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幼兒園優秀教師發言稿
時間:2023-03-06 16:01:1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幼兒園優秀教師發言稿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同志們、老師同學們:
“丹桂飄香時,桃李滿枝頭”。今天,我們在這里隆重聚會,舉行崇武鎮首屆獎教獎學助學金發放儀式。去年,我們曾重獎20名優秀教師。剛才,我們又表彰了25名優秀教師、15名優秀班主任和47名崇武籍優秀學生。在此,我謹代表鎮黨委、政府向受表彰的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和優秀學生致以熱烈的祝賀!向辛勤耕耘的廣大教學教育工作者以及長期支持、關心我鎮教育事業的各界賢達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大愛無疆,上善若水。崇武鄉賢和企業家歷來有“熱心公益、造福鄉梓”的傳統鄉風。年初,鎮黨委、政府倡導成立“惠安縣慈善總會崇武鎮慈善公益分會”,同時設立“崇武鎮教育基金”,社會各界尤其是本土企業家群體,共認捐基金2.87億元。在此,我提議以熱烈的掌聲向捐贈我鎮慈善事業的各位鄉賢、企業家表示熱烈的感謝!
“國運興衰,系于教育”。近年來,鎮黨委、政府在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十分重視教育事業的發展,尤其在學校布置合理化、辦學條件標準化、教育管理規范化、辦學行為法制化以及高考等方面,取得顯著成績。
今后,鎮、村兩級要進一步落實教育經費,逐步提高鎮財政的投入比例。要加快學校規范化建設,盡快落實大岞幼兒園、海燕小學教學樓、岞港中學教師周轉宿舍樓、崇武中學綜合樓、五峰中學學生宿舍樓配套設施、溪底小學塑膠跑道等項目建設。要把為學校辦事作為為民辦好事、辦實事的頭等大事。要形成各村及有關部門各負其責、齊抓共管的教育工作機制,不斷優化提升教育環境。
奮斗未有窮期,久久方能成功。
當前,崇武正處于跨越發展的關鍵時期,前所未有的機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戰并存。眾所周知,崇武人歷來有征風蹈浪的勇氣和履波平險的信心。
我們希望,全鎮人民一心一意,團結凝聚在黨委、政府周圍,減少躁音,排除萬難,共體時艱,共謀發展。
我們希望,全鎮教育工作者要以受表彰的優秀教師為榜樣,為人師表,教書育人。不僅把教育當職業,更要把教育當事業,為進一步提升我鎮的教育教學質量,尤其是初中教育,爭取長足的進步,以滿足全鎮人民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
我們希望,獲獎學生要懷感恩之心,樹鴻鵠之志,繼續勤學修德,努力成長成才。唱響青春贊歌,打好人生基礎,以報效國家,反哺家園。
40歲那年,她開始校長生涯。從河南省廳屬學校,到北京的民辦學校,再到公辦學校―― 她的十年校長之路,正被很多人研究效仿。
如今,剛剛履新中關村三小校長的劉可欽,正在跨過自己從教的第30個年頭。而她面前的這所學校,也正好校齡30年?!叭ⅰ报D― 似乎這份意外的不謀而合,把她也帶回了三十歲的年紀,看到的全是未來,興致勃勃勾畫的全是新的夢想、新的期待。
當然她也偶爾會回到過去,并在這個時候淺淺地告訴記者:“當老師與當校長所不同的,是后者需要更智慧地躲在幕后。”
把自己藏起來
“校長,打起來了!”話音未落,一位老師沖了進來。原來,因為小朋友A打了同班同學,被打同學的家長一怒之下便在教室門口揍了一頓小A,就此引發了雙方家長的“混戰”。
這是一個每天都會有無數未知在等待著自己的地方。當劉可欽出現在“案發現場”的時候,“戰斗”已經有了新的格局:全班同學都加入到對被打同學的聲援當中,拒絕小A和他的家長跨進教室半步。
對劉可欽而言,小A不是一個陌生的孩子?!斑@個孩子有一些攻擊傾向。他的班主任為他付出了非常多的精力?!边@位班主任常常和小A一起,陪他吃飯,教他游泳,甚至會帶他回家住――她努力地想通過情感的灌注來改變他??墒?,小A的表現卻如同石頭一樣,沒有絲毫變化。
此刻,小A變成了“過街老鼠”,連老師們都說,班主任已經盡力了,既然所有孩子都不 接受,那就給他換一個學校吧。
劉可欽在人群中思考一個問題:孩子換了學校,如果換得不好呢?即使換好了,這兒留給他的,也是一個失敗的印象――一個學校不接納他的印象?!拔矣X得對不起這孩子?!?/p>
劉可欽和小A聊天,“我突然發現,他對另一位老師很信賴,在那位老師的課上,他不鬧?!彼业竭@位老師請教,結果發現了一個很重要的盲點:“孩子的性格特點,會被班主任有意識地放大,比如他做得稍稍可以的時候,班主任就開始表揚他,這樣反而讓孩子不好意思,孩子會想‘我還是不要這樣好了’,反倒不敢再往前,就縮回去了?!?/p>
誰會想到鼓勵卻讓一個孩子退縮!劉可欽明白了,正是因為班主任在孩子身上付出得太多,當沒有獲得相應的反饋時,就不能再從容地面對,而這樣的不從容,就反應在對孩子成長規律的火候把握上。
問題原來是在班主任身上。那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把小A安排到那位老師的班上??山酉聛?,劉可欽卻變得異常小心起來。
“換班由我來提出好嗎?我提出,那就是行政命令,這位班主任就會覺得很不好意思,何況她在孩子身上付出了這么多,挫敗感會更強烈。由那位老師去說嗎?那位老師勢必也會為難――這樣不是讓她來告訴大家‘我的同伴不行’嗎?”
這是一個考驗校長智慧的時刻。
劉可欽先小范圍地找來幾位老師交流,她說:“不管這次換班最后能不能留下孩子,至少我們讓孩子知道,我們在努力,在盡可能創造條件,可問題是:怎樣操作才能讓老師不難過,孩子也受益?”幾位老師很認可這樣的想法,最后提議,校長不要下命令,試試由年級組長來“協商”。
最后的結果是,小A的班主任高高興興地把孩子送到了另一個班“借讀”,兩位班主任甚至為此結成對子,共同關注孩子的成長,在“關注”中總結反思。
后來,這個案例就被發展成“小留學生制度”:如果孩子在班上表現不好的時候,可以給他換個班――如此,便把教室之間的墻壁打開了。
再后來“小留學生制度”被老師們再一次延伸發展:假如一班的孩子發言積極卻少了些嚴謹,二班的孩子規矩懂事卻缺了點活潑,那么兩個班的老師就可以互派一些學生“留學”考察,每個孩子“留學”一個月回來后將做一個專題報告?!靶iL需要關注的,就是那些差生,不要讓他們在‘留學’過程中感覺被遺棄,所以我常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提醒老師,每一次派孩子走,不要派同類的孩子,以免孩子之間分群、貼標簽,一定要讓所謂不好的孩子能夠與好孩子為伍?!?/p>
這個案例,出現在學校許多位老師的教育手記里。但記者發現,在這些記錄中,劉可欽從來沒有成為主角,都只是淡淡地站在遠處。
講臺前與教室后
劉可欽說,我夢想的是當一位女企業家,或者女軍人,“那時正是改革開放之初,可以大刀闊斧、雷厲風行地做事情”。誰料她最后進入的,卻是這個最需要小心翼翼、最需要慢下來的教育領域。
1981年,劉可欽未出師范大門,就被自己的母校河南安陽人民大道小學的校長點名要走。和80年代其他老師一樣,她也將提高分數作為教育的第一大目標。為此,她揣摩歷屆考試題目,鉆研答題技巧,猜題押題,加班加點給學生補課。一年一年下來,課堂上的學生越來越安靜,聽話的學生越來越多,她改作業、批試卷用的時間也越來越短了。到1990年,她教的班級數學課成績優秀率達98%,54名學生有38名考上了一類重點中學,還有8名考上了其他重點學校――這一紀錄在當地至今無人打破。
9年畢業班的輝煌成績,讓劉可欽成為了一位大有名氣的教師。然而,當業務逐漸熟練,她卻逐漸失落:教育就是面對每天重復的教學、教材、學生?
