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22 11:37:0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學生考察材料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突出語文課程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要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幾方面進行評價,以全面考察學生的語文素養。語文學習具有重情感體驗和感悟的特點,因而量化和客觀化不能成為語文課程評價的主要手段。應避免語文評價的繁瑣化。
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都是必要的,但應加強形成性評價。提倡采用成長記錄的方式,收集能夠反映學生語文學習過程和結果的資料,如,關于學生平時表現和興趣潛能的記錄、學生的自我反思和小結、教師和同學的評價、來自家長的信息等。
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更應重視定性評價。學校和教師要對學生的語文學習檔案資料和考試結果進行分析,客觀地描述學生語文學習的進步和不足,并提出建議。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實來評價學生。對學生的日常表現,應以鼓勵、表揚等積極的評價為主,采用激勵性的評語,盡量從正面加以引導。
實施評價,應注意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學生間互相評價相結合。加強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還應該讓學生家長積極參與評價活動。在評價時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促進每個學生的健康發展。要綜合采用多種評價方式,考試只是評價的方式之一。
根據各學段目標達成的要求,抓住關鍵,突出重點,進行全面、綜合的評價。
1.識字與寫字
1.1 漢語拼音能力的評價,重在考察學生認讀和拼讀的能力,以及借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糾正地方音的情況。
1.2 評價識字要考察學生認清字形、讀準字音、掌握漢字基本意義的情況,以及在具體語言環境中運用漢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詞典等工具書識字的能力。不同的學段應有不同的側重。
1.3 關注學生日常識字的興趣,關注學生寫字的姿勢與習慣,重視書寫的正確、端正、整潔,激發學生識字寫字的積極性,不能簡單地用罰抄的方式來達到糾正錯別字的目的。
2.閱讀
2.1 閱讀評價要綜合考察學生閱讀過程中的感受、體驗、理解和價值取向,考察其閱讀的興趣、方法與習慣以及閱讀材料的選擇和閱讀量。重視對學生多角度、有創意閱讀的評價。語法、修辭知識不作為考試內容。
2.2 朗讀、默讀的評價。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朗讀的總要求。根據階段目標,各學段可以有所側重。評價學生的朗讀,可從語音、語調和感情等方面進行綜合考察,還應注意考察對內容的理解和文體的把握。
注意加強對學生平日誦讀的評價,鼓勵學生多誦讀,在誦讀實踐中增加積累,發展語感,加深體驗與領悟。
評價默讀,應根據各學段目標,從學生默讀的方法、速度、效果和習慣等方面進行綜合考察。
2.3 精讀的評價。重點評價學生對讀物的綜合理解能力,要重視評價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創造性的理解。根據各學段的目標,具體考察學生在詞句理解、文意把握、要點概括、內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現。
2.4 略讀、瀏覽的評價。評價略讀,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閱讀材料的大意;評價瀏覽能力,重在考察能否從閱讀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
2.5 古詩文閱讀的評價。評價學生閱讀古代詩詞和淺易文言文,重點在于考察學生記誦積累的過程,考察他們能否憑借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文大意,而不應考察對詞法、句法等知識的掌握程度。
3.寫作
3.1 寫作評價要根據各學段的目標,綜合考察學生作文水平的發展狀況,應重視對寫作的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的評價,如是否有寫作的興趣和良好的習慣,是否表達了真情實感,對有創意的表達應予鼓勵。
3.2 重視對寫作材料準備過程的評價。不同學段學生的寫作都需要占有真實、豐富的材料,評價要重視寫作材料的準備過程。不僅要具體考察學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察他們占有各種材料的方法。要用積極的評價,引導和促使學生通過觀察、調查、訪談、閱讀、思考等多種途徑,運用各種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
3.3 重視對作文修改的評價。不僅要注意考察學生修改作文內容的情況,而且要關注學生修改作文的態度、過程和方法。要引導通過學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長補短,促進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寫作水平。
