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2 15:03:3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體育產業化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中圖分類號:G80―05(2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3612(2006)09―1171―03
1 城市現代化與體育產業化概念辨析
城市現代化一般是指城市的經濟、社會、文化及生活方式等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發展的歷史轉變過程,它是一個全面發展的概念。城市現代化是城市自身運動的高級階段和城市存在的高級形式,它包含城市經濟現代化、城市社會現代化、城市環境質量現代化和城市管理現代化,它體現在指隨著科技創新和體制改革,城市的就業和經濟活動逐漸市場化、信息化,城市管理科學文化,居民物質文化、體育生活不斷改善,城市居民素質不斷提高,城市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高度統一的過程,即城市內涵不斷提高的過程,并最終表現為城市社會化及人口的現代化。
產業化在產業經濟理論中,被認為是徹底市場化的產物,并伴隨著國民經濟的增長并必然的同步發展。但是,我國體育產業發展歷程表明,體育產業的進程與國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難以做到同步而行,這就需要我們對體育產業化本身,特別是中國道路下的體育產業化進行深入地研究。就體育產業化的基本定義“改革體育體制,使體育具有自我發展能力、充滿活的新機制,使體育由事業型、公益型向經營型轉變,使其能夠向社會提供體育產品的勞務”而言,“轉變”和“能夠”才是最為重要的。21世紀安徽要實現城市現代化與體育產業化的同步發展,這就需要我們必須用新的思想、新的理念和新的方法去解決“轉變”過程中遇到的諸多問題,并逐步達到“能夠”實現的目標。
2 城市現代化與體育產業化關系探討
城市經濟學研究表明:“城市現代化進程呈現“s”型發展的規律,并根據城市化水平依次劃分4個階段。一般來說,城市化水平低于30%以下時,城市文明普及率與城市化率是同步的,即城市的文明只有城里人享受;當城市化水平提高到30%以上時,城市文明普及率呈加速增長的速度;當城市化水平達到50%時,城市文明普及率將達到70%;城市化水平達到70%時,城市文明普及率達100%。城市現代化的各個方面是相互聯系在一起的,是一種體系性過程。任何一種內容的轉化或變遷,必然與其它內容有所關聯,而且互相產生影響,且每一個方面都可以暫時領先或滯后變革,其最后的成功,則不是帶動其它方面的變革,就是被其它方面的變革所促成。因此,城市現代化進程加快發展必定推動體育的產業化,體育產業化也加快城市現代化的進程,隨著體育產業的不斷發展,它必將成為城市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而,探索和構建體育產業化與城市化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循環機制,在客觀上已經成為體育產業“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問題的關鍵。
2.1 城市現代化推動體育產業化進程 近年來,城市現代化的快速發展帶動下,以體育競訓、表演、健身娛樂和體育無形資產開發的體育本體產業的發展已形成規模。體育消費已在城市中發展成為新的消費領域,在滿足城市居民對體育的消費需求,推動國民經濟增長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而作為某一區域經濟、政治、文化教育中心的城市,具有著極大的聚集、擴散效益和規模效應,從而使體育產業化在城市化的快速發展中找到了更為有效的發展基礎和消費空間。
2.2 城市現代化為體育產業化提供有力條件 根據城市經濟中心理論分析,城市之所以成為區域經濟中心,主要體現在它的聚集、擴散效益和規模效應。體育產業就是在城市的這種經濟中心的作用下,不斷獲得增長的持續動力。這是因為:1)是豐富的城市體育資源為體育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和增長空間;2)是發達的城市經濟為體育的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3)是旺盛的城市體育消費需求為體育產業化的發展提供了廣闊而堅實的市場;4)城市的聚集、擴散效益和規模效應維系了體育產業化快速發展的持續動力。
2.3 體育產業化促進了城市現代化 體育作為城市現代化綜合實力的標志,推動了城市現代化建設,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打造了城市的品牌、提升了城市的地位、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2)是體育產業化的發展為城市經濟的繁榮注入了新的活力;3)在滿足城市居民體育消費需求的同時,改善了城市的人文環境,提高城市社會文明化;4)拓寬了城市的就業渠道,為社會的安定、協調進步和城市文明建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所以,體育產業化與城市化這個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循環體系,不僅為城市經濟繁榮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是體現城市綜合實力的重要窗口。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體育產業已只有一定的規模,逐步形成了城市現代化為體育產業的發展提供經濟基礎和增長空間,而體育產業化的繁榮與發展又推動著城市化向更高層次的城市現代化發展。并且周而復始的構成了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循環體系。
3 以城市現代化、體育產業化為先導,推動安徽省體育產業發展
安徽省共有不同所有制體育產業單位8597家(不含體育彩票業,下同),比2004年增加12.9%;體育產業從業人數為3.9萬人,比2000年增長29.3%,占當年全省全社會從業人員的0.1%,占當年全省第三產業從業人員的0.4%。2001年,全省體育產業總產出13.07億元,比2000年增長14.“%,實現增加值5.33億元,比2000年增長20.3%體育產業增加值占全省國內生產總值(GDP)的0.16%,占第三產業增加值的0.47%,分別比2000年上升了0.02和0.03個百分點,體育本體產業增加值為3.16億元,人均創造增加值為1.75萬元(不包括體育彩票),比體育用品高0.72萬元,比全部體育產業人均創造增加值高0.39萬元,比全省第三產業人均創造增加值高0.46萬元;增加值的增長速度為20.8%,上述表現了體育產業作為朝陽產業的魅力。而且以為推進安徽省體育產業化的進程,提供了重要的物質條件。但是,作為中部地區的一個農業人省,與發達的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地區相比較,無論是城市現代化還是體育產業化和度都明顯的滯后。因而,要實現安徽省“十一五”規化綱要(草案)提出的:“積極發展體育事業和體育產業……。大力發展體育健身、競賽表演、體育中介為重點的體育服務業”等各項戰略任務,還必須
