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6 16:01:0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土木工程結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依據建筑與土木工程領域全日制工程碩士課程體系需要適應的目標,構建以基礎理論與知識、專業素養與能力和科學系統的思維為三大平臺的復合課程目標體系,見圖2所示。三大目標的實現自下而上,同時相互配合,發揮整體作用。第一平臺為基礎理論與知識,是建筑與土木工程領域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所要掌握的基礎理論。其中數理類知識包括數值計算、應用數理統計、結構動力學、有限元分析等課程,學會應用數學模型和物理方法進行理論計算和試驗分析;計算機類課程包括數據庫設計與實現,通過程序設計幫助實現系統模擬仿真等;專業基礎課程包括高等鋼筋混凝土結構、高層結構結構分析與概念設計、工程結構減振與控制理論等,學會房屋建筑工程結構設計、控制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課程體系改革與評價與優化原理與方法;專業課包括現代工程施工組織、高層結構工程施工技術等課程,掌握專業前沿知識;交叉類課程包括建設系統工程、工程經濟學原理與應用、現代管理原理與方法,培養學生交叉學科視野和系統思維方式;實踐課包括實驗、設計、模擬、校內外實習等,鍛煉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人文課包括英語、哲學及德育等課程,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第二平臺為職業素養與能力的提升,它建立在基礎理論與知識的平臺上。職業素養要求學生具有良好的工程職業道德、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豐富的人文科學素養;學習能力要求學生具有信息獲取、知識更新和終身學習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要求具有綜合應用建筑與土木工程理論、獨立地分析和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設計能力要求學生具有開拓創新意識和進行建筑產品開發設計的能力,以及建筑工程項目集成的基本能力;創新能力要求學生具有由跟隨創新、集成創新和原始創新組成的技術創新能力;管理能力要求具有良好的組織管理能力,較強的交流溝通、環境適應和團隊合作能力[3]。第三平臺為科學系統的思維,是在基礎理論與知識的學習和專業素養與能力的培養中逐步形成的。系統性思維要求學生從全局的角度思考問題,培養發散思維和聚合思維、直覺思維和邏輯思維,具有統籌與預見能力。
復合型課程的支撐體系
為了順利實現課程體系改革的目標,構建自內向外的復合型課程支撐體系,內部為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外部為導師隊伍建設和產學研結合,如圖3所示。
(一)課程設置
一要加強實踐課程,包括實驗、設計、模擬、實習等,處理好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的比例關系,提高建筑與土木工程領域工程碩士研究生分析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二要加強交叉課程建設,合理調整技術、管理、經濟、法規課程的比例,使工程碩士研究生立足于“大土木”工程背景之下,概覽建筑與土木工程各學科相互間交叉、滲透和融合的特征,拓展專業并形成較高的視野;三要加強人文課程,通過專題課或者學術講座的形式,豐富研究生的人文科學素養。
(二)教學方法
教學內容首先要更加重視其寬廣性、應用性和實踐性,培養工程碩士研究生的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4];其次要反映建筑與土木工程領域最前沿的知識,使研究生熟悉研究方向的新動向,增強科研興趣;同時要做到與后續課程和論文研究的有效銜接,減少研究生課程學習的盲目性。教學形式要以研究型形式為主,如討論式教學、參與導師課題等,實現研究生從被動接受到主動鉆研的有效轉變,教師起到啟發引導的作用。教學方法還要靈活多樣,如模擬軟件、實地調研等,優化教學過程并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三)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的改革首先要改變本科階段一貫的終結性考核制度,將課程互動評價、階段成果和終結性考試三部分作為每門課程的成績。在論文或設計研究階段,要加強論文開題、階段報告、中期報告和論文答辯的過程考查,提高專業學位的授予水平,改變目前中國“嚴進寬出”培養模式的不利局面;其次,要將理論課程與實踐活動結合,評價學生理論知識掌握情況和與之對應的實驗或實踐活動完成情況,形成多元化綜合評價體系,促進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和公正性。
(四)導師隊伍建設
導師是研究生學習和生活的指導者,導師的責任感、知識結構和學術水平是保證研究生質量的關鍵因素。因此,要建立公平的競爭機制對導師嚴格遴選,從源頭上提高導師隊伍水平;要鼓勵導師定期深入企業了解生產實際需要,與企業合作開展科學研究工作,推動科研成果的轉化。這樣一方面促進導師知識結構的不斷更新和學術水平的持續提升,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導師對專業學位研究生有針對性的指導能力。
(五)產學研結合
學校一方面吸納社會上具有一定學術造詣的同行專家加入導師隊伍,不僅滿足工程碩士研究生規模擴大的需求,而且將行業課題帶進學校;另一方面通過加強與建設領域內的投資建設、項目管理、工程設計、施工總承包、工程咨詢等單位的聯系,使建筑與土木工程領域工程碩士研究生達到其課程學習內容適應企業和社會需求,論文或設計選題來源于工程實踐的目的。
課程改革的評價體系
根據復合型課程的目標體系和支撐體系的內容,建立相應的評價體系。結合層次分析法對評價系統進行分析,計算各指標權重,進行方案層的優先排序。評價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筆者設計調查問卷,由國內相關高校建筑與土木工程領域的專家對各指標權重評判,結果如表2所示。表2數據顯示,建筑與土木工程全日制工程碩士課程評價體系的一級指標中,相對重要程度依次為:課程設置、導師隊伍建設、產學研結合、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二級指標中,課堂授課、實驗、設計和實踐課程的合理安排、學生參與行業單位的項目實踐和導師的學術水平是最重要的三項內容,也是建筑與土木工程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課程體系改革的首要任務。
課程改革的建議
(一)優化課程設置
優化課程設置是基礎,關鍵要合理安排課堂授課、實驗、設計和實踐課程比例,形成以實驗、設計和實踐課程為主,理論授課為輔的課程結構。通過適當減少人文課程學分和課時數、增加學科基礎課和專業方向課的實驗和設計環節,以學科基礎課和專業方向課將實驗和設計為課程主線,增加實踐課程的時間安排等優化課程設置。這樣的課程結構更有利于工程碩士研究生主動吸收知識和掌握研究方法,提高研究生在科研工作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加強導師隊伍建設
加強導師隊伍建設是關鍵,側重提高導師的學術水平。針對面向實踐的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要改變以往以論文、論著和科研成果的數量作為衡量導師學術水平的單一指標的不利局面,將導師帶領學生參與企業實踐和社會課題也納入導師學術水平評價體系。學校應對全日制工程碩士導師加強工程實踐訓練,同時吸收不同學科領域的專家、學者和實踐領域有豐富經驗的專業人員擔任兼職導師,承擔部分教學指導工作。“雙導師制”培養學生,形成優勢互補,從而改變導師過于理論化的學術現狀,引導導師重視工程實踐,全面提高導師的學術素養。
(一)著眼工程素質和實踐能力培養,建設實踐教學體系
建立三個層次的子系統實踐教學體系,并將實踐教學體系落實到新修訂的教學計劃和實踐教學大綱中第一子系統以認識實習為主體,涵蓋工程制圖、土木工程概論、測量實習等。使學生了解、認識、描述土木工程產品的功能要求、內部結構,激發學生學習土木工程的熱情。第二子系統包括力學、工程材料、土力學及結構實驗及課程設計等。使學生掌握材料性能、結構建模及結構分析設計方法。第三子系統包括結構檢測、生產實習、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使學生掌握與實踐土木工程的分析、設計、施工檢測和控制方法。三個子系統的層次結構是“綜合—分解—再綜合”的關系;具有“實驗、實習和設計”三要素,符合人的認識規律;以能力培養、特別是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的培養為主線。在教學計劃和實踐教學大綱中,從以下三個方面納入實踐教學體系。
