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1-31 00:37:2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行政專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調查之一:口頭表述。
口頭表述是指用口頭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以達到與人交流的目的的一種能力。我們在調查時發現,絕大部分大學生對自己的語言表述能力不是很滿意,他們平常不太注意培養自己這方面的能力,有些由于專注于學習,很少與他人交往,因而語言表達能力較差,說話時容易詞窮,甚至連語氣都不夠自信。課堂上老師提問時,很少有同學主動回答問題,即使回答,也由于緊張而無法表述清楚自己的觀點和主張。那些不經常參加社團活動的學生,表達能力普遍比較弱,工作中的傳話、演講、總結等環節都有可能因為表達不當而出現失誤。很明顯,這都是缺乏鍛煉所導致的結果。
調查之二:計算機操作。
隨著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計算機的基礎應用已成為每個大學生必須掌握的技術。問卷調查表明,由于大學生經常接觸電腦,他們的打字速度普遍比較快,60%的學生每分鐘能打40-50個漢字,還有22%的學生每分鐘能打60個漢字。對于word、excel以及ppt的操作,大學生們也并不陌生,因為平時教師課堂授課和學生的作業運用較多,所以他們都能達到一般熟練程度,不會的學生很少。盡管如此,還有很多大學生不能夠熟練地運用計算機網絡搜集信息,也就是說,大學生現有的水平還不能令用人單位滿意,他們很希望有計算機水平較高的人才來提高工作效率。
調查之三:文字寫作。
我們調查發現,28.3%的大學生認為自己的寫作能力不夠好,對自己的寫作能力表示不滿意或者很不滿意。56.7%的大學生則覺得自己的寫作能力很一般,寫簡單句時能連貫通順,但很多專業術語和復雜句寫不出來。只有15%的大學生對自己的寫作能力比較滿意,能夠把握文章的結構,并保證寫出來的文字通達流暢。根據目前用人單位對已錄用的行政管理專業大學生的反饋來看,普遍反映文字寫作能力較差,除了基本的語法錯誤之外,很多大學生還缺乏深厚的文字功底以及廣闊的知識面。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調查之四:創新活動。創新能力是一種稀缺資源,也是大學生的短板。據調查,在學校目前組織的各類創新實踐活動中,只有4.8%的大學生經常參加,其中部分學生能夠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或者提出具有思考價值的問題。49.2%的大學生偶爾參加創新實踐活動,他們表示對此類有關創新思維的活動不是特別上心,覺得創新能力的培養比較難,一般的創新實踐活動無法提高創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有46%的大學生從未參加過創新實踐活動。從總體上看,行政管理專業屬于文科專業,學生的學習內容集中在書本上,很多大學生根本就不關注創新實踐活動,這是令人憂慮的。
二、對行政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期望與建議
行政管理專業是一個應用性較強的專業,一般來說,研究型大學可以突出其理論研究方面的優勢,地方高校應在夯實基礎理論的同時,要著力培養大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1.學以致用,加強專業學習能力。
專業能力是CENTURY就業的核心要素,也是大學教育的主體內容。學生選擇接受大學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對某一專業領域進行深度學習,從而獲得承擔專業工作的學歷和資格。大學期間,學生可以通過專業知識學習去培養自己在專業方面的獨到見解。從雇主角度看來,學業水平和專業能力仍然是他們選擇新員工的主要依據。掌握專業知識,要牢記并理解知識,而不是死記硬背;其次是提升運用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要學以致用。隨著環境和技術條件的不斷變化,專業能力很難以穩定狀態存在,越來越表現為適應新情況、掌握新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2.掌握信息技術,強化計算機運用能力。
打字是一種技能,在校大學生需要提高打字速度,雖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達到飛速擊鍵的狀態,但對于大部分人來說,在擊鍵準確的基礎上,要努力提高擊鍵的頻率,訓練眼、腦、手之間信號傳遞的速度,此外,打字時要專心,要有緊迫感和競爭意識。第二,設法提高辦公軟件應用的熟練程度。與行政管理專業相關的工作,基本上都會用到word、ppt等這些辦公軟件,行政管理專業學生必須很熟練地運用。第三,加強電子政務學習。電子政務是以計算機和網絡通信技術為基礎的一種全新的政府管理方式和服務模式,是政府行政管理領域的一場深刻革命。我們要把信息化建設與政府職能轉變結合起來,既要精于行政管理,又要善于政務創新。
3.重視語言積累,提高文字表達能力。
無論是用口頭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還是用書面文字來傳遞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都是一種能力。而兩者又是相互依賴、相輔相成的,寫作水平有助于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而口頭語言的積累實際上又是為寫作打基礎的。行政管理崗位是經常需要文字表達的,口頭表達工作如口頭報告、對外宣傳和演講等;書面文字處理工作如草擬文件、制定工作計劃、撰寫工作報告、總結報告、演講稿及其它公文寫作等等。從積累到運用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就口頭表達而言,在學院的社團中,有專門培養這一方面能力的活動,參與的學生能在一定程度上鍛煉自己的演講與口才。寫作能力是對自己的積累進行選擇、提取、加工和改造的能力,語言積累越厚實,寫作就越有基礎,文章就能根深葉茂開奇葩,相反,沒有積累,胸無點墨,是寫不出好文字來的。
4.參加社會實踐,鍛煉社會服務能力。
大學生社會實踐是引導學生走出校門、認識社會、投身社會的學習形式,是促使大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增長才干的好機會,是凈化思想、陶冶情操、樹立服務意識的有效渠道。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有助于大學生在實踐中前進、在風浪中成長。行政管理專業的學生在未來的發展中,絕大部分將成為服務社會的各類人才,學校要根據本專業的培養目標和社會需求,重視校外基地建設,充分利用校外實踐平臺和社會資源,積極開展校地合作與創新,大學生要在教師的指導下,有計劃地進行實戰訓練。大學生參加服務社會的實踐活動時,可以參與行政單位的公務處理,也可以承擔公共部門的實地調研,當然也可以參加其它社會服務,如“三下鄉”體驗農村生活、無償獻血、義工義教、幫助孤寡老人或留守兒童等活動,以此不斷培養服務社會的意識,提高服務社會的能力,為以后走上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5.發展個性特質,培養綜合創新能力。
