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12 22:26:0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計算機課程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課程內容程式化,靈活度不夠
目前大部分學校的中職生都是根據統一的課程標準學習,課程的設置趨于程式化,沒有特色,專業課所用教材多是大專教材的縮減本,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有些學校課程門類過多,其內容交叉重復,在教學形式、教育理念、教學方法等方面沒有突破,學生課業負擔重,對專業知識的掌握缺乏靈活性。在這種模式下學習,很多學生感到枯燥、乏味,不能充分激發學習的自主性。
(二)各學科的知識相對獨立,滲透性不強
計算機應用的各門知識是相互依存、互為所用的。在實際應用中,解決一個問題往往要用到幾方面的專業知識。然而目前計算機應用的各門課程設置相對獨立,缺乏滲透性。中職生由于年齡關系,理解能力有限,很難依靠自己的力量把各門知識整合在一起,所掌握的知識缺乏系統性和連貫性,導致應用能力差,不能舉一反三地解決實際問題。
(三)考評體系不完善
中職學校對學生的考評形式與評價主體單一化,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不夠完善,使學生被動地應付考試,無法體現出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在引導學生認識并發展自身的職業潛能方面始終處于劣勢。
二、計算機應用課程優化、整合方案的措施
國務院頒布的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及發展的條例中明確指出,職業學校和職業培訓機構應該及時調整專業課程的設置,增強專業適應性,積極推進課程和教材改革,設置具有職業教育特色的課程。要使優化與整合中職計算機應用課程取得實效呢?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一)根據中職生的特點設置課程,優化課程結構
課程設置是學校教育的核心組成部分之一,要培養出與社會接軌的計算機人才,必須建立面向未來的課程結構和適合學生發展的課程體系。中職生文化基礎相對薄弱,對理論課有厭學情緒。但喜歡實際操作,動手能力較強,對實踐課、上機課以及其他一些需要實際操作的課程有著非常濃厚的興趣。因此,應該緊密結合學生的自身特點,堅持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統一,促進專業知識與學習方法互相滲透及三觀教育與職業素質相結合的綜合性原則,加強課程實際操作,滿足中職生的個性發展需求,合理優化課程結構。
(二)根據市場需求,增強課程設置的目標性
教育家黃炎培先生認為,各地設立職業學校,須教育和職業兩方面極端聯絡。課程的設置應該根據職業界的需要,符合職業界的習慣。目前中職學校計算機應用課程的設置趨于模式化、固定化,知識更新速度遠遠跟不上IT業發展的節奏,導致學生在就業中無法與人才市場接軌,學以致用。因此,對課程設置進行優化,使專業設置更加合理化、動態化、特色化,面向需求、面向市場、面向未來,根據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及時調整課程設置梯度,結合國家教學計劃,根據用人單位的需求信息,及時增設相應的教學課程迫在眉睫,亟須重視專業課程的細化,根據不同的市場需求培養專業的、適合不同崗位的計算機應用方面的人才。
(三)緊密結合學生實際,調整文化課與專業課比例
以前教育機構曾提出,中職學校學生接受的文化課、專業理論課及實踐課的比例應為3:3:4。由于這種課程設置過于重視學生文化課的學習,使得實踐課及專業課的學習時間明顯不足,不利于中職生職業能力的培養。中職教育應該更加注重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際運用能力,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點和興趣點,加大專業課、實踐課的分量,如可將文化課、專業理論課和實踐課的比例調整為二比三比五,使其更為合理和切合實際。調整文化課的所占比例并非否認文化課的重要性,相反,計算機應用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對學生的文化基礎有一定的要求,如英語能力、數學能力以及語言應用能力,拋開這些基礎學科的知識而孤立地談發展計算機教育好比空中樓閣,是不切實際的。
關鍵詞:中職計算機課程教學改革
一、采用直觀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果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由于現在的計算機各種軟件,大多以圖標方式和鼠標操作為主,其操作直觀、便捷,這些軟件的應用與操作在黑板上是無法向學生講解明白的,我們可以通過合理使用直觀性教學原則、采用先進的工具,建設較為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室,利用大屏幕投影進行直觀教學,編制多媒體教學課件和演示程序,化抽象為直觀,使原本比較枯燥抽象的教學內容,變得生動活潑,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教學效果。也就是說,現在計算機的許多課程,應該以:“演示+操作+講解”的新的授課方法進行講授,而傳統那種“板書+講解”的授課方法必須要淘汰。