1.與土木實驗平臺相對應,設立《實驗系列課程》,打好全面開放式實驗的基礎。
2.設《集中實踐教學環節指導表》,將課內各集中實踐環節與課外社會實踐、科研實踐、學科競賽、創新實踐、學年作品和文化素質教育實踐等結合起來,形成為一個完整的體系;將研究型、創新型實踐課和課外科技競賽活動列入教學計劃,如力學模型測試、應用軟件培訓、結構模型競賽實驗課等。
3.增設創新實踐學分,即對學生參加的各類競賽、科技創作和論文寫作等活動,進行考核后計入學分,且可免修其他課程。
(二)將工程素質和實踐能力培養寓于教育教學全過程
本科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工程素質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創新活動的開展,必須寓于教育教學全過程。
1.對實踐性較強的課程,以創新能力培養為主線,進行課程改革。對土木工程專業中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如《土木工程概論》、《土木工程施工》、《土木工程材料》以及結構類實驗課等進行課程改革,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主線。《土木工程概論》可計劃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進行形象生動、引人入勝的教學,組織有豐富經驗的老師、專家授課,使新生剛入學就重視素質和能力的提高,發揮以智引人、以志樹人的作用。土木工程施工教學有一定的特色,將課程分為兩個層次進行:第一層次是以子項工程中的工種工程施工為對象的基本施工知識;第二層次是以整個項目工程施工為對象的現代土木工程施工,在后者中引入現代化的最新方法,采用多媒體授課,授課過程中,使學生站在項目經理的高度,統管全局,運用最新技術,去解決復雜的工程問題。土木工程材料和結構類課程內容廣泛,實驗課時較多,長期以來采用傳統方法進行實驗,學生主動參與少,可計劃制作各類實驗課件,讓學生利用課件,主動參與,進行模擬實驗后,再正式進行實驗室試驗,這項改革可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助于開發創造性思維,潛移默化地掌握創新方法。
2.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四年級的導師制與畢業設計相結合。為貫徹因材施教的育人原則,更好地實行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和科學研究三元結合的教學模式,給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良好的條件,全面提高學生的工程素質和實際工作的能力,必須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因此,擬將畢業設計改在一年內機動安排,規定對四年級的導師制必須與畢業設計相結合。導師關心學生的全面成長,在負責指導學生畢業設計的同時,要提供學生參與工程實踐和科學研究的條件,與科學研究、創新活動結合起來。
3.探索寓于教學過程、形式多樣、可持續開展創新實踐活動的新路子。在教學過程中,開拓一些形式多樣的創新實踐活動。組織學參加挑戰杯結構設計競賽:以激發學生崇尚科學、追求真知、勤奮學習、銳意創新、迎接挑戰的主動精神,競賽活動鼓勵跨專業、跨年級、跨學科的合作,以體現團隊精神。組織學生科技活動:設置學生科技活動基金,推動課外科技活動的開展,課外科技活動與教學過程相結合。結合教學環節,撰寫小論文:從一年級到四年級,結合課堂教學、實驗、實習及畢業設計等教學環節,安排撰寫小論文,促進學生參與創新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4.為實行開放性實驗創造硬件條件。對專業基礎課及專業課實驗進行調整、投入,圍繞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開展工作。在保證開出原計劃規定的混凝土結構、土力學、建筑材料等各類課程的實驗基礎上,擬增開一些實驗項目如“預應力張拉工藝”、“結構非破損試驗”、“道路工程現場檢測”等。
(三)通過“產、學、研”結合,依靠社會力量辦學,有效提高實習和畢業設計的質量
搞好專業的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的關鍵是理論聯系實際。擬將廣大教師的“產、學、研”結合點形成為較大的、互惠互利的合作網絡,組成可跟蹤最新技術、靈活的校外實踐基地。這是依靠社會力量辦學的新觀念。觀念的更新,可使我們克服困難,有效地提高實習和畢業設計的質量。在認識實習的兩周時間里,充分發揮校外實踐基地的作用,利用實踐基地的有利條件,使學生了解國內外的現狀、高新技術及發展趨勢,使認識實習具有內容廣、技術新的特點。依靠“產、學、研”合作網絡,生產實習可實行“開放式”,為強調能力的培養并進一步提高生產實習的質量,修訂適用于土木工程專業的生產實綱并用于實踐。落實畢業設計指導教師的“產、學、研”基地,保證有相對穩定的、內容涉及到土木工程各個領域的合作單位;每年擬聘任10名左右校外畢業設計指導教師,為學生結合實際工程進行畢業設計創造有利的條件。在畢業設計中實現五個結合,即四年級導師制與畢業設計相結合;設計題與實際工程相結合;校內外指導教師相結合;產、學、研相結合;設計題目與用人單位要求相結合。
二、結語
關鍵詞:土木工程概論;課程教學;教學方法;考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4)21-0068-02
土木工程作為一個專業覆蓋面廣、行業涉及面寬、對國民經濟發展具有巨大推動作用的行業,在國民經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998年教育部頒布《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將原來的橋梁、道路、巖土等專業合并為土木工程,形成了一個寬口徑的“大土木”專業,這一調整的目標是培養具有較寬理論基礎、較強適應能力、較廣專業視野的土木工程專門人才。在這一大背景下,“土木工程概論”課程應運而生。目前,國內各高校普遍針對土木工程及其相關專業本科生開設了該課程。“土木工程概論”的教學目的是:[1-4]使學生較全面了解土木工程專業所涉及的領域、包含的內容、所獲得的成就及未來發展方向;從宏觀視角了解土木工程專業的綜合性、社會性及其在技術、經濟與管理方面的統一性,初步涉及一些基本專業概念;引導學生了解自己對大土木下屬眾多學科中最感興趣的方面,建立熱愛土木工程專業的感情和對土木工程事業的責任心,為今后積極主動地學好專業課程、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打下基礎。
相對于“土力學”或“畫法幾何”等專業基礎課程,“土木工程概論”課程開設歷史較短,目前還沒有形成較為成熟的、被普遍認同和推崇的教學方法。因此,針對該課程展開深入的教學教法研究,對于切實提高課堂效率、改善教學效果無疑都大有裨益。
一、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現階段“土木工程概論”課程在高校一般是作為土木工程專業的必修課及其他相關專業的選修課,開設時間一般為大一或大二期間?!巴聊竟こ谈耪摗狈秶w本專業全貌,這就要求學生必須站在學科全局的高度,對學科全貌充分認識與把握,以期做到理論基礎扎實、專業知識面廣、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并有較強的運用和推廣能力。[5]“土木工程概論”課程的任務是培養學生認識土木工程的專業范疇,初步建立解決問題的工程方法,掌握各類土木建筑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為學習相關的后續課程打好必要的基礎,能應用土木工程的理論和方法對一些簡單的工程實際問題進行定性分析。[6-8]目前“土木工程概論”課程教學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內容寬泛粗淺,缺乏實踐性的內容
作為一門引論性質的課程,它所涵蓋的領域極為廣泛,其內容涉及到工程材料、建筑工程、道路與鐵道工程、橋梁工程、隧道與地下工程、巖土工程、水利工程、給排水工程、海洋工程、機場工程、項目管理、防災減災等,內容龐雜粗淺,課本往往只能點到即止。另外,書本概述性文字偏多,但囿于課時,課堂上大部分時間只能用于理論知識的講解,缺少實踐性的內容作為支撐。土木工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所有相關理論的出發點和歸宿都是工程實踐。[9]若能將講授與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和學習效果的改善都將產生巨大的幫助。
