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2 15:05:3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大學規劃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大學的一個重要特征:我思故我在
站在大學校園門口,同學們必須思考自己的學業。對待學業,一個重要特征就是,我思故我在。
進入大學后,我們究竟應該干什么?一些大學生對此感到十分迷惑。還是那句老話:大學生的天職是學習,大學是學習的天堂。人生也許很長,但只有大學這幾年是可以讓人充分、自由學習的時期,過了這個階段就再也難找了。參加工作后,要么有心情沒時間,要么有時間沒心情。因此,決不可以為學的東西暫時沒有發揮作用,或者自己不喜歡這個專業而不去學習。同學們要根據社會需要、社會發展趨勢和個人的興趣、特長及所學專業等確立自己大學期間努力的目標。并根據確立的目標,做好切實可行的生涯規劃。然后根據制定的規劃,及早準備,付諸行動。
(二)樹立正確的學業觀
大學生的學業是指在高等教育階段進行以學習為主的一切活動,是廣義的學習階段,它不僅包括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習,還包括思想、政治、道德、業務、組織管理能力、科研及創新能力等的學習。
觀念是行動的先導,要完成好大學學業首先必須樹立正確的學業觀。所謂學業觀就是對所學專業、課業的態度和認識,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大學生們的學習、生活乃至人生前景。當代大學生在對待學業問題上存在著種種誤區:或將學業涵義理解過窄,或對學業生活預期過高,或學業角色定位不準,或職業期望值過高,以至學業不精甚至荒廢學業。為此,我們應正確處理如下四種關系:
一是正確處理學業與專業的關系。珍重自己的學業,就該學得其所,努力培養自己的專業興趣,把自己的愛好和國家的需要及社會發展的要求有機地統一起來,掌握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相關能力,培養自己的專業素質。
二是正確處理學業與職業的關系。在學習期間就應自覺地學好職業知識,培養職業技能,鍛煉職業能力,以期在將來的從業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三是正確處理學業與事業的關系。將自己現在的學業、將來的職業和未來的事業聯系起來,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認識所學專業在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的意義、作用和發展前景,立志獻身其中,在工作中充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四是正確處理學業與就業的關系。就業與學業存在著密切的關系,就業是學業的導向,學業決定了就業。以就業為學業的導向,有利于大學生專業報考的選擇、學業目標的調整、學習方式的改變、學習外延的拓展以及綜合素質的提高。與此同時,就業也構成了衡量學業成就的重要標志。想要就好業必須具備強烈的事業心、廣博精深的專業知識、較強的溝通協調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強健的體魄以及創新精神,這些都應當在完成大學學業過程中養成。
(三)大學生活從學業規劃開始
大學生學業規劃,就是大學生根據自身情況,結合現有的條件和制約因素,為自己確立整個大學期間的學業目標,并為實現學業目標而確定行動方向、行動時間和行動方案。換言之,就是大學生通過解決學什么、怎么學、什么時候學等問題,以確保自身順利完成學業,為成功實現就業或開辟事業打好基礎。對于在校的大學生來說,只有及早設計自己的學業規劃,明確自己的學業目標,提高素質優勢,才有可能在將來激烈的競爭中把握住機會,獲得成功。
1、做好學業規劃能增強自我約束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沒有學業規劃,我們的時間、精力容易處于荒廢和散亂之中,生活漫不經心,心態消極怠慢,很容易進入跟學業無關的瑣事中,虛度大學美好光陰、浪費青春。而學業規劃能讓我們明白現在做的每一點都是實現未來目標的一部分,從而重視現在、把握現在,集中時間、精力和資源,選定學業。
2、做好學業規劃能增強生活與學習的主動性。
一份有效的學業規劃,能夠引導我們認識自身的個性特質、現有的和潛在的資源優勢,對自己的綜合優勢與劣勢進行對比分析,樹立明確的學業發展目標與未來職業理想,評估個人目標與現狀之間的距離,學會運用科學有效的方法,采取切實可行的步驟和措施,不斷增強自己的學業競爭力,實現學業目標與職業理想。從大一開始,同學們就應該認清自己的學習發展方向,并在大學期間為自己的目標努力,而不是到大四快畢業了,才開始想自己到底想要干什么,改變以往的被動局面,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
3、做好學業規劃能促使大學生積極向上和自我完善。
學業規劃是我們努力的依據,也是對自我的鞭策。隨著學業規劃的每一個具體目標的實現,我們就會越來越有成就感,我們的思想方式及心態就會向著更積極向上的方向轉變。好的學業規劃為我們提供了完成學業的清晰圖畫,使自己對學業的實現過程有了清晰透徹的認識,進而更有信心、勇氣,達到自我完善。
4、做好學業規劃有助于自我定位。
同學們要不斷地了解自己、發掘自己的特點,進而進行不斷地調整與修正,找出自己感興趣的領域,確定自己能干的工作即優勢所在,明確切入社會的起點,其中最重要的是明確自我人生目標,即自我定位。而學業規劃確立的過程是一個有彈性的動態的規劃過程,是一個認識自身優勢與弱勢、機會與挑戰的過程,是一個自我定位、規劃人生的過程,就是一個明確自己“能干什么”、“社會可以提供給我什么機會”、“我選擇干什么”等問題的過程,進而使理想具有可操作性,為進入社會提供明確方向。
(四)大學學業規劃5步驟
1、學業規劃選定。
首先,分析自己的興趣愛好,認定自己想干什么。興趣是理想產生的基礎,興趣與成功機率有著明顯的正相關性。要擇己所愛,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方向和研究領域進行鉆研和學習。其次,分析自己的能力、特長,確定自己能干什么。能力是人的綜合素質在現實行動中的表現,是正確駕馭某種活動的實際本領、能量和熟練水平。能力是實現人的價值的一種有效方式,也是支配人生命運的一種主導性的積極力量。因為任何一種職業都要求從業者掌握一定的技能,具備一定的條件,所以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在認定自己想干什么的基礎上確定已經具備的能力和應該培養的能力。再次,分析未來,確定社會要求干什么。著眼將來、預測趨勢,立足于社會不斷發展變化的需求。避免盲目跟風,因為最熱門的并非是最好的。選擇社會需要又最適合發揮自身優勢的專業方向和研究領域才是最好的。要把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長同社會需要結合起來,把想干什么、能干什么、社會要求干什么有機地結合起來。幾方面的結合點和鏈接處正是我們學業規劃的關鍵所在。
2、強化學業規劃。
當學業規劃選定以后,很多大學生或者束之高閣或者虎頭蛇尾,結果導致有了學業規劃卻不能實施或實施后不能持久,最終無法實現既定的學業。這些現象的出現是因為大學生在制定學業規劃時缺少一個重要環節,即對學業規劃的強化。強化學業規劃就是規劃執行者在執行之前充分運用想象,詳細地羅列出達成學業規劃的好處,從而培養出積極的心態,進而增強動力、產生更大的執行力,確保學業規劃順利完成。
