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2 15:03:2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詹天佑教案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教學重點、難點:了解詹天佑修筑京張鐵路遇到的困難;通過具體事例體會詹天佑是“杰出的愛國工程師”。課時安排:三課時教學過程:第二課時
一、歌曲渲染,啟動情感。
1、課前出示課題和播放歌曲《我愛你,中國》。
2、導語: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詹天佑》,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現在請同學們按課文出現的順序排序。屏幕顯示“開鑿隧道”,“接受任務”,“勘測線路”,“制服陡坡”,“全線竣工”。學生回答后,板書:勘測線路,開鑿隧道,制服陡坡。
(設計意圖:老師與學生,進行民主平等的對話。老師要以自己真誠的愛、真摯的情關注每一位學生,與學生互動交流,創設和諧平等的課堂。)
二、研讀交流,體驗情感。
1、學習“勘測線路”一節,體會詹天佑的愛國熱情。
(1)屏幕顯示:自由讀課文,同桌討論:詹天佑在勘測線路時是怎么說的,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初步體會詹天佑的愛國熱情。請個別學生來回答,并板書:周密計算
(2)再讀課文,說說哪些語句最令你感動?讓學生充分體會詹天佑的愛國熱情。
(評點:學生與文本進行跨越時空的心靈對話,感言于心,以心化言,實現了自我超越。當他們的精神活動積極活躍起來時,言語便噴涌而出,整個課堂也在心靈的對話中活力四射。)
2、學習“開鑿隧道”“制服陡坡”兩節,體會詹天佑高超的智慧。
(1)、屏幕顯示:選讀“開鑿隧道”或“制服陡坡”其中一節,四人小組討論:詹天佑是怎樣開鑿隧道或者設計線路的?請畫出簡單示意圖并加以說明。
(2)、屏幕出現居庸關、八達嶺的山勢圖,請選讀“開鑿隧道”一節的小組派代表拿示意圖到講臺前去介紹詹天佑是怎樣開鑿居庸關、八達嶺隧道的。屏幕隨即展示從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方法和中部鑿井法的動畫,讓學生體會到詹天佑的高度智慧。
教師小結并板書:居庸關:(高)兩端鑿進法八達嶺:(長)中部鑿井法
(3)屏幕出現“人”字形線路,請選讀“制服陡坡”一節的小組代表拿示意圖到展示臺前邊展示邊介紹。然后屏幕演示火車在‘人’字形線路上行駛情形的動畫,體會詹天佑高超的智慧。
教師小結并板書:一推一拉
(4)再讀課文,說說哪些語句最令你感動?讓學生再次體會詹天佑高超的智慧。
(評點:學生與學生進行張揚個性的對話。在這里,學生充分展開思想與思想的碰撞,情感與情感的交融,心靈與心靈的接納。他們互相取長補短,知識不斷豐富,能力更加全面,同時也感受到精神的愉悅。)
三、回文朗讀,強化情感。
1、有感情朗讀課文第三段,充分體會詹天佑是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
教師根據學生的體會板書:杰出愛國
2、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這篇課文為了表現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這一中心,課文選取了下列一些具體的材料:他親自深入實地,到野外;他采用和方法鑿和的隧道,把工期縮短了一半;他設計,解決的問題。
3、學習了這節課,你還有什么地方不明白?讓學生有疑難就問,師生共同解決疑難。
四、延情課外,升華情感。
一、充分利用遠程教育資源,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網絡可以實現優秀教學資源的共享和及時更新,可以實現教師――學生彼此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利用遠程教育資源將會空前擴展教師和學生的信息資源,可以訪問各種資源庫,獲得直接相關的素材和資料。通過網站,獲得學科的最新信息,為教學注入新鮮血液。多媒體技術不僅具有模擬性,而且可以生動直觀地展示原來無法直接展示的東西,擺脫了傳統的,被動的注入式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模式為學習者提供圖文、音像并茂,豐富多彩的交互式人機界面。因而,易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為其實現探索和發現知識創造有利條件。從而真正達到讓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意義,實現自己獲取知識,甚至自我創造新的知識。例如:《詹天佑》一課,最能表現詹天佑具有杰出才能的是他所設計的“人”字行線路。為什么要設計這條線路?火車是怎樣在線路上行駛的?教學中的難點,單憑教師對文字的解釋以及版畫的講解都很難突破這一難點。惟有計算機的演示,能將此難點化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在屏幕上出現青龍橋陡峭的坡勢,讓學生了解此處的地形特點,然后演示出”人”字行的線路,一列火車在“人”字行線路的行駛過程,用直觀演示,動靜結合的效果,無須教師的任何講解,學生通過觀察、討論,完全可以明白其中的道理,并從內心產生對詹天佑的敬佩之情。正是遠程教育資源的巧妙運用,才將學生活動引向主動參與,主動探究的前臺,教師也由講解者變為學生活動的引導者、參與者。
二、有效應用遠程教育資源,優化語文教學目標
教學手段是為教學目的服務的。在語文教學中充分利用遠程教育資源,要緊扣優化教育教學目標這一中心,兼顧協調好信息技術應用與教學方式之間、教學媒體與學生認知規律之間、教材的支撐作用與媒體的輔之間,有效服務于語文教學。在實際應用中用好、用實和用巧現代信息技術。
