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11 19:34:1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九年級健康教育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首先要有培養的具體目標,我們發揮一貫制辦學模式的優勢,建設從幼兒園到高中相互銜接、貫通一體的行為習慣培養目標體系。
幼兒園以培養良好習慣和道德情感教育為主,讓幼兒具備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體驗與教師、同伴等共同生活的樂趣,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的社會行為規則;一至六年級以行為習慣養成為重點,以集體主義教育為核心,開展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體的教育;七至九年級以良好道德品質、行為習慣和社會公德教育為主,讓學生建立國家和公民意識,樹立社會責任感;十至十二年級以理想信念、自律自立、服務人民和振興中華的責任教育為主要內容。
學校從三個方面進行學生習慣養成教育,即學習習慣、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依據學生發展規律,制定具體行為習慣的培養內容,注重發揮集體作用,示范引領和實踐養成相統一,加強訓練指導與主體體驗相結合。
通過集體教育形成良好習慣
學生生活最重要的集體就是班集體和學校集體,一個班級、一所學校的集體風氣,關乎學生“依從”什么、認同什么、向誰學習。
學校的習慣養成教育是激發學生主體意識的過程。學校積極為學生創設氛圍,開辟特定的渠道,如少代會、學代會、團代會等學生組織,讓學生開展自我教育,參與學校管理。通過進行紀律、衛生、財產等檢查,實行日檢查、周評比、月總結,開展自我監督。同時,加強集體建設,形成良好的集體風氣和集體輿論。師生共同確立班名,制定班規、班訓、班旗、班歌,建立圖書角、隊角、文化墻,學生主動參與,營造健康、有序、和諧、進取的班級氛圍。
另外,我們還有一個小集體,就是家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學校開設家長學校,制定《京源學校家長學校課程培訓指導綱要》,舉辦“好習慣――開啟智慧之門”“家長合作,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等講座,開展“小手拉大手,共建學習型家庭”活動,讓家長參與到培養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習慣中來。
在課堂教學中養成良好習慣
學校充分利用各科的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學習習慣、衛生習慣、交往習慣等方面的教育,做好學科養成教育滲透,實現能力培養與習慣養成并重。
學校在充分利用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等課程的同時,還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自編了校本教材《京源學校國學經典誦讀》,將其作為學生的必修課之一,讓學生在經典誦讀中規范自己的品德和習慣。
閱讀是學生終身需要的習慣,學校一至六年級構建“讀―寫―行”立體化閱讀模式,以“讀”為主線,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七至九年級在此基礎上進行閱讀賞評與創作,與師弟師妹們一起閱讀;八年級學生向一、二年級學生推薦閱讀書目。濃郁的讀書氛圍豐富了學生的生活、健全了學生的人格,使學生形成愛讀書的習慣,為其生命成長奠定文化基礎。
系列主題教育固化良好習慣
學校依據學生的發展特點和實際情況,開發設計了學校一至九年級的主題活動。一、二年級主題是入學適應、向國旗敬禮、校園是我家、創建學習型家庭;三、四年級主題是愛國教育、生命教育、傳統文化教育、學習型家庭主題活動;五、六年級主題是職業體驗、可持續發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七年級主題是英雄旗幟下集合、創建學習型家庭、中學生活適應指導課程、傳統文化教育;八年級主題是“人的一生該怎樣度過”――離隊建團系列活動、學習型家庭主題活動、傳統文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九年級主題是立志成才系列活動、傳統文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關鍵詞〕初中生;人格;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報告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10)04-0016-03
一、課題研究背景、目的和意義
實施新課程改革以后,開展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中學教育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中學是人生變化最快、最具有決定意義的階段,是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學校如何在心理健康教育運行系統中發揮其應有的功能,如何塑造中學生完美的創造型人格是當前基礎教育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本課題正是以心理健康干預對中學生人格形成的影響為研究目的,以2006年9月入學新生為觀察樣本,運用觀察、調查、測量等研究方法,探討如何塑造學生的創造性人格。
二、研究方法
1.調查研究法:采用問卷調查、個別談話和學生座談相結合的方法,對不同年級的學生可能存在的心理問題進行科學的調查研究。
2.文獻資料法:搜集與本課題有關的理論基礎和信息資料,拓寬思路,提供更完善的方法。
3.案例分析法:圍繞典型活動及經過篩選的學生開展系統性的心理咨詢、團體心理訓練等教育活動,對樣本開展縱深研究,以尋求有效的對策。
4.統計分析法:通過分析揭示現象的矛盾及規律。對大量零星的、雜亂無章的調查信息進行簡縮、概括,使其顯現清晰的特征和規律。
三、研究的主要內容
1.研究不同年級的城市中學生可能存在的人格障礙或人格缺陷、形成原因及其危害;
2.探討中學心理健康教育途徑,通過合理的方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培養中學生健全人格;
3.注重教師隊伍的心育觀念更新,探尋心理健康教育與學業教育之間的協調發展之路;
4.增強家長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識;
5.建構適合城市初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模式。
四、研究過程概述
(一)前期準備(06年3月~06年9月):對取樣班級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水平測評,并通過調查,分析其心理障礙的成因(學生、教師、家庭三個維度),制定具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二)實施干預(06年9月~09年4月):矯正研究階段,通過長達三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七年級、八年級、九年級三個層面),干預取樣學生的人格形成,進行跟蹤測評,分析干預效果。