從安徽的實際出發,以城市現代化、體育產業化為先導,推動安徽省體育產業的發展。
3.1 依靠工業化,帶動體育產業化 城市現代化的動力是工業化,其實質是現代工業產方式和工業化生活方式的普遍擴散化的過程。安徽省主要城市的工業化水平不高,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但進入21世紀以來,安徽省加快了工業化進程的步伐,骨干企業快速成長,如:“奇瑞轎車,馬鋼集團,安徽電力銷售超過200億元;海螺集團、江淮汽車、鋼陵有色、安慶石化、淮北礦業、淮南礦業、徽商集團超過100億元?!倍紭O大地推進了安徽省的工業化進程。這一進程快速發展的必然結果,就是形成地域空間上的集聚擴散效益和規模效應,這極大地推動了這些企業所在區域的城市現代化,這為安徽體育產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經濟基礎和奠定了堅實的市場依托。發達國家體育產業快速發展的經驗表明:依靠工業化的發展進程進行體育資金積累,更有利于形成體育產業化與城市現代化的循環體系。因此,加快城市的經濟發展,提高現代化程度,堅定地依靠工業化,促進體育產業化的進程,關鍵在于如何利用已有的區位優勢、文化傳統和體育的開發項目,通過城市政府的合理規劃與政策創新,培育體育市場、完善投資環境、組建體育產業集團,以期擴大中心城市的體育產業規模,增強實力,創造更高的體育競技、表演及健身服務產品效益,加速形成體育產業化與工業化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循環機制。
3.2 加快城市現代化建設,促進體育產業化,實現城市社會現代化 安徽省17個主要城市(指市轄區),城市化水平兩極分化嚴重。其中銅陵市城市化水產為87.93%,達到了發達國家的先進水平,但有9個城市現代化水平嚴重偏低,最低的六安,市轄區非農人口僅占17.56%”。按城市化進程階段性的“S”型規律判斷,這些城市的城市化進程尚處于初始階段,導致了其城市經濟發展水平和體育產業化進程嚴重落后的狀況。因此,要推進安徽省體育產業化進程,就必須抓住提高城市現代化進程的“牛鼻子”,在加速農村城市化和城市社區化的同時,構建體育產業化與城市現代化循環發展體系。逐步形成以省會城市為中心的體育輻射圈,省轄城市體育支撐點,縣域城市體育產業鏈和農村城鎮體育生活網。此外,城市現代化不僅意味著生產力的高度發達,物質要素的極大的豐富,還在于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思想觀念與思維方式的不斷更新,它核心是實現入的現代化。這又要求在現代化過程中,不斷推進城市化進程,以實現更多的人享受現代先進的大城市文明,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包括人的素質、人的生活質量改善和提高,滿足入的身心健康的需求以及交流、學習、文化、娛樂等社會需求,進而又推動了這些落后城市的社會文明化即城市社會現代化。體育產業化則是形成打造城市品牌,提升城市地位,升華人文精神和凸現體育與城市經濟及促進工業化發展關聯作用的摧進劑。3.3 以科學的城市定位,培育區域體育經濟中心,實現城市經濟現代化 城市現代化應是在區域現代化的基礎上實現的,因為我們的現代化目標不僅包括城市現代化,還有鄉村現代化。但城市作為一個區域的“增長極”能量中心,在區域現代化進程中起著先導作用和全面推動作用。要發揮城市作為一個地區現代化的推動器,很重要的一直就是根據區位相對優勢,合理確定在一個省、一個較大的經濟區域甚至整個國家城鎮體系中的地位及其作用。而作為21世紀第三產業中的朝陽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的體育產業,就必須在這個“增長極”的能量中心尋求堅實的基礎和依托,并以體育競技、表演、健身服務和體育用品、彩票、旅游等主導產業形成在一個省區的中心城市體育輻射圈,省轄城市體育支撐點,縣域城市體育產業鏈和農村體育生活網。這對于農業和后發展的省區來說,更是至關重要的。所以,安徽省城市現代化與體育產業化發展的戰略重點主要有三:(1)省城合肥,是現今安徽規模最大,現代化程度最高,經濟實力最強發展基礎最好的城市。同時,作為安徽省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享有更多的資源優勢,且高校眾多,科技人員比例高。因而,定位于安徽的體育文化中心、大力發展以創新帶動體育本體產業及現代化體育服務業的中心是客觀和現實的;(2)沿江的馬、蕪、銅等城市。首先馬、蕪、銅諸市城市現代化評分最高,工業化、城市化水平在省內居前,具有較好的經濟基礎;其次,沿長江一線是我國的經濟大動脈,是長江大三角的經濟腹地,也是東部先進生產要素向西擴散的最重要的“中轉站”之一。具有優勢的經濟區位,便于參與我國最大城市群的區域一體化進程。第二,馬鞍山的鋼鐵、蕪湖的轎車、銅陵的有色金屬等形成了獨特的工業優勢,都在很大程度上為我省體育產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市場基礎和城市依托,便于在區域競爭中獲得優勢;(3)皖北的毫州、淮北。毫州地處皖、豫交界,區內的名酒、藥材產業市場發展良好,也是我省著名的武術之鄉,且鄰區缺乏經濟、體育實力很強的區域競爭對乒,人力發展民族傳統項目和開發體育,健康、保健用品市場應是得天獨厚?;幢钡靥幪K、皖交界,是我省的煤、電基地,且體育基礎發現代化程度較高。因而,在加快推進工業化與城市化進程,強化城市支撐體系、做大城市規模、做強城市綜合實力的前提下,致力發展體育競技表演,健身服務等本體產業是符合實際的。
3.4 以環境質量為主,開發體育旅游休閑產業,實現城市環境質量現代化 環境質量現代化是城市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推動安徽城市現代化務必加快城市環境質量建設。安徽省不少城市資源豐富,環境優美的區域較多,安徽聚集著豐富的旅游資源,全國A級旅游區安徽省占了約46%,舉不勝舉的名山峻嶺、青山幽谷,江河湖泊、藍天綠水之皖風徽韻,為攀巖、爬山、動力傘、潛水等體育旅游產品提供了絕好的場所;50多處國家森林和國家古民居村落文化保護區,為自然探險、體育文化旅游產品呈獻出用之不竭的天然資源;遼闊的長江、淮河口岸,為自然水域漂流、沖浪、橡皮艇等挑戰意志極限的運動產品提供了理想的場所,這些豐富體育旅游資源決定了必須有效利用我省體育旅游資源的優勢,在保護中合理開發、有序開發,促進生態環境優勢向經濟優勢和體育旅游優勢的轉化,實現體育產業化、城市質量環境質量現代化與區域資源環境的持續、穩定、協調發展,最終達到城市環境質量現代化。
