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6 15:59:5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美術滲透德育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關鍵詞: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美術;德育
學生思想品德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特別是對于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來說,他們畢業后將成為幼兒教師,面對的是我們未來的希望,良好的思想品德對他們尤為重要。以政治理論課堂教育、社會實踐等方式的德育,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新的社會現象和思潮不斷影響,加上學生層次參差不齊。這就要求我們要改革創新德育工作,把德育更有效地滲透到教學工作。
一、在美術教學內容上挖掘德育因素
德育滲透要從教材的實際出發。在教學內容上下功夫,緊抓教材中存在的一些德育因素,把蘊含在美術知識中的德育因素挖掘出來,寓德于教。在美術教學中,我經常給學生講歷史上的一些名家故事,如《達芬奇畫雞蛋》的故事,世界著名畫家,意大利“文藝復興三杰”之一的達芬奇,不厭其煩地堅持畫雞蛋,勤學苦練基本功,最后創造出世界名畫《蒙娜麗莎》。通過過去的歷史事件和人物故事,要讓學生認識到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不是那么簡單容易的,美好的東西往往要經過艱辛的磨礪才會顯現出更持久、更奪目的光芒,從而激發學生刻苦勤奮的思想。
在色彩課中,讓學生欣賞民間美術作品,通過用畫筆提取民間美術作品中的色彩與自然形象的色彩進行對比、研究、分析,總結出民間美術色彩搭配的規律和手法,然后以“中國風”為表現主題,將民間美術的色彩搭配方法用于實際生活中的物品設計上,從而感受再創造的樂趣,培養了學生的藝術表達能力與再創造能力,并通過“中國風”使他們充分感受到包含在民間美術中的情感,而這種情感終將化作民族情結,植根于學生的心靈之中,成為他們生命中的精神支柱。
二、注意言行舉止增強德育滲透的直觀性
作為美術教師,在課堂管理和學生的日常接觸中,不僅在知識的傳遞中,而且在情感的溝通中,教師的衣著打扮、言行舉止對學生來說同樣具有很大的教育作用。所以我平時特別注意自己的儀表服飾,從不濃妝艷抹,不帶夸張的配飾,所穿的服裝端莊、大方,都是能夠體現出美術教師所特有的職業特點與美感,容易讓學生產生親近之感。在教學的交流中,學生做得好時及時給予適當表揚,他們犯錯時批評也特別注意用詞,從不刺傷學生自尊心,把學生自己同放在一個平等的位置上,講道理,以理服人,不體罰學生。在教學中一旦發現自己的過失,敢于承認,有錯必改,以取得學生的諒解和信任。
三、通過課堂作業進行德育滲透.
美術課的作業也是向學生滲透德育的重要渠道。我在給學生布置作業、練習時,特別注意作品的思想性表現,發揮其教育功能。如定期開展主題性創作課,以校園多美好、我愛我家、我是小小設計師等為主題,讓學生自主構思設計畫面,這不僅能開發學生想象空間,而且能培養學生熱愛校園、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促進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良好的思想品質和健康的生活情趣。在“校園多美好”這一主題創作中,學生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從不同視角表現校園的美,有的學生表現我們校園兩側的裝飾墻畫,有的表現開展藝術節時的熱鬧場面,有的表現學生觀看他們自己的作品展時的場景等,這些作品表現得非常生動、自然,讓我對他們刮目相看。
四、通過合作學習進行德育滲透
德育是教育者有目的地培養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動。赫爾巴特說過:"教育的唯一工作和全部工作可以總結在這一概念之中--道德。道德普遍地被認為是人類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可見德育在教育過程中的重要性。"德育"這個詞給人的感覺好像就是品德教師或班主任更多的任務,其實不然,每個學科,課堂教學的每個細節都應滲透德育。一個合格的教師不僅是教學工作者,還應是一個教育學生怎樣做人的榜樣。我作為一個普通的美術老師,深深感到培養下一代高尚道德情操責任重大。我在教學中是這樣實踐的。
1.在利用教材內涵中滲透德育。
