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6 16:01:0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個人稅務籌劃方案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稅收征納主體關系;稅務籌劃;博弈均衡
中圖分類號:F810.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09-0-02
一、稅收征納主體關系和稅務籌劃理論闡述
(一)稅收征納主體關系理論描述
稅收法律關系的兩個基本主體是納稅主體和征稅主體。政府是真正的征稅主體,具有法律意義的征稅主體是稅務機關。納稅主體在狹義上,就是通常所謂的納稅人,即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納稅主體與征稅主體在稅收法律關系中的地位體現了一個國家稅收法制水平的高低。 “稅收債務關系說” 是反映稅收法律關系的基本理論學說,強調人民和國家與人民在基本法律地位上的平等,強調征稅主體和納稅主體都受到稅法的制約,在稅法法律關系中都嚴格按照稅法的規定平等地行使權力和履行義務。國家作為人民的服務者,納稅主體的權利得到了切實保障,從而構建了一個獨立平等、公平公正的稅收征納關系。我國的稅法強調,作為征稅主體的稅務機關和納稅主體的納稅人具有相同的法律地位,互享權利,互負義務,這是稅收法律關系中最實質的東西。
在稅收征納關系中,征納雙方之間的關系是分配與再分配之間的關系,二者存在此消彼長的關系。作為征稅主體的稅務機關運用強大的國家權力來保障國家稅收,納稅人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會盡量少繳納稅款或延遲納稅。雖然政府稅收與企業可支配利益存在沖突,但是我國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從根本上是一致的。在西方國家,納稅和民利是相對應的,而我國歷史上缺乏民主法制的傳統,權力本位的影響長期存在,稅款的供給與需求之間的矛盾常常引發稅收征管中很多問題,通常是稅務機關在尊重和保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方面以及納稅人規避納稅義務方面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因此,正確認識征稅人和納稅人之間的關系對于構建和諧的稅收征管制度、保障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的統一性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稅務籌劃涵義解析
稅務籌劃又稱節稅( Tax Planning 或 Tax Saving),是指納稅人在既定的稅法和稅制框架下,在實際納稅義務發生之前,通過設計或規劃自身經營、交易及財務事項,使自身稅負得以減輕或延緩的一切行為的總稱。稅務籌劃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綜合性涉稅理財活動,涉及稅收、會計、財務、企業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識技能。稅務籌劃充分順應國家的政策導向,符合國家立法意圖,是國家倡導的企業行為,同避稅、偷逃稅有著本質的不同。因為可達到降低稅負或延遲納稅,實現稅后利潤最大化,因此,進行稅務籌劃對任何企業納稅理財都有重要意義,同時稅務籌劃理論和實踐的發展可以推進國家稅收法律制度更趨完善。
稅務籌劃在西方國家得到法律界和政府當局的認同,從西方引進我國,大約是在 20世紀90年代中葉。 近幾年,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稅收環境的日漸改善,我國企業的稅務籌劃意識不斷提高,理論研究也不斷深化。雖然稅務籌劃符合國家立法精神,但是,稅務籌劃是一個綜合多方面知識技能的涉稅高級理財活動,如果操作失當而不被稅務機關認定將會受到嚴厲懲處。因此,在實際稅收征管中稅務籌劃是有風險的,主要源于征納雙方有限理性的風險。從經濟學角度來看,由于在現實生活中諸多不確定因素的存在,經濟主體表現為有限理性。在稅務籌劃的過程中,征納雙方在行為理念、管理機制、知識結構和水平方面存在著較大差異,以及二者信息不對稱等因素的影響,使得雙方難以協調各自行為并在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過程中達成一致,從而導致稅務籌劃風險,構成籌劃風險的因素主要包括:
1.納稅人的稅務籌劃成本。稅務籌劃具有收益性,作為高級理財活動,必須考慮成本效益原則,否則籌劃方案將很可能面臨“收不抵支”而失敗的風險。稅務籌劃成本主要包括三類:一是直接成本,即納稅人為設計、實施籌劃方案而發生的人力、財力、物力的耗費;二是機會成本,即納稅人如果不實施某一項籌劃方案,而選擇其他方案所能獲得的最大收益;三是風險成本,即稅收籌劃方案由于種種不確定因素失敗而使納稅人蒙受的經濟損失及所須承擔的法律責任。
2.稅務機關對稅務籌劃方案的認定。稅務籌劃具有合法性,然而,稅務籌劃方案實施結果如何、能否給納稅人帶來節稅收益,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稅務機關對納稅人籌劃方案的認定。如果稅務機關不認定納稅人的方案,那么稅務機關會將該方案視為避稅或偷逃稅。這樣,納稅人不僅無法得到任何節稅收益,反而可能因行為違法而被面臨稅務機關處罰。
二、基于稅收征納主體關系的稅務籌劃博弈均衡分析
作為理性經濟人,征稅主體和納稅主體在稅收利益上有著不同的價值取向,二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主要表現在企業無法準確預測稅務機關對企業稅務籌劃行為的認定態度,而稅務機關不可能完全掌握企業所有真實的納稅信息。從博弈論的角度來看,企業納稅主體與稅務機關成為非完全信息博弈下的雙方主體,在博弈的過程中,博弈雙方可以在遵守稅收法律制度這種協議的條件下實現一種理想狀態,即“納什均衡”。假定企業所處的環境是一個穩定的市場經濟環境,博弈雙方是企業和稅務機關。當企業選擇開展稅務籌劃或不開展稅務籌劃,稅務機關具有進行稅務稽查或不進行稅務稽查兩個選擇。由于受稅收征管力度和資源的影響,稅務機關客觀上對企業開展稅務稽查存在不確定性,并且,稅務機關認定企業的稅務籌劃合法與否也存在著不確定性,因此,引入概率進行全面衡量。
(一)征納主體雙方博弈模型分析
1.博弈模型的建立:局中人(1)企業,局中人(2)稅務機關。
2.博弈雙方的策略:企業行動選擇為籌劃或不籌劃,稅務機關行動選擇為稅務稽查或不稽查。