3.5 整合城市體育資源,推進體育產業結構升級 在傳統的體育思想的影響和制約下,時代賦予“舉國體制”的新思想、新理念、新內容、新技術和新功能尚未得到充分的重視和運用。在對部分城市進行調研的過程中,較多聽到的一句話就是:“資金不足,咋辦事情”。這說明等、靠、要的依賴思想依然存在。而在東部發達的省份,生活性、商業性的體育競技、表演、健身、體育用品、體育彩票、休閑、旅游已是各業興旺,形成了很大的規模,并且在打造城市品牌、提升城市地位和提高城市經濟實力等方面表現了巨大的業績。所以,應根據我省體育產業規模不大、主導產業實力不強和體育市場基礎不牢的客觀情況,制定符合安徽人民體育消費需求的,人民群眾喜聞樂觀的,有助于提高市民素質和能夠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地位的省級生活性、商業性的體育競賽、表演市場開發計劃,以擴充我省的體育主導產業實力、穩固我省體育市場主體,培育我省體育賽事精品,打造城市品牌,并把握好發展機遇,逐步實現融入長三角地區和競爭于國內體育賽事市場中的發展目標。使其真正成為我省國民經濟發展的一個新的增長點。
4 結束語
關鍵詞:成都;高校;體育產業
(一)成都市高校體育產業供給市場分析
1.成都市高校體育產業特征分析
體育產業即指生產體育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為群眾提供各種體育服務的各行業的總和。隨著《1995年至2010年中國體育產業發展綱要》的頒發實行,中國體育產業的發展進一步加速,中國的體育產業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逐漸成為中國新時代的朝陽產業,其性質也由原有的事業福利型逐漸向產業公益型轉變,逐漸成為中國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之一。
成都市各高校體育產業以公益性為主,高校體育產業主要是面向學生,供學生學習體育相關知識的場所,為學生服務。
2.成都市高校體育產業經營性質分析
我國體育產業應歸于服務業,由市場消費的角度上分析,屬于享受型和發展性消費[4]。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狀況急需國家扶持,體育產業發展和培育體育市場的相關法規不夠健全完善。高校體育作為體育事業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高校體育產業化是體育事業發展的必然產物,改革現有體育教育制度,使體育教育能夠有更大的活力進行自我發展,并由事業型、公益型向經營型轉變,是高校體育產業化的必要過程?,F階段的成都市高校體育產業應是一種為體育教育提供相應支持和保障的各種產業。
3.成都市高校體育產業的發展規模分析
由于當前高校體育產業領導者意識還處于相對落后階段,思想不夠開放,并受國家體育產業整體發展水平的限制,高校體育產業的發展現在尚處于起步階段,成都市高校體育產業也面臨著相同的問題。體育產業是真正的朝陽產業,以世界體育產業最發達的國家美國為例,20世紀80年代,美國體育產業的總產值已經約占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在各大行業的總產值排名中占第22位;20世紀90年代中期,美國體育產業的總產值就已經超過了3000億美元。在體育產業發達的西歐、北美和日本等國家,體育產業已經是其國內十大支柱產業之一。早在2000年,全球體育產業的總產值就高達4000億美元,并以平均每年20%的速度穩定增長著。英國、加拿大、德國、澳大利亞、日本、法國和意大利等發達國家的體育產業,總產值大約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1.5%。
4.成都市各高校對學校體育場館建設的利用狀況調查
體育場館主要是為滿足運動訓練、群眾健身娛樂和運動競賽的需要而修建的各種運動場所,一般包括各類體育場、館和游泳池。高校體育場館是高校固有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為高校大學生的體育教學提供服務的場所,是體育教學、訓練、開展課外體育競賽和課余活動的必要場地。在調查中發現,成都市高校大學生多數對校園運動場館的適當收費無法接受,寧愿不活動也不進收費的場館。與發達國家相比這樣的體育消費觀念是比較落后和消極的?,F階段成都市體育場館資源最大的特點就是浪費和短缺并存,而影響體育事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現有體育場館的合理利用狀況。成都市各高校若能充分利用體育場館資源的優勢為社會服務,會對體育事業的發展產生良好的推動作用,并對《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實施具有重要意義。
根據調查得出以下幾點:
(1)高校體育場館資源軟硬兩方面的環境會對體育場館的利用情況產生較大影響。
(2)高校針對不同類型的體育場館的服務情況各有不同。
(3)高校環境越好并且建筑規模越大,體育場館類型就越豐富多樣。
(4)成都市各高校的經營思想和場館條件兩方面對體育場館資源開發的贏利狀況有一定的影響。在體育場館的建設情況上,其學校地理位置越好、規模越大越有利于贏利。建有稀缺性體育場館的高校,其體育場館的經營效益較好。在經營思想上,其開放的運動項目選擇合理、價格低廉的學校,能取得一定的收益,在此基礎上相關服務人員配備齊全并且經營方式多樣的的高校,其經營效益能在維持收支平衡的基礎上獲得較好的收益。
5.成都市各高校管理者對高校體育產業的認同度分析
成都市各高校把學校體育場館和體育設施一般都安排給高校后勤部門或相關體育學院進行管理,在體育產業管理過程中高校領導者并未細致的對相關管理體制和運營方案進行過討論,僅是制定了一定的書面文件和制度,并安排相關方面的負責人管理,但分工不夠明確,人員管理不夠到位,缺乏相關專業的專業性管理人才。
(二)成都市高校體育產業消費市場分析
1.成都市高校大學生體育消費目的分析
隨著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大學生的生活方式、生活質量和消費觀念也與時俱進,發生了一定的變化。這種變化有好的、積極的一方面,也有壞的、消極的一方面。從表2可以看出成都市高校學生把健身作為體育消費的首選目標占學生調查人數的40.82%。放松休閑和追求時尚,也是大學生選擇體育消費的另一重要目標,分別占調查人數的25.63%和23.89%,這同樣反映出了現代大學生追求生活質量,追求時尚,放松休閑的高檔消費心理的現狀。
2.成都市高校大學生體育消費方式分析
