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2 15:06:4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貿易環境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關鍵詞:新貿易保護;經濟全球化;
標準
一、貿易保護理論的產生與發展 1791年12月漢密爾頓向國會提出了《關于制造業的報告》,明確提出實行高關稅政策進行貿易保護的主張。他的保護貿易思想和政策主張,反映的是落后國家進行經濟自衛、并通過經濟發展與先進國家進行經濟抗衡的保護貿易學說。他第一個明確提出保護幼稚工業的政策主張。 李斯特1841年出版了他的名著《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進一步發展了漢密爾頓的貿易保護學說,建立了一套以生產力理論為基礎、以保護關稅制度為核心、為后進國家服務的保護貿易理論。他是第一個從理論上探討在面臨國際競爭的條件下,如何運用保護貿易的政策與措施來促進本國的經濟發展,建立了具有完整體系的保護貿易理論。
應當分清正當的保護貿易政策和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兩者不應混為一談。二者都認為可以促進經濟發展,雖然二者的政策主張相悖,其目的都是促進經濟發展。但在當代,發展中國家為扶持本國幼稚工業、維護民族經濟的平穩發展而采取的保護貿易的政策和措施,也許不能說是貿易保護主義。貿易保護主義專指發達國家為爭奪世界市場而采取的損人利己貿易政策,稱之為超貿易保護政策或侵略性的保護貿易政策,以區別于以保護幼稚產業為主要目的的保護政策。
二、新貿易保護主義
(一)新貿易保護主義產生的原因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主要工業發達國家的對外貿易發展不平衡,特別是日美貿易摩擦,美國貨物貿易逆差急劇上升,成為新貿易保護主義的重要發源地。 進入90年代后,由于國際市場競爭激烈,工業國家爭奪市場份額的斗爭越來越尖銳,對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形成強烈的沖擊,有關國家出于經濟利益的相關性,都認識到加強國際經濟協調十分必要。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世界經濟的不景氣,全球性的貿易保護主義大有愈演愈烈之勢。與20世紀相比,全球性的貿易保護主義涉及的范圍愈加廣泛。這有其深層原因:首先,全球經濟趨于疲軟,加劇了貿易保護主義的盛行。其次,傳統工業產品一向是國家保護的重點。再次,一些發展中國家的出口產品銷售價格偏低,而出口數量猛增,必然促使進口國家對之加以設限。最后,WTO在反傾銷與反補貼方面的措施不力。
(二)新貿易保護主義的特點 被保護的商品不斷增加;加強了征收反補貼和反傾銷的活動;非關稅措施中的技術和環境壁壘不斷增高。
(三)新舊貿易保護主義的焦點 在以往的貿易保護理論中,其關注的焦點主要是經濟問題,重點是產業的發展。但近年來流行的新貿易保護理論,其關注的焦點已擴展到社會問題,轉向了人本身。其中,保護就業論關注的是人的勞動權力,保護環境論關注的是人的生存環境。由于新貿易保護關注焦點的變化,從而導致勞工標準、社會責任國際標準認證(SA8000)、產品質量認證標準等成為發達國家實行貿易保護的重要工具。
(四)新貿易保護實施的手段 為了保護本國產業的發展,在新貿易保護理論的框架下,由于保護關注的焦點變化,傳統的貿易保護手段受到了局限,新貿易保護的手段發生了變化:
1、以保護公平貿易為由,濫用WTO反傾銷、反補貼和保障措施條款,通過征收高額的反傾銷稅或者激勵企業實行反傾銷的方式,達到限制進口的目的。如2000年10月美國通過的《伯德修正案》,明確規定,美國財政部將海關征收的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以“抵消款”的形式發給提起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申請的國內生產商。
2、以保護消費者安全和健康為由,通過建立新的動植物檢驗檢疫措施、環境技術標準等削弱對方優勢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如日本規定,2003年后,日本進口大米必須標明品種、產地、生產者姓名和認證號碼等,否則禁止銷售。
3、以維護勞動者的基本權利為由,通過建立新的社會責任國際標準認證,削弱發展中國家在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目前,全球200多家跨國公司制定并推行了公司社會責任守則,要求供應商和合約工廠遵守勞工標準。由于勞工標準涉及工人的年齡、加班時間、宿舍條件等人權問題,技術標準涉及一國的技術法規和技術水平等問題,從而貿易保護的手段也由關稅等貿易政策轉向了勞工標準和 技術標準等社會經濟技術政策。
(五)新貿易保護的影響 在傳統的貿易保護中,貿易保護的對象或者是國內幼稚產業、衰退產業,或者是國內戰略性產業。新貿易保護主義與此不同,新貿易保護的手段主要是通過勞工標準、環境標準、技術標準等實施貿易限制,不符合標準的產品一律不能進口。而要使產品符合上述標準出口,必須改變現有的經濟發展模式和發展戰略,調整社會經濟政策等,因此新貿易保護還會滲透到國內社會經濟制度。 重視環境保護符合人類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提出勞工標準也有助于保護勞動者的基本權利,但是無視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環境保護及勞動條件方面的較大差距,將其與貿易掛鉤,納入WTO框架,不僅會削弱發展、中國家在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方面的優勢,而且必將影響發達國家的市場開拓。