2.經典教材匱乏
開設土木工程專業的高校很多,相應的《土木工程概論》教材不一而足。事實上,出于各種原因,各高校往往熱衷于組織本校師資力量來編纂教材,以滿足課程開設需要。筆者認為,這樣做雖然可行,但其合理性仍值得商榷。一方面,由于“土木工程概論”是一門內涵豐富、更新迅速、適用廣泛的專業基礎課,對于上海地區高校適用的《概論》教材,在四川或北京的高校同樣適用,各校各自為政式地編著自己“獨特的”《概論》教材實非必要,反而造成了人力物力財力的巨大浪費;另一方面,當師資力量不足時,教材之間抄襲嚴重,內容編排幾近相同,與其說是自力更生,還不如說是自欺欺人。
3.對任課教師的要求很高
鑒于課程的重要性,教育部曾要求“要配備對土木工程有著深刻認識且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教師來講授這門課”。高校的實際情況是,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教師往往還承擔著更為繁重的專業課程的教學任務,而“概論”課程常常是由經驗不豐富的講師承擔。但青年教師通常對自己的研究方向比較熟悉,而對于其他不相關的方向則知之甚少。由于實踐不足,在講述工程實例時就難以做到旁征博引、生動活潑、深入淺出。
4.課時過少,考核方式簡單
就筆者的教學經歷來看,“土木工程概論”課程的授課學時介于16~24學時之間,也就是說,每次上課(90分鐘)都要講完一章的內容,如建筑工程、道路與鐵道工程等,由于知識點很多,難度較大,教學效果令人擔憂。“概論”的考核方式大多采取開卷考試或提交小論文的形式,急功近利的學生常常只盼著“畢其功于一役”,疏于平時的學習積累,掌握知識的牢固性大打折扣。
二、“土木工程概論”的教學改革
1.增加課時量,增添實踐性內容
建議在以后的課程設置中適當增加課時量。在現階段的教學中,由于課時較少,課程教學質量難以保障。對于關鍵問題的講解,應當更為全面而周詳地講述,盡量講細講透。例如講述斜拉橋與梁橋的關系時,應結合“構造特點”“傳力路徑”“受力特征”“建造材料”等要點來綜合講述,這就需要增加課時量作為前提和保證。
“土木工程概論”的教學內容必須“理論聯系實際”,從而培養出實用型人才。一方面,任課教師在授課前可通過網絡等渠道收集關于土木工程的最新案例,對其新知識、新技術等進行整理、分析和總結,確保傳授的知識與現實世界不脫節。另一方面,為了讓學生更直觀地認識各種土木工程,可適當安排一些現場教學,增加其感性認識,加深其對于土木工程的認識和理解,同時也有利于增加其學習興趣。
2.重視教材及教師隊伍建設
教材是教學觀念和方法的反映,教材建設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關鍵。教材合理與否直接關系到教學效果。教材的內在質量要求教材具有科學性、可讀性、知識性、思維性、啟發性和教學的適用性。《土木工程概論》教材應當堅持實用性原則,盡量選用內容淺顯易懂、條理清晰、圖文并茂,且著重以介紹土木工程各學科的基本知識和共同特性為重點的教材。筆者建議應由全國性的各大學會組織人手聯合編纂教材(每3~5年更新修訂一次),然后在高校推廣使用。
從教學規律上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主導作用,教學效果與教師素質直接相關。本課程由于涉及工程領域較多,這就要求任課教師不但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而且還要有扎實的專業背景知識和豐富的工程實踐經驗。因此,建立一支穩定的、高素質的教學隊伍是改善教學效果的必要條件。就目前國內高校實際情況而言,主要有以下兩種途徑:一是在中青年教師中培養一批專業知識廣博、科研實踐能力強、教學基本功扎實的專業骨干教師承擔本課程的教學任務;二是采取不同學科多位骨干教師共同授課的方式,每位教師講授自己最擅長的學科方向,共同完成整門課程的教學任務。此外,應鼓勵開設課程教法研討會,各相關學科的教師聚集一堂,共同商討、探索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對于有條件的高校,還可提倡國際合作交流,盡快了解和吸收國內外土木工程領域的最新成果,以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
3.教學方法和手段創新
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應逐步推廣和不斷完善啟發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方法,處理好教師主導和學生主動的關系,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對于認真思考、積極回答問題的學生可以給予適當的獎勵績點,計入期末總成績。要重視現代化教學技能,積極探索多媒體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通過圖像、聲音、文字三者的有機結合,把教學內容立體、有序、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尤其是對于信息量大、難以描述的教學內容和最新研究成果、重大工程介紹等,更應該采用現代信息技術。例如在每一章講授部分結束后,筆者會給學生播放一段事先精心準備好的土木工程教學視頻,并同步進行必要的講解,如“超級工程”“Discovery”等都為“土木工程概論”課程教學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4.考核方式改革
考核是檢查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為了提高“土木工程概論”課程的教學質量,對現行的考核方式進行改革勢在必行。應積極探索靈活多樣的考核方式,消除傳統考核方式的弊端。筆者建議豐富考核內容,采取多種手段和方式對學習效果與成績進行評價,如考勤、課堂問答、課后作業、讀書(考察)報告、課程論文、開卷考試等,這樣可以彌補單一、枯燥的考核方式的不足,逐步形成有利于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高和能力培養的考核評價機制。有條件的高校還可以推行理論考試和實踐考試相結合的方式。
5.人文素養與綜合素質的養成
人文素養的核心內容是對人類生存意義和價值的關懷,這就是“人文精神”。這其實是一種為人處世的基本的“德性”“價值觀”和“人生哲學”,科學精神、藝術精神和道德精神均包含其中。人文社會學科包括美學、藝術、社會學、經濟、人文歷史、文學、哲學等等。[10]這些學科不直接對專業發展提供作用,但對于造就土木工程師的社會與人格素質具有極大的意義,并由此影響著其價值觀與相應的思維、行動。人文素養是培養綜合型人才的前提和基礎,這對于理工科學生的教育具有獨特而重要的作用。在對學生進行專業教育的同時,進行人文社會學科的灌輸和熏陶,并把這些納入人才培養計劃和教學計劃,從教育內容、教育主體、教育環境和教育方式上把德智體美幾方面有機統一起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實現培養目標。
三、結語
第一,應根據“土木工程概論”課程特點,編制淺顯易懂、條理清晰、圖文并茂、與時俱進,且著重以介紹土木工程各學科的基本知識和共同特性為重點的教材,同時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學隊伍。
第二,增加課時量,增加實踐性內容,采用啟發式、討論式、參與式的教學方法,處理好教師主導和學生主動的關系,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重視現代化教學技能,積極探索多媒體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
第三,豐富考核內容,采取多種手段和方式對學習效果和成績進行評價,彌補單一、枯燥的考核方式的不足,逐步形成有利于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高和能力培養的考核評價機制。有條件的高校還可以推行理論考試和實踐考試相結合的方式。
第四,在對學生進行專業教育的同時,進行人文社會學科的灌輸和熏陶,從教育內容、教育主體、教育環境和教育方式上把德、智、體、美幾方面有機統一起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并為其以后的專業課程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培養出適合時代需要和科技發展要求的土木工程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董菲,徐春媛.試論現代土木工程教學的創新方法[J].建筑工程,2012,(10):90-92.
