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6 16:01:4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網絡輿情監測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輿情監測工作由來已久,最早的網絡輿情監測手段也是基于傳統的手工模式。通過雇傭大量工作人員對指定的監測頁面進行監測,使用人工方式,對某些重點監測詞匯進行頻率統計來尋找輿情動向。然而隨著互聯網的蓬勃發展,傳統的方式已經落伍,要對網絡輿情進行監測,就必然要依托于一個功能強大的互聯網輿情監測系統進行。伴隨著網絡的發展,國內外已有一系列的網絡輿情監測系統正式投入使用,這些系統通常是依托于政府部門、學術機構以及企業媒體建設的,分別基于不同的需求(行政決策的、學術研究的、商業開發的),從不同的角度對網絡輿情進行監測。最早的相關研究始于TDT(TopicDetectionandTracking)項目[2],它是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主導的,旨在從新聞網頁中找到未知話題并對話題進行追蹤。該項目歷經多年發展演變,其核心研究內容分為報道切分、話題追蹤、話題監測、首次話題報告以及關聯監測這5個方面的內容[3]。在我國,由于中西文在文本挖掘、分詞方面的巨大差異,以及社會經濟等方面的差異,基于漢語的網絡輿情監測研究起步較晚[4]。目前,學院型的輿情研究機構主要有北京大學中國國情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輿論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輿情研究實驗室等[5]。
2網絡輿情監測系統框架
從過程上看,網絡輿情監測的本質是從網絡上獲取數據、分析數據以及按用戶需求呈現分析結果的過程,因此在系統實現時,從數據流向的角度,可以把一個網絡輿情監測系統劃分為數據獲取模塊、數據預處理模塊、數據分析模塊以及結果呈現模塊,整個系統的結構如圖1所示。
2.1數據獲取模塊
數據獲取模塊的主要功能是全天候的、自動的從整個網絡上,或者某些特定網絡上獲取進行輿情分析的原始數據。在自動獲取數據的過程中,有兩方面的要求。一方面,是獲取的相關輿情數據相對于整個數據的覆蓋率的要求,即要盡可能地獲取盡量全面的原始數據;另一方面,則是對數據準確率的要求,即所需數據要盡可能貼近用戶關心的輿情熱點。只有在覆蓋率和準確率全部達標的情況下,才能更好地對網絡輿情進行分析預測。目前,常見的數據獲取方式有兩種:(1)網絡爬蟲方式?;ヂ摼W的一項基本協議是HTML協議,基于該協議,網絡中大量資源以統一資源定位符(URL)相互聯系,構成一個有機整體。網絡爬蟲從一個預先定義好的URL列表開始,依次訪問該列表上的所有頁面進行數據抓取,并分析當前訪問頁面中的其他URL,選擇符合要求的URL加入待訪問隊列,試圖以深度或者廣度的方式對限定范圍的網絡進行遍歷式的訪問,以獲取該網絡的所有信息。(2)元搜索采集技術。搜索引擎是大多數網民訪問網絡的入口,目前有眾多的搜索引擎服務提供商,其檢索過程有不同的側重方向,檢索結果也各不相同??梢栽谌舾刹煌乃阉饕嫔喜渴鹪阉饕?,通過對下層引擎的調用返回多個搜索結果,并基于一定的算法對不同結果進行選擇。使用該方法能夠有效地提高數據獲取的覆蓋率和準確率,且系統構建較為簡單。
2.2數據預處理模塊
Web頁面的數據有其自身特點,它是一種半結構化的數據,整個數據包括內容和描述兩個部分,且兩者混雜在一起。直接通過數據獲取模塊抓取的頁面內容復雜,存在大量噪音,文本內容非結構化,無法直接進行下一步的分析工作,對這些原始頁面必須進行一次數據預處理。預處理的過程大體上分為兩步:(1)進行網頁內容提取。將用戶關心的內容(例如新聞的內容、對主題的討論等)從噪音(如頁面上的廣告、導航以及其他超鏈接)中找出。將頁面轉化為一個HTML標簽樹,根據已有知識建立提取規則,最后依據規則對頁面內容進行提取。如何建立一個合適的規則是提取工作的核心,可以針對某類特定的網站建立專屬規則,也可以針對一般頁面的結構特點建立一些通用規則。(2)進行中文文本分詞。自然語言中,詞是最小的獨立活動的語言成分。要對頁面提取獲得的非結構化連續文本進行處理,首要的工作就是對其進行分詞。分詞是將輸入的一段文本分解為符合邏輯的一組單詞的過程,例如輸入“羽毛球拍”時,依照某種分詞算法就可以初步將其分解為羽毛、羽毛球、球拍3個單詞。最簡單的分詞算法以詞典為基礎,通過對字符串匹配完成初步工作,之后輔以少量詞法、語法和語義規則;另一種思路是基于統計進行分詞,統計文本中相鄰字同時出現的頻率,頻率越高就越可能構成一個詞;還有一些基于規則的分詞算法,通過模擬人對句子的理解過程,對當前句子的語法、句法、詞法進行分析推理,能夠自動補全未登錄詞條。
2.3數據分析模塊