3、學業規劃分解。
學業總目標制定出以后,要能自上而下的分解,即制訂學習計劃。以本科四年為例,可以按照以下的思路進行:四年的總學習目標——一年的學習目標——一學期的學習目標——一月的學習目標——一周的學習目標——一日的學習目標。使得學業規劃落實到學習生活的每一天,確保學業的嚴格執行。
4、學業規劃評估與反饋。
在實施過程中,要及時地對環境和條件做出評價和估計,對自己的執行情況做出評估。由于現實生活中種種不確定因素的存在,學業規劃的設計必須具有一定的彈性,因此評估結果出來以后應進行反饋,以便自己及時反省和修正學業目標,變更實施措施與計劃。同時應做到定期評估與反饋:每年、每學期、每月、每日進行檢查評估與反饋,進而分析原因與障礙,找出改進的方法與措施。
5.激勵與懲罰 。
激勵措施能將人的潛能和積極性激發出來,懲罰可以防止惰性的產生。一定要制定出完成階段目標后對自己的獎勵和懲罰措施:完成后怎樣獎勵自己,完不成將怎樣懲罰自己。
(五)扎實的學業為就業開路
機遇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一個人的文化知識素質如何,將決定他在求職擇業時的自由度和取得職業崗位的層次。大學是就業準備教育,大學生一畢業絕大多數人都將走向工作崗位。我們應該為幾年后的就業做好知識、能力、素質等全方位的準備,珍惜大學時光抓好學業,為未來的就業、創業、成功立業開山鋪路。為此,根據社會發展和用人單位的需要,同學們應重點從以下三個方面抓好學業,做好就業準備。
1、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
堅持廣博性與精深性、理論與實踐、積累與調節相統一的原則,培養寬厚扎實的基礎知識、廣博精深的專業知識,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這一過程沒有捷徑可走,其基本途徑只能是學習和積累。也絕非一勞永逸,必須持續不斷地付出艱辛勞動。只要采取適合自己的科學方法,并且不斷努力、辛苦耕耘,就一定能建立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為順利就業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礎。
2、鍛煉較強的實踐能力。
知識并不能簡單地與能力劃等號,知識與能力是辯證的關系。在一定意義上說,能力比知識更重要。因此,一名優秀的大學畢業生應把建構合理的知識結構、培養科學的思維方式和鍛煉較強的實踐能力統一起來,這樣才能在擇業、從業過程中立于不敗之地。大學生應具備的基本能力包括表達能力、動手能力、適應能力、交際能力、管理能力、創造能力、決策能力等。培養實踐能力的方法和途徑主要有勤奮學習、積累知識,積極參與、勇于實踐,啟迪思維、發展興趣等。
3、全面提高綜合素質。
[關鍵詞]大學城規劃集合式多學院交流平臺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迅速擴張,教學資源不足、校舍緊張,教學樓、圖書館、運動場館、學生宿舍及活動場所等都不能適應發展形勢的要求。另擇新址建設新校區成為了高校發展的必然選擇,各地新建的“大學城”應運而生。
如何在給定的地塊上整合資源、合理配置、精心規劃設計,以新的理念讓高等學校新校區有盡可能好的學習、生活和成長環境,在傳承與發展的連接點上規劃好大學園區,是從事這項設計工作的設計師們不能不認真思考的問題。本文試以中科院研究生院懷柔園區設計為例,探討大學城規劃設計中的有關問題。
圖1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懷柔園區總平面布置圖
1規劃設計指導思想與原則
中科院在設計初始即提出了“注重項目特點,引入先進理念,科學實用、安全可靠、因地制宜地將近期建設與長遠規劃相結合”的指導思想,有關單位據此擬定了“三個強調”的原則進行規劃設計和建設,具體如下:
1.1 強調對現有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利用,合理利用土地資源
發揚人與自然共生長的精神,設計盡可能節省土地(資源),整個用地安排考慮預留發展用地;使中科院研究生院懷柔校區成為具有相當可持續性發展能力的現代化人才培養基地。
1.2 強調科學合理的功能分區,結合建設步驟安排總體布局
注意功能區分各種不同類型的內部機構特征,科學地規劃、組織功能分區。同時依據計委的批復和業主對分期建設的設想,安排好整個區域的總體規劃,盡量避免各時段交叉建設對先期建設部分產生負面影響。
1.3 強調結合現有的自然環境,創造出良好的人文學院環境
新校園總體規劃綜合考慮建設目標、功能、用途,基地地形環境及當地有關部門的建設要求和標準等因素,確定以“景中景”為核心,在大的景區中創造現代化、網絡化、園林化、地域化、生態化和可持續化的校園景區。
2設計構思
本著教學與生活相結合的原則,將兩校區統一考慮。以一條銜接兩校區的公共教學主軸線作為整個校區的中心,分別向東西校園中心內滲透,引入集合式多學院并列組合而成的專業教學區,宿舍及生活設施圍繞其展開,形成了公共教學――專業教學――生活住宿的放射狀功能分區,不僅使校區功能分區明確,學生教學服務半徑縮短,同時提出了集合式學院組合的概念,側重強調出學院間的聯系交往,由此加強了東西校區的聯系,使得東西區日后的擴建和可持續發展成為可能。
生活服務及其休閑配套的商業內容,體育活動場所在東西區分別考慮,便于確保東西區的獨立完整性。
3功能分區
從使用功能上,將整體校園規劃分為4大類:教學區,住宿區,服務配套區以及運動區。
3.1 教學區:分為公共教學區、專業教學區、校行政區
3.1.1 公共教學區――作為全校中心,是全校師生使用最為頻繁的地塊,主要功能為基礎課教學課堂,公共實驗室,及校行政辦公室。將該功能置于兩地銜接緊密處,有效縮短了師生的使用半徑。在兩校區之間結合學生廣場用天橋連接確保了學生的往來安全,同時也將兩校區合二為一。
3.1.2 專業教學區――每個學校都有各自鮮明的特色,校園文化在相當程度上綜合反映了學校的特色和差異。在新校區的設計中,著重于提出一種嶄新的專業教學概念,為多學院以集合式的形式組合而成的綜合體作為強調學院化模式教學的母體,每個母體內涵蓋了行政、教室、實驗室等所有專業教學所需內容。在該母體內介入大量的交流平臺,它像是一個強大的磁鐵,吸附著各個學院,將個性不同的多學院穿插起來,構成多學院間的彼此聯系,以避免單一專業學院形成單一的知識載體。由此鑄造了學校內多元化的文化背景,為學生的成長、能力和素質的提高以及全面發展創造了可能。
3.1.3 校行政區――校行政樓靠近西區主入口,所處位置方便于教職工學生使用。綜合樓為全校提供了集中的大型高級會議用地,將其設置于西區雁棲湖畔、環境最為優美的南端山坡上,為中科院的國際交流活動提供了條件。
3.2 住宿區:分為學生宿舍區與教職工宿舍區
3.2.1 學生宿舍區――如果說專業教學區是個巨大的太陽,那么學生宿舍則像圍繞著它旋轉的行星。而學生宿舍區卻不同于專業教學區集中式的空間模式,沿用“村落式”的設計概念,強調構成多種興趣愛好組合的村落,使得每一個村落有著自己的主題和凝聚力。
3.2.2 教職工宿舍區――教職工宿舍為公寓式住宅及專家別墅。置于西校園的北端,位置相對獨立且環境優美。
3.3 服務配套區:滲透到東西兩個區內
在東區分散至宿舍及教學樓內,方便學生使用;西區集中設置校區服務中心,服務于周邊的住宿學生、教師以及進行體育運動的外來人員。
3.4 運動區:在東西校園分別考慮
考慮服務群體不同,其規模及檔次設計也略為不同。東校園運動區標準適中,為室外運動場地,設置在用地東北角,與住宿區、教學區構成了三角形分布,方便學生教師使用;西區臨街設置綜合體育館,標準較高,在滿足住宿教學使用的同時,也可為社會使用。
