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28 07:54:4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財務風險管理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要]旅游飯店財務風險是指在飯店財務活動中由于各種因素導致損失的機會和可能性。為了搞好財務風險管理,宏觀上應優化外部環境,建立行業預警機制;微觀上可從機構設立、風險機制完善、信息化建設、風險控制技術和加強信用管理等方面采取對策。
在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由于外部環境復雜多變、市場競爭加劇和經營活動日益國際化,旅游飯店作為獨立自主的經濟主體,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始終會面臨各種各樣的風險,風險管理日益受到管理者重視。資金是旅游飯店的血液,資金的運動即財務活動貫穿于飯店經濟活動全過程,是資金籌集、投放、使用、收回和分配各環節的有機統一。而財務活動各環節由于受內外多種因素的,都有可能使飯店實際收益與預期收益發生偏離,從而產生蒙受損失的機會和可能性,影響企業的盈利水平和所有者利益。因此,必須加強旅游飯店的財務風險管理。
財務風險管理就是運用風險管理的基本和,以最小的成本對財務風險進行識別、預測、控制和處理的一種管理行為。財務風險管理是旅游飯店風險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將為飯店進行全面、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其他風險提供條件和可能性。財務風險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財務風險的發生機會和損失擴大的可能性,提高飯店資金運動的連續性、穩定性和效益性,減少收益的波動性,為飯店提高經濟效益、實現財務目標打下堅實的基礎。財務風險機制的建立,有利于飯店樹立良好的公共形象,促進飯店與客戶、供應商、債權人、投資人之間互信合作,減少外部因素對財務活動造成的不利影響,為飯店提供相對安全、穩定的理財環境和經營環境,增強自身決策的性,提高決策質量。
一、旅游飯店財務風險
造成旅游飯店的財務風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可分為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兩類。外部因素是指外部宏觀環境(如、經濟、社會文化等因素)的變動對旅游飯店理財活動造成不利影響。內部因素主要是指由于旅游飯店自身經營不善、理財不當、決策失誤而產生風險。財務活動一般分為籌資活動、投資活動、資金回收和收益分配四個方面。相應地,飯店財務風險就分為籌資風險、投資風險、資金回收風險和收益分配風險。
籌資風險?;I資風險指由于負債籌資使飯店到期不能償還債務的可能性。我國飯店既存在現金性風險,又存在收支性風險。現金性風險是由理財不當和資本結構不合理引起的,主要表現為籌資成本費用過大、負債比例高(許多飯店超過50%)、從資本市場上籌資能力差、籌資渠道單一(過分依賴銀行貸款,資金結構、期限結構和債務規模不合理)等。收支性風險主要是源于經營不善。主要表現為管理水平低,市場競爭力弱,虧損嚴重,如不加強管理,就會給飯店再籌資和經營帶來困難。
投資風險。投資風險是指投資不能達到預期效益、遭受損失的可能性。投資風險源于旅游飯店缺乏信息以及經營效率低下。飯店固定資產投資標準高,資金占用量大,回收期長,經濟效益的季節性和波動性強,再加上宏觀經濟因素的影響,投資的風險性不言而喻。我國的飯店業在投資決策過程中,由于缺乏全面、準確的決策信息,造成市場預期不正確,投資不能獲得預期的收益,為飯店帶來巨大的財務風險。旅游飯店經營具有經營范圍廣、營業項目多、提供的產品時間性和季節性強的特點。我國大多數旅游飯店管理水平低、經營不善,競爭力弱,再加上債務負擔沉重,經營風險大,而經營風險最終會表現為財務風險。另外,缺乏回避風險和控制風險的能力,也是導致旅游飯店實際投資收益與預期相比相差甚遠的重要原因。
資金回收風險。旅游飯店資金的回收風險主要表現為應收賬款風險。從實質看,應收賬款是飯店流動資金的投放,其風險主要是收回時間及金額不確定所導致的現金流量風險。它的拖欠將會嚴重影響飯店的獲現能力和收益質量。應收賬款風險的產生與信用政策和信用環境有關。目前,由于競爭的壓力,我國旅游飯店的業務銷售中賒銷比重大,而不合理的信用政策常使飯店對應收賬款缺乏應有的控制和管理,造成追討欠款工作困難重重。宏觀上,我國信用環境差,缺乏社會化的信用中介服務機構信用風險大,再加上結算方式落后,使得旅游企業間拖欠款日益突出,嚴重影響飯店的實際收益。
分配風險。收益分配風險是指由于收益分配而可能給飯店今后的生產經營活動帶來的不利影響。這種風險有兩個來源。一方面是收益確認的風險,即由于方法的不當,虛增當期利潤,導致提前納稅,大量資金提前流出飯店而引起財務風險;或者虛減當期利潤,影響飯店聲譽。另一方面是對投資者分配收益的形式、時間和金額的把握不當而產生風險。對飯店而言,如果過多的以貨幣資金的形式對外分配收益,會大大降低自身的償債能力;但如果飯店投資者得不到一定的投資回報,又會挫傷他們的積極性,降低飯店的信譽。因此,飯店無論是否進行收益分配,也不論在什么時間、以什么方式進行,都具有一定的風險。
二、旅游飯店財務風險管理的對策
(一)宏觀對策