(一)教學管理理念過于陳舊當下高校行政管理專業的教學管理理念總的來說,具有以下幾個特點:(1)計劃內容的高度一致性。教學管理多實行統一的教學和管理計劃,優點是可以統一管理,但容易導致行政專業課程的結構單一呆板,使教學內容和管理內容陳舊。(2)計劃執行的強制性。行政型的教學管理特點是從上到下的直線式管理,強調權威性和服從性,管理人員之間缺乏有效的交流和溝通。(3)決策和計劃的封閉性。當下行政型教學管理往往根據權力意志作出教學決策,進行教學管理,使得決策和計劃缺乏創新,較為封閉。(4)評價分析的形式化。大部分高校的評價分析體系都缺乏一定的科學依據和理論基礎,教學評價及教學管理評價落實不到位。(5)對非教學人員以及教學管理人員的業績考核目標不明確,缺乏嚴格有效的教學管理人員的績效考核制度,沒有明確標準的獎罰制度,使得管理人員缺少管理工作的積極性。如上所述,我國高校行政管理專業的傳統教學管理模式是一種行政型教學管理模式,通常是利用行政的手段進行教學管理。雖然這種管理模式可以避免任意行事,但隨著管理形式的逐漸深入,它的弊端逐漸凸顯,具體表現為學術權力的管理少,行政權力的管理多。在行政管理專業的教學管理中,教學管理往往更專注于權利上的施加號令,而忽略了對教學工作者自身學術方面的管理,導致管理缺乏重點和主次。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這種傳統的教學管理理念已經不能滿足當代高校行政管理專業的教學管理了。
(二)教學中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弊端1921年夏,美國大教育學家孟祿應邀來華對中國進行了為期4個月的實際調查后指出:科學實驗設備不足,試驗時間太少,教授法太偏于演講,并且認為,中國科學教學不給學生實驗的機會,科學教學最重要的就是實驗。”理論來源于實踐,但是在一百多年前美國學者就對中國的教育提出的質疑,至今在教學中依然存在,這個是一個根源的問題。河北邯鄲技術學院的張敬賢老師在《論“重理論、輕實踐”現象的根源》中曾從封建思想殘余、近現代科技、教育落后、考試弊端、經濟落后5個方面進行剖析“重理論、輕實踐”的原因。高校的行政管理專業的教學管理以及教學中始終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究其主要原因大致為教育理念陳舊、考試制度存在弊端以及中國傳統教育觀念三個方面。中國以往的教育觀念重在學,而學以致用的理念在行政管理專業上很少被采用。此外行政管理專業的考試制度也存在較大問題,普遍存在的先劃重點再考試的模式導致學生學習知識的死記硬背,無法融會貫通。目前我國社會進步已經不可同日而語,“重理論、輕實踐”不僅會將行政管理專業的學生培養成一個個書呆子,成為實踐的文盲,還會對該專業的人才培養計劃造成一定的影響,學生在校學習幾年,離開學校之后,發現所學的東西在工作崗位沒辦法用到,或者已經過時了,鑒于當代社會對應用性、技術性人才的需求,改革專業教學中存在的“重理論、輕實踐”弊端迫在眉睫。
(三)教師隊伍力量弱小行政管理專業教師隊伍力量的薄弱大致分為兩個環節:一是教師隊伍短缺,優秀行政管理教師的缺乏;二是行政管理專業教師的學歷提升有限,教師的再教育環節未能重點把握。兩個環節導致行政管理專業教學隊伍的建設捉襟見肘,進而影響行政管理專業的整體教學質量難以提升。造成如此局面的原因,一是行政管理專業相對于其他成熟的文科專業起步較晚,在人才的培養上較為落后;二是行政管理專業建設教師隊伍的資金投入不夠,大量的本專業的人才選擇的是從事行政管理方面的工作而非授課教學;三是學術帶頭人和學科領軍人物有限,造成各個高校之間的行政管理專業教師團隊發展水平不一致。
二、行政管理專業教學模式改革策略
(一)更新教學管理理念,改革教學宗旨目前提倡的素質教育是對我國傳統教育教學思想觀念一種沖擊,一種變革,要求從根本上轉變一直以來形成的舊的思想觀念。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實施,而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則是教學,所以教學改革是課程改革的應有之義。其實課程方案一旦確定下來,教學改革便成了課程改革的重頭戲,因此可以看出,如果教師在教學觀念方面不更新,教師的教學方式不去改變,課程改革就只是一個形式,盡管做出很多努力依舊勞而無功,或者事倍功半,教材的改革是推進素質教育的突破口,因此管理者應平時注意到這些。另外,好的教學方法也更有利于促進教學改革,比如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能否得到學生認同,如果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既能使學生在理智方面認同,又能使其在情感方面認同,則說明這是一種優化的教學方法;教師所教授的內容學生參與度高不高,是否愿意去參與?能否取得最佳效果,又要能達到最高效率?應該符合美的規律和原則,能給學生帶來美的感受,從而使其本身也成為審美的對象。要想達到教學管理改革和提高的目的,首先要從行政管理專業的教學管理理念入手,由上至下,從領導層到管理的執行者,都要進行管理思想上的解放,更新高校教學管理的管理理念,不以權力意志來作出管理決策,不拿“指揮棒”簡單指揮教學人員,重視專家和有關人士的參與度,要注重對教學管理理念的研究創新,不強制進行管理的執行工作,讓教學人員有自己的想法可以付諸行動。同時,要加強對非教學人員尤其是教學管理人員的考核管理、升遷制度創新以及獎懲制度的創新,從實際層面來激發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二)豐富教學資源,改變教學模式二十一世紀是一個信息化的時代,計算機信息已經逐漸運用到各個領域,尤其是高校的教育和教學管理也已經逐步深入和加強信息化建設。適應時展的潮流,建立一個立體化的、開放式的教學資源庫是豐富教學資源的首要任務;其次,要建立功能齊全的管理機制和操作簡單、交互方便快捷的教學管理服務平臺,便于師生之間和非教學人員之間的交互溝通;還有就是要加快教學資源建設和開發的力度及速度,成立專門的開發機構,廣泛地開展高校與高校之間的合作,實現全區高校的資源整合與共享。
(三)建設良好專業的學習環境,豐富教學硬件資源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對于教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和教學管理的進行也至關重要,可以讓學生在優美的環境和濃郁的學習氛圍中更好地進行專業的探索,使教師懷著愉悅的心情完成教學任務,進而使得教管人員和師生的溝通更加順暢。創建良好專業的學習環境需要從外界環境、內部裝飾設備和整體氛圍上著手進行。首先高校建筑的本身要具有一定的特色,一個具有文化內涵和藝術風格的教學建筑會使人在走進它的大門那一刻就對它所蘊含的文化氣息肅然起敬。其次教學建筑的內部環境建設也會強烈烘托出它的文化氛圍,可以從啟迪學生的心靈和調節學生的情緒等方面入手來進行裝修和設計,比如張貼古人字畫等。豐富教學硬件資源需要高校在這方面加強資金的投入。近幾年來,隨著高校行政管理專業的不斷發展進步,加快教學設施設備建設,重視硬件方面的建設是當下的迫切任務。行政管理專業的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仍需不斷加強完善,應充分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建立良好的網絡教學和學習平臺,完善硬件設施。
