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6 16:02:1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林業系統衛生創建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森林資源;林政管理;中樞鎮
收稿日期:20130509
作者簡介:楊 健(1979—),男,云南陸良人,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林政資源管理工作。
通訊作者:高昆瑞(1977—),男,云南陸良人,工程師,主要從事林業技術推廣及國家級公益林管理工作。中圖分類號:S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3)07002602
1 引言
陸良縣中樞鎮由于過去處于以生態為代價換取經濟發展的不合理生產方式,使森林資源破壞嚴重,林地大量流失,造成森林資源嚴重匱乏。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發展,林業建設得到了高度重視,林業發展有了長足進步,但隨著近年來陸良縣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區急劇擴張,用地矛盾日益突出,林業發展前景不容樂觀,為保護好現有森林資源和今后林業的可持續發展,中樞鎮森林資源林政管理任務任重而道遠。
2 中樞鎮概況
中樞鎮隸屬云南省曲靖市陸良縣,為縣政府駐地,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樞紐中心。東與三岔河鎮、華僑農場接壤;南與馬街鎮、大莫古鎮相連;西與小百戶鎮為鄰;北接芳華鎮、板橋鎮,距省會昆明123km,離曲靖市64km。全鎮下設19個社區居委會(其中有林社區居委會13個)總面積82.05km2,全鎮總戶數27009戶,總人口109450人(其中農業人口52341人),總耕地面積1585.18hm2,屬人多地少鄉鎮,農民人均純收入5937元。
氣候屬北亞熱帶高原季風型氣候,四季氣候溫和,西南風盛行。年平均氣溫14.7℃,年降雨量976mm,無霜期249d,具有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春暖干旱、秋涼濕潤的特點,適宜多種生物的生長和繁衍。
主要森林類型為半濕潤常綠闊葉林,樹種比較單一,天然林比例偏低。全鎮有林業用地1395.2hm2,其中:有林地1087.2hm2,灌木林地290.9hm2,未成林造林地5.7hm2,苗圃地2.5hm2,宜林地8.9hm2。全鎮森林覆蓋率僅15.79%。
3 森林資源林政管理現狀及存在問題
3.1 供需矛盾突出
中樞鎮可用于林業發展的土地十分有限,除去城市規劃范圍用地、一般農田和基本農田保護區外,可用以發展林業的土地不足1500.0hm2。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城市建設以及其他工業用地對林地的需求迅速增加,且呈現多樣化趨勢,森林資源供需矛盾一直得不到緩解,嚴重制約了林業發展。
3.2 社會對森林的需求與資源保護的矛盾日益突出
中樞鎮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了木材加工、交易、流通的集散地,由于長期得不到很好的管理,導致中樞鎮的森林資源受到嚴重威脅。特別自2002年實施退耕還林工程以來中樞鎮種植的主要是以桉樹為主的速生用材林,隨著近幾年火電的快速發展,煤電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作為支撐煤礦最好的材料之一的桉樹(俗稱坑木)成了一些不法商販賺取利益的犧牲品。在中樞鎮的大潑、茶花、中紀、閻芳橋、四河等社區境內有近20多個木材和坑木交易市場,每天交易量在300m3左右。加上缺失有效的管理機制導致木材交易市場秩序混亂,木材的來源和流通不完善、不健全,違法交易和無證運輸常有發生。在利益的驅使下,一些群眾法律意識淡薄,偷砍盜伐現象時有發生,嚴重破壞了森林資源。
3.3 保護與占用林地的矛盾日益突出
隨著陸良縣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大量的工廠、企業、交通設施、住宅等建設使用林地量大大增加,直接導致中樞鎮林業發展空間急劇減少。按照城市總體規劃到2020年陸良城區面積將達到20km2,人口達20萬人,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林業的發展。近兩年陸良縣從中樞鎮西橋至青山征地5000畝用于工業園區建設,部分林地必將成為建設用地的首選資源,發展經濟與保護林地資源的矛盾將更加突出。
3.4 管理人員素質亟待提高
中樞鎮森林資源林政管理人員較少,且人員變動較大,知識更新速度較慢,難以適應新形勢下森林資源林政管理的要求,急需充實具備專業技術的管理人員和加強科學管理業務培訓。
3.5 森林防火工作存在嚴重問題
部分群眾對依法用火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所發生的火警、火情大部分是因農事燒火積肥,上墳燒香、燒紙等野外違章用火所致。同時森林防火資金投入不足,導致防火基礎設施脆弱,撲火裝備落后,一旦發生森林火警、火情,極易造成大的森林火災,帶來較大經濟損失。
4 對策與建議
4.1 嚴格執行森林資源采伐限額管理
按照“嚴管林”的要求,不斷強化和完善森林采伐相關規定,簡化商品林采伐程序,根據《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下達“十二五”期間年森林采伐限額的通知》(云政發〔2011〕169號)規定,為切實保護管理好生態環境和珍貴的林業資源,中樞鎮嚴格控制主伐指標,鼓勵以撫育管護為主的撫育間伐,“十二·五”期間全鎮主伐指標控制在每年600m3以內,撫育間伐指標控制在每年1200m3以內,主要用于國家級公益林和退耕還林地的撫育采伐更新,有效保護中樞鎮森林資源。
4.2 強化林地資源保護,規范征占用林地審核管理
在全鎮范圍內實行林地總量控制和占補平衡,力爭征占用一片,在本鎮范圍內補造一片,保存一片,確保新林地建設面積與被征占用林地面積基本平衡或有所增加,切實保護好僅存的有林地。齊抓共管,廣泛進行宣傳,反復清理整頓,及時督查督辦,重點整治毀林開荒、亂占林地;重點打擊偷砍盜伐等違法活動,使林地管理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規范化、制度化的軌道。在保障生態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林地,通過高效利用林地資源,確保全鎮經濟社會建設和林業可持續發展實現共贏。
