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04 18:49:5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市場化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新華社消息)杭州市余杭區政府近日宣布,當地原有的29家股份制衛生院除一家轉型為民營醫療機構外,其余28家衛生院全部由政府財政收回,總共斥資3億元。據悉,2002年至2003年,余杭對原有獨立核算的鎮鄉(街道)衛生院進行股份制改革,通過競拍,29位個人及其股東以7500萬元的總價,買走了原來由政府和集體開辦的全部29所衛生院。這一賣一買,里面究竟有著怎么樣的秘密呢?
消息在網絡上發出后的短短8小時內,貼子的評論結果就已達到上萬條,人們對這樣內容的關注度不亞于對房地產和教育市場的關注度。如果單純從資本運作的角度看,這其中是否有相關方的利益輸送?如果確實存在,那么資本運作的翻云覆雨手可謂是能力超強,從7500萬到3億的投資回報率也是非常高的,這筆買賣儼然成了造富工具。如果不存在,那么政府部門是否有公信力濫用的嫌疑?改革是否就是朝令夕改,一賣一買這樣簡單?國有資產流失的結果由誰來承擔?
當然,在這一賣一買的過程中,不排除政府的委屈――因為當初賣掉是為了實現市場化管理,回收的目的也是為了實現新醫改的目標,宗旨都是為了實現人人享有基本的醫療保障。這其中也符合鄧老先生所提倡的“摸著石頭過河”的理論,只是這樣的“過河”代價有點大!
我們在消息中看到,由于股東的利益已經不能實現最大化,故而對基層衛生院投資的積極性大大降低,但與此同時,醫生們卻因為大藥方而收益頗豐?!耙运幯a醫”本是特定時期國家為了緩解醫院壓力,在特定情況下為醫院實現盈利的政策,在當時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實現了醫院扭虧為盈的局面,對中國的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但是,由于社會的發展和部分醫院,尤其是一些“利”字當頭的民營醫療機構忙不迭地追求利益最大化,也成為了導致百姓看病難的因素之一。政府在不同時期采取的不同做法也是意識到了這一問題,政府的做法也是為了醫院的健康發展,為改善醫患糾紛頻發、群眾滿意度下降的局面,想讓局面向好的方向發展。我們甚至還可以理解為舊有的體制對于公共衛生服務的強調一直不是重點,但是為了解決廣大居民“看病難”的問題,基層的公共衛生服務發展迫在眉睫,正是有了這一層考慮,地方政府進行回購和資源整合,并將醫療人員的收入與公共衛生服務的執行情況掛鉤,與藥品診療收入脫鉤,以此調動基層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從而有望解決困擾居民的“看病貴”難題。
我們甚至不能簡單的說當年的賣是錯的,也不能說如今的收是錯的。我們疑惑的是政府大手筆回購的背景下,有沒有經過當地人大會議的公示表決?收購價格是不是經過第三方評估后的合理價格?是不是預算內的資金收購?總之,只要涉及到法律問題的全部合法、透明不是不可以收。同時,既然已經股份制改造了,回收也應該是股權收購,不應該徹底政府化。政府如何戒掉權力的?如何平復民心?是否有明確的公示?回收后又有怎樣的長遠規劃?如果花3個億是為了用來發展低價的公立醫療機構,進而利用市場手段拉低私立醫療機構的價格,形成真正的市場化競爭環境,如果一賣一買都有充分服眾的理由和依據,那么,請公示!
關鍵詞:公共服務市場化改革啟示
自20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英國、美國、澳大利亞等西方國家為了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以及擺脫財政困境、提高國際競爭力和政府行政效率,相繼掀起了政府公共服務市場化改革的熱潮。誠然,西方各國因其國情不同,政府公共服務市場化改革的內容與進程也不盡相同。但是,隨著國際社會的發展變化,各國之間的信息和技術交流日益頻繁,西方各國面臨的共同問題越來越多,這就使得西方國家的公共服務市場化改革凸顯出一些共同的制度化取向。
公共服務市場化的內涵
所謂公共服務市場化,是指“政府籌集各種資源,通過民主的政治程序設定社會需要的優先目標;與此同時,又利用私營部門之所長,組織商品和勞務的生產”。具體而言,指政府通過政治過程作出決策,確定公共服務的數量和質量標準,然后以市場機制為杠桿,通過多種方式調動私營部門、非營利部門等組織的參與,在競爭中完成公共服務的供給。目的是在政府部門不放棄公共政策制定責任的前提下,通過引入市場機制,挖掘社會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來提高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從本質上來說,公共服務市場化反映了公共服務供給領域政府職能的退縮和市場價值的回歸。它只是手段而并非目的,是為了解決官僚腐敗及政府壟斷下的公共服務供給低效率等問題而引入市場的競爭機制,來提高供給效率及行政效率。
西方各國公共服務市場化的實踐
(一)私有化
把原有屬于國有的公司或公用事業通過產權轉移、拍賣、贈送、發行股票等形式轉給私營企業所有或經營。英國是西方國家中實行私有化改革起步最早最突出的國家。在撒切爾首相上臺后,開始了大刀闊斧的私有化改革。1998年撒切爾政府表示私有化無,把電力、供水、天然氣等國有企業實行了私有化改革。20世紀90年代梅杰執政以后,又把私有化領域繼續擴大,郵政、鐵路、運輸等部門的私有化成為舉世矚目的焦點??梢哉f,英國的國有企業私有化改革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這種示范性效應為各國私有化改革樹立了典范。受英國的影響,西方國家隨即掀起了一股聲勢浩大的私有化改革浪潮。
(二)合同出租