她隱隱不安,開始尋找傳統邏輯之外的答案。
早在1981年,顧明遠先生就提出“學生既是教育的客體,又是教育的主體”,引發了教育界關于“學生主體地位”的大討論。十年后,“要不要以學生為主體”的問題已經基本解決,“怎樣以學生為主體”、怎樣把理論應用與實踐并接受檢驗成為當務之急。
就這樣,“名師”劉可欽被校長推向前臺,任務是:與北師大的教授一同,開展系統的以發展小學生主體性為目標的教育實驗。
劉可欽的事業河流,開始拐入一片完全不同的水域。
優秀教師不會上課了
“那時的口頭禪是‘摸著石頭過河’,可當時連石頭在哪兒都不知道,就跟著下河了?!眲⒖蓺J的第一個挑戰不是理念的建構,恰恰是她最拿手的課堂――“我不會上課了!”
原來一直熟練地教畢業班的劉可欽,一直被稱為調控六年級大學生的“高手”,面對一年級六七歲的學生時,竟然不知所措?!拔野l現我的‘小孩兒話’竟如此貧乏,‘好,好啦,請安靜,注意聽老師說’,‘小手別動啦,抬起頭來,眼睛望著老師’……”每堂課幾乎都要停下來好幾次,孩子們似乎不愿意聽她講課,劉可欽不得不靠“紀律”維持,但小不點對她的“指令”居然無動于衷,他們任意地鬧著,根本不把她放在眼里,“稍一嚴厲,他們又被嚇得可憐巴巴地望著我,讓我無話可說。”為了讓孩子們感興趣,劉可欽不時地給他們蓋大蘋果印章,發小紅花,可日子一久,他們也就沒有了當初的那種欣喜。
“我曾經的美妙想法,就這樣被現實沖得一塌糊涂?!币贿吺恰白鹬貙W生的個性,鼓勵學生的獨特和標新立異,培養學生的創造性”,一邊是課堂的一團糟。劉可欽開始想念從前“滿堂灌”的規矩課堂了。
其實,劉可欽當初經歷的,正是大多數經歷課改的教師所要經歷的,也是一位教師從優秀走向卓越的必經之路。
劉可欽真正起航,是從一節徹底失敗的公開課開始的?!耙驗橛袑<衣犝n,我查閱了很多資料來設計這節課,還把許多名家的精彩片段都搬來了,期望能得到專家的賞識?!?/p>
課堂上有這樣一個問題情境:20枝鉛筆,平均分給5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可以分幾枝?我給學生準備了很多學具,每個小組還發了一張統計表,讓學生填寫分的過程。但是我的話音未落,學生都在喊“分4枝”,我一聽就慌神了,當時的教學案例都毫無例外地說要讓學生一個一個地分,這樣才能很好地理解除法的意 義。下邊的課怎么上?我趕快打斷學生的思路,“別慌,咱們慢慢想,要認真地分析一下,誰上來給大家演示一下?。俊?/p>
課堂開始騷動,有的學生說:“老師,你這樣分,太麻煩了。我一看就知道是4根。”還有的學生說:“我已經預習過了,我知道怎樣來計算,因為4×5=20,所以20÷5=4?!蔽乙粫r不知道怎樣調整教學,而學具成了他們手中的玩具,以至于我讓學生說說除法的一套“術語”時,他們交流的卻是怎樣用小棒拼成一個房子!
備課時更多的研究教材,卻忽略了學生的知識背景;交流時更多的注重預設,卻少了及時生成;思維上,更多的是模仿,卻少了創造。劉可欽第一次對經典案例產生了質疑。一節前所未有的失敗課堂,卻成為了一節對教育深刻反思的價值課堂。
從“課堂”走向“人”
劉可欽開始重新學習當老師:什么時候該順其自然,什么時候該保持沉默,何時介入,何時不用注意什么,也知道了有些時候最好的行動就是不采取行動。數學課開始變得精彩紛呈――統計全校學生的課余愛好,計算學校的師生比例,給自家的客廳畫平面圖,到銀行調查存款利率……孩子們甚至開起了“數學研究會”,互相出題,解答疑難,舉行講座……
劉可欽說,她特愛模仿前蘇聯影片《鄉村女教師》中的那句臺詞:我的名字叫瓦爾瓦拉?華西里耶夫娜。似乎那串長長的名字里,有著作為教師的某種美好。她想要找到那種美好。
當學生遲到時,劉可欽不會批評他,而是說:“你瞧,我們都在等你呢?!薄拔覀兌荚跒槟銚哪?。”檢查學習效果時,劉可欽不會說:“不明白的請舉手!”而是讓“聽明白的點點頭”、“完成任務的笑一笑”。當昨天哪個孩子沒來上學,今天來了,劉可欽會夸張地說:“嘿,你昨天怎么了?我們都想你呢!”
劉可欽說,教育里有一扇小小而奇妙的門,推開它,便滿是陽光鮮花。
教育敘事一:“不,這是很妙的”
小飛,個字不高,對數學有著少有的癡迷。有一次,學過加法表之后,我讓學生自己再創造一個與書上不一樣的加法表。每個學生都結合自己的理解制造了一個自己的加法表,雖形態各異,但都能很好地把學過的加法算式整齊地羅列,看得出他們對這項作業很感興趣。小飛高興地拿來一個新的加法表給我看,他解釋了半天,我才聽懂這是一個加減合一的表,我怕別的學生看糊涂了,就小心地向他建議:“你能不能把它們分開寫在兩張紙上呢?”“不,這是很妙的?!彼f著,就把它貼在了教室的玻璃上,一臉的自信自豪。
下課了,我看到在他的加法表前站了許多人在欣賞,小飛正詳細地給同伴介紹他的加法表的功能。我湊過去,發現有的同學在提問,小飛在解釋,問題還相當有深度。小飛得意地看了我一眼,我明白我的擔心多余了,大家都能看懂小飛的有減法的加法表。在最后的評比活動中,小飛的加法表獲得了“最佳創造獎”。
教育敘事二:“讓他打隊牌吧”
小兵是個特殊學生,由于先天的原因,他的動作極不協調,走路歪歪扭扭,磕磕碰碰,行走都有困難。他媽媽為難地對老師說:“給您添麻煩了,凡是集體活動都不要讓他參加,免得拉班級的后腿?!本瓦@樣,課間活動時,小兵形單影只;體育課上,他呆坐在教室里;集體活動時,他紋絲不動。這個角落里的孩子,渴求的眼光卻讓人生疼。
機會終于來了,學校要舉行廣播操比賽,我決定讓小兵參加比賽,小兵很興奮地為比賽的事情忙碌著,表現了少有的熱情。練習廣播操時,小兵十分用功地做著每一個動作。但是,由于身體的原因,他在隊伍中顯得很不和諧,他滿頭大汗,卻總也跟不上節奏。大家成立了互助小組幫助他,但收效不大。同學們開始放棄了,只要小兵一出現在隊伍中,其他同學開始不滿。敏感的小兵意識到了什么,他開始逃避了。
我和同學們溝通,希望大家給小兵一個機會。他們說小兵會讓我們班得倒數第一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位置,可小兵的位置在哪里呢?
