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6 16:00:2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春晚評價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總導演馮小剛用了他擅長的電影鏡頭呈現方式,由不同的人物,為我們講述了大家眼中的春晚。
葛優一如既往的幽默:“春晚,就是春節的晚上!”
馬云很客觀:“對春晚的批評,就意味對春晚的關注,一邊挑著毛病,一邊還看著,這恰恰說明它的重要性!”
陳道明的評價很中肯:“春晚啊,有它不多,沒它不少,就是老百姓年夜的一個伴隨!”
吳秀波給了春晚節目組一個大大的理解:“要在同一時間娛樂所有人,這事有點難!”
而我最喜歡林丹的評價:“春晚,是每年快樂的習慣,是每年一次的期待!”
據說,首屆春晚源于1983年的大年三十兒,從那以后,春晚便按時按點,如期而至。說春晚潛移默化的影響著老百姓的生活有些言過其實,但多年來三十兒晚上有春晚的陪伴,確實成了老百姓的一種習慣。
從記事以來的年三十晚上,電視機就一直播放著春晚,那時候的主持人還是趙忠祥和倪萍,那時候的朱軍還是站在他們旁邊的一個年輕帥小伙,那時候的我是不看春晚的,但卻依稀知道,春晚的播出,就代表春節的來臨。那時候我與小伙伴們圍坐在電視機前,玩撲克,過家家,伴著電視機里的一片喜氣洋洋,每個人都笑開了花兒。后來,我們搬了家,周圍沒有了小伙伴們的陪伴,開始對著電視機,認認真真的觀看晚會。千手觀音美輪美奐,小虎隊重聚美好依舊,劉謙魔術充滿驚喜和幽默……初一拜年串門,因為有了春晚的共同話題,尷尬不再有。再后來,吐槽春晚成了新的流行,一邊看電視,一邊刷微博,看到搞笑的段子,第一時間和微信群里的伙伴們分享……
每年年末,關于春晚的新聞總能占據各大娛樂版塊頭條;每年初一,大家議論紛紛的總是關于春晚的話題;每年春晚,總有一些人因此走紅,總有一些歌,因此耳熟能詳,總有一些句子,因此成為流行語。老百姓生活越來越好,對春晚的要求也就越來越高。每每滿懷期待,卻總是差強人意。春晚的受眾面很廣,眾口難調。但這并沒有影響到春晚的收視率,因為春晚,早已是一種習慣!
習慣了在三十兒晚上聽到朱軍字正腔圓的拜年;習慣了在三十兒晚上看到趙本山一身農民裝扮露出親切的笑臉;習慣了在三十兒晚上看到宋祖英一襲華美的彩裙,用甜美的嗓音為我們送來新的歌曲;習慣了在三十兒晚上看到馮鞏滿臉喜氣的告訴大家:我想死你們了!習慣了在三十兒晚上重溫《難忘今宵》悠揚的旋律!就算從不收看春晚,節目里一首悠揚的《春節序曲》,伴著節日的紅燈和鞭炮,用來烘托氣氛也是極好的!
BQ=《北京青年》周刊L=郎昆
春節聯歡晚會,做個伴隨者就足夠
BQ:春晚年年創新,年年挨罵,您覺得問題出在哪里?
L: 春晚有一個發展歷程,上世紀80年代春晚剛剛誕生的時候,它是在主導受眾來歡度春節。那時候春晚是惟一的,是沒有可比性的。但到了90年代中期春晚開始慢慢地轉化了定位,它開始伴隨受眾度過除夕。整個春晚慢慢地成為受眾過年當中的一個可有可無的選擇形態。
BQ:您認為春晚存在的意義是什么?
L: 春晚存在的意義是新的年俗形態的一個集中代表。傳統年俗形態是吃餃子、放鞭炮貼春聯。新的年俗形態是以看春節晚會、手機發信息拜年構成的。到了大年三十的時候家里電視一般都開著播春晚,有好看的就看一眼。春節晚會找準了這個定位,它不去主導什么,就是到過年的時候它就來了。
BQ: 像一種約定俗成的文化現象?
L: 對,你有沒有它都在,看或不看全憑自覺自愿,只有自覺自愿形成的一個風俗才能成為一個年俗,凡是強壓下來的很快就會被斷掉。
BQ: 那春晚的影響力是否在逐漸削弱?