隨著居民生活消費水平的提高,體育消費的形式、內容也逐漸變得多樣化。按體育消費品的狀態來分,可以分為兩種類型,即實物性體育消費和非實物性消費[10]。實物性體育消費的種類多種多樣,包括運動器材、運動服裝、報刊、體育彩票等。在調查中顯示在實物性消費中,成都市高校大學生購買運動器材和運動學生服裝的大學生占比例較大,分別占28.62%和32.56%。大學生購買報刊及體育彩票也占有一定比例,分別占13.45%和9.87%。非實物性體育消費是大學生體育消費中的另外一項重要內容,從大學生所處的消費環境和體育俱樂部自身的特點來分析判斷,現今大學生要想通過有限的體育消費獲取最大的身體收益的合理選擇既是參加體育培訓班或體育俱樂部,這也將是今后大學生體育消費中一種最重要方法。
3.高校大學生體育消費內容分析
在調查過程中,按照專業、性別、所學專業、家庭經濟狀況等不同條件,對大學生各項體育消費在個人體育總消費中所占比例進行分析后得到表3。表中運動技能學習不包括大學生所交學費中所包含的正常學校體育成本由表3中可以看出成都市高校大學生體育消費的內容多以實物性消費為主。大學生體育消費的支出主要表現在購買體育服裝上,在其它各項上的支出是比較少的。首先,在性別方面分析男、女大學生的各項體育消費在個人體育總消費中的比例基本平衡,男大學生在進行運動技能學習方面所支付的費用明顯低于女生,表明男大學生的有償健身意識較差,女大學生的意識較強。然后在各種家庭經濟狀況的比較中顯示,富裕家庭的學生其體育消費比較隨意,消費較高,中等家庭的學生其體育消費比較合理,會有較強的針對性,而貧困家庭的大學生體育消費受家庭經濟條件的限制其體育消費較少,相關健身活動參加較少。再者文科和理工科大學生雖有專業之間的不同,但在體育消費方面的差異卻較小,基本符合當前大學生的正常體育消費規律。
參考文獻:
[1] 馮曉峰.產業化:高校體育的選擇 [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1,15(6):1-2
【關鍵詞】體育產業化 對策 發展
【中圖分類號】G8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04-0191-01
一 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現狀
1.我國現階段體育產業發展的情況
目前,從我國體育資源產業化發展的狀況可以看到,體育娛樂、賽事觀賞、體育用品、運動訓練服務、體育中介等行業都得到了迅速發展。體育健身休閑已形成多種所有制并存、投資主體多元化、參與人數日漸增多的一種格局。
在賽事觀賞方面,1994年我國建立職業體育制度以來,足球、籃球、排球等項目的職業賽事活躍,商業市場化增強。同時,通過賽事的商業化運作,體育賽事的轉播權得到突破性的進展,打破了傳統體制的束縛。1999年中國足協與中央電視臺達成協議,將甲A足球聯賽賽事轉播權以338萬元轉讓給中央電視臺,從此開辟了我國體育賽事轉播商業化之先河。
近年來,我國體育中介服務也開始起步。隨著體育市場發展的成熟,國外一些知名的體育中介公司先后進入我國體育競賽市場。例如,美國的國際管理集團(IMC)、瑞士的國際體育與娛樂公司(ISL)、意大利的IDEA市場推銷公司。
體育用品市場在我國屬于早期產業,市場結構較穩固,隨著我國體育健身休閑業和體育賽事服務業的快速發展,體育用品業也非常迅速地發展起來。特別是近幾年來,體育用品市場發展更快,出口額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長,體育產品在國際上具有相當的競爭力。
2.我國體育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1)市場定位不準。在計劃經濟時期,人們的思想受到嚴重束縛,視野不開闊,認識不到體育與經濟的關系,造成二者嚴重脫節。一方面,體育多年來只強調國家投入,不注重自身的商業開發。國家隊出國參加大型比賽拉贊助,從來都回避創收的動機,并沒有把體育定位在一種商業活動的格局上。對體育的消費也僅停留在福利性低層次消費上,沒有將其引向貨幣化、市場化的高層次消費。另一方面,由于經驗不足、缺乏理論指導,大部分企業家在中國產業結構調整的時候,還有點跟不上市場經濟的形勢。
(2)傳統體制掣肘。我國體育賽事以前都是由國家體委包辦,形成一種法定的計劃運轉。企業在與體育部門聯合辦體育的過程中,往往不能獲得足夠的自。盈利后,得到的回報也往往占少數。賽事的投入越來越多,效益好的卻寥寥無幾。長此以往,打擊了企業欲投資體育的積極性。
二 我國體育產業化發展的對策
1.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大體育改革力度
我國體育在計劃經濟時代是完全依賴國家預算,吃“皇糧”的。這種現象隨著市場經濟的到來將逐步消失,體育也處于改革的大潮中。體育部門應加強與企業的合作,與企業聯手辦體育,同時精簡分流行政人員,減少政府的行政干預。
2.大力推進體育產業化經營
(1)發展體育品牌經營。就是將體育用品及相關產品的服飾、飲料等實行品牌經營。但國內市場難以守住,在進攻國際市場時實力又遠遠不及。各商家應認清市場形勢,主動進行企業的產品、產業結構調整,通過主動調整,去爭取自己的生存空間和發展空間,在體育用品的材料、功能上不斷創新,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著力發展自己的品牌,在守住國內市場的同時,闖出去占領國際市場。
(2)實行體育設施多種經營。很多體育館由于經營不善,偌大的場地閑置,體育館入不敷出。根據市場發展的規則,我們必須走出一條全新的體育產業化道路。譬如,開放籃球場、羽毛球場、乒乓球廳等場館,服務全民健身;以良好的硬件建設和優質服務爭取體育競技活動、展覽會、學術交流會在場館舉辦。
(3)依托體育進行借光經營。借光經營就是借一些體壇名人、名物、名事的影響力來擴大產品、企業的知名度,進而獲得巨大的經濟效益。例如,借助體育名人聯合辦學、出口優秀體育人才、借助我國國際體育賽事之機,推動與體育相關的旅游、餐飲、小商品、博覽等產業的發展。
3.組建中國體育產業的“航空母艦”
中國體育經濟要步入國際體育經濟的大循環,并最終在國際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當務之急是要盡快扭轉“分散經營、規模狹小”的格局,組建自身的“航空母艦”。即以產權 為紐帶,以提高體育企業經濟效益為核心,組建以股份制為主要形式的體育產業集團。
4.加大對體育經濟發展的政策扶植力度
一是要盡快制定體育投資法規,規范財務運作,確保體育投資者的利益;二是要賦予著名運動員、教練員廣告權;三是要規范現有體育產業中的稅制、稅率及征收年限;四是要在政策上鼓勵和支持分散的體育場所,實行土地置換、盤活存量,集中建設,以利于體育經濟的綜合開發。
5.造就“兩棲型”體育經營人才隊伍
體育經濟的大發展說到底還是要靠人來運作。一是要引進高水平的經營管理人才;二是要對現有的體育經營人才進行強化培訓;三是要廣泛開展國際體育經濟交流與合作,學習借鑒國外體育經濟的先進管理經驗和方法。
參考文獻
[1]叢湖平.體育經濟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分析與討論