(六)理論評價 新保護貿易主義可以達到限制進口的目的,但它大大的扭曲了對外貿易公平、公正、平等原則。新保護貿易理論除了使用傳統的關稅作為保護的手段之外,更加強了對非關稅壁壘的設置和使用,使國際貿易自由化發展受挫。而且,廣大的發展中國家受非關稅壁壘的影響程度遠遠超過發達國家。由于出口減少,發展中國家債務負擔加重。繁重的債務負擔使廣大的發展中國家進口萎縮,進而發達國家的出口遭到沖擊。如此下去將形成惡性循環,最終貿易各方都無法獲得對外貿易和國際分工的利益。
三、中國與貿易保護政策
(一)“中國” 日前,商務部公布了2005年《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秷蟾妗贩Q:中國是世界上貿易保護主義的主要受害者之一。中國央行針對國內外匯市場進行了貨幣掉期操作。美國的交易員們將此舉看作是中國政府將允許人民幣在未來一年小幅升值的一個信號。中美之間關于人民幣問題一前一后的兩個“示好”舉動,表現出一種難得的默契。而在這種默契背后,重要的還是中美之間共同的經貿利益。為了保護這利益,貿易保護主義者必受到遏制。一直以來,美國財政部官員最大的擔心在于,若正式將中國定為匯率操縱國,將會激起國會更強烈的貿易保護情緒。世界銀行在今年8月間發表的一份報告指出,“中國的崛起并未對其他國家造成傷害,反而對促進國際貿易的活躍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來,歐盟與中國的經貿合作不斷發展。據外電報道,自1978年以來,歐盟與中國的貿易總額增加了40多倍,2002年達到了1100億歐元的規模。歐洲有識之士指出,中國方面的貿易順差是個復雜的問題,不能簡單地歸咎于中國的貿易壁壘和人民幣匯率。當前,改頭換面的“中國”又以新的形式出現,目的在于利用中國產品和人民幣匯率做文章,對中國的貿易政策和貨幣政策興師問罪。
(二)貿易保護給我國的啟示 1、以史為鑒,認清貿易保護和自由貿易的實質和規律。從規律上看,只有強大的國家從自身利益出發,倡導自由貿易,而且往往是口頭高喊只有貿易,暗中搞貿易保護。事實上,沒有超國家的自由貿易和貿易保護主義。我國在經濟全球化參與國際貿易的同時,必須把國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 2、學會駕馭貿易保護的新手段。一些國家配合國際經濟發展變化,不斷創造新的貿易保護手段,如各種名目繁多的技術壁壘和貿易保護壁壘。我們不僅要學習掌握,更要從中國實際出發進行創新。 3、學會在競爭中求發展,在妥協中求保護。必要的自由貿易有利于競爭和企業的發展。相對開放和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對推動中國政府和企業的改革十分必要,只有把企業放在更開放、更規范的市場環境中才能發展。為了發展必須嚴格遵循和執行國際規則,但當國家和整體民族利益受到迫害和不公平待遇時必須學會妥協和保護。
四、經濟全球化與貿易保護
經濟全球化是以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為動力,以跨國公司的全球運作為載體而進行的一場全球范圍內的產業結構調整。
首先,對于國際貿易保護主義不要大驚小怪,驚慌失措。我們應該看到對中國實施這樣的貿易保護主義有它的必然性。也就是說我們中國遭遇到貿易保護主義的原因是中國更深層次,更大范圍的參與全球化。 其次,我們應該看到中國的出口增加很多,量很大,但是真正遭受反傾銷貿易保護措施的也不過在2003年只占了中國整個貿易量的0.5%。具體措施來講,對外交涉要硬,我們應該明確的告訴實施貿易保護主義的國家,在這樣一個全球化的時代,每個國家都必須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 再次,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國 家,我們的出口要顧及其他國家的利益,特別是一些發展中國家的利益。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對自己的紡織品出口,在配額取消以后要實施一些自我限制,增加一些進口關稅,進行出口數量的限制的原因了。 最后,在對待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時候,要避免內部的惡性競爭。
在應對貿易保護主義方面,我們一是要認真對待,第二是重在防范,這是最好的策略。 五、貿易保護主義的利弊 幾乎所有的國家都會在一定的情況下、在一定范圍內采用貿易保護的措施。從實踐效果來看,保護政策和開放政策各有利弊,應根據具體地區、時間、產業、經濟發展階段的具體情況,并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通則。但無論什么樣的保護措施,本質上都是對市場的不信任以及維護自己的利益,從長遠來講都不利于增進效率和發展經濟。保護措施只能是權宜之計,戰術手段,不能成為經濟發展的長期戰略和基本制度。而且,任何保護措施都是強制消費者和非保護產業的生產者為受保護產業的生產者提供補貼,因而實際上都具有收入轉移效應。許多研究的結果顯示,從全社會來看,這樣的收入轉移往往得不償失。因此,在保護措施的運用上必須慎之又慎,不能只顧眼前的一點利益。
另外,不少研究結果還表明,在導致保護主義政策歷久不衰的原因中,政治因素多于經濟因素,保護措施往往是政治強勢群體操縱國家決策機制的產物。在多數情況下,保護主義措施在全社會造成的成本往往大于其帶來的效益。而保護成本的分攤方式較之其他轉移收入和產業補貼方式更難以被一般保護成本的負擔者察覺,所以也更難以引起政治決策者的重視。日本在戰后的經濟發展是成功的,但這種成功的缺陷也十分突出。日本經濟的戰后五十余年中,1945至1955年期間是戰后的經濟恢復期,20世紀80年代是泡沫翻飛的病態繁榮期,90年代是泡沫破滅后的持續蕭條期,真正的經濟增長期只有中間的二十幾年。但這二十幾年的高增長卻帶來了近十年的高燒狂亂和逾十年不治的經濟衰退,代價不小。究竟貿易保護是有利還是有弊,有待進一步探討。
1、任烈.貿易保護理論與政策[M].立信會計出版社,1997.
2、趙偉.國際貿易——政策與現實問題[M].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