛,表現了深沉的故國情懷和強烈的民族感情;《烏》詠史懷古,以煊赫世族的沒落表現六朝的興亡,抒發對滄海桑田的歷史變遷的感慨,寓寄了應從中汲取歷史教訓的深意?!栋А废燃泄P墨寫景,寓情于景,景中見情;最后直抒胸臆,慷慨悲歌?!稙酢贰坝霉P極曲”,詩人的思想感情藏而不露,十分含蓄地寓寄于景物描寫之中。
(五)傳奇與雜劇。
明清傳奇是以唱南曲為主的長篇戲曲形式,是宋元南戲的進一步發展。它與雜劇主要有以下區別。
(1)雜劇體制的通例是四折一楔子,不標折目;傳奇不稱“折”而稱“出”,并加出目,出數不定,多是四五十出的長篇。傳奇沒有楔子,第一出是“家門”,又叫“開場”,由副本說明創作意圖,介紹劇情概況,它不是劇情的組成部分。開場之后,第二出才是正戲。開場用的是詞牌而不是曲牌。
(2)傳奇和雜劇一樣有唱、白、科,但不像雜劇那樣通常由一個角色唱到底,而是各種角色都可以唱,可獨唱、對唱、輪唱和合唱;傳奇中不稱“科”而稱“介”;重要人物上場時先唱引子,繼以一段定場白,每出戲有下場詩。
(3)雜劇和傳奇在音樂上都采取曲牌聯套的方式,所不同的是:雜劇每折限用一個宮調,一韻到底;傳奇每出不限只用一個宮調,可以換韻。雜劇演唱用北曲,傳奇多用南曲,并吸收北曲,創造了“南北合套”的方法。例如《哀江南》就是一套北曲。北曲豪邁雄壯,南曲婉轉柔媚,因而傳奇與雜劇的音樂風格各異。
(4)傳奇的角色與雜劇大同小異,但角色增多,分工更細。雜劇的主角是末、旦,傳奇的角色是生、旦。傳奇也有末,但不是主角。
總之,傳奇與雜劇相比,規模宏大,曲調更豐富,角色分工更細致,形式更自由靈活,因此更便于表現生活。
(六)積累詞語。
1.蕭條:寂寞冷落,毫無生氣。
2.祭掃:掃墓,在墓地祭奠、培土和打掃。
3.翡翠:形容綠色。
4.丹墀:宮殿階上之地叫做“墀”,涂以紅漆,故稱“丹墀”,是臣子朝拜皇帝的地方。
5.粉黛:婦女化妝用的白粉和青黑色的顏料,后借指婦女。本文指歌妓。
6.笙蕭:代音樂。
7.水榭:臨水的供人游玩、休息、眺望的亭閣。這里指秦淮河一帶臨水的房屋。
(七)板書設計:
引子:定沉郁悲愴的基調
城郊、孝陵由遠而近
故宮、秦淮鋪設景物
板橋、舊院寓情于景
吊南京直抒胸臆、慷慨悲歌
【小資料】
1840年后,傳教士尾隨西方殖民者再度來華,最終叩響了塵封已久的大門。與前兩次傳教士來華不同,晚清傳教士多為新教教士,以往兩次則為天主教教士??滴趸实劢糖?,天主教教士的活動主要由各宗派或“會”來承辦,這些組織活動均受制于羅馬教廷。新教教士則不然,盡管分宗立派,但組織松散,人數眾多;活動雖有連續性,但教區沒有固定劃分,活動區域廣泛。不同宗派的教士時常聚集在一個省或一個城市內傳教,地域色彩并不顯著。傳教較為活躍的宗派有:以華南沿海為重點,以廣州、廈門為中心的美部會;以閩、浙沿海為重點,以福州為中心的美以美會;以上海為中心的倫敦會與監理會;以寧波為中心的長老會;以粵、港、魯為中心的浸禮會;活躍在長江中下游城市及周邊地區的圣公會;活動重心在川、渝一帶的內地會。總體而言,傳教主要遵循由南往北,由東至西,由沿海、沿江到偏遠內地的路線。截止1900年前后,由洋人直接經管的布道站數目約500個,而經中國人管理的布道站總數已逾數千;傳教士的人數從最初的400余人增加到清末民初的3000余人,主要以英美籍的新教教士為主。
晚清傳教士對中國近代化影響甚巨,不僅廣募信徒,而且還積極參與地方社會事業。以蘇州博習醫院為例,博習醫院是美國南方監理會在蘇州創辦的一所西醫醫院。美國南方監理會自1848年開始向中國陸續派遣傳教士,教區大多集中在江南一帶。1882年,美國監理會派遣剛從美國醫學院畢業的柏樂文教士從紐約出發,取道英國,年底抵達蘇州。早在1877年,藍華德教士就在蘇州的天賜莊租賃3間民房創辦診所,命名“中西醫院”。柏樂文抵蘇后,準備在此基礎上擴建醫院。1883年,柏樂文獲得教會和蘇州地方縉紳捐款1萬美金,即以1000美金在天賜莊購得民田7畝,4月8日醫院破土動工,11月8日博習醫院正式開業。
博習醫院是監理會在華傳教的重要成果。據監理會會刊稱,這是中國內地最早的一所設施齊全的西醫醫院,時人贊譽,“自上海至北京二千余里之內地,迄無一正式醫院,博習醫院之創設,實為嚆矢”。建成后的博習醫院擁有中式平房8幢,分別作為門診室、內科病房、外科病房、手術室、戒煙室、宿舍、洗衣房及廚房,設病床30張。盡管當時中國社會對于西醫尚難接受,但緣于柏
樂文善于交往、為人謙和,不久就獲得當地人信任。醫院開辦的第一年,門診量即達7600人次,他自己也在蘇州獲得“柏好人”的美譽。