我們現在所用的中學美術教材中在各個學習領域中都有愛國主義方面的內容,特別是欣賞課教學中尤為突出,有很多都是顯性德育主題的作品欣賞,比如:對中國長城的欣賞,與其說它珍貴的價值是在物質文化層面上,不如說主要是在精神內涵、精神文化層面上。因而我們用 "萬里長城永不倒"來象征、比喻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恒存發展。在對這類型的美術作品欣賞的同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的教育那真是名正言順的事。另外,我經常帶領學生感受家鄉南通的快速發展和獨特的民間藝術(南通藍印花布、如皋水繪園建筑等),對這些民間藝術的起源和制作有相應的了解,甚至可以動手制作,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感受家鄉的巨大變化,為家鄉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感到驕傲,從而激發她們熱愛家鄉、熱愛家鄉人民的情感。
2.在發揮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
在課堂上,我們要結合教材的特點,在傳授知識、啟發智慧、發展能力的同時,不失時機地進行思想教育,經常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的健康思想。美術課在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有著其它學科無法比擬的優勢,因為美術教學內容包括欣賞、繪畫、工藝三大課業,它們對于滲透愛國主義各有所長。如專題欣賞中的許多課題體現了民族的精神,注入了中華民族文化的審美理念,便于學生了解祖國的美術遺產和優良的藝術傳統,對學生起了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繪畫課業對愛國主義也極為有利,特別是中國畫學習在繪畫中占有很大比重,這對學生了解中華民族的文化,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有作用。例如,在講"中國故建筑"一課時,教師注重環境的熏陶,以古箏曲貫穿課堂,先讓學生欣賞"神州大地"視頻,了解中國世界遺產的價值,那逶迤磅礴的萬里長城;規模宏偉的北京故宮;堪稱世界第八奇跡的兵馬俑,那史詩般的風格,鬼斧神工的構造,配以相關的小故事傳說,使學生得到春潮般的鼓舞,產生一股熱血沸騰的熱情。然后教師又讓學生介紹自己家鄉的名勝古跡,滲透環保意識。當學生的情感達到時,教師適時要求學生提出保護家鄉名勝古跡的具體方案,并形成美術小論文上交。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讓他們在身臨其境、感同身受中,描繪出時代的和音。
3.在集體合作中滲透德育。
集體是力量是源泉,眾人是智慧的搖籃。美術課堂中,孩子們畫畫或做手工時,經常忘了帶這樣工具,那樣材料,這時我就建議孩子們合作完成作業,你借我的水彩筆,我借你的剪刀,互相幫助,大家都能做出好的作品來,或者共同完成一個作品。孩子們大多數時候都合作得比較和諧、愉快。有時有靦腆的孩子不敢向別人借東西,當老師去問情況時,馬上就有周圍的孩子主動大方地拿出自己的東西說:"我借給你!"其實,孩子是很單純的,只要正確地引導,每個孩子都是積極向上的。在動手合作的過程中,孩子們不僅得到了美育的培養,還能進行感情的交流,體驗團結互助的樂趣,感受"贈人玫瑰,手有余香"。
4.在"造型表現"中滲透德育。
"造型表現"包括繪畫、書法、剪紙、雕塑等,在中學美術課教學中占有很大比例,因其本身包含內容多,滲透方式也不一樣。有些課的內容對學生進行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顯而易見,有些則并不明顯。因此在教學中我經常要認真鉆研教材,挖掘出思想品德教育的材料。在上《中國的毛筆與漢字》一課時,我給學生講解了漢字的形成、演化,及很多書體的特點,使學生初步認識黑體字的筆畫結構特點:橫平豎直,方方正正。然后告訴學生做人也要站得正,行得直,堂堂正正,穩穩當當,踏踏實實,不干壞事兒。
5.在"綜合探索"中滲透德育。
"綜合.探索"領域的設置,是對學生的一種挑戰,也是教師展示能力的一次機遇,為師者必須首先深刻理解該領域的內涵及其重要性,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 "綜合.探索"以學生的直接經驗為基礎對學科知識的綜合運用,是對學科的邏輯體系的超越。在綜合實踐活動的開發和實施過程中,鼓勵學生自由選擇,將學生的需要、動機和興趣置于核心地位,為其個性充分發展創造空間。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探究性活動,幫助學生學會發現、學會探究,形成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6.在多媒體教學中滲透德育。
