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11 00:55:5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農業行政管理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在農業科研院所中,院級、所級和其他部門一般都設有行政管理機構,負責院所日常事務及統籌聯結工作,其崗位具有特殊性、利益性、多元性,勢必要求從事行政管理工作的人員具備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從為人誠信、為事謹慎、為作于勤等方面來不斷提升自我管理素養。
1.誠信是為人之本
行政管理工作錯綜復雜,難免出現紕漏和錯誤。這就要求行政管理人員具有一定的承擔責任的意識,而這種意識是建立在相互誠信的基礎上。同事之間形成良好的信任關系,創造一個誠實守信的辦公環境,能在錯誤面前敢于承擔,誠實面對,相互扶助,是提升自我管理能力的最佳途徑。那些謊言、逃避、推卸責任等有悖于誠信為本原則的行為,只會導致更嚴重的不良后果。
2.謹慎是不變的法則
行政管理崗位事無巨細,小到會議安排、文件、打印復印、材料遞送,大到擬定各類方案供領導決策等,都是日常行政管理工作的范疇。這就要求行政管理人員要慎言慎行,應對每件任務都應以謹慎立足,每項工作都應付以十分的專注,遇到難題則主動尋找解決方案,以謹慎細致的態度努力將業務做到極致。
3.業精于勤是途徑
農業科研院所的行政管理工作有單調乏味、操作瑣碎、重復性高、程序性強等特點,并且有項目參與難、成果產出少、評價制度不完善、付出得不到相應回報等問題,是典型的服務奉獻職業。隨著農業科研院所的不斷發展,對行政管理人員的要求越來越高,而行政管理崗位的工作性質和特點容易發生職業倦怠現象。如何跟上發展的需求,克服“職業倦怠”,所謂“業精于勤”就是態度決定一切。一個好的態度是做好事情的第一步,是前提。“認真可以把事情做對,用心才能把事情做好”講的也是態度。行政管理人員應端正工作態度,接受和發現“職業倦怠”早期信號,適當調整工作方式方法,學會自我欣賞、自我完善和提升自我,充分發揮自我潛能與創造力。
二、提升自我學習能力是方法
現代行政管理體系中對人的要求越來越高,一個合格的行政管理人員只有內外兼修,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才能勝任工作的需求。內,即本,也就是說我們所應該擁有的最基本的、內在的東西;外,即表,也就是說一些通過行動來表現的東西。
1.注重內心的修煉
行政管理人員在我院所是一個特殊的群體,日常工作是為領導、為科研人員提供優質服務,地位特殊、角色復雜,要求與所在機構榮辱苦樂融為一體。良好的心態管理有利于個體樹立信心,勇敢地面對現實,幫助個體整理出清晰的思路,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職業道德觀,不追逐于眼前的利益,不糾結于一時的得失,賦予本體更敏銳的觀察力和洞察力和一擊即中的魄力。而良好的情緒管理有利于群體的協作,辦公室是日常行政工作運轉的樞紐,其服務、協調、管理工作是全方位、多層次的,不僅要為領導和科研人員服務,還要與其它職能部門、各研究室進行協調溝通,要求行政管理人員在人際關系的處理中,學會換位思考、與人為善、學習他人和自我學習,擔任好協調溝通的角色,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工作氛圍,推進院所的和諧發展。換位思考是珍貴品質。行政管理崗位作為一個服務崗位,要學會識別他人的情緒,利用多元化的思維和特殊的觀察角度去全面地判斷某人某事,充分利用新出現的元素,更新、完善對某人某事的看法,不要讓“自我增強特性”束縛了意識,容易使產生片面、極端的不良影響。換位思考在行政管理工作中是非常寶貴的品質,這才能自覺地站在領導的立場去思考和處理問題,與領導意見保持一致,輔助領導決策的,側重服務管理;才能真正了解科研人員的內心需求,為科研人員提供耐心、細致的解答與幫助,做到出色管理、貼心服務。與人為善,處事泰然,善待得失,時常保持心存感激以及豁達包容的心態。松下幸之助說:“以溫柔、寬厚之心待人,讓彼此都能開朗愉快地生活,或許才是最重要的事?!痹诠ぷ髦凶龅阶鹬貙Ψ?、秉公辦事、謙虛謹慎、以誠待人,以待人豐、自奉薄、責己厚、責人薄來給自己提出高要求,持續“修煉”,提高自我,努力營造和睦、互助的辦公環境。學習他人和自我學習。向他人學習是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徑之一。通過向他人學習獲取新的信息,尤其是接納和欣賞差異性,積極向與自己看法不同的人學習,開闊自己的視野;通過了解新的思考邏輯,掌握更多的規則;通過借鑒新的觀念,形成新的習慣。此外,自我學習也是一門學問,把自己的經歷當作最主要的學習途徑或方式,在這個過程中要經常進行自省與反思。自省是提升自我的核心方法,古人有“吾日三省吾身”的說法,通過自省,我們得以發現自己內心世界深處隱藏的成見、假設、邏輯、規則,使這些圖像浮現出來,藉此可以對其有效性加以檢視。同時,要善于總結和反思,在行動中反思,并從中發現問題。
