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6 16:00:0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法學教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在介紹各種化學物證知識或者分析方法的時候,純粹的理論講解很難吸引法學專業學生的視線?;瘜W理論結合具體案例的授課方式往往深受同學們的喜愛。例如,在介紹中子活化分析技術的時候,我們不得不引出放射性這一概念。近年來頗有影響力的放射α射線投毒案件便可以成為幫助學生深刻理解相關化學概念的理想案例。根據化學知識的分類情況,我們可以將法庭化學授課過程中涉及的案例大致分為無機相關案例、有機相關案例以及分析相關案例等三類。每類的代表性案例及對應化學知識素材如表2所示。
2授課技巧
在法庭科學專業課程的授課過程中,我們除了要注重案例教學的教學方式之外,還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有所加強:
第一,文字結合圖示。標準的化學術語并不是法學專業研究生理解化學物證及法庭化學知識的最佳途徑。與此同時,對于化學專業知識不規范的解讀又顯得非合時宜。因此,文字結合圖示的講解方式可以在實驗室之外最大限度地拓展學生對于化學物證及法庭化學知識的感性認識。
第二,認識實驗課的必要性。一方面,法庭化學實驗課可以幫助學生們感受化學物證的工作流程;另一方面,它也可以加強學生們對于化學物證的感性認識。在日后司法實踐過程中,他們能夠在看到與化學物證相關的文字材料或圖片材料的瞬間,立刻在腦海中構建出關于化學物證的生動形象的立體思維,從而更好地發揮化學物證對于司法審判的協助作用。
第三,注重化學物證提取環節。雖然外觀檢驗的手段和實驗方法較為簡單,但是它所提供的價值卻是不容小覷的。通過化學物證提取環節的學習,學生們可以通過肉眼觀察以及顯微鏡觀察兩種途徑,對送檢樣品的顏色、氣味、性質、數量、酸堿性、灼燒反應等一系列基本情況進行全面的了解。
第四,規范而又通俗的語言技巧。法庭化學專業課程的授課重點在于如何幫助學生們更好地理解各種化學物證和分析方法。以顯微分光光度法這一知識點的講授為例,我們可以將其安排在顯微鏡法和紫外-可見光譜法這兩部分內容之后,從而幫助學生們感受到顯微分光光度法是結合了二者的優勢并且彌補了二者的不足的新方法。
第五,適應犯罪問題發展的動態需求。犯罪問題天生具有“與時俱進”的特點。每段時期介入犯罪問題的各種化學證據也是不斷動態變化的,因此學生們需要掌握化學證據外在變化背后的內在規律,例如相對于傳統的纖維證據、油漆證據、橡膠證據以及塑料證據等講授方式,以聚合物類化學物證的概念出發可以幫助學生們更好地理解運用此類證據的宗旨。
3結束語
我們在引用他人的研究內容時不能把別人論點都寫出來,只要在引用的地方做上標注,最后在論文的末尾依次列出來即可,這樣節省的篇幅也使文章內容不那么繁瑣。下面是學術參考網的小編整理的關于商法案例論文參考文獻供大家欣賞。
商法案例論文參考文獻:
[1]范健等.商法教學與課程建設大家談[J].中國大學教學,2009(9):28.
[2]李政輝.案例教學的困惑與反思——以商法教學為例[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0(2):72.
[3]王涌.我們需要怎樣的商法教學[J].中國大學教學,2009(9):39.
[4]程宏.法學案例教學的方法與運用[J].湖北社會科學,2008(11):150.
[5]于黎佳等.民法教學案例庫的開發與設計[J].廣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9):159.
[6][美]劉小提.亟待完善的中國法律教育[A].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編.走向世界的中國法學教育論文集[C].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769.
[7]張建映等.哲學讀本[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105.
[8]曹興權.商法案例教學模式的拓展探索[J].中國大學教學,2009(9):32.
商法案例論文參考文獻:
[1]鄒麗敏.案例教學的教育價值及教學流程探討[J].無錫教育學院學報,2004,(2):38-39.
[2]楊清源.如何推行案例教學法[J].廣西財政高等??茖W校學報,2002,16(8):44.
[3]潘學中.論師資培訓中的案例教學[J].中小學教師培訓,2001,(6):13.
[4]黃衛國.案例教學模式在教育學課中的運用[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2,增刊:98-99.
[5]鄭金洲.案例教學指南[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21.
商法案例論文參考文獻:
[1]楊林生.國際商法案例教學探討[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
[2]俞志方.樊清華大學本科商法課程教學范式研究——以商法案例教學的語境設計與分析為中心[J].理論導報,2008.
[3]閔永明.論案例教學法在國際商法課程中的優勢及運用[J].法制與社會,2009.
[4]李政輝.案例教學的困惑與反思——以商法教學為例[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0.
[5]古曉燕,王夢鹿.淺談案例教學在高職高專經貿專業國際商法教學中的應用[J].大眾商務(下半月),2010(8):231.