1884年,柏樂文回美國繼續深造。1886年,柏樂文完成學業重返蘇州,擔任博習醫院院長一職。柏樂文經營博習醫院期間,將許多西方最新發明的技術,諸如消毒法、麻醉術、X光機等帶到中國,博習醫院是中國最早使用X光機的醫院。上?!饵c石齋畫報》“寶鏡新奇”一文中就詳細描述了博習醫院展示X光機的情景。1888年,柏樂文創辦了一個醫學培訓班培養中國醫師。1901年3月,監理會在蘇州天賜莊創建東吳大學,該醫學班于1904年并入東吳大學醫學系(今蘇州大學醫學院前身)。1920年,柏樂文利用監理會、洛克菲勒基金及地方捐助的20萬銀元,拆除博習醫院原有中式平房,興建一幢3層半的住院大樓和一幢兩層的門診大樓,建筑于1922年春落成,擁有100張床位,是當時中國相當先進的一所西醫醫院,被美國外科專家評價為“如此醫院全中國僅三四處而已”。1927年春,柏樂文退休返美,同年12月14日逝世。他的骨灰被運回蘇州,安葬于葑門外安樂園。
沖突與教案迭起
當然,這一時期亦有不少傳教士罔置中西文化隔閡于不顧,強勢介入地方沖突,以致各地教案迭起。據統計,后至前,共發生大小教案1600余起,尤其是在《》明文規定傳教士可入內地自由傳教后,掀起了教案。僅南昌府就前后發生過兩起教案。1862年,發生了第一次“南昌教案”。當時,法國天主教教士羅安當、方安之以《》為由,在南昌強行索地要房,橫行無忌,激起民憤。傳教士在筷子巷內置辦民房,辟為育嬰公所,豢養嬰童。但教堂內終日大門緊閉,非信教之人不得入內觀看,引起百姓猜忌,以為確有“采生折割”之事。況且,前翰林院檢討夏廷榘、甘肅臬司劉于潯將反教揭帖刊貼省城內外,一時間議論紛飛,群情激憤。4月15日夜,不少生童攜百姓擁入筷子巷,拆毀教堂,將堂內器皿貨物悉數砸碎,兩名教士倉惶避走九江。清廷為了息事寧人,嚴飭江西巡撫沈葆楨賠銀1.7萬兩,重建教堂。
一、預設,要為學生的“生成”騰挪空間
在新課程改革全面推行的今天,有效、實效、高效已然成為課堂教學的必須考量的重要因素,然而我們必須誤清醒認識到:課堂教學的有效、實效、高效離不開教師的精心預設。過去我們在進行課前預設時,往往不能考慮學生的想法,更不能顧及學生個性的特征和心理感受,以至于我們常常把“備課”誤解為寫教案,把“上課”誤解為教案的再現,這顯然違背了新課標精神,違背了教育的主旨。新的時期,新的世紀,我們教師必須站在學生生命發展和未來社會對人的要求的高度來權衡教學過程,要本著以人為本的理念,從學生的實際狀況出發,從學生現有的知識經驗、思想水平、態度情感的現狀出發,對自己的教學思路進行合理的安排,對課堂教學中師生、生本、生生的交流而出現的各種情況進行有效的預設,盡可能地將學生在學習中可能出現的情況預設到,從而為學生的精彩生成騰挪空間。
二、交流,要為學生的“犯錯”做好準備
俗話說:失敗乃成功之母。且不說,失敗過后是成功;但可以肯定的說:經歷失敗,嘗試失敗,定會為人們產生獨特的心理,定會為人們留下寶貴的經驗。心理學家蓋耶也曾說過:“誰不去考慮錯誤,誰不允許學生犯錯,誰將會錯過最富于成效的教育契機?!笔茄?,作為新時期的教師,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錯誤、失敗是正確、成功的先導,是通向成功、成熟的必經之路,是學生生命成長過程的必然現象。
例如《泊船瓜洲》一詩的教學,學生在初讀這首詩時,普遍地認為這是一首“寫景詩”,因為這首詩從頭至尾描寫了大量的景物――京口、瓜洲、鐘山、明月、春風、江邊;更何況“春風又綠江南岸”成為千古名句,在無形中影響著學生的判斷。如果硬生生地告訴學生這是一首抒情詩或借物言志的詩,定會讓學生無法從內心深處認同。如何引導學生去感受詩中蘊涵的情?如何“糾正”學生對文本已有的理解?于是我就抓住詩中的文眼――“還”字來引導學生揣摩與感悟,“京口”與“瓜洲”兩地之間只隔一河,“鐘山”與“家鄉”只隔幾座山,詩人離家如此之近,回家之容易,完全可以很快地回家,為何還寫“明月何時照我還?”接著,再點出“春風又綠江南岸”,時間之久,為什么不回家。
三、拓展,要為學生的“升華”搭建舞臺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為了一切孩子,為了孩子一切,一切為了孩子”,這一理念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得以充分的體現,然而作為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課后拓展,則做得明顯不足,較多地關注了學生的學業習得,而較少考慮到學生的綜合發展;較多地關注學生練習量的多寡,而較少考慮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養成與塑造,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思想的升華、人生觀的構建?;蛟S正是由于對課后拓展有效性的忽略,才產生種種的不完美。因此,作為新時代的語文教師要合理安排課后拓展,為學生思想的升華搭建舞臺。