1.1體育產業化是體育發展的客觀需要
隨著體育經濟功能的不斷開發,體育產業呈現出快速化、國際化的發展趨勢。體育成為產業的歷史雖不足百年,但發展速度遠遠超過其他產業,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長,目前全世界體育產業產值在4000億美元左右,相當于1997年我國GDP產值的一半。論文百事通我國的體育產業是改革開放以后開始出現的新生事物,它是以活勞動的形式向全社會提供各類體育服務的行業,以滿足社會的需要。包括實物產品(體育用品、體育器材、體育服裝鞋帽、運動食品飲料、體育儀器設備、體育場館建設等)和非實物產品(健身娛樂、競賽表演、體育旅游、體育媒體、體育彩票等)。黨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以后,我國體育產業隨著經濟體制改革進程迅速發展。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體育產業還處于初始階段,在國民經濟中所占的比重不大,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的不斷深入,體育產業的領域正在不斷的拓寬,規模逐漸擴大,已經成為全社會的消費熱點和投資焦點,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
1.1.1體育產業是體育體轉變的客觀需要
20世紀80年代以前,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的經費都來源于國家政府的財政支出,這對推動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起到了明顯的積極作用。但80年代以來,體制的改革和開放的深入,特別是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給體育的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首先是資金問題。但80年代以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體育的需求量增大,雖然國家也逐年加大了對體育事業的投入,然而,還遠遠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對體育健身娛樂活動方面的需要。其次,在計劃經濟條件下形成的我國體育管理體制也已經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舊體制束縛了體育的進一步發展,為改變這一體制和思維模式,體育必須適應社會的發展,特別的是市場經濟的要求。把體育推向市場,由全社會辦體育,把體育從事業型向經營型轉變,是我國體育自身發展的客觀要求,是不可避免的發展之路。
1.1.2體育產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
在完成由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過度后,有效需求不足是制約市場經濟和國民經濟發展的一大瓶頸。要刺激消費,就必須開發新的市場,或向消費者提供新的產品。而體育消費作為彈性較大的、或者說是向民眾提供文化精神產品的消費,可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人們精神享受和追求健康的需要。作為新消費熱點的出現,體育產業可帶動相關產業部門的發展。
1.1.3體育產業化更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體育消費需求
我國人口多,而體育市場的設施落后,加之本應向民眾開放的公共體育設施因各種原因大多不對群眾開放,使人們的健身活動缺少必要的物質條件保障。此外,隨著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體育健身消費出現了層次變化,單一的傳統的體育服務難以滿足大眾在不同層次和不同方式上的消費要求。
1.1.4體育產業化是國際化發展的需要
隨著經濟的一體化,全球化,體育產業和市場的國際化發展趨勢越來越明顯。國外體育產品的大舉進入,對我國體育產業造成了威脅。以運動品牌為例,現階段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對物質要求的品位也上升。阿迪達斯、耐克等運動品牌在國內市場占了上風,如果這一市場我們不占領別人就會占領,如果我們不競爭就會在市場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發展體育產業,不僅要我們自己的產品和服務去占領本國市場,同時在條件成熟時還要進入國際市場,顯示我們國家的經濟實力。
1.2我國城市體育產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2.1外來品牌對國內品牌沖擊大
目前在中國體育市場上立足的國外體育企業幾乎涉及了整個體育產業。從體育用品業來看,耐克、阿迪達斯、銳步、彪馬等國際品牌與李寧、康威等國產品牌展開了激烈的競爭;在運動器械器材商品中,國外產品幾乎占領了高檔消費市場。因此中國體育企業面臨著很大的挑戰,我們必須要有清醒的認識,而且要找到切實可行的應對方案。
1.2.2市場發育不完備,在主體產業所占份額小
目前我國體育產業在主體產業所占份額太小,還未形成支柱和優勢。體育產業中部分產品的質量還有待于提高。我國的體育企業規模偏小,發展缺乏可持續性,競爭力不強。體育用品企業中,小體育用品企業與大企業相比,企業的資源相對缺乏。
1.2.3市場法規不健全,經營管理不善
目前我國在體育市場和產業發展的法規制度不健全,在管理上也存在著交叉、越權或不到位管理的情況,體育產業和市場中的行業標準也未出臺,制度不健全,造成市場運行和調空機構不完善。不少體育企業在經營管理和時常開發上缺乏長期的發展規劃和有遠見的措施,加上經營理念和營銷手段的滯后,使本應利潤可觀的行業變得無太大吸引力。
2.4體育發展的不平衡性導致產業化發展不協調
主要表現在用品業與彩票業不平衡;地域間的不平衡。由于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出現了東部沿海省市體育水平高于中、西部,城鎮發展水平也明顯好于農村;同一市場內產品中籃球、足球倍受關注,在健身娛樂市場中,主要集中在健身、健美、保齡球、乒乓球等項目之上。
1.2.5缺乏專門經營管理人才
與其它產業相比,我國體育界缺乏長期的經濟工作的理論和實踐經營,經營管理隊伍較弱,決策者不懂市場,不懂經濟,影響著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
2、改善措施
2.1國家相關部門和企業應該出臺措施來保護國內品牌
把體育產業納入國民經濟總體發展格局中,加以重視并推進其發展。國家和有關部門應該出臺一系列的措施來保護我國的自主品牌的健康發展,企業、公司也應該有相對應的策略來確立、鞏固自身的強競爭力,想盡辦法使自己處于不敗之地。