L: 沒有,這些年春晚的影響力加大了。就是大家對春晚慢慢的形成一種默認,可以不看,但電視必須開著,可以罵它但必須也得看幾眼。期望值很高但失望值也不低。
BQ: 就是春晚的存在成為一種必須,就是即使罵它也要存在。只要有話題性,爭議性和關注度,總有人能夠肯定它?
L: 對。
BQ:春晚地位的轉變帶來的影響是什么?
L:這使得觀眾可以重新冷靜的評判春晚的得與失,優與劣,我個人覺得受眾的評判權利的轉化應該說是整個中國文化形態轉化的一個好的現象。80年代受眾基本上就是全盤接受,春晚什么都好,來一個張明敏也激動,來一個費翔也激動。那時候受眾的評判權利是很弱的。到了90年代中期尤其末期,尤其跨世紀的時候,受眾的評判權利的比重越來越大了,可以任意點評春晚,有些人以點評春晚來彰顯自己的文化品格,有些人甚至都沒怎么看春晚開口就罵。我覺得這是一個好事,受眾的評價實際上反過來會作用于整個春晚的導演團隊,讓團隊更加努力地去爭取更大的創新。
BQ:春晚導演組會不會看網上關于春晚的評價,甚至是吐槽?
L: 當然會,不但看而且認真地看還歸納,分類。觀眾對春晚節目優劣的評價是春晚導演創新的一個極大的源泉。如果認真研究它,然后讓春晚的創新指數大于觀眾的期望,你就贏了。
BQ:一提到春晚大家就會想到非常喜慶宏大的場面,春晚的固有的模式是否會限制創新?
L:綜藝節目的表現方式有時候是需要集體化的陣容來表現的,尤其在春節和正月十五喜慶歡快熱烈為主的節目形態中,這種集體形態的表達特別突出,所以需要一定的陣容。另外在春節這樣一個特定辭舊迎新的時候需要突出一下儀式化,突出一下慶典化,這個儀式化和慶典化有的時候是需要陣勢來完成的。但春晚確實是在變化,比如減少伴舞,比如流行元素的增加,像張杰、蕭敬騰、方大同都被招到2013年的春晚中去。
BQ: 您之前說過導演是春晚的執行者,不是內容的決策者,內容的決定性意見來自誰?
L: 決定性意見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是專家,專家會在語言類節目歌舞類節目等等方面給出很多決策性的建議;另一個就是整個導演團隊,春晚不是總導演一個人能完成的了的,春晚是一個團隊或者集體智慧的結晶,不是某一個人單打獨斗的作品。電影是導演藝術,品牌意識特別強烈,比如張藝謀作品、馮小剛作品。你什么時候見過春晚字幕打一個郎昆導演作品?總導演的作用在于把集體智慧給凝結成藝術品,把藝術成果體現在屏幕上,這個是要考驗導演功力的。同時導演還要把別人沒有看到的、沒有發現的節目和有可能成為精彩節目的苗子成功的推向屏幕。
綜藝節目單純引進版權容易水土不服
BQ:央視原有的關于古典音樂的節目大多是演奏會,策劃光榮綻放系列的時候是不是有考慮到通過新的模式拉近和群眾的距離?
L:對。每一場演出有尖端的代表性作品,同時也有深受當下的觀眾喜歡的流行元素的作品。比如說十大鋼琴的演出,我們一說鋼琴,馬上腦海里全是肖邦、李斯特、車爾尼,沒想到突然出現《海上鋼琴師》的音樂,融入一些音樂劇的表演形態,觀眾馬上就覺得親切感十足。這方面我們一直在做嘗試,有的時候做的可能有點過,再往回調,再校正?;蛘哒f做得還不夠,那我們就再加油。
BQ:做的有點過是指?
L:比如說有的鋼琴作品、小提琴作品可能特別的時尚化,可能超出了古典音樂的表演范疇,就是過于綜藝化了。那這個時候我們也在聽受眾的意見。做的過頭再校正容易,創新特別難。如果大家覺得可以,那我們就照著這個路子去創新。
BQ:之前央視也有很多綜藝節目、音樂節目,比如青歌賽,我們會認為它是專業性的音樂選拔,現在綜藝節目和音樂節目界限非常模糊,您覺得這種模糊是一個好事還是壞事?