4景觀滲透
懷柔校區的景觀設計著眼于創造人文環境與自然環境的相互滲透和融合。如何將環境優美的雁棲湖大景區與校區環境互通有無成為了懷柔校區景觀設計的構思理念。
4.1 視線分析――在基地的豎向設計上充分考慮用地的土方平衡及更大程度上的尊重自然地形,依山就勢,在平坦地段建造建筑,保留部分山包創造出校區視線焦點。展開流動的,變化的,多視角的視線組織;由多學院組成的專業教學樓的每個內院圍而不實,視線可由此延伸至不遠處的雁棲湖和綠樹成蔭的一組組團山,使得每一個小景觀都有著巨大的自然環境作為襯景;在宿舍部分曲徑通幽的村落式布局提供了一種自然、自由的空間形式。綜合樓地處西校區南端,景觀最為優美,又依臨靜謐的湖畔,適合進行學術研究及組織大型學術活動。
4.2 地形地貌――山坡地帶環繞于基地周邊,將原有山林盡量保留,其余部分用鄉土樹種補種,選用有吸收凈化空氣污染特點的品種,屏障風沙,隔絕視線;盡可能地保護山坡地帶既成的局部生態,由鄉土品種的喬木、灌木、地被植物、地衣苔蘚及昆蟲、小型爬行動物等共同組成的生態系統,無需人工管理,形成園區的“綠肺”,使園區不僅身處自然,也包容自然。
4.3 植物綠化――整個校區猶如一個被綠色環抱的大公園,建筑生長在這片綠色的原野山丘之中,有機而和諧。內部力求用秩序規則的綠化創造出整體古典自然的園林風格。橫穿東西區的教學主干道構成了一道綠色的主軸線,高大的槐樹簇擁下的林蔭大道散發著濃郁的教學氛圍。西區因用地面積大,使用人員龐雜,教學生活內容豐富,自然環境優越,為校區主體區域,將與城市馬路相連接的入口處作為校園的主廣場,廣場內分布的松杉挺拔嚴謹,烘托出主入口的標志形象;與之對應的東校園區入口主要為東區學生使用,相對幽靜深遠的白樺林在入口處結合停車考慮,無不讓人想起在學生中廣為流傳的校園民歌《白樺林》給人的無限瑕思;在現有東區的西部,一條由高大白楊樹限定出來的小路在設計中保留了下來,在尊重環境的基礎上,將這條小路與校內主路有機結合起來,有效的劃分出專業教學區與生活服務用地,使人們身處其中,依然能品味到曾經這里的點點滴滴。
4.4 水系――庭院有水則靈,含蓄的水體設計力求打破傳統張揚、氣派的手法,營造出原始自然的鄉村氣息,給人以廣博內斂的內在氣質。在這樣的缺水,風沙大,寒冷期較長的北方城市,水面的養護成為難點,日本
枯山水的園林設計手法滲透其中,在枯水期,水面退去,溪水池依然能以其流動的姿態呈現給校區。而在秩序井然的公共教學樓內,淺淺疊水池里傳出的那沁人心魄的流水聲,得以借助校園文化之風,穿過郎郎讀書聲,回蕩在每個人的耳畔。
5可持續發展與節能
5.1 可持續發展――校區總用地內有兩塊集中設置了可開發用地。西區位于用地最北部,可考慮為鎮商業中心,便于校內外人員公共使用;東區在主入口一側留有的預留開發用地為學生生活服務使用,同時可為該地區務農人員提供就業。
建筑型制多為日后開發提供可能。專業教學樓、實驗室以其集合式的、柱網模數制、多模數組合的設計概念為校區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間。
5.2 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和節約初期建設投資――盡量利用現有地形高差布置建筑,減少土方量,同時豐富建筑空間。在西區用地南端的高地上,保留了現有上世紀80年代建造的幾棟房屋用做校綜合樓的附屬用房,提供給會議住宿及其多功能活動。東區北側原有懷北中學因其建設年代短,暫保留作為學校后勤辦公用房,以做物業、生活服務之用,最大可能的為學校節約初期建設投資。
參考文獻:
關鍵詞:女大學生 職業生涯規劃 學業規劃
在大學生就業過程中我們越來越意識到職業規劃對于大學生就業的重要性。而職業規劃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們也認識到職業規劃開始得越早越有利,同時大學階段是職業目標形成的關鍵時期。
一、職業生涯規劃與學業規劃的含義
1.職業生涯規劃。所謂個人職業生涯規劃,是指個人結合自身情況以及眼前的機遇和制約因素,為自己確立職業目標,選擇職業道路,確定職業發展計劃等,并為自己實現職業目標而確定行為方向、行動時間和行動方案。
2.學業規劃。學業規劃是指求學者對與其職業相關的學業所進行的籌劃和安排。具體來講,是指學生對其自身特點和社會未來需要的深入分析和正確認識,確定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進而確定學習的總體目標和階段人生目標,然后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學業發展計劃的過程。換言之,就是學生通過解決學什么、什么時候學、怎樣學等問題,以確保自身能順利完成學業、成功實現就業或開辟職業道路。
二、女大學生在求職就業難的原因分析
在今天大學里女生和男生的比例已趨于接近,但在求職擇業上,女生則面臨更多的困難。女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既有社會的,也有其自身的原因。
1.社會的原因。全球化及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給女大學生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挑戰。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企業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有些用人單位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和發展,不愿意接受女大學生。保護女大學生擇業權利的政策和運行機制不完善,如“不得以性別為由”在執行的過程中得不到有效地保障,人和單位可以找出各種冠冕堂皇的理由,規避這一約束而把女大學生拒之門外,這也會加劇女大學生在不公平競爭秩序下的不平等就業。
2.女大學生自身因素。傳統的性別觀念仍在潛移默化地制約著當代女大學生的發展。導致許多女大學生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不良就業心態。⑴從心理上看,不少女大學生存在諸如自卑心理和依賴心理,懷疑自身的能力,缺乏自主自立能力和競爭意識。⑵從擇業觀念看,一些女大學生沒有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只向往大城市,大企業,追求高薪水,高待遇,不愿到基層,到需要人才的地方建功立業。⑶從自身素質看,部分女大學生不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和能力,只是把上大學看作是為將來嫁個好丈夫增添一些資本,最終因自身素質不高,能力不足而缺乏就業競爭力。
三、做好學生規劃,為職業生涯發展邁出良好的第一步
學業規劃的目的是通過對學業的籌劃與安排,實現以最小的求學成本(包括時間,精力,金錢等)的投入來取得自身的職業理想,也就是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個人的人生發展效率。學業規劃 是個人最大限度地開發自身職業潛能的重要環節,只有學其所愛,學其所長,學以致用才能讓個人避免走人生職業發展的彎路,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其職業發展效率
女大學生與男大學生相比,在求職擇業上,女大學生面臨更多的困難,有著不同于男大學的特殊性。所以女大學生在做好每個階段的學業規劃和職業準備外,還應注意做好以下幾點:
1.認識專業與職業。大學是人生的關鍵階段,是把“知識學習”和“進入社會”這兩個階段銜接起來的重要時期。正是因為如此,許多家長和學生對于大學階段專業的選擇格外重視,因為他們往往認為選擇的專業就決定了一個人的一生。一個有完善人格的個體是由知識體系,能力體系和價值觀體系共同構筑而成的,三者應均衡發展。許多企業在選擇人才的時候,注重的也是綜合素質。
2.學業與愛情。大學中雖不提倡談戀愛,但也不禁止大學生談戀愛。關于大學生是否應該談戀愛,目前有兩類觀點:⑴認為愛情是成就事業的助推器。愛情不能代替事業,但愛情也是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它可以促進大學生完成學業,陶冶情操,豐富精神生活。⑵大學生應以學業為重。大學期間要學會處理好學業和愛情的關系。如果樹立正確的戀愛觀,理智地把握情感,對于美好人生的創建,成功事業的開創意義深遠。
此外,社會和學校教育應幫助女大學生客觀認識自己,分析自己的優勢及不足,幫助女大學生了解社會種職業動向;要針對女大學生的特點以及她們在學業和職業規劃中出現的種種問題,開展差別教育,幫助她們做長,中,短期職業規劃和學業規劃,但是當今社會知識的半衰期越來越短。這就要求女大學生在完成大學四年的每個階段的學業目標;同時也要隨時收集信息,分析信息,不斷調整自己的學業目標和職業目標。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熊丙奇,著名教育學者,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博士,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中國高校校報協會副會長,上海市高校校報研究會理事長。
早上6點“起床、鍛煉、吃早飯”,40分鐘后便開始一天的學習,晚上10點半“聽英語新聞”,11點到深夜1點“讀書、背單詞”……最近幾天,清華大學博士一年級學生馬冬晗、馬冬昕姐妹倆原本平靜而忙碌的生活被這張不脛而走的“學習計劃表”打破。
輿論將這對清華姐妹花稱為“學霸”,對她們,網友們羨慕嫉妒都有。有羨慕的,說要是自己有這樣的孩子就好了;有贊嘆的,認為她們給予其他學生“正能量”,是學生們的榜樣;也有加以嘲諷的,說她們沒有個性,大學生如果都這樣,離世界一流大學將越來越遠。
在筆者看來,這對姐妹花的學習計劃,就是屬于她們的個性學業規劃,她們的學業規劃,之所以引起社會如此關注,主要有兩方面原因。其一,我國很多大學生根本沒有學業規劃,進入大學之后,目標缺失,陷入迷茫,很多學生面對大把屬于自己的時間,無所適從,在這一背景下,姐妹花詳細的學習計劃,自然會引來“圍觀”;其二,從小學到大學,我國教育基本上都是用一個模式要求學生,教育缺乏個性,學生也缺乏個性,因此,當發生在一個或幾個學生身上的行為引起關注,大家就擔心,這一方式會被拷貝、復制到他人身上。
很多大學生網友稱,自己不會效仿這一方式,也不認為這對姐妹花就是成功的。不盲目效仿,這是對的,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奮斗目標,以及針對目標的個性規劃,不能把別人的照搬過來。至于“成功”,這是個人的判斷,不能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到他人身上,姐妹花自己是否開心,認為自己在努力追求屬于自己的成功,這才是最重要的——每個人不要追求成為別人眼中的自己,而是最好的自己。
剛步入大學,大一的生活顯得忙亂而無助,因此我們必須盡快適應新的生活環境,認識自己,不斷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抓好基礎課的學習。首先,要正確看待自己的學校與專業,擺正心態;其次,要很快適應大學老師的教學方法,找到自己的學習方法;然后,我們要利用大學一切可利用的資源,提高自身修養與素質,積極參加學校、學院、班級舉行的各種活動,從中擴大自己的交際范圍,提高交際能力。最后,一定在學習上有所成就,爭取拿到獎學金,在工作上,至少也不能受到批評,做一個積極分子,做好自己在編輯部的工作。
對于大二學習、生活的安排,我一定本著刻苦、認真、嚴謹的學習態度,注重自己職業興趣、愛好的培養,不能自精神上對大學產生麻木,養成懶散的學習習慣。
大三是學習專業知識的關鍵時期,一定要注意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與實踐相結合,為將來的創業做好基礎。此外,積極參加各種資格認證的考試,應用、計算機等級證書必須拿到,因為在這個知識經濟的時代,競爭激烈,要想在將來的工作崗位上有所作,證書上必不可少的。
大四是由學校與社會轉折的重要階段,要認真規劃、完善自己的職業定向,認真地完成最后的學習任務,抓好最后的學習時光,對自己的不足之處進一步完善與充實,盡快適應社會工作崗位的需求,開始人生輝煌的歷程,買好職業生涯的第一步。
大學是多少人青睞、向往的一塊圣地,它孕育著無窮的知識與力量,培養成一批又一批理想的社會人才。但是要在大學里變得頹廢、墮落也是很容易的,因此我們要時常保持一種激情高昂的心態,時時刻刻思考,思考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正確對待學習,對待成績,對待友情,對待愛情,在大學這本無字的大書里,學會怎樣做人,怎樣處事,這是大學真正教會我們的。
立志做大事,必須從小事做起,每天要做的是必須明確,堅持每天晚上對自己一天的得與失進行反思,計劃明天的事,做事干凈利落。
[關鍵詞]大學生 職業生涯規劃 問題 對策
[作者簡介]周藝(1980- ),女,廣西桂林人,桂林師范高等??茖W校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心,講師,研究方向為大學生就業指導。(廣西 桂林 541001)
[基金項目]本文系2009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立項項目“高師院校畢業生就業途徑拓展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0911MS279)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3)32-0087-02
職業生涯規劃是個人在“量己力,衡外情”的情況下,確立自己的職業生涯目標,制訂合理且可行的行動計劃,并努力實現的過程。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能幫助個人,特別是缺乏職場經驗的大學生避免求職、就業過程中的盲目性。近年來嚴峻的就業形勢使大學生進行科學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日益凸顯,需要教育界對此進行深入研究。通過對桂林師范高等??茖W校2010級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650份,回收637份,其中有效問卷為625份。本文擬探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存在的問題及相應對策。
一、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存在的問題
(一)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淡薄
