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6 16:02:2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二年級數學教學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學生情況分析: 本年級學生74人,大部分家住龍湖花園。家庭學習環境良好,家長有一定輔導能力的約占50%,其余學生全靠課堂教學進行數學學習。上期考試結果,及格率100%,優生率49%??傮w來看,學生在100以內的加減法,表內乘法的計算方面基本達到教學要求,但少數學生的計算速度和正確率仍需提高。在數學知識的應用方面,學生有解決實際問題的興趣,但一部分學生欠仔細、靈活。在數學的學習習慣上,聽課習慣、作業習慣都有一定進步,但學生在學會審題上還需要培養和訓練。
本期教學內容:以人教版(新課標)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為教材。
教學要求:1.認識計數單位“百”和“千”,知道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系;掌握萬以內的數位順序,會讀、寫萬以內的數;知道萬以內數的組成,會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能用符號和詞語描述萬以內數的大小;理解并認識萬以內的近似數。
2.會口算百以內的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會口算整百、整千數加、減法,會進行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計算,并能結合實際進行估計。
3.知道除法的含義,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乘法和除法的關系;能夠熟練地用乘法口訣求商。
4.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含義,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會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知道小括號的作用,會在解決問題中使用小括號。
5.會辨認銳角、鈍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轉現象,會在方格紙上將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或豎直方向平移。
6.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知道l千克=1000克。
7.了解統計的意義,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5個單位)和簡單的復式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并能進行簡單的分析。
8.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律;有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有運用數學去創造美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建立學好數
11.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12、口算的分階段要求:
────┬────────────——┬─────────────——
│ │ 單元結束時 │ 期末 │
│ ├─────┬──────——┼──────┬──────——┤
│ │平均錯誤率│ 速度 │平均錯誤率 │ 速度 │
├────┼─────┼──────——┼──────┼──────——┤
│ │ │ 絕大多數達到 │ │ 絕大多數達到 │
│表內除法│ 6% │ │ 4%以內 │ │
共2頁,當前第1頁1
│ │ │每分鐘做8題 │ │每分鐘做10題 │
────┴─────┴──────——┴──────┴──────——
教學重點:
1、表內除法。
2、萬以內數的認識。
3、用數學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
培養生學會獨立審題的能力;學會解決各種應用題。
培優補差措施:
1、認真備好課,夯實基礎知識,確保每一個學生扎實掌握新知,鞏固舊知。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多給關注,多給發言機會,激發其參與熱情。
2、在課堂教學中確保雙基的基礎上,注意適時發展優生的思維,培養優生的能力,從而也帶動中差生的發展。培優主要體現在兩個途徑上:
(1)、在每堂課的新知教學后,安排適量發展練習題。
(2)、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每個知識點上,適時引導,相機點撥,給學生“摘桃”的機會。