1、營造學習氣氛,激發興趣。
將現代教育技術恰當地運用于語文教學中,借助電腦畫面等教學手段,以語文內容為本,用圖畫配上音樂為輔助,創設模擬情景,給學生以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激起學生對所學課文的“興奮點”,達到“課伊始,趣亦生;課進行,趣漸濃;課結束,趣猶存”的境界。如:教學《麻雀》一課時,我板書課題后問:課文寫了幾個角色?然后根據學生的回答,通過電腦投影逐一顯示出小麻雀、獵狗和老麻雀,接著隨著驚險的音樂聲起,追問一句:他們之間發生了一件什么事?然后放映錄象,為學生創造悅耳、悅目、悅心的情境,使學生從整體上感知了課文內容,使他們興趣盎然,主動積極地投入學習,為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作了鋪墊。
2、化靜為動,變抽象為形象。
在語文教學中有些詞句,文段往往比較抽象,學生難以理解,在教學中從直觀、形象的教法入手,有利于學生在觀察、思考中發展形象思維。如《雨》一課的教學中,我通過電腦的圖象、聲音、動畫,從表現形式上喚起學生對語言的主動感悟,體會詞語運用的精妙?!坝晁樦块芰飨聛?,開始像斷了線的珠子,漸漸地連成了一條線”一句話中,“漸漸地”一詞學生理解上有難度,我讓學生看兩幅動畫:一幅動畫顯示雨水由慢逐漸變快,由一滴一滴的雨珠慢慢連成一條線;一幅圖畫顯示雨水突然變快,一下子連成一條線。學生馬上指出第二幅動畫不對,可見已經領悟到了雨的變化由緩到急、慢慢變化的。接著,我又出示了幾幅圖像:花兒慢慢地開放,太陽從地平線上慢慢升起……讓學生用“漸漸”說話,他們不僅說了老師展示的畫面,還聯系生活實際說了很多漸漸變化的事物。因而,在現代信息技術的輔助教學的今天,學生主動感悟詞語,積累詞語,表達思想,思維能力造能力都能得到同時發展。
三、利用遠程教育資源,能有效促進語文教師專業發展
一、活用電教媒體,優化過程。
語文教學過程是一種認識過程。感知教材,讓教材中的語言文字,變成生動、完整的表象。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運用電教媒體輔助教學,可以在事物的大小、遠近、虛實、快慢、動靜、繁簡、抽象與具體之間實現轉換,有利于再現語文教材中的有關形象,以提高感知成效,正確認識事物,激起多彩的情感。
1、化難為易,突破重點。
電教媒體綜合性決定了電化教學方法的多樣性、靈活性,恰當地選用電教媒體能夠變抽象為具體,化繁雜為簡明,從而能縮短教學時間,增強教學密度,實現從形象的感知過渡到理性的頓悟。例如在教學《飛奪瀘定橋》一課時,教師引導學生學習課文內容時,先播放《飛奪瀘定橋》的電視錄像,然后引導學生精讀課文,結合剛看完的錄像所呈現的驚心動魄的戰斗場面,說說課文是怎樣描寫戰士飛奪瀘定橋的?學生結合課文內容爭先恐后地舉手回答:一是“飛”就是搶時間爭速度,必須在敵人援兵的前面趕到瀘定橋;二是“奪”就是攻天險,不顧驚濤駭浪,不畏鐵索高懸,不懼敵人的槍林彈雨沖向對岸消滅敵人。這時教師再加以引導,學生就能深深地了解到戰士“飛”的艱難,“奪”的艱險。使學生被戰士英勇頑強、不畏艱險,不怕犧牲,一往無前的革命精神深深感染。
2、化文為圖,巧解難點。
課文的內容是豐富的、多方面的,但有主次、難易之分。以往對于課文的重、難點,教師雖反復講述、說明,學生聽起來卻是“如坐霧里”,目的很難達到。例如《詹天佑》一文第三部分寫的是詹天佑修筑京張鐵路的“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形鐵路,這二處是學生理解的難點。課文敘述每一種工作方法都有大段內容,學生若死啃書本,就會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為突破這個難點,在教學時教師設計了三張圖片,即“人字形線路圖”和“兩端向中間鑿進法”與“中部鑿井法”。 此圖表明了山勢及坡度,突出了工程的艱巨,箭頭則標明了鑿進的方向。在演示圖片的基礎上再加以通俗的講解,學生理解的難點迎圖而解。
二、妙用電教媒體,發展智能。
電教媒體使語文課堂教學得到了延伸和發展。先進的視聽手段的運用,不但有利于記憶的鞏固,觀察、思維、想象力的提高,而且有利于獨立思考能力和解決新問題能力的培養,促進科學思維方法的訓練。
1、提供憑借,培養自主能力。
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必須引導學生把知識運用于實際,。電教手段中電教媒體的綜合使用就是幫助學生思維升華的有力憑借。引導學生根據聲音和圖像演示的客體。因此在學生創造性的復述中,提出了多種合情合理的辦法,顯示了他們“創造自己的思想”的才干和能力,鍛煉了他們的創造能力和語言表達力。
2、發展認識,把握事物聯系。
指導學生學習語言文字,應當及時引導學生聯系語言文字所反映的客觀事物,去正確認識事物,反映事物,不斷提高認識水平。教學中,多種媒體的配合使用,能使學生的認識實現從“生動直觀”到“抽象思維”的飛躍。例如課文《撈鐵?!氛f的是宋朝的一位名叫懷丙的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撈出八只大鐵牛的事。懷丙和尚說: “鐵牛是被水沖走了,我還叫水把它們送回來。”這是學生理解的難點。做實驗固然可以說明問題,但能否另辟蹊徑呢?根據教材內容,充分發揮電教媒體的作用,制作課件,既展示了當時撈“?!钡睦щy,滔滔黃河水,鐵牛沉入于泥中,又分步昭示了撈“?!钡娜窟^程,讓學生明白船、沙、繩、牛這幾樣事物之間的聯系,搞懂了水托船的力量比鐵牛的重量大時,就把鐵牛撈起來了。這就是懷丙說的話的道理。實踐證明,學生的認識過程隨著電教媒體顯示的作用獲得了質的飛躍。這是一個積極的思維過程,也是一個發展認識,掌握事物內在聯系的過程。
三、巧用電教媒體,陶冶情操。
電教媒體教學具有誘發和增強學生的審美感悟能力。能夠使學生在有益身心健康和積極愉快的求知氣氛中,獲取到知識的營養,獲得了美的享受和情感上的共鳴,贏得潛移墨化的教育效果。