多媒體課件可以把教學所需要的各種圖像、語音、音樂、影像以及文字說明進行整合,并自然、快捷、合理地展示給學生,實現教學活動的生動和高效。在制作網絡多媒體課件時要正確引導學生科學地利用網絡,使學生既學到文化知識,又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如:在教學欣賞西班牙畫家委拉斯凱茲《紡織女》這一作品時,我們讓學生通過Google搜索引擎,輸入作者的名字"委拉斯凱茲",這樣就可以查到大量與作者相關的文字資料和更多的作品。學生不但體會了《紡織女》這一作品是借助現實與神畫的形象表達出藝術與財富出自貧賤者之手這一主題思想,而且對畫家和作品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使德美相連,互相銜接,教育學生在作品中體現德育思想,使美術作品更加完美。
7.在設計節日教學作業中滲透德育。
關鍵詞:美術;教學;德育教育
一、美術課程與德育教育
美術課程與德育教育看似兩個獨立的課程體系,但通過比較和分析發現,美術課程與德育教育在內容和特點上存在較多的交叉和融合,美術課程與德育教育緊密相關。
(一)我國德育教育的內容及其特點。
《德育大綱》規定中職階段德育教育的內容是“除對各年級學生進行思想、政治、道德品質、良好個性心理素質和能力等以上各系列內容的教育外,還要隨著經濟、政治形勢發展及黨和國家重大決策進行形勢任務和時事政策等教育;結合紀念重大節日以及班、年級教育主題的需要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結合有關學科教學和各種課外活動進行審美教育。總之,要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的特點和需要,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綜合的、系統的、經常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通過解讀《德育大綱》發現,德育教育具有綜合性和實踐性的特點。它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強調在親身體驗中促進對話、交流、與理解。這些特點決定了在實施德育教育時,要逐步培養學生人與自然、人與人和諧的道德觀、人生觀、發展觀。
(二)美術課程的特點及其中的德育教育內容。
中等職業學校美術教科書是在全國師范教育改革的新形勢下,充分考慮到中等職業學校美術教學實際和培養目標的需要而修訂的。它綜合了繪畫、設計、歷史、政治、文學等內容,學科綜合性強。同時,中職美術課程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鼓勵學生在美術活動中創造性地理解知識,在實踐中掌握知識和技能,表現出實踐性的特點。另外,通過分析《中等職業學校美術教科書》1至3冊內容發現其中包含有大量的德育教育內容。因為在確定美術教學內容時明確要求: “選擇能夠激發學生愛國主義情感和各種具有教育意義的優秀美術作品,把進行思想品德和情操的教育放在首位?!庇纱丝梢姡掠逃灤┰诿佬g課程中,兩者相互滲透,相輔相成,這使得美術課程成為德育教育的良好課程載體,在滲透德育教育方面表現出獨特的優勢。
二、在中職美術課程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一)充分利用德育教育資源,促進德育教育。
1.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內容。由于教材具有簡明性,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針對學生的知識水平,深入挖掘教材中的道德教育因素,并針對這些因素有的放矢地擴展和深入。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有目的、有計劃地滲透德育教育觀念,將有利于幫助學生全面掌握德育教育的知識,培養學生關注德育問題的意識。
在中職美術一年級上冊第一章中,學習“ 線描造型” 的知識點時,關鍵詞“整體” 出現的頻率最高,教師可增加新的問題: 同學們除了美術造型講整體外,你還知道做什么事情講整體?通過這個簡單的提問,進而引導學生深入了解今年發生在粵西封開本地的礦山事件問題:是由于村民只看重個人的局部利益,而不顧大項目的建設和開發對封開發展的整體貢獻作用。這個教學過程耗時并不長,但學生由此明白了整體的概念延伸,進而明白了當個人和集體利益,國家利益沖突時,每個人要有局部要服從整體的高度覺悟。
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讓學生了解了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產生沖突時,局部要服從整體。但要進一步引導學生在考慮顧及整體利益的前提下如何發揮局部利益的最大作用,這樣可以逐步培養學生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以教材為基礎,努力開發地方課程資源來進行德育教育。如果在課堂教學中以教材為基礎,努力開發地方課程資源,結合學生身邊的事例和環境問題來進行德育教育,一方面能使學生陪感親切真實,激發了解家鄉熱愛家鄉的感情,另一方面這些發生在身邊的實例更具有說服力,有利于增強德育教育的力度。
