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6 16:03:0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經典藝術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關鍵詞:三層解讀“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
《金色花》是印度詩人泰戈爾的經典之作。是一首優美的散文詩,文章主要成功塑造了兩個形象:一個天真、頑皮、可愛的孩子,一個勤勞、圣潔、虔誠的母親。通過母子游戲,我們感受到濃濃的帶有宗教色彩的神圣母愛,以及孩子純真的感恩之心。如何凸現這首詩的情感教育,筆者試從全詩的首句“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作三層解讀。
一、“假如”——美妙的預設。“假如”是一種想像,因為全詩都是孩子一種善意的想像,這種善意的想像又是真實的再現。預設的美妙彰顯的是神圣的母愛,文中的母親是一個真、善、美的完美結合,全詩從三個方面來寫母親。
1、禱告——圣潔的母親。沐浴之后,長發披肩,漫步林陰,嗅著花香,做著禱告的母親是美的。
2、讀書——虔誠的母親。讀書時的女人最漂亮,并且讀的是《羅摩衍那》,一部反映宗教故事的名著,午飯過后,捧讀經典,更是一種儀式。讀書的母親是美的、虔誠的、更是善的。
3、去牛棚——勤勞的母親。黃昏掌燈去牛棚,這時的母親是勤勞的,樸實的,更是本真的。
預設的美妙,神圣的母愛更體現在下面三個詞上。
1、“嗅——聞”,禱告時,“你會嗅到這花香”文學藝術論文,這里的“嗅”字絕不能用“聞”字,“聞”更強調花香的濃郁, “嗅”體現一種“淡淡花香”。只有淡淡花香更吻合樸實、淡雅的宗教氛圍,從而更好映襯出母親的高貴、淡雅,又能體現我的隱密性。
2、“投——照、射、映”,讀書時,“我便要將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書頁上。”這里如用“照、射、映”等詞來替換“投”字均不理想,“投”一方面體現兒子投身母親懷抱的濃濃深情,同時“投”字反映出金色花影子的光線也是淡淡的,只有淡淡的光線既不讓母親發現,又能保護好母親的視力,更不影響母親看書。
3、“落——站、飛”,去牛棚時,“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來”,用“站、飛”等詞來替換“落”顯然不妥,“落”是飄落,帶有輕輕的動感,既給母親一個驚喜,又不至于嚇著母親。三個詞:“嗅”從母親角度寫,“投”、“落”從孩子角度寫,寫出淡淡的花香、淡淡的色彩、輕輕的動感,從而組合成一幅美好而和諧的畫面,并與宗教淡雅、寧靜、高貴的氣氛相吻合,烘托出濃郁的宗教色彩。宗教給予人的教化也是淡雅的樸實的,兒子就像敬重神靈一樣敬重自己母親中國知網論文數據庫。
二、“變成”——純真的天性。多變、善變是孩子的天性。解讀“我”的個性從兩個角度:一是模仿,二是游戲。而模仿與游戲恰恰是兒童兩大天性。
1、游戲,詩中主要寫了兒子與母親捉迷藏的游戲,這個游戲可分幾個階段,反映出兒子幾種心理。
①一變變成金色花在玩耍,不見了我,看母親著急不著急,驗證一下自己在媽媽心中的地位,再看看媽媽找不到自己而著急的窘態。
②二變變成花香、影子,默默地為媽媽做點好事,回報媽媽且又不想讓她發現。
③三變變回自己,突然降臨媽媽面前,給媽媽一個驚喜,給自己一個得意。
2、模仿,詩中主要模仿孩子與母親捉迷藏時的對話情景,體現在四個問句上。自問兩句:
a、你會認識我嗎?
b、你會猜得出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的影子嗎?
這兩句問句表達了孩子當時自鳴得意又迫切希望母親認可的心理。同時也說明孩子很在乎媽媽是否關心自己,又非常向往擺脫媽媽的管束的心理,既迷戀媽媽,又向往自由獨立恰恰是兒童特有的矛盾心理。
他問兩句:
a、孩子,你在哪里呀?
b、你到哪里去了,你這壞孩子?