合同出租亦稱合同承包、競爭招標,是西方各國公共服務市場化改革中最重要的形式,其主要內容是政府將原先壟斷的公共產品的生產權與提供權向私營公司、非營利組織等機構進行轉讓。政府確定某種公共服務的數量和質量標準,然后對外向私營部門、非營利部門招標承包,中標的承包商與政府簽訂供給合同,承包商在合同許可的范圍內自由配置資源并按合同提供公共服務。政府在此過程中的主要責任就是確定公共服務的數量和質量標準,監督承包合同的執行。在合同訂立之前,公共服務的確定是一個政治過程,政治機制起主導作用。合同訂立之后,公共服務的提供就進入了經濟過程,市場機制在其中起主導作用。承包公共服務生產的組織在合同許可的范圍內自由配置資源,擺脫了原先傳統公共服務供給模式下的各種限制。政府對承包商的合同管理代替了原先對行政組織的等級控制。
(三)公私合作
即建立政府部門與私營部門的合作伙伴關系,是一種特殊形式的合同出租,與合同出租不同的是,政府不需要出資購買私營部門提供的服務,而是以政府特許或其他形式吸引中標的私營部門參與基礎設施建設或提供某項公共服務并允許承包商有投資收益權。公私合作可以發揮公私兩種部門在管理、技術、資金等方面的優勢,在各自目標中尋求共識,彼此合作,從而更好地滿足社會對公共服務的需求,達到既能借社會資源提高公共服務生產能力,又憑借價格機制顯示真實需求。
(四)用者付費制
通過付費,把價格機制引入公共服務中來,按“誰受益,誰付費”的原則,消費者在使用政府提供的服務時必須向政府支付賴以收回成本的費用。與合同出租模式下政府出資購買由第三方提供的公共服務所不同的是,在用者付費模式下,服務的生產者一般是政府,享受服務的消費者直接向政府購買服務。英、美等西方國家在公用事業、垃圾收集、廢水和污水處理、娛樂設施、公園、保健服務、特殊事項上的警察服務、樓房檢查、住宅區服務等領域,廣泛推行用者付費制。
(五)補貼制度
為了鼓勵可收費物品和個人物品的消費,政府實施補貼制度。它有兩種不同的方式。一種是補助,是政府給予生產者的補貼。補助降低了特定物品對符合資格要求的消費者的價格,他們可以向市場上那些接受補貼的生產者購買更多物品。在補助安排下,生產者是營利的或者是非營利的組織,政府和消費者是共同的安排者,政府選擇特定的生產者提供補助,消費者選擇特定的生產者購買物品,政府和消費者都向生產者支付費用政府對相關行業的補助,是因為這些行業的服務能使公眾普遍受益,適當的補助能減輕這些行業的運營成本,從而在某種程度上提高了公眾對這些物品的購買能力。另一種是憑單,就是政府部門給予有資格消費某種服務的個體發放優惠券,有資格接受憑單的個體在政府指定的公共服務供給組織中“消費”其手中的憑單,然后政府用現金兌換各組織接收的憑單。實行憑單制的公共服務供給與消費模式是公共服務生產組織為爭取消費者手中持有的資源而競爭,這種競爭是在市場過程中進行的政府對消費者個體做出反應,公共服務生產組織同樣對消費者個體做出反應,消費者個體的選擇引發了公共服務生產者之間的競爭,而這部分代替了政府對這些組織的監督,這正是市場化制度安排代替政治化制度安排的優勢所在。
西方公共服務市場化改革的成效
有利于資源的優化配置。公共服務的市場化改變了政府對公共服務“大包大攬”的局面,可從容配置行政資源,有利于政府緩解財政壓力。政府直接從社會提取資源的能力是有限的,而市場調動資源的能力相對比較強,公共服務市場化擴大了政府供給公共服務的資源及技術力量,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這樣一來政府既施展了“掌舵”作用,又充分利用了市場的資源配置優勢。
有利于改進行政管理和精簡政府機構。公共服務市場化使具體的“劃槳”交給市場,政府在于“掌舵”,有效調整和優化了政府職能,微觀的工作交給市場去做。如英國的“執行局”,美國的“法定機構”,政府可以撤銷從事這些業務的常設機構,精簡了政府機構規模,同時也提高了行政效率。
有利于擴大民主參與。公共服務的市場化能夠充分考慮消費者的需求,以公眾的需求為中心,公眾通過直接參與或者是通過協商、公決等形式影響公共決策,這樣不僅能推進民主化,而且能形成政府與民眾的良性互動。公共服務市場化后權力的適當下放,不僅減輕了政府的沉重負擔,也有利于社會自治進程的發展以及“有限政府”和“責任政府”的建立,促進政府和社會發展。
西方公共服務市場化的啟示
(一)市場化的制度設計
市場化方案的實施要求在宏觀上應把公共服務市場化作為政府行政改革的有機組成部分,做好市場化的制度設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單一的政府供給模式已不能滿足由所有制形式多元化所產生的消費主體多元化和需求多元化的要求,這就必須實行公共服務市場化。”因此,要根據公共物品的性質,做好市場化的制度設計,對于純粹的公共服務,如國防、外交、政策、環境等直接由政府提供和生產,而對于混合的公共物品,如市政設施、后勤服務、供應系統等則可交由民營部門、非政府部門來承擔,同時探索多元市場化的形式,如市政服務領域采用合同出租,道路、橋梁建設實行公私合作方式,部分國企實行民營化,水、電、燃氣供應系統實施使用者付費制度等,從而有效改善公共服務。
(二)有限的市場化
市場化方案中政府在部分公共服務領域的退出,決不意味著政府可以脫離公共服務供給。在公共服務市場化過程中,“政府轉交的是服務項目的提供,而不是服務責任的移交”。市場化方案只適用于純公共物品與私人物品之間的混合公共物品的提供上,因此,公共服務市場化不是全盤私有化而是有限的市場化。對于關系國計民生的純公共物品,如國家安全、環境保護等都只能由政府來提供。如果所有的公共物品都可以市場化的話,那么公共服務的公共性就無從談起了。
(三)協調各方利益體
市場化改革應該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協調各方面利益是改革成功的關鍵。西方國家的實踐證明,推行公共服務的市場化能夠較好地體現公平與效率的統一,我國公共服務的市場化雖己初露端倪,但遠遠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與發達國家也有相當一段距離。即便如此這一過程仍然應該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因為,政府管理從根本上說應該是“法治”而不是“人治”。制定和實施有效的法規,不僅可以對市場運行的過程和結果施加影響,以達到利于公眾的目的,而且可以防止壟斷權力的濫用,促使市場運行更加有效率。在這一漸進的過程中,協調各方面利益是改革成功的關鍵。
