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園本教師個人培訓總結
時間:2023-03-02 15:04:1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園本教師個人培訓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園本教研專業成長
近年來,在明確以因為本、突出主體、著眼應用、聚焦實踐的教研思想指導下,我園逐步探索融培訓、教研、科研于一體的園本教研的內容與形武,依托我園不斷積累的豐富的藝術教育園本資源,為教師構建知行合一的發展平臺.引導教師運用先進理念指導自身實踐.幫助教師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共性問題,拓展教師的教育經驗與藝術內涵,多角度、高深度、強效度地促進教師們的專業成長。
一、以人為本――多角度入手,構建園本教研機制
我園根據幼兒園發展和教師專業發展需求,不斷完善教研管理制度,在大膽嘗試實踐中,我們以人為本,遵循“科學性、民主性、導向性、實用性”的原則,在構建管理網絡、建立教研制度、營造文化氛圍等角度入手,構建園本教研機制,不斷增強教研管理的實效。
1.構建層級教研網絡.加強教研管理長效機制
設立三級教研管理網絡:以園長為核心的教研活動領導小組,督促、評價幼兒園教研工作――以教研組長為核心,全面指導園內教研工作開展――全體教研組的教師團隊,具體執行教研活動。這種層級教研網絡構成使每個成員都明確、了解自己在教研工作中的任務,從組織上保障了幼兒園教研工作高效、務實的開展。
2.建立園本的教研制度.完善教研過程管理
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我園本著“創設一種環境,提供一種支持”的原則入手,以“教學為中心”“發展為中心”,在原有教研管理制度上進行了修改和創新,建立了適合本園的管理制度,激勵著教師的不斷成長。
教研內容上的創新制度:交流分享制、自我反思制、師徒結對制、因需滿足制、一發問題制、一課多研制等,滿足不同層級教師的發展需要。
教研組織上的創新制度:輪流主持制、團體聯動制、專家引領制、跟蹤追擊制、小組研討制、同伴互助制等,讓每一位教師都明確:只要勤于學習,勇于實踐,就能擁有發揮聰明才智的機遇,也會為自己贏得更好的培訓和發展機會。在工作中,我們深深體會到,只有完善機制、輔助檢查、賞罰分明,才能不斷推進教學質量。
3.營造教研文化氛圍.構建學習型的教研團隊
我園注重營造和諧愉快、進取務實的教研文化氛圍,最大限度地調動了教師們參與教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實際出發,從問題入手,從細微處深入,開展教研,提高教師教育智慧,促進教師、幼兒快樂成長。
園本研修文化。將教研與教師的專業修養提高融合在一起,根植于教師的教學實踐活動,針對教師的不同專業成長和能力發展,園內開展多元化的培訓模式:新教師上崗培訓、骨干教師引領培訓、全園培訓和小組培訓等,處理好繼承與創新、榜樣與引領間的關系,培養教師良好的學習意識、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讓每一位教師都有文化品位和教育智慧。
資源共享文化。充分調動、挖掘、整合社會生活中一切可利用的物質資源、人力資源、自然資源,進行類別管理,建立多元化的園本資源庫,如結合園本藝術特色成立民族音樂資源庫:結合0-3歲課題研究,成立“鄰里大學堂資源庫”,有效發揮各資源的功能和作用,豐富園本課程的建構。
團體聯動文化。我園注重構建一個專業引領下的全面互動平臺,推行“提問一研討一策略一獲得一行為一改進”的研究方式,專家引領、提升,教師思維、對話,保證每個教師有教研活動的建議權、參與權和選擇權,注入骨干、經驗、新生型不同的智慧,喚醒教師的主體意識,提高教師的主體能力。
自主管理文化。樹立“相信每一位教師都有潛力,都能成功”的理念,針對個人的不同發展,制定個人發展目標,實施個人成長檔案袋,追蹤個人的縱向發展足跡,從而實現教師的自主管理、自我發展、自我成長。
二、以實文本――高深度挖掘,開展園本教研活動
園本教研就要立足本園,從教師問卷中了解教師對教研活動的需求,從理論指導轉向以理論指導實踐,只有針對性開展教研活動,才能促進教師在行動研究中成長。為此我們以人為本,以教為真,以研為實,倡導個人反思,同伴合作,團隊引領,給教師提供很大的創造空間,讓教師樂于教,興于研,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體驗工作的成就感和價值感。
1.思――問題入手.思維行動
我們強調教師們的問題意識,鼓勵教師在日常工作中多觀察,多思考,能夠敏銳地發現問題。采用“四隨”“四解”策略:隨堂實踐觀察、隨班發現問題、隨機生成研討、隨時積累經驗;解釋教師行為、解讀幼兒表現、解析教學難點、解決實際問題。
2.研――一課多研.同課異構
如何把握有效的課堂教學,提高教師的教學設計和組織能力是我園園本教研的重要內容之一,我們堅信一節好的活動課后面一定有一群智慧和激情的老師。我們以“一課多研”為手段,小步遞進,通過執教、研討、反思、再執教、再反思的循環,使集體教學活動更為優化,使組內的每一位教師在教育實踐中獲得進步和提高。
3.話――對話平臺.交流分享
交流平臺是一種開放的心理相融的合作學習環境,多提供這樣的環境可以使教師在彼此的交流碰撞中得到啟示,產生新的理念、新的思想火花。因此在園本教研活動中我們注重為教師們搭建一個由擁有不同背景、經驗、才能和觀點成員組成的平等對話平臺,讓教師快速成長。
教師與專家的對話:階段性邀請專家來園,從不同角度的思考,精辟理論的闡述與教師教學實踐問題的疑惑的對決、辨析,在“對話”中教師既是參與者又是投資者,同時也是受益者。如,我們定期邀請周正強老師來園進行美術教育的對話、楊強老師進行笛子教學的對話等,為老師們點燃藝術教育的智慧火花,大膽嘗試、體驗藝術教育的魅力。
新老教師間的對話:結合園本的“青藍工程”的建設,將對話引入日常的教學工作實際中,借助“青藍訪談”及時了解教學信息動態;借助每月“師徒聽課交流日”活動,及時解決教學中的困惑與思考;借助學期結束時的“新教師匯報”活動、“感謝有你”活動,促進新老教師的共同成長。
教師群體間對話:園內經常開展“班級管理經驗分享”“班級環境,你我分享”“好書你我分享”“我的教育故事分享”“主題實施對話”等積極互動的平臺,讓每一位教師都能在集體的空間中大膽會話、大膽交流,通過教師質疑、現場解答等環節,提高教師的反思、總結能力。如教育故事分享中,陳老師的“不完美才更精彩”、吳老師的“快樂的吵架”等無不呈現出教師教育理念的轉變,給老師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時園部建立網絡對話,拓寬教師對話的平臺,依靠網絡來進行集體學習和交往。