在幼師第二冊手工第四節的廢棄物的利用教學中,教師可結合學生因嫌學校飯堂伙食差而打外賣,造成大量的廢棄塑料飯盒堆積如山造成環境污染,并舉例本地一條大家都熟悉的大河在這十幾年的水質由好變壞的事實,以及由于環境的污染,氣候的變化導致本地2011年的大旱,令農作物歉收而至使許多學生家庭經濟困難的問題。讓學生產生切膚的感覺,真切體會到環境污染的嚴重性,培養學生主動參與環境保護的意識,從而激發學生保護家鄉熱愛家鄉的情感。
(二)優化美術課堂的教學過程,提高德育教育效果。
1.教學方法自主化。所謂自主化,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主動參與并在一定的條件下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由于德育教育內容取材廣泛,教師可選取多種體現學生主體的教學方法,如組織學生開展小組討論、演講、辯論賽等活動,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在中職幼師第二冊第八課的超現實主義繪畫一節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就前兩年中國畫壇出現的一些畫家為了迎合西方某些帶有政治目的人的審美愛好,而以丑化中國人形象為題材的所謂現代藝術問題開展專題研究,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發現和研究愛國主義問題。教師可將學生分成幾組,每小組分別集中解決一個問題。如1組“對現代藝術的認識”,2組“西方某些政客丑化中國人的目的”,3組“中國人被丑化的危害”,4組“如何提升中國人的形象”。每個小組分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各種媒體查閱和收集圖片,數據等資料,利用課堂時間,集中匯報討論。這樣學生不僅體驗了自主學習的樂趣和解決問題的成就感,分清美與丑,還增強了作為中國人的民族自豪感,加強了努力學習報效祖國的動力。
2.開展探究式教學?!陡母锞V要》中明確指出: “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笨梢?,新課程強調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大力倡導以“自主、探究、合作”為主要特征的新的學習方式。因而在美術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宜改變傳統的將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的“填鴨式”教學方式,努力開展具有啟發性的探究式教學,組織學生通過親自動手操作來學習知識并獲得實踐能力的培養。
在中職幼師第一冊第一章第三節中,教師講解基礎造型時,對學生可做一個探究式的做法:教師不再像以往示范每一個造型步驟,只講解畫面的優點,而由學生自己觀察思考作畫。在這個做法中,大部分學生發現自己離開了教師的示范教法后根本無從著手作畫。從這個簡單的做法中學生們總結了一個共同的結論:學習不僅靠教師引導,更重要的是學生自己要主動學習,探究問題, 形成堅毅勇敢、不怕困難、敢于創新的品格。
3.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德育教育的一項基本任務是使學生意識到日常生活方式與德育問題的聯系,讓學生意識到許多“習以為?!钡默F象背后隱藏著我們應當思考的問題。因此進行德育教育時,切不能脫離生活實際,應將課堂教學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行為緊密聯系起來,這樣學生更容易將課堂學到的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將它們內化為實際的行動,達到德育教育的真正目的。
在中職幼師第二冊第七課的圖案教學中,教師可安排一節花卉寫生課。寫生過程中許多學生寫生完了,順手將花也摘了,嚴重破壞了校園的綠化。針對這種現象,教師可額外布置一道課外思考題:在校園家庭社會里,哪些行為是不符合我們中職生的。以此為契機讓學生重溫《學生手冊》,并將學生思考討論的結果匯總,把一些有建設性的建議納入班規讓大家共同執行。通過這樣的課堂教學,學生會逐步養成遵守公民道德,懂得現代文明生活方式的習慣。真正將德育教育落實到實際生活中。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學德育大綱[J].人民教育,1995,(4).
[2]易蘭,崔鴻.在科學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J].中小學教師培訓,2008,(4).