2.2加大投入,鼓勵體育產業化發展
因地制宜,以梯度推進的方式協調發展體育產業。加大對體育欠發達地區的投入,推動這些地區體育水平的發展以促進該地區體育產業化進程。相關部門應該積極鼓勵當地的體育產業化發展。
2.3建立健全體育產業相關法規、制度
目前,雖然有部分省、市出臺了一些體育市場管理的法規,但覆蓋面都比較窄,所涉及體育產業的方面還遠遠不夠,并且層次較低,法律效益小。而擺在人們面前的現實是,體育產業在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的同時,由于缺乏體育產業相關法律法規,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體育產業市場運行不規范、體育市場發育不完善、體育市場中介機構不健全、市場主體不成熟等問題。所以,應該在不斷完善和改進中國體育市場條件的基礎上,建立和健全我國體育產業市場法規,及早出臺各項有關體育從業的法規文件,從三個方面說出立法的出發點,第一,明確政府職能部門的管理權限;其次,界定各類市場主體的法律地位、權利和義務;最后,加強對體育市場的管理、監督和調控,并從宏觀上制定有利于體育產業發展的產業政策和經濟政策,鼓勵各種社會資金投入體育產業。最終建立公平、公正、公開的市場經營秩序,實現競爭、激勵、規范、公平、高效、扶持與協調等多方面的有機結合,通過體育經濟政策法規的健全與完善,打造一個良好的體育產業外部環境,使體育產業真正做到有法可依,保證中國體育產業健康、穩定、快速的發展。
2.4提高領導者的管理水平
管理者是國家政策、抉擇的傳達者和首先執行者,因此,在大部分時候他們決定了單位、部門工作的方向和目標,但由于管理者水平的不一,有些時候必然會出現一些“錯讀”現象,其后果是不言而喻的。有鑒于此,提高管理者的全面能力對體育產業化的發展起拋磚引玉的作用,今后的工作要從探討理論基礎、評介國外相關經驗、完善總體設計、分析實施難點等方面來對管理、決策者提供支持。
2.5加大宣傳力度,有計劃培養基層體育骨干
我國體育產業不僅要順應市場經濟的潮流,還要適應加入WTO后與外國同行的激烈競爭,但由于宣傳力度的不足和人才隊伍培養的滯后,已經在相當程度上形成了體育產業發展的瓶頸,嚴重制約著我國體育產業化的進程。因此,在加大對體育產業化發展的宣傳力度的同時還應該培養更多的專門復合型人才。依托現有教育體系,特別是體育院校應重視體育經營管理課程的設置和有關的專業教育,集中培養適應我國產業化發展需要的專業人才。側重從體育經營運行規律、現代管理知識、相關的法律法規三個方面進行培養,最終提高從業人員的經營素質和管理水平,建立起我國體育人才的培養體系。此外,必須采取有效的政策和措施,積極從國外引進優秀人才,將那些懂經營,熱愛體育的各種人才招聘到我國的體育事業中來,利用國外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為中國體育市場的發展作貢獻,培養起更加開放的人才意識。
[關鍵詞]體育事業;體育文化產業;產業頂層設計
1前言
我國是體育大國,正向體育強國的道路上前行。體育事業向內涵式發展,是體育強國建設的內在需求,體育文化產業化發展,成為孵化體育事業發展的重要內核。從時展的角度來看,日益增長的體育文化需求,日益繁榮的體育事業發展,為體育文化產業化發展提供時代機遇的內核與動力。審視當前的發展環境,以及發展現狀,體育文化產業化發展的內外條件有待進一步優化,產業化發展布局有待進一步推動,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體育文化產業。
2體育文化產業化發展的時代機遇
體育是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將“體育+文化”以產業化方式實現發展,能夠推動體育事業現代化構建。當前,我國體育事業步入新的高度,日益增長的體育文化需求,為其產業化發展提供了時代機遇,同時也為體育文化產業向多層次、多領域范疇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條件。因此,時代賦予體育產業新的文化符號,也提供了時代機遇。
2.1日益增長的體育文化需求構成了時代機遇的內核
隨著社會不斷發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多元化,體育文化作為一種特色的文化產品,在現代人的文化追求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特別是“大國體育”事業的快速發展,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到2020年北京冬奧會,世界級體育盛事在中國開展,為中國體育文化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需求,也不斷提高國民對體育文化的需求。因此,立足新的時代環境,人民對體育文化的日益增長,構成了體育文化產業時代機遇的內核,從市場層級出發,為體育文化產業化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中國體育文化需求從單一的文化符號構建,向多元化創意文化發展,都是基于時展之下,中國體育文化產業向多領域、多層級發展的集中體現。面對需求側的增長,中國體育文化需要不斷地調整發展模式,在產業化發展的視域空間,實現體育文化產業向新領域發展。
2.2日益繁榮的體育事業格局構成了時代機遇的動能
毋庸置疑,我國體育事業發展“方興未艾”,從體育強國戰略的推進,到全民健身文化的推廣,這一系列的體育事業發展格局,為體育文化產業化發展提供了時代機遇的動能。一方面,體育事業繁榮發展,多產業結合的發展情形,為體育產業化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體育+文旅”“體育+彩票”等的發展情形,為當前體育文化產業化構建提供良好的產業發展動能;另一方面,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在承辦體育賽事,特別是世界級體育賽事方面,我國成為重要的主辦國之一,良好的體育事業發展環境為體育事業邁向新臺階,推動體育產業化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時代機遇動能。因此,緊扣時展,從日益繁榮的體育發展格局中,構建時展機遇的動能,符合新的時展要求。
3當前體育文化產業化發展的現狀
“體育+文化”的發展模式,為體育事業向新的維度發展,提供了新的方向。近年來,體育文化產業化發展成效顯著,特別是“體育文化+”的發展建設,成為推動體育產業化發展的重要元素。但是,從發展的現狀來看,體育文化產業化發展程度不高、缺乏頂層設計,影響了體育產業化發展的實際成效。因此,從現狀出發,剖析發展中的問題,為新時期體育文化產業化發展布局提供可靠依據。
3.1產業化發展規劃不足,戰略導向欠缺