數據分析模塊是整個網絡輿情監測系統的智能核心,在本質上是一個數據挖掘的過程。它負責將前期獲得的網頁內容進行深度挖掘,發現新的輿情熱點,并對原有的輿情趨勢進行分析。一個典型的系統應具備以下幾方面的功能:(1)主題聚類。聚類可以很直觀地從海量數據中發現新的主題。將處理過后的網頁內容歸一化到某個特征空間中,在這個特征空間中以某種方式,將特征接近的頁面內容劃分為不同的類別,相應類別的聚類中心就可以認為是新的主題。(2)熱點發現。在當今網絡時代,每天產生的輿情主題眾多,其中有些主題能夠迅速成為當下的輿情熱點,輿情監測系統需要將這些輿情熱點從眾多主題中篩選出來,推送給輿情分析人員。篩選的時候應該注意“熱點”一詞不同方面的含義,最直觀的含義就是某主題在某段時間內出現的頻次;再有一方面的含義就是某主題除頻次以外的權重,例如該主題來源頁面的影響力、該主題的發展速度等。(3)話題追蹤。網絡話題的生命周期從最初的事件主題開始,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演化成為輿情熱點,又經歷一段時間的發展變化逐漸熱度降低,最后消散。還有,在這個過程中話題的變異分支過程,都是在基于網絡輿情進行決策分析時可以納入考慮的影響因素。在分析大量話題生命周期后,可以從中總結一定的規律,對當前某話題的下個階段進行一定的預測。(4)情感識別。網絡話題除了對某個發生事件的客觀描述外,還有一定的情感傾向,尤其是在網民對該話題的回復中,這種情感傾向會更加明顯地體現出來。從整體上看,這種情感傾向會分為贊成、反對以及中立這3種大的方向。將人們對某個輿情熱點的情感傾向進行直觀體現,有助于更好地進行分析決策。這種分析不光要對輿情的當前狀態進行情感識別,還要對該話題的發展過程中某個階段的情感同時進行分析,以掌握輿論對該話題情感傾向的變化過程。
2.4結果呈現模塊
網絡輿情分析的目的是為相關的決策提供支撐依據,其分析結果需要簡單直觀地提供給決策分析人員,并在初步分析的基礎上對整個結果進行二次挖掘。這就需要結果呈現模塊能夠動態圖形化地展示分析結果,并對某些輿情熱點、輿情的重大拐點進行主動推送警告。根據一般化的網絡輿情分析需求,必須實現的功能有:(1)針對所有主題的查詢。(2)新主題的推送。(3)輿情熱點、拐點的警告。(4)輿情發展態勢圖。
3總結展望
關鍵詞:高校;網絡輿情;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118(2012)12-0026-02
一、高校網絡輿情的內涵及特征
(一)高校網絡輿情的內涵
高校網絡輿情,是指以高校校園網絡為平臺,作為主體的大學生網民對社會或校園內某一問題所產生和持有的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社會政治態度、情緒和意見的總和,它具有自由性與可控性、互動性與即時性、豐富性與多元性、隱匿性與外顯性、情緒性與非理性等特征。高校網絡輿情作為一種校園輿論,具有導向、凝聚、內化、覆蓋滲透、預測預防等功能,能對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產生重要影響。
(二)高校網絡輿情的主要特征
1、內容的多元性與分散性。從網絡輿情的內容來看,其涉及的社會問題和社會事件包羅萬象。從2010和2011年發生的網絡輿情事件來看,有涉及民生的“雙匯瘦肉精事件”、“上海染色饅頭事件”;有涉及經濟領域的浙江金華民間集資詐騙吳英案、中國電信、中國聯通涉嫌價格壟斷一事;有涉及公共安全和管理的“7.23溫州動車追尾事件”、“上海地鐵追尾事件”、“山西問題疫苗”等;有涉及司法領域的“河北大學李剛之子撞人致死案”、“藥家鑫案”等;有涉及社會穩定的“5.26江西撫州爆炸案”、2011.6.9利川、“廣東烏坎事件”;還有與社會誠信道德有關的“郭美美事件”、“佛山小悅悅事件”、“唐駿學歷門”等可謂是涉及經濟、政治、文化、教育等領域的方方面面。這些發生在不同時期、不同領域的輿情事件均引起了高校大學生的廣泛關注,對大學生的思想、行為產生了重要影響。
2、方式上的實時性和交互性。與傳統媒體單向傳播渠道相比,互聯網最大的特點是具有雙向的交互式的信息傳播通道。有學者由此認為“同別人發生聯系”進行跨時空的互相交往是網絡傳播方式的本質特征。在互聯網這個“公共領域”里,網民通常普遍表現出強烈的參與意識。在對某一問題或事件發表意見、進行評論的過程中,常常會有許多網民積極跟帖、回帖,參與討論。網民之間經常形成互動,各種觀點均會出現,相互探討、爭論,相互交匯、碰撞。
3、時空上的開放性和難控性。自由、民主、開放的網絡導致了網絡居民的自由、民主、開放。網絡是開放的,每個師生員工都可以通過網絡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并可以對校內外熱點事件進行評論,公開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網絡的這種自由性、開放性,也會造成一些網民輿情表達失真、失控的現象,甚至一些別有用心之人也會趁機虛假信息來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這種負面輿情形成后,往往會產生惡劣的影響,不利于校園的穩定和諧。網絡信息的傳播超越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決定了網絡輿情在時間、空間的把握上難以進行有效的控制。
4、傳播和影響的廣泛性?;ヂ摼W的特性,使輿情信息傳播的速度更快、擴散面更寬、影響更廣泛。在傳播方式、速度、范圍上,互聯網有著傳統媒體不可比擬的優越性,它可以迅速地把網絡信息傳遍世界任何有網絡的地方和任何使用網絡的人。同樣,現實或互聯網中的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在學生中間引發蝴蝶效應。例如,學生的罷餐、罷課現象,只要有人一聲招呼,通過手機群、QQ群、貼吧發出信息,馬上可以通知幾十甚至上百人,在瞬間“集結”參與到中來,其傳播速度異常快捷,影響范圍非常廣泛,對此,高校管理人員常常措手不及很難及時掌控事態發展。