“老師,讓他打隊牌吧,打隊牌的學生不需要做操?!卑嗌系暮⒆訌奈业慕箲]中讀出了小兵是不應該被放棄的伙伴,于是便開始想辦法。當我們把想法告訴小兵時,小兵笑得那么開心。比賽那天,小兵舉著隊牌和大家一起筆直地站在隊伍的最前列。雖然整個場上只有我們一個班有隊牌,但小兵舉得那樣認真,他一動不動,小臉漲得通紅。
從此以后,孤獨的小兵沒了,開朗的小兵活了。
愛學生,僅僅是笑臉相迎么?僅僅是不批評孩子么?僅僅是孩子頭發臟了給他梳梳頭么?“不是的。愛是尊重、信任、寬容、接納?!敝袊逃龑W會會長顧明遠說,這時的劉可欽有了一種“高雅、睿智、親和、自信的氣質”。
劉可欽開始收獲不一樣的教育輝煌:每天到學校,孩子們都會老遠就喊“劉老師”,有的男孩伸著雙手跑過來,在她平伸的雙手上一按,一跳,什么也不說,又興高采烈地跑開了。低年級的孩子喜歡圍著問這問那,小手在她身上抓來抓去,一天下來一身白衣裙布滿了灰手印?!坝幸荒?,六年級學生畢業時,送我一件禮物,打開一看――啊,一條雪白的裙子!他們說,劉老師,我們在你身上留下的手印太多啦!”劉可欽回憶時,眼里滿了幸福。
新校長的“歪理”
2001年,“幸福的劉可欽”迎來一紙調令,讓她去一所新學校出任校長一職。
省優秀教師,全國特級教師課堂教學展示一等獎,全國“十杰中小學中青年教師”獎,全國模范教師……劉可欽正在教學的海洋里酣暢淋漓,甚至在各種教研中樂此不疲,讓她此時放下正熱情滿滿的教學第一現場,去顧全有關吃喝拉撒睡的“雜事”,她不樂意了。
“若一個人當老師當得還可以的時候,就應該讓他去當校長;而如果他當老師當得很有感覺了,就應該堅定不移地讓他去當老師――我自認為就是那種當得比較有感覺的老師,所以應該堅定不移地讓我做老師?!边@是劉可欽當時試圖說服領導取消調令時的一套“歪理”,“但是當時領導跟我說:你呀,40歲以前想干的事情,40歲以后該干的事情。我頓時沒話說了,乖乖去當校長了?!?/p>
用劉可欽的話說,她是帶著對過去的無限懷念走向新學校的,似乎,那不是一次履新,而是一次重要的告別。
然而,十年后,當她一次又一次地走進新的學校,她知道,曾經那段當教師的經歷,都是為后面的一路而預設。
從原點出發
2005年5月的一個夜晚,劉可欽寫下這樣一段話:“哲學家羅素曾說,人的一生應當像一條河流,開始是細小的,被限制于狹窄的河岸之間,然后熱烈地沖過巨石,滑下瀑布。然后河道越來越寬闊了,水流越來越平穩了,浩浩蕩蕩、無拘無束地奔向永恒的大海。今天我已過四十不惑的年齡,希望自己也能像這條漸行漸寬的河,深沉平穩地流著,給別人,也給自己創造著幸福,不舍晝夜……”
而在此前三個月,她剛剛到任北京中關村四小校長一職。在這所創辦僅兩年的學校里,她的河流如愿熱烈地沖過巨石,滑下瀑布。
拒絕“跑園”的校長
簇新的大樓,里面坐著28位老師和200多個學生。第一次站到這個校園里的劉可欽,有著和清潔員相同的感覺――太空了。
怎樣開局?劉可欽望著在座的老師們。同事 們說,春天到了,之前兩年的這個季節,都是校領導帶頭出去跑周邊的幼兒園,向幼兒園介紹學校,目的是請幼兒園向家長們推薦中關村四小。
這是劉可欽從來沒有做過的事情。每到一所幼兒園,同事先向園長介紹這位新校長:劉可欽,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特級教師……現中關村四小校長。劉可欽第一次發現自己的那一堆名譽與“敲門磚”之間竟有著如此直白的關系,“園長們都還比較客氣地讓我進了辦公室”。
但走了幾所幼兒園后,劉可欽不干了,“干部把該走的走完,把宣傳資料發完,但我是不走了?!闭f完劉可欽就坐在辦公室里不肯動了。
她發現,這所學校真正面對的,還有很多比走訪幼兒園更重要的事情――
這所新建的學校,很多工作都處于從頭起步的階段:各項規章制度的制定、教師的招聘與錄用、基本教育教學設備的配備、基本教學常規的建立,都還需要花費較大功夫。
老師們來自不同的地方,每人的價值取向、教育理念、思維方式、行為方式都不免受到原來學校文化的影響,作為同事卻又缺乏共同的教育理念,自然談不上團隊教學優勢。
家長群體的受教育水平普遍高于教師群體,家校關系要形成教育合力,還缺少有力的杠桿。
…………
劉可欽轉身忙活上了?!罢嬲奈Σ辉谟變簣@,而在咱們,在我們的課程,在我們的教師,在我們的文化!”劉可欽開始動員,她要讓這所學校生長出自己的力量。
第一朵火苗
這里急需的,是一種氛圍,一種讓這所學?!安豢铡钡姆諊P睦锊豢樟?,眼里也就自然不空了。
怎么入手?那就讓老師“動”起來。一線教師的“動”,一定是源自對現場的研究。于是二十多位老師開始了陌生的“研究”。
當真的進入研究,老師們發現,不做研究時,到處都是問題,但真要研究時,選擇和確定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卻并不容易。比如“開放課堂”研究小組,7位老師坐下來討論做什么時,卻發生了激烈的爭論,大家連“開放課堂”究竟是什么也說不清楚。老師分頭查閱大量理論書籍,試圖找到一個“完整、準確、科學”的定義,想看一看“別人怎么做”,結果“找了半天也沒找到”。最后發現這條路是行不通的,只好另辟蹊徑,先把定義放一下,“在課堂中摸索一段時間”,允許“每一位教師都有不同的切入點”,先“通過實踐摸索”,在實踐過程中“定期交流”。
可老師們很快又碰壁了:教學中的問題太多了,什么時候是個完?有的老師甚至認為,有些問題根本不算課題,這樣研究下去沒有價值。還有的老師認為,研究問題不如寫論文來得快。
劉可欽發現,另一個問題也開始突顯:這里,沒有區、市級的骨干和學科帶頭人,數量原本不多的老師每天見面,每周交流,碰撞的火花很快就日漸零落了。
劉可欽的“河流”猛烈地摔向“巨石”。而每一次撞擊后,河水就會順勢通向下一段河道。
新的“河道”不久便出現了。曾參與第八次課改前期工作的康長運博士從加拿大訪問中途回國,與劉可欽談及發起一個“教師學習與發展共同體”國際合作項目的設想,這與她不謀而合。在康長運的邀請下,內蒙古鄂爾多斯東勝區教研中心副主任李玉平也加入其間。于是,國外、內蒙東勝區、中關村四小,一個上千人的“學習共同體”就誕生了。
這下,28位教師震撼了:一到交流時間,一千多人同時在線,任何有價值的問題都能激起巨大漣漪,還動不動就跟專家對話上了。
嘩然,老師們的激情頓時如同擰開的水龍頭般奔涌而出。
“不上檔次”的“策略庫”
這是一次老師自發組織的討論會。
A老師滿面愁容地提出:學生凝聚力不強,小組內沒有集體觀念,還是各自為陣,到底怎么辦?B老師這時說:我班上好像沒有這種情況。這時,幾位老師異口同聲地追問:你用了什么辦法?哪知B老師突然茫然了:我沒有用什么特別的方法呀!大家頓時面面相覷。
曾經走過的課堂經歷,讓劉可欽明白眼前的一切:深埋在課堂里的財富,常常被老師們自己所忽略。是將曾經自己積累的財富直接亮出來,還是讓老師們挽起袖子從頭挖掘?但劉可欽明白,發現精彩的過程,對于喚醒教師的意義。“那就從開頭講講你是怎樣組織小組的吧?!眲⒖蓺J悄悄繞到教師的“后面”。A老師便開始從小組創設講起。慢慢地,在同伴的啟發下,B老師決定采用以下策略:
分組后,各組成員商量為小組起一個大家都認同的、別致的組名;
各組推選組長,在組長帶領下,制定本組公約;
各組規劃自己的目標,并商定本組口號;
組織各組將自己的組名、公約、目標、口號、組員名單寫在一張大紙上,張貼于墻壁上;
…………
接著,大家也將C老師的一條方法加入進去:
在評價的時候,盡量指向小組,而不指向個人。改評選“優秀個人”為評選“優秀小組”,“優秀小組”成員都是“優秀個人”。
老師們的思路打開來了,同伴之間相互質疑、啟發、學習,“哦,原來還可以這么做!”“噢,原來我這么做很有價值!”