2.注重知識的學習與提升
注重專業知識的提升,廣博的知識儲備和良好的業務水平是做好行政管理工作的基礎。在這個知識膨脹的時代,作為農業科研院所行政管理人員要樹立終身學習觀念,不斷加強自身修養。不注重知識的補充和擴展,勢必被社會淘汰。順應時展的需求,對本專業相關的前沿知識的學習更新,是提升自己,應對錯綜復雜的工作,做好領導得力助手的法寶。一要深入學習了解國家農業政策導向和最新農業發展方向及研究動態,為科研人員提供更便捷貼心的服務;二是提高業務能力。許多從事行政管理工作的人本身專業可能與之毫不相關,所以必須努力學習業務知識,并且在實際工作中加以運用,同時要善于與同行交流與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在實踐中逐漸積累寶貴的工作經驗,不斷完善自己。注重專業外知識的學習,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這些綜合素質體現在交際能力、創新能力、運用知識能力等各個方面,這些能力的提高使自己有信心更好地適應新時代的發展要求。另外,還要求拓展其他各種技能,學習廣博的知識,比如,攝影及照片處理技術、電子信息化技術、外語能力、心理學、禮儀學等,針對工作特點重點學習,滿足工作發展的需要,為領導和科研人員提供優質服務。
3.注重職業規劃的方向
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職業道德觀,處理好奉獻與索取的關系,正確地認識自我,堅持目標,堅守信念。不要追逐于眼前的利益,不要糾結于一時的得失,保持良好的生活工作作風,重視內外兼修,為自己制定一個長期和一個短期的工作計劃,本著大方向不改變、適時微調的原則,始終堅持理想信念,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
三、總結
相關熱搜:企業管理 企業管理模式 企業管理分析
我們面臨的時代是不斷變化的時代,技術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使人類社會一步一步由動力時代步入機械化時代、自動化時代,進而進入了信息技術時代,社會經濟形式也由農業經濟社會進入工業經濟社會,進而步入知識經濟社會。這種技術和經濟形式的改變正引起全球范圍內經濟發展的巨大變革,也導致廣泛的管理危機。如果我們用一個詞來概括導致許多企業衰敗的原因,正如Gerelle和Stark111所指出的,那就是“變化”。這種變化是劇烈的、突變的和難以預見的。許多企業的倒閉不是由于對這種變化的認識太遲而無法采取相應的對策所致,就是盡管認識到了這種挑戰,由于無法完成需要的內部調整來適應這一挑戰而所造成12。面對如此殘酷的現實,我們的企業該怎樣辦,他們該采取怎樣的對策來應付當前的改變和適應未來不可預見的變化?這引起了包括政府、企業界和理論界在內的社會各方面的普遍關注,也成為機械、計算機、自動控制、企業管理等各相關學科的研究重點。本文通過對市場演變及其與之相應的企業生產方式和制造模式轉變的分析,揭示企業管理變化的必然性,提出協同管理這一面向新的市場環境和企業制造模式的企業管理新概念,并將協同管理與傳統企業管理進行了對比分析,指出了協同管理的特點,提出了進一步研究的方向。
一、市場的變化過程
近一個世紀來,企業面臨的市場環境經歷了一個從賣方市場到買方市場的轉變過程。在這種轉變過程中,用戶要求、競爭焦點、競爭方式等方面都隨之發生了相應的轉變。
(一)規模經濟支配的大量生產型賣方市場(900~1970)
從本世紀初一直到40年代末,市場基本上處于供不應求狀態,企業生產出來的產品基本上不愁銷路。這一時期企業主要考慮的是如何提高效率擴大產品產量來滿足市場對產品的大量需求。
從50年代到60年代末,工業化國家進入高速増長時期,競爭開始加劇,但市場仍未飽和。隨著一些相對欠發達國家,如50年代瑞典、荷蘭等歐洲國家和60年代的日本利用較低的勞動力成本生產較低價格的產品相繼進入國際市場,使得價格成為用戶購買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成本也就成為企業競爭的一個新的焦點131。為贏得競爭,企業一方面采取各種措施,如増大批量的方式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則是為大量的產品開拓新的尚未開發的市場。