(3)、利用每周的思維訓練時間,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組織愉快的思維訓練。
減負提質措施:
1、鉆研好《新課標》,精心備好課,確保課堂教學質量。
2、教學任務在課內完成,課外盡量不留作業,或只留興趣性、發展性作業。
3、對學生的要求要合理,充分肯定每一個學生的優點,不用一個刻度要求每一個學生,作業布置分層進行,避免部分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和心理負擔。
教學進度安排:
XX——XX學年度小學二年級數學下期教學進度安排表
周次內容課時
1解決問題5
2—5表內除法(一)16
6—7圖形與變換6
7—8表內除法(二)6
8—9萬以內數的認識7
11克和千克3
11—14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13
15統計4
16找規律4
一、深化教材研究,突出學生主體作用
教材作為教學的依據,對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具有直接影響,只有深刻理解教材,才能明確哪些是基礎性問題,用怎樣的方式進行提問。它不僅要做到掌握教材結構的重點、系統性、難點,在融會貫通、掌握透徹的情況下,還必須站在學生的層面思考、體會,并且感受學生的學習過程。只有這樣才能得心應手地指導學生思考,從而提高教學質量。自新課標實施以來,學生主體地位被推到了重要位置,所以在練習中必須講究方式方法。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建立公平、平等的教學環境,在師生交流、合作的過程中,走進學生心里,盡量減少心理壓力與障礙,同時這也是轉變教學形式的重要方法。對于練習課,我們可以利用多種形式進行練習,具體如:學生判斷、比賽等,對于獲勝的個人與小組用星星或者小花作為獎勵,督促學生。
從二年級學生總體特征來看,和社會接觸的機會少、數學知識有限,所以在教學中,數學老師應該整合學生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循序漸進的教學。另外,對于二年級學生好奇、好動的特征,可以加強實踐,不斷提高實踐能力。
疑問作為思維的源泉,在小學二年級教學中,很多老師只將解答看成是訓練,所以應答始終是被動的,教學效果也不太理想。針對這種情況,老師在設置問題時,應該站在學生的立場,引導、鼓勵解疑、質疑,然后才能提高分析、發現、解決問題的能力。老師應該主動改變教學觀念,通過打造問題意識,培養學生敢問、善問的能力與習慣,同時這也是數學老師承擔的重大責任,一直都是教學質量評價的標準;通過為學生創造機會,讓學生主動去問、想、思。為了讓學生學會提問,老師應該有意識地加強訓練,做好示范工作。例如,在角的認識中,不僅要掌握角的名稱,還要明確角度大小與邊沒有任何關系,這樣學生就能快速明白角的邊是射線,與角度大小無關,長此以往,就能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思考與解決、發現問題的能力。
二、加快小學二年級教學改革
(一)改革傳統教學方式
在小學二年級教學中,為了提高學習熱情,數學老師應該整合教學工具,為學生創設情境。如,在學習厘米與米時,可以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學生測量教室;在學習元角分時,可以模仿超市,讓學生扮演收銀員與售貨員,這樣不僅能鞏固知識,還能加強知識應用。另外,還有小郵遞員、醫生等,在學生參加這類活動的同時,不僅為學生帶來了滿足與快樂,同時也是打造和諧的主體活動與客觀環境的保障,對學生身心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愛上數學,老師必須具有親和力,從言行舉止上讓學生減少緊張心理,同時這也是讓學生樂學、愿學的重要方法。在課堂上,通過鼓勵性語言,在尊重學生的同時,讓學生敢于發言和提問,這樣就能不斷培養發散思維,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
(二)明確學生習慣
對于二年級學生,由于年齡小,所以很難控制言行,甚至讓老師深陷尷尬的境遇。針對這種情況,為了建立融洽的關系,老師應該想方設法理解老師與學生是平等的,讓學生試著提出和教材內容相關的問題,并且在生活中積累經驗,通過觀察學生生活,創建學習方案。這樣才能讓學生明確數學蘊含的信息,在愛上數學后,才可能推動數學應用范疇。這種新形勢的數學教學,不僅要求對相關問題關注,同時對提高思維體系和解答能力也有重要作用。
(三)提高學習興趣
二、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體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新課程改革就是要將課程從“文本課程”轉變為“體驗課程”,因此,“體驗”自然也就成為新的學習方式的一個重要特征。但是當前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把學生當作盛裝知識的容器,而不是具有鮮活個性的人,教師只注重知識的“灌輸”而忽視學生對知識的主動獲取,學生被動學習、缺乏獨立學習、思考、主動探究的能力。教師過多強調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記憶,習慣于傳授現成的結論而不是向學生暴露解題思路、解題方法,學生體驗不到知識的形成、發展過程,從而對數學的學習感到枯燥無味缺乏興趣。另外,學生自學能力不夠,缺少主動提出問題、主動探究問題和綜合運用知識能力。學生主動參與意識不強烈,往往造成教師唱獨角戲,課堂氣氛不夠活躍,沒有吸引力,較枯燥呆板。