4.3 主動適應新形勢要求,改善林政管理方式
充分發揮職能部門的作用,一是認真學習掌握林業政策、法律、法規,全面領會其精神實質,做到應用準確無誤;二是積極宣傳林業政策與法規,提高人民群眾的知法、懂法和守法的自覺性;三是依法對全鎮森林采伐限額憑證采伐、木材流通、運輸進行監督管理及時制止和查處違法行為;四是依法行使林業行政處罰權及時查處偷砍盜伐,亂占林地,私采亂開、亂捕、亂獵、私采亂挖、林區違章用火等違法行為;五是從速從快查處林政案件,配合上級主管部門打擊涉林領域的違法犯罪活動,確保全鎮森林資源安全;六是重點做好轄區熬制桉油戶的管理,確保林農不在森林防火高火險期熬制桉油。
4.4 加強鄉鎮林政執法中隊建設,強化資源林政管理機構和隊伍建設
及時投入鄉鎮執法中隊建設資金,對有站房的及時進行維修,對無站房及時解決新建站房。同時,舉辦各類基層林業執法崗位教育培訓,使林業執法人員整體素質得到提高。林業主管部門要從全局出發,把加強森林資源管理工作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在林業和生態建設中賦予資源林政管理核心地位,在林業產業發展中賦予資源林政管理基礎地位,在林業行政執法中賦予資源林政管理主體地位。
4.5 加大農村能源建設力度,降低森林資源消耗量
通過實施農業綜合開發、國債、扶貧開發、法行貸款等各種能源建設項目爭取大量的項目資金,不斷提高農村能源建設的扶持標準,切實減輕林農的負擔。同時,積極調整農村能源結構,將太陽能做為一種常規能源引入尋常林農家中,降低林農對森林資源的消耗量,促進森林資源持續發展。
4.6 加強森林防火工作
堅持“預防為主,積極消滅”的方針,以加大宣傳教育為目的,不斷提高全民的防火意識,強化野外火源管理。在國家級公益林區設置森林防火宣傳牌。加強撲火隊伍管理和培訓,組建一支30人左右半專業撲火隊伍,配備撲火設備,真正做到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從而有效預防森林火災的發生。
4.7 以平安林區創建為契機,實現森林資源可持續經營目標
以“林改”為動力,以分類經營為途徑,借助平安林區創建的平臺,逐步完善“七項工作機制”,即:工作考核獎懲機制,林業有害生物檢測預報防治工作機制,森林火災預防、撲救工作機制、涉林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機制,林業系統全員信息員、宣傳員工作機制,打擊破壞森林資源違法犯罪工作機制,“平安林區”創建工作機制;強化“四項管理”,即:涉林違法犯罪高危人群管理,重點林業行業安全管理,森林資源安全管理,森林資源管護隊伍教育管理;建立“六大防控網絡”,即: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報防控網絡,森林火災監測預警防控網絡,涉林情報信息收集研判防控網絡,林區邊界打防協作防控網絡,專群結合林區巡邏防控網絡,點、線、面快速防控網絡;構建“十大防范體系”,即:周邊鄉鎮協作防范體系,林業、交通、工商、衛生等協作防范體系,林區重點要害部位防范體系,林業系統內部安全防范體系,涉林重點行業安全防范體系,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報防范體系,森林火災預防、撲救防范體系,涉林矛盾糾紛排查調處防范體系,鄉、村、組三級防范體系和森林資源安全防范體系等。
參考文獻:
[1] 陸良縣林業局.云南省陸良縣“十二·五”林業發展規劃[R].陸良:陸良縣林業局,2010.
[2] 云南省林業生態工程規劃院.陸良縣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報告[R].昆明:云南省林業生態工程規劃院,2008.
森林旅游開發有限公司成立于一九九九年五月,現有員工54名,其中黨員22名,團員11名,35歲以下員工占總數63%,是一支充滿朝氣和活力的年輕隊伍。為了適應新時期旅游經濟發展的需要,在上級組織的正確領導下,公司堅持把青年文明號的宗旨融入到平時工作中,營造一種“樹文明新風,創一流業績”的新氛圍,現將我公司創建“青年文明號”活動情況匯報如下:
一、完善組織領導,加強制度建設。
(一)建立創建組織領導機構。我公司成立了由總經理××為組長,團支部書記為副組長,各部門經理為組員的領導小組,以加強對創建工作的監督指導,確?;顒拥捻樌_展。每月召開一次班子會議,研究分析近階段員工思想工作情況,查找和解決創建中出現的問題,并對下一步工作進行布署。
(二)健全規章制度,提供根本保障。公司一直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方式,重視制度建設,修改完善了公司《人事制度》、《學習制度》、《考勤制度》、《獎懲制度》、《民主管理與密切聯系群眾制度》,嚴格制度管理,作到有章可循、有據可依。用制度規范、約束員工的行為,同時建立了相應的組織檢查監督體系,實行主管領導親自抓,分管人員具體抓,促進了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制定了“青年文明號”的創建方案,建立完善了組織領導體系、考核評估體系、監督激勵體系,做到每個環節都有人抓、有人管,每個活動都有目標、方案和具體措施,每個階段都有總結、有檢查。制定了量化崗位責任考核制度,每月進行對員工的工作情況進行考評,實行了動態管理,做到獎罰分明,極大的激發了員工的創建積極性。
二、創造和諧氛圍,優化創建環境。
(一)加強創建宣傳。公司在辦公樓、售票處等窗口部位樹立了“人人是旅游形象,處處是旅游風景”的創建標識牌;同時將“青年文明號”的創建機構、崗位責任制、創建目標等張貼到公司公示欄上;在售票處設置公布牌,向游客公開門票收費標準、服務承諾及投訴電話,售檢票員統一著制式服裝并配戴員工基本資料胸卡,自覺接受游客監督。
(二)優化創建環境。本著“綠化、美化、亮化、硬化”的目標,公司集中對辦公工作環境進行了整治,由各部門主管經理負責,辦公樓進行了了重新裝修粉刷,并堅持每日清掃;在公司院內修建了花壇和“朝暉”標志物;在售票處修建了仿古牌樓和環保停車場,為創建“青年文明號”提供了一個和諧優美、整潔舒適工作環境。
三、落實創建措施,提升創建水平。
(一)公司本著“踏實進取,創造一流業績”的工作思路,一直堅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不斷探索新的模式,拓寬經營的渠道連續七年超額完成年度經濟任務指標,使我公司成為同行業中的先進典范。1999年被河北省林業廳評為河北省林業系統“綠林杯”競賽先進單位和河北省林業先進單位;2001年、2002年榮獲承德市旅游促銷明星單位;1999年至2005年連續7次被評為塞罕壩機械林場總場實績突出單位;2006年被承德市評為“十五”期間旅游工作先進集體。總經理李大林連續七次榮立省林業局三等功,2002年被榮獲承德市“優秀青年企業家”榮譽稱號,2005年被授予河北省旅游勞動模范榮譽稱號。