(四)促進政府的職能轉變
要大力培育第三部門,促進政府公共服務職能轉變。第三部門又稱非政府組織或中介組織。成熟、發達的第三部門是政府轉變公共服務職能、進行市場化改革的不可或缺的社會基礎。這是因為,公共服務成本高、利潤少,一般企業不愿承擔,而第三部門的公益特性使其具有承接政府轉移出來的公共服務職能的能力和動力。西方發達國家在公共服務市場化改革過程中,十分注重發展非政府組織,這類組織的數量在英法等國相當于政府機構的2/3或3/4,他們有效的分擔了政府原有的公共服務職能,協助和參與了政府的公共服務項目。從我國目前的情況看,第三部門雖然數量不少,但仍存在著政社不分、經費不足、能力不強、法制缺陷等問題,不能適應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政府公共服務職能的迫切要求。因此,我國應對第三部門進行重新定位,大力發展新的非政府組織或中介組織,從而形成功能完備、行為規范的組織體系。
綜上所述,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市場化并非是最優選擇。在推行公共服務市場化的過程中,態度一定要謹慎,考慮一定要周密。既充分利用市場的積極功能,又要最大限度地限制和克服市場化帶來的負面影響。政府要正確處理好個人利益與組織利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等關系,明確角色定位,更好的推進公共服務的市場化改革。
參考文獻:
1.張成福,黨秀云.公共管理導論[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一
不可否認,媒體的市場化或稱產業化,促發了中國媒體市場的繁榮和多元化發展,媒體內容也出現了空間的擴客和縱向的深入,同時也創遣了非??捎^的經濟效益。尤其是由于媒體的生存方式和發展路徑的改變,對經濟利益的訴求,已經與生存緊密地捆綁在一起,“社會效益第一、經濟效益第二”的內在法則,也在考驗著媒體的生存智慧。作為“社會責任的守望者”的新聞媒體,究竟怎樣在市場化的路徑當中,找到更為智慧的方式,是我們如何處理市場化帶來的負面問題的思維起點。
經過媒體面臨冬天的大討論,市場、盈利、發行量,媒體老總們大腦當中的關鍵詞,無形當中的指揮棒,壓力和動力并存,欲望和束縛同在。被產業化控制的媒體,已經呈現“踩動”的傾向,虛假報道、有償新聞、低俗之風、不良廣告,被社會稱為“四大公害”,在“賺足眼球”的唆使下,明目張膽地背叛自己的媒體精神。
當默多克計劃入主《華爾街日報》,新聞報道的獨立性問題,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和擔憂。由此,我們反思形形的虛假新聞,其最終指向均是表面或背后的市場利益,又如何實現新聞報道的獨立性和真實性?
其實,處于完善當中的市場經濟體系,媒體不可能躲避市場而生存,市場化或產業化,乃至資本運營、上市融資,也是必然之中的選擇。實踐已經證明,媒體的巨大生存空間就來自于市場的促動。但有一點,我們要有充分的準備來應對市場和資本的“霸道”,不能在市場化的過程中迷失自己的角色,偏離自己的精神。
“經濟人”的假設,使市場理性全面滲透到媒體的日常運行,在“效用最大化”原則的支配下,精打細算成本和收益。市場化給予媒體生財之道,媒體臣服于市場的宿命,也內在地決定了“四大公害”的衍生?,F實當中,人們頗為詬病的,并沒有改變對市場化的支持和袒護,追求即時性的回報,也就成為一些媒體屢用不爽的不二法則。
二
在我國,不能把媒體簡單地視作一個企業,從屬性上看,它具有意識形態屬性,還具有經濟組織屬性。當前,“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的模式,也從機制體制上預留了問題滋生的可能性。如果媒體在賺取自己利潤的同時,傳遞著新聞信息,那又將是什么樣的情景?又將受到什么樣的先天影響?所以,在審視媒體市場角色的同時,公共利益服務就被賦予了媒體的內在品性,在“政治家辦報”與市場化之間,找尋科學的平衡點和更為有效的實現路徑,找到商業運作和資本運營的最佳空間。
在我們看來,虛假新聞之所以頻頻出現,除了利益的直接驅動之外,關鍵在于媒體服務的對象――公眾的監督缺失。應當說,社會,公眾才是媒體的“主人”,服務公眾不能成為賺取利潤的由頭和手段。
三
媒體的市場化,究竟是誰的市場化?很值得我們深思。
由此,有兩種看上去很正確但又不正確的概念,很有必要去厘清,在另一層面,這兩個概念也是市場化概念的現實濃縮。
一個概念是所謂的“有效發行”。如果從純市場的角度,從企業組織的角度,媒體面對市場競爭,提出“有效發行”的市場策略,無可厚非,成本控制和利益最大化的必然要求,就是終端和渠道的制衡,但媒體絕不是純粹的企業,不能為了自己的利益,僅僅把有效讀者打包給廣告商。作為服務于公眾的媒體,“有效”本身就意蘊著“歧視”,如此戴著有色眼鏡,選擇自己的讀者,有悖于自己的媒體精神,有悖于服務大眾的宗旨。
另一個概念是“影響力”?!坝绊懥Α毖苌伞坝行Оl行”的思想,現實當中,一張媒體的影響力如何,直接決定了這張媒體的生存能力,而媒體的影響力主要來自于其對目標讀者的影響,但如果過于強調媒體的影響力,勢必在信息傳遞的過程中,對受眾進行有目的性的選擇,站在核心的目標讀者的立場,使用特有的表達和呈現方式,并直接將非主要的讀者邊緣化,致使他們喪失利益訴求的表達渠道。正如“致癌香蕉”虛假新聞的出籠,最為直接的利益相關者一蕉民,無形當中被媒體的目的性選擇邊緣化了,沒有話語權的他們也就失去了利益保護的機會和權利,與所謂媒體眼中的核心讀者一一城市的市民相比,蕉民無疑更加弱勢,其引發的社會問題已經不言而喻。
【關鍵詞】動畫設計 市場化 策略研究
