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2 15:03:5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教學方法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語文教師要找到正確的教學方法
(一)“群文閱讀”的落實意味著“教”的改變
小學語文教師就應該改變全面灌輸的教學方法,把閱讀的時間留給小學生,把小學生作為主體,讓小學生自己去閱讀,讓小學生自己在閱讀中學習閱讀的知識和能力。讓小學生自主閱讀,自己自主學習,學會閱讀,學會學習是符合小學語文的奠基性原則的一種教學模式。語文教師可以給小學生布置一些閱讀的內容,然后讓小學生自己去閱讀,語文教師不能講太多,語文教師問的問題也不能太過于瑣碎。小學生在閱讀完以后,語文教師也不能發起太多的談論和發表過多的感悟,要讓小學生自己在閱讀中學習。語文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一定要抓住重點,把握難點,在不同的情況下,一定要學會舍棄,學會放手,要讓小學生自己在閱讀中學習閱讀。
(二)指導學生嘗試用多種方式進行閱讀
語文教師在進行群文閱讀時,要根據讀物的不同的性質,引導小學生去嘗試多種多樣的方式去閱讀。例如,精度、略讀、瀏覽、跳讀等方式。群文閱讀就意味著不能著重要求小學生“朗讀”或者“有感情地朗讀”,要讓小學生學會默讀和詳略有度地閱讀。
(三)堅持讓學生自主閱讀
小學生在進行群文閱讀時,如果遇到了不懂的地方,語文教師不要馬上幫助去解答,要牢記讓小學生自主閱讀,讓小學生自己通過查資料或者自己主動去請教他人的方式來解決問題。長此以往,小學生的知識量和閱讀能力會有一個階梯式的提高。
教學內容是保證教學發展、實現育人功能的必要前提,其過程是知識的傳授,幫助學生思維發展,并為學生以后的職業發展打下基礎的過程。教師在教授課程時必須以此為依據。分析化學課程是中等職業學校面向化工檢驗專業學生開設的必修課,其目的在于通過讓學生了解基本的化學知識技能時,能夠獨立使用化學基本的實驗儀器,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然而在實際的教學內容中,理論教育占據了教學內容的主導地位,而真正通過實踐的教育相對而言少的可憐,無法達到教學應體現的實用性。并且中職院校學生基本知識基礎薄弱,因而對理論教育無法提起興趣。并且在之前學習無機化學和有機化學基本知識的過程中已經充分運用到了相應的理論知識,再將精力花費在學習理論知識上反而顯得多余了。分析化學所需要做的實驗是定量分析實驗,這個實驗要求學生保證實驗結果的精準度,因此這對學生能否對實驗的各個環節和步驟熟練程度提出了要求。所以教師應合理地選擇教學內容,幫助學生能過熟練使用分析儀器。針對分析化學這門課程的特點,我們應該精選介紹基礎知識的教學內容,加大實驗教學的力度。
二、選擇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方法
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對他們的學習效率具有很大的影響。然而如何培養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的關鍵因素則在于教師的教學方法。相比已經擁有一定的生活經驗的中職學生來說,他們對于一般事務的處理能力已初步形成。想要培養他們的求知欲關鍵則在于將實際生活與教學內容相結合。比如在進行色譜分析的教學中,可以通過引入檢測運動員興奮劑的方法進行教學。在此過程中,學生能夠深切的體會到化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這不僅加深了學生理論知識的印象,更加能提升學生的思維發展能力,面對生活問題的處理更能得心應手。分析化學的教學內容應將重心放在引導學生重視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的結合,將理論應用到現實生活中,把操作技能的學習放在重要位置。在做實驗時,在一些合適的環節中適當改變實驗內容,提高學生的創造力,拓寬實驗范圍課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對實驗的興趣,達到意想不到的課堂效果。如在用配位滴定法測定水的硬度時,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去取水樣。水樣可以不盡相同,蒸餾水、純凈水、河水等等不同的水質都可以用來做樣本。并針對不同的樣本產生的實驗結果進行分析,鼓勵學生研究分析幾種不同水樣的水質特點,讓學生從實驗過程中發現新的問題,從中找到樂趣,而不是一味的按教材內容去做,失去了實驗的目的———調動學生操作積極性。不僅拓寬了實驗內容,增長了學生知識,又達到了教學效果。