1、激發興趣,主動學習。
精心設計電教教案,從內容安排和媒體形式上不斷給學生以新鮮感,學生就能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與思考,就會體驗到創造的樂觀,這樣就誘發了學習的主動性。
①動手演示,品悟內容。
初中語文教材中,不可能每篇課文都富有生動的情節性,有的是介紹一種常識,有的則寓理于文。表面看來,這類課文平凡無奇,學起來就會感到枯燥乏味。恰如其分地運用電教媒體輔助教學,無疑將成為學生渴求知識好奇之火的助燃劑。例如教學《蝙蝠和雷達》這一課時,教師運用動態的課件,結合演示和講解,揭示了蝙蝠飛行的原理后,又要求學生自己動手演示“飛機夜航,追擊敵機”課件。學生很快明白“夜航機上的雷達相當于蝙蝠的嘴和耳朵。雷達通過天線,發出無線電波,遇到敵機這個障礙物,無線電波就反射回來,顯示在熒光屏上,飛機收到信號就可以對敵機作出反應──打得它有來無回?!?/p>
②再現生活,情感體驗。
電影、電視、錄音等視聽工具具有景、情、聲的特點,用它們創設立體的教學情境,再現教材的意境和形象,能激發和深化學生的情感體驗,為他們輸送更多的積極情感的“營養”,在潛移默化、耳濡目染中得到陶冶情操。
③溝通內外,自主探究。
隨著家用電器的普及,電教手段得到更廣泛的運用,溝通了課內與課外的聯系。教師可讓學生自己(或在家長幫助下)制作錄音帶。磁帶上錄下了他們課外閱讀的內容、感情、語調、還錄下了家長的評議意見。然后利用語言興趣活動時間組織交流、評比。播放錄音時,你可以從各人或是洋洋自得,或是垂羞,或是抿嘴微笑,或是一本正經的不同神態中觀察到他們對自己學習成果的極大關注和滿身心的歡樂。
2、豐富情感,陶冶心靈。
課文教學中通過電教手段的模擬直觀,更能激起豐富的想象,受到深刻的教育,產生強烈的共鳴,陶冶靜化學生的心靈。大海是神秘而誘人的, 大海怎么會唱起歡樂的歌呢?課文《大海的歌》描述了大海美麗的景色和海港繁榮的景象,贊頌了祖國建設的新貌。配合教材,給學生欣賞一段“浪濤聲”。只聽得喧嘩的浪濤聲中傳來了幾聲海鷗的鳴叫,是那么逼真,那么使人神往!學生似乎一下子來到了煙波浩渺的大海, 和大海一起歡歌,一起涌上無數朵感情的浪花……學生和課文中的“我”融成一體,正駕駛語言文字之舟犁開著一道道“愛我大海,愛我中華”的波瀾。同時,在這特定的意境中,使學生形象地感受到了自然的美麗、河山壯闊,激發了學生對祖國深深地愛。
綜上所述,靈活運用電教媒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努力尋求現代教育技術與實現語文教學目標的最佳結合點,以促進教學過程的最優化,從而更有效地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整體效益。
參考文獻:
1、《 中國二十一世紀叢書》
2、《山東教育》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問題;優化建議
隨著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我們在取得成效的同時,也看到課改以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仍存在著一些問題。正確認識這些問題,對提升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實效性是非常有益的。如何使我們的教師形成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理念,掌握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難題。該文通過對當前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審視和研究,提出了優化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幾點建議,以期讓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能夠煥發出真正的活力。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前,我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問題較為突出,長期未找到妥善的解決方案,制約著小學生語文閱讀水平的提升,這些問題主要集中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理論基礎不牢,閱讀教學出現盲目性。
在傳統語文教學理念中,閱讀教學是長期受到忽視的項目。近年來,隨著小學語文教學進行了一系列改革,逐漸重視閱讀教學的重要作用,但效果并不理想。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改革缺乏理論基礎,盲目跟隨教學改革浪潮,為了改革而改革,致使語文閱讀教學未能形成理論體系,閱讀教學出現盲目性,因而,在教學過程中迷信教師的教學權威,學生喪失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教學目標模糊,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學計劃。
教學目標是教學任務的指引者,是教學活動的核心,只有制定出有計劃、有針對性的教學目標,教學任務才有可能順利完成。然而,我國諸多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普遍缺乏有效的教學計劃和目標,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老師隨意教學,想到哪就講到哪,隨意性太強,不利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開展和教學任務的完成,最終導致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水平低下。