(三)總結階段(09年4月~09年6月):對取樣學生進行最終測評,與入學測評進行數據對比,分析其心理健康成長水平,將取得的成果、經驗、教訓一一總結,構建適合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模式。
五、研究成果
(一)構建了“三維三層三步”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所謂“三維”,指從學生自身、教師、家長三個層面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開展中學生心理健康干預時,注重三維之間關系的協調處理;所謂“三層”,指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關注到學生自身所處的受教育層次,對于初中生而言,可以理解為三個不同年齡階段面臨的主要心理困惑及解決方式;所謂“三步”,指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緊密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長期性和時效性,通過“測評篩選―心育干預―跟蹤反饋”三個步驟開展研究和教育,力圖實現盡早關注學生心理障礙,及時落實心理健康教育措施,全面解決學生的心理困惑。
圖 1 “三維”釋義圖
如圖1所示,通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本課題組成員認為,要從學生、教師、家長三個維度關注心理健康教育,這一責任必須由學校擔任。圖中①處只有師生兩個維度,②處只有學生、家長兩個維度,③處只有教師、家長兩個維度,④處為三維交叉點。在開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初期,往往更著眼于①處,隨后,才慢慢發展到③處,進而延伸至②處,這一普遍規律說明,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體是學生,教育的目的是使中學生具備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質,為此,一切心理健康干預的手段必須經由教師、家長去共同影響學生,進而轉化為學生的自身需求。從這一意義上,課題組得出了“三維”教育這一模式,并做了許多具體而有意義的工作。
圖 2 “三層”釋義圖
如圖2所示,心理健康教育一個顯著的特點是具有發展性,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面臨的主要心理問題有差異性,為此,課題組在開展研究之初即確定了根據學生所處的年級和實際年齡,采用不同的心理健康干預方式。例如:針對普遍存在的交往問題、入學適應問題等,學校在七年級以“心語社”這一課外學生社團的方式,開展了團體性的心理適應性訓練;針對八年級出現的男女生情感問題、學困生挫折、因青春期叛逆產生的家庭問題,采取一對一的面詢方式;針對九年級出現的升學壓力、職業選擇問題,開展了主題研討會。
圖 3 “三步”釋義圖
如圖3所示,“三維”“三層”面向的是大部分學生,而“三步”則是側重于對經過前期測評后具有嚴重心理障礙甚至是人格問題的學生進行干預。這三個步驟的核心步驟是干預。此處的測評篩選一般是指入學檢測,也不排除因出現特殊癥狀而進行的針對性測評。而跟蹤反饋是指在經過一段時間(至少3個月至6個月)的心理健康教育干預以后進行二次測評,根據測評的結果考慮是否中止干預。
(二)搭建學生心理健康成長平臺,營造和諧的校園心育氛圍
1.“心語室”――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陣地。在合肥市初中率先成立心理咨詢室,由已取得心理咨詢師證的五位心理師和德育專業教師擔任心理健康教師,每周一到周五輪流值班接待來訪學生,同時接受家長、教師咨詢。
2.網上心靈驛站――三維交流的快速通道。在學校的德育在線網站上設立論壇,針對學生的問題,進行網上點對點的直接咨詢,網站的留言反饋版塊和校訊通平臺同時接受家長的咨詢。通過這種方式,一些涉及學生隱私的話題能夠有效地收集到心理教師處。
3.心語社團――學生喜愛的心靈家園。心語社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生力量,它的成立為對心理學感興趣的學生提供了一個平臺,學生在此學習初步助人自助的技巧,在完善自己的同時將心理學知識傳遞給更多的人。
(三)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明顯提高,教師心育能力有了可喜的進步
實施課題研究的三年多時間,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從無到有,逐步發揮出實際效果的三年,也是培養教師樹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識、掌握心理健康教育技能的三年。學校于2007年12月承擔了合肥市首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討會,課題負責人曹秋敏校長作了題為《從“心”溝通、共創和諧》的工作匯報;2008年安徽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研修會上,課題負責人曹秋敏校長應邀參加會議,并詳盡地介紹了我校自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申報以來,圍繞課題工作開展的一些工作,得到了上級主管部門和與會兄弟學校的高度肯定;課題組成員先后參加省級立項課題研究工作檢查暨成果交流會、省心理學會年會、第三屆21世紀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論壇等,向大會遞交研究論文,多人分獲不同等級獎項數次;課題組主要成員楊梅艷老師主講的一節心理健康教育課,作為安徽省初中的示范課,受到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會理事陳虹博士的高度評價,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刊登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雜志的安徽???。
六、存在問題
1.心理健康干預方式較單一。目前,我們主要采用測評、篩選、約談的方式對部分學生進行心理健康咨詢與教育,這一方式的好處是有科學性和針對性。然而,在實踐過程中,我們也感到,其實許多心理問題在學生中具有廣泛性。下一階段,我們將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開展一系列教育面更廣、互動性更強的心理活動課。
2.咨詢室潛在功能待挖掘。心理咨詢室成立至今,在學生中的影響不是很大,只具有閱覽室和個體咨詢室的功能,如果能進一步地充分利用這一空間,多方位、多時段地對學生開放,在布局上更有趣味性,對學生們會更具有吸引力。
〔關鍵詞〕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心理援助;調查報告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684(2013)16-0012-04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對五·一二地震發生三年后,不同年齡段學生所呈現出來的由地震災難帶來的心理上的不同反應進行調查。2011年,經全國婦聯、四川省婦聯審批,崇州市成為中日合作四川大地震災后心理援助試點地區之一,而元通小學是三個試點單位之一(崇州市上元村心理援助服務站、崇州市青少年活動中心、崇州市元通小學),所以,本次調查研究以元通中小學生為主要對象。