二、精選合適教材,加強校本研究
由于信息技術發展速度快,而教材更新速度相對遲緩,而計算機代用教材在書店里又五花八門,系統性不強,因此我們在教材選用上應十分慎重,要進行充分甄別,選擇內容新、適用性強、淺顯易懂的教材對于保障學生的學習效果非常重要。
有了好的教材,對不同專業的學生授課內容也要進行調整,應以實用為原則,對日常工作和學習中需要且經常使用的知識和技能重點介紹,著重講解。如:操作系統中中文系統、常見的文件類型及其基本操作的使用是最重要的,應該重點介紹。對于網絡方面局域網和因特網已經成為現代“計算環境”必不可少的部分,掌握這方面的知識對正確使用和簡單維護非常必要,需要讓學生理解掌握。平時要加強校本研究,對教材內容的調整和校本教材的開發十分有益。
三、加強實踐環節教學,提高學生動手能力
1.精練習題、強化基礎。習題的作用在于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教材內容,鞏固基本概念,是檢查對授課內容理解和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是掌握實際技能的基本訓練。根據各章節的具體內容,精選習題,促使學生加深對各章節主要概念、方法、結構等的理解。為充分發揮習題的作用,及時指出作業中存在的問題,對普遍性問題集中講解,對個別性問題單獨輔導,對學生寫的優秀作業加以表揚。我們還建立了“網上輔助教學環境”便于學生進行自學、練習、同學間交流、向教師提問、考試等。
2.強化基礎實驗指導、提高實踐技能。上機實踐不僅能進一步提高學生靈活運用課程知識的能力,而且使學生在編程、上機操作、程序調試與正確性驗證等基本技能方面受到嚴格訓練。
3.強化課程設計、提升學生綜合解題能力。我們對數據結構、操作系統、匯編語言程序設計等課程設計了一套完整的課程設計實踐教學大綱,為學生的課程設計提供指導。規范課程設計報告,按照軟件工程的要求,從需求分析、總體設計、詳細設計、調試分析、用戶使用說明,測試結果等幾個方面組織文檔,要求學生盡量采用軟件工程的思想,如:模塊化、信息隱蔽、局部化和模塊獨立等來實現程序。選擇一些簡化的實際問題作為課程設計的題目,將學生分組(每組4~5人),給兩周的時間去完成課程設計任務。要求同組學生在問題分析階段和模塊設計階段分工合作、集體討論,但最后的編碼獨立編寫。最后每個學生都要進行面試,提交課程設計報告,學生必須能夠清楚地介紹設計思路、主要技術手段并回答與題目相關的問題,并且程序通過程序測試才能算完成了課程設計。四、加強教學過程監控檢查、建立健全考核評價體系
為了保證課程建設的順利進行,學校有關職能部門應定期對課程建設的質量、進度進行檢查和督導,采用聽課,抽查以及采集學生對課程的建議與意見等途徑,準確了解情況并及時將意見和建議反饋給任課教師,督促任課教師改進教學方法。制定嚴格的教學管理和考核措施,是提高課程教學質量的有力保障。每學期開學前任課教師都必須按照教學大綱認真制定學期授課計劃,填寫教學進度表,并明確由相關部門負責人審核后交教務處備查。教學過程中要強調集體備課,加強教研。考試內容除必須掌握的基礎理論外,還要進行技能考核,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初中計算機教學中,學生好似沉默于課本的操作中,但通常在教學內容與實踐內容結束后,學生的90%總感覺到一無所獲呢?學生總是對今天所學知識明天再說起時總忘卻的太多呢?就這種教學過程中出現的現象,彼人作以如下小議:
(1) 引導學生進入自學特別應該注意的是“自學”即學生自主的學習,而不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教師應努力做到一個臨時顧問的角色。這樣做是因為,給學生留足個人空間,在自己尋找課本知識的時候,不因有教師的引導在思維上有太多的禁錮,學生就會對課本的上的操作有所探尋,會經常性的提出一些課堂中與教師認為的“重點”不同的知識點,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效果。這樣無形地增加了課堂的容量,一些所謂的重點,在這里就可以放棄了。
(2) 學無定法,教無定式。一切的學法與教法無非是達到學生所有所獲、學以致用、學有所成的目標。在課堂中盡量的讓學生走上學的最前列,無論你所使用的是啟發式、探究式、興趣式等,學生應該對學習的內容首先有一個最首要的了解,因為知識是學生學習的目標和任務,學生思維的方式不一定與教師的相同,而某一固定的教法和學法往往有一定框架結構,于是教師常常提醒學生進入相應的“目標”,而為實現教師所謂的目標,課堂就會一下子變成了教師的“一言堂”;45分鐘短暫的時間就會一下被教師占用完。學生走在學的最前列,要求教師在課前對課堂的所有細節做以深刻的思考,以應學生不時之需。例如:某學生在學習POWERPOINT時,我首先讓學生自己看書,自己上機操作,然后將兩節課中學生遇到的問題在專門的一節課中解決,學生操作了,有了許多發言的權力,教師則成了其學習的顧問,當第四節課學生上機操作時,學生就會及時的對教師的解答進行驗證。當POWERPOINT學完之后,回頭我讓該學生替作了一節課的課件,學生能夠運用自如,而且有些方面,是我使用常規教學法所教班級學生根本就不會操作的。