3.學生的學習自主性缺失,學習興趣不高漲。
縱觀我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以老師為中心開展教學現象較為普遍,忽視學生的主體性,致使學生的學習自主性缺失,激發不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閱讀教學效果不佳。
4.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呈現生硬化,缺少靈活度。
課前,不少教師都是非常認真地備課,用心設計教案,但是,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 教師往往會遇到很多教案以外的問題,無法按照業已設計好的教案來上課。這個時候教師則顯得手足無措,于是不管課堂的實際情況,只會趕進度,把教案在課堂一讀就完事了。這種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就有點照本宣科的意味,不以小學生為本,不以實際情況為依歸,脫離實際,自然不受小學生歡迎,小學生的活躍度自然不夠,教學效率必然低下。
二、優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建議
1.明確目標,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目標不明就會眉毛胡子一把抓,閱讀教學出現盲目性,這樣不利于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開展。因此,教師應該根據文本以及學生的實際,做教學中的有心人、引路人,制定好目標,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但并不是所有的知識點都適合自主學習,首先教師應該區分哪些知識適合以直接學習方式,哪些適合自主探究的形式;其次教師要處理好全班講解、小組活動和學生個體體驗的平衡關系;教師還應該在課堂上營造鮮活的、富有挑戰性的、主動參與的學習氛圍,使學生以主動探究的心態進行學習。
2.運用多媒體激趣,使語文課堂充滿活力。
多媒體的出現對于學生的閱讀來說,猶如在平靜的湖面上投入了一粒石子,激起了陣陣的波瀾,給閱讀注入了新的活力。多媒體有其獨特的優越性,它能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吸引小學高年級的學生,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吸引學生們慢慢地走進書本,鉆研課文,從而提高閱讀的能力。比如在教學五年級上冊《莫高窟》一課時,學生難以從白紙黑字中感受到莫高窟的神奇與偉大,他們此刻需要實地游覽,形成畫面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我就讓學生欣賞敦煌莫高窟的圖片和視頻,在優美的配樂聲中,學生感受到了莫高窟的神奇與偉大。學生們再讀文本的時候,閱讀興趣一下子就調動起來了,閱讀效果很好,類似的課文還有《黃果樹瀑布》《黃山奇松》等。
3.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促進積極閱讀。
良好的閱讀環境可以激發學生主動閱讀的欲望,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必須積極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培養積極閱讀的情境。比如教師可以收集一些適合小學生閱讀的材料,如報紙、報刊、兒童文學等,然后進行集體閱讀,營造閱讀氛圍。在閱讀完之后,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對所閱讀的材料進行集體討論,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值得注意的是,僅僅是依靠閱讀環境是不夠的,教師還必須努力構造閱讀情境,結合文本內容,用各種方法調動學生各方面的感官,讓學生身臨其境體驗文本內容,加深對閱讀文本的理解。以小學語文四年級《長城》這一課為例,教師首先張貼事先準備好的有關長城的圖片,增強學生對長城的直觀感,然后引出中國的俗語“不到長城非好漢”,接著教師說“讓我們一起通過閱讀來領略長城的偉大吧?!比缓螅處煄ьI學生一起閱讀文本內容。同學們個個神采飛揚地閱讀著《長城》這篇課文,激發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并在閱讀中體會長城的偉大,體會到這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4.自主閱讀教學,讓小學生在閱讀中自主選擇溝通方式。
小學生在語文閱讀過程中會產生多種形式的閱讀體驗,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特別急切地希望和他人進行交流,來分享他們自身的閱讀感悟。為了更好地發揮出小學生的閱讀效果,教師就應該盡量不要僅僅進行單一的師生之間的溝通,而應該讓小學生自己自主決定溝通的對象以及方式,讓他們既能夠自由地和教師進行溝通,又能夠自由地和同學進行溝通,可以通過有感情地朗、畫圖等各種方式進行溝通。例如,在進行《詹天佑》一課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認真閱讀課文,并選擇他們最喜愛的一段來細細地品讀,同時,采用一種他們自己最擅長的表達方式來將自己的閱讀成果展示給老師及全班同學。一些學生對“克服自然困難”這一段非常感興趣,可以通過有感情朗讀的方式來表現他對課文的領悟;一些學生喜愛“中部鑿井和兩端同時鑿進”這一段,可以選擇畫示意圖的方法來表現他對課文的領悟;還有一些學生則非常欣賞“詹天佑勇于接受任務”這段內容,可以通過介紹資料的方式來表現他對課文的領悟。這樣就避免了單一缺少靈活度的現象,學生們閱讀起來也非常投入。