政府有關部門應為飯店的財務風險管理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具體而言,必須進一步深化旅游飯店改革,通過建立企業制度,明晰產權,建立法人治理結構,建立健全旅游飯店的財務風險機制。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也是信用經濟。政府應繼續深化、投資、外匯、財稅體制改革,完善相應的法規,優化信用環境,為飯店的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針對目前的信用狀況,政府應從稅收和政策上鼓勵社會化信用中介服務機構的建立,完善信用評估指標體系。飯店行業協會應加強行業監管,規范企業的信用行為,反對不正當競爭,為飯店的經營和理財創造良好的信用環境,使其盡量規避外部風險。
建立旅游行業風險預警和防范機制。旅游業是一個敏感性行業,易受外部宏觀環境因素的影響。政府、行業協會和企業應共同努力,建立旅游行業風險防范機制。行業主管部門應設立專業機構,建立和完善行業的預警、監測和管理信息系統,對全行業進行不間斷的景氣監測,保證信息收集、分析、公布渠道通暢,及時向旅游飯店和其他旅游企業傳遞市場信息和環境信息,提高全行業的風險防范能力,最大限度地規避風險。另外,政府應從財政上引導和支持建立旅游行業風險基金。設立風險基金既可以減少危機發生時政府的財政負擔,又可以幫助旅游飯店建立風險防范機制,使其一旦發生經營危機和財務危機就能夠通過風險基金的發放渡過難關。
(二)微觀策略
強化風險意識,設立專門的財務風險管理機構。在飯店的經營管理過程中,各種風險是客觀存在的,飯店的所有員工都應有風險意識。樹立正確的風險觀念,就是既要重視風險的存在又不畏懼風險,管理人員必須將風險防范貫穿于經營管理工作的始終,尋求最優的管理,減少財務風險給飯店帶來的損失。飯店內部應成立一個專門從事風險管理的機構,從組織上保證風險管理的順利進行。大中型飯店可設立風險經理一職,或由財務總監兼任;中小型飯店可以在財務部門設專人負責該項工作。其主要任務是對飯店風險管理的整個過程實施有效監督和控制;合理運用風險管理技術,促使風險管理制度化;認真理財環境及其變化情況,適時調整財務管理政策和改變管理方法,提高飯店對理財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另外,風險管理部門的人員應加強財務部門與銷售部門、人事部門和各個服務部門的協調。
建立風險預警系統,完善風險防范機制,加強對風險的預測和監測。第一,應建立財務風險預警系統,加強飯店財務風險監測。風險預警系統是對風險進行識別、監測、評價和預測的信息系統,其包括外部環境和企業內部的相關信息,可分為內部報告子系統、市場信息子系統、風險分析子系統和風險預警子系統。前三個系統主要負責有關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分析;預警子系統則通過建立預警模型,監測反映財務狀況的各項財務指標的變化情況,對未來可能發生的風險類型及其危害程度作出評價、預測,并在必要時發出警報。正是通過這種不間斷的跟蹤監測,飯店可以隨時了解和掌握自己的財務風險情況。飯店內部的預警系統在建立和運行過程中,要保持與行業預警系統的協調、溝通,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第二,應完善風險防范機制。首先,飯店應規范和完善財務制度,加強財務基礎工作,保證信息的真實性。推行全面的預算管理,嚴格控制事前、事中資金支出,保證資金的有序流動。以現金流量監控為切入點,通過實施全面預算管理,切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防范財務風險。其次,建立決策程序,對有風險的財務活動明確風險的責任者,加強對財務活動的各環節風險的防范。飯店業務部門眾多,實行的是集中領導、分級歸口管理的財務制度。因此,飯店應建立健全必要的原始記錄,加強定額管理制度,加強計量工作,理順內部財務關系,做到責、權、利相統一,減少人為因素帶來的財務風險。
運用風險管理技術和方法,強化對財務風險的控制和處理。風險控制的實質,就是在風險分析的基礎上,針對飯店存在的各種風險因素,采取控制技術減少或消除風險損失。飯店控制和處理財務風險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可供選擇。一是回避法。這種方法是指設法避免損失發生的可能性,從根本上遠離風險源,從而消除風險損失。飯店在選擇理財方案時,應綜合評價各種方案可能產生的財務風險,在保證財務管理目標實現的前提下,選擇風險較小的方案,以達到回避財務風險的目的。二是分散法。即通過飯店之間聯營、多種經營及對外投資多元化等方式分散投資風險。同時企業可以通過改變資金結構、負債期限等以達到降低債務風險的目的。三是轉移法。風險轉移就是飯店以某種方式將所面臨的某些風險轉移給他方。具體的方法包括購買保險將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承擔、通過契約的形式將風險損失轉移給他人、通過各種形式的聯合將風險橫向轉移。采用轉移風險的方式可以大大降低飯店的財務風險。四是自留法。這種方法是指飯店自己承擔風險,風險損害后果自負。飯店可根據國家財務會計制度的規定,按照穩健性原則,在飯店內部建立風險基金,如償債基金、壞賬準備金、短期投資跌價準備、長期投資減值準備等,預防風險損失,增強對風險的抵抗力。