這一時期的經營邏輯是:擴大批量降低成本激發需求繼而進一步擴大批量141。規模經濟是企業經營的重要理論依據。
(二)范圍經濟支配的多品種小批量生產型買方市場(1970~1990)
從70年代到80年代,隨著市場需求逐漸飽和,那種生產什么就買什么,生產多少就能買多少的買方市場己逐漸被賣方市場所替代。用戶對產品有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產品品種多樣化,以滿足各種不同的使用要求,而且希望產品價格要低、性能要穩定以及質量要可靠。這種市場變化將競爭的焦點引向市場、價格、質量和可靠性151。企業開始認識到不僅擴大規模降低成本可以為企業帶來效益,而且通過増加產品品種擴大市場適應范圍也是増加效益的重要途徑,并且在市場相對飽和的情況下,后者更為有效。從而使企業的競爭方式發生了根本性轉變,由大量生產轉向多品種小批量生產。
在此期間,由于其產品具有質量高價格低性能可靠等優勢,日本生產的家用電器、汽車、摩托車等產品充斥世界市場,日本企業取得了十分有利的競爭優勢。
這一時期的經營邏輯是:擴大范圍可以帶來效益。范圍經濟成為起支配作用的經濟理論。
(三)知識經濟支配的批量定制生產型買方市場(1990~)
進入90年代,世界經濟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東南亞經濟的崛起及其中國和東歐一些國家經過市場經濟改造,并相繼進入國際市場,導致競爭的進一步加劇,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更加明顯,市場需求變化加快,產品生命周期縮短,產品能否及時開發和生產成為影響企業競爭的又一主導因素。知識經濟開始發揮作用,企業的競爭方式開始轉向以知識為基礎以盡可能最低的成本、最高的質量和最快的速度生產定制化的產品。表1列出了各個時期市場競爭各種要素的變化情況。
二、生產制造模式的轉變
為滿足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企業也在不斷調整生產方式和制造模式。一般認為企業生產方式經歷了少品種單件小批生產、少品種大量生產、多品種小批量生產和批量定制化生產四個階段,而相應的制造模式也經歷了手工制作方式、福特生產方式、精益生產方式和敏捷制造方式四個發展時期6~91。表2列出了各個時期對應的生產方式和制造模式。
(一)少品種單件小批生產的手工制造模式
在本世紀10年代之前,包括汽車在內的產品生產主要是靠具有高度手工技藝的工匠一件一件地制作出來的。由于是手工生產(CraftProduction),幾乎可以說沒有完全一樣的兩件產品。這種生產制造模式效率底下,產量受到極大限制,難以滿足市場對各種工業產品的大量需求。
(二)少品種大量生產的福特生產模式
為解決市場日趨緊張的供需矛盾,HenyFord創立了以零部件互換原理、作業單純化原理以及移動裝配法為代表的大量生產方式(MassProduction),應用其理論建立的第一條汽車裝配生產線于1913年在福特汽車公司正式投產,經過幾年的運行產生了巨大的效益101。到20年代,這種大量生產模式在制造業得到了廣泛應用,奠定了現代化大生產的基礎,從根本上解決了人們對產品數量的需求。幾十年來,隨著市場要求的變化和制造產品的復雜化,以及自動控制技術和各種機械加工技術的發展,大量生產模式在形式和內容上也都在不斷的完善和更新,至今仍在工業生產中占據統治地位1111,仍是“以量取勝”的普遍生產模式112。
大量生產模式雖然能以低的成本生產大量的產品,但其缺乏柔性、不能根據市場多品種要求靈活變換生產的弱點,在多品種小批量的市場需求面前日益暴露出來并越來越明顯。
(三)多品種小批量生產的精益生產模式
進入70年代,兼備手工制造和大量生產兩者的優點,同時又能克服兩者的缺點的一種高質量、低成本并富有柔性的精益生產方式(LeanProduction)開始在日本企業大量應用。這種生產方式產生于豐田汽車公司的準時生產制(JIT),由于順應了當時市場的變化要求,使日本企業在全球市場競爭中取得了巨大成功,引起全球的普遍關注,并于80年代開始逐漸在世界范圍推廣應用。曾被許多學者|13'141認為將取代大量生產而成為占主導地位的制造業生產方
(四)批量定制化生產的敏捷制造模式
進入90年代,市場需求的個性化己成為市場的重要標志,而由此帶來的市場不穩定性、突變性和不可預見性趨勢日益明顯。精益生產雖然能以小批量、低成本、高質量、快速生產市場所需的產品,具有一定的柔性和應變能力,但它只能應付己知的在預定范圍內的變化,缺乏對未來需求的快速響應能力,
也難以在市場變化出現時對系統作出及時的調整。