以上小小見解,在我教學過程中使用了很多次,而許多人認為:此教學法無軌可尋,課堂太亂,讓人看了好似一團亂麻。固本人在此只是讓大家去嘗試一下,感覺一下,是否有價值還請各位同事指點更正。
一、初中計算機教學中的問題分析
1.教學模式落后
隨著計算機的不斷普及,許多家庭斗湖配備計算機,因此孩子在很早就接觸了這一新生事物,所以學生對于計算機都有所了解,同時也表現出濃厚的學習興趣。但是受到現階段影應試教育的影響,中學對于計算機的成績的考核幾乎為零,因此在課程安排上計算機課時被進行最大限度的壓縮,甚至挪作他用,計算機課程的教學便無從談起;老師在授課時沒有創新,授課方式和授課內容枯燥沒有吸引力,無法激發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讓有限的學習時間盡數浪費;多媒體教室數量太少,根本無法滿足學生們對于計算機的個性化需求。由此來看傳統的落后的教學模式與計算機課程教學之間的矛盾逐漸激化,在沒有得到有效的調和情況下教學效果無法達到預期目標。
2.計算機知識老化
計算機知識的更新速度令人咂舌,因此計算機老師要不斷的學習才能掌握最新的知識體系,但是老師在教授過程中不能得到校方的大力支持,計算機課程的落后,大多數計算機老師的知識體系無法和全新的知識進行同步更新;再加上越來越多的小學也逐步開設計算機應用課程,因此初中老師在教授過程中所教授的課程內容某些學生易于理解,而有些同學則不知所云,教學質量因而參差不齊;另外初中計算機老師多事由其他任課老師代教,在講課時會不自覺傾向于文化課,對于計算機課程的教學精力過于分散;所以初中計算機老師應該做到努力提升自身的計算機知識的掌握程度,不斷學習新的知識體系,完善自身的知識構架。
二、解決初中計算機教學問題的對策
1.完善基礎設施
首先,在初中計算機課程的普及過程中,政府應當加大專項經濟的支持和政策傾斜力度,完善計算機教育的基礎設施,配備充足的計算機。其次,教師應當本著“物盡其用”的原則,充分發揮學校的計算機資源,使有限的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使學校的機房盡量向學生開放,使學生能在課余時間進行計算機的操作練習,將理論知識運用于計算機的操作實踐中,在實踐中強化理論知識,同時,也可以使計算機這一現代化工具更好的為學生學習服務。
2.強化師資隊伍
首先,學校應當對于初中計算機課程的開展給予足夠的重視,對教計算機課程的教師進行專業的培訓,將其打造成為維護和管理現代教育技術設備、開發信息教育資源、開展現代教育技術科研的骨干隊伍,并通過他們的輻射作用帶動更多的學科教師關心新技術,學習新技術其次,作為計算機課程的教師應當緊跟時代的步伐,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明確計算機課程的教育教學目標,深人領悟計算機課程的教育內涵,不斷學習新技術,積累新知識最后,教師應積極參加本地區教研活動以及各種賽課、課件制作、論文等評比活動,不斷學習并借鑒先進經驗,提升自己的教學理念,對新事物保持足夠的敏感性。
一、高職學生學習計算機理論課程的重要性
高等職業學校與其他普通學校不同的是,除了根據我國實施素質教育的政策,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以外,其重點是培養在技術方面過硬的學生,即通常所說的專業性技術人才。具體到計算機這門課程而言,在學校的學習時間,上機操作雖然可以及時的對理論知識進行一個系統的鞏固與掌握,但是于長遠而言,豐富的理論知識不僅可以充實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在日后的社會實踐中,理論知識才能協助學生出色的完成工作。筆者認為,高等職業學校學生學習計算機理論課程的重要性更多的體現在像C++、Photoshop、CorelDRAW、MacromediaFireworks等一些應用性較強的課程上。
(一)學習計算機理論課程為成為計算機領域專業性技術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礎
任何領域內的技術性突破都是以堅實的理論基礎為后盾的。計算機領域也不例外,扎實的計算機理論基礎,可以幫助學生成為計算機領域專業性技術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礎。學校課堂上短暫的上機實踐只能使學生對該部分知識有一個初步的上機感受或者體驗,并不能系統的掌握該部分知識。只有學生們深度學習了理論部分的知識,在日后的實踐操作中慢慢消化、理解,將理論知識逐步與實際操作相結合。這樣,每一名計算機專業的學生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專業性技術人才。