元通鎮位于崇州市北部12公里處,土地面積23.12平方公里,全鎮總人口25000多人。鎮上有中學和小學各一所(幼兒園不在調查行列)。其中中學生783人,小學生1230人。中學和小學都在地震中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雖然無人員傷亡,但是給正在成長中的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帶來了巨大影響。
本次篩查于2012年1月16日(震后三年多)在崇州市元通鎮小學、元通鎮中學兩所學校進行,由學校心理輔導員和班主任協助施測。參加篩查的學生有1445名,有效問卷1445份,有效回收率100%。數據收集后交由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王力博士進行了初步的整理
分析。
此次測查評估的內容有:創傷后應激障礙(PTSD)和抑郁癥狀、焦慮癥狀,分別使用的是CPSS兒童創傷后應激障礙自評量表、流調中心用抑郁量表兒童版、斯賓思兒童焦慮量表、兒童行為自評量表作為篩查工具。本報告呈現了量化指標的初步結果,并提出學生心理輔導與心理危機干預工作的初步建議。
一、人口統計學信息
從性別分布來看,此次參加測查的學生中,男生717名(52.5%),女生650名(47.5%),性別分布較均衡。從民族分布來看,漢族學生1443名(99.8%),非漢族為2名(0.2%)。學生年齡分布在8~16歲,平均年齡12.34±1.86。
二、心理健康狀況分析
(一)總體情況
在CPSS兒童創傷后應激障礙自評量表的篩查中,基于目前的診斷標準,闖入癥狀簇有一個陽性癥狀、回避癥狀簇有三個陽性癥狀、高警覺癥狀簇有兩個陽性癥狀即可判定為PTSD陽性案例;抑郁量表總分大于(或等于)15即判定具有明顯抑郁癥狀;兒童焦慮量表總分大于(或等于)30,即判定具有明顯焦慮癥狀。
結果顯示,本次測查的學生中有608人(42.1%)抑郁癥狀明顯,334人(23.1%)焦慮癥狀明顯,231人(16%)可能存在創傷后應激障礙(PTSD),59人(4.1%)退縮癥狀明顯,45人(3.1%)違紀癥狀明顯,25人(1.7%)攻擊癥狀明顯。
(二)不同性別的癥狀比較
對不同性別學生癥狀比較的結果顯示,除抑郁總分、攻擊總分女生與男生無顯著差異外,焦慮總分、PTSD總分、退縮總分女生得分均顯著高于男生,違紀總分男生得分顯著高于女生。
(三)不同年級各癥狀的比較
不同年級中小學生經歷地震后在學習和生活中關于抑郁、焦慮、PTSD、退縮、違紀、攻擊等六個方面的具體數據如下:
從統計數據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隨著年齡的增長,當事學生在抑郁和PTSD兩個方面呈上升趨勢:
在抑郁分組中:
施測年級 四年級 五年級 六年級 七年級 八年級 九年級
人數 662人 783人
百分比 36.6% 31.2% 33.3% 45.7% 53.7% 48.8%
在PTSD分組中:
施測年級 四年級 五年級 六年級 七年級 八年級 九年級
人數 662人 783人
百分比 9.8% 4.6% 10.0% 19.8% 26.0% 22.6%
本次崇州市元通鎮中小學校全體學生篩查結果顯示,有231人(16%)可能存在創傷后應激障礙(PTSD),創傷后應激障礙若沒有及時干預可能會引發如強迫癥、自殺行為、攻擊行為、物質濫用等一系列問題,因此這些PTSD陽性案例是需要進一步臨床診斷和專業干預的重點關注人群;608人(42.1%)抑郁癥狀明顯;此外,超過23.1%的人具有明顯焦慮癥狀,表現為緊張、焦慮不安等;雖然,隨著時間推移與對環境的逐漸適應,多數人的抑郁與焦慮癥狀可能會有所緩 解,但仍有部分個體的抑郁與焦慮癥狀會持續存在,并可能會進一步加重,這就需要及時進行心理輔導與干預。對本次的篩查結果,尚需要作進一步的統計學分析,以揭示不同變量之間的關系。我們會在后續的心理干預和進一步的心理評估中繼續收集資料進行深入的分析,呈現對于原因和對策的解釋,以便向學校提出更為具體的工作建議。
三、存在的問題
目前,社會過度夸大了學校在心理援助工作中的重要性,而忽視了社區、家庭的重要作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將心理援助工作納入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來本是無可厚非的事,但是,由于部分學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科學性和實效性欠缺,造成了對中小學生進行心理援助的滯后甚至走入誤區。
(一)心理援助意識薄弱化
學校作為教育的主陣地,同時也是直接面對受災害影響的中小學生的機構,對學生進行心理援助工作也直接、方便得多。
由于害怕被貼標簽或是其他的原因,大部分受災人員都會向援助者表達他們不需要任何形式的心理援助,即使是天真爛漫學生也不例外。雖然每一個人都有自我修復的能力,但是,受災者心理恢復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筆者這次去日本研修時,聽取了日本阪神地震幸存者植松秋關于在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發生后,由于心理援助不及時,造成長達十多年PTSD癥狀的修復經歷。但是,在這次調查所走訪的幾所學校中,筆者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當問到有無專門的心理教師時,主管的領導和負責的教師回答說:“所有的教師都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當問到是如何對學生進行心理援助時,他們用開展“心理咨詢”這個時髦的詞來回答,當問到具體開展了哪些有效的活動時,也用開展“心理咨詢”來回答,好像心理咨詢是一劑萬能藥水,什么疑難雜癥都可以解決。不難看出,雖然人們對心理援助有了一定的關注,但是還并不清楚心理援助與心理咨詢及心理健康教育三者之間的聯系和區別。調查走訪中發現,個別學校在地震前還不時地進行疏散演練,地震后,修建了新的教學樓,三年的時間內反而沒有開展過一次疏散演練了。問其原因,回答說:沒有時間,再說,不會再發生那樣的地震了,樓也修得很結實,震不跨。
(二)心理援助工作學科化
將心理援助融入學校工作中的做法是可取的。2009年,四川省教科所專門編制了一本針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生活生命與安全》,并將其納入了正規的課程之中。但是,這沒有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有的學校在課表上注明“心理健康”,有的學校則是在“實踐”課中進行,而且科教師基本由學校行政領導(政教辦教師)、即將退休的教師擔當,管理實施由學校德育處(辦)來負責,片面、方式單調、乏味地進行心理健康知識的灌輸,以心理健康教育課代替心理援助,以心理健康教育課代替心理咨詢。
(三)心理援助工作片面化
學校在開展心理援助時,工作重點是傾向于中學生的,特別是高中學生,而忽視了對小學生進行應有的心理援助。同時,即使是中學生,內容也主要偏向于青春期教育、情緒管理、人際交往能力培養等方面,忽視了學習動機、學習能力、學習興趣、職業生涯規劃等方面的教育,防災教育則更是處于游離狀態。2013年,在崇州的街子鎮舉辦了聲勢浩大的“防災演練”,而且在演練當天全市拉響了防災警報,但響應的學校寥寥無幾。
(四)心理援助工作形式化