(二)加強學習,提高員工綜合素質。始終把建設“學習型”青年文明號、培育“學習型”青年職工作為創建活動的重要內容。一是堅持理論引導,增強政治素質。我們以提素質、促發展為目標,嚴格堅持政治學習制度,將選編好的政治學習內容發到每個青年職工手中,每周組織青年職工進行一次政治學習;每月結合工作實際組織召開一次青年員工座談會。每季度進行一次青年職工思想分析,每半年進行一次時事政治、政治理論知識競賽,每年開展一次讀書學習的演講比賽。使員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勤奮工作,服務社會;二是動員員工參加成人自學考試,先后有6名員工考取了大學本科學歷,14名員工考取了大專學歷,有10余名員工正在自學考試學習中,豐富了員工的知識構架,提高了公司員工的文化水平;三是開展專業培訓,夯實業務基礎。2004年公司組織全體員工到沿海旅游發達地區進行了實地考察,一方面,開闊眼界,學習借鑒先進的管理經驗,另一方面,通過對旅游發達地區的參觀學習,激發廣大員工對公司發展的緊迫感和責任感。邀請承德旅游職業學院對全體員工進行了旅游營銷管理、旅游服務意識、禮貌禮儀、旅游資源開發與保護、旅游職業道德,企業文化等內容的培訓,豐富業務知識,以提高旅游工作的管理和服務水平。
(三)開展文明服務,弘揚文明新風。公司努力通過開展文明創建活動來營造氛圍,塑造形象,打造品牌。一是開展“文明服務、文明形象、文明用語”三步曲活動,堅持上崗人員統一著裝,佩戴園徽,樹立文明新風尚;二是成立了“便民服務隊”,在售票處義務為游客提供咨詢、休息、醫療等服務,方便游客,使之有賓至如歸的感覺;三是深入開展誠信建設,不折不扣的履行服務承諾,自開展創建“青年文明號”以來,未發生一起游客投訴事件,增強了我公司的信譽度和美譽度。
(四)改善用人機制,培養青年骨干。一是建立“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用人機制,在今年5月份,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通過民主推薦、民主評議、業務考試、組織考核等幾個環節,擇優選用一批業務能力強,愛崗敬業的人員到重要崗位,大膽啟用了賈國強、宋艷輝等年富力強、業務能力突出的青年員工擔負重要崗位的領導職務;二是制定嚴格的獎懲措施,對職業道德好、勇于創新、業績突出的員工給予物質和精神上的獎勵,使其他員工受到了很大的鼓舞,充分調動了大家的積極性,激發了員工在本職崗位上建功立業熱情。
(五)注重安全工作,確保安全無事故。公司針對森林旅游的特殊性,一方面加強了森林公園的旅游安全管理工作,確保旅游者人身、財物安全,制定了《森林公園管理辦法》《旅游安全管理實施細則》,認真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一是成立專門的旅游安全工作組;二是協同公安、衛生等有關部門,開展對旅游安全環境的綜合治理工作,防止向旅游者敲詐勒索、圍堵等不法行為的發生;三是加強對員工的安全常識教育,消除麻痹大意思想。另一方面公司對員工和單位外來的社會勞力及游客進行深入細致的宣傳教育,做到“出門不帶火、室外不吸煙、野外不用火”。與員工個人簽訂防火安全責任書,確保防火工作萬無一失。
四、加強團組織建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一)公司本著從實、從細、從嚴的原則,堅持抓好團支部建設。堅持每月一次的團課教育,定期召開團員大會,考評團員的工作學習情況,同時進一步完善“黨建帶團建”的工作機制,把團建納入黨建任務一起部署和考核評比,保證了團組織工作正常運行。團支部適時適地開展無償獻血、扶貧結對救助,向災區捐錢捐物,組織參加處團總支的各類文體競賽活動,籃球比賽、歌詠比賽等一系列的文體活動,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豐富了員工的業余生活,增強了團組織的凝聚力、號召力及親和力,員工愛崗敬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意識得到了加強。
全體干部職工圍繞“增資源、增效益”的目標,堅定信念、強化管理、銳意進取,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砥礪奮進、力求突破,開創市屬林場發展新局面。但是,由于長期過量采伐、重采輕育、經營不善,以及國家投入不足等原因致使部分國有林場出現了資源危機、經濟危困的“兩?!本置?,嚴重影響到了國有林場有效開展森林保護和經營工作,影響生態社會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與新時期林業發展形勢不相適應。如何實現國有林場的可持續發展,是當前各級林業主管部門和國有林場干部職工面臨的重大課題。本文以肇慶市屬國有林場為例對如何實現國有林場可持續發展進行初步探討。
2肇慶市屬國有林場現狀
現有職工總人數1027人,其中在職497人、離退休530人;在職職工中,大專以上學歷有143人,具有初、中、高級職稱的專業技術人員101人。2014年實現經營總收入1.03億元,在職職工人均年收入6.9萬元。肇慶市國有林業總場2004年被評為“廣東省林業系統及創建文明行業先進單位”;2003、2008、2011年被評為“廣東省林業龍頭企業”,并于2014年通過復核;2014年獲得“國家珍貴樹種培育示范縣”稱號。大水口林場2009年被國家林業局確定為“首批全國森林經營示范林場”;新崗林場2013年獲得“全國十佳林場”稱號。
3肇慶市屬國有林場森林經營存在問題
3.1定位不清、體制不順
就目前而言,對國有林場的定位不清晰,其員工的身份更是不明了,職工既不是產業工人也不是事業單位員工,也稱不上農民。同時,在管理上,國家只給林業建設方面的投資,對林場的生產、技術和管理不給經費,還要上繳利潤。然而目前肇慶市國有林場的狀況是,采伐指標受到限制,木材市場價格波動,導致林場收入不穩定,也無鼓勵性創新建設投資,創收困難。這種“企不企、事不事、工不工、農不農”的定位與體制,與國有林場的性質與任務不適應。所有困難、矛盾與問題都與此有關[1]。
3.2林區公共基礎設施滯后
肇慶市屬國有林場大多建于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且大多位于偏遠山區,加上國家投資不足,基礎設施缺失老化現象嚴重。近幾年國家逐步加大對國有林區的投資,對少數林場的部分基礎設施進行了改善,大部分林場的交通、通訊、電力、辦公、住宿、飲用水、管護站等基礎設施建設落后,更談不上擁有醫療衛生、教育文化、體育娛樂等現代公共設施場所,林場職工生產生活條件十分艱苦,大多數職工的綜合生活水平、發展狀況還比較落后。