3.模型變量的含義:企業開展稅務籌劃的直接成本為C1,機會成本為C2,企業稅務籌劃不被稅務機關認定的風險成本為C3,企業稅務籌劃的節稅收益為T;稅務機關進行稅務稽查的稽查成本為C,稅務機關開展稅務稽查的概率為P1,則不開展稅務稽查的概率為1-P1,稅務機關開展稅務稽查的情況下,對企業稅務籌劃認定概率為P2,對企業稅務籌劃不認定概率則為1-P2。
4.博弈模型的分析:
(1)企業選擇籌劃或不籌劃,稅務機關選擇稅務稽查或不稽查時的綜合期望收益如下:
①企業選擇稅務籌劃的期望收益為:
EU1=(T-C1-C2)×(1-P1)+(T-C1-C2)×P1×P2 +(-C1-C2-C3)×P1×(1-P2)
②企業不選擇稅務籌劃的期望收益為:EU1=0
③稅務機關開展稅務稽查的期望收益為:EU2= -C×P2 +(T+C3-C)×(1-P2)
④稅務機關不開展稅務稽查的期望收益為:EU2=0
(2)當企業選擇稅務籌劃并且稅務機關開展稅務稽查時,令:EU1=EU2,得出企業稅務籌劃被認定均衡概率P2=(T+C1+C2+2C3-C)/2(T+C3),則企業稅務籌劃不被認定均衡概率1-P2=(T-C1-C2+C)/2(T+C3)。
可見,當P2=(T+C1+C2+2C3-C)/2(T+C3),企業和稅務機關雙方期望收益達到理想的均衡狀態,即EU1=EU2;當P2> (T+C1+C2+2C3-C)/2(T+C3)時,企業稅務籌劃的期望收益大于稅務機關稅務稽查的期望收益即EU1>EU2,企業應選擇稅務籌劃策略;當P2< (T+C1+C2+2C3-C)/2(T+C3)時,企業稅務籌劃的期望收益小于稅務機關稅務稽查的期望收益即EU1
(二)征納主體雙方博弈模型結論
1.納稅企業稅務籌劃收益與稅務機關稽查成本呈反向關系。稅務稽查成本越高,稅務機關稽查的頻率、范圍和深度等都會受到削弱,這時企業稅務籌劃的被認定的概率就會增大,稅務籌劃的期望收益隨之提高。
2.納稅企業稅務籌劃收益與不被稅務機關認定的風險成本呈反向關系。稅務機關不認定企業稅務籌劃,處罰力度越大,意味著納稅企業選擇稅務籌劃帶來的損失越有可能大于收益,這時納稅人就會傾向不選擇稅務籌劃。
從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結論,即在征納主體雙方博弈模型基本假設下,當企業選擇稅務籌劃并且稅務機關開展稅務稽查時,博弈的關鍵點在于納稅企業的稅務籌劃能否被稅務機關認定,這就關系到 “納什均衡” 理想狀態的前提條件也即博弈雙方能夠遵守稅收法律制度這種協議的條件。在這樣的前提下,征納雙方在稅務籌劃中才能達到博弈利益均衡,而稅收法律制度的完備是保證“雙贏”的根本條件。
三、我國稅務籌劃現狀評價
西方國家稅收法律體系比較完善,征納雙方在納稅征稅的長期博弈實踐中,促進了稅務籌劃在西方國家市場經濟蓬勃發展,同時又推動了稅收法律制度趨于完備。由于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時間短,1994年我國才建立起比較適應市場經濟需求的稅收制度,稅收法律體系處于不斷完善中,稅務籌劃起步較晚。一方面,作為納稅主體的企業出于自身利益考慮稅務籌劃意識日趨強烈,但由于納稅人整體稅務籌劃水平較低,稅務籌劃實踐處于初級階段;另一方面,作為征稅主體的稅務機關為確保國家稅收,稅務稽查日趨嚴謹,但由于稅務機關人員執法觀念和專業素質參差不齊,影響執法的公正性,沖擊了我國稅務籌劃實踐的和諧性和統一性。
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期,國家稅制變動頻繁且復雜。在經營能力和外部環境既定的情況下,政府稅收與企業可支配利益是一個相互消長的關系。而稅收法律體系是征納雙方博弈利益均衡的重要前提,稅務籌劃實踐能夠促進稅收法律體系不斷完善,因此,推動當前落后的稅務籌劃實踐向更高層次發展,不僅能夠使得征納雙方博弈取得共贏,而且有利于推動我國稅收法律制度的建設和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
四、和諧稅收征納主體關系下的稅務籌劃發展路徑
(一)加強稅務籌劃意識,建立和諧的稅收征納關系
征納雙方正確認識稅務籌劃,有利于構建和諧的稅收征納關系。稅務籌劃反映了國家的立法意圖,具有合法性和收益性,納稅人必須在保持稅務籌劃收益性的同時,兼顧合法性,以保證稅收籌劃的成功從而最大限度地降低籌劃風險;稅務機關在執法過程中對稅務籌劃的認識需要上升國家宏觀調控的高度,以“為納稅人服務”的意識,主動參與到納稅人稅務籌劃的過程中,充分調動納稅人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這樣不僅有助于國家立法意圖的實現和政策的落實,有利于改革和完善稅收法律體系,充分發揮稅收調控經濟的杠桿作用,優化資源配置和理順收入分配。
(二)構建稅務籌劃績效評估指標體系,完善稅務籌劃制度
由于外部環境以及諸多不確定因素的存在,納稅人應該建立微觀層面的稅務籌劃制度應對稅務籌劃風險,在稅務籌劃實踐中逐步構建企業稅務籌劃績效評估指標體系進行稅務籌劃風險管理;政府在稅務籌劃實踐中逐步完善稅收法律制度,鼓勵納稅人在政府宏觀層面稅務籌劃的框架下積極實施微觀層面稅收籌劃。我國政府大力推行“金稅工程”等金字電子政務工程,在這樣信息化的綜合平臺上,循序漸進地建立稅務籌劃績效評估指標體系數據庫,構建稅務籌劃方案信息的全程溝通機制,通過現代網絡手段實現稅收籌劃信息充分共享,使得納稅企業稅務籌劃在稅務機關的監管下糾偏查錯,保證籌劃方案的穩步實施,實現征納雙方共贏局面。以此充分發揮社會監督的職能作用,保障國家和納稅人個人利益在根本上的一致。
(三)培養稅務籌劃專業人才,提高稅務籌劃技術水平
稅務籌劃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綜合性涉稅理財活動,要求稅務籌劃人員應具備扎實的理論功底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必須熟悉稅收政策、法規,對納稅人涉稅經濟行為有充分了解,對稅務籌劃方案的運行效率和效果及其被稅務機關認可的程度有準確的把握,才能保證籌劃的成功。因此,在全社會相關范圍內包括稅收征納雙方廣泛開展稅收籌劃理論和實踐的研究,培養稅務籌劃專業人才,保證稅收籌劃的權威性和可靠性,對于稅務籌劃實踐中出現的問題應該反復論證,及時反映在國家立法中,由此推動我國稅收法律制度建設和稅務籌劃水平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劍文.納稅主體法理研究[M].經濟管理出版社,2006(1).
[2]蓋地,蔡昌.稅收籌劃及案例分析[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5(1).
[3]李金鋒.博弈模型的擴展分析[J].稅務與經濟,2004(2):54-56.
[4]曲曉輝.我國稅收征管方式的博弈分析[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6,
(1):24-28.
[5]劉琪.淺析稅收籌劃風險及其防范與控制[J].財政監督,2008(7).
