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6 16:01:5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小學數學期末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要:傳統的復習模式往往是舊知識的簡單再現和機械重復,搞面面俱到的題海戰術,結果是學生乏味,教師疲憊不堪。因此十二月份,數學課例研修設置了主題為:查漏補缺,形成知識網絡;延伸拓展,發展創新思維——小學數學復習課的課例教學,以使我們的復習課更好的服務于素質教育,以完善和發展課堂教學。
關鍵詞:小學數學 復習 現狀 思考
一、對復習課教學現狀的分析
通常,我們把數學課的基本類型分為新授課、練習課和復習課,復習課也是小學課堂教學重要課型之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據不完全統計,新課標教材《數學》中,復習課約占總課時的15%,而在我們小學數學的教學實施中,每個學期的期末大概有將近一個月的時間在進行復習課的教學。
長期以來,對復習課的研究、關注甚少,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學數學復習課該如何體現“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新理念,適應新的要求?怎樣上好復習課?其實復習課既不同于新授課,更不同于練習課。新授課目標集中,只需攻下知識上的一個或幾個“點”;練習課是將某一點或一部分知識轉化為技能技巧;復習課不是舊知識的簡單再現和機械重復,關鍵是要使學生在復習中把舊知識轉化,并產生新鮮感,努力做到缺有所補、學有所得。把平時相對獨立地進行教學的知識,其別重要的是把重要的是把帶有規律性的知識,以再現、整理、歸納等辦法串起來,進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溝通,并使之條理化、系統化。我們大多數教師的觀念里復習課教學的主要功能是回憶、再現、鞏固知識,提高解題能力。如何上好復習課?有近一半的教師不愿意讓聽復習課,認為“不知道”如何上好復習課?對于復習課教學有很多的困惑,有時也想改變,但是迫于學期期末的考試,就只好一到復習就回歸過去的“題海戰術”、“灌輸式教學”,新課改的理念在這里停滯。我們還發現大多數學生認為“復習課就是記憶概念、公式、一遍遍重復做以前做過的題”,覺得“復習課沒意思”。
二、重新認識復習課教學的特點、任務和功能
(一)、復習課的特點
一是“理”,對所學的知識進行系統整理,使之“豎成線”、“根成片”,達到提綱率領的目的。
二是“通”,融合貫通,理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前因后果。同時,彌補缺漏,消除疑惑,得到提高。
(二)、小學數學復習課的任務和功能小學數學復習課的任務和功能是什么,不同的理念下會得出不同的結論,以“促進學生發展”為主要目標的新課改的教育理念認為:小學數學復習課的任務應該是對某一階段所學知識進行歸納整理,使之條理化、系統化,并通過查漏補缺,進一步鞏固、深化基礎知識,提高學生的技能、學習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其目的是溫故知新,完善認知結構,發展數學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的、可持續性的發展。
上好復習課的關鍵
復習課應注意哪些問題,如何進行復習課的創新教學,我們認為:關鍵是要體現數學思想的一個高度,慣穿數學方法一條主線,構建數學知識的一個邏輯框架。首先要確定好習題課的教學目的,其次是要確定好主題和類型,第三是要精心選擇習題,第四是精心設計教學方法和手段,最后再反思自己的設計是否能真正體現某種數學思想和方法,并進行修正。
確定教學目的--因為內容總是為目的服務的,對一節課而言,我們把教學目的縮小為一個教學目標來實現。沒有明確目標的做題,學生是不會有什么收獲的,只能浪費學生的時間和精力!
確定主題和類型--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時間段落,我們就可以明確習題課的主題和類型了,習題課的一般類型有:1、單元習題課、2、章節習題課、3、總復習習題課、4、概念強化習題課、5、糾錯習題課、6、方法歸納習題課、7、試卷分析習題課、8、知識結構整理習題課等等。
精心選擇習題--習題千千萬萬,有難有易,就象散落的珍珠,這就要求教師,能根據教學目標和課的類型,以及生源情況,圍繞一個小主題,去精心篩選,然后再串成一條線,為主題服務。可以個個是簡單題,可以是由易到難,也可以只由一個難題而展開。因此,我們要求數學教師胸中要有無數題,而且對每道題的結構了如指掌,落實到課上只有幾道題的原因。
三、復習要注意的問題
(一)、梳理知識,形成知識網絡,使概念結構系統化
任何事物都是由系統構成的,而系統都是有結構、分層次的。小學數學教材也是一個整體,各單元之間聯系緊密,在一定的階段,就要引導學生對概念間作縱向、橫向聯合的歸類、整理,找出概念間的內在聯系,將平常所學孤立的、分散的知識串成線,連成片,結成網。這樣有助于學生從整體上理解和掌握概念間的內在聯系,以便記憶和運用。復習課必須針對知識的重點、學習的難點、學生的弱點,引導學生按一定的標準把有關知識進行整理、分類、綜合,這樣才能搞清楚來龍去脈。教學時應放手讓學生整理知識,形成各異、互助評價,開展爭辨。這樣有利于主體性的發揮,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體驗成功,同時也可以培養他們的概括能力。
(二)、復習中要允許學生質疑問
難在復習教學中,教師只是學生的組織者、指導者、促進者;要保證學生有充裕的活動時間與思維空間;給學生提問題及質疑問難的時間與機會。使他們在復習中動手、動口、動腦、多實踐、多思考。引導學生自己檢查、自測、自評、查漏補缺、質疑問難,針對各自的學習缺陷,進行溫習補救,使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主體。教師不應當面面俱到、滿堂灌,而應把主要精力放在設計安排、點撥總結、答疑引導和評估反饋上。
(三)、復習中要總結知識,揭示規律,獲得新鮮見解在復習中我通過總結以往的數學知識,使學生集中溫習,集中理解,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在見多識廣的基礎上,加強概括、分析、綜合、比較,揭示解題規律和思考方向,使學生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獲得新鮮見解。"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等新課標的理念精神。
