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23 06:29:3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會計教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學生生源素質低。
反正是想方設法、多渠道招收,不限分數、不限能力、不限人品,只要能來一律招收,這樣招收進來的中職生的素質可想而知。對這些招收進來的中職生而言,讓處在這樣年齡的他們走上社會太嫩了,把他們送向高中深造,又根本學不來那些文化知識,所以不管是家長、親朋好友,還是本人,以及初三班主任,都鼓動他們選擇中職學校。這些學生大多厭學,文化基礎薄弱,即使有些學生想學習專業知識,也未必學得來,上課睡覺、說話、玩手機、搗亂現象隨時可見。在這種情況下,老師要培養出專業性人才難度很大。
由于各校編制有限,因此不能隨時招收教師。一旦有了編制,就必須是985、211大學會計及相關專業畢業的學生。這些名校的畢業生在如今經濟社會中,不想到社會地位低和待遇不高的職校施展才華;一般本科院校畢業的,稍微有水平的也不想來。真正進入職校的老師素質一般,因此新生力量不足,而招生規模卻不斷擴大,造成教育資源嚴重不足。就我們學校的會計專業老師而言,目前總共有八位會計專業老師,三位上升為中層領導。他們附帶上幾節課,工作重點在行政管理上,全校五百多位會計專業學生就指著五位專業老師。其中四位老師已進入不惑之年,上有老,下有小,家庭壓力和自身體質壓力等多種因素并存,很難專心投入到教學中。還有一位是剛錄用進來的,念的是工商專業,并非會計專業。這些都導致從事會計職業教學的師資力量不足。老教師知識更新跟不上時代要求,經常與新制度脫節。學校雖派遣老師脫崗培訓,但名額有限,不能隨時更新。本來人手就不夠,又有老師脫崗,無疑給在崗老師雪上加霜。學校不得不大量外聘教師,但又面臨經費緊張問題,所以只能聘請周邊大學的在校生,這些人可以說自己都乳臭未干,沒有一點教學經驗,卻要來教學實踐性很強的會計專業,真是紙上談兵。此外,學校辦學條件落后,普遍缺乏基本技能訓練的設施和場所。就我們學校而言,只開設了一間會計模擬室,這樣平常也沒用,把桌子上裝裝樣子的材料收起來就可留給計算機專業學生用。等到有領導或外人參觀時才作為會計模擬室。還有一間會計電腦室,留著上會計電算化課,一間沙盤室,不過玩玩游戲而已,并沒有滲透多少會計知識,真正用于會計技能訓練的并沒有,所以以能力為本位的會計教學難以落實。
(三)課程設置不合理。
課程教材陳舊,不能隨著會計制度的變更而變更,不能適應新的行業標準。我校所用的教材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的,里面有些內容沒有隨著會計制度的變更而變更,甚至出現多處錯誤。學校針對學校及學生的具體情況,多次進行了課程設置改革,以基礎會計學、財務會計、會計模擬為主要課程,但我認為這些課程并非會計專業學生非修不可的課程。因為這些課程教材內容出現重復,如基礎會計學和財務會計學,在會計要素、會計核算及報表編制等方面重復,甚至同一業務前后出現不同核算。不管從事什么工作,都必須持證上崗,考慮到有家長看重這本證書,所以把較多課時安排給財經法規和會計基礎兩門課。會計證的考試對這兩門課的要求重在理論,所以實踐課時相對較少,這與會計專業培養的應用型人才格格不入,學生雖然拿到會計證,但因為缺乏會計實踐動手能力,難以找到工作。第三學年把學生散放到社會上,讓他們自行聯系實習單位,但實際上很多學生并沒真正實習。即便聯系到實習單位,也沒有真正接觸到會計業務,所以學生的實踐只不過是停留在實驗室里的閉門造車,造成理論課時和實踐課時比例的嚴重失調。待學生畢業后,覺得學校教的知識空且不適用,很難在短期內做到學以致用。
(四)教學方法落后。
課改教改雷聲大雨點小,每學期都討論,付諸實踐的卻很少,照樣穿新鞋走老路。當然有不少人努力過,但仍然舉步維艱,問題多多,困惑多多。這些問題和困惑的產生,固然有多方面的因素:一是會計教學仍然沒有擺脫傳統模式。一支粉筆加一個黑板,老師講、學生聽,先理論后作業,重課堂教學輕實踐,這與會計專業的操作性技能背道而馳。二是中職學校缺乏必要的實訓手段和方法。僅僅在校內搞一些模擬實習,拿一些記賬憑證、科目匯總表、賬簿,讓學生根據仿真材料依據教學規律設計帶有假定性,與會計實際工作存在較大差距。
二、應采取的對策
(一)重視學生的技能訓練。
由于校領導的重視不夠,沒有充分認識到技能培訓對提高學生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性,因此第三學年實習計劃無法真實落實。再加上會計崗位的敏感性和特殊性,企事業單位一般不愿意承擔會計教學實習任務,即使勉強承擔,也不讓學生看賬本,更不讓學生親自動手,最后學生只能應付了事。這樣的實習只能是走馬觀花,實習目的無法達到。校領導的指揮棒要重視學生的技能訓練,可以在主管部門的幫助下,主動和企業的財務部門取得聯系,爭取把實習任務安排到位,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大力推行校企合作,使學生的實踐落實到位,真正深入企業,培養運用專業知識獨立處理賬務的能力。
(二)課程設置方面盡量合理。
會計課程的設置不盡如人意,培養的學生不能很好地滿足會計工作的需要,因此要解決學生的就業問題,還應對現行課程進行改革。課程目標以勝任某崗位為出發點,以實用為準、夠用為度。崗位需要什么知識就開設什么課程,未必追求知識體系的完整性,只要上好基礎會計和財務會計,花更多時間讓學生進行出納、會計模擬實習和實訓。這樣實踐應加大比重,而不必強求學生學統計、經濟法、財務管理等,所以對一些課程可做必要的刪改。在課程設置方面,還可根據各地區實際需求,不斷調整和完善,學??裳埰髽I有實踐經驗的專家參與學校的教學活動,探索會計專業的人才培訓機制。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是會計教育理論結合實際的客觀需要。解決這一問題的主要途徑就是加大會計實踐課程在整個會計教學安排中的比重,建立現代化會計實驗室,及各種憑證賬簿、報表、操作臺等。在課程教學過程中穿行手工模擬教學,使書面知識轉化為實際操作能力??梢耘c會計事務所、企業聯合辦學,建立長期的協作聯系機制。加強基地建設,有計劃地安排學生在各學期末實習。中職學生畢業后主要面向小型企業,所以在講解行業標準和會計制度時,以小型企業的會計制度為準。在課程設置上,可以向一些小型企業發放問卷調查,參照企業需求設置課程或者聘請小型企業財務人員給學生授課,指導學生操作技能,談談他們在實際工作中是如何把理論學以致用的。