從問卷的統計結果看,對職業生涯規劃認識不清,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淡薄仍是大學生中間存在的普遍問題。在回收的問卷中,僅有13.53%的學生有比較系統的職業生涯規劃。而其余大部分學生中,有的對職業生涯的概念和知識缺乏基本的了解,有的則對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必要性缺乏認識。這說明大部分學生還沒有進行真正意義上的職業生涯規劃。而究其原因,一方面,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特別是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存著缺陷,還沒有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向學生灌輸職業生涯規劃理念并幫助學生科學規劃的教學體系;另一方面很多學生表示自己在進入大學前很少接觸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知識,甚至相當一部分學生在大學入學前對所報讀專業缺乏基本了解,志愿的選擇大都是家長包辦,入學后才發現所學專業和自己的興趣相差甚遠,沒有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主動性。
(二)自我認知不足,職業目標和取向模糊
職業生涯規劃的前提是個體對于自身進行科學分析和綜合權衡。而從目前許多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作品上看,相當一部分學生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和價值觀等方面的認知上有濃厚的感性和主觀色彩,存在著一定的盲目性和不確定性。在接受問卷調查的學生中,有69.8%的學生是沒有借助職業生涯測評體系,而是僅僅通過自我分析和聽取旁人評價來完成自我認知的。自我認知的不足,使大學生在職業目標的選擇上易受到外界各種因素的影響,對職業選擇沒有堅定的信念。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在求職時會將薪酬、工作地域和社會地位作為優先考慮的對象,卻很少把個人能力和職業發展空間擺在首要位置;有不少學生甚至坦陳自己的職業目標選擇受到親友等人的影響。這種狀況導致他們不僅不清楚自己適合從事什么職業,而且加劇了今后職業生涯中的盲目性。同時,自我認知的不足也直接影響到職業取向的清晰度和科學性。很多學生在選擇和確立職業目標的時候,準備了多條可能的發展路徑。這看似目標明確準備充分,但往往因為發展路徑之間差異很大,而路徑間彼此要求的個體核心能力缺乏內在聯系,實則行之無效。
(三)職業準備不足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痹谡{查的學生中,經常密切關注自己傾向的職業變化趨勢的占23.3%,而明確了解自己傾向從事的職業的具體情況,諸如工作內容和挑戰等方面的僅占22.7%。大學生對于傾向職業的了解不充分,一方面直接導致了他們在專業學習上的盲目,不知道如何合理地構建適合職業需要的知識體系;另一方面導致他們在進行職業技能培訓和社會實踐的時候方向不夠明確,雖然很多學生選擇了課外兼職,且不斷地參加各種職業資格證書考試,但并沒有把這些行動與自己的職業目標、人生目標相結合,而只是單純地為了向用人單位證明自己有過實踐經驗和初步的職業技能。所以,很多大學生在求職時面對心儀職業才發現自己缺乏相應的職業技能和素養。
(四)職業生涯規劃欠科學
職業目標的模糊和職業準備的缺乏必然影響職業生涯規劃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從筆者所了解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來看,普遍存在兩方面問題:一是職業生涯規劃過于主觀和空洞,多數學生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時,過于注重個人的自我感覺,很少考慮社會的實際需求和人生發展的起伏情況,在計劃中不僅缺乏切實可行的行動措施,而且缺乏為客觀環境變化而預留的調整空間;二是急功近利,不少學生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時,忽視職業生涯發展過程的漸進性和階段性,表現得盲目從眾、急于求成。職業生涯規劃的起點定位是否準確,規劃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未來職業的成敗。
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問題對策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存在問題,固然有學生本人的主觀因素,更與現今高校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和咨詢不到位等有直接聯系。從以上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存在的問題來看,應從如下兩方面改進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體系。
(一)善用家庭影響,促進職業生涯規劃觀念的普及和深入
我們的調查中凸顯的一個問題是,盡管大學生們的家庭背景不盡相同,但相當一部分學生無論是在專業還是職業的選擇上,仍會深受家庭的影響。由于職業生涯規劃在我國剛起步,家長所接受教育的程度各不相同,所以大多數家長們目前還談不上運用職業生涯規劃的理論與方法對孩子進行指導。鑒于此,我們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應在此方面大做文章,利用有效方法使家長加深對職業生涯規劃的了解,并積極參與、支持孩子的職業生涯規劃,從根源上促進大學生樹立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積極觀念。
1.在招生宣傳工作中體現職業生涯規劃的理念。在報考高等學校的時候,很多家庭往往是通過招生簡章以及學校網站上的專業介紹,或者僅僅是通過自身主觀的喜好來確定所要報讀的專業。因此,高校招生宣傳資料的內容應進行豐富和拓展,在已有的人才培養目標、主要課程和畢業生就業方向等內容的基礎之上,增加專業就業前景預測、專業人才社會需求狀況和專業人才素質要求等內容,并用適當板塊介紹職業生涯規劃知識。這樣考生和家長便會在選擇專業時更容易地了解職業生涯規劃的概念,能夠從就業需要的視角對所報讀的專業有較為充分和理性的認識,從而減少他們在專業選擇上的盲目性和隨意性,為今后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2.善用家校溝通渠道,合力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理念的宣傳教育。家長是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影響因素,高校應把家長請到學校來,為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出謀獻策。①一方面,高??衫眯律雽W教育的時機,邀請家長與學生一起參加所學專業的介紹會,將就業的方向及前景、社會對專業的需求、專業對人才素質的要求以及職業生涯規劃的內容等,詳細地向家長介紹,幫助家長和大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進行深入了解和分析。另一方面,高??赏ㄟ^家校聯系和溝通,使家長較全面地了解學生在校的學習、社會實踐及職業素養情況,有條件的高??梢越⒋髮W生職業生涯規劃檔案,并將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制定和實施情況反饋給家長,促進學校、學生及家長之間保持良好溝通,幫助學生做好切實而又理智的職業生涯規劃。