在社會發展的推動下,我國的動畫設計領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升,通過動畫設計領域相關人士的研究,我國動畫設計的發展也逐漸成熟了。然而,我國相關領域雖然對動畫設計市場化方面進行了一定的研究,同時其研究應用在實際的市場經濟中也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現有的對動畫設計市場化的研究已經不能滿足發展的需求。因此,在今后的動畫設計領域的發展中,要加強對動畫設計市場化的研究,從而在更大程度上提高我國動畫設計市場化的水平。
一、動畫設計市場化運作的必要性
所謂的動畫設計市場化指的就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利用市場化的經濟體制來進行對動畫設計領域的運作。眾所周知,市場化的經濟體制會使得市場的競爭更為激烈。然而,作為一個小的、比較新興的產業,要想不斷發展壯大,是離不開市場經濟的支撐的。一方面;市場經濟會為動畫設計領域帶來更好的發展機遇與發展機會,在這一個大的市場的推動下,動畫設計領域才會不斷的發展和進步;另一個方面,在激烈的市場經濟中,無論是企業,還是動畫設計領域的相關人員,都會迫于市場發展的壓力,而不斷的進行積極的創新和探索。所以,在當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無論是哪一個行業,都需要向市場化的方向發展,而對于動畫設計領域的發展而言,其市場化的發展更是十分必要的。
二、市場化動畫設計機遇和挑戰并存
由上述可知,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今天,動畫設計雖然面臨著很大的機遇,但是與此同時,所面臨的挑戰也是很大的,歸納起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我國對動畫產業方面的重視程度始終都不夠,而這一點與我國的地理等方面的因素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其次,我國動畫設計方面的總體水平與國外相比來講,我國的動畫設計水平還比較低,所以,在市場化的發展中,我國的動畫設計領域勢必會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沖擊。最后,我國的動畫設計市場化運行的效率,就當前來講,還比較低,還不能有效的滿足實際市場化發展的需求。因而,在動畫設計市場化發展的今天,機遇與挑戰是同時存在的。
三、當前我國動畫設計市場化策略要素分析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我國當前在動畫設計市場化的發展方面有著多個方面的重要性,同時我們也不得不承認的是,在動畫設計領域,其市場化的發展雖然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但是與此同時,所面臨的挑戰也是比較大的。所以,在我國的動畫設計市場化的發展中,要加強對其策略的重視和研究。筆者在此對動畫設計市場化的策略進行了一定的研究,并且提出了筆者的一些見解,希望可以有效的促進動畫設計市場化的發展。
(一)我國動畫設計市場化策略地理因素細分
要想促進我國動畫設計市場化的發展,就筆者看來,需要做的工作有很多,但是,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做好地理因素的細分。也就是說,在調查考研的過程中,要充分的考慮地理所在地的人口疏密度、素質水平、環境等等,這對于市場化的發展都是尤為重要的。除此之外交通網絡發展狀況的考察也是十分重要的。舉一個例子,在日本,大約四百多家的動畫公司中,其中三百多家都位于日本首都東京,尤其在東京主要地鐵沿線上的動畫公司和動畫機構更是多之又多,因為東京城市內部信息傳遞速度比較快捷,與此同時,其動畫素材和加工素材在傳遞過程中也比較方便,行銷傳播效率明顯提升。東京練馬區和東京杉并區,動畫公司數量和動畫機構數量就將近二百家之多,其無愧與“世界動畫產業集聚地”之稱。所以,對于動畫設計市場化的發展而言,做好地理因素的細分是十分重要的。
(二)我國動畫設計市場化策略人口統計因素細分
在動畫設計市場化發展中,除了要對地理因素進行細分外,還要對人口統計因素做好細分。人口統計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在性別上的細分,男女兩個性別的人對于動畫設計中人物的形象、動畫的背景、角色特點等多個方面的欣賞和需要都是極為不同的。所以,在動畫設計市場化的過程中,要選好性別群;另一方面就是年齡上的細分。不同年齡階段的人對于動畫產業的需求也是極為不同的。例如像《白雪公主》、《丑小鴨》等動漫作品就頗受兒童的喜歡;再如像《人猿泰山》類的動漫作品就非常受成年人的喜愛。所以,在市場化的過程中,對于年齡與人口因素進行細分、不斷的加以重視和研究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性。
動畫設計市場化的研究涉及的方面比較多,所以,對于該領域市場化的研究可以從多個方面進行。而以上僅僅只是筆者對于動畫設計市場化的幾個主要方面的研究,并且由于筆者在動畫設計市場化方面的研究能力有限,所以,僅僅憑借上述研究來提高動畫設計市場化的水平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對于這一課題的研究還需要動畫設計領域的專業人士共同致力于研究。
綜上所述,動畫設計市場化策略的研究不僅有利于動畫設計領域在市場化方面的進步,同時,更有利于促進我國動畫設計領域的不斷發展。然而,動畫設計市場化是一項比較復雜的研究,再加之我國動畫設計領域對于市場化方面的研究還沒有達到一定的深度,因而不利于實際市場化的發展。所以,在今后的動畫設計領域的發展中,要加強對市場化的重視和研究,并且要從動畫設計的多個角度,從市場化的多個方面進行研究,從而研究出更有效的促進動畫設計市場化發展的方法和策略。
參考文獻:
[1]周一苗,肖化移.中職電腦動畫設計專業教師教學能力的調研[J].職業時空,2010,(03).