L: 這是一個好事,因為綜藝節目的含義更廣泛。在電視比較發達的國家,綜藝節目叫Variety show,匯集了各種節目形態。娛樂節目、電視劇、少兒節目,甚至體育節目都包括在Variety show里面,所以綜藝概念實際上是很廣泛的。我們不必要非得把它一定劃得多么多么清晰。前提是這個頻道設置這個欄目是否有受眾,受眾是否從中得到了優良的情感宣泄,受眾是否在這里得到了優良的美育教育,受眾是否得到了必要的情感表達,你只要做正確了,節目就有存在的可能和存在的價值。
BQ:很多綜藝類節目,比如“超級女聲”、“達人秀”、“好聲音”,都是從國外引進的版權,這種趨勢已經占據了電視節目的一種主流方向,您對引進外國節目版權怎么看?
L:我不太主張大幅度地引進歐美版式。我在創辦星光大道時就下定信心樹立一個信念,就是自主原創。我們能不能原創一個節目讓他能持續10年,20年?其實我們現在陷入了一個引進風潮當中去,早晚大家會意識到自主原創是我們必經之路。你會慢慢意識到歐美的版式形態在中國會水土不服,它的生命里不會很久?;蛘咧辽僖龅桨媸揭M,操作本土。中國的受眾群體的構成有它的特殊性,有的版式在歐洲非常火爆,但是到中國會水土不服,比如說我們試圖引進一個節目叫《你是大指揮》是英國BBC的一檔特別優秀的節目,就是在平民中選秀選指揮。中國具備不具備一大批參與到指揮節目的達人?我們經過測算覺得還不是時機,所以就暫時把它擱置了,這就是我說的歐美版式本土化操作,這個很重要。
“春晚”網絡外宣的實踐
經過20多年的培育,“春晚”不僅在世界范圍內具備品牌影響力,還是展示中國形象頗具代表性的載體。它不僅具有豐富的中國文化內涵,寄托了全球華人的感情,還為世界上關注中國的受眾打開了一扇友好的窗口。對于央視國際而言,開展“春晚”網絡外宣不僅服務了電視,還不斷發揮并固化了自身的潛力。
2007的電視“春晚”,由于與互聯網深度互動,呈現出多個亮點,在中文互聯業界產生了空前的影響力,為央視國際開展網絡外宣提供了很好的契機。它的官方網站,以視聽互動為主線,推出資訊春晚、視頻春晚、互動春晚、手機春晚、搜索春晚等各具特色的內容,并配合“春晚”劇組,為劇組提供從動態、作品征集、節目評選、數據反饋等多層面、多角度的網絡服務支持。
央視國際還首度與新浪、搜狐、百度、騰訊、TOM在線、網易等六大國內知名的網站結成網絡聯盟,共同推出“春晚明星墻”、“春晚搜星”、“春晚百問、”“春晚大家談”、“春晚朋友圈”、“春晚大拜年”六大互動產品。首度與全國地方電視臺網站聯手推出網絡視頻聯盟,匯集了各地的春節特色節目。
央視國際的“春晚”外宣不僅內容豐富、特色明顯,還擁有較為完善的跨媒體技術平臺。2006年底,在用網絡圖文并視頻傳播的基礎上,央視國際的手機平臺和IPTV平臺初步建成,其中,央視(CCTV)手機電視于2006年底正式,這些都為央視國際向海外推送節目奠定了基礎。
2007年“春晚”播送當天,為了滿足全球受眾同期感受中國“春晚”的需要,央視國際首次嘗試通過國際互聯網、手機電視、IPTV等跨媒體終端全球同步直播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戲曲晚會、歌舞晚會,并聯手中國臺灣網、你好臺灣網、AOL、Mediazone、悉尼中文電視、I’m tv、中時電子等網站和英國ROK TV、西班牙ARENA兩家國際手機電視運營商,使“春晚”節目直接在美國、英國、西班牙等國家和我國臺灣地區落地。美國最大的門戶網站美國在線()也專門為央視的“春晚”節目開辟了專區。