關鍵詞:稅務籌劃 基本途徑 核心環節 風險防范
企業稅務籌劃的含義
企業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發展、獲利,方法多種多樣,其中創造成本優勢便是基本手法之一。而稅收負擔的輕重是直接影響其成本高低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企業就必須在考慮其生產經營戰略的同時,綜合考慮稅收這一成本因素。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 ,在宏觀調控的影響以及競爭日趨公平和激烈的市場環境下,通過稅務籌劃的手段達到企業稅收負擔最小化,從而降低成本,增加經濟效益,打造企業的競爭優勢,是目前企業增強核心競爭力的有效方法之一。這就對企業開展稅務籌劃提出了新的要求。
稅務籌劃(tax planning或tax saving),是納稅人在國家稅收法規、政策允許的范圍內,通過對籌資、投資、收入分配、組織形式、經營等事項的事先安排、選擇和策劃,以期達到合理減少稅收支出、降低經營成本、獲取稅收利益為目的的經營活動。稅務籌劃的主要內容是:采用合法的手段進行節稅籌劃;采用非違法手段進行避稅籌劃;采用經濟手段,特別是價格手段進行稅收轉嫁籌劃。簡單地說,如果將個人或企業增加收入、利潤等稱為“開源”,那么稅務籌劃就是進行“節流”。由于稅務籌劃所取得的是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所以它是納稅人的一項基本權利,是企業的一種財務活動。
企業稅務籌劃的基本途徑與核心環節
(一)企業在創建過程中的稅務籌劃
通過選擇不同的產業領域進行稅務籌劃。國家根據不同時期的社會發展規劃及產業導向,對不同產業制定了差別稅收政策。投資者根據國家產業政策和稅收優惠差別規定,通過對投資產業的選擇即可達到減輕稅負的目的,同時又體現政府產業政策的導向。通過選擇不同的企業組織形式進行稅務籌劃。許多國家對股份有限公司和合伙企業實行不同的納稅規定。公司的營業利潤在企業納稅環節課征公司稅,稅后利潤作為股息分配給投資者,投資者還要繳納一次個人所得稅。而個人合伙企業則不作為公司看待,營業利潤不交公司所得稅,只對個人分得收益征收個人所得稅。通過選擇不同的注冊地進行稅務籌劃。為實現整體經濟發展戰略,往往制定出一系列針對不同地區的稅收優惠政策,這就給納稅人提供了一個極好的稅務籌劃機會。比如我國對經濟特區的優惠,對沿海開放城市的優惠,對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優惠,對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優惠和對西部開發的優惠等等。投資者可以通過選擇上述具有優惠政策的地方進行投資,就會達到節省稅金支出的目的。通過選擇不同的融資方式進行稅務籌劃。企業融資渠道主要有權益融資和債務融資。權益融資需要支付股息,股息要從稅后利潤中支付,成本較高;債務融資要支付利息,利息可納入管理費在稅前支付可以起到抵稅的作用。當稅率較高時,債務融資的抵稅功能就更為明顯,但債務融資存在較高風險,因此,企業根據不同需要來選擇更加適合自己的融資方式也是稅務籌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二)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稅務籌劃的核心環節
對于任何一個納稅人來說,其實際應繳納稅款的計算方法為:
應納稅額=計稅依據×稅率
實際應繳納稅款=應納稅額-應抵扣稅額
這里所說的應抵扣稅額是指直接減少納稅人應繳納稅款的各種抵扣項目,包括稅額扣除、退稅額、免稅額、盈虧互抵、減稅額等。在稅率既定的條件下,減少計稅依據就意味著減少納稅人的應納稅額,從而減少了實際繳納的稅款;在計稅依據既定的條件下,降低適用稅率也意味著減少納稅人的應納稅額,從而減少了實際繳納的稅款;在應納稅額既定的條件下,增加抵扣稅額就意味著減少了納稅人實際繳納的稅款。除此之外,從相對節稅的角度考慮,推遲稅款的繳納也意味著節稅。因此,節稅從基本方案看,分為四種:
第一,減少計稅依據。計稅依據,或者稱為稅基,是指計算納稅人應納稅額的依據。在稅率既定的情況下,減少計稅依據就意味著減少納稅人的應納稅額。減少計稅依據是節稅的最基本方案。不同的稅種,其計稅依據各不相同,因此應當根據各稅種計稅依據的具體情況通過各種方法減少計稅依據,從而減輕納稅人的稅收負擔。而減少計稅依據最常用、最普遍的方法是扣除法??鄢ㄊ侵冈诖_定稅額時,將按照稅法規定能從中扣除的項目予以扣除,從而減少實際應繳納稅額的方法。采用扣除法進行稅務籌劃的基本要領歸結為兩點:一是完全,即凡是稅法規定的準予扣除的項目都予以扣除;二是充分,即按照稅法規定的最高標準充分地予以扣除。 這就要求稅務籌劃人員要充分了解和掌握稅法中關于準予扣除項目及其標準。
第二,降低適用稅率。降低適用稅率是指在同一稅種存在不同稅率的情況下,通過各種籌劃方法,適用相對較低的稅率,從而減少應納稅額的方法。采用降低適用稅率方法,其基本思路是通過合理的安排,在計算企業應納稅額時選擇較低的稅率,以減少企業應納稅額,從而降低企業的稅收負擔。其具體思路包括:
納稅人選擇。由于不同的納稅人適用不同的稅率,因此稅務策劃時,只要可能,就應當通過比較分析,選擇稅負較低的納稅人身份,從而降低企業的適用稅率。這又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消極的身份選擇,另一種是積極的身份選擇,從而降低企業的適用稅率。計稅方法的選擇。在有些稅種中,稅法規定可以采用不同的計稅方法,而不同的計稅方法的實際稅負往往是不同的,因此企業可以根據具體情況本著稅負最小化原則進行選擇。征稅項目的轉換。同一稅種的不同征稅項目,往往適用不同的稅率;即使稅率相同,由于存在多種稅費,其實際稅負也不相同。分劈技術。將收入分劈成若干次、若干時期或若干份,從而達到降低適用稅率,減輕稅收負擔。比如按照稅法規定,獎金收入屬于工資薪金所得,按照超額累進稅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對于一次獎金收入較高的,可以通過分劈技術分劈成若干次收入計入工資,這樣就可以降低適用稅率。轉移技術。將同一利益集團內的一個企業的收入、成本、 費用和利潤以及財產、行為轉移到其他企業,以降低實際稅率,從而減輕整個利益集團的稅收負擔。轉移技術的前提是同一利益集團的不同企業的適用稅率存在差異。轉移技術的核心或者要點是將計稅依據從稅率較高的企業轉移到稅率較低的企業,降低整個利益集團的整體稅收負擔,從而絕對地節稅。
第三,增加應抵扣稅額。主要包括:稅額扣除。稅法規定納稅人在計算繳納稅款時,對于以前環節繳納的稅款準予扣除。稅額扣除可以避免重復征稅,減輕納稅人的稅收負擔,并對納稅人的某些經濟行為加以鼓勵和照顧。盈虧互抵。稅法規定納稅人在計算繳納所得稅時,準許納稅人在某一年度發生的虧損,以以后年度的盈利去彌補,從而減少以后年度的應付稅款。稅收饒讓。企業所得稅法規定,納稅人來源于境外的所得,其在境外已經繳納的稅款,準予在合并納稅人時予以扣除,這就叫稅收饒讓,在具體扣除時可以采用兩種方法:一種是分國不分項抵扣;另一種是定率抵扣,即企業可以通過計算分析,確定采用哪一種方法抵扣的金額大則采用哪一種方法。 跨國經營企業在合并納稅時應當充分考慮稅收饒讓因素,以減輕其稅收負擔。
第四,推遲稅款繳納時間。推遲稅款繳納是相對節稅的方法,由于稅收的重點是流轉稅和所得稅,流轉稅的計稅依據是應稅收入,所得稅的計稅依據是應納稅所得額,它是納稅人的收入減去費用后的余額。推遲稅款繳納的方法盡管有很多,但基本思路可以歸結為兩種:
一是推遲收入的確認。收入既涉及流轉稅,又涉及所得稅,所以從納稅的角度看,收入確認總是越晚越好。首先,企業可以通過對其生產經營活動的合理安排,如合理地安排交貨時間、結算時間、銷售方式等,從而推遲營業收入實現的時間,從而推遲稅收的繳納。其次,企業可以通過合理的財務安排來推遲收入的確認。這主要是指在會計上通過合理安排確認營業收入實現的時間來推遲稅款的繳納,或者說合理安排營業收入的入賬時間以推遲稅款的繳納。二是費用應當盡早確認。費用不涉及流轉稅,只涉及所得稅,所以從納稅的角度看,費用確認的基本原則是宜早不宜晚。具體而言,對于費用確認,應當遵循如下原則:凡是直接能進營業成本、期間費用和損失的不進生產成本;凡是能進成本的不進資產;能預提的不待攤,能多提的就多提,能快攤的就快攤。
企業稅務籌劃風險及其防范
所謂稅務籌劃風險,是指稅務籌劃活動因各種原因(如稅收政策調整和預期經濟活動的變化)失敗而付出的代價。企業如果無視這些風險的存在而進行盲目的稅務籌劃,其結果可能事與愿違。
(一)企業稅務籌劃風險
首先是投資扭曲風險。投資扭曲風險是指企業單純為了達到節稅目的,選擇次優而放棄最優投資方案給企業帶來的機會損失的可能性。建立現代稅制的一項主要原則就是稅收的中立性,即中性原則,納稅人不應因國家征稅而放棄或改變其既定的投資方向。如果納稅人因稅收因素而放棄最優投資方案而改為次優投資方案,就會面臨投資扭曲風險。因此,稅收非中立性越強,投資扭曲風險程度越大,相應的扭曲成本也就越高。
其次是忽視成本風險。企業進行稅務籌劃是有成本的,并非是毫無付出的。很多稅務籌劃方案,理論上雖可以少繳納或降低部分稅款,但往往不能達到理想的預期效果,這與稅務籌劃中忽視成本有關。稅務籌劃成本是指由于采用籌劃方案而增加的成本,包括潛在成本和顯性成本。潛在成本是指稅務籌劃失敗時的罰款;顯性成本,即人工成本,是一種物化勞動成本,是向注冊會計師、注冊稅務師進行稅務籌劃咨詢或委托進行稅務籌劃時所支付的報酬和費用。
第三是經營損益風險。政府課稅(尤指所得稅)體現為對企業既得利益的分享,而并未承擔相應比例經營損失風險的責任。盡管稅法規定企業在一定期限內可以用以后實現的利潤(稅前利潤)補償前期發生的經營虧損,但這種“風險”是以企業在以后限定期間內擁有充分獲利能力為假定前提,否則一切風險損失將完全由企業自己承擔(以稅后利潤彌補虧損)。由于彌補虧損的來源并非來自企業以前年度盈利時已繳納稅款的返還,而是企業以后年度實現的利潤,這意味著稅款是預繳,企業稅負的相對加重。這就是企業進行稅務籌劃時的經營損益風險。
第四是稅款支付風險。納稅作為企業對政府負債的償還,具有單向、強制、完全現金(會計上定義的狹義現金)支付的外性約束。比如,其他債務償還具有非完全現金支出的特點,有時可不動用現金卻可結清所欠債務,如雙方互為債權債務關系,新舊債務調換等。而企業所負擔的稅收債務,不可能采取與政府間債權債務互抵的途徑予以結清,企業必須無條件履行納稅義務,按期申報,繳納稅款,不經特別批準,不得延期繳納,即使對已經獲取延期納稅申報的企業,也必須按照稅務機構核定的額度預繳稅款,各項稅款的支付必須全部以現金繳付。企業一旦現金不足而無法融通時,不但要接受稅務機關的經濟懲罰,而且要承擔因企業信譽降低而可能導致其市場價值潛在的有形、無形損失。如果納稅人對稅收政策的把握程度不高,稅務籌劃很有可能失敗,很有可能因涉嫌偷稅,觸犯刑律。這些風險的存在,都會給企業經營帶來巨大損失。
(二)企業稅務籌劃風險的防范
堅持合法性。依法納稅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而進行稅務籌劃也是納稅人享有的權利。但是稅務籌劃應該合法,這是稅務籌劃賴以生存的前提條件。稅務籌劃的合法性,既包括稅務籌劃必須符合國家稅收的引導趨勢,使得企業在享受有關稅收優惠政策的同時,也順應國家宏觀調控經濟的意圖;同時還包括稅務籌劃在操作過程中注意度的把握,劃清稅務籌劃與偷稅、漏稅等其他減稅方法之間的界限,堅持合法籌劃,防止違法減稅、節稅。
力求綜合性。從根本上說,企業的稅務籌劃歸結于企業財務管理的范疇,他的目標是由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實現企業財富的最大化)決定的,企業開展稅務籌劃也應當符合這一總體目標。稅務籌劃首先應當著眼于整體稅負的降低,而不是個別稅負稅種的減少。這是由于各稅種的稅基相互關聯,具有此消彼長的關系,某種稅稅基的縮減可能會致使其他稅種稅基的擴大。因此,稅務籌劃既要考慮帶來的直接利益,也要考慮減少或免除處罰帶來的間接收益;既要考慮某一稅種的節稅利益,也要考慮多種稅種之間利益抵消關系。另外,稅務籌劃利益雖然是企業的一項重要的經濟利益,但他并不是企業的全部經濟利益。投資項目稅收的減少并不等于企業整體利益的增加。如果有多種投資方案可以選擇,最優的方案應是整體利益最大的方案。而并不是稅負最輕的方案。從整體利益最大化出發,這樣就避免了投資扭曲風險。
堅持成本收益原則。稅務籌劃可以使企業獲得一定的利益,但是無論是由企業內部設立專門部門進行稅務籌劃,還是由企業聘請外部專門從事稅務籌劃工作的人員來完成,都要耗費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要解決企業忽視成本的風險,企業進行稅務籌劃時還應當遵循成本收益原則。既要考慮稅務籌劃的直接成本,同時還要將稅務籌劃方案選擇比較中所放棄的方案的可能收益作為機會成本來加以考慮。只有當稅務籌劃方案的收益大于支出時,該項稅務籌劃才是正確的、成功的。對于稅務籌劃成本中顯性成本,企業可以與中介機構進行反復磋商,降低費用、成本。只有當費低于稅務籌劃節約的稅負時,這項稅務籌劃方案才是可行的。
爭取當地稅務機關的支持。稅收是國家收入的主要來源,企業稅務籌劃的目的是節稅,即減少向國家納稅的數額,這與政府增加國家收入的目的是互相矛盾的。因此,企業要想進行稅務籌劃,必須取得當地稅務機關的支持,以確保合法性。企業稅務進行籌劃的許多活動是在法律的邊界上運作的,稅務籌劃人員很難準確把握其確切的界限,有些問題在概念的界定上本來就很模糊,況且各地稅務機關具體的稅收征管方式也是不一樣的,稅收執法部門擁有較大的自由裁量權。這就要求進行稅務籌劃的企業在正確理解稅收政策的同時,還要隨時關注當地稅務機關稅收征管的特點和具體方式。進行稅務籌劃的企業只有從當地稅務機關那里及時取得最新的稅收政策信息,才可以對經營策略、稅務籌劃等進行適當的調整,以確保企業經營和稅務籌劃的正確運行,最大限度的增加經營收益,降低經營損失,才可以使經營損益風險降到最低。
籌劃方案應具有實用性。稅務籌劃的方法必須符合企業生產經營的客觀要求,具有可行性。作為企業的財務決策者應當能夠在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中完成稅務籌劃過程,不能因為稅務籌劃而破壞了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流程。稅務籌劃的一個基本原則是盡量合法地推遲納稅,據此有人提出企業所需的原材料等外購貨物應當盡早購進,這樣企業在早期就可以多發生一些進項稅額,少納增值稅,盡管企業后期的外購貨物會減少,進項稅額下降,從而企業要多納一些稅,但企業仍可以從上述推遲納稅中得到利益。這種稅務籌劃辦法確實可以給企業帶來稅收上的好處,但由于稅法對進項稅額抵扣的時限有明確的規定,所以通過上述辦法進行增值稅的籌劃很可能給企業帶來其他方面的問題。例如,稅法規定:“工業企業購進貨物必須在購進的貨物已經驗收入庫后才能申報抵扣進項稅額;商業企業購進貨物必須在購進的貨物付款后才能申報抵扣進項稅額(在分期付款購進貨物的情況下,必須在所有款項支付完畢后才能申報抵扣)”。由于有上述規定,企業如果想用盡早購貨的辦法推遲增值稅的納稅義務,就可能面臨庫房緊缺、存貨占壓大量資金、管理費增加等一系列問題,從而使這種稅務籌劃辦法的可操作性大打折扣。