(三)努力提高專業教師的技能水平,加強專業教師隊伍建設。
按照國家對職業學校教師尤其是雙師型教師的規定,必須是具有本科以上學歷、在生產一線工作五年以上、經職業教育教師培訓合格后的方可任職。可是現實是大多數會計專業的老師是從院校會計專業畢業后直接到中職學校任教的,甚至有些還是無關專業畢業的,他們理論實踐一肩挑,由于沒有財會實際工作經歷,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僅限于書本,教學時難免空對空,因此可利用假期組織教師到企事業單位實踐,掌握崗位需要的知識,從而使課程設置與實踐有機結合。職業教育的目的是培養應用型人才,這就要求會計專業教師既通理論又具備豐富的財會工作經驗。可以與企事業單位簽訂培訓合同,把這些教師送到有關單位的財務部門頂崗實習;可以采取優惠政策聘用有豐富實際工作經驗的企事業單位的財會人員擔任實習指導老師,積極讓專業教師參與國家級、省級骨干教師培訓;還可以在假期給會計教師提供每年不少于兩次到企業進行會計實踐的機會。這些措施要形成制度,制定標準,嚴格考核。
(四)推進教育教學方法改革。
高職教育體系下人才培養的目標是為生產、建設和管理一線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只有在應用技術和應用技能的培養模式上有大的突破,才能彰顯高職教育特色。雖然現在許多學校都有較好的硬件設備來支持教師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實施教學,但是很多老師卻還是喜歡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用粉筆一遍遍地在黑板上板書,用嘴一遍遍地向學生灌輸理論知識,每天一直在做著比較繁重的重復性工作。高職會計教學最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以會計的語言和視角識別經濟業務,并熟練的填制會計憑證、登記會計證賬簿和編制財務報表的能力。所以,教師的會計教學方案設計就應該圍繞這項核心職業能力的培養進行。目前,現代技術應用于會計教學方面還存在如下突出問題。
1.1學生方面我們通過對學生的日常學習所做的調查來看
盡管很多學生在課后都能對教材中的各種習題做解答,但是在進入會計技能實訓環節后,無論是手工做賬訓練還是計算機做賬訓練,學生按照會計核算程序識別經濟業務和進行賬務處理的能力往往很差,很多學生在實訓末期,不能獨立編制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這兩張最基本的財務報表,更不用說編制現金流量表。近年來,外購的仿真教學軟件在會計實踐教學中的應用,大大增強了會計實踐教學的職業性和仿真程度,但許多仿真教學軟件的內容設計或過于復雜,或脫離實際,或業務形式單一,再加上高職學生普遍對會計準則缺乏深入的理解,很難將理論知識和經濟活動實踐很好的聯系在一起,缺乏用會計語言和方法將現實經濟生活中形形的經濟業務信息加工成會計信息的能力。有的學生學了三年會計,畢業時大腦一片空白,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學校學了些什么。招聘會上,面對用人單位提出的專業知識技能要求顯得極其不自信,根本就談不上“零距離”上崗。這些現象充分說明高職學生對會計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效果越來越難以達到教師期望,與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差距越來越大,與社會對會計人才的需求不相適應。
1.2教師方面
1.2.1教師的應用能力缺乏,設備利用率不高
雖然很多高職院校都已經建立了會計專業的實訓室,但真正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會計實訓教學主要局限在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訓練方面,而大量的涉及會計學原理、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規定方面課程的教學內容(如會計基礎、中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該機財務會計等),教師還是習慣在傳統的教室里進行。究其原因之一是教師的教學改革還沒有與現代教育技術很好的融合起來。教師對先進的現代教育設備不能充分地利用,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資源的浪費。
1.2.2教學方法單一,僅局限于多媒體設施
近年來,很多高職院校都積極建設配備多媒體教室,但是70%的會計專業教師在對多媒體設施的運用只停留在幻燈片放映的水平上,而會計教學所強調的教學做一體化的實踐操作能力的訓練卻沒有很好實施。有的學校從教育軟件開發商處購買了若干項仿真模擬會計教學軟件,但是許多會計教師還是不習慣或不愿意將某門課程的教學內容與實訓軟件的訓練設計相融合,以充分利用會計仿真教學軟件上課,導致仿真會計教學軟件被閑置。
1.2.3教學模式陳舊,依然沿用知識點灌輸教學