作為崇州市名師視導小組成員,筆者參加了小學組幾個學校的視導工作,工作中發現:心理援助工作形式化主要有三方面的表現:第一,部分學校設了心理咨詢室但是沒有設備,安排了心理健康教育課,但并沒有真正實施;第二,部分學校的心理咨詢室有設備,但是沒有專人管理;第三,學校心理健康課堂教學程式化,還是參照語文或數學課的教學方式。一旦有檢查,則是全體動員,做資料,選人做一節課。檢查完畢又恢復常態,檢查組往往也只是翻看一下資料,聽一會兒課,在總結時往往會給出很高的評價,皆大歡喜。中學組的情況要稍微好一些,但也只是在有高中部的學校,只有初中或是九年制的學校的情況大同小異,心理援助工作的實施情況最終取決于校長對這項工作的喜歡程度。
(五)心理援助工作強制化
與心理援助工作形式化相反的是,部分援助者過于強化援助的能動性,在實施心理援助的過程中,往往只憑自己的一副熱心腸,采用一些不專業的方式進行,比如思想化、政治化的安慰,再不然就是空洞乏味的說教,而并沒有真正去體會和理解當事人的內心感受和現實需要,沒有認識到援助者的時間表并不代表就是受援助者的時間表,一廂情愿地實施援助,結果反而讓受援助者反感,也對心理援助產生了錯誤的認識。
四、對策與措施
(一)進一步加強對學校心理援助工作的認識
首先,我們應該認識到學校德育工作與心理援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既有交叉,又各自獨立的兩個范疇。長期以來,很多人都把心理健康與思想品德問題混為一談,部分人過于強調心育或德育的重要性,因此造成在工作中把心理問題德育化、德育問題心理化的現象。
其次,學校心理援助工作包含著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有能力實施的心理咨詢、防災教育等。心理健康教育只是進行心理援助的一種手段,對學生進行有效的防災教育其實也是一種心理援助,心理咨詢是專業人員對于專屬人群的工作,不應將其功能外延無限擴大化。
再次,應充分發揮受援助者的能動性。強制的援助是不可取的。援助者應該更多地思考如何創造有利條件、適當的時機,讓學生自己來尋求幫助,這樣才能將其自身的自我修復功能充分調動起來,也才能實現援助工作功能的收益最大化。
最后,心理援助工作具有針對性、長期性和長效性。心理援助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和看到成效的,例如,針對一例PTSD案例,我們首先要了解它產生的應激源,才能有針對性地對現有的應激反應展開治療,并且還要進行長期的跟蹤治療和觀察,有可能在一兩年內看到成效,也有可能要等十年或更長的時間。
作為援助者,我們能做的、要做的就是要教會學生實現自助、助人。
(二)組建專業的援助隊伍
正如上面所提到的,學校心理援助中應該對學生實施有能力的心理咨詢,這就要求學校應配備專業的心理保健師或心理咨詢師,由他們來定期或不定期、有針對性地實施對學生的心理援助,有效地規避由于援助者不專業造成心理問題擴大化的現象。
一方面,培訓和建立專業的師資隊伍,是為了更好、更多地吸取先進的教育方面的知識和技能,是開展好心理援助的前提;另一方面,培訓和建立專業的師資隊伍,有助于教師自身素養的提高。組建專業的援助隊伍,發揮專業人員的特長,除了能讓援助內容多樣化、深入化,還有助于活動實施的督導和擴大援助面的輻射作用,將援助工作正常有序地開展下去。
教師的職業性質要求教師除了在教學中要適應扮演角色的不斷變換外,還要承受來自外界各方面的壓力。很難想像,一個自身沒有幸福感、安全感和正確價值觀的教師會帶給學生幸福感、安全感和正確的價值觀。
(三)開展多樣性的綜合實踐活動
心理援助因學生的年齡特征不同而有所區別,從發展的角度出發,又有所重合、延展和升華。小學階段應以生命安全教育為主,開展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環境教育、禁毒教育、法制教育、挫折教育、防災教育等專題教育。
中學階段應以生命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為主,開展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環境教育、禁毒教育、性教育、預防艾滋病教育、法制教育、挫折教育、防災教育等專題教育形式。
就開展心理援助綜合實踐活動的方式而言,不同的學生個體有著不同的生命體驗和表達方式,對表達能力差的小學生可采用繪畫語言或一些肢體語言,并逐步向言語表達能力引導;對于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學生個體除了采用言語表達外,還可以采用書面語言,比如寫一些心情日記等方式。
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如班、團隊(中小學皆可)活動、紀念日活動、儀式活動、學生社團活動等,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探索精神,鍛煉學生吃苦耐勞的本領和健康的體魄,這對于學生今后走入社會大有益處。
總之,開展體驗和實踐活動的形式應體現靈活、有效、多樣化、多維度、潛移默化的原則,同時,也應充分考慮本地區的區域特征、學校和學生的特點,將相關的內容進行有機整合,倡導學生以自主探究、親歷實踐與體驗、合作交流的方式進行學習,切莫采用“拿來主義”。
(四)建立心理援助檔案
心理援助檔案的建立不同于建立其他檔案,它涵蓋的內容是多樣化、多維度的,其中既包括生命個體的家庭資料、學業上的內容記錄,也有心理成長的記錄,是學生整個人生成長歷程的完整呈現。心理援助檔案的建立有助于幫助學生對自我形成客觀、綜合的評價,當學生完成一個階段的學習后,心理檔案隨著學生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有助于學生成長中的引導者、幫扶者了解問題所在,及時進行有效的援助,如此形成一個系統、有效的援助體系。
(五)開設防災教育課
五·一二大地震時,桑棗中學正是因為有了多年類似的教育訓練,才有效地保證了學生與教師的生命安全,但是,據了解,直到地震發生后的今天,依然有些學校(包括災區學校)沒有進行相關的、有計劃的訓練。而日本作為地震多發國,在防災教育這方面堪稱表率,1995年阪神大地震后,日本兵庫縣立即開設了“防災教育”課程,他們在長達十年的時間里對學生進行了一系列的防災教育,形成了一整套優秀的經驗,而且一直堅持到今天。
隨著大自然環境的不斷惡化,各種自然災害也越來越多,如何讓孩子們在各種自然災害中保存自己的生命并能適時解救別人,也就顯得格外重要。
開設防災教育課程,可充分利用多種資源進行,如:外出到受災點實地考察、觀看視頻資料、寫出心得體會、設計合理化的方案(應急方案、預防保護方案)等。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習得生命教育的精髓,并將習得的知識與技能傳授給自己的家人,實現教育功能利益的最大化。
(六)結合實際開展心理援助實踐研究
結合實際開展心理援助實踐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方面可以在援助小組內進行信息共享,對案例進行討論,以便積累更多的專業技能。日本在這一方面的做法值得我們學習。日本成立了專門的學校心理士學會,除了召開每年一次全國性的學校心理士大會外,平時還組織學校心理士進行專題研討,赴海外研修,通過多種形式的探討,交流心理援助理論研究成果和在實踐中遇到的新問題、新技術和新進展,獲得了相當豐富的知識積累。
另一方面,豐富的實踐經驗是進行有價值的科學課題研究的前提,展開深入的研究有助于實踐經驗向理論的升華,對進一步開展有針對性的實踐工作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能有效地彌補當前心理援助工作中科學性和實效性的不足。
五、建議
中小學生是未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力軍,也是崇州未來建設的生力軍,因此,解決好當下學生的心理問題,也就是在為崇州明天的輝煌發展鋪設康莊大道。