3.3資金投入不足,債務纏身
由于得不到政府投資,肇慶多數國有林場靠采伐收入維持發展,不少林場使用了銀行貸款,負債經營。在可采森林資源下降的同時,國家又對國有林場實行逐年嚴格的限采伐制度,將多數商品林改為生態公益林,加上林場自身培育商品林資源的水平跟不上,導致多數國有林場木材產量逐年降低,收入銳減,還債困難,債務利息逐年增加,形成惡性循環。
3.4經濟結構單一,經營機制不完善
長期以來,肇慶市屬國有林場林種、樹種結構單一,林場經濟主要依靠木材收入維持,第二、三產業收入比重低,經濟效益不高。同時,林業產品和其他產品相比,生產周期長,資金投入量大,缺乏競爭力。由于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林場經濟效益相對較好,掩蓋了林場粗放經營的種種弊端,缺乏居安思危的遠見,放松了內部管理,加上歷年的大量招工進人,“企業辦社會”等,造成管理和后勤人員過多,人員臃腫,效率低下。而且在國有林場中仍然存在大鍋飯等平均主義問題,這樣就無法在職工之間建立一種具有激勵性質的體制,更不可能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以致于很多臟苦累的工種沒有人愿意去做,而對于管理者來說,為了完成這些任務,也只能外請臨時工或者向社會購買服務來完成這些工作,這就造成了林場中身份打不破,收入沒有層次的局面,一直處于一種惡性循環境況。
4肇慶市屬國有林場可持續發展對策
4.1逐步實行國有林場改革
國有林場改革是一項綜合改革,涉及經濟社會發展的許多方面,在國有林場改革中,需要兼顧多方利益和需求,對于生態公益型的林場,可借鑒廣東省惠州市國有林場改革實踐經驗,即漸進式的改革,采取先進行財政差額補助,嚴格控制人員編制,自然減員,逐步過度到財政全額劃撥。在改革中做到林場得發展、職工得增收、人民得健康、政府得生態。實現多方共贏,改革才能讓各方滿意,才會得到多方面的支持,改革才能夠真正取得成功。
4.2納入民生工程建設,完善林場基礎設施
高度重視林場的電網改造、危房改造、通訊、通電、通水、道路建設,通過爭取林場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資金或將其納入新農村建設改造、農村危舊房改造、村村通道路硬底化等基層民生工程建設范圍的辦法,解決林場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不足的問題,加強林場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林場生產、生活條件。
4.3爭取加大投入,多渠道籌措資金
統觀肇慶市國有林場的發展現有情況,可以看出,目前國有林場最為缺乏的是項目維護資金和啟動資金。故此,應采取措施,多方籌措資金[4]。第一,政府應該加大對林場建設、森林培育及人才培養方面的投入力度,并給予相應的政策扶植;第二,構建完備的金融信貸機制,拓寬林場信貸渠道,為林場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第三,充分發揮林場的資源、環境及人力優勢,不斷拓寬與外界的合作渠道,加大與國外實力強、信譽好的企業聯合[5];第四,對現有林業經營項目進行有效管理,加大對物業、森林旅游業及電力生產的管理力度,堅決向管理要效率。筆者認為,就目前國有林場的現狀來看,仍然面臨著很大的困難,若想改變目前的現狀,推動改革的進展,進而促進發展,就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但站在發展的角度來看,我國現有的國有林場面積巨大,更是我國生態發展和森林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對其進行大量投入還是值得的。另外,現有國有林場在職員工的結構在未來十年會有大的改觀,只要有效解決好體制和機制問題,就能夠充分利用現有豐富的森林資源,進而通過發展林業經濟、多渠道發展經營,最終可以達到增收的目的,也能夠為國家財政提供有力支持。故此,肇慶市有關領導應該高瞻遠矚,不斷開拓進取,克服一切艱難困境,勇往直前,為未來國有林業的發展開辟新途徑。
4.4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轉變自身經營管理體制
為了適應新形勢的發展需求,國有林場應該站在發展的角度促進其朝向分類經營的角度改革,推進其經營方式轉變。國有林場應該堅持“圍繞主業,發展副業,努力推進旅游業”經營思路,以達到推動森林資源優勢的目的。另外還可以推動森林生態旅游、藥品種植和加工等模式的發展,進而實現森林資源的多品種、多渠道發展。還可以推動融資方式的創新,實施職工出資,林場吧森林景觀經營權轉讓的方式,推動建立生態旅游股份制公司的成立,還可以與大型種植、藥業、超市及上市公司合作,進行資源的有效配置,成立合資集團或者金融機構。除此之外,還可以推動銷售方式的轉變,構建國際電子貿易平臺,成立與林業相關的貿易公司,充分利用信息化的優勢拓寬苗木、盆栽及農產品的發展渠道,另外還可以利用互聯網優勢,引進國內外優質綠化苗木,進而滿足國有林業發展的需求。同時,國有林場在營林生產、銷售經營等環節應引入市場競爭機制,提高經營管理的水平和工作效率。
5結語
使消防工作社會化水平明顯提升,全社會消防平安環境明顯改善,重特大火災尤其是群死群傷火災事故得到有效遏制。以提高社會單位消防平安“四個能力”落實政府部門消防工作“四項責任”夯實農村社區火災防控“四個基礎”提高公安機關消防監督管理“四個水平”為著力點。
二、領導機構
縣政府成立構筑社會消防平安“防火墻”工作領導小組。
成員:團縣委、縣婦聯、縣總工會、縣監察局、縣發改局、縣經濟局、縣國土局、縣教育局、縣司法局、縣民政局、縣商務和糧食局、縣財政局、縣人社局、縣住建局、縣交通運輸局、縣農業和畜牧業局、縣林業局、縣文體局、縣衛生局、縣廣播電視服務中心、縣工商局、縣質監局、縣旅游管理服務中心、縣安監局、縣人防辦、縣氣象局、縣電力公司、縣郵政局、縣公安局、縣政府督查室、縣消防大隊等部門負責人。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消防大隊,辦公室主任由同志兼任。
三、工作任務
(一)開展社會單位消防平安“四個能力”建設
1.提高檢查消除火災隱患能力,切實做到消防平安自查、火災隱患自除。要確定消防平安管理人,具體負責本單位的消防平安管理;定期開展防火檢查巡查;落實員工崗位消防責任;對檢查發現進去的火災隱患要立即消除,不能立即消除的要制定整改方案,明確整改措施,落實整改資金,限時消除。