不能照搬國外的經驗。稅務籌劃雖然有一些普遍原則,但因各國的稅法不盡相同,所以,照搬國外企業稅務籌劃的方法在我國是往往行不通的。例如,許多國家的稅法允許企業實行加速折舊,因此,在這些國家,企業進行所得稅籌劃的一個很普遍的做法就是利用加速折舊的辦法來推遲所得的實現。因為在加速折舊的情況下,企業在一定時期內應繳納的所得稅總額雖然不會減少,但由于企業前期計入成本費用的折舊額較大,應稅所得額較小,稅款主要被推遲到后期繳納,所以各年繳納稅款之和的現值會有所降低。但我國稅法規定:企業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一般為直線法;對促進科技進步、環境保護和國家鼓勵投資的關鍵設備,以及常年處于震動、超強度使用或受酸堿等強烈腐蝕狀態的機器設備,確需縮短折舊年限或采取加速折舊方法的,須由納稅人提出申請,經當地主管稅務機關審核后,逐級報國家稅務總局批準后方可實行??梢姡谖覈?,企業如果要實行加速折舊,最終要由國家稅務總局批準,這就決定了利用加速折舊手段進行稅務籌劃在我國一般不具有可行性。
結論
總之,無論是理論上還是現實的案例都可以說明,合理稅務籌劃能顯著地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有助于企業價值或股東財富最大化戰略目標的實現,這同時也有利于企業進一步投資、擴大生產規模。對國家來說,雖然暫時的稅收減少了,但從長遠看,企業得以發展壯大后,能為國家帶來更多的稅收收入。從這個意義上講,稅務籌劃對企業、國家經濟的發展都是有利的。但為了正確地應用稅務籌劃為企業生產經營服務,避免出現稅收風險和稅收濫用,有必要明確有關稅務籌劃的風險及其防范措施,使稅務籌劃這一有效方法在我國得以健康推廣與發展。
參考文獻:
1.張中秀.納稅籌劃[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0
2.楊智敏.走出納稅籌劃誤區[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
3.何鳴昊等.企業稅收籌劃[M].企業管理出版社,2002
4.李心源,戴德明.稅收與會計模式的選擇與稅收監管[J].稅務研究,2004(11)
5.李永亮.對企業稅收籌劃核心環節及相關問題探析[J].商業時代,2010(34)
一、稅務籌劃效應
(一)稅務籌劃的宏觀效應
1.有利于發揮國家稅收調節經濟的杠桿作用。納稅人通過稅務籌劃主觀上是為了減輕自己的稅收負擔,但在客觀上卻是自動接受了國家對經濟活動的引導,在國家稅收經濟杠桿的作用下,逐步走向了優化產業結構和生產力布局的道路。
2.促進國家稅收及政府稅收政策不斷改進和完善。稅務籌劃是納稅人對國家稅法及有關稅收經濟政策的反饋行為,同時也是對政府政策導向的正確性、有效性和國家現行稅法完善性的檢驗。國家可以利用納稅人稅務籌劃行為反饋的信息,改進有關稅收政策和完善現行稅收制度。
(二)稅務籌劃的微觀效應
1.有利于納稅人實現稅務利益最大化,從而促進企業發展。
2.有助于納稅人納稅意識的增強。稅務籌劃促使納稅人在謀求合法稅收利益的驅動下,主動自覺地學習、鉆研稅收法律、法規和履行納稅義務,從而可以有效地提高納稅人的稅收法律意識。
3.有助于會計管理水平的提高。稅務籌劃要求會計人員既要熟知會計法、會計準則、會計制度,也要熱悉現行稅法,企業設帳、記帳要考慮稅法的要求,否則就不能達到稅務籌劃的目的。
二、當前稅務籌劃面臨的難題
1.稅務籌劃合法性界定問題。從理論上說,稅務籌劃與避稅、逃稅有本質上的區別,稅收籌劃在不違反國家稅法、不悖于稅法立意宗旨的前提條件下展開。但實際工作中,稅務籌劃、避稅及逃稅仍然沒有一個可操作的法定界定標準。這就使稅務籌劃的合法性受到質疑,稅務籌劃在合法與違法的邊緣前行。稅務籌劃得不到法律保護和支持,成為稅務籌劃發展的首要障礙。
2.稅務籌劃空間問題。稅務籌劃主要是針對難以轉嫁的所得稅等直接稅,通過合法地選擇取得所得的時點,或者轉移所得等方法使收入最小化,費用最大化,實現免除納稅義務,減少納稅義務或遞延納稅義務等目的。但我國現行稅制較大地倚重于增值稅等間接稅,所得稅和財產稅體系簡單且不完整,所得稅等直接稅收入占整個收入的比重有限,大量的個人納稅入的納稅義務很小,稅收籌劃的成長空間有限。
3.納稅人尋求稅務籌劃動力不足問題。由于部分基層稅務機關工作人員業務素質不高,征管意識不足,我國稅收征管水平距發達國家有較大的差距。征管水平的低下,不能及時發現納稅人的偷逃稅行為。同時,及少數稅務干部的,等也給納稅人提供了違法、違規的機會。很顯然,如果偷稅的獲益遠遠大于稅務籌劃的收益和偷稅的風險時,納稅人顯然不會再去進行稅務籌劃。稅收征管水平的低下和征管力度的弱化,納稅人尋求“稅務籌劃”的動力顯然不足。
4.稅務籌劃的人才素質問題。稅種的多樣性、政策的動態性、企業的差別性和企業要求的特殊性,對稅務籌劃人員提出了極高的素質要求,不僅要精通稅收法律法規、財務會計和企業管理等方面的知識,而且還應具有較強的語言溝通能力和文字綜合能力,從而才能在充分了解籌劃對象的基本情況的基礎上,運用專業知識和專業判斷能力為企業出具合理的籌劃方案或籌劃建議。稅收籌劃的高度專業性,知識融通性及操作的復雜性要求“一專多能”的復合性稅務籌劃人才,這在我國稅務籌劃剛起步的情況下,顯然是人才難求。
三、發展稅務籌劃的對策
盡管稅務籌劃面臨諸多難題,但是隨著稅制進一步與國際慣例接軌,稅收制度不斷健全和完善;隨著稅收征管水平的不斷提高;隨著全社會的納稅意識的不斷增強,社會對稅務籌劃的需求將進一步擴大,這無疑是發展稅務籌劃的一次機遇,稅務籌劃的前景樂觀?,F在要做的是:
1.加快稅務籌劃的規范化、法制化建設。首先以法律形式明確界定稅務籌劃與避稅、逃稅的性質及其構成要件,從而明確稅務籌劃與避稅、逃稅的界定標準,使合法的稅務籌劃受法律的保護,使稅務籌劃所提供的方案得到法律的支持,為稅務籌劃的發展創造條件。其次,以法律形式明確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與責任,納稅人作為籌劃方案的使用者和利益的直接受益者,對方案涉及到的法律問題要負全部責任;而方案的提供者要受行業標準的約束,嚴重違規或違法時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將稅務籌劃當事人各方的行為納入法制化、制度化管理的軌道,規范當事各方的行為,為稅務籌劃的健康發展創造先決條件。
2.加大稅務籌劃的宣傳力度。稅務籌劃尚處于摸索、學習、推行的初始階段,盡管一部分媒體及從事稅務籌劃的中介機構對稅務籌劃的積極意義等方面有所宣傳,但由于對稅務籌劃在諸多問題上理解存在不少誤區,表面上看來,稅務籌劃的宣傳熱熱鬧鬧,但缺乏權威性和一致性,以致納稅人對稅務籌劃的認識、理解存在許多偏差甚至誤解,因此有必要加大稅務籌劃的宣傳力度,使納稅人正確認識稅務籌劃,正確對待稅務籌劃,從而促使稅務籌劃健康發展。
3.努力提高稅務籌劃人員素質,提高從業能力。從業人員素質不高、從業能力不強是制約稅務籌劃發展的瓶頸。沒有高素質的人員,高質量的稅務籌劃方案就是一句空話。更為嚴峻的是,在外資從業機構進入國內市場后,將引發更為激烈的市場競爭,對人員素質的要求將更高。因此目前的從業人員及稅務機構必須有清楚的認識,通過開辦各種稅務知識培訓班,選送優秀人才進行專業深造等途徑,全方位地、有意識地培養既懂稅法,也懂財務會計,也懂企業管理等多方面知識,又有豐富實踐經驗的高素質復合性人才,以保證稅務籌劃對高素質人才的要求。