首先,建議在全市展開學習型家庭建設,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在為學生營造一個溫暖、關愛的學習和生活環境的同時,也促使家庭成員共同健康成長。其次,外出務工的父母也應加強與留守子女的聯系和溝通,盡可能做到多關心孩子的心理。再次,父母應加強與學校的聯系,以便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學校方面要重點加強對學生的教育與管理。首先,要求各學校對學生進行心理檔案登記備案,專門管理,以便根據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疏導和援助。其次,設立家長開放日活動,將家長請進學校,與家長交流,使學校內外對學生的教育影響產生合力效應。再次,重視心理輔導、援助活動課的開設和開展,有效幫助學生解決各種疑難和困惑,對顯性和隱性的心理問題進行疏導和援助,幫助他們健康成長和發展。最后,加強對教師的專業培訓,組建專業的心理援助隊伍,形成有效的教學研究,培養全體教師的職業幸福感,讓教師進行自我心理保健,既增進了教師自身的身心健康,也能從根本上杜絕或減少學生形成師源性心理障礙的可能。
此外,要充分發揮婦聯組織在社區、家庭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各級婦聯應充分發揮協調、維護、教育和服務的職能,在社區、家庭中大力開展心理援助、防災教育的宣傳和教育活動。
心理援助教育問題是一個極其復雜的、綜合的社會問題,僅靠學校、教育行政部門難以解決,這就需要充分發揮職能部門的重要作用,整合資源形成合力,需要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統一認識,積極配合,協同努力,才能形成對學生心理援助工作齊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九年級是整個初中重要的時期,我深知自己肩負的責任重大,不敢有絲毫的怠慢。學生在心理和生理上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對于這一變化,學生的精神上有的壓力,而大多數的學生在這個轉折時期顯得無所適從。怎樣讓學生盡快適應這一變化,順利度過轉折時期,這是擺在我眼前的首要任務。為此,我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
一、典型引導,加強理想主義教育
通過班會和平時教育,激發學生為實現理想而努力的斗志。同時在紀律上嚴格要求,以學生發展為本,培養學生認真負責的態度和情感以及把事情做好的行為和能力,加強對學生的自我教育,加強公民道德教育。以此為中心,制訂主題班會內容。在學生中評選積極分子,樹立身邊的典型和學習的榜樣,宣傳先進事跡。通過學習典型,認識自我存在的價值,發掘自身蘊藏的潛力,自強不息,為實現自己的遠大理想面發憤學習。
二、面向全體,不對每一個學生輕言放棄
初三是初中的最后一年,對于每一個學生來說,都是人生的關鍵。高中雖不是唯一的道路,但中考的成敗卻會影響到他們今后的人生。面對中考,他們或成竹在胸,或怨天尤人,或自暴自棄,或隨波逐流,因此最重要的是要點燃他們心中的希望,相信自己,我能行。學期初的每一次班會,我告訴他們,只要努力,每一個人都能順利升入高中,實現自己的夢想。當然高中的大門只會為勤奮的人打開,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因此在學期初一定要制定自己的的學習計劃,要切實可行,要詳細具體,并且一定要堅持到底,永不放棄。每次月考之后,針對學生中的進步、懈怠,及時激勵先進、鞭策后進,讓每一次考試都成為一針強心劑,一個加油站。
三、指導學習,采用全場盯防戰略
毋庸回避,現在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很差,也許,他們都想努力學習,但很少有人能靠自己的毅力來堅持,所以就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才能保證學生的學習時間的學習質量。首先,制定詳細的時間表,合理安排學生的學習、活動、休息時間;然后,全程監控,不給學生放縱自己的機會。
四、賞罰有度,既不驕縱也不苛刻
我認為,初三班主任工作最容易走進兩個誤區,一是放縱型,覺得已經是最后一年了,學生已經接近成年人了,所以對一些小錯誤也就視而不見,得過且過。此種策略最不可取,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小錯不戒,必鑄大錯。二是苛刻型,遇事從嚴從重,上綱上線,不顧忌學生的感受,一棒子打死,因為學生從心理上和生理上已經基本成熟,內心渴望別人把自己當作一個成年人來看待,這樣容易激起學生的逆反情緒,從而在工作中造成被動。我的原則是:1、進步的、優秀的一定要獎勵,而做錯了則一定要罰,決不姑息,要讓學生懂得,為自己的行為負責。2、就事論事,事后清零。無論對錯,事情過后,就重新開始,大家還是一樣的,錯誤不該累計。事實驗證,這種做法,還是可行的,學生既不會無所顧忌,胡作非為,也不會一失足成千古恨,給學生的心理帶來陰影。
五、尊重理解,讓每一個學生參與班級管理
初三學生的自我意識已經很強,對事情有自己的判斷和理解,有強烈的表達自己觀點的欲望,所以在班級管理中,充分發揮民主,尊重理解每一個學生的愿望,從班干部選舉、參加運動會、藝術節、班級各種制度的制定,都采用民主討論,少數服從多數的方法,并且這種做法得到了所有同學的一致認同。
六、嚴明紀律,抓好學生的行為規范教育
我們對班級的每一個同學都嚴格要求,抓好行為規范,以《中學生行為規范》要求每位學生,加強道德規范教育,從小事做起、從自我教育做起,根據本班特點,有目標、有措施,創設自己的特色。同時,加強紀律、衛生等各項檢查,爭創文明班集體。積極參加學校各項活動,培養集體主義觀念。及時做好行為偏差學生的轉化和早期預防工作。認真做好青春期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對行為偏差及個別心理偏差的學主要加強咨詢、指導、糾正工作。
一、領導重視,全員參與
結合縣教育局有關做好“學困生”幫扶工作文件精神,將“學困生”幫扶轉化工作作為課題納入德育工作和學校工作計劃中,學校領導高度重視,統籌安排,要求全體教師端正教育思想,統一認識,真正把“學困生”幫扶轉化工作貫穿到教育教學活動中,建立校長總負責,分管教學副校長和德育副校長具體負責,形成政教處組織實施,年級主任、班主任及全體教師共同參與的三級管理模式。
二、摸底建檔,明確職責
“學困生”轉化工作是政教處、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多年來我校一直本著“不拋棄、不放棄”的原則,采取“控制數量,化整為零,化多為少,各個擊破,一事一例處理,逐個轉化”的辦法,把“學困生”轉化工作制度化,確實收到了較好的轉化效果。
1.每學年開學初,政教處要求新班主任以班為單位,通過走訪老班主任、學生、家長等形式對學習困難、單親離異、長期留守三類學生重點進行調查。對“學困生”進行摸底建檔。認真填寫學困生成長檔案?!境砷L檔案包括:姓名、性別、年齡、年級、班級、起始狀態(入學成績、行為習慣)、存在問題、原因分析、與家長聯系情況、幫教方法及措施、談話記錄、轉化情況(期末成績、行為習慣)】
2.政教處通過健全“學困生”幫扶轉化工作制度,對已確認的“學困生”,落實到各班主任和跟班教師,進行結隊幫扶,做到明確轉化目標,責任落實到人。加強過程性的管理,及時檢查指導總結,促進“學困生”幫扶轉化工作。為了進一步明確教師職責,學校還與各任課教師簽訂了“學困生”幫扶責任書,實行承包責任制,把幫扶“學困生”工作作為每個教師教育教學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并將此作為教師評優考核的重要依據。
三、探因及轉化策略
(一)心理疏導,找回自信力