3.4 采用多種評價方式。提倡為學生建立寫作檔案。寫作檔案除了存留學生有代表性的課內外作文外,還應有關于學生寫作態度、主要優缺點以及典型案例分析的記錄,以全面反映學生的寫作實際情況和發展過程。
對學生作文評價結果的呈現方式,根據實際需要,可以是書面的,可以是口頭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評語表示;還可以綜合采用多種形式評價。
4.口語交際
評價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應重視考察學生的參與意識和情意態度。評價必須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讓學生承擔有實際意義的交際任務,以反映學生真實的口語交際水平。
5.綜合性學習
綜合性學習的評價應著重考察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尤其要尊重和保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法,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多樣化的探究。這種探究,既有學生個體的獨立鉆研,也有學生群體的討論切磋,所以除了教師的評價之外,要多讓學生開展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評價的著眼點主要在:
--在活動中的合作態度和參與程度。
--能否在活動中主動地發現問題和探索問題。
--能否積極地為解決問題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資料。
--能否根據占有的課內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設或觀點。
--語文知識和能力綜合運用的表現。
--學習成果的展示與交流。
一、觀察課
觀察課是通過讓學生觀察描述自然事物和自然現象,獲取豐富、具體的自然知識,達到培養他們觀察、分析、比較和概括能力的目的。小學自然教材中,低年級的《看一看》、《你怎么知道》、《各種各樣的葉》、《蝸?!?、《金魚》、《天氣》和中年級的《怎樣認識物體--水》、《植物的葉》、《植物的莖》、《太陽和影子》、《青蛙和蟾蜍》等都屬于觀察課。論文百事通
復式班的觀察課教學,一般可按如下步驟進行。
(一)動:明確觀察目的,提示觀察方法和觀察重點。教學開始由教師告訴學生觀察什么,為什么要觀察,然后出示小黑板說明觀察的步驟和方法并指明觀察重點。如上九義教材第四冊《蝸?!芬徽n時,觀察方法應是:①觀察蝸牛身體上長著什么?②仔細地看蝸牛各部分是什么顏色?什么形狀?(觀察重點)③用手摸一摸蝸牛各部分有什么感覺?④蝸牛怎樣爬?⑤蝸牛吃什么?(用菜葉、樹葉、食物等分別試一試。)
(二)靜:學生分組或個人獨立觀察。這一步驟要給學生比較長的時間,讓學生根據教師提示和板書的要求認真地進行觀察。
(三)動:1.匯報觀察結果。引導學生把觀察到的結果詳細、具體地描述出來,交流觀察印象。2.教師小結。突出重點,系統小結,講解通過觀察應該明確的問題。3.布置作業,提出進一步觀察的問題或自學要求。
(四)靜:自動作業,把觀察后的結論抄寫在作業本或觀察記錄本上。
二、實驗課
實驗課是以簡單科學實驗為主的自然課,它一般是先通過師生的實驗,反復再現某種現象,同時進行觀察,從中發現問題,引起討論和研究,然后概括結論,最后又用實驗進行驗證,使學生在親自實驗過程中獲取知識。在小學低年級自然教材中《磁鐵游戲》、《沉和浮》、《影子》、《鏡子》等和中年級自然教材中《怎樣認識物體--空氣》、《熱脹冷縮》、《物體的運動》、《人的消化》、《磁鐵》等課,都屬于實驗課型。
復式班自然實驗課的教學,一般有這樣幾個環節。
(一)動:明確實驗目的,講解演示實驗的方法、步驟和注意事項。開始實驗前,教師應詳細告訴學生本堂課要做什么實驗,為什么要做這個實驗,尤其要交待清楚是觀察某種現象,還是驗證某種假設。
如在教學九義教材第二冊《沉和浮》一課實驗前,教師要告訴學生實驗時要把各種物體一個一個地放入水中,放一個,觀察一個,記錄一個,不能把一堆東西一下子全放入水中。
(二)靜:學生分組實驗。
(三)動:1.學生匯報實驗結果。2.用討論的方法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3.教師小結,講解通過實驗應該明確什么問題,肯定學生實驗的成果或糾正學生不正確的實驗。
三、技能訓練課
技能訓練課是讓學生在課內外實踐活動中親自動手,獲得必要的科學知識,培養學生各種技能的一種課型。在小學自然教材中,屬于技能訓練課型的有:《種大蒜》、《種花》、《葉畫》、《各種各樣的種子》、《制作葉的標本》、《種向日葵》、《養蠶》等課。
在小學階段,技能訓練課主要是培養學生栽培、飼養、制作等技能。在復式班可把低、中年級相近的教學內容統一組合在一節中采用合--分--合的結構進行教學。這樣可以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以高帶低的作用。如低年級《葉畫》和中年級《制作葉的標本》這兩課就可以安排在同一節課,其教學程序可以這樣安排:
(一)合動(4分鐘):教師展示做好的葉的標本和葉畫,激發學習興趣并提示中年級學生注意制作標本的程序。
(二)分(15分鐘+15分鐘):低年級先“動”后“靜”?!皠印睍r教師示范拼葉畫的方法和要求,“靜”時讓學生用采集來的葉拼擺葉畫并用膠水貼在紙上。
中年級:先“靜”后“動”。“靜”時學生用壓制好的葉按要求制作標本。“動”時教師予以檢查和指導。
(三)合動(10分鐘):各年級分別展示自己的作品,引導學生評價作品;教師總結,并選出優秀作品給予鼓勵。