參考文獻:
[1]王悅,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的策略《華章》2010年33期
[2]童維靜,找回數學期末復習的靈動本色——高段數學期末有效復習之兵法視角《吉林教育》2011年19期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學業;評價機制;素質教育
1.引言
素質教育作為培養跨世紀人才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己成為我國教育界的共識,與“應試教育”不同,“素質教育”強調學生的全面發展,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從1988年我國提出素質教育以來,為適應素質教育目標的順利實施,國家教育部門從課程的內容、難度、課程教學模式、招生制度等方面作了很多改革,尤其是2002年,全國已普遍使用了新教材,國家教育部也出臺了新的課程標準,新的課程標準對評價也有新的要求。
學業評價就是根據一定的價值標準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出價值判斷的過程,其功能很多,主要有導向、鑒定和選拔、診斷、調節、激勵以及發展的功能。一切評價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價值標準上的,不同的標準會產生完全不同的評價結果。新的課程標準要求評價應以綜合素質的提高為標準,而缺乏與新課程標準目標一致的評價機制,必將影響素質教育的實施。
2學業評價概述
2.1評價目的
數學作為一門基礎科學,其學科內容和性質決定了它在素質教育中承擔著培養學生科學方法、科學能力、科學觀及科學品質的作用?!度罩屏x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注學生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對小學數學學業評價的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小學生數學學習的狀況,激勵學生數學學習的熱情,提高學生數學學科的綜合素質,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促進學生的發展。
2.2研究進展
針對現代社會發展對人才的要求,借鑒國外學業評價理論和實踐方面的經驗教訓,國家也正在以全面測評素質為導向,積極探討改革學業評價方式,近年來有關素質教育中學業評價機制的研究已成為素質教育改革研究中的一個重要課題。近五年來教育、教學,特別是數學教學方面的十余種刊物中,有關學業評價的研究很多,有些地方已經進行學業評價改革實踐。據報道百萬學生改變以往的成績報告單,而使用《小學生素質發展報告單》。讓學生從分數堆里解脫出來,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九年義務教育初中階段,初中歷史和政治也嘗試開卷、閉卷相結合方式并以等級方式評價學生學業成績。
2.3評價功能
學生是否達到了素質教育目標,需要有效的手段對其進行監控和價值的判斷。數學學業評價作為對實現素質教育目標做出價值判斷的手段,其功能如下。
(1)導向功能:為了使學生達到素質教育目標,教師和學生必須以數學素質教育目標為準繩進行教與學活動,這樣才能保證教育過程朝著目標指引的方向發展。(2)鑒定功能:通過評價,對學生的數學素質教育目標的達成程度做出判斷。(3)診斷功能:通過評價、調查、了解、驗證數學教與學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種問題,并診斷問題存在的原因,為制度解決問題的策略提供依據。(4)調控功能:根據診斷出的問題,學生可以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教師可以調整自己的教學內容、方法、程序以利于學生達到素質教育目標。(5)激勵功能:評價中對學生學習成果的肯定,能給人帶來精神上的滿足,也會對人產生壓力或動力,激勵學生和教師不斷朝著目標方向努力。
3小學數學學業評價機制的實施
3.1具體實施建議
評價的內容和標準應注意多元化,對學生既要有統一要求,也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發展的不同需求。根據這些要求,把對小學生數學學業的評價分為期末閉卷考試、聽力測試、數學學習過程的評價和數學綜合素質的考查四個方面。
(1)期末閉卷考試
期末閉卷考試是指學期末由教育主管部門根據《數學課程標準》統一出題,由學校組織學生統一考試,學校教師統一閱卷。簡單地說就是過去學生每學期的期末考試。主要考察學生對本學期所學習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試卷為8開雙頁,卷面統計成績為100分。對一些開放性的題,教師閱卷時可給予學生適當加分,但加分不計入統計,只作為對學生數學學習的鼓勵和肯定。此項成績占小學生期末學業總成績的70%。
(2)聽力測試
學校根據學段教學目標和本期教材口算的內容和要求,可由學校教導處或任課教師出20道口算題,在期末考試前一周由學校統一組織學生進行聽算測試。具體做法是:教師念題三遍,學生聽題后在聽算單上填寫出答案,聽算結束,學??山M織教師統一(或任課教師自己)閱卷,正確的一道給0.5分,滿分為10分。此項成績占小學生期末學業總成績的10%。
(3)數學學習過程的評價
評價應該從學生是否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學習活動,是否樂意與同伴進行交流和合作,是否具有學習數學的興趣,是否能用清晰的數學語言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學習的行為是否規范,作業的完成情況和書寫是否符合要求等等。這部分也占小學生期末學業總成績的10%(表1)。
(4)數學綜合素質的考查
根據《教育部關于積極推進中小學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的通知》的精神,結合各學校教學的實際,對小學生數學綜合素質的考查是從學生的學習能力、數學思考、解決問題和合作交流四個方面進行。