1991年由美國提出的面向21世紀的敏捷制造模式(AgileManufacturing)1181,是一■種使企業既能快速適應各種預知的變化又能對不可預見的變化作出快速響應的新的制造模式。敏捷制造以市場機會為契機,借助虛擬企業(VirtualEnterprise)這種特有的組織形式,通過快速集成虛擬企業各個成員組織的各種核心優勢,進行快速的產品設計、制造、銷售和服務,向用戶提供各種符合個性要求的定制化產品方案,使企業快速實現各種市場需求,最終贏得市場競爭。由于敏捷制造能適應當前和未來的市場變化,普遍認為它將取代當今占統治地位的大量生產方式和精益生產方式,而成為21世紀的重要生產制造模式119-27。
三、企業管理模式的轉變
企業管理是一門實踐科學,它的許多理論和方法是企業生產經營實踐的總結和升華。同時,企業管理又對企業生產經營實踐有極大的指導作用,應用其理論和方法,可以幫助企業進一步深刻認識現狀,分析和解決許多實際的管理問題。
企業管理的研究對象是企業管理系統。隨著企業面臨的市場競爭環境的變化和企業生產制造模式的轉變,企業管理的理論、方法和內容也在不斷的創新和發展。一般認為,企業管理經歷了從古典管理到科學管理再到現代管理的三個發展階段。
雖然自有人類社會勞動起,就存在著管理。但真正意義上的現代管理卻源于20世紀初的泰羅科學管理原理。所謂古典管理即是在此之前的管理,那時的企業管理主要是憑經驗,工人勞動無統一的操作規程,管理無統一的規則。人員培養靠師傅帶徒弟。
泰羅的科學管理使企業管理擺脫了經驗管理的束縛,走上了科學管理的軌道,其主要思想是:①用③工人的作用就是準確無誤地實現管理的要求281。其主要內容包括作業研究、計件工資制、標準化、計劃與執行分開、例外管理、員工培訓等,對于提高當時的勞動生產率起到了極大的作用,奠定了企業管理的基礎。其后韋伯的行政管理和法約爾的組織管理與泰羅的科學管理共同構筑了企業管理體系。專業化分工和科層式組織結構是該體系的基本理論依據。隨后,雖然梅奧的霍桑實驗開創了以人為本的現代企業管理的先河,產生了現代企業管理。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促使企業的組織形式也進行相應的改變,產生了事業部制、模擬分權制及矩陣制等組織結構,但企業管理基本上是在此原體系基礎上的不斷完善和發展,指導企業管理的基本理論沒有改變。
1.1問題提出
中國在由二元經濟社會跨入現代經濟社會的過程中,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和城市化發展是一個長期的必然的趨勢。改革開放20多年來,已有大量農村勞動力流入城市,成為城市中“事實上的遷移人口”,在中國城市中已出現諸如“浙江村”之類的移民自發安置形式[1,2],無論是數量巨大的流動人口還是采取自發安置的“移民”,都已經給中國社會和城市發展帶來嚴重的影響。進入90年代,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已從“離土不離鄉”[3]的就地轉移進入全分離的異地轉移階段,并主要以流入城市地區和發達地區的城鎮為主流[4-8]。目前和今后,在中國城市中將面臨嚴重的移民安置問題。
數量巨大的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去何處?在城市中如何吸收安置移民并讓他們能夠融入城市社會?其次還有文化的適應和社會的穩定發展問題。但目前國內的研究集中于勞動力轉移的原因機制和影響分析,對城市外來移民的吸收安置研究薄弱。
1.2城市外來低收入移民
本文界定研究對象為城市外來低收入移民,主要是指從農村來的、在城市中生活了較長時間、戶籍沒有遷移的、素質和收入水平較低但存在預期收益的、待遷移和有長期定居意向的“準移民”?!俺鞘型鈦淼褪杖胍泼癜仓谩笔菑摹叭祟惏仓谩钡闹饕x出發,主要是期望從解決移民最基本的住房問題角度,來達到在城市安置移民的目的。
1.3城市外來低收入移民的調查特征
本文采取觀察訪談和問卷調查的方式,通過對廣州市和東莞市的一般抽樣調查和50個鎮村的重點調查,獲得合格問卷459份,(占95.8%)。調查發現:近10~20年來,城市外來人口增長速度很快,已接近并超出當地常住人口。在被調查的外來人口當中,男性多于女性,71.1%的人在30歲以下、年齡結構(特別是女性)偏向年輕,70.4%的外來人口接受初中或高中教育,56.8%的外來人口來自農村地區,66.1%的外來人口在城市滯留超過1年以上并且有延長的趨勢,主要就業于第三和第二產業的非正式部門,目前仍屬城市中收入不穩定的中低收入階層。
2城市外來人口現狀居住特征分析
2.1外來人口現狀居住類型
調查表明,目前外來人口在城市中居住類型主要有如下8種(表1),其中住出租屋、住單位集體宿舍、擅自占住和寄(借)住4種主要類型分別占49.45%、25.27%、15.60%和4.84%,合計占95.16%。
表1外來人口的現狀居住類型
Table1Actualoccupancytypeofnon-nativebornlow-incomemigrants