2.提高組織撲救初起火災能力,切實做到火情發現早、小火滅得了應當建立專職消防隊的企事業單位依法要建立專職消防隊;其他單位要建立志愿、保消合一”等多種形式的消防隊。要結合本單位實際,制定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并定期組織演練,確保一旦發生火情,員工能按職責分工及時到位、有效處置。消防控制室值班操作人員要持消防行業特有工種職業資格證書上崗,熟悉消防設備,并熟練掌握火警處置及啟動消防設施設備的順序和方法。
3.提高組織人員疏散逃生能力,切實做到能火場逃生自救、會引導人員疏散。員工普遍掌握火場逃生自救基本技能,熟悉逃生路線和引導人員疏散順序。單位要明確疏散引導人員,確保一旦發生火災,能夠及時組織在場人員平安疏散。
4.提高消防宣傳教育培訓能力,切實做到消防設施標識化、消防知識普及化。消防設施器材要設置規范、醒目的標識,用文字或圖例標明操作使用方法;重點部位、重要場所和疏散通道、平安入口要設置“提示”和“禁止”類消防標語。要落實消防教育培訓制度,員工普遍達到懂基本消防知識、懂消防設施器材使用方法、懂逃生自救技能,會查改火災隱患、會撲救初起火災、會組織人員疏散”要求。
消防平安重點單位要全面落實消防平安“四個能力”建設規范;一般單位可結合實際,有重點地落實消防平安“四個能力”建設要求。年,屬于人員密集場所的消防平安重點單位達標;年,所有消防平安重點單位全部達標;年,屬于人員密集場所的一般單位基本達標。
(二)落實政府部門消防工作“四項責任”
1.落實組織領導責任??h政府將消防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將消防經費、公共消防設施和裝備建設、社會消防力量發展、重大火災隱患整改等納入政府任期工作目標,并制定實施“十二五”消防發展規劃,保證消防工作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嚴格落實政府分管領導牽頭、有關部門領導參與的防火平安委員會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解決外地區消防工作重大問題。針對消防平安突出問題,適時開展消防平安專項治理,對影響公共平安的重大火災隱患實施掛牌督辦并如期銷案;重大節假日期間以及火災多發季節,組織開展消防平安檢查、消防知識宣傳提示和教育培訓。
2.落實監管責任。建立健全消防工作部門信息溝通和聯合執法機制,行業、系統主管部門要將消防工作納入本行業系統管理內容,落實消防工作責任,開展消防平安檢查和消防知識教育培訓;嚴格依法審核涉及消防平安的審批項目,加強消防平安源頭控制。督促相關職能部門落實平安監管職責,嚴格依法監管,對發現的火災隱患依法查處或移送相關部門處置。
3.落實設施建設責任。縣政府編制、實施城鄉消防規劃,加強公共消防設施建設和維護管理。凡不符合靖宇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消防規劃要及時組織修訂;凡公共消防設施不能滿足防火和滅火應急救援需要的要及時增建、改建、配置或進行技術改造。各鄉(鎮)政府要結合城鎮改造,集中整治城鄉結合部、棚戶區、城中村”及出租屋、三合一”場所、務工人員聚集地等重點區域和部位存在消防平安突出問題,全面改善城鄉消防平安環境。
4.落實檢查考評責任。黨委、政府將消防工作納入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檢查考評內容??h政府每年逐級簽訂消防工作目標責任書,定期組織考評驗收;將消防工作任務納入政務督查內容,及時對下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履行消防平安職責情況進行監督檢查;有關行業、系統主管部門每年要對本行業系統消防工作進行考評。
(三)夯實農村、社區火災防控“四個基礎”
1.夯實組織建設基礎。農村、社區建立健全消防工作組織領導機構,確?;鶎酉拦ぷ饔腥俗?、有人管。年,推動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社區)成立消防平安領導組織;鼓勵經濟比較發達的鄉鎮成立消防工作專門機構,其他鄉鎮依托綜治辦、平安監管等機構,組織開展消防宣傳和消防平安檢查;年,各行政村、縣城社區落實消防平安專兼職管理人員,負責日常消防平安工作。
2.夯實設施建設基礎。完善縣城社區公共消防設施并加強維護頤養,確保正常運行;每個社區要設置公共消防器材配置點,配足配齊滅火器材,保證撲救初起火災的需要。將農村公共消防設施建設納入“千村示范、萬村提升”新農村建設總體規劃,與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同步建設、同步發展。對木結構等易燃建筑集中、連片的村莊,要結合村莊整治和人居環境改造進行治理,建設消防水源,打通消防通道,拓寬防火間距,提高建筑耐火等級,增強火災抗御能力。
3.夯實群防群治建設基礎。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確定消防平安管理人,制定防火平安公約,組織開展群眾性的消防工作;居民住宅區物業管理單位落實消防管理責任,定期開展防火檢查,整改消除火災隱患。社區內的小場所實行消防平安區域聯防制度,開展消防平安互查互督,保證一旦發生火災能夠聯合組織撲救;村莊實行消防平安多戶聯防制度,輪流值班開展消防平安提示和檢查。
4.夯實隊伍建設基礎。各鄉鎮應當根據當地經濟發展和消防工作需要,依法建立專職、志愿消防隊,承擔火災撲救任務。設有治安巡防隊的村莊、社區,要建設治安、消防合一的治安聯防消防隊,加強保安人員消防平安培訓,配備必要的消防器材,使其承擔防火檢查、消防宣傳教育和撲救初起火災的職能;沒有治安巡防隊的村莊、社區要建立群眾參與的志愿消防隊。年前,所有鄉鎮、村莊、社區都要依照有關規定建成專職、志愿消防隊伍。
(四)提高公安機關消防監督管理“四個水平”
1.提高火災隱患排查整治水平。建立消防、治安、內保、警務督察及公安派出所“多警聯動”消防執法機制,形成整治火災隱患的合力。公安消防部門要嚴格履行消防監督職責,主動分析研判本縣消防平安形勢,針對突出問題繼續開展火災隱患排查整治,把火災隱患消除在火災發生之前;年前,縣政府要組織公安、住建、平安監管等部門集中開展以人員密集場所、易燃易爆單位、高層地下建筑等為重點,以建筑消防設施為主要內容的消防平安專項整治;加強建設工程消防監督管理,依法查處未經消防驗收合格或消防竣工驗收備案抽查不合格的工程投入使用等違法行為。公安派出所依法做好轄區有關單位的消防監督檢查工作。