三、創設小學數學體驗教學情境策略的體會與思考
(一)創設活動體驗情境。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提出,應加強數學與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系。從學生熟知、感興趣的生活事例出發,以生活實踐為依托,將生活經驗數學化,促進學生的主動參與,煥發出數學課堂的活力。
(二)創設問題體驗情境。在教學中教師用簡單淺顯的提問將學生的思維引入預先設置的圈內是一種較為普遍的現象。學生不知道為什么要提這個問題及問題的重要性,缺少探究的方向和動力,嚴重抑制了學生的探究熱情。只有在適宜的情景中,才能體驗到問題的必要性,主動地投入到探究之中。如教學“厘米的認識”一課時,老師可以給學生創設了一個感性的探索情境:讓學生用牙簽、火柴、硬紙條等量一量數學書的一條邊。經過實踐操作,學生在測量數學書同一條邊長時,有的學生量出是5根半火柴的長(有的量出是3根牙簽的長,有的量出是2張硬紙條的長。教師提問:“為什么同樣的數學書的同一條邊量得的結果所表示的數卻不同呢?”學生根據測量的經驗和通過討論與觀察發現:原來測量數學書邊長的材料長短是不一樣的。要注意引入時提出的問題應處于多數學生智力水平的“最近發展區”,才能激起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三)創設反思體驗情境。有反思意識的學生,一旦意識到問題,內心便產生認知沖突,于是會自覺進入反思環節。但,使學生明確意識到自己學習中的不足往往不是很容易的。因為,這是對他個人的能力、自信心的一種“威脅”。所以,作為學生反思活動的促進者———教師,在此時要創設輕松、信任、合作的氣氛,幫助學生看到學習中的問題所在,使反思活動得以開展。教師可以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通過提供適當的問題或實例以促進學生的反思。教學中多問幾個為什么,善于設疑,并善于從學生的思維角度出發,從學生容易忽視的一些重要環節中提煉問題,然后通過環環相扣逐層深入的問題序列來引導學生反思。
(四)創設交流體驗情境。由于每個學生的經驗以及對經驗的觀念不同,因此不同的學生對事物理解也不可能完全相同,他們站在不同思維角度所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反映面,可利用這些反映面來引發學生交流,使學生互相促進。讓學生在小組交流、合作探索的情境中體驗,所體驗到的不僅僅是對知識的感知和更新的認識,更是同學之間情感的交流,思維火花的碰撞。
只有掌握學生心理特點,才能更好的將內容傳達給學生。據筆者一線的教學經驗發現:二年級的孩子一般自控能力較低,注意力容易分散;經常出現"違規"現象;伙伴之間往往以"玩"為主題,經常出現打鬧,告狀等現象;在學習活動方面,他們具有強烈的好奇心,需要借助形象思維和動手操作來理解和記憶,學習活動帶有濃厚的游戲色彩。
在感知方面,二年級兒童雖然能夠進行有目的感知或觀察,但他們在知覺上也還存在一定程度的混淆性、籠統性和無意性。
學生的混淆性突出表現在對空間方位知覺不精確,對于一些相近的圖形、文字或數字,容易顛倒或認錯。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對他們可能會混淆的地方要有一定的預見性,在教學中注意幫助他們區分,并根據教學反饋,對他們掌握得還不熟練的地方進行反復訓練。還有位置中左右以及左右的相對性也是學生容易混淆的地方,要結合生活實際幫助他們理解,關于角的認識上,可以舉教室以及家里的桌椅構造來讓他們區分什么樣的是銳角、直角以及鈍角,來幫助他們強化記憶。
另外,針對孩子們在認知上還具有一定的籠統性和無意性,一定要在教學中抓住細節,避免孩子們籠統地記個大概,審題時一帶而過,不認真讀題。
在注意力方面,二年級兒童注意范圍狹窄,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如果要求他們同時注意幾件事情,往往做不到。如:不能要求學生邊聽講邊抄寫,應該先讓學生聽講,等學生聽懂了,再讓他們抄寫。另外他們的注意力還不穩定、不集中,容易受不相干的事物吸引而分散注意,因此,在教學時要在課前做好充足的課堂設計,盡量在課堂中加入學生感興趣的元素,吸引他們的注意力。由于年齡較小,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一般在15——20分鐘左右,因此教學時新授時間不宜過長,控制好課堂紀律,在學生精力分散前把重點難點講透,再進行練習鞏固。
記憶方面,雖然他們的記憶范圍比一年級學生有所擴大,但由于缺乏生活經驗以及抽象邏輯思維發展不足,一次不易記住很多東西。因此,要結合他們熟悉的事物來幫助他們記憶,一次記的東西不宜過多,且要不斷強化。要讓學生熟練掌握每天的知識點,不能累積。一旦有遺留問題未能解決,對學生學習接下來的知識很不利。