此項成績占小學生期末學業總成績的10%。教師在對學生學習能力的考查時,要注意從學生是否有學習的愿望與興趣,否能運用各種學習方式來提高自己學習水平,是否能對自己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進行反思等方面進行評價(表2)。
3.2改革小學數學學業評價的幾點建議
(1)從評價內容上,應充分考慮小學生身心結構的復雜完整性,結合新數學大綱確定的目標,建立知識技能評價與能力方法、情感態度評價三結合的全面評價制度。改革單一的知識評價為全方位多角度的綜合評價。從基礎知識、態度方法、思維品質、綜合應用能力四個層面對學生進行評價。除知識測評外,還應考察其學習的態度、收集與處理有關信息的能力、自學與獨立思考的能力、參加課外活動與社會活動所表現出的組織能力和應變能力、學習方法以及創造能力等,評價中應特別強調對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的測評。
(2)從具體的評價操作上,可用全面反映學生學業情況的實作評價來補充單一的紙筆測試。實作評價是指在學生生活和學習的環境里,對學生完成實際作業表現的觀察依靠教師的專業判斷,對學生學業成就進行整體判斷的評價方式。因為它能更全面的體現出學生的個體差異,有利于發現學生的特長,更注重對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創造能力的測評比單一紙筆測評更全面、更真實,可作為紙筆測試的一種很好的補充。具體評價時,可以采用定量與定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并在等級記分制下附加評語性描述,評語應指出學生的努力程度、進步狀況、存在問題以及今后的努力方向,以利于學生的進一步發展。這就使學業考評從過去以分數形式的表征性評定轉化為以等級制附加評語性描述的實質性評定,后者更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
(3)從評價方式上應注意把形成性評價與總體性評價相結合,且應以形成性評價為主,因為評價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鑒定,更是為了改進和發展,而形成性評價的主要作用在于揭示問題,反饋信息以促進改進,使其向著正確的軌道發展,它更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
(4)評價原則,應實施以激勵為主要目的的評價。評價時要善于發現和肯定學生學習中的積極因素,在鼓勵的前提下引導學生思考,鼓勵學生質疑,讓學生敢于各抒己見,通過評價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收獲到成功的喜悅,使他們在成功的體驗中增強自信,激勵學生積極上進,培養學自主、自信的意識。
(5)現代教育評價更重視自我評價的功能,評價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采用學生自評、小組互評及教師的評價相結合,通過評價時的角色互換,使學生達到自我完善,調動教與學的方向性和積極性。一方面有利于學生發現自己的問題,明確和調整今后的努力方向,另一方面又有利于調整他人評價與自我評價在心理上產生的不平衡狀態,以防止產生對立情緒。
(6)配合評價改革,應積極開展對考試命題的研究,使試題為檢測素質教育的目標服務。改革評價制度首先要改革試題,以保證評價的科學性與導向性,認真研究教學大綱,根據教學目標要求來制定考試命題,命題內容中突出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及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核,降低對記憶性知識的考核,應結合具體知識注重考核掌握知識的能力,運用知識和發現新知識的能力。
(7)評價最好采用“等級制+評語”的綜合性評價,改革應試教育百分制閉卷考試一統天下的局面,實行筆試、口試相結合,閉卷、半開卷、開卷相結合,百分制、等級制、評語相結合的評價方法,淡化考試,這將有利于給學生營造寬松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把目光從分數轉向一些更有價值的活動中來,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關注周圍的人,促使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全面的發展。
(8)以促進學生發展為目的評價改革,應建立多樣化的評估學生發展的體系,依據評估學生發展的參照體系,可采用“個人發展參照法、教育目標參照法、教育常模參照法”。成績考試的評卷,應特別注意激勵獨創精神,對于新穎、獨特富有創造性的獨到解法應予以加分,對評價結果的分析上,應強調個人的縱向比較,根據每個學生的進步狀況來判斷教育成果及與教育教學目標的具體比較。
參考文獻
在小學課堂教學中復習課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也是學校比較關注的。復習課關鍵在于對已學知識進行鞏固與加深,在復習課過程中進行更深層次的反思。在進行復習課教學時,教師關鍵要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開展自我反思,進行系統的學習,將舊知識與新知識進行有效結合,在進行概括與總結后,將所學知識進行合理的壓縮。這樣,學生通過對知識的不斷反思,不但將之前的舊知識進行了系統的復習,同時還發現了新的知識點,進而培養了學生的反思能力,讓學生在復習過程中領悟到新內容,學生的數學素養得到全面的升華。本文主要研究高段復習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1.通過拓寬知識面培養學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所以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情況,完全是可以用數學知識來解釋。教師在教學中可根據實際情況在生活中進行選材。首先讓學生對問題進行反復閱讀,然后讓學生對該題的解答方法進行反思,根據引出的方法進行解題。學生通過對同一問題不同解題方式進行反思后,對這種知識結構豁然開朗一新、牢記于心。