結語:新課程標準的頒布,對小學語文教學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它為一線小學Z文教師提供了重要的教學依據,同時影響著教師的教學觀和學生的學習觀,改變了教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和學生的全面協調發展?;谡n程標準理念如何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優化組合教學方法、實現教學方法的變革和良性運用,還需要我們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不斷研究和創新。
參考文獻:
1. 明確健康的新內涵,將心理健康教育納于軌道 廣泛宣傳有關心理健康的知識,讓學生明確健康的內涵。健康不僅僅只身體的健康,還包括心理的健康,一個身心都康健的人才是真正健全的的人。每周一節的健康課不再流于形式,只是一種擺設,而是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自編教案,通過游戲、表演、故事、辯論等喜聞樂見的方法,讓學生在活動中認識自我,學會合作與交往,勇于竟爭,笑對挫折,找到自信。定期召開心理咨詢會,請當地的心理康復醫院的專家舉行有關心理方面的講座,強化積極的心理教育,矯治不良的心態。建立學生成長記錄檔案,隨時掌握他們心理發展的動態。好的方面鼓勵他們發揚廣大,不好的方面及時地為他們的“心理療傷”,使他們的精神面貌始終處在一種良性循環的發展狀態中。
2. 積極營造和諧的心理環境,開啟學生心理的健康之門 寬松和諧充滿愛意的學習環境,給學生一種輕松愉悅的感覺,是學生能保持最佳的狀態進入學習,為其牢固地掌握知識,奠定良好的基礎。
第一,教師要以身作則,嚴以律己,為學生編寫一本出色的教科書。古人云: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規定學生不準遲到,自己卻姍姍來遲;要求學生講文明,自己口里卻說出“滾”“混蛋”“笨豬”等野蠻語言。凡此種種,諸如自相矛盾的事情,怎能服眾?因此,教師要謹言慎行,既不能因己悲把沮喪的情緒帶進課堂,更不能因己怒把學生當做出氣筒,要始終保持陽光的心態面對學生,凡是規定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學生不能做的,自己堅決不做,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從而達到春雨潤物之功效。
第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為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提供保障。教師要做到“心中有生”,凡事和學生商量,蹲下身子和學生說話,行民主之風,有寬容之懷,用真誠在師生之間搭建一座心靈之橋。特別在他們心理脆弱無助的時候,自卑的種子最易萌發,這時教師要及時而熱情地伸出援助之手,多用良言,少用惡語,盡可能地放大他們的優點,用“多把尺子”衡量他們,幫助他們擺脫困境,走出心理低谷,讓自卑的種子在萌芽狀態下消失,讓他們都能挺起胸膛做人,理直氣壯地做事。如果教師真的做到了“心中有生”,學生心里沒有了人為的師生代溝、長幼隔閡、屈從的心理意識,他們就會覺得你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從而和你心貼心,倡你言,順你行,真正實現師生情感的共振。
第三,富有動感的課堂,能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教師在課堂上要寓教于樂,經常引入源頭活水,給學生一種常上常新的感覺,鼓勵他們全員參與,一個都不能放棄,讓他們從細小的進步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只有這樣,才能把他們的心留住。死水一般的課堂只能讓學生望而生畏,久而生厭,厭而棄學,這對于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極為不利。
此外,教師還要善于揣摩學生心理,不能急功近利。譬如布置作業時要適中,不要讓學生負擔過重,否則,他們不堪重壓,患上“作業頭痛癥”;練習檢測也要適度,平時不抓緊,到了考試時,臨陣磨槍,一陣“狂風暴雨”,讓學生承受不住,產生“懼考”“怯場”等不良心理。這都為學生心理的健康成長埋下了隱患。
3. 創設“快樂成長”的平臺,美化學生的精神家園 現在的學生獨生子女居多,養尊處優慣了,自私、孤僻、敏感、易怒……不愿與人交往,有事憋在心里,把自己的內心完全封閉起來,久而久之,他們的精神家園荒蕪了。如果這些不良的情緒長期得不到緩解,就會成為心理負擔。而減輕這些負擔最為有效的辦法就是溝通交流,傾聽來自他們心靈深處的真實聲音。一般說來,好的心情樂于人知,但對煩惱與困惑學生卻羞于在同學面前流露,更不用說口頭表達了。為此,在班里開設了“悄悄話信箱”,還充分利用網絡這個載體的作用,開通了“情感交流直通車”欄目,鼓勵學生敞開心扉把自己的心情抒寫出來:當你遇到麻煩,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當你遭受批評指責心存怨氣的時候;當你陷于困惑,不知所措的時候;當你……學生把成長中的煩惱與困惑一古腦地倒出來時,這時候的教師,儼然成了學生的心理保健醫生,雖不那么專業,卻通過這些窗口,及時的了解了學生的心理和思想動態,為他們排憂解難,指點迷津,使他們心理的“高速公路”正常運轉。正所謂“心情好,什么都好?!毙穆窌惩?,心靈的家園才會生機盎然一片!