4.行――凸顯特色.教科研融合
課題研究是我園園本教研向縱深層次發展的重要引領和支撐,我們積極把握好每一次課題研究的重點足跡,有效與園本教研相融合,讓每一個課題的實施都推動與促進了我園園本教研變革與發展。在“十一五”課題《民族音樂在幼兒園藝術教育中的有效運用》研究中,我們融民族、音樂、藝術為一體,就如何挖掘生活中的教育資源,如何采取豐富的教學指導策略等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研究。活動中,新老教師們帶著肯定、質疑、否定、支持等多種不同的思維角度,對民樂教育滲透于藝術教育進行了理性的分析、多維度的思考和正反方的交戰,在一次次的共同碰撞中,老師們體驗到民樂在幼兒園藝術教育中的可行性和適宜性,凝練出傳統與經典、本土與生活、游戲與創造的民族童謠、地方民歌、節日文化、快樂笛樂等豐富的內容;總結出圖譜啟發、情景體驗、多感官參與、游戲創造等有效的方法策略,為老師們的后續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三、以升為本――強效度發展,提升園本教研效能
幼兒園作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學習型組織,應致力于教師的專業發展,這是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需要,也是幼兒園生存和發展的需要,更是幼兒發展的需要。園本教研為幼兒園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搭建了有效的平臺,近年來,我園以藝術特色活動為切入點,在快樂教育、快樂活動中幼兒園、教師、幼兒實現了共同發展。
1.教師專業水平得以提升
充實的園本教研活動,讓每一個教師成為了虔誠的學習者、真誠的實踐者和理論的研究者。全員的參與、全程的研究、小步遞進、螺旋上升,每一個工作片斷留下的都是創新、反思的足跡。老師的教育觀念在相互的思想碰撞中得到了更新,教育行為得到了完善,成為園本教研中真正的主人。
2.幼兒健康成長得以顯升
我們高興地看到,通過園本教研,教師們將課題研究與課程實施相結合,逐步確立了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開發幼兒的藝術潛能和多元智能,使小朋友得到了更加健康、快樂的發展。我園幼兒在全市小主持人大賽中包攬了冠、亞、季軍,外出參加各類比賽大方、活潑、精彩的表現給眾人留下深刻印象。
3.幼兒園特色發展得以攀升
因此,園本研修成為我園生存、發展和進步的內驅力,有效的促進了幼兒園、教師、幼兒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園本教研;幼兒教師;專業化成長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3)08 — 0164 — 02
“以園為本教研制度建設”項目開展以來,在項目組以及我們齊齊哈爾市、區教研室領導的關懷鼓勵下,在園領導“以人為本、以園為本,以園本教研促教師專業化成長,以教師成長促幼兒園發展”的理念指引下,我們幼兒園的園本教研的實踐研究也經歷著從無到有,由幼稚單一到逐步成熟多樣的歷煉與蛻變。
一、建立以人為本的教研機制,構建發展共同體
我園根據幼兒園發展和教師專業發展需求,建立以園為本的教研制度,強化研修的職能作用,對園本教研深入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一)構建三級教研網絡和四級培訓、分層體系,加強教研管理長效機制
1、設立教研三級管理網絡:
第一級:以園長為核心的教研活動領導小組。園長作為第一責任人,建立和完善教研工作的保障機制,促進和評價幼兒園教研工作。
第二級:以教研主任、教研組長為核心的活動研究小組。在教學園長的具體指導下,全面指導園內教研工作的開展;由教研組長負責幼兒園教研活動的策劃與實施,保障每次教研活動的具體落實。
第三級:全體教研組的教師團隊。教師是幼兒園具體教研活動的執行者。
四級培訓與分層體系:建立省、市、區、園本四級循環的“多層面、全方位”的教師培訓體系,培訓以“學習—實踐—反思—重構”為主線,注重教師成長的差異性和發展性,注重教師的整體性和可持續性。根據教師的興趣、需要、個體差異,實施優化組合、自主管理和分工合作,將教師教師研究團隊分為資源共享層、專題共研層、互補并進層、同步共贏層等多層次的教研體系,充分調動教師積極參與、自主學習、主動構建的積極性。既能發揮骨干教師的教學優勢進行專業的引領,又能有針對性的共同研討、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困惑,使教師在研究中不斷充實自己,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
(二)建立以園為本的教研制度,完善科學的教研管理
我園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逐步規范了教研工作的管理、建立、健全了以園為本的教研制度,園本教研制度建設主要分為三個方面:
1.針對教師的制度:A、自主學習制度;B、自我反思制度。
2.針對教師群體的制度:A、園本培訓制度;B、園本教研工作制度;C、教學反思制度;D集體備課制度;E、教師外出學習培訓制度;F、隨機聽課制度;G、考核制度;H、教研考勤制度;I、對話交流制度;J、教育活動評價制度;K、園本研究成果獎勵制度。
3.針對課題研究的制度:A、科研例會制度;B、科研成果交流總結制度。
以上的各種教研制度,確保了幼兒園教研工作的有序進行,激勵著教師專業化的不斷成長。
(三)營造教研文化氛圍,構建研究型、發展型的教研團隊
幼兒教師工作瑣碎,為了增強教師的職業幸福感,讓教師在緊張的工作中得到精神的愉悅,我園精心為教師提供寬松、愉悅的學習和交流的平臺,努力營造開放、自主、合作、創新的教研文化氛圍,靈活的運用理論學習、案例分析、說課評課、專題研討、課題研究等多種方式,發揮教師群體的作用,重點解決教學實踐中遇到的迫切需要解決的、具有代表性的問題。歸納、總結一些解決問題的經驗和策略。
二、創新多元化的研修方式,提升園本研究的時效性
我園逐步建立和完善“學習、互動、觀摩、評析、研討、反思、實踐”循環式的研究方式,使教師真正體驗專業發展帶來的快樂。
(一)體驗式教研
我園以國際倡導的“幼兒生態體驗式學習”為切入點,全力創建生態體驗式的園本課程及園本文化。因此園本教研也嘗試是突出“生態”、“體驗”、“尊重”、“感動”。體驗式教研分二步驟:親身體驗、反思感受、形成問題;解決問題、提出策略、思想碰撞。