2011年1月4日,央行行長周小川刊發署名文章《關于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的若干思考》。不少金融專家和業內人士普遍預計,“十二五”時期,我國將完成利率市場化改革進程,存款利率上限和貸款利率下限將放開,符合有關條件、有財務硬約束的銀行機構,將獲得存貸款等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完全定價權。利率市場化正在悄然胎動。
改革必要而緊迫
如果以1996年銀行拆借利率市場化為標志,我國為利率完全市場化做準備的時間已有15個年頭。到目前為止。國內的債券市場利率、同業拆借利率、貼現利率都已經基本實現了市場定價,外幣利率的市場化基本到位,貸款利率的浮動空間也已經足夠大。目前,國內主要商業銀行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治理結構,大型金融機構都已經上市、擺脫了早前盈利不善、壞賬過多的包袱。我國的利率市場化改革具備了真正胎動的初步條件。
具體來講,利率市場化主要是存貸款,特別是存款利率市場化。存款利率市場化是整個金融體系利率市場化非常關鍵的一環,也是對整個金融體系影響最深遠的一環。
近年來、我國存在負利率的總體時間非常長,銀行利差較大,而對于資金饑渴的中小企業來說,卻又得不到銀行資金支持。如周小川所言,存款利率管制使得銀行無法對存款進行分類、定價、設計不同的理財產品,無法促進銀行差異化競爭。
2010年以來,我們比以往更強烈地感到利率市場化的壓力,自發的利率市場化也已經暗流涌動。
農行的上市,標志著國有大型銀行改革收官之戰已經完成,也意味著作為利率市場最重要的參與主體,銀行的市場化約束也已經基本建立。
銀行儲戶也在想盡各種辦法謀求更高的收益跑贏CPI。尤其是2010年10月,居民儲蓄存款環比銳減7003億元。而對于企業來說。即使是以往對資金成本不甚敏感的央企,近兩年也開始謀求讓銀行突破貸款利率最多只允許下浮10%的政策規定,由此直接催生了信托業的繁榮。
利率市場化的一個負面影響是縮小利差。市場競爭程度越高,這種趨勢越明顯。而當前的市場環境,則有利于利率市場化的推行,因為按照世行預計的未來五年中國經濟8%的增速,將為銀行避免風險擴大提供有利條件。
事實上,當初美國由于對存款利率放松太晚,令存款資金大量從儲貸機構中流出,導致儲貸機構競相高息攬儲,最終在上世紀80年代后期成批倒閉。這一教訓恰恰說明,利率管制不能逆市場潮流維持過久,也不能不顧金融機構的定價能力和承受能力、推進過快。
改革需要漸進漸行
盡管央行否認了利率市場化的最新傳聞,但仔細分析,我們不難得出“無風不起浪”的結論。首先,周小川去年底曾表示,將批準具有財務硬約束的金融機構在競爭性市場中產生定價。其次,大小銀行都在積極謀劃利率市場化的應對之策。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明確表示,利率市場化不過是早晚的事;工商銀行董事長姜建清則認為,一旦實現利率市場化,以存貸差為主要收入模式的銀行盈利會急劇下降。
在中國整個金融體制尚沒有完全市場化的條件下,推進利率市場化也不能一蹴而就,因為不少金融主體的內控機制尚不夠完善,完全放開可能會引發一些金融機構的惡性競爭。盡管如此,改革的步伐不應放慢。可以通過逐步擴大利率浮動幅度的方法來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先選擇一些經營效率比較好的股份制上市銀行和中小銀行進行利率浮動范圍擴大試點,然后再針對不同的客戶群體有選擇地放開。
另外,可以考慮與促進金融創新相結合,對于一些新型的金融產品,給予價格上的自由決定權。對于利率市場化試點的銀行給予一定的鼓勵,比如在對存貸比、存款準備金率等方面實施差別監管,對中小企業貸款、中間業務、創新業務開拓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與此同時,中央銀行和其他金融監管部門則需要加強審慎性的管理力度,在整體上控制利率市場化可能引起的風險事件。
從近期官方的一系列表態來看,央行今年很可能對存貸款利率上下限做一些改革的嘗試,參照漸進改革的一般邏輯和國內金融體系現狀,改革可能會從以下兩個步驟著手:
第一,擴大貸款利率下浮區間直至取消貸款利率下限。根據先貸款后存款的方針,人民銀行可能進一步擴大貸款利率下浮10%的限制,但考慮到銀行在貸款業務中仍占據定價權,擴大下浮區間甚至取消貸款下限,對名義利率的影響不會太大。
第二,擴大長期大額存款的利率浮動區問。根據“先長期、大額,后短期、小額”的一般原則,存款利率市場化的突破口在于大額中長期存款利率的區間上浮,在此試點基礎上,才有可能進一步放開其他存款利率。
然而,在目前的形勢下,為穩妥解決這個矛盾,央行不妨推出利率市場化的第一步,將利率規定在一個不大的范圍內,由各商業銀行自行浮動,然后再擇機推出存款利率市場化。
但是,要達到整個商業銀行體系完全利率市場化仍需要時間,專家預計,真正實現利率市場化,在中國至少還需5―10年時間。
力求趨利避害
對于商業銀行來講,利率市場化改革是一個充滿風險的過程。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在中國當前商業銀行業務同質化程度較高的情況下,一旦存款上限、貸款下限全面放開,可能導致實際貸款利率的下浮和存款利率的上浮,銀行的利差短期內可能會面臨較大壓力,最終可能導致部分定價能力差的銀行受到顯著沖擊,乃至面臨退出的風險。
此外,今年將是銀監會推進新四大工具(即巴塞爾協議Ⅲ的中國版)的關鍵年份,監管層對于商業銀行的資本要求在今后幾年中將進一步增強。這意味著,商業銀行在“十二五”期間將面臨資本約束加強和利率市場化的雙重挑戰。