(二)著力建構服務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
1.加強大學生職業生涯測評體系的建設。職業測評是指對未來職業的預測和評價,通過職業生涯測評體系可以幫助大學生客觀地認識自我,合理地調整擇業和就業觀。測評工具的選擇需要注意科學性。目前我國多數測評工具從歐美引進,由于我國與歐美國家教育體制和社會發展程度的差異,這些測評工具難免出現水土不服的問題;而互聯網上的免費測評水平參差不齊,有的缺乏信度和效度,有的則不適用于在校大學生。為了避免學生自我認知的主觀性和盲目性,高校有責任選取和引進合適的具有信度和效度的測評工具,并請專業人員做好職業測評工作,盡可能地在校內各年級學生中普及職業測評服務。此外,學校還應建立多層次、分階段的職業生涯規劃與教育評價體系,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及職業發展狀況進行測評,以便為不同階段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提出更有針對性的指導意見。
2.加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建設。課程教學是對大學生進行全程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一個重要載體。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既要教會學生掌握認識自我和外部環境的方法,也要幫助學生找到一份工作或者為某份工作做好充分準備,因此應引導學生積極合理地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建設對許多高校而言,可能還是一個全新的課題,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應著重把握兩個原則:分專業和分階段進行。分專業,指的是各專業應在堅持課程標準化的基礎上,再根據專業自身特點和相關行業的需求情況和特征,開設有針對性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使課程凸顯專業特色及實際指導意義,從而避免過于整齊劃一而流于空洞;分階段,指的是合理安排課程時間,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安排相應的課時,并制定不同的課程目標和教學方法,保證大學生在校期間接受職業生涯發展的全程指導。
3.構建大學生在校期間與職業環境的互動機制。高校很難閉門造車,單憑一己之力就做好大學生就業指導,特別是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必須整合社會資源,積極探索通過產學合作促進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道路。②產學合作是一種把學生的課程學習與有計劃、有指導的實際工作經歷結合起來的教育模式。大力倡導產學合作教學,是希望在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與職業現實之間建立起有效銜接與互動。通過高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獲得真實、詳盡、全面及最新的行業信息,主要包括崗位需求情況、職業發展狀況和職業素質要求等,從而為大學生制定合理有效的職業生涯規劃提供客觀翔實的第一手依據。通過高校與企業的聯動,為大學生多提供社會實踐的機會,幫助其做好相關職業準備,避免職業生涯規劃中存在的模糊性、盲目性和不確定性。
4.加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隊伍的建設。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它涉及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等多門學科,要求具備相關的理論與實踐知識;涉及相關的專業測評手段,需要學生了解和把握職場走勢與職業發展動態。要掌握這些知識,學生可以通過個體咨詢、心理測評、團體輔導等途徑進行。目前高校里從事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工作的教師還很不充分,而且普遍存在業余化和兼職化的問題,其人員的知識結構和專業素質與工作要求尚有較大差距。這也是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專業性和實效性不強的一個重要原因。高校應當培養和引進由專業教師和校內外專家組成的職業生涯規劃師資力量。這支隊伍的人員必須經過專業培訓,確保大部分人員取得職業指導師、職業生涯規劃師等相關職業資格,持證上崗,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和指導提供質量保證,避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流于形式,甚至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注釋]
關鍵詞:大學生 職業規劃 教育
職業規劃是指個人對自己職業發展的設想和計劃,是結合了自身情況及現實約束因素后,對各種可能的選擇和機會進行評估,從而確定職業目標、制定行動方案的過程。這一概念最早是一百多年前由美國的職業規劃教育家弗蘭克?帕森斯提出來的。在計劃經濟的影響下,大學多年來實行的是國家統包統分的政策,因此對職業規劃的研究很少。實行自主擇業后,大學生的職業規劃教育問題逐漸得到重視和發展。近年來,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在校的大學生人數也在不斷增長。據教育部的《關于做好2013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顯示,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高達699萬人,比2012年增加19萬人,被稱為“世上最難就業季”。而據《人民日報》報道,2014年畢業生人數將增加28萬人,達到727萬人之多。由此可見,大學生的就業形勢十分嚴峻。大學生就業難固然與近年來高校的擴招、專業的設置以及國際和國內的經濟形勢有關,但也與高校對職業規劃教育的缺失和大學生對職業規劃不夠重視有著密切的關系。
一、推進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的重要意義
積極推進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是高校教書育人的一項重要內容,是新形勢下高校教育發展的客觀要求,同時也是貫徹落實國家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見的要求。職業規劃教育對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提高就業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科學發展觀的客觀要求