這兩句是孩子模仿母親的口吻在發問,有著急、責備、嗔怪、愛憐等語氣情感。很多老師喜歡叫學生朗讀這兩句,但不知究竟那種語氣該強烈一點,從哪個角度進行朗讀指導?其實從語序角度稍加辨析指導,情感把握輕而易舉。a、“孩子,你在哪里呀?”變換語序“你在哪里呀,孩子?”反復比較朗讀文學藝術論文,不難發現變句找不到孩子時著急的心情更強,由此可見,原句可能是媽媽逗著孩子玩,捉迷藏時,媽媽明明知道孩子在干嘛,卻故意裝著不知道,滿足孩子的成功心理。
同樣把b句“你到哪里去了,你這壞孩子。”換成“你這壞孩子,你到哪里去了?”換句應該是找了好久好久仍找不到孩子的母親突然找到孩子時的感受,所以責備的語氣更強,原句應該是正找不著孩子的母親突然孩子自己回來時的感受,著急語氣更強。有欣慰,孩子還聽話沒走遠;有責怪,孩子有點野;有愛憐,孩子太活潑調皮了。這兩句不是母親親口說的,而是孩子設想說的,這說明孩子模仿非常逼真,甚至連母親這些情感細微的變化都能模仿出來,可見母子情深。
三、“金色花”——圣潔的心靈。金色花本是圣花,《羅摩衍那》是圣書,牛在印度教里也是圣物,全詩充滿濃郁的宗教色彩。讀的是宗教神話故事,做的是宗教禱告禮儀,面對神圣的母愛我將用世上最好最神圣的東西——“金色花”回報母親,用它的形、香、影表達自己最圣潔的心靈,在神圣母愛的沐浴下感化了一個孩子,教化孩子富有一顆感恩之心。
這便是《金色花》帶給我們的享受與啟迪。
作為豐富多彩的聲樂藝術中一個“獨特的”品種,它的價值就像鋼琴教材中的肖邦、李斯特的音樂會練習曲,或小提琴教材中的帕格尼尼的隨想曲一樣,既具有高度技巧性、又具有高度藝術性,是提高聲樂專業的全面技巧、藝術水準的重要途徑。音樂會練聲曲相對于聲樂練習曲來說,它不僅囊括了各種聲樂技巧。而且還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更強調的是歌唱者對作品的理解和對歌曲技巧的把握發揮,這更是歌唱修養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在西方藝術音樂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歌唱藝術從古希臘的吟唱史詩到中世紀的復調合唱,再到十七世紀初的抒情性音樂劇,歌唱已成為一門富有表現力的藝術。舒伯特曾經說過:“在整個音樂藝術中,歌唱不可爭辯的是處于首要地位的,它是一切旋律、轉調與和聲所環繞的軸心。所有的樂器不過是歌唱聲音的模仿。歌唱好似一位帝王坐在他的寶座上,而環繞它的一切樂器都好像是俯首稱臣的諸侯王公。人聲本質上是一種最原始的聲音。世界上一切其他的聲音不過是這神圣的原始聲音的一種遙遠的回聲。人類的喉嚨是世界上最初的、發聲最純正的、最值得贊美的樂器!”。
而要把人類的喉嚨訓練成美妙動聽的歌喉,就要進行一系列的聲樂訓練,以達到專業化的歌唱水準,歌劇和美聲唱法的發展更需要良好的聲樂技巧和藝術修養作后盾,中國聲樂教育家尚家驤曾指出“很多教師把聲樂練聲曲作為學生演唱歌劇前的技術準備材料”,這就使音樂會練聲曲的前身――現在普通而常見的聲樂練聲曲的產生和發展成為可能和必須。
“普通而常見”的練聲曲主要有兩個來源:
一種來源是十九世紀早期。出版的有鋼琴伴奏的視唱練耳練習曲。