非法期刊包括:未經新聞出版部門批準,擅自印刷的出版物;偽造假冒別人名稱印刷的出版物;沒經過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非法進口的境外出版物;買賣書號、刊號、版號的出版物。
二、非法期刊特征:
(1)向投稿者收取版面費、審稿費等名目的費用——這是非法刊物存在的目的。
(2)紙張、印刷質量差,經常采取小字印刷,單本刊物文章數量過多,排版樣式粗糙,刊物內所用的圖片過時、缺乏美感,當然也有少部分非法刊物的紙張和印刷質量較高。
(3)刊物名稱與所刊載文章的內容大相徑庭;文章質量不高、篇幅相近、篇目很多、雜志很厚;刊物所載文章集中于某一地區或某些高校發表的;刊物是國際性的,而所刊載的文章幾乎全是國內的。
(4)非法刊物的投稿地址多為某地的郵局信箱,電子信箱多為知名網站提供的免費信箱。比如“世界華文傳播媒體協會”等不存在的單位建立了網站,還將其旗下所有的非法刊物列為所謂的“世界華文傳播媒體協會核心期刊”。
三、非法期刊類別:
(1)無刊號的刊物。這是易辨別的非法刊物,既沒有國際國內刊號,也沒有內部準印證號。
(2)假刊號的刊物。比如《中國教育與教學》,其刊號為CN98—1813/G,這種刊號是胡亂編造的,根本不存在。
(3)冒用刊號的刊物。有些非法刊物為了蒙蔽讀者和作者,冒用其他刊物的刊號,單從刊號的真假難以辨別刊物的真偽,必須進行查詢。
(4)使用境外刊號的非法刊物。有些非法期刊只有國際刊號或綴有NR或者HK即香港刊號,在境外注冊而在境內出版、印刷和發行,如《中華教育教學實踐》(ISSN1726-6416、CN03-4383/HK)。
(5)完全套用其他刊物名稱、刊號的刊物。這類非法刊物有如“套牌車”,封面式樣、刊物名稱、刊號以及其他一些信息完全與被套用的合法刊物一樣,具有很大欺騙性,辨別起來很難。
(6)使用已經作廢的期刊號。合法期刊變更刊名后,原國內統一連續出版物號即作廢停止使用,因此,也有一些非法期刊利用已停止使用的刊號出版。
四、如何鑒別非法期刊:
從新聞出版執法部門目前掌握的情況看,非法學術期刊通常有以下幾種形式:
一是假冒國內正規期刊的刊名、刊號和出版單位名稱,尤其是名社、名刊;有部分假冒期刊是以“增刊”、“合訂本”的名義出現的。
二是國內某些正規期刊社未經批準擅自編印所謂“論文集”,以“宣傳推廣本刊為名”,故意將本刊社名和刊號混排其中,給讀者造成錯覺。
三是署名香港“某某出版公司”出版,或與某單位聯合主辦,編造所謂的“國內統一刊號”如“CNxx-yyyy(HK)或“CN(HK)xx-yyyy”等擴大“知名度”(香港根本沒有新聞出版署,只是有一個康樂處書刊注冊組,從來沒有資格頒發國內統一CN刊號,香港本身具有新聞出版自由),這些非法期刊常常虛張聲勢,在刊名上冠以“中華”"中國"字樣用來欺騙國內急于想發論文評職稱的人。
四是署名“某某省教育廳”主辦,無刊號或杜撰刊號,未署出版單位名稱或杜撰某某編輯部等。
五是僅有國際標準刊號,而無國內任何部門批準發行的書刊編號或沒有國內統一刊號。
六是偷梁換柱,將正規期刊的某些內容替換成自己撰寫或收集的文章,仍以原刊的刊名、期號、裝幀重新制版印刷。
七是限于內部交流的連續性內部資料性出版物打著公開出版發行的旗號。
除以上特征外,由于不法分子追求利潤最大化,同時缺少正規的編輯人員,不按正規編輯程序操作,非法學術期刊絕大多數都粗制濫造,用紙較差,編排有誤,錯漏較多,只要仔細分辨,一般都可識別出非法學術期刊的真面目。對于以“香港某某出版公司國內組稿中心”名義有償約稿,或打著“某某雜志”、“某某雜志駐某地記者站(工作站)”幌子主動上門收費組稿的,廣大作者更應多添幾分警惕;必要時,可向期刊上署名的出版單位(或主辦單位、編輯單位)所在地的政府行政部門咨詢。
非法期刊辨認難度比較大,但可以初步辨認,首先看其是否有書號、出版社以及印刷單位;其次,印刷品是否質量粗糙,錯別字特別多,圖片模糊;將出版物拿到新聞出版部門,確認其是否合法。近年來,某些不法分子利用專業技術人員評職稱心切而正規期刊又容量有限的情況,采用欺騙的手法,許諾協助刊登論文,四處組稿、約稿,收取所謂的“版面費”,將收集的論文印制成非法期刊,攫取高額利潤。
五、非法出版物的刊號常見問題:
(1)在境外注冊刊號,在境內非法編輯、出版、印刷和發行。為了蒙蔽作者,他們通常只在版權頁上注明國際標準刊號ISSN,而不標注國內統一刊號CN。
(2)表面上既有國際標準刊號ISSN,又有國內統一刊號CN,所不同的是它的CN號后邊加括號或綴有別的字母(如HK、NR、H),說明它是在港澳臺地區注冊的,這類報刊如果在內地設立編輯部、記者站或辦事處進行出版、印刷和發行活動也是非法的。
(3)假冒國內刊號。比如,CN后面的前兩位數(地區號)為00-10、16-20、大于66或者超過兩位數的,都是假冒的國內統一刊號,因為《中國標準連續出版物號》規定的地區號中沒有這些號;也有的是冒用其他已有的合法出版物的刊號
(4)一個刊號多個版本。比如,某大學學報,它的ISSN和CN都沒有問題,但每期學報都出版兩個或多個版本,其中只有一個版本是正式的、合法的、對外的、公開的,其它版本則是收費的、非發的、非公開的、只給作者收藏的,這種情況下,如果只看刊號,很難發現問題,只有對比其他的幾個版本才能發現問題所在。
關鍵詞 衛生法學;實踐教學;科研共同體
中圖分類號:G6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489X(2012)33-0008-02
伴隨著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飛速發展,諸多深層次的醫療衛生問題不斷浮出水面,逐漸向世人發出新的挑戰,例如:和諧醫患關系中醫患信任機制的構建問題;如何在倫理與法律視角下平衡家庭倫理觀念與墮胎權以及與生殖健康有關的醫療損害賠償問題的研究;如何完善和加強醫療衛生體制和社會保障機制對公民醫療權利的保護與醫療糾紛的處理問題;如何規范醫藥市場,杜絕諸如“毒膠囊事件”等問題藥品的出現,保證人類合理用藥的問題研究;關于醫療權利在我國公私法領域的地位確認及范圍界定的問題;人格權法視角下患者自己決定權的問題研究;等等。
以上種種問題不單單是醫學界、法學界等社會各界的研究難題和焦點,同時是我國向世界醫療衛生強國邁進路上必須解決的問題。為此,需要具有一定科研創新能力的高素質醫療衛生人才,而這一重任則毫無疑問地落在作為人才培養基地的高等醫學院校身上。因此,如何深化教育改革,培養具有科研創新能力的醫療衛生人才尤其是衛生法學專業人才,就成為高等醫學院校值得深思的一個問題。