例如《只有一個地球》一文,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學生能感知出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我們只有保護地球,保護生態環境,才能讓我們生活得更加美好。如何做呢?學生說倡議,說宣傳,說從身邊做起……這種種的做法都是可取的,但這篇課文的學習,不僅是讓學生停留在思想認識上,還要付諸實踐,為了學生真實地感受實踐與課本上得來認識的差異,我讓他們把自己的想法變成“現實”,并讓他們自己看看實踐后的效果。
【關鍵詞】喝茶之五境;自然主義之含義;茶道之哲思
周先生是項學大才,思想巨人,欣賞他及他的作品,需要有較高的人文素養,同時也需要有較深刻的人生閱歷及人生哲思,這一點對于大一的高職生(每周只有一次語文課),具有較強的挑戰性,因此,只有在教授方法上道高一籌,方可讓學生有較好的體悟。
本文在教法上作了如下之探討。
《喝茶》(教案設計)
一、教學重點
(1)喝茶的自然主義即茶道的深刻含義。
(2)淡然、緩和的寫作風格。
(3)寧靜、清雅、恬淡的意境及所含的人生哲理。
二、教學難點
(1)淡泊的人生哲思,生活本色之體悟。
(2)生活之藝術美(生活的熱情及生命之關愛)。
三、教學過程設計(共2個課時)
(一)課前預習
(1)了解相關的茶及茶道的知識。
(2)了解周作人先生的基本信息。
(3)閱讀相關的《喝茶》的文章(比較其它作家的“喝茶”了解本文的特點,豐富茶及喝茶的知識)。
[課前預習重點理利用網絡,對“茶”及“喝茶”有一個客觀了解,激發學生閱讀興趣,豐富課堂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二)激趣導入
當下物質生活不斷提升,各種飲品應有盡有。紅牛、可樂、朱古力……數不勝數,糖尿病發病低齡化趨勢嚴重,發病率逐年上升。90后是喝著洋飲料長大的,對于清淡的綠茶,似乎已成為久遠的歷史。我國的《茶經》已有幾千年的歷史,茶文化博大精深,魅力無窮,對自己悠久的歷史和魅力的茶文化,我們應該自豪而深思。
周作人先生的《喝茶》讓我們頓覺清新,體悟到綠茶的無窮魅力以及喝茶的人生享受即茶道之深刻哲思。
[導入重點引發學生對“茶”的關注,激啟對“喝茶”的情趣]
(三)比較“煙”、“酒”、“茶”之利弊
煙——原產南非,泊來品,雖然可以消遣,有悠閑之意,但有毒有害健康。
酒——自古有佳釀,然烈酒醉人,釀成悲劇自古有之。
茶——幾千年種下的繹珠仙草,是“清風玉露”釀成的仙茗,是凡間純潔的象征,是寧靜致遠的聰慧飲品。
[從熟知的“煙”、“酒”比較,突出“茶”之風雅,飄逸,清靜之魅力,引導學生更好地進入文本]
(四)作者其人(學生交流后點評)
周作人:項學大才,思想巨人。他的《人的文學》中對“平民文學”、“社會文學”、“寫實的人生文學”的積極倡導,在中國文史上一開先河。
以真摯的文體,記真摯的思想與事實。既不坐在上面自命為才子佳人,又不立下風,頌揚英雄豪杰,只自認為是人類中的一個單體,混在人類中間,人類的事便也是我的事了。
[作者點評的目的讓學生了解作者行文的主張,從而更好地把握其本文的風格,更好地賞析文本的特色及含義]
(五)內容、結構的整體解析
1.由徐志摩的“吃茶”引出自己的個人的平?!昂炔琛?。闡釋“茶道”之含義:
“忙里偷閑,苦中作樂”——調節生活;
“在不完全的現世享樂一點美與和諧”——平衡人生;
“在剎那間體會永久”——體悟短暫與永恒之哲理;
2.個人平?!昂炔琛敝城椋?/p>
(1)正宗綠茶(清淡):賞鑒其色、香、味、意未必在止渴,更不在果腹,重在自然之妙味。(社會人生的體悟在自然之妙味之中)
(2)茶境:瓦屋、紙窗之下;(樸素,幽靜);
(3)茶具:陶瓷(素雅獨特);
(4)茶水:清泉(純靜、自然);
(5)茶伴:二、三人(二、三客日勝日趣,素心同調,彼此暢適);
(6)茶食:江南“干絲”(豆腐的佳妙制作,簡樸,自然);
(7)茶飯:清茶淡飯中尋其固有之味。
[文章行文真實自然有序,情感真摯樸素,平淡中體現哲理,體現了周作人先生對文學人生的主張——關注人的最根本的,最自然的事。]
(六)小結通過板書設計更好體現本文的結構與主題
茶道:“忙里偷閑,苦中作樂,在不完全的現世享樂一點美與和諧,在剎那間體會永久”。
正宗綠茶——茶葉——清淡無味
瓦屋、紙窗之下——茶境——幽靜、樸雅
清泉——茶水——純靜清涼
二、三人共飲——茶伴——素心暢適
素雅陶器——茶具——素雅天然
江南干絲——茶食——簡樸佳妙
以茶淘飯——茶飯——清茶淡飯固有之味
優游:“得半日之閑,抵十年塵夢,優游人生,斷不可少?!?/p>
關鍵詞:農遠工程;課程資源;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12-0119-02
農遠工程作為國家農村信息化、教育均衡化戰略的重要舉措,已進行了將近十年。在農遠工程的幫助下,農村整體義務教育質量和水平有了顯著提升,優秀的教學資源跨越了空間的阻礙,農遠工程的實施使農村地區的學生在教學資源上與城市的學生擁有了平等的權力。但在多年的項目實施中相關建設的課程資源也暴露出了諸多問題,這些問題都制約著農遠工程最大地發揮教育功效,服務于農村教師,受惠于農村兒童。(農遠工程的課程資源主要是指包括政府部門提供的,教師個人購買的,學校出資購買的,校際共享的,教師之間共享的,這里的課程資源主要指國家或省市農遠工程相關責任部門提供的教學資源。)