雖然很多老師都認可對會計專業學生加強職業素質教育的重要性,但大部分教師早已經習慣了在課堂上通過粉筆黑板灌輸如何做會計分錄,而學生既沒有對經濟業務活動的感性認知,更談不上真實的社會實踐經歷,無論教師怎樣將會計實務講得滔滔不絕,而學生掌握會計技能的情況很難盡如人意。比如基礎會計教師一般都在課堂上講過“月末要在調節未達賬項,檢查記賬差錯的基礎上,編制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的知識,但筆者調查發現許多高職學生雖然學了三年會計類課程,從來沒有在教材上見過真實(或仿真)的銀行存款對賬單是什么樣子,學生走上會計工作崗位后,如果單位沒有安排老財務人員輔導依然無法獨立完成該項會計業務。這說明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和方法的運用下,高職學生其實很難快速掌握諸如此類的基本會計技能。
2現代教育技術應用滯后的原因分析
2.1現代教育資金投入不足
由于財務會計工作成果是財務報表,而財務報表反映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信息,對于一個普通企業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管理信息,企業普遍對保護商業機密和財會信息的安全性有較高的敏感度,使得會計專業學生的校外實習的瓶頸問題難以解決,能夠接納學生校外頂崗實習的單位少、崗位少,即校外會計崗位實習很難滿足會計技能訓練要求。因此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大都把精力放在抓校內會計模擬實訓上,支撐校內會計模擬實訓的基礎是充足的對口的資金投入。經調研發現,現代教育資金投入不足已經成為困擾高職院校發展現代化教育技術的外部原因之一。有些學校因為資金短缺,不能及時更新教育設施,導致學生校內會計模擬實訓開課率較低,最終直接影響了這個學校的會計專業畢業生的培養質量。
2.2對現代教育技術設施的管理模式
滯后現代教育技術發展情況還取決于學校的管理是否得當。很多高職院校都普遍存在對現代教育技術設施的管理很不重視的問題。從宏觀上來講,我國發展具有鮮明的職業特色的高職教育時間不長,現代教育技術設施的在教學中的應用剛剛起步,很多方面都還不太成熟,建設進展也非常緩慢;從微觀上來講,學校沒有對老師的嚴格要求和對設施的專門管理,也是導致現代教育技術發展遲緩的原因。如許多學校為節省培訓經費,大都是依靠現有計算機專業的老師兼職對現代技術設備進行管理,這種管理模式與專業課教師的具體教學組織工作難以很好銜接,一定程度上挫傷了教師應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會計教學方法改革的積極性。
2.3缺乏有效的培訓、考核和激勵機制
因為培訓和考核都是相輔相成的,從來就沒有無考核的培訓,也沒有無培訓的考核。很多高職院校對教師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培訓工作重視不夠,既沒有建立起關于教師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改革會計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考核評價體系,也沒有建立基于現代教育技術環境下對學生會計技能實訓成績的評價體系。在調研“影響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教育教學的主要困難”這一問題時,有52%的教師認為“缺乏相應的推動和鼓勵機制”。這就導致教師對于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問題上“懶于應對”或“得過且過”。
3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提升高職會計教學效果的途徑
3.1增加資金投入,加強教育信息資源建設要利用
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來提高教學效果,就需要有一套完整的硬件和軟件設施,這就需要增加對高職院?,F代教育技術硬件和軟件的資金投入。所謂硬件設施,就是指學校的校園網絡系統、教學軟件的開發系統以及還有其他各種培訓系統、應用系統和信息的存儲系統。而軟件設施就是各種教育教學資源和它的應用軟件或者教育技術方法等等?,F在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很多學校只注重于硬件設施,而忽視了軟件設施,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很多資源的浪費。所以,我們必須要增加資金的投入,用以加強對教育信息資源的建設,來提高現代教育技術的普及率。
3.2加強師資培訓,提高教師的應用能力
在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環境下,應當讓會計教師在吸收最新的會計職業教育理論成果的同時,還擁有一定的程序設計能力和最新的計算機操作知識,能夠依據教學目標和內容自主開發新型的教學模式。為了達到這些目標,就需要有計劃的對會計教師進行現代教育技術培訓。第一,學??蓪iT設立教師計算機培訓中心,有針對性的承擔專業課教師的現代教育技術培訓;第二,組建一個高層的教授咨詢團來解答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問題;第三,定期舉辦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會計專業課公開觀摩活動。在對教師的培訓過程中,我們需要特別重視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和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
3.3建立和完善考評機制現階段,許多高職院校