科學發展觀是我們一切工作的指導原則,它強調“以人為本”。高校的首要任務就是教書育人。大學生是高校受教育的主體,這就要求我們的教育工作要緊緊圍繞如何提高學生的素質和能力來開展,這是我們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而職業規劃教育無疑是提高大學生素質和能力的重要手段。
2.有利于大學生正確認識自我,挖掘自身的潛力
俗話說:人貴有自知之明。一個人要正確地認識自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個人的性格特征、興趣愛好、思維方式等都是不一樣的。加之由于大學生缺乏社會經驗和社會實踐,對自我的評價往往不準確,這就需要學校有一個專門的機構幫助大學生進行具體的評估,根據自身的特點準確定位,挖掘自身潛力,揚長避短,盡可能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路線。同時不斷地完善自身,提高自我,將自身優勢與社會需求相結合,使自己將來能較好地適應工作的要求。
3.有利于增強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大學生能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除了具有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外,是否具有健全的人格、是否具有團隊精神、是否能與人很好地溝通和相處等,往往也是用人單位十分看重的內容,而這些能力的培養是離不開職業規劃教育的。
二、我國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現狀和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國高校的職業規劃教育剛剛起步不久,盡管相對過去而言,不管是理論水平還是實踐教育水平,都有了不小的進步,但與西方先進國家相比,還是存在著較大的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理論水平還比較低
與發達的西方國家較為完善的職業規劃理論水平相比,我國職業規劃的理論水平相對還是較低的,對職業規劃教育缺乏一整套完整的、系統的、科學的論述。這是由于我國高校重視程度不足,加之缺乏足夠的實踐經驗,因而無法進行系統的總結。反過來,理論的缺乏又使職業規劃教育實踐受到制約,因此只能照搬國外的一些經驗和技巧,創新性不強。
2.高校的重視程度不夠
現在我國還有不少高校沒有真正重視大學生的職業規劃教育。一些高校甚至沒有開設職業規劃教育方面的課程。即使開設了這類課程,有些學校也只是把它作為一門無關緊要的選修課而已。另外,有些高校開設該課程的時間也比較晚,到大三或者大四,等到學生快畢業了才臨時抱佛腳,匆匆忙忙給學生做個培訓,這樣的培訓當然達不到應有的效果。
3.大學生自身的重視程度不夠
很多大學生缺乏必要的職業規劃理念,對將來的職業規劃缺乏長遠的考慮。有的人甚至錯誤地認為,自己從上大學的那一天起,因為確定了所學的專業,因此畢業后的就業也已經是確定好了的,沒有必要再去規劃什么。有的人所學專業是父母親幫忙定好的,上了大學后,當發現所學的專業和自己想象的大相徑庭時,就會對學習失去興趣,得過且過,對職業規劃更是不當回事。有的人則是對職業規劃教育不理解,沒有認識到職業規劃對人生的重要意義,只是把它當做一般的面試指導或培訓。加之學校缺乏引導,部分大學生自然而然就對職業規劃淡漠了。
4.缺乏專業的優秀教師
職業規劃教育是一門專業性很強的系統學科,從事這門學科教學工作的教師應該是受過專門培訓的優秀人才。由于目前高校并沒有相關師資培養,導致師資欠缺。為滿足教學需求,不少高校只能從別的專業抽調部分教師兼任,甚至只能由班主任或是年級輔導員充當。這些教師雖然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但是畢竟沒有受到過良好的專業訓練,沒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實踐經驗,不能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和培訓。而且培訓的內容簡單,形式單一,大都只能對學生進行一些就業形勢的介紹和分析,解答學生對國家一些就業政策的疑問,無法對學生進行心理分析,進行個性化的指導,無法滿足當今大學生對職業規劃教育的要求。
5.缺乏完備和規范的職業規劃教育體系
目前,國家并沒有對大學生的職業規劃教育制定具體的指導原則和目的要求。由于缺乏統一的規劃和指導,目前大學生的職業規劃教育工作就只能由高校自行設置和承擔,這些課程設不設置?如何設置?什么時候設置?都由高校自行決定。如何對這些課程的教學成果進行客觀評價?學生經過學習后應達到什么樣的目的?這些都是在高校職業規劃教育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三、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的對策
1.完善和健全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體系
(1)國家應制定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的學綱要和指導原則并出臺相應政策。職業規劃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抓得越早越好。一定要改變過去那種職業規劃教育過程間斷化、體系單一化、認識片面化、指導粗放化的弊端,使職業規劃教育的過程連續化、體系多樣化、認識全面化、指導細致化。實踐證明, 那種從小學到大學, 以升學為目標的應試教育,往往使得學生們從小失去學習的興趣和方向; 而僅僅在大學階段,甚至只是在畢業前夕,才給大學生提供必要的職業規劃教育和就業指導,就會使學生因為缺少充分的心理準備而失去學習的動力。因此,職業規劃教育應該從中學階段就抓起。最近國家教育部出臺了新的高考方案改革措施,提出高考將分為技術型和技能型高考,這其實就是對學生的職業規劃進行分流和指導的一種改革嘗試。學生在初中階段就可以根據自身的性格特點和優勢,對自己將來的職業進行規劃,逐步發現和培養自身的興趣愛好,對將來的學業和職業規劃進行設計,以便和高中以及大學的職業規劃銜接,為將來更好地服務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2)要設立專門的指導機構和研究機構。設立專門的機構,可以對大學生的職業規劃教育進行規劃和設計,從而改變過去那種零散、應付式的職業規劃教育。該機構應該集規劃設計、實施教育、管理、服務于一體,指導大學生進行職業規劃,及時解決大學生在職業規劃過程中遇到的各種矛盾和問題。設立專門的研究機構,還可以解決我國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方面理論水平較低的問題。要積極借鑒國外先進的經驗,結合我國大學生的實際,認真探索在新形勢下我國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的理論。在提高理論水平的同時,將理論用于指導實踐,努力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職業規劃的路子。