(四)提高實踐課程比例,建立實訓基地,豐富實踐活動當下高校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多與理論與實踐課程的不平衡有關。缺乏必要的實踐課程,學生的動手能力不強,無法面對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因此行政管理專業的教學管理應更加注重對實踐課程的開設,增加學生實踐的機會。加強高校的實訓基地建設是當下高校教學管理提高的必要手段,是解決畢業生就業困難的一條有效途徑。建議通過政府、學校、企業和學生四個方面的共同參與,加強實訓基地的建設工作,實現資源的共享,消除企業的顧慮,保障實習生的安全及合法權益。同時,校園文化是高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目前高校的校園文化體現的主要形式是社團文化。豐富實踐活動的手段可以以校園社團文化活動為載體,讓學生參與其中,在實踐活動中加強自身的鍛煉,把理論運用到實踐當中,為將來的工作發展積累豐富的實踐經驗。
三、行政管理專業教學及管理人員改革策略
(一)強化教師隊伍建設高校的行政管理專業在本科學習時主要學習的是管理學、行政學、政治學和法學方面的知識理論,在畢業時需掌握系統分析、統計分析、政治分析以及調查分析等科學分析方法,同時在歷史唯物主義和在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上也要熟練掌握,這就需要一個具有多方面知識儲備的行政管理教師隊伍進行科學、合理的知識傳授。對于加強行政管理專業教師隊伍的建設,筆者提出以下三點意見:(1)鼓勵并支持教師進行學歷提升。其中,當代高校的教育越來越與國際化接軌,對于行政管理專業而言,也需要適應全球的行政管理發展趨勢。為此,在教學管理上可以鼓勵優秀教師進行出國深造,為廣大教師提供機會,也可以邀請國內外知名的行政管理專家蒞臨院系進行指導培訓等;(2)注重繼續教育,系統加強教師的學科專業培訓。行政管理專業的發展可以說是日新月異,隨著國際和國內形勢的不斷變化,對行政管理人才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因此作為高校的行政管理教師一定要注重對自己專業技能的完善和補充,樹立“活到老,學到老”的觀念,時刻注重自己的繼續教育,使自己有足夠的能量來培養新時期的行政管理人才;(3)加大師資引進力度,強化科研引領教師隊伍??蒲蟹矫娴慕ㄔO也是教學管理的重中之重,一個好的科研團隊對于行政管理專業的教學創新至關重要,因此在科研方面應該加強宣傳的力度和資金的投入,完善相關的激勵機制,鼓勵科研隊伍開發創新,引進優秀科研人才,為行政管理專業的教學奠定后盾。
(二)教學評價模式的建設建設和完善高校教師教學質量評估和反饋體系,能夠有效地反映教師對學生知識傳授的效果以及教學管理的質量,對行政管理專業教師的教學積極性提高具有促進和督促作用。一個完善的教學評價系統可以隨時掌握各年級各專業課程教師的動態教學狀況和出現的矛盾與問題,在發現問題的同時能夠有的放矢加強指導和管理,使考察有理、獎懲有依,從而形成一個立體的網絡評估體系,這對于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和實現教學的良性管理至關重要。教學評價模式的建設核心是人文關懷理念,高校要從建立有效的評價分析體系入手來實現提高教學質量的目標。教學評價機制和教學質量監控結果的反饋主要由校各職能部門和二級院系的領導負責落實,根據學科專業的特點,“評”“教”結合,以期對教學質量的實時監控和改進。具體落實可以通過動態的教學、教研記錄、召開教師和教學管理者例行會議、備課及教學專題調查會、加強教學常規檢查、各類統考成績評估、教學督導等來完成。
(三)教學管理人員隊伍建設教學管理人員包括教學、教研和教務三個方面的工作人員。其中,教學管理人員是負責教師培訓、教師團隊管理、教材教具管理和行政管理課程質量管理等工作;教研管理人員是從事行政管理專業教學項目開發以及教材編撰和完善等方面的工作;教務管理人員的工作包括安排課程時間順序和地點以及考試事務等。加強教學管理人員的隊伍建設非常重要,培養有責任心、有愛心、有耐心、有師德的能為教育事業無私奉獻、積極進取的高素質教學管理人員是高校行政管理專業發展的基本保障。為此可以采取一些措施:首先,發揮經驗豐富的老同志的“傳幫帶”作用,促進新進教學管理人員盡快成長;其次,行政管理專業的教學管理者可以組織每學期的全面聽課、評課活動,引進激勵機制,推動整體教學管理工作的規范性;最后,要注意對教學管理者的人文關懷,讓每位在為行政管理專業工作的教學人員和管理人員都能將心向學院靠攏,向學??繑n,增強了凝聚力和戰斗力,繼而對加強教學管理隊伍的建設起到積極作用??偠灾⒁恢刭|優良、結構合理、內外聘相結合的相對穩定的教學管理團隊,是高校行政管理專業發展的必要保障。
四、結束語
一、“學術失范”的社會學闡釋
學術規范是一個以學術界和學術共同體的大致認同和確認為前提的,具有歷史繼承性和動態性的系統,是在長期的科研學術活動中形成的多維度、多層次的道德公約和行為準則,是一個具有普適性的指示系統,要求學術界和學術共同體必須嚴格遵守。其內涵豐富,絕非僅僅指學術研究的道德規范和學術論文的格式規范。
1897年法國社會學家迪爾卡姆(EmileDurkheim)將“失范”一詞引入社會學,描述的社會規范和社會價值出現不協調時的一種混亂無序的社會狀態,他將失范注釋為:“一種準規范缺乏、含混或者社會規范變化多端,以致不能為社會成員提供指導的社會情境“失范只是暫時的規則匱乏狀態,社會習俗仍舊可以規定和協調的社會器官和功能及其相互關系。(社會分工論,1893)“能夠限制個體欲望的特殊規范類型的缺席狀態”(自殺論,1897)??梢?,失范是一種制度性,文化價值和道德倫理性的規則缺席或弱化的狀態。借用社會學“失范”理論“學術失范”表現為特定時期發生在學術領域的、學術規范的弱化甚至喪失的一種無序狀態。學術失范的表現各式各樣,作為學術研究成果之一的學位論文失范也屬于其范疇。
二、行政管理專業本科學位論文學術失范的主要表現
行政管理專業本科學位論文的學術失范的主要表現為四類:
(一)學術道德層面的失范
學術道德規范是指學界或學術共同體在進行學術研究時,應該具備的學術理想和核心價值觀念以及從事科學研究應遵守的學術倫理準則,強調的是一種嚴于律己的境界。行政管理專業本科生學術道德失范突出表現為不尊重他人勞動成果,截取拼湊和大篇幅抄襲剽竊的現象;或采取改頭換面篡改、編造、杜撰科研數據或參考文獻的現象。如此往復,大量低水平重復和學術垃圾導致了學術泡沬的產生,其危害不言而喻。
(二)學術研究程序層面失范
學術研究程序規范包括選題要求、文獻調研、形成假說或觀點的要求、術語界定的要求、制定研究計劃的要求、收集和篩選資料的要求、擬定大綱的要求、格式行文的要求。程序性的失范其實是論文寫作過程中的操作技術性的失范。行政管理專業學位論文多數是對已學理論的梳理或重組,缺乏實證性、創新性;對文獻的檢索搜集不夠,積累不夠充分,對相關領域、相關研究的前沿和動態了解不足,選題缺乏新意和深度;學科的強應用性決定了部分選題開展須建立在社會調查的基礎上,而多數學生懶于調查實踐、閉門造車,甚至編造數據,主觀臆造論文結論;參考文獻數量較少和質量不高,外文資料的搜集不足,對文獻缺乏批判性和整體性的把握,所選文獻的信度沒有基本的判斷,文獻綜述不到位等。