一、課程資源的現狀和問題
1.“副科”建設形同虛設。筆者登錄了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資源網(該網站是教育部基礎教育資源中心和中央電化教育館遠程教育資源服務部共同建設),查閱了課程資源欄里各科的資源狀況。在各門科目中,語文、數學、英語作為主科皆按課時編寫了詳細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過程中的詳細操作步驟,最后還有課堂小結和作業。農村中小學教師可以參照網上的教案改進提高自己現實中的教學,解決了農村地區可能因為信息堵塞、交流封閉而導致的教學方法落后,教學模式陳舊的問題。但是在美術、音樂、科學三門學科的課程資源里,該網只是簡單地提供了一些相關圖畫或視頻,并沒有提供相對應的課時教案。在現實農村中小學中,由于師資限制,音樂、美術、科學三門科即使開設也基本由主課老師代課,但他們沒有相關的學科背景,俗話說“隔行如隔山”,實際上他們更需要國家、地方的課程資源建設者提供詳盡的、可操作的教案來指導他們完成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副科的教學任務。通過與許多農村教師的交談中得知,他們也想給孩子上好每一堂音樂、美術和科學課,但受限于自身的教學能力和軟硬件資源,他們更需要通過遠程教育資源網上的課程資源來充實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農遠工程本來可以在農村地區學生的綜合素質全面發展上有很大作為,可現有的課程資源中并沒有提供有效的指導,這又無形中進一步促使教師擠占副科教學時間。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依賴于音樂、美術、科學等課程對孩子多元智能的開發,促進他們提高認識美、鑒賞美的能力。農村地區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在副科學科教學上與城里相比已嚴重落后,農遠工程本可在課程資源建設中針對該問題做出有效的應對措施以補強農村薄弱的副科教學,但僅從相關網站的課程資源建設來看,副科的課程資源建設仍然多流于形式化。
2.優秀教案變成了八股教案。筆者分析了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資源網上語文人教版七年級《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案。該教案中的教學目標分為三點:①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主,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索精神,注重質疑問難與互相切磋;②注重學生的內心感受與自我體驗;③培養學生語感,能夠初步領悟作品內涵。[1]筆者認為,這篇教案的教學目標放到任何地方都適用,寬泛的教學目標無法評價,學生在該課時上完后到底收獲了什么無從知曉,因此這就是個無效的教學目標。在相關教案的編制中,教學重難點、教法、作業等方面也存在類似的問題。教案的編寫代表了教師的教學智慧,應是課堂實施的重要依據,農遠工程實施的重要目的就是要將重點學校重點地區的優秀教學資源輸送到薄弱地區,這樣農村地區的教師可以參考教育教學專家編寫的教案改進自己的教學,以提升原本薄弱的教學質量,但筆者搜索到的課程資源中出現大量這樣的八股教案,顯然是沒有價值和意義的。
3.課程資源和農村孩子有文化距離。在課程蘊涵的文化涵義層面,農遠工程的課程資源與農村孩子的實際生活有距離。筆者先以綜合實踐課的課程資源舉例。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資源網上并沒有為綜合實踐課程進行資源設計,于是筆者分析了四川省基礎教育資源中心建設的農遠工程綜合實踐課程的活動案例,其包括“《校園里的浪費現象》、《保護家鄉河》、《零花錢如何花》、《小小拍賣場》、《我們身邊的垃圾》、《水果拼盤的制作》、《手拉手》、《走進廣告世界》、《學會感恩》、《汶川地震綜合實踐活動》、《春天的植物》”,[2]其中活動主題《校園里的浪費現象》、《零花錢如何花》、《小小拍賣場》等與農村孩子現實生活太遠,農村絕大多數孩子根本沒有零花錢的概念,更談不上浪費的行為和現象?!端幢P的制作》更是無需放在綜合實踐課程中,農村孩子很小就已經學會了砍柴挑水做飯等各項生活技能。筆者再以農遠工程建設的英語課程資源為例,在分析了英語綜合資源里的情景對話后,發現文章中時有出現一些城市化傾向很重的單詞,這些單詞在農村孩子的生活中完全沒有概念,英語課程資源中選用的一些閱讀文章也不經意間滲透著強烈的小資氣息。城市化取向的教學內容對于農村孩子來說既充滿陌生,又難以勾起他們的生活情結。強制地要求使用農遠工程的這些閱讀材料反而對農村孩子造成了教育過程的不公平。豐富的鄉村文化在農村義務教育中沒有得到繼承和發揚,反而被農遠工程所引進的強勢文化所淹沒,而那些保存完好的鄉村文化恰恰是未受破壞的充滿道德的文化。城市的喧囂和煩躁被潛移默化的滲透到農村孩子的心靈,他們從小被這種文化教育的無根性又造成日后對家鄉沒有認同感,只導致他們日后無法在家鄉的經濟建設中貢獻自己的力量。