[2]何忠明,劉建華.淺議高?!锻聊竟こ谈耪摗氛n程教學改革[J].科技資訊,2011,(7):169-171.
[3]王琰,周戒.對現代土木工程專業教育的幾點探討[J].高等建筑教育,2003,12(3):12-14.
[4]王清標,初明祥.大土木背景下《土木工程概論》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4(4):75-77.
[5]葉志明,宋少滬.把教的創造性留給老師,把學的主動權還給學生[J].中國大學教學,2006,(8):8-9.
[6]劉云平,相琳.《土木工程概論》課中的人文素質教育[J].南通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23(2):84-85.
[7]劉勝兵.《土木工程概論》課程教學及考試改革探討[J].中國電力教育,2012,(31):70-71.
[8]張文華.《土木工程概論》教學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4,(8):
69-70.
關鍵詞: 西部地方高校 土木工程專業 人才培養方案
1.西部地方高校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現狀
1.1土木工程專業起步較晚。
西部地區地方高校雖然較多,但土木工程專業起步較晚。造成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有兩個:①歷史原因導致西部地區地方高校辦學理念沒有隨著時展即時轉變過來,仍舊沉迷于自己相對成熟的文理科專業辦學模式,延誤了土木工程專業開設;②土木工程專業的辦學要求較高,講求的是工程實際,其師資水平、實踐條件等,制約了土木工程專業的開辦。
1.2土木工程專業辦學特色不明顯。
少數西部地方高校或是由于觀念問題,或是由于財力問題,或是由于經驗問題,雖然開設了土木工程專業,但要么在條件不具備的情況下倉促上馬,要么照搬重點院校的辦學模式,大都沒能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不適應西部經濟大發展的需要。如湖南省西部地區地方高校的土木工程專業建設大多屬于此類狀況。
1.3土木工程專業畢業生的工程實際能力較弱。
社會實際需要的是具備扎實工程實際能力的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即用人單位不需要崗前培訓就能單當一面地勝任工程各項任務的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受傳統文理教學模式的影響,西部地區許多地方高校,沒有找到與西部地區經濟發展需要相匹配的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其土木工程專業的畢業生既不像重點院校的精英人才,又不能很快適應工程實際需要,客觀上導致了學生就業困難。
2.西部地方高校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不足
2.1辦學理念滯后延誤了土木工程專業開設。
西部地區許多地方高校是在國家政策扶持下建立并成長起來的,尤其是少數民族地區的地方高校更是如此。由于西部地區長期的經濟不發達,信息較落后,思想較保守,人才較缺乏等原因,西部地方高校的辦學理念也以穩扎穩打見長。當經濟發達地區都在大力培養工科專業人才以滿足快速增長的市場需求時,西部地方高校仍然堅守著傳統的文理陣地。辦學理念的滯后使土木工程專業的開設延誤。國家現在已經意識到并重視這一問題,采取了一些補救措施幫助西部地方高校,如中山大學、中南大學已成為吉首大學的對口扶持單位。
2.2財力薄弱導致土木工程專業的實踐教學條件不完備。
土木工程專業是為解決工程實際而開設的,其有別于其他專業的最大之處在于,該專業必須有完備的實踐教學條件供學生訓練,包括實驗室、校內實踐基地和校外實習基地等方面。這些都需要大量的財力支撐。西部地區經濟欠發達,西部高校的財力顯得更弱,尤其是在高校經費自籌的當下。這種短期內需要大量經費投入的專業,使得不少西部地方高校心有余而力不足,反映在土木工程專業的教學中便是用理科實驗替代工科實踐或干脆減少實踐環節,其后果是工科專業成為理科專業,受害的是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生,以及大量需要土木工程專業人才的西部地區。
2.3師資隊伍結構不合理制約了土木工程專業發展。
西部地區的諸多區域劣勢,如科技水平偏低、經濟久發達等,使得西部地區難以引進高學歷、高職稱的專業人才,也難以穩定已有的專業隊伍。這種現象在西部地方高校更是普遍存在。面對如此兩難局面,西部地方高校大多從原有的師資隊伍中選拔與土木工程專業相近的老師,采用進修等方式培養成自己的土木工程專業教師。這種模式培養出的教師,對于土木工程專業的理論教學應該是沒有問題的,但對于土木工程專業的實踐課程、畢業論文等卻難以勝任,學生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沒能得到很好的鍛煉。西部地方高校師資隊伍結構不合理已成為其土木工程專業發展的瓶頸。
2.4客觀因素使得土木工程專業學生解決實際工程的能力偏低。
西部經濟久發達的地域、西部地方高校辦學艱難、土木工程專業辦學積淀不深、師資隊伍結構失衡等客觀因素,導致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生“厚基礎,寬口徑”,但難以“強能力”。這種培養模式下畢業的土木工程專業學生,其屬性介于理科與工科之間,畢業后不能立即獨當一面,大都需要一年以上的轉型期,增加了學生就業壓力,也增加了企業的培養成本,延緩了學生迅速發展的進程。此種培養模式唯一的優點就是,造就了一大批土木工程專業的考研高手。因為相對就業而言,研究生錄取在實際操作方面要求較低。
3.西部地方高校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優化
3.1以土木工程等工科專業辦學,提高西部地方高校的核心力。
高等教育改革以來,辦學觀念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進入21世紀后,國家經濟飛速發展,需要大量工程技術人員,重點院校已率先大力發展工科專業,土木工程專業便是其中優先發展的專業之一,這從各高等院校熱門專業目錄中可以看出。西部地方高校作為西部最直接的人才培養基地,也應及時跟上時代步伐,轉變辦學觀念,著手發展工科專業。在如此大環境下,一些西部地方高校也相繼行動起來,如吉首大學在“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指出要“優先發展工科專業,適度申報文理專業”,而土木工程專業便位列其中。
3.2以實踐基地建設作為土木工程專業辦學的保證。
土木工程專業的教學改革應強調專業技能的訓練,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為此,必須在原有基礎上加大實踐教學的改革力度[1]。重點有:①加強校內土木工程專業實驗室建設。材料力學實驗室、建筑測量實驗室、建筑材料試驗室、土工實驗室、建筑施工模擬實驗室等是土木工程專業不可或缺的。校內實驗設施可使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方便、及時地互相結合和交融,在突出應用能力的培養上起到了重要作用。②建立長期、穩定的校外生產實習基地。如吉首大學已有十多家建筑企業、公司成為該校長期穩定的實驗、實習基地。學生除在這些土木工程類的企業、公司進行真刀真槍演練之外,還可以進行“頂崗”實踐,真正達到增強專業知識、提高實踐能力的目的。③開展網絡虛擬島計劃。學生在計算機上創立自己的虛擬島,二年級學生在島上進行規劃,如布置建筑物、道路、橋梁、地下設施等,三、四年級學生對它們進行設計或虛擬施工[2]。學生在實施虛擬島計劃過程,對木工程領域有了全面的認識,規劃、設計、施工、計算機應用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高,彌補了實踐條件的不足,既經濟又環保,體現了綠色工程的思想。
3.3以“雙師”型隊伍充實土木工程專業教學陣地。
培養土木工程專業類的應用型人才,師資隊伍是關鍵性因素。沒有工程經驗、工程素質的教師隊伍,在講授工程技術知識時,只是紙上談兵。因此,必須加強教師隊伍素質結構的調整,構建具有工程特色的教師隊伍,即工程專家型的教師隊伍,以滿足培養工程一線技術應用型人才的要求[3]。