階段目標
2011年科研目標 :做好“十二五”科研課題參加學校的科研課題“讀好書做好人,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申報工作。
2011年德育目標 :通過豐富多彩、寓教于樂的德育實踐活動,開展弘揚傳統美德教育、文明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使學生在自覺參與中道德境界得到升華。
2011年教學目標 :學會以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相信學生的巨大潛能,并努力去探索發掘;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發揚學生的主體精神,促進學生的主體發展,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2011年科研目標 : 以科研指導教學,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滲透美德教育,形成美德教育特色。積極總結課題成果經驗。
2011年德育目標 :深刻領會學校三年發展規劃,推行中國傳統美德教育,初步培養學生讀好書的習慣。在美術課程中參透德育任務,培養學生良好的美術習慣。
2011年教學目標 : 完善和實施現代評價制度,探索“自主、和諧、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使自己的教學水平逐步提高,教學經驗日益豐富,尋找出一條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爭取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
2011年科研目標 :參加學校的“多媒體教學走進課堂”科研課題,努力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力爭“利用傳統美德教育 引導學生綜合素質發展”。
作為一名美術教師,怎樣利用美術學科的特點,通過不同形式發揮教育因素,因勢利導,以實現教書育人的目的,是我們應該深思的重要問題。多年的教學工作中,通過不斷摸索、實踐、總結,我深深的體會到:美術教育是通過對色彩、線條、肌理、構圖的審美因素的反應來進行的視覺教育,學生大量、廣泛的接觸美術作品,能增進他們對美術美的認識和理解,提高他們的鑒賞和創造能力。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感知,從而使學生在主觀情感上得到審美體驗,使其情感升華、心靈凈化?,F代美術教育的目標不是培養美術家,而是面向全體學生,通過美術特有的形式、手段,通過循序漸進的教育和影響,達到陶冶學生心靈,塑造學生人格的目的。從而培養出具有良好行為習慣,健全人格,高貴品質的優秀的人。美術教育對德育教育是潛移默化的影響,是潛在作用,如“涼水泡茶慢慢濃”,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教育,自身素質得到提高,靈魂得到洗滌,品質得到升華。針對以上情況和美術課堂的特殊性,我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的具體做法是:
一、更新觀念,德美并重
美好的藝術形象,可以給學生展示出社會生活的畫卷,展現出美好的心靈和高尚的情操,形象深刻地揭示社會生活的本質并提供區別善惡、美丑、榮辱、正義與邪惡的標準。優秀的藝術作品,總是體現著一定的社會思想,一定的社會道德,一定的人生價值,一定的追求與理想,如從《達芬奇畫雞蛋》的故事入手,讓學生談談對本畫的欣賞體會,教師參與其中,分享知識并獲得情感。世界著名畫家,意大利“文藝復興三杰”之一的達芬奇,如果不堅持畫雞蛋,勤學苦練基本功,又怎么能創造出世界名畫《蒙娜麗莎》呢?使學生受到感染、啟迪和教育,從而提高思想境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二、應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創設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
多媒體課件可以把教學所需要的各種圖像、語音、音樂、影像以及文字說明進行整合,并自然、快捷、合理地展示給學生,實現教學活動的生動和高效。在制作網絡多媒體課件時正確引導學生科學的利用網絡,使學生既學到文化知識,又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例如在美術教材中展示了北宋末年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這幅名畫的一個小局部,學生卻很想了解這一長卷的全部。這時我們就可以利用網上的搜索引擎,進入北京故宮博物院的網站。在這里學生就可以欣賞到完整的《清明上河圖》,更加直觀地了解北宋都城汴梁繁盛的景象。在欣賞外國作品時,學生往往對作者和作品的歷史年代和時代背景一無所知,理解起來十分困難。例如,教學欣賞西班牙畫家委拉斯凱茲《紡織女》這一作品時,我們讓學生通過Google搜索引擎,輸入作者的名字“委拉斯凱茲”,這樣就可以查到大量與作者相關的文字資料和更多的作品。學生不但體會了《紡織女》這一作品是借助現實與神畫的形象,表達出藝術與財富出自貧賤者之手這一主題思想,而且對畫家和作品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使德美相連,互相銜接,教育學生在作品中體現德育思想,使美術作品更加完美。可見,運用互聯網可以從多角度、多側面、多渠道促進教學過程的優化,提高美術課堂的效益。