4.完善稅制,加強稅收征管力度。稅制是否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稅務籌劃的開展,立法機關和稅務機關應加快稅收立法建設的步伐,加快稅制改革的步伐,進一步完善稅制,減少稅法本身的漏洞,同時,加快司法建設步伐,提高征收管理水平,加大征收管理力度,減少征管漏洞,加大對偷逃稅款的打擊力度,引導稅務籌劃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納稅 籌劃 風險
一、企業納稅籌劃人員應具備的素質
納稅籌劃是納稅人對稅法的能動性運用,是一項專業技術性很強的策劃活動。一個成功的籌劃方案可以為企業實現稅收負擔最小,這也要求企業納稅籌劃人員必須具備專業的素質。一個優秀的納稅籌劃人員,不僅能制訂成功的籌劃方案,而且應該是一個最有效的溝通者。溝通能力主要表現在與主管稅務機關的溝通上。
納稅籌劃人員如何將納稅籌劃方案通過自己的溝通技巧獲得稅務機關認可,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I劃人員應良好的具備職業道德,嚴格分清涉稅事項、涉稅環節合法與非法的界限,不得將違反稅收政策、法規的行為納入籌劃方案,從而避免將納稅籌劃引入偷稅的歧途,給企業和個人帶來涉稅風險。
二、納稅籌劃不能僅僅依靠財務部門
在一般人看來,納稅籌劃是涉稅問題,理所當然是財務部門的事情。事實上,企業財務工作只是對企業經營成果進行正確核算與反映,很多具體業務不是財務單方面能操作的。真正的納稅籌劃應該從生產經營入手,即在財務處理過程之前,有的甚至應該在業務發生之前,就要知道稅收對業務的影響。以上文瑞都國際一期項目土地增值稅納稅籌劃實務操作為例,納稅籌劃方案整體設計(思路)在2006年初由公司財務部門完成,提交給公司管理層的專題研究通過后開始實施,在實施過程中由公司領導統一協調,工程、營銷、財務等部門密切配合。
因此,納稅籌劃不能僅僅依靠財務部門,而是決策、采購、生產、銷售、財務等部門的統一協調。企業要做好納稅籌劃,必須對業務流程進行規范,加強業務過程的稅收管理,加強各部門的通力協作,按照稅法的規定,結合生產經營業務進行操作,對各涉稅環節統籌規劃和控制。只有這樣,才能取得滿意的籌劃效果。
三、納稅籌劃的風險及防范
納稅籌劃風險指企業納稅籌劃活動受各種原因的影響而失敗的可能性。納稅籌劃的風險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內容:一是不依法納稅的風險。即由于對有關稅收政策的精神把握不準,造成事實上的偷稅,從而受到稅務機關處罰;二是對有關稅收優惠政策的運用和執行不到位的風險;三是在納稅籌劃過程中對稅收政策的整體性把握不夠,形成稅收籌劃風險。例如在企業改制、兼并、分設過程中的稅收籌劃涉及多種稅收優惠,如果不能系統地理解,就很容易出現籌劃失敗的風險;四是籌劃成果與籌劃成本得不償失的風險。針對納稅籌劃可能的風險,企業主要應從以下方面進行風險防范:
1.加強稅收政策學習,提高納稅籌劃風險意識。企業納稅籌劃人員通過學習稅收政策,可以準確把握稅收法律政策。既然納稅籌劃方案主要來自稅收法律政策中對計稅依據、納稅人、稅率等的不同規定,那么對相關稅法全面了解就成為納稅籌劃的基礎環節。有了這種全面了解,才能預測出不同納稅方案的風險,并進行比較,優化選擇,進而作出對企業最有利的稅收決策。反之,如果對有關政策、法規不了解,就無法預測多種納稅方案,納稅籌劃活動就無法進行。
通過稅收政策的學習,可以提高風險意識,密切關注稅收法律政策變動。綜合衡量稅務籌劃方案,處理好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短期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系,為企業增加效益。
2.提高納稅籌劃人員素質。納稅籌劃是一項高層次的理財活動,是集法律、稅收、會計、財務、金融等各方面專業知識為一體的組織策劃活動。納稅籌劃人員不僅要具備相當的專業素質,還要具備經濟前景預測能力、項目統籌謀劃能力以及與各部門合作配合的l辦作能力等素質,否則就難以勝任該項工作。
3.企業管理層充分重視。作為企業管理層,應該高度重視納稅風險的管理,這不但要體現在制度上,更要體現在領導者管理意識中。由十納稅籌劃具有特殊目的,其風險是客觀存在的。面對風險,企業領導者應時刻保持警惕,針對風險產生的原因,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預防和減少風險的發生。
4.保持籌劃方案適度靈活。企業所處的經濟環境不是一成不變的,國家的稅制、稅法、相關政策為了適應新的經濟形勢,會不斷地調整或改變,這就要求企業的納稅籌劃方案必須保持適度的靈活性,考慮自身的實際情況,不斷地重新審查和評估稅務籌劃方案,適時更新籌劃內容,評價稅務籌劃的風險,采取措施回避、分散或轉嫁風險,比較風險與收益,使納稅籌劃在動態調整中為企業帶來收益。
5.搞好稅企關系,加強稅企聯系。由于稅法規定往往有一定的彈性幅度區間,加之各地具體的稅收征管方式有所不同,稅務機關和稅務干部在執法中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權”,納稅籌劃人員對此很難準確把握。這就要求一方面,納稅籌劃人員正確地理解稅收政策的規定、正確應用財會知識,另一方面,隨時關注當地稅務機關稅收征管的特點和具體方法,經常與稅務機關保持友好聯系,使納稅籌劃活動適應主管稅務機關的管理特點,或者使納稅籌劃方案得到當地主管稅務部門的認可,從而避免納稅籌劃風險,取得應有的收益。
隨著納稅籌劃活動在企業經營活動中價值的體現,納稅籌劃風險應該受到更多的關注,因為企業只要有納稅籌劃活動,就存在納稅籌劃的風險。因此,企業在進行納稅籌劃時,一定要針對具體的問題具體分析,針對企業的風險情況制定切合實際的風險防范措施,為納稅籌劃的成功實施做到未雨綢繆。
參考文獻:
[1]國家稅務總局網站
關鍵詞:納稅籌劃風險
一、企業納稅籌劃人員應具備的素質
納稅籌劃是納稅人對稅法的能動性運用,是一項專業技術性很強的策劃活動。一個成功的籌劃方案可以為企業實現稅收負擔最小,這也要求企業納稅籌劃人員必須具備專業的素質。一個優秀的納稅籌劃人員,不僅能制訂成功的籌劃方案,而且應該是一個最有效的溝通者。溝通能力主要表現在與主管稅務機關的溝通上。
納稅籌劃人員如何將納稅籌劃方案通過自己的溝通技巧獲得稅務機關認可,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I劃人員應良好的具備職業道德,嚴格分清涉稅事項、涉稅環節合法與非法的界限,不得將違反稅收政策、法規的行為納入籌劃方案,從而避免將納稅籌劃引入偷稅的歧途,給企業和個人帶來涉稅風險。
二、納稅籌劃不能僅僅依靠財務部門
在一般人看來,納稅籌劃是涉稅問題,理所當然是財務部門的事情。事實上,企業財務工作只是對企業經營成果進行正確核算與反映,很多具體業務不是財務單方面能操作的。真正的納稅籌劃應該從生產經營入手,即在財務處理過程之前,有的甚至應該在業務發生之前,就要知道稅收對業務的影響。以上文瑞都國際一期項目土地增值稅納稅籌劃實務操作為例,納稅籌劃方案整體設計(思路)在2006年初由公司財務部門完成,提交給公司管理層的專題研究通過后開始實施,在實施過程中由公司領導統一協調,工程、營銷、財務等部門密切配合。
因此,納稅籌劃不能僅僅依靠財務部門,而是決策、采購、生產、銷售、財務等部門的統一協調。企業要做好納稅籌劃,必須對業務流程進行規范,加強業務過程的稅收管理,加強各部門的通力協作,按照稅法的規定,結合生產經營業務進行操作,對各涉稅環節統籌規劃和控制。只有這樣,才能取得滿意的籌劃效果。