工商銀行董事長姜建清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如果業務模式還僅靠傳統的貸款中介,不向全能型金融服務轉變,銀行會經受不住形勢的變化。而工行希望用未來10年時間、使利差、中間業務、投資和交易的收入結構從6:2:2變成4:3:3。
存款利率市場化對中小金融機構的傷害更大,因為息差的減少將使中小金融機構的成本提高。同時,中小金融機構的貸款溢價能力相比國有大銀行以及大型的股份制銀行較弱,因此盈利空間將進一步縮小。
關鍵詞:利率市場化;金融市場;利率風險
中圖分類號:F83文獻標識碼:A
一、引言
利率市場化是一把雙刃劍,要想趨利避害,防范風險,駕馭好它的走向,讓它最大限度地服務于我國經濟,就必須對其有一個全面清晰的認識。本文正是從多角度分析了利率市場化的各個方面,包括利率市場化內涵、影響、風險以及相關的應對措施。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其進行闡述。
二、利率市場化的內涵
利率市場化是指金融機構在貨幣市場經營融資的利率水平由市場供求來決定,它包括利率決定、利率傳導、利率結構和利率管理的市場化。實際上就是將利率的決策權交給金融機構,由金融機構自己根據資金狀況和對金融市場動向的判斷來自主調節利率水平,最終形成以中央銀行基準利率為基礎,以貨幣市場利率為中介,由市場供求決定金融結構存貸款利率的市場利率體系和利率形成機制。
三、利率市場化的影響
(一)我國利率市場化對國有企業的影響。國有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命脈,它影響著一國宏觀經濟的安定與繁榮。在我國推行利率市場化的改革進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和國有企業現在的經營管理模式產生沖突。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國有企業要轉變經營管理模式,建立適應其發展的現代企業制度,以適應利率市場化的改革要求。但就目前來說,國有企業對利率變動還是缺乏彈性的,甚至是麻木的,這就給利率市場化帶來了一定的阻力,縱觀各種原因,這與我國長期存在的一些不完善的企業制度相聯系的。長期以來,在一些國有企業經營者的理念上存在著一個不爭的思想,國有企業歸國家所有,國家所有實際上是政府所有,而代表國家或政府對企業行使管理權的他們,主要將面對的是市場和政府兩個方面的評估,而政府評估對國有企業的經營者更為重要,經營者為了能使企業運行并實現規模擴張進而達到業績提高,地位升遷的目的,普遍存在著輕預算約束和重投資的傾向,這點恰好與國有企業在取得貸款的權利和還本付息的責任上不對稱。因此,要更加深化地推進市場化,就必須轉變國有企業現在的落后經營模式,去接受市場的考驗,去接受市場化的利率資本,而不是依靠國家扶持以低于市場利率而取的壟斷利潤來維持生存。只有把國有企業同我國眾多的民營企業放在同一個利率化的水平線上,才能徹底挖掘國有企業的潛力,才能真正發揮國有企業這一國家命脈的作用,我國的利率市場化改革也才能更進一步深化。
(二)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的影響
1、導致商業銀行競爭加劇。隨著利率市場化的發展,可能會導致由于商業銀行對儲戶和存款的追求而形成的不良競爭。會導致存款利率的大幅度提高,使得銀行的盈利減小,而有些較小的商業銀行會因為承受不了競爭壓力而面臨破產。美國、法國在市場化進程中都出現了這樣的情況。而我國現在的一些城市商業銀行和區域性商業銀行正處于起步階段,很難像四大商業銀行那樣承受如此壓力,勢必會導致資金集中于幾大國家控股商業銀行中,而導致市場的不穩定。目前,我國通過限定存款利率的上限和貸款利率的下線限定了借入和貸出資金的最高和最低價格,在一定程度上穩定了貨幣市場。但是,不完全的競爭也會使市場缺乏必要的淘汰機制。
隨著金融市場化的發展,國內商業銀行還要應對外資銀行的挑戰,而利率市場化使國內商業銀行喪失了保護機制,那些資金雄厚、經營效益好、管理水平高的商業銀行,勢必會得到更大的發展,從而在競爭中勝出,但是那些資金薄弱、經營管理差的商業銀行,必將會面臨倒閉的風險。
2、對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和表外業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存貸款利差的減少,商業銀行為了增加盈利,勢必會加強對中間業務和表外業務的發展。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和表外業務占總收入的比重,與一些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都明顯過少,一方面由于商業銀行對中間業務和表外業務的宣傳力度不夠,導致客戶對業務的了解有所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商業銀行對中間業務和表外業務的創新力度不夠,導致業務品種數量較少。利率市場化之后,商業銀行應加強對中間業務和表外業務的創新、宣傳力度。
3、對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率風險是指金融市場利率波動通過存款、貸款、資金交易、投資等利率敏感業務影響商業銀行的收益、凈現金流和市場價值的可能性。由于存貸款利率的接近,就會要求有更好的投資渠道、更安全的投資方法和投資環境,這些都對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提出新的要求,這就要求商業銀行加強對貸款企業的貸前調查和貸后跟蹤,加強商業銀行對企業經營狀況的了解。商業銀行還應該考慮到貸款中的信用風險、利率風險、政策風險、通脹風險、匯率風險等情況。
四、我國利率市場化的風險