這類課型還可以和另一個年級的語文或數學課搭配,利用學生有較長實際操作的自動作業時間,去突破另一個年級的教學重點。
四、科學考察課
考察是人們為著一定的目的,到自然界中實地觀察和調查研究的一種科學方法??茖W考察課就是以此為主要教學方法的課型。其基本教學模式是:現場考察--取樣分析--共同研究--作出結論。小學自然教材中,《自然水域中的水是不純凈的》、《水域的污染和保護》、《怎樣認識物體--土壤》、《水?土?植物?人》、《空氣的污染和保護》、《土壤的保護和改良》等課都屬于這類課型。新晨
這類課型的教學因需到室外考察取樣,在復式班較好的做法之一,就是把各年級有關的教學內容統一在一起進行,也可結合春游、秋游或課外活動等多種形式進行。上考察課,應主要抓以下幾個環節。
(一)做好考察前準備。使學生明確考察目的,向學生傳授考察的方法,提出考察的要求和注意事項等。
(二)指導學生進行實地考察。教師既要放手讓學生自己進行考察,認真調查研究,收集資料,又要指導學生運用多種感官和方法,實事求是地進行考察,使他們通過考察獲得豐富的感性材料,學到實地考察的本領。
一、認真研讀考綱、明確考點
經常有師生講:某某題考的那么簡單,復習時間白花了。甚至聽學生講:這次試題太偏了,老師都沒教。究其原因,是老師對《考試說明》缺乏細致深入的研究,在教學中對考點特別是能力要求把握不到位?!犊荚囌f明》對考試內容及能力有明確的要求,是教師引導學生進行高考復習的指導性綱領。要保證復習工作有針對性,教師應認真研讀,明確考點,把握能力要求,從而保證復習工作有條不紊、有的放矢、要求恰當,把握高考的正確方向。
二、夯實復習考綱實驗并讓學生做實驗
雖然高考是以筆試的形式進行考察,但考察的是學生的科學素養,死記硬背是達不到高考的能力要求的。成功的經驗是組織學生在高考之前,將相關實驗再做一遍,加強實驗技能的培養及對實驗過程方法的理解。
近年很多試題都是對考綱實驗的直接考察;有些實驗題,雖然不是直接對考綱實驗進行考察,而是以科學史經典實驗為背景材料,但實驗原理及方法都來源于考綱實驗??v觀福建省新課改后的四年高考試題,都很好的體現了這一點。09年福建卷的第1題,四個選項分別考察四個考綱實驗,第26題第Ⅰ題以非選擇題的形式對“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進行了細致考察,分值達到21分;10年福建卷第3題,對“低溫誘導染色體加倍”實驗從四個方面進行考察;11年福建卷稍做調整,將考綱實驗放在第26題第Ⅱ題進行考察,考察重點是各種染色劑的顯色反應,分值為10分,所占比重比10年又有所提高;12年福建卷第3題,以科學史實驗為背景,考察結果與結論的匹配,26題則綜合考察探究酶的活性及觀察減數分裂的實驗。因此,老師應將考綱實驗的復習作為實驗復習專題的重中之重。
三、重視科學史實驗的復習
新課標對科學方法和科學史的學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013福建省理科綜合考試說明》的“能力要求”中明確指出:“關注生物科學發展史上的重要事件”,例如“細胞學說的建立過程”、“人類對遺傳物質的探索過程”、“孟德爾遺傳實驗的科學方法”等內容。
因此,在進行實驗專題復習時有必要對教材中的經典實驗進行整理、歸類,從實驗原理、設計思路、實驗方法、選材等方面逐一突破,進行適當拓展,并且通過例題進行鞏固。通過剖析經典實驗,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例如,2012年福建卷第2題:
下表是生物科學史上一些經典實驗的敘述,表中“方法與結果”和“結論或觀點”能匹配的是( )
如果學生對以上科學史實驗不了解,缺乏結果分析方面的訓練,很容易導致丟分。
四、重視實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并進行歸納總結
實驗題的類型多種多樣,但考察的落點主要還是實驗原理、實驗設計的基本程序與基本方法技能、實驗結果的表達與分析等。因此復習時應從實驗設計的系統理論知識著手,重視對實驗的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及解題技巧進行歸納總結。如復習《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與復原》實驗,教師可設置一系列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實驗原理?常用實驗材料?選擇此材料的原因?能否用其他材料替代?需要設計對照實驗嗎?實驗變量是什么?如何控制?觀測指標有哪些?如何實現?實驗結果如何表述?實驗結論?其他考綱實驗及科學史實驗的復習也可參考此方法。
五、精選例題,精講詳析
在進行專題復習時,教師應精選例題,精講詳析。通過變式,適當拓展,力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例如對照實驗中對照組和實驗組的區分是個難點,為了幫助學生掌握,我選了以下例題:
1864年德國科學家薩克斯將綠色葉片放在黑暗處幾個小時,然后把該葉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一段時間后,用碘蒸氣處理葉片,成功地證明綠色葉片在光合作用中產生了淀粉。用現代的觀點分析這個實驗,在設計上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和嚴密性,具體表現在( )
A.沒有對照實驗
B.本實驗不需要對照實驗
C.曝光處作為對照實驗
D.遮光處作為對照實驗
關鍵詞:閱讀理解.策略.技巧