三、納稅籌劃的風險及防范
納稅籌劃風險指企業納稅籌劃活動受各種原因的影響而失敗的可能性。納稅籌劃的風險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內容:一是不依法納稅的風險。即由于對有關稅收政策的精神把握不準,造成事實上的偷稅,從而受到稅務機關處罰;二是對有關稅收優惠政策的運用和執行不到位的風險;三是在納稅籌劃過程中對稅收政策的整體性把握不夠,形成稅收籌劃風險。例如在企業改制、兼并、分設過程中的稅收籌劃涉及多種稅收優惠,如果不能系統地理解,就很容易出現籌劃失敗的風險;四是籌劃成果與籌劃成本得不償失的風險。針對納稅籌劃可能的風險,企業主要應從以下方面進行風險防范:
1.加強稅收政策學習,提高納稅籌劃風險意識。企業納稅籌劃人員通過學習稅收政策,可以準確把握稅收法律政策。既然納稅籌劃方案主要來自稅收法律政策中對計稅依據、納稅人、稅率等的不同規定,那么對相關稅法全面了解就成為納稅籌劃的基礎環節。有了這種全面了解,才能預測出不同納稅方案的風險,并進行比較,優化選擇,進而作出對企業最有利的稅收決策。反之,如果對有關政策、法規不了解,就無法預測多種納稅方案,納稅籌劃活動就無法進行。
通過稅收政策的學習,可以提高風險意識,密切關注稅收法律政策變動。綜合衡量稅務籌劃方案,處理好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短期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系,為企業增加效益。
2.提高納稅籌劃人員素質。納稅籌劃是一項高層次的理財活動,是集法律、稅收、會計、財務、金融等各方面專業知識為一體的組織策劃活動。納稅籌劃人員不僅要具備相當的專業素質,還要具備經濟前景預測能力、項目統籌謀劃能力以及與各部門合作配合的l辦作能力等素質,否則就難以勝任該項工作。
3.企業管理層充分重視。作為企業管理層,應該高度重視納稅風險的管理,這不但要體現在制度上,更要體現在領導者管理意識中。由十納稅籌劃具有特殊目的,其風險是客觀存在的。面對風險,企業領導者應時刻保持警惕,針對風險產生的原因,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預防和減少風險的發生。
4.保持籌劃方案適度靈活。企業所處的經濟環境不是一成不變的,國家的稅制、稅法、相關政策為了適應新的經濟形勢,會不斷地調整或改變,這就要求企業的納稅籌劃方案必須保持適度的靈活性,考慮自身的實際情況,不斷地重新審查和評估稅務籌劃方案,適時更新籌劃內容,評價稅務籌劃的風險,采取措施回避、分散或轉嫁風險,比較風險與收益,使納稅籌劃在動態調整中為企業帶來收益。
5.搞好稅企關系,加強稅企聯系。由于稅法規定往往有一定的彈性幅度區間,加之各地具體的稅收征管方式有所不同,稅務機關和稅務干部在執法中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權”,納稅籌劃人員對此很難準確把握。這就要求一方面,納稅籌劃人員正確地理解稅收政策的規定、正確應用財會知識,另一方面,隨時關注當地稅務機關稅收征管的特點和具體方法,經常與稅務機關保持友好聯系,使納稅籌劃活動適應主管稅務機關的管理特點,或者使納稅籌劃方案得到當地主管稅務部門的認可,從而避免納稅籌劃風險,取得應有的收益。
隨著納稅籌劃活動在企業經營活動中價值的體現,納稅籌劃風險應該受到更多的關注,因為企業只要有納稅籌劃活動,就存在納稅籌劃的風險。因此,企業在進行納稅籌劃時,一定要針對具體的問題具體分析,針對企業的風險情況制定切合實際的風險防范措施,為納稅籌劃的成功實施做到未雨綢繆。
參考文獻:
[1]國家稅務總局網站
關鍵詞:納稅籌劃風險
一、企業納稅籌劃人員應具備的素質
納稅籌劃是納稅人對稅法的能動性運用,是一項專業技術性很強的策劃活動。一個成功的籌劃方案可以為企業實現稅收負擔最小,這也要求企業納稅籌劃人員必須具備專業的素質。一個優秀的納稅籌劃人員,不僅能制訂成功的籌劃方案,而且應該是一個最有效的溝通者。溝通能力主要表現在與主管稅務機關的溝通上。
納稅籌劃人員如何將納稅籌劃方案通過自己的溝通技巧獲得稅務機關認可,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I劃人員應良好的具備職業道德,嚴格分清涉稅事項、涉稅環節合法與非法的界限,不得將違反稅收政策、法規的行為納入籌劃方案,從而避免將納稅籌劃引入偷稅的歧途,給企業和個人帶來涉稅風險。
二、納稅籌劃不能僅僅依靠財務部門
在一般人看來,納稅籌劃是涉稅問題,理所當然是財務部門的事情。事實上,企業財務工作只是對企業經營成果進行正確核算與反映,很多具體業務不是財務單方面能操作的。真正的納稅籌劃應該從生產經營入手,即在財務處理過程之前,有的甚至應該在業務發生之前,就要知道稅收對業務的影響。以上文瑞都國際一期項目土地增值稅納稅籌劃實務操作為例,納稅籌劃方案整體設計(思路)在2006年初由公司財務部門完成,提交給公司管理層的專題研究通過后開始實施,在實施過程中由公司領導統一協調,工程、營銷、財務等部門密切配合。
因此,納稅籌劃不能僅僅依靠財務部門,而是決策、采購、生產、銷售、財務等部門的統一協調。企業要做好納稅籌劃,必須對業務流程進行規范,加強業務過程的稅收管理,加強各部門的通力協作,按照稅法的規定,結合生產經營業務進行操作,對各涉稅環節統籌規劃和控制。只有這樣,才能取得滿意的籌劃效果。
三、納稅籌劃的風險及防范
納稅籌劃風險指企業納稅籌劃活動受各種原因的影響而失敗的可能性。納稅籌劃的風險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內容:一是不依法納稅的風險。即由于對有關稅收政策的精神把握不準,造成事實上的偷稅,從而受到稅務機關處罰;二是對有關稅收優惠政策的運用和執行不到位的風險;三是在納稅籌劃過程中對稅收政策的整體性把握不夠,形成稅收籌劃風險。例如在企業改制、兼并、分設過程中的稅收籌劃涉及多種稅收優惠,如果不能系統地理解,就很容易出現籌劃失敗的風險;四是籌劃成果與籌劃成本得不償失的風險。針對納稅籌劃可能的風險,企業主要應從以下方面進行風險防范:
1.加強稅收政策學習,提高納稅籌劃風險意識。企業納稅籌劃人員通過學習稅收政策,可以準確把握稅收法律政策。既然納稅籌劃方案主要來自稅收法律政策中對計稅依據、納稅人、稅率等的不同規定,那么對相關稅法全面了解就成為納稅籌劃的基礎環節。有了這種全面了解,才能預測出不同納稅方案的風險,并進行比較,優化選擇,進而作出對企業最有利的稅收決策。反之,如果對有關政策、法規不了解,就無法預測多種納稅方案,納稅籌劃活動就無法進行。
通過稅收政策的學習,可以提高風險意識,密切關注稅收法律政策變動。綜合衡量稅務籌劃方案,處理好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短期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系,為企業增加效益。
2.提高納稅籌劃人員素質。納稅籌劃是一項高層次的理財活動,是集法律、稅收、會計、財務、金融等各方面專業知識為一體的組織策劃活動。納稅籌劃人員不僅要具備相當的專業素質,還要具備經濟前景預測能力、項目統籌謀劃能力以及與各部門合作配合的l辦作能力等素質,否則就難以勝任該項工作。
3.企業管理層充分重視。作為企業管理層,應該高度重視納稅風險的管理,這不但要體現在制度上,更要體現在領導者管理意識中。由十納稅籌劃具有特殊目的,其風險是客觀存在的。面對風險,企業領導者應時刻保持警惕,針對風險產生的原因,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預防和減少風險的發生。