這時候的兒童有意識記憶的能力正在發展,但往往還不能很好的組織自己的記憶活動,也不能適當地運用識記的方法,因此需要老師來引導他們理解,教會他們適合他們的識記方法,最好在教學中運用直觀方法教學。如長度單位的認識,可以借助自己測量教室里面的東西,再讓學生用自己的尺子測量。另外,要盡量簡化要記的東西,以減輕學生的負擔。
思維方面,雖然他們已經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并且掌握了一些概念,能夠初步進行判斷和推理,但思維水平總的來說仍是非常低的。具體表現在:
(1)仍有很大的具體形象性,思維過程往往依靠具體的表象,不易理解較抽象或與他的經驗很少聯系的教材。我們在平時教學中除了要用比較生動形象的語言和方法外,還要利用形象的東西去開發他們的抽象概括思維能力。在他們回答問題時,要求他們組織語言要規范完整,不能因為年齡較小就放寬要求,不要小看了孩子的潛能。
(2)思維還帶有很大的依賴性和模仿性,獨立而靈活地思考問題的能力很差。二年級的學生仍舊會習慣依賴家長和老師來幫他解決問題,多數同學遇到稍微有些難度的練習就退縮,覺得自己不能獨立完成。出現這種現象,應該鼓勵學生多作嘗試,表揚認真思考了的同學,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并且要針對這類題型詳細講解,學生掌握后多做類似的練習,讓他們從克服困難的過程中收獲快樂與喜悅。我記得最初接觸到給用數學的題目補充問題的題型時,很多學生將題目空在那,很無辜地說不會,現在絕大多數同學會做并且喜歡做這類題目了。
(3)不善于使自己的思維活動服從于一定的目的任務,在思考問題時往往被一些不相干的事物所吸引,以致離開原有的目的任務。這種情況在利用學具學習時尤其要注意,比如,請學生拿出三角板來認識角時,有學生就會被三角板所吸引,并且用筆去劃出三角板的形狀。因此,教師應積極培養學生按照一定目的任務來進行思維的能力,經常向他們提出學習任務,不斷提醒兒童,及時給予幫助,并加以檢查和評價,以避免他們將思維轉移到與課堂無關的地方去。按照一定的任務有意識地進行思維活動,是提高兒童思維能力,學習能力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小學數學;概念性錯誤;錯因分析;解決對策
【分類號】G623.5
在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過程中,概念性知識是非常豐富的。學生只有掌握扎實的概念性知識,才能鞏固和提升自身的整體數學水平,才能優化和提升小學生的整體數學認知,才能有助于學生更長遠的數學學習。但在二年級數學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師過分注重理論性教學,以及學生自身對概念性知識的認知存在偏差等,使得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常容易出現概念性錯誤。為了提升小學數學的整體教學水平及小學生自我的認知能力,必須注重提升和優化小學生的概念性知識的教學工作,及時糾正小學生在概念性知識學習存在的主要錯因,并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
一、小學數學低段概念性錯誤的分析
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尚處于形成和發展階段,小學生自身的認知能力有限,在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過程中,概念性知識是非常系統且非常深奧的,如果小學生不能理解性地學習概念性問題,那么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勢必會形成概念性問題。當前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概念性錯誤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概念教學過于籠統,學生理解受限
在小學數學低段概念性教學過程中,教師仍采用傳統的主導模式,教師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教學進度來開展教學工作,忽略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這就使得很多概念性的知識和理論過于籠統,學生難以真正理解概念性知識的真正含義,自然容易造成概念性錯誤。同時,學生作為概念知識的接收者和理解者,在概念性知識的理解和學習過程中,未能有效地將概念知識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這就容易造成理解偏差,不利于學生對概念知識的運用,也容易造成概念性錯誤。如在小學二年級“平均分”的概念性教學中,教師在講解平均分的過程中,僅僅是按部就班地通過計算、理論教學等來進行教學工作,這就容易增加學生的思維負擔,使得學生死硬背“平均分”公式,在實踐中直接套用,造成概念性錯誤。
(二)學生概念知識的認知中存在“舍近求遠”