二、高校網絡輿情的成因
(一)從社會層面看。國內外內外突發事件和偶發事件常常引發網絡輿情。具有重要影響意義的國際問題、國家重大活動、國家與社會發展的重大經濟政策問題、社會治安問題、腐敗問題等都是觸發高校網絡輿情的敏感由頭。另外,偶發事件是輿情形成的激發點,將直接推動議論向輿情的轉變。當前我國社會正處于深刻的歷史變革中,人們的觀念變遷和價值沖突加劇。而當代大學生由于深受網絡的影響,加上他們在思想、心理與價值觀上具有不穩定性,在周圍輿論影響下往往對社會難以形成中肯的評價和正確的認同,有時甚至容易受到煽動,進而形成具有影響力的網絡輿論。
一、社會影響力:主春晚強勢立足,網絡春晚后來居上,環球春晚頗受青睞
從下頁表中可以看出,在節目開播前,網絡輿情指數(主要反映社會的關注度和影響力)排名依次為北京電視臺春晚、網絡春晚和環球春晚。而節目播出后,由于網絡春晚持續時間長,關注度增長明顯,而且數量上占有明顯優勢,使得網絡春晚的網絡輿情指數躍升到最高,為74.9。這一指數顯示網絡春晚受到了廣泛地關注,具有極大的社會影響力。
輿情評測數據表明,北京電視臺春晚從一開始,網絡輿情指數就處于一個較高的水平上,尤其是網絡春晚的熱播明顯提升了北京電視臺的整體知名度,而傳統媒體的報道更樂于將北京電視臺春晚與其他地方電視臺春晚以及央視春晚進行比較。憑借著大腕云集和絢爛時尚的舞美,北京電視臺春晚最終在口碑上贏得了華麗的收官。
環球春晚在播出時間上并不占有優勢,其宣傳階段總是與北京電視臺其他春晚一并出場,在新聞報道和論壇帖子里數量并不多,關注度相對較低,但是晚會的好評度很高。這是北京電視臺契合北京市作為世界級城市的定位,將春晚的元素向國際化拓展的一個積極嘗試。
監測數據顯示,從議題來看,北京電視臺春晚以演員類議題為主,而網絡春晚和環球春晚的播出與宣傳類議題最多。網絡春晚無論是宣傳還是具體的演員內容,都是“粉絲”熱議自己喜愛的明星,并預告其何時登場。其中羅志祥、Vitas的人氣上漲得最快,王亞飛、陳楚生和李玉剛的“粉絲”也非常熱情。整體來看,對于演員個人的關注徹底蓋過了對具體節目的關注。另外,論壇中詢問播出時間和收看方式的疑問非常多,這種情況會隨著網絡方式的推廣而逐漸減少。由于今年的“網絡春晚”數量較多,一些網友還沒有完全辨清它們的區別。但是多數網民表達了對網絡春晚前景的看好與支持,認為它的成功會成為春晚改革的起點。與此同時,網絡安全問題、報名限制年齡等問題也是大家提出的擔憂。
在北京電視臺春晚中,前期宣傳造勢以演員為重頭。整體來看,小沈陽的人氣最旺,其次是王力宏,而期待看到郭德綱的網民對北京電視臺提出了質疑,抱怨沒有看到郭德綱的出現,同樣提出質疑的還有飛輪海的“粉絲”。這些質疑的聲音一直持續到了環球春晚。在節目方面,《哥哥》、《陽仔演笑會》、《油菜花》以及《北京之聲》等節目非常受歡迎。同時,晚會的舞美效果受到了盛贊,網友稱“很養眼”、“眼花繚亂”、“可以與央視舞美相媲美”??傮w來看,雖然對于北京電視臺春晚的報道熱度和論壇議論度不是特別高,但是好評度高,媒體和網民將之與央視春晚進行比較,并給予厚望。
環球春晚由于播出時間靠后,此前大段時間與其他晚會連同為“北京電視臺春晚”一起宣傳造勢,使得它的宣傳類議題比重最大。由于對國外演員的熟識度不高,所以整體演員的提及度并不高,只有Vitas和MJ模仿秀被多次提到??傮w來看,環球春晚的評價也非常高,網友認為是融匯中外的國際盛宴,并對這種將國際名人搬上春晚舞臺的創新給予了肯定。
從網民基本情況來看,網絡春晚播出后男性網民明顯增多,而北京電視臺春晚和環球春晚的女性網民關注者略多。網絡春晚的網民結構最為年輕化,更集中于初中和高中學歷人群。而環球春晚的網民結構偏大,50―59歲的年齡段異軍突起,僅次于29歲以下的年輕人,且學歷相對較高,本科及本科以上學歷超過了初中學歷,這與環球春晚主打高端牌相吻合。從地域分布來看,以北京為中心向四周輻射,媒體活躍度高、文化娛樂程度更開放的地區整體關注度更高。
二、一點啟發:網絡春晚將促成一種全民狂歡的社會儀式
如果把網絡春晚僅僅視為是傳統春晚借助于網絡這一新型的傳播平臺簡單地得以傳播力和影響力延伸的話,那么,對于網絡春晚的嶄新意義和巨大的開發潛質就估計太低了。從理論上說,一種傳播介質的轉換,其實就是一種傳播的整體變革:從傳播的生產主體到傳播的內容制作,再到傳播的分享形式,都包含著革命性、創新性的巨大可能。
自從央視1983年推出春晚之后,春晚的格式就被定格為這樣一種拼盤式的、“你演我看”的基本程式,春晚因此被稱為中國人的“年夜飯”。但這種“年夜飯”式的節目形式并不能涵蓋中國人除夕之夜的全部文化涵義和心理需求。春晚不應僅僅是“飯”、“茶”或者“酒”,春晚更應該成為一種彰顯中國人民族凝聚力的文化儀式,這種文化儀式的一個基本前提就是人人參與、“我在其中”,而網絡恰恰能夠構筑這樣一個儀式,提供最為全面的參與和互動的平臺。北京電視臺的網絡春晚是一個絕好的創意,它把春晚引入了一個人人都在其中的“集體秀場”當中。實事求是地講,本屆網絡春晚還僅僅是一個開始,它的全新的生產、制作及分享方式也剛剛初露端倪,但它在籌備時間非常緊促、設計籌劃并不完滿的情況下,仍然得到了廣泛的好評和社會的追捧。其實,并不是它所使用的資源是一流的,而是它的對于傳統春晚模式和規則的打破以及它所蘊含的巨大的潛質使然,因此,它的脫穎而出是規則變革的勝利。
【 關鍵詞 】 環保;網絡輿情;監測預警;引導;互聯網技術;應用
1 引言