視唱曲在巴洛克時期就已出現,而視唱練耳教材在十八世紀的法國和意大利已經大量出版。視唱曲一般用“唱名”而非“元音”來演唱。一些早期聲樂教師延續了這種演唱習慣,例如,多梅尼科?科里在1810年出版的《演唱指南》(The Singer's Preceptor)和曼魯艾爾?加西亞在1840年出版的《歌唱藝術論文全集》(Trait complet lart du Chant)中,也開始出現演唱“唱名”而非“元音”的聲樂訓練材料,這可以說是聲樂練聲曲的雛形。后來,這種有曲調而無歌詞、同時還帶有鋼琴伴奏練習曲的形式,便逐漸定型為練聲曲的經典組合形式。到了19世紀中期又有了更多的此類出版物,而聲樂教師亨瑞奇?帕洛夫卡(Henri-chi Panofka,1807―1887聲樂教師、小提琴手、作曲家)在巴黎的時期出版的同類出版物,已經明確為五本的聲樂練聲曲。
值得一提的是帕諾夫卡在1840年時研究了眾多歌唱家的演唱技巧(如:Marco Bordoni/Jenny Lind/Lablaehe/Frasehini/Staudigl),于1852年在倫敦出版了第一本具有教育性的聲樂作品《聲樂指導訓練》(《Practical Singing Tutor》);1854年在巴黎出版了《歌唱的藝術》(《Lart de chanter》op.81)一書,給他帶來了作為小提琴手和作曲家所不能獲得的巨大成就。而1858年他為初學者寫的一本《帶字母的聲樂訓練》(《Abecedaire vo-cal》)獲得了成功并具有創新性;最后的一本書《歌唱與聲音》(《Voix et chanteurs》op.85)是在前兩本書《歌晤的藝術》和《帶字母的聲樂訓練》的想法和材料的基礎上寫成的,其中還包括了許多著名的聲樂歌唱家歌唱時的生理感覺。
另一個來源是將已有的聲樂作品去掉歌詞后作為練聲曲。
一個蘋果引發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水墨畫展。
2008年9月,80后畫家孫浩到798藝術區的珊和羽畫廊參觀一個畫展,開幕酒會備有蘋果酬賓,但沒人好意思吃。高大俊朗的孫浩抄起一個啃將起來,畫廊總裁張珊寧看得一樂,熱情爽朗的她也如法炮制,兩道清脆的咀嚼聲無邪地在端莊的會場里此起彼伏,兩個性情中人因此結緣。
孫浩正和他的朋友們籌備一場畫展。2008年金秋11月,國槐如傘,把“珊和羽”的紅磚小院映襯得分外雅致,“跨界――當代水墨七人聯展”吸引人們把目光投向寧靜多時的水墨畫壇,7位畫家用獨特的筆法、迥異的面目重新演繹傳統水墨畫,業界驚呼這是“放肆的水墨,大膽的跨界”。
參展的7位畫家,1980年生的孫浩最小,其余都是70后,青春無敵、朝氣逼人。他們都有著長期正統的中國畫訓練背景,曾經或正在攻讀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的研究生,陰樹雨還是在讀的國畫博士。雖同屬科班出身,但都選擇了各不相同的水墨畫變革之路。
這七人的作品,烙上了鮮明的個性風采,或精致唯美、或直白放肆、或抽象深刻、或幽默俏皮。早在三年前,臺灣地產大享山藝術基金會董事長林明哲已斥重金收藏過其中孫浩、吳雪蓮的多幅作品。3年過去,這批年輕畫家在藝術上的突破,再一次讓林明哲驚嘆,臺灣山藝術基金會已著手為孫浩籌辦個展。而嘉德拍賣公司也緊鑼密鼓為七人舉辦專題拍賣會。
水墨圈的“螺彝者”
作為資深策展人,張珊寧毫不諱言自己“閱畫無數,都有些審美疲勞了”。但當2008年9月她第一次走進孫浩的工作室時,只覺得眼睛一亮,“那幅紅色的《粉絲》一下子抓住了我的視線。還有一幅《青》看到青花瓷色的人們在飛翔。雖閱畫無數,但我沒見過這樣的畫,給我一種挺撞擊的感覺。他從小學畫,基本功非常扎實,靈魂很干凈、高遠,畫法形式不拘泥。”
“我又從電腦里看了一下其他六人的畫作,各有震撼之處。他們從年初就開始籌劃七人聯展,也談過不少畫廊,孫浩對我感慨:沒想到在北京找家畫廊作中國畫展很難。規矩很多。有的畫廊對于畫作的市場價值要求苛刻,有的畫廊只愿接其中部分人的部分作品,不可能讓藝術家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但孫浩他們堅持要七人聯展。而珊和羽的政策就是自由,給畫家自由生長的空間。于是我對他說:其他人的畫室我就不去了,畫我也不挑了,選擇什么樣的畫、以什么方式展出,你們自己定?!?/p>