閱讀理解是高考英語中的占分比重較大內容,對高考英語分數的高低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是關系到高考成敗的重要因素。“側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為進一步學習和運用英語切實打好基礎。是中學英語教學大綱對閱讀理解這塊內容提出的主旨要求。教師要想提高高考英語閱讀理解的解題能力,就必須深入研究高考英語試題的命題原則、特點以及方法,培養學生正確的英語閱讀理解解題方法和解題技巧,從而在高考英語中取得良好的成績,并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
一、高考英語中閱讀理解的考察內容分析
從歷年的高考英語試題中來看,高考英語閱讀理解的文章體裁主要可以分為應用文、記敘文以及說明文,主要的內容涵蓋了新聞時事、文化教育、科普知識、社會人文、名人故事等多方面的內容,表現出題材多樣、文體多變、社會化、生活化的特點。高考英語閱讀理解要求考生能夠使用一定的閱讀技巧,能夠對閱讀材料的主要內容、內在邏輯、中心思想等有一個相對清晰的認識,根據閱讀材料上下文領會作者的態度和觀點,并從已知的事實推斷出一些空白內容、不認識的詞句以及做出判斷。
一般來說,高考英語閱讀理解的考察題目主要包括猜測詞義、細節理解、主旨歸納、判斷推理等,這些題目中大部分的題目都要求學生對閱讀材料的內容有基本的理解,對段落上下文、全篇的文章脈絡有一定的掌握,對作者的寫作意圖和話外之音有一定的領會,從而讓學生能夠對閱讀理解試題從容把握,對相關內容作出合理的邏輯推理和判斷。
二、高考英語閱讀理解命題趨勢
從近些年高考英語閱讀理解試題來看,高考英語對閱讀理解的命題表現出以下兩個方面的趨勢:
第一,高考英語閱讀理解的材料篇幅越來越長,其中包含的信息量也日漸加大,因此需要考生以較快的速度進行閱讀,并且能夠在較短的時間中獲取到盡可能多的信息。而且,高考英語閱讀理解的考察重點不再是對閱讀材料中的事實細節,而是將考察的重點放在了對閱讀材料語篇分析、推測能力等的考察,因此高考英語閱讀理解的試題中對文章主旨大意、推理判斷的考察比例越來越大。
第二,高考英語閱讀理解的材料越來越多地采用原版的英文材料進行考察,因此其表現出內容更加新穎、更加貼近西方現實生活的特點,這就要求考生對西方英語國家的文化也有一定的了解和認識,在平時的英語學習和閱讀理解訓練中,盡量選用貼近生活和時代特征的材料,并對社會、文化、經濟、政治、新聞等內容進行廣泛的關注,培養學生對多元文化了解,提高考生的綜合文化素質。
三、高考英語閱讀理解猜詞解題策略及技巧
(1)粗讀全文,大概把握閱讀材料大意
高考英語閱讀理解中的材料選取范圍越來越廣泛,文章的體裁也不斷多元,不同的文章形式,所應該采取的閱讀方法也應該不同,針對每種不同的文章形式,可以采用統一的方法進行粗讀全文,大概把握閱讀材料大意。對敘述文來講,可以采用通過who、when、where、what、how的線索去閱讀文章,對敘述文的前因后果有個初步的認識;而對說明文來講,其文章的內容組織、文章結構都相對復雜,通常都包含了大量的事實和觀點,因此對說明文的閱讀應該重點抓住作者的論點、所提出的論據以及最后的結論,掌握整個文章的脈絡。
(2)對關鍵段落進行細讀,采用猜詞技巧把握文章重點內容
經過對文章的粗讀,應該已經對文章的大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礎之上,要結合題目的要求,回過頭來對重點段落進行進一步的仔細閱讀,對一些不認識或者難以理解的字詞、語句要結合上下文的具體內容進行合理的推測,找準文章的主旨句,迅速地對文章內容進行準確的提煉,發現段落與段落之間的內在聯系。同時,根據上下文準確理解某個詞句的具體含義,是做好高考英語閱讀理解的必備技能。在做英語閱讀理解時,要通過語法、語義、構詞、對比、常識等線索進行詞義的推斷,詞匯量、閱讀量、文化背景知識累積等均是關系到是否能做好閱讀理解題目的關鍵。同時,在做英語閱讀理解的過程中,要特別關注標志著邏輯關系的副詞、連接詞、介詞等關鍵詞語,比如because、bm、so if、than等,對這些詞匯的深入理解,是理解文章深刻含義、文章內在邏輯的關鍵。
此外,在英語閱讀理解中,要善于對文章的深層次含義進行深入的挖掘和領會,將具體的詞句置于特定的語境之中,結合文章內在的邏輯關系,準確地掌握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思想情感,從而正確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為做好英語閱讀理解相關的推斷題目奠定基礎。
(3)加強對各學科知識的積累,拓展英語閱讀的涉獵范圍
隨著高考英語閱讀理解材料涉及范圍的不斷拓展,要想消除在做英語閱讀時的陌生感,提高對相應文章的理解,高中英語教師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應該加強對學生跨學科、跨文化知識的培養,并不斷拓展學生英語閱讀的閱讀面和閱讀量,在文史知識、新聞時事、科普小品等方面進行廣泛涉獵,讓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了解各方面的背景知識,尤其是西方英語國家相關的背景知識。同時,要讓學生掌握相應的檢索、查詢工具,增強其在日常的英語學習中學習技巧和能力。
參考文獻:
[1]李巧娥.指導解題思路,突破閱讀解題瓶頸一高中英語閱讀理解解題策略分析[J]中學生英語.2015(18)
一、實驗的基本作法
調查研究表明:農村自然教學的不利因素主要是教學儀器設備少。但農村學校也有許多有利的教學條件: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資源為自然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活生生的教學材料;為開展自然教學提供了觀察、考察、飼養、栽培等實踐活動的場所;自然課中50%以上的內容都是農村學生所熟悉的事物和現象,學生對農村的自然事物有著豐富的感性認識等等。所以,我們特別注意引導實驗教師充分利用這些有利條件。