值得一提的是,合作公司ARENA聯手的西班牙電信也對本次傳播給予了高度重視與支持,不但在其手機電視首頁開辟了央視專區,而且還對其3億多用戶開通了直播“春晚”視頻的西班牙境外漫游業務。直播當天,晚會剛開始,即從當地傳回在唐人街有許多人開始用手機收看出“春晚”的信息。目前西班牙全境有華人約5萬人,而當晚ARENA通過西班牙電信平臺用手機終端收看“春晚”的用戶達23.省略,參與央視國際與六家國內知名的互聯網站共同推出“春晚明星墻、”“春晚搜星”、“春晚百問”、“春晚大家談”、“春晚朋友圈”、“春晚大拜年”六大聯盟產品的互動。
央視國際還為2007年“春晚”開展網上春聯征集活動,共征集到2000余副內容健康、語言優美的春聯。這一富含中國韻味的文化符號,在海外網民中產生廣泛的影響。
此外,海外受眾還通過央視國際與中國地方電視臺網站聯手推出的網絡視頻聯盟,領略到中國各地的春節民俗和地方文藝節目。
從外宣的效果上看,2007年“春晚”網絡直播報道規模之大、影響之廣、反響之烈都是前所未有的。據統計,“春晚”直播開始至晚會結束,央視國際訪問頁次超過世界杯創下的訪問記錄,創歷史新高。通過網絡收看“春晚”視頻直播的達到1139萬人次,最高同時在線人數為139.9萬,其中海外和我國臺灣地區的最高同時在線人數為15萬;通過手機電視收看轉播的觀眾累計達到216萬人次。正月初一至正月十六,還有更多海外華人和臺灣同胞以輪播或點播方式收看上述慶新春節目,其中通過網絡收看的超過1600多萬人次,臺灣同胞訪問量近24萬人次,是2005年的36倍多。
央視國際新媒體傳播“春晚”及相關慶新春節目還在海外及中國臺灣引起強烈反響。數萬名來自美國、加拿大、日本、英國、德國、澳大利亞、西班牙等數十個國家以及中國臺灣的觀眾在網上留言,對央視國際新媒體傳播“春晚”予以高度評價,他們紛紛表示“每逢佳節倍思親”,是央視國際傳送的春晚節目讓身處異國他鄉和中國臺灣的他們感受到來自祖國的溫暖,讓他們有了回家的感覺。美國CNN等多家海外媒體分別在節目中給予了及時報道。AOL、Mediazone、中國臺灣網等合作伙伴也對本次合作予以高度評價,認為這開創了新媒體對外、對臺宣傳的新局面。
“春晚”網絡外宣的經驗
央視國際的“春晚”網絡外宣,不僅充分補充了電視“春晚”在海外以及新媒體受眾覆蓋上的空白點,延伸了電視“春晚”的影響,還進一步拓展了新媒體外宣的形式、海外推廣的空間、覆蓋面更廣的合作渠道以及更為多元的受眾群,豐富了電視外宣和網絡外宣的經驗。總結“春晚”外宣的經驗,我們認為,是內容為王、合作雙贏、軟硬兼備等三條外宣傳播理念,推動此次“春晚”網絡外宣獲得成功。
內容為王,跨媒體傳播?!按和怼本W絡外宣的成功證明,選取有影響力的主題內容做外宣,是外宣實踐成功的基石。因為有影響力的主題內容,也意味著具有龐大的海外收視需求。如果不是電視“春晚”強有力的品牌影響力,絕不能在短時間內吸引到諸多有實力的國際運營商,從而聚集成千上萬的海外受眾。
而“春晚”的網絡外宣通過對內容和技術不同層面的差異化傳播,充分照顧了海外跨媒體終端受眾的需求。這也正是中央外宣“三貼近”原則所要求的,即“貼近中國發展的實際,貼近國外受眾對中國信息的需求,貼近國外受眾的思維習慣”。而要滿足受眾的需求,必須充分了解受眾的構成以及需求。
隨著互聯網新媒體的發展,受眾結構發生很大的變化。根據美國eMarketer公司2006年5月的報告,截至2005年底,全球互聯網用戶總數已超過10億,其中8.45億用戶經常上網,四分之一的全球互聯網用戶使用寬帶或高速網絡上網。美國iSuppli公司的調查顯示,預計到2011年,全球的移動電視用戶數將從2006年的320萬增至1.3億。