在珊和羽畫廊亮相的聯展,七人都是完全不同的風格,形成鮮明對比。其中李颯和陰樹雨的作品位列同一展廳’李颯的《殘花圖卷》等,是仿山人、徐滑等傳統花鳥畫家的筆意和構圖,用現代的抽象符號重新演繹水墨經典,畫面抽象而充滿視覺張力:陰樹雨的《豆畦香滿過春期》等,在外行眼里無疑是最正統的技法,畫面具像,但空靈、清雅,有種說不出來的美。
湘潭小子譚軍,從中央美院研究生畢業,當過教員的他如今是自由畫家,2008年先后在京、滬舉辦過多場展覽,在先鋒畫家圈已頗具影響力。他展出的《執迷》、《逍遙》等畫作,似乎用老莊等中國古代哲學思索當今商業社會中人們的心靈出口。
眉目炯炯的杜小同是陜西關中大漢,展出畫作大都是變形的人像。評論界認為他近期作品一類是“枯木濃血式”,讓人聯想到蒼涼歲月、血祭,死亡等,有種直面干尸或凌遲的現場體驗,另一類是高士系列,似乎與他最近苦練古琴有關,靈魂悲苦,壓抑之中,表現出蕩氣回腸的堅韌力量和人性光芒。
杜小同1999年從中央美院國畫系水墨人物畫室本科畢業后,在煙臺魯東大學美術系數國畫。目前是中央美院中國畫學院的在讀研究生,導師唐勇力教授。雖然舉辦或參加過多次先鋒藝術展覽,“但我對于美協舉辦的畫展活動一次未參加過,既不引以為榮,也不引以為恥?!?/p>
七人中唯一的女性吳雪蓮,用絹、水墨、色粉筆、碳條等,勾勒出不同意境的人體,或變形的人體局部殘片,畫中一種緩慢的、如歌般的氣氛,讓讀畫人隨之放慢自己的節奏……
王劍的畫則幾乎全是灰、黑兩色,十分抽象,其《等邊三角形的堅決立場》可讓人浮想連翩,又似乎什么具體內容都沒有。他還通過拍攝馬路旁的水溝、廢墟的對角線,并把不同角度的幾何圖像疊加,營造“俯拍城市”的意境。畫配詩也是他的一大特色,但他寫的詩句也是半哲理半朦朧。抽象無比。
“我們七人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事,也大概知道別人在做什么,我們思路理得挺清的。西方當代藝術已經很多元化了,中國當代藝術的多元化還遠不夠。好比大街上突然跑過來一個裸奔的人。大家很驚詫,緊接著又跑過一個穿褲衩的,大家就感到沒什么了。我們這七人,就想做水墨畫壇上的裸奔者。通過我們的努力,或許能給其他人的摸索當個探路先鋒。”
閉關三年
孫浩是一個快樂的人,畫畫和踢球都是最愛,朋友眾多,沒心沒肺的程度,挺像古龍小說《歡樂英雄》中的郭大路。
他老家山東臨沂,是書圣王羲之、書法家顏真卿的故鄉,當地民風似乎也沾染了濃厚的水墨氣韻。其爺爺、姥爺、父親都酷愛書法并小有名氣,孫浩三歲開始握毛筆習字,自幼接受嚴格的國畫訓練,并順利獲得魯迅美術學院中國畫系人物畫專業本科學位。
魯美對于傳統十分尊崇,四年本科學習,使他對于傳統水墨畫的范式有了全面了解,畢業作品在全國首屆美術院校學生聯展中,成為國畫方面唯一的獲獎者。隨后他來到北京,成為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胡偉教授的材料與表現工作室研究生。
“胡偉教授是中國畫專業第一個博士,1988年公派留學日本東京藝術大學,其工作室主要對中國古代繪畫的材料和繪制過程深入考察研究。思路非常開闊,鼓勵學生創新。他對我的教學是點撥式的,順應我的個性、畫法和我的追求,在我探索繪畫的道路上,他是推動力,他把方向盤交到我自己的手里?!?/p>