對于教師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水平的情況還缺乏考核制度和管理辦法,教師往往只重視了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與更新,而忽視了如何有效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提高教學效率和效果。因此,對于高職會計專業而言,制定一套基于現代教育技術環境的會計教學質量考核評價體系和現代教育技術設備設施管理考核體系尤為重要。有了科學的評價體系,便于對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進行分析總結,也便于對管理者的服務水平進行考核和督促。如利用評價體系對教師的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進行考核,還可以對會計教師的教學效果進行評估,定期評選出優秀的會計教師來做榜樣,鼓勵其他教師積極開發出適合自己的教學模式來提高對學生會計技能的培養;還可以積極開展會計教學模式改革競賽,評選出師生相對公認的會計教學模式,以激勵引導其他老師?,F代教育技術設備設施管理考核體系的建立,有利于促進會計實踐教學的順利開展。如學校需要購置多少先進的現代技術硬件設備,這些設備能不能在會計教學中順利的高頻率使用,應當是管理者的核心工作之一。現代教育技術設備設施管理考核評價體系應當圍繞這一核心而設計,以促進現代教育技術設施的利用率不斷提高。
4.總結
使得人才在專業知識與具體實踐操作兩方面得到綜合的訓練及良好的培養過于重視理論而忽略實踐的現象是普遍的,中職會計的教育落后于經濟發展的要求,導致會計專業的畢業生難以適應企業的要求。
2適應時代的發展需求
20世紀80年代,國外的會計教育已經初具規模,而且像美國等一些西方發達國家對本國的計算機教學進行了相應的改進,增加會計專業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學校會計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及形成社會所需要的專業素質及素養,培養學生在中職會計教學中的獨立自主學習的良好的習慣,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進行課程設計及課程安排,旨在以專業基礎知識為前提的情況下,提高中職會計專業人才的全方位發展及訓練智力能力、溝通能力、交際能力。知識包括會計知識、組織與經營知識、一般性知識。專業認同指的是會計畢業生要認同其專業、樂于學習其專業知識,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AEECC認為,學校是學者掌握基礎知識及基本技能的最重要的場所。在美國,會計學校教學的宗旨在于讓學生形成基本的實踐操作能力,形成堅實的基礎知識素養。
3把握開端,發展過程,掌握結果
中職會計教育方面的改進旨在為了提高會計專業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教師及學校應該對學生在會計專業方面基礎知識能力的培養起到一定的重視,對于中職會計教育模式進行適當的調整與改革。
第一,轉變教育教學思想模式,塑造新型教學觀念學生自身的主觀努力決定了其能力的發展、知識的獲得與品德的形成。改變傳統教學下“灌輸式”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提高學生在實際學習中的獨立自主能力,提升學生積極進取的空間及時間,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動手動腦能力。此外,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注意恰當地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為出發點,注意因材施教,關注學生參差不齊的具體表現形式,讓學習成為學生終身運用的模式及自身的能力。
第二,恰當地處理師生、生生之間的關系,為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提供更多的時間及空間系可以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促使其共同探討、取長補短,也可助師生相互促進。只有教師對學生采取相對理解、鼓勵的態度,學生才會暢所欲言,從而激發出學生的求知欲。
第三,改革教學內容要使課程具有時代新意和自身特性,精簡課程內容,刪除交叉,清理課程間的關系。如管理會計和成本會計在在很多方面存在反復的情況。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實際的操作實踐模式,避免會計專業知識與實踐相分離,讓學生學會自我探索問題、發行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及時地對舊有的會計理論進行更新,恰當地運用外國的先進的會計思想理論,拓展學生在會計專業知識方面的廣度及深度,讓學生了解到外國會計方面的發展形勢及具體政策。
第四,傳統會計教學模式,難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得學生感到單一、枯燥,進而失去學習興趣。但是教師能夠及時地引進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激勵學生學習會計專業知識的主動性和樂趣,在培養學生自主能力及實踐能力能夠得到很好的效果,同時也利于學生其他能力的同時發展。會計教學方法應該由單相交流轉化為多向交流,由灌輸式轉化為啟發式,由單一式轉化為多元式,注重問題的解決過程而不是問題解決的結論,注重專業基礎知識的靈活運用,讓學生形成獨具特色而且適合自己學習的模式及方法。
(一)我國會計教育的現狀。