1 衛生法學專業大學生科研能力培養的定位分析
1.1 明確專業培養目標和方向
衛生法學又名醫事法學,是涵蓋了一切有關人的生命健康權益等諸多內容在內的學科,是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其培養目標和方向十分明確,即通過四年的專業教育,培養出適應我國醫療衛生法制化需要的,全面發展且系統掌握基礎醫學、預防醫學、臨床醫學和法學知識,能在衛生行政部門、醫療機構、法律服務等部門從事醫療衛生方面的法律咨詢、訴訟和研究工作,具有復合型知識結構的創新型、專業型法律人才[1]。
衛生法學的專業培養目標表明:衛生法學類專業人才是研究和解決社會各領域與人體生命健康權益之間的生命倫理和法律關系的重要主力軍,其重要性不容忽視。
1.2 明確科研能力培養的意義
隨著科技的發展,社會各界包括醫療衛生領域對自身人才的引進不再單單看重一紙文憑,更多開始注重對應聘者動手能力、管理能力和科研創新能力的考察。對此,高等院校應將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作為大學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項重要教育職責。這對于衛生法學專業人才的培養也是同樣的道理。
一般而言,科研活動的研究者不但需要具有敏銳的洞察力、豐富的想象力、準確的判斷力和能動的分析力,而且要具有嚴謹的科學態度、大膽的創新精神、頑強的奮斗精神和不怕挫折、敢于承認錯誤的優秀品質。因此,在校期間加強大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既有助于其知識的深化和創新思維的形成,也有助于其個性的全面發展和團隊合作精神的養成。此外,大學生科研活動的有序進行也將為校園的文化建設和濃重學習氛圍的構建添上有力的一筆。
1.3 明確實踐教學與科研活動的關系
實踐教學和科研活動都是課堂教學或者說理論教學的持續和深入,二者都是對學生動手動腦能力的一種培養和提高。其中,實踐教學要以科研為靈魂、為指導,而科研活動也能夠使大學生的個性在實踐的過程中得以充分的展現。由于衛生法學涵蓋了醫學和法學兩大實踐性和研究性都很強的學科,所以這一特點也就決定了對衛生法學專業的學生開展實踐教學和科研活動的必要性。
2 衛生法學專業大學生科研能力培養的條件和依據
2.1 較為成熟的心理基礎
作為衛生法學專業的大學生,自入學之初就已經對我國的醫療衛生現狀有了一定的了解,其思維能力、思維水平和個性的發展水平已漸趨成熟,基本能夠獨立地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基于社會責任感和大學生積極向上的激情,他們已經具備在紛雜的醫療衛生現象中辨別是非的能力,這些都為其在衛生法學領域開展學習和科學研究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礎。
2.2 充足的衛生法學專業知識基礎
擁有科學理論指導的科研活動才是真正有意義的活動。衛生法學的相關教學恰恰為大學生科研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必要的專業基礎知識儲備。通過衛生法學的教學,使學生在學習衛生法制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加深對我國新的醫療衛生體制改革、醫療衛生技術人員的管理、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食品安全、醫療糾紛的處理和醫療損害的賠償等各種與人體生命健康權益密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解讀。加之衛生法學相關案例教學、模擬法庭、社會調查、專業見習和實習、畢業論文、法律咨詢活動等[2]實踐教學活動,為衛生法學專業大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奠定良好基本技能訓練的基礎。
2.3 良好的高校環境為大學生科研能力的提高提供了保障
當今高校之間的競爭由單純的高水平教學質量之爭上升為品牌之爭、綜合實力的競爭,而優秀畢業生的水平尤其是其科研創新的能力和水平,逐漸成為一項衡量高校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這也就是說,科研不再單單是高校教師的事,學生科研水平的高低同樣對高校品牌的建立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就目前開設衛生法學專業的30多所高等醫學院校而言,不僅具有醫學、法學、社會醫學、衛生事業管理等方面的高素質教學隊伍和科研團隊,而且大都具備自己固定的附屬醫院和醫療衛生實習單位,這些都為衛生法學專業的大學生開展科研活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條件。
3 衛生法學專業大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途徑
3.1 制定綜合培養計劃,將科研創新能力貫穿于衛生法學人才培養的全過程
天才可遇不可求,但人才是可以經過后天來培養的。而科研活動又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對于衛生法學人才的科研培養也需要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這就需要制定綜合的培養計劃。
1)在課程體系設置方面增加專門的研究課程,使其內容包含更多的科研成分,如開設研討班(seminar)課程,使學生由科研理論基本知識入手,逐漸加深對科研的意義的體會與認識[3]。
2)在社團活動方面制定大學生科研活動計劃,如部分高校開展的“大學生科技文化節”等,既要邀請校內外知名的醫療衛生專家、學者舉辦學術報告會和學術討論會,營造科研學術氛圍,強化學生的科研創新意識,也要積極為大學生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搭建平臺,促進其科學文化的交流。
3)建立科研活動的激勵和評價機制,如對科研表現突出的學生給予一定的津貼和科研學分獎勵,在年度評優中給予加分獎勵等[4]。