三、讓學生通過藝術作品的欣賞,了解歷史,豐富知識,陶冶情操。
例如通過講述達芬奇的代表作品《最后的晚餐》、《蒙娜麗莎》的構思、布局、色彩,介紹了14世紀始于意大利的文藝復興運動;指導學生討論:從古到今,從國內到國外,還有哪些勤奮成才的故事感動著你?討論中,引導學生學會容忍別人的不同意見,接納他人的觀點,形成既充滿了競爭又愉快合作的氛圍。課堂上保持“動中有節,亂中有序”的狀態,既不要過分放任,也不過分嚴肅,要引導學生有正確的思維方式,形成積極健康向上的課堂氛圍。從而激發學生刻苦勤奮的思想。激勵知識創新,升華教學思想。通過講雅克路易?大衛的代表作品《馬拉之死》的創作背景,向學生展現了18世紀法國大革命的風暴;通過介紹德拉克洛瓦的名作《自由引導人民》的構圖特點,講述了19世紀法國人民反對王權復辟的斗爭史。這些講解,不僅使學生重溫了過去學過的世界歷史的知識,加深了理解,而且感受到了藝術的魅力,受到了美的熏陶。
四、注重聯系實際,培養學生分辨美丑的能力。
課堂上通過講解攝影的特點、技巧和效果,讓學生利用手中的相機,攝取校園內外美與丑、善與惡的鏡頭。學生們儼然像報社的記者,用自己的攝影作品,或歌頌、或批判,達到了重在參與、自我教育的目的。
五、注重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在工藝美術教學過程中,結合服裝的藝術欣賞,使學生了解各種服裝的藝術特點,引導學生認識如何著裝才能體現青少年的青春活力,做到儀表美。在介紹油畫藝術時,油畫這一藝術品種來自西方,但卻是在中國這塊黃土地上生根、開花,由中國畫家耕耘、哺育,在中國文化藝術的滋養下開花結果的。今天的中國油畫,已經不再是當年的“西洋畫”,而是帶有一些東方中國民族與地方的特色,如意境的追求,寫意的筆法等等,從而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再通過介紹我國歷史繪畫、雕塑、工藝美術及建筑藝術在世界美術領域中產生的重要影響和貢獻,激發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如,中國傳統繪畫中的山、水、花鳥、人物畫,它經流數千年的歷史領域直到今天還在繼續奔流向前,這是世界繪畫史上很少見的。在表現風格上,除了西方繪畫有相同的一面,還具有與西方繪畫迥然有別的許多民族特色。為此,使中國繪畫在世界繪畫之林中獨樹一幟。此外,中國的雕塑、工藝美術和建筑藝術也具有很高的成就。如陶器、青銅器、宮殿、寺廟、園林建筑等,無不閃爍著我國人民的勤勞和智慧。以此增強學生熱愛祖國、熱愛民族的自豪感。
六、教師注重個人素質提高的培養。
【關鍵詞】學習 自由 民主 探索
《美術課程標準》指出:“美術課程的改革不僅是內容的改革,也是教學過程和教學法發的改革。重視教學過程和方法的改革,是本次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特點?!庇中乱惠喌恼n程改革的實施,美術教學中教師能否給自己正確定位,形成師生適宜的教學風格已成為課改順利的重要保障。
一、通覽教材,開發資源
教師在新課標培訓中認真聽取專家的講解,認真分析教材找出重難點,并結合本校學生實際情況對一些教材的內容進行有選擇性的改進。理解教材為了更好地使用教材實施。教學之前要通覽全套教材,把握好各冊內容,這樣有利益設計教學時把握內容的深度。新教材與新課標相結合,實際與理論相聯系,理論指導實踐,才不會盲目,注意知識的縱橫關系,具體的課題新涉及的學習領域,具體的課題知識的銜接關系等,不斷的閱讀新知識,理解教材,進行交流,提高業務素質,學習先進的經驗,去理解瓦解教材,為課堂彈響前奏曲,更好地為美術活動做鋪墊。
二、轉變觀念,營造自由氛圍
美術課強調愉悅性,在教育活動中,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才能有效地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的內在需求,讓學生真正成為美術活動中的學習主體,發展中的主體,美術創造的主體,因此充分發揮兒童在審美活動中主觀能動性的作用,使兒童的獨立自主性得到培養,進而養成健康人格。
根據一年級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營造良好的自由氛圍,引導學生在玩中學。美術課堂上,孩子的行為方式永遠是自由的,他們不會也不需要永遠都端坐在教室里,尤其一年級的孩子,他們總喜歡時坐時起——情緒高漲時,還會情不自禁地跳起來。他們的思維空間更自由的,他們可以很輕松地對我說“不”,可以想別人不敢想的,畫與眾不同的畫。如此學生在充滿“綠色”通道中形成親切、民主、融洽、和諧的教學氛圍。讓他們無拘無束在知識的花海中汲取所需的蜂蜜,讓創新的種子在孩子們的心中悄然生根發芽。