此外,越來越多的人將互聯網看做是他們獲得新聞的主要來源。據Pew Internetand American LifeProject 2006年3月的一項調查顯示,互聯網已經成為美國成年人獲取新聞的主要渠道之一,有43%的用戶將互聯網作為主要的新聞來源。google的一項調查也表明,英國人喜愛互聯網已經超過看電視。英國的網民平均每天在網上的時間是164分鐘,相當于每年超過41天,而看電視的時間平均每天148分鐘。英國政府統計數字表明,64%的英國成年人定期上網。
基于海外受眾分布以及接受信息習慣的改變,央視國際作為央視全面授權的網絡、手機電視、IPTV等業務的管理機構,必須抓住機遇,通過網絡、手機電視、IPTV等跨媒體全力配合央視,滿足海外受眾對央視節目以及中國信息的需求。
合作共贏,跨地域聯動。由于電視自身“有組織落地”的特點,決定了電視在向對象國傳播的時候,無論是通過衛星直接接收還是有線電視網傳送,都面臨著可以上天但未必能落地,可以落地但未必能落戶的現實問題。另外,電視節目線性傳播、瞬間即逝的特點不方便受眾反復收看和查找,也是有時差的跨國界傳播中的一大難點。而央視國際天生具備的覆蓋廣、落地易、成本低、容量大的網絡特點,可以較為便利地彌補上述的不足。
因此,為了滿足受眾需求,擴大電視“春晚”的世界影響,在“春晚”網絡對外宣傳過程中,央視國際始終堅持合作雙贏的原則,一方面充分利用自身的網絡、手機電視、IPTV平臺,一方面在安全播出的前提下,大膽地選取了若干家不同地域和國別的可靠的國際運營商,實現了網絡、手機電視、IPTV跨媒體多終端全球化直播。相反,如果一味依托自身力量,央視國際的“春晚”報道可能在5到10年內也實現不了同樣的效果。重要的是,通過不同地域和國別的運營商,不僅更充分地擴大了電視的覆蓋率,還更為有效地覆蓋了價值更為多元化的受眾群。
軟硬兼備,平衡播報中國。在“春晚”的對外宣傳中,央視國際不僅向全球受眾傳送了以文藝節目為主的軟信息,還在征集并播報春聯的過程中附帶傳遞了“和諧”的主流政治信息。綜看“春晚”的對外宣傳,盡管還是以軟新聞為主,但還是軟硬兼備的。而從外宣的整體策略來看,軟硬兼備的策略也是必要的,只有這樣,才能充分保證新聞的導向性原則,從而一方面滿足受眾對軟性信息的需求,一方面及時向海外受眾傳播中國的主流價值觀。
通看我國這幾年的外宣情況,也印證了這樣的理念。這幾年,正是因為秉承軟硬兼備的平衡原則,通過互聯網來傳播國家形象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西方主流媒體對中國的報道每天都在遞增,內容也從過去的灰色、歪曲逐漸走向積極、正面。
“春晚”網絡外宣的啟示
從“春晚”網絡的外宣實踐中,我們更加深切地體會到,央視國際是央視節目的補充、延伸和拓展,央視國際外宣也是央視外宣節目的補充、延伸和拓展。要做好外宣工作,央視國際首先必須服務于央視節目海外受眾的網絡以及跨媒體終端的收看需求,其次在受眾需求的基礎上擴大央視節目的有效覆蓋率,從而實現央視對外宣傳節目最終需要達到的傳播和塑造國家形象的目標。
2008年和2010年將在中國舉辦的奧運會和世博會,既是中國傳播和塑造國家形象的最佳時機,也是中國媒體發展自己的大好機會。作為央視節目的補充、延伸和拓展,央視國際也應抓住機遇,充分發揮網絡全球化互動傳播優勢,及時向世界傳遞中國的聲音和畫面,以提升國家的國際聲望。
總而言之,在2007年的“春晚”外宣實踐中,央視國際首次收獲了跨媒體跨地域外宣的初步成果,為下一步工作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但從外宣的整體格局來看,央視國際的外宣工作剛剛起步。
為什么春晚不好看了?