新時期,會計行業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逐步提升,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會計教育的貢獻,會計行業的重要性決定了會計教育改革與創新的迫切性。新時期,經濟和科技都高速發展,尤其是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在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廣泛使用,更顯現會計高素質人才培養的必要性。會計教育水平差距較大,重視專業知識的教學忽視職業素養的教育培養,與會計行業的職業需求差距也比較大,結構性失業情況比較嚴重。
(二)出現會計教育問題的原因。
1、專業及專業課程設置缺
乏針對性。在會計專業設置上主要的問題是專業設置過于現實,過于強調會計專業性和職業性,使得在界限劃分上過窄、過細,培養出的人才不能達到企業的要求,知識結構單一,基礎比較薄弱,不能適應工作崗位知識全面性的要求。并且還設置了一些不適用和不規范的專業,使得結構性失業比較嚴重。課程設置上專業課程與人文課程關聯性不強,教學目標不明確,重視專業課程忽視基礎、文化、道德教育課程,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專業課程重復內容較多。
2、會計教育學科體系不完善。
前期,我國的會計學科體系的設置圍繞著相關部門和會計行業,行業制度控制著教學活動的安排,導致了教學活動和內容的重復,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學生遵循學科體系設置的結果就是,知識學習過于死板,獨立思考、辨析和舉一反三的能力不足。90年代以后情況雖有改善,確定了以會計學為基本內容的主干課程,但是,學科重核算和理論的體系,不能滿足適應會計教育目標和經濟發展的需求。
3、教學方式的落后。
傳統的教學方法是以教師為中心的,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滿堂灌使得學生失去了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并且會計是一門相對比較枯燥的學科,缺少互動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以吸收課堂教學內容,專業課程知識長期下來掌握不牢固,對所學內容失去興趣,形成惡性循環。由于教師實踐能力不強,在教學方式上往往重視理論教學忽視實踐環節,學生缺乏實際操作經驗,另外,學校資金在會計實訓基地建設投入有限,不能滿足會計實訓課程的要求,教學方式上不能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學生的職業素養不高,難以適應會計職業要求。
4、缺乏雙師型的教育團隊。
我國許多高校和培訓機構的教師多是畢業后直接從事會計教育工作,具備會計職業職稱和執業資格及能力的教師不多,缺少從事會計行業的實踐經驗,因此在教育過程中多是注重會計理論知識的講解,現有的職稱評選不注重實踐教學的經驗,導致教師很少在會計實踐上花費時間,長久以來的教育流程使得學生在會計知識的獲得上偏向理論。再加上多數教育工作者采用填鴨式的教育方法,學生缺乏主動思考和學習的能力,不利于會計才人的培養。
二、我國會計教育改革與創新的相關措施
(一)實現專業及專業課程設置與會計行業要求的對接。
完善會計專業及課程設置要勇于打破學科界限,實現學科之間的有效聯系,重視專業課程的設置,同時增加基礎課程的設置,增加專業職業道德課程和管理類課程的份額,根據會計行業的實際要求和企業對人才的要求來實現專業與行業的對接,專業層次要具有實用性,以會計教學目標為基礎,職業教育設置細化,培養專才,本科圍繞會計學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等等。
(二)完善會計教育學科體系。
會計學科體系的完善,首先要擺脫行業和部門的限制。應該遵循企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全面系統的實現學科與社會需求的對接,以會計教育教學目標為基礎,層次分布明顯,比較要重視學科理論層,還要增加基礎理論層、實務操作層的比重,全面的滿足學生對知識的需求,讓學生在學習會計專業基礎學科的同時,了解到更多的會計就業信息、前景信息,并且懂得信息使用學科內容,學會自主思考,在學科體系的指導下自主學習,能夠融會貫通。
(三)改進并靈活運用科學的教育方式。
在會計教學過程中,應該以會計教學實踐為目標,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思考,培養學生的創興性思維,提高學生自主能力和專業素養。在課程安排上,不僅要注重會計專業知識的培訓,還要關注學習者的職業道德教育和會計法規教育,培養會計人員良好的職業素養和守法意識。在教學方法上,把會計教學和實訓相結合,注重教學的多樣性,加強與企業的實訓合作,定期組織學生參加企業會計人員的工作經驗講座,實行校內教學與校外實踐想結合的教學方式。
(四)建立雙師型教學團隊。
建立雙師型的團隊,要求必須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實踐指導能力。這就要求一方面教師要自主學習,完善自己的專業知識結構,學習相關的金融知識,開闊自己的眼界。另一方面,學校要積極鼓勵教師參加會計學術交流活動,積極學習優秀教師和學校的教學經驗,增加學校和企業的互動機會,選派優秀教師參加會計事務所或者企業提供的實踐機會,提高自己的實踐經驗,在以后的教學中指導學生的實踐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三、結束語
新會計準則中對許多內容進行了創新,也包含了新型理念,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財務報告目標的確立