研究討論的氛圍有了,但到底研究什么老師們一直都沒有統一的方向。也許這是一個不錯的抓手。劉可欽有了主意。
從自己的困惑說起。劉可欽先讓老師們自由表達自己最切身的困擾,看其他老師有沒有類似的問題,有什么具體的解決辦法可以拿來“為我所用”,如果都沒有辦法,那大家能不能想出辦法。很快,老師們開始嘗到甜頭,比如:
課堂開放允許學生不舉手就可以發言后,爭搶回答問題局面失控:
不需要舉手,但是發言者要站起來。
等發言者說完再站起來發言,不能打斷別人。
發言避免撞車,如果撞車,禮讓原則為:男生讓女生;離黑板近的讓較遠的;發過言的讓未發過言的……
這些與老師的教學生活十分貼近,而且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很快老師們都開始搶著表達,“對不發言或者語言霸權的學生怎么辦”、“小組內研究沒有深度怎么辦”……圍繞著這些問題,老師們開始自發進入討論與研究。當一個一個問題接連解決的時候,一個“策略庫”的雛形 開始生成,困擾老師們的“具體難題”與群策群力的解決方案逐漸積累起來。
過程中,老師們在提供解決方案時感受到價值感,在生成方法時體會到成功感,在實踐成功時也滿有了收獲的快樂――這所學校開始不再“空”了。
但是,老師碰到什么問題研究什么問題,劉可欽意識到這仍然處于“問題――解決”式的被動研究局面,于是便悄悄地將策略研究漸漸向主題研究調整:教師個體的研究積累到一定程度后,教研活動時就請相關老師圍繞自己研究的主題,介紹自己開發的系列策略研究,供大家參考、學習、對話、質疑和充實。于是,從“如何與家長交流策略研究”到“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策略研究”,從“課堂提問的策略研究”到“學生作業的檢查策略研究”……各種主題式策略研究項目開始不斷涌現和深入。
中關村四小老師們的能量,開始引起教育界的注意,一些教師來到這里“取經”,一些專家來到這里采集案例。一位采訪者這樣問劉可欽:“這樣的研究課題在一些專家眼中屬于‘小兒科’,是上不了檔次的,為什么還要花這么大的精力去研究?”劉可欽笑,說:“教育原本就是這樣的。”
看不見的“長袖”
中關村四小開始發生某種化學反應。學生從200多人,變成500多人,再到800多人,1200多人。5年時間,曾經那座空得連清潔工都發愁的校園,已經再也裝不下更多的學生了。
各地取經者不斷出現在校園里,劉可欽總是說:“學校的發展,主要因為時間在向前,而學校本身在這段時間里是趨向成長的――我只不過恰好在這里而已?!?/p>
劉可欽說得對,也不對――翻找這所學校的精彩故事,劉可欽都不是主角。但在每一個精彩故事的背后,都有她如水墨背景般的身影。
管理敘事一:來來往往的人
這是一場別開生面的個人專場演講,演講者是一位一年多以前離開學校的D老師。這次,他希望能重新回到這個團隊。
一年多前他離開時,學校中層產生了分歧:一部分認為學校好不容易將他培養成骨干,不能就這么輕易地讓他走了,而另一部分則認同劉可欽的看法,“任何一位老師,都不是學校的私有財產―― 如果你的兄弟姐妹有了更好的前途,你會怎么建議?”這位“翅膀硬了”的D老師“很順利”地走了。走之前,學校甚至幫他刻錄光盤,記錄他在四小的成績。一年多后,他再次找到劉可欽時,劉可欽笑著說:“回來好呀,不過,你得經過一場考試,考試通過了,就可以回來。”D老師望著她,劉可欽繼續說:“學校為你辦一場個人專場演講,你的考試是:如果最后觀眾的掌聲超過了5分鐘,你就可以回來。”
D老師慎重地站到講臺上,開始講述在離開的這些日子里,他所經歷的,他所感悟的,他所學習的……演講的最后,所有人都被浸染了,忍不住鼓起掌來―― 掌聲持續了十分鐘之久。老師們說,這是聽過的最精彩的演講之一,而重新回來的D老師說,這是他一生最精彩的時刻之一。
而E老師從沒有過這樣的個人專場演講,因為,她的專場是在有延慶的校長、老師到來的時候。到時,她便是學校的首席接待,從日程安排,到會議室督查。只因為,她來自延慶的一所學校。這是這所學校一條不成文的規矩:每一位從別的學校來到這里的老師,需要全權負責原來學校的到訪?!澳銈冊瓉淼男iL如果邀請我去,我一定去,回報他培養這么好的老師。因為你們,我們就成了‘親戚’?!甭犐先?,劉可欽的邏輯有些奇怪,但不可否認的是,這里有關人事的來來往往,便成了一件愉快而透明的事情。
管理敘事二:“校長好像也沒做什么事情”
小青是一位積極上進、進步很快的老師,在專業發展上感覺良好。有一次來賓交流,他結合自身的體會談了一些做法,從學校的組織運轉到文化建設,從課堂研究到教師發展。最后有客人提問:你剛才講的好像都是老師們自己主動做的一些事情,校長在管理中做了哪些工作呢?
小青老師摸摸頭,“校長……好像也沒……”說到這里,又卡住了,似乎要說“好像也沒做什么事情”。站在一旁的訪談主持接著說:“哦,你的意思是說校長沒做什么工作?”
小青老師連忙用手勢制止:“不,我是想啊,其實校長也不用做什么?!?/p>
接著他說:真沒看到校長具體做了什么,但我們能感受到進步的背后總是有她。比如,學??傆性S多項目,讓老師們根據自己的能力和愛好自愿組成小組開展工作,包括與來考察的老師交流討論、上研討課,也包括小型會議的組織、召開,小課題的研究等,學校每學期都有一次“我們作為研究者”的學術講壇,讓老師們站在講臺上分享自己的經驗。每學年一次的“教學風格研討月”,鼓勵教師課堂上要上出自己的風格。
小青繼續說:“往往這個時候,校長和其他領導,都會幫著我們整理發言稿,包括要用的ppt文稿,讓我們體會一個普通的案例或故事,如何通過再思考,呈現在眾人面前。噢,我們的體會是,在成長和成功背后,都會感受到來自校長的肯定和支持?!?/p>
一位老師的“每周一得”中有這樣一段話:“一些外校的領導發出這樣的感慨:‘這里的老師真棒,把校長的活都干了,這校長也太好當了吧?’呵呵,好不好當只有我們自己人才知道?!?/p>
十年校長之路的歷練,劉可欽說,校長的工作是“幫助成功”而不是“督促完成”,是“引導發展”而不是“強迫進步”,是“創造機會”并“提供支持”。而那段當教師的經歷,會幫助她做得更加巧妙。
忽然間我懂了
中關村三小,這是劉可欽當校長后,經歷的第四所學校。
每當課間六千多個孩子、近四百位教職員工黑壓壓地站滿操場的時候,劉可欽的心總是緊張而又柔軟。
在剛過去的那個學期,她說,她并沒有出臺什么舉措,只是在與大家的共同工作中學習,“觀察老師的工作方式、狀態、心情、課堂,觀察干部的工作方式……以便自己能夠更好地融入?!闭務摰臅r候,劉可欽突然想起自己曾經那個“當女企業家大刀闊斧做事情”的夢想,便不由笑了起來。
在當老師的時候,劉可欽總會想起一句話,那是一群孩子描述好老師的樣子時,有個女孩子寫的一句話:忽然間我“懂”了――竟不知道是她在教我。劉可欽想,這是描寫好老師最美好的句子了。如今做校長了,劉可欽認為老師描寫好校長最美好的句子,也將是 “忽然間我‘能夠’了――竟不知道是她在激勵我”。
110年前的一個夜晚,一位50歲的老人,拿著小錘子,在校務人員手持蠟燭顫顫的微光下,挨個兒將學生的名牌釘在學生寢室門上。釘完最后一個名牌時,東方已露出曙光,似乎向世人昭示:中國第一所獨立設置的師范學校在南通誕生了。
這位釘名牌的老人,就是江蘇南通高等師范學校(以下簡稱“通師”)的創始人,被同志評價為中國民族工業發展歷程中“不能忘記的人”——近代卓越的實業家、教育家張謇先生。
就在這一天,通州師范學校(南通師范學校的前身)正式成立。在開學典禮上,張謇先生說:“要強盛國家,必須講求學問;要求學問,必須普及國民教育;要普及國民教育,必須興辦教育;要辦教育,必須從辦小學辦師范學校開始?!蓖荒?,近代實業家、教育家沙元炳先生創辦了如皋師范學校。1906年,海門廳同知(縣長)梁孝熊創辦了海門師范學校。南通境內3所師范學校,自建校以來,為南通乃至江蘇教育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2005年,南通師范、海門師范兩校合并,組建為新的南通高等師范學校,如皋師范升格為如皋高等師范學校(以下簡稱“如師”)。