2.注重差異復習培養學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在進行復習過程中,應該因地制宜,將知識重點、難點、學生的薄弱環節與學生對知識的不同接受程度統統納入考慮范圍內,并在教學中體現出差異化教學。所以,在進行復習課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照顧后進生的接受能力,同時還要滿足一些接受事物較快的學生的需求,在選擇復習題時要堅持由簡單到煩瑣、先易后難的原則,這樣就會形成一個由簡到繁的系統;切忌大批量地布置復習題,在布置任務以及考核評r時應該具有針對性。此外,教師應該從多角度、多個答案出發,對復習題進行靈活設計,這樣學生通過對習題進行反思,就可以有不同解題的選擇性,可以讓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開發自己的思維,同時學生也能夠進行不同程度的創新,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反思能力。例如,在復習三年級“有余數的除法”過程中,以下題為例:桌子上放有卡片數小于30,被三個盒子所平分,最后多一張,問桌子上的卡片總數?在學生進行解答過程中,就會進行反思,如果三個盒子各放一張,就會多一張卡片,也就是:4÷3=1(盒)……1(張),如果將三個盒子各放兩張最后余一張,就是:7÷3=2(盒)……1(張)。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要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區別對待,要求接受事物較慢的學生提交一種正確答案,對于水平居中的學生提交答案數量應在三個以上,而對于快速接受知識的學生,要求其找出所有答案。
3.注重靈活性培養學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復習時可將學生已經了然于心的知識點跳過,重點復習學生容易出現錯誤的部分。經過反復練習,不斷讓學生對所欠缺的知識點進行反思,同時,學生的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在進行練習時教師應注意,所選內容應該具有規律性、邏輯性,同時還要保持各個知識點的聯系,而且在出題時應該從基礎出發,選擇比較綜合的題型,能引導學生進行反思,讓學生在解題時自己找到相應的方法與相關規律。通過一個問題解出不同答案,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同時使學生受到啟發。
4.通過教師合理教學培養學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培養學生反思能力需要學生花費大量的精力,而且需要較大的知識量。所以,在進行小學數學高段復習課中,教師一定要將培養學生對知識的反思放在首位;營造反思氛圍,將學生的反思能力引導出來,讓學生知道反思可以及時改錯,發現知識新亮點,從而提升復習效率。教師應合理引導學生進行課堂反思,讓學生通過反思認識到自己學習中的不足之處。教師還可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利用恰當的環境引發學生的反思能力,進而解決其數學問題。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復習課過程中,并不是簡單地重復已學知識,而是對已學知識進行進一步的拓展與深化,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加深刻,將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得更加緊密,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得學生能夠學以致用,最終全面提升學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參考文獻:
一、堅持理論學習,認真撰寫論文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教師如果不學習,教研活動就會成本“無本之木,無源之水”。為加強修養,提高素質,我們認真學習了《新課程標準解讀》,《小學數學教師》中的《如何上好解決問題課》,還學習了《教師博覽》的《一位年輕校長對青年教師的十條建議》一文,讓全組教師受到了深刻的教育。組織教師學習學科刊物,了解教研改信息,善學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已成為全組教師的共識,不光如此,我們還注意用教學理論指導教學實踐,認真撰寫論文。論文的撰寫正是我們組的弱項,因此,加強論文撰寫方面的培訓已經成為我們組的重要課題之一
二.積極參加和開展教研活動
我們每學期初教研活動有計劃,學期末教研活動有總結。本學期我們每位數學教師都是課堂教學的實踐者,為保證新課程標準的落實,我們把課堂教學作為有利于學生主動探索的數學學習環境,把學生在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都能夠充分發展作為教學改革的基本指導思想,把數學教學看成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為了改革課堂結構和教學方法,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我們堅持開展聽、評、說課活動,且把這個活動做為一個重要的教研活動。每星期開展聽評課,我組教師十分重視聽評課活動,聽課前認真備課,設計教案,互相切磋。聽課后認真評課,如教學內容安排否恰當,難點是否突破,教法是否得當,教學手段的使用,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是否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老師的教學基本功等方面進行中肯,全面的評論、探討。聽評課活動促進了教學水平的提高。
三、認真撰寫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的撰寫,既要寫下自己執教時的切身體會或疏漏,也要記下學生學習中的閃光點或困惑,是教師最寶貴的第一手資料,教學經驗的積累和教訓的吸取,對今后改進課堂教學和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是十分有用。因此,教師認真撰寫教學反思,期中交流是每位教師都有豐富的內容,大家互換教學反思本,即檢查又互學。并有多篇反思上傳到校園網上發表。