不管你對于馮導出任馬年春晚總導演一事態度如何,一個不能否認的事實是,曾經代表了全國文藝演出最高水平的春晚,這些年已經變得越來越不好看了。以語言類節目為例,無論是相聲還是小品,“不好笑”是這幾年最常聽到的評價;即使是咱們的“春晚之王”本山大叔,在宣布收山前參加的幾次春晚中,也沒能躲過“晚節不保”的議論。不過這次身為語言節目總監的他,是否會給我們帶來驚喜呢?我們可以明年再議。
為什么會這樣?原因之一在于稀缺性的喪失。俗話說“物以稀為貴”。春晚當年的輝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匯集了當時全國最知名的明星大腕,吸納了制作最精良的文藝節目;在那個文化生活相對貧乏的時代,這些都是觀眾平時很難有機會接觸到的。但是,這些年隨著各種媒體的蓬勃發展,觀眾對于文藝娛樂的需求可以隨時隨地、十分容易地得到滿足,所以春晚便失去這種鶴立雞群的地位了。
還是以語言類節目為例,對于此類節目,人們最基本的訴求是“好笑”;但是,在現今的網絡時代,在微博之類的社交網站上,每天都在批量地生產和傳播著無數的幽默內容,各種笑話段子層出不窮。在這種情況下,再想創作出新鮮而高質量的幽默作品,滿足觀眾日益被抬高的笑點,確實不怎么容易。
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如果長期暴露在某種強度的刺激下,人們對于刺激就會逐漸適應,需要更強烈的刺激才能產生相同的反應。平日里伙食的豐富,讓許多人開始抱怨年夜飯大餐的寡淡無味;同樣,越來越豐富的日常文化生活,也讓春晚這道年度文藝盛宴看起來不那么誘人了。
春晚面臨的另一大難題在于觀眾口味日趨多元化。辦一臺晚會,滿足全國十幾億觀眾中大多數人的文藝訴求,這本來就非一件易事。如果說在過去的年代,文化生活的貧乏讓大家的口味相對單一,那么到了這個百花齊放的年代,要想滿足所有人就不可能了。用馮導的話來說就是:現在已經不是眾口稱頌的年代了。
這兩個因素共同決定了春晚面臨的困境。無論誰擔當導演,都很難對這些現狀做出根本性的改變。作為過去集中時代的產物,春晚似乎越來越難以跟上這個時代的節奏,漸漸走入了死胡同。
為什么春晚不好看了大家還要看?
盡管“春晚越來越不好看”已經成為公認的事實,盡管每年春晚之后都能聽到一片罵聲,在大年夜的晚上,春晚仍然會在許多家庭的電視中占據一席之地。為什么在一次次的失望之后,我們仍然會對春晚有所期望,甚至在大半年之前就開始議論它的導演人選,并會因為最終人選的確定而激起驚濤駭浪?
首先是習慣的力量。經歷了30年的發展,舂晚的意義早已不限于一臺簡單的文藝晚會,而是深深地融入到了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當中,成為了慶?;顒又斜夭豢缮俚囊粋€環節。大年三十晚上,全家人圍坐在電視機前,有說有笑地觀看春晚,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為了過年的一種儀式。還有什么能比這樣的場景更能體現出中國文化對于合家團圓的強調呢?即使節目再無趣,形式再脫節于時代,只要春晚還能提供一個借口,讓我們和家人坐到一起,那么它就大概永遠不會消失。
其次,盡管由于種種原因,春晚的節目本身已經越來越難以滿足觀眾的娛樂需求,但是它的另外一項功能——制造話題的能力,卻依然保持了下來,甚至變得愈發強大了。在“那些年”的春晚中,某個明星的發型或是服飾,可能會引領一整年的潮流;晚會上演出的一首歌曲,可能成為接下來一整年的流行金曲,在大街小巷中被千萬人傳唱。近年來,盡管春晚的節目本身不再具有吸引力,它的話題性卻通過另一種方式得到了強化:春晚的“不好看”,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聊天談資?,F代科技的進步,使得人們可以一邊收看春晚,一邊在網上實時交流看法,批判、嘲笑、諷刺節目中的不合意之處(別跟我說這事兒你沒干過)。這種“吐槽春晚”活動甚至已經超越了“收看春晚”本身,成為了千百萬年輕人在大年夜最期待的項目。