環保網絡輿情事件的發源地通常是一些地方性的網站和論壇,通常都是百姓生活中關心的問題,其中不乏一些處理失當,甚至引起很大社會負面影響的事件。這跟地方政府沒有科學地對待,利用政府網站等互聯網平臺及時相關信息,而是一味地站在管理者的層面上進行壓制或者封鎖信息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互聯網時代環保部門應充分重視輿情事件,總結和探索新形勢下更好的網絡輿情事件引導方法。
2 互聯網條件下環保輿情特點
隨著社會的發展,環保越來越受到公眾的重視,公眾通過互聯網參與環境管理的熱情日益提高。以連云港市為例,從2011年起至2013年8月份,環保輿情有四五百條之多,分別為化工企業排污、秸稈焚燒、城市內河污染、近岸海域的污染等。隨著城市的發展,有些大型污染企業從郊區位置發展到中心區域,這就涉及到企業搬遷的問題,2013年堿廠的牛奶湖事件在網絡上引起廣泛報道。
3 基于環保輿情特點的網絡輿情預警、引導措施的研究
環保輿情預警、引導措施的選擇必須遵循網絡傳播的特點和規律,讓網民對環保事件有正確判斷,減少非理性因素。
3.1 建立環保網絡輿情監測預警機制,為及時引導提供時間上的保證
監測預警機制的建立首先在時間上保證了不讓輿情危機現象的發生。及時、準確地監測到環保網絡輿情,并對網絡輿情的內容、走向等方面進行密切關注,將最新情況第一時間反映到責任部門,保證責任部門對環保輿情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及時做出分析和應急反應,做出正確處理、引導,避免事件向消極的方向發展。
預警機制應和環保部門的應急反應機制相聯,出現重大危情時,環保部門啟動危機應急機制,有效地進行輿情處理,正確引導輿論走向,促成輿論共識。
3.2 架起環保部門與公眾溝通橋梁,提高政府部門的公信力
環境質量的好壞關系到公眾的切身利益,架起兩者之間溝通橋梁,為民眾提供優質服務,加強宣傳工作,提升公眾心中的政府形象,才能形成民眾較為認可的公信力,真正解決環保網絡輿情問題。
以連云港市西鹽河治理為例,附近居民在一段時間內經常聞到異味,以為是化工區的氣味飄過來的,對此意見很大,在連云港市的“在海一方”等地方論壇上多有反應,環保部門監測到輿情后,積極應對,查出問題出在西鹽河水質上,在第一時間通過門戶網站上及時向公眾公布了此調查及處理信息,得到了附近居民的認同。政府信息公開的程度和性質直接影響著輿情是被平穩解決還是激化成網絡。
行政權力公開透明運行是預防環保輿情發生的另一項重要措施。政府規范自身行為,以服務人民群眾為宗旨,才能獲得公民信任,提升績效公信力。如果政府具有一定的公信力,政府在進行輿情引導過程中獲得民眾的認可和支持。
4 互聯網技術在環保輿情預警、引導措施中的應用
4.1 建立環保輿情監測預警系統,結合環境應急管理系統,妥善處理網絡輿情和突發環境網絡事件
系統通過意見挖掘、爬蟲技術等互聯網技術對環保部門關注的輿情內容建立科學的分類體系并進行有效的自動分類,實現對互聯網上有關環保輿情的收集、整理工作,準確反映輿情熱點問題并對敏感問題,評估和分析當前的環保網絡輿情態勢,并給出預警信號,遇有重大危情時,自動聯接到環境應急系統,啟動環境應急預案,進行環境應急響應,為突發環境事件輿情引導提供技術支撐,如圖1所示。
4.2 環保門戶網站為信息平臺,正確引導輿情導向
政府網站具有覆蓋面廣、時效性強的特點,是獲取政府信息及服務的主要渠道,政府門戶網站(如圖2所示)的“政務信息公開”、“環境空氣質量日報”、“水質周報”、“國控重點源監督監測”等,在信息公開方面發揮著顯著作用。其次網站有“在線辦事”、“公眾參與”等互動性很強的欄目,可以作為環保部門與公民互動、溝通的平臺,從而提高公眾對環境管理工作的認知度和滿意度。因此門戶網站是保障公民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必不可少的環節。
4.3 行政權力公開透明運行平臺的應用讓權力更加透明
通過行政權力公開透明運行平臺,讓公眾在單位或在家就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申請,例如環保部門應用最多的行政審批權限——環評報告的審批,申請人就可以通過該平臺(如圖2所示)先進行網上申請,網上提交相關材料,并根據網上相關的提示要求,如確需到審批部門的,再到審批部門辦理,為申請人節省了人力和時間,提高了辦事效率,且平臺每個辦件都有時間限制,紀委可以監督環保部門的辦件情況,加以監督。每個辦件在網上可以公開查詢,增加了透明度,讓企業、百姓滿意。
5 結束語
環保部門對網絡輿情越來越重視,應對網絡輿情的意識在逐漸增強,逐步加強網絡輿情的監控、引導工作?;ヂ摼W技術的發展不僅為輿論的傳播提供了條件,也為環保部門的輿論引導提供了手段,怎樣充分利用這一手段,加強輿情引導,提高環境管理能力,也是環保部門面臨的一項重要工作任務。
參考文獻
[1] 衛鴻婧.電子政務環境下網絡輿情應對策略.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29期.73-76.
[2] 譚永軍.互聯網背景下的輿論引導和監督的對策及路徑.梧州學院學報,2012,(6):40-44.
[3] 李懷強.當前政府網絡輿論危機現狀分析與引導對策.決策探索,2013,53-54.
[4] 劉煥成.政府網站化解網絡輿情事件的能力研究.知識學習與管理,2012(145),124-129.
[5] 王進等.基于政務需求的互聯網輿情監測分析研究.電子政務,2012(117),61-76.