同時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依據開學初制定的各項教研計劃,堅持以數學教學課堂和多媒體教學為主陣地,認真貫徹落實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抓好各年級的課堂常規教育,逐步探索各年級數學教學新模式。以提高課堂效率為切入點,以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習為主攻方向,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在全體組員共同努力下,踏踏實實開展了一系列活動,積極開展一些形式多樣的教學實踐活動,使我校數學教學質量得到穩步上升,忙忙碌碌的一學期又將結束,回顧一學期教研工作,主要從以下幾各方面談起:
一、發揮群體優勢,以教學為中心,力求常規和創新有機結合
本組14位數學教師,思想態度端正、對工作兢兢業業,平時能積極學習、深鉆教材。這學期,我組堅持以教學為中心,強化管理,進一步規范教學行為,并力求常規與創新的有機結合,每位教師都有嚴謹、扎實、高效的良好教風,并努力培養學生勤奮、求真、善問的良好學風的形成。努力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教師能認真備好每一堂課,能認真探究教材的深度和廣度、注重教法與學法的指導,及時研究教學的重點、難點,精心設計課堂的教學過程,盡可能的發揮多媒體在教學中的優越性,并依據自己的教學感受做好教學后記。對作業能嚴格要求,認真及時批改、及時反饋,效果明顯,大家能從點滴入手,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查找資料,精心備課,努力創設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興趣,教給了學生知識,更教會了他們求知、合作、競爭意識,培養了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良好的學習習慣及方法,使學生學得有趣,學得實在,學有所得,向40分鐘要效益;教師互學互促,扎扎實實做好常規工作,做好教學的每一件事,切實抓好單元過關及期中質量檢測,查漏補缺,培優輔差,立足課堂。每個月都要根據《三小課堂教學評價表》對教師的備課、上課、聽課、輔導學生和學生的作業等教學常規進行自查和教研組的互查。本學期教研組絕大部分教師都能達到公開教學1節或以上,聽課20節或以上,教學反思20節或以上。
二、積極參加和開展教研活動,改進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學期初教研活動有計劃,學期末教研活動有總結。為了改革課堂結構和教學方法,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為了能更好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堅持開展聽、評、說課活動,且把這個活動做為一個重要的教研活動。本學期以來,我校以“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為目標,規范備課管理,加大有計劃的隨堂聽課,輔以學業質量檢測進行評價反饋。
加強教師網絡技術培訓,切實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加強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進一步提高教師的信息意識和現代化技術的應用水平。本學期我組開通數學教研博客,加大教師的宣傳力度,提高教師的教研能力,同時教師公開課都能采用多媒體的輔助教學,在平時的教學中也能自覺地、經常地使用多媒體教學。并能利用網絡上網了解教學信息。對于測試與反饋,依照教學規劃與實際教學效果,合理組織各種形式的測試與訓練,教師能有計劃地組織單元測查,并且能密切關注優秀率和及格率,做好每次測試后的分析與講評。
三、共同關注學困生的發展
對學困生進行分析,以此來提高學困生的學習成績,同時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交流中,老師談得最多的是對學困生采取了哪些好的方法來幫助他們提高學習效果,更多的關注學困生學習態度和學習目的的教育,再教給他們一些好的學習方法,培養他們一些良好的學習習慣.。老師們在平時對學困生輔導的時候,能注意進行分層輔導,對不同的學困生采取不同的輔導方法和輔導不同的內容,給不同的學困生制定不同的目標,以此來激勵學困生的學習興趣。
四、開展的活動
1、骨干教師上數學展示課。
2、年輕教師上數學匯報課。
3、三小慶“元旦”數學比賽活動。
4、派年輕教師外出學習。
5、選送優秀教師參加“”聯盟和聯盟的教研活動。
6、鼓勵年輕教師參加學區的第二屆教壇新秀評選。
五、取得的成績和前進的方向
一學期來,通過全體數學老師的共同努力,我們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我們組老師分別在市“領雁”工程展示匯報會和市小學數學教研組長會議上座專題講座;我們組、、三位老師入圍學區教壇新秀第二階段比賽;我們組老師的課題在市立項;我們組、兩位老師分別在聯盟和“”聯盟開出兩堂精彩的公開課。
但我們組在教師獲獎情況還遠遠不夠,課題研究工作也遠遠不夠。
六、存在的的不足與改進的方向
1、運用理論指導實踐不夠。今后繼續加強理論學習,使大家的教學藝術進一步得到提高。
2、課題探索研究工作力度不夠,在今后的教研工作中,把加強課題的研究作為一個工作重點。
3、營造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的良好氛圍有待于提高。
4、教師課件的制作水平有待提高,今后我們應在這方面加強檢查和督促。
5、加大對中青年教師的培訓力度,鼓勵中青年教師自覺學習教育教學理論、現代信息技術、教育科研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知識。
相對于上網查詢,各種教育雜志和教輔資料中的相關文章與題目,也是重要的參考資料,但與網絡相比,需要教師更多的平時積累。
查閱資料,吸收教育專家與同行的先進經驗與教訓,讓自己的課堂教學建立在更加堅實的理論基石與實踐的基礎之上的一種很好的方法。