重視飯店管理信息化建設,提高風險管理水平。管理信息化是指飯店廣泛信息技術,不斷改善生產、經營、管理決策的水平,以提高企業經濟效率和競爭力的過程。管理信息化可實現財務系統與銷售、供應、生產等系統的信息集成和數據共享,保證資金流、物流、信息流置于嚴密監控之下,盡量減少內部因素對財務活動的。財務管理信息化是管理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使飯店隨時匯集財務會計信息,通過對財務信息高效有序的管理和應用,保障財務會計信息傳遞的效率和質量,提高財務管理決策的水平;管理信息化可使預算、結算、監控等財務管理工作規范化、高效化,有利于加速資金周轉速度,節約占用資金,提高資金利用率?,F階段,我國大多數飯店可以考慮在會計電算化的基礎上,把財務信息化作為突破口,加快信息化建設的步伐。
加強對飯店信用風險的管理。,我國飯店業由于賒銷業務而產生的信用風險巨大。為了防范信用風險,飯店應制定科學的信用政策。信用政策是飯店財務政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包括信用標準、信用期限和收賬政策等內容。飯店應根據自己的實際經營情況和客戶的不同信譽情況制定信用政策,加強信貸管理??煽紤]做好以下幾項工作:一是設立信貸部,認真作好賒銷對象的資信調查。針對會議、旅游團隊、旅游人和個人的不同信用情況,制訂合理的賒銷方針,實行分級管理,建立科學的賒銷審批制度,將風險控制在合理的限度內。二是強化應收賬款的單個客戶管理和總額管理。飯店應對與自己有經常業務往來的客戶進行單獨管理,通過付款記錄、賬齡分析表及平均收款期判斷個別賬戶是否存在賬款拖欠。信用管理人員應定期應收賬款周轉率,編制賬齡分析表,按賬齡分類估計潛在的風險損失,以便正確估量應收賬款價值,并相應地調整信用政策。三是建立銷售—回款責任制,加強對應收賬款的管理。根據客戶按約付款的可能性,選擇不同的銷售方式和結算方式;制定合理的收賬政策,對應收賬款實行嚴格的監控,及時催收貨款,并把回款情況與相關責任人的經濟收入掛鉤,從而把應收賬款風險降至最低限度;在已有應收賬款檔案的基礎上,建立壞賬準備金制度,正確核算壞賬損失。
風險管理最終的目的是提高飯店的盈利能力和競爭力,資金運行和業務經營是飯店經營最重要的兩個方面。良好的資金運行能促進業務經營活動向實現高效益的方向,高效益的經營活動能使資金運行向著有效循環的方面轉化。因此,飯店應提高管理人員的素質,加強和改善內部經營管理,強化風險管理職能,通過信息化建設將飯店建設成型組織,構筑科學的內部組織機構,不斷提高自身的創新力和市場競爭力。
[]
[1]譚國平,于麗慧。企業財務風險的防范與管理[J].統計與咨詢,2003,(2)。
(一)投資風險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事業單位投資規模不斷擴大,投資環境也日趨復雜,這給當前事業單位投資增加了很多的風險。在實際的投資過程中,受到內外因素的影響,缺乏必要的監督和管理,可能出現投資失誤的情況。就目前而言,事業單位的對內投資,主要用來基礎設施建設、購置設備等方面,如果出現較大投資,就可能增加投資的風險,超出企業的承受范圍,同時也會增加單位資金周轉的困難,帶來很大的債務風險。
(二)支付風險
雖然事業單位財政管理體制不斷改革,但是在實際的支付過程中,有的事業單位發展為了獲得快速發展,就會挪用專項的經費。因此,為了保證收支平衡,不斷彌補資金出現的缺口,事業單位就要承擔相應的違規支付風險。同時,有的單位在進行擴建準備過程中,就會存在賒銷或者欠款情況,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企業的支付風險。
(三)隱蔽風險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事業單位不斷改革財會管理制度,這給當前財會人員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很多的財會人員由于自身素質的影響,很難接受新知識和新技術,很難跟的上當前經濟快速發展的需要,使得他們在工作中,經常出現偏差,降低了工作質量,這寫都是事業單位面臨的隱蔽風險,而且不易被察覺出來。
二、影響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原因
影響企業財務風險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內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一)外部原因
第一,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就目前而言,我國事業單位的資產管理法律法規制度不健全,很容易出現盲目投資或者被侵占的情況,導致國有資產的流失。第二,改革步伐相對緩慢。雖然國家對事業單位財政改革提出了不少針對性的措施,但是缺乏針對性、有效性和規范性,只是對事業單位財政進行局部的調整和改革,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第三,評價體系不完善。就目前而言,企業財務活動越來越多,同時社會信用評價體系卻存在很多缺失的地方,失信行為不斷增加,增加企業對外投資的風險,出現投資失敗的情況。
(二)內部原因