體育產業化發展是一個過程,如何實現科學規劃,直接關系到產業化發展成效。從當前來看,體育產業化發展呈現出“散”“亂”等問題,缺乏戰略性發展的有效導入。首先,體育產業格局尚未形成,在產業化發展中,產業布局分散,在一體化產業發展中,缺乏良好的產業環境;其次,產業化發展規劃不足,過于強調短期產業經濟效益的追求,在長期產業發展規劃中,缺乏常態化產業發展構建;最后,產業發展的動力不足,這主要在于產業化發展所需的市場資源缺乏有效整合開發,體育市場資源的不足,影響到產業化發展的實施。因此,從產業化發展規劃出發,強化戰略性發展布局,這才是新時期體育文化產業面向未來發展的內在需求。
3.2產業化發展程度不高,發展有待升級
體育文化向產業化領域發展,是新時期體育事業內涵式發展的重要內容。但是,產業化發展對體育文化資源、政策環境、市場管理等有更高要求,現有的體育產業發展布局,顯然難以支撐高質量的體育產業化發展,發展轉型升級有待推進。首先,我國體育文化產業發展的起步較晚,在戰略布局中,在體育文化產業資源的整合及開發方面,有所欠缺。如“體育+旅游”“體育+彩票”等產業模式,暴露出產業化發展的短板;其次,體育文化產業發展轉型升級緩慢,特別是在體育文化制造業、文化創意領域的發展相對緩慢,滯后于快速發展的體育市場;最后,體育產業化發展的人才保障尚不完善,體育專業化人才的欠缺,影響到體育產業轉型升級的實效性。因此,產業化發展對體育文化資源及要素有了更高要求,現有的產業化發展程度有待進一步提高,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
3.3產業化發展政策不完善,缺乏環境條件
政策是促進發展的重要抓手,也是構建產業化發展布局的重要內在要求。從實際來看我國尚未制定實施針對體育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以地方政策為導向的發展情形,難以形成全國一盤棋的發展布局。首先,體育產業發展所需的政策體系尚未形成,在政策引導、產業扶持等方面,我國應立足國情制定與之匹配的產業政策;其次,政府在市場發展引導等方面,缺乏政府職能的發揮,特別是體育文化市場的不良競爭,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體育文化產業多元化發展;最后,政府在體育產業和發展領域,缺乏資金扶持力度,過于強調市場資本的導入,難以形成多層面的體育產業化發展布局。這也說明,體育文化產業化發展,需要強化政府職責,在“政府”“市場”等的參與中,優化產業化發展環境。因此,新時期體育文化產業化發展應著力于產業程度的提升,通過發展政策體系的建立,夯實體育文化產業化發展基礎。
4新時期體育文化產業化發展的路徑
體育文化產業化發展,是繁榮體育產業發展的重要著力點。面對新的時代機遇,以及發展中的問題,應從發展的視域空間,謀劃體育文化產業化發展的新格局。在筆者看來,體育文化產業化發展應立足新的歷史高度,在轉型升級中,提高產業化程度,在頂層設計中促進產業化新發展。體育文化作為體育產業的重要衍生品,也是體育與文化有效融合的重要產物,應從新的發展維度,構建新的發展路徑。具體而言,可從以下三個維度鋪設發展路徑。
4.1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提高產業化程度
轉型升級是體育文化產業發展所面臨的選擇,也是從產業化發展的角度出發,提高產業化發展程度的內在保障。一方面,體育文化產業要擺脫傳統產業發展模式,在高質量產業發展轉型中,通過體育文化創意產業、智能制造產業的多層級發展,適應新的時展要求;另一方面,我國體育文化產業化程度不高,在產業轉型升級中,將分散的體育文化產業資源進行整合開發,能夠進一步夯實體育產業化發展基礎,推動體育文化產業在高質量、內涵式發展中取得實效。
4.2做好產業頂層設計,實現發展新格局
頂層設計直接關系到體育文化產業的質量層級,同時也是構建發展新格局的重要保障。一是各地在體育文化產業發展中,應立足地方體育文化產業資源特色,在特色體育文化產業發展中,形成市場競爭力,能夠更好地推動體育產業化發展;二是在體育文化產業化發展,應立足長期戰略發展的經濟效益,在短期與長期經濟效益的構建中,通過長期戰略發展導入,優化產業布局結構,以更好地實現體育文化產業的良性發展;三是體育文化產業發展要緊扣實際,要穩扎穩打,切勿揠苗助長,盲目跟風,影響產業發展布局。
4.3完善產業政策體系,加快人才培養
對于體育文化產業化發展,應進一步扎牢政策的導向作用,通過建立完善的產業政策體系,夯實產業化發展基礎。首先,體育產業化發展,應著力于發展的視角,制定產業扶持政策、稅收優惠政策等,從政策引導層面,發揮政府作用,促進體育文化產業化發展;其次,在人才培養方面,要在專業化、高素質人才培養方面,要保障體育文化產業化發展的人才需求,優化發展的人才供給環境;最后,體育文化產業化發展中,應強化產業品牌建立、文化產業集群發展,通過一體化產業發展布局,能夠更好地實現新的發展成效。如在政策引導之下,通過建立體育文化產業園、體育文化產業小鎮等方式,加快體育產業化發展進程。
一、世界體育產業化的起源和發展
體育產業化是隨著資本主義制度的產生和相繼萌芽不斷涌進的。體育作為一項產業起源英國、美國學者莉薩?馬斯特拉萊西恩1998年出版的《體育管理理論與實踐》一書中提出,英國是現代體育和體育產業的出生地。這一概括有兩重依據。1.當時英國作為世界強國,實施以炮艦政策開道的強民擴張,又間接地把英國上層人們熱衷的戶外體育運動傳給了殖民地的新貴,從而使這一戶外運動傳播到歐亞許多國家,從而奠定了現代體育產業化的基礎。2.體育作為產業除了需要開展經營內容外,逐級需相應的開展經營的組織形式,這一組織形式就是風靡全世界的俱樂部體制,世界上第一個俱樂部產生于英國的紐瑪克特。該俱樂部開創了現代體育俱樂部的法人經理結構和與之相匹配的規章制度和運行機制,十分適合市場經濟體制的運行規律,因此發展很快。
如果說英國是體育產業的發祥地,美國就是把體育產業發揚光大的先例。19世紀初,喬治俱樂部模式流行于美國,許多體育機構紛紛效仿美國人的模式,建立體育俱樂部,實踐中照搬照抄這種體制在美國難獲成功。結合美國的國情,美國人開始探索以盈利為目的的俱樂部動作方式,1828年在美國紐約一個叫孝德沃德?科爾頓賽馬俱樂部的會員,為解決俱樂部資金困難向俱樂部提出建議,一是俱樂部內部出售1萬美元的股份,二是向觀眾出售門票,以解決資金困難的難題,俱樂部沒有完全采納他的建議,但允許他在1829的賽季按商業方式運作俱樂部,并初步取得了成功,由此并創立了美國體育商業化一先河。爾后的幾百年間,在很多體育項目上開始了商業運作和實行俱樂部制,使美國成立最成功的產業化體育經營的國家。