(三)學術研究方法層面失范
“科學研究方法論探討科學研究的發生、形成、檢驗以及評價的方法論問題,以期在理論和實踐之間架起一座方法論的橋梁。不同的研究方法都有其自身的研究價值和學科特性,行政管理學在其學科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三種研究取向,分別為解釋性研究、詮釋性研究和批判性研究。研究方法上以概念演繹和理論分析為主,缺乏科學主義的實證思維方式,缺乏方法論和研究方法的訓練,尤其是實證研究方法的訓練。行政管理專業本科生學位論文的研究和寫作過程中,幾乎沒有涉及研究方論的運用,有部分同學文章中提到研究方法的應用,但是顯然不懂研究方法論和研究方法的關系。
(四)學術制度層面失范
制度規范是學術規范制度化的產物,是保證學術研究的價值得以實現的明文規定,具有約束性和強制性。主要包括程序規范,管理規范、評審規范和處罰規范等。目前,行政管理專業本科學位論文存在的制度性失范,主要是日常論文管理工作的統籌不夠科學,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安排學生實習、有指導論文進展、另外兼顧學生就業;評審規范設置相對科學合理,但是評審制度落實有待改進,使得評審不夠嚴格,有效的監控流于形式,對違規者的處罰力度不夠,起不到防范的作用。
三、行政管理專業本科生學位論文失范原因探究
(一)生態因素:先天的規范缺失和后天能量釋放不足
從行政管理學學科建設和學科教育發展歷程以及我國學術規范建設的歷程來看,該學科學術規范先天不足,后天功能萎縮。我國行政管理學科教育和學科建設以及學術規范建設歷程二者在時間上錯位,學術規范建設晚于學科教育和學科建設,以致起步的符合中國實際的行政管理學術活動在十多年的進行中無章可循、無范可模;在行政管理學科發展中,忽視了行政管理專業學科特色的學術規范建設,而且長時間的討論和爭鳴,沒有明確權威的規范加以規制行政管理學的學術研究。行政管理學學術規范的功能發揮不夠充分,基本規范的實操內容沒有很好的得到普及,本來具有的正能量沒有得到很好的釋放,功能趨于萎縮。
(二)價值因素:價值觀偏離和規范內化的失敗
在社會轉型期,受到西方功利主義價值觀的負面影響和學術規范價值內化失敗,導致功利主義和實用主義作祟,使學生越來越重視實用價值和實際利益,價值觀偏離了學術研究的核心價值觀。這是因為行政管理學科課程體系設置不夠合理,直接導致學生科研基礎能力的知識欠缺;教學方式傳統,學生的探索創新能力、社會實踐能力不足;寬松的學生管理和評價制度缺乏有力的外在監督,使學生順利畢業,但是難以就業,求職時“萬金油”專業顯得毫無競爭力、加上外在就業環境的嚴峻沖擊,學生浮躁的心變得躁動,部分學生疏于學業參加沒有任何挑戰的社會鍛煉,部分學生致力于死記硬背備戰考研,努力提高自己的敲門磚,各屆學生如此往復地為現實利益奮斗著,現實利益的實現成了學生的核心價值觀,由學術規范內化的學術求真意識、學術創新精神從未和他們有過任何交集。
(三)能力因素:學生自身科研積累和科研能力不足
基于我國高等教育法的要求,本科生應具有從事本專業實際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但本科生的關注重點則是通過順利畢業,迅速找到心儀的工作,普遍對如何提高學術素養和學術能力不感興趣。本科生普遍缺乏問題意識和質疑精神,習慣人云亦云;資料檢索和文獻鑒別、文獻批判、文獻整合綜述能力不足,通過分析、鑒別社會現象與其關鍵影響因素之間的關系,構建研究假設、模型能力欠缺,選擇適宜測量指標,設計調查問卷和抽樣方案的能力有待提高;力、和學術話語表達能力需加強;極為重要的是論文的科技創新能力和方法論理論和實踐訓練的極度欠缺。
四、行政管理專業學位論文失范的矯正對策
(一)注重過程監督和管理
本科畢業論文工作不是一般的等同于學科課程的教學工作,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須長期規劃的動態師生互動和學生成長過程。要樹立大論文觀念,即把本科生畢業論文作為凝聚其基本科研能力的體現,對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養貫穿大學四年全過程,時間長、方面多、環節多,做好過程控制和管理非常重要。在總體培養思路不變的前提下,進一步,把上述過程分解為若干階段,明確每個階段的任務,實施路徑和應達到標準,真正形成前呼后應的遞進關系。要根據培養要求,細化具體內容,制定相應措施,做到培養過程有布置、有檢查、有督促、有評價、有激勵,不斷促進學生科研能力的提升。
(二)加強學術道德教育,培養嚴謹的科研作風和態度
治理行政管理學術學位論文失范要從大學入學開始抓起。針對行政管理專業本科生的教育,學術界和高校要結合我國轉型時期新的時代特點不斷促進學科的自身建設和發展,引領行政管理學界逐漸形成“求真、創新”的良好學術風氣,建設專門的行政管理學學科特點學術研究規范,通過多種手段,切實落實在新一屆行政管理本科生的教育管理過程中,使這種規范通過長時間的約束逐漸內化為學生的一種自覺行為和科學基本素養。另外,以本科生導師制為先導,從大學一年級開始,在重視基礎知識教育的同時,要有意識地開展專業化的研究方向的引導工作,讓學生了解導師的研究取向,最好能參與學術課題的相關活動,體驗和模擬科研的操作,激發學生的科研興趣和熱情。
(三)建立相應課程及考評體系,奠定論文寫作基礎
遵循因材施教和循序漸進的規律,科學規劃和統籌本科生教育的培養階段和教學管理計劃。各高校要根據自身學校的類別、培養目標等,建立科學的行政管理學課程評估體系,合理評估現有的課程設置,根據不同需求合理設置公共基礎及通識類課程模塊、專業核心課程模塊、專業基礎課程模塊、專業方法與技能課程等模塊的權重,加強學生基礎知識的積累,為學術研究提供基礎支撐。重點要協調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之間的比例關系,均衡定性課程和定量課程的比例。加強過程性評價的考核方式,將學年論文、社會實踐調查報告與畢業論文融為一體,在研究生入學考試時凸顯本科學術研究成果的重要性,實際考察學生的基礎科研積累和科研訓練狀況。
(四)遵循科研訓練漸進原則,提升科研素養
在本科生教育階段就應該科學規劃,將畢業論文撰寫要求的基本素養融入到整個學科教育和培養過程中,以必修學分的形式要求學生積累基本的科研素養,有了這種平時的積累并將平時的學術積累滲透到畢業論文中,就可以一定程度上減少論文撰寫環節的孤立和滯后,而且也可減輕指導教師的工作強度,以提高論文的指導質量,進而提升論文水平。具體來講,就是要樹立大論文觀念,科學規劃,建立本科畢業論文工作的一般范式,將整個本科教育階段分為有機聯系的整體,把本科一、二年級作為專業基礎理論知識的儲備階段,奠定論文開展的知識性功底;在三年級開始以畢業論文寫作的流程為模擬,完成課程論文的考核,進而將基本學術規范內化到學生的科研行動中。
(五)完善和落實相關制度,規約關聯主體的相應行為
為深入落實科技興農戰略,切實提高農業技術推廣工作質量,合理配置人才資源,構建適應新形勢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用人制度和運行機制,努力建設高素質、專業化的農業技術推廣隊伍,根據上級精神,結合××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原則
1、堅持德才兼備、任人唯賢的原則。
2、堅持公開、公正、競爭、擇優的原則。
3、堅持群眾公認、注重實績的原則。