第一,事業單位領導不重視。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有的事業單位領導片面的認為財務管理由財會人員負責。同時事業單位內部財務會計對財務的開支情況管理的比較嚴格,有著非常具體和明確的規定,但是事業單位內部相關的資產管理制度不完善,非法挪用的情況時有發生,責任不明確,導致事業單位資產存在浪費的情況,增加了單位的財務風險。第二,預算管理存在問題。隨著事業單位體制的改革深入進行,雖然預算管理得到進一步加強,但是在實際工作過程中,財務管理人員意識不強,管理力度不到。同時事業單位的很多預算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反映了事業單位年度的收入和支出。主要因為預算編制方法不夠科學合理,內容不完善,對內部缺乏必要的約束機制,很難掌握事業單位的經濟活動。另外,財務部門不能通過對渠道的管理真正了解財務管理過程中潛在的風險。第三,財務監管力度不夠。在通常情況下,事業單位的資產都有國家扶持。但是在實際財務活動過程中,事業單位內部監控力度不夠,沒有形成良好的責任心意識,導致賬面不符合實際情況,國有資產出現流失,存在暗箱操作的行為。
三、事業單位財務風險管理的措施
為了保證事業單位能夠又好又快的發展,事業單位要采取有效措施,建立相應的財務風險防范制度和體系,提高事業單位風險防范意識。
(一)提高財會人員的風險意識
隨著社會的迅速發展,人們的價值觀出現了新的變化,因此,要加強財務人員的道德素養,提高他們的財務風險意識;事業單位要加強對他們的培訓,讓他們更好的理解實際工作過程中遇到的風險,保證在實際工作中,樹立科學的風險觀念,能夠認識到多種風險,提高事業單位抵抗財務風險的能力。
(二)建立有效的防范風險體系
事業單位為了可持續發展,要進行有效的改革,建立完善的事業單位財務風險制度和風險體系??梢酝晟曝敃怂銠C制,增強對資金的管理;同時要加強財產審批力度,控制好財產的審批權,制定科學合理的財務管理計劃,合理籌集和應用財政資金,保證預算編制的合理性和針對性,還要加強對預算編制、執行等環節進行管理和監督,保證財會信息的透明化,提高工作效率,保證真實客觀反映出事業單位財務基本情況。
(三)要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和評價體系
鋼鐵企業在實現多元化經營的同時,出現了諸多財務管理問題,例如:內部經營整合問題、成本管理增加問題、現金流斷裂問題、財務杠桿失衡問題、資源配置不合理問題、資金運營不合理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為鋼鐵企業的財務管理帶來了風險。
(一)財務杠桿失衡引發的財務風險
鋼鐵企業之所以會實現多元化經營,主要目的是為了通過多元化經營實現分散投資,以此來化解當前鋼鐵行業中低迷的經營風險,降低交易成本的發生。由于鋼鐵行業本身屬于資金密集型行業,而多元化的經營對資金的需求較大,很容易出現財務杠桿失衡的風險。對于財務杠桿這把雙刃劍,如果鋼鐵企業能夠很好地把握、控制生產經營風險,那么可以幫助企業不斷擴大規模、獲得經濟利潤,但是如果控制不好將會給企業帶來巨大的損失,進一步加劇財務風險的發生。隨著近年來我國鋼鐵企業的發展,期貨交易風險也成為鋼鐵企業面臨的又一風險。從本質上講期貨交易風險是由現貨交易風險派生于演化而來的。在我國,由于期貨市場的建立時間較短,人們對期貨交易的風險也缺乏必要的認識,因此,使得期貨交易面臨著更加復雜的環境。這也就增加了我國鋼鐵企業期貨交易的風險。
(二)現金流斷裂引發的財務風險
鋼鐵企業多元化經營的模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企業走出困境、擺脫市場競爭激烈的局面,為企業開辟新的產業、擴展不同領域、降低整體經營風險、避免企業經營環境惡化帶來的損失,但是,在多元化經營的過程中極有可能出現資金、人力資源、技術、管理等方面的分散經營而使企業深陷多元化經營的沼澤不能自拔。鋼鐵企業集團多元化經營需要大量的資金作支持,而下屬的子公司也需要做好長期投資的準備、做好無法短期內收回投資的準備,在這一過程中,一旦子公司出現應收賬款激增、產品滯銷存貨激增的問題必將導致整個企業資金流動受阻,從而引發資金鏈斷裂的風險。
(三)內部經營整合所帶來的財務風險
行業之間的差異必然會帶來不同的營銷模式與競爭策略,在技術開發、生產運作、業務流程等方面均會產生差異,同樣也會導致企業管理機制的差異。企業多元化經營的模式必然會通過企業的財務流、物流、決策流、人事流等給鋼鐵企業的原有產業帶來多方面的影響,并對企業的管理機制提出了調整的要求。最終在人力資源、管理等方面找到最佳的契合點,為鋼鐵企業的穩步發展創造條件。當鋼鐵企業進軍其他行業,產生并購時,必然會在經營理念、經營方式等方面產生差異最終導致企業文化等方面發生猛烈碰撞,為企業的內部經營與管理帶來風險。
(四)成本管理增加帶來的財務風險
鋼鐵企業在實現多元化經營的過程中不僅要承擔多元化經營帶來的高額的交易費用,還必須承擔組織運作帶來的不同成本,成本壓力的增加使得鋼鐵企業的管理難度與廣度增加,也增加了企業決策失誤的幾率,從而增加了鋼鐵企業的組織成本,成本壓力的增加為鋼鐵企業的財務管理帶來了風險。鋼鐵行業本身是一個資金密集性的行業,故如果涉足多個領域,那企業的財務風險必然會增大。例如:有的鋼鐵企業有自己單獨的銷售公司、維修公司等,這在無形中增加了人力成本、管理成本、溝通成本。
(五)資源配置與資金運營不當帶來的財務風險
鋼鐵企業多元化經營模式的實施需要鋼鐵企業必須將原有的有限資源進行重新分配,這樣很容易造成子公司由于缺乏足夠的資源而發展受到阻礙,在新開發的領域中失去先機與競爭優勢,這將在一定程度上為企業的經營帶來較高的財務風險。另外,鋼鐵企業多元化經營的目的是為了擺脫虧損的困境,緩解競爭壓力。這就導致鋼鐵企業內部在經營理念、財務制度、管理模式上存在企業內部的相互影響,雖然企業在新的領域中取得了一定的利潤,但是不可避免風險的傳遞,經常會由于一家子公司出現問題而導致整個鋼鐵企業集團出現財務風險。