多媒體工具對于在教學過程中提高教學效率,提升學生學習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像分析天平、酸度計等在分析化學學習過程中所需用到的是比較復雜的分析儀器,其使用方法比較繁瑣,很多方面需要學生去記憶,如果一味的按照課本講解去教導學生使用這些儀器,學生根本無法有效的記住一些注意事項和特別規定,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如果在實驗過程中為學生講解,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語音教學要講、練、聽三者結合。韓國語由21個元音,19個輔音字字母構成。輔音中的松音、緊音和送氣音一直是學習的難點。另外,韓國語的音變現象也特別復雜,特別是同化現象(鼻音同化、邊音同化、腭化),因此教師對于字母的發音部位和音變現象的規則都應認真講解,做好示范,學生在理解發音規則的前提下模仿,這樣與單純的聲音模仿比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還必須保證“聽”、“讀”并舉。
2詞匯教學
課文由段落構成,段落由單詞構成,因此在外語教學中,詞匯是教學最核心、最基礎的部分。韓國語的詞匯結構,是根據語素的結合形式,可以分為獨立詞、派生詞、合成詞和復合詞。獨立詞是指由一個實語素構成的詞。派生詞是指實語素與詞綴相連接構成的單詞。合成詞是指由兩個以上的實語素構成的一個單詞。復合詞是指一個實語素與詞綴相結合,或者是由兩個以上的實語素相結合構成的單詞。構詞法是韓語單詞講解中重要的方法。詞匯語法的講解要緊密和能力考試結合。韓國語能力考試是針對學生聽力、詞匯、語法、閱讀,寫作能力的全面考察。實現聽說讀寫譯全面能力培養的基礎的詞匯語法教學,同時也應該側重與韓國語能力考試的接軌。這就要求首先教師要對能力考試中的詞匯語法范圍,重點難點,??荚~匯進行整體的把握,對學生實際應用能力及考試方面的語法同匯雙重側重。另外,隨著網絡多媒體等技術的發展,傳統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要求。因而,在教學過程中,可利用多媒體融知識性、趣味性、新穎性、靈活性于一體,展開直觀教學。如讓學生觀看大長今等韓劇,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簡單化、直觀化,使學生更易接受。通過多媒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讓學生由識記向模仿、應用轉化,提高韓國語的實用能力。
3課文講解
首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掌握透視的基本規律,從而增強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聯想能力,促使學生對靜物的形體構造有更加全面的認識。因此,教師在教授相關內容時應以啟發引導式的教學為主,同時由于靜物形體上的差異,教師還需向學生強調平行透視與成角透視以及其他透視方式的基本運用規律,利用實物對學生進行具體的講解,使學生對物體的構成有更加直觀的把握,從而將靜物刻畫得更加逼真。其次,線條是靜物素描中的圖像的基本構成元素,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對線條組織方式這方面的教學內容予以高度的重視。在實際的教學中可以采用實物演示和歸納法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引導學生對實物進行仔細的觀察,強調實物在線條構造和連接方面的規律與自然感,從而使學生在素描過程中對靜物做更加合理的刻畫。再次,受光線的影響,靜物呈出來的明暗程度是不同的,且合理的明暗色調對比,可使得靜物在畫紙中更加具有立體感和質感。鑒于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采用對比的方式和單元訓練來使學生逐漸熟悉對光影和明暗色調的處理和應用,從而增強學生的立體感和空間感。
二、強化職高素描靜物寫生的技巧性教學方法
在實際的素描靜物寫生過程中,寫生的角度、構圖、觀察以及寫生的步驟都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畫作的美感。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務必要加強對學生這三方面的教導。比如,有些初學者在靜物素描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物體過大或過小的問題,使得整個畫面變得很不協調。鑒于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向學生闡明素描靜物寫生中,角度的選擇的重要性,強調角度不同,物象特征的差異性,要求學生在素描過程中,以實際物象為基準,合理構圖,在極大限度上展現靜物的藝術美感。因此,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鼓勵學生多多用手或眼睛去感受物體,從而加深物體結構在腦海中的印象。