4、堅持能上能下、崗變薪變的原則。
二、競爭職位
農業技術推廣專業人員15名,其中站長3名。
三、競崗范圍和條件。
1、競崗范圍。鄉鎮全額財政開支、學農專業的人員。
2、基本條件。(1)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熱愛農村和農業技術推廣工作,遵紀守法、愛崗敬業。(2)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質和職業道德,身體健康,作風正派。
3、崗位條件。(1)站長:具有中專以上學歷,中級以上技術職稱,連續三年年度考核稱職。(2)專業技術人員具有初級以上技術職稱。
四、競聘方法
(一)專業技術人員競聘方法
采取個人申報、資歷評價、考試、民主評議的方式,擇優聘任??偡譃?00分,其中資歷評價30分,考試60分,鄉鎮測評10分。
1、資歷評價。(1)職稱。副高以上職稱10分,中級以上職稱5分,初級職稱3分。(2)學歷。全日制本科學歷10分,成人本科及全日制大專學歷5分,成人??啤⑷罩浦袑W歷3分,成人中專1分。(3)行政獎勵。市級以上行政獎勵5分,縣級行政獎勵3分,系統行政獎勵1分。行政獎勵不重復計算分值,只計算最高級的行政獎勵。(4)科研成果(論文、論著)。省級科研成果,國家級論文、論著5分;市級科研成果,省級論文、論著3分;縣級科研成果,市級論文、論著1分。科研成果(論文)分值不重復計算,只計算最高級別的科研成果(論文)分值。
2、考試。成立命題組進行封閉命題,考試的重點為農業技術基礎知識。
3、鄉鎮考核。所在鄉鎮鄉村干部進行民主測評。分為優秀(10分)、稱職(7分)、基本稱職(5分)三個檔次。參加測評的人數不能低于所在鄉鎮鄉村干部的三分之二。
按照綜合成績由高到低錄取15名人員,由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與錄用人員簽訂聘用合同,聘用期為三年,第一年為試用期,聘用期間聘用人員出現重大問題可隨時解聘。各鄉鎮原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人員落聘后,由鄉鎮政府負責重新安排工作,取消相應的技術崗位待遇。
(二)站長競聘方法
錄用的15名人員符合站長競崗條件的,采取個人申報、面試競崗的方式產生,總分100分。擬競聘人員競聘專業人員時的綜合成績占60%,面試成績占40%。
(三)專業技術人員分配方法
本著就近就便、高分優先擇崗、組織調劑的原則進行分配。不服從分配的退回原鄉鎮,空缺崗位按照綜合成績遞補。
五、時間步驟
競聘上崗工作從2005年11月7日開始至2005年11月30日結束。
1、11月7日至11月8日,召開××縣農技推廣區域中心站競聘上崗動員大會,公布競聘崗位。
2、11月9日至11月11日,組織報名。報名由個人自愿填寫報名申請表,每人限報一個崗位,并需出具相關資歷證書。
3、11月12日至11月14日,競聘上崗領導小組按照條件和要求,對申請人員進行資格審查,并進行公示。
4、11月15日,邀請有關人員組成命題小組封閉命題。
5、11月16日,集中進行考試。
6、11月17日至20日,到所在鄉鎮進行考核。
7、11月21日,張榜公布綜合成績。
8、11月22日,領導小組審定聘用名單,并將聘用名單向社會公示3天。
9、11月25日,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與擬聘人員簽訂聘用合同,并發聘書。
10、11月26日,競聘站長
關鍵詞 高校 行政管理專業 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隨著中國社會轉型與經濟改革,目前形勢對于行政管理專業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
實踐教學就是要通過實踐來達到優化教學成果的目的。知識作為教學當中的核心內容,本就源自實踐,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要使實踐得以完善。所以教學離不開實踐,實踐也是達成教學目的,重要手段。實踐教學不僅可以輔助理解和掌握專業知識技能,還能提高學生興趣,培養學生務實精神和創新精神。行政管理專業實踐性非常強,當前高校行政管理專業建設亟待解決的問題就是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通過現階段的教學實踐發現,可以通過實習、實驗、案例教學、論文與設計等手段來進行行政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
1 實習
實習就是在實踐中學以致用。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實習是最直接而且最重要的實踐教學方式,也是實踐教學達到教學目的的首要途徑。學生在校園內外參加實習,師從實際經驗豐富的工作者或是老師,直接參與到改造自然、改造社會的實踐活動中,在實踐當中亦可體驗到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同時對學到的知識加以驗證。在不斷感受與驗證當中知識獲得補充與修正,使理論知識直接轉換為經驗和能力。實踐作為認識的主要來源,同時也是認識發展主要的動力源泉,實踐是檢驗認知的最終標準。目前我國高校很多專業都設有實習環節,不同專業的學生的培養計劃中實習的內容、形式和管理方式等方面也各不相同。行政管理專業學生實習的開展,應特別落實以下工作:
首先就是實訓基地的建設。當前高校行政管理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是為政府機構和社會企業輸送更多的行政管理人才。所以,高校行政管理專業可以選擇在各企事業單位或是政府相關職能機構中建立實訓基地,在保障學生人身安全以及食宿問題以后,更要加強對學生的實訓指導。實習基地需要合理持續運作保持穩定,避免學校因苦于無穩定實習基地而每年都要在實習單位的尋找上疲于奔命。穩定的實習基地既能減少學校和教師之間的工作量,同時也能保障行政管理專業學生的實習效果。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目前的實習基地建設中仍存在很大的困難,這主要是實習單位(企事業單位、黨政機關和社會團體)絕大部分都不太樂意接納學生在其單位實習。行政管理專業在校學生去這些機構實習,基本什么忙也幫不上,有時候還幫倒忙,無形之中給這些實習單位增加了工作量。所以造成了當前實習單位比較難聯系,實習基地的建設存在一定困難。目前很多高校解決行政管理專業實習基地大多是靠政府攤派或是靠私人關系:依靠自己有領導職務的 MPA 學員或在職研究生或學生家長政府部門領導或其他單位的領導,這樣的方式雖然可以解決一時困難,但由于學生的流動性較大,這畢竟不是實習基地的建設的良好途徑,實習基地的不穩定也影響了實習質量。解決高校實習基地的問題還應從實習單位自身做起,政府機構從中協調,并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使得機關、企事業單位以及社會團體意識到幫助高校學生實習也是一種義務,并主動將這個義務納入到自己的責任范圍。教育主管單位也應從中積極協調,發揮自身的主導優勢,在校外實習基地難尋的現狀下,積極拓展校內實習基地建設。就行政管理專業而言,校內的行政工作與社會上的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的行政工作并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只是形式上看起來學生仍未走出校園,融入社會。使得學生自身感覺環境相對熟悉,所以在校內實習時就會忽略了實習機遇的把握。然而實際上,雖然學生生活在校園之中,但是并非對校園內所有的行政管理事務非常了解。所以在校內實習時,只要加強學生在校內行政管理部門實習時的指導,嚴格要求學生的校內實習,也可以達到與校外實習基地實習同樣的效果,同時校園內的食宿、安保問題本來就有保障,這樣也能節省實習成本,這也是校內實習基地的優勢所在。