4. 挖掘教材因素,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教材不單是記錄文字信息,還隱含著其他廣泛的心理信息。這都是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教育的寶貴資源。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教育資源,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于知識教學中,具有“春風化雨”的特點。學生在收獲知識的同時,思想也不知不覺地受到了教育和點化。
第一,根植學生的自信之樹。自信是金,它就像人的能力催化劑,將人的一切潛能調動起來,將各部分的功能推到最佳狀態。如果一個人從小在腦屏上儲存下“我不行”“我很笨”等不良定論,看不到自己的長處和優點,就會自暴自棄從而導厭學、逃學.《我的信念》《真實的高度》等課文正是教師對學生進行自信教育的好材料。學習《真實的高度》一文時,我相機引導學生尋找自己的閃光點,鼓勵他們自立自強,堅信自己能獲得成功,就像小仲馬一樣, 借父親的高枝炫耀自己,而是相信自己,堅持不懈地努力終有一天回得到公眾的認可。學生深受鼓舞,紛紛表示:我要做做最棒的一個!我相信我能行!
第二,培養學生戰勝挫折的能力,樂觀地對待周圍的一切。生活中挫折無處不在,學生常常會為學習成績、人際交往等問題苦惱,我教育學生要正確面對挫折,學會自我調節,遇到挫折首先要勇敢面對現實,然后從不同角度分析原因,不要怨天尤人,而要樂觀進取,知難而進,百折不撓,走出困境,做自己命運的主人。如學習《向命運挑戰》時,除了讓學生了解霍金身殘的事跡外,更讓學生知道他“志堅”的奇跡,使學生明白了“命運是可以改變的,要敢于挑戰命運,命運在自己手中”的道理?!段业膽鹩选芬晃膶W生被主人公那種鋼鐵般的意志和頑強的毅力深深折服,他們深刻的認識到:困難并不可怕,關鍵要有勇氣和毅力去戰勝它,跌倒了,再爬起來,前面還是遺篇艷陽天!
第三,培養學生的愛心。愛心是陽光,只有充滿愛,世界才會美麗。人心亦是如此?,F在的孩子唯我獨尊者多,愛人者少?!度髓D》《窮人》等正是讓學生思想受到洗禮的典范。居里夫人的大公無私,桑娜和漁夫的淳樸善良、樂于助人深深地觸動了學生的心靈,他們在讀書筆記中由衷地寫到:“居里夫人真了不起,她不愧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女科學家”“桑娜的心多好啊,她有一顆金子般的心,我也要學會關心別人”“我要給你一束陽光,溫暖你的心房”“關心別人,快樂自己”……有些經典的還被別的同學當作了座右銘。
一、關于回歸文本問題
語文課程四大基本理念中強調“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蔽覀冊诶斫膺@一理念的時候,應確立“大語文”的觀念,從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的高度出發,著眼語文課程實施的全局,使語文教學走出以往單一、閉鎖、低效的困境。我們廣大語文教師也的確在教學實踐中大膽嘗試,力求教學形式多樣化、活動化,將一些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引進課堂,積極倡導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把更多的體驗學習的機會還給學生。但這是不是說語文課可以淡化或者干脆就舍棄了文本、舍棄了品詞讀句和情感體驗呢?回答是否定的。課標在“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的闡述中明確指出,“語文課程還應考慮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學生思維發展等方面的影響,在教學中尤其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彼?,回歸文本的聽說讀寫訓練不能丟。不僅如此,課標在著重強調語文的實踐性的同時,寫有這樣一句話,值得我們細細品味,那就是“不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不“刻意追求”是針對以往“過于追求”而言的,而語感的訓練和培養離不開對文本含義的準確把握。我們都知道文章是例子,而小語小語,面對的是“小”學生的最基礎的“語文”學習,不抓好教材文本這個例子,又怎能讓學生達到舉一反三,又怎能給學生日后的學習打下扎實有力的基礎呢?我看過不少教師上《詹天佑》一課,報刊也登載過不少本課的教學設計和教案分析評價之類,其中不乏精到之處,但是,當我發現在教師的支持下,學生們在課前或課上不惜花費九牛二虎之力,把“兩端開鑿法”和“中間鑿井法”以及“人”字型線路包括背景畫面那蒼翠欲滴的青山都畫得栩栩如生、逼真至極的時候,尤其有的評論文章對這種調動學生動手實踐的舉措大加褒賞的時候,我想,這可能是教者和評論者意識上的小小誤區。這就更提醒我們應該就文本而進行相應的訓練,使我們的孩子能真正讀懂祖國的語言,通過對文本的理解,形成“再造現象”。當然,我們不反對就文本中一些較生疏難懂的知識輔以動手做一做甚至更多的方式幫助理解,但是,若將這種動手做當成語文課的“正餐”,那就錯了。還有一些課堂,用現代聲像技術取代對文本的研讀,甚至整節課都不看一眼課文,這也是不可取的。語文課一旦離開文本,上成了美術課、設計課、發明課和思品課(更多的是表演課)等等,便失去了語文的特點,便成了“四不像”,語文教育的目的就難以實現或說目的是殘缺不全的。所以我們說語文教育有其自身的特點和學科教育規律,我們要在開拓創新的同時注意避免走向新的極端,要回歸文本,讓學生在文質兼美的教材文本中發現、理解、掌握更多的語文知識和技能,同時受到情感的陶冶。