二、有效加強我國鋼鐵企業多元化經營財務風險的管控對策
針對目前我國鋼鐵企業在多元化經營中存在的各項財務風險,必須結合我國的國情,加強對鋼鐵企業財務風險的管控。
(一)提高風險管理意識制定風險管理戰略
財務風險控制戰略是現代企業風險控制戰略的核心內容,它是站在財務管理的角度密切圍繞企業內部的經營目標提出的可行性方案,并經過市場評估、分析、處理面臨的財務風險。鋼鐵企業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在發展多元化經營的同時提高財務管理風險意識,站在長遠發展的高度,制定財務風險控制戰略目標,并隨著企業經營戰略的變化及時做出調整。目前,我國鋼鐵企業的多元化經營還處于探索階段在業務上還需要集團企業的主業資金、人力資源、管理等的大力支持,因此,即使不同業務之間存在不同的財務風險,而財務風險之間的密切聯系是不容忽視的。因此,鋼鐵企業必須重視財務管理控制風險意識,將財務風險管理提升到戰略發展的高度。
(二)加強業務資源整合降低整體財務風險
鋼鐵企業財務風險的發生是伴隨著企業多元化經營而產生的協同效應,是不可避免的。因此,為了使鋼鐵企業能夠進一步的健康、持續發展,并有效地實施多元化經營的戰略思想與目標,鋼鐵企業必須充分利用企業內部資源,有效的對各業務進行整合,實現資源使用的最優化配置。財務管理模式主要有集權式、分權式、混合式三種,目前,全球大多數集團企業采取的都是集權式財務管理模式。我國鋼鐵企業也可以借鑒國內外成功經驗采取集權式財務管理模式。
(三)加強對我國鋼鐵企業財務風險
控制的監督這就要求我國鋼鐵企業首先必須建立企業集團風險控制的監督流程,這是集團企業財務風險控制中最重要的內容。加強集團企業內部董事會、監事會、其他各委員會的作用,同時,還必須加強企業內部審計的作用。其次,要在企業內部建立財務風險監控指標體系。對財務風險實現事前識別預警、事中風險評估、事后風險應對。對于風險的識別應根據鋼鐵企業的自身環境變化、業務特點、經營需求等選擇一種適合的方式全面認識到各種潛在的風險。鋼鐵企業屬于資金密集型企業,任何財務風險都最終體現在資金的運作上,因此,必須通過一些財務指標的變化來判斷集團企業的經營狀況,以此實現對風險的控制。例如:產權比率、銷售現金流量比率、總資產周轉率等財務指標。
三、總結
企業籌資風險產生的因素
(一) 引起籌資風險的內部因素分析
(1)負債規模
負債規模是指企業負債總額的大小或負債在資金總額中所占比重的高低。企業負債規模越大,利息費用支出會越多,由此因為收益降低而導致喪失償付能力或破產的可能性也越大。同時,負債比重越高,企業的財務杠桿系數越大,稅后利潤即股東收益變化的幅度也隨之增加。所以企業負債規模增大,勢必加大企業財務風險。
(2)負債的利息率
負債的利息率是衡量借人資金增值量的基本單位,即借入資金的增值同借入
資金的價值之比。在同樣負債規模的條件下,負債的利息率越高,企業所負擔的利息費用支出就越多,企業破產的可能性也隨之增大。同時,利息率對股東收益的變動幅度也大有影響,因為在稅息前利潤一定的條件下,負債的利息率越高,企業所負擔的利息額越高,必然引起財務杠桿系數增大,股東收益受影響的程度也越大,企業財務風險也同時加大。
(3)負債的期限結構
負債的期限結構是指企業所使用的長短期借人資金的相對比例結構。一般情況下長期資金通常采用長期融資方式籌集,短期資金通常采用短期融資方式籌集。如果負債的期限結構安排不合理,長期資金卻采用短期融資方式(主要是短期借款)籌集,或者相反,都會增加企業的籌資風險。具體表現為:第一,使用長期融資方式來籌資,它的利息費用在相當長的時期中將固定不變,使用短期融資方式來籌資,則利息費用可能會有大幅度的波動;第二,如果企業大量舉借短期資金,并將短期資金用于長期資產,則當短期借人資金到期時,可能會出現難以籌措到足夠的現金來償還短期借入資金本金和利息的風險,此時,若債權人由于企業財務狀況差而不愿意將短期借款展期,則企業有可能被迫宣告破產;第三,短期借款融資速度快,通常利息率水平較低,籌集金額較少,雖然對企業影響期限較短,但償債風險較大。而長期借款的融資速度慢,取得成本通常較高,而且還會有一些限制性條款,但償債風險相對較小些。
(二) 引起籌資風險的外部因素分析
(1)經營風險
經營風險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本身所固有的風險,其直接表現為企業稅息前利潤的不確定性。經營風險不同于籌資風險,但又影響籌資風險。當企業完全用股本融資時,財務杠桿系數為r,經營風險即為企業的總風險,完全由股東均攤。當企業采用股本與負債并用融資時,由于財務杠桿對股東收益的擴張性作用,股東收益的波動性會加大,所承擔的風險將大于經營風險,其差額即為籌資風險。如果企業經營不善,營業利潤不足以支付利息費用,則不僅股東收益蕩然無存,而且要用股本支付利息,嚴重時會使企業喪失償債能力,處于破產的境地。
(2)預期現金凈流量
現金流量是指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的流人及流出,是企業現金的動態反映。而現金流入量與現金流出量的差額稱為現金凈流量。許多企業盡管賬面上表現出豐厚的利潤,卻因無力支付和清償到期債務而陷人財務困境,仍然擺脫不了破產清算的厄運。相反,有些企業則可能賬面利潤表現并不突出,但因其現金流量狀況良好,支付及償債能力強,卻能夠不斷地發展。因為負債的本息一般要求以現金(貨幣資金)償還,因此,企業能否按合同、契約的規定償還本息,取決于企業預期的現金凈流量是否足額及時?,F金凈流量反映的是現實的償債能力,如果企業投資決策失誤,或信用政策過寬,不能足額或及時地實現預期的現金流入量,以支付到期的借款本息,就會面臨財務危機。