體驗式教活動研中,我們給了老師最大的發揮空間,也給教師一個明確的思考方向每位教師在親身經歷后所獲取的經驗是明確的、深刻的,獲取經驗的渠道是多方面的。有第一階段的親自身經歷,第二階段的發現反思,不斷的在教育實踐中調整自己的教育行為。
(二)同課多研式教研
我們針對教學中具有共性的某一問題或幾個問題,以一個案例的設計與實施為載體,通過設計活動、集體備課、同伴互助、協作反思、實踐反饋、互動點評、再次修改活動設計進行施教等方式不斷的進行研討。
1. 示范引路、反思驗證、平行輻射
2. 集體教研、互助觀摩、分層評價
3. 同課異構、集思廣益、提升經驗
(三)案例式教研
我園經常收集教師日常工作中的案例,探索如何以教學案例為載體,搭建教師“個人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的平臺。
案例:在幼兒園中班社會《巧用工具》活動中,教師為幼兒創設了這樣的環境,提供可操作的材料進行小組活動。
第一組:裝有棉花的玻璃瓶,任務是請小朋友動手將玻璃瓶中的棉花取出來;
第二組:裝滿綠豆的盆和相應的飲料瓶,請幼兒將瓶中裝滿綠豆;
第三組:掉了螺絲的小汽車玩具,請幼兒幫助把螺絲按裝上;
第四組:在盆中裝滿黑豆和小米,請幼兒將黑豆和小米分開。
限時三分鐘,每組五人。幼兒明確任務后選擇自己喜歡的任務開始操作。
小組活動開始了,第一組的孩子們努力的將手指伸進玻璃瓶中,夠取棉花,由于瓶口小,棉花又柔軟,手指夠不到,孩子們想辦法,再將瓶口對準掌心用力的磕一磕,而那棉花就像吸到玻璃瓶的壁上一樣,怎樣磕也倒不出來。
第二組:由于綠豆較多,飲料瓶的瓶口較細小,幼兒用手抓綠豆往飲料瓶內裝,每次進入瓶內的綠豆較少,還有部分綠豆會撒到飲料瓶外面的托盤中。在三分鐘的時間內,幼兒沒有完成全部任務。
第三組:孩子們努力地將螺絲用手指擰到指定位置,但螺絲總是掉下來,一次次的失敗讓孩子們吃盡了苦頭。孩子們的耐心在一次次的經受考驗!一小朋友說:“有螺絲刀就好了?!彼麄冊谙朕k法解決問題。
第四組:開始,孩子們是一粒一粒的將黑豆從小米中揀出來,發現太慢了,就改變策略,隨意抓一把放在手心中,將指縫微微張開,并同時抖動手,讓小米從指縫中漏掉,手中剩下黑豆,最后將黑豆裝入小碗中。方法雖有改進,由于工作量大,還是沒有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任務。
針對案例中幼兒的表現,每個學年組都進行了非常細致的分析并提出了教師的介入方法。
教師可以進行適時的干預:“請小朋友動腦筋想辦法,怎樣才能更快地完成任務呢?”
如果個別幼兒說需要用工具才能完成,“是什么樣的工具能幫助大家呢?”
老師出示準備的工具,錘子、紙杯、鑷子、小碗、篩子、螺絲刀、笤帚、撮子等。教師提出要求:“大家看一看,這些工具中,哪種工具能幫助你?請大家選擇,用后送回。如果你選擇的工具沒有幫上你的忙,請送回原處。幫助你的工具用后也要送回,并請大家完成任務后整理好自己的物品?!?/p>
幼兒觀察思考后,選擇工具回到操作區里,大膽嘗試。
孩子們認為用鑷子在玻璃瓶中取棉花最省時間;而漏斗能將綠豆在短時間內裝入瓶中;螺絲刀是最好使的安裝螺絲的工具;使用篩子比用手分開小米和綠豆更省時間。最后,大家經過探究、對比、思考后,在記錄表格中選擇出了本組最好用的工具。
結合《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教師們打開思路,充分挖掘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幫助幼兒不斷積累經驗,并運用于新的學習活動,形成受益終身的學習態度和能力。
案例式教研激發了教師參與教研活動的興趣,不僅提高了教師對案例的分析能力、同時也幫助教師學會總結并找到解決實際問題中的問題的途徑。教師在搜集案例、感悟案例的過程中自我反思;在交流案例、分析案例中互動參與;在運用案例、推廣案例中實踐成長。真正將接受式的教研活動導向參與式教研,提高了教研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三、立足科學發展,有效提升園本教研策略
結合研討內容,以多維的培訓方式滿足教師們的多樣性需求。
策略一:多種形式培訓,提升理論素養
1.自助反思式培訓
結合主題及實踐中存在的問題,請教師自己通過多種形式,從材料的多元教育價值,提供材料的層次性、如何讓材料與幼兒有效的互動等方面進行自主學習、反復思考、相互協助最終達成共識。并在此過程中提升教師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參與互動式培訓
對于每次從外面研修回來的教師,都要為全園教師進行培訓。自制PPT演示文稿,將所學的內容以文字、圖片、視頻的形式播放,拓展教師的視野、提升理論水平、豐富實戰經驗。
策略二:傾聽教師心聲,了解教師需求
為了更好地把握園本研修的方向,在指導教師開展工作時,及時的了解班級實際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傾聽教師的困惑,適時的組織教師進行座談,對共性的問題加以解釋,個別的問題個別指導。
策略三:設立專項負責,保障科學發展
設立教研、科研專項與專題的負責人,集中骨干教師組成“先導式教研小組”,樹立帶有共性的問題,挑選出有價值的研究內容。進行策劃、組織、協調、管理、調查、實施、評價等等,提升教師解決問題的能力。針對幼兒工作園實際,延伸或生成下一次園本教研的研討主題,確保研修活動的系統性、持久性和發展性。
策略四:實際跟蹤評價,評價激勵成長
由教案領導小組成員實行跟蹤評價,通過推廣教師優秀的教研活動、案例、經驗,通過專業引領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策略五:嘗試輪流坐莊,凸顯個性多元
教研、培訓可園長、主任、骨干教師輪流坐莊,堅持個性發展的原則,強調教育的多元化,避免“一人獨唱一臺戲”的不平衡局面,充分調動教師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使研修活動有序、有效地開展。
策略六:家園有效互動,分享成功經驗
我園充分利用教研活動提高家園共育的能力,加強教師科學指導家園合作相關理論的學習,收集課程資料,分享家教成功的經驗,引導家長走出教育誤區,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掌握科學的育兒知識,重視對幼兒園工作的配合,使家園協調一致的教育合作達到1+1>2的效果。
四、立足園本研修實際,不斷的體會、反思、總結
1.明確職責,確保園本教研健康發展
要充分發揮各級教研部門的指導服務作用;要明確的認識到園長是園本教研的第一責任人,教師是園本教研的主體。要充分落實分層管理原則,明確各自職責。
2.開展園本教研應注意的問題