另外,我們都知道觀察對靜物素描寫生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學生對靜物的觀察將直接影響學生的素描成果,然而在實際過程中,不少學生的觀察往往局限于靜物的某個部分,僅是將眼睛直觀視角下的內容表現了出來,缺乏整體和其他方面的表現,比如靜物的質感、背景襯托、整體效果等。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向學生強調事物整體的感觀,引導學生樹立“整體觀念”。比如,描繪一處靜景時,教師應指導學生加強對素描對象的觀察,抓住畫面的中心,以中心為原點散開,進行仔細的觀察,包括畫面中的物體、襯布、空白。又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還需要向學生強調畫面內容的聯系性和內在聯系,如在一處靜景中同時出現了水壺與水果,教師則可以采用情景教學的方式,引導學生聯想在水壺與水果一般會在怎樣的情景下搭配出現最為合適,有的學生則會聯想到日常生活中餐桌上水壺和水果的擺放。通過類似于此的有效聯想,來增強學生構圖的合理性,使學生在素描過程中更加順暢。
三、嚴抓職高素描靜物寫生的實踐性教學方法
如上文所言,素描靜物教學是一門理論與實踐高度教學的課程,且在職業高中既定教學目標的影響下,要想使學生在將來的就業和升學中更具競爭實力,教師就務必加強對學生的訓練。首先對學生進行單體靜物的塑造訓練,通過單體訓練,培養學生對物體結構、光線明暗、空間、質感、色素和透視關系的理解和把握,因此在進行單體訓練時,教師應盡可能地采用多種靜物作為學生寫生練習的對象,突出靜物在種類、形體、質地以及色感上的特性,從而使學生的素描作品表現的更具針對性,更符合素描靜物對象的物質特征。當學生的單體訓練目標基本達到之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嘗試組合靜物的訓練,從單體素描晉升至組合素描,提高對畫面背景和環境氣氛的表達要求。因此在這一階段的訓練中,教師應向學生強調組合對象的整體感,突出畫面整體的表現與構圖,從而有效增強學生對組合性整體靜物的塑造能力。
小語種類的通選課更為少見,目前該校除本門課程之外只開設了《實用日語》。筆者觀察到德語的市場需求越來越廣,于是開設了這門名為《快樂德語交際入門》的通選課,2個學分,每周兩個課時。本課程是一門德語生活交際的入門課程,以高等學校德語教學大綱為指導思想,旨在對零基礎的德語學生德語聽說讀寫的語言技能進行最基本的訓練。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德語入門階段所需的語音知識和掌握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具備基本的語言運用技能,初步了解德國文化,為以后進一步學習德語、與德國人交際打下初步基礎。為貫徹這一理念,本門課程的教學重點是德語語音知識。因為德語的語音和英語不同,德語單詞沒有音標,大部分字母的字母讀音和其在單詞里的讀音是一樣的,只有個別字母會有多個讀音。所以學完德語語音,即使在完全看不懂文章意思的情況下,也基本上會拼讀。同時,也注重日常生活常用句子表達以及德國文化知識的講解。為了調節課堂氣氛,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每隔兩個月會播放一次德語電影。該門課程的考試形式為口語考試,兩人一組做對話。為了對德語通選課的實際教學情況進行直觀分析,筆者特地以問卷的形式做了一次抽樣調查,調查對象是2013-2014學年第一學期選修該門課程的學生。參與該項問卷調查的學生人數為87人(全班120人),約占總人數73%。選修該門課程的學生主要為經濟類(40%)和文學類(31%)以及管理類(23%)。從本次問卷調查的結果顯示,本門課程的教學效果還挺理想。首先,對于“是否有開設小語種類的通選課“這一問題,95%的人都選擇“有必要”。在被問到為何選修該門課程時,70%的人是想借此機會拓展知識面,想多學一門外語,32%的學生則是出于純粹對德語(或德國)感興趣。其次,92%的學生對本門課程的總體評價表示滿意,82%的學生認為該課程的內容挺實用,83%的學生認為教師的教學形式生動,重視積極與學生互動。82%的學生表示學完該門課程后收獲頗多,學到很多東西。最后,在被問到如果當初知道課程內容是如此設置,是否還會選修這門課這一問題時,94%的學生選擇了“是”這一答案。根據學生反饋,有一些學生上完該門通選課之后,對德語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決定繼續學下去。有些英語專業的學生則選修了二外德語,而其他專業的則報名上德語輔修課。
二、存在的問題及教學改進辦法探討