(一)因地制宜,選擇適應教學需要的替代材料。
自然課中的觀察、實驗材料雖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不可能覆蓋所有地區和學校,對于那些當地缺乏的材料怎么辦?我們采取的辦法是:對教材中與自然條件結合較緊的課文進行系列梳理,列出不易得到的教學材料,選擇可以達到的教學目的要求、當地易得的材料替代和補充(如用紅薯藤替代天竺葵學習“扦插”,用菜青蟲替代蠶學習“養蠶”等),并列成“教學材料結構表”印發給當地鄉、村小學自然教師使用,以便教師課前準備和要求學生自帶材料,從而使所有學生都能親自參加觀察、實驗活動,直接感知各種自然事物。實踐證明:這些作法是可行的,效果是好的。廣大農村自然教師反映:“教學材料結構表”實用性強,易操作,便于兼職教師課前作準備,同時也改變了因缺乏教學材料,只能靠老師演示實驗、學生看的狀況,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學習自然的興趣,增加了學生了解家鄉自然事物特點的機會,培養了學生學科學、用科學的能力。
(二)利用農村土地較多的條件,師生動手建設、管理生物園。其作用是:
1.生物園能為教學提供觀察實驗的材料。教師指導學生在生物園按教學需要分類、分期栽培植物,飼養小動物,為課堂教學提供豐富的、活生生的教學材料,解決了學生因缺乏實驗材料無法親自觀察、實驗的矛盾。
2.生物園是學生進行栽培、飼養等學習活動的基地。自然教學大綱要求盡可能創造條件,聯系實際,讓學生直接參與栽培、飼養等實踐活動,學習自然知識,這一問題一直未能很好解決。有了生物園地,教師就可以充分利用這一有利條件,引導學生在生物園地中直接參與栽培、飼養等實踐活動,如嫁接、扦插、喂養小兔等,從而能更好地在實踐中學知識,學技能。
3.生物園的建設能緊密結合當地生產實際,為當地發展經濟服務。在生物園的建設中,教師有意識地指導學生結合當地農業生產發展的需要,進行培植花木幼苗、果樹、藥材等經濟作物的實驗。例如,荊門市馬河鎮鐵坪小學的實驗教師指導學生在生物園扦插葡萄、石榴兩萬多株,種植香菇45蓬;新州縣舊街小學的實驗教師指導學生在生物園種植半枝蓮、舌干等藥材,還進行芽接板栗的實驗;利川市黃泥坡小學的實驗教師指導學生對珍貴樹種“珙桐”、“水杉”進行繁育實驗,他們還學習扦插大黃楊樹苗,成活率達85%……學生在親自參與栽培植物的實驗活動中,學習興趣得到了提高,增強了科學種田、科學飼養的意識,學習了一些實用技術,直接或間接地為參加當地經濟建設奠定了初步基礎。
總之,生物園不只是教學的基地,其功能和作用是多方面的。
(三)充分利用自然環境,開展環境考察和課外自然研究活動。
農村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為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進行考察活動提供了良好的場所。實驗教師注意充分利用這一有利條件,帶領學生到大自然這個“大課堂”去上課,自然課中凡是適合在當地自然環境中教學的內容,如水域的污染和保護、植物與環境、能源礦產、巖石、土壤等等,盡可能讓學生進行實地考察,直接與大自然接觸,并注意把愛科學的思想教育和改變當地自然面貌結合起來,把自然課的教學和課外自然研究活動結合起來,從而使自然課取得了綜合的教學效益。
(四)結合當地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增補一些有利于學生了解、可以利用家鄉自然條件科學致富的教學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認識家鄉的自然資源──如家鄉的地形和作物、家鄉的地熱資源、家鄉的水域、家鄉的藥材、家鄉的茶等。
2.家鄉人民對自然界的利用和改造,如柑橘的保藏。
3.科學致富的內容──如池溏的綜合利用、兔的飼養、種甘蔗、種、生物防治等。
在學習這些內容時,教師把學生帶到田地邊、池塘旁、飼養場和農村專業戶中,讓學生邊考察、實踐、邊學知識,使學生對家鄉了解更全面,感情更深厚,并增強了動手能力和科學致富的意識。
二、實驗的成效
我省在農村自然教學方面,經過了幾年的研究與實驗,已初見成效。主要表現在:
(一)提高了教師素質。
教改實驗是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研究能力最好的培訓班。在參與教改實驗的過程中,需要教師鉆研教育理論,了解教改信息,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據不完全統計:參與實驗的260多名教師90%學習了《兒童心理學》、《探究──研討教學法》、《小學自然教學法》、《教學論》等專著,廣泛搜集了有關教改的資料,特別是農村教育、教學改革的資料。至1993年11月,實驗教師在市以上公開發行的刊物發表教學論文或經驗總結57篇,其中在《課程·教材·教法》、《湖北教育》、《小學自然教學》等省內外刊物上發表13篇,有2篇論文參加了全國小學自然教學研究會農村小學自然教學論文評比,分別獲
一、二等獎。85%的實驗教師承擔過省、市、縣(區)的公開課、觀摩課任務,共100多人次,其中3人獲省優秀課獎,60多人獲地、市(縣)優秀課獎。通過實驗,除培養了一批學科帶頭人外,還促進了當地農村自然教研活動的開展,發現和培養了一批青年教師。據不完全統計:實驗前,骨干教師僅占本地任課自然教師的12%左右,到1993年已上升到27%,其中青年骨干自然教師,由占骨干自然教師的15%上升到65%。這樣,就充實了骨干教師隊伍,較好地解決了困撓學校的自然教師“斷層”問題。還有一些教師因在實驗中樂于奉獻,成績突出,受到當地教育行政部門的表彰,僅宜昌市就有4名教師的事跡被湖北教育雜志和小學自然教學雜志刊登。
(二)提高了自然教學質量。