要注意園本教研的設計與調控;要注意趨勢引領與現狀引領同步;要調整評價思路,拓寬評價范圍,要遵守循序漸進的原則。
關鍵詞:原本培訓;策略;培訓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33-0013-02
教師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一個國家的教育水平,教師的專業成長也決定了一所學校的辦學質量。但教師的專業成長不會憑空而來,它需要科學、合理的培訓與引領,以下便是我們在園本教師培訓方面所做的一些嘗試。
一、需求評估策略
有效的教師培訓必須建立在教師的需求之上,因此,了解教師的學習需要,準確地對教師需求進行評估是一項必不可少的工作。
1.問卷調查。學期初,我們通過發放問卷了解教師對培訓的需求情況,如在對教師的問卷調查中了解到多數教師對游戲的組織感到困難,就根據教師的實際需求,確定把“幼兒園游戲活動的組織與實施”納入園本教師的培訓計劃中。
2.個別交流。僅僅問卷調查是不夠的,我們要想更清楚地了解不同教師更深層次的需求,還通過和教師進行個別交流、訪談等形式,了解教師對培訓的認知、個性需求、發展瓶頸等真實情況。
二、個性化成長策略
在需求評估的基礎上,引導教師制定個人專業成長計劃,園里再將教師個人成長計劃、問卷調查結果、個別交流所獲取的資料進行統整、歸類,確定共性問題與個性問題,在此基礎之上制定園本培訓計劃。
1.個人成長計劃。園長和教師都制訂個人成長計劃(包括近期成長計劃和遠期發展目標);計劃初定后,再根據教師的實際情況,與教師一起對制訂的計劃進行評定、修正,保證計劃既有可行性,又有發展性。
2.園本培訓策略。①分層式培訓。分層式培訓,是指首先根據教師的專業特點、發展現狀和個性需求,制訂相應的分層培訓計劃、再逐步實施的過程。按照“從新手到熟練,從熟練到成熟,從成熟到骨干”的培養步驟,將教師分為新教師、教壇新秀、教學能手、骨干教師4個培訓層次,再分別為她們制定不同的培養目標。如針對不同年齡班教師的分層培訓,我們結合《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分別就本年齡段兒童在五大領域的發展目標和教育建議進行培訓,了解本年齡段幼兒應該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以及大致可以達到的發展水平。②自主式培訓?;诮處煹膶I需求和興趣愛好的不同,我們采用自助餐式培訓策略。園內設置了領域、年級、新教師、骨干教師等教研組,采用修學分的制度,鼓勵教師選擇自己需要和感興趣的內容參加。如每學期,我們規定教師除參加集中培訓之外,還必須修滿12分的教研組學分,每參加一次得一分,并將得分情況納入年度考核。③問題式培訓。對教師的共性問題,園里采取集中培訓的方法加以解決。如通過調查發現,教職工普遍存在對教師職業認識不到位的情況,我們就邀請專家教授來園為教師做“幼兒教師專業倫理”的專題講座。對于游戲組織中遇到的困難,園長作了“幼兒園游戲活動的組織與實施”專題培訓。
三、主動學習策略
伊斯蘭教創始人這樣說過:“誰有兩個面包,賣掉一個吧,用來買水仙花,因為面包是身體的糧食,水仙是精神的糧食?!币馑际钦f,人在擁有了一定的物質生活后,還要有高質量的精神生活。學習對于自身成長有著和面包同等的地位,然而,要讓這個道理內化為教師的行動,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它需要管理者精心的組織和引導。
1.率先垂范??鬃诱f:“其身正,不令而行。”作為管理者,率先行動才是最有說服力的語言。因此,業余時間,園領導總是帶頭閱讀并認真撰寫讀書筆記,并時常將心得感悟與教師交流,以實際行動在潛移默化中影響教師;此外,還堅持勤練基本功、上示范課、深入各教研組進行教研活動等,處處為教師作好學習表率。
2.讀書活動。為了給教師的學習提供物質保障,園里為教師購買了大量優秀書籍,鼓勵教師借閱;同時還組織“好書分享”、“優秀片段選讀”、“講故事比賽”、“詩歌朗誦”等活動,激發教師深層閱讀。
3.勤練內功。根據教師專業發展需求,結合終身學習理念,園里采取集中輔導和自學自練相結合的方式,鼓勵教師進行“三字兩畫”(三字即毛筆字、鋼筆字、粉筆字,兩話(畫)分別為普通話和簡筆畫)、教學設計、教玩具制作、信息技術、琴法、美術等基本功訓練,長期的堅持錘煉了教師的基本功。
4.成功體驗。對成功的需求和自我價值的實現是每個人都有的精神需求,管理者要時時處處為教師搭建成功的舞臺。對獲得榮譽的教師,我們通過在園內海報欄張貼喜報、給予獎勵、考核加分等方式,把教師的成功放大,使教師在自我價值實現的同時萌生職業幸福感。
5.反思能力。“教師成長=經驗+反思”。這是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的教師發展公式。經驗只有在實踐中逐漸積累,而教師的反思能力卻是可以通過干預性策略得以提高的。教育反思既要求教師對自我行動進行思考,同時也要求在思考中去行動,做到“且行且思”。通過月考核、半期質檢、期末質檢等活動,我們定期組織教師進行階段總結、反思、匯報,同時引導教師根據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調整。教師撰寫教育隨筆,由業務園長修改后再在專題教研活動中分享、評議。長期的堅持使教師的反思能力和寫作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過程督導策略
1.細化量化。建立教師培訓考核制度,做到時間、人員、內容“三落實”。即考核教師學習出勤率、教研學分獲得情況,以及對培訓過程中的各項參與性資料進行檢查并評定等級。同時把培訓考核等級與評優選先、評職晉級、績效考核掛鉤。
【關 鍵 詞】園本教研;教師專業成長
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843(2013)01-0118-03
浙江省富陽市鹿山街道中心幼兒園是一所農村中心幼兒園,成立于2009年,是由附屬在中心小學的小規模中心幼兒園和撤并當地10余所民辦幼兒園合并而成的。創園伊始,有相當一部分教師資歷、學歷不合格,師資水平嚴重滯后?!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的頒布和實施對教師的專業素質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希望從活動型教師提升為研究型教師,成為自身實踐的研究者。那么,如何讓本園教師快速健康地發展起來,成為研究型好老師,更好地為幼兒園服務?有效開展教研活動是一種很好的方法。它是引領教師專業成長、提高幼兒園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