(一)資金的長期短缺,可能導致利率水平升高。我國正處于經濟高速發展階段,資金短缺的矛盾日漸突出,資金短缺的程度雖沒有其他發展中國家嚴重,但在短期內這種矛盾還難以解決,在這種情況下利率市場化一般會帶來利率水平的升高。主要表現在:籌資成本增加,使得投資規模受到限制。企業的籌資成本增加,會降低企業投資的積極性;政府發行國債的成本增加將增加政府的財政負擔,導致政府基礎設施的投資縮減。
(二)外匯過度流入和信貸資金流入高風險行業,帶來宏觀經濟的不穩定因素。在利率市場化的情況下,超高利率會吸引外匯過度流入,嚴重的情況下還可能引起通貨膨脹。另一方面,利率市場化后,對信貸資金的投向管制將會大大放松,大量銀行信貸資金會投向高回報和高收益的股市、房地產等高風險行業,造成這些部門的資產價格膨脹和“泡沫經濟”。日本、英國和韓國等國家在利率市場化過程中都出現過這種危機,其所蘊含的風險要引起我們的重視,否則就會造成我國宏觀經濟的不穩定。
(三)利率市場化可能造成銀行不良資產的增加。在銀行貸款自主定價還沒放開階段,銀行在相同收益的情況下,首要選擇的貸款投向是低風險的企業,這也是近年來我國銀行普遍“惜貸”的主要原因。一旦利率放開,銀行對高風險行業的資金定價必定是高收益的,在高收益的利益驅使下,銀行就會冒高風險去獲取高收益,企業也會不惜代價去申請高息貸款,一旦效益不好勢必造成無力還貸,銀行的不良資產就會相應增加。
(四)可能帶來金融腐敗。利率市場化后,銀行不僅有貸與不貸的權利,還具備了貸款價格制定權,特別是在我國金融體制改革還沒有完全到位的情況下,銀行國有,投資主體單一,銀行壟斷地位將在一段時間內存在,銀行風險內控和利率定價經驗不足,銀行管理層的任用體制還不完善,“人情利率”和“關系利率”就會出現,人為降低貸款利率就可能在金融機構出現。
(五)利率市場化可能會引發銀行間的激烈競爭,從而導致銀行體系的不穩定。目前,我國金融體制較為單一,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占據壟斷地位,放開利率后,可能會出現誰貸款利率低誰吃虧,這樣易造成銀行過度競爭,中小金融機構出局的局面。這樣的局面不利于我國金融市場的完善和建設,不利于我國銀行體系的穩定和發展。
五、利率市場化應對措施
(一)提高利率市場化的程度
1、進一步加強貨幣市場建設。進一步拓展貨幣市場的深度和廣度,充分發揮貨幣市場功能,建立起我國以場外市場為主體、場內市場為補充的統一、高效、開放的貨幣市場,并以此提高金融機構流動性管理水平和市場化方式籌資能力。
2、進一步健全金融機構內部定價機制、成本約束機制和風險防范機制。引導并督促商業銀行加大投入,重視并充分利用新的電子信息設備,采集、分析各種數據信息,建立科學的成本定價、內部授權、利率風險預警等先進管理制度。
3、提高市場利率的透明度,有效降低利率風險。建立公正、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保證金融機構信息披露的真實性;加強利率調控和監管,規范金融機構利率行為,提高市場利率的透明度,正確引導金融機構和其他社會公眾對市場利率的理性判斷;出臺利率風險指引,強化金融機構利率風險意識,提高利率風險管理水平。
4、進一步增強監管能力和調控能力。放開利率管制,銀行必須具備自我約束能力,同時有關部門要能夠適應新的商業銀行定價機制,進行審慎性監管。否則,利率市場化改革出現風險的可能性會增大。在穩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同時,要加強對金融機構法人的利率監管。各金融機構一級法人統一管理本系統利率,負責制定有關規章制度、日常利率管理和調整等。人民銀行要運用貨幣政策工具積極進行調控,加強對行業自律組織的指導,對已經放開的存貸款利率建立行業自律約束機制。
5、改變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存貸款業務的壟斷化局面。改變商業銀行所有制結構,對四家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實行股份制改造,同時,加快民營金融機構的建立,提高市場競爭的充分程度,適應經濟多元化的發展趨勢。
(二)提高利率市場化的途徑
1、國家要建立良好的外部環境。加強各項立法和管理條例,為利率市場化和商業金融市場化奠定良好的外部基礎。
2、加快金融市場建設。擴大市場規模,規范金融市場的操作形式,使貨幣和證券市場同步發展,還要大力發展目前不完善的金融衍生品市場,加強商業銀行競爭的合理性。
3、仍要加強對利率的控制,使利率水平在開放的基礎上量化在一個可以控制的范圍內。同時,要加強對商業銀行資本的監管。
4、商業銀行要強化金融創新能力。在股份制的自負盈虧的條件下,必須加強盈利,強化金融創新,加強中間業務和表外業務的發展,提高中間業務和表外業務的比率,積極開發新的金融產品,只有這樣才能保持盈利。
5、商業銀行要建立起風險預防機制。利率風險管理應該成為我國各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的核心內容,西方商業銀行此機制已經較為完善和發達,而我國剛剛處于起步階段,應該大力完善,才不至于在激烈的競爭中處于劣勢。
六、結束語
由于我國長期實行利率管制,嚴重束縛了金融市場的自由發展和資金的使用效率,現階段利率市場化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但是,如何提高利率市場化的程度,防范風險,趨利避害,就需要決策者從多方面考慮,全方位把握利率市場化,審慎地作出決策,從而使利率市場化服務于我國經濟發展。
(作者單位:海南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主要參考文獻:
[1]謝云山.試論我國利率改革的難點與對策[J].財經研究,2000.1.