4.保持籌劃方案適度靈活。企業所處的經濟環境不是一成不變的,國家的稅制、稅法、相關政策為了適應新的經濟形勢,會不斷地調整或改變,這就要求企業的納稅籌劃方案必須保持適度的靈活性,考慮自身的實際情況,不斷地重新審查和評估稅務籌劃方案,適時更新籌劃內容,評價稅務籌劃的風險,采取措施回避、分散或轉嫁風險,比較風險與收益,使納稅籌劃在動態調整中為企業帶來收益。
5.搞好稅企關系,加強稅企聯系。由于稅法規定往往有一定的彈性幅度區間,加之各地具體的稅收征管方式有所不同,稅務機關和稅務干部在執法中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權”,納稅籌劃人員對此很難準確把握。這就要求一方面,納稅籌劃人員正確地理解稅收政策的規定、正確應用財會知識,另一方面,隨時關注當地稅務機關稅收征管的特點和具體方法,經常與稅務機關保持友好聯系,使納稅籌劃活動適應主管稅務機關的管理特點,或者使納稅籌劃方案得到當地主管稅務部門的認可,從而避免納稅籌劃風險,取得應有的收益。
隨著納稅籌劃活動在企業經營活動中價值的體現,納稅籌劃風險應該受到更多的關注,因為企業只要有納稅籌劃活動,就存在納稅籌劃的風險。因此,企業在進行納稅籌劃時,一定要針對具體的問題具體分析,針對企業的風險情況制定切合實際的風險防范措施,為納稅籌劃的成功實施做到未雨綢繆。
參考文獻:
[1]國家稅務總局網站
關鍵詞:鐵路企業 增值稅 稅務籌劃 風險防范
一、 鐵路企業在稅務籌劃實踐中應當遵循的基本原則
鐵路企業在開展稅務籌劃時,要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因時因地來設計稅務籌劃方案,應當遵循的基本原則:
(一)依法進行籌劃。依法進行稅務籌劃是指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政策的規定進行籌劃。這些法律、法規、政策主要是稅收、財務、會計、金融、企業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最常見的是利用稅收優惠政策進行籌劃。通過偽造變造記賬憑證、少計收入、亂列支出等手段,是屬于偷逃稅款的行為。鐵路企業在稅務籌劃實踐中必須以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灸規為前提。
(二)不違法進行籌劃。不違法進行稅務籌劃是指利用稅收法律、法規、政策的漏洞進行稅務籌劃。不違法進行稅務籌劃的主要作用是促使立法機構和政府部門完善有關的稅收法律、法規和政策,更好地發揮稅收在經濟發展中的調控作用。稅務籌劃經常在稅務法律法規規定性的邊緣上進行操作,這就意味著其蘊含著很大的操作風險。因此,鐵路企業在進行稅務籌劃時,務必提高稅務籌劃的風險意識,密切關注稅務政策變化趨勢,不能因單純追求收益最大化,而忽視風險給企業造成的損失。
(三)講究成本效益。如果通過稅務籌劃產生的效益大于為此而發生的成本就應進行籌劃,否則就沒有必要進行籌劃。例如原材料進項稅額抵扣號原材料資金占用之間就存在著矛盾,僅僅考慮進項稅抵扣而大量購進原材料,必然以增大原材料資金占用費為代價。因此,鐵路企業在稅務籌劃還應遵循成本效益原則。
(四)與時俱進進行籌劃。企業隨著稅收法律、法規及政策的變動,相應調整稅務籌劃的方式、方法。如果稅收法律、法規及政策變動了,企業仍然按照原來的規定進行籌劃,可能造成偷稅、漏稅等違法行為,并受到處罰。
二、鐵路企業稅務籌劃的現狀及問題
目前我國國有鐵路企業的納稅現狀是:主營業務收入部分的營業稅由鐵道部集中繳納,企業所得稅也由鐵道部匯總繳納。這兩大主要稅種的繳納現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稅收籌劃在國有鐵路企業的地位。其他業務的增值稅、營業稅及多經企業和集體企業的各種稅金,則由其自行計算,就地繳納。但由于各種主、客觀原因,鐵路企業在各種稅金的籌劃上存在以下主要問題:
(一)對稅務籌劃涵義的認識存在誤區
在鐵路企業,很多運營單位不了解稅務籌劃的真正內涵,對他們而言,每個單位只需每月繳納極少數地其他業務收入的稅金及附加,印花稅、車船稅等小稅種和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外,其他稅的概念離他們很遠,國有鐵路運輸企業真正納稅的概念在鐵路局和鐵道部層面。鐵別是在我國鐵路運輸企業稅收籌劃開展較晚,發展較慢,很多人更會認為稅務籌劃就是采取一切手段少繳稅或不繳稅,沒有理解稅務籌劃是對納稅方案進行優化選擇,合理避稅,取得正當合法的稅務利益。
(二)鐵路企業稅務意識淡薄,重視不夠
鐵路運輸主業涉及的稅種比較單一,主要稅種如營業稅、企業所得稅,由鐵道部匯總繳納。不涉及經營性質的單位只繳納個人所得稅,車船使用稅,印花稅等小稅種。對企業管理者和相關工作人員來,接觸到的稅務知識面比較窄,處理的稅務業務比較少。再則,中國傳統鐵路體制最主要的特征"政企不分",國有鐵路企業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里以安全為主要目標,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搞生產,經營管理的重要性在領導的意識中相對淡薄,管理活動不嚴格按照財務工作規程,未經充分的可行性論證、未經必要的財務預算就由企業領導主觀決定,這種情況更不用提對此進行稅務籌劃了。
(三)對稅務籌劃的風險重視不夠
企業在稅務籌劃過程中,因相關人員的決策具有主觀性、納稅雙方對稅務法規認識的差異等因素,決定稅務籌劃具有風險。如不考慮這些風險,將會因稅務籌劃決策不當給企業造成各種損失。如鐵路運輸企業在銷售廢鋼鐵時,按稅法要求需繳納增值稅,某企業考慮到與當地稅務局關系較好,與地方稅務局協商,按營業稅率6%繳納營業稅,短期內企業的確因稅率的差異減少了資金的流出。
(四)缺乏稅務籌劃的專業人才
稅務籌劃實質上是一種高層次、高智力型的財務管理活動,需要事先的規劃和安排。從事稅務籌劃的管理人員,必須熟知稅務法律法規,同時對生產經營、財務會計、財務管理、市場預測等知識也比較了解,才能勝任稅務籌劃這項工作。而現階段我國國有鐵路企業仍比較缺乏此類人才,鐵路局層面財務人員分工細化,以成本、資金、報表、資產監管、稅收等成立科室,各司其職,輪崗也不頻繁,缺乏綜合性人才。運營站段也是同樣如此,如要聘請地方的稅務人員,又缺乏對鐵路業務的了解,很難達到理想中的期望值。
三、對鐵路企業稅務籌劃的建議
針對目前鐵路企業稅務管理、稅務籌劃的現狀,應在以下幾方面進行改進。
(一)加強稅務籌劃管理人才的培養和錄用
(二)加強各級領導及相關業務人員稅法知識的培訓
(三)具體經營過程中的稅務籌劃方法
(四)對企業收入、成本、費用的確認和計量的籌劃
(五)充分利用優惠政策的籌劃
其內容實質,并將其準確、靈活的運用到實際生產經營管理中,提升自身素質,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同時,企業在進行稅務籌劃時應尋找稅務專家的意見,加強與中介專業機構的合作,提高技術含量,通過經濟結構和交易活動的安排,對納稅方案進行優化選擇,使籌劃方案更加合理和規范,以降低稅務籌劃的風險,取得正當的稅務利益。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2007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