其次,在實習過程當中注重對學生實習的指導工作。行政管理專業目前重理論、輕實踐是現狀使得學生對于實習的觀念重視程度本來就不高。實習指導老師在實習過程中關注的也都是學生的安全、紀律等方面的問題,學生少惹麻煩就是萬事大吉。對于在實習過程中學生如何進行實習、在實習中有困惑如何解決、實習結束后的收獲等問題,實習指導老師往往會忽略掉。學生實習結束后寫出的日記、總結等等,指導老師批閱往往也都是流于形式,寫個大同小異、籠統抽象的評語就算了事。這樣的實習過程在指導老師和實習學生心目中而言,也就是走一走過場,致使實習過程也就收效甚微。學校應當對這種現象盡早處理,既然意識到實習復合型對于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就應當提高重視程度,加強對學生實習過程的指導工作。在實習前的動員時,除了強調實習學生在校外遵紀守法、服從安排、保證安全的情況下,還應對整個實習過程中需要怎么做、做什么,同時在實習過程中注重實習的感受和體驗,在實習過程中也要對課堂學習的知識結合起來,驗證專業知識,及時補充課堂學不到的知識理念等。如行政管理專業學生在實習時,注重對實習單位的行政職能與組織結構進行了解,同時要對單位內的各項人事制度以及法制規則等有個基本的理解,并在日常的實習過程中關注實習單位的具體工作體現的公平公正性與行政價值的一致性,把工作中細枝末節聯系到行政管理的整體目標等。實習導師在實習過程中密切關注學生的動向,及時發現問題,指導糾正專業上的失誤與難點,解答學生在實習過程的疑問。實習結束后指導學生認真總結,并完成實習報告,要求在報告中不能僅僅是應付式的流水賬描述與感嘆,必須體現行政管理的理念與專業性思考。理論結合實踐,真正在實踐中有所收獲。
第三,為保證實習質量,就必須對實習成果嚴格考核??己说哪康氖浅星皢⒑?,對已經完成的實習效果進行鞏固,同時對下一次實習也能起到指導作用。實習的考核不僅僅是對學生實習效果的檢閱,同時也是對實習指導教師的一種鞭策。師生在實習過程當中都能認真嚴肅地對待,才能真正保障實習的效果。實習考核的方式目前還有待商榷,既要對實習師生的出勤狀況、守紀態度、盡職盡責等方面的情況進行考核,同時也要考核學生在實習時對實習地的認知了解,考核對于專業理念和技能的領悟與應用能力。成績評定時,既要參考單位給的評價、教師給的印象,同時也要結合學生自己的總結,側重于定性評價,輔之以量化分析。
2 實驗
實驗就是通過實踐方法來檢驗理論和假設。實驗一般都是在實驗室內進行模擬的實踐,這種實踐方法不能全過程地模擬社會性實踐。行政管理專業的教學實驗大致可分為兩種,其一是電子政務,其二是情景模擬。
2.1 電子政務實驗
電子政務實驗就是應用多媒體技術,實現政府組織結構和工作流程的優化,突破時空及部門的局限性,建成一個廉潔高效、精簡公平的政府運作模式,全方位地為社會提供優質服務。電子政務實驗可包含多方面的內容,如政府部門的辦公自動化、信息共享、實時信息、電子化民意調查等。電子政務實驗幫助學生了解政府的組織結構和工作流程,幫助學生了解政府如何通過網絡對社會進行管理等。
2.2 情景模擬
情景模擬主要被用在招聘考試的面試工作中。通過提供一些極具代表性的情境,要求應聘者完成應聘崗位時可能需要面臨的特定的典型任務,分析工作質量。情景模擬經過長期實踐已形成了一些特色,如今已被廣泛應用,尤其在行政管理專業。讓學生進行情景模擬,進行角色扮演處理一些可能存在的問題,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和素質,學生在情景模擬中獲得參與感,實踐性較強。
3 案例教學
案例教學是一種通過具體案例研討來進行實踐教的方法。在案例教學的過程中,通過比較分析各案例的成敗經驗,帶動學生自己的思維拓寬視野、豐富知識。案例教學重點在于內容上的實踐性,案例中故事情節都是真實存在的,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引導學生身臨其境進行思考分析,設身處地地認知行政管理專業。
雖然案例教學看上去是一種沒有學生現場參與、實際動手的實踐方式,但是行政管理作為一種決策分析的過程,在案例分析中其實也有學生自己思維的轉變過程,這個動腦的過程就是對實踐的模擬和重復,所以案例教學在某種程度上來說的話也是通過實踐來實現教學目的。案例教學的形式也多種多樣,如現場案例教學、行政管理人員現場講座、專業教師掛職講解等多種形式。
現場教學主要就是組織學生通過實地查看,在案例現場由導師講解,學生通過設身處地看、聽、想,去學習知識掌握技能。這樣的實踐感覺對于學生來說比較強烈。
行政管理人員現場講座不像職業教師在概念上講究嚴謹,他們主要通過給學生講述自身行政管理事務中所經歷的實例,在講座中可以繪聲繪色地去聯系實際案例,讓學生獲得更真實且強烈的實踐感受。
教師掛職主要是讓教師參加到實際工作中,積累實踐經驗,這樣既能幫助教師提升對典型案例的理解,同時也能更有效生動地將實踐經驗傳達給學生,刺激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另外,教師掛職還能充實教學內容,用自身經歷的案例來闡釋一些抽象的理論與概念,縮短了理論和實踐之間的距離。
4 論文設計
論文設計是一項綜合性的訓練,其目標就是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實踐當中提出的問題。
論文的寫作過程,首先就應選擇要解決在實踐中提出來的問題。所以完成好論文首先得關注實踐,深入實踐進行調研工作,才能真正提出真的問題。提出問題后更重要的是解決問題,這就更離不開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通過實踐來論證,再由實踐來進行檢驗可行性。完成論文的寫作工作還有對概念和理論進行考證,收集相關資料,開拓解決問題思路,創新思維等,這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下轉第175頁)(上接第142頁)實踐。所以,指導學生完成論文的寫作也是實踐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此外,指導學生進行設計也是也是實踐教學的重要內容,這其中也能暴露出當今行政管理專業重理論、輕實踐的現狀,致使論文的理論性強而真正的可行性較弱,而設計的實踐性更強、更直接。
5 結語
目前,我國高校行政管理專業要求把實踐教學作為素質教育和培養復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徑,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實踐教學提升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肖海燕.地方本科院校行政管理專業學生學習興趣激發的探析[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7).