自卑是學習困難學生一個非常重要的心理特征。多表現為性格內向,缺乏自信,沒有目標,沒有理想。為讓學困生找回自信,我校每月安排2課時心理健康教育課,重視學困生的“心理健康”引導,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貫穿到教育教學活動中,充分體現“全面滲透、全程開展、全員參與”這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途徑,幫助他們找回自信。
1.政教處利用每周一次的升旗例會、黑板報和政教專欄,發揮德育主陣地的作用,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和勵志教育。例如,針對學生打架事件,我們對學生進行如何正確處理學生之間的矛盾、孟子的天降大任、德育名人成功故事、24孝故事等。
2.班主任利用班隊會召開主題班會,針對學生校園暴力事件、學生自殺、心理扭曲等現象,對學生進行感恩、勵志、珍惜生命、挫折等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困生心理健康發展。班主任利用主題班會對學生進行《感恩》、《勵志》、《珍惜生命》、《挫折》等心理健康教育。并要求備有教案。
3.全體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首先要有尊重每一個學生的教育理念,把每一個學生都要當做有血有肉、有獨立人格、獨特價值和潛能的人。更應該尊重學困生。雖然他們受到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響,在各方面都比不上優秀生,但他們是平等的人。其次,根據學困生的不同情況,采取分層教學、分類指導的辦法。在設計教學時,在整體教學目標中,要有一定的階段性,讓學困生能有反饋的機會;在作業及練習的布置上,要考慮學困生的基礎,加強練習作業指導。第三,創設機會,小步子,多臺階,培養學困生的“成功意識”,增加其學習的自信心。在知識學習方面,要采取適當降低起點、適當減慢學習進度、適當分散難點等策略。第四,實行分組合作學習,建立學習困難學生幫助機制。在分組時,要把學困生分配到每個小組中,以優帶困、以優助困,提出簡單的問題讓學困生回答,提出稍難的問題讓學困生思考,為了集體優勝的目的,每個成員都要動手動腦,積極參與討論,貢獻自己的 智慧,為本組的成功盡最大的努力。這樣,既給了學困生機會和權力,也賦予了其義務和責任,并能激發起學困生的動機;同時在合作競爭中,由于小組的綜合實力是取得勝利的重要因素,這就能促進組員團結協作,相互激勵、彼此幫助、默契配合,從而使課堂教學氣氛更活躍,也為學困生創造了參與合作競爭的機會。
(二)依托特色,增強意志力
意志力薄弱又是學困生的一個重要表現,這些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缺乏毅力,害怕吃苦,自動放棄。我校依托國學和籃球公園特色,增強學習困難學生的意志力。
1.我校自編國學百草園校本教材上中下三冊,上冊七年級學習《三字經》和《百家姓》;中冊八年級學習《孔孟之道》、《弟子規》和《正氣歌》;下冊九年級學習《24孝》、《千字文》和《24節氣》。充分利用教學樓、宿舍樓道走廊張貼《弟子規》、《24孝》、古今激勵名言等宣傳標語,營造氛圍,讓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凈化學生心靈。
2.籃球公園作為我校體育特色,學生每天下午活動時間堅持鍛煉1小時,體質和意志力得到了增強。
(三)家校合力,共同教育
受家庭變故、家庭文化、社會環境等因素影響,導致了部分學生學習困難。一方面,有些家庭可能因為富裕而導致部分學生產生了學習“暫時無用”的假象。這類學生從小生活在優越的環境中,養成了高傲自私和心胸狹隘的性格。怕苦怕累,盲目驕傲,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逐漸退步,雖多次失敗,并不感到難為情,家長寵溺,反而責怪教師教的不好;再者,父母外出務工,孩子留守在家里由爺爺奶奶照顧,缺乏父母疼愛和溝通。這類學生自制力較差,隨意性強,平時不努力,無所謂,家長也管不了,聽之任之;另外還有一方面,單親家庭對子女的影響或是獨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兩輩或是更多人愛一個等因素影響。這類學生表現為:厭學,平時逃學、不聽講、不交作業、不守紀律。為此我們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加強班主任培訓力度,提高管理理念。
(1)堅持每周一第六節課觀看魏書生班級管理和全國十佳優秀班主任班級管理錄像,學習先進班級管理經驗,做好觀看記錄和反思體會。政教處每周從網上、報紙資料搜集整理班主任學習材料,周一第六節課觀看錄像時下發給班主任,采用圈點勾畫式學習,周五例會時交回政教處。
(2)對于學困生管理班主任要做到做到“三多”(即多關心、多交流、多溝通)。通過走訪科任教師、生活教師和學生,及時了解學困生在校表現情況,與學習困難學生交流談心。
2.家校聯系,發揮家庭教育的潛力。
學校教育離不開家庭教育,定期做好家訪,及時跟進了解學困生的學習和思想狀況,努力形成學校、家庭教育的合力,促進學困生的轉化。為了做到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機統一,良好配合,我們一方面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家訪,與學困生的家長溝通交流,在交流中統一,完善對孩子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等,其次,對留守、單親學生增加感情投資,用愛心哺育、耐心教育學困生。通過“致外出家長一封信”、讓“留守與單親學生”給家長寫信、打電話等形式,讓家長了解“留守與單親學生”的情感渴望和成長狀態,將留守與單親孩子教育和監護中缺陷及建議對策告知家長,以增強家長責任,調動家長積極性,主動做好“留守與單親學生”工作;如:(1)九年級101班王靜博同學,9歲時父母離異,隨母親生活,期間繼父對該生動輒拳腳相交。暑假開學后,該生又隨其親生父親生活,生活變故造成該生心理嚴重扭曲,平時在校期間,厭學逃學、頂撞師長、考試作弊、欺負同學等,有一次,在教學樓樓道,102班一名同學因搬桶裝水,不小心踩到王靜愽的腳上,王靜愽順手推了該生一下,隨后二人發生口角,恰好被準備上課的政治老師看見,及時制止,可是王靜愽不以為然,隨后又多次找踩腳學生的麻煩……致使102班的這名學生請假回家不敢上學校來,第二天,雙方家長來到學校后,得知王靜愽的情況后,我們順勢對王靜愽同學加以心理引導,要求王靜愽同學給家長或老師寫一封信,他在信中寫到:“……為什么總是讓我選擇,記事以來,兩次大的選擇,選擇了母親,失去了父親,選擇了父親,失去了母親,……我心中的苦,向誰訴說,我只能選擇以這種方式來解脫……”童言無忌,我們做家長和教師,應換一種方式,與孩子溝通,針對性的對學生教育。通過這件事后王靜愽同學,行為習慣、學習態度發生很大的轉變,見老師主動問好。第三,班主任及時與學困生家長進行電話聯系。如學困生的學習有了進步時,任課教師便及時的告知他們的家長,一同分享其中的快樂,當學困生的學習稍有退步時,就盡快的詢問家長,了解其中的情況,剖析其中的原因,交換看法和意見。
3.給“留守與單親學生”一個溫暖的家。
為了給“留守與單親學生”創造一個健康而有規律的生活環境,學校盡可能關注“留守與單親學生”的生活起居、學習,使他們在集體中感受到溫暖,體會到愛心,學會與他人共處、關心照顧他人,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逐步養成誠實守信、勤奮認真的思想品德。
4.以活動為載體進行教育
(1)邀請專家來校做專題講座,改變家長的教育觀念,增加學生與家長的情感交流。如:2011年4月和10月我校分別邀請感恩激勵講師苗慧志和唐成兩位專家來我校作了“感恩,我們在行動”和“會考試更會做人”大型演講活動。并邀請學生家長前來參加,讓學生學會感恩、知道感恩,增強學生和家長之間的溝通交流。