(3)積極健全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的社會體系。大學生的職業規劃教育如果單靠國家教育部和高校是難以完成的,因為這是一個全社會的系統工程。應與國家和社會的需求結合起來,充分考慮社會發展引起的各種職業變化。這就需要政府、企業、社會團體、家長、大眾傳媒等全社會的支持與合作。政府要參與其中,積極支持、鼓勵和引導教育主管部門,認真實施相關的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方面的政策,為高校、用人單位搭建起一個溝通和合作的橋梁,實現資源和信息共享。與此同時,要發揮好企業等用人單位在職業規劃教育當中的作用。因為在社會實踐方面,用人單位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個走出去的機會,讓他們提前接觸社會,為將來更好地融入社會做好準備。只有通力合作,齊抓共管,才能把這個事情辦好。
2.應充分認識大學生職業規劃的重要性,并將其作為一項教育的必備內容認真抓好
(1)從觀念上改變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可有可無的理念。高校應把職業規劃教育列入大學生的必修課當中,使大學生對這項教育足夠重視。如果把高校比作企業,那么大學生就是企業生產出來的產品,要想得到社會的認可,產品的質量就必須過硬。高校應該從組織上和制度上對職業規劃教育給予充分的保障。作為教育的主體,要積極與政府、用人單位和學生家長互相配合,制定合理的職業規劃教育方案,使學生能得到較好的職業規劃指導,從而形成正確的擇業觀。
(2)改革職業規劃教育單一的教學模式,倡導多元化的教學體系。要改變過去那種課堂上老師講,學生在下面聽的簡單教學模式。要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模式,對學生加以教育和引導?,F在的大學生思維活躍,接受新鮮事物很快,有自己的主見。學校應根據學生的這些特點,采取多種多樣的教學模式,比如說在課堂上讓學生多參與討論;或者模擬職場環境,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或者走出去,讓學生在社會上得到真正的鍛煉等等。
(3)針對學生的不同性格特征,制定個性化的職業規劃教育方案。除了要制定大眾化的職業規劃教育方案外,在后期的職業規劃教育中,高校還應該根據學生的家庭背景、成長環境、興趣愛好、對社會的認知程度以及不同的性格特征,制定合理的職業規劃教育方案,供學生進行選擇,這樣職業規劃教育就更具有針對性,可以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4)分階段對學生實行職業規劃教育。職業規劃教育應該始終貫穿大學的整個過程,但大學生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特點,如何在大學不同的階段實施不同的職業規劃教育,是高校應該思考的一個重要課題。在大學的四年中,每一年的側重點都應該是不同的。大學一年級,學生剛剛入學,對大學有一種新鮮感,而且有著一種強烈的求知欲,但他們對所學的專業以及將來的職業規劃還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這時候的職業規劃教育應該以灌輸職業規劃教育的意識和理念為主,同時可以讓有經驗的老師或師兄、師姐介紹自身的一些成長經歷,特別是發揮榜樣作用,使他們從中得到有益的啟迪。與此同時,讓他們加深對本專業的了解,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以便為今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大學二年級,經過一年的職業規劃訓練,學校和學生對自身的性格特點都有了一定的了解,這時候應該制定具體的訓練方案,按照方案加強職業規劃方面的學習。要進一步加強職業能力的培養和自我認知,要摸清學生的特點和不足,有計劃地進行訓練。大學三年級,要進一步明確學生的就業方向和職業規劃,對先前制定的職業規劃方案進行補充、調整和完善。不斷增強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他們各方面的素質,讓他們有意識地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大學四年級是大學的最后一年,要讓學生了解當年國家的相關就業政策,根據學生的就業意向進行培訓,進一步提高他們的求職技巧,安排好他們的實習工作。在求職過程中,學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問題,思想很容易出現波動,這時候一定要和學生多溝通,及時了解他們的思想狀態,做好他們的思想工作,加強個體輔導,幫助他們及時進行自我調適,使他們能順利地度過大學的最后階段,找到理想的工作單位。
(5)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專業教師隊伍。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心理學、教育學、管理學等多學科,它對教師的能力提出了高要求。過去那種靠臨時請一些非專業的老師來應付教學的做法,顯然已經無法適應現代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的要求。因此,學校一定要把建設一支高素質的職業規劃專業教師隊伍提到議事日程上來。首先,可以引進專業的職業規劃方面的教師和專家,以補充高校職業規劃的教師隊伍;其次,要加強現有的有志于參與職業規劃方面教育的專業教師隊伍建設,可以送他們出去參加學習和培訓,提高他們的專業知識水平和能力。除此之外,還可以采用請進來的方法,聘請一些有經驗的職業規劃培訓師,到學校給學生做一些相關培訓,這樣同樣可以彌補高校師資力量的不足。
3.學生要根據國家和社會的需要,做好職業規劃的自我定位
大學生作為職業規劃受教育的主體,其自我正確的定位也是極其重要的。首先,大學生要對自己有一個全面而準確的了解,要配合學校通過自我評價體系和專業的測試,正確認識自己的職業傾向和職業興趣。及時向指導老師匯報自身的思想動態,尋求他們的幫助,使自身擁有健康的擇業心態,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其次,要培養對本專業的興趣愛好,努力學習各種專業知識,增強自身的綜合素質,為將來的求職之路打好基礎。最后,要增強社會責任感,每個人都不可能脫離社會而獨立存在,只有把自身的興趣愛好和社會的需要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體現自身的價值。
四、小結
大學生就業難是全社會共同關注的話題,而加強大學生的職業規劃教育,增強大學生的就業能力,無疑是解決這一難題的有效途徑之一。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更科學、更合理地規劃自己的職業,更好地適應和服務社會。而這有賴于包括政府、高校和大學生在內的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邱文芳.大學生就業能力現狀分析與培養對策[J].漳州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1).
[2]孫靜月.高校全過程全方位開展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的思考[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2).
[3]劉雪冰.對國外職業規劃教育發展狀況的思考[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9(2).
[4]劉榮軍.關于高校職業規劃教育的思考[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