3.2 提高衛生法學專任教師的實踐教學水平,切實加強實踐教學
科研活動本質上也屬于實踐活動,但科研之于實踐乃靈魂之根本,實踐之于科研乃物質之基礎。因此,基于衛生法學橫跨醫學和法學兩大實踐性學科的特殊性,其教學改革首先要明確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并在教學計劃中增加實踐教學課時;其次,衛生法學的實踐教學教師也應積極爭取和珍惜到基層醫療衛生單位的調研學習機會,不斷更新所學,真正實現理論知識與現實問題的對接,從而在日常教學中有選擇地開展案例教學、模擬法庭、法律診所式教育等實踐教學模式,由簡入難,層層深入,使學生在平時的實踐學習中摸索和掌握課堂學習中所不能講授的默會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動手動腦能力,并且創造性地分析和解決實際醫療衛生問題。
3.3 倡導“本科生科研導師制”的科研教學方式
導師制作為一種傳統的教育方式,在高校的歷史由來已久,其不僅專注于言傳身教,更專注于身體力行的親力親為型教育模式,使學生手腦并用,在學中“動”,在“動”中學。目前應用最廣的應為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導師制。“本科生導師制”的提出和應用目前一般較多地應用于本科生論文寫作方面,而在本科生的科研活動方面應用得太少。
鑒于衛生法學專業自身的社會實踐性要求以及與社會醫療衛生現狀的緊密聯系性,通過科研創新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社會參與性是一個值得推薦的個性化教育方式。通過建立“本科生科研導師制”,使學生從入學之時便參與到導師的科研創新活動中,不但可以拉近師生關系,豐富師生的業余生活,營造和諧的學術氛圍,而且可以迸發“頭腦風暴”的強大力量,就醫療衛生信息與問題進行切磋,相互促進,可以更好地實現因材施教,實現教學與科研的共贏局面。
3.4 讓學生積極參加校內外“科研共同體”或研究工作小組
“科研共同體”或研究工作小組是校內外一些科研興趣相近或相投的人員自發組織的科研活動組織或中心。在這樣的共同體中,專家不會因為新手的潛力而感到有所威脅,會盡可能地提供自己的知識和技能[3]。對此,衛生法學專業應充分發揮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優勢,積極加強與實習單位如衛生廳(局)、醫院、疾控中心等醫療衛生部門的緊密聯系,既可以聘請知名醫療衛生專家學者加入校內的“科研共同體”進行指導,也可把在校內“科研共同體”或研究工作小組中表現突出的學生推薦到這些實習單位的知名科研活動中心去鍛煉和學習。通過這樣一種與專家學者親密互動的交流和學習,可以使學生處于知識產生的真實情境之中,真正地理解和深化所學,并將所學有意識地加以運用,從而使自身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得以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王洪婧,胡勇,王樹華.論醫事法學專業本科生培養模式的改進[J].衛生軟科學,2009(6):422.
[2]朱莉莉,韓志紅.法學專業實踐教學質量評價若干問題探討[J].科教導刊,2011(6):85-86.
診所法律教育(ClinicalLegalEducation),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興起于美國的一種法學教育模式,主要是對當時的美國法學教育制度中存在問題的一種反應。它借鑒了醫學院學生在醫療診所臨床實習的做法,倡導在實踐和經驗中學習法律和律師的執業技能。2000年9月,在美國診所法律教育模式的啟發和美國福特基金會的鼎力資助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華東政法學院和復旦大學在法學院開設了診所法律教育課程。至2002年,又有中山大學、西北政法學院、四川大學、云南大學四所高校法學院/系設立該課程。2002年7月28日,經中國法學會批準,由上述11所院校成立了“中國法學會法學教育研究會診所法律教育專業委員會”,旨在開展國內外診所法律教育的交流與合作,推進診所法律教育事業在中國的普及、推廣、繁榮和發展。截止到2009年9月,全國640多所法學院系中有112所成為了中國法學會法學教育研究會診所法律教育專業委員會單位會員。迄今為止,開設“法律診所”的學校眾多,幾乎覆蓋了國內著名大學的法學院和政法院校,并成為法學教育改革的一項措施和內容。在不同院校中形成了各具特色、有所側重的專門性法律診所。例如:勞動者權益保護診所、消費者權益保護診所、公益法診所、弱者權利保護診所、婦女權益保護診所、公民權利保護診所、刑事法律診所、環境法診所、民事診所、訴訟診所、立法診所、社區法律診所,以及綜合性法律診所等等?,F已出版了《診所法律教育在中國》、《診所式法律教育》、《法學教育與診所式教學方法》、《診所法律教育研究》、《互動教學法———診所式法律教育》、《中國診所法律教育論壇論文集》等專著、譯著和論文集,在各類報刊雜志上公開發表了大量的學術論文。診所法律教育是高校法學教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一個重要創新,克服了傳統法學教育弊端。診所法律教育以真實的案件作為背景材料,突出了實踐性特點,強調“從實踐中學習”、“在行動中學習”、“從經驗中學習”。真正實現了以學生為中心,師生互動,是一種啟發式、探索式的教育。診所法律教育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課程深受學生歡迎,學生學習興趣濃厚。
二、診所法律教育推廣和持續發展面臨的主要困難
各高校實施法律診所教育普遍面臨著經費、案源、師資三大問題。
(一)經費
1.各高校普遍經費缺乏。診所法律教育成本高。在美國,政府、法學院以及協會、基金會等對診所一起給予經費上的支持。各州政府的法律援助基金、ABA(美國律師協會)、福特基金會以及大學自身都為診所教學所需提供先進和充分的設備與條件,使學生在活動中不因為經費等方面的限制而影響案件進程和質量。我國法律診所教育首先是福特基金會資助國內11所著名法律院校舉辦的,現在仍然受其資助,并資助其教師赴美培訓、交流。許多高校沒有任何來自政府和社會的資助,舉辦了法律診所課程。其課程的質量和開課的穩定性和持久性可能難以保障。