二、農遠工程課程資源建設中出現問題的相應對策
1.學科建設均衡,激勵薄弱學科資源建設?,F階段省級農遠工程教學資源庫的各科課程資源主要是由下屬各市優秀學校提供,各重點學校結合自己學科和師資優勢自行申報并提出相關學科的課程資源建設意愿,然后由市級教育技術中心進行初選和推薦,最后由省教育技術中心組織專家進行最終復審,若教案和作品被錄取,將對作者進行獎勵,并由主管部門頒發證書。筆者建議在相關課程資源采集的文件中加大對弱勢學科建設的政策傾斜,對音樂、美術等學科可不采用學校自行申報的辦法,由市教育技術中心聯合教育局直接組織全市該學科的骨干教師進行跨校合作編制課程資源,還要配套相關信息技術教師,做到技術與學科的有效整合。通過對資源采集機制的調整,重點加強弱勢學科的課程資源建設,改變過去音樂、美術等學科課程資源評審時常常出現的矮子里面挑將軍的局面,保證相關學科資源的質量。另外,對于錄用的薄弱學科課程資源的設計者也可考慮加大獎勵的力度,提高獎金金額等,構建有效的激勵機制,形成各個學校都能積極申報參與薄弱學科課程資源建設的場面。
2.完善課程資源建設標準,建立科學評價制度。建立新的農遠工程課程資源建設標準,提高課件教案的準入門檻,徹底遺棄八股教案。新標準應該改變過去只籠統要求文字教案有如下內容:基本信息(如項目名稱,教案名稱,使用范圍(學科、年段),作者,作者單位,撰稿時間等);教案主體內容(如教學目標,教學分析(重點、難點),教學準備,教學過程,作業,教學反思等)。要加強標準的科學性,使標準更符合學習規律、認知規律。如教學目標中應指明行為主體、行為動詞、行為條件和表現程度,如上述《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的教學目標應該寫成“在一課時內,孩子們能夠體會并口頭簡單描述出魯迅童年時的生活情趣,魯迅的惆悵感和失落感?!背浞职l揮教學目標指導教學,管理教學,評價教學的作用。教案的其它各個元素也應詳細具體,符合教育教學規律,使農遠工程資源使用者能夠充分受惠于重點學校的優勢資源。另外,對送審的教案作品要建立科學的評價制度,組織中小學一線優秀教師、學科專家、高校教育學教授和農村一線教師共同評審相關作品,重視教育學專家和一線教師的評審意見,增加公示的力度,廣泛吸取群眾的修改意見。改變以前只重視正確性、藝術性、技術性,轉而重點考察教案和作品中運動教育教學規律將信息技術與學科結合的能力。
3.改變觀念,加強課程資源文化地方化建設的引導。過去的觀念認為教育技術中心建設的農遠工程課程資源只是原材料,農村教師在使用時仍然要進行二次開發,所以課程資源地方化是農村中小學教師的事情。但統計數據表明農村教師大多還只是擁有搜索、下載、播放教學視頻等基本信息技術素養,能夠自行組合相關材料、制作教學多媒體課件的教師比例還很低。所以教育技術相關部門應該轉變觀念,城市優秀師資力量制作的農遠工程課程資源應該是農村教師可以直接使用的課件和教案。省市教育技術中心在相關課程資源建設標準和評價制度中應該形成建設內容農村化的導向。在評審關卡上增加課程資源文化的專項審查,把貼近鄉土文化、符合農村實際、富有地域特色作為評選優秀教案課件的指標,從而鼓勵課件和教案制作者在資源建設過程中剔除城市化傾向太重的元素,多考慮農村的社會生活環境,增加貼近鄉村生活的場景和教學內容,努力使農遠工程輸送的課程資源能提高孩子應對農村生活的能力。比如在秋冬季節設計一堂秋冬果樹防蟲的實踐活動課課程資源,首先讓學生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生動學習并了解秋季消滅蟲害的好處和方法:①誘殺滅蟲;②清除殘枝落葉;③耕翻園地;④藥劑防治;⑤果樹落葉休眠期清園。然后組織他們到果園現場實踐操作。再比如針對新疆的農村中小學建設音樂學科課程資源時,考慮到該地區完好保存的民族傳統文化,可以設計一些生動活潑的維吾爾族舞蹈教學課件,這樣既激發了孩子們的興趣,又達到了提高孩子多元智能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資源網[EB/OL].http:///xxpd/kczy/xia/yw/1/kebiao-rj.htm.