概念知識是小學二年級的重點內容,由于概念是一種認知,因此教師在概念知識的教學過程中,過于注重強化學生對概念的認知,這使得不少小學生在學習概念的過程中,存在著比較強的類比性,即通過其他概念的引入和對比,來形成對所學概念的認知。這種方式雖然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但卻容易“舍近求遠”增加學生的思維負擔。如“噸”的概念學習中,學生習慣性地運用立方米等相關概念來進行對比和衡量,這種對比式的學習方式,雖然有助于強化記憶,但卻不利于直觀性地感受“噸”的概念。在概念知識的學習中,學生可以通過體驗的方式來,直觀深入地理解這一概念。如通過等比縮小“噸”的重量,借助于實際物體的體驗,可以直觀性地體驗“噸”的變化,進而演變成為不同噸位之間的換算。
(三)概念遺留問題較多得不到及時的完善
概念知識是一種認識,一旦學生形成概念錯誤,要想通過糾正等其他手法來改變學生的認知,那么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當前小學二年級概念教學中,學生很容易因無法體驗,或者死記硬背中出現的差錯,從而造成持續的概念性錯誤。如“最小的一位數是1不是0”,但不少學生在學習位數的過程中,將這一概念混淆,將位數等同于最小的數,就容易出現嚴重的概念性問題。
二、小學數學低段概念性錯誤的解決對策
概念性錯誤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嚴重影響著學生后續的數學知識的架構和學習,因此,一旦學生出現概念性錯誤,必須及時分析概念性錯誤的錯因,并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以糾正和糾偏學生概念性錯誤。
首先,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可以實行寓教于樂的概念性教學方式。將學生喜歡的游戲融入教學過程中,通過游戲和參與、體驗等,來讓學生在輕松活潑的氣氛中,強化對學生的認知。如“平均分”的概念性教學,教師可以通過圍圈抱團等方式來進行教學。將學生按雙數分成若干組,在教師的命令下,兩兩抱團。通過這樣游戲教學,能夠提升學生對“平均分”的認知。
其次,利用分組合作的教學模式,增加學生的體驗。概念本身屬于一種抽象的東西,教師為了提升學生對概念的認知,應該注重采取分組合作的教學模式。通過分組合作來提升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性,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共同思考和討論,共同研究和分析。同時在概念教學中,教師還應該增加學生的體驗,將學生身邊的事物融入到教學過程中,以提升學生的整體概念認知能力。
總結:
在概念教學中,小學二年級學生因自身的認知能力不足及后天學習方法不當等,往往容易產生比較嚴重的概念性錯誤,為了提升概念性教學的整體質量,為強化學生對概念性問題的整體認知,必須分析概念性問題的錯因,并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
參考文獻:
一、認真組織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
1.認真學習教育教學理論。
(1)各鎮(小學)應繼續采用多種學習形式,進一步學習《數學課程標準》和《數學課程標準解讀》等有著課程改革的材料和相關理論文章,增強課程改革的意識和自覺性,促進數學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
(2)各鎮(小學)還應組織相關年級的教師繼續學習《數學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領會數學修訂大綱的精神,按照修訂大綱的要求,切實有效地改進數學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水平。
2.注重理論聯系實際。
重視理論聯系實際,促進教師以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指導教學實踐,在教學實踐中努力改變自身的教學行為,加強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促進學生在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方面獲得充分的發展。
二、努力抓好數學課程改革工作。
1.認真做好教材分析培訓工作。
(1)期初對全區二年級數學老師進行二年級下冊教材的分析培訓,幫助教師把握教材所安排的內容及其編排特點,理解教材所體現的教學想、教學理念,明確教學的要求和要注意的一些問題。
(2)各鎮(小學)要以鎮(學校)為單位,由分管數學教學的教導主任和一年級數學教研組長負責,結合學校實際采用恰當形式,對數學教師進行一年級下冊教材的分析培訓工作。
2.切實開展新教材的教學研究活動。
新課程實施的重點主要體現在新教材課堂教學的實施上。區擬在3月份開展一、二年級課堂教學研究活動,重點研究當前如何進行計算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要通過觀摩現場教學,交流教學經驗,提高計算與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質量。各鎮(小學)要組織一、二年級數學教研組適時開展相應的專題教學研究活動。
3.開展課改小組研究活動,重視學科基地、課改基地學校和教材實驗樣本班的教學工作。