2.我院經費的解決辦法。我院診所課程的經費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學院提供辦公場所、辦公設備、免費的打印復印,固定電話費。當事人本人負擔交通費、食宿費、取證費用等費用。法律援助站只提供法律知識和技術支持,不為當事人承擔訴訟過程中的費用。一般由當事人承擔法律援助過程中發生的費用,可解決辦案經費問題,大部分當事人有能力也愿意承擔,亦不違反法律。在沒有政府和社會的資助下,我們認為這是一個好方法。這樣基本解決了辦案費用的問題。
(二)案源
1.各高校普遍案源緊張。美國法律非常復雜,人權觀念強烈,,律師費用高昂。很多老百姓因為經濟上的原因無法得到律師的專業法律服務和幫助,從而無法得到司法上的支持,無法將自身合法權益予以實現。強大的社會需求為美國法律診所教育提供了充足而鮮活的案源。在美國,法律診所的個案總數遠遠超過了政府部門,使得診所法律教育在全美十分普及。
2.我院解決案源的辦法。我院案源主要是通過發宣傳單解決。從2007年至今,以發放宣傳單2萬5千張。通過宣傳單,獲得了三十多個訴訟案件和幾百個咨詢案件。初步解決了案源問題。我們的案源基本上能滿足學生學生咨詢和訴訟要求,我們從不選擇案件,什么案子都辦,因為我們沒有選擇的余地。宣傳單是成本低,見效快的一種較好的獲取案源的方法。我們曾經與江西省法律援助處聯系,該處希望我們派出學生與律師共同值班、咨詢、接案,由于教學管理部門擔心影響教學秩序而未能實行。我們與江西某著名電視臺的一個欄目組合作一年多,每個周六的上午進入南昌市的一個社區提供現場法律咨詢?;ㄙM人力、時間多而效果不好,因為咨詢的人少,僅僅獲得一個訴訟案件。
(三)師資
在美國,與普通法傳統相適應,大學法學教育從最初的學院制到案例教學法,再到診所式法律教育,其內容和方法都是以通向職業教育為目標。因而,美國大學教師多數同時也是律師,有些還曾是法官。這樣,開展診所教育,法學院本身就具有無需培訓的現成的有實踐經驗的教師。在我國,高校的法律院系絕大部分教師不從事律師工作,從事律師工作的教師不少人是時斷時續。因此,師資緊張。另一個方面是教師從事法律診所教學,工作量較大且繁瑣,他們的工作難以像課題教學那樣給予公平的計算,教師付出的勞動得不到認可,這也嚴重地影響了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使一些教師不愿意從事法律診所教學。這個問題在我們學院也沒有得到很好地解決。指導學生律師事務教師必須是經驗豐富的律師。為了保證診所案件援助的安全性,美國法學院一般都要為診所教師購買專門保險。在中國,很少。所以,指導教師實際上還有承擔自己指導的學生辦理錯案的風險。
三、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國內各高校課程設置基本情況及分析
1.國內各高校課程設置基本情況。
(1)課程性質。一般為法學專業大學本科三年級、碩士研究生的選修課,每學期各開設一次,學生只需參加一次課程。(2)課時安排與學分。各學校差別很大。有每周2學時、3學時、4學時,以3學時居多;每學期32學時至68學時都有,以54學時居多。學分從2學分至4學分都有,以3學分居多。(3)教學內容。不同的學校、不同的診所差別較大。但都有主要的共同的內容:會見當事人、法律咨詢、調查取證、庭審技巧、模擬法庭等。(4)教學方式。通常分為課堂內教學和課題外實踐兩部分。課堂內教學以講授、提問、討論、模擬訓練為主,課題外實踐是學生利用課外時間處理真實的案件。時間分配上兩者大約各占一半。如果案源不好,實際以課堂內教學為主;如果案源較多,課題外實踐費時更多,這樣效果也更好。(5)班級規模和師生比。一般以20至30名學生為一個班;一個教師指導4至10名學生。
2.分析。
(1)課時安排不合理。在我國現行法律制度下,一個學期的學習很難使學生完成一個完整的訴訟案件,而訴訟是診所教育最為重要的內容。(2)教學方式、教學內容安排不合理。許多院校以課堂教學為主,與法律診所教育強調“從實踐中學習”、“在行動中學習”、“從經驗中學習”相悖。這可能是缺乏師資和案源、經費的結果。教學內容上,數量較多的模擬訓練其內容、方法和效果令人懷疑,需進一步提高改進。(3)學分少。根據各校的教學安排,學生參加課堂內學習,按學時計算,即可獲得2至4個學分。實際上,如果有案可辦,學生在課堂以外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所學到的東西,遠遠多于課堂內的學習。
(四)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的分析(僅限于我院教學和法律援助工作)
1.課堂內教學效果總體上看,是不好的。討論課要好些,講授課效果較差。主要原因是教師缺乏律師事務教學經驗,需不斷學習、總結、提高。從我們收集的資料看,學生稱贊課堂教學效果很少見,學生感興趣的是真實案件的處理。這也說明我國診所教育尚處于較低水平。
2.模擬法庭。組織一次模擬法庭要二十天左右。它涉及案件的選擇、角色的分配、學生熟悉庭審程序、認真閱讀和分析案件材料,收集分析相關法律法規,準備相關法律文書。每次模擬法庭使用的案件都是法律援助站已經而尚未開庭審理的案件,有時,也請當事人到場,作為原告,參加案件審理。庭審結束后,指導教師當場點評。一般每學期舉辦兩三次,每次旁聽的學生有200人左右,還有不少非法學專業學生。模擬法庭效果不佳。雖然學生作了很多準備,材料都寫了一大堆,但畢竟是模擬,學生內心缺乏對案件本身的激情、緊張,更多的是面對旁聽者的緊張和不安,所以更像蹩腳的演員在演戲。經常是這樣的,學生在法庭上的表現比他們在模擬法庭上的表現好得多;凡是出過庭的學生,對模擬法庭一點興趣都沒有;沒有出過庭的學生還是喜歡模擬法庭。
3.會見當事人與法律咨詢。首先是指導教師與學生一起會見當事人,以教師為主,教師向當事人提供法律意見,學生觀摩并作咨詢登記筆錄,學生可以提問。會見完畢后,師生交流、討論。而后,學生可以單獨或者以學生為主,會見當事人,并提供法律意見。但該法律意見必須事先經教師審查,或事后立即與教師聯系,如有錯誤及時改正,告知當事人,以免誤導當事人。總體來看,由于法律咨詢涉及范圍非常廣泛,學生知識經驗缺乏,事先不可能有準備,因此,學生是難以獨立進行法律咨詢的。但法律咨詢對學生來說仍然是非常好的鍛煉。