(二)學習計算機理論課程有助于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正所謂萬變不離其宗。學習知識也是這個道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的普及,在計算機的各個領域會經常出現一些棘手的問題待解決,當我們的學生日后面臨諸如此類的情況時,學生最終還是要回歸課本,回到基本的理論知識上去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由此,這一部分的理論基礎對于學生而言會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所以,學習計算機理論課程有助于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二、我國高等職業學校計算機理論課程的教學現狀
目前我國大部分高等職業學校的計算機課程還是以上機實踐操作為主,理論課程的學習還是傳統的授課模式為主,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部分:
1)學生對于上機實踐操作更加感興趣。
高職學生的年齡一般在20歲左右,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普遍對網絡和計算機感興趣,加之傳統的計算機理論課程教學枯燥無聊,使得學生對于上機實踐操作更加感興趣。除此之外,上機操作的課程學生也便于管理。
2)目前我國高等職業學校計算機課程的考試形式為上機操作。
雖然現階段我國的教育領域大力提倡素質教育。但是,包括教師考評在內,學生和家長根深蒂固的觀念還是以成績為主。所以在教師備課中大部分授課時間還是偏向上機操作。
3)課程安排和課時計劃導致學生無法系統的學習計算機理論基礎。
由于每學期的課時一定,課程教學計劃由我國教育主管部門統一安排。所以在規定的時間內教師只能走馬觀花式的完成教學計劃,學生無法在規定的課時里系統的學習計算機理論基礎,更多的知識只能由學生自學完成。
三、高等職業學校計算機理論課程教學改革的建議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改革高等職業學校計算機理論課程教學現狀勢在必行。良好的計算機理論基礎為學生成為計算機專業技術型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在此,提出幾點針對性建議:
(一)創設優質高效的計算機理論課程
高等職業學校計算機理論課程的教學過程中要重視與其他學科的有機結合。計算機理論課程的學習要更具有人文關懷,每一部分的學習不要切忌為學生固定條條框框,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創新發展的能力。
(二)改變教學模式,活躍課堂氛圍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計算機理論課程授課形式不宜呆板被動,把課本內容生拉硬套,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靈活多變,激發學生頭腦風暴。以學習CorelDRAW理論基礎為例。CorelDRAW這一軟件廣泛應用于服裝設計、工業設計、平面設計等各個行業和領域,是一款比較實用的繪圖軟件。教師在對這一內容的教學中,可以適當的引入一些學生們耳熟能詳的實例,譬如汽車LOGO、網頁設計等,以別克汽車LOGO為例,除去圓圈部分,LOGO內大致分三個部分,紅色、銀色和藍色箭頭圖案式樣完全一致。教師可以根據整個LOGO的繪制方法及步驟,逐一引入理論課程。這樣,學生們帶著興趣聽完一堂課,也為該課程的上機操作打下了基礎,一舉兩得。
(三)根據實際學習情況,開設多元化考評方式
計算機課程的考評形式不能僅僅局限于上機操作。計算機課程理論部分的學習在整個計算機課程甚至日后的工作生活中都占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高等職業學校應該根據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開設多元化考評方式,讓學生改變對理論知識的認識態度,引起足夠的重視。
四、結語
論文關鍵詞:教育改革;計算機技能;高職院校;課程;建議
在當前社會中,計算機技術被應用在多種領域中,并且日益凸顯出它的重要性。在我國社會的崗位中,能夠熟練操作計算機是對人才的最基本需求。高職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社會生產崗位第一線的應用型人才的基地。在當前的高職計算機教育中,由于與普通高校的教學理念、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的差距,使得高職計算機課程缺乏對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這讓一些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的學生無法學習到新內容,并且難以掌握一些操作技能,對積極性有了嚴重的損害。為了能夠讓學生走出校門后適應崗位需求,實現可持續發展,我們必須要深化當前高職院校計算機課程改革,合理定位,構建新型的課程體系。
一、 高職計算機課程的地位與培養目標