心理學研究發現,當人們聚在一起交流關于第三方的負面意見(也就是俗話說的“說壞話”)時,他們彼此之間的關系也變得更為緊密。如今的春晚正是創造了這樣一種機會,提供了一個共同的話題,讓我們得以分享彼此的看法;對于參與其中的人來說,這是一種輕松而自發的社交活動,也是春晚存在的主要價值所在。除此之外,當我們發表關于春晚節目的看法時,實際上也是在向他人展示出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品味,這種自我表達可以強化我們的身份認同,讓我們更加樂此不疲。
2012年,沈騰首次登上春晚,攜作品《今天的幸?!芬院陆ǖ纳矸菖c觀眾見面,這個角色不但有點二還有一點賤,在問起“郝建”這一名字的由來時,導演閆非稱這是對于沈騰臺上臺下準確表現的形容,對于這個評價,沈騰本人也幽默的表示了認同。
而對于接連參加了好幾屆春晚,創下諸如“打敗我的不是天真,而是無鞋(Xie)”以及“我說的是蘋果柿子李子栗子梨的那個橘子啊”的經典臺詞,沈騰則表示全靠“平時多扯淡”。
有關媒體在評價沈騰春晚表現時稱“沈騰顯然是藝人堆里的異類和奇葩,他隨心隨性地展示自己俗的一面,和粉絲們在微博上玩鬧。沈騰先后在央視春晚舞臺上表演了《今天的幸?!泛汀督裉斓男腋?》兩個小品,搞笑的臺詞和逗趣的表演獲得了不少觀眾的好評。沈騰思維敏捷,語言犀利幽默,為全國觀眾帶去了歡聲笑語”。
近些年來,沈騰發展的十分迅速,不僅出演了多部時下大火的綜藝節目,還推出了多部自己的電影作品。其中最出名的莫過于電影《夏洛特煩惱》,該電影以穿越作為故事線,講述了人到中年還一事無成的夏洛偶然穿越回高中時代的趣事。這部電影拿下了14、42億的電影票房,成為2015年度突然殺出的一匹黑馬。
關鍵詞二:百姓。由于群眾演員的表演原汁原味,往往更接地氣,富有親和力。隨著近些年來“開門辦春晚”理念的深入完善,越來越多的平民百姓被邀請登上了“春晚”大舞臺,其中一些還成為了“草根明星”。每年春節前夕,一些電視媒體還會開展“春晚”演員海選和作品征集活動,為普通百姓提供秀場。2013年天津衛視“春晚”上,盲人夫婦穆懷鵬和劉淑旭攜女兒穆德佳,開心表演了一段天津快板;來自天津薊縣年過花甲的侯桂芬激情編詞,用皮影調秀了一把。再如,2013年安徽衛視“春晚”的達人秀節目《廚房變奏曲》中,湖北省來鳳縣土家族農民向前和用三把菜刀展示了自己的雜耍絕活;安徽省淮北市濉溪縣濉溪鎮人南衛東選用新鮮蔬菜吹奏了心愛的中外樂曲。
關鍵詞三:情感。春節是一個匯聚和交融人間情感的美好節日,人們在團年、賀年、拜年等年節儀式活動中,表達和傳遞親情、愛情、友情、鄉情、家國情、天下情……而電視“春晚”善用聲情并茂的綜藝表演、生動形象的介紹短片、感人肺腑的主持人串詞以及豐富多彩的視聽感受等,大力發揮情感功能。2012年父親節,北京人趙萌萌通過微博將“我和爸爸30年的合影”上傳網絡。三十張女兒從1歲長到30歲每年與父親的合影照中,女兒越長越高,父親卻越來越老,一組跨越三十年的父女合影一時間在網絡爆紅。2013年北京衛視“春晚”將萌萌一家人請上舞臺,向觀眾講述了照片背后30年的親情故事。在晚會中,萌萌把一張自己制作的“外祖父與外祖母年輕時的合影”送給“萌媽”,并對著臺下102歲的祖母大聲說出心愿,深情演唱歌曲《讓愛住我家》。如此質樸、真摯的親情,令人為之動容。
關鍵詞四:明星。不管是央視還是省級衛視,每年舉辦電視“春晚”時,都會從全國各地甚至海外,邀約一些新老明星來助力壓陣,通過他(她)們的精湛技藝、專業精神和知名人氣,使“春晚”增強吸引力,擴大影響力,提升競爭力。比如,2013年江蘇衛視“春晚”明星會聚,星光閃耀,既有歌星龔琳娜、汪峰、李宇春和庾澄慶等,也有笑星趙本山、小沈陽、郭德綱和郭冬臨等。影視明星趙雅芝、葉童、陳美琪曾在20年前那部風靡中國、家喻戶曉的電視連續劇《新白娘子傳奇》中扮演“白素貞”“許仙”和“小青”。20年后三人再聚首,共同演唱了片中那首膾炙人口的主題歌《千年等一回》,引得全場齊聲同唱,晚會氣氛達到了。