主要對會計信息中對決策具有重要作用的進行了更為全面的要求。會計準則的基本目標,是為了充分適應投資人、債權人等對信息的強烈需要,避免信息的失真以及與實際情況不對稱。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確定了各種會計要素,并為后續計量、報告做鋪墊。
(二)財務報表結構的創新
將資產負債表現的地位提升到核心等級,對企業短時間內的行為進行了限制。資產負債表現的核心地位,通過會計準則能夠全面展現,此次新會計準則中就對此進行了較為全面的規定。
(三)會計信息的質量控制
新會計準則強化了處理會計信息時,真實和公允并重的重要性。
(四)成本的核算
新會計準則在一定程度上對原有成本補償制度進行了全面完善。在新會計準則指導下,新會計工作逐漸融合了市場化與國際化兩方面需求,對原有成本核算體系進行了完善。如要求企業對員工薪資費用進行徹底核算,并將其算入成本等等。此外,新會計準則在披露信息時,也充分貫徹了披露充分性的基本原則。
二、新會計準則體系的會計教育問題
(一)教育方式不夠先進
我國的會計教育還主要是單一式課堂書本教學,考試也是對會計要素、規范等記憶性問題以及選擇題,沒有進行具體式會計問題分析,新會計準則更加完善,涉及范圍更加廣泛,且其中所包含不穩定性因素也越來越多,需要靈活變動進行計量與核算,也需要會計人員進行相應職業判斷,所以我們要培養學生處理會計問題的綜合能力,有所思考并掌握技巧,采用多種新型教學方式,如:會計案例分析、實際單據處理等。
(二)會計教育未國際化
因為會計準則逐漸同國際接軌,那么在會計教育中要注重國際化研究與教育,具備全面性國際化會計體系理念,不能只立足于國內會計準則學習,要擴大學習與研究所涉及范圍,這樣才可以實現趨同,保證我國會計準則體系的先進性與科學性,也促進會計人才走向國際,盡量在學習國內會計準則同時學習國際會計準則,學習其教學手段與教學內容,與我國會計準則進行融合與改進,從而使新型會計準則體系構建工作更加符合我國發展現狀,提供全面的參考借鑒。
(三)會計教學內容更新不夠快
首先是要對會計課程體系進行完善,會計專業課程體系會給學生學習會計知識的過程帶來很大影響,一般是包括基礎會計、中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高級財務會計四門,新會計準則要求在此基礎上對會計教學整體內容進行更新,很多高校教學教材更新慢,采用老教材進行教學,嚴重影響學生對新會計準則的理解與運用;其次是教材質量需改進,目前教材中對社會經濟及環境等影響因素的研究越來越多,對于理論深度及廣度沒有進行探討,存在很大問題,不能促進學生思考;最后,教師課堂提問中所涉及知識大多為學過的知識,太過簡單,無法培養學生思考鉆研精神以及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新會計準則對會計人員要求更高,需要學生靈活運用會計知識,對確認、計量、會計信息披露等自己進行判斷,所以要及時對會計教材進行改進。
(四)會計師資水平落后
新會計準則涉及到各個方面,有特殊行業準則或者普通會計準則等,財務會計報告也更加規范,而且要進行相關信息披露,要求更高,學校老師沒有及時進行學習,甚至有老師為了減輕備課工作,按照原有教材進行教學,與新會計準則內容有很大出入,學生無法及時學習到最新會計處理方法,難以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老師對新會計核算有很多疑問,不能更為順利的幫助學生解決相關問題。另外,學校部分課程安排不夠合理,課時太少不能把會計知識講授完,遺漏很多重要型會計知識。
三、加強新會計準則體系的會計教育建設
(一)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1.進行國際化與開放式教學
對傳統教學方式進行改進,不要只注重課本理論知識教學,更要注重學生操作與處理能力的培養,要對學生進行國際化先進課程教學,比如:老師進行雙語教學,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進行教學,讓學生實際對會計軟件進行操作,實際制作、填寫單據等,在學習理論知識與最新會計準則基礎上對會計科目進行實際處理,在具備相關條件時可以進行網絡教學與遠程教學,實現現代化教學,走向國際化。
2.進行案例教學
案例教學是比較常見的教學方式,可以幫助學生更充分理解知識,加深學生對會計準則的理解,提高學生現實操作能力,同時也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綜合處理等能力,其中進行案例選擇是比較重要的環節,要保證案例來源于實際生活,有針對性與代表性,這樣學生才可以觸類旁通,舉一反三,靈活進行運用。
3.建立會計操作實驗室
可以建立一個模擬實驗室,針對新會計準則準備必要性設備,為各種專業化會計課程進行實驗學習,對不同行業會計處理按不同崗位進行實習,這樣通過模擬訓練可以讓學生具備一定實際工作能力,不至于在工作時不知所措,無法進行操作與判斷。
(二)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完善教學安排
學校要更新教學內容的速度應該更快,新會計準則要求應當更高,對會計人員職業素質要求很高,會計教學計劃與課程設置要進行改進,將很多專業同類課程進行合并,很多小課程可以取消或者讓學生自學,對于很多重要的新規則與知識要仔細教授,所以課時要有所增加,對于“稅務會計”、“財務報表分析”以及“會計信息系統”要著重進行教學。增加會計方面選修課程,現代很多學校有設置選修課程,很多非必要性課程可以取消,增設會計類選修課程,讓學生通過選修課從不同方面了解會計知識,跨越專業、跨學科進行課程學習,從而使得學生可以自己對會計信息與處理方法進行判斷。
(三)優化師資水平,提升學生綜合能力