在信息技術和計算機技術迅猛發展的社會,需要的是高素質的應用技能型人才,尤其在高職院校中,與其他高等教育不同,重點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并不需要學生能夠掌握過多的理論知識,只是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在當今社會中,能夠具有熟練的計算機操作能力是崗位對人才的基本需要,對于培養具有實踐能力人才的高職院校,更應當將計算機課程發展起來。我國計算機課程在近幾年逐漸發展起來,最初由理工科院校開設到當前所有高校都有著計算機課程,可以說計算機教育在當前高校中得到了顯著的發展。在當前的高等教育中,計算機教育分為兩種范疇,第一就是指計算機專業的專業教育,另一種是所有專業的基礎課程,而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能夠占到高??側藬档?8%以上,可以說計算機教學大部分是向非計算機專業學生開設的基礎課程,為了能夠讓學生掌握計算機基礎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技能,培養學生利用計算機對問題進行分析、解決的能力,提升學生的計算機素養,為未來從事專業解決實際問題打下良好的基礎。
由于高職院校的辦學目標屬于職業性教育,主要為社會生產第一線培養出應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因此在高職院校的辦學中需要突出職業性與行業性的特點,在教學中社會定位應當是以產業服務與教學開發為主。在教學中,應當以學生就業為教學根本目標,一切以就業形勢與崗位需求為最核心的指導方針,在培養人才的目標過程中,需要與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始終相適應。因此在高職院校計算機課程教學中,培養人才目標可以概括為:使學生具有一定的計算機理論知識,并且能夠熟練運用計算機進行崗位上的信息獲取、加工、分析、解決等,并且在自己從事的領域中獲得相關的計算機資格證書。
二、當前高職計算機課程存在的問題分析
首先,高職院校學生素質與能動性存在問題。由于高職院校的生源與普通高校有著較大差距,因此學生素質差異性較大。加上學校招生范圍較廣,學生自身的計算機素質就相差較多,因此在基礎掌握上有著不同層次。然而計算機是一門需要系統性教學的課程,教師需要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調整教學方式。另外,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橋差,由于學生家庭經濟條件的不同,導致學生掌握計算機能力的層面不同。有的學生有著計算機基礎,但是理論基礎較差,有的學生沒有接觸過計算機,一旦接觸到機子就會很茫然,因此一直學習理論基礎,對于實踐能力較差,這樣的情況都造成了學生們的實踐與理論相脫節的狀況。
其次,教師隊伍素質有待提高。隨著近幾年高職院校的發展,多數高職院校建立自己的計算機教學課程的教師隊伍,但是有些學校為了節省開支,利用學校的其他專業的教師來對學生的計算機課程進行教學,雖然使得計算機課程與學生所學專業相掛鉤,但是由于教師并不專業,因此在計算機教學的專業性上還較為欠缺。
第三,教師教學形式單一。由于傳統教學觀念的根深蒂固,使得教師難以轉變新的教學理念,一般在計算機課堂教學中,教師在理論課上都是以對著課本對知識進行講述,只不過將課本的內容轉換為語言文字,而在操作課上,教師一般都是對學生進行操作的重復展示,單一地讓學生模仿自己的操作過程,因而使得學生并不能自己去練習或者進行創造性的思維創新,使得教學氣氛死氣沉沉,讓學生難以提升學習的興趣。
三、新背景下高職計算機課程改革的幾點思考
首先,高職院校應當確立正確的辦學理念,創設計算機課程教學的新方向。我國高職教育應當以實現學生掌握應用技能為目的,培養能夠達到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因此在教學指導思想中,應當確立以實用為主的指導方針,尤其在當前生產崗位第一線,缺乏的是專業技能的網絡人才,因此高職院校的計算機課程不能只停留在課本內容與理論知識,而是順應社會的發展需求。
其次,采取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計算機教學課程,許多教師認為十分簡單的理論知識,學生卻需要很長時間來掌握,一堂課下來教學效果并不能達到理想狀態,這是因為由于計算機教學體系有一系列的教學理論與技術作為核心內容,如果教師按照傳統的教學方法對學生教授,只會讓學生難以提起學習的興趣,必然會呈現出事倍功半的結果。我們在當前的教學中,不只是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還需要學生通過他人的幫助對學習資料的整合,對課本內容進行加工,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與團結協作的能力,有意識地讓學生相互交流與溝通,然后由教師進行最后的總結。比如我們在教畫筆這一節課時,可以對學生進行一些常用工具的介紹,然后讓學生隨意進行涂鴉,可以遵照教師給的主題,也可以發揮想象力去繪畫,只要能夠達到熟練運用畫筆工具就可以了,學生們思維沒有拘束都會將興趣投入進來,掌握了畫圖的基本要領。當學生學會一些基本操作后,我們可以教授給學生一些便捷的操作技巧,讓學生感到十分新奇。并且可以讓學生自己去琢磨一些操作技巧,并讓最先發現的或者有著一定基礎的學生傳授給其他學生,這樣讓他們能夠鉆研與探討,學生們都能夠提升學習與研究的興趣。