2.提高消防監督執法規范化水平。健全消防監督機構,配齊消防監督人員;探索、完善合同制消防文職雇員制度,允許經消防培訓考試合格的消防文職雇員從事消防檢查和宣傳教育培訓工作;大力加強消防監督執法信息化建設和應用,切實做到執法信息網上錄入、執法流程網上運行、執法活動網上監督、執法質量網上考核;深化警務公開,向社會公開消防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的依據、順序、進度、結果,增強執法透明度;加強執法中的廉政建設,集中整改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提高消防執法的公信力和滿意度;配齊消防監督檢查裝備,提高消防監督檢查技術含量;開展消防監督執法示范單位創建和消防監督執法大比武競賽活動,定期對消防監督人員和派出所民警進行消防業務培訓,全面提升消防執法能力和水平。
3.提高消防宣傳教育水平。建立健全消防宣傳教育常態化工作機制,創新方式方法,豐富內容,加大投入,充分利用社會資源開展消防宣傳,全面提高公民消防平安意識;深入開展消防宣傳“五進”活動,主流媒體定期開展消防平安提示性宣傳、火災案例警示教育和逃生自救能力普及活動。全面落實《社會消防平安教育培訓規定》推動學校開展消防平安教育;積極培育發展社會消防平安培訓機構,開展社會化消防教育培訓,提高社會消防從業人員素質,加大社會消防宣傳力度。從年起,建設互聯網公共消防服務平臺,向社會火災預警信息,開展網絡消防宣傳教育和在線消防咨詢。
4.提高社會消防平安管理創新水平。針對新時期消防工作呈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時探索、創新社會消防平安管理機制和模式;深化消防愛民實踐活動,不時推出便民利民措施,開展消防技術咨詢服務,指導社會單位開展消防平安工作;推進合同制消防文職雇員從事日常消防檢查的制度上取得新的進展;全面推行消防行業特有職業技能鑒定工作,落實單位消防平安管理人、消防控制室值班操作員、消防平安檢查人員職業資格認證制度;鼓勵試行消防平安檢查師制度,為社會單位提供消防技術服務;積極培育和規范消防設施檢測、消防平安監測等社會消防中介組織;充分發揮經濟杠桿作用,將單位的消防平安狀況納入信用等級評定、火災公眾責任平安費率調整的內容,推動單位自覺做好消防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認識,統一部署。構筑社會消防平安“防火墻”工程是適應新時期消防工作需要,推動社會消防平安管理創新的重要舉措??h政府將其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消防工作的中心任務,年上半年要下發指導意見或實施方案,成立組織機構,廣泛動員部署,全面啟動實施;要按行業、系統和單位分類制定具體建設規范和考核驗收規范,明確各部門、各單位及農村、社區的工作職責、目標任務和措施要求;縣政府及相關部門逐級簽訂責任狀,督促社會單位、農村、社區逐一簽訂責任書;各部門、系統、行業要將構筑社會消防平安“防火墻”工程納入本部門系統行業管理內容,建立和完善聯動工作機制,形成“政府牽頭、部門聯動、單位落實、群眾參與”工作格局。
(二)加強培訓,廣泛宣傳。要加強對公安機關消防機構消防監督人員和公安派出所消防民警的業務培訓,充分發揮消防執法監督員、消防平安“四個能力”建設輔導員、消防知識宣傳員的作用,指導單位扎實開展消防平安“四個能力”建設。公安消防部門要對單位的消防平安管理人、專兼職消防管理人員進行專門培訓,確保每個單位有1至2名消防安全“四個能力”建設的明白人”和責任人。要運用各種宣傳媒體,采取多種形式,大力宣傳構筑社會消防平安“防火墻”工程的重要意義和內容標準,全社會形成濃厚的輿論氛圍。
(三)典型引路,整體推進。要按照“區分層次、分類指導、突出重點,扎實推進”原則,結合實際,積極培育樹立典型,打造構筑社會消防平安“防火墻”工程建設的樣板,做到學有榜樣、趕有目標。要發揮典型的示范帶動作用,及時總結推廣好經驗、好做法,指導和推動構筑社會消防平安“防火墻”工程扎實開展。
關鍵詞:農產品;安全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TS207.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3)02017903
1引言
豬肉“瘦肉精”、幼兒奶粉與雞蛋含“三聚氰氨”、海南毒豇豆等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在國內頻頻發生,農產品質量安全成為當前社會關注的焦點,市民討論的熱門話題。農產品質量安全關系到廣大消費者的身體健康,關系到農業結構調整,關系到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影響社會和諧和安定,影響我國農產品國內國際貿易與國際聲譽形象。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已成為現階段農業生產的重要工作。地處四川盆地東北部大巴山系米倉山南麓的巴中市,其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不高,監管滯后,亟待提高。研究、探討巴中市農產品質量安全,對提高巴中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保障農產品消費安全、發展現代農業、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巴中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現狀
自2003年成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以來,巴中市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取得了較大成效。
(1)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已是巴中市政府和相關部門年度工作目標的重要內容。巴中市政府建立了目標責任考核機制,把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無公害認證和農產品市場監測等項內容納入對各縣區考核內容之一;市農業局把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目標任務分解到各個縣區農業局、局屬各單位,做到了“目標任務、分管領導、責任單位、保證措施、工作標準”5落實,并實行責任追究制度,進一步提升了考核檔次,加大了監管力度,強化了工作責任,有效防范了質量安全事故發生。