老師要不斷學習與進步,如:到專業化培訓機構進行培訓,出國進修等,對最新會計準則知識進行研究,進行國際交流,在增強自身的同時可以引進先進性教學資源,培養出適合我國經濟發展的國際型人才,還可以與國際進行合作辦學,不斷推動我國與國際相互間全面接軌,將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積累的豐富經驗傳授給學生,優化師資力量是更好進行會計教育的重要內容。學校與會計實務機構進行交流與合作,讓老師到企業、會計師事務所或者外資企業進行實踐與學習,對研究課題進行探討與交流,這樣可以很好提升老師教學水平,有豐富的實踐經驗進行教學。另外,可以將國際與國內專業會計人才充實到師資隊伍中來,為我國會計教育事業提供有力支撐,提升會計老師專業素質與技巧,從而更好進行會計教育。學校可以與企業或者會計師事務所達成合作,可以將優秀型會計人才在畢業前放到實際工作中進行鍛煉,將老師教授的知識進行運用,從而真正的做到會計教育全面化。
四、結束語
會計專業隨著社會和經濟發展而不斷進步,會計專業想要獲得機遇,會計專業學生想要獲得市場和社會的認可,就必須做到對會計專業教育和教學的不斷地創新。職業素質養成教育是會計專業的整體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改革和創新的大潮下也需要不斷地推陳出新,這樣才能適應會計專業的建設需要。而當前職業素質養成教育經常被傳統而單一的知識學習和陳舊的教學所取代,職業素質養成教育沒有必要的針對性,不能根據學生特點和市場需要做出內容、方式和核心上的調整,出現職業素質養成教育創新不足,職業素質養成教育成果不明顯的實際問題。
二、會計專業職業素質養成教育的新模式
(一)加強會計專業的職業道德教育
職業素質養成教育中職業道德教育應該占據中心的地位,要根據市場需要有針對地對會計專業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要以職業素質養成教育為中心,輔助思政課程和專業教學來加強職業道德教育,真正做到對學生愛崗敬業精神、遵紀守法思想、嚴謹誠信態度、文明禮貌禮儀的全面教育和培養,以規范的職業觀、價值觀來保障會計專業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以此來適應會計市場和會計工作的實際需要。在職業素質養成教育中應該通過挖掘學生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來加強職業道德教育,要培養學生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自我成長的能力,最終實現會計專業學生的全面的完善和發展。
(二)提高會計專業學生職業的核心能力
職業素質養成教育需要針對學生職業的特點,形成最根本、最重要的職能能力,在職業素質養成教育中應該將交流、合作、學習、應用、創新等能力作為中心,以教學、實習為途徑提升職業素質養成教育的有效性。職業核心能力是會計專業學生的核心競爭優勢,也是確保學生職業成長的重要基礎,在職業素質養成教育過程中要突出會計信息處理能力提升,會計實際問題解決,會計工作國際視野培養等內容,通過課堂滲透、日常規范、全面考評等措施來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專業能力發展,達到對學生職業內心能力的提升作用。
(三)加強會計專業學生職業身心素質建設
職業身心素質是會計專業學生從事會計職業工作的基本條件,全面的會計職業身心素質包括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二者相輔相成,共同作用于學生的職業發展和自我成長。良好的身心素質是學生在會計事業中取得成功和成績的必要前提。當前,市場對會計專業學生除了要求具備強健的體魄之外,還需要會計專業學生具備健康、可控、全面的職業心理,因此會計專業建設和職業素質養成教育要以加強學生職業身心素質建設為重點,應構建以“大學生心理健康”必修課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選用心理類課程、溝通類課程作為心理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會計專業應該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以心理健康咨詢中心為主陣地、以各類心理社團活動為補充、以心理健康指導教師、學生工作人員為主力軍的會計專業學生職業心理素質教育網絡體系,針對學生特點、會計行業實際和企業的基本心理素質要求,發展和完善職業素質養成教育心理健康保障體系,在確保會計專業學生人格健全和心理發展政策的基礎上,有效發展養學生的環境適應能力和抗挫折能力、敢于吃苦的精神和敢于競爭的勇氣,培養學生學會自我心理調適、學會健康快樂地生活。同時,也應該在職業素質養成教育中加強對會計專業學生身體素質的培養,職業素質養成教育應該根據會計專業的實際需要,站在專業長遠發展和學生職業成長的高度,組織和規劃學生身體素質的鍛煉與提升工作,挖掘會計專業工作中有利于發展身體素質部分的潛在價值,實現對學生身體素質發展的保證與支撐作用。
(四)加強職業素質養成教育中的職業發展素質
1.對繼續教育認識不足和重視不夠
調查發現大部分的會計人員參加繼續教育的目的是學習最新的知識,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務;或是為了會計技術職稱考試和評定的需要。但不容我們忽視的是仍有不少的會計人員只是為了應付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注冊登記,面授學習上課積極性不高,上課不認真聽講,甚至無故不上課;網絡學習只是掛課時而已,對繼續教育不感興趣,從而使得繼續教育變成例行公事,沒有取得實際的教育效果。雖然《規定中》要求“會計人員所在單位負責組織和督促本單位的會計人員參加繼續教育。”但仍有部分企業單位對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無規劃或規劃不科學、支持力度不夠、經費投入少。單位領導認為,繼續教育是會計人員自己的事情,與單位無關。單位在制度與物質上不能夠給予會計人員足夠的支持。并且會計人員是否參加繼續教育也不與單位考核掛鉤,既不影響晉升又不影響加薪,這樣反過來也導致會計人員消極對待繼續教育,應付了事。