第三,教師在教學中注重語言的運用。語言是教師教學的基礎工具,沒有語言,就無法與學生交流。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更喜歡實際操作的技能,因此在教學中如果教師用傳統的理論教學,學生就會感到單調。因此教師可以在語言上設置一些技巧,首先,可以采用“懸念”手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當教師在教學內容上懸而未決的時候,學生會懷著極大的興趣與好奇心來進行驗證或者嘗試,這時候教師將結果展示出來,進而引導學生進行實際操作,就會收到良好的效果;其次,在語言中富有幽默性,讓學生能夠輕松學習,教師富有幽默性的語言能夠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且使自己與學生都感到輕松,著名教育學家斯維特洛夫曾經說過,“教育家需要做的最主要的,就是將第一位的助手收納起來,它就是幽默?!庇捎谠谟嬎銠C教學中,理論知識較多,學生對于這些枯燥的知識毫無興趣,并且由于知識點較為抽象與枯燥,因此在記憶上較為困難。而在教學中,如果教師能夠融入幽默性的語言,就能夠將沉悶的課堂氣氛打破,讓學生能夠在輕松的氣氛中學習;第三,設置疑問,讓學生調動思維,在教學中,我們可以設置一些疑問與矛盾激起學生的思維活動,心理學家魯賓斯坦對于教師的教學研究中說過,“學生的思維通??偸情_始于疑問或者教師提出的問題,開始于驚奇或者疑惑,亦或是開始于矛盾?!?/p>
第四,突出實踐環節,增強學生的操作能力與創新意識。隨著高等教育的改革逐漸深入,我們將高職院校培養人才定位在應用型技能人才,因此在培養目標上應當注重學生的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加強教學中的實踐操作環節,減少理論部分的學習。計算機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所有的理論基礎都是為實踐操作做準備的,實踐教學對理論教學是一種反饋,并且能夠培養學生在實際中運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需要在教學中堅持將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相融合,保證理論與實踐課程的合理比例。教師在教學中還需要提高效率利用好每一堂實踐課,明確每次課程的目的與安排,在下課后讓學生自己記錄學習狀況,這樣能夠幫助學生有著針對性的操作訓練,避免了學生學習的盲目性,進而保證了教學質量。
第五,對計算機課程的考核改革。高職院校對于學生的計算機學習依靠計算機考核來對教學質量進行評估,因此計算機考核改革需要遵守合理性、科學性的原則。一方面,能夠對學生的學習效率與教師的教學質量進行監督與評價,在另一方面,能夠運用合理的考核方式對學生學習計算機進行合理引導。例如,教師可以提高平時成績在期末總成績中的比重,讓學生重視起日常學習的重要性,這樣能夠幫助學生腳踏實地地學習知識,避免了考試前的突擊復習。而平時成績由日常的小考與作業構成,這樣讓學生能夠在平時得到鍛煉,扎實了基礎,在期末考試中會相對輕松。另外,理論知識只是考試的一部分,教師應當對學生的上機操作進行重點考核。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信息學院,北京102249)
摘要:針對當前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現狀,分析石油院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發展與改革的歷程及面臨的困境,提出在當前以計算機思維為導向的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目標指導下,如何面向專業應用能力培養計算機思維,闡釋其課程體系及其運行機制。
關鍵詞 :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計算思維;程序設計
文章編號:1672-5913(2015)17-0076-03
中圖分類號:G642
基金項目: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本科教學改革項目( 2014yb098);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研究生質量與創新工程項目( 2013yb039)。
第一作者簡介:王新,女,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數據庫、數據挖掘,xinwang@cup.edu.cn。