對這所地方師范學校,或許人們并不熟悉,但如果說起李吉林、華應龍、許新海、王笑梅、周益民、賁友林等眾多活躍在當今小學教育界的名師,人們肯定不會陌生。這些優秀教師均畢業于通師。還有一組數據:目前南通市小學在職的150名特級教師中,近一半畢業于通師;江蘇全省100名“人民教育家”培養對象(包括中小幼教師和職教教師)中,有7人(全部為小學教師)畢業于通師;學校先后培養了8萬多名畢業生,成為各個時期江蘇基礎教育尤其是小學教育的中流砥柱。眾多畢業的師范生初登講臺,往往會因為扎實的教育教學基本功而被前輩和同行刮目相看,一問“畢業于哪所學校?”“通師?!薄半y怪呢!”所有人的所有贊許和疑惑,便都有了確定的答案。
110年的發展長河中,通師有輝煌也有曲折。遠的不說,上世紀末,通師也遭遇了“高等教育大眾化、小學教育本科化”的嚴峻挑戰,生源質量急劇下滑,人才培養質量得不到保障?!罢?0年,我們處于發展低潮期,沒有什么政策保障,也很少有經費支持。但我們用智慧和精神辦師范,一直在探索新的發展機制,尋求新的發展方向?!蓖◣熜iL丁兆雄向記者介紹。2007年,通師在全國地級市中率先實施了五年制免費師范生定向培養試點工作,成為學校發展歷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變革,也掀開了南通教師教育改革的新篇章。
南通基礎教育好,根源在于師范教育好
“假如沒有政府這個免費政策的話,也許我只能在家里種田,或者在某個小工廠里打工了?!比鐜?009級小學教育1班吉夏磊說道。原來,在他上初三的時候,長期生病的奶奶去世,留下了一大筆債務,父母沒什么文化,只能一邊種地、一邊做小工貼補家用。每次看他們忙得連飯都顧不上吃,吉夏磊就會糾結于這樣一個問題:是繼續上學實現自己的夢想,還是輟學打工來緩解家里的壓力?吉夏磊覺得,憑自己的能力,高中苦讀3年,考上一所理想的重點大學應該沒問題。但是,他不忍心看著父母為了讓自己讀書而吃更多的苦、受更多的累。后來,他從老師那里得知,有一個“免費定向師范生政策”,吉夏磊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興沖沖地把這個消息帶回家,全家人都很激動?!耙驗槲矣辛讼M?,我們全家都有了希望!”免費定向師范生政策,給許多像吉夏磊這樣的優秀寒門學子帶來了平等的學習機會,為成就他們的幸福人生搭建了平臺。
免費定向師范生進校前,已經與學校和縣(市、區)教育局簽訂協議,畢業后全部回到家鄉,到縣城以下的農村小學任教。南通市教育局和縣(市、區)政府也簽訂了協議,要保證這些學生畢業后有工作崗位。“我們就是奔著培養小學教師去的,很多本科院校盡管也有教育專業,但并非專門面向小學培養師資,他們的‘興奮點’往往看培養了多少研究生。”丁兆雄從事師范教育工作30年,熟知師范教育的特殊培養規律和要求。
按照南通市政府和南通市教育局的統籌規劃,根據各縣(市、區)教育局按實際需求報送的計劃,通師迄今已招收定向師范生977人,7個專業方向,27個班級。2007年8月,通師開展試點工作,首批招收小學教育專業定向生177人。2009年,通師試點專業拓展至學前教育專業。2010年,通師將試點工作進一步拓展到小學教育專業音樂、體育、美術方向,基本涵蓋了小學、幼兒園教育的課程領域。百年通師盡管辦學學歷層次不高,但到現在還能得到社會的認可,正是因為它具有新穎獨特的“師范性”?!皫煼洞髮W教育專業招收的是高中起點的學生,但他們走上工作崗位后,職業技能、職業情意都有很大欠缺,即興演講、備課、說課、三字一話、藝術體育特長等職業技能都比不上我們的學生?!倍≌仔壅f,“我們的學生用人單位評價高,就業率高。農村學校尤其歡迎我們的學生?!?/p>
前些年,通師統招師范生的分數線低于江蘇省三星級高中。在“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通師不僅擴大了招生規模,而且全部并軌收費,直接后果就是生源質量急劇下降?!斑@樣的生源培養出來的老師怎么教好下一代?”有識之士憂心忡忡。
“試行免費定向師范生政策的初衷,是要吸引優秀初中畢業生報考師范,改善生源質量。5年來,從實施情況看,這項政策有效緩解了生源質量下滑與培養要求提升之間的矛盾?!倍≌仔劢榻B,填報志愿時,學生經過充分醞釀,錄取時又與培養學校、所在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簽訂三方協議,因此,他們在求學期間表現出了較強的責任意識和目標意識,能夠較為自覺地投入到專業學習之中。
中國的未來在教育,教育的關鍵在教師,教師隊伍建設的重點在農村。丁兆雄說:“免費定向師范生定位就是到農村,目標很明確。國家層面免費師范生培養層次比較高,但很多名校可以培養學術上很有才華的學子,培養專業性、師范性要求較高的教師,他們未必見長?!?/p>
免費定向師范生政策必須是一項政府行為,它涉及到教育、人事、編辦和財政支持等方方面面。只有政府統籌協調,才能順利推進。“在這方面,我們要感謝南通市政府,給了我們切實的支持。”丁兆雄介紹,定向師范生每人每年獲得南通市財政撥款1萬元。
人常說,一個好校長就可以帶出一個好學校?!斑@話不盡然,因為好校長來源于好師資,沒有好的師資隊伍是不會有好校長產生的?!蹦贤ㄊ薪逃の瘯淈S建輝介紹,通師在上世紀80年代提前招收了一批“好學生”,如今這批四五十歲的教師大多成為南通教師隊伍中管理和教學骨干。在南通,有一個說法,“1萬名師帶動10萬教師,培養100萬學生”,那批師范生就是如今南通教育的中堅力量。南通基礎教育好,根源在于師范教育好?!?007年開始招錄的免費定向師范生,他們也將會成為未來若干年中南通小學教育的骨干、名師?!睂Υ?,黃建輝很有信心。
“師范為我做一名優秀教師作好了準備”
2011年深秋時節,李吉林老師回到通師,參加了南通市五年免費師范生定向培養工作匯報會。站在臺上,73歲的李吉林老師拋開自己事先準備的3頁發言稿,即席發表了充滿深情的講話。她說:“同學們,能做一名免費定向師范生,太幸福了!我慶幸自己當年選擇了師范,非常感恩師范老師教誨和培育了我,為我做一名優秀教師作好了準備。親愛的同學們,在教書育人的同時你傾注了心血,你就會有收獲。你是一個播種者,也就是一個收獲者。我想送給你們一句話:要當好老師,要有真情感,要有真本領。時間在童話里是長腳的,是一步不停留的,同學們千萬不要消磨寶貴的青春時光。請你們抬頭往前看,成功和幸福正在向你們招手!”
這位一生癡迷于兒童教育的長者,永遠葆有年輕人一般的朝氣、激情和活力?!拔沂且幻蠋煼渡?,對通師一往情深?!?953年,初中畢業的李吉林,沒有絲毫猶豫就報考了南通女子師范學校(1958年南通女師和通師合并)。“因為師范免費,我從家庭實際情況出發就報考了師范?!崩罴?歲時父親去世,她和母親相依為命。1956年師范畢業后,李吉林分配到南通女師一附小工作(后來改為南通師范第二附?。?,“一輩子在這里工作”。
“那是一段自由自在的時光,每個人都非常奔放,不擔心被別人恥笑什么。”憶及50多年前的師范求學經歷,李吉林老師如數家珍。那時候,學校非常重視學生的體育和營養。每天早上800米跑步,雷打不動,下午有各種文藝體育活動。李吉林記得,體育老師要求非常嚴格,“‘立正’時要求雙手一定要對著褲縫”。每天早餐,學校供應免費的豆漿和包子,上午課間一人發一個饅頭,還常常有茶葉蛋,校醫還要參與制定學生食譜。“我至今都非常感謝母校的培育,讓我們都擁有一個強健的身體。我們畢業工作后非常適應,踢足球,喊口令,樣樣兒都能拿得起來?!崩罴旨拥卣f。