(3)資產的流動性
資產的流動性反映的是資產的變現能力及潛在償債能力。各種資產的流動性(變動能力)是不一樣的,其中庫存現金的流動性最強,而固定資產的變現能力最弱。非現金資產的變現能力的強弱主要取決于兩方面因素:一是該資產轉化為現金的必要時間,二是該資產變現時變現價格的確定程度。企業資產的整體流動性不同,即各類資產在資產總額中所占比重不同,對企業的財務風險關系甚大,當企業資產的總體流動性較強,變現能力強的資產較多時,其財務風險就較小;反之,當企業資產的整體流動性較弱,變現能力弱的資產較多時,其財務風險就較大。很多企業破產不是沒有資產,而是因為其資產不能在較短時間內變現,結果
不能按時償還債務,從而使企業面臨財務危機,甚至導致企業破產。
(4)金融市場
金融市場是指金融性商品交易的場所。金融市場一方面為企業籌資提供場所,另一方面為企業籌資提供一種機制,促進社會資本合理流動。企業的籌資活動要受金融市場的影響,如負債利息率的高低就取決于取得借款時金融市場的資金供求情況,而且金融市場的波動,如利率、匯率的變動,都會導致企業的籌資風險。當企業主要采取短期貸款方式融資時,如遇到金融緊縮,銀根抽緊,短期借款利率大幅度上升,再次融資利息費用會劇增,導致利潤下降,甚至有些企業會因為無法支付高漲的利息費用而出現嚴重的財務危機。
(5)經濟環境
企業籌資的經濟環境很多,一般有宏觀經濟政策、物價變動和周期變化等因素。宏觀經濟政策的制定,在鼓勵一部分企業開展經營活動的同時,也限制了另一部分企業的發展,這就有可能加大這類企業的籌資風險。物價水平的劇烈變動會廣泛地影響到所有企業的財務活動,從而加大籌資風險。經濟周期對企業籌資活動影響也很大,在經歷若干次從投資膨脹、生產高漲到控制投資、緊縮銀根而步人正常發展的過程中,反映出的企業籌資風險差異較大。例如,在控制投資和緊縮銀根時期,社會資本緊缺,利率飄升,企業籌資活動非常困難,籌資風險非常大,甚至嚴重威脅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引起籌資風險的內部和外部因素不是孤立存在的,二者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共同誘發籌資風險。一方面,可以說負債籌資是一把雙刃劍,既可帶來財務杠桿利益,又能引起籌資風險。在資本結構一定的條件下,企業從息稅前利潤中支付的債務利息是相對固定的,當息稅前利潤增多時,每一元息稅前利潤所負擔的債務利息就會相應地降低,扣除所得稅后可分配給企業所有者的利潤就會增加,從而給企業所有者帶來額外的收益,即財務杠桿利益。同理,由于負債經營的作用,當稅前利潤下降時,稅后利潤下降得更快,從而導致企業所有者收益大幅度下降,企業財務風險加大,甚至可能導致企業破產。在負債利息率及期限結構不合理的情況下企業所面對的風險就更復雜了。所以對于企業來說,采用負債經營必須認真衡量由其帶來的收益和風險損失。另一方面,經營風險、預期現金凈流量、資產的流動性、金融市場和經濟環境等因素,在企業開展籌資活動時會間接地導致企業的籌資風險,隨著負債比率的增大,負債利息越高,會導致負債的期限結構越不合理,從而加大企業的籌資風險。雖然引起籌資風險的各種因素復雜多變,難以預料,但是通過開展各項有效的風險管理工作,仍然能使許多企業在負債比率較高的情況下,經營業績平穩發展,經營風險不斷降低,即使在市場環境較差的情況下,也能獲得較其他同行企業更高的利潤水平。
企業籌資風險的防范措施
(一)樹立風險意識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獨立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必須獨立承擔風險。企業在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時,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導致實際結果與預期效果相偏離的情況是難以避免的。如果在風險不斷加大時,企業卻毫無準備,更談不上應對措施,結果必然會遭致失敗。因此,企業必須樹立風險意識,即正確承認風險,科學估測風險,預防發生風險,并且有效應付風險。
(二)建立有效的風險防范機制
企業必須立足市場,建立一套完善的風險預防機制和財務信息網絡,及時地對財務風險進行預測和防范,制定適合企業實際情況的風險規避方案,通過合理的籌資結構來分散風險。如通過控制經營風險來減少籌資風險,充分利用財務杠桿原理來控制投資風險,使企業按市場需要組織生產經營,及時調整產品結構,不斷提高企業的盈利水平,避免由于決策失誤而造成的財務危機,把風險減少到最低限度。
(三)保持合理的負債比率
負債經營雖然能獲得財務杠桿利益,但同時企業還要承擔由負債帶來的籌資風險損失。為了在獲取財務杠桿利益的同時避免籌資風險,企業一定要做到適度負債經營。企業負債經營是否適度,是指企業的資金結構是否合理,即企業負債比率是否與企業的具體情況相適應,以實現風險與報酬的最優組合。在實際工作中,如何選擇最優化的資金結構,是復雜和困難的,對于一些處于高速成長時期的企業,因其生產經營好,產品適銷對路,資金周轉快,負債比率可以適當高些,對于經營境況欠佳,產銷不暢,資金周轉緩慢的企業,其負債比率應適當低些,防止因商業風險加大而增加籌資風險。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統計,目前我國企業資產負債普遍過高,一般在70%左右,有的在80%以上,為了增強抵御外界環境變化的能力,我國企業必須著力于補充自有流動資本,降低資產負債率,降低財務危機發生機率。
(四)制定負債財務計劃