隨著實驗的深入,這些地方自然課的實驗教學、實驗園地的建設與利用、課外實踐活動等都有了明顯的提高,從而增加了學生接觸社會的機會和對家鄉的資源、環境、經濟的了解,增強了學生學習自然、研究自然的興趣,提高了學生觀察和動手能力,還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熱愛農村、熱愛勞動、立志建設家鄉的思想感情。這些地方的“四小”活動(小論文、小制作、小發明、小實驗)空前活躍,一些學生撰寫的小論文在報刊上發表,自制學具被教學儀器部門推廣。僅宜昌市和荊門市的小學生就撰寫考察報告、觀察日記和小論文800多篇,自制學具、標本幾千件,40多篇調查報告和觀察日記在省、市(縣)一級刊物上發表。
(三)學生能運用所學的知識,為當地經濟建設服務。
實驗點的教師注意引導學生把在種植、飼養等實踐活動中學到的科學知識,掌握的先進技術介紹給農民,幫助農民拓寬經濟發展的路子,使庭院經濟和農業生產取得良好的效益。例如:荊門市馬河鎮鐵坪村小學地處山區,臨近的8個村都有煤窯,農民的經濟收入較高,生活富裕。鐵坪村卻一個煤窯也沒有,村里雖然也挖了幾口礦井,但都沒有找到煤。1993年元月,實驗教師在教學《能源礦產》一課時,把學生帶到馬河煤礦井下參觀,學生對煤的形成、煤的地質環境以及開采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匦:?,他們制定了考察鐵坪村兩座山的計劃。通過三次課外考察活動,同學們發現小林灣這個地方的巖石層分布很有規律,巖石的顆粒粗糙、均勻、表面松散,一些巖石黃中帶黑,夾有閃光的黑色物質,此外,還發現了大量物化石,上面有植物葉的痕跡。學生根據這些發現,聯系自然課本中關于煤的形成的知識,推想小林灣可能有煤。為了進一步證實推想,學生們把采集的黑石頭和黑土帶到學校,做成煤塊放在爐子里燒,發現重量減少了35%,進一步證實了這些黑色土石里含有煤。同學們把這次考察的情況寫成《小林灣礦產資源考察報告》交給了村委,引起了高度重視。1993年3月,村里請湖北省勘測院在這個地方進行勘探,證實這里確有豐富的煤。
這個學校的實驗教師還把學生帶到青峰寨上《植物與環境》這一課,通過實地考察,同學們發現流傳中的山青水秀、樹木參天的青峰寨,如今已名不符實,水土流失非常嚴重。這主要是當地農民亂砍濫伐樹木造成的。同學們把考察的情況和建議寫成考察報告,交給村委。村委及時采取補救措施,1993年修攔沙壩七座,并在山邊種植了根系發達的樹木,有效地防止了水土進一步流失。同學們還把這些情況向農民宣傳,增強農民保護環境意識。
鐘祥市張灣小學的實驗教師帶領學生到附近的林場,聘請技術員講解植物怎樣過冬的知識,并結合實際在生物園進行柑橘過冬的實驗,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之后,學生及時把保護柑橘過冬的方法介紹給家長,幫助家長和鄰近農民用科學的辦法保護柑橘過冬。1992年冬季,鄰近村因沒有采取措施保護柑橘,柑橘樹凍死了80%,而這個村僅凍死了17%。農民們說:“娃娃們幫了我們。”
新州縣舊街小學實驗教師帶學生到生物園進行種植藥材的實驗取得成功,學生掌握了種植、管理半枝蓮、舌干、白錢草三種中藥材的方法。實驗班51名學生有45名和家長一起在自家田地種植這三種藥材,都獲得成功,取得了投資少、見效快的經濟效益。如今,這個村家家戶戶都種植了舌干、半枝蓮、白錢草、藥用等藥材。
枝江縣東林小學的實驗教師在生物園和學生一道進行芽接板栗,扦插葡萄、大黃楊,嫁接梨樹苗的實驗,都獲成功,直接經濟收入一千余元。他們及時把這些技術介紹給農民,受到農民的歡迎。
在學習有關動物知識的課文時,一些實驗點的教師還聘請當地獸醫和飼養員給學生講解家禽、家畜常見病的防治方法。學生通過實踐,也能在家給家禽、家畜看病了。特別是春秋兩季雞、豬瘟發病季節,學生還主動到農民家協助農民為豬、雞治病,宣傳預防的方法,減少了經濟損失,受到了農民的贊揚。
一些實驗點的師生,還把在實驗中總結的利用當地條件科學種植、科學飼養的經驗,以及從報刊雜志上搜集的科技興農信息,編成“信息小報”,印發給農民,為農民拓寬了經濟發展的路子,增強了農民科技興農的意識。僅荊門市馬河鎮鐵坪村小學的同學,1993年就自辦“信息小報”8期,提供科學種植、飼養的經驗和信息100多則。
以上事例說明,盡管自然是小學教學中一門“小學科”,但只要我們認真從農村的需要出發,研究和改進教學,也是能為當地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服務的。
三、幾點體會
幾年的農村自然教學研究與實驗,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觀念的轉變只有在教改實踐中方能實現。
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的束縛,自然課在農村得不到應有的重視,不開課或挪作它用的現象較為普遍。據各地匯總的資料表明:實驗開始前,自然課開設率僅為65%左右,1993年開設率達到96%,全省90%的縣市達到100%,大部分農村小學還從一年級開設了自然課。導致以上變化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這些地方的教育部門和教師,通過實驗,對自然學科的“教育性”逐步有了明確的認識。我省12個地、市的調查數據表明:這些地方94%的自然教師和學校領導,認為自然課是培養學生素質必不可少的課程,參與自然教改的熱情高漲。92%的學生認為“自然課能學到許多科學知識,許多有趣的東西,學習態度由“無所謂”轉變為“愛學、想學”。
總之,通過實驗,教師和學生的認識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這種變化表明:實驗工作確實有效地促進了教育觀念的轉變。
(二)農村教育要在立足農村實際的基礎上求發展。