2005年孫浩研究生畢業時參加了成都藝術雙年展。閉幕后去九寨溝游覽的車上,通過手機短信幾番來回,臺灣山藝術基金會最終以10萬元人民幣的價格收藏其參展作品《蔓延》,成為那屆參展新人最大的單筆交易。該基金會董事長林明哲是高雄地產第一人,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到大陸收購藝術品,對收藏投資有敏銳的判斷,林明哲斷定孫浩的作品將有很大的升值空間。山藝術基金會一口氣收藏了孫浩11件作品。當時對孫浩拋橄欖枝的,還有香港前特首董建華之妹董建平等收藏家。
當年的中央美院畢業作品展上,他的
作品也獲金獎。他到北京印刷學院謀得一份教職,教綜合材料藝術,課余像海綿吸水般讀書、作畫?!?年前我才25歲,作品還不很成熟。那次成都雙年展,突然給我一種社會身份,突然很多人知道我,給我提各種意見,圈子里都在說這事,對我評價似乎有點過高。浮躁之后,我靜下心來,這3年我未參加任何展覽,潛心看書、學習,理順思路,摸索應怎么往下走?!?/p>
“這3年,我看得多的是中國古代哲學書籍,《道德經》、《畫論》、《禪宗》、《周易》等什么都讀,從中尋找古人的智慧營養。比如中國古畫追求的意境就是一絕,同樣‘飛’的畫面,西方人畫翅膀,而敦煌畫的是飄帶。青花瓷、豆彩、畫像磚、墓室線刻等傳統藝術,都給我很多靈感?!?/p>
這段靜默期,孫浩印象最深刻的是去云崗石窟寫生的經歷?!笆呔驮谝粭l運煤大道的路旁,煤渣使佛像好似被風化,一下雨。灰黑色的水順雕塑往下流,那種模糊,那種流淌,使我突然明白什么叫天人合一。我悟到,什么叫創新?也許創新就在于創造一種新的視覺觀念,回來后我畫了《逆形》,找到一種特別的繪畫材料,可以順著人體的結構往下流淌。顯示出那控制與非控制間的感覺,進而延伸、來回流淌。”
“傳統水墨畫,表達了文人和士大夫階層對遁世生活的想象,崇尚自然、追求空靈的意境。而當代社會的現實是追求人改變自然,喧囂、熱鬧,我希望從新的角度來拓展水墨畫的表達空間,因為優秀的藝術作品除了挖掘人們美好的情感,還應該更多一些反思。有次我去一個地下酒吧看搖滾演唱會,眾多90后的孩子瘋狂得有些虛假地自我釋放。于是我聯想到超女、快男,聯想到被過度包裝的偶像、年輕人的盲崇,這是一種‘迷’文化,這種迷文化也體現在當代藝術圈里,有些畫家的作品市場好,售價高,其他人就跟風去模仿。在這種感悟下,我創作了《粉絲》這組作品,是對當代‘迷’文化的一種反諷?!?/p>
儒雅雙俠
一襲長衫、戴“五四”經典圓框眼鏡的李颯,挺像,說話語速快,笑容滿面,待人極友善。而適合中山裝的陰樹雨,安靜內斂、話少意賅。兩人雖然都有儒俠氣質,但李颯更像唐詩,樹雨則如宋詞。
他倆都住在望京,畫室都在著名的藝術營一索家村,只隔幾步路,日常哥倆最愛一起喝茶聊天。2005年同時獲得中央美院國畫系碩士學位,不過隨后李颯執教于北京服裝學院美術系至令陰樹雨2008年回中央美院讀中國畫博士。
與畫展同步推出的畫冊,李颯的專輯有一半篇幅是自己反思傳統繪畫的藝術論文,他讀書多動筆也勤,是七人中著名的理論家,七人畫冊的序言由他撰寫。他近年來在北京、重慶等多個城市舉辦個人畫展,今年參加了文化部、澳門藝術博物館等舉辦的多場展覽并倍受關注。其作品被浙江美術館、重慶美術館、澳門藝術博物館等收藏。
李颯自幼在父親的指導下,進行了嚴苛的傳統國畫訓練?!?002年我到中央美院國畫系學習時,遇到的最大問題是:臨摹了大量的中國傳統作品后,再創作時我發現,用傳統的繪畫語言來表達當下社會的生存經驗時,竟無以致用。中國的農業經濟處于停滯狀態,傳統水墨畫誕生于超級穩定的社會結構中,建立于逃避現實的態度上。避免激情是傳統文化首要特征之一。十九世紀下半葉以來,西方文化侵襲,使傳統文化一直處在很深的沒落‘焦慮’之中,王國維沉湖自殺就是典型例證。時至今日,傳統繪畫語言所代表的文化價值觀念。與現代人的生存感受之間,表現出來的更多是沖撞、抵觸和對峙?!?/p>