西部地方高校大部分從事土木工程專業教學的教師沒有工程實際經驗,容易造成理論知識和工程實際的脫節。在高學歷高職稱土木工程專業人才難以引進的前提下,“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勢在必行,可采取以下途徑:①鼓勵教師考取注冊結構工程師、造價工程師、監理工程師、建造師等注冊資格證書。高校教師要考取注冊資格證書要求有兩年以上的工程實踐經歷,學校應為其創造條件。②從當地建設、規劃等相關部門引進具有注冊資格證及工程實踐經驗的人員作為土木工程專業的實踐教學老師。高校對人才引進大多設有碩士、博士等學歷門檻,為滿足教學需求,應適當降低這部分人員引進的門檻。③與重點院校及當地建設、規劃等相關部門合作辦學。利用他們的資源彌補土木工程專業實踐環節的不足,帶動自身發展。如吉首大學與中山大學、中南大學等簽約了對口支援協議,與張家界國土、設計、規劃、環境等六部門簽約了聯合辦學協議。
3.4以工程實戰訓練培養學生工程實際能力。
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內容體系核心包括基本技能(本專業的基本操作技能)、專業技能(從事具體職業崗位的專業工作中所具備的能力)、綜合技能(基于專業和職業崗位的綜合應用實踐能力)及職業技能(從事某一工種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四大模塊[4]。搭建土木工程專業工程實戰平臺是提高學生工程實際能力的必備措施,具體有:①理論知識以夠用為原則,理論課學時適當縮短,實踐課程學時盡量延長,以保證學生實戰訓練時間;②實驗課程以綜合應用型為主,基礎型為輔,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③實踐課程到工程現場進行,讓學生參與工程的設計、規劃、施工、管理等全過程,并運用專業知識協同工程管理人員解決工程實際問題;④學生從大一開始就參與教師的科研課題,并鼓勵學生在大二時獨自進行“大學生研究性學習和創新性實驗”,循序漸進地鍛煉學生的科研水平及獨自開展工作的能力;⑤畢業論文與畢業設計要結合工程實際進行,以當地工程實際的效果作為成績的最終評判標準。
4.結語
西部地區地方高校土木工程專業在發展過程中,雖然在辦學觀念、辦學條件、師資隊伍等方面存在不足,導致學生工程實際能力偏低,但只要改變辦學觀念,大力發展社會實際需要的土木工程等工科專業,就一定會為廣大西部地區乃至全國培養出合格的土木工程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王文仲,李廣軍,孫佳明.地方高校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研究[J].世紀橋,2007,(146):99-101.
[2]吳瑾,程吉昕.新加坡國立大學土木工程人才培養方案及其特點[J].2004,13,(4):87-89.
[3]郭建博.地方師范院校土木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J].吉林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10,27,(1):111-114.
隨著全球一體化的發展,運用外語進行專業之間的國際交流與合作變得越來越重要。早在2001年,教育部下發了《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其中明確提出高校應積極開展以英語等外語進行的公共課和專業課教學,力爭使5%~10%的課程能進行雙語教學。十多年后的今天,國內一流大學已率先實現了這一目標,并使眾多專業課程成功雙語化。然而,由于師資力量弱,學生基礎差等原因,在獨立學院全面實施雙語教學還面臨著不少困難,而一些已實施雙語教學的課程,多為概論或力學等公共課或基礎課,在相關的專業課程中設置還非常有限。因此,如何結合實際,在獨立學院對專業課程進行雙語教學,是一個值得認真研究的課題。在土木工程專業課程中設置雙語教學環節,可以使學生直接面對第一手外文專業資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拓寬專業知識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還能豐富教學方法和手段,促進教育教學的改革和發展。傳統的雙語教學對學生英語的基礎能力要求較高,專注于對專業詞匯、句法和相關文獻的理解、翻譯和應用等環節,如果照搬將很難適用于獨立學院的相關教學。本文以江蘇科技大學蘇州理工學院的相關土木工程專業課程為例,提出一種不同于傳統的、穿插于一般教學之中的專業課雙語教學方法。該方法易于為學生所接受,可較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且操作性強,經實踐檢驗,是切實可行的。
1本校土建專業學生英語現狀分析
眾所周知,獨立學院學生基礎相對薄弱,和本一、本二批次學生相比,英語能力也相對偏弱。以我校2012級土木工程專業79名本科生為例,圖1給出了該年級學生大學英語成績分布圖。由圖1可知,該專業學生英語能力大都處于很一般的水平,75%以上的學生四個學期的英語成績在60~79之間,超過80者比例很小,且沒有人在90分以上。同時,還存在著一定比例的不及格人數。從圖1進一步分析表明,兩年來學生的大學英語水平并沒有明顯提高,基本處于原地踏步的狀態。雖然這里只是抽取了2012級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的大學英語成績進行分析,但窺一斑而知全豹,我校土建類學生的英語能力并不突出。
2本校土建類專業英語開設情況
本節介紹我校土建類(土木工程和工程管理)專業英語的開設情況。根據《蘇州理工學院指導性專業教學計劃課程安排表》,在土木工程和工程管理兩個專業設有專業英語教學環節,作者分別擔任過這兩門專業英語課程的授課老師。工程管理的專業英語作為大三必修專業課開設,共計1.5學分,分兩個學期進行。其中秋季學期開設《專業英語1》,計0.5學分;次年春季學期開設《專業英語2》,計1個學分。土木工程在大四上學期作為專業任選課開設《土木工程英語》,計1學分,但常因選課人數不足而導致課程無法開設。作者在教授土木工程和工程管理的專業英語時發現,學生普遍存在詞匯量不足、發音不準確以及寫作能力較弱等問題。此外,畏難情緒嚴重,認為專業英語是一門非常難的課,這些因素對順利開展相關專業課程的雙語教學是十分不利的。
3一種新型的雙語教學方式
為了讓學生拓展知識面,同時又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英語能力,作者聯系自身在英國UniversityofBirmingham擔任助教時的工作經歷,提出一種針對獨立學院土建類專業課雙語教學的新方法。該方法脫離了傳統雙語教學的樊籬,將專業英語知識的講授穿插于普通的課堂教學之中,以學生的參與為著力點教授專業知識,克服其畏難心理,寓教于樂,最終使學生獲得全面的提升。主要方案有以下幾點:1)通過學習國外專業機構如NationalGeographicChannel(國家地理頻道)等錄制的土建類工程視頻,對世界著名的地標性工程項目(如鳥巢、英國海底隧道、迪拜帆船酒店等)的設計、施工及后期維護進行介紹,用英語展現專業詞匯及其在工程實際中的應用。2)通過學習國內一線的土建類期刊(如《土木工程學報》《建筑工程學報》以及《工程力學》等)上相關論文的中英文摘要,對應學習最新的科技知識,掌握相關的專業詞匯和語句表達。3)組織以4人~6人為單位的學習小組,分別布置不同的專業課習題,要求用英語完成,以促進學生自己通過查字典、網絡等方式獲知相關專業詞匯和語句用法的表達方式。同時,沿用國外流行的教學方法,要求每個小組將解題過程制作成英文幻燈片,向全班同學用英文作匯報展示。4)通過學習國外著名土建類期刊上的綜述類論文,了解專業知識原汁原味的英語表達,并嘗試對某些段落和章節進行翻譯。通過以上四種方案,學生不僅可以開拓視野,了解世界上主要工程項目的建設情況,同時,還可以掌握相關專業詞匯和句法的英語表達。由于組織了英文展示,學生能將自己的解題思路和想法用英文表述,能更進一步地運用所學的專業英語知識。在展示的過程中,克服了畏難情緒,建立了自信??梢?,本文所提出的方法是一種考慮了獨立學院土建類學生實際情況的好方法。
4綜合實驗改革實例與結果分析