基礎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我國現有小學的90%以上在農村,農村教育必須改變“只抓少數,忽視多數,脫離實際”的單純升學教育,向著素質教育轉軌,從而較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要實現這種轉變,必須立足于農村實際。我省的農村自然教學的研究與實驗就是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進行的。從農村實際出發,要把握住兩點:一是農村自然教學質量的提高要依據農村實際找出路;二是對學生的培養要聯系農村實際求發展。實踐證明:只有立足于農村實際,充分發揮農村有利的自然條件進行自然教學,才能使廣大農村小學生受到“科學啟蒙教育”,使學生自行獲取知識的能力以及動手能力得到培養;才能全面發揮自然教學的作用和功能,較好地體現“辦好教育為人民”的思想;才能使自然課得到當地農民和政府部門的歡迎和有力支持,從而開創農村自然教學的新局面。
(三)持之以恒、一抓到底地開展教學研究,是自然學科的教學任務得以真正落實的重要保證。
地理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地理考察是地理學基本的研究方法之一,是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有效手段和方法;通過組織學生開展地理考察活動,使學生認識各種自然地理現象和人文景觀,掌握各種地理技能,讓學生親近自然,樹立學生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觀念,從而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
地理考察就是以地理環境為對象的調查和觀測。地理考察方式多種多樣,例如氣象觀測、天文觀測、地震觀測、地形地貌觀察、游園、探險、露營、休閑游、登山觀光、定向越野、垂釣、漂流、野炊等等;中小學教師組織學生開展的地理考察,組織性、目的性都很強,是未成年人參與的團體活動,具有一定特殊性。
探索總結出地理考察活動的規律、原則,讓地理教師掌握地理考察的基本方法,不僅對教師組織開展地理考察活動具有現實指導意義,而且有助于增強地理教師組織開展地理考察活動的信心。
一、組織中小學生地理考察活動原則
第一,組織性原則。嚴格執行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有關組織學生外出活動的相關規定,辦理各種報批備案手續,爭取相關部門如教育行政部門、交通、公安消防等部門和學校領導的支持,將活動方案告知家長,以得到家長的理解和支持。一般來說,規模較大(1個班以上)、外出時間較長(6小時以上)的應由學校牽頭組織,規模較?。?個班以下)、外出時間較短(6個小時以內)的可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師組織。成立活動組織機構,機構一般由領隊(校領導、班主任)、后勤保障人員、安全衛生人員(校警、校醫)、考察管理指導教師等組成。為便于管理,將各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配備指導管理教師。明確細化每個成員的任務、職責;每個成員都要明白自己擔負著確保學生安全的重任,盡心盡力履行職責。制定考察活動紀律要求,印發給師生,人手一份,并組織他們開展學習,逐條弄清要求。嚴格的組織紀律是地理考察活動的根本保證。
第二,安全性原則。組織者要充分考慮到影響考察活動安全的各種因素:(1)目的地應選擇無地質災害,無危險動植物,適宜未成年人活動的場所。(2)選用證照齊全合法、狀況良好的交通工具。(3)注意收集目的地天氣的預報,避開臺風、雷陣雨、大風雪、高溫酷暑、低溫冰凍等災害性天氣。(4)準備一些應急物品、用具,如干糧、飲用水,防暑、防凍、防蟲藥品,鐮刀繩索等,條件許可的每人配備一個安全應急包。(5)制訂應急預案,萬一出現險情或事故時,師生能夠得到及時、妥善、有效處置。嚴密細致的安全措施是地理考察活動順利進行的根本保障。
第三,循序漸進原則。(1)目標要求要與學生的心智相適應,學生只要作出努力便有所收獲,讓每個參與者都享受到活動成功的喜悅,為下一次活動的開展奠定良好基礎。不宜對大多數學生要求進行深度的研究。(2)考察內容由淺入深,由表及里,要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連;先實踐課本中的地理方法,掌握基本的地理技能,印證課本知識,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再進一步過渡到掌握課外知識與能力的要求。(3)考察地點選取,由校內再到校外,由近到遠。例如有關地形方面的考察活動,先要求學生收集本校地形地貌資料,觀察、了解本校地形地貌,再到校外考察,了解本村鎮或本市的地形地貌。
二、一般地理考察活動的三個階段
第一,籌備階段。(1)組織者制定《考察活動工作方案》和《考察活動應急預案》?!犊疾旎顒庸ぷ鞣桨浮芬话惆ɑ顒用Q,活動組織領導機構及其組成人員的職責與分工,考察時間、地點、形式,考察目標、項目、內容,實施步驟,預期成果等。(2)規模較大的考察活動,開動員會,讓學生及其家長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3)搜集考察地點地圖、自然人文地理數據資料,了解活動期間的天氣預報和交通狀況等。(4)組織者還應事先對考察點進行踏勘,做到心中有數,胸有成竹。(5)培訓學生,讓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地理技能,如攝影技術、標本制作技術、繪畫素描基本功、地理觀測方法與技巧等。(6)準備地理觀測專用設備,生活用品,攝影設備、筆記本設備,對講機、手機通訊設備,指南針、砍刀、繩索、應急包等。
試卷結構:
本次試卷有兩種題型,選擇題50分,綜合題50分。