老師的敬業精神,對李吉林的影響最深;老師的關愛,讓李吉林永懷感恩。校長范北強,日本留學歸國后,全部身心撲在學校工作上,每天晚自習他都會一個不落地逐班巡視。一次學校組織春游,李吉林高興得直蹦,校長看她衣服穿得很單薄,便慈愛地說:“怎么穿這么少,趕快回去加衣服。”李吉林急著要去春游,繞了一圈,又回到隊伍中,并沒有添衣服,校長看到后責怪她說:“你怎么沒加衣服?”接著又囑咐衣服帶得多的同學給她一件?!?0多年了,這件小事一直珍藏在我心底,讓我在自己的從教生涯中學會了關愛學生?!崩罴终f道。師范三年級時學漢語拼音,李吉林覺得自己已經掌握,便在座位上做小動作。語文老師任哲偉沒有點名批評她,而是在講臺上微笑著領讀:“L-i-Li,李吉林的Li?!崩蠋煵皇в哪奶嵝?,令李吉林在自己的座位上嚇了一跳,趕快收回神來?!澳憧?,老師的教育多么藝術??!”李吉林深情地回憶道。語文老師石友蘭被同學們公認為書法家,每個人的作文本上都有石老師的認真批注,同學們視為珍寶?!拔业浆F在還能想起老師的字跡。翻開作文本,我能看到里面夾著小飛蟲,我就知道老師是晚上在油燈下為我們改作文了?!蹦菚r候,老師們課下和我們一起打乒乓球,晚會上師生同臺,舞蹈老師放手讓我們自己去創作……往事歷歷在目,70多歲的李老師,如今回憶起50多年前的一些感人細節,不禁數度哽咽,不能自已。“這些老師對我的影響是一輩子的,培養了我們作為一名小學教師的才情和能力,讓我喜歡語文,認真對待寫作,而且讓我懂得了要去創造”。1978年,李吉林被評為特級教師,她把第一份糖送給自己的師范老師?!拔铱偸浅錆M著對母校的感激之情。母校,教我做人,育我師德,給我師能。至今我方更明白,為什么人們常把母校比作‘搖籃’。是的,我是在母校的搖籃里長大的。”
獲益于嚴格正規的師范教育,在50多年的從教生涯中,李吉林對兒童教育始終癡迷不已,她說:“每天能和世界上最純真、最可愛的人生活在一起,是我人生莫大的幸福。通過自己辛勤工作能夠影響一個又一個班學生的成長,甚至影響他們幾十年,這是身為教育者的不朽的生命意義和人生價值?!?/p>
不僅李吉林鐘情于母校,更多的畢業生也都難忘母校的培養。
1981年,15歲的王笑梅以高出重點中學30多分的成績考入通師,18歲師范畢業走上教師崗位,“師范3年,我在不知不覺間完成了自己人生的嬗變”。因為進入師范之前,王笑梅“不敢在人前說話,普通話說不好,字也寫不好”。可如今,王笑梅已經成長為通州區教育局副局長、通州實驗小學校長、特級教師、江蘇省人民教育家培養對象。在王笑梅看來,自己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名優秀教師,全在于通師求學期間形成的諸多特質。
通師對學生的基本功訓練非常扎實全面,但一切又都在不經意間完成。班級黑板報每周一換,4人一組承擔黑板報的排版設計和描畫。王笑梅記得,“我們專門留出一小塊,每天變換內容,大多為名言警句,一行拼音加一行文字。這樣每人每天都有練習粉筆字的機會”。晚自習有一個規定動作,每天有兩名同學在講臺上進行5分鐘演講。不知不覺中,王笑梅的演講、書寫水平都大大提升。通師有很多學生社團,琴棋書畫一樣不缺。每天下午3點放學后,同學們開始練習鋼琴、手風琴、舞蹈……“畢業后,我們一走進新的學校,所有老師都對我們刮目相看???,這個小老師樣樣在行,連體育課喊口令都特別響亮?!蓖跣γ氛f。
作為中國第一所師范學校,通師在師范生培養方面積淀了豐富的經驗,注重培養學生作為教師的一種能力,王笑梅稱之為“教育力”。通師的老師善于改革。當時盡管有教育學、心理學教材,但老師們從不照本宣科,每節課都會補充大量的新資料,讓學生們了解前沿研究動態。“當時,我們都剛從初中升過來,很不理解老師的做法,為啥不多講講呢?”后來走上工作崗位,王笑梅才明白了老師的良苦用心,“工作后,閱讀信息,挑選觀點,再對照教材融入自己的想法,這些研究本領都來自那個時候”。
王笑梅記得,從一年級開始,包括李吉林在內的南通基礎教育界的“五朵金花”,就到學校給同學們開公開課、作報告?!斑€有很多知名特級教師,都來了。我們只是普通師范生,就享受到這么高的待遇。如今很多一線骨干教師,幾年才輪得到聽一次一線最優秀老師的課?!蓖跣γ犯锌卣f。在優秀老師的感召帶動下,王笑梅把學校每月補貼的15元錢節省下來,大多用來買書,“師范培養起來的愛買書、愛讀書的特質和習慣一直伴隨著我”。
從李吉林、王笑梅等優秀教師身上看出,通師的職前教育,不僅嚴格訓練、培養了學生的職業技能,更培養了他們一種“永遠的教師情懷”,為他們終身從教打下了扎實的能力基礎和精神底子。
“要讓我們的學生有一個美好未來,還要讓未來有未來”
2007年第一屆免費定向師范生招來后,著實讓通師的老師們興奮不已。優秀初中畢業生不愿意報考師范,這種狀態已持續多年?!盎A太差的學生不適合當老師,你就是費盡九牛二虎之力,也難以培養成一名合格小學教師?!倍嗄険伟嘀魅蔚男炖蚶蠋煂@一點感觸非常深。如今終于盼來了優秀的生源,他們基礎扎實,學習習慣好,接受能力強,很有發展潛力,老師們暗下決心“要好好打造”。但是,在老師們欣喜之余,也看到了這些孩子身上的一些“短板”。他們在初中時學習成績都比較優秀,大多是班上甚至年級的佼佼者,進入師范后,仍然擺脫不掉深刻的“應試痕跡”。他們非常關注自己的考試成績,一心只想著在分數上超過別人。這種心理讓他們無論參與何種活動,覺得自己永遠應該站在第一的位置,心胸不夠開闊,人際溝通能力也不足。有一段時間,徐莉班上的一個學生情緒很低落,徐莉找他談話,根源竟然是“老師上課時怎么不看著我?我很郁悶”。
教師素養,大致包括“師德”和“師能”兩塊內容。教師技能的培養,通師已積淀了豐富的經驗和優良的傳統。如何培養師范生的師德意識,讓他們在急劇變革的社會生活環境中獲得“一種身為教師的內心的定力”呢?學校召集班主任、政治老師召開了多次座談會,圍繞“明日教師的打造”這一主題,大家集思廣益?!皫煹屡囵B,不能光靠嘴上說說,或者偶爾開開會,要把它納入課程體系中做細做實?!备挥薪涷灥馁Z真老師的意見得到了大家的認可?!皩W生的成長,不是按部就班地什么日子完成什么,而是需要在參與和體驗中獲得熏陶?!辟Z真老師身邊聚攏了一班人,以科研的方式開始了“品德成長”課程建設。
課程內容包括兒童主題、生命主題、文化主題、幸福主題等,非常貼近學生的成長需求。課程形式也不拘一格,有課堂,有沙龍,有電影觀摩,有社會調查等。在鄉村小學,老師們沒有急著讓學生進入課堂看課,而是著重看學校組織的活動。他們還讓學生站在村小門口,捕捉家長送孩子到學校時充滿期待的眼神,家長怎么叮囑自己的孩子;看小學老師到校后做的第一件事,說的第一句話。有的定向生看到:班主任走進教室,沒說什么,便把一個小女孩拉過來,順手從自己兜里拿出梳子,給孩子梳頭。這些細節,打動了懵懂中的定向生,他們說“低年級老師應該有一種做媽媽的感覺”。這種心底涌出的東西最真實,也最有效。
師范教育,培養學生的理想和情懷最要緊。寒假中,老師們安排定向生做微型社會調查,調查農村家庭的經濟變化,讓他們學會關注身邊人和身邊事。“一個教師,如果沒有民生情懷,沒有社會視野,他怎能做好教育?如果站在講臺上,手拿一本書,日復一日傳授書本上的那點東西,這樣的教師太膚淺?!辟Z真說。
師生共同觀摩電影也是品德成長課的一部分?!栋⒏收齻鳌?、《放牛班的春天》等經典影片進入了他們的課堂。觀摩之后,師生會為某個人物、某個情節爭得熱火朝天。這時候,賈真往往會趁熱打鐵,給學生布置作業:把你的觀后感寫下來,或者續編某個故事情節……“我要讓他們追求一些靈魂層面的東西,對自己發問,在更高層次上建筑自己的精神家園?!辟Z真常常會被學生寫出的東西感動得落淚?!拔覀兯龅倪@一切,只有一個目標,就是要在5年中讓這些學生‘成為人師’。有些東西不僅是職業需要,也是人生的需要。如果一個人的社會化完成得比較好,那他的職業化也一定會好,他的課堂會有情趣,做人會有味道,他耕耘的土地就會高產并芬芳彌漫?!辟Z真說:“我們是師范學校的老師,是‘工作母機’,我們要讓我們的學生有一個未來,還要讓未來有一個未來?!?/p>