2.培訓機構不規范,培訓的教學質量不高
開展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培訓單位有的不符合財政部門的資質要求,承擔培訓工作的教學場所、設施、師資隊伍、管理團隊等缺乏規范性,導致培訓計劃不科學、師資隊伍陣容不符合要求、授課內容脫離實際、教學方法滯后等問題,嚴重影響了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培訓效果和質量。
3.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內容單一,缺乏多樣性、層次性和系統性
在實際培訓中,不分高、中、初,一視同仁,尤其集中培訓更是如此。高、中、初三級會計人員一塊報名、一塊聽講、一塊考試,完全忽視了不同職稱級別往往有著不同的工作實踐,不同的工作實踐又有著不同的理論需求,不同的理論需求決定著不同的教育內容。目前的培訓內容缺乏多層次性,導致持證人員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培訓效果甚微。系統性是指教育內容的條理、連貫及遞進;前瞻性是指教育內容的超前性。就以單位組織的集中培訓分析,現在的集中學習存在著“一刀切”現象,不分高、中、初,統統學習指定的、相同的會計法規。這樣,繼續教育的行為是“補丁”的行為,作用是“補丁”的作用。培訓內容前后期之間沒有聯系,缺乏系統性。培訓疲于補漏,計劃性不強。缺乏前瞻性,主要表現為,現在的繼續教育前瞻性問題研究得不多,缺少對不同對象長期發展學習內容的研究與制定。
4.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培訓方式單一,考評不嚴,形式化嚴重
盡管會計人員可以自愿選擇繼續教育的形式,但從調查來看去培訓機構采用面授培訓為主要方式,而且培訓者不了解培訓對象的需求。培訓結束的考試形式有開卷和閉卷兩種。采用閉卷形式的,由于監考不嚴,往往造成了實質上的開卷考試,形成造假的不良風氣,使繼續教育流于形式。
二、加強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建議
1.增強認知,加強自我導向型學習模式建設
當今時代,全球化市場經濟一體化模式不斷發展、以知識經濟為載體的多元化思想文化方式不斷發展,給目前會計人員的自身知識技能和綜合素質發展儲備情況帶來了較大挑戰,會計人員只有不斷加強自身知識文化建設,隨時更新知識管理體系,積極加強自身會計繼續教育學習,才能從根本上增強工作中的實際能力和素質,為構建學習型社會做出更大貢獻。加強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建設不但是構建終身學習型社會的外在需求,并且還是會計工作人員的實際需要,會計人員要在將繼續教育作為績效考核一部分的前提下增強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建設,強化自我導向型學習模式,從“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從而提升實際工作和策劃能力。此外,用人單位要從長遠的綜合角度出發來強化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工作,利用前期的教育資金投入成本換取更多的實際性人才效益和先進的管理效益,并且還要不斷更新繼續教育的培訓費用和管理手段,通過將繼續教育納入到企事業單位規章制度來使各項培訓報銷、教育考核實施條例更加科學化和規范化。
2.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在內容上應注重適用性、層次性
會計繼續教育不是為了漫無邊際地幫助受教育者進行知識儲存,而是以適用性為宗旨,增強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以快速有效地將會計知識和技能運用到企業的管理活動中去為目標,選擇對提高會計人員執業水平有幫助的內容進行相關教育。改革原有不分受教育對象的水平、職業和企業實際發展需要,由行政命令統一組織、安排和學內容的繼續教育方式。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就其接受面來講具有廣泛性。從參加繼續教育人員的知識結構看,有高、中、低不同層次;為此,可以進行針對性教育,其中高級會計人員的教育目標是高層經營管理人才,主要對企業的經營戰略進行策劃和規整;中級會計人員要對企業中的具體會計實務進行處理,并積極協調各方部門的工作關系;初級會計人員要學會進行基本的會計業務操作和實踐。從而滿足不同層次的培訓需求,最終提高會計繼續教育的有效性。
3.加強會計繼續教育的組織管理
為搞好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單位應進一步改進培訓組織管理。加強對培訓前、培訓中和培訓后管理。在培訓前應進行深入調查,包括對會計人員繼續教育主管部門、培訓教師,特別是參加繼續教育的會計人員,真正了解會計人員的工作所需,拓寬培訓內容,增加與會計工作密切相關的稅收法規和其他相關經濟法規的內容,通過有針對性地安排培訓內容,使會計人員能夠學有所得,成為培訓的受益者,以此調動他們參加繼續教育的積極性。在培訓中合理安排培訓班級的分配,配備專職管理人員,加強考勤管理和課堂紀律管理,加強與培訓學員的溝通,了解學員對教師授課情況的評價,了解培訓目標的實現程度,對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解決。在培訓結束后,應認真組織考試以檢查學習效果,并通過問卷等形式了解學員對培訓的意見和建議,以便不斷進行改進,提高培訓效果。
4.完善繼續教育制度建設,加強監督和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