關鍵詞:幼兒園語言教學;游戲化;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22-0243-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2.158
3-6歲是幼兒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幼兒園語言教學對于幼兒的語言發展及身心健康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與意義,在幼兒園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學前期正是特殊的“游戲期”,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無疑是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的教學方式,同時更是一種尊重兒童的教學理念。語言本身所先天具備的游戲性特征也使游戲在語言教學中占據不可或缺的地位。鑒于游戲對于幼兒語言教學的重要性,筆者對語言教學活動游戲化進行了一些調查和思考。
一、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中游戲運用的現狀分析
通過對于幼兒園語言教學中游戲運用的現狀進行調查,并進行問題分析與探究,得出結論如下:語言活動的主要形式是以故事、看圖講述、兒歌為主,以游戲形式組織開展的語言活動較少;語言教學中的游戲資源主要來自書籍和網絡;教師擔任游戲設計者、組織者、指導者和評價者角色;幼兒較為被動地接受并參與游戲。
二、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中游戲運用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游戲觀念的局限性
通過對教師的調查,發現可以了解到教師在觀念上都很重視游戲,但在實際的語言教學中,教師往往并不把游戲置于必需的位置,常常是可有可無。教師對教學中的游戲的認識,大部分還停留在“游戲可以為教學增加趣味”的認知水平。因此游戲在教師眼中就并不是語言教學所必需的,只是作為需要時的“調味品”。游戲對于幼兒獨一無二的價值以及對于改造語言教學的重大意義便淹沒在教師局限的游戲觀念中。
(二)語言教學中游戲的程式化傾向
語言教學中游戲的程式化傾向主要表現在對活動教案的“按部就班”。教師在活動以前對各個步驟的安排幾乎是事無巨細。如何提問,預期幼兒怎么回答,該如何銜接下一環節,整個活動過程的分分秒秒都在設定與計劃中。雖然這樣的“課前準備”有利于教師更好地掌控課堂,讓課堂能夠有條不紊井然有序地開展,但同時,這樣缺乏“自由”與“意外”的教案也給課堂帶來潛在的“危險”。某種程度上說,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天衣無縫”的教案,才使得教師因為嚴格“履行”計劃而忽視了實際教學的“不可控性”和“非預設性”,甚至會導致諸如“教師暗示幼兒說出正確答案”、壓抑或回避幼兒的“非計劃”中的問題。在日常語言教學活動中,教師往往因擔心難以掌控游戲中的“不確定因素”會造成教學目標的偏離或給課堂秩序帶來混亂而對游戲采取慎用態度。但同時,教師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如果過分拘泥教學目標的完成度,一切按照教學計劃“按部就班”,也必然會離“游戲”越來越遠。
(三)游戲中過多強調秩序與紀律
我聽了很多語言活動,發現在一堂20~30分鐘的活動里教師平均要進行5~8次的紀律維持,尤其是當活動課的內容不能強烈吸引幼兒的時候,幼兒的“違紀”次數會更多。經驗豐富的教師傾向于進行更多的紀律維持,“請大家看某某小朋友坐得多神氣”“我不會對你笑,因為你沒有坐好”“老師看誰表現得乖就先去玩游戲(或去吃飯等)”,而且幼兒自身也已習慣做出教師期望的行為以獲得教師的表揚。法國幼兒教育家凱果瑪曾說:“如果要我在紀律與沒有秩序和喧鬧之間做出選擇的話,我寧愿選擇沒有秩序和喧鬧,因為喧鬧和沒有秩序至少表明:兒童是真正地活著!”然而,在“秩序”與“紀律”主導的活動課上,幼兒實際是根本無法“活動”起來。
三、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游戲化的優化對策
針對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游戲化上述存在的問題,可以采取以下優化策略。
(一)更新游戲觀念,恰當實施游戲
為還原游戲的本來面目,教師要給語言教學中的游戲更多的自由。給游戲更多的自由意味著教師要把游戲主人、主體地位歸還給幼兒,讓幼兒自己盡情地投入游戲、享受游戲,在游戲中愉悅自我,發展自我。游戲開始后,教師不要過多地干預游戲,無需過分關注游戲中的對與錯,或是游戲是否朝預期的方向發展。
彭海蕾認為:“幼兒園游戲教學實質是培養幼兒的游戲性品質?!蔽覍Υ耸浅仲澩瑧B度的。在成人專制與權威成長下的兒童要么會變成一味順從的“奴隸”,要么會走向暴戾叛逆的另一個極端。而在富于民主平等的游戲精神環境中成長的兒童,也必定能成為獨立自主的人格和諧發展者。
(二)尊重幼兒,合理指導游戲
教師不論是設計游戲還是指導游戲,都要注意給幼兒預留適度的發揮空間。教師不能把游戲過程等同于“腳本”,要求幼兒按照腳本來“演”。腳本式的游戲只會讓幼兒感到拘束與緊張,生怕出錯受到教師的批評。一旦幼兒在游戲中無法體會到愉快與自由,幼兒也就無法真正在游戲中進行主動探索與內化,游戲也就失去了應有的價值與意義。語言教學游戲兼具“教學性”與“游戲性”,因此語言教學游戲時要求教師既要“介入”,又能“退出”。美國教育家斯米蘭斯基曾提出:“游戲輔導可以提高兒童的認知能力。”同樣,舍法提亞也認為:“成人參與游戲可以提高想象游戲的數量,促進兒童的認知、語言和社會性發展?!钡枰⒁獾氖?,教師介入游戲也要把握好“度”,不能對游戲進行過多的預設與安排,不隨意代替幼兒決定或裁決對錯。