雖然這門課程的滿意程度遠超過其他同類通選課及筆者當初的設想,但是作為一門小語種通選課,該門課程仍存在一些無法回避的問題。根據問卷調查的結果顯示,問題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課時不夠。語言的學習是一個需要反復操練的過程,作為一門語言類,尤其是小語種通選課,一周80分鐘的課時量單單對于完成德語入門階段的語音教學仍舊有些不夠。在問卷調查中,學生們提出,希望在課堂上經常開展如對話、語言游戲、視頻等豐富課堂教學。但因為課時限制這些要求很難滿足。其次,選報人數太多。120人的大班對于小語種的教學來講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從語音教學來看,教師或是教材錄音的發音清晰度在一個大教室里面便大打折扣,好些坐在后排的學生反映說,根本無法聽清。另外,因為人數眾多,教師無法糾正每一位學生的發音,從而導致很多學生的單詞或是句子發音都存在這樣或是那樣的問題。最后,人數眾多也給課堂的互動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導致很多游戲或是其他課堂活動很難開展。最后,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學習語言的目的則是為了交際。所以學生們希望在語言課上能學到更多實用的東西,更深入地學習這門語言,同時更多地了解這個國家的文化,而不僅僅只停留在語音階段的教學。上述問題歸根到底是由于通選課在人數和課時上的設置和語言要求小班和多課時學習所產生的矛盾所導致。筆者認為,可以每周適當增加一到兩個課時,同時限制選課的人數,把學生人數限制在60人左右。另外,由于通選課每周學時較少,所以教學內容上可以再做一下調整,盡量少而精。教學重點不再局限在語音知識的掌握上,也要關注德國文化的教學,增加學生對德國文化的了解,從而提高對德語的學習興趣。
三、結語
民族音樂是民族文化的表現,代表著民族文化的精髓。因此在民族音樂的教學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讓學生們真正的感受到音樂背后民族文化的內涵。在具體的民族音樂教學中,可以采取參與性體驗、非參與性體驗以及情景體驗的方法。
(一)參與性體驗
在民族音樂教學過程中,應該以欣賞為主,通過老師生動并富有啟發性的講解,引導學生參與到音樂的體驗中,充分的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并鼓勵他們將自己的體驗表達出來,從而逐步的培養孩子對民族音樂的興趣,積累對民族音樂的感悟和體驗。
(二)非參與性體驗
在民族音樂的教學過程中,非參與性的體驗是指老師將民族音樂的“聲、腔、調、情、韻”等要素通過傳授的形式教給學生,讓學生通過模仿來參與和體驗。
(三)情景體驗
情感的貫徹需要有實景的感染,只有這樣才能為歌詞賦予生命和意蘊。在民族音樂的教學中要努力的創造與歌曲本身相適應的教學情景。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詩化的語言配合與歌曲意境吻合的背景音樂來創造近乎實景化的教學環境,升華學生的情感,塑造音樂的感染力。不僅有助于學生音樂素質的提高,也有助于人文素養的提升。
二、多元化教學方法
在民族音樂的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充分的利用和發揮教材以及其他相關的豐富音樂資源,多個維度上對學生進行教育和感染,從而更好的實現對民族音樂教學的效果。在資源融入教學中,最為普遍的就是講授法。講授法就是在民族音樂的教學過程中,通過老師的語言和書面兩種形式來講授民族音樂的具體知識。同時輔以民族故事、文化傳統等相關的外延知識來吸引學生,這樣就不會讓學生感覺到無聊無趣,從而提高授課的效果。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要階段性的給予學生更多的表現機會,對學生的表演進行觀摩和評論,這樣有助于對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持久的學習動力,從而通過音樂的教學,實現文化多樣性、音樂傳承性的灌輸效果。例如在《西北放歌》中,我們可以選取《山丹丹開花紅艷艷》作為教學目標,在教授之前,首先通過幻燈片以及圖片的形式,介紹陜北的民俗風情和傳統文化,了解這首民歌創造的歷史背景,營造出當年陜北人民迎接時的熱烈歡騰的氛圍。在教師范唱過程中則可以根據學生的表現邀請唱的比較好的學生單獨領唱。
三、實踐展示方法