“幸好我來了!還好我來了!”2007級英語1班的吳?;菡f,“通師5年是自己脫胎換骨成長的5年,如果沒有這項政策,真不敢想象自己現在會是什么樣兒?!背跻坏臅r候,吳?;莸膵寢屓ナ?,爸爸一個人拉扯著兩個孩子,又沒有工作,一家三口,日子非常艱辛。幸運的是,初三那年恰逢免費定向師范生政策出臺,吳?;荼阍诶蠋煹墓膭钕聢罂剂送◣?。通師5年培養,讓這個曾經“在人前一說話就臉紅”的靦腆女孩兒得到了全面的鍛煉和發展。
一入學,吳?;葑约阂膊恢獮槭裁?,老師們都特別關心她,連食堂的阿姨也給了她格外的關照,“那時我吃得特別少,每次只打一份包菜一兩米飯”。一天午餐時,食堂的阿姨走到吳海惠身邊,悄悄對她說:“你去拿一個大點兒的飯盆過來?!睕]想到,這位阿姨給海惠打了好多菜,只收了她1元錢,還悄悄說:“以后你天天過來,沒事的?!?/p>
也許過早經歷了生活磨礪的緣故,吳?;菔且粋€懂事的孩子。她想:“人家憑什么要對我好,我又不能為人家做什么?!逼鋵嵲谄返鲁砷L課上,關于此類的話題,老師和同學們都曾經討論過。吳?;莸弥瑢W校有一些公益社團,做一些幫助人的事兒。受此啟發,她和一個學弟共同發起,也成立了一個公益社團,吳海惠給它命名為“火柴頭”。她看過央視主持人白巖松寫過的一本書,說做火炬傳遞手最大的一個啟發就是:每個人的力量都很微弱,關鍵是可以點燃人群中的激情和熱情?!盎鸩耦^雖小,但它可以照亮黑暗,溫暖別人。”吳?;菡f。
“火柴頭”從最初的2人,到現在已發展到60多人。他們組織過很多活動。比如“環保一日行”,他們走上街頭,頭頂烈日,撿拾垃圾;他們走進進城務工人員子弟學校,和孩子們一起過六一兒童節,把歌聲和快樂帶給孩子們。他們把公益活動和教育融通在一起。對于做公益,吳海惠有一股子不知疲倦的勁頭兒。同學們笑著問她:“海惠,你做公益的時候怎么像打了雞血似的興奮?”晚上,常常是別的同學都休息了,吳海惠還在寫活動計劃,整理大伙的活動感受。去年重陽節,“火柴頭”的伙伴們拜訪了李吉林老師,李老師的一句話啟發了他們,她說:“做公益和做教師是相通的,都是在服務?!睆?011年秋季開始,“火柴頭”走進三里墩小學開展助學活動。每周六下午去兩個小時,一個小時給孩子們講文化課,一個小時和孩子們做游戲,做手工。之前實習的時候,吳?;菖龅健安宦犜挕?、“成績不好”的孩子就著急生氣,現在她有了新的認識:“和孩子們在一起,最需要的就是愛心和耐心。愛是教育孩子的前提,不管采取什么方式,只要懷著這顆心去做就好?!比缃瘢瑓呛;莸陌职忠姷剿秃啊皡抢蠋煛?,他為自己的女兒能成為一名教師而由衷地感到驕傲。
在“臨床實習”中建立對學校教育的完整認知
對師范生而言,教育實習等專業實踐課程,既是一種學習知識的過程,又是一種探究知識、反思知識和生產知識的過程。師范生只有以實踐體驗中獲得的實踐性知識為基礎,才能豐富對教育的理解,找到專業發展的生長點。
通師循著“早介入、低起點、細目標、高要求”的思路,對教育實踐課程進行了全面規劃,確定了不同階段目標、內容以及考評辦法。為豐富定向生對兒童的認知,從低年級起,通師就開展“一日見習”、“一周見習”等活動,分別以“感知小學”、“親近兒童”、“體驗教育”為主題,帶領學生走進小學、幼兒園,讓他們在觀摩升旗儀式、晨間講話、課堂教學、課間活動等過程中親近兒童,從教育的高度來認識兒童、理解兒童、熱愛兒童,從而更好地理解教師職業。到了中高年級,定向生深入學校、深入課堂的實習活動愈加豐富,他們對教育教學和兒童的感知與認識也愈加完善。
通師2007級英語班的王嘉平小時候就有做教師的愿望。初中畢業那年,她趕上了免費定向師范生政策,于是水到渠成地來到通師。“可能是由于自己成長經歷的緣故,上師范后我一直信奉‘嚴師出高徒’,但自己性格卻比較柔弱,感覺不會對學生嚴厲,曾一度為此而惶惑?!蓖跫纹秸f。但學校組織的實習活動解開了她心中的疙瘩。
2011年,王嘉平來到海門師范附小實習。三(1)班班主任施靜老師跟學生在一起時候的言行舉止,給她留下了深刻印象。施靜老師每天定時跟班上的孩子們聊天,聊天的內容和方式都令王嘉平覺得很新奇。聊天時,施靜老師會從自己的抽屜里隨手拿出一些糖果和零食,跟學生“邊吃邊聊,又吃又笑”,“這個星期天我陪女兒去爬山了,你上哪兒玩了?”“你媽媽感冒好了嗎?”在王嘉平眼里,施靜老師跟學生在一起時,不像一位老師,更像是朋友、伙伴,就像兩個年齡相仿的人在交流。課間活動時,施老師看到學生跳跳繩,她也會奔過去參與其中,跟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施老師的課堂很熱鬧,往往在她拋出一個問題后,所有孩子爭先恐后地搶答。王嘉平感覺到,孩子們對施老師“很親近,很崇拜”。課后施老師在教室前邊批改作業時,那些“小不點兒”會主動走過去,給老師敲敲背、揉揉肩?!澳切r刻,從施老師的臉上我看到了做教師的一種幸福感。我覺得對于‘嚴師’,從一開始就理解錯了?!蓖跫纹秸f道。施靜老師也跟她私下交流,“你要把對小孩的喜歡掛在臉上,要讓他們知道你很愛他們。如果老師變成大海,那些小溪自然會流向你”。從施靜老師的言傳身教中,王嘉平認識到“嚴師不是要孩子如何怕你,而是要讓孩子對你由內而外地尊敬”。實習期間,王嘉平也會遇到很調皮的小孩,她學著像施靜老師那樣處理問題,多反思“為什么”,而沒有直接批評孩子,效果反而更好。王嘉平“感覺自己找到一些做教師的感覺了”。
“我是由于家庭境遇和班主任的好言相勸才來到通師的。”2007級文科班的顧媛媛性格活潑,快人快語,“初中畢業前的歷次模擬考試,我都是年級第一,如果我上高中的話將來一定能上重點大學”。抱著一種不得已心態進入通師后,顧媛媛曾一度感覺自己“整個人非常松散”。顧媛媛在周記中寫道:“我在師范只要考60分就夠了。反正已簽協議,畢業后我肯定會有一個教師飯碗。”師范的學習生活節奏并不那么緊湊,而是把更多的自主發展空間給了學生。顧媛媛就這樣渾渾噩噩地晃了半年。
讓顧媛媛發生改變的是學校組織的實習活動。實習的學校是南通市三里墩小學。這所村小簡陋的設施把顧媛媛“嚇了一大跳”,“只有紅磚黑瓦兩層樓,其他什么都沒有,連操場都沒有,好多孩子臉上拉著鼻涕,身上臟兮兮的”,顧媛媛對這所學校、這些學生“沒有一點兒好感”,“要是自己畢業后分到這樣的學校就慘了”。
實習期間,三里墩小學組織了一次親子活動。顧媛媛看到,學校的老師們自然親切地拉著孩子們的小臟手做游戲,歌聲笑聲是那么歡暢。顧媛媛心里一震:“難道這些老師就不嫌這些孩子臟嗎?”學校安排實習生對孩子們做一次訪談。訪談的時候,盡管孩子們表達并不那么流暢,但“你會發現他們的眼睛是水汪汪的,他們的眼神特別渴望愛?!边@時,顧媛媛才體會到“師愛”的意味,“有一首兒歌叫《種太陽》,教師就要像太陽一樣,向孩子們傳遞溫暖”。
實習結束回到通師,班主任鼓勵每個人寫下自己的實習見聞和感想。顧媛媛寫道:“如果我還這樣碌碌無為,日后即便做了教師也是沒有用的,肯定就是那種誤人子弟的老師。在三里墩小學的老師們身上,我能看到真正的教師情懷,他們打心眼兒里愛孩子,他們不是把教師當成自己的職業,而是作為終身的事業來做。我要像他們一樣成為一名優秀教師?!鳖欐骆麻_始改變,逐漸積極地投入到師范學習中。
2012年7月,顧媛媛畢業離校時,班主任給她的寄語是:“你覺察到自己的改變了嗎?一年級時你對教師職業一點兒認同感都沒有,甚至持一種反感態度,認可‘60分萬歲’。通過5年的師范學習,如今的你實習時,在課堂上關注關愛每一個孩子……你已經成為了一個有教師情懷的人。有了這份情懷,你的未來職業生涯將會一路芬芳!”