(2)開展“改正一個缺點、做一件好事、交一份好答卷、做一個好學生、為學校添一份光彩”的“五個一”活動,以活動為載體,培養學困生積極參與活動的能力和積極向上、自強不息的精神品格。
初三班主任工作計劃范文一
一個學期在我們的忙忙碌碌之中又過去了。在我與本班各位科任教師一起共同努力下,我班在行為規范上、學習成績上、衛生習慣上等等各個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九(2)班同學們在老師的教導下形成了一個團結、學習氛圍濃厚、積極向上的集體。
一、班級基本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71名學生,其中有男生31人,女生40人??傮w情況良好,班內大多數同學學習態度端正,能遵守學校各項規章制度。他們能在學校各項活動中都取得比較優異的成績,自習課也能認真完成作業,保持秩序。各項常規工作也能正常有序的開展。但也有部分同學學習缺乏動力,紀律渙散,好吃零食,亂扔亂丟,給班級的學習、紀律、衛生等一系列的工作造成了不良影響,損害了班級形象。
二、本學期班級目標:
1、繼續抓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反復強調同學要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竭盡全力提高學習質量,使他們樹立升學意識,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以學校制訂出的中考目標為目標,力爭實現會考目標。
2、抓好班風、學風、班容班貌的建設,要求同學遵紀守法,遵守社會公德,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努力營造出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讓每個學生發揮自己的潛能,健康成長。
3、總體成績更上一層樓,爭取全班同學的成績在整體上有提高,保證一部分優秀生,能在老師的幫助和自身的努力下,能升省、市重點中學,使一部分后進生能順利畢業,升入高一級學校。
4、加強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增強同學們安全防范意識,提高同學們自護能力。
5、耐心指導同學們的生活,關心同學們的身心健康,搞好宿舍、教室、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6、組織或指導同學們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確保同學們身心健康成長。多參加學校活動,如體育活動、文娛活動等比賽。
7、健全班委會,明確分工,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三、主要措施:
1、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抓住畢業班的特點,開展理想目標教育。
2、加強《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學習,認真貫徹執行學校的紀律,落實學生量化評比、獎懲條例。跟班到位,狠抓到底。
3.本學期九年級面臨中考,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升學和學校辦學的知名度。因此本學期在教學上要大膽的去嘗試,摸出新路子。抓好教學質量,密切配合科任教師的工作,和其他任課老師進行及時溝通,不定期聯系,主動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使班級各科成績穩步上升,保持優勢學科的長足進步,扭轉弱勢的落后局面,確保及格率的基礎上提高優秀率。鼓勵學生多和科任教師溝通,有疑問及時解決。學生中培養競爭意識,形成“你追我趕”的比學風格。
4.加強對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而心理素質教育是素質教育的基礎。由于九年級學生的學習負擔加重了,面對中考的挑戰、家長的壓力、老師的要求,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而作為班主任就要幫助學生調適情緒,作他們的心理醫生。定期找學生談話,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對于突發事件,一定及時解決,防止事態嚴重。及時進班級,了解班級情況。
5.重視體育鍛煉,提高身體素質。九年級的學習壓力很大,所以更要重視學生的體育鍛煉,配合體育老師抓好體育課的質量,同時加強和家長的聯系,共同重視對學生的健康教育。促使學生有強健體魄以迎接挑戰。
6.積極開展轉化后進生工作,分析后進生成因,鼓勵幫助后進生,使其不甘落后,奮起直追。
7、加強家校聯系,勤家訪,根據學校的要求,及時召開家長會,共同商討教育和培養學生的方法。
8、 堅持和各科任課老師不定期聯系,主動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并指導班團支部配合教學開展活動和作個別同學的思想工作。
四、本學期各星期具體工作安排
第一周:開學、注冊、收費;開學第一課安全教育,召開班干部會。
第二周:進行尊師重教活動,強調安全(交通安全等),抓衛生、升旗、體育鍛煉等。抓好學習計劃的制定。
第三周:嚴格要求學生遵守學校紀律,重點是交通安全、課堂紀律、安全衛生等。
第四周:學雷鋒,做好事,進行集體主義、革命傳統主義、愛國主義等教育。 第五周:理想和前途主題班會,并要求學生制定近期和長期目標及如何行動。 第六周:學生思想開始波動,要及時加以正確引導,開展怎樣做好語文復習的討論。
第七周:抓好學生課外體育活動,準備體育小中考。
第八周:學生課外理、化實驗考試準備。
第九周:抓好學習、復習,準備中考。
第十周:鼓勵學生努力學習,參加好各科課外輔導,開展怎樣做好數學復習的討論。
第十一周:主題班會:學習方法、考好中考。
第十二周:互幫互學活動的總結,一幫一掛勾聯系效果如何,及時加以改正完善。
第十三周:“五一”長假以及假期補課。
第十四周:進行思想教育,教育學生以學業為重,不受外界干擾。 第十五周:紀律教育,動員學生開始中考總復習。
第十六周:豐富學生的業余文化生活,開展一些文娛活動;抓好中考總復習。 第十七周:開展怎樣學好英語的討論,可在自己班上進行一些文娛活動。抓好中考總復習。
第十八周:認真準備,考好畢業考試。
綜上所述,本學期我將不遺余力的做好我的本質工作,不辜負學校領導對我的重托和希望。我會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用我的辛勤努力,換來所有學生美好的未來。
初三班主任工作計劃范文二
一、基本情況分析
初三(9)班現有56人,其中男生28人,女生28人。已經接手這個班3個星期了,經過這段時間的接觸、交流,我認為本班總體情況不是太好,不論是學風、班風,還是紀律等方面都比較不理想。大部分學生是本著學習知識的思想來到學校的,有較強的學習愿望,但行為習慣不好,上進心不強。同時班級氣氛沉悶,不夠活躍,尤其是課堂氣氛。同時,個別學生也存在某些問題,如課堂上愛說話,學習動機差等。這是本學期要解決的重點。
二、總體目標與具體目標
(一)總體目標
1、加大班級管理力度,樹立良好班風學風,增強班級凝聚力,提高競爭力。
2、每個學生都有明確的目標計劃,并且有信心、有毅力、去實現理想。
3、做好培優補差工作,做好中等生的提高工作。
(二)具體任務:
1.加強班級管理,緊抓學生行為規范。
2.定目標,樹典型,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3.大力做好培優補差工作,加強學生心理輔導。