考情分析:該試卷難度較易。全級平均分58.69分,最高分83分,最低分40分。及格率63.4%。擇一班平均分72.47分;擇二班平均分68.32分;普通班平均分60.3分。
存在問題分析:
1. 選擇題得分率較低的題有4,7,8,9,10,11,12,17。第4題二線城市優勢主次難以區別。第7,8題,學生不能結合材料判斷問題。第15題材料理解不正確。9,10題,結合題目給的相關材料分析,學生不能抓住材料分析,并結合近十年發展趨勢分析問題。11,12題材料理解不透徹。17題淤泥質海岸與基巖海岸的發展方向不清。
2. 綜合題存在問題主要有:26,27基礎知識記憶不牢;地圖信息分析不到位。28(1)分析題目存在問題,4個問題變成了三個甚至兩個。30(1)學生審題不清,亂答??偟膩碚f,綜合題普遍存在答題思路混亂,不規范,點不夠,錯別字較多;材料分析不到位,不能很好的從材料中提取有用信息,抄材料。
改進措施:
1. 今后集體備課進一步細化,學重難點及相關練習;老師們努力提高每節課的課堂效率;課后重視基礎知識的記背,教師的跟蹤檢查進一步加強。教師之間還應多相互學習。
2. 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適當加強學生的地理常識性知識。地理常識的缺乏影響我們對問題的正確判斷。
3. 在今后教學中,不管綜合題還是選擇題一定要重點指導學生如何分析材料,找答案,不斷訓練學生做題技巧,指導學生答題方法。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強調并記憶相關的地理專業術語,力求做到答題時能運用好學科術語。
高一地理期中考試質量分析戶縣一中 張蕊玲
2013年第一學期期中考試結束了,考試結果基本另我們老師滿意。自從開展課題研究以來,我們課題組老師特別注意課堂教學中對學生學法的指導,研究各種教法運用于教學,并不斷嘗試對學生的各種學習方法進行培養和指導。
一、 考試基本情況分析
這次高一地理考試的范圍是第一章“地球的宇宙環境”的全部以及第二章“自然環境中物質運動和能量的交換”的前兩節,所以考試內容涉及的難點知識較多。對于高一學生來說,第一章在他們沒有學習立體幾何的前提下,地球的自轉和公轉這部分內容很難理解,而這些又是高考的重點,所以平時考試必然會涉及。不過從考試題本身來看,難點知識考察的是不少,可所出的問題卻并不難(相對于高考題的難度而言),基本都屬于學生必須掌握和理解的。但是沒有好的教法和學法在課堂中的應用,大部分學生要學好這些知識是很難的,要在這次考試中取得優異的成績也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課題研究以來,由于我們重視了教法和學法指導,重視了課堂效率的不斷提高,所以這次考試的結果還是令我們滿意的。
高一年級共有19個班,1103名學生,考試情況如下:全年級地理個人最高分為92分,最低分為43分,班級均分1、2班為81分,其他班的均分為67分。相比較去年同期考試的結果,在都是戶縣教研室統一組織命題的條件下,今年我們學校高一學生取得的成績明顯有所提高。這說明我們的研究工作是有效果的,我們會不斷努力,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不斷指導學生如何去學習,使學生愛學地理,會學地理,學懂地理。
二、試卷特點及具體得分情況分析
本試卷結構簡約合理,由30道選擇題和4道綜合題組成,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考試時間90分鐘,滿分100分。試題注重知識的應用,適合新課標要求。
選擇題中,較容易答對的題目有1、2、3、6、19、21、23、24、25、29題,這些題考察課本中最基礎的知識,屬記憶類的較多,學生們基本上沒有失分。其余20個題目均考察了較難的知識,如第4、5題考察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原因,對于這個知識,教學時主要采取了:引導學生對圖表數據分析法、引導學生合作探究的方法等學習方法。從學生的得分情況看,比預想的要好得多。第10、11、12、13、14、15、16、17、18、26、27、28題主要考察了地球的自轉和公轉運動的基本概況及其地理意義等有關知識,這部分知識是第一章中最難理解的內容,也是很多學生容易失分的題目。對于地球運動這部分內容,教學中主要采取的教法和學法有:常見自然現象的解釋、啟發引導法、案例分析法、地球儀演示法、小實驗探究法、讀圖繪圖法、閱讀教材提取有用信息的方法、課堂及時訓練鞏固的方法等。我們以提高學生的興趣為前提,以有助于學生的理解為原則,適時轉換教法,改變學法的指導,最終教學效果明顯。因為從學生的得分情況看,成績很理想,也就是這些題的錯誤率比我們估計的要低得多。這說明我們的教學是有效率的,是被學生認可和接受的。其余6個選擇題屬于中等難度的題目,得分情況也不錯,在這里就不詳述了。
非選擇題也以考察學生的能力為主,31題考察太陽系結構圖以及除地球以外其他行星有無生命存在的原因分析,由于課堂重視了對學生進行引導分析問題的能力訓練,和合作探究方法的培養運用,大多學生在這道題上幾乎沒有失分。32題考察地球公轉軌道及有關這方面的知識,學生得分率較高,這與平時的讀圖分析訓練密不可分。33和34題分別考察了巖石的分類及原因、地質作用及其對地表形態的影響等知識,得分請況較好。這部分內容在學習的過程中,主要運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在讓學生見到大量圖片的同時將抽象知識直觀化,來幫助學生理解,課堂效果明顯。
由以上可見,只有注重課堂中教法和學法的指導,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才能使學生獲得最大限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