讓學生在放飛自己的想象,放飛自己的情感,在快樂學習中完善自己。例如在新教材一年級《分蛋糕》一課教學中可以這樣設計,首先把學生帶入音樂《生日歌》的情境中,老師提出:“什么時候唱這首歌,生日會上最常吃的是什么食品?”這樣的生活化問題,為孩子提供積極的語言表達空間,并說出自己對事物的真實感受。在說中進入了自由情境的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接著老師借助多媒體教學,讓學生看“生日宴會”與生活交流,去觀察蛋糕,審視情景,用視覺形象讓學生在“自由說”的基礎上調動孩子大膽的勇氣和力量,培養他們在視覺表現中的獨特的審美語言,獨特的色彩個性,體現兒童美術的“兒童化”特征,真正獲得視覺表現的自由。最后以《生日歌》為主舉行班級“生日宴”伴著樂曲,讓學生自發奇想,用不同的材料創造出各式各樣的蛋糕,輕松自由地作出一種沒有負擔又有個性的、最新、最美的圖畫。
三、開放教學,師生互動
開放的美術教學應該營造生動活潑,民主平等相互支持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學習環境。教學中,教師要放下“師道尊嚴”架子,組織教學活動,提供教學資源,作為教學活動的指導者,促進者和鼓勵著。在課改中教師不能局限于紙上談兵,因為再美好的規劃最終都要落到具體的教學中。例如在教材一年級《乘上列車去畫畫》,課前先讓學生進行信息搜集和整理,鼓勵同學到書店、圖書室或網絡自行尋找祖國各地風景、風土人情。孩子在搜集信息時已有了感性認識,上課時把學生帶來的資料信息投入到課堂交流,在交流中,學生完全沉浸在祖國的大好河山,回憶和眷戀之中。教師因勢利導說:“今天我為大家帶來了一位朋友,想見它嗎?讓我們請它出來”(出示火車頭飾并戴在頭上)。整天東跑西忙,瞧見祖國可真大,各地風情不一樣!你們羨慕我嗎?想不想跟我一起去瞧瞧祖國有多大,有多美嗎?”孩子在游戲中領略不同的風景、人文、風情,感受祖國廣闊,祖國的壯美,并說出自己感受到的“美”。
在創作中,教師在黑板上布置出簡單的布景,讓部分的孩子上臺繪畫,并引導他們運用各種方法進行補充或共同創作,比如運用色彩值進行剪貼或學生用自己的照片進行剪貼等等。學生在開放的教學環境中參與課堂活動,情緒高漲,進行著靈感的撞擊,美的交流,體驗審美的愉悅。師生在評價作業中,老師充當傾聽者,欣賞著和發現者的角色,用心去傾聽他們的觀點,欣賞他們的個性的展示,發現他們困惑的焦點,梳理總結,及時補救孩子知識的缺陷,這樣建立起師生平等合作與交流的平臺,促進兒童個性的發展。
四、學科整合,德育滲透
教師是課程的實施者,也是課程的開發者。新課程標準在“綜合·探索”領域中強調美術與其他學科相綜合,該領域的教學需要教師改變思維定勢,尋找各門類、美術與其他學科的連接,設計出豐富多彩的教學。如在《辦年貨》一課的教學中,我利用課件欣賞的形式讓學生回憶討論新年的來歷和特點,讓學生講述并把精彩的詞語收集在已用美術作品形式制作的鈔票夾中,夾面上標出人民幣單位,以便下個環節辦年貨時用,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充分體現語文與數學的結合應用;學生用收集的材料制作成各式各樣的好看的商品,教師鼓勵學生動腦筋,想辦法設計制作,同學們合作解決技術上的難題。體現出美術中的探索創新精神;開展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綜合探究活動,學生與老師布置過年場景,模擬過年的情景;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讓同學扮演顧客和售貨員在“超市”中選購自己喜歡的年貨,進行評價。通過《辦年貨》教學活動中,讓孩子們在“無”中生“有”的學科大串臺中巧妙聯系,融合滲透,借助美育的形式來提高德育的質量,讓學生在美的熏陶中得到文化的浸染和道德的教化。
總而言之,新的理念貫徹到我們的教育教學實踐中,作為一線的老師,只有在不斷實踐與反思中提高和生成,讓每一堂課、每一個美術教育活動都閃現著教師勞動的創造光輝。
參考文獻
關鍵詞:有趣;美術課;參數
中圖分類號:G623.7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1-047-01
美術課不僅能樹立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凈化學生的心靈,而且很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豐富學生空間思維,對學生的成長有著其學科不能替代的作用,但是有的學校為了追求升學率,砍掉美術課,這是不符合小學教學規律的,就是上了學生也是蒙混過關,老師在黑板上畫什么,學生能夠也就跟著畫什么,扼殺了學生創新思維能力,沒有激發學生對美術的興趣。沒有開發學生的潛能,根據小學生的特點,好奇、善于形象思維、長于幻想,老師要上一堂有趣美術課,我個人經過長期探索,認為有趣的美術課有以下幾個參數,本文詳細闡述。
一、激發學生的興趣
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要激發學生興趣,興趣有一種內在的驅動力,他驅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去學習,有了興趣學生就有了一種恒定的內動力,學生不僅喜歡學、而且學的輕松愉快,始終保持敏銳靈活的頭腦和旺盛的精力,對于美術教學更是如此,教師如何激發學生興趣呢?