于是,李颯開始了水墨畫的變革之路,“我已經摸索了五六年,有過痛苦的陣痛期。在導師胡偉的材料工作室。我接觸了很多新材料,把西方的抽象藝術融入水墨畫的創作中?!?/p>
他的實驗最先得到了一個美國畫商的認可。她叫簡黎明,租借北京地壇的明代大殿,開抽象藝術畫廊。她到李颯的工作室看畫,站在《從灰色過渡過灰色》這幅畫前良久,然后嚴肅地說:“你認為人有時是邪惡的么?我在你的畫上看到了許多幅面孔?!?/p>
李颯的這幅畫,借用中國傳統花鳥畫的構圖,用抽象的符號表現一種相互纏繞、相互掙扎的感覺。溫和的美國人簡黎明從一個個抽象的符號中看到了無數的人臉。
2006年,簡與李颯簽下兩年之約。期間在北京藝術博覽會上,希爾頓酒店以5.2萬美元買下李颯一幅大畫?!昂喪呛馨舻乃囆g鑒賞家,挑畫眼光一流,不過她對簽約畫家的管理也是十分嚴格,把我們的作品定價都較高,這兩年有很多人想找我要畫,但我與畫廊簽了約,不能私自給。今年解約后,我沒有急于直接邁向市場,而是先整理自己,把努力的方向認真想清楚再說。”
陰樹雨的學院氣息更濃厚,是青年畫家中“學院水墨”的代表人物之一。本科就讀于杭州中國美術學院,那里秉持潘天壽的中西“拉開距離”之說。希望推陳出新創出“中國氣派”;碩士、博士北上到中央美術學院,這里的國畫系始終堅持著由徐悲鴻創立,并經蔣兆和、李可染、葉淺予等不斷完善而成熟的中國畫教學體系,承認傳統,強調中西畫法有機結合,注重對現實生活的表達。
經受南北兩大最高國畫藝術院校洗禮的陰樹雨。師從著名寫意花鳥畫家張立辰教授,選擇了新派寫意花鳥作為終生筆耕之路,作品卻透露著江南文人畫特有的靈性和秀氣,鮮活生動。他喜歡下鄉,常帶干糧住草棚、爬山越嶺。帶著畫夾和相機,搜尋山花野草和飛禽走獸,自得其樂。
陰樹雨說,“傳統樣式的中國書畫一直有自己的發展,從未間斷過。比如同樣畫墨竹,蒙古人統治的元代與資本主義萌芽的明代,作品就有很大差異。再比如20世紀的藝術巨匠潘天壽,他所面臨的社會變革也是很大的,他仍然堅持了傳統樣式,并找著了自己的路子?,F在也是一個變革時代,如果我們認準了道路堅持下去,應該也能有自己的收獲。”
七人聯展中,陰樹雨的畫最受普通觀眾青睞。作為國畫博士,已可預見其未來的教授身份?!安还苁裁搭^銜,將來我會堅持畫畫。我不排斥體制內身份,它給藝術家一個名份,讓我們能夠生存、豐衣足食,否則會喪失很多機會。”他的妻子也是藝術圈內人,“她作陶瓷小雕塑,比較抒情?!笔闱橐彩顷帢溆昝孀鞯恼鎸崒懻?。
小師妹
小師妹吳雪蓮,準80后,斯文內秀,與孫浩、李颯是研究生同班同學,導師都是胡偉?!拔也惶珪谜Z言表達感受,想知道我作畫的感受,看我的畫就好了。一般人看我的畫,理解應該不會很困難。至于你問我為什么要這樣畫,我自己也不知道,就是憑感覺?!?/p>
吳雪蓮也是自幼習國畫,父親是湖北一中專繪畫老師,兄妹二人,哥哥學美術史。她本科在中央民族大學學工筆國畫。成為胡偉的研究生后,在新材料使用和抽象畫之路開始了大膽探索,目前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教設計課。
吳雪蓮對導師胡偉充滿感激,“很多人認為讀繪畫專業研究生,會約束創作天才。似乎進了工作室,就會規范自己的思路。不少工作室確實存在這個問題,但對我來
說,是考對了老師,進對了工作室。胡老師對我們的要求是直接畫畫就好,標準很抽象,創作過程中一般他不會提具體要求。只在中途如果他看到發展方向不太好,可能會點撥一下。他對條條框框、對于選用或不用什么材料,要求不是那么嚴格。對于我的作品風格,他看后只說比較喜歡,更多的評語,他就沒有了。”