作者簡介:
為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平臺作用,及時反映社情民意,疏導公眾情緒,唱響宣傳稽東鎮轉型升級、科學發展的主旋律,現就加強全鎮網絡輿情管理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統一思想,充分認識網絡輿情管理的重要意義
隨著互聯網迅速發展,網絡作為一種全新的新聞傳媒,已成為各種社會思潮、各種利益訴求的集聚地,是黨和政府聯系人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是反映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是新時期黨的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陣地和載體。加強網絡管理,全面、準確地掌握網絡輿情,牢牢把握網絡輿論的主導權,營造積極向上的主流輿論,對我鎮經濟社會發展營造良好的網上輿論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加強組織,明確網絡宣傳管理的主要任務
成立互聯網宣傳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一支由網絡發言人、網絡輿情管理員、網絡輿情評論員組成的高效有序的網絡輿情管理處置隊伍,強化網絡輿情的預警防范和監測引導,做好對重大網絡輿情的跟蹤、督查和協調工作。
(一)網絡發言人的職責。網絡發言人由互聯網宣傳管理工作分管領導擔任。主要職責是:根據權限通報稽東鎮管轄范圍內的突發事件及其處理結果;收集網民意見、建議,釋疑解惑,回應網民關注的熱點話題,主動引導日常和突發的網絡輿論,第一時間權威信息。
(二)網絡輿情管理員的職責。網絡輿情管理員主要由宣傳干事擔任。主要職責是:日常監測稽東鎮網絡輿情信息;收集整理網絡輿情信息,及時報送給網絡發言人和鎮主要領導,如發現重大網絡輿情要及時上報縣互聯網新聞宣傳管理中心;協助網絡發言人做好網上輿情引導工作;認真完成縣網宣中心布置的任務。
(三)網絡輿情評論員的職責。網絡輿情評論員由各辦評論員擔任。主要職責是:關心網絡輿情信息,日常監測涉及本部門的網絡輿情信息,對網民關心的問題進行正面引導,及時在全縣網絡民生直通車平臺信息;收集整理網絡輿情信息,如發現涉及到本部門的重大網絡輿情、發生網絡時,要及時上報網絡發言人、輿情管理員和鎮主要領導,并按照宣傳提示口徑,通過撰寫博文、評論、留言發帖等方式,正確引導網上輿論;協助網絡發言人、輿情管理員做好網上輿情引導工作,完成互聯網宣傳管理工作領導小組交辦的有關工作任務。
三、健全機制,建立網絡輿情處置的工作機制
按照“積極利用、正確引導、確保安全”的原則,加強網上輿情收集、會商、研判、引導工作,切實發揮網絡信息資政作用。
(一)建立網絡輿情收集匯報制度。要求網絡輿情評論員每天至少瀏覽一次各門戶網站和本地互聯網,尤其是貼吧、BBS、博客、微博等,對涉及稽東鎮的網絡信息進行收集、查詢,對新出現的網絡信息及時下載,對不良輿情進行監測,做好記錄、梳理等工作,主動答復處理相關咨詢、投訴、建議,及時將網絡輿情情況報告互聯網宣傳管理工作領導小組。
>> 基于電視傳媒熱點的網絡輿情分析系統研究與設計 基于灰色關聯分析的工程建設優化設計研究 基于大學突發事件的網絡輿情監測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突發事件網絡輿情政府策略研究 網絡輿情熱點事件的特征及統計分析 關于網絡輿情事件熱點發現算法的比較分析芻議 基于網絡拓撲結構的告警事件關聯分析算法研究 一種新的基于灰色關聯分析的BP神經網絡剪枝算法 基于熱點文件下載的網絡輿情信息挖掘方法研究 食品安全事件網絡輿情熱度評價研究:基于BP神經網絡的方法 國內“網絡輿情”領域研究熱點及演變分析 輿情熱點事件的正確“打開姿勢” 網絡熱點事件的成因分析 基于灰色關聯分析的上市銀行盈利能力分析 基于灰色關聯分析的就業影響因素分析 網絡輿情下熱點問題的分析模型 基于灰色關聯分析法的企業培訓效果評價模型研究及應用 基于灰色關聯分析的江蘇省科技投入與經濟增長實證研究 基于灰色關聯分析的河南省農民增收問題研究 基于灰色關聯分析的我國星級酒店經營績效實證研究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
[2] 張潤蓮,蘭月新,王彩華,等.網絡演化博弈分析及對策研究[J].圖書與情報,2016(4):24-30.
[3] 曹學艷,張仙,劉牛等.基于應對等級的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熱度分析[J].中國管理科學,2014(3):82-89.
[4] 姜勝洪.網絡輿情熱點的形成與發展、現狀及輿論引導[J].理論月刊,2008(4):34-36.
[5] 王長寧,陳維勤,許浩.對微博輿情熱度監測及預警的指標體系的研究[J].計算機與現代化,2013(1):126-129.
[6] 王國華,鄧海峰,王雅蕾.網絡熱點事件中的輿情關聯問題研究[J].情報雜志,2012,31(7):1-5.
[7] 王偉,許鑫.基于聚類的網絡輿情熱點發現及分析[J].現代圖書情報技術,2009(3):74-79.
[8] 劉勘,李晶,劉萍.基于馬爾可夫鏈的輿情熱度趨勢分析[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11,47(36):170-173.
[9] 王青,成f,巢乃鵬.網絡輿情監測及預警指標體系構建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1(8):54-57,111.
[10] 蘇國強,蘭月新.基于SIR的突發事件網絡謠言擴散模型研究[J].武警學院學報,2013(4):90-92.