[2] 周偉.行政管理專業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以海南大學為例[J].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3).
一、MPA教育發展過程中的問題分析
(一)MPA辦學自主性有限
自改革開放以來,盡管政府已經給予了高校一定的自主權,但是目前還存在“政校不分的情況”,行政部門對學校的干預過多,沒有做到“抓大放小”,依然存在管理過細的情況。專業學位辦學盡管相對于其他學位來說自主權較大,但是在招生政策和培養方案等方面,規定依然過細。這使得MPA的辦學機構有時不能夠發揮本學?,F有資源的特色,也不能夠對社會需求做出迅速反應。例如,各地民族大學的招生群體就具有民族地區公務員報考較多的特點,各地民族大學中的教師相較于一般大學教師也更關注民族地區各類政策問題的發展與研究,因此對民族地區公務員的需求更加了解。西部民族地區的公務員在學歷、民族具有與沿海、內陸中部地區不同的特點,因此在招生政策、課程設置方面更需要靈活性,適應民族地區公務員的多元化需求,不能僅僅使用單一的培養模式。過渡行政干預會阻礙束縛MPA教育機構自身的創新性,不能調動辦學的積極性,導致學校在申報過程中過于側重動員各種力量來影響審批決策權。
(二)課程設置問題
專業教育的核心往往體現在一個專業的課程設置內容。以公共管理專業為核心內容的學位類銦主要有學術學位研究生和專業學位研究生,即MPA。學術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目標主要致力于提高學生的研究水平和能力,專業學位研究生是以實踐能力為主要培養目標,但是目前我國在二者的課程設置方面的區別并沒有較大差異。據2004年《全國MPA教育狀況調查報告》顯示,有28%的學員認為現在各高校的MPA教育偏重理論,這與MPA教育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定位相矛盾,也使得MPA教育失去了自身的特色。
的學員認為,教學方式不夠靈活,與MPA教育重點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相比,實踐及案例教學還比較少。從中可以看出,我國MPA教育尚處于重理論輕實踐的階段。并且理論與實踐之間存在著脫節,違背了MPA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初衷,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在2011年的MPA教學綱要中,社會實踐所占的比例小,仍然只有2學分。學生主要是在導師、班主任或任課教師的指導下,在政府部門、公共組織具體崗位進行社會實踐,時間為三個月。社會實踐結束后,學生須提交社會實踐報告。但是,這一社會實踐學分的要求距離我國目前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相比還是相距甚遠,并未體現出與學術型碩士課程的主要區別。法國國立行政學院在課程設置上,包括一年左右的行政實習,課程還涉及專題研究和自修,充分重視了公共管理教育專業碩士中的實踐特點。在教學方式上,應該以實踐教學為主,如突出案例式、研討式、模擬訓練式教學。但是在具體授課過程中,公共管理案例資源庫資料比較匱乏,質量不高也是案例教學等授課方式受限的重要原因。
第二,方向必修課劃分過細,不符合MPA教育對通才的培養。我國MPA教育目前在方向必修課上設置了9個方向。而據美國1989年的數據調查顯示,美國MPA教育機構中有23個機構未設立專業方向,在設立專業方向的MPA教育機構,平均專業方向數目達到4.89個。我國方向必修課的設置數目是美國的兩倍,專業設置過于細化不利于以培養通才為目標的MPA教育。
學分制強制MPA學生選擇方向必修課也不利于MPA研究生將自己的需求與課程設置相結合。因此,MPA教育的課程設置應具有多元化特點,但是方向不宜過細。
(三)培養方式與MPA研究生的應用性教學目標不相符
MPA教育目前的培養方式主要包括修課程學分和撰寫畢業論文。學分過多以及撰寫畢業論文的形式往往與部分MPA研究生的社會需求不相符,也不符合其應用性特點。第一,根據MPA教育的學分設置,一般需要修17門課程,其中7門為必修課,10門為選修課程。MPA研究生與學術型研究生最大的區別就是允許其不脫產進行學習。大多數MPA研究生有自己的本職工作,需要平衡工作、家庭和學習之間的時間。MPA的學習時間一般為2~4年。最后一年一般為撰寫畢業論文。這樣就要求大部分在職的MPA學生在2~3年之內修滿17門課程。在部分課程設置不符合MPA研究生需求的條件下,使其壓力較大,忙于課業的應付,使得本應加大比例的社會實踐等同虛設。第二,撰寫畢業論文的培養方式不符合MPA研究生的應用性教學目標。學術型碩士培養方式的教學目標是以研究為主,因此撰寫論文就頗為重要,能夠通過撰寫論文達到提高研究生學術水平的目的。但是,MPA研究生的教學目標更多是以應用性為主,在國外MPA教育的培養方式中,大多以實踐為主,多數大學沒有論文要求,以便符合MPA教學的應用型目標。
二、對我國未來MPA教育的建議
(一)加大實踐教學、案例教學的比例
MPA教育應以應用型為目標,因此在師資上除了有理論素質較高的教師對公共管理相關課程的理論進行講授以外,還應該聘請校外一些有政府管理經驗的導師給學生講授一些有關政府管理實踐操作的講座或者課程,更符合MPA學生的實際需求。筆者所在的MPA教育中心就聘請過一定比例的具有政府管理經驗或者正在政府相關部門工作的MPA實踐導師講授MPA實踐課程,深受MPA研究生的歡迎,并且安排MPA實踐導師與MPA研究生進行互動,使得學生可以就目前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與MPA導師共同探討。但是在引入有政府實踐經驗的MPA導師講授MPA課程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引入的比例,不能弱化MPA研究生理論素質的培養,只有將二者有機結合,不斷互動,才能夠引起MPA研究生學習的興趣,加深其對MPA理論的理解。
(二)注重MPA教育的國際化
發達國家開設MPA課程的歷史已有近80余年,我國自1999年開設MAP課程,到目前為止已有13年,尚處于初步發展、摸索、模仿階段。無論是在課程設置上還是在教學方式上,我國都在向發達國家的MPA教育學習。但是,隨著我國MPA教育的發展,應該盡快跨越模仿階段,在借鑒國外經驗的同時,積極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MPA研究生實際需求的MPA教育方式,并且在此基礎之上,積極與國際MPA教育合作,開展聯合授予學位、學分互認等有益合作。全球化的發展趨勢促使各國之間的經濟、政治聯系日趨加強,需要加強國際事務協調,因此對我國公務員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國目前MPA課程設置主要是本土化,沒有國際化傾向。但是公共管理需要按照國際管理辦事,公共管理的實際過程必須面對世界通行的一系列國際準則,尤其是我國加入WTO以后,處理經濟、政治事務的視角更應國際化,研究本土問題也應該具有國際化視角。由于許多MPA研究生有政府工作的背景,屬于在職學習,國際化的合作、聯合辦學等項目可以使得我國MPA研究生具有國際化視野,整體提升參加MPA學習的公務員素質。