一、當前園本教研的主要弊端
1. 制度不健全,缺乏規范。本園教研制度可以說是一片空白。雖然在幼兒園建立之后有一些關于教研制度的文字說明,但是并沒有真正落實到實際工作之中,只是一些表面擺設。制度只是應付上級的檢查而設立,對教研活動正常有效開展發揮不了作用;而且教研制度單一,像教師教科研工作常規、教科研獎勵、新教師培養、年級組長競聘、骨干教師培養、教師外出學習等等都沒有相應的細化制度。這樣的教研制度對幼兒園教研活動發揮不了保障作用。
2. 認識不到位,缺乏意識。教師專業素養不高,很多教師是非專業的,甚至連財會專業、水利水電專業的都有。他們不知道什么是教研活動,幼師基本的彈、唱、跳也拿不起。還有部分老師當初從村級幼兒園、民辦幼兒園撤并時一塊招進來,對教研活動概念很模糊。教師對園本教研的內涵、做法及實施教研活動的意義沒有很多認識,更無從談論源自內心需求的園本教研了。
3. 內容較空洞,缺乏實際。像許多時下幼兒園一樣,雖然有教研活動,但都為了教研而教研,對實際的保教工作沒有太大的指導意義。只是認為幼兒園上等級應該開展教研活動或者認為大家都在搞教研,我們不能落后也應該搞教研,所以就拿一些比較顯眼的、時下比較流行的題目來做研究,開展園本教研活動。而對身邊的小事、實際真正需要解決的事情卻沒有作為教研的素材。試列舉老師們研究的一些命題:“幼兒園和家長的合作研究”、“如何提高教師的教學有效性”、“如何提高幼兒合作能力”……試想,部分教師上課彈琴、唱歌都把握不好,還有相當部分教師上課的基本框架都實施不下來,怎么去搞這么高層次的研討活動。其實,這種教研看上去開展得很熱鬧,透過現象看本質,往往是活動目的不明確,活動過后收效不大,甚至一無所獲,對教師自身的成長和幼兒園的發展起不到多大作用。
4. 合作不到位,缺乏整體性。教師是教研的主體,教師與教師之間的有效合作是建構園本教研共同體的關鍵。從目前的教研情況發現,教師之間缺乏合作、沒有團隊研討意識是主要癥結。教師只是在應付式的參加教研活動,沒有發揮主體合作精神。往往是段內老師集中在一起,由教研組長開個頭,然后就把自己準備的一些文字材料通讀一下,教研組長再把老師們的發言匯總,資料收集一下就算完事了:園本教研流于形式,走過場。
二、提高園本教研有效性的基本策略
1. 爭取行政支持,制度上保障。我們看到,園長本人重視教研活動、注重教師培養,能真正花心思和精力去做這塊工作的,那么幼兒園的整體水平和教師的專業發展肯定是很有成效的,因為行政的充分重視往往能帶動教研活動正常有效開展。筆者曾在杭州幾家幼兒園實習時發現,凡是比較有教學實力的、教科研水平突出的幼兒園,園長普遍重視園本教研工作。園長重視教科研工作,帶頭走在前列,往往給老師一種榜樣作用,能充分調動老師們的積極性。行政的重視,資金、人力、物力都會有保障,教研活動開展就會水到渠成。本園園長業務精通,對幼兒園教科研很重視。在園長帶領下,教師們的教研氛圍很濃厚,積極性也很高,教科研活動逐步步入正軌。當然,教研制度制定合理是保障教研活動有效開展的手段,制度才是約束教師惰性滋生的有效手段。為此,本園制定了《教師教科研工作常規》、《教科研獎勵條例》、《年段組長聘任制度》、《教研組長例會制度》、《教師外出學習制度》、《骨干教師培養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使園本教研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從政策上、資金上、時間上為園本教研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2. 建立教研群體,領頭雁示范。有效的教研群體是實現有效教研的主要載體,而一個有效教研群體的建立,首先需要有教研組長、年段組長等這些“領頭雁”的創新能力和領導執行力,所以我們首先要做的是選好每個年級組的教研組長。本園原來擔任教研組長的是非公教師,學歷和自身的能力比較薄弱,教研意識不強,不能較好地勝任其職責。開學初,我園從競聘條件、競聘程序、競聘辦法等各個環節都做了周密細致的策劃。首先,通過公開競聘的方式推選出三位能力業務較強的教師來擔任小、中、大三個段的教研組長。其次,通過園長辦公會議,幫助她們規劃好一學期的教研活動,明確教研目標、內容和方法,并和他們一起深入了解組內每位教師的情況:各年段教師存在哪些方面的欠缺,是知識結構不合理,還是實踐經驗不豐富;是教材把握不準,還是課堂管理的問題;是專業技能不過關還是工作態度不到位等等。最后,指導每一位教師制定個人專業成長計劃,委派部分教師和教研組長赴杭州、上海等地參加業務培訓,使他們迅速成長起來,能更好地引領教師們主動參加教科研活動,開展教學研討。
3. 做好“征求疑惑”,以“釋疑解惑”。園本教研是以幫助教師解決實際教學中遇到的棘手問題或困惑問題是基于問題情境的一種教研活動方式。因此,先“征求疑惑”后“釋疑解惑”,使園本教研立足于教學教育,它既是開展園本教研活動的目的,也是強有力的抓手。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調查后發現,教師特別是本園的代課教師和年輕教師不懂得提出疑問,或者說不懂得尋找真正有意義的“教學疑難問題”。其原因在于不知道如何將教學中碰到的實際疑惑概括提升為有研討價值并有推廣價值的主題。為此,筆者通過跟蹤觀察,發放“教學問題策略記錄表”,通過開展座談、討論等形式,征集到許多來源于教學一線的疑難和棘手問題,并將這些問題以分門別類:“哪些問題是立即可以解決的”、“哪些問題是教師自己通過努力可以解決的”、“哪些問題是目前迫切需要決而又棘手的問題”,把園本研究的范圍具體化、細致化。比如,針對每學期開學初大家都對教室環境創設感到棘手、缺乏新意的困惑,我們就進行了“環境創設”評比活動。我們希望教師通過環境布置,提高環境的創設能力和把握能力。教師在布置環境過程中,我們園務班子和年級組長不斷地進班觀察、指導,切實解決教師碰到的實際問題。一段時間過后,年級組長把教師碰到的問題都集中匯總,然后在教師會議上做全園性的培訓,并開設《讓孩子在與環境互動中快樂成長——幼兒園環境創設淺談》的講座,把教師的一些問題直接展開,針對問題提供策略支持。教師反響這樣的園本教研基于實際,能使她們學到不少教學實踐本領。有了研討和策略支持這一園本教研環節,我們趁熱打鐵,開展了教室環境評比和年級組公共環境評比,讓每一位教師都參與到評比當中,目的是希望大家相互學習、及時反思。當然,成績已經不重要了,教研的效果已經達到了。很多老師感嘆說:“我們的環境真的大變樣了!原來我也可以這么能干!”顯然,教師對自己有信心了。教師成長了,教學研究的欲望和信心就增強了。
4. 落實常規教研,規范主題教研。沒有計劃、針對性差,備課、聽課、研討與課堂教學相游離,是目前園本教研的普遍現狀。針對這種客觀又嚴峻的形狀,我們狠抓常規教研的落實,并進一步規范主題教研,力求研訓一體,引領教師在專業化發展的道路上愈走愈遠。