吳雪蓮這些年在畫壇也成績不俗:2004年她用皮紙、銀箔創作的六條屏《唯?一》,獲第十屆全國美術作品優秀獎:2005年參加成都藝術雙年展,作品也被臺灣山藝術基金會收藏;近兩年在武漢、深圳辦個展頗獲好評。
燕山隱士
王劍是七人畫冊的主編,如今住在北京門頭溝山區的一個小院里,置身雄渾的燕山山脈,他感到無比舒暢?!拔野醽砜煲荒炅耍刻斐鲩T就看山,我喜歡大山里的石頭,這么多起伏變化,經億萬年形成恒久不變的姿態,我與山、石交流起來非常地舒服?!?/p>
王劍老家河北邯鄲,“父親在鐵路上搞工會工作,當年中央美院很多畫家下放到那里,父親就跟著他們學畫,也讓我學。我爸管我特別嚴,每天畫大量寫生。但我文化課不好,16歲當了鐵路工人,從火車蒸汽機的司爐到機務段的清潔工等都做過,一做就是8年,當門衛時,我看著單位人變老,于是想一生不能虛度,然后到北京讀書,然后做過雜志社美編、圖書公司的美術總監,也給電視臺拍過紀錄片。這中間還經歷了一次失敗的婚姻,現在我身為自由藝術家,住到山里,真正回到自然,我感覺自己目前的狀態最好?!?/p>
王劍與杜小同、李颯是十多年的好朋友,以前一起作水墨畫方面的展覽。4年前,他的傳統國畫作品《趙氏孤兒》入選第十屆全國美術作品展。后來,他也轉向水墨畫的變革。
在王劍眼里,“傳統文化給我們土的印象,而現代都市是硬的。雖然我的作品表現得很抽象,但我內在的東西與傳統很近,最主要的體驗是人與自然的關系。我住到山里后,對人與自然的關系了解更深入,我希望用一種全新的方式來詮釋水墨意象。”
七劍合璧 和而不同
這七人,共性是都接受過最正統中國畫的教育,目前在畫壇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其中五人是中央美院國畫院研究生同一屆同學,平日經常聯席縱酒、評文弄墨,好不快意!
七人聯展最初發起者是王劍、譚軍和李颯。2008年初,他們仨在北京CBD(中央商務區)的一家麥當勞餐廳碰頭,計劃一起辦畫展,并出畫冊。當年3月,參展人數擴展為7人,“我們都是中央美院的同班同學或師兄弟,除了私交篤厚,更主要是在水墨畫的追求上志同道合?!?/p>
“第一次全體籌備會在譚軍家,我們決定給七人小團體起個別致的、中國化的名字。譚軍家門牌號303,于是決定叫‘三――三’(音為‘三杠三’)。‘三’與老莊關系密切,《道德經》有云‘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三’還是《易經》的乾卦,男為陽,六個男生是六個實杠,女為陰,一個女生用虛杠表示。合起來‘三――三’很像《易經》第九卦之‘小畜卦’,說的是‘城西邊有雨,還只是一個雨人,正在積蓄力量,馬上就要來下雨’。這種描述與我們七人的現狀很巧合”,28歲的孫浩很認真地向記者解釋七人團體名字的來由,里面包含了他研習中國傳統哲學的心得。
李颯說:“眼下辦一場畫展,包括出畫冊等在內,開支少說得二三十萬元。這些年我們的精力不在賣畫掙錢上,為了自由表達藝術思想,我們沒找投資人。這次辦展、出畫冊,建專題網站,都是自費。當代藝術市場上,油畫比較占優勢,中國當代水墨畫還沒確定市場。我們也不懂市場,我們有的只是信心,對于作品的自信!”
孫浩說:“電影大師赫爾佐格說:‘年輕人你們去拍電影吧,拍電影只須5美元,用來買一支筆和一疊紙,然后寫劇本,然后去找志同道合的人?!k畫展也是一樣,只要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可以作很多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