上述方法在2012級土木工程專業課《混凝土與砌體結構設計》以及2013級工程管理專業課《工程結構》中分別進行了實踐。在《混凝土與砌體結構設計》中,分別給學生放映了美國國家地理頻道的《Concrete(混凝土)》《Steel(鋼材)》和《Masonry(砌體)》等專門介紹混凝土、鋼材以及砌體材料特性的英文教學視頻,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穿插學習了胡佛水電站、楊浦大橋等中外建設實例,并結合課本知識點進行了講解和討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調查問卷(發放問卷79份,收回有效問卷78份)顯示,通過在正常的課堂教學中穿插引人入勝的啟發式雙語教學,學生表示對該專業課程的興趣提高了(見圖2),并且在該門課程取得了比較好的成績(60~69占28%,70~79占45%,80~89占27%)。絕大多數學生(96.2%)表示認可這種雙語教學方式,覺得無論未來是繼續深造還是工作,都受益匪淺。在2013級工程管理專業課程《工程結構》的試點中,主要采用學習文獻及分小組完成英文作業并作匯報展示的方式進行專業知識的雙語教學。學習了國內土木界權威刊物《土木工程學報》上的一些綜述性文章,如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項海帆教授2005年發表在第38卷第1期上的論文《懸索橋跨徑的空氣動力極限》。通過對應學習摘要,掌握相關專業術語的英文表達,并選取了相關段落進行翻譯。此外,還采用英文課后作業的形式,完成了鋼筋混凝土受彎、受壓構件承載力計算以及砌體結構墻體高厚比驗算的相關習題,掌握了使用英語解題的基本方法和步驟,并選取了8個小組,使用英語向全班同學做了講演匯報。通過這樣的雙語教育和學習,同學們一致認為對所學專業課程的興趣提高了,并且覺得自己在參與中真正掌握了有關的專業知識。
5結語
一、構建“一主線、三層次、立體化”的理論課程教學模式
“一主線”是在講授各種材料時,既突出重點(以水泥、混凝土、鋼材、瀝青作為教學重點),又體現“一主線”的模式?!耙恢骶€”是按照“生產原料生產工藝材料組成、結構性能應用”講解各類材料的基本知識,授課條理分明,學生學習思路清晰,從而培養了學生正確學習的有效方法和分析歸納能力。“三層次”是在課堂教學中把每個知識點分為逐層深入的三個層次———基礎知識、觀察和討論、工程案例,并使每一個知識點達到基礎性、擴展性和創造性的有機結合。第一層次基本知識是依據以上突出重點、體現一主線的模式講授,并采用啟發式、提問式等多種方式,啟發學生進行思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使學生由被動變為主動學習。第二層次觀察和討論是通過觀察建設工程中某現象(或事故)、某試驗或試驗結果,啟發學生展開討論。學生通過對這些現象、結果的分析討論,既加深對相關基本知識的理解,又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達到學中悟,悟中學。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啟發思維使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得到了提升。第三個層次工程案例是結合所教授的知識點與實際工程案例相結合,鼓勵學生通過各種信息渠道收集工程案例,分析討論工程案例,教師引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立體化”是教學內容的立體化結構。在教學實踐中,逐步建立立體化的教學內容結構。首先以教材為藍本,廣泛收集、整理大量的教學資料,使教學內容變得豐富;其次收集圖片、視頻、實物樣品,制作多媒體課件和教學視頻,使教學內容更加形象;另外制作功能強大、師生互動網絡課程,作為支撐的教學內容體系。
二、突出“一定位、三最新、重優化”的教學內容
課程內容設計上導入國內外最新知識、最新標準,結合大量實際工程案例,強調基礎,注重應用。具體做法如下。在教學內容上定位于培養應用型本科目標需要,優化教學內容,突出“三最新”的教學,即結合最新的國家標準教學,將新型材料及其發展新動向納入教學內容,將教學改革的最新成果納入教學內容。在教學內容的設計上注意強化基礎,拓寬知識面,優化知識結構,滿足厚基礎、大專業的要求,突出基礎性和系統性特點。優化教學內容。淘汰陳舊材料與標準,適當減少砌墻粘土磚等不符合現代技術要求的傳統材料內容,增加新型墻體材料和新型防水材料等內容,實現內容的優化與更新,避免與后續課程重復。增設討論課題、研究型專題作業和開放式作業,培養探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能力和創新意識。以學科前沿的形式,介紹混凝土耐久性、生態建筑與生態建材、新型屋面體系———種植屋面、膜材料與結構等反映學科最新進展的內容,豐富了課程體系,突出前沿性特點。
三、建立“一結合、三類型、開放式”實踐教學體系
針對“土木工程材料”實踐教學的特點,滿足不同專業、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將理論教學貫穿到實驗教學過程中,實現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感知過程,改革教學方法,形成完整的、科學的實驗教學內容的新體系。具體是做到理論教學與工程實際相結合,設計基礎型試驗、設計型試驗和研究創新型試驗三種類型,實驗室由“封閉式”變“開放式”的新的實踐教學體系。實踐教學的組織管理實行任課教師和實驗人員共同參與指導和管理工作,學生以組為單位,按照教學大綱要求所有學生必須完成基礎和設計型試驗;一些優秀的學生,根據興趣和個人意愿,參與和完成研究創新型試驗(以教師的科研課題為主),在上班時間學生可比較自由地安排時間,在試驗過程中及時得到試驗人員的指導。新的實踐教學體系使學生在掌握試驗基本技能的基礎上,通過設計型和研究型試驗,提高了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能力。
四、確定“一素質、三能力、多形式”的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
遵循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育理念,針對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不同特點,確定“一素質、三能力、多形式”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耙凰刭|”是指工程素質。作為工科學生應有廣博的工程知識素質、良好的思維素質、工程實踐操作能力、溝通協作素質、把構思變為現實的技術能力及工程創新素質。工程素質是通過大學課程,逐步培養的。土木工程材料課程在教學中由始至終注重學生工程素質的培養。通過課堂教學傳授工程材料的基本知識,采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通過試驗課及參與教師的研究課題,培養學生的溝通協作素質、工程實踐操作能力?!叭芰Α钡慕虒W方法,是以設置疑問懸念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通過啟發對比、分析討論式及案例教學法,培養學生總結歸納、分析問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改變單一傳授知識型、填鴨應試型教學模式,建立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培養學生探索新知識和研究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在課堂教學中,堅持采用啟發式教學方式,以實際工程為載體,引導學生多方位、多角度地發現問題,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和方法。教學模式的改變,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多形式的教學方法。借助學校強大的教學網絡平臺,采用多媒體技術,將文字、圖片、圖像、動畫、授課視頻等多種教學手段,實現有機結合,使材料或動態過程直接呈現給學生,擴大材料科學前沿信息量,擴展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多形式的考核方式。建立課堂教學、實踐教學、課外學習與考核相互結合,理論測試、試驗考評、課外學習成績評定等多形式的考核方式。