常規性教研就是我們各段常規性的教研活動,放在每單周的二、三、四,這樣既保證了教師們集體參加教研活動,又克服了人手不夠的困難。常規性教研的內容系列學習《幼兒園保教指南》,要求年級段針對自己段的年齡特點按照《保教指南》上的意見系統地學習,邊學習邊結合實際工作進行內化,明白一日保教工作正確的做法,并通過平時的教養筆記、學習筆記、觀察記錄等總結、反思、再生成。
主題教研的主題來源于教學一線和實際所需。我們把教師平常教學中難以解決的疑難問題,經過整理、歸納、提煉,篩選出來供大家共同研究,其基本過程分為“確定主題、制定計劃、實踐研討、形成課例”四個步驟,研討的地點和時間相對固定,力求規范化、常態化。一次活動后提出下一次活動的主題,然后在下一次活動中每個人圍繞該主題發言、表達自己的想法。通過這樣的方式,我們逐漸幫助教師們認識到教研內容的選擇要著眼于自己的實際需要,促進經驗交流、激發思維碰撞,從而動態生成優化的教研資源。
通過落實常規教研,深入主題教研,我們切身地感受到,每個教師接受新的園本教研需要一段時間,畢竟改變一種習慣改變是一種痛苦,我們設立簡單可行的操作程序去加以具體地引領,讓教師嘗到園本教研的甜頭,不斷總結,不斷修正,從而使每位參與教師都得以提高和發展,體現教學、教研與科研結合。
5. 建立園際交流,汲取先進經驗。本園和本地區的省一級示范園、杭州地區的先進園都有結對幫扶項目。我們充分把握良好的學習資源,分層次分批次派教師到先進園學習,擴大優質資源的作用。我們制定了教師培養成才計劃,把教師分成三個檔次:青年教師、骨干教師、5年以上非骨干教師。三個檔次的老師分別和相對應的教師結對:園內青年教師和本園骨干教師結對;5年以上非骨干教師與市骨干教師結對;園內骨干教師和杭州市級的骨干教師結對。并安排教師到結對的幼兒園跟班學習,參與教研活動,回園后有反思總結,以結構層次為單位進行模擬教研,組織全園老師參與,交流分享。
關鍵詞:內容 策略 目標
幼兒教師校本教學基本功專業培訓,應堅持理論與教學實踐相結合的原則,真正把教育管理知識的培訓落到實處,堅持統籌規劃、分類指導的原則。在針對性、實效性原則下,教師以“自學——反思——實踐”和合作、互助、互動、集體分享成果為主要的學習方式,在自學的基礎上,強調反思,適時輔導,在合作中分享、升華。在本縣幼教項目培訓框架下,我們根據實際制定出培訓工作計劃,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了項目培訓工作。通過組織教師開展各領域的教學研究活動,在實際工作中提高了全園教師運用現代教育教學理論、方法和手段的能力。通過邀請專家進行新課程專業理論知識系列培訓,開展各領域研討活動,組織教師學習幼兒教育專業知識,通過對教學理論知識和教學活動過程的評價,提高了全園教師的教學水平。
一、幼兒師資校本的培訓內容
進入21世紀,教師專業發展已成為世界各國教育改革的聚焦點。實踐證明:教師專業水平的提升更多是在在職階段獲得的,主要是通過以優化校本培訓結構——“研訓一體化”為核心的教師繼續教育培訓模式來獲得的。在培訓過程中采用多媒體現代遠程教育等手段,能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優化教師學習環境,增加教師有效學習容量,建構校本課程,并以此為理論依據,不斷解決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出現的問題,不斷改進幼兒教育教學方式,達到提高幼兒園教學質量的目的。
眾所周知,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是教師,本園為了更好地學習和實施幼兒園新教材,使教師更主動地去尋找理論根據,經常開展教研活動,通過本人的專業引領,帶動全園教師學習戴聰聰的《幼兒園美術教學經驗》及林炎琴的《談幼兒歌曲伴奏的幾種方法》等,接受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提高學校教研活動的質量,豐富教職工的文化內涵。除此之外,我們還結合本園的具體情況,對如何發展幼兒早期閱讀能力和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等進行了嘗試和研究。通過組織本園教師進行研究,方才發現自己的問題與不足,由此生成的問題逐步上升到理論,進而形成了具有本園特色的校本教材。
二、幼兒師資校本培訓的策略
為了教師們能學到先進理念,筆者組織全體教師學習觀摩了外出考察的視頻錄像,使教師了解了外地幼兒教育的動態和經驗,用來指導我們幼兒園的教育實踐。同時筆者還經常利用業務學習時間組織教師學習網上、幼兒教育書刊的先進理念與方法,還組織教師學習了中小學教師校本培訓讀本《走進校本教研》和《走向高效能的教學》。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使教師明白了自己的差距,明確了只有提高自己的專業化水平,才能適應現代幼兒教育工作的思路。我們采取問題解決的研究方式,同時輔之以經驗總結法、文獻法、統計法和調查法, 讓教師自主探究解決網絡環境下的教學問題,達到改進教學實踐和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堅持階段實施,分層推進,結合本園實際,有計劃、有步驟、有目的地開展園本教研工作;建立由團體、小組、個人等組成的學習小組,發揮本園多媒體信息網絡的作用,將傳統教育與現代教育進行合理的整合,優化教師的校本研究環境,增加教師探究思維的容量。;圍繞本園的素質教育,充分挖掘特色資源,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
關鍵詞:園本教研 幼兒教師 專業發展
中圖分類號:G615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2-0224-01
隨著課程改革的日益深入和信息技術應用的全面推進,提高教師專業能力發展的已成為各級各類教育工作者的共識。而作為基礎教育的基石,學前教育領域如何促進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提高幼兒教師的專業素質,也成為相關部門亟待解決的問題。提高縣域以下幼兒教師整體素質及促進他們專業能力的發展更是當務之急。在探索一種短、平、快的教學和研究一體化的學前教育教師專業發展模式過程中,我們認識到園本教研是提高廣大幼兒教師專業核心素養,促進幼兒教師專業能力發展的根本策略。為此,近年來我們積極探索園本教研活動方法和途徑,注意引導幼兒教師結合本職工作,以自己的教育行為為研究樣本,深入反思、不斷探究,達到改進固有教育行為的目的,有力地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的發展,全面提升幼兒園的保教質量。