根據企業一定資產數額,按照需要與可能安排適量的負債,同時,還應根據負債的情況制定出還款計劃。如果舉債不當,經營不善,到了債務償還日無法償還,就會影響企業信譽。因此,企業利用負債經營加速發展,就必須從加強管理,加速資金周轉上下功夫,努力降低資金占用額,盡力縮短生產周期,提高產銷率,減少應收賬款,增強對風險的防范意識,使企業在充分考慮影響負債各項因素的基礎上,謹慎負債。在制定負債計劃的同時須制定出還款計劃,使其具有一定的還款保證,并使企業負債后的速動比率和流動比率保持在安全區域。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風險,提高企業的盈利水平。同時,還要注意在借人資金中,長短期資金應根據需要合理安排,使其結構趨于合理,并要防止還款期過分集中,以減輕企業償債壓力。
(五) 認真研究金融市場的資金供求情況
針對由于利率變動引起的籌資風險,應認真研究金融市場的資金供求情況,根據利率走勢,把握其發展趨勢,并以此做出相應的籌資安排在利率處于高水平時期,盡量少籌資或只籌集急需的短期資金。在利率處于由高向低過渡時期,也應盡量減少籌資活動,不得不籌的資金,應盡量采用浮動利率的計息方式。在利率處于低水平時,籌資較為有利。在利率處于由低向高過渡時期,應積極籌集長期資金,并盡量采用固定利率的計息方式,以降低籌資成本。
企業籌資風險產生的因素及防范措施相關文章:
1.試論企業籌資風險的成因及控制的策略
2.淺談中小企業籌資風險的規避與研究論文
3.什么是籌資風險 籌資風險成因介紹
4.籌資管理論文參考文獻
關鍵詞:內部控制 行政事業單位 資產管理 應用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1)12-179-01
一、內部控制在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方面應用的背景
1.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改革綜述。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政府逐步退出競爭性、經營性領域,轉為加大對公共產品、公共服務和公益性事業的投入,行政事業性資產增加較快,數量和規模不斷上升,質量不斷改善。從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清查情況和財政、審計部門開展的檢查情況看,目前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弱化的現象十分普遍,主要存在著管理意識不強、制度執行與系統更新不及時、資產使用效率不高、閑置浪費比較嚴重、賬務體系及會計監督失效等問題。如何進一步改革和完善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加強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正成為各界關注的問題。
按照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公共財政需要的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要求,財政部明顯加快了行政事業資產管理建章立制的步伐;逐步理順了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體制;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配置、使用、處置等環節得到了進一步的規范;國有資產收益管理也得到了有效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改革形成了“重點有突破、難點有進展”的發展局面。2006年5月30日,財政部公布了《行政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財政部令第35號)、《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財政部令第36號),自2006年7月1日起施行。兩個《辦法》在管理原則、管理體制、管理內容等多方面進行了創新,購建起了從資產配置、使用到處置全過程的有效監管體系,使我國的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開始步入規范化、科學化、制度化的軌道。
2.內控制度執行現狀。我國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是全面提升上市公司經營管理水平和風險防范能力的重大舉措,對切實維護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基本目標是確保行政事業單位各項資金的安全運行,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保障單位管理的合法合規、資產安全完整,有助于避免或降低各種風險,提高服務和管理效率,保障財務報告和相關信息真實完整。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執行中主要存在控制環境失效、風險意識不強、信息溝通不順暢等問題。
二、以固定資產為例簡述內部控制在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方面的應用