關鍵詞五:互動。互動主要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內部的”,即晚會主持人、演員同現場觀眾之間,以及主會場與分會場之間。例如,在2013年湖北衛視“春晚”中,百歲壽星張老太親手端上一碗“福壽綿長”面條,為“全球華人年夜飯”送上一道美味佳肴,祝愿世間人們幸福吉祥,平安健康;2013年廣西衛視“春晚”設置了百色市凌云縣弄懷屯和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兩個分會場,依照晚會的總體籌劃、統一調度,對分會場的視聽信號進行適時的同步切換,實現了主會場與分會場表演節目的無縫連接。二是“外部的”,即晚會直播現場與觀眾之間。央視和不少省級衛視在2013年“春晚”直播中都充分利用了熱線電話、手機短信、電子郵件、微博等溝通交流方式及途徑,讓觀眾或暢抒胸臆發表新年祝福,或鑒賞、評價“春晚”節目,還可參加短信抽獎、有獎答題等形式多樣的“送禮”活動。
1
2011年6月1日,鞏俐出席某品牌在中國國家博物館的“藝術時空之旅”開幕活動。一襲橘粉色長裙襯得她高貴而優雅,接受采訪時被問及戛納電影節的走紅毯,在字里行間頻向另一位紅毯主角范冰冰放暗箭。記者問:“前幾天剛剛看到您在今年戛納電影節上的亮相。近幾年走上戛納紅毯的中國女演員越來越多,您作為內地女演員第一人,能不能評價一下她們的裝扮?”鞏俐:“她們的裝扮都很漂亮。最重要的是我們希望用最好的形象來代表中國的電影,代表中國的演員,大家都希望有最好的狀態給全世界的觀眾。對于我來說,如果我有10部電影參加比賽,肯定會走10次紅毯,因為我要展示我的電影,向大家介紹我的電影。但如果我沒有電影參加比賽卻走這么多次的話,可能大家就會覺得我腦子有毛病。我覺得走紅毯時應該有一種神圣的使命感,不能隨隨便便地走?!?/p>
范冰冰的精彩呈現得到了大家的高度評價,無疑搶了鞏俐的風頭,讓她感覺不爽。盡管兩人都是電影節的焦點,但范冰冰似乎更勝一籌。鞏俐含糊其辭地暗諷范冰冰,以發泄心中的不滿。一位國際影星,對后輩的不當行為本應善意地指出,而這樣含沙射影地批評,有失大牌的風范,難免被人詬病,有失風度,最終損傷的是自己的形象。
2
2013年春晚的籌備工作正在緊張地進行,據春晚總導演哈文團隊人員透露,導演組在8月中旬開始就在洽談演員,趙本山、姜昆、馮鞏、郭達、黃宏、潘長江都在應邀之列,但最后誰上春晚,還是要看作品。讓哈文遺憾的是,陳佩斯、宋丹丹因時間難以安排,婉拒了春晚。當記者問到周立波對此的看法,周立波含沙射影地回應:“我不上春晚,主要是我對藝術的尊重和對觀眾的尊重。因為春晚的主流受眾是9億農民,而農民的生活是我不熟悉的。你對著一個你不熟悉的人群去說什么?你是對這個人群的不負責,是自不量力?!贝搜砸怀黾丛獾骄W友的批評譴責,一些春晚??鸵铂F身或通過博客來表示了不滿,說他“自命清高”。
周立波的話可謂“寓意深刻”,暗指某些藝人不熟悉春晚觀眾群體,卻還要站在春晚舞臺上,是對農民的不負責和自不量力。同時,周立波的話語中不無暗含著對農民的輕視與不屑。周立波成名后內心極度膨脹,自命不凡,自喻為高雅藝術的代表,不愿與通俗為伍。而他這種含沙射影的說話方式,必遭到輿論的一致譴責。
3
在一次WTA頂級巡回賽羅馬公開賽半決賽中,塞爾維亞美女揚科維奇對陣小威廉姆斯。兩個人在決勝盤的搶7中一度膠著,揚科維奇以小分3比5落后時,形勢相當不利,她發出一記ACE球卻被裁判示意為無效,因為小威舉手示意自己還沒有準備好接發球。這個判罰引起了揚科維奇的不滿,比賽一度短暫中斷。好在揚科維奇并沒有受到這個插曲的影響,接下來連奪4分,最終把小威廉姆斯送回了家。賽后兩名球員來到網前握手致意時,小威為那一分致歉:“我絕不會這么對你,我真是因為受到場外的干擾而沒有注意到你已經在發球,我可不會做那種事情,我又不是那些人。你知道我什么意思,對不起?!毙⊥脑掝D時引起不少球迷的不滿,說“她在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認為“她在影射難忘的8年前舊恨”。2003年法網半決賽,當時在小威發球時海寧舉手示意稱沒有準備好,于是主裁判定這一分無效,最后小威輸掉比賽,她認為是海寧故意所為,還跟裁判產生爭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