0 引言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廣泛應用,計算機科學與多種學科相互滲透,產生了多種邊緣學科。計算機基礎課程內容不斷地改革和調整,教學理論和教學目標也在發展和深化,其中有幾次重大改革:①1997年提出的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體系,以計算機技能培養為主;②2004年提出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體系,以計算機應用能力培養為主;③2010年,以《九校聯盟( C9)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發展戰略聯合聲明》為標志,以計算思維培養為主的新一輪課程改革開始了。
1 計算機基礎教育現狀與面臨的困境
隨著互聯網的應用與發展,計算機基礎教學產生了越來越多的困境。其主要原因: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普及,入校的新生對計算機操作的技能大幅提升,使得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具有平民化的趨勢,部分專業人士認為計算機基礎教育可弱化或取消;按教育部要求,高校各專業總學分大幅縮減,計算機基礎課的教學學時被壓縮,教學資源配置不充分;很多人將計算機科學等同于計算機編程,淡化了計算機的科學意義,削弱了計算機學科的內涵。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內容過分偏重計算機工具及其使用方法;教材基本上是有關領域的濃縮版,學生進入大學后,對第一門計算機課程興趣不大;課程教學在分層次、分類別上也存在明顯不足,使得計算機基礎教育教學自身的地位也有所降低;更為關鍵的是信息化素養與專業技能融合缺少具體的實施方案和有效的實現途徑。基于上述原因,2010年,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指委明確提出:計算機基礎課程應成為大學通識類課程;與大學通識類課程地位相適應,大力推動以計算思維為導向的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改;持續開展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體現計算思維能力培養的一系列研討、立項和交流培訓工作。
2 石油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重在計算思維的培養
眾所周知,石油、石化行業是計算機技術廣泛應用的領域,石油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承擔著培養石油、石化專業人才計算機應用能力的重任,而信息技術與專業技術相融合是提升學生專業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迫切需求。培養創新型人才,首先要培養人才的科學思維方式,即訓練人才的實證思維、邏輯思維和計算思維。由此可見,訓練計算思維是培養復合型人才的需要。
3 面向專業應用能力,培養計算機思維
大學計算機課程的改革進程可分為4個層面:理論層面上研究計算思維的內涵與表現形式;系統層面上規劃大學計算機課程的知識結構和課程體系;操作層面上將大學計算機課程作為培養計算思維能力的有效手段;實踐層面上探索不同層次培養目標、不同專業應用需求的途徑。
鑒于以上指導意見,明確計算機基礎教育的總體目標和課程的知識結構、構建課程體系、建設教學資源是我們深化大學計算機課程改革的總體思想。
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總體教學目標分為3個層次,即“普及計算機文化,培養專業應用能力,訓練計算機思維能力”,為此需明確石油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的基本要求和課程體系。
(1)計算機基礎教學的要求。面對石油各專業,計算機基礎教育總體上應使學生了解計算機科學,會構建計算環境,熟練掌握數據處理方法與表達方式,提高計算機應用能力,善于靈活運用計算機解決問題。這就要求學生具體達到以下要求:比較系統地了解和掌握計算機系統與網絡、程序設計、數據庫以及多媒體技術等方面的基礎概念與基本原理,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趨勢;熟悉正確的程序設計方法與思想,具有初步的應用軟件開發基礎;具有數據庫應用系統的初步設計、開發與應用能力;能利用常用工具處理多媒體數據,初步掌握多媒體應用系統的集成與開發能力;培養良好的信息素養,訓練計算思維,能夠利用計算機手段進行問題表達與交流,學會像計算機科學家一樣思考與解決問題;利用Internet進行主動學習,增強專業應用能力,為專業學習奠定必要的計算機基礎。
(2)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知識結構。按照教育部的指導意見,我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的知識結構應滿足3個層次、4個知識領域。