二、關于閱讀個性化問題
閱讀是一種高度個性化的心智活動,在閱讀活動中,閱讀主體需要借助自身的生活經驗和語文積淀喚回直覺經驗,從而重構讀物的具體化形態。這就是所謂的“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原因。正因為有千差萬別的經歷、處境與積淀,才有千差萬別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才有閱讀的不同價值取向和個性感受。也正因為如此,新課標從人本的角度出發,第一次提出“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往往是多元的”、“應尊重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睂Υ耍覀冋Z文教師的嘗試也是很成功的。課堂上不再只是教師硬性指令學生一定要讀什么、背什么,一定要對某個問題的理解尋求整齊劃一的答案,而是提供了大量的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的機會和條件,給學生自主閱讀的時間和空間。我們的老師往往用這樣的語氣說:你想用什么方法來學習這篇課文?你認為哪篇文章、哪個段落讓你感動?為什么?談一談你自己的感受?你喜歡哪個段落或部分的描寫?你想背誦哪一部分?諸如此類極其人本的交流談話,體現了對學生多元理解和個性感受的尊重,是完全符合語文課文的文本特點和閱讀主體的主動性發展要求的,無疑也是我們應該堅持的。但是,應該注意的是,尊重不等于盲從,多元的理解也應有個不違背文本原義和正確價值導向的底線。根據發現我提出如下建議:教師在鼓勵學生自由選擇、自由發表見解、自由積累語言的同時,一定不要忽略甚至放棄對學生的引導。首先,學生選擇的讀書方法很多,在本課、本篇文章的學習中到底哪種更適用,要給學生正確的引導。其次,小學生認識事物的能力畢竟有限,發表見解磁有時會偏離文本本義,甚至由于生活閱歷以及價值觀的影響使他們的理解走向片面和錯誤。一個孩子學完《挑山工》后,非常遺憾地談到:挑山工啊挑山工,人生在世有七十二行,你干什么不好,卻干這個苦差事?另一個女孩子學完《賣火柴的小女孩》憤憤地指責小女孩的父親是多么的不負責,而她自己的爸爸又是多么愛她。在這種時候,我們教師就要及時出手,幫助孩子從認識上得以提升,不能以尊重孩子的理解感受為由聽之任之,以免誤導孩子在語文學習中的價值取向,而應引導他們正確地認識社會并學會做人。
關鍵詞:小學語文;合作學習;講究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6-0119-01
合作學習是新課程積極倡導的學習方式,也是新課程改革中學習方式變革的一個明顯特征。由于小學生的年齡小,好奇心強,學生之間能力傾向、興趣愛好、個性特征等諸多方面存在著差異。合作學習適合小學生的學習特點,他們喜歡在一起交流和討論問題,用共同的視角觀察事物,用共同的方式探究新知。知識和技能在合作中獲得,情感、態度、價值觀在合作中培養,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式,它促使教學走向民主,走向開放。讓師生、生生多邊互動,形成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合作學習的優點是:它能激勵學生發揮出自己最高水平,還能促進學生在學習上互相幫助,共同提高,能增進同學間的感情交流,改進人際關系。在合作學習中,小組合作是最基本的組織形式,但如何有效地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才能取得最理想的效果,應該從以下方面著手。
1.科學地構建合作小組
合理的小組合作,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優化組合、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因此,在構建合作小組時,一定要注意小組組合的科學性。
1.1 合理安排小組人數。合作小組人數一般以2人配對或4人相鄰合作學習開始,組內每個學生才有展示和交流的機會,有利于小組成員的共同發展。
1.2 精心搭配小組成員。合作小組的人員搭配一定要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教師應按照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興趣愛好、性格特征、性別等差異進行分組,讓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優化組合,使每個小組都有高、中、低三個層次的學生。組內異質為小組成員間的互相幫助、互相促進提供了可能,而組間同質又為全班各小組創設了公平競爭的寬松環境。