1.固定資產內部控制的目標:保證配置合理、計價正確、使用安全完整、處置合法。
2.固定資產內部控制的內容:取得與驗收控制、使用與維護控制,盤點與清查控制、處置和轉移控制。
3.固定資產內部控制的基本方法。(1)授權批準控制。凡涉及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業務辦理,必須明確授權審批人、審批范圍、審批權限、審批程序、審批責任等內容。單位內部各級管理者必須在授權范圍內行使職權和承擔責任,會計人員必須在授權范圍內辦理會計業務。(2)預算控制。單位通過預算編制、審定、執行、分析、考核和獎懲,明確權、責、利關系,建立事前編制、事中控制、事后評價的預算控制機制,為編制以后年度預算、加強資產收益管理、規范收入分配秩序創造條件。(3)財產清查控制。通過基本情況清理、賬務清理、財產清查、損益認定、資產核實等清理工作,真實、完整地反映單位的資產和財務狀況,全面摸清家底,為加強監督管理奠定基礎。(4)信息反饋控制。信息反饋既要反映事業單位經營活動的全過程,又要適應各級管理的需要。
三、內部控制在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方面應用的啟示
1.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建設刻不容緩。目前,我國經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行政事業單位的發展卻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單位要想得到好的發展,就必須建立健全內部控制,提高組織透明度和管理效率,只有這樣才能夠回到良性發展的軌道上來。
2.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要素體系的建設。針對當前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要素體系相對落后的現狀,應積極構建并優化包括內部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和內部監督的內部控制五要素。(1)內部環境是企業建立與實施有效內部控制的重要基礎。營造良好的內部會計控制環境,就要不斷提高全員的內控水平,提高內控隊伍整體素質,加大內控監督工作的考核力度。(2)風險評估是企業建立與實施有效內部控制的重要環節。通過內部控制體系的建設實現風險防控,使基于風險控制的內部控制作為日常管理的一部分,并貫穿于單位各項管理好業務流程當中,從而覆蓋全部業務環節、工作崗位,能促進單位完善風險預警,提升整體的化解風險能力,建立有效的風險管理機制,實行民主科學決策,實現對風險的有效管理。(3)控制活動是建立與實施有效內部控制的重要手段。構建完整有效的會計控制系統,就要規范和發揮會計職能作用,加強對貨幣資金的控制力度;確定內部會計控制點;依據政策,監督和約束單位的經濟行為,確保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一系列規章制度的貫徹執行。(4)信息與溝通是建立與實施有效的內部控制的重要條件。按計劃按要求編制各種統計報告。(5)內部監督是建立與實施有效地內部控制的重要保證。一是加強內部監督機制。通過對容易發生問題的內控環節和內控崗位進行常規稽核和重點檢查,建立以查為主,防、堵、查相結合的內控監督體系,及時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防范和化解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有效發揮內部審計的監督作用;二是按照不相容職務相分離的原則,確立關鍵崗位、關鍵環節、完善相互監督與相互制約的權力運行監控機制,從源頭上預防行為,逐步建成符合內控要求的監督隊伍。
3.內部控制應注重創新。保持行政事業單位發展不僅要實施內部控制,更重要的是促進單位創新,有活力的內控制度應是推動單位創新的制度,對單位的創新工作給予足夠的支持,在支持中給予創新給予實施的控制,防止在單位創新中給予舞弊行為,或者打著創新的旗號行舞弊之實,只有把控制和創新兩種手段都運用好,單位才會發展壯大。
參考文獻:
1.《行政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財政部令第35號)
2.《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財政部令第36號)
3.常葉青.信托公司內部控制特點及完善措施的探討.財務與會計,2011(3)
4.潘琰,劉顯飛.強化非營利組織內部控制刻不容緩――基于“故宮系列案”的分析.財務與會計,2011(10)
5.任愛平.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中的問題及對策.山西財稅.2011(1)
6.王英平.完善醫院內部會計控制的若干思考.山西財稅,2011(8)
7.郭麗華.關于內部會計控制的幾點思考.內蒙古醫學院學報,2005(4)
8.徐瑞娥.深化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觀點綜述.經濟研究參考,2007(1)
9.喬奕.風險導向內部控制的建立與審計.蘇州大學碩士論文,2009
10.劉勇勝.關于醫院內部控制機制建設的思考.醫院管理論壇,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