對于多數的學生來說,對流行音樂以及西方音樂的了解和掌握要遠遠多于民族音樂。因此如果沒有具體的感知性素材是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更不用說讓他們去喜愛和演唱民族音樂。這就要求我們在中小學民族音樂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運用能夠具體化的實物或者有血有肉的素材,通過實踐展示法來吸引學生。而所謂實踐展示法就是在民族音樂的教學中通過教師的示范、演奏或者其他多種先進手段讓學生獲得感性體驗的一種演示法。這就要求老師在演唱和演奏的示范過程中要做到聲情并茂,準確并豐富的表達出民族音樂作品的意境和風格,同時,通過多媒體、幻燈片以及教學卡片等形式,充分的啟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幫助學生將感性的體驗與理性的知識融合為一。例如,傳統的彈撥樂器里的熱瓦普、古琴、柳琴、冬不拉、火不思;拉弦樂器里的馬頭琴、高胡、二胡;吹奏樂器笙、簫、塤、葫蘆絲等;擊弦樂器里的揚琴,打擊樂器的罄、編鐘、腰鼓等都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底蘊。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完全可以通過教學課件的形式向他們展示這些傳統的樂器以及古老的曲調,從而開啟學生無限的想象空間,激發潛在的創造性。四、比較融合法當今時代是多元文化撞擊的時代,在這樣的時代背景和文化思潮下,作為音樂教師不論你選擇什么樣的教材,都無法完全左右學生的審美偏好,也不再擁有不容置疑的權威性。因此,為了能夠順利的完成民族音樂教育的目標,克服多種文化語境的干擾,中小學民族音樂教學的老師就必須將正統的民族音樂內容與學生們喜愛的音樂形式進行有效的融合和比較,創新音樂教學的方法。例如,用傳統的樂器演奏流行的歌曲,對比流行歌曲的發音和傳統民族音樂發音等,組織學生民樂團等都是非常好的比較融合方法。而這樣的比較融合的教學方法效果要遠遠好于單方向的傳統灌輸,尤其是針對青春期躁動、叛逆的學生教學效果更佳顯著。
四、結語
參與式教學是自我驅動的一種教學方式,它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和思維,這種教學方式往往以老師提問為主,穿插講授為輔,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對于關鍵、難懂的知識點,老師通過點撥講述,幫助學生融會貫通,其它則由學生自行發揮,掌握和運用相關知識。此外,還可以通過問題互問的方式來進行,如老師提問學生,學生回答問題、學生提問請教師來解答或者是請其他的同學來回答問題。這樣,課程中總是充滿了自我參與,而不是只聽老師來表述知識內容,教學效果可想而知。以上教學方法應該是現代制圖常用的教學方法了,當然,講授法是最基本的教學方法,是教師教學方法中最常用的教學方法之一,那么,在機械制圖教學當中,如何運用以上教學方法,達到教學效果和目的,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個原則人手。在講授投影原理時,借助于投影儀或是幻燈,通過手影或是其它作品加以展示,讓學生明白中心投影的特性:大小是變化的,直觀立體、但不反映實型,適合建筑、美術等圖形方面;而平行投影的特性:真實反映物體實形,但同時兼有積聚性、類似性,適合機械行業表達零部件。然后再出示掛圖或播放錄像,從而將抽象的概念形象化,獲得理性知識,學生印象深刻,對比鮮明,學生學習興趣高漲。如果一開始就按部就班,無論你的課件有多精美,都達不到上述效果??梢姡@個選用時機很重要。
2適度性原則
即教學方法選擇的質與量合適現在教學當中,很多教師教學方法運用不少,自己不僅忙于教學方法的選用,學生也被老師的教學方法弄花了眼,并沒有達到教師預期的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筆者認為應從教育對象的實際出發,“適度”性選用教學方法,達到教學目的。如在通過多媒體講解組合體時,就可以通過模型進行直觀教學,并在教學過程中,增強學生的參與性,邊學邊畫,以達到學生對組合方式(疊加、切割、綜合)及連接形式(相交、共面、相切)的理解和掌握。如果這一章節教師過度采用一些教學方式時,學生因為缺乏直觀認識及直接參與,效果反而不好。
3適當性原則
即教學方法選擇的妥當性合適同一個知識點,有多種表達方式,那么,教師在組織教學中,就要從中選取最能體現知識或技能學習特點的教學方法,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適當運用多媒體,并與其他教學方法組合,體現“適當性”原則。不搞一勞永逸的教學方式,如果只圖形式、搞花架子,其效果不但得不到提高,想著是畫龍點睛,而實是畫蛇添足。如在講授不同類型零件畫法時,可以采用圖像型與實物相組合的方式??梢杂孟鹌つ嗷蚴桥菽牧蟻碜瞿P停瑤熒餐治龈黝惲慵奶攸c。但對于相對復雜或模型難以做出來且未能表達清楚的部分,可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來解決,運用如AuTocAD或PRo/E等軟件建立相應三維立體模型引導學生思維,甚至通過其剖開形式,展示內部進行觀察,研究相貫特性,確定哪兒有線,哪兒無線,是虛線還是實線?從而進一步增進學生的理解,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增強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4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