(2)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基本建立。依照《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考核辦法》的相關規定,巴中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于2009年4月首次通過“雙認證”,取得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考核合格證書”和“資質認定 計量認證證書”。2011年年初,市農業局設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科,同農業行政執法大隊、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統籌負責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日常監管工作。巴州區、平昌縣、通江縣、南江縣4個區縣均已建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站,與市檢測中心相對接。
(3)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檢測工作常態化。自2009年市檢測中心通過“雙認證”以來,連續3年開展例行監測工作。每年年初制定例行監測方案,共在3縣1區的生產基地、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和超市隨機抽檢農產品2400個,其中蔬菜樣品1910個,食用菌樣品460個,水果樣品30個。檢測項目67200個??傮w合格率由3年前的97.3%穩步上升到現在的98.8%。
3巴中市農產品質量安全存在的問題
3.1農業污染
3.1.1農藥化肥污染
農藥是指用于預防、消滅或者控制危害農業、林業的病、蟲、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調節植物、昆蟲生長的化學合成,或者來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質的一種物質或者幾種物質的混合物及其制劑。近年來,農藥的廣泛應用大幅度提高了農作物產量,但農藥施用不當或濫施,污染了農業生態環境和農產品,進而直接危害到人類健康。巴中地處偏遠,農民文化普遍不高,耕種農作物科學專業知識匱乏,農藥施用方法不科學、違規使用禁限農藥的現象普遍存在。
化肥除含有農作物生長發育所必需的營養元素外還含有少量的重金屬等有害物質,這些有害物質會在土壤中殘留并積累,對土壤環境造成長期的污染,進而污染農產品并危害人們生命健康。
3.1.2畜禽糞便污染
巴中是一個農業大市,近年來,農村畜禽養殖業得到較快發展。然而這些畜禽糞便至少有3/4以上未處理就直接排放。糞便進入水體或滲入淺層地下水后,大量消耗氧氣,導致其他微生物死亡,特別是含有抗生類污染物滲入農業土壤,進而通過農作物進入食物鏈,從而產生“有機污染”。
3.1.3農村生活污染
農村生活垃圾的成分呈多樣化,除了常見的塑料制品外,許多城市生活垃圾向農村運送擴散,而巴中農村都沒有垃圾填埋處理場地,廣闊的天地成了天然的垃圾排放場,嚴重污染了土壤、水和空氣。
3.2監管機制不健全
3.2.1監管力量不足
市、縣區、鄉鎮三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人員總量不多,市級農產品檢測中心僅有8人、多數縣區3~5名、鄉鎮1~2名,專職監管人員更少,面對眾多且缺乏規范的生產主體,顯得勢單力薄,在實際工作中往往顧此失彼。
3.2.2監管手段不多
因人力、財力受限,農業部門的巡查、檢測等難以全覆蓋,尤其對非“三品”生產主體的監管缺乏日常監管手段;由于法律法規不盡配套,在監管實踐中對違法違規主體實施處罰難以到位,有法不依、執法不嚴情況突出。
3.2.3管理職責不清
當前,巴中市農產品生產經營管理依然沿襲著計劃經濟時代的模式,農工商分離,產與銷脫節。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權限分散在農業、工商、環保、衛生、質監等不同部門,各自都依據相應的工作職能和行業法規進行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檢測。多頭管理導致了部門職責不清,主體責任難以落實,管理脫節,不利于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的開展。
3.3監管體系不完善
3.3.1檢驗檢測體系建設滯后
一方面檢測機構基礎薄弱。由于巴中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2009年才首次通過“雙認證”,起步較晚,基礎薄弱,與巴中這個農業大市的地位不相符合,不能滿足農產品生產全程質量安全監管和全面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需要。另一方面農產品生產經營者質量安全自檢能力薄弱。全市的批發農貿市場僅有1家配有快速檢測儀, 超市僅有 3家配有快速檢測儀。且由于缺乏有力的督管,自檢工作時斷時續,農產品安全在銷售環節上根本沒得到保障。
3.3.2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建設缺乏合力
涉及農產品安全監管職責的有近10個部門,各部門之間信息不溝通、相互扯皮。這種多頭執法不僅使很大一部分力量在相互推諉中消耗掉,而且造成技術標準重疊、交叉甚至技術內容矛盾的現象。
3.3.3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證體系建設認知度低,流于
形式巴中市農業系統有5個質檢機構,只有市檢測中心通過了認證,其余3縣1區的質檢站均未認證。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證整體規模較小,認知度低;由于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證在巴中乃至全國都還算屬于新生事物,加上宣傳力度不夠,導致企業和消費者對其認知程度不高。
2013年2月綠色科技第2期
汪洲瓊:巴中市農產品質量安全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淺析環境與安全
4提高巴中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對策建議
4.1提高農戶綜合素質,嚴把產地源頭關
農戶在提高農業與農產品環境質量的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巴中地處偏僻,發展滯后,農戶受教育水平比較低、難以進行科學的生產。因此,必須加強對農戶的宣傳教育和生產技能培訓,增強農戶的環保意識,提高農戶的生產水平。
4.1.1科學使用農藥