但是,就目前的教研活動與研究來看,人們雖然認識到查閱資料的重要性,卻很少關注對資料的整理、利用與再開發。
公開課上,我們展示的大多是教師的課堂教學,評價的是教師的教學情況。對于前期所做的工作,所積累起來的資料我們最多用“這位教師在上本節課前進行了認真地準備,學習了大量的相關資料”就算了事了。至于他到底做了哪些準備,有哪些資料值得深入地學習與研究?我們并沒有去進行深究。
同時,作為執教者,也沒有對這些資料進行分類、整理與提煉的意識,自己化在查閱資料上的大量的時間,無非就是為了上出一堂好的課。當本次活動結束之后,所獲得的資料也就隨之被刪除或封存于電腦的“文件夾”中。更不用說結合自己的教學進一步收集資料了。大大降低了自己的勞動價值。
基于以上所認識,筆者自任教研員以來,就有了“構建小學數學課例資料庫”的設想,并努力付諸于實踐,讓教師意識到“上公開課”的過程,是構建“小學數學課例資料庫”的過程。而構建“資料庫”又成為拓展教研課、公開課的價值的重要舉措。
一、 小學數學課例資料庫的主要內容
“課例資料庫”是以某一節課或某一個知識板塊為主題,收集整理與之相關的資料。分成以下三塊。
一是本體性資料,指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數學專業知識及其形成的歷史。小學的數學知識是比較淺顯的,但同時也是非常深刻的,如“數”與“數字”的涵義不同,“圓”與“圓形”的意義有別。并且,正因為其淺顯,所以早就被人們發現并應用。如四則計算中的各種符號,“圓,一中同長也”這樣的表達,飽含了先人們探究數學規律的智慧,反映了數學形成的軌跡。對于這些資料的積累與學習,讓我們更全面深刻地認識與理解數學,可以有效地提升數學教師的專業素養,并從中可以生發出教學的靈感。本體性資料,也包括收集與創編的相關數學習題。
二是實踐性資料,指與教學直接相關的操作性資料、教學案例(包括視頻案例)和相關的經驗性文章等。這一部分資料在課例資料中是最豐富的。教師在收集時,要精心研讀,更要有所取舍。如對課程標準中相關的內容與各種版本的教材編排,我們要認真鉆研,從中揣摩課程標準的目的要求與教材的編寫意圖。對于網絡中的各種課例,要審視批判,不生搬硬套。對于視頻課件,除了要分析其教學流程,更要關注細節,學習他們在“教學現場”的教育機制。
三是教育理論資料,指與本節課的教學相適應的教育學、心理學等方面的概念界定與理論文摘。對于這部分理論的收集,來自于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教育學、心理學專著中的相關概念與操作策略;另一個方面相關的論文或摘要。對于這部分內容,我們不要求教師進行整篇文章的錄入或下載,而是要求取其與本課例有直接指導價值的節選。這樣做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與指導價值。
以上三個部分構成了課例資料的三個維度,它對應于教師知識體系中的三個方面:即本體性知識、實踐性知識與條件性知識。因此,對于以上三個方面的資料的逐步積累,是教師完善自身數學教學知識結構的重要手段。
要求教師從某一個知識點入手,吸取理論知識,了解國內外相關研究,比較優秀教師的教學設計,吸取教訓進行反思,這樣的一種研究對于一線教師來說操作性很強,更具實效。
二、構建《小學數學課例資料庫》的活動流程
《資料庫》的豐富與完善,需要有一個組織性強的團隊,更需要有一套可以操作的活動流程。經過近一年來的實踐,我們總結了以下三個階段的活動流程。
1、第一階段——確定課例內容與人員。每學期末的備課會議之前,召開各片的年級教研大組長會議,由教研員公布本學期研究的重點課例,各片年級組長根據自己組內的骨干教師情況,選擇一至兩個課例作為本學期自己組內的研究課例。
以片為單位確定課例組織,有利于組員間的交流。同時,這一個組織又是專題性的,當本次課例活動結束,則本組織也隨之解散,這些成員所經歷的教育研究形式,既可以豐富自己的教育經驗,也可以帶動本校教研活動的開展,在區域內形成自己的教研文化。
2、第二階段——制訂研究方案并實施。各教研組長組織自己組內的三至五名骨干教師組成課例研究小組,制訂出課件研究方案,方案包括以下幾個內容:
前期資料收集、整理與反思。可以由執教教師完成,也可以由小組成員共同完成。要收集的內容同前面所提到的三點對應。
教學構思與反復磨課。請各位組員學習了經過整理的資料之后,小組內成員共同討論出一個或幾個課堂教學初步方案,指定一位或幾位組員進行具體設計與實踐。并在組內成員一起磨課,在這一過程中可以請教研員參與或其他的教育名師指點。
課堂教學展示與評價。指最后課堂教學的形式在區內外展示,聽取其它各組成員的批評與建議。
實踐后案例資料的整理與推廣。把前面三個項目的實踐過程,進行整理,按本體性資料、實踐性資料與教育理論資料這樣三塊內容,再進一步進行整理與加工,編輯成三個板塊若干個小節的課例專題資料,交教研室。
3、第三階段——資料共享與再實踐。課件資料交教研室后,由教研員會同名師工作室成員,進行再審核,遴選出優秀的案例資料入編《蕭山區小學數學課例資料庫》。
為了讓其他教師分享講座主持者的收集成果,我們以下面幾種形式進行推廣
(1)優秀入選課件資料的負責人在備課會議及其它各種場合中介紹心得或專題講座。
(2)優秀課例資料網絡評比。經本人同意后,把初評的優秀案例資料掛于《蕭山區小學數學網站》專欄中,供區內的教師學習并參與點評。
(3)在網絡點評中,發現有一些好的思路與想法的,由原負責組進行再整理與再實踐。
三、本項目活動的長遠目標
圍繞這一項實踐,分別開展了三次教研活動,先后有五位教師分別對《能被3整除數的特征》、《植樹問題》、《圓的認識》、《可能性的大小》、《單位進率的疏理(自編教材)》這五節課進行的研究與展示。積累了近20萬字的文本資料與10則視頻案例。也為同類活動的進一步開展提供了一定的經驗。在今后的活動中,我們達成以下幾個方面的目標。
1、活動內容編輯成為《蕭山區小數學課例資料庫》。教師積累的豐富、具有深度的數學課例 資料需要加以傳遞,建立數學課例資料庫能夠將同伴的智慧的結晶、以及豐富的成果保存下來,為不斷充實教師隊伍的教師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為教師的課堂教學研究提供系統的參考資料,最大限度地降低教師查閱資料的時間,實現課例資料價值的最大化。
畫面二:某小學生一年級上學時每天都早早起床,滿懷憧憬地背著書包去上學。到了三年級,一到上學時間就愁眉苦臉,對學習提不起任何興趣。
畫面三:大學生王某從小學到大學一貫學習成績優秀,參加工作后卻處處不盡如人意,不會與人合作,同事關系緊張,所學知識與實際工作不能融合,找不到用武之地,上司不賞識等等。
思考: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評價的意義是什么?