(三)善于觀察思考,多渠道開發語言教學游戲資源
教師不能被網絡或書籍等有限的游戲資源所限制,要將語言教學中的游戲來源放大到無限的生活中,讓生活成為語言課程內容的不竭之源。生活的豐富多彩也賦予了語言課程內容生動性、真實性,幼兒因為熟悉而能更好地接受。幼兒教師要做善于觀察生活、開發課程的開拓者,而不是只知照搬“現成”的復述者。因此,教師不必拘泥于教材或教案,要善于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發現語言教學的素材。
總之,當語言教學活動以游戲的形式進行時,兒童往往能更快更好地接受。教師應該讓幼兒在自己有興趣,能主動、能勝任的狀態下,多聽、多看、多做、多想,充分積累語言經驗,使我們設計和組織的語言教學活動真正成為能促進幼兒積極運用語言能力獲得發展的、有意義的活動。
參考文獻:
[1] 賈慧慧.幼兒園小班集體教學活動中教學游戲的現狀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
關鍵詞: 卓越課程;教學改革;問題驅動
中圖分類號:G423.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4)01-0239-02
0 引言
“卓越課程”是2004年蘇格蘭政府推行的課程改革計劃,旨在強調“學習體驗”與“學習成果”并重,探索“更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方法”,以實現學生“個性、能力、智力和體能最大潛力的發揮為導向”,其教育目標為“成功的學習者,自信的個體,負責任的公民和積極的貢獻者”。這種培養模式正逐漸被我國政府、高校接受并推廣應用[1]。
為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造成以產生問題為驅動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能夠自由起疑,并圍繞產生的新問題展開學習、思考、探索,激發學生學習和探索問題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江南大學借鑒蘇格蘭經驗,于2012年6月啟動了“卓越課程”的建設工程。一年的改革實踐證明,卓越課程深受學生歡迎,能夠調動起所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把輸入型的學習轉換為輸出型的應用,把被動、消極、應付性學習轉化為主動、積極和創造性學習,能夠使學生真正“活”起來。
1 卓越課程的建設目標
課程建設是教學改革的突破口,也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環節。按照蘇格蘭的觀點,卓越課程改革的目的具體表現為四方面:一是成功的學習者,就是要有學習的熱情和動機,有取得高成就的決心,能夠接受新事物和新觀念,在不同條件下靈活運用各類學習方法,自主性地學習,創造性地思考;二是有信心的個體,就是自我尊重,保持健康和積極的生活方式,有抱負,獨立地生活,能夠在不同的活動中贏得成功;三是負責任的公民,就是能夠尊重別人,負責任地參與各類活動,能夠尊重不同的信仰和文化差異;四是積極的貢獻者,就是積極進取,精力充沛,善于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2]。
這一目標也適合中國社會對人才的發展需求,為此,江南大學吸取蘇格蘭“卓越課程”改革經驗,創建卓越課程建設工程。其宗旨就是支撐和實踐國家人才培養政策與課程本身的價值標準,通過不同的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潛力,提升他們的學習期望,幫助其儲備豐厚的知識基礎和實踐經驗,使之成為能為社會做貢獻,博學而有責任心的現代人才。促進實現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全面協調發展,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高素質人才,是卓越課程改革和實踐的重要目標。江南大學選擇參與卓越課程建設項目的一般為人才培養方案中的學科平臺課程和專業核心課程,這類課程擔負著培養學生專業素質和創新能力的重任,以期使學生能將個人夢和中國夢結合起來,從而為實現共同的中國夢而不斷努力[3]。
2 卓越課程的設計和實施
江南大學卓越課程建設的實施工作從2012年6月份正式啟動,建設周期為兩年。第一年分準備、實施、總結三個階段進行。準備階段,由卓越課程建設負責人進行課程建設團隊的組織、完成課程大綱、建設目標和建設方案等的制定。實施階段,根據不同課程的自身特點,可以靈活多樣,采取各種形式授課,核心點就是讓學習者都能夠參與討論和實踐,靈活運用課程實施細則,使師生人人都參與到課程改革中來,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一個自由的參與平臺??偨Y階段,總結卓越課程實施過程的經驗和存在的問題,以備第二年在實施的過程中揚長避短,最終創建一套較為完善的卓越課程建設方案。