1 確立發展意識,激發成長內需,提高教師專業發展實效
提高教師專業發展實效,除了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在實施資格認證、定期注冊、提供教師職后培訓等制度方面的外在保障外,更重要的是需要教師確立自我發展的意識。這是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在動力。教師的是否具備自我發展的意識,不但是他們專業發展的起點,更是他們專業發展的要點。我們認為首先要讓幼兒教師充分意識到自己在園本教研活動中所處的“主體”位置,意識到自己對待專業發展的主觀態度,是園本教研活動是否具有實效的關鍵因素。我們通過學習,讓每一位教師認識到專業發展要密切結合自身專業實際發展情況與幼兒園實際發展狀況,因人制宜,制定好具有鮮明個人特色的《年度教師個人成長計劃》。并能在日后的園本教研活動的實施過程中不斷修正、調整,使之更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避免流于形式,避免實施過程中的過度的依賴心理與被動心理滋生。從而“變要我發展為我要發展”,克服專業發展的被動性和盲目性。
2 強化教研理念,完善教研制度,構建專業發展共同體
教研實踐告訴我們:一個教師的專業知識與能力的提高并非完全取決于本人一己之力,僅靠教師本人的“單打獨斗”,其效果肯定不佳。有效的教師專業發展不應是教師閉門造車,獨自反思,還需要借助他人智慧與集體的力量。我們認為教師自我反思、同事互助和專家引領是教師專業發展的三大要素,也是園本教研活動的重要內容。
2.1 提高教師反思能力
教學反思可謂幼兒教師自我學習、自我提高的必由之路。教師借助活動方案、教學記錄、教育筆記等在實踐中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不斷自我調整、自我總結,形成自己教學風格,在實踐中獲得持續成長。教師要以教學中出現的“問題”為抓手,發現教學中的真實問題。反思目標設定、方法設計、內容選擇是否適當,是否有利于促進幼兒發展;反思教學活動投放材料是否充足、是否適宜;反思自己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的教學經驗和遇到的難題。幼兒園班子成員可以從教學常規抓起,深入課堂,實地調研。以“隨堂聽課”為監控,掌握全體教師的教育教學情況。業務園長要將平時發現的問題進行分析歸類,確定問題的研究價值,由此確定研究主題。
2.2 組建教研共同體
“一個籬笆三個樁”。幼兒教師的工作環境相對封閉與單純。致使對課程改革的理解和掌握,缺乏應有創造力和豐富性。教師群體中的不同教育思想、理念、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對于其他任何一個教師的專業成長而言都是一筆極其寶貴的財富。因此,我們注重教師、集體間的教研協作,積極組建多維度、多元化的教研共同體,為幼兒教師架起與外界溝通學習的橋梁。教研共同體的組建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前者是教師基于同事、同行間能力、年齡、學術背景等方面的情況,根據自身的教學需要自發組建、參與相應的共同體。這種教研共同體可以沒有固定的交流學習時間、議題和形式,為幼兒教師營造出一種正式共同體無法取代的學習氛圍。后者如園際間教研共同體,名師工作室等,甚至可以跨區縣間的不同幼兒園教師組建的教研共同體。這些多維度、多元化的教研共同體與幼兒教師專業成長需求相吻合,不僅可以有效激發教師的教育科研熱情,同時也為教師群體的專業成長提供了互相學習、共同提高的機會及展示教育才華的平臺,這樣,同事間做到資源共享,形成互學互助良好氛圍。
2.3 邀請專家現場指導共同探究
園本教研是圍繞本園情況與問題開展的教學研究活動,但借助園外學前教育專家力量參與園本研究“會診”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園本教研活動設立的主題可操作性如何,能否有效解決本園幼兒發展的問題,這些都需要邀請相關專家的現場指導加以解決。在園本教研活動中,專家不僅可以深入教師群體之中,與幼兒教師一起經歷和一起探究,及時發現園本教研活動的偏差并且予以糾正。更重要的是專家可以把學前教育研究的前沿信息傳達每位幼兒教師和管理人員,由此了縮短了教師與專家之間的距離,拉近教育者與研究者的距離。專家從教師身上汲取了鮮活的教育案例,充實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又反哺于第一線的幼兒教師。我們的園本教研活動始終將教師的專業發展作為主要的目標,強調教師的研究與其日常教學的一體化,這是我們教師專業發展的不二門徑。
實踐證明,開展園本教研活動,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探索,極大縮短了教師專業成長的周期,有效地提升了教師專業素養的層次,充分挖掘了幼航淌教育科研的潛力,為教師專業成長實現園本教研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為了聚合幼兒園有限的人力、才力資源,確保研究的實效,我園采取科研式教研來開展園本教研工作,將科研課題作為園本教研的研究主線,把學習、實踐、研究三者整合,使課題研究融入到幼兒園工作的“血液”之中。幾年來,我們以本園獨立承擔的科研課題《幼兒活動材料的開發與運用》《以愛為核心的幼兒感恩教育》為抓手,以活動為載體,有效地豐富了教研內容和方式,對教研管理網絡的建立和教師綜合素質及水平的提升,發揮了積極作用。我們總結出以下亮點,供參考。
調整管理結構框架
我園始終致力于“把最寶貴的東西給予兒童”的教育宗旨,秉承“迎著陽光健康成長”的辦園理念,遵循幼兒發展規律,以塑健康特色、育專業隊伍、立知名品牌、彰教育公平的國際知名園所為目標,經幾代人辛勤耕耘,碩果累累,桃李滿天下。在幼兒園不斷發展的進程中,幼兒園始終堅持以園本教研為主陣地,以提升教師隊伍素質為基礎,達到提升幼兒園教學質量,促進幼兒園發展的目的。幼兒園的園本教研也是在不斷的進行中優化結構,達到科學、合理、有效。
幾年來,我園園本教研工作的最大特點是“分頭推進,有機結合”。三大塊工作分頭進行,又有機結合,既充分保證我園教研工作的有序開展,又實現教研工作的實效性。
1.制定合理的科研管理制度,保障課題研究順利開展