(1)要注意區分防治對象,有針對性地用藥。
(2)要注意掌握最佳防治時期,對害蟲的防治以蟲卵期或幼蟲始發期最為有效。
(3)要注意不要隨意加大用藥濃度。配藥時不按比例,不用專門量具,只用瓶蓋或其他非標準器皿,沒有數量概念,一般都大大超過規定的濃度,不僅造成浪費,而且容易發生藥害,同時,也使病蟲的抗藥性增強。
(4)要注意不要長期使用單一品種。長期使用某種農藥,會讓病蟲產生抗藥性,造成惡性循環。
(5)要注意區分高效與高毒農藥使用。目前優質農藥正向高效、低毒、低殘留的方向發展,而不少農民誤認為毒性高效果就好,結果往往造成人畜中毒,為此,應正確區分高效與高毒農藥的使用,保證用藥安全。
4.1.2推廣科學施肥技術
科學施肥就是要做到“缺什么補什么,吃飽不浪費”,遵循土壤、作物、肥料三者之間的依存關系,以肥料與綜合農業技術相配合為指導原則,產前確定施肥的品種、數量、比例以及相應的科學施肥技術,是實現高產、優質、高效、土壤培肥、提高化肥利用率、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措施。
4.2加強檢驗檢測機構建設,嚴把產品質量關
4.2.1加強建設檢驗檢測機構
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是實現農產品從產地環境、農業投入品、農業安全生產規程到農產品市場準入等“從農田到餐桌”的全程質量管理的重要保障,是有效防止有害有毒農產品進入市場、防止發生食用農產品急性中毒、提高巴中市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的有效措施。市、縣各級都要充分認識到重要性。
4.2.2提升檢測人員的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
巴中市(縣)專職檢驗檢測人員中具高級以上技術職稱的5人,僅占總數的16.7%。在實際工作中,凸顯出檢測知識儲備不夠,專業不專,同時缺乏深入的專業學習和培訓。為保證質量體系持續有效性和適應性,必須對檢測人員進行全方位培訓,如法律法規、質量意識、檢測技術和管理知識水平培訓等,不斷提高檢測人員的業務素質和檢測水平,造就一批精干、高效、懂業務、懂法律的農產品質檢隊伍。
4.2.3爭取各部門支持
要積極爭取財政、計劃、編制、科技等部門的大力支持,盡快完善機構,充實人員,增加投入。
4.3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制
4.3.1積極創建“三品一標”
無公害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是政府主導的安全優質農產品公共品牌,雖有其各自產生的背景和發展基礎,但都是農業發展進入新階段的戰略選擇,是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重要標志。巴中市需不斷強化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主體地位,采取召開現場會、出臺激勵政策等措施,引導申報“三品”認證,形成區域公用品牌。依托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和行政執法大隊開展農產品監督抽查活動,督促“三品一標”獲證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建立完善的質量控制措施和質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嚴厲打擊偽造、冒用“三品”包裝標識等違法違規行為。
4.3.2建立嚴格的質量追溯制度
對生產農產品的農戶,實現嚴格的戶籍編碼制度,一戶一碼,不管生產任何農產品,都使用政府統一配發的、唯一的編碼。每批產品上市,都必須加貼編碼及產品采收日期。同一采收日期的產品為同一個批次。對經檢驗部門檢驗的,還應附帶檢驗合格證書。追溯制度的建立,一是為了在發現質量問題的同時召回該批次產品而不影響其他批次產品,二是有利于責任追究。
4.3.3嚴格實施產地準出、市場準入制度
巴中市雖然啟動了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但并不完善。需將企業自檢與主管部門抽檢相結合、快速檢測與定量檢測相結合,重點檢測基地、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和經營農產品的超市,嚴格把好上市關。
4.3.4整合資源
以《農產品質量安全發展“十二五”規劃》和《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規劃(2011-2015)》為契機,巴中市爭取到總投資1000萬元的市級綜合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檢測中心建設項目。可利用該項目充分將農業、畜牧、水產現有資源進行整合。資源整合后,明確責任,制定統一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地方標準,引領行業迅速發展。 參考文獻:
[1]金發忠.農產品質量安全概論[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7.
[2]李善君.關于巴中農業的現狀與思考[EB/OL]. 2011
[3]張艷麗,劉東生,徐哲,等.中日農產品產地環境污染控制與管理體系比較研究[J].世界農業,2010(11):36~40.
[4]闌多鈺.新形勢下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對策探討[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1(22):10~12.
[5]農業部.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規劃(2011-2015年)[EB/OL].[2010-10-25] .
[6]佚名.農產品質量安全發展“十二五”規劃[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1(5):5~9.
[7]錢芳.淺談加快市縣農產品質檢體系建設的對策與建議[J].河北農業科技,2008(5):4~5.
[8]崔野韓,許學宏,陳能,等.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能力調查與對策研究[J].農業質量標準,2005(3):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