3個層次:①概念性基礎,要求學生掌握計算機學科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的基本理論知識,是各專業學生必學的內容;②技術與方法基礎,要求學生掌握本專業常用的計算機應用軟硬件技術和相關理論方法,不同類別的專業有不同的側重點;③應用拓展技能,結合各專業、各知識領域中有較大共性的、最主要的一些應用性技能,使信息技術與專業技能相結合,不同類別的專業各有側重。
3個層次的教學過程始終貫穿一條主線:網絡數據庫多媒體,以計算思維訓練為導向。
4個知識領域:計算機系統與平臺、程序設計基礎、數據分析與信息處理、信息系統開發與應用,使學生充分了解計算機軟硬件系統的基本結構和工作原理,問題分析與表示方法,系統設計與實現的主要算法,數據的組織、管理以及處理過程,應用系統實現與平臺構建的流程。
(3)構建計算機基礎教學課程體系。①課程設置指導思想:根據我校不同專業對計算機應用的不同要求,從知識、能力、素質要求出發,計算機基礎教學課程設置的原則是:以訓練計算機思維為導向,重基礎、強實踐,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②計算機基礎教學的典型核心課程主要包括大學計算機基礎(大學計算機基礎理論+大學計算機基礎實踐)、算法與程序設計基礎、計算機硬件技術基礎(微機原理與應用、單片機原理與應用)、數據庫技術與應用、網絡技術與應用、多媒體技術與應用,不同類別的專業可根據學分要求選取不同的知識模塊(見表1);③課程設置方案:各專業采用“1+X”的方案,即大學計算機基礎+若干必修/選修課程,而將大學計算機基礎實踐作為獨立設置的實踐環節,以滿足各專業認證的實踐需求。對本校各類專業選修計算機課程的建議見表1。
4 主要的改革措施和成果
(1)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在各高校中從事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教師通常被認為是“沒有前途的”,導致基礎教學的師資不穩定。我校2010年之后經過院系調整,明確了由軟件工程系組織管理計算機基礎教學,基礎課教學由計算機學科教師共同承擔,形成了穩定的基礎課教師隊伍,教師均為計算機學科的碩士、博士,年齡在35~50歲之間,精力充沛、教學經驗豐富。
(2)激勵教學研究,鼓勵發表教改論文。計算機基礎教學內容更新快、變化大,授課對象層次參差不齊,必須不斷地研究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考核與評價方式、教材選用與教材建設以及教學過程的內在規律。近年來學校對大班授課、小班討論,卓越班和創新班的培養方案,研究型、研討型、MOOCs、翻轉課堂、知識碎片化等授課方式,以及任務驅動、項目管理、案例化教學等教學改革項目予以大力支持,鼓勵教師發表高水平的教學改革論文。
(3)教學團隊建設。計算機基礎課程授課面大,上同一門課程的教師較多,教學團隊的管理極為重要。團隊發展規劃是否科學、日常教學活動組織安排是否合理,關系到每個教師的成長。重點建設公共基礎課教學團隊是學校團隊建設的原則。目前計算機軟件基礎課程教學團隊為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C語言教學團隊為校級優秀教學團隊,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團隊為校級培育教學團隊。
(4)積極輔導學生參加學科競賽。學科競賽是展現學生應用能力的平臺,也是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計算機基礎課教師承擔著全校學生參加全國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大賽(原ITAT大賽)、藍橋杯大賽(全國軟件專業人才設計與創業大賽)以及各種計算機相關應用學科競賽的課外輔導工作,承擔校內C語言程序設計大賽的考試與評審工作。
5 結語
鑒于計算機基礎教學的學時被逐漸壓縮的事實,提高各專業相關人員對計算機應用能力和計算思維的認識極為重要,這是信息社會中培養具有科學思維的創新人才的要求,而構建與學校特色、學生層次相適宜的課程體系和運行機制是培養計算思維的有力保障,研究并實施新的教學方法與手段是訓練計算思維的有效途徑,探討并執行信息素質與專業素質相互滲透的實施方案是培養具有綜合應用能力的復合型創新人才之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陳國梁,董榮勝,計算思維與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J].中國大學教學,2011(1): 7-11.
[2]劉桂松,李茂國.大學計算機系列課程改革思考[J].中國大學教學,2012(11): 39-41.
[3]教育部大學計算機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關于申報大學計算機課程改革項目的通知[Z],2012.
[4]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發展戰略研究報告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