居住類型人數(人)比例(%)
A寄(借)住224.84
B擅自占住7115.60
b1露宿34.23
b2廢棄房屋57.04
Bb3水上船只11.41
b4建筑工棚4563.38
b5自建窩棚1115.49
b6其它68.45
C住旅館招待所20.44
D住出租屋22549.45
d1租公房94.00
d2租私房15167.11
Dd3經營用房125.33
d4租臨時房屋10.44
d5集體出租屋167.11
d6其它3616.00
E住單位集體宿舍11525.27
F住自己購買房屋91.98
G住自建房屋71.54
H其它40.88
*24人沒有回答。
A、寄(借)住。外來人口寄(借)住在親戚、朋友、熟人和主人家,其居住條件相對較好,但易激發寄住家庭的矛盾,居住既不長久也不安穩。
B、擅自占住。外來人口在城市中露宿、占住廢棄的房屋、居住水上船只、在建筑工地搭建工棚、自建窩棚等。擅自占住實質是對土地的“非法入侵”,易受到政府的整治,是一種臨時暫時的居住方式。
C住旅館招待所。在被調查的人中所占比例最小。
D住出租屋。外來人口在城市中租住單位公房、城鎮和農民私房、臨時房屋以及集體出租屋,這已成為外來人口的主要居住方式。由于外來人口的急劇增加,在需求刺激下城市中非正式的租賃市場已經形成。住出租屋已經使外來人口的居住條件略有改善,但常常是盡可能多的人擠住在一間房子里,居住條件仍非常艱苦。
E住單位集體宿舍。比例上僅次于住出租屋的方式。一般工廠均為工人提供集體宿舍,特別是在珠江三角洲的三資企業,在一些私人企業則可能是在工場旁邊隨意搭建一些臨時窩棚供工人居住。集體宿舍一般只允許個人居住,當家屬隨來時只好外出尋找出租屋居住。
F自己購買住房和G自建住房。這兩種方式目前所占比例較小。
2.2外來人口現狀居住特征
2.2.1居住行為特征
目前外來人口短期安置行為趨向明顯。雖居住條件較差,但都表現出極強的忍耐性。實質上多數外來人口在對待住房上只是無可奈何的采取一種暫時的、對付式的辦法來解決。
2.2.2居住狀況
①74.4%的人采取同住方式以分擔租金。②69.7%的外來人口人均實際居住面積低于8m[,2]/人。③多數缺乏基本的設施條件。79.5%的人住房缺乏成套設施,40.4%的人其住房有最基本的獨立廚廁,其他為根本沒有任何設施的工棚、窩棚和水上船只。
2.2.3居住空間分布與景觀特征
外來人口在城市中可分為聚居式和散居式兩種類型,具體又可分為“村莊”聚居型、單位聚居型和遍在散居型。在珠江三角洲的三資和外資企業,單位宿舍的提供只是保證再生產連續進行的一個中間管理環節,居住行為被作為生產行為的一個部分得到集中管理,就象一只只“口袋”將外來人口裝了起來;而在外來人口聚居的“都市村莊”,建筑密度一般在70%以上,“接吻樓”、“握手樓”隨處可見、布局雜亂;村莊基礎設施不完善,通風不暢、采光不足,而由擅自占住和租住形成的窩棚區,垃圾遍地,污水橫流。
外來人口不僅本身居住條件惡化,而且刺激城市非正式的住房租賃市場形成,促使“都市村莊”滿目擴建;而暫時性短期安置則使城市出現二元結構、形成社區分割,已給社會和城市發展帶來嚴重的影響。外來人口在城市中的短期安置行為,應源于中國傳統戶籍管理制度所帶來的移民在身份認同上的障礙;安置問題所以產生在于現有住房制度中,面向中低收入階層的社會住房資源配置不足,或根本沒有意識到外來人口巨大的住房需求。
3自下而上的外來移民自助安置
3.1自助安置的內涵與理論應用
自助(Self-help)安置起源于20世紀初,作為一種理論形式則起源于60年代,后由于世界銀行的肯定和參與,使其成為一種解決低收入階層住房問題的世界性計劃[9,10]。
自助是一種與其它建設系統不同的建設方式。住在這種自助式住房中的個人和家庭必須通過自財政、自勞動和自管理等等參與住房建設過程,這可能是完全自發的、也可以由機構組織發起的。自助安置理論其核心是期望通過解決城市低收入移民階層最基本住房問題來達到在城市安置他們的目的[11~19]。在發展中的拉丁美洲等地區城市化過程中,農村人口盲目流向城市,移民首先面對的是最基本的居住問題;其次由于受教育程度低、難于就業而普遍收入低,更進一步加重了移民安置問題。完全自發的城市“擅自占住”因而成為必然,并嚴重影響城市發展。有組織的自助安置期望通過移民和機構的努力,在解決最基本的住房問題同時,通過提高文化和社會意識,最終在城市安置[10]。