為培養定向生的實踐反思能力,通師還經常組織定向生觀摩教研部門組織的各類教學競賽,加深定向生對專業教學的理解,培養教學臨床診斷能力,建構屬于自己的教育知識。此外,通師還與縣(市、區)教育局合作,組織“師徒結對”活動,聘請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擔任定向生的“教育實踐導師”,指導、幫助他們建立對學校教育的完整認知。
第一次體會到身為教師的價值
從上世紀末一直到2007年重拾免費師范生政策的10年間,是承擔教師職前培養任務的師范教育的低潮期。“我們突然發現,報考師范的初中畢業生都是三流甚至四流學生,和職業高中學生成績差不多,很可怕?!焙iT教育局局長許新海不無憂慮地說道。1986年,許新海通師畢業后,從普通教師做起,擔任過百年老校海門實驗小學的教導主任,25歲創辦并擔任東洲小學校長,后擔任過教育局副局長。就在許新海接受記者采訪那天,他被海門市委“票選”為海門市教育局局長?!扒皫啄?,作為南通市人大代表,我一直呼吁‘要重視師范生培養’,因為這項工作太重要了!”身為教育管理者,許新海非常清楚“斷層的10年”帶給教育的傷害,“這些基礎差的師范畢業生在工作崗位上的表現令人揪心,很多家長舉報的問題都出自他們身上”。更令他擔憂的是,這些教師的課堂上經常出現“知識性錯誤”。會讀書的老師才能教出會讀書的學生,擔任校長、副局長期間,許新海每年都要給教師“開書單”,督促教師讀書。他注意到,唯有“那個階段”的教師不愛讀書,不愛學習、積累?!敖逃ぷ髡哂兄餐拿艽a,這就是通過讀書、反思而積累的共同話語,但這些教師跟大伙兒沒有共同語言?!彼?,前幾年,許新海在自己的主管范圍內,寧愿使用老教師“把他們身上的油水榨干”,也不招聘新教師,因為培養難度實在太大。
令許新海高興的是,2007年開始實施的免費定向師范生政策,又把師范的人氣兒聚攏起來了,吸引了一批優秀初中畢業生報考師范,局面得以扭轉。今年秋季開學,首批定向免費師范生即將走上教師崗位。這幾年中,許新海多次到通師了解這些孩子的學習情況,對他們過硬的素質很了解,也很放心?!敖衲戤厴I回到海門的畢業生有24名,我計劃把這些新教師安排在24所不同的學校,作為海門未來最優秀的教師和校長來培養?!痹S新海信心滿滿地說。
許新海的這種信心并非沒有根據。在通師,跟這些十八九歲的充滿朝氣的未來教師一接觸,便被他們的故事感動,被他們青春洋溢的朝氣感染。他們是“準教師”,但言談舉止、所作所為已具備了一名優秀教師的素質。2011年下半年,如師2008級小學教育1班的倪典,來到如皋市一所學校,進行了為期1個月的實習。實習期間恰逢一位四年級班主任生病住院,于是倪典便做起了班主任,并代教語文課。
第一次走進課堂,盡管心里惴惴不安,但倪典還是滿面春風,她要給孩子們一個可親可愛的第一印象。孩子們對這位年齡不大的大姐姐還算認可,起碼沒有表現出明顯的拒斥感。但班上一個男孩子引起了倪典的格外注意。孩子就坐在講臺旁邊,但他沒有同桌,一個人孤零零地坐在那里,耷拉著腦袋。課堂上為數不多的幾次抬頭,與倪典眼神交流時,流露著無助和無辜的神情。孩子叫王志文。在課堂小組討論環節,竟然沒有一個小組愿意接納他。倪典說話了,“志文,你就到第一小組吧”。但第一小組的孩子齊聲說道:“不要!不要!”其他小組也是一致的拒絕聲。孩子們童言無忌,倪典沒有責怪他們,她靈機一動,對王志文說:“你過來,跟老師一起討論,好不好?”孩子低著頭,坐在了倪典身邊。倪典發現孩子對討論的內容很熟悉,表達也比較流暢,心里直納悶,“為什么同學們都不愿接納他”。課后,倪典從孩子們那里了解到,王志文經常惡作劇,不交作業。有個孩子直言不諱地說:“老師,不要理睬他,我們老師以前從來不理他?!焙⒆拥脑捵屇叩湫睦镆怀椤5诙澱n的時候,又到小組討論環節,倪典微笑著對志文說:“你跟老師一組,你來當組長?!蓖瑢W們既驚訝,又有點羨慕?!暗蹅z要拉鉤,只要你每堂課認真聽講,積極回答問題,老師就會獎勵你一個‘五角星’。”王志文扭捏著跟老師拉了鉤。在師范學習,師范老師給倪典印象最深的一個理念就是:“不放棄一個孩子!”她更記得班主任蔣長蘭在實習出發前說的話:“教育是良心活兒,哪怕只有一個月。”
倪典來到王志文家里,驚訝地看到只有爺爺奶奶在,父母都長期在外打工。顯然,孩子在學校的種種表現都源于家庭中缺乏應有的關愛。接下來的日子,倪典給予這個孩子更多的關注,孩子開始交作業了,而且字跡很工整。
期中考試后,倪典第一個批改王志文的試卷?!八谷话言嚲砩献魑念}空白處寫滿了,寫得非常認真。”就在倪典為孩子的進步而開心時,王志文正躲在她辦公室門后邊,偷偷看著老師在改試卷。倪典一抬頭,看見了王志文,“志文,你過來,老師要給你一個獎勵?!焙⒆幼叩剿磉??!袄蠋煵粌H要獎勵你一個大大的‘五角星’,還要給你一個擁抱。”得到了倪老師的擁抱,孩子愉悅地走出了辦公室。
后來,倪典在班上對孩子們說:“今天,老師要表揚一個人,他這次考試進步最大?!薄袄蠋?,其實我們都猜到了,是王志文,他變化可大了?!焙⒆觽兇舐曊f道?!罢峭踔疚?,你們還會排斥他嗎?”“不會!不會!”孩子齊聲回答。當時,正好學到《蟻國的英雄》一文。倪典結合課文內容,對孩子們說:“螞蟻面對火災時,它們緊緊地抱在了一起,沖出了熊熊大火,從而拯救了蟻國。我們要向螞蟻學習,當一個人掉隊時,我們要緊緊地把他團結在一起。因為你們每個人都是老師的寶貝?!焙⒆觽兌既粲兴颍踔疚闹車耐瑢W,有的跟他握手,有的拍拍他的肩……
一個月的實習期很快就要結束了,倪典和這些可愛的孩子們真有點依依不舍。王志文流著淚送給小倪老師一張照片——是一個襁褓中的嬰兒照,“老師,請記住,這就是我?!卑嗌?6個孩子還都把自己的網名改為“泥點的寶貝”。生病住院的原班主任也正好回到班級,她給孩子們出了一道作文題:《我的實習老師》。孩子們都寫出了自己情真意切的心里話。王志文寫道:“一頭黃黑相間的頭發,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鼻梁上面架著一個黑框眼鏡,這就是我最愛的倪老師,雖然是實習老師。她喊我們每個人‘寶貝’。同學們問她‘為什么’,她說‘因為你們是我的第一屆學生,每一個孩子都是我掌上的寶貝!’我永遠記得她喊我‘寶貝’,沖我微笑……倪老師跟我一起討論,那個時候我才有了‘第一個同桌’……太多美好的記憶了,我真希望倪老師能留下來?!苯衲?月的一天,王志文竟然帶著同學來到師范學校,費盡周折,才在教學樓里找到了他們的小倪老師。一見到倪典,孩子們就大聲喊道:“老師,我們可想您了!”“被孩子們簇擁著的感覺,真是太幸福了!”倪典從內心深處體會到了身為教師的價值。
采訪即將結束,懷著崇敬的心情,記者來到海門市常樂鎮,這里是張謇先生的故里。在我們步行走向由同志題名的張謇紀念館的時候,遠遠看到一位30出頭的年輕人等候在紀念館門口。同行的丁兆雄校長告訴我們:“這是我們通師畢業的學生,叫張華,如今擔任常樂鎮黨委書記,很有作為!”這位熱情又書卷氣十足的年輕書記,帶著我們瞻仰了張謇先生的一生作為,“很多人在張謇面前都有一種肅然起敬的心情,不論是搞實業的還是搞教育的。他一生為家鄉南通建設了370多所學校!”張華對張謇很有研究,著有研究張謇的專著——《一個偉大的背影》。這座紀念館,也是張華擔任常樂鎮鎮長后,費盡心力籌資建成的,他覺得“非常有意義”,因為這是多少年來,南通老百姓的共同心愿。
狼之山,青迢迢,
江淮之水朝宗遙。
風云開張師范校,
興我國民此其兆。
民智兮國牢,民智兮國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