制度是一切工作順利開展的保障。我們研究制定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科研制度,如《班級科研工作制度》《教師參研獎勵制度》《科研組長職責》《科研工作十每制度》等,通過這些制度,課題研究得以全方位滲透、全過程推進、全園性參與,增強了教師的課題研究意識,使研究成為每個人責無旁貸的事。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還根據情況不斷調整制度,如以前科研經費教師之間差異不大,不能很好調動教師們積極主動參研的內動力,大多老師都有干好干壞一個樣,影響了課題的深入開展,于是,我們決定拉大差距,培養骨干,根據能力、工作量等因素將課題參研者分成協研教師、參研教師、主研人員、主持人員四個層面。激勵機制的建立大大調動了很大一批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使課題研究縱向深入發展得到大幅度提升。
2.制定專家外聘和教師學習制度,提升隊伍科研素質
課題研究的順利開展,需要朝著正確的方向、運用科學的研究方法、以多維的研究視角進行研究,我們深知這些始終離不開高校專家教授,市、區教研員的縱向引領。我園制定了《專家外聘制度》,聘請市、區各級幼教專家和市內外知名高校專家教授來園指導工作、為我園教師做科研講座等,強大的專業支持使我們不斷明晰課題研究的內容、目的、實施、方法。
俗話說“千兵易得,一將難求”,教師是搞好教育科研的核心力量,要搞好教育科研,就必須提高教師教育教學基本功和科研能力,要提高教師研究能力,就唯有學習,在實踐中、向同伴、向同行、向專家、向幼兒學習。我們制定了《教師學習制度》,幼兒園不但組織形式多元的學習活動,還派出大量踏實工作、成績突出的教師到外省參觀學習,每年到外地學習人次達到20人次以上,開闊了教師眼界,學習了先進經驗。同時還加強教師的專業培訓,我們采取了專家專題講座式培訓、一課三研、教研組長輪值制以及菜單式培訓,以此來提高教師的研究水平。
3.建立健全科研組織網絡,確保任務落到實處
我園建立完善科研人員網絡以促進教科研工作順利開展。通過分層管理,層層落實,科研組發揮“小、實、活”的風格,努力為教師搭建理論學習與經驗交流的平臺,靈活多樣地開展研討交流活動,及時分析并解決課題研究中出現的問題,帶來了很好的成效。
確立以園本教研為主的科研模式
以園本教研為主的“科研式教研”操作模式,就是立足本園,比較深入、系統地研究教育教學實踐問題的一種教研活動形式。在研究過程中做到問題即課程、教學即研究。它將課題研究與教學研究有機融合,是園本教研、園本培訓的最佳載體。
具體做法是:以每學年一度的園本寫、教、評比賽為載體,組建三人一組的“一課三研”學習共同體;其次,選定一個內容――三人分別書寫計劃――分別進行教學實踐――共同反思――共同再次擬定教學計劃――三人根據同一計劃再次教學實踐――分別推選一人參加園級教學、一人書寫實錄、一人書寫敘事性研究的比賽――共同提高談感受與收獲。
教師在這種新型模式中,與同伴交流對話、溝通協作、碰撞交融,通過研究與教學,提升認知、提高技能,使教學不斷升華,同時教師的個性空間得以進一步挖掘和拓展,教師風采得以彰顯,才能得以釋放。
通過“科研式教研”活動,教師逐漸從過去簡單的、單一的思考方式,轉變為多維度、多層次的反思;教師逐步從外在的評定轉變成了自我內省的教育實踐與研究,思考問題的角度和方式也發生了變化,以前教師常會問:“這次活動怎么開展?”“活動要準備什么材料?”而現在教師會問“這次活動的內容適宜嗎?”‘“幼兒的經驗得到什么提升?”“活動材料是否有效?”“活動該怎樣調整?”“活動的目標是否適宜?”等等。教師們在共同的交流中,勇于亮出心中的疑惑和困難,將內隱的經驗和想法浮現出來,將研究落實到通俗易懂的教學案例中。這種方式把教師間的差距轉化為一種資源,成為一種探索的驅動力,使全體教師共享研究實踐成果。研究不再是負擔,而是自我提升的寶貴機會,課題的研究使我園教科研有了內涵。
堅持教學科研規范化和常態化
本著“從實際出發,大處著眼,小處著手,講究實效”的科研原則,我園嚴格園本教研活動過程管理,層層落實,使研究工作常態化成為一種習慣。每學期初,教師在專家引領下選擇研究小點,制定詳實的研究計劃,并根據本班孩子情況和資源情況預設研究內容,將科研活動整合到課程實施中,使一學期教科研活動更具方向性和目的性,活動過程中能根據研究情況做出生成與調整,做到研究的實效性。
每月集體匯報制度,定期開展小組內的觀摩活動,充分發揮骨干督促和引領作用,提升教師整體研究水平,堅持每月資料收集制度,保證研究質量。每周每班定時抽兩個半天開展科研活動,教師每周制定兩個詳實的科研活動方案,如科學組和游戲組的實施計劃表,有計劃、實錄、反思、調整,充分保證教師在預設、實施的過程中去,這樣做既保證了日常教學,又保證了研究時間,老師們在這樣的研究過程中有所提高。并堅持科研組長、課題負責人下班聽科研活動的制度,做好堅持每周小組活動觀摩研討。每次活動嚴格按科學的研究程序:確定
目標一選擇內容一第一次嘗試、記錄一反思、調整一第二次實踐、記錄一開展各種延伸活動(各個領域)一生活各環節中的運用一再次反思、小結。正是在這種一絲不茍、嚴抓細節的過程中,使全體教師嚴謹、科學、規范地進行課題研究,科研材料的收集、整理和管理科學合理,為研究結論的分析、研究成果的分享推廣提供了重要依據。
正因為我們的管理促進了教師思維方式的變化,對教師的日常行為也產生了影響。下面是一個案例。這是一位教師“一次教學,三次備課”的歷程:第一次備課――擺進自我,不看任何參考書與文獻,全按個人見解準備方案;第二次備課――廣泛涉獵,分類處理各種文獻的不同見解(我有他有,我無他有,我有他無)進行綜合、篩選、判斷后修改方案;第三次備課――邊教邊改,在設想與教學活動中的不同細節中,區別順利與困難之處,教學后再“備課”。這位教師設計與實施這次教學中體現了:三個關注(自我、文獻、收獲)和兩個反思支架(更新理念、改善行為)。這樣的教學既是教師專業化成長的捷徑,也是具備科研素養后在自己的教研教改上的詮釋和體現。
園際聯動示范輻射驗證反思促研究
作為示范幼兒園,有指導片區一二三級幼兒園的社會責任,以前幼兒園的聯動一般就是觀摩環境或者看看現場教學活動,參與聯動的教師有走馬觀花之嫌,對他們的幫助不大,在能力的提升上沒有達到應有的效果,現在我園采取的辦法是帶領聯動園教師參與課題研究,并把聯動分為幾個層面:平行聯動,參與聯動,分享聯動。讓聯動園的教師獲得不同層次的發展,教師在過程中不但學會了怎么做,還知道了為什么要這樣做,真正“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與聯動園互動的過程中,教師彼此之檢的交流與碰撞,會進一步發現研究中的一些問題,并能很好地驗證我們研究的結論是否有效,從而促進我們進一步思考與再次實踐,這對我園的深入研究也起到助推作用,整個片區在科研聯動的帶領下,教育教學能力都得到大幅度提升,幼兒園園市區也有了很好的聲譽,實現了雙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