在中國,目前對城市化過程中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和流動人口安置,理論上主要有兩種解決問題的方式:一是“自上而下”的方式。通過建立國家和地方的宏觀調控體系,使流動人口“合理有序”的流動[20,21]。這是一個調控過程沒有到達安置的層次;一是“自下而上”的方式。80年代以后,中小城鎮的發展作為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蓄水池”發揮了重要的“截流”作用[22],改革開放15年以來小城鎮累計吸收了3000多萬的勞動力就業[23]。這是宏觀層面上自下而上的問題解決方式;McGee的Desakota模式描述了在較發達的核心區域以自下而上為主的城市化過程[24]。由于非農經濟的迅速發展,這些區域不僅吸收了本地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而且吸引了數以百萬計的內地民工[25~28]。這是中觀層面上自下而上的問題解決方式;在這里,試圖構建一種微觀層面上自下而上的方式,主要以外來低收入移民自我依賴為主的安置方式。
3.2交叉分析
對城市外來人口基本特征與現狀居住類型作交叉分析,結果表明:
(1)在現狀三種主要的居住類型中,住出租屋的和住單位集體宿舍的文化程度略高、滯留時間略長,一般主要從事第三產業但住集體宿舍的有更多從事第二產業;擅自占住者以來自湖南和四川的為多,住出租屋的主要來自湖南、廣東、江西和四川,其他來源分散;雖然多數來源于農村地區,但住出租屋和住集體宿舍的有更多來自城鎮甚至城市地區。
(2)在外來人口中,文化程度越低的現狀主要采取方式B和A,初高中及大專以上主要采取E、F和G;滯留時間越短的(1年以下)主要采取B和A,滯留時間較長的(1~3年)主要采取F,滯留時間更長的主要采取E和G;從事第一產業的主要采取G,從事第二產業的以E比例最高,而從事第三產業的則以F和G比例較高;目前儲蓄水平越低的(1萬元以下)主要只能A寄(借)住,儲蓄水平相對較高的主要采取G、F和E;來自湖南、廣西和貴州等省的以B和A比例最高,來自距離較遠的四川、湖北、江西和河南等省的則以E、F和G比例最高,而來自距離更近的廣東其他地區的主要是F和G、或者可能是依靠近親采取A寄(借)住。
顯然,A寄(借)住、B擅自占住和C住旅館招待所更接近暫時性短期安置行為,而D住出租屋和E住單位集體宿舍屬過渡性安置行為,F自己購買房屋和G自建房屋則表達較長期的遷移安置傾向。
3.3解決移民安置問題的一個基本框架
目前采取D住出租屋、E住單位集體宿舍、F住自己購買的房屋和G住自建房屋等居住類型的外來人口可能導向自助安置,以下是一個解決問題的基本框架:
(1)首先要開展自助安置試驗。有兩種結果:其一是導向移民永久城市安置,其二可能因為移民收入積累、家庭牽制和城市適應等問題失敗返回來源地城鎮安置或農村;(2)自助試驗主要有個人和機構兩種啟動方式。由于外來移民收入兩極分化,一些可在一定政策條件下購房安置,一些開展個人自助建房安置;機構自助的發動者可以是企業、地方和社會組織,國內的或國外的;機構自助是解決問題的主體。(3)在空間層面上,合適的自助安置試驗應從發達地區的城市(鎮)和大城市的中間及圈層開始。在試驗過程中,無論是儲蓄收入、文化素質還是城市適應性,移民通過自身積累都會得到提高,其結果:一部分外來移民融入當地城市(鎮),一部分可能由于收入提高以購房安置形式進入大城市,一部分可能由于適應問題回返來源地城鎮安置,當然仍有部分返回農村。
適合自助安置的城市外來人口基本特征如下:年齡在19~29歲或以上,有一定的文化程度(至少具有初高中或大專以上),目前在該地區已滯留一個較長的時間如1~3年或以上,有一定的儲蓄水平(或者接受家庭援助的可能性)如有1~3萬元以上,來自距離最近的地區和反而來自距離相對較遠的省份的外來人口。
3.4住房發展與自助教育
在中國社會經濟條件下,如果政府給予政策上的支持,自助住房生產計劃將是可行的。但同時要使自助超出單純的自助住房生產,關鍵是在自助住房發展計劃中開展自助教育。
通過教育和培訓,不僅希望為成員提供住房和服務設施,而且在于促進一個民主的自管理的整合的城市社會的形成。一般自助教育和自助住房建設如影相隨同時進行(表2):
表2一般的自助教育-住房發展時間表
附圖
a-A介紹自助合作的規則、組織和功能,介紹機構和自助組織法,討論成員地位和職責;b-B了解住房規劃設計、財政和資助、建設和建筑、組織和管理,討論并參與規劃設計;c-C小規模住房建設的方法、設備和工具使用、建筑技術和合作技巧的理論與實踐培訓;d-D住房擴張、環境和住房維護、住房資源利用的技術培訓,參與成員管理會議;e-貸款償還、會計知識培訓,溝通技巧和職業培訓,社會責任教育等等。
通過自助和自助教育,首先可以解決最基本的住房問題,其次學習與建筑相關的技術知識,提高資金運用和相關的組織管理能力;表達自己的動機期望,認識個人
權利和社會責任,形成一定的社會意識并激發個人潛能;增加與社會的聯系,提高移民對城市生活的適應能力。自助住房建設的過程因此成為自下而上的開發性移民安置過程,自助住房生產模式是自下而上的外來移民安置模式。
4外來移民安置與自下而上的城市化發展
4.1自下而上的城市化內涵
自下而上的城市化,是指發生在農村地域,由基層社區政府發動和農民自主推動的、以農村人口在農村內就地轉移,建立小城鎮為中心的城市化過程[6]。