〔關鍵詞〕網絡輿情;應對體系;評估指標
媒介信息已步入雙向交流的Web2.0時代,直接驅動著政府社會管理方式進入網絡治理時期。十報告提出:“加強和改進網絡內容建設,唱響網上主旋律。加強網絡社會管理,推進網絡依法規范有序運行?!奔訌娸浨樾畔⒐ぷ?、建立輿情信息機制是新媒介環境下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提高各級領導干部執政水平的一項重要任務。如何應對新時期、新媒介環境下復雜多變的網絡輿情,從而提高新形勢下網絡輿情的調控能力,及時準確地掌握社會輿情動態,科學引導網絡輿論,優化社會輿論環境,已成為地方政府提升社會治理能力的一個重要體現,是各級政府面臨的重要課題和嚴峻挑戰。
1 政府網絡輿情應對機制體系化思路探析近年來,隨著網絡輿情事件的不斷涌現,政府在相關事件的處置過程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各級黨政機關對網絡輿論的重視程度繼續增強,反應速度穩步提升,問責力度不斷加大,應對能力也在持續提高。但是,當前涉政網絡輿情事件的發生率仍居高不下,據中國傳媒大學網絡輿情研究所的《2012上半年中國網絡輿情報告》顯示:涉及政府領域的公務員管理和司法執法類的網絡輿情事件位列2012年上半年網絡輿情熱點事件排名的前2位。同時,其負面效應呈逐步增大化趨勢,青島植樹增綠事件、“適度腐敗論”事件、陜西“天價煙”等事件的應對過程均反映出政府網絡輿情應對工作中還存在著諸多不足。究其原因,首先,不論是從網絡輿情自身的特點來考慮,還是從政府網絡輿情應對現狀所反映出的問題來看,采用單一的應對機制或僅僅依靠單個政府部門的管理是無法滿足網絡輿情治理需要的。其次,網絡輿情是“輿情”這一社會層面定性描述的概念與“網絡”這一技術層面定量表征概念的有機結合體。網絡輿情的應對既涉及到引發輿情的現實熱點事件的解決和相關事件社會輿論的引導,既屬于政府社會管理的范疇,又涉及到在網絡媒介載體上,輿情信息產生及傳播的技術特性,且必須依靠網絡技術手段予以事前監測和事后調控。因此,必須將微觀的技術方法手段和宏觀的政府管理機制結合起來,進行網絡輿情的應對工作[1]。其三,當前對輿情事件的分析往往是從少數案例中推出結論,缺乏系統性和普適性,沒有將眾多的網絡輿情事件納入到一個分析框架中,對網絡輿情的復雜性及其網絡傳播機制等問題研究不夠深入,缺乏對事件輿情準確分析的研判體系;對網絡輿情演化規律的影響因素只考慮了輿情自身的變化特征,還沒有將政府干預行為作為外部影響因素進行綜合分析。最后,從應對實踐來看,一方面當前各級政府部門對網絡輿情的應對還處于一種自發的“蠻荒”狀態:有的還局限于傳統的輿論宣傳方法,缺乏適應信息環境下的輿情引導機制;有的雖然購買了軟件公司的輿情監測軟件,但不適應政府部門的特殊需求,同時單純監測手段的提高無法解決輿情處置和輿論應對的根本性問題;另一方面,在當前公共熱點事件網絡輿情的應對工作中存在著政府部門間各自為政的現象,既造成軟硬件設施的重復建設,又導致在公共熱點輿情爆發時,部門間互相推諉或信息口徑不一致的現象時有發生,以及由于各自對于輿情形勢研判標準的參差不齊,導致輿論引導策略不協調甚至相互干擾的情況。鑒于以上問題,亟需構建科學系統的標準化網絡輿情應對體系。
2013年3月第33卷第3期現?代?情?報Journal of Modern InformationMar.,2013Vol.33 No.32013年3月第33卷第3期網絡輿情動態調適應對體系研究Mar.,2013Vol.33 No.32 網絡輿情應對的動態調適體系構建“體系”一詞的解釋為“若干有關事物或某些意識互相聯系而構成的一個整體”[2]。根據這一定義,應對體系應涵蓋政府網絡輿情應對過程中的重點環節,并構建相應環節的應對子體系,全面覆蓋網絡輿情演化周期的各個階段,同時支持政府網絡輿情應對工作的全流程?;谶@一思路,應對體系的基本框架應包括政府管理、研判實務、技術方法3個層面的內容3個層面中,技術方法層是基礎層,利用計算機技術、網絡計量學、信息檢索、人工智能等技術方法,設計網絡輿情監測與分析軟件,實現網絡輿情信息的自動采集、屬性分析、觀點傾向識別、主題檢測跟蹤等基礎。研判實務層以網絡輿情監測軟件為依托,進行網絡輿情的信息監測和信息收集,并通過網絡輿情評估指標體系的構建,以評估指標為依據,進行網絡輿情研判標準的參數設定,對采集到的輿情信息特征量化處理并進行分析,從而對網絡輿情進行智能化預警、演變規律分析、發展趨勢預測以及應對評估總結等輿情研判的實務性工作,并將最終的輿情數據統計分析結果轉化為參考性建議,為政府管理層應對機制的制定和應對措施的采用提供決策參考。政府管理層涵蓋管理體制、法律法規、引導控制、應急聯動等方面內容,進行具體網絡輿情的網下事件處置和網上輿論引導工作。3個層面分別形成政府網絡輿情應對體系的3個關鍵子體系:基于管理層面,構建網絡輿情的政府宏觀管理體系;基于實務層面,建立網絡輿情的科學研判體系;基于技術方法層面,形成網絡輿情信息預處理的技術方法體系。各子體系之間緊密聯系,共同構成完整的政府網絡輿情應對體系(如圖2)。在研判體系中,引入近年來發生的熱點網絡輿情事件信息,構成基礎案例數據庫,并不斷加入新近網絡輿情事件,建立持續更新的網絡輿情事件案例庫。進而以案例庫中的網絡輿情事件為研究樣本,對事件進行分類統計,抽取各類事件輿情信息的特征值,構造輿情分類信息特征值庫。在此基礎上,構造分析框架,綜合分析政府在各類事件輿情的應對過程中所采取的措施,分析這些措施的實效性和針對性,并進行量化研究,將其抽象化、要素化,作為應對體系的外部影響因素(如圖2中“政府干預行為因素環境變量”),并結合特征值庫中不同類別輿情的特征值,進行理論分析,研究政府應對措施對于不同類別網絡輿情演化過程的影響性,從而建立針對不同類別輿情的政府應對體系動態調適機制。3個子體系間有機融合,覆蓋政府網絡輿情應對工作的整個流程,同時,互動反饋,通過對輿情演變態勢的即時統計分析和圖表呈現,及時調整輿情應對策略,并基于應對的實效評估改進信息分析模式,優化體系架構,從而實現內部信息流共享,外部環境信息流動態反饋的自適應開放體系。圖2 政府網絡輿情應對的動態調適體系框架圖