五、建立“一平臺、三拓展、信息強”的教學資源
“一平臺”是指教務處的網絡教學平臺。土木工程材料已經在此平臺上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網絡課程資源,可以供學生課下學習使用。進一步完善了師生互動平臺的利用,使教師與學生能夠有效溝通?!叭卣埂笔侵竿ㄟ^網絡平臺,拓展土木工程材料的前沿知識,跟進新材料的發展,使學生及時了解材料發展動向;拓展土木工程材料的最新國家或行業標準、技術規范,培養學生嚴格遵守標準和規范的工程意識;拓展主要土木工程材料的發現、生產過程創新漫談,目的是激發學生創新意識和培養其創新精神。“信息強”是指在上課過程中,指導學生一是充分利用學校圖書館強大的信息資源,搜集和查閱有關土木工程材料的最新研究動態、研究論文等資源,并指導學生寫作科技論文;二是充分利用教務處網絡課程資源,利用課余時間時時進行訪問,以及完成師生互動的學習任務??傊聊竟こ滩牧险n程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只有不斷改革,因材施教,把工程素質、工程意識和工程思維的培養貫穿始終,才能使學生根據不同的工程實際、不同的使用環境,能正確選用土木工程材料,并能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對工程中出現的土木工程材料相關問題進行分析與研究,找出解決方案,為學生走向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龔平.土木工程材料.課程的教學思考[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06(6):112-ll3.
關鍵詞:土木工程專業教師;來源與組成;教學能力要求;教學能力培養
Pick to: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ources and composition of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civi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teachers, analyzes the causes of deficiency of teachers' practical teaching ability; Analysis of the civil engineering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 of teaching to the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put forward the measures of training professional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Key words: civi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teachers; Source and composition; Teaching ability; Teaching ability training
中圖分類號:G42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104(2013)
1、前言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類設施的科學、技術和工程的總稱。它既指工程設施也指工程技術活動。土木工程屬于基礎學科。建國初期在許多學校就已開設了土木工程專業,1998年國家教委把建筑工程、橋梁與隧道工程,地下工程等合并成為一個大的專業,合稱為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專業培養教學體系包括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兩大塊,兩者既相互獨立又相互支撐。理論教學以“數學——力學——結構——施工”為課程主線。具體設置為:(1)數學課程系列: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與數理統計、計算方法。(2)力學課程系列: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土力學、彈性力學、有限元。(3)結構課程系列:工程制圖、建筑材料、房屋建筑學、混凝土結構、砌體結構、鋼結構、基礎工程、高層建筑結構、單層工業廠房結構設計、鋼結構設計、特種結構、橋梁工程、道路工程。(4)施工課程系列:施工技術、建筑施工管理、工程概預算與招投標、建設監理。
實踐教學體系,是由實踐教學活動的各個要素組成的有機整體,實踐性教學以“技能訓練一結構設計一工程設計”為課程主線。具體設置為:(1)技能訓練系列:工程制圖、計算機輔助設計、認識實習、房屋建筑學設計(民用建筑、工業建筑) 、生產實習、畢業實習。(2)結構設計系列:整體式肋梁樓蓋結構設計、單層工業廠房結構設計、鋼屋架和鋼平臺設計、基礎工程設計。(3)工程設計系列:施工組織設計、工程概預算設計、畢業設計。
2、我國土木工程高校教師來源及教師實踐教學能力不足的現狀
高等教育擴招以來,有越來越多的高學歷人才走進專業教師隊伍,隨著國家提出建設一批國內外知名學府戰略規劃,教師隊伍正形成金字塔式從塔尖到塔底的流向,具有國外留學經歷的人員流向國內專業領先的高校,國內專業排名前列畢業的人員流向專業排名中等的高校,從專業排名中等的高校畢業的人員流向專業排名較后的高校。
國家對重點院校的和一般普通院校的投入比例懸殊巨大,高端教師人才向重點院校聚集度加強。重點院校依托強有力的師資隊伍建立項目申報平臺,設立經濟實體為教師打造從事科學研究、工程實踐、技術創新的實踐平臺,同時借助優良管理模式為教師營造鼓勵創新機制的團隊合作的環境。相比較之下,普通院校的資源欠缺、人才缺乏、辦學經費少,依靠自身力量發展就顯得舉步維艱。
我國土木專業高校教師構成來源大多是從高校到高校,少數是從企業到高校。傳統教育模式下教師隊伍由重知識輕能力,重理論輕經驗、重應試輕創新、重學歷輕資格(注冊資格)的碩士、博士組成。教師教學能力培養管理機制落后,重職前教育輕職后教育,重臨時短期培訓輕系統長期培養。這種狀況下,教師的教學難以有較高的水平發揮。在教學過程中表現為教師隊伍的實踐教學能力較弱、實踐教學建設能力不足、實踐教學結構不夠合理、課堂講授的理論知識與在工作場所的實踐知識脫節、科研與教學脫節等等現象。
3、土木工程專業教學對教師教學能力的要求
土木工程專業具有社會性、綜合性、實踐性、技術經濟和藝術統一性四個基本屬性,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從人文社科基礎課、自然科學基礎課、語言類基礎課、經濟與管理基礎課、計算機基礎課、體育藝術基礎課、專業學科基礎課到專業課及工程實踐訓練環節等方面涵蓋住四個屬性領域的范圍。人才培養課程體系每一方面任務的順利實現都對教師教學能力提出了嚴格的能力要求。
開展專業的教學,教師應從把握其性質規律的角度出發,掌握必要的專業與非專業知識,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逐步提高自身教授能力、科研能力、管理能力和創造能力。
教師要提高自身教授能力,應在對土木工程專業本身認識的基礎上,對整個專業培養設置的課程體系做到深入了解,充分理解整個課程體系及單獨一門課程的培養目標。并結合本校的課程特色,切實地講好課程體系中的課程,結合學校實際與自身的發展,應側重地講解好有關聯的1~2門或多門課程。
而要講解好一門課程,首先應能讓教師教學工作積極性的意識得到加強,能熱愛教師職業,熱衷教學工作,一個教師是一個學校的形象,一門課程是一個學校的品牌。同時教師應做到為人師表,“德高為范,技高為師”。長期堅持良好的“教風”,嚴格執行課表,嚴格執行教學計劃,嚴格考核。課程之間是相互關聯的,一個課程體系是一個系統,最好能夠講授1~2遍最相關的課程,聽遍所有相關課程。教學好比從一桶水中倒出一杯水,這樣站在講臺上才能有底氣、自如。