2.1 卓越課程的設計原則 卓越課程按以下4個原則進行設計[3]。①挑戰性和樂趣性原則。在課程內容設計時,充分挖掘課程優勢,使課程富有挑戰性、前瞻性和樂趣性,激勵每位學習者的潛在意識,使其有高水平期望和成就的動機。②廣度性和進步性原則。卓越課程的建設要讓學生通過課內和課外不同內容的學習,提高學習能力,擴展知識水平;同時,要使學習者在每個階段不斷取得新的進步,并繼續探索,綜合不同的學習方式,去獲得更高水平的理解,鼓勵學習者養成追求進步、努力不止、堅持不懈的人生態度。③個性化和整體性原則。課程的設計要給每個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去做出符合自己意愿的體驗和選擇,獲得不同領域和研究方向上的成功;同時要利用個體的成功,促進課程整體不斷地改革和進步。④相關性的原則。通過卓越課程的學習,使年輕人充分理解他們學習的價值所在,是關乎自己未來的工作與發展,關乎國家未來的大事。
以上原則的設計和實施,將促成更為合理、優質課程的形成,將能充分發揮課程特色和優勢,為提升整體教育教學水平奠定基礎。
2.2 卓越課程的實施細則 江南大學卓越課程的具體實施細則為:①卓越課程均為人才培養方案中的學科平臺課程和專業核心課程,由教學經驗豐富的副教授及以上職稱教師承擔,采取30人左右的小班授課,每位主講教師配備一位研究生助教。②卓越課程的教學內容要具有先進性、科學性和經典性,廣泛吸收先進教學經驗和優秀教學改革成果,能及時反映本學科領域最新科技成果,同時體現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培養的新要求。③精煉課堂內容,突出重點,精講多練,增加課外學習訓練任務,為學生提供更多自主思考和探索的空間。要求學生課外訓練時間與課堂學習時間比例不低于2:1。④運用多元化的教學組織形式,通過合作學習、小組討論、項目學習、探究學習等方式,營造開放、協作、自主的學習氛圍和批判性的學習環境。要求課堂討論時間不少于課程總學時的30%,加大課外輔導、答疑在課程教學環節中所占比重,每門課程的課外輔導時數與課堂教學時數比例不低于1:1。⑤精心組織、設計與課程理論部分相配套的課程實驗、實例分析、課程大作業等,鼓勵學生參與相關課題研究和各種課外科技活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與創新能力。⑥以學習過程為主,采取靈活多樣的課程考核方式,全面評價學生學習態度,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運用能力。⑦卓越課程的主講教師簡介、教學大綱、授課教案、課件資料等在教務處指定的網站公布。
2.3 卓越課程的信息化實施平臺 卓越課程的具體實施是通過3個平臺來完成:
①教師的快樂教學平臺。為達到教師之間的無縫對接,卓越課程中心提供了多種豐富動感的教學輔助手段和工具,使教師之間能夠充分共享教學資源,彌補其教學水平的差異性。
②學生的個性化自主學習平臺。學生可以通過平臺了解專業和課程發展、課程內容、教學安排等,同時完成作業和各種測試,并與教師在線交流,答疑解惑,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
③管理者的管理監督平臺。監管平臺使教學工作數據化、客觀化和透明化,為管理者進行科學管理和公正評價提供先進的技術手段和有效的量化數據。
3 卓越課程的教學架構
卓越課程教學以模塊化架構形式實施,具體見圖1所示。整個教學過程共由課堂學習、自主學習、討論探究、課外實踐、課后作業等5大模塊組成。①課堂學習模塊。這部分內容是課程的重點和難點。由主講教師精講,重在使學生掌握扎實的理論基礎。②討論探究模塊。這部分內容是課程基本內容的擴展和學科前沿。以學生為主,實行分組討論,學生自主提問,或者教師啟發式提問,學生間互相討論,老師參與,重在引導和解答,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③自主學習模塊。這部分內容是課程基本內容的先修和深化部分。要求學生以個人自主學習為主,通過查閱資料,充分理解,為較好的學習和理解本課程基本內容奠定基礎。④課外實踐模塊。這部分是指利用所學知識完成一些課外活動,包括基本實驗教學、項目教學、仿真教學和班級科技興趣活動等。⑤作業題和答疑模塊。主要是對學習內容的溫習、解惑和鞏固。
4 卓越課程考核內容及成績構成
卓越課程的考核內容由學習過程和最后考試共同組成,具體構成如下:①上課聽講和主動發言(10%):包括是否按時上課、認真聽講,主動發言的次數和質量等。②隨堂作業和測試(10%):一般每門卓越課程隨堂測驗次數不少于3-5次,具體可根據課時數確定。③理論探究(10%):包括探究的課題、內容、參與討論的次數和質量等,以探究小組為單位由學生自主打分,教師把關。④自主學習(10%):包括自主學習的筆記、答辯記錄或小論文等。⑤實驗與操作(10%):包括預習、操作、實驗結果、實驗報告以及實驗過程的創新性等。由實驗指導教師打分。⑥課外實訓(10%):包括參加實訓的次數,對仿真軟件使用的熟練程度、系統設計情況、系統仿真結果、仿真分析能力等。由課外輔導教師或助教打分。⑦課后作業與答疑(10%):包括完成課后作業的數量和質量,參與答疑的次數和所問問題情況。⑧期末考試(30%):考核對本課程重點及理論基礎的學習和掌握情況。
5 結束語
“卓越課程”的建設與實施,為課程建構了新的價值標準、培養目標和實施原則。它需要學校和教師花大力氣做好充分的準備,包括各環節的內容設計和組織形式,以盡力展現課程的價值和魅力。江南大學一年的實踐經驗證明,卓越課程的實施能夠使學生以產生問題為驅動,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的整個過程,充分體驗學習的樂趣和價值,激發創新思維,變成學習和創造的主人。卓越課程的實施,能在教學活動中體現專業風范,能在教學應用細節中,彰顯卓越的不凡品質。因此,“卓越課程”的建設工程,不失為培養創新拔尖人才的一條有效途徑,將會有一定的推廣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王新華,馬健生.蘇格蘭的“卓越課程改革”述評[J].比較教育研究,2006,193(6):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