3 網絡輿情應對體系的研判機理網絡輿情研判的科學性和準確性直接決定著應對體系的實效性,是整個體系的功能核心。研判體系作為中間層次,在政府網絡輿情應對體系的3個子體系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對技術體系采集到的輿情信息進行分析研判,從而為管理體系提供決策支持。研判體系所涵蓋的具體工作有以下3個方面:①輿情分析。建立網絡輿情評估指標體系,對相關輿情信息,進行量化分析處理,包括屬性識別、信息分類、數量統計、重要性分級,同時結合人工分析,通過與之前信息分析結果相比較,研判相關輿情的觀點極性和變化趨勢。②輿情預警。實現危機輿情預警通報,按照評估指標體系中相關指標的計算原則,得到特定輿情的綜合量化評估值,將該值與預先設定的預警信息等級相比較,超過預警閾值則自動報警,繼而引入人工干預,啟動政府應急方案。③輿情評估。主要是總結網絡輿情應對的經驗教訓,評估研判模型的準確性和政府應對策略的實效性,為輿情應對體系功能改進及應急預案評估和修訂提供參考依據。為保證輿情研判的科學化和標準化,必須建立完備精準的網絡輿情評估指標,增強網絡輿情信息甄別的客觀性,并及時通過預警等級指標的判斷,對危機網絡輿情進行實時響應,同時有助于加強對熱點事件網絡輿情發展趨勢的預測,輔助政府干預性措施的制定,加強網絡輿情治理的實效性。網絡輿情評估指標包含輿情公共指數、輿情預警指數、演化周期指數、輿情趨勢指數4個評估指標集(如圖3)。公共指數是描述輿情信息本身屬性的參數集合,是輿情預警指數、演化周期指數、趨勢預測指數的計算分析中都需要用到的基礎參數集。預警指數用于判別輿情的信息敏感度及情感傾向度,并通過定義輿情等級指數,實現危機網絡輿情的識別及預警。演化周期指數主要用于定義和描述輿情演化周期中各個階段的特征,分析輿情演變規律的參數集。輿情趨勢指數主要用于追蹤輿情發展態勢,預測輿情未來的發展態勢。將上述4個評估指標集進行細化,共選取17個指數作為二級評估指標,包含33個基礎評估指標。評估指標主要有數量統計、程度分析、趨勢比較、描述性判斷4種類型。同時對33個基礎評估參數進行權重分析,并根據權重大小設置相應的分值。權重的確定是否合理,直接影響突發事件網絡輿情風險評價指標體系的有效性[4]。目前,用以確定評價指標權重的方法有多種,如專家排序法、專家決策咨詢法、模糊方程求解法、多元統計分析法、層次分析法,等等[5]。我們采用基于層次分析法的模糊綜合評判模型與專家咨詢法作為評價指標權重的確定方法,通過建立層次結構模型、構造成對比矩陣、計算權向量并做一致性檢驗、計算組合權向量并做組合一致性檢驗等一系列步驟,得到評價指標的權重。相較于其他權重確定方法來說,該方法簡單明了,同時能夠充分考慮和比較評價指標間的相對重要性,增加權重設計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3.1 輿情公共指數輿情公共指數包含3個二級指標,分別是信息屬性、信息基源、輿情類型。信息屬性指標是反映輿情信息的基本屬性。信息基源指標是說明輿情信息的來源是否基于現實事件或熱點問題,并根據事件影響程度予以不同分值進行標示。輿情類型指標用于定義相關輿情所涉及事件的類型,用不同的分值標識不同類型事件性質的重要程度。各指標所屬參數定義如下:信息屬性:人、時間、IP地址、信息格式、來源網站、網站影響。信息基源:現實、現實熱點事件/問題、非現實事件。輿情類型:輿情信息的內容或基于的現實熱點事件所屬的類型。網絡輿情公共指數的計分項是依照各指標參數對于輿情重要性評估的影響權重來進行選取,按照上述原則,息屬性指標中選取了“信息格式”和“網站影響”作為計分項,事件的圖片和音頻信息能體現事件的真實性,而視頻信息的感染力更強。信息來源網站的權威性和人氣量會直接影響信息的可信性及其傳播范圍,新聞網站具有采訪權,的信息更具說服力,而熱點論壇社區和微博的傳播力強。信息基源指標根據網絡輿情信息與現實事件的關聯性強度進行分值的設置。輿情類型指標參照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戴媛等人所遴選出的14大類輿情主題指標[6],同時根據政府相關輿情應對的緊迫程度,將輿情事件類型歸納為7大類,分別設置相應的分值。
3.2 輿情預警指數輿情預警指數包含3個二級指標,分別是話題敏感度、情感傾向度和預警等級指數。話題敏感度指標是標示輿情信息的敏感程度,將輿情監測系統采集到的信息文本進行分詞處理,提取主題關鍵字,與預先設定的敏感目標詞庫中的關鍵詞相比較,匹配一致則認為該信息為敏感信息。敏感目標詞庫中的關鍵詞可設定為發帖地域、人名、機構名稱以及政治傾向性詞匯等,從而作為敏感信息的評判標準。情感傾向度是反映信息內容中的觀點或情感傾向程度的指標,從而辨別發帖內容觀點的情感傾向,并劃分其傾向程度的級別。預警等級指標用于定義網絡輿情的預警等級,等級越高表明輿情的影響范圍越大,所導致的危機發生幾率越高。各指標所屬參數定義如下:話題敏感度:評判信息敏感程度,分為敏感和非敏感兩項。情感傾向度:正面褒獎(最好、很好、一般),中性,負面批評(惡劣、很差、差、中性)。在綜合考慮國際標準、我國相關機構管理規定及網絡輿情演變特性的前提下,將網絡輿情的預警等級劃分為:輕警情(Ⅳ級,非常態)、中度警情(Ⅲ級,警示級)、重警情(Ⅱ級,危險級)和特重警情(Ⅰ級,極度危險級)4個等級,并依次采用藍色、黃色、橙色和紅色來加以表示[7]。網絡輿情智能化預警的實現過程是:首先抽取那些能夠突出反映輿情主要特征的因素,包括前述輿情公共指數中的信息屬性、信息基源、輿情類型指標,以及后面要介紹的演化周期指數中表征信息熱度及話題影響力的指標參數,還有預警指數中關于信息內容的話題敏感度、情感傾向度2個指標,分別進行量化處理。然后對上述3個指標集中各指數賦予一定的權重,并按照一定的關聯關系進行計算,從而計算某一特定網絡輿情的總指標值。最后通過比較預先定義的輿情預警指數中的預警等級指標,對總指標值所屬的預警值范圍作出預警等級判斷,進行相應級別的警情提示。鑒于上述實現過程的分析,輿情預警指數主要用于實現危機網絡輿情智能化預警功能的,其所包含的話題敏感度、情感傾向度2個指標參與輿情總指標值的計算過程,而所包含的預警等級指標是用于輿情總指標值范圍的判斷過程。