1、充分運用多媒體
多媒體是一種將聲音、圖像、清晰地再現熒光屏上,全方位地刺激學生的感官,開發學生的潛能,激發學生學習欲望,體味美麗的畫面、悅耳的聲音、生動的畫面,在教學中學生能夠清晰看到創作美術作品的表現手法,養成愛觀察、愛思考、愛動手的良好習慣,培養豐富的想象力和創新思維能力,比如在教學生畫西紅柿時,我播放了西紅柿畫法,學生想到蘋果的畫法有點和西紅柿的畫法有點近似,我要學生想象蘋果咋畫,學生非常感興趣,根據自的想法畫了蘋果,最后總結兩種畫法的區別,學生總結非常好,其原因是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2、教師要鼓勵學生 充分給學生提供展示才華的機會
小學生還處于兒童階段,天生的有一種強烈的表現欲,希望得到老師肯定和認可,教師在課堂上對于學生的美術作品科學的評價方法,更多的是要包容、鼓勵,對于好的美術作品要及時地鼓勵,讓他們的作品優上加優,對于稍次一點的作品,要評價出它的優點,指出缺點,指明創作的方向,對于后進生要啟發他們,讓他們盡快走進美術的大門,樹立學好美術的信心,讓所有的學生都學有所獲,感悟成功的喜悅,感悟美術的魅力。
3、開展畫展,升華學生興趣
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美術的興趣,我們可以舉行課堂畫展比賽,激發他在創作中進行創新思維、開發自己的潛力,升華美術表現手法和筆法,學生一看到自己的作品上墻展示,感到有一種自豪感,小小的成就感,認可感,這是激發學生興趣有效的手段,可以把學生旺盛的精力引入到美術上來。
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合作能力
創新是教育教學永恒的主體,沒有創新智慧又如沒有芳香的花朵,人不創新猶如死亡,美術課不可逆轉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教師在培養學生創作時要給學生富有啟發性的示范和講解,打開學生智慧的天窗,我講了歷史上的“踏花歸來馬蹄香”如何來表達這一主題,好對學生“踏花”的還能自言其說,說的還有道理,畫一匹馬在花海中朝著養馬人的房屋奔跑,“馬蹄香”就說不好了,我說“香”只能聞到,看不到,但是可以在飛奔的馬蹄上畫上幾只蝴蝶,就能表現“馬蹄香了”接著我讓學生如何畫月亮、畫太陽、畫風,學生進行了創新思維,進行自主探索,遇到難題進行討論,有個學生畫月亮,畫了個圓、在圓的四周畫了云朵,他說是畫的月亮,有個學生反駁說,他為什么不是太陽,太陽周圍也有可能有云呀,要我說話畫月亮最好畫過圓,在四周稀稀拉拉畫上幾個星就行了,星星在晚上才有,月亮不是在晚上出現嗎?學生思維活躍起來了,那為什么星星要稀稀拉拉的,畫密一點更好嗎?這個學生反駁說,曹操的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無枝可依……”,月圓時星星哪是密密學生布滿天空呢?思維氣勢磅礴,閃現出創新思維的火花。
學生還要加強合作能力,手工作品的創作一個人很難完成,準備材料,設計步驟,表現手法的探討,都需要學生合作,學生在合作中增強合作能力,樹立合作意識,分工合作,樹立在合作中的責任感,樹立集體榮譽感。
三、科學引導學生自我評價
自我評價就是學生對自己的學習動機、學習目標、學習方法、學習過程、學習結果進行自我內省,分析得失,改進學習方法,找出今后的學習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