4.調查取證。取證的過程往往是辛苦的,有時雖然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也不能得到滿意的證據。到工商局、房產局、勞動局、消協等單位調取證據比較容易,一般法律援助站出具介紹信即可。但各地各有不同的要求,學生碰過不少壁。向個人、企事業單位取證較難,需耐心細致地做說服工作。學生往往不能確切地指導需要哪些證據、什么樣的證據,也不能很好地判斷各種證據的形式和效力,需教師啟發。有時取證非常辛苦且成效不大,教師須及時鼓勵、指導。當學生通過取證最后勝訴,他們會真正感到證據的重要性,也會有成就感。5.訴訟。這是診所教育最核心的部分,最能鍛煉學生了能力。一般是一男一女兩名學生為一組共同一個案件。兩人共同辦案,調查取證法律規定需兩人,他們在庭審更需互相配合。學生訴訟案件的過程長,程序多。每一個訴訟案件都是一個完整的訴訟程序。學生要經歷會見當事人、咨詢、調查取證、制作各種法律文書、、做好庭審方案、做好出庭前準備、然后才是出庭。最后是判決后給當事人提供咨詢。主要的、大量的工作在庭審前要完成。庭審前的工作沒有做好,庭審將會很被動,當事人會不滿甚至投訴、索賠。幸好,我們從未發生過這樣的事。凡是過訴訟的學生,對學院和指導教師,即使畢業離校了,也是滿懷感謝之情。
四、結論與建議
1.診所法律教育以其實踐性強的優點而充滿活力,彌補了法學學歷教育缺陷,是我國法學院(系)法律實踐教育改革的一個模式、方向。
2.診所法律教育成本高,在沒有來自政府和社會資金的資助下,只有本校充分重視才能持久開設課程。
3.目前國內診所法律教育水平比較低,需同行教師多交流、互相學習、總結和提高,并借鑒美國經驗。
4.應當給予診所教師工作合理的評價和報酬,并加強教師的培養,沒有好的教師,不可能有好的診所教育,甚至診所本身也難以存在。5.發放宣傳單是一種成本低、效果較好的獲取案源的方式。
6.一般由當事人承擔法律援助過程中發生的費用,可解決辦案經費問題,大部分當事人有能力也愿意承擔,亦不違反法律。7.課堂教學應當少而精,課堂教學有待提高。
8.教學周期應當為一個學年,而非一個學期,以便于學生完整地一個訴訟案件。第一個學期可以以課堂教學為主,第二個學期主要以課堂外實踐為主,這樣,對其他科目教學影響很少。
針對目前大量出現的高校教師的學術不端行為,各高校應該加強對高校教師的學術道德規范教育。文章首先提出了當前我國高校存在學術不端的表現形式及危害,進而分析了高校教師學術道德失范的原因,主要有五個方面,最后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從學術道德的規章制度、教育力度、評價體系、管理體制、 創新機制等方面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
高校教師;學術不端;學術道德規范;教育機制
一、學術不端的表現形式
學術不端是指學術界的一些弄虛作假、行為不良或失范的風氣,或指某些人在學術方面剽竊他人研究成果,敗壞學術風氣,阻礙學術進步,違背科學精神和道德,拋棄科學實驗數據的真實誠信原則,給科學和教育事業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極大損害學術形象的丑惡現象。
(一)抄襲剽竊
近些年來各大高校爆出大量的抄襲剽竊的新聞,如2009年3月浙江大學賀海波論文造假,被撤銷副教授職務和任職資格。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藥學院院長李連達負有監管不力的責任,不再續聘。2009年6月遼寧大學副校長陸杰榮在核心期刊發表的《何謂“理論”?》一文被爆涉嫌抄襲。隨后遼寧大學校方表示,該論文第一署名人陸杰榮對此事并不知情,第二署名人、北京師范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外國哲學專業2006級在讀博士生楊倫承認是自己抄襲,然后才拿給之前的老師陸杰榮署名。廣州中醫藥大學校長徐志偉被舉報其博士學位論文抄襲。其博士學位論文竟然在沒有標明引用的情況下,將早一年畢業的敖海清博士的學位論文原文大段大段、甚至一連數頁粘貼過來,直接把這些論述、分析和數據作為自己的博士學位論文內容,雷同文字數高達40%以上。
(二)行政權力霸占學術資源
很多高校領導游走于行政與學術之間,隨著職務的不斷提升,日常的行政管理事物也越來越繁忙,帶的課越來越少,做學術研究就更少了,但不可思議的是他們的課題、專著等成果卻越來越多,甚至大量出現在跨專業、跨行業的成果中。這種情況造成了各大高校中的“官本位”思想,普遍認為行政官位與學術成果成正比,極大地限制了高校中從事真正的學術研究教師的積極性。
(三)學術賄賂和學術買賣
由于當前高校教師間的競爭日益激烈,加之職稱評審制度存在一定的不足,各種職稱的評聘都需要大量的論文、 課題等成果作為支撐,這就為學術賄賂和學術買賣提供了土壤?,F在大量的雜志編輯對外公開出售論文版權,甚至還有核心期刊,價格從幾百至幾萬不等。在一些科研項目的評審中,部分教師和學校不是靠真才實學參與公平競爭,而是靠拉關系送紅包等方式賄賂相關人員來換取自身的利益。
二、學術不端的重大危害
時下學術不端已經造成嚴重的社會危害,不僅敗壞了良好的學術風氣,更是嚴重影響了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給整個國家和社會造成了重大損失。
(一)嚴重敗壞學術風氣
高校的這些學術不端行為破壞了正常的學術秩序,把學術變成了純粹滿足私欲的工具,使高尚、嚴謹的學術界變得烏煙瘴氣,顛覆了過去科研工作者在廣大人民心中的正面形象,同時在社會上起到反面示范作用,進而對整個社會風氣造成了負面影響。
(二)浪費資源,影響科學技術的進步
眾所周知做科研需要相應的資金和人力的投入,而那些學術不端的項目浪費大量的人力和資金,最后確只能產生價值很低甚至完全沒有價值的成果,反而使得那些正常合理的項目得不到相應的經費支持造成極大地浪費。學術不端制造出的學術垃圾,既浪費了學者的創造力,又浪費了國家社會投入的大量社會資源,嚴重影響了我國在科學技術領域的創造力,妨礙了整個國家的科技發展步伐。
三、學術不端的產生原因
學術不端行為,嚴重影響了高校學術聲譽,阻礙了學術進步。很多管理部門對此非常重視并且建立了相應的規章制度,許多高校也對教師學術不端行為制定了相應的處罰措施,但是收效甚微,筆者認為高校教師學術不端行為屢禁不止的原因主要是:
(一)對高校教師學術不端的處罰力度不夠
很少有教師因學術不端而受到嚴厲處罰,只有很少學術不端教師被降職、革職或主動辭職,一般在風平浪靜后,當事人依然是教授或導師;缺乏學術監督機制,這就導致一些高校教師為了評職稱等個人利益,置學術道德于不顧; 相關立法不足,雖然我國已經有《專利法》《商標法》和《著作權法》等法律,但這三大知識產權法很少涉及學術不端問題。除了《著作權法》對發表和署名等問題的規定,《專利法》對侵犯非職務專利申請權及其他權益的規定外,基本沒有涉及其他學術不端行為。
(二)部分高??蒲辛炕J酱嬖谝欢ū锥?/p>
當前我國高校在評聘專業技術職務、科研基金與項目評審、成果鑒定與評獎等方面,構建和實施了量化的學術考核體系。高校教師職稱評定由其的數量和刊物的規格決定,而過分強調的數量,導致很多高校教師僅為了發表文章而進行學術研究。
(三)科研經費的給付和管理方式存在漏洞
現行很多高校的科研經費給付方式是根據項目撥錢,款項由課題組負責使用。這種方式表面上很嚴密,而實際上可操作性很大,水分較多?,F行的科研經費管理制度容易導致學術上的“腐敗”,給高校教師學術不端行為創造了物質基礎。在這種政策導向下,部分教師就把經費爭取作為首要目標,而對學術研究卻漠不關心,這樣必然影響到科研水平的提高,導致學術上的不正之風。
(四)市場經濟下功利主義思想的影響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功利主義思想是一種較為普遍的社會心態。在這種風氣的影響下,難免會有一些高校教師依靠各種學術上的頭銜賺取物質利益。如部分教師把學術變成了可以轉化為名利的產物,不擇手段地用學術換取職稱、住房、金錢等物質利益,拋棄了高校教師的崇高使命。
(五)高校學術道德教育的缺失
缺乏良好的學術道德教育也是造成高校教師學術不端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多高校教師在本科時的課程,對學術研究的影響很大。但現在,高校學生的論文寫作極不規范。近年來,隨著不斷擴招,大學生培養質量的問題逐漸凸顯,許多高校的學生連基本的學術研究培養訓練都沒有接受過。 很多高校開設的學科研究方法等入門課程缺少學術道德教育基本內容的系統介紹,這就導致很多高校教師在接受大學教育期間,缺乏對學術行為的有關概念、抄襲和合理引用的界線以及違反學術道德的社會后果的認識。
四、學術不端的整治措施
弘揚優良學風,根治學術道德失范現象,關系到高校和整個學術界的社會聲譽,關系到當代大學生良好品德的培養和整個社會道德的進步,也關系到教育科研事業的興衰存亡和整個中華民族的復興大業。嚴肅學術道德,必須從源頭抓起,切實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和懲處并重的懲防體系,才能根本扭轉學術道德失范的局面。
(一)健全學術道德規章制度
依法治學,是防治學術不端行為的治本之策。一是國家應出臺專門的《學術法》,使學術由道德調整上升為法律約束,構建一套專門防治學術道德失范的法律體系,保證懲治學術違法行為有法可依。二是進一步修訂完善《教師法》、《高等教育法 》等法律法規,加快制訂有關學術職業道德規范條例,在法制保障下加強高校教師職業準入與退出機制建設。三是各高校也應建立系統、 完善、操作性強的約束學術行為的規章制度,明確和細化學術論文、 著作等方面的寫作和評審規范,制定課題立項、 成果鑒定與評獎及其發表、 編輯、 出版的規范等。四是不斷探索防治學術道德失范的新思路與新舉措,將學術道德作為教師年度考核、 職稱晉升、 薪酬定級、 派出進修和評優獎勵的重要依據。
(二)加大學術道德教育力度,建立完善的學術道德規范
一是加強淡泊名利、 潛心學術的思想教育。學術研究是探索真理、 追求真理的過程,是甘守寂寞、 真誠奉獻的過程。從長遠看,養成良好的學術道德,是成為一代學術宗師、 師德楷模的重要前提。二是加強對高校教師的學術道德和職業倫理教育,重點培養教師的誠信意識,明確學術誠信是其能走上大學講臺、 無愧于大學教師的“道德底線”。三是將學術道德知識考核成績作為評定教師績效的重要內容,促使教師認真學習,用科學精神熏陶和影響高校全體師生,使之自覺遵守學術道德規范。
(三)完善學術道德評價體系,構建科學的學術評價機制
營造良好的、 積極向上的學術氛圍。一是建立完善的專家考評制度。選擇那些學術造詣深、 學術道德好的學者、 專家組成專家庫,對學術成果、 科研立項、 職稱評審以及評獎等學術活動,采用異地評審、 臨時抽簽的方式進行。二是健全學術成果的獎勵制度。要加大對創新型科研成果的獎勵力度,以體現鼓勵踏踏實實從事學術研究的價值導向。三是克服過度強化科研成果對教師職稱評定的作用,建立以崗位為核心的教師職稱聘任制度,打破教師職稱終身制,加強教師的責任意識,從而促進教風的根本好轉。
(四)規范學術道德管理體制,規范學術道德管理體制
讓制度在陽光下運行。一是加強同行專家評審的力度。防止學術成果評價的“權力化”。二是建立評審過程公開制度,將專家對科研立項、 成果鑒定、 職稱評定等評審對象的評審內容及初評結果進行公示,提高評審結果的公正性。三是建立學術評審責任制,探索建立評審專家信譽制度、 記錄追查制度和責任追究通報制度。四是對學術刊物建立一套科學的監控體制,堅持出版發表三審制度,探索和推廣專家盲評制度,建立學者、 專家和讀者對學術刊物的考評制度。
(五)創新學術不端查處機制
創新學術不端查處機制,及時防治學術失范行為。一是健全對學術道德失范的監督體系,成立由監察部門參加的學術監察監督體系,建立全國聯網的監督網絡,適時監控和查處學術道德失范行為。二是完善學術道德失范舉報獎勵制度,加大國家對舉報者的保護責任和獎勵力度。三是加大懲處力度。對學術道德失范行為一經查實,在對當事人給予批評教育同時,應給予嚴厲的懲處。四是建立輿論曝光和警示制度。結合知識分子比較注重自身形象、 面子的特點,在相關媒體上定期公布高校學術領域違法違規行為。
學術道德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科研人員、科研管理部門、學術成果出版單位以及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同時,形成良好的學術道德風尚,從根本上根除不道德的行為,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做到的。但是,我們相信,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地努力下去,良好的學術道德風尚最終一定會形成。