(三)注重跨學科的發展,教師資源的多元化
MPA教育與學術型碩士學位教育的主要區別就在于應用性和實踐性。由于報考MPA學位的研究生專業背景千差萬別,因此在求學過程中,MPA研究生的畢業論文選題方向具有多樣化的特點,往往會結合自己的工作領域進行選題。但是,實際從我國已畢業的MPA研究生的畢業論文題目的統計分析看,還尚未達到跨學科發展。有學者曾經選取9所大學對2002年MPA專業的950篇碩士論文進行統計分析,發現選題所占總樣本比例超過10%的為經濟、政治、財政收入、人力資源四類選題,所占比例分別為、18.10%、14.63%、12.63%,四類選題總和占到樣本數的67.68%。但是有關國際問題、航天航空、安全、文化、司法、人口六類方向的選題占所有樣本的選題比例不足2%,分別為、0.63%、1.05%、0.94%、1.26%、1.89%。由上可以看出,“冷門”選題僅僅占“熱門”選題的六分之一。這主要是由于我國目前在師資方面主要是以公共政策、公共管理理論分析的碩士生導師為主,但是MPA教學與學術型研究生的師資要求有很大不同,不僅需要公共理論知識的培養,還需要注重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如果對公共管理部門的工作程序不熟悉或者社會實踐經驗有限,是很難滿足MPA教育需求的。在這種情況下,就會出現研究“扎堆”,不能夠將公共管理理論與更多的研究領域相結合。因此,我國應該在MPA的教學環節中,應引入一部分跨學科的教師,滿足MPA教育的實際需求。
(四)注重對公共行政精神的培養
[關鍵詞]成人教育;畢業論文;寫作困難;對策建議
[基金項目]2019年華東理工大學繼續教育發展研究項目:針對成人教育的“畢業環節”教育改革研究(YE0125317)
[作者簡介]王余(1981—),女,江西南昌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城市治理、遠程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324(2020)42-0033-03[收稿日期]2020-03-02
一、引言
畢業論文是成人學歷教育本科層次人才培養的必備環節,也是教學質量保障體系中重要內容之一。但成人教育學生為在職學習學生,他們很難在有限的學習時段集中精力對課題進行深入研究;導師也因學生無法全身心投入研究,指導意見得不到落實而被迫降低要求,這使得豐富的教學資源無法發揮預期效果,學生畢業論文質量也難以提高。因此,激發學生的研究熱情,解決學生的寫作困難是提高畢業論文質量的源頭性舉措。
二、研究方法
本調查根據相關文獻資料自行設計調查問卷,調查內容包括:基本信息、對撰寫論文的必要性評價、重視度評價、積極性評價、困難程度評價、畢業論文的困難環節。其中認知評價部分采用Likert5級正向編碼,分值越大表示程度越高。以必要性評價為例,完全不必要計1分、基本不必要計2分、不確定計3分、比較必要計4分、非常必要計5分。采取隨機抽樣的方式,對參加答辯的20172名行政管理專業成人教育本科畢業生進行調查,共計發放問卷100份,得到有效問卷84份,回收有效率為84%。其中,男24人(28.6%),女60人(71.4%);21歲—25歲28人(33.2%),26歲—30歲33人(39.3%),31歲—35歲16人(19.0%),36歲以上7人(8.3%);已婚43人(51.2%),未婚41人(48.8%);工作單位為公共部門25人(29.8%),為非公共部門59人(70.2%)。
三、數據分析及結果
行政管理專業成人教育本科畢業生對畢業論文工作的認知狀況比較正面。其中,行政管理專業成人教育本科畢業生對畢業論文的重視度評價的分數最高(4.62),其后依次是撰寫畢業論文的積極性評價(4.51),撰寫畢業論文的必要性評價(4.26),最后是撰寫畢業論文的困難程度評價(3.71)。
1.內部動機組學生對畢業論文環節的認知評價更積極。本次調查顯示,行管專業學生選擇繼續教育的原因既有獲得專業知識(37.0%)、獲得工作技能(21.7%)的內部動機因素,也有提高工資(39.1%)、晉升職位(39.1%)等外部動機因素,呈現出復雜性、多元化特征。本次調查使用t檢驗對比不同學習動機組別學生的認知評價。分析發現:獲得專業知識組別的學生在撰寫論文的必要性評價、重視度評價、積極性評價方面,顯著高于其他學生;獲得工作技能組別的學生在撰寫論文的必要性評價、重視度評價、積極性評價方面也顯著高于其他學生(p<0.05)(表1)。
2.困難體驗是普遍現象,與認知評價不相關。調查發現,撰寫論文的必要性評價、重視度評價、積極性評價,兩兩呈現出正相關(p<0.05),而撰寫論文的困難體驗卻與上述認知評價不相關(p>0.05)(表2)。
3.論文寫作困難多集中于畢業論文的中間環節,但選擇工作相關選題的學生與未選擇工作相關選題的學生,呈現出一定的差異性。在畢業論文的困難環節調查中,勾選“收集數據、資料”選項51人(60.7%),其后依次是“查找文獻”49人(58.3%),“分析數據、資料”46人(54.8%),“撰寫文章”34人(40.5%)和“確定選題”32人(38.1%)。根據結果顯示,雖然有四成學生選擇了選題和撰寫環節,但畢業論文的中間環節,如查找、分析與論文資源相關的文獻、數據、資料才是更為困難的環節,尤其是收集數據、資料環節。
然而,選擇工作相關選題的學生與未選擇工作相關選題的學生在某些畢業論文環節上呈現出一定的差異性。在選擇工作相關選題的學生中,63.0%認為查找文獻是困難環節,57.4%認為收集資料是困難環節,51.9%認為撰寫文章是困難環節,近30%認為確定選題和撰寫文章是困難環節,困難程度的變化呈現出相對高聳的“峰型”,在查找文獻環節達到峰值,而后逐步下降;而在未選擇工作相關選題的學生中,66.7%認為收集資料是困難環節,60%認為分析資料是困難環節,近50%認為確定選題、查找文獻和撰寫文章是困難環節,困難程度的變化呈現出相對平緩的“峰型”,在收集資料環節達到峰值,但始終處于高位(表3)。
四、結論與建議
1.強化內部動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配合程度。調查結果顯示,出于“獲得專業知識”“獲得工作技能”內部動機而選擇繼續教育的學生對畢業環節的必要性、重視度、積極性評價方面顯著高于其他學生。因此,在論文環節中,突出畢業論文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方面的實際意義,強化內部動機有助于提高成人教育學生的配合程度。