(1)課改小組成員要加強對數學課程改革信息和數學新教材教學的了解與指導,計劃本學期開展2 ~ 3次交流和研究活動。
(2)區確定牛塘中心小學為小學數學學科基地學校,加強數學教學的研究,
積累資料和經驗,逐步發揮示范作用。
(3)課改基地學校要加強對新課程教學的管理和研究,定期開展教學研究,進行討論與交流,為課程改革的推進提供新的經驗。
(4)教材實驗樣本班所在各校要繼續做好教材實驗和教學資料的積累工作,認真開展所定教學專題的研究工作,重視對教材和教學的評價工作,做好跟蹤調研工作。
三、開展現行教材的教學研究活動。
現行數學教材的教學,要以《數學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的精神和新的教學理念為指導,改革課堂教學。各鎮(小學)要繼續重視抓好現行教材的課堂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的水平與質量。實驗小學要力求通過校本教學研究,形成本校數學教學特色。本學期教研室主要做好下列幾項工作:
1.做好學校數學教學情況的調研和了解工作,加強與學校教師的溝通,使教學研究有基礎、有針對性。
2.2月份舉行實驗小學教學研究活動,交流上學期教學情況和本學期數學教學改革的思考,促進實驗小學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水平。
3.4月份舉行全區現行教材教學研究活動,觀摩和討論數學課堂教學,促進我區數學課堂教學的改革。
4.5月份召開畢業班復習工作會議,研究畢業班復習工作。
四、認真抓好課題研究工作。
教育教學課題研究有利于加強教師的教育教學理論基礎,提高教師的教學研究的水平,發展教師探索教學規律的能力,增強教師教學改革的意識和自覺性,促進學校整體教學水平的提高。
1.各校努力抓好現有課題的研究?,F有課題應按照教科室的要求,組織教師認真學習與課題相關的教育教學理論,切實開展課題研究活動,以便探索和總結教學規律,取得預期成果。
2.抓好《改善數學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的研究》的課題活動。本學期繼續定期開展理論學習和研究活動,進一步探討和研究相關問題。各參加課題研究的學校和教師要按照選定的重點研究內容,制定研究計劃,分別開展研究活動,并積累研究資料和總結研究成果。
關鍵詞:人教版;二年級數學;解決問題;案例思考
單元主題圖是一個完整的、有著豐富內容和信息量的、便于理解和觀察的教學圖。圖文并茂的教學方式有助于幫助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助于教師對知識的梳理和劃分,在小學數學教學上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進行除法運算這一課程的講解時,就可以使用單元主題圖對知識進行總結,先讓學生對所要學習的知識有一個簡單的了解,同時也對這一單元內容的核心知識有一個簡單的認識。如圖所示: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口算除法口算用一位數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幾百幾十(或幾千幾百)估算筆算除法基本的筆算除法一位數除兩位數一位數除三位數除法的驗算有關0的除法0除以一個數(不為0)被除數中間(或末尾)有0商中間(或末尾)有0
傳統的應用題教學方式轉變為解決問題的教學模式,主要是擺脫了按部就班的做題形式,傳統教學模式是要求學生根據應用題中所給出的條件和問題,進行數學解答,學生面對的是現成的條件和已知的問題,沒什么創新性,只是單純地進行運算。而解決問題的方式則是給學生一個教學場景,它需要學生從中發現問題并進行解答。在沒有給出既定答案的例題上,學生可以開發思維。另外,解決問題的方案多以學生感興趣的題材作為教學引導,學生對于此類問題會更感興趣。
雖然創新教育方式的做法是時代的要求,但是就傳統的教學方式而言,也要汲取其中的經驗和優點,如果一味地創新并忽略對傳統應用題教學經驗的總結,其結果不一定會達到預期效果。
在新的教材和教學模式中,對于“中間問題”沒有明確的指出,這在傳統的應用題教學方式中是一項重要的內容,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根據所講知識的特點,將這一教學方法融合進去,這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良好繼承和發展,也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學習。例如,問題的設計如下:“班上原有20名男同學,又來了15名同學,新來的同學中一共有8名男同學,他們又全部被分到其他班,問現在分別有多少男女學生?”就這一問題而言,可以在其中設計一個中間問題,即“班上原有20名男同學,又來了15名同學,現在班上有多少人?新來的同學中一共有8名男同學,他們又全部被分到其他班,問現在分別有多少男女學生?”
中間問題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有很好的啟發作用,因此對于傳統教學方式的保留上應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