不僅如此,20世紀以來,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出現了“黃金時期”的高速增長,人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以競技體育、職業體育、大眾體育,尤其以健身休閑為主要內容的娛樂體育迅速興起,體育的經濟功能日益強大,體育的產業地位進一步得到確立和提升。為了挖掘經濟潛力,美國把體育作為產業化經營,作為經濟發展一個新的增長點。為此,20世紀后,率先在自己的職業體育領域建立和完善了聯盟體制。職業隊的業主們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按照商業運作的原則及現代企業制度規范,實行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合資,建立一種經濟上的合資企業,法律上的合作實體,實質上是通過壟斷經營來獲取最大的利益。由此體育聯盟被稱為“體育卡特爾”。在當今美國除婦皆知的NBA外,棒球、橄欖球、冰球和足球等各個聯盟創造了令人矚目的商業獲利的奇跡。
體育產業的形成和發展除了與競技運動項目從業余走向職業的商業化路徑之外,二戰后隨著經濟猛飛而帶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眾體育和健身娛樂產業的迅速崛起也不僅是一個重要因素。歐洲各國在第二次大戰之后,以體育健身娛樂消費才有大的增長,并走向平化、普通化、生活化、體育消費大幅增長,并有力促進了經濟的發展。經過短短幾十年的發展,后起的體育健身娛樂業已在產業規模和產值超過了先發的競賽表演業而成為全球體育產業中的主導產業,被譽為發達國家的朝陽產業。
二、對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啟迪
1.1高校體育產業的含義與特征
高校體育產業,是指以體育產業市場為導向,將高校體育服務產品生產、流通、交換、消費的諸環節聯結為一個完整的體育產業市場系統,實現一體化體育產業市場經營的過程。它是相對獨立于高校體育的一個子系統,是高校體育的有機組成部分。
它同時具有社會性和經濟性兩大重要特征。其社會性主要是由于高校體育產業與教育分不開關系,而其經濟性是一個發展的趨勢,現階段表現為市場化、贏利性等方面。只有把這兩個特征都發揮出色,高校體育產業才能煥發生機。
1.2我國高校體育產業現狀
1.2.1觀念落后
高校作為教書育人之地,相應的,多數的高校體育也都致力于教學、科研,及豐富學生課余生活,而沒有將相關的體育資源用作盈利之用。因此,高校體育更多的體現了其社會性,而不是經濟性特征。中國的高校體育產業很少走產業化道路,其重要意義沒有得到充分肯定,且優化市場資源配置的要求也沒有得到滿足,高校體育產業的開發與市場拓展幾乎等于空談,進而導致造成了體育設施的大量閑置,高校體育產業市場狹隘單一等弊端。
1.2.2管理體制滯后
高校體育產業管理部門缺乏完整完善的體育產業政策指導,沒有建立相應的系統性市場化管理體制,造成了管理上的混亂,使其經常陷入無管理或多管理的尷尬局面。我國高校內部體育經濟規模沒有完善成型,缺乏系統的體育組織和協會統一的管理體系。
1.2.3經營模式單一
目前我國高校體育產業的經營模式大多局限于體育場館設施的有償開放,體育用品的銷售及健身培訓等幾個方面,很少有學校能承辦體育賽事,或者涉足體育用品開放與體育無形資產的開發。事實在這樣的經營模式非常封閉。沒有同社會化的資源相結合,不但項目沒有達到產業化的要求,而且消費人群也只是鎖定在高校師生。其實,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體育消費呈現上升趨勢,因此出現了社會上的體育設施資源不足,這正好可以與高校體育資源相調配,發揮市場的作用。
1.2.4資金不足
我國高校體育經費主要來源是上級的財政撥款,而高校領導也很少把體育作為產業來發展,沒有充分發揮其經濟性。所以,各高校發展體育產業在客觀上資金受阻,主觀上發展愿望又不強烈。因此,容易陷入惡性循環、發展僵局。
1.2.5人才匱乏
我國的體育專業設置多以滿足運動訓練與體育教育為主,但這已經不能夠適應新經濟的發展要求。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們需要的是復合型的體育人才,會經營,善管理,懂得品牌營銷等相關技能。
2北京奧運對我國高校體育產業發展的啟示
2.1轉變發展思路,改善管理模式
奧運會為中國的體育產業打開了國際之門,使其走上了商業化的運作模式。而同樣的,高校體育產業也應該以相同的思路發展??v觀歐美等體育產業發達之國家,其高校體育產業無一不在其體育產業中占有重要比重。因此,高校體育產業化是大勢所趨。
高校領導應以產業化的思路發展體育產業,根據自身資源優勢尋找出體育產業中的支柱產業大力扶持、大力發展;完善系統的管理模式,一方面在高校對于體育產業明晰產權的基礎上,實行管理責任制,并逐步形成體系;另一方面可以采取社會組織協會對產業內部運營進行管理,這類似美國大學生體育聯合會(NCAA),或是地區、學校體育聯盟,也是可行的。
2.2整合社會資源,拓展經營領域
北京奧運的精彩與完美,社會資源的整合起到了重要作用。而高校體育產業的發展也不容忽視這一點。高校擁有場館設施、專業教練,除了課程需要外多數時間是閑置的。我們可以將建設成全民的健身中心。靈活運營,將這些資源納入商業運作,按市場經濟規律運行,最大效果的發揮資源配置的作用,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豐收。與此同時,還應該積極拓展經營范圍,采取多元化的經營模式,加大對體育無形資產的開發。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奧運會后,國外體育運動方式和體育文化的介入也同樣使得高校體育更加多元化。
2.3加大人才的培養,引進創新型的運營人才
2008年北京奧運會最缺的是體育產業管理人才、體育經營人才。中國的體育事業的長遠發展,需要人才作為基石,因而,北京奧運是一個契機。作為高校體育產業的運作,也同樣需要這樣一批即有體育專業知識,又有管理營銷經驗的復合型人才,將高校體育產業帶出低谷。因此,各大高校在專業設置上也應注重市場化需求,加大相應人才的培養;另一方面,努力引進創新型的運營人才,將本校的體育產業逐漸的發展起來,做大做強。
2.4國家、高校制定合理的體育產業發展政策
政策起著導向作用,國家、高校制定的體育產業發展政策應該符合開放性的特點。圍繞體育產業化思路、規范管理模式、豐富經營項目、人才培養和引進都應該加以有明確的政策指引。
3結論
北京奧運給我們帶來了一種全新的國際化思路,將高校體育產業發展引入了開放的發展道路。因此,各大高校應該積極轉變思路,使得體育走產業化發展道路,加快高校體育產業的發展,將奧運精神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1]胡劍波,汪珞琪.淺析我國高校體育產業發展現狀及未來走向[J].湖北體育科技,2007,(7).
[2]鮑明曉.中國體育產業發展報告[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6,(1).
[3]朱漢義.高校體育產業發展現狀與發展策略探悉[J].體育學校學報,2008,(4):46-48.
[4]黃艷.對普通高校體育產業發展的探討[J].商業現代化.2007.
[5]高誼.后奧運時代,高校體育應適應全球化挑戰[N].科學時報.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