參考文獻:
[1]余 遙,馬孝玲.學術腐敗與科技評價機制[J].西昌學院學報,2007,1
[2]科哲.劉欣.學術道德失范的原因及對策探討[J].學習月刊,2008,3
[3]吳志慧.負學術道德的心理分析[J].編輯之友,2008,1
[4]張向東.學術腐敗觸目驚心弄虛作假別有洞天[N].中國新聞周刊,2007,1
[5]趙恒平.學術腐敗的心里探析及對策[J].當代教育論壇,2007,10
【關鍵詞】非重點大學;生命類研究生;培養現狀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研究生招生和學位授予規模不斷擴大,目前我國研究生培養規模已經位居世界前列。根據教育部統計,我國現在已經有研究生培養機構797個,2010年授予研究生學位總數已經高達379992人,其中授予博士學位47407人,碩士學位332585人,獲得各種研究生學位的人數呈逐年增長態勢。然而,當前我國研究生培養的質量卻不容樂觀,整體下滑趨勢較嚴重。因此,如何提高我國研究生培養質量并對整個培養過程進行全程監控,成為擺在我國教育行政部門、研究生導師以及研究生管理人員面前的一道難題。
國外研究生教育一般采用“寬進嚴出”的入學體制與學位授予制度、過程培養的淘汰制度、規范的導師管理制度和完善的研究生教育質量評估體系形成了他們一整套完善了研究生教育體系。截止2012年,根據教育部網站信息,全國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一共844所,普通高職(??疲┰盒?288所,經國家批準設立的獨立學院共計298所,經國家審定的分校辦學點共計62個。其中,根據最新統計發現,我國目前“211”工程大學共計112所,所以我國目前非重點本科院校大概在732所。其中我國目前具有研究生授予權的高校共計488所,去除“211”重點大學,目前我國具有研究生授予權的非重點高校大約376所,而具有生命類學科領域授予權的高校大約占一半左右,因此,如何提高我國非重點大學生命科學類研究生培養質量對提高我國整體研究生培養水平具有重要意義。然而我國當前非重點大學生命領域研究生培養現狀堪憂。
一、研究生導師隊伍整體水平不高
導師是研究生培養的第一責任人,導師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科研能力、學術水平和工作作風對研究生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目前,我國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存在一些問題急需解決,尤其是一些非重點大學的生命科學領域的研究生導師隊伍參差不齊。由于生命類學科包括范圍較廣,從而使得招收的研究生方向也非常雜,而且一些大學研究生培養階段,學校為了提高研究生培養規模,在研究生導師隊伍的遴選上相對比較簡單、輕易量化,主要以其近年來科研項目、科研經費、發表的文章、科研成果等作為主要衡量標準,對研究生導師的人品、學生評價以及近幾屆研究生培養質量等詳細信息缺乏了解和考核,從而使得有經費、有項目的導師作為“老板”,其研究生作為“高級打工仔”現象泛濫。
二、研究生整體創新能力不強
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已經成為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項緊迫任務,研究生的知識創新能力直接關系到國家知識創新能力的強弱,然而我國研究生目前的創新能力培養狀況并不令人滿意。一些重點大學生命類研究生由于走過了較長的摸索和發展道路,已經基本成型,然而較多的非重點大學研究生培養歷程較短,經驗不足,而且又急于發展,所以在發展規模和發展速度上都比較快,這樣勢必造成質量下降。雖然一些非重點生命類研究生畢業要求較高,但由于沒有良好的實驗室“傳幫帶”,從而使得他們大多應付畢業,導師也基本為了滿足研究課題需要,所招來的研究生主要當作“實驗機器或文章機器”,這樣研究生的整體培養質量和素質就得不到保證。
三、研究生整體實驗條件和平臺較低
目前,在研究生培養階段,一些重點大學已經建立了良好的實驗室平臺,相對比較固定化。然而一些非重點大學的研究生往往難以找到合適的實驗室。因此,如何有效管理現代實驗室以及合理分配和有效組合研究方向成為非重點大學研究生未來發展的一個非常值得思考的問題。然而目前大多數關于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文章,主要都是關注研究生招生、課程設置、導師指導水平、培養環節等問題,唯獨關注實驗室條件和平臺共享類的思考較少,也成為目前生命類研究生培養質量改善的一個瓶頸。
目前,我校生命學院――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碩士點正處于快速發展期,同時在招生和培養過程中也暴露出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值得深思,以此來全面提升我校研究生培養水平,與我??焖侔l展和科研規模相適應,培養一批精干的科研后備力量,并形成良好、向上的科研環境和科研氛圍,可以長久、可持續影響我校研究生培養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穎,徐雷.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評選促進措施介紹與對策建議[C].改革探索――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論文集,2011.
[2]高坤華,劉銘,陳亞濱.學位論文評審及答辯方式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7(2):31-33.
[3]楊俊利,郭艷利.澳大利亞的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和質量管理體系及啟示[J].法學教育研究,2012.6(1):227-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