4.開好班會,及時解決班級存在的主要問題,讓學生及時充電。
三、具體措施:
(一)、加大班級管理力度,繼續樹立良好班風,促進學風。
(1)加強班干部隊伍管理力度,讓學生能更好的自我管理。每周開班委例會,討論班級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措施等。
(2)針對平時紀律表現差的學生,及時進行心理輔導。
(3)繼續密切保持和生活老師聯系溝通,統一思想。及時幫助解決宿舍區出現的問題。
(4)加大自習課的管理力度,嚴格要求做到“不亂講話,不準串位,嚴格遵守自習課紀律”,維護良好的學習環境。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加強優良學風的形成,提高整體競爭力,促進班風。
(1)制定出目標計劃。幫助每一個學生進行自我分析,明確自身的長處及不足,針對自身的特點制定最合適的目標計劃,并幫助學生執行計劃。
①樹立中考目標。利用班會課向學生介紹各高中以往的分數線及基本情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確定中考目標。指明學生努力奮斗的方向。
②樹立學期目標。學期目標主要以“定分數”和“找對手”為主。讓學生明確本學期要學習成績要達到什么層次。找一個追趕的目標,盡力超過對手,營造競爭氣氛。形成互相督促,互相監督的學習氛圍。
③定好周計劃。由于初三學習緊張,學習任務重。所以必須讓學生明確每周自己要做到什么,上周還有什么沒有做好,及時總結反思,檢查改進。
(2)繼續狠抓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
面對初三繁重的學習,目前多數同學還不能很好的適應。如不能合理安排時間,學習效率低下,不能自覺復習、差缺補漏,不能及時反思總結等等現象。因此,本學期還將繼續抓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工作,力爭讓學生學習忙而有序,提高學習、復習效率。主要的方向是在課堂學習習慣、自習習慣等。
①課堂學習習慣。 主要做三項工作:
第一,各科任老師和值日班干一起抓好課前準備。
第二,結合各科實際,課堂上要求學生對對有疑問、重點、易錯題、補充題等等做好筆記。
第三,學會自我提醒,學生間互相提醒,防止走神發呆,杜絕不專心聽講,保證每節課都有收獲。
②自習習慣。主要是三方面的工作:
第一,督促學生利用好自習課。安排好每節自習課的學習內容。嚴格做到“不亂講話,不準串位,嚴格遵守自習課紀律”。每節自習課班主任監督。培養學生自覺利用好時間,提高學習效率的習慣。
第二,引導學生利用好課余時間。培養學生自覺學習的習慣。
第三,培養學生自覺讀課外讀物的習慣。擴大知識面,掌握更多更好的方法。
(三)、加強和科任老師聯系,做好培優補差工作。班主任及時了解學生學習情況,針對學生具體情況制定措施,幫助學生排除思想、學習上的障礙,力爭提高學習成績。本工作從三方面入手:
第一,優生重點培養。
第二,差生由科任老師“一對一”輔導。
第三,由督學組負責,繼續實施“一幫一”及“學習小組”的互助學習。
(四)、加強學生體育鍛煉,大力抓好兩體、兩操及中考體育30分。
(五)、加強心理輔導,做好青春期教育。德育小組加強學生心理輔導,加強師生交流。及時疏導學生心理問題,及時解決學生矛盾。
(六)、抓好學生思想工作。
(1)注意學生思想動向,及時疏導學生心理問題。
(2)引導學生塑造高尚的人格,告別陋習,提升正氣。
一、加強養成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組織開展好教育培訓活動,結合行為規范教育月,組織好開學典禮。
1、以“衣冠整,談吐雅,舉止端”養成教育為切入點,開展“四個一”活動。(即召開主題班會,開展詩歌朗誦活動,開展板報、手抄報設計大賽活動)
2、開展“衣冠整,談吐雅,舉止端”——“文明校園我先行”、“文明家庭我有責”、“文明使者進社區”,系列教育活動并準備成果展示內容,以此來強化落實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做到人人知曉活動主題,培養目標。
3、進行《德育規程》、《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中學生守則》、《文明禮儀讀本》內容學習,做到“人人知規范”,“人人明禮儀”,把學習內容落實到日常的學習生活之中。
4、將校級文明崗、年級文明崗、班級文明崗值勤工作落到實處,加強規范三級文明崗值勤制度。
5、根據不同年級,落實不同的養成教育目標。
七年級:邁好中學第一步,做合格中學生,強化落實《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中學生守則》、《學生在校一日常規要求》、《四杜絕五做到》等的要求,做到全員達標力爭優秀。
八年級:邁好青春第一步,做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中學生。提高《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中學生守則》、《學生在校一日常規要求》、《四杜絕五做到》等的要求的認知率和形成率,達到優秀水平。
九年級:邁好人生第一步,做合格的有特長的畢業生。在良好行為習慣養成上,努力成為行為規范示范年級在此基礎上狠抓學風建設,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6、通過“文明班集體,文明學生評選”落實良好行為習慣。
7、規范升旗檢查制度,提高學生愛國意識。
8、做好現代化學校評估驗收迎檢的各項工作。
二、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與各項競賽活動。
1、9月份第二周,開展“紅燭頌”的感恩教育活動。
2、喜迎建國六十周年,開展“祖國萬歲”的“班班唱”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各班要選唱統一推薦曲目,開展班級合唱活動,舉辦班級合唱比賽)9月底舉辦年級合唱比賽并在校會,升旗時間請優勝隊進行展示。
3、開展以喜迎建國六十周年為主題的閱讀創新讀書交流活動。
4、組織安排七、八年級軍訓社會實踐活動。
三、加強法制安全教育,提高學生安全自護意識。
1、請法制副校長,交通安全輔導員進行相關法制安全教育講座。
2、每月利用校會、晨講對全體學生進行法制、安全系列教育。
3、組織實施全校學生在遇到突發事件時的緊急疏散演練活動。
4、組織開展法制、安全系列教育活動的黑板報、手抄報、漫畫作品的評比、競賽及成果展示活動。
四、加強班主任、助理班主任、德育干部的隊伍建設,提高德育隊伍整體素質。
1、通過請專家做專題講座、培訓,提高班主任隊伍整體素質。
2、開展班主任、德育干部工作的研討會。
3、完善建全助理班主任的工作要求,使助理班主任融入到班級教育管理之中。
4、積極組織班主任與助理班主任參加市區級各種班級建設培訓活動。
5、規范班主任工作手冊的使用,使班級工作計劃、總結具有針對性,提高班集體建設水平。
五、充分發揮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提高學生心理素質。
1、建立建全,充分發揮心理咨詢室的功能。
2、成立心理輔導教師中心組。
3、建立建全心理咨詢室教師值班制度,固定開放時間。
4、開展好全校學生的團體輔導與個別心理輔導。
六、充分利用三結合教育網絡,完善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體系,積極爭取廣大學生家長及社會的支持,發揮其教育功效。
1、組織開展家長學校的授課。
2、堅持定期的四方聯席會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