如果在自下而上的開發性移民安置模式作用下,另一種形式的自下而上的城市化將會出現,與以上對自下而上的城市化的理解不同的是:在地域上,城市化發生發展的地域在城市而非農村;城市化人口來源非來自農村的就地轉移而是異地轉移。但理解大致相同的是:城市化發動的主體來自“下”,即城市化發展投資主體主要來自地方社區和農民群體及個人,以自有和自籌資金為主。
4.2外來移民安置對農村和城市發展的影響
4.2.1外來移民安置與城鄉經濟發展
在開發性移民安置模式作用下,試圖建立一種促進農村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的機制:在國家鼓勵自助安置的政策和減少農村土地對外來人口的牽制作用下,通過自助提高外來人口的城市適應能力,實現勞動力的空間異地轉化,農村規模經營和規模經濟發展。外來人口在城市就業將大大促進城市非正式經濟發展。由于開發性移民安置中自助教育的作用,外來移民的文化和社會意識及移民素質等都會得到提高,移民在就業中逐步從就業于非正式經濟部門轉向就業于正式經濟部門的可能性,顯然要大于沒有實施開發性移民安置模式以前,從這個角度看則長期有利于城市正式經濟的發展。
4.2.2外來移民安置與城市空間的有序評價
在開發性移民自助安置中,人口集中和產業集聚是在同一地點同時發生的,這將意味著實質性的城市空間擴張。如果空間位置選擇得當、組織合理、整個開發過程在非完全商業化的前提下來進行,將實現城市空間的有序發展。由于在自助過程中鼓勵自助組內密切的家庭聯系和住房合作建設的開展,通過自助教育提高移民的質素加強移民與社會的聯系,等等,將使所形成的安置“空間連接度”[29]提高,如果通過諸如自助教育、自助規劃和計劃、政府和操作者的作用等組織過程,對內部連接度已較高的住房活動[D=D(資金、土地、設施等)]、產業活動[I=I(非正式的、正式的)]和衍生活動[S=S(教育文化、社會意識等)等按不同的功能屬性和類型結構進行組織,將實現空間的有序發展,形成等級的移民安置空間(圖1)。
附圖
圖1對自助安置模式空間有序發展的認識
Fig.1Knowledgefororderlyspacedevelopmentofself-helpsettlement
4.2.3移民安置與城市社會空間整合
由于在開發性移民自助安置中,鼓勵團結的自助來進行住房建設和相應的活動,可以預見地緣、血緣、人緣和業緣關系將再次成為移民在自助中的聯系紐帶,移民文化將在異地得到發展。自助安置必須充分考慮與移民文化相關的問題,另一方面如果引導不當,在自助中發展的移民文化現象將對城市社會發展帶來不利的影響。
在自助教育下發展的移民文化與在自發的地緣、血緣、人緣和業緣關系基礎上發展的移民文化相比,將可能發生一些質的變化:自助教育使移民無論在與職業、收入相關的經濟層面上,還是在觀念、城市文化認同和心理的歸屬感等文化層面上,其城市適應性將得到大大增強。結果將首先使外來移民在“精神”上實現城市化,其次,移民在文化和社會意識上的質的變化,將最終促進移民與城市的整合,由社會隔膜和社會分割所引起的社會沖突和相應的社會問題將大大緩和。
4.3移民安置與城市化發展
在國家相關政策作用下,經過內外力的交互作用,城市外來移民為發動的主體。資金來源于國際援助、國家長期貸款,并以自助機構獲得的信用貸款和自財政為主要的資金來源。在自助住房建設中同時必須開展自助教育和培訓,從而使自助模式超出一般的住房建設成為一種自下而上的開發性移民安置。三種有利于城市化發展的結果出現(圖2):
附圖
圖2自下而上的開發性移民安置與自下而上的城市化發展
Fig.2Below-updevelopingmigrantssettlementandbelow-upurbanization
其一,在相應的戶籍制度和農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配合下,農村剩余勞動力將通過自助住房建設脫離農村、居住城市,在發達地區的村鎮、城鎮和城市三個層面實現勞動力空間轉化;其二,城鄉社會經濟發展互動反饋。城市非正式經濟的發展,一方面在城市地域通過人口集中和產業集聚使城市空間擴張,另一方面城市正式和非正式經濟的發展將改變城市的經濟結構;其三,在自助教育過程中,移民城市適應性增強、觀眾轉變、文化和社會意識提高,在“精神”上成為城市化的人。城市空間擴張、經濟結構轉化和移民精神城市化構成自下而上的城市化發展。
收稿日期:2001-04-28;修訂日期:2001-05-31
【參考文獻】
[1]王春光.社會流動和社會重構:京城“浙江村”研究[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
[2]項飚.北京有個“浙江村”:社會轉型中一個自發城市化群體的初步研究(上、中、下篇)[J].社會學與社會調查城市經濟,1993.3~5.