1.3 明確組內成員分工。在構建好學習小組后,教師還要幫助各小組進行合理的人員分工,明確任務職責,學習時才不會盲從。一般情況下,在每個合作小組內要設組長、記錄員、匯報員各一名。匯報員負責向全班匯報本組討論結果。這種角色分工不是長期固定的,組內成員要輪流擔任,實現小組角色的互換,增進生生互動的有效性。
2.構建適合學生合作學習的環境
學生是具有豐富個性的學習者,和諧、默契、尊重、信任的學習環境,可以激發學生思維,促使其與他人交流合作的愿望,在感受和參與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2.1 充裕的時空環境。在平常的教學中,教師經常會看到由于學生沒有按照老師事先預設的軌道進行,或由于學生的"吞吞吐吐",害怕不必要的枝節末葉的出現和時間的浪費,毫無顧忌地打斷學生的發言或活動,這些"蜻蜓點水"式、"一蹴而就"式的合作學習,只能是形式上的合作學習。因此,在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時,要使學生擁有充足、寬裕的發言、補充、更正和辯論的時間和空間,讓各種不同程度學生的智慧都得到盡情地發揮。
2.2 熱情的幫助環境。全班十多個小組中,免不了有些因組長的組織能力偏低,或因小組整體實力偏差等原因而無法順利地展開合作,教師應因組而異,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啟發式幫助。教師要以一個普通合作者的身份,自然地參與到困難小組中去,讓學生覺察不出因本組水平低而需要教師的幫助。其次,教師要有意識地給他們多創造一些表現的機會,以激發他們奮發向上的熱情,為學生的成功學習創造條件。
3.選取適宜合作學習的內容
什么內容需要學生合作解決,教師備課時要深入研究教材,提供給小組學習的問題必須依據學生的認知基礎、合作能力,把那些具有探究性和開放性、僅憑個人的力量難以考慮周全、須發揮小組集體智慧的問題讓學生合作學習。
3.1 開放式的問題值得合作學習。按照課前設計好的教案,把語文課上得相當嚴謹,已經不符合要求,語文課堂必須開放。如《半截蠟燭》這篇文章表現伯諾德夫人一家機智勇敢的句子很多,一句一句教,不是辦法,讓學生把描寫伯諾德夫人一家機智勇敢的句子劃下來,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或讀、或演、或談感受,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就能把較多的語言挖掘出來。
3.2 有難度的問題值得合作學習。有難度的問題一個人不可能解決,如果有小組的合作,在同學的交流與合作中,相互啟發,思維與思維產生碰撞,又能激起新的思維。如《詹天佑》一課"人"字形鐵路的設計對學生來說是個難題,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學生在合作學習中一起思考,一起畫示意圖,一起試著用小火車在"人"字形路上運行,在想、做、說的過程中互相啟發、互相配合,難點就迎刃而解。
3.3 有爭議的問題值得合作學習。教學中往往在某些地方學生的意見會產生分歧,各人有各人的理解,在尋找問題答案的過程中可讓學生組成小組進行爭議,這就要合作學習了。教學《聶將軍與日本小姑娘》時,學生對聶將軍無微不至地照顧兩個日本孤女產生了爭議,把意見相同的學生分成一組,組織學生合作討論,為自己的觀點找依據,通過辯論探究其中的原因,感悟聶將軍的慈善心腸和寬襟。
3.4 有較多內容要在短時內學習時值得合作。
4.提供及時有效的指導
合作學習的成功與否,同教師的引導與參與是分不開的,在開展合作學習過程中,隨時都會有意外的問題發生,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解決,往往會阻礙合作學習的順利開展。因此,除了事先宣布合作規則外,在很多情況下,教師必須對各個小組的合作學習進行現場的觀察和介入,為他們提供及時有效的指導。小組活動開展得非常順利時,教師應給予及時的表揚;對小組的任務還不清楚時,教師要有耐心,向學生反復說明任務的內容及操作程序;小組討論的聲音過大,教師可以抽取小組中的一人做噪音監督員,或讓這組學生的位置互相移近一點,如果小組討論接下來聲音小多了,教師應及時去表揚;小組活動出現問題時,教師應及時進行干預和指導;小組提前完成任務時,教師應檢驗他們是否正確完成了任務;小組討論偏離主題或討論一時受阻時,教師應及時發現,及時制止,或為小組討論提供及時的點撥,使小組討論順利開展。
除了這些,還可能出現別的情況,比如說學生不愿意參加小組活動,經常缺席等等。當然,這些頭疼的問題也不是一朝一夕能解決的。教師應有耐心和愛心,經常鼓勵和幫助這些學生,讓他們充分體會到合作學習的樂趣、被人尊重的滋味,然后慢慢引導他們加入小組學習。
5.強化合作學習的評價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