[關鍵詞] 健美運動 體育產業 商業價值
一、前言
體育產業是世界經濟中最活躍,最有發展潛力之一的朝陽產業,是各國政府擴大內需、刺激消費、發展公益事業的重要手段。資料顯示,目前全球體育產業的年產值已達5000多億美元,并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我國體育產業雖然起步較晚,但是發展較快,體育產業的領域不斷拓展,規模不斷壯大。1995年國務院頒布《全民健身計劃綱要》,促進了我國體育的社會化市場化。隨著北京奧運的閉幕,體育產業的發展領域更加寬廣,前景更加光明。如何使體育產業更好地走向市場化,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健美運動作為一項起步晚發展快大眾參與性強的運動,其市場化之路于體育產業具有較強代表性。
二、我國健美運動的社會化優勢
在這個高揚個性的消費時代,體育不但要為全民健身服務,還要以健康為導向,引導消費,滿足現代人的身心健康需求。健美運動恰恰能夠體現人們對自我完善、個性發展和身心愉悅的共同追求,由此蓬勃發展,為時下最廣為流行的健身項目之一,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1.功能性優勢:健美運動符合人們健身健心要求
從生理角度看,健美運動能提高有氧和無氧代謝能力,發展心肺功能,增強人們的體質;能減少體內多余脂肪,促進肌肉發達有力,達到較為理想的自我朔造和保持健美體形的目的。
從心理角度看,健美運動是以健身為基礎,融健美、健心為一體的具有整體效應特征的體育運動。健美運動男女老少皆宜,能使鍛煉者煥發精神,陶冶情操,緩解內在壓力愉悅身心。
從社會角度看,健美練習能增進社會交往,縮短交際心理距離,拓展生活空間。使人感受藝術之美,使鍛煉者與觀賞者同樂,有利于營造溫馨環境構建和諧社會。
2.大眾需求優勢:健美運動具有廣泛的大眾需求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觀念的更新,文體娛樂消費需求越來越高?!懊刻戾憻?小時,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輩子”日益成為人們的共識。集健身、健美、健心和娛樂休閑于一體的健美運動,理所當然成為健身活動愛好者的優先選擇。近年中國群眾體育現狀調查顯示,健美運動已成為城鄉居民參加體育運動時15個選項中第二受歡迎的項目,健美運動旺盛的大眾需求可見一斑。
3.適應性優勢:健美運動門檻低適合大眾參與
健美運動是眾多體育項目中適應性最強的之一,學習門檻低。健美運動對場地要求低,可以在廣場、大廳、娛樂場所、健身房,甚至居室中進行;對季節氣候要求低,一年四季都能開展,時間可長可短;這種廣泛的適應性是一般運動項目難以比擬的。
三、我國健美運動的市場化途徑
健美運動的社會化優勢為市場化奠定了堅實基礎。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關于“形成國家與社會共同興辦的體育事業格局,走社會化、產業化道路”的表述,更是為健美運動等體育行業走市場化之路提供了政策支撐。
1.突破政策限制,推動健美運動走進奧運會
奧運會發展到今天,已經成為一個能把全世界的人聚集在一起的,超越國家、種族及文化差異的盛大節日。在這個眼球經濟和注意力經濟時代,奧運會的經濟能量是驚人的。作為一項體育運動,要實現市場化,進入奧運會無疑是捷徑。因此,有必要努力爭取國際奧委會改變政策,吸納健美比賽作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或者作為表演項目。按照國際奧委會規定,除正式比賽項目外,東道國可將本國開展較為普及的1~3個非奧項目列為當屆奧運會的表演賽項目。如果健美比賽進入奧運會,那無疑會大大促進健美運動的市場化。
2.突破地域限制,走健美運動國際化道路
健美運動源于國外,在全世界均有廣泛的市場。我國的健美運動也有必要突破地域限制,開拓海外健身娛樂市場,促進健身產業國際化。2005年,由國家體育總局體操運動管理中心、中國健美協會、中體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聯合主辦的“2005北京國際健身大會”,填補了國內專業健身行業尚無大型展示交流活動的空白,成為亞太地區規模最大的國際健身大會。舉辦這種國際流活動,有助于促進我國健身產業的國際化,為健美運動市場化提供更多機會。
3.突破觀念限制,積極組織健美商業演出
競技健美比賽雖然具有很強的觀賞性、娛樂性和參與性,但是缺乏對抗性,這是健美比賽走向市場化、商業化的最大障礙。相對競技健美比賽而言,大眾健美表演更為靈活多樣,觀賞性更強,因此,可突破只有通過組織健美比賽才能商業化的觀念限制,走大眾健美商業演出的市場化之路。
4.突破模式限制,挖掘健美附屬產品的商業價值
目前,我國健美運動市場經營模式局限于競賽表演、俱樂部經營和健身指導員、教練員培訓等主體產業,而且只有俱樂部經營發展較好。要使健美運動真正市場化,必須突破原有模式,挖掘健美運動附屬產品的商業價值。這些產品包括健美運動鞋襪、演出和訓練服、健身器械、比賽音樂、音像制品等。1998年,我國健美器材營業額上升200%。近年來,健美運動圖書、音像、器材、服飾等大量涌向市場,取得了較好經濟效益,可見健美運動附屬產品具有非常廣闊的市場前景。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國的健美運動市場化道路是可行的,前景是廣闊的。
參考文獻:
[1]黃小靈:我國體育健身娛樂市場的供求分析.天津體院學報,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