數學評價的實質是什么?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的教育研究報告指出,教育是“保證人人享有他們為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和盡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運而需要的思想、判斷、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教育的目的是幫助個體進行完整的自我認知和自我生長,它應該貫穿并且合理引導個體從簡單的自我中心意識到復雜的個體社會角色意識的發展認識。
新課標中提出:“評價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應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睆娬{了數學學習的評價應著力關注學習的過程,及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因此,應轉變原來的單一評價方式,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能動性,促使結果性目標與過程性目標的和諧達成。我們的數學教育不僅要使學生掌握現代生活所需的知識和技能,更要培養學生的思維、創新、實踐等能力,促進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
傳統的評價方式是用一張薄薄的試卷來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分數的高低來評定學習的好壞,而不能全面地衡量學生學習的質量,暴露出傳統評價方式的片面性、不適應性。這種單一的傳統評價方式是課程目標整體實現的瓶頸所在,不能有效凸顯教育的功能和目的?;诖耍救烁鶕湍昙墝W生的年齡特點,以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知識點為綱目,以游戲為載體,以生活為依托,以活動方式代替筆試形式,既關注學生的基礎知識這一顯性的能力,又兼顧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后續“再學習”等隱性的能力,開展“數學與生活”游園活動,姑且稱之為“活動式的檢驗”,嘗試探索低年級數學評價新方式?;顒釉O計如下:
一、活動總目標
1.通過活動了解學生本學期的知識掌握情況,讓學生在玩中學,在玩中練。
2.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辨析能力、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4.通過活動讓學生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激發學生“再學習”的熱情和動力。
二、活動設計安排
本次數學游園分成上下兩場。第一場是“快樂游園”,它包括5個小活動,分別是:清清魚塘、幸福超市、健身中心、化裝舞會、Happy time。第二場是數學大擂臺,全體學生每人分一張“闖關卡”,先參加第一場活動,闖過5關的學生才能獲得第二場數學擂臺的打擂權。
1.第一場“快樂游園”
本場“快樂游園”共分為5個獨立的小活動,這5個小活動主要檢測的是本學期數學知識的5個方面:計算、分類、方向與位置、認識圖形、認識時間。本場活動面向全體學生,每個人可以自由選擇參與的順序。學生可以通過參與活動,了解自己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情況,了解自己與他人的差距。
(1)活動一:清清魚塘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材在“數與代數”方面要求學生掌握20以內的不進位加、減法和進位加法,掌握加減混合運算的方法,會比較數的大小。因此,本環節創設魚塘釣魚的情境,將混合運算的算式寫在小魚的身上,共設計12組算式,每組5題,得數分別為“1-12”。在每個魚桶上寫上得數的范圍要求(如,“小于8”,“大于9”)。學生要對算式進行快速的估算或精算,然后再判斷是否符合要求。限時1分鐘,在規定的時間內釣得最多的前8名學生“闖關成功”。
(2)活動二:幸福超市
本學期教材安排了“分類”這個重要知識,要求根據物品的共同特性進行分類和整理。因此,我們設計了學生最熟悉的超市情境,通過兩人合作,角色扮演貨柜整理員,對物品進行分類整理。通過整理超市柜臺,提高學生的分類整理能力,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通過兩人合作,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合作精神。每次12人,倆人一組合作完成,最先整理完的前三組“闖關成功”。
(3)活動三:健身房中心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位置與順序”這節課,要求學生會辨別“前后、左右、上下”這幾個方向。因此,設計了“健身房”情境,讓學生在運動中按要求擺放體育器材,提高體育鍛煉意識。提高學生前后、左右、上下的辨析能力,讓學生在活動中提升方位感。每次12人,排成一排,先跳繩10下,然后跑到對面把各種體育用品放到相應的位置上。完成舉手表示,前6個“闖關成功”。
(4)活動四:化裝舞會
教材在“空間與圖形”方面編排了“認識圖形”這節課,要求學生認識、分辨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這幾種立體圖形,了解各個圖形的特征。因此,我們設計了化裝舞會這個生活情境,讓學生在音樂的背景下舞動,戴上蒙眼的面具,摸出對應的生活物體。強化學生對立體圖形辨析能力,強化圖形特征,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限時1分鐘,在規定的時間內摸到最多的前8人“闖關成功”。
(5)活動五:Happy time
本冊教材安排了“認識鐘表”這課,要求學生會認“整時”和“半時”。因此,設計了“快樂時間”這個游戲活動,讓學生根據時間卡撥時間,進一步提高學生對整時和半時的認知能力,會撥時間,學會珍惜時間。每次12人,從左邊拿時間卡,跑到右邊撥出相應的時間,把時間卡擺在鐘面的下面。再返回拿時間卡,再撥時間,以此類推。完成后舉手示意,前6名“闖關成功”。
2.第二場:數學擂臺
本環節是針對本學期的知識進行整合,對前面5個活動不能檢測的知識點進行補充,也是對闖過5關的學生進行“再提升”。同時,本環節是整個數學評價活動的部分,為前面連續闖過5關的學生提供一個更高的平臺,并將分散的學生集中到一起,對學生進行激勵,對活動進行總結。同時通過這個活動,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提升競爭力,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