[3]朱寶樹.從離土到離鄉[M].上海:華東師大出版社,1996.
[4]蔡fǎng@①.中國的二元經濟與勞動力轉移[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0.
[5]韓俊.我國農業勞動力轉移的階段性及其特點[J].人口研究,1990.(5):26~34.
[6]黃晨熹.九十年代中國農村勞動力轉移的特征、作用與趨勢[J].人口研究,1998.(2):8~22.
[7]魏津生.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的人口移動[A].翼黨生,邵秦編.中國人口流動態勢與管理[C].北京:中國人口出版社,1995.
[8]張善余.我國省際人口遷移模式的重大變化[J].人口研究,1990.(1):17~23.
[9]PughC.TheChangingrolesofself-helpinhousingusingandurbanpolicy,1950-1996:Experienceindevelopingcountries[J].ThirdWorldPlanningReview,1997,19(1).
[10]田劍平,許學強,趙曉斌.國外自助安置理論的發展[J].規劃與觀察,99.6.
[11]TurnerJFC.Minimalgovernmentaidedsettlement[J].ArchitecturalDesign,1963,379-80.
[12]TurnerJFC&FichterRFreedomtoBuild:DwellerControloftheHousingProcess[M].NewYork:Macmillan.1972.
[13]TurnerJFC.HousingbyPeople:TowardsAutonomyinBuildingEnvironments[M].London:MarionBoyars.1976.
[14]BurgessR.Self-helphousing:anewimperialiststrategy:acritiqueoftheTurnerSchool[J].Antipode,1977,9:50-59.
[15]BurgessR.Thelimitsofself-helphousingprograms[A].In:KorteBA&MatheyK:DevelopmentofLow-incomeNeighbourhoodsintheThirdWorld[C].Damstadt,Archimed-Verlag,1984.
[16]TurnerJFC.Issuesinself-helpandself-managedhousing[A].In:WardPM:SelfhelpHousing:ACritique[M].MansellPublishingLtd.,AlexandrinePress,Oxford.1982.
[17]WardPMSelf-helpHousing:aCritique[M].AlexandrinePress,Oxford.1982.
[18]MatheyK.BeyondSelf-helpHousing[M].Murchen:Profilverlag;London;NewYork:Mansell,1992.
[19]TaitJ.FromSelf-helpHousingtoSustainableSettlement:CapitalistDevelopmentandUrbanPlanning
inLusaka[M].Zambia.Brookfield,USA,1997.
[20]辜勝祖.非農化與城鎮化研究[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
[21]辜勝祖.當代中國人口流動與城鎮化:跨世紀的社會經濟工程[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4.
[22]許學強.中國小市鎮的發展[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87.
[23]陳俊生.關于農村勞動力剩余和基本政策問題[N].《人民日報》1995-1-28.
[24]McGeeTG.UrbanisasiorKotadesasi?EvolvingPatternsofUrbanizationinAsia[A].In:Costaeral(eds).UrbanizationinAsia:SpatialDimensionsandPolicyIssues[C].Honolulu:UniversityofHawaiiPress.1989.
[25]許學強,黎雅.外來勞工與城市發展初探——以廣州為例[J].城市問題.1988.6.
[26]柴彥威,周一星.大連市居住郊區化的現狀機制及趨勢[J].地理科學,2000,20(2):127~132.
[27]甄峰,顧朝林,沈建法,等.改革開放以來廣東省極化研究[J].地理科學,2000,20(5):403~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