3.3 演化周期指數網絡輿情的演化周期可分為4個階段:萌芽階段、發展階段、階段、隱退階段。各階段的特點對比見表1所示:
表1 網絡輿情演化階段特點對比表
階段事件致因熱度網絡觀點
集中性影響力輿情態勢萌芽階段模糊很低個體分數極小出現端倪發展階段逐漸清晰迅速增加群體分散擴大波動發展階段完全清晰穩定增高群體集中最大積聚頂點隱退階段逐步淡化迅速收斂逐漸穩固降低逐漸消退了解了輿情演變周期的各階段特點后,進而需要分析各個階段的輿情要素構成以及它們的屬性、之間的關系,并通過各階段相同要素不同值的比較分析,獲取輿情的變化趨勢,最終歸納出網絡輿情演化規律,建立相關網絡輿情的演化模型。
3.3.1 萌芽階段分析指標網站影響:用來評估網站的權威性。第一時間話題網絡發帖的來源網站是否是國內外權威網站,可預測話題的影響范圍及關注度。原帖屬性:人、時間、IP地域、信息格式、來源網站、鏈接網址。信息基源:分析事件來源。發帖內容是否基于現實突發熱點事件,現實事件的性質。話題敏感度:評判輿情信息的性質。事件的主題或內容是否和預先設定的敏感目標詞庫中的某個關鍵詞相吻合。通過關鍵詞所標識的特征性來判斷發帖所涉及的地域、敏感人名、機構名、政治傾向等。情感傾向度:辨別發帖內容觀點的情感傾向,并劃分其傾向程度級別。正面褒獎(最好、很好、一般),中性,負面批評(惡劣、很差、差)。
3.3.2 發展階段分析指標發帖數量:相關主題發帖數量周期統計。利用監測系統以日為周期,自動對主題所涉及的相同關鍵詞發帖進行當天發帖總數統計,并觀察隔日發帖數量變化趨勢?;恿浚航y計各發帖的每日回復貼數,正反觀點所占比例分布,隔日回帖數量變化趨勢。影響擴散度:原帖被哪些主流網絡媒體轉載,主流網絡媒體是否有此項主題的新聞評論貼出現,主題在網上出現的發帖地域是否擴大化,傳統媒體是否報道相關主題。權威影響力:相同或相關主題的網絡者及傳統媒體的權威影響力如何,有否官方信息的權威。意見集中性:主題相關的網絡言論中,意見是否集中,各種意見的重點及傾向是什么,之間有否關聯,是否出現意見群體性趨勢。話題變化度:每天的新發帖中主題的變化情況分析,是否有新觀點出現,基于現實事件的話題,是否與現實事件變化同步,網絡觀點與現實觀點是否一致。
3.3.3 階段分析指標輿情透明度:輿情事件來龍去脈或基于的現實事件過程清晰程度及疑點聚焦。意見群體極性:各種群體意見是否綜合匯集成一種或幾種觀點,觀點的正面性或負面性。政府互動性:政府官方輿論的數量。輿情處置維度:網絡輿情發展的整個過程中,政府每次應對輿情的觀點、舉措、效果評價。二次輿論形成度:事件解決后,對整個事件過程的回顧及評價的言論在網上所引發的再次熱點討論貼數及出現的新觀點。
3.3.4 隱退階段分析指標相關主題末段貼數:跟蹤輿情解決后一定時段內網絡發帖數,統計其熱度變化情況。三次輿論形成度:相關主題討論逐漸消退后,最終處理是否徹底,事件是否出現反彈,從而引發原始話題輿情終結后的后續相關輿情出現。上述各階段輿情要素所包含的分析內容主要有數量統計、程度分析、趨勢比較、描述性判斷4種類型,需要計算機和人工共同完成分析工作。計算機系統完成信息數量統計和趨勢比較工作,人工完成描述性判斷和評論及對程度分析結果進行驗證的工作。最后,輿情規律演化框架的研究需要綜合以上各階段的輿情要素,可通過歷史網絡輿情為案例,進行各要素分析,從而整理出普適性的輿情演化規律,進而分類總結不同性質輿情演變的特殊規律。
3.4 輿情趨勢指數發帖數量:相關主題發帖數量周期統計。利用監測系統以日為周期,自動對主題所涉及的相同關鍵詞發帖進行當天發帖總數統計?;恿浚航y計各發帖的每日回復貼數,正反觀點所占比例分布,隔日回帖數量變化趨勢。影響擴散度:原帖被哪些主流網絡媒體轉載,主流網絡媒體是否有此項主題的新聞評論貼出現,主題在網上出現的發帖地域是否擴大化,傳統媒體是否報道相關主題。權威影響力:相同或相關主題的網絡者及傳統媒體的權威影響力如何,有否官方信息的權威。意見集中性:主題相關的網絡言論中,意見是否集中,各種意見的重點及傾向是什么,之間有否關聯,是否出現意見群體性趨勢。熱度變化度:每日發帖數、回復數、瀏覽數的變化比較分析。話題變化度:每天的新發帖中主題的變化情況分析,是否有新觀點出現。輿情趨勢指數通過輿情信息數量變化、話題集中性、影響擴散度以及觀點變化等方面的統計分析對網絡輿情發展趨勢進行展現,同時對照網絡輿情演化周期模型,估算當前趨勢所處的輿情發展階段,從而有針對性地調整政府應對措施并為將來輿情可能的發展狀況擬定好應對預案,促進政府網絡輿情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動性。
4 結 語本文提出了網絡輿情應對體系的基本框架,構建了政府網絡輿情動態調適的應對體系,基于網絡輿情評估指標的建立,詳盡分析了應對體系的輿情研判機理,為解決當前政府網絡輿情應對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新的理論方案和實踐參考。
參考文獻
[1]梅松.基于電子政務的網絡輿情危機治理[J].湖北行政學院學報,2011,(4):41-46.
[2]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540.
[3]梅松.政府網絡輿情治理中的主要問題及對策思考[J].電子政務,2011,(6):76-79.
[4]徐家良.政府評價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35.
[5]張玉亮.基于發生周期的突發事件網絡輿情風險評價指標體系[J].情報科學,2012,(7):1034-1037,1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