(1)數學擂臺第一輪:過關斬將。通過選擇AB來進行淘汰。
(2)數學擂臺第二輪:車輪戰。先抽號碼,按序回答,答對過關,答錯淘汰。
(3)數學擂臺第三輪:巔峰對決。對決雙方選擇“特別權”(求助或回避),選擇號碼,按序回答,答對答題權轉給對方,答錯淘汰。當答案不確定時,可以使用一次“特別權”,最后賽出本年度的最佳擂主。
三、通過“活動式評價”促進數學期末評價方式的多樣化
1.促進實踐能力的提升
“實踐是思想的真理”――車爾尼雪夫斯基。學習的目的在于運用,理論只有同實踐相結合,才會更有意義。一個人能力的提高離不開實踐。有計劃、有目的地讓學生參加一些實踐活動,讓其在活動中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探究方法、判斷以達到自我發展、自我提高的目的。
新課標的基本理念中提到讓學生“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學習知識最終要懂得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卷面檢測很難考查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有為學生提供現實的生活場景讓他身臨其境,才能真正了解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因此,我創設了“清清魚塘”“幸福超市”“健身中心”“化裝舞會”“Happy time”這五個生活場景,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嘗試解決所遇到的問題。如此豐富了情境載體的多彩,實現了數學與生活的結合,從而實現了數學的再發現和再創造。
2.促進合作能力的提升
古人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边@也說明了“人和”的重要。特別在當今社會更需要有合作的意識,更需要合作的能力。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社會分工精細,而人的智力、知識面卻總是有限的。
新課程標準也將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提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師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也有意識、有計劃地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但是,學生的合作能力如何?在現實的解決問題過程中如何發揮?這是傳統的評價方法檢測不到的。因而,我從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結合檢測內容要求,加入兩人合作的活動環節,考查和鍛煉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與他人的合作能力。如,在“幸福超市”這個環節,我設計兩人一組,合作對超市的物品進行分類,每組負責一個柜臺種類,最先完成的前三組通關成功。通過目標激勵,促使學生必須與同伴進行協商分工,互相配合,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任務。
3.促進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
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是否滿足自己需要而產生的一種心理體驗?,F代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與情感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系。學習過程總是伴隨著一定的情感體驗,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總是影響著學習者的態度,從而產生不同的學習效果。學習效果的不同反過來又會使學習者產生不同的情感體驗,進而影響學習過程。
新課標在情感態度方面提出:“要讓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和求知欲。體驗獲得成功的樂趣,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睈弁媸敲總€孩子的天性,而游戲是最好的載體。在游戲中,孩子們能夠放松心情,反應敏捷,充滿激情、熱愛挑戰,有助于思維的再爆發。因此我立足于生活場景,設計游戲競賽規則,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如,“化裝舞會”,每個參加舞會的同學要戴上蒙眼的面具,隨機選擇一個寫有立體圖形的籃子,隨著舞曲的節奏,摸對應的圖形,在規定的時間內,摸對最多的前三名通關成功。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里很快摸出所需的立體圖形,這樣的活動充滿歡愉、智慧、喜悅,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年齡特點,體現了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并以游戲促進思考,使學生的數學思維不斷內化。
4.促進策略的優化選擇
檢驗能力的最高標準就是“有效應用”?!皸l條大路通羅馬”,但是,哪一條是最快最便捷的呢?對策略優化選擇是有效解決問題的一種重要的能力。它受環境、條件、主體的心理素質、知識儲備、人際關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如,“清清魚塘”,每只小魚身上都寫有一道混合運算的算式,活動規則是:每個學生手拿釣魚竿,釣符合魚桶要求的得數范圍的小魚,在規定的時間內數量最多的前三名通關成功。通過活動,我發現,有的學生對眼前的75條小魚,逐一口算,符合要求的才去釣。有的先進行有選擇的估算,然后再精算。有的由于膽子小,只在原地釣,不懂得改變位置等。不同的個體在解決問題時所表現的不同,結果自然也不同,很多平時計算很棒的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卻不是最出色的,這說明策略的優化選擇是至關重要的。我們要梳理和反思學生的探究過程,以交流促生成,使活動還原為數學化過程,在思維的張力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