教師課堂教學是土木專業綜合性的生動體現,教師通過教學實踐將個人智力所需知識技能內化為個體心理特征而形成一種職業素質。教師學習土木專業社會性、藝術性、技術性知識提升自己的教學效能感和元認知能力,并在教學準備、教學實踐和教學評價三環節體現出勝任感與駕馭感。這種感覺由以下七個方面核心能力支持:1)把握課程標準和參考教材的能力,即把握教學進度計劃、教學大綱、重難點的時間分配;2)選擇教材和教學參考書的能力,即選擇國家規劃教材,專業委員會推薦教材或知名專家、著名出版社組織編寫的教材,選擇對教材起輔助作用的書籍,如提供“四新”介紹或拓展深入研究專業知識;3)教案設計能力,即教案設計滿足教學使用的要求,還要融入多媒體等手段,以高超的藝術形式表現,重點突出,形象生動;4)講授能力,包括語言講授和非語言講授,講課要有正確性、完整性、層次性、技術性、藝術性、節奏感,語言表達要清晰、生動、講邏輯。非語言講授如板書要講究工整、如用計算機要講究形象,突出重點,一目了然;5)實際操作能力,即要掌握課堂教學規律、熟練應用教學手段,管理和組織課堂教學,靈活應對各種教學情況;6)檢查教學效果能力,運用科學的評價方法統計、整理和分析教學效果,的反饋;7)開展第二課堂的能力,即開展選修課,開展科研工程實踐的能力。
另外,應加強科研能力的培養,科研對于搞好教學是不可缺少的。將科研成果補充到教材,可激發、調動教學積極性,并有助于鞏固、加深、教學內容。沒有前沿水平的研究,不可能有前沿水平的教學。教科書上的理論上的東西往往與實踐有距離,只有通過科研實踐才能體會并把它講出來。還要注重知識發展的方法論,知識有的已經過時,有的即將過時,但是產生和發展知識的方法論是永存的,課程教學最重要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學習新知識、創造新知識的能力。
此外,應注意研究和改進教學方法,不同類型的課程應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土木工程專業課程,具有實踐性、綜合性、動態性、應用性等特點,因此,需將知識概念和能力整合在一起。在教學中注重研究性學習、探究性學習、協作學習等現代教育理念,并在教學中的實踐應用。
在教學中應樹立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中心的觀念,完善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融合、課內外相結合的課程體系,實現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和自主研學的有機銜接,強化實踐訓練,改革考核方式,探索強化能力和素質培養的實踐教學新模式。
大學,培養學生始終是第一位的任務。應進一步強化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發揮優秀教師示范引領作用,搭建青年教師教學研討和經驗交流平臺,提升青年教師教學水平,促進青年教師專業發展,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培育未來教學名師。
4、對教師教學能力培養的幾點思考
為改善土木工程專業教師教學能力不足的現狀,必須對教學內容,教學課程,教師培養,教育資源,教學管理進行大膽探索,按照高起點,少走彎路,解決實際的思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優化設置課程結構,加強工程實踐模塊的課程。課程設置的結構對教師教學能力的貢獻不成比例,我國現行木工程課程設置對教師教學能力的貢獻率為88.89%,其中在知識廣度方面,人文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課程設置占總課程的40%而貢獻率為8.56%,因此可針對性的適當減少人文社科與自然科學課程的比例,增加實踐課程,同時增加文社科與自然科學選修課,強調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高度融合,突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實基礎、寬知識、強能力、快適應”的特色。
(2)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培養措施
1)教學能力培養:采取導、練、幫、帶的措施培養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導:每個青年教師配一位副高以上有經驗的教師作為導師,制定個性化培養方案。練:跟班聽課,批改作業,課堂設計、說課、試講,練寫教案。幫:發現問題重點幫助,發現好苗子重點幫教。帶:老教師帶動青年教師,教案批閱、試課講評。
2)教學建設能力培養:在導師指導下,參加教學大綱、指導書、授課計劃等編寫,參加教材和講義、習題集的編寫,參加課件制作。
3)科研能力培養:采取團隊培養和送出去相結合的辦法,一方面在學科帶頭人指導下,中青年教師參加或獨立申報科研課題,制定相關政策鼓勵支持中青年教師申報和參與科研教研課題。另一方面,統籌安排中青年教師到重點院校訪學、進修、深造。
4)提高學歷:有計劃提高青年教師的學歷,充分創造條件讓他們順利完成學業。
5)提高專業水平和實踐能力:有計劃安排青年教師參加校內企業相關崗位從事有關技術工作,并通過產學研合作項目有效提高專業技術水平。
6)提高教育理論修養:主要進行上崗前教育理論、師德修養培訓和職業道德教育。組織青年教師參加教育廳舉辦的教育理論培訓班學習。
7)建立青年教師培訓制度,積極支持和鼓勵青年教師參加國內外學術交流活動,為青年教師創造國內進修機會,同時有計劃地選派一些素質好的優秀青年教師出國留學深造,注重青年教師的學歷提高工作。
(3)建立土木工程教師專業化制度,全面落實教師聘任制度和教師資格制度。教師資格是教師從業的基本保證,教師聘任是教師是否達到教學水平的衡量。教師專業化能保證教師隊伍的活力,保證教學質量穩步提高,有利于凝聚優秀教師從事科研,促進科研教學雙向互動的良性循環。
(4)注重注冊工程師教育培訓。實行執業資格注冊考試和持證上崗是我國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成果,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為增強教師的專業教育水平,宜結合注冊師考試制度對教師進行培養,讓教師了解行業的法律規范,使教師能給學生進行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的講授,滿足社會與企業、學生就業與發展的需要。
(5)拓展工程實踐途徑,為教師尋找多種渠道到參與實際科研設計。通過學校與設計院、施工單位合作,互派人員;聘請專家帶動項目申報、科學研究;派教師到高校跟進項目;成立產學研中心。按照力學結構和施工兩方向加強教師實踐。為提高教師教學能力搭建實踐平臺;培養和發展教師教學興趣和愛好;建立基于科學、技術、工程實踐為核心的教學管理方案;增加教師教學實踐的機會,促進教師綜合知識的增長和教學能力提高。
(6)建立教師五年培養計劃和教師培養指導細則。一名教師從入職擔任專業課到熟練講授需要4—5年的時間,教師要過思想教育關,業務技術關,講授評比關,才能成為合格的教師。明確規定教師五年內參加的教學能力學習活動和完成的成果。
(7)落實青年教師導師制度,建立動態監督管理評價體系,借鑒法國巴黎高等師范大學個人化的培養模式,導師依據五年培養計劃和培養細則,結合青年教師的個人情況,從教師的思想、業務知識技能、教學能力給出培養方案,著重言傳身教和體驗式培養,隨時監督完成情況。
參考文獻
[1]羅福午,土木工程專業概論[M],武漢: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5
[2]盧正藝,洪松舟,我國教師能力研究三十年歷程之述評[J],教育發展研究,
[3]沈義良,論教師的職業能力及其培養[J],教育與職業
[4]李銳,蔣禮,向會文,試論教師的教學效能感與教師素質[J],現代教育科學
[5]高等學校土木工程專業指導委員會,高等學校土木工程專業本科教育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及課程教學大綱[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6]于廣明,祝英杰,